知识产权壁垒(共8篇)
知识产权壁垒 篇1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无疑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此外,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与我国的贸易也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但两国在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贸易摩擦。美国所发起337调查是当今知识产权壁垒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对我国发起的337调查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13年我国企业遭遇的该调查更是高达19起,已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且近年来涉案领域多集中于高科技产业并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损害赔偿金额逐渐升高,使我国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在知识产权领域受到极大阻碍。同时, 我国在遭遇其他国家设置的知识产权壁垒时,既缺乏明确的指导思路,又欠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知识产权壁垒的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1知识产权壁垒相关内容研究
知识产权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新型工具,现有国内外文献系统性分析知识产权壁垒的新特征、新形式以及形成机理文献还较少,定量分析更为鲜见。 且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由于视角的不同而在主要聚焦点上存在差异,国外学者多集中于分析TRIPs协定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于知识产权壁垒的分析较少,相对而言国内的学者对于知识产权壁垒的关注度则更高。同时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发现,国内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均停留在定性阶段,定量分析和模型建构仍较为缺乏。现阶段关于知识产权壁垒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壁垒的内涵特征、起因机理、 表现形式、影响效应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1.1知识产权壁垒内涵特征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壁垒内涵特征的研究,国外引用最多且影响深远的国际协定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后简称临 时协定)。其设立于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时协定在其内容中指出了知识产权包括七大内容,并规定知识产权为一种私权,但未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壁垒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临时协定所涉及的民事和行政措施、 临时措施、边境措施等条文规定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甚至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提供了制度规定上的依据和基础。我国学者郑秉秀认为知识产权壁垒是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或者凭借知识产权优势实行“不公平贸易”[1]。张薇等将其 定义为一 国实施的 或支持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义的,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的进口限制措施,或者凭借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 滥用法律垄断权,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合理障碍的其他措施[2]。徐元认为在正常行使知识产权权利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知识产权壁垒,且知识产权壁垒不仅可以限制进口,还可以起到限制发起国国内技术转让等出口问题[3]。韩可卫与陈天明认为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采取的各种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措施[4]。
在特征方面,现有关于知识产权壁垒的国外部分文献中提到了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之间的不协调之处,二者虽然共同致力于促进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有效运行,但是许多学者注意到,知识产权适用范围的扩大化可能会违背反垄断法的初衷而形成市场壁垒。 Karakaya分析企业进入行业市场时的众多壁垒,提出来自企业的特殊优势占进入壁垒的最大比例,其中包括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产品科技、特殊材料和工艺流程等壁垒[5]。Hovenkamp等发现绝大数多知识产权诉讼在审判之前就得到了解决,并在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评估中提议了一种调节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之间利益冲突的方式[6]。Ghosh论述了知识产权和垄断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的扩大化可能有助于垄断的产生和持续[7]。国内现有文献主要指出知识产权壁垒具有涉法性、经济贸易相关性、报复性、歧视性、时间性、地域性、无形性、限制竞争性和危害性等特征[1,2,4,8]。
1.2知识产权壁垒起因及相关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 壁垒形成 原因的研 究,Christopher Kalanje指出大多数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设置壁垒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防止竞争者进入他们的定位市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经常发现自己充当了知识产权壁垒的设置者和受害者双重角色[9]。Feldman等指出,介于专利和版权拥有在特殊市场合法取得垄断权利的潜在可能性,最高法院一直将涉及产品专利和版权的搭售协议作为特别不信任对象,认为部分公司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市场占有率或者对新市场参与者构建进入壁垒[10]。Varun Rai等认为疲软的知识产权体系对于科技的转移造成阻碍,指出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科技转移的过程中,疲软的知识产权体制对于三种情形会成为壁垒(障碍):前沿性科技、完整呈现出的科技和小型公司[11]。余乐芬整理了美国337调查历史数据,从内外部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外部原因包括贸易主义大环境、贸易摩擦加剧和知识产权壁垒新型优势,内部原因主要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面对调查应诉不积极三方面[12]。郑明慧等提出我国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主要包括由于经济衰退导致的贸易保护日趋严重, 出口集中于发达国家且高技术产品比例较高,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四个主要方面[13]。
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机理研究方面,温芽清和南振兴指出,知识产权是保障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均衡的产物,在利润最大化驱使下,知识产权体系向私人利益倾斜使其逐渐成为知识产权壁垒,其本质是推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14]。
国外专门将知识产权作为壁垒的文献较少,学者多集中于研 究知识产 权保护问 题,Maskus和Penubarti指出在双边贸易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即市场扩张效应和市场支配效应[15]。Guerin基于澳大利亚供应商在环境技术、商品、服务向中国转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非贸易壁垒的调查展开研究,作者认为通过只转移那些难以模仿复制的类别,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克服知识产权损失问题[16]。Awokuse和Yin Hong根据实证结果指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的进口,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产生了刺激作用[17]。Cysne和Turchick在Kwan与Lai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内生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不仅要从局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还应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18]。
1.3知识产权壁垒表现形式研究
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惯常措施主要有如下体现:主要表现形式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领域、技术贸易领域和与贸易有关投资领域的知识产权壁垒。惯常措施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滥用、 知识产权与标准结合形成壁垒、贸易内部化与选择性投资、禁止平行进口、特别立法措施等[2,19,20,21]。其中, 知识产权滥用主要表现为边境措施、临时措施、网络著作权的滥用和技术贸易合同中不公平条款与歧视价格;有些国家凭借其专利技术制定技术标准,部分组织和团体将标识注册成商标,通过知识产权和标准结合的方式形成贸易壁垒,贸易内部化主要体现为跨国公司将高技术和专利商品主要流向其拥有多数股权的国外子公司,有时还伴随选择性投资现象;部分发达国家承认知识产权的国内用尽原则而不承认权利的国际用尽,通过禁止平行进口实现形成知识产权壁垒的目的;特别立法措施主要指通过立法的方式设置特殊的知识产权壁垒,较为典型的是美国设立的 “特殊301条款”和“337条款”,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不正当贸易的判定对其他国家进行报复或制裁,从而达到限制或禁止他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的目的。
发展与知识产 权委员会 (Committee on Develo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CDIP)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知识产权滥用作为企业进入壁垒的可能性,指出部分文献中研究了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利用诉讼威胁手段来榨取更高的费用进而提高进入壁垒[22]。Meurer指出部分知识产权拥有者或者团体利用诉讼手段开展不合理寻租活动,体现为将反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适用范围扩大化,部分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手段驱逐竞争者或者攫取不当和费用, 从而构筑进入壁垒。被告由于惧怕原告将知识产权过度解释或者缺乏证据证明诉讼权利无效性,或者单为避免诉讼成本而与原告达成和解,致使原告实现驱逐竞争者的目的[23]。Rey和Salant分析了知识产权滥用问题,阐述了专利丛林问题并指出在许多高科技行业内,少数企业利用所掌握的多数专利设置专利垄断并通过认证限制竞争的行为[24]。
1.4知识产权壁垒的影响效应研究
Gana通过TRIPs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将无法受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TRIPs协定所带来的保护效益,除非发展中国家的法律、经济与政 治结构同 自由市场 体系一致[25]。 Fink和Braga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的影响,最终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理分析论上仍较为模糊。原因在于考虑到保护政策的静态与动态因素的复杂性,形成标准化规范建议十分困难。提出亟待加强从公司和产业层面进行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相联系的实证研究[26]。饶芸燕认为中国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美国337条款体现了政府保护国家竞争优势的理念,且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向美国的出口业务,提出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且与美国贸易往来频繁的阶段与其受到美国337调查频繁阶段相一致,并列举日本和台湾的例子加以印证[27]。王慧洁阐述了新贸易壁垒的作用机理,并对新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做了正负效应分析、作用机理分析与现实影响分析[28]。方君兰进行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通过计算、统计和分析指出337调查对于我国企业会产生短期和长期不同影响,在短期会限制高技术产品竞争力,但是长期来看又能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的发展[29]。李娜以337调查为代表分析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影响,指出337调查增加了被诉企业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与相关产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和损失[30]。徐元指出进口国的知识产权壁垒主要通过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发挥限制进口、保护市场的作用,揭示贸易壁垒的形成实质,进一步分析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壁垒、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滥用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31]。赵美英使用双寡头竞争模型从战略层面分析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提出美国通过挑起知识产权贸易摩擦进而提高关税率并征收惩罚性关税措施,实现国内企业获得利润转移收益,抑制对中国的技术溢出,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等影响,体现其战略性保护的实质[32]。
2知识产权壁垒研究启示
通过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内涵特征、起因机理、表现形式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后可以发现,其在短期内会对我国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出口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但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并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型工具产生作用,也从侧面激励着我国企业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优胜劣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建议要正确和客观地看待知识产权壁垒,从自身做起提升自主知识技术水平,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此外在遭遇知识产权壁垒时积极有效开展应对措施,内在驱动和外部应对双管齐下,从整体上全面攻克知识产权壁垒障碍,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安全运行与持续发展。
从企业层面看,多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内在原因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知识产权, 因此为了正确规避知识产权壁垒,企业应树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加强研发投入比例,主动开展科研工作,有效进行知识产权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积极招聘和培养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同时企业还应具备国际视野,及时关注本领域国际上最先进科技水平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商标和专利注册之前进行专门检索,可自己开展或委托专业机构,这虽然在前期可能会花费一定时间与资金,但可以有效避免无意识侵权和国外企业或团体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理由而开展诉讼,从而提前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从行业层面出发,在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重灾区和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行业,应积极早日建立产业安全和知识产权壁垒的预警体系,将知识产权风险因素纳入到产业预警体系当中。此外还可以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目的在于构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平台,第一时间共享行业内最新动态,还可以凝聚行业集体智慧应对国外所发起的知识产权壁垒,从而提高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为其他企业积累应诉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水平。
从国家层面来讲,立足于我国国内实际情况,现阶段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秩序治理, 应及早建立适于产业长远发展的秩序环境,避免以往企业一窝蜂兴起又一窝蜂衰落的状况,通过秩序的建立引导产业结构的变革升级。面对知识产权壁垒应考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均衡,加强国际间交流,争取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以政府作为一个整体促成谈判的达成。此外还要完善立法体系建设,提高法律透明度。建立产业损害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知识产权是对私有智力成果的肯定,而知识产权壁垒则是公私权利博弈的产物,其本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市场经济对私有合法权利是肯定并加以保护的,所以在现有经济体制下知识产权壁垒短时期仍没有消失的可能性,因此只有正面客观应对才是较为切实有效的做法。
知识产权壁垒 篇2
美国作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国家,频频对中国企业发起知识产权攻击,其中最频繁、危害最大的是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337”调查。“337调查”来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其威力比反倾销措施更大,一旦裁决成立,其救济措施就是禁止进口,且没有时间限制,救济措施马上启动。排除令便是主要措施之一。排除令有两种,全面排除令和有限排除令。全面排除令即所有与涉案产品同类的产品均不得进入美国境内,有的甚至还延伸到同类产品的下游产品。而有限排除令即禁止进入美国境内的产品范围仅限于在337调查中被认定违反337条款的人所进口的产品。2006至2010年美国对外发起的“337”调查,涉及中国大陆52起,牵涉到机电、轻工化工、医保生化、鞋、皮草、林产等各个行业。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利用知识产权武器的主要针对国之一。
二、中国企业受到“337调查”案例分析
2007年4月6日,英国泰莱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对中国拥有专利技术的广东食品所,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启动337调查程序,并申请发布普遍排除令。一旦被判定侵权,则会禁止中国该行业25家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面对这一情况,没有直接接受调查的江苏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主动积极应诉,经过历时两年的调查,2009年4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三氯蔗糖337调查案的终裁判决如下:中方三氯蔗糖生产企业没有侵犯英国泰莱公司提起诉讼的任何一项专利。这次胜利的官司为中国三氯蔗糖行业进入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在这个案例中,英国泰来公司的用意也十分明显:首先,对中国三氯蔗糖企业发起“337调查”,是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的垄断地位,扫除来自中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其次,被列为“337调查”对象的企业,如果应诉,将要承担非常昂贵的诉讼费用,一般在几百万美元以上,如果不应诉,就等于承认对方的指控,就会被排除出美国市场。泰来公司没有调查实力较强的江苏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而是调查相对实力较弱的广东食品所,主要是由于实力较弱的公司在法律程序上知识产权保护较弱,同时也难以承担高昂的诉讼费用。而一旦广东食品所败诉,则根据“337”便可对该行业所有企业发出普遍排除令。第三,泰来公司从发起调查之日到最终判定中方胜诉,一共经历了长达2年的时间。在这接受调查的两年中,中方不能在美国市场销售三氯蔗糖产品,也损失了大量的利润和市场时机。
三、中国企业海外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
(一)培养创新能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
企业的领先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性来源于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产品质量和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以华为为例,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中,华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08件,目前由华为公司参与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已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6个候选标准之一。2010年8月,华为在全球40个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商用网络项目竞标中,独家拿下其中14个项目的订单,超过总数的1/3,在全球行业内居领先地位。
(二)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避免侵权
产品研发过程始终要进行知识产权检索,清楚地知道有关产品是否会侵犯别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一方面,尤其是以OEM、ODM方式出口的外贸企业,应注意下单的外商是否拥有该产品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权利的证明文件。如果存在侵权可能,可以通过更换非专利方法来避开侵权,也可以从专利权所有人那里取得使用许可。或者与美国进口商取得协议,由进口商对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也注意在美国查阅商标权情况,避免自己的产品因为商标侵权。
(三)面对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积极应诉
面对“337”调查,我国企业应诉缺席率高达35%,已经连续6年成为“337”调查缺席最多的国家。这说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朦胧阶段,缺乏主动意识和相关经验,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我国许多企业在遭遇“337调查”时往往消极应对,结果导致败诉,痛失美国市场。
(四)积极到海外注册专利
截止到2009年9月,外国权利人在我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1.4188万件,是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1.3倍,尤其是在国内重点发展的领域,如通讯、信息、生物、制药等,跨国公司都进行了重点布局。相较之下,中国企业海外注册的意识不足,海外注册专利数少,也导致了海外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给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制造了重重障碍。在未雨绸缪积极海外注册商标打破市场进入障碍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来作为保护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武器。
[1]苏喆.中国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的知识产权战略[J].科技与经济,2010(10).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 篇3
1. 知识产权壁垒的概念
我国商务部颁布施行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条对贸易壁垒的定义是:外国政府采取的或支持的措施或做法,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视为贸易壁垒:第一, 违反该国与我国共同缔结的或共同参加的经济贸易条约或者协定, 或者未能履行与我国共同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经济贸易条约或者协定规定的义务;第二, 造成下列负面影响之一:对我国产品或服务进入该国市场或者第三国市场可能造成阻碍或者限制, 对我国产品或者服务在该国市场或者第三国市场竞争力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 对该国或者第三国的产品或者服务向我国出口造成或者造成阻碍或者限制。根据商务部颁布的规则, 我们可以初步为知识产权壁垒的概念下一个定义。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知识产权优势超出知识产权法所授予的独占权或有限垄断权的范围不公平或不合理地行使知识产权实行“不公平贸易”。
2. 知识产权壁垒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知识产权壁垒具有时间性、无形性、地域性等特征, 除去知识产权壁垒这些一般性特征之外, 知识产权壁垒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1) 知识产权壁垒具有歧视性
世界上众多国际公约大多数都是由发达国家所制定的, 或者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力量悬殊、不平等的条件下所制定的, 所以, 这些公约处处显示出对发达国家的优待, 而对发展中国家另类标准, 透露出歧视性, 所以在一些与知识产权领域相关联的国际公约上也体现着知识产权壁垒的歧视性。另外,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内法律中, 为了维护其本国的利益, 而制定一些不公平的法律规定, 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也体现着知识产权壁垒的歧视性。
(2) 知识产权壁垒具有报复性
美国是实施贸易报复的做法的始祖, 多以他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为由, 而对他国进行报复性措施。特别是美国的“特殊301条款”, 其“特殊301条款”的威力并不在于其条款本身, 而是在于它所带来的报复性后果和可能的制裁。
二、应对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对策
1. 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的最佳途径就是技术创新, 在众多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的应对策略中, 只有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水平, 企业才会拥有立足之地, 才会有自己的品牌, 才会不受制于人, 企业只有把知识产权作为发展的一个优质资源去挖掘、保护和培育, 才能赢得市场, 才能在市场中赢得竞争。
2.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高度
在国家的角度来讲, 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解决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出现的有关制度性和政策性的问题, 为企业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创造和争取优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提供优良的服务, 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问题。
在行业的角度来讲, 急需采取的战略措施有:一是建立行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二是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和联动机制, 三是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应用, 深入挖掘知识产权这一优质资源。
3. 遵守国际经济秩序, 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
由世界上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与主导, 我国是之后加入, 所以我们要遵循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制度, 遵循规则, 突破规则, 利用规则, 从而突破在国际贸易往来中遇到的各种知识产权壁垒问题。
三、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法律措施
1. 合理运用TRIPS协议的规定
为了加入WTO, 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按照WTO中的TRIPS协议所要求达到的保护标准而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技术发展仍处于薄弱阶段, 主要以技术引进和模仿开发为主, 所以应在遵守国际条约和协定的大前提下, 根据我国所处阶段的特有情况, 在满足TRIPS协议最低保护标准的前提下, 争取应有的权利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 完善国内相关立法
为了维护我国权利人相应权利, 我国在《对外贸易法》第29条中做出了相关规定: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中不得侵害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但是这对于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来说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我国知识产权在别的国家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要有相关的保护、磋商、仲裁制度, 并且也要不排除采取报复性手段。
3. 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 虽然我国已经发展成为贸易大国, 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发展阶段基础薄弱, 创新技术跟不上, 这束缚着我国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为了我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发展壮大, 我国政府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 鼓励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展。例如可以在各方面给予企业优惠, 例如在金融税务方面, 可以适当降低企业的贷款利率和适当降低企业税率;并且在知识产权的申请方面, 可以对自主创新给予政策优惠以及专项资金, 支持我国企业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等。
参考文献
[1]徐元.知识产权壁垒问题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10) :16-19.
[2]冯涛.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应对战略[J].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19-22.
[3]张洪亮.知识产权壁垒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36-40.
知识产权壁垒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一、引言
知识产权壁垒是国家或企业滥用知识产权, 异化知识产权促进知识创新和鼓励知识传播的权利义务平衡机制, 不合理妨碍国际贸易的措施, 具有主体和性质的双重性、形式的隐蔽性与合法性、实质上的强权性与不公正性以及后果上的妨碍贸易性等特点。[1]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已成为继反倾销、反补贴后我国外贸企业遭遇的新的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的原因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而设置的各类非关税壁垒。根据世贸组织成员间的协议, 从2010年-2020年, 世贸组织之间的贸易将逐步实行零关税, 作为非关税壁垒的数量限制也将显著减少。在这种背景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知识产权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开始兴起, 其中知识产权壁垒即为其中之一。由于该类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 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或者发达国家凭借知识产权优势, 实行的“不公平贸易”。知识产权壁垒主要表现为价格歧视、拒绝许可、寡占和垄断性高价、搭售及知识产权的扩张、商标抢注及专利联盟等形式。[2]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一般会采取将所定价格高出产品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之和数倍的方法, 利用其独有的知识产权谋取暴利。
二、知识产权壁垒的成因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 成因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主要表现为由专利权和标识性权利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的滥用与贸易的“内部化”和选择性投资以及对平行进口的限制四类。[3]由于各国经济及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运用强大的技术优势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标准, 信息时代高新技术标准往往与专利技术相互结合。在采用有关专利技术为技术标准时, 标准化管理机构必须与相关的专利权人进行谈判, 达成有关专利使用的协议, 从而将该项技术标准推广使用, 一旦专利权人有足够的实力实现该专利技术标准在市场的最大实施率与顾客接受率, 则该专利技术标准实际上就具有了强制实施力。其他企业就不能以产品或以消费者广泛接受的程度为由而未经许可使用该专利技术。在涉及有关商标等标识的问题时, 应当有效地发挥商标标识在推广产品、开拓市场方面的作用。由标识性权利形成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主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工商业团体将一些商品标识注册为证明商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将是否带有证明商标作为商品进口的必备条件。在实践中, 一些企业在许可他人使用专利技术的同时, 也往往将商标一同许可, 因此被许可企业商品是否带有许可商标也成为了是否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一个衡量标准,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海关在进口过程中查扣侵权商品。在某些商品上, 尽管商品上的专利已到有效期, 但商标权可以不断延续。要使用这些技术代表的标识, 也必须得到许可, 否则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商标也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一类。[4]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紧密相连。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经历了初创、组织化与贸易化三个阶段。初创阶段是指从1883年《巴黎公约》诞生到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前;组织化阶段是指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到TRIPs协议签署以前;以TRIPs的签署为标志, 开始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贸易化阶段。[5]使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挂钩、形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体制的是TRIPs协议的签订。一方面, 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与知识产权贸易构成一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 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也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国家认识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不仅有利于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而促进无形贸易出口, 而且可以打击冒牌、盗版产品, 使附带知识产权的本国出口大幅度增长, 进而促进本国的生产、就业, 最终促进经济增长。[6]各发达国家为实现自身知识产权的利益最大化, 在国际贸易中设置了各类的知识产权壁垒。
(二) 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知识产权壁垒使我国企业使我国企业支付了巨额的知识产权许可费用, 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7]导致了我国许多以出口为主、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出现了亏损甚至倒闭的情况,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面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 全球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
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企业除了要在中国拥有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外, 还应当制定全球知识产权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注册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市场进行注册, 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以贴牌等方式出口的外贸企业, 应要求委托方提供证明与加工产品有关的知识产权的合法性文件, 积极在国内外申请专利与商标, 保护好自身的商业秘密, 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综合运用。, 并应在委托合同中明确在出口产品遭到侵权时由委托方承担责任的免责条款。
(二)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企业在产品投产前如果没有通过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检索跟踪, 就难以对享有市场技术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掌握, 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投资项目决策的进行, 甚至造成投资方向的错误, 使企业从事重复、低水平产品的生产。如果企业没有申请自己的商标, 所进行的生产则是低效益的来料加工, 难以跨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8]由于新产品是企业专利产品创新的最终结果。为了成功跨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 我国企业应当顺应国际市场趋势, 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专利管理与运用体系。
据统计, 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56%, 企业在国家科技投入方面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在发达国家, 大多数企业至少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在我国, 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 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9]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企业应当加大研发投入, 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 可以在研发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申请专利, 根据不同保护期、不同的保护范围、不同的类型、专利的不同法律状态等因素, 组建企业专利池, 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高。
(三) 统一自有品牌的创建
统一品牌是指一个企业无论其产品种类及销售地域, 均使用同样的名称、标号或设计的品牌。统一品牌战略的实施, 可以使企业增强信誉、为产品迅速打开销路。对于我国企业中已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品, 应当通过产品出售、海外投资、在国内外建立设计、生产、营销中心, 在国际市场上集中创建全球统一的自有品牌, 以创建自有品牌为中心, 带动企业的全方位工作, 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市场形象, 以成功跨越国际贸易壁垒。[10]
(四)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
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企业在经营范围、规模等方面的情况均有所不同,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应与国情、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于中小企业, 可设立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或者企业研发部门或者企业法律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为克服中小型企业人员较少的问题, 可以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对于侵害加盟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 采取联合对策及行动。通过企业组成行业保护联盟, 对侵害加盟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采取联合对策及行动, 使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行业化与社会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内容既包括对企业内部有关知识产权信息的管理, 也包括对企业外部相关行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管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主要是对已有的知识产权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分类整理、各类材料分类存档保管。对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重点, 主要在于对相关的技术保密和对相关权利的保护以及高效率地运用。其管理内容总体上包括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的配置;信息管理规章的制定、信息网络的设置与管理。对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 主要包括科技发展的各种信息、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基本范围的信息, 有关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基本规则及其变化的信息。[11]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自身发展和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就难以突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 在国家创新型战略的指导下, 改变政府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式, 变革科技创新体制, 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 逐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有依靠创新, 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五) 出口企业知识产权行业协会的建立
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作为企业同行组成的行业协会, 在维护其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行会在国际反倾销案件中曾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涉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的案件中, 一般费用较高, 由一个企业承担较为困难, 但是, 如果企业协会在应诉调查、诉讼费的支付等问题上协助企业处理国家知识产权壁垒案件, 不仅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同时也是对行业利益的保护。[12]总之, 我国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 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建统一的自有品牌, 充分发挥企业行会的作用, 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
参考文献
[1]温芽清, 南振兴.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识别[J].国际经贸探索, 2010 (4) :65-71.
[2]李炫榆.试论知识产权壁垒的表现形式[J].当代经济, 2008 (1) :154-155.
[3]冯涛.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应对战略[J].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19-22.
[4]赵云.电子商务自由化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06-107.
[5]刘茂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182.
[6]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7.
[7]邢楠.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贸, 2009 (15) :141-142.
[8]范在峰.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287.
[9]毕可毅.美国企业加大创新投资的启示[J].中国经济周刊, 2006 (10) :53.
[10]吴丽娟.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国际化的路径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207-208.
[11]张费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讨[J].经济论坛, 2008 (9) :90-92.
知识产权壁垒 篇5
(1) 知识产权壁垒的概念。
知识产权壁垒是指具有技术、品牌或市场优势地位的国家或企业, 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 对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所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 名义为自我知识产权的保护, 实则起到了阻碍他国企业对本国市场或本企业利益的影响, 最终导致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合理的障碍。知识产权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国际贸易壁垒。
(2) 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特性。
(1) 主体的多样性。知识产权壁垒的构筑主体包括政府、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及非政府组织。此类知识产权壁垒比较典型的有:占据市场龙头地位的企业联合制定产品标准, 并在标准内容中捆绑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内容的行为;数个国际企业为打压行业内的新兴企业, 采取的专利交叉许可行为等。
(2) 涉法性。TR IPS协议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特别是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而确立的基本统一的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知识产权壁垒与TR IPS协议以及各国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密不可分。
(3) 主动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知识产权壁垒都是由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商品输出方首先发动的。从TR IPS协议第27条可以看出, TR IPS协议赋予了专利权人进口排他权, 这就相当于给予了专利权人主动出击阻止进口的有力武器。
(3) 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技术落后, 难以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高的代价。由于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 或者即使具备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发展中国家要么选择支付高昂的许可使用费, 要么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2) 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TR IPS协议规定, 成员国为阻止知识产权被侵害, 可以采取边境措施和临时措施。虽然协议规定了申请人在申请采取边境措施时要有合理的理由, 并提供书面申请和一定的保证金、担保, 但没有明确的标准, 表述模糊, 实践中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这就为一些申请人恶意提出采取边境措施提供了机会。
(3) 知识产权的滥用。知识产权的滥用会强化权利人的垄断地位, 影响商品的自由流通。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包括:贸易的内部化和选择性投资;联合经营。
(4) 严格限制平行进口。由于市场营销策略的需要, 知识产权权利人出售给国外经销商或者国外被许可使用商标的生产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格都比较低, 这些产品平行进口后, 通常都会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2. 我国企业受知识产权壁垒影响的原因
(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企业没有形成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 自主研制创新后没有及时申请保护, 认识不到知识产权战略回报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存在仿制假冒行为, 不尊重他人权利。在企业产品出口前不注重专利文献检索, 欠缺了解进口国相关法律知识的前瞻意识, 忽视对竞争者具体情况的调查了解, 不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 导致面临国外的起诉。对涉嫌侵权的产品缺乏有效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2) 自主创新能力欠缺。
近年来, 我国利用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廉价成本的优势使中国企业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然而较大部分的中国制造, 往往集中在传统产业, 很多是贴牌加工,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没有竞争力, 只是一些低附加值和薄利的产品, 没有创立自主品牌, 核心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没有形成知识产权开发体系,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3) 发达国家恶意打击。
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国内法律, 实行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形成对我国企业的打击。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337条款, 它使亚洲的一些国家与地区, 包括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对美贸易受到严重制裁。它主要规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调查的行为。从其实践运用来看, 大部分的337调查涉及的都是专利或注册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美国试图通过337调查为其国内市场筑起知识产权壁垒, 达到限制进口我国企业产品的目的。337调查已成为美国应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重要手段, 大大阻碍了我国对外出口的发展。
3. 我国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策略
(1)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转型问题,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 要转变以廉价劳动和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发展贸易的思路, 以技术创新取胜。在转型过程中, 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可以运用国际制度的人才, 加强全社会知识产权的拥有量, 形成体系。
要想改变国际贸易面临知识产权壁垒的被动局面, 最重要的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科研投入, 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掌握主动权, 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创新是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关键, 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掌握自主专利技术, 提高产品竞争力, 提高附加值, 同时还要加强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增强自身技术发展能力。只有依靠创新, 才能使我国企业掌握更多关键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同时, 还应重视专利检索工作, 防止重复, 避免资源浪费, 填补行业知识产权空白。
(2) 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技巧。
我国企业要转变应对观念, 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 改变对待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极态度。要对贸易国深入了解, 研究其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和实践, 掌握其主要的法规行规, 最大限度避免被起诉。企业在进入市场前应做好防御, 可以请专业人士评析并作出不侵权的裁定, 向当地法院提交防御性声明。
作为W TO的成员国, 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应注意知识产权在W TO和TR IPS中的相关规定, 严格按照规定, 做到协议规定的最低标准, 将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以防外国企业恶意阻碍, 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在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时要勇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主动积极地与国家相关部门联系, 请求帮助, 努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制定国际化经营策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企业应转变思路, 大力开发符合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需求的产品, 努力提高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主要产品出口国直接投资, 在当地设立生产机构, 变进口产品为本国产品, 利用进口国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区别对待绕开知识产权壁垒。
(4) 充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
我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 W TO的一揽子协议, 尤其是TR IPS协议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我国企业。因此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的活动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相关规则促进贸易, 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司法状况, 最大程度地避免知识产权壁垒。在此基础上, 我国需要根据基本国情, 进一步完善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使之与国际协议相协调, 构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国际贸易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
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对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为了遏制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品牌优势, 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设置知识产权壁垒。对此, 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 努力实现自主创新, 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工具, 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壁垒。
参考文献
[1]储敏.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 2007 (11) .
[2]韩玮.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及我国法律对策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 (4) .
[3]辛柏春.TRIPS协定与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J].北方法学, 2009 (1) .
[4]王晓青.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与企业应对策略分析[D].山东大学, 2007.
[5]刘惠荣, 刘玲.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 2008 (11) .
知识产权壁垒 篇6
当今世界的突出特点是知识经济的突起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最近的20~30年中, 由30%~40%增长为60%~80%, 并且加速了全球性竞争和合作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所确认的权利, 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是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前进的无形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自然与知识产权问题紧密相连。在国际分工中,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都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还很低。根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每年有近70%的企业受到来自于知识产权壁垒的影响, 造成直接出口损失超过了数万亿元。显然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很大影响, 因此针对知识产权壁垒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分析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其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和机构的优化对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1 知识产权壁垒概述
所谓的知识产权壁垒, 是指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 采取进口限制或过分地使用知识产权实行不公平贸易来将他国商品拒之门外。这些商品包括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 如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以及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等。一般而言知识产权壁垒具有以下特点。
1.1 与知识产权法的紧密关联性
一般来讲,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通常都运用行政手段, 与一国的相关立法关系不大。而且进口国国内的立法状况, 大都是间接影响某种非关税壁垒的采用与实施, 例如, 某国尚未完善知识保护法, 但该国海关仍然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 建立“技术壁垒”来限制某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进口。
1.2 具有很强的报复性和歧视性
美国是以他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充分为由而实施贸易报复的做法的起源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特殊301条款”, “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301条款”体系系统地纳入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美国将针对符合规定情况的国家进行调查, 根据“特殊301条款”的规定, 最终确定是否予以贸易制裁。
1.3 主要发生在高新技术领域
传统贸易保护的重点是处于衰退期的行业或者幼稚产业, 如反倾销案件往往发生在钢铁或石化等行业, 这些产业需要反倾销之类的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反倾销案件的经验表明, 发起者通常是那些遇到管理和经营能力不足或者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的企业。相反, 在因知识产权引起的贸易壁垒案件中, 申请者通常是全球商业竞争中表现出色的产业领导者。且以高新技术企业居多, 这些知名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且因为知识产权的强有力保护而获得巨大利益。实践证明,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案件越来越集中于高新技术领域。以美国的337调查为例, 其调查案例中高新技术企业则是首当其冲。2012年就先后对我国华为、中兴等公司发起调查。
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现状及贸易壁垒形式
2.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加, 技术密集型产品已经成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贸易规模最大和发展后劲最足的支柱商品。至2010年, 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已达到35%, 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已达到15%, 顺利完成“十一五”外贸发展的规划目标。
2.1.1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快速提升趋势
2000年到2010年近10年间,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量不断增长, 进出口之间的差额不断减小, 2004年实现顺差, 2005年顺差迅速增大, 到2010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 924.1亿美元, 高新技术出口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贸易特化系数 (TC) 来看, 由原来的输入特化值-0.279提升到输出特化值0.09, 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新技术水平分工程度不断增强, 并不断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2.1.2 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3年外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3 168.8亿美元, 占行业总出口额的76.8%。同时, 外资企业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13年, 我国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高达1 742.4亿美元。而国有企业、其他性质企业则为贸易逆差, 逆差额分别为290.6亿美元、654.7亿美元。截止2013年9月底, 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速低于总体水平。外资企业进出口13 689.1亿美元, 增长18.4%, 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51.1%, 同比降低2.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进口占比分别降低2.1和3.2个百分点。
2.1.3 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增长迅速
民营企业作为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的新生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转型加快, 能够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外贸策略, 使得企业竞争力、开拓市场及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 从而进出口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主体。截至2011年9月底, 民营企业出口4 627.9亿美元, 增长34.8%, 高于整体增幅12.1个百分点。
2.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形式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遭遇的知识产权壁垒分为4类: (1) 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 尤以美国的“337条款”最为明显; (2) 大型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垄断国际市场; (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展会遭遇知识产权壁垒; (4) 知识产权与国际标准相结合, 共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2.2.1 美国的“337条款”
除了跨国公司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力之外, 对于东道国而言其也会出于国内产业的保障也出台一系列的苛刻的法律制度以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这些法律条款本身的制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国外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技术的进入后对于本国相关产业的冲击与影响。从现有的各国的条款而言, 最为著名也是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最为严格的是美国的“337条款”。“337条款”因其最早见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美国“337条款”禁止的是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这种不公平行为具体指:不公平的行为或产品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进入美国, 并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损害威胁, 阻碍美国相关产业的建立。经过多次修改以后, 愈加针对输入产品的知识产权。而且, 无论知识产权人是否是美国公民或企业, 其均可提起“337调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速发展, 它已然成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壁垒之一。
2.2.2 知识产权结合标准, 提高高技术产品海外市场进入门槛
标准称之为商战中的“游戏规则”, 谁掌握并控制了规则, 谁就获得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率。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分工也不断细化,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环保、技术乃至管理方面。对于企业而言, 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方向以及对于专利技术的评价标准, 由此也就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门槛以及科技的研发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最终造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诉讼等方法而言, 通过一定的知识产权标准的制定, 壁垒的发起者也会降低成本, 因而逐步成为国外跨国公司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2.2.3 大型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垄断国际市场
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来获得高额利润, 其手段是通过构筑知识产权壁垒, 提高其他国家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因为跨国公司在真正的市场运行时是占据了垄断优势的, 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主动权, 所以在高新技术产业中通过知识产权壁垒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案例也自然就显而易见了。目前来看, 知识产权壁垒作为一种商战的手段, 它的打击对象主要有3类: (1) 产品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2) 企业生产的产品缺乏核心专利; (3) 企业产品追随国际主流技术。这3条无疑也是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所具备的, 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频频遭遇知识产权壁垒。
3 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3.1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3.1.1 阻碍了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首先, 我采用TC指数, 即贸易特化系数 (Trade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TC) 计算2002-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
由图1可得, 我国的TC指数从2004年开始大于0, 2002-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02年到2005年上升趋势明显, 然而之后的几年略有上升但幅度都不大, 甚至在2009年之后开始有下降的苗头。
3.1.2 美国“337”调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商务部的统计, 2012年上半年, 在美国发起的337调查中, 其中针对中国的排在了首位, 其次就是日本等国 (地区) , 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
在这些调查案件中大都是以专利侵权为由, 还有商业秘密和著作权等, 且是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 其中以计算机与通信类产品为主, 见表1。
计算机与通信类产业是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做出主要贡献的子行业, 也是出口竞争力提高的核心推动力, 而“337调查”通过影响这些字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进而阻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整体的出口竞争力提高。
3.1.3 造成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恶性循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大量的中小企业兴起, 但是受制于现有企业自身的科研技术以及研发投入的有限, 使得企业对于自身产品的专利以及技术保护一直较为薄弱, 缺乏良好的产品专利技术的后勤保障部门, 同时在面对诉讼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诉方案以及法律保障制度。由此造成企业自身无法有效应对来自东道国的侵权诉讼, 再加上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认识得并不透彻, 最终面临败诉。而这无疑进一步打压了我国企业在科研投入以及研发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制约了企业未来的转型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
3.2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3.2.1 促使我国高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知识产权壁垒作为一把双刃剑, 其从短期而言会对我国现有企业的产品出口有制约和阻碍作用, 但是无疑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对于我国企业科研实力的提升的一种外在的促进动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尽管我国遭受的知识产权壁垒案件不断上升, 但这也促使我们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应对严峻的竞争形势。2013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首次突破万亿元, 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85%以上。研发人员总量430万, 居世界首位。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 00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
3.2.2 促进高新产业管理创新, 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良好的高新产业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保障力度, 代表了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力。目前, 不断上升的知识产权壁垒意味着企业自身要进一步加强在诉讼管理以及法律应对和知识产权专利的维护和保障体系的优化与建立。在全球化的今天,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在面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过程中, 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我国传统薄弱环节的放大, 让我们的企业以及政府可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积极提升产业管理创新。未来为了更好地去应对接踵而至的知识产权壁垒,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的创新能力,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全球竞争, 让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真正立足于世界市场。
4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建议
4.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建议
4.1.1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增强产品的自主研发
众所周知,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核心, 而技术又是专利的核心。因此, 企业如何规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设置的知识产权壁垒和有效地加强自主研发的投入, 是企业是否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在美国企业内部设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产权的组织, 就现有的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和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因而, 对于我国当下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重视专利技术的保护, 设定专业部门对产品从研发到最终的销售全环节进行把关,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从而真正让R&D支出有效地被利用。
4.1.2 充分了解出口产品的知识产权信息
确定销售市场是一个出口型企业在产品生产前必须要做到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充分了解WTO以及TRIPS框架协议内的企业出口原则, 了解国外的立法趋势以及各类相关法律条案, 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限制的条案。此外, 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经常受到美国的“337条款”制裁, 为规避知识产权壁垒, 企业可以在订立知识产权协议时将仲裁地点选在美国之外。
4.1.3 面对知识产权壁垒, 积极应对并总结经验
知识产权壁垒由来已久, 而随着本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而造成知识产品壁垒所面临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加。当我国企业被发达国家起诉时, 积极应诉, 哪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赔偿专利侵权费或达成和解。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企业在应对诉讼中的积极态度, 作出了良好的应对姿态。另一方面据理力争的态度, 即便是败诉, 也会获得宝贵经验, 让企业在不断的成长以及应诉中获得宝贵经验, 为未来的贸易诉讼以及在东道国的产品销售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我国政府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建议
4.2.1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外资积极创新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寻求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 我国企业以及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贸易转型, 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当前,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其主要特征是服务外包、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对于政府而言, 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优势, 在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的同时, 应尽快提升和调整引资政策来解决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发展等问题, 实现从引资到选资的过渡, 促进外资企业在我国技术发展较缓慢的领域进行投资。
4.2.2 积极培育出口主体
三资企业占了我国高新技术出口的八成以上, 由此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过程中造成了国外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贸易循环”, 其虽然从账面上显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大幅度增加, 但是实质却并没有真正提升我国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大部分的利润反而被东道国所赚取。因而, 为了提升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提升我国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综合, 我们应该培育自己的出口主体。
(1)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 积极利用企业自身的资金、人力资本优势, 加大企业科研能力, 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2) 应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出口。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外部成长环境不通畅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速度和它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起到的作用。对此应重点扶持一批产品有市场, 给予其足够的市场扶持以及人才培养的空间。
4.2.3 加强高新区特色产业建设, 形成自主创新网络效应
根据克鲁格曼的产业集聚模型, 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寻求最为经济的发展模式, 会选择一个共同的区位集中生产。典型的如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等等。在一个区域内, 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积聚。马歇尔同样认为, 产业区域内的企业间相互关系建立在合作和信任的基础上, 这种联系促进了创新。而且企业群落有利于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因此我国要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克服知识产权壁垒, 从根本上来讲需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借助于政府职能的运用, 对区域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划, 形成一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通过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能聚效应, 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从而获得良好的产品出口份额。
4.2.4 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
法律,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保护手段。强大的法律保护使得发达国家规避了很多知识产权纠纷。例如, 为避免本国企业的商标被国外公司抢注, 知识产权法能够从法律层面提升企业自身的专利保障。相反, 我国由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且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因此还不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壁垒。由此, 需要尽快地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保护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特别是技术专利, 从而避免国内企业自身的发展受制于专利以及商标的恶意抢注。
4.2.5 加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设
首先,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以及管理工作效率, 这就需要建立一条沟通渠道, 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以及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能有效地应对重大知识产权事件。然后, 在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开设公开的知识产权直通热线, 使企业界能够及时反映遇到的问题。另外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和信息网络的资金支持力度。最后针对国内企业的特殊现状和具体特点, 分层次建立专利信息服务和检索体系。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体系。
5 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时代,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未来能否继续提升国际地位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了解知识产权壁垒和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状况, 分析我国在该类产品遭遇到的知识产权壁垒的形式, 证明了在短期内, 知识产权壁垒阻碍了我国高新技术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若我国企业与政府能在长期斗争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知识产权壁垒的积极作用便会逐渐体现出了。从企业与政府两个角度思考, 提出应对策略。首先企业应从预防﹑应对与事后总结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来应对壁垒, 另外要对知识产权壁垒深入认识,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品出口。政府也要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壁垒, 充分利用资金﹑人才﹑政治经济影响力等优势帮助企业, 实现我国从过去的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总之, 知识产权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上会遭遇它, 但是只要我国政府与企业坚持探索, 不断创新, 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在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摘要:自从人类踏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味着企业进入全方位的市场竞争, 这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既是难得的机遇, 又是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发展。从我国现有的进出口发展现状而言,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增长点。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也成为决定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然而, 高新技术贸易额迅速发展的同时, 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 知识产权壁垒就是引起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研究知识产权壁垒, 并分析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 找出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对策及未来新的挑战, 从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繁荣。
知识产权壁垒 篇7
337调查是指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337条款属于美国当地的“行政救济”,自从颁布以来经多次修订,现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接到美国企业的调查要求后,有权对涉案企业进行调查和裁定。其发起门槛非常低,只要美国企业认为某一进口货物侵犯了本公司的知识产权,就可以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337调查。只要该企业可以证明进口的产品确实已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有权禁止该产品的进口。并且通过烦琐的诉讼程序和昂贵的诉讼费用,有效吓阻大批国外的竞争者。
二、337调查对常州出口企业的影响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 2011年,在美国发起的69起337调查中,涉及中国企业26起,占比37.7%,与上年同期持平,继续位居首位。1995年以后,涉华337调查总体呈上升态势,且2003~2011年涉华337调查分别居各年涉案国(地区)之首。常州作为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出口企业也不可避免的频繁遭遇这种比反倾销反补贴更为严厉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一)对常州出口企业影响现状
05年,Unilin集团以来自全球30家木地板企业侵犯其在美国的4项专利为由,提起337调查申请,其中涉及17家中国企业,仅常州就有常州市赛力木业有限公司、常州武进中鑫木业有限公司,常州市东家装饰有限公司3家公司。而在这次诉讼中3家公司惨败,使得常州的三家公司不得不选择支付高额的费用出口美国,或者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07年,在英国泰莱公司提起的337调查中,常州市牛塘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在经过两年的诉讼之后,终于成功胜.虽然该案件成为江苏生物技术领域的首起获胜案例,但是为了应对这场诉讼,牛塘化工共花费2000余万元巨资,其中仅律师费就超过1500万元……
因而,我们应该深刻研究牛塘化工的成功经验,为常州出口企业找到应对337调查的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
(二)存在的原因
1. 常州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常州有相当多的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山寨”、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来获得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因而当他们遇到来自国外的337调查的时候,大多不敢去应诉,只能接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制裁。虽然最近几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研发能力,但是往往没有一套科学的研发流程,甚至出现有些公司在立项的时候没有注意查阅相关的文献,在自己研发出来后,才发现该成果早已被其他企业注册。还有一些企业,虽然知道在中国申请自己产品的知识产权,却想不到到其他国家去申请产品的知识产权,造成再出口该产品时侵犯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
2. 我国企业不积极应对337调查
我国企业在面对337调查时普遍采取不应诉的策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遭到337调查后的应诉率不足40%。这就让美国企业感到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不敢应诉的,通过337调查可以很容易的打击中国出口商。从而助长了美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的趋势。
3. 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美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一方面呼吁美国企业在本国建立生产企业,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新的隐蔽的手段(如337条款)来打击中国出口商。
三、解决办法
(一)加强技术研发,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一方面,常州企业可以利用长三角优良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的专业人才,加大研发力度,掌握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主动研发企业的奖励,加大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宣传。从根本上提高常州企业的研发水平,提高应该对337调查的能力。
(二)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常州应充分利用长三角丰富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中国律师在国外知识产权诉讼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相关人才的培养,使得常州企业或者相关组织,深刻了解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在遇到来自国外的起诉时,能够泰然应对。
(三)对美国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反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变得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可以通过世贸组织或者其他外交手段向美国施加压力,让其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如果必要,也可以通过报复手段,让美国感受到压力,从而打击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壁垒 篇8
英特尔和谷歌的新动向能否改变目前智能手机的战略格局, 恐怕并不取决于英特尔和谷歌这两者的良好意愿。
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巨型公司自身的行为模式已经固化, 在没有强大的领导能力推动或者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时, 谷歌和英特尔可能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面临较大的协调和沟通成本, 从而使得这种合作无疾而终。
此外, 笔者还对英特尔和谷歌上述合作在其各自战略版图中的重要性表示怀疑。
对于英特尔来说, 尽管微软宣布了Windows8将支持ARM架构, 但是毕竟Wintel联盟依然是现金牛, 而之前失败的进军移动终端的教训, 恐怕仍使英特尔心有余悸。
对谷歌而言, 当然拥有更多的选择。在收购摩托罗拉之后, 谷歌在智能手机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发言权, 而且大部分Andriod智能手机也都基于ARM架构, 那么, 基于英特尔的凌动处理器优化能够给Andriod智能手机在成本或者体验上带来多大的效果, 恐怕谷歌也没有过多的信心。
所以, 从合作关系博弈上, 谷歌和英特尔非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签署, 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 双方尽管有意愿, 但是其强烈程度值得怀疑。
从另一个角度看, 即使基于凌动处理器的优化能够在技术上实现重大进步, 英特尔和谷歌的联姻, 恐怕也会遭遇来自行业知识曲线成长的壁垒。
对于大部分终端厂商而言, 其所拥有的研发系统、采购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都已经习惯于ARM架构的智能手机的研发设计、生产, 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熟悉了ARM架构系统设计、研发、生产的技术人员来说, 从一个系统向另一个系统转型, 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