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范围

2024-09-19

知识产权范围(精选4篇)

知识产权范围 篇1

1 案情

陈某与谭某达成口头协议,约定由陈某雇工,以每平方米45元的价格,为谭某承建某村委会办公楼建造主体工程。2001年3月28日,陈某在办公楼顶层天面(砌三楼楼面)扎钢筋,当他扎到安装了防护网和没有安装防护网的两面墙的交接处时,不小心将一根长约4米、直径6毫米的钢筋伸出了防护网,与办公楼前面的10千伏高压电线接触而触电致残。经现场勘查,高压电线离办公楼阳台的水平距离为3米,离脚手架2.4米。2001年7月,陈某一纸诉状将当地供电局、谭某等告上法庭。

2 审理

本案就供电局是否应当为陈某触电致残承担责任问题,一二审法院分别作出了分析和判决。

一审法院认为,电力线路保护区安全距离应为法定1.5米加上最大风偏距离0.2米之和为1.7米,小于该高压电线离办公楼脚手架2.4米的水平距离。因此,村委会办公楼没有建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之内。本案中,尽管陈某在做工时,手持钢筋进入了电力设施保护区,但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第四项所指的“从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去作某一项工作或者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故意“从事”,而不是指受害人的过失“进入”,陈某的这种过失“进入”情形不适用解释第三条第四项的规定,供电局应对事故造成陈某人身伤害在内的损失承担无过错的民事赔偿责任,遂判决供电局承担事故责任的30%。

二审法院认为,供电局是该电力设施的产权人,其架空的电力线路在村委会建房之前投入使用,该架空电力线路的安装设置完全符合安全要求,并且履行了管理职能,尽了应尽的注意义务,对于本案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过错。陈某在该保护区外施工,不小心将4米长的钢筋伸入保护区内触电,导致事故的发生,陈某的行为不属于《解释第三条第(四)项规定的4种情形。因而,供电局不具备免责条件,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的判决。

3 评析

一直以来,对高压触电案件适用民法通则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各方理解不一,司法实践判法也不尽一致。为了正确审理因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13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民法通则一百二十三条的免责情形作了具体规定,其中明确地将“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列为电力设施产权人的免责事由。此解释一出,正日益遭受巨额索赔的供电企业大大松了一口气。然而,法至行时才知难。对于“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判法不一的情况再次出现。

(1)何种意识下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是电力设施产权人的免责事由。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受害人虽不希望或追求人身伤亡的结果,但损害是因受害人实施违法行为所造成,其主观心理状态存在间接故意,即放任损害的发生,也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中所规定的“故意”的一种。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中的“故意”仅指追求后果的故意即直接故意,不应包括如实施违章行为或误入危险区域的行为本身的故意即间接故意,或称受害人的过失,如将间接故意也作为行为人免责事由,则有违民法关于严格责任的立法精神。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本身虽是故意为之,但不是追求损害结果的故意,只有受害人明知是电力设施保护区,也明知法律法规禁止从事某行为而故意实施,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设施产权人才得以免责。没有明显的标志以致受害人不知道是电力设施保护区,或者出于过失或无主观过错的情况下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禁止的行为不在加害人免责之列。

(2)何种区域内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是电力设施产权人的免责事由。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三章所规定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的各种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从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去作某一项工作或者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故意“从事”,而不是指受害人的过失“进入”,且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是特指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行为,对于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外实施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因过失“进入”电力设施保护区而触电不在此列,本文所引述的案例即持后一种观点。

笔者认为,正确理解解释第三条第四项规定,除依据条文本身作文义解释外,还应结合解释出台涉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理解。

(1)从事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主观上是一种“故意”。现代成语词典中,所谓的从事是指做某事,参与某种事业,因而,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做某种为法律、行政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事,例如在线路保护区内建房、线路周边300米内放风筝、高压线下钓鱼等,所从事的行为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这种目的和计划所追求的结果是行为本身能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使自己触电,即追求损害结果。例如在线路保护区内施工建房,施工行为本身是为了建造房子,其所追求的成果是房屋,因而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直接故意。但是,解释已经将这种并非追求损害结果的行为认定为免责事由,其理论支撑是从事违法行为是一种间接故意,争论于哪些违法行为属于间接故意,哪些行为不属于间接故意,不仅难以理清,而且与解释相悖。

(2)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行为和电力设施保护区应为客观之状态。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行为和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存在不以当事人知晓或标明为前提,且解释也未以此设为前提。以受害人明知是电力设施保护区,也明知法律法规禁止从事某行为而故意实施为适用前提,必然存在这样的问题:(1)与现实状况不符。现实中绝大多数线路和设施未标明保护区的范围,且难以保证在架空线路中处处标明保护区的范围;(2)电的危险性属于常识,一般人均能知晓远离电源、避免触电之道理。明知是电力设施保护区仍然从事原有行为,与明知电是危险性仍然从事原有行为,在主观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3)《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一条仅就特别区域(如跨越重要公路和航段)设有设立标志的义务,且这一义务设施主体是电力管理部门,非供电企业,增加供电企业处处标明保护区界的义务与该条例相悖。因此,该观点也是对解释理解错误。

(3)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禁止性行为应包含《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三章所规定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各种行为。众所周知,解释是针对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受害人故意形态作出的,将受害人的故意形态予以具体化。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向导线抛掷物体”,也属于条例所禁止之行为,此类行为显然与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兴建建筑物等在主观上是一致的,即具有放任危险发生的间接故意。将此类行为排斥在解释第三条第四款规定的范围之外,似为欠妥。而且,从文义上可以对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行为作多种解释,可以解释为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现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或人物所操控的物体、器械进入电力设施保护区等。因此,笔者认为,对该条文应作广义性解释,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三章所规定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各种行为,列为解释的范畴。

(4)所从事的行为应当是禁止性行为。在民法上,强制性规则一般说来,包括义务规则以及必须以作为方式进行的权力规则和责任规则。其中,义务性规则分为2种:(1)命令性规则。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2)禁止性规则。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只有违反禁止性规则的行为方为解释第三条第四项的免责事由。受害人违反命令性规则,不构成免责事由。《电力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时,应当经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该条例即为命令性规则。

因此,本案中陈某为谭某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外建房,并没有违反《电力法》第五十三条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只是未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以至于施工中意外触及高压线路,不属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构成供电企业的免责事由。

4 启示

由于对解释第三条第四款理解的不同,给供电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司法实践中,对于高压触电案件的审理,大部分采用无过错原则与过错原则的混合适用,供电企业不仅应以具有解释中规定的免责事由为抗辩理由,而且应当特别注意自身是否有过错(受害人直接故意的除外)。在应诉中,建议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主体要素。是否是涉案电力设施的产权人、维护管理人。产权为界定责任的首要标准;是否存在政府违规审批等情形,考虑是否追加当事人。

(2)过错要素。电力设施安装是否符合规程,涉及高压线下建房的,线路与房的建设孰先孰后;触电发生时,受害人的意识状态:是否明知有危险而放任发生或过于自信过失;供电企业是否履行通知、请求政府部门处理等义务;事故现场附近是否有安全警示标志或保护区标志等。

(3)因果关系要素。供电企业的作业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防止“假触电,真敲诈”等恶意诉讼的产生。

(4)责任要素。受害人触电时所从事的行为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还是在保护区外;受害人触电时所从事的行为是否是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触电发生的原因分析。

知识产权范围 篇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1月5日印发的《关于同意南京市、苏州市、武汉市、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内设专门审判机构并跨区域管辖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批复》(法[2017]2号)精神,调整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范围。

一、南京中院管辖以下知识产权案件

1、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辖区内的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2、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300万元以上的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技术合同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3、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辖区内,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4、应当由南京中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5、不服南京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上诉案件。

二、苏州中院管辖以下知识产权案件

1、发生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辖区内的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2、发生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300万元以上的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技术合同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3、发生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辖区内,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4、应当由苏州中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5、不服苏州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上诉案件。

三、其他中院及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知识产权案件

除上述第一、二条确定由南京中院、苏州中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案件之外,其他中院及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原有案件管辖范围不变。

四、其他

1、涉及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调整自2017年1月19日起实施。各中院及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原有管辖案件受理截止时间为2017年1月18日。

知识产权范围 篇3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等国际组织,近年来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发布了一系列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或准则,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为了适应世界经济潮流的发展以及考虑国际会计协调的要求,在我国相关会计准则中正式引进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自此,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赞成者认为公允价值使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性得到极大加强,应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质疑者则以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以及难以获得性为论述基点,认为应谨慎使用公允价值;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很可能滋生新一轮的利润操纵热潮。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共同知识

哲学家D.Lewis(1969)在描述“我知道你知道”的无限归纳过程时首次使用了“共同知识”的概念。随后,哈耶克于1973年指出,给定知识分散化前提,每个人或组织无法理解或预期其他人或组织的行动,任何行动的交易费用将无比高昂(Hayek,1973)。而要打破这一僵局,就必须改变上述前提。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在1976年发表的《同意分歧》这篇经典论文中,首次把Lewis(1969)提出的隐含的共同知识概念引入到博弈论中,以此加深人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如今,共同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博弈论、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分析工具。奥曼(1976)指出,对于某事件(event),如果甲知道,乙知道,甲知道乙知道,乙知道甲知道,甲知道乙知道甲知道,乙知道甲知道乙知道,如此循环往复,无限推理,那么甲、乙双方就拥有了有关该事件的共同知识。可以看出,在奥曼的定义中,并未明确指出共同知识是有关该事件的知识,还是有关该事件的信息。我国学者朱国泓(2006)认为,尽管如此,共同知识首先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共同知识的定义:对于某事件,如果甲知道有关该事件的知识,乙知道有关该事件的知识,甲知道乙知道该知识,乙知道甲知道该知识,如此循环往复,无限推理,该知识就构成了两者拥有的共同知识。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共同知识的出现使得哈耶克的知识分散化前提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共同知识的作用下,每个人或组织开始能够理解或预期其他人或组织的行为,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生成传递成本以及信息理解偏差这两类交易费用,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社会个体参与特定博弈的积极性。另外,博弈参与方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彼此互动交流的加强,参与各方的博弈均衡可望得到持续的改进,从而迈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共同知识的作用就如Aumann(1976)、Sunder(2002)和Vanderschraaf(2005)所指出的一样,共同知识的价值主要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并使人们彼此之间的的博弈结果从一个较低的均衡迈向一个较高的均衡。

(二)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美国FASB对fair value所下的定义为:“在现时交易中,在非强制或非清算性销售的情况下,当事人自愿据以买卖资产(承担或结算负债)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从上述三个定义可以看出,虽然不同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的语言表述不尽相同,但在各自定义表述中公允价值的三个特点却是相同的,即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双方自愿进行交易。公允价值的获得途径有三种:第一,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和负债的报价;第二,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资产和负债但由相似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报价,此时,公允价值应采用相似资产和负债的报价进行适当调整来估计;第三,当前两种情况都不存在时,应采用适当的估价技术,最常用的是现值技术。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可以直观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市场价值,无疑比其他计量属性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相关性,但由于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它是在缺少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为了计量,而对资产和负债的估计价格,所以亦有不少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三、公允价值应用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现实需求还不强烈

质疑者认为虽然现行主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但实务界可以通过表外补充其他计量信息来弥补这些缺陷,而且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其历史悠久而早已为相关人员熟悉和习惯,采用公允价值似乎并没有必要。

(二)公允价值的现实基础还没有解决,公允价值难以获得

众所周知,公允价值的获得途径有三个:即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和负债的价格、相似资产和负债的价格以及估价技术。质疑者认为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体系还相当不完善,证券市场也远不够成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活跃市场,而估价技术由于相关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难度而可能导致最终得出的公允价值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公允价值虽然其相关性很强,但其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

关于这点,质疑者说的最多的是,活跃市场上的可观察市价在我国通常难以获得,而当公允价值的估计不是基于可观察市价时,它们的确定就只能通过估价技术,而估价技术存在太多的主观性,所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不可靠的,难以令人信服。

(四)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产生不良经济后果,极易导致如操纵利润等会计舞弊

反对者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极易导致以下利润操纵行为:一是报告主体可能利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相互参股等手段达到包装上市、配股、避免摘牌等目的。二是利得交易(gain trading)行为,即对于企业已经出现的利得和损失,管理当局通过选择其实现的时间和金额来控制报告期间的净收益。

四、基于共同知识视角的公允价值及政策建议

(一)共同知识视角的基本思想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在国外已经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的计量属性,在我国却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大体知道原因。依据博弈论的观点,公允价值是否应该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实质上可以看成是参与各方之间的一种博弈,在我国目前的现实中,该命题也确实是在参与各方,即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准则制定者和相关监管者之间的一种博弈行为,参与各方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谁,导致解决这一命题的各种交易费用大大增加,从而使得该命题的解决陷入了一种僵局。公允价值计量也得不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共同知识的视角下,该种博弈行为其实可以认为是参与博弈各方在关于公允价值方面并没有达成共同知识,导致参与各方无法正确理解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与思想,并使得信息生成传递成本和信息理解偏差这两种交易费用大大提高,最终导致该博弈只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达成一个均衡。事实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的产物,从其产生至今,国际上相关机构(如FASB、IASB等)一直就未停止对其进行研究,而且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围绕上述四点原因,都有相应解答。

(二)共存性加强了公允价值的现实需求

公允价值计量绝对不意味着该属性将取代其他一切计量属性,而应是公允价值计量和其他计量属性长期共存。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成本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在现实上对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提出了需求,可以说,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计量越重要。这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发展的历史规律。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大力发展和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以符合经济发展和会计本身发展的历史规律,实现会计理论和实务协调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允价值的可获性存在

公允价值难以获得的说法不确切,首先,从活跃市场上可以获得。IAS38中对活跃市场的定义是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价格公开”。而在FASB和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与公平交易相联系的,即从外部条件看,只要有公平交易,就可以有公允价值。活跃市场中可以有公平交易,也可能存在不公平交易(如投机性很强的股票和期货市场),但存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不一定就是活跃市场,因为其可能不满足其中的某个条件。所以公允价值要求的其实只是公平交易市场,这个要求要低于活跃市场的要求,而且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也是存在的;其次,可以利用现值技术等估价技术进行估计。FASB和IASB在对现值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完整而严密的研究,以概念公告(SFAC7)和准则(IAS32)的形式发布了研究结果,证实现值技术并不是没办法做到的。这些公告和准则中详细阐明了现值计量的要素、原则、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程序,其成果可以为我国所借鉴。

(四)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能够满足要求

关于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的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难以保证真实可靠。但FASB和IASB的研究证明,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也能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例如,IASB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第86段曾特别提到“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估计成本或价值,使用合理的估计,是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不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FASB则认为“可靠性并不含有肯定和精确之意。实际上,装点得具有这些质量而确实不存在,反而是可靠性的否定”,同时还认为“相比之下,全面的公允价值信息所包含的潜在问题(复杂性、主观性和可审计性)也许不为人们所了解和理解,因此许多个体及审计人员在处理它们时没有什么经验”,因此通过增加经验可以让财务报表编制者和审计者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另外,IASB现值筹委会认为“事实上,可以一般地以合理成本、可靠而合理客观地估计折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现值技术适合于财务报告。绝对地精确是得不到的,但它也是不必要的”。而且,现有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也照样存在许多的估计,如折旧年限的估计,减值测试中运用的估计等,所以这也同样不能成为质疑公允价值的理由。

(五)公允价值计量本身不是利润操纵的诱导

至于关于公允价值可能导致诸如利润操纵等会计舞弊则更是不能成为反对使用公允价值的理由,因为正如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所强调的,这并“不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所以公允价值导致的利润操纵的观点在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利润操纵行为只是在报告主体刻意违背有关法规时才会发生,而这并不是会计计量本身的问题,甚至也不是会计人员自身的问题,而是由其他许多因素决定的,而这许多因素不是会计标准所能控制的。正如裘宗舜(2001)在题为“何必回避公允价值”的文章中写道:“一个概念、一项技术欲求为多数人所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穿插着传播、学习、研究、开发和试用等阶段,如果对其采取回避的态度,岂不是恰恰背道而驰。公允价值作为一项技术,既可以用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也可以用来造假扭曲会计报表,做好做坏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企业管理层的守法精神、道德素质和社会风气”。如果相关社会各界能对公允价值计量取得上述共同知识,则可大大降低公允价值全面应用的相关交易费用,理论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关于公允价值的更深一层次的问题,如公允价值具体应该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估计公允价值的具体政策和程序等等问题。实务界则可以为广大投资者和其他相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和可靠的信息,进而达到参与各方之间更高层次的均衡,使会计信息能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六)公允价值的相关政策建议

借鉴国际上相关研究机构的优秀研究成果。充分认识公允价值在经济和会计审计中的重要作用,在观念上纠正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的误解,在准则制定程序上还公允价值以应有的地位。尽快制定相关准则。可以考虑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并给出相应的讲解和操作指南,为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提供总体而全面的指导。完善现值技术。对现值技术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以期能建立起一个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公允价值的现值估价模型,并可以将其设计成相应的软件,使公允价值的估计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公允价值在社会最广大范围内成为共同知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扩大稽查人员的队伍,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给违法者以刑事处罚、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以限制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行为;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给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摘要:本文从共同知识角度入手,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视为是一种博弈,假设博弈的参与各方缺乏关于公允价值的共同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争论的相关焦点,得出公允价值应该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应用的结论,并最终提出推广公允价值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共同知识,应用,扩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谢识予:《纳什均衡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谢诗芬:《会计计量的现值研究》,《会计信息丛书———会计热点问题》(第五辑)2003年版。

[6]张国平:《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和思考》,《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7]朱国泓:《基本准则的价值发掘:共同知识视角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8]Sunder,Shyam.Knowing what others know:Common Knowledge,accounting and capitalmarkets.Accounting Horizons.2002.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力知识测试范围 篇4

教学能力知识测试范围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

1、用“三有论”的观点来描述“有效教学”,即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见16页

2、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20页

3、有效指导不是一个量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评判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即①适时;②适度;③适当;④适合;⑤适应。见60页

4、有效互动的特征是①互动的计划性和预见性;②动态的生成性与不可控制性;③提问的艺术性与思维的活跃性;④活动的多向性与交互性;⑤互动的整体性与师生关系的和谐性。见75页

5、课堂有效互动的前提是①课前的充分准备;有效互动的保证是②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有效互动的基础是③平等、对话与交流;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是④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互动的内在动力是⑤兴趣;有效互动的必要修养是⑥关注和倾听。见78-81页

6、说课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展开:①说教材;②说教法、学法;③说教学过程。见201页

7、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课堂实录;二是课堂评点,其中课堂实录的方式包括三种①简录;②详录;③记实。见204页

8、评课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方面,即①评教学思想;②评教材处理;③评教法运用;④评学法指导;⑤评教学过程;⑥评教学效果。见205页

9、所谓教学,我们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把它视为一种师生双方共在的构建活动,围绕这一活动,涉及到的方法、手段、策略、技巧、智慧和原则统统被收入我们的视域之内。

10、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我们可以分为三种视角,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看质量的高低,第二种视角,从学生所得角度看效果的有效性,第三种视角,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11、探寻有效教学策略,应遵循低耗节能、差异效益、全面素质、师生共进等原则。

12、有效管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课内外作业的管理。

13、课堂需要规则,有秩序的课堂环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课堂需要鼓励,学生学习内驱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力体现;课堂需要协调,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有效管理的生产力;课堂需要威信,树立教师在教学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课堂需要控制,课堂纪律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课堂需要引导,创建一种对学习负责任的环境是有效管理的出发点;课堂需要安全,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降低学生的焦虑。

14、有效教学要求作业管理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性:趣味性与科学性、层次性与激励性、实效性与主动性、实践性与探索性。

15、以往的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师是“经济人”,金钱和奖励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事实上,教师更是“社会人”。

二、名词解释

1、无效教学:就是教学价值不符合时代或个体的积极取向的教学,或者教学价值虽然符合时代和个体的积极取向但效率几近为零的教学。见第20页

2、负效教学:就是虽然效率显著但与时代或者个体的积极价值取向逆向而行的教学。见20页

3、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20页

4、低效教学:就是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时代和个体吻合而效率在一定时空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20页

5、高效教学:就是高度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效率在一定时空高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20页

6、有效指导: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采用恰当的形式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积极地观察,积极地倾听,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出现偏差、能力发展不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进误区等现象,及时给予指点和教导,保障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目标达成。见59-60页

7、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见74页

8、教育机智: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如何利用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的表现,是教师灵活运用教育原则临场应变的技巧,这种能力教育学称之为“教育机智”。见208页

9、课例研究: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见218页

10、问题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策略往往以一个大的主题性问题统帅整个课堂。

11、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生一旦被置于主人地位,学习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就有可能成为自觉自愿的事情。心理学告诉我们,外在的学习积极性根植在于内部的学习动机,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就能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也就会是有效的。

12、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3、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也是教师为使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在小组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强调学习共同体中各因素的互动合作,注重对小组团体评价。它不等于小老师制,也不等于一般的小组讨论,每个成员都应负起学习责任,都应有成功的学习表现和技巧,并能参与小组自我反省工作,从而改进小组学习工作。14、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15、探究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探究教学策略就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16、超越“唯分数的管理”——当我们聚焦现实的教学管理制度,不难发现它往往不是着眼于“全面质量”,而是着眼于学生成绩、考试分数、升学率等现在可检测的显性质量,甚至忽略了教师的发展需求;不是着眼于“持续提高”,而是“杀鸡取卵,丁吃卯粮,过度开发,毫无节制”,忽视了一个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应获得的一个社会人应具备其他素质的合格制度,尤其是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大有裨益的工作态度、合作竞争意识、敬业精神、道德修养、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良好习惯、健康体质等隐性质量的提高。重建有效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超越“唯分数的管理,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

三、简答题

1、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见21-24页

答: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绩效特征

①效率趋高──师生双方实现目的的效率显著。⑴精力节约化。⑵绩效最优化。

②策略优良──实现教学高效的途径合理、先进。⑴结构最优化。⑵形态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有效教学活动中参与要素的一般特征

⑴学生: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学困生尤其值得关注。

⑵教师:教师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教学前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方方面面的准备;二是教学中有丰富而创新的教学智慧,包括互动、指导、管理等方面的智慧。

⑶教学中介:有效教学中介具备如下两个特征:

一、弹性,教师活化处理教材,预备多种方案,充分做好弹性化准备。

二、生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生成新的教学元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扬弃。

2、今天,我们关注有效教学的意义是什么?见25-27页

答:

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四、有效教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五、有效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我们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见27-28页

答:

一、低耗节能原则

二、差异效益原则

三、全面素质原则

四、师生共进原则

4、简述于漪老师倡导的“三备法”的基本内容。见43页 答:于漪老师的“三备法”,为“入格”型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她的方法是一篇文章备三次课: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简述实现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见40页

答:㈠教学目标的明晰

㈡学生学情的把握

㈢教材的有效利用

㈣资源的有效准备

㈤预设方法的审视:备目标、备核心环节、备练习、备板书、备变化

㈥备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1.备修改案2.把教科书“备厚”3.剪贴式4.修改式5.将集体备课的成果共享。

6、我们在写课后反思的时候,可以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见190页

答:⑴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

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

⑶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7、教师有效倾听的方法有哪些?见71-72页

答:一是要尊重对方,让对方感到安全、信任。二是要真诚,目视对方,精力集中。三是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四是要有耐心,宽容和理解对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五是在倾听时要善于运用移情,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感受学生的语言和心理。

8、教师实现有效讲授的原则和方法有什么?见63页

答:有效讲授的原则是⑴清晰明了⑵有吸引力⑶掌握节奏。

依照讲授的方式、内容、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①系统、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的组织条理性讲授;②十分清楚而不含糊其辞使学生清楚感知教学目的和清楚掌握教学内容的清晰明了讲授;③方法科学的讲授;④促进学生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熟记教学内容的为理解而讲授;⑤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言语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使教学生动有趣、充满吸引力的生动讲授;⑥从属于生动讲授的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出对学科、教学、学生的热情,从而使教学充满感染力的热情讲授。

9、教师可以设计哪些类型的作业,使学生的练习更有效?见102-117页

答:教师可以设计的作业类型有:1.差异化练习设计2.“开放—活动型”练习设计3.综合性练习设计4.趣味性练习设计5.小组合作式练习设计6.突出实践性的作业设计7.自主性作业的创造性设计8.“亲子共读”练习设计

10、有效互动的特征和意义是什么?见75-76页

答:有效互动的特征一:互动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特征二:动态的生成性与不可控制性;特征三:提问的艺术性与思维的活跃性;特征四:活动的多向性与交互性;特征五:互动的整体性与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有效互动的意义: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信息交流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信息交流的成效决定着课堂活动的效果。课堂管理正是通过不断地调节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课堂交流。同时又通过有效的课堂交流,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

11、课堂教学中,无效互动有哪些表现?见76-78页 答:无效互动的表现问题一: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问题二:学生动,老师不动;问题三: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问题四:毫无秩序的互动。

12、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课例研究应该注意什么?见216-217页

答: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护。课例研究应该注意:

1、课例研究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实录的,全程描述一堂课,从中反映出教师设计和实施的脉络;也可以是一事一议的,是对一堂课的某些观点的描述,对一个问题的深入讨论。

2、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

3、教师的课例研究是需要准备的,这种准备既是来源于专业上的(理论的和经验的),也是来自于行为的。

13、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几种研究方式的区别是什么?见217页

答:三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是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它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课堂研究是一种学科(领域)研究,主体主要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发展理论是专业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中小学教师也研究课堂,但其目的却不是指向新理论的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显然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如果说,课堂研究是理论研究,重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课例研究则是实践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教学案例则又是教学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

14、我们应该怎样撰写教学日记?注意哪些原则?见220-221页

答:撰写教学日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记名言警句

2、记成功做法

3、记失败之处

4、记学生见解

5、记学生事件

6、记学习心得。

撰写教学日记,注意五个原则:

1、每一则日记要有一个主题。

2、每一则日记要有一个标题。

3、重复的事情不再记。

4、一段时间应有一个记录的中心。

5、要经常整理自己的教育日记。

15、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方面?见224页

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以确定或揭示参与社会生活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材料;

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未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并据此确定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

16、有人把世界上的教师分为四种,第一种深入浅出,第二种是深入深出,第三种是浅入浅出,第四种是浅入深出。你自认为自己主要是哪一种?

我认为自己主要属于第一种老师,讲课基本上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能讲得浅显易懂,做到高效。

17、请从你所见的教学实际中列举出不少于5件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

A、合作学习成了脑筋急转弯。

B、小组讨论没有任何中间过程,迅速反馈结果。C、“无师自通”的瞎练。无层次无指导无目标的练习。D、缺乏针对性的训练。

E、管理不严导致虚假作业的“训练”。照抄答案,效果等于零。F、迷失学科价值观的训练,为训练而训练,为得分而训练。G、为增强竞争力的重复训练。

18、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是同一会事吗?

答:不一样。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高效教学是高度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效率在一定时空内高于平均水平的教学。

19、有效教学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1)效率趋高——师生双方实现目的的效率显著。A、精力节约化。B、绩效最优化。

(2)策略优良——实现教学高效的途径合理、先进。A、结构最优化。B、形态的丰富性和发展性。20、教学智慧有哪些特征?

独创性——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学习和借鉴形成的,教师对自我实践经验的感悟、总结、提升,才是形成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

随机性——教师应该通过对诸多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的总结和锤炼,有效探询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规律性,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

内隐性——教师应该在高度重视本学科知识积累和体验的同时随时主义收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有效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事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

21、课堂有效管理有哪些特征?(1)、教学目标的达成性。(2)、课堂活动的有序性。(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关系的和谐性。(5)、时间分配的科学性。(6)、作业布置的合理性。

22、怎样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1)、在备课中明确教学进程中的时间分配。(2)、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不同感官,提高单位时间效率。

(3)、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运筹时间。每节课的前20分钟学生精力最旺盛,学习最有效。

23、惩奖性教师与发展性教师管理有哪些不同? 惩奖性教师与发展性教师管理比较

目的:绩效管理

专业发展

功能:甄别选拔

共同进步

方向:面向过去

面向未来

类型:注重结果

注重过程

主体:一元主体

多元主体

关系:自上而下,金字塔,等级观

平等协商,扁平,网络,横向

结果:强迫接受

共同认可

原则:责任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

发展性原则、诊断性原则

奖惩原则、公平原则

反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弊端:忽视教师自我诊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削弱危机、竞争、责任、风险意识,难激活主动的、创造的积极性,导致掩饰

奖惩不明,对教师觉悟要求高

缺点不足,反感抵制,有效性低

好处:奖优罚劣,优胜劣汰

促进发展,和谐多赢

四、论述题

1、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这与教师指导是否相矛盾呢?见61页

答:其实,自主学习恰恰要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有效指导也必然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自主和自流的分水岭。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组织。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解决“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有效组织也需要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无论是自主学习的内容,还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方式,都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多方的渗透。

例如: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研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当然,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2、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见76-82页

答: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注意问题一: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问题二:学生动,老师不动;问题三: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问题四:毫无秩序的互动。

解决方法是①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有效互动的前提。课前教师准备什么?第一,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第二,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第三,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第四,对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第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②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③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⑤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互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⑥关注和倾听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修养。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⑦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⑧动态生成是有效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是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3、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合作?您会主动与您的同事合作教学吗?您知道如何与同事进行合作吗?见226页

答:面临新课程改革,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得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合作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工作必需。“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预示了现代教学系统发展的趋势,使教学在社会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我会主动与我的同事合作教学。如何进行教师合作?㈠围绕“微型科研”的教师合作:教师合作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为改造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㈡围绕课例分析的教师合作。㈢围绕主题沙龙的教师合作:大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倾吐教学困惑,达到交流、反思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请评述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的有效教学标准,我们可以怎样吸取它的合理因素?

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以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建构论为基础发展有效教学准则,并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指定了有效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这个旨在消除教学质量和效率“平庸”的评价标准制定了诸多相关的指标,可供我们参考。

标准一——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标准二——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标准三——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 标准四——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标准五——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5、怎样正确理解关于“有效教学”的公式? 教学效率=师生教与学收益÷师生教与学投入

这是根据“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定义制定的,教学效率即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铲除。

“教学投入”包括师生双方在时间、精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投入,“教学产出”包括师生双方在知(知识、能力IQ)、情(情感、心理EQ)、意(意志、习惯MQ)、行(行为、技能)等多方面的收益。

在这个公式里,教学效率与“师生教与学收益”成正比,与“师生教与学投入”成反比。

6、当下语境下实施有效教学的老师和学生有哪些特征?

(1)学生: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有效教学有其基本的产生条件,学生方面的因素属于内因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学生必须具备量个前提条件才能促成有效教学的产生:

一、具备现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二、学生有对所学内容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和加工能力。教师重点要调理好第二点,这是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只有指向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在特定的班级,教学是否有效,学困生(美国叫“边缘学生)的参与状况是显形标志。

(2)教师: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两大特征:

一、教学前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方方面面的准备;

二、教学中有丰富而创新的教学智慧,包括互动、指导、管理等方面的智慧。

(3)教学中介:有效的教学中介具备两大特征:

一、弹性,教师活化处理教材,预备多种方案,充分做好弹性化准备。

二、生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生成新的教学元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扬弃。

7、请阐述实施有效教学的时代意义?

(1)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2)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4)有效教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5)有效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8、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因素所进行的总体考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整体的有效性。我们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因素:教学目标,学科性质,学生年龄,教师个性。

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地实现了“减负增效”,就课堂而言,必须促成学生的有效参与,必须促成师生的有效互动,必须尽力让每个环节的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尽力避免课堂上的隐形浪费,尽量减免课堂外时间的恶性耗费。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学生明确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三有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

9、课堂管理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有多大?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课堂教学管理具有挑战性,教师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1)规则必须具体,切实可行。

(2)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必须分清轻重缓急。(3)注意学生座位的合理布置。(4)班主任是有效管理的中心。

(5)教师的威信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6)教师应当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10、简化“文本的管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实现修正“控制的管理”?

A、当下的教学管理往往控制教师表面形式上的履职,大量的文本检查,繁琐的测评打分,包罗万象的量化考核可,不一而足,不亦乐乎。其实往往没有起到反馈、激励、改进的作用。教师忙于书写计划、总结、教案、论文、作业分析、会议记录、教研记录、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辅差记载、心得体会等系列文本的东西,导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倾听来自同伴和内心世界导师的声音,他还能不疲惫?怎么进行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简化“文本的管理”,教师才能从繁重的、被动的、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书写(抄写)中解放出来,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倾听,撰写调查报告、研究专论、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案例分析、自我反思、教师日志、点滴感悟、箴言语丝、心灵独白、课堂实录、爱心故事等反映教师声音、价值观以及愿望的文本,而这必将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找回教育的信心,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促进自主的专业发展,改进学生的学业成就。

上一篇:治史思想下一篇:误诊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