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心脏疾病

2024-09-19

误诊心脏疾病(精选10篇)

误诊心脏疾病 篇1

关键词:垂体疾病,误诊,心脏病

垂体分泌多种激素, 发生病变时可表现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靶腺功能减退和 (或) 鞍区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变化较大, 可长期延误诊断。笔者曾收治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2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1.1 病例1

患者肖某, 女性, 56岁, 主因间断性心慌、气短、浮肿1年, 加重伴不能平卧20d于2005年2月14日入院。于2004年春节期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慌、气短、腹胀、全身浮肿, 无胸痛、发热、咳嗽、咯血、返酸、恶心、呕血等症状, 症状间断发作, 发作间歇期可胜任一般家务劳动。入院前20d来无诱因症状加重, 并出现不能平卧, 胸透示两肺纹理紊乱, 右侧胸腔积液, 心影扩大;胸腔彩超显示右侧胸腔探及大量积液, 最深处78mm;心脏彩超示右心增大 (RA 45mm, RV 42mm, LA 34mm, LV 48mm) , 三尖瓣重度返流, 左心功能减低 (LVEF 45%) 。患者发病以来胃部胀满、饮食差、精神差、大便次数多、小便少。既往于1989年诊断“糖尿病”, 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自1998年开始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 2002年后停用一切降糖措施, 自诉血糖控制尚可, 有时有低血糖发作;于1998年因腹泻在省二院诊断“肠结核”;2002年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入院查体:体温35.8℃, 呼吸18次/min, 脉搏68次/min, 血压120/80mmHg (1mmHg=0.133kPa) 。神清, 懒言少语, 坐位, 贫血貌, 颜面浮肿, 体毛重, 头发稀, 皮肤黑。颈静脉怒张, 左下肺叩浊, 右肺中下野叩浊, 左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 右肺中下野呼吸音消失, 心脏向左侧扩大, 心率68次/min, 心律齐, 心音低钝, P2>A2, 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壁水肿, 腹面膨隆, 肝脾触诊不满意, 双下肢指凹性浮肿。曾3次行胸穿抽出蛋黄色胸水共1 160ml, 送检结果:李凡他 (+) , WBC 220/μL, N 12%, L 58%, 其他30%, 葡萄糖5.34mmo/L, 蛋白29.7g/L, 乳酸脱氢酶54U/L, 氯91.4mmol/L。入院诊断: (1) 充血性心力衰竭Ⅲ°; (2)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3) 起搏器术后; (4) 肠结核。给予强心、利尿、补充白蛋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效果不理想。化验甲状腺功能结果回报示TT3 0.1ng/ml, TT4 19.7ng/ml, FT3 0.2pmol/L, FT4 4.3pmol/L, rT3 0.4ng/ml, TSH 0.1μIU/ml, 考虑该患者不是原发性早减, 而为垂体性甲减, 故再次追问病史, 患者及家属诉30年前生育前有高血压, 生育时出现子痫, 生育后无奶、闲经、毛发脱落、皮肤发黑等表现, 查皮质醇:0:00 201.4ng/ml, 8:00 184.9ng/ml, 16:00 245ng/ml, 各时间点皮质醇水平大致正常, 但节律性差。查激素六项明显减低, 所以考虑席汉氏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10mg/晨和左甲状腺素 (起始量50μg/晨, 25μg/午, 逐渐加量) 口服, 症状逐渐好转, 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浮肿逐渐消失, 食欲改善, 胸水逐渐消退, 住院31d临床痊愈出院, 随访3.5年, 患者未再发生上述症状, 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 生活质量正常。

2.2 病例2

患者石某, 女性, 29岁, 主因发现血压高3个月于2005年10月11日入院。于2005年6月体检时发现血压高 (200/130mmHg) , 随后发现感觉睡眠不佳, 夜尿增多, 月经不规律, 体重下降5kg, 体型变化即颜面部和躯干部肥胖而四肢消瘦, 曾查“双肾及肾上腺CT示双肾实质部回声略增强”, 平时口服“络德和雅施达等”药物, 血压控制不佳。病程中无头痛、头晕、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既往曾于2005年6月7日因胸痛在我院查胸片示肋骨陈旧性骨折, 无外伤史。其母亲患高血压病。入院查体:体温36.4℃, 呼吸20次/min, 脉搏86次/min, 血压180/130mmHg。神清, 满月脸, 体毛较重。颈静脉无怒张,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不大, 心率86次/min, 心律齐, 心音有力,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查血生化示胆固醇7.75mmol/L, 血常规示白细胞13.1G/L, 皮质醇为0:00 129.8ng/ml, 8:00 181.7ng/ml, 16:00 201.9ng/ml, 甲状腺功能和肿瘤五项均正常。查腹部彩超和妇科彩超未见异常。因CT设备故障暂未行垂体CT检查。入院诊断: (1) 高血压3级 高危; (2) 高胆固醇血症; (3) Cushing综合征不除外。予以三种药物联合降压、调脂等治疗, 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后查垂体CT示垂体瘤伴部分液化, 蝶窦囊肿。因诊断明确转神经外科, 于2006年10月27日行经鼻垂体瘤切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术后服用尼膜同60mg 3次/d, 血压逐渐下降至正常后停药, 随访3年血压仍正常。

2讨论

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 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 还能够贮藏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脑垂体疾病会导致以上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 从而引起一系列可能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若患者因某症状到内分泌科以外的科室就诊, 可能会造成医生只注意本专业问题而忽略原发的垂体疾病。本组第1例曾因糖尿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衰在相应科室就诊治疗, 体征有甲减的表现, 查甲状腺功能发现为垂体性甲减, 再次追问病史并仔细查体才得以确诊为席汉氏综合征, 按该病给予新药激素补充治疗后以上症状得以控制。而第2例因高血压就诊, 新药较难控制, 曾有自发性骨折史, 查体发现有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 基本除外肾上腺疾病, 经CT证实为垂体瘤, 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很易控制。

通过这2例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 笔者体会:临床医生要加强理论学习、注意临床经验积累、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系统认真, 可将误诊和漏诊率降至最低, 当本专业的疾病不能解释患者的表现时, 及时请有关专业科室会诊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收稿日期2012-06-13

容易误诊和漏诊的女性疾病 篇2

鉴于此,美国专家们认为,女性有必要了解一些易误诊或漏诊的疾病。一般认为,以下6种疾病最容易被误诊。

甲状腺机能失常

通常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是两眼突出,心跳加快,两手颤动等。有时还有减重、乏力、发热等现象。甲状腺分泌出一种调节人体能量消耗的荷尔蒙。而一旦甲状腺异常活跃,分泌量过多,甲状腺机能便不正常,结果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影响心跳、消化和新陈代谢。

美国每年有110万人患甲状腺机能失常症,其中90%是妇女。在这中间又以50岁以上者和产妇患病最多。美国甲状腺基金会主席劳伦斯·伍德医生说:“甲状腺机能失常漏诊的原因是医生们不往这上面想。但是,一旦确诊后,治疗的效果是很理想的。”

子宫内膜异位

加拿大温哥华有一位22岁的妇女,名叫拉娜,长期经痛。有一个月来经时疼得特别厉害,波及腰部和腹部。医生认为是尿路感染,就开了一些抗生素。但是,经期过后,她的病情不见减轻并出现了浮肿、性交疼痛、便秘等症状。

拉娜先后看过6位医生,最后终于有一位医生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妇女一旦得了这种病,其子宫内部组织就会转移至盆腔或腹部,最严重的后果是经期异常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肠粘连。有些医生认为它也是不育的原因之—。

盆腔炎

盆腔炎与性接触有关。生殖器出现炎症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就会转移到盆腔。盆腔炎容易漏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症状不易识别,有时根本就无明显症状。

15年前,新泽西州有位女秘书因阴道分泌物不断而去看妇科医生。医生认为是普通的真菌感染,就开了一些一般的抗真菌药。一周后,她因腹部剧痛和高烧不退而被送进了急诊室。医生最后确诊为盆腔炎,用了抗菌药很快就治愈了。

15年过去了,那位女秘书已怀上第一个孩子。怀孕刚刚两个月,她左腹疼痛难忍,被送进医院。诊断结果是输卵管妊娠破裂,立即施行手术。这起并发症险些要了她的命,而起因就是15年前的盆腔炎使她的输卵管留下了疤痕,受精卵无法通过,进入子宫。美国每年有60000例输卵管妊娠病例与盆腔炎有关。而盆腔炎每发作一次,妇女不育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倍。

全身性红斑狼疮

弗吉尼亚州有位小女孩名叫米歇尔。在她15岁那年,她感到胸部持续疼痛,手指和踝关节肿胀。给她看病的儿科医生认为是肺炎。然而,几个月后,她的肘、膝和腕关节肿胀并且伴有出疹子、发烧、乏力等症状。在送进医院时,她体重不到30公斤,虚弱得连头也抬不起来。医生确诊为全身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难以确诊是因为症状很多,而且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乏力、低烧、脱发、怕光,以及鼻、嘴、喉疼痛。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脸颊和鼻梁上方出疹子,它能影响全身,尤其是心脏、肺和肾脏会出现病症。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关节炎。

间质性膀胱炎

玛丽亚·格雷姆斯在32岁那年患了膀胱炎。她下腹部经常疼痛,排尿时针穿般灼痛,而且没有任何先兆,说疼就疼。此外,每天频繁排尿使她几乎不能迈出家门。4年里她先后看过5位医生,最后还是一位泌尿科医生确诊为间质性膀胱炎。这种病每年使50万美国妇女痛苦不堪。

费城坦普尔大学泌尿科主任菲力普·汉诺博士认为:“间质性膀胱炎难以诊断的原因是它的症状就像普通的尿路感染。要确诊病情,光做一次检查是肯定不够的。此外,医生还必须考虑到可能引发膀胱炎的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一些性传播疾病以及癌症。”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是妇女的头号致死因素,美国每年有25万妇女死于此症。然而,主诉患有此病的妇女往往不能得到同男病人一样细致的检查和治疗。因为到现在为止,美国医生还认为只有男人才有冠心病,而妇女的重病症是乳腺癌。

一则疾病误诊的报告 篇3

1 病理剖检

首先对死亡的3头死猪进行观察, 发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临床表现败血症症状, 其中一头进行病理解剖:皮下脂肪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肝充血。心脏内外膜小点状出血, 心内膜左心二尖瓣处有菜花状疣状物。脾呈樱桃红色。消化道有出血性炎症。初步诊断为急性猪丹毒。

2 临床诊断

对二个栏里的所有猪临床观察发现有3头已出现疹块型症状, 8头猪不吃食的猪体温检查全部在41℃以上。其中2头已出现败血症症状。进一步确诊为急性猪丹毒。

3 临床用药

对二个栏里所有没有症状的猪用800万U青霉素钠注射, 2次/d, 连用2d作为预防性用药。对发热的6头猪选用1200万U青霉素+风湿热痛灵、磺胺-6-甲氧嘧啶治疗, 2次/d用药, 连用2d。对2头已出现败血症症状的猪间隔6h用药1次, 用1200万U青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磺胺-6-甲氧嘧啶、连续用药直到败血症症状消失为止。地塞米松在最初1~2d用, 以后不用。等病情稳定后就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2次/d治疗。5d后这2头严重的病猪也康复。

4 讨论

(1) 以上病例是典型的猪丹毒病, 因为没有用特效药治疗, 所以引起死亡。如果前期就用青霉素治疗可能不会造成5头猪全部死亡。

(2) 青霉素药价格便宜。效价确实, 是治疗猪丹毒病的首选药。

(3) 临床发现发热病状时, 首次用药一定要用青霉素, 在连续用药2次以上没有效果时才改用其他药。

(4) 在家畜发病时, 特别是发生死亡后, 一定要叫专业兽医师会诊, 这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甲亢性心脏病误诊1例 篇4

讨 论

甲亢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房颤和心力衰竭,多发在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房颤10%有甲状腺毒症引起。在部分老年患者中,可以房颤为首发表现,而甲亢症状不典型[1]。

甲亢性心肌病诊断依据:除有甲亢临床表现外,①同时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房扑、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②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脏病,③甲亢治愈后,心脏病表现随之消失[2]。治疗上常规抗心衰效果差,以原发病治疗为主。

误诊分析:该例为老年患者,对心悸,气急,胸闷症状未予重视,重度水肿抵消了甲亢所致的消瘦,病情急重,部分检查结果不能及时回报,心彩超示“腔大壁薄”支持扩心病改变,至甲状腺功能结果回报诊断治疗得以明确。

误漏诊预防:接诊心血管患者时,应重视其心血管外表现:详细查体仍发现该患者有突眼,皮肤湿热甲状腺增大等甲亢表现。对于其他房颤房扑或心衰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疗效不佳者,也应常规查甲状腺功能,除外甲亢。

参考文献

1 滕卫平.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8.

易误诊为心力衰竭的疾病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 男5例, 女3例;年龄27~74岁, 平均53.8岁。

1.2 临床表现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短, 活动后显著, 其中水肿者4例, 有平卧位后咳嗽1例, 上腹部胀满2例, 心脏彩超均有形态学改变及射血分数 (EF) 的降低。

1.3 误诊及确诊情况

本组入院均考虑为心力衰竭, 后经临床观察及各种辅助检查, 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2例, 支气管哮喘、气胸、胃食管反流、胃癌、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各1例。

1.4 治疗与转归

确诊后分别请相关科室会诊, 并给予对症治疗, 除胃癌患者外, 症状均有所好转, 随访未在发生上述症状。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2.1.1 器质性心脏病2例

2例患者均因气短入院, 1例患者27岁, 入院前5年被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平素口服氢氯噻嗪、螺内酯等治疗, 此次气短加重入院, 心脏彩超示左房右房大、EF41%, 考虑心功能不全, 给予强心利尿治疗, 症状好转, 但总觉患者心脏彩超所示血流动力学改变不至于引起目前症状, 建议患者至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 后被明确为缩窄性心包炎, 经手术治疗痊愈。另1例患者平素从事体力活动, 无气短表现, 入院前1周突然出现气短, 入院时全身水肿, 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 EF21%, 考虑扩心病, 心功能不全, 但随后化验心肌酶增高, 心电图却无动态演变, 几天后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冠状窦破裂, 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1.2 支气管哮喘

老年女性, 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 曾行PCI治疗, 此次主因反复气短加重入院。查体双肺弥布哮鸣音, 心脏彩超示左房左室增大, EF44%, 考虑急性左心衰, 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治疗, 效果不佳, 结合患者反复气短, 有时可自行缓解, 考虑存在支气管哮喘, 给予甲级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症状消失。以后但凡症状发作, 给予吸入激素就可缓解。

2.1.3 气胸

老年男性, 平素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既往有急性左心衰病史, 此次主因明显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入院, 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 考虑再次急性左心衰发作, 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治疗, 无明显效果, 后行胸部X线检查示气胸, 经胸外科胸腔闭式引流后无明显气喘, 痊愈出院。

2.1.4 胃食管反流征

患者女, 57岁, 以平卧位后咳嗽入院, 查体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 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考虑心功能不全致肺淤血而至夜间咳嗽, 给予强心利尿治疗效果不佳, 后行胃镜示胃食管反流, 给予对症治疗, 症状消失。

2.1.5 胃癌

该患者老年女性,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平素血压控制不佳, 此次上腹部胀满入院, 查体有颈静脉怒张, 双下肢水肿, 心脏彩超左房左室增大, EF44%, 考虑心功能不全致胃肠道淤血, 给予降压、强心利尿治疗, 效果不佳, 后行胃镜示胃癌, 赴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

2.1.6 贫血

该患者老年男性, 以气短入院, 平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心脏彩超示右房右室增大, 腹部彩超示肝淤血, 腹腔积液, 考虑为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给予抗炎平喘、强心利尿治疗, 效果不佳, 且气短加重, 不吸氧时脉搏氧饱和度40%, 患者偶有黑便, 化验血红蛋白72g L, 给予输血治疗, 患者气短好转, 脉搏氧饱和度可上升至90%以上。

2.1.7 甲状腺功能减退

患者老年男性, 平素有反复胸闷史, 此次以双下肢水肿入院,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ST-T异常, 考虑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静滴硝酸甘油, 给予利尿剂, 效果不佳, 后化验示甲状腺功能减退, 给予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 患者胸闷缓解, 水肿消失。

2.2 诊治提示

目前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 人口寿命的延长, 而心脏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心力衰竭的发生也会越来越多[1,2]。老年人常并存多种疾病, 症状多不典型, 要求我们医师对于患者应该详问病史, 仔细体检, 尤其是目前临床分科越来越细, 医师往往只想和自己相关的病, 而会漏掉许多病史及体检, 要求我们要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另外,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 我们争取要用心脏彩超提供给我们的数据用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清患者的症状, 否则我们就要继续寻求病因,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扬杰孚, 张澍, 霍勇.心脏急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1.

甲状腺疾病误诊的病例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对于2010年~2014年我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7例误诊患者进行分析,男性3例,女性34例,年龄22~70岁。

1.2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器及试剂。

1.3 以心悸、胸闷、乏力为主要表现误诊为冠心病:

本组共11例,入院前曾多年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例1,患者,女性,62岁,反复心悸、胸闷、乏力5年余,多次查心电图示多导联非特异性T波异常及ST段压低,心肌酶示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明显升高,血脂示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曾于多家医院先后被诊断为“心肌炎”、“冠心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针、低分子肝素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等治疗效果不佳,后查甲功三项示T40.63 pmol/L、T31.13 pmol/L,均减低,TSH 65.69u IU/m L,明显升高,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与左甲状腺素纳片口服替代治疗后心悸、胸闷、乏力症状减轻,心电图示T波或ST段异常改变较前改善。

1.4 以心悸、胸闷、乏力为主要表现误诊为围生期心肌病者17例,其中6例为亚临床甲亢,4例为亚临床甲减,3例为临床甲亢,4例为临床甲减。

对于孕妇,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病史,于妊娠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在围生期首次出现,可能使既往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2~20周出现呼吸困难、血痰、水肿的心力衰竭的症状。例1:患者28岁,妊娠34周,心悸、胸闷、乏力、双下肢浮肿1个月,加重10 d,入院前曾于多家医院考虑为围生期心肌病,后入院治疗,查甲功三项示T45.6 pmol/L、T34.1 pmol/L,均减低,TSH 13.69 u IU/m L,升高诊断为临床甲减,给与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后心悸、胸闷、乏力、浮肿症状减轻。

1.5 以乏力、心悸、心肌酶升高为主要表现,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9例。病例1:患者34岁,既往自认为身体体力较差,发病2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后出现乏力、心悸症状明显加重,伴有明显的食欲减退,就诊于我市多家医院门诊,查心肌酶示肌酸激酶、酸脱氢酶升高,后住院治疗,常规给予磷酸肌酸、黄芪针、能量合剂营养心肌治疗,效果不佳,后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进一步查甲功四项示T47.0 pmol/L、T3 5.9pmol/L,均减低,TSH 14.69 u IU/m L,升高诊断为临床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给与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3个月后T4、T3、TSH指标回复,症状减轻,后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治疗。

1.6 以心悸、胸闷、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误诊为冠心病:

患者为59岁女性,近2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失眠症状,易激怒,多次就诊于社区医院考虑为“冠心病”,常规给予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效果差,1周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炎”,经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治疗效果仍较差,就诊于我院,行甲功四项检查示FT4>100 pmol/L、T342.57 pmol/m L(正常3.1~6),均减低,TSH<0.005 u IU/m 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甲巯咪唑及心得安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

2 讨论

甲状腺疾病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表现,且其变异性大,观察其不典型表现与其他很多疾病相似,所以在临床中较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2]。另外甲状腺疾病所发展到的不同阶段,其甲状腺功能都会有所变化,对于实验室检查结果带来一定影响,加大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减退易诊断,但不典型的甲亢、甲减或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因症状不典型、发病较为隐匿易被误诊,我们需对甲状腺疾病的多样性有足够的重视,当出现心脏方面表现时[3]:如心悸、胸闷、乏力、活动耐受力较差、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时易被误诊,若经常规的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到甲状腺疾病,进一步行甲状腺功能方面检查,以免减少误诊及漏诊。

参考文献

[1]吕彦利,董鲁霞,邓淑敏,等.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0):872-874.

[2]马云初,李美爱.甲状腺良性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3):313-314.

误诊心脏疾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的胆囊疾病误诊漏诊病例共19例,年龄26~76岁。

1.2 方法

采用PH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5~3.5 MHz。检查前一般至少空腹8 h以上。患者取仰卧位或右前斜位,嘱其深吸气后屏气,于肋缘下纵切及横切扫查,观察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厚度、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2 结果

经联合影像学检查、超声复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发现本组漏诊病例共10例: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例位于胆囊底部,1例位于胆囊皱着上,2例位于胆囊颈部),2例胆囊底部结石,2例胆囊颈部结石,1例双胆囊,1例胆囊术后缺如;误诊9例:2例胆囊癌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合并胆囊结石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例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1例胆囊术后缺如误诊为胆囊充满型结石,2例胆囊正常误诊为胆囊结石。

3 讨论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呈梨形,分为底、体、颈三部分[1]。其形态及位置均可发生变异,检查中应仔细寻找,尽量全面清晰显示图像。影响胆囊疾病超声体检的准确率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包括设备因素,患者肥胖及腹腔胀气等。这些客观因素往往不是超声医生可以掌控的。

本文主要就胆囊疾病超声体检误漏诊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总结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1)对胆囊的检查不够仔细和全面,本组中10例漏诊者均属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体检同日常超声门诊工作同等重要,体检循环往复的流水操作,大量阴性结果的检出,容易使超声医生警惕性下降,产生惯性思维,因此体检时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体位,并配合适当的吸气、呼气状态,尽量利用肝脏做透声窗,以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清晰显示胆囊全貌。位于近场胆囊底部处的混响伪像常常很明显,会严重影响胆囊底部病变的显示效果,本组中有1例胆囊底部的息肉样病变和2例胆囊底部的结石被漏掉,就属于此种情况,此时应移动探头,改变声束入射方向,或改变患者体位,避免声束垂直胆囊壁入射以减少伪像。(2)体检人群往往缺乏明确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若超声医生对无症状的早期病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则会发生漏误诊现象,本组中2例胆囊癌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就属于此种情况,文献报道[2,3,4],胆囊癌的囊壁增厚时内缘常不光整,增厚程度不一,回声强弱不均,笔者建议检查中可适当的局部放大图像观察细微结构,如无法鉴别,亦应给出相应建议,不可轻易诊断为慢性胆囊炎。(3)部分胆囊疾病的声像图特征有交叉点,本组有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合并胆囊结石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例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文献报道[5,6],弥漫型腺肌增生症与增厚型慢性胆囊炎单从声像图上确实难于鉴别,但前者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亢进,可于体检报告中给予建议。(4)部分年老受检者会忘记或模糊手术史,在昏暗的检查室里微小的瘢痕又不易看见,这时如果没有发现正常的胆囊结构,应在胆囊窝处特别注意寻找胆囊切除手术瘢痕,若于胆囊窝见类似充满型胆囊结石声像图,不要立即作出诊断,应注意与肠管鉴别,可以嘱其改变体位,并用探头适当震动腹壁,若为肠管,其形态及回声特征可发生改变,本组1例胆囊术后缺如误诊为胆囊充满型结石,就是将位于胆囊窝的肠管误认为是充满结石的胆囊。(5)本组有2例胆囊结石者后复查胆囊正常,后经询问,其中1例在体检前有头孢类抗菌素输入史。有报道显示[7,8],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参与肝胆循环,在体内不完全分解代谢,40%~60%以原型沉积于胆汁中,在某些结石易发人群中,其胆酸池胆固醇处于高饱和状态,头孢曲松钠钙盐沉积胆囊内形成超声所见的结石声像图,停药后,胆囊中胆酸池恢复平衡,结石溶解消失,此例受检者可能属于此种情况,因此体检中应边查边问,增加交流,对以往无胆囊结石,近期有头孢类药物输液史,检查中发现结石者,应高度怀疑药物所致的可能性,建议其复查;另外1例胆囊正常者不排除检查时误将十二指肠内气体看作胆囊结石。

综上所述,超声医生在胆囊超声体检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性,规范精细操作并加深对病变的认知,同时对可疑及不确定病例进行随访,总结经验,才能有效提高体检质量,减少误诊漏诊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体检中胆囊疾病的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例胆囊疾病误诊漏诊病例。结果 漏诊病例共10例: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例胆囊底部结石,2例胆囊颈部结石,1例双胆囊,1例胆囊术后缺如;误诊9例:2例胆囊癌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合并胆囊结石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例慢性胆囊炎误诊为胆囊腺肌增生症,1例胆囊术后缺如误诊为胆囊充满型结石,2例胆囊正常误诊为胆囊结石。结论 在胆囊超声体检的过程中超声医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规范精细操作并深化对病变的认知,可以避免一些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体检质量。

关键词:体检,超声,胆囊疾病,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7-138.

[2]栗建光,赵庆春,邸桂新.名师手把手教你学超声诊断[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32.

[3]章瑞萍,温玲兰,王英.胆囊癌超声误诊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294.

[4]周琳,王玉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63.

[5]董善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58-159.

[6]郑辉,周春艳,姜菊看,等.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8):714-715.

[7]李香英.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假阳性15例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7):666-667.

误诊心脏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门诊误诊为冠心病患者57例, 其中男39例, 女18例;年龄46~63岁, 平均 (53.2±2.1) 岁;误诊时间7d~4个月, 平均 (1.5±0.3) 个月;初诊24例, 复诊33例;临床表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 主要有压榨样疼痛30例, 烧灼样疼痛15例, 隐痛12例,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上腹部胀满和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夜间痛为主者25例, 存在背部放射痛16例;疼痛持续时间30min以内者32例, 30 min以上者25例;合并高血压45例, 糖尿病33例, 高脂血症12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患者就诊时均测量血压, 并行常规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 血糖、血脂、肌钙蛋白I化验, 同时行无痛胃镜检查, 腹部超声等检查。

1.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 54岁, 冠心病病史2年, 院外自服欣康片维持治疗, 心绞痛每年发作1~2次, 近10d以来心绞痛频繁发作, 达到每日3次以上, 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心电图示ST-T压低>0.05mV, 门诊以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 在患者发生心绞痛时, 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 心绞痛无明显缓解, 治疗后3d复诊, 再次行无痛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 使用胃复安, 雷尼替丁等治疗, 症状当天迅速缓解, 规律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恢复为每年1~2次。

2 结果

2.1 患者心电图结果

存在ST-T压低患者例数最多, 为30例 (52.6%) , 其次为室性早搏23例 (40.4%) 和窦性心动过速17例 (29.8%) , ST-T抬高、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早搏均在10例以内, 分别占7.0%、14.0%和15.8%, 见表1。

2.2 患者胃镜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6例 (63.2%) , 另外还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和胃癌, 腹部超声还确诊6例患者为胆囊结石, 见表2。

2.3 其他检查结果显示

存在血糖升高36例, 血脂升高15例, 肌钙蛋白I检查未见异常, 彩色超声心动图仅有7例患者存在心脏瓣膜退行性改变, 余未见异常。

2.4 患者误诊情况

本组57例患者, 其中误诊为单纯冠心病51例, 心绞痛5例, 心肌梗死1例。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易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如消化系统疾病产生的剧痛, 通过神经反射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肌缺血, 出现心绞痛或各种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均可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损害[1]。在门诊遇到心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 且合并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时, 尤其是按冠心病、心绞病、心肌缺血等治疗效果不好时, 要考虑到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 应重视病史采集, 注意全面体检, 仔细分析判断, 以免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2]。本组主要总结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对于内科门诊误诊为冠心病患者57例进行分析, 后面发现此57例患者误诊为单纯冠心病51例, 心绞痛5例, 心肌梗死1例, 而经胃镜检查后, 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6例 (63.2%) , 另外还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和胃癌等, 腹部超声确诊6例胆囊结石。

本组中最多误诊疾病为反流性食管炎, 因其可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及疼痛, 如果是老年患者, 多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合并高血压, 而导致心电图异常改变, 临床医师过于重视心脏疾患, 未行胃镜检查及详细询问病史而忽视了这些疾病的存在[3]。本组还经腹部超声发现胆囊结石6例, 有些胆囊结石患者消化道症状不典型, 常常以心血管病并存在, 同时也有其他系统疾病的相互影响, 表现多样, 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存在压榨性胸骨后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 常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虽然部分患者有隐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临床医师想到的是消化性溃疡, 胃镜, 服胃药, 也是理所当然, 遗漏阳性体征和对其他体征辅检缺乏科学分析, 忽视了可行的B超辅检手段[4], 而导致胆囊结石的误诊。

总结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误诊的原因, 主要是缺乏科学的诊断思维, 对疾病的诊断先入为主, 根据既往有明确的冠心病史, 本组中典型病例患者存在上腹痛病史, 但结合既往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很快诊断为心绞痛, 在给予硝酸甘油等治疗后, 病情仍不能缓解时, 才想到消化系统疾病, 未能及时对诊断提出疑问, 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5]。同时门诊医师很少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问诊时间较短, 病史采集不全面, 很多患者有心血管病史, 出于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恐慌, 一出现胸痛就想到心绞痛, 甚至自己诊断, 医师因各种原因盲目采信, 忽略了询问消化系统疾病史及症状, 也忽略了胸痛与进食的关系[6], 本组发现所有57例误诊患者中, 心电图存在ST-T压低者例数最多30例 (52.6%) , 其次为室性早搏23例 (40.4%) 和窦性心动过速17例 (29.8%) , 其中又以反流性食管炎最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门诊工作中通过详细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 综合分析患者病情, 可以明显减少误诊率, 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摘要:目的 分析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将消化系统疾病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57例误诊患者, 对误诊原因、确诊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探讨分析, 总结经验, 提出解决措施。结果 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6例 (63.2%) , 腹部超声还确诊6例患者为胆囊结石, 胃溃疡5例, 十二指肠溃疡5例, 复合性溃疡4例和胃癌1例;误诊为单纯冠心病51例, 心绞痛5例, 心肌梗死1例。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中反流性食管炎最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通过详细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 综合分析患者病情, 可以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门诊,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王青, 王新梅, 苏万增, 等.消化系统疾病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92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06, 46 (10) :9.

[2]许诚, 李少波.颈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30例分析[J].海南医学, 2007, 18 (6) :66-67.

[3]李卫菊, 董闻平.消化系统疾病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5, 34 (9) :791-792.

[4]王振波, 王雄.胆囊结石误诊为冠心病分析 (附40例) [J].海南医学, 2007, 18 (5) :93.

[5]郭培英.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6) :3115.

误诊心脏疾病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2-0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具有典型临床症状时诊断并不难,但是误诊也并不少。统计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实施的阑尾切除术615例,其中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手术者21例,占34%,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56岁,平均285岁,误诊病种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例,急性盆腔炎1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2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例3例,克隆病2例,肾病综合征1例,急性胆囊炎1例,胆囊切除术后并胆漏1例,原发性腹膜炎1例,急性胰腺炎1例。

2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将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进行手术的并不少见。本组资料均经手术证实并有病理为证,误诊为34%,略高于许恒利(32%)[1]的报道资料。误诊的原因归纳如下:

21 病史询问不详细 病史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因病史询问不详细或表达不清误诊较多。外科医师容易满足于简单的询问,而忽略了与一些相关疾病的有鉴别意义的病史采集。一般集中在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史上有所询问,忽略了一些少见疾病的病史询问。对于男性,主要集中在输尿管结石上的鉴别,病史也有所询问,就会忽略了结核病史的询问,对于女性,特别是未婚,以及一些学生,对于性生活的询问,虽然想到了,有时个别年轻大夫觉得不好意思询问,也是导致误诊的原因。对于小孩,表达不是很清楚,家长也不能正确补充,也容易导致误诊。一些小孩因为发热在门诊或自行在家给予了退热,过1-2天后,因为腹痛就诊,家长不能准确提供病史,极易误诊。急性阑尾炎病程一般不长,本组一个病例3月来一直反复出现发热,自付退热药后好转,反复发作,反复自行服用解热镇痛要缓解,突发腹痛3小时入院,病人未有告知3月来反复发热,医师未有问出3小时以前的病史,所以误诊。一例患者因为人流术后15天,因为害怕被人嘲笑,隐瞒病史,只说下腹疼痛,易误诊。因为病程较多,一些年轻医师也会忽略系统而全面的病史询问,一些可以术前明确鉴别的疾病,在病史采集时就已经忽略了。

22 体格检查不仔细 体格检查作为临床诊断的基础,由于医师的疏忽,漏掉了最有诊断价值的重要体征而误诊较常见。外科医师对于肺部听诊就不如内科医师有经验,特别是小孩,就诊是腹痛明显,哭闹也明显,且不配合检查,会遗漏肺部情况,就会导致误诊。有些年轻医师听信病人说右下腹疼痛明显,就集中检查下腹,忽略了全身的检查,往往导致误诊。

23 辅助检查不详细 助检查是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有时候忽略了一些主要的辅查,导致误诊的机会比较常见。本组肾病综合征1例,就是忽略了小孩的低蛋白和蛋白尿而导致误诊。育龄期女性不要忽略HCG的检查,本组1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例有阴道流血,忽略了HCG的检查而误诊。因为急性阑尾炎常见,一些病人也不愿做过多的检查,正时因为这样而忽略了一些主要的辅助检查。对于考虑阑尾炎的患者最好常规做必要的B超,可以排除妇科和泌尿系统的一些疾病。

24 缺乏与其他疾病鉴别的相关知识,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的疾病很多几乎一切具有腹痛症状的疾病都可构成阑尾炎的鉴别问题①未穿孔的急性阑尾炎:非特异性急性腹痛、肺炎或胸膜炎、急性胃腸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肾肾盂炎、腹型紫癜、急性输软管炎、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出血、急性局限性回肠炎、急性肠脂垂炎或扭转、结核性腹膜炎。②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伤寒肠穿孔、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急性胆囊炎、原发性腹膜炎。③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盲肠结核、盲肠肿瘤、成人慢性肠套叠、右侧髂窝脓肿、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在临床工作中,年轻医师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

总之,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为起病急,变化快,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早期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不要过分强调阑尾的穿孔机率而增加阴性剖腹率,在积极处置的情况下,尽量多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病情,从而避免一些误诊。因为急性阑尾炎基本是一线临床大夫在诊治,且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所以造成误诊机会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上级医师会诊,发挥指导作用,减少误诊发生。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拓宽知识面,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辅助检查,冷静分析克服主观,进行全面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处理。

参考文献

[1] 许恒利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0例分析右江医学院学报,1996,4:546

误诊心脏疾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年龄16岁~62岁, 平均年龄39岁。主要症状为下腹痛, 月经不规律, 阴道不规则出血及体检发现下腹部包块。

1.2 检查方法

使用东芝SSH-140A彩色超声诊断仪, 腹部探头频率3.5 MHz, 阴道探头频率7.5MHz.经腹壁超声检查时取平卧位, 适度充盈膀胱, 探头置于下腹部, 以能清晰、完整显示子宫宫底部为佳。发现病变后测量并记录其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回声, 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及其周边血流状态, 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 最后作出诊断。全部患者均随访手术病理结果或超声随访追踪。

2 结果

超声诊断盆腔囊性病灶80例, 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35例, 卵巢畸胎瘤19例, 输卵管积液5例, 输卵管积脓3例, 输卵管卵巢脓肿3例, 卵巢黄体血肿6例, 盆腔包裹性积液3例, 处女膜闭锁1例, 误诊5例。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诊断及超声追踪结果符合率为93.7%, 误诊率为6.3%.

3 讨论

盆腔囊性病灶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超声对盆腔囊性疾病的诊断, 是基于盆腔解剖结构及病变组织的超声反射原理成像。囊性病灶的声像图常表现多样, 经腹超声虽能检出, 但有时不易鉴别, 结合使用高频率的阴道探头检查, 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回声特点及毗邻关系, 根据其特征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发生部位[1]。随卵巢周期性变化, 异位囊肿内常有反复出血、吸收、机化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 依据异位于卵巢的子宫内膜位置、范围和时间不同, 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如新近形成的囊肿, 内部回声多表现为单纯细密点状回声型, 病程长者内部回声可表现为粗点状回声型、厚壁型。这些声像图表现与一些疾病的声像图容易混淆。本组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被误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是由于当时未仔细询问病史, 仅根据相似的声像图而粗略诊断。另有1例误诊为卵巢实质性肿瘤, 是由于囊肿内部回声均匀、密集, 声像图类似实质性病灶而误诊。还有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误诊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是由于病灶与子宫后壁分界不清, 囊肿内部回声细密稠厚, 经腹壁超声检查类似于实质性低回声病灶, 检查医生未使用彩色多普勒及经阴道超声进一步仔细分析而误诊。

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 是卵巢较常见的良性肿瘤,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如有囊肿蒂扭转或恶性者可出现症状[2]。而卵巢单纯脂性畸胎瘤的囊内容物由油脂样物和液体构成, 使其内呈浑浊点状回声。需与卵巢巧克力囊肿鉴别[3]。本组误诊1例, 该例病灶内部回声透声差, 见细密点状分布, 因未形成典型畸胎瘤声像图, 如发团征、脂液分层征等表现而误诊。

输卵管积液、积脓声像图特点为正常卵巢旁可见腊肠形或曲颈瓶囊性包块, 囊壁尚光滑, 无实质性突起, 有双侧盲端。急性期输卵管积液透声差, 可见细弱光点表现为积脓。本组8例均与术后病理相符。

卵巢血肿多由卵巢内成熟卵泡、黄体、黄体囊肿或卵泡囊肿破裂形成, 以黄体血肿多见。由于卵巢内部出血量和时间不同, 卵巢血肿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 可分为细点状回声型、粗网状回声型、囊实分界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和单纯囊肿型。卵巢血肿多属卵巢的功能性改变, 常能自行消退, 临床上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本组6例随访3个月, 卵巢血肿均消失。

输卵管卵巢脓肿声像图特点为盆腔内形态不规则囊性病灶, 囊壁厚, 内可见细密点状强回声光点。本组误诊1例患者因合并有经期腹痛史, 而声像图上相似, 未进一步仔细分析, 而误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盆腔包裹性积液一般有慢性盆腔炎或盆腔手术史, 下腹隐痛, 声像图显示不规则囊性病灶, 边界欠清, 病灶囊性部分透声差或可见不等量的点状回声、囊壁增厚、盆腔少量积液, 可显示卵巢被包裹或部分包裹其中。本组3例均经手术证实。

处女膜闭锁是由于尿生殖窦上皮未能向前部贯穿所致, 初潮后经血潴留于阴道内, 使阴道逐渐扩张, 形成阴道积血。声像图显示宫颈下方阴道内无回声区, 边界清晰, 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小点状回声, 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4]。本组1例经手术证实。

超声检查是一种影像学技术, 存在同像异病、同病异像的情况。因此, 检查时不能简单地仅凭声像图相似作出诊断, 一定要结合病史仔细分析超声所见, 从而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提示。

参考文献

[1]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114.

[2]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学[M].天津科学翻译出版社, 1997:384.

[3]袁梅, 赵诚, 孙咏梅, 等.经阴道超声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17 (7) :679-680.

上一篇:知识产权范围下一篇:完善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