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资源论文(共9篇)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 篇1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使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数字资源、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是外延和定义都不同的三个概念,一线教师常常将它们弄混并不加区分地应用。本文从课堂应用入手,着重?U述了三者的转化过程及教学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9-02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不可能不使用数字资源,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哪些数字资源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纳入课堂成为教学资源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通常,把利用信息化终端设备看到听到的都称之为数字资源,可简单将其划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含动画)等。一般来说,一线教师除了手中有限的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外,更多地是利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听课中,笔者发现,教师将原生态数字资源放置在课堂中充当教育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网络数字资源在升级为教育资源之前,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筛选。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寻找所需教育资源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做法。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取舍”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性质的把握和对教材的理解。一位教师在讲《满江红?抒怀》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音频来感受诗文的节奏,这个视频中的朗读是表演性质的朗诵,听着让人很不舒服。且不说提倡语文教师课堂上范读课文,单从数字资源的选取来看就很不恰当。
2.下载。确定数字资源并下载。文本、图片的下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视频下载是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下载工具和下载方法。“硕鼠”“稞麦”是两款性质相同的下载软件,适用于国内大多数主流视频网站,具体使用方法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自己下载摸索使用。另外,还可以等网上视频全部播放完毕后,在IE缓存文件中寻找视频文件。当上面的下载方法都无效时,教师可以使用“快剪辑”“喀秋莎”等录屏剪辑软件进行选择性录屏,这样可得到需要的视频。
3.处理。从教育资源专网上下载的可能是教育资源,但从公网上下载的数字资源绝不是教育资源,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材目标、教学过程等需求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成为教育资源,如截取、增效、重组等。将网络原生态的数字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是教育资源应用的大忌。一位教师讲《生物育种》一课,用下载的某日《新闻联播》视频导入新课,长达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介绍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状况的仅有几十秒。教师课前对自己提供的资源并没有进行截取,“东拉西拽”了一分多钟学生才看到了预定的内容。
这里的“筛选”体现的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素养;“下载”和“处理”显现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是不是经过了上面三个步骤后形成的教育资源就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可以把具有教育属性的数字资源统称为教育资源,但不能说“差不多”的教育资源就可成为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将一个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审视。这是将拥有的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的。首先,要审视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的契合度。这是资源应用的关键,契合度越高融合度就会越高。其次,要考虑教育资源的放置位置,是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还是放在课中优化课堂结构,或放在课尾梳理总结。不同的教育资源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听课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应用教育资源方面都存在“跟着感觉走”随意使用教育资源的现象。在初中思想品德《自觉维护正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好汉歌》引入,并让学生找出《好汉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与教学主题“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这样不加审视地随意使用数字资源对教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2.加工。一个教育资源在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教师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用这个资源?我用这个资源干什么?……使用资源的目的和作用等搞清楚之后,教师一定要动手对即将纳入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度加工,使之契合教学目标,将其提升为教学资源。即使使用《好汉歌》这样的短资源也不能让其全部呈现,应该截取与教学目标最相近的那一小节,大概就几十秒的时间。对于网上得来的较长的数字资源,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进行加工、重组的工作就更不能少。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阿炳与二泉映月》一课时,一位教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二泉映月的录制过程》。此片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呈现,时间很长,这位教师将此纳入教学过程中,但没有进行任何加工重组,而是边讲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拖拽”观看,将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使用资源给教师的警示是:缺少加工的数字资源很难与教学目标直接融合。
3.诠释。教师将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应用目的和作用,其次要做好资源的诠释准备工作。此项工作对从长篇电视连续剧中截取的视频资源来说尤为重要,某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从电视连续剧《戚继光》中截取了一段大战前戚继光的阵前训话,时长约3分钟。学生看完后,教师问:“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一个女生脱口而出:“帅气!”全班哄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播放截取视频前,既没有对视频前后背景及截取视频本身进行简要介绍,也没有提醒学生看视频时重点观察什么。学生看到的只是1个年轻英俊的男演员在队伍前走来走去说着话。“帅气”的答案就不难解释了。课后调查更发人深思:笔者随意问了5位学生,“那个年轻的男演员扮演的是谁”?只有一位学生答出来了,还有4位学生竟然说不知道。
当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这两个因素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变得比传统教学过程更难把控。笔者认为,教师恰当使用数字资源,必须提升两种能力:一是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能力,因为数字资源不等同于教育资源;二是将教育资源升级为教学资源纳入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因为教育资源不等同于教学资源。当然,任何能力都是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的,但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反思与总结。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 篇2
复合纸包装回收再利用呼唤新型铝塑分离技术
无菌复合纸包装由纸板、铝箔、塑料等材料多层复合而成, 形成了对内容物的严密保护, 使内容物无需防腐剂就可以在常温条件下长时间存放。据统计, 目前中国每年的无菌复合纸包装使用量约为40万吨, 主要用于包装牛奶和饮料。无菌复合纸包装的原材料通常为75%的纸板、15%的聚乙烯和5%的铝箔, 可以100%回收再利用。
在中国, 无菌复合纸包装的再生利用量在逐年大幅度提高, 2008年达到了约2.8万吨, 其中绝大部分采用水力碎浆技术分离出纸浆, 用于生产再生纸, 剩余的铝塑筛渣则简单加工为铝塑颗粒, 成为生产铝塑制品的原材料。尽管铝塑产品的用途广泛, 但市场反响和利润空间仍无法与彻底分离的铝和塑料媲美。只有将纸、塑、铝彻底分离, 才能够实现更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据了解, 国际上已有一些铝塑分离技术的开发和实践, 如巴西研发的等离子技术, 但由于投入和运作成本太高, 并不适合在中国应用——中国的再生利用企业多为中小型规模, 需要更为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表示:“就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而言, 最理想的目标是从资源回到资源, 实现物尽其用和资源节约的最大化。铝塑分离技术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对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的整体拉动作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一直面临两大难点:一是培育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 二是开发高附加值的再生产品。例如, 用于包装牛奶和饮料的复合纸包装, 最好能让纸板回到纸浆, 铝回到铝, 塑料回到塑料,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物尽其用和资源节约的最大化, 同时推动复合纸包装回收与再生利用的产业链高效运转起来。”
“中国版”铝塑分离技术绿色环保
从2007年起, 山东天艺塑胶有限公司便联合山东聊城大学的专家, 共同研发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铝塑分离技术。经过两年的攻关研发和反复调试, “中国版”铝塑分离技术终于取得成功, 并于2009年3月在杭州富伦生态循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
“中国版”的铝塑分离技术采用半化学半机械的方法, 将无菌复合纸包装提取纸浆后产生的铝塑筛渣进行二次分离。铝塑筛渣是上游工序水力碎浆生产线产生的“废料”, 也是铝塑分离生产线的“原材料”。首先, 铝塑筛渣通过风机被输送到反应罐, 再向反应罐中加入适量的乙酸溶液, 并通入蒸汽加温至50℃左右, 降低铝箔薄片和塑料薄片之间的结合力;接着, 反应罐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其内壁的“分流条”不断剥离铝箔薄片和塑料薄片;随后, 反应罐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释放出物料, 经过两级分离筛的处理和分选, 铝箔薄片就“变身”为铝粉液, 并与塑料薄片彻底分离。分离后的塑料薄片经脱水处理后做成塑料颗粒, 可作为原材料销售给塑料制品厂商。铝粉液经地下管道输送至锥形除渣器, 去除杂质, 并经重力脱水和甩干后形成铝粉, 真空包装后即可成品销售。
“中国版”铝塑分离技术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环保。铝塑筛渣采用风力输送至反应罐, 既节省动力, 又有效减少粉尘对车间环境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经过一定的酸碱调节, 并采用离心分离技术滤出杂质后, 可以循环使用。反应罐中产生的尾气, 收集后经活性碳吸附过滤, 在高空排放。经上海环境科学院检测, 该生产线的废水废气排放完全达到或优于国家相关标准, 真正是废弃物处理的绿色技术。
对于此项技术的成功投产, 杨斌兴奋的说:“从资源回到资源, 是利乐一条很重要的环保理念, 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绿色实践。随着铝塑分离技术的成功应用, 牛奶饮料纸包装的再生利用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 再生资源厂商从而可以改善盈利状况, 既有更大的动力扩大业务, 也有更大的能力反哺前端的回收环节, 最终使牛奶饮料纸包装循环经济真正做到既‘循环’又‘经济’, 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利乐全方位支持再生利用企业
“包装所带来的节约应大于其成本。”这是利乐公司创始人鲁宾·劳辛博士的传世格言, 节约理念也因此渗透到了利乐业务的方方面面, 利乐不仅关注成本的节省, 同时着眼于资源的节约, 让资源物尽其用, 充分再生利用。在自身业务之外的包装回收和再生利用领域, 利乐也始终积极倡导并全方位支持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产业链的建立, 让消费后的复合纸包装重新变回资源, 拥有“第二次生命”。
利乐中国早在10年前就成立了专门的环保团队推动消费后无菌复合纸包装的回收再利用。通过多年的技术支持和引导, 利乐中国在北京、上海、广东、内蒙、山东、黑龙江、福建等地帮助建立了十多家复合纸包装再生利用工厂。这些工厂利用水力碎浆、铝塑分离、彩乐板、塑木等技术, 对消费后无菌复合纸包装进行循环再利用, 生产出优质瓦楞纸、公园护栏、垃圾桶、课桌椅、室外地板、工业托盘等丰富实用的环保产品, 并已经拥有较好的市场。再生技术对于提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完善再生利用产业链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家不懈推动回收利用的无菌复合纸包装生产企业, 利乐中国一直有一个“绿色”心愿, 那就是要让消费后的无菌复合纸包装逐步得到充分回收, 并重新转化为有用的资源。随着回收量的逐渐增加, 利乐的环保团队开始寻求与国内厂商一起研发“经济版”的铝塑分离技术。利乐大中国区环保技术经理崔忠伟回忆:“2007年7月, 我们得知山东天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 而且了解到他们的初步方案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感到非常兴奋。我们立刻从上海赶到山东聊城, 与天艺探讨如何参与和支持这个项目。很快, 我们就开始了合作。经过多次技术论证和不断的试验改进, 2008年5月, 合作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第一套生产线原型, 并开始了实际生产测试和环境评估工作。华南理工大学的环保专家小组也加入团队, 不断完善生产线的环保性能。”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 篇3
关键词: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特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 教育资源及其类型
《辞海》中资源的定义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中国资源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解释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目前比较统一定义是:所谓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教育资源最早产生于教育经济学领域。“教育资源”一词在国内首先由韩宗礼于1982在《试论教育资源的效率》一文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为进行各种教育所提供的财力、人力、物力条件”3。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教育资源的界定基本都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划分教育资源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多样的分类。根据CELTS-31的规定,教育资源可以分为9类:a媒体素材b题库c试卷素材d课件与网络课件e案例f文献资料g常见问题解答h资源目录索引i网络课程。
2 开放教育资源及其内容
“开放教育资源”一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首次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供的开放的教育资源,为非商业化目的的使用者讨论、使用和改编。
开放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组织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的解释:开放教育资源是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它存在于公共领域或是已经获得知识产权许可——允许其他人免费使用或再利用4。维基百科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免费、开放提供的教育材料和资源,可以被任何人使用,可以在一定许可下修改、改进和重新分配。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修正性定义:免费、公开地提供给教师、学生和自学者的,可反复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使用的数字化材料。
为进一步弄清楚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一般认为OER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全部课程、课件、内容模型、学习对象、文献集和期刊。2、工具:支持学习内容开发、使用、再利用和传递的软件,包括内容搜索和组织的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内容开发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3、实施资源:促进材料公开发行的知识产权,为取得最佳实践以及将内容本地化的设计原则。
3 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比较
3.1 教育资源的属性
(1) 稀缺性
人类对教育資源的需求量总是大于教育资源的供给量。无论哪一时期、哪一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教育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尤其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其稀缺性更为明显。
(2) 不均衡性
一般来说,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需求量更大,但明显发达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多。而且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其教育资源总量也相差极大。
(3) 消耗性与可变性
教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中有的具有消耗性,如物质的资源,因而教育资源必须不断进行更新和补充。教育资源又有可变性,如无形资源的思想和理念,都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4) 质量优劣不同
优质教育成果的取得,是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集合而成的,教育参与者的能力和教学硬件条件都会影响到教育资源的优劣,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都不是统一的。
3.2 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
开放教育资源是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教育资源的属性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来说也是有一定适用性的。但开放教育资源本身又区别于教育资源,因此,它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1) 开放性
首先这种教育资源存在于公共领域;其次对于所有需要它的人,都是可获取的;再次大部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再利用的。
(2) 广泛参与性
开放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以是教育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它增多了资源的来源途径,促进了人们的积极参与。
(3) 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开放教育资源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使用的教育资源,它广泛存在于网络中,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是学习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资源,所以它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4) 依托技术
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仅仅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材料,还需要发挥硬件系统对教学的支持。
4 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潜力
自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浪潮。
开放教育资源鼓励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参与,鼓励每个人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利于弥补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开放教育资源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帮助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获取较多的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有利于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时的传递到全球的每个角落;研究开放教育资源,加强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使用,促进大家共同交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且其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这有利于完善自主学习服务体系,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有助于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开放教育资源依托于共享平台,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这也使得对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开放教育资源或称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连接的桥梁;学习者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处于一种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它将成为促进人们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积极地作用;其推动知识的共享,促使教育体系走向不断的开放,对教育改革也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89.
[2] 石玉林.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韩宗礼.试论教育资源的效率[J].河北大学学报,1982(4).
[4]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viewing initiatives and issues [J].Open Learning,2009(2).
均衡教育资源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面对新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以及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的任务,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一是要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政府教育发展改革的第一要务。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各级政府要以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按照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工作在各级党政工作中的权重,以政策为导向,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训等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失衡的长效机制,把重点放在实现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上。
二是以制度化为手段破解教育公平难题。要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保证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要把享受优秀教育资源招生的操作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在招生、高校破格录取、以及奖学金授予等领域制定科学严密的资格认定标准,最大限度增加透明性。比如,在优质幼儿园入学上可以采用随机抽取家长,再蒙眼抽签录取的方式以保证每个儿童拥有的入学权利。还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让群众成为无处不在的监督者,严防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以制度化为手段破解招生入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的难题,让政策真正惠及目标人群。
三是发扬“敢闯、敢试”精神,大胆探索。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制定长效措施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旧体制的框框,发扬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改革精神,对热点领域重点改革。比如,在高考高校名额分配上,要对一些经济落后、基础教育条件较差的省份或地区适当进行倾斜和照顾。另外,探索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贷款助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扶政策,实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让农村孩子不至于因为教育资源的贫乏而失去参与竞争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 篇5
宿迁市宿豫县顺河镇中心幼儿园杨玉玲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纲要》也明确的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理论的学习使我们豁然开朗,在理论的指导下,几年来我们深入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其中,发现农村的一些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仓库”,为幼儿园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更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在丰富的本土资源支撑下,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游戏活动,为构建我园的园本活动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齐心协力,多途径挖掘乡土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1.走进自然,在收集的过程中开展科学探秘活动。
农村自然景色优美,四季特征鲜明,花草、树木、农作物等乡土资源形态各异。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农田、野外去收集可利用的游戏操作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去收集树叶、花朵、麦穗、麦管;夏天引导幼儿收集螺丝壳、芦苇叶;秋天时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芦花、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秋天带领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如稻穗、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瓜子、开心果等,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在收集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案例:开展“种子的秘密”活动过程中,号召小朋友收集各种种子,开始有一些家长不明白为什么要带种子,当他们了解原因后,都非常支持,纷纷让孩子们带来各种种子。有的家长还先让幼儿熟悉种子,如: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黄豆是圆圆的,有许多营养等。孩子们通过自然角不但了解了自家的种子,还向同伴了解他们的种子。当他们了解了各种种子,问题也就多了。活动时,孩子们有话可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过程中孩子们会引发许多问题:这些种子是从哪里来的?用来干什
么?种到土里什么时候会发芽?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着他们渴望继续探索,于是,我们又让孩子们继续去探秘。在寻找、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丝瓜种子藏在瓜瓤里,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之后,孩子把搜集来的种子放到自然角中,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2.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究,从小养成良好的爱劳动品质。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地,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幼儿在种、采、摘、挖等实践中探究和认知,之后孩子们还和老师一起烧菜、品菜,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在过程种体会到劳动艰辛、收获的喜悦,知道成果来之不易,从小学会了珍惜劳动的成果。
二、营造乡土特色环境,开展民间特色活动
1.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设置富有特色的角色活动环境,开展民间特色角色游戏活动。
根据我园有三道院的特点,每道院选择了不同的主题,但都是体现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道院设置了农村特产加工坊,草做的房子……无不展现着富有创意与现代气息的稻草艺术和农家院的别致风景;二道院设置了宿迁特色小吃一条街的活动环境;三道院是农村特产专卖店,活动室及走廊的墙面留下了老师和孩子主题活动的轨迹,浓缩了现代农村的繁荣景象。
案例介绍:陆集粉皮(家长提供的粉皮制作工具,孩子们坐在布置得非常具有农家小院特色的陆集粉皮加工坊中用老师提供的半成品材料像模像样地学做陆集粉皮,感受陆集粉皮特有的制作程序);制作好以后拿到粉皮专卖店去卖,小吃一条街购买后制作成食品,孩子品尝,形成系列的生成游戏,孩子们在真实的活动中了解了社会,学会了交往,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龙嫂米线加工坊(龙嫂米线是我们宿迁的特产之一,这里让
我们的孩子感受家乡的文化);
玉米系列加工坊是利用玉米杆、玉米皮等系列材料,通过孩子灵巧的双手制作成各种精致的手工饰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地方特产、小吃一条街(把我们宿迁一些民间小吃、民间日常用具、地方特产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孩子面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尽情感受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利用自然物制作民间户外活动材料,开展民间特色游戏活动。
我们经常向家长展示孩子们的活动成果,孩子们绚丽多姿的作品、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家长们惊叹: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还这么有用啊!同时我们会有目的的引导家长看教师制作的一些自制玩具,给家长一些启发,这样我们再号召家长收集稻草的自然物,并引导家长参与和孩子共同制作。家长积极性就非常高,制作了许多户外游戏活动材料。如:稻草龙、空竹、铁环、陀螺、小推车等。我们利用这些玩具开设了舞龙游戏、抖空竹、滚铁环、打陀螺等游戏,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的手脚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较好地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 篇6
——谈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平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全局化发展的一项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搞好教育教学资源的平衡,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发展环境,才能凸显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人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快速化发展,知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的热点,城乡的学生家长大都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资源好的学校去就读。教师、教学资源成为家长关注焦点,所以平衡城乡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实现教育全局化发展的一大课题。而学校班级均衡化发展也是广大教育管理者要着重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解决好班级均衡化的发展?下面就谈谈几点体会:
一、积极申请城乡对口支教,重视支教教师的辐射作用。
城里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掌握的教育教学技能相对较高,我们积极申请城里的支教教师来我校进行支教,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将我校的教师带动起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支教教师进校后,我们采取先学理论后在实践的方式进行支教辅导安排;每一位年轻教师必须先向支教老师请教新的教学理念,然后再请教教学方法。取经后要自己在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写出教学心得,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安排青年教师上课,请支教老师前往指导,针对每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便于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每周安排实践研讨内容一项,共广大教师在成长中得到进一步的交流提高。使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支教老师的知识、理念、方法在我校等到发扬光大。
二、平衡学校资源,实现班级平衡化发展
通过学习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实行无区别化班级,坚消灭快慢班的教育教学状况。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教学的开始就开始分快慢班,使一部分同学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家长、社会对此反响很大,有的家长甚至到校和学校、教师发生冲突,还有的学生家长给老师送上“礼物”,使学生在较小的年龄就受到了歪风邪气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教育的不公平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时期使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发展,教师的水平也得不到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响,教育教学的理念受到了重创。因此,实现学校资源的共享,班级平衡化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我校切实做到实现班级平衡化发展,从领导到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平衡师资,整合资源,优势与劣势互补,切实实现班级的平衡化发展。经过努力,我校的资源平衡、师资平衡、班级平衡化发展得到了社会、家长、学
生和教师的认可。我校学生深受其益,学生的学习、创新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平衡师资,消除选班现象
开学初,学校整体考虑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平衡师资组合,是每一个教学组的师资水平平衡,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家长的选班的现象。是教育教学走上正规化、科学化,让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公平合理。同时要求教师教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化,每周要进行一次教学组的教学准备,集体备课活动,让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好的教学资源共享,每位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学进度一致。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消除教育师资的差别,从而消除学生及家长的选班上课的现象。
四、平衡学生基础,实现教育均衡化学习环境
新生入校开始,我们就注意均衡学生的学习环境,把学生按照个性素质均衡地分配到每个教学班级去,使他们具有同等的学习氛围环境,具有同等的学习趋向观念,达到学生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还要求学校的职能部门都要给学生提供同等条件的发展基础,不能搞特殊化,让学生在共同的肥沃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每个班级中当然存在着先天因素的差别。但是,学校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均衡化,不高特殊化。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发挥自然的优势,将真正的人才凸显出来。
宿舍——“隐形”教育资源 篇7
宿舍管理的重要性
1.学生宿舍既是学生生活起居的场所, 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空间。据统计, 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近2/5的生活时间、1/4的学习时间在这里度过。这个小小的空间, 集中反映了学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一个能时刻保持被褥叠放整齐规范、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生活用品清洁卫生、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宿舍, 其成员必定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这些成员还能做到遵规守纪、按时作息, 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也必然能保持高效率。
2.高雅健康的宿舍文化, 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新能力。宿舍文化可以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高雅健康的宿舍文化和独具风格的室内设计, 是学生高尚情操、审美能力、思想境界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反之, 不健康的、低俗的宿舍文化则可能是宿舍成员某些不良思想或行为习惯的反映。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宿舍文化中探查到学生的心理动态。
3.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凝聚力的产物, 是团结协作的象征。从宿舍文化的创设到一个文明宿舍的诞生, 必然离不开宿舍成员的集体智慧, 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审美意识、竞争意识, 增强团队精神、团队力量。同时, 他们的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也有长足的发展, 也是建立和谐班集体、促进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宿舍管理的基本原则
1.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宿舍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更好休息的场所。这不仅是由宿舍这一特定空间存在意义所决定的, 也是我们所有文化的东西都必须“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的自然要求。如果远离了宿舍本质功能的所谓文化, 只能是镜花水月, 只能是“花瓶”文化。
2.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主体的原则。宿舍是学生的宿舍, 学生自然是宿舍的主人, 因此, 宿舍的管理理所当然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个性化的宿舍文化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健康和谐, 团结友爱的原则。培养健康的宿舍文化, 有利于缩小有着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和谐相处的距离, 有利于宿舍生活老师和学生和睦共处并顺利地开展管理工作。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靠大家用双手去打扮和维护, 团结友爱的宿舍人际关系靠大家用心去付出和培育, 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靠大家用美德和智慧去营造和发展。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宿舍是大家休息、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 可以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娱乐性活动, 借以活跃宿舍文化, 形成健康文明的宿舍风气, 陶冶个体情操。但由于在学生阶段, 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半成熟甚至懵懂的状态, 再加上宿舍环境的自由性, 使有些学生在宿舍里常常做出一些与自己学生身份不符的不文明行为。所以, 在宿舍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约束性原则, 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修养, 注意自己的行为, 要知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此外, 要建立必要的宿舍规章制度, 教育和预防一些学生的违规行为, 将宿舍的个人自由与大家的集体利益有秩序地规范起来。
宿舍管理的艺术与方法
宿舍管理可采用多种方式, 挖掘其丰富的“隐形教育”资源。
1.建立和规范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将宿舍管理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使学生宿舍直接进入班级管理的视野, 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空间。以增强管理的组织纪律性, 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营造有规可循, 有章可依, 积极活泼,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在学校校纪校规的规范下生成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条例, 如《宿舍安全卫生检查管理条例》《“德馨”生评比办法》《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以及《宿舍文明生活公约》《宿舍管理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学校建立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宿舍长立体管理网络, 在执行这些规章条例过程中, 做到检查从规, 评比从严, 奖惩分明, 以此来树立和加强规章条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使其成为学生践行的权衡标准, 并把学生遵守践行结果纳入其学期《中学生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这样,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建设和谐宿舍文化保驾护航。
2.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 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 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宿舍管理。实施学生宿舍管理责任制,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宿舍由该班的班主任或班级辅导员直接负责, 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宿舍长,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工作, 督促每位学生搞好宿舍内务卫生和参加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加强日常督察, 深化过程管理, 并根据督察情况, 提出学生个人在参与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奖惩意见。在管理过程中, 发挥了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作用, 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建设特色宿舍文化, 培养创新能力。宿舍文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要求学生将宿舍建成“德馨宿舍”, 由学生自主布置, 要求达到高文化、高情操、高境界、高品位, 格调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特色, 切忌庸俗、落套,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和志趣,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宿舍文化评比。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设计舍名、舍训。有“文静园”“卧龙斋”“奋进号”“博学居”“聚雅阁”“漱芳斋”“在水一方”等雅名;步入室内, 你会看到一幅幅充满温馨、人文色彩浓厚的标语:“少说一句话, 美梦还大家”“做文明学生, 建文明宿舍”“一年同窗十年亲, 我们胜似一家人”等等。一个个蕴意深刻的室名, 一句句意气奋发的口号, 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校园生活价值的深刻思考, 同时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 学生树立的是信念, 陶冶的是情操, 铸造的是品格, 升华的是心灵。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宿舍装饰展评活动。评比内容按“洁、整、美、雅”的具体标准进行评比。此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见, 舒畅、幽雅的宿舍文化, 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 而且还可以调节精神, 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大比赛。每间宿舍内务整理统一要求, 如同军营:“被子叠得方方正正, 上铺下铺平平整整, 脸盆鞋子整整齐齐, 口缸牙刷一条线, 门窗地面灰不见”。学生置身其间, 心灵得以净化, 情操得到陶冶。我们将平时要求与比赛活动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德馨”宿舍评选活动。“德馨”宿舍融宿舍纪律、内务整理、宿舍卫生、宿舍装饰于一体。学校对学生宿舍实行日检查与反馈、周公布、月通报、期末总结制度, 给“德馨”宿舍及其成员以表彰和相应的物质奖励。
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一是举行叠被子、绑鞋带、摆设生活物品比赛等生活技能竞赛活动, 评选出“生活自理小能手”;二是举行体育小竞赛、绘画书法比赛等才艺比赛活动;三是举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四是开展向同学们征集宿舍中真实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和围绕宿舍、宿舍生活取材的摄影照片比赛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温馨、和谐、安全的宿舍小家庭, 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懂得“宿舍就是我们的家”, 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
“爱心接力, 宿舍访谈”活动。我们学校每学期每晚上安排两名班主任入住宿舍, 教师利用空余时间, 经常走进学生宿舍, 零距离的促膝交谈和思想交流,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 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及时协助处理学生宿舍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防止事态扩大, 并及时反馈上报, 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 篇8
一、职业教育落后是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一大“瓶颈”
西部大开发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不发达,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只有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才能招聘到素质较高的员工,而对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员工的技能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较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既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实用人才。高级人才尚有可能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但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则主要得靠本地培养。更突出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行业或企业,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员工的转岗培训和安置任务十分繁重。
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提升的“瓶颈”之一。西部地区潜在劳动力数量巨大,但由于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发展缓慢,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有资料显示,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0%,全国没有实现“两基”的区县主要集中在西部。2003年全国人口统计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全国平均为10.95%,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文盲率均在15%以上,其中西藏甚至达到54.86%,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发展明显缓慢,近半数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教育部2000年6月公布的全国96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西部10个省、市、区仅有172所,占17.9%。此外,西部职业教育办学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设备简陋。由于国家对西部职业教育经费投资不足,地方政府又没有财力给予大量投入,因此造成学校教学设备陈旧且数量少,不能满足实习实训课程的需要。
2、师资力量薄弱。西部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大部分职业学校存在师资匮乏、现有的教师知识结构落后、学历达标率低、教学科研项目和教科活动少等问题。同时由于经济落后、教师待遇偏低,致使很多年轻人不愿进入教师行业。
3、实习资源稀少。西部地区经济环境差,可提供实习基地的企业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实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口的实习培训基地,专业教师得不到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对生产现场不熟悉,知识结构不完整,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缺乏吸引力。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少,而劳动力就业输出量大,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这种状况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毕业即等于失业,导致职业教育在当地的吸引力下降,大部分中小学毕业生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接受职业教育。
二、东西部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存在较强互补性
西部地区的教育落后状况,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西部职业教育、开发西部人力资源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东部职业教育资源。因为一方面,与东部相比,西部的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东部的水平,仅仅依靠西部职业教育来开发西部人力资源是远远达不到西部大开发的要求的。另一方面,东部拥有大量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完全有能力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和培训支持。
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与西部地区培训需求存在互補性。利用东部职业教育资源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也有利于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东部多数城市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面临着“吃不饱”的窘境,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上海建设系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建设人才,但近年却面临着生源危机。为拓宽生源渠道,上海城市建设工程学院、上海建工中专等学校早在1996年就开始采取灵活的招生模式招收外地生源,主要以委托培养的方式为欠发达地区培养学生。上海城市建设工程学院在2004年就招收外地学生200多人。
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与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存在互补性。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短期内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东部地区某些脏、苦、累的职业或行业却面临着较大的劳动力缺口。以上海的建筑业为例,上海有一流的建筑施工企业,有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有大量的建设项目,却鲜有上海人愿意成为建筑工人或基层施工技术人员。
东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是西部地区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所欠缺的。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日益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集聚了几百家外资和合资企业,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运行模式、结构体系一般是按照本国母公司进行的。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推动了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从而间接地促进了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经验、模式、人文环境正是西部企业、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
三、东西部合作有利于促进西部发展
造成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观念落后、发展迟缓。
由于受到传统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还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越是贫困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需求不迫切,吸纳不了高科技人才,越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限的资金只能顾及生存,无法投资教育以求发展。反过来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就会导致贫困。鼓励西部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在东部就业不仅满足了东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有利于西部经济发展。据报道:广西靖西县12万农民外出打工,劳务输出收入连续4年超过亿元。2004年该县的财政收入为1.46亿元,而全县农民外出务工电汇回乡的资金达到1.31亿元,相当于在县境外再造了一个靖西。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并不是靠课
堂教学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企业和社会的积极参与。调查表明,东部与西部最大的差别在于观念上的差别,在于社会人文环境的差异。职业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法制观念、创新精神、创业理想等。这些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和人文精神正是某些西部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所缺乏的。因此在东部就学与就业有利于年轻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长远来说,在东部地区打工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最终是要返回家乡从事自己的事业的。许多外出打工人员从世世代代居住的大山里走出来,来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高了素质,开阔了眼界,从富余劳动力变成致富领头人,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本。他们返回家乡后开创自己的事业,不仅带回了东部先进的技术,更带回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理念,不仅促进了当地观念的更新和经济的开发,而且参与到当地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中来,推进了“三化”的进程。广西百色市是传统农业区,现在正在加快建设成新型工业基地,资金、技术和人才一直是制约传统农业区工业化的“瓶颈”。大批劳动力通过培训和劳务输出,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术,无疑为成为转变成新型工业所需的技能型工人打下了基础。更有一部分打工者在打工的过程中积累了资金和管理经验,走出了一条从“挣钱填肚子”到“赚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致富之路,直接为当地的工业化做出了贡献。据统计,广西田东县打工后回乡创办企业或经商投资规模达5万元以上的业主有164人,年创收达1530万元。德保县近年来先后有1900人选择回乡创业,引进项目81个,引进外来投资600余万元。这些成功案例对东西部合作是很好的借鉴,西部地区可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在东部打工的西部人员返乡创业。
四、东西部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1、职业学校教育的合作
(1)联合招生,共同培养。通过东、西部学校合作的形式,东部地区学校提供需求信息,面向西部地区招收、培养学生。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东部某些特定专业面临的生源不足问题,双方共同为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培养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又为西部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训环境。学生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在东部地区就业,有利于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减轻了西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2)设立基地,委托培训。以东西部合作方式,鼓励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在东部设立实训基地。国家在财力和政策上给参与东、西部合作的企业以支持,鼓励东部企业与西部学校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进修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也可采取委托培训的方式,由东部地区的培训基地培训西部地区的职校学生。
(3)合作研究,提升水平。通过东、西部地区间的合作等形式直接开发西部教育资源,提升西部职业学校软、硬件水平。比如,联合承担职教科研项目、共同建设远程教育网络、促进东西部学校教师的互访交流、共同参与西部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西部学校培养干部和培训师资等等。
2、职业技能培训的合作
(1)“政府买单”,提供培训。在东部外来务工人员形成一定规模的地区,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培训,并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状况和本地区的需要,确定基础性的培训内容,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参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本地企业对不同人才类型的需求。
(2)西部培养,东部就业。东部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傳统的委托培养方式,由东部企业和西部培训机构联合,面向西部地区招收学员,并由西部培训机构完成对他们的培训。企业必须提供所有的培训费用、就业条件,培训机构必须保证提供“合格产品”。
(3)东部培养,东部就业。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相对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由东部人才市场定期面向西部地区发布企业用人信息并提供培训服务,西部务工人员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兴趣或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参加培训。
五、采用项目方式开展东西部合作的政策建议
东西部合作发展目前较多的做法是通过政府协调,开展东西部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教育支援工作。如建立“县对县、校对校”的“对口支援”制度。“对口支援”的做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口支援”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立项时常有较多的官僚主义,执行时很少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完成后难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输出方常常让人有一种恩赐于人、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利于与受益方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而接收方有一种“不拿白不拿”的心态,把项目效益特别是长期效益放在次要位置。此外,“对口支援”的项目常常是以支援方的现有能力为导向,而不是以接收方的未来需求为导向。
笔者建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在政策导向上要把职业学校推向市场,给予政策支持而不是仅仅提供资金。比如改革行政拨款政策和资金运行机制,鼓励东西部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建议中央财政在教育经费拨款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东西部的职业教育合作,并以东西部合作项目的方式实施。东部省份在与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时,以东西部合作项目的方式运行。除了传统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直接拨款的投入方式以外,建议建立专项发展资金,要以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培训机构联合申请立项的方式,扶持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志性职业学校,建设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培养或培训骨干教师。这不仅有利于调动东部地区学校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通过合作项目的执行,发挥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工业技术优势和就业市场优势,来推动西部地区更新办学观念、改革办学模式、提升办学质量、改善就业市场,并可拓展至鼓励西部人才回乡创业、改革西部的人才管理体制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各个领域。
均衡配置资源 构建和谐教育 篇9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均衡配置资源 构建和谐教育
我家屋后有一名后生小子,名叫朱xx,他现在在xx二中校内参加七年级暑期补课。
每年暑期,xx二中担心优质生源流失,免费为他们补课。有的学生觊觎二中补课不收钱,纷纷投奔门下。到了开学报名,又另投它处。
我问朱xx,他打算在哪就读?
他小子毫不避讳地说,那不一定在二中就读,有可能去区一初呢。他奶奶说,二中分班把学生当猪肉剮。我听后,无语。的确,二中近几年分班内部强占优质生源的现象愈演愈烈。行内人士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社会百姓亦有所耳闻,无可奈何。
说句实在话,在学校要想实现均衡教育,就像要求当今社会,大家人人均衡致富,一点都不现实。但教育是国家的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在毕业班的这几年,心中最盼望的还是学校不再姑息某些人强占优质教育资源。在分班的时候,借口某学生的家长委托自己,这个学生读书一定要到自己班上来。xx二中教职工200多号人,人人都有权利,个个都介入学校分班工作,那毕业班工作如何得以顺利开展。还恬不知耻地说,这是传统。学校中考考得好,并不是靠少数几个班考得好,而要所有班级的齐心协力啊!学校实际意义上中考录取一类高中过百人大关,只有两届。这两届取胜留给我们的思考,就是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最后的胜利都属于我们大家自己。
只有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才能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分班,学生成绩要均衡。学生成绩不均衡,毕业班的教学难以齐头并进,对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将会不利。我们曾建议过,在中考后,九年级老师都在家休息,可以每个考室两位老师监考,打开摄像头,放上屏蔽仪,以一次真实的成绩为分班的基准。当然,学校以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区调考)、下学期期中(联考)、期末(区调考)按一定的比例结构,这也是基本准确的。
二是分班,学生良莠分配要均衡。每学期分班,都有所分班级人数几乎全都发生变化的班级。只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强占优质教育资源。说白了,谁霸道,谁得便宜。
对于分班的恶性竞争,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出言制止,不出面干涉。
三是分班,师资资源要均衡。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也可以年级搞成几个教师组合,采取抓阄的形式完成。教师组合的强弱,决定了这个班级教学班子配备的强弱。
我们呼吁公平教育,领导干部要采取得力措施。不要不作为,更不要乱作为。
文章来源莲
【教育技术资源论文】推荐阅读:
远程教育技术及资源07-26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为重09-02
教育资源不平衡论文06-07
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论文07-06
远教论文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体会07-15
教育技术学科论文08-02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07-31
非常规资源开采技术研究所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11-21
职业技术英语教育论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