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共11篇)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1
桥梁结构和构造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舒适性, 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近几年,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和超期服役桥梁的增多, 桥梁病害事故屡有发生, 轻则形成质量安全隐患, 重则发生坍塌事故 , 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笔者通过搜集和翻阅有关书籍资料, 结合麦积区公路桥梁危桥改造普查范围内桥梁的病害情况, 分析了桥梁病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以便为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同类的问题提供参考。
1 桥梁病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1 分析桥梁病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 设计有错误或缺陷,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有限 , 加上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条件制约等, 致使桥梁设计理论和设计规范的不完善与更新滞后; (2) 施工措施不力或工艺程序不当; (3) 超载或偶发性事故, 如汽车撞击、汽车列队停滞等; (4) 养护不当或失养, 锈蚀使桥梁局部破坏; (5) 故意破坏; (6) 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地震、洪水、环境恶化等。
1.2 分析桥梁病害事故的病害性质
1.2.1 结构性病害事故
指桥梁结构受外界荷载的影响, 使既有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有所下降的病害事故。就本次普查范围内公路桥梁常见的结构性病害总结如下:
1) 双曲拱桥墩台位移引起拱圈的变形及开裂。
双曲拱桥由于自重较大, 其相应的水平推力也较大, 当设计、施工不当或地基的承载力较弱时, 往往容易出现较大位移和沉降, 使拱圈与拱波分离, 侧墙与拱肋分离, 空腹小拱开裂或立柱严重裂缝等损坏现象。此外, 横向联系不足也会引起失稳。当拱肋间无横向联系时,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各个拱肋的变形在横桥方向是很不均匀的, 而有横向联系的拱圈, 各肋间的变形就比较均匀一致。横向联系的设立, 可使单片的拱肋在横向联成整体, 从而加强了拱肋的横向刚度, 保证了拱肋的横向稳定性, 当横向刚度布置不够或强度不足而产生损坏时, 将会使拱桥横向稳定性降低, 拱波顶出现纵向裂缝。
2)
砖石拱桥由于设计时过分挖掘潜力, 截面尺寸选择较小, 承载能力偏低, 截面应力超过极限应力, 造成拱圈上、下缘开裂, 形成纵、横向裂缝;矢跨比选择较小, 由于弹性压缩、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在拱圈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 将促使裂缝的发生和发展。
3)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构造性裂缝。
当在混凝土梁上施加弯距时, 将产生弯曲裂缝, 首先出现在弯矩最大截面的受拉区, 正弯矩裂缝一般位于梁板跨中, 从底边开始向上发展, 负弯矩裂缝位于连续梁或悬臂梁板的支座附近, 自上向下发展, 随着荷载的增大, 裂缝增宽增长, 数量增加, 裂缝区域逐渐向两侧发展;剪切裂缝首先发生在剪应力最大的部位, 对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 往往发生在支座附近, 由下部开始, 沿着与轴线成25°~50°左右的角度裂开, 随着荷载的增大, 裂缝不断增长并向受压区发展, 裂缝数量不断增多并分叉, 裂缝区也逐渐向跨中方向扩大。
4) 混凝土结构的坏化。
最常见的原因是钢筋腐蚀造成混凝土的剥落, 对结构状态、承载能力、残余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钢筋腐蚀的两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混凝土的碳化或受氯离子影响而造成的碱性减低或钝化膜消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度, 减少其渗透性可以减缓碳化及氯离子的作用速度。
1.2.2 构造性病害事故
指桥梁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构件丧失功能的病害事故。部分构造性病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 也会发展成为结构性病害, 对常见的构造性病害分析总结如下:
1) 桥梁伸缩缝病害原因分析
很多设计是将伸缩装置的锚固件置于桥面铺装层中, 这种锚固方法在荷载作用下容易造成开焊、脱落, 力的分布不易传递, 从而导致混凝土粘结力的丧失;当桥面板受到汽车荷载作用时, 因翼板较薄, 横向联系较弱, 导致桥面板变形过大, 地, 而引起伸缩装置的破坏;对施工工艺要求重视程度不够, 未能严格掌握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和安装工序进行施工;常时间堆放在伸缩装置上的砂土、杂物未能及时清扫, 不能保证设计伸缩量;此外, 交通量增大, 超载车辆不断增多, 也对桥梁伸缩装置的有效使用和耐久性带来严重威胁。
2) 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分析
桥头跳车的根本原因是桥梁结构物与路堤间产生了不均匀沉降所致。桥梁对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 并应进行加固处理, 沉降较小或不沉降, 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 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差异沉降变形, 形成台阶;由于施工时, 一般是先完成桥梁结构物再填筑路堤, 因此在桥梁两端会留下一个填土较多、施工面窄的作业段, 导致不易控制台背填土的压实度, 而检测人员检测到的只是表土层的密实度可能符合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车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形成桥头台阶;在软土地基, 下卧层含水量大, 土壤组成较复杂, 由于取样扰动以及试验样品采集手段影响等原因, 提供给设计参考的数据可靠性较低, 在软土地基上道路与桥的沉降明显不同, 而出现桥头台阶。此外, 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雨水的冲刷和渗透, 使得路基表面松软, 产生泥水流失, 也会加剧台阶的形成。
3) 桥面铺装病害原因分析
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中, 未清除桥面浮灰及杂物, 未认真凿毛处理, 会影响桥面铺装混凝土与桥面板的粘接, 以致混凝土铺装层不能与主梁一起受力并协调变形, 导致桥面铺装碎裂;钢筋未严格按设计位置安设, 钢筋网起不到应有作用, 容易导致桥面铺装的损坏;在施工中对梁顶面标高控制不严或梁 (板) 张拉引起反拱等原因, 造成局部铺装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要求和对原材料选择控制不严都会导致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
2 桥梁病害事故的预防控制对策
对于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桥梁病害事故, 据其原因分析,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建立先进、成熟的设计理论, 桥梁病害事故主要不在其结构型式本身 , 而在于设论计理是否成熟、可靠 , 是否能够准确地预测桥梁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内力和变形 , 并合理地赋予结构必要的尺寸和构造细节。其次, 要加强科研, 及时修订规范,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交通工具的数量、载重等迅猛发展, 设计规范逐渐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求。
2)
加强施工技术与管理, 制定周密细致、安全可行的施工工艺措施, 运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 加强科学管理, 严格按照设计与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加强施工阶段的试验与智能监测控制等。
3) 加强日常养护与管理。
国内现有桥梁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维修养护资金短缺, 维修不及时, 而导致病害扩大化, 甚到成为危桥。因此, 必须严格执行关于各类桥梁养护措施的规定, 重视旧桥的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 对于带病服役的病害桥梁要及时改造加固。同时, 还需加强超载车辆的管理, 桥梁的超载一方面会加大疲劳应力幅度、加剧损伤, 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 另一方面, 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 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 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4)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桥梁在运营过程中 , 需投入应有的养护维修资金, 从对病害桥梁的保养到维修加固, 必须具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 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 对桥梁进行长期定时监测、分析, 评估桥梁桥在运营期间的承载力、运营状态和耐久能力。
参考文献
[1]闻富民, 鲁仁.现代公路、桥梁、隧道常见质量事故与防范、处理及成功实例分析[M].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2004.
[2]徐洪涛, 郭国忠, 蒲焕玲, 等.我国近年来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教训[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11) .
[3]刘效尧, 蔡键, 刘晖.桥梁损伤诊断[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4]刘月莲, 林有贵.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与维修加固[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2
精心组织提升信誉推动铁路既有线施工顺利进行
___线病害桥整治工程项目部共有职工__人,民工_名。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达到_多人。项目部管理层有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劳人部、财务部、后勤部等5个部门。作业层有桥梁作业队、护砌作业队、路基轨道作业队。自2005年6月23日
开工以来,项目部以扫除征地拆迁障碍为先导、以过程控制为中心、以挑战极限精神为动力,确保铁路既有营业线施工顺利进行,于2006年9月25日一次验交使用。
一、以扫除征地拆迁障碍为先导,为工程全面开工创造条件
绥佳线晨明至威岭既有线路曲线半径小、既有桥梁均为1961年以前建成。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和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存在许多病害。建成通车前,客车时速每小时60公里、货车每小时45公里。为满足列车提速到每小时160公里的要求,晨明至威岭病害桥整治工程上马。该工程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轨道工程及附属工程,工程总造价1.47亿元。可以说,除没有隧道施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铁道工程项目。其中,路基地处小兴安岭,地形比较复杂,4次跨越汤旺河,最大填高11.8米,路堑最大挖深24米。路基从晨明车站到威岭车站,区间长度14.732公里,改造后路基为双线。路基填方49万立方米、挖方89万立方米;桥涵工程包括4座大桥、2座中桥、2座盖板涵。4座大桥每隔2公里一座,承台与墩身交角15度。除4号桥长度447米外,其它3座大桥长度近350米;轨道工程包含铺轨22.621公里、拆除线路23.645公里、铺碎石面碴49163立方米、铺混砂底碴17827立方米。附属工程浆砌片石64315立方米、干砌片石12305立方米。
一是积极协助业主征地拆迁,打开施工工作面。永久征地及障碍拆迁的及时与否,是既有线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制约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是造成施工安全、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为此,项目部组建之初就把永久征地及障碍拆迁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该项工作,积极协助哈局工管中心做好调查、测量、绘图前期准备工作;开展走访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产权人的确认工作;对永久征地的批复手续、临时用地占用手续,项目部指派专人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达成协议,力争在永久征地手续批复前进行路基施工及施工便道修建工作。同时对障碍拆迁的房屋主动与产权人直接取得联系,与施工同步进行。该段施工涉及晨明镇宝泉村民房拆迁14户。项目部从工程进度要求出发,在征得业主同意后,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和沟通,直至与被拆迁户逐一达成协议,直接将拆迁费下发到被拆迁户手中,使房屋拆迁仅在开工一个月内全部结束。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被不知详情和借机“捞一把”的村民谩骂、围攻、指责、推搡,甚至遭遇一些地方部门的冷言冷语和恶意提高补偿标准的无理要求。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公铁立交桥施工时,我们碰到了2个“钉子户”。这2户村民要求将自家房屋按市区标准进行拆迁补偿。在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后,这2户村民让二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躺在施工现场阻止施工。我们请来派出所民警,将2个老太太强行搀扶到轿车上,并护送到当地政府。这边耐心细致做老太太工作,那边正常组织施工。村民见这招不灵,只好作罢。从2005年6月下旬至7月末,征地拆迁工作初战告捷,圆满完成征地671.7亩,拆迁21户当地民宅,天然林7127株、人工林3509株的任务。
二是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新建路基DK271 700~DK273 100段将威岭村唯一的道路占用。为此,村政府和村民反响很大,并多次阻止该段路基正常施工。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积极与村政府、村民协商,并向村民广泛宣传政策和征地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项目部还严格按照补偿标准对村民给予了补偿,不但为建设单位节约了资金,而且顺利地将该段村路改移。哈局工管中心对我们的征地拆迁工作非常满意,并提出奖励有功人员。
二、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确保工期质量安全满足业主要求
我们界定了“一协调、三控制”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即:组织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在协调各作业队与项目部关系同时,重点与业主、监理、供应商、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得到显著提升,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在质量和使用性能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鉴于当前道路桥梁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常见病害加以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施工技术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不断推动我国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动车总量持续增长,这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对道路桥梁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脱节,使越来越多的道路桥梁工程出现了超负荷运行问题,面对普遍存在的病害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存在形式及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保证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和合理有效性。
一、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一)裂缝
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材料稍微受到牵拉就会发生变形进而发生开裂。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工作裂缝和非正常裂缝,从成因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剪切裂缝、承压裂缝等,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裂缝主要出现在道路桥梁的铺装层,产生原因包括温度变化、车辆行驶等[1]。目前铺装层普遍采用半刚性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铺装层的压实度和强度,但是施工过程中,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就会增加裂缝风险。温度所致裂缝问题在北方比较常见,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的地区更易产生裂缝问题。正常载重的车辆通过桥面并不会造成裂缝,但是如果车辆超载或者紧急刹车,就会磨损路面,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裂缝。此外,除了温度和车辆行驶两大因素外,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不当也会造成裂缝病害。
(二)剥蚀
为了避免道路桥梁受外界不良气候的影响,需要对积雪、结冰等进行积极的养护,养护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除冰盐、融雪剂等,路面表层受这些化学物质的影响就会发生剥蚀。究其原因,一方面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砼结构本身就含有较多的空隙,吸水能力较强,累积的水通过冻融循环作用对砼结构产生持续破坏;另一方面,化学物质不断渗透进混凝土层,与混凝土层中的水相互作用发生盐冻进而破坏混凝土结构[2]。剥蚀的形式较多,既可以使路面表层脱落,也可以改变其表面结构,形成蜂窝麻面等。
(三)地基不均匀沉降
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地基沉降问题,但是只有不均匀的地基沉降才会引发裂缝,因此,只有不均匀的地基沉降才属于病害。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做好勘探工作,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施工[3]。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山区、湿地等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复杂的地区更加常见,极易引起路面开裂、桥面下沉等问题。
(四)梁端破损
梁端塑封变形和损坏都属于梁端破损范畴,梁端破损这种病害修复起来难度较大,产生原因包括规划设计阶段伸缩量计算错误、施工工序不合理等。梁端破损不仅会使桥梁出现结构破坏,降低安全性,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运营通车,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道路桥梁常见病害防治原则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防治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而且施工技术的选用也要严格遵循以下防治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真正解决病害问题,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一)全面勘察
虽然道路桥梁的常见病害种类较多,但是每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形式特点都不同,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防治效果,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全面勘察工作,在分析现有工程结构特点的同时,准确掌握其承载力,并据此确定最终所选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在既定的施工期限内尽可能地缩短工期[4]。
(二)整体分析
虽然病害只发生在道路桥梁的某一部分,只需要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固处理,但是仍然需要做到整体分析,避免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对道路桥梁结构的其他部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能。
三、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供选用的病害施工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多,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准确掌握每种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技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才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混凝土清理
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经常使用的材料,但是混凝土构件在预制完成后,表面会出现脱落、疏松、腐蚀等现象,如果对劣质土不加以处理便直接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就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5]。因此,混凝土构件预制完成后要彻底清除其表面的劣质土,从而修补材料的填充提供便利。
(二)混凝土修补
环氧砂浆、环氧混凝土等均是混凝土修补的常见材料,具體选择何种材料需要根据所修补混凝土的厚度确定。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的情况,可以在修补材料内部加入适量的碳纤维,或者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直接采用喷射施工技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因混凝土构件问题产生病害,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喷射施工联合混凝土修补的方式,在混凝土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病害产生的程度和部位选择碳纤维的掺入量。
(三)填补聚合物砂浆
为了避免道路桥梁工程发生剥蚀,可以采用填补聚合物砂浆的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砂浆需要分层填补,而且每层的厚度都要一致,一般不能超过3.0m,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细石混凝土或者流动度较大的砂浆作为填补的聚合物。
(四)设置沉降缝
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可以采取设置沉降缝的施工技术。通过设置沉降缝可以将一个建筑物分隔成几个独立的单元,即使一个单元发生地基沉降也不会对其他建筑部分产生影响。沉降缝一般需要设置在道路桥梁工程的转折部位或者存在荷载差异的部分。沉降缝的宽度和厚度需要结构具体的工程结构特点确定,一般来讲,沉降缝宽厚度与建筑高度呈正比。此外,通过沉降检测也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埋设沉降观测点,每两个月至少观测一次,而且工程监理单位还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复测,并将观测资料纳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结语
深入研究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加大处理力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技术处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谨慎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对于裂缝、剥蚀、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常见病害,需要根据其产生原因、特点和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整体性能,节约施工成本,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亮.浅述城市道路与桥梁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J].门窗,2015,02:248-249.
[2]金传勇.探究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对策[J].江西建材,2015,08:151.
[3]侯潇.探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0:187.
[4]尚占占.试分析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及其处理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5:70-71.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4
一、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是指经常出现的病害类型。在路桥工程运行过程汇总, 路桥工程常见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个方面, 但因为篇幅的限制, 本文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路面裂缝、路基沉降和端头局部破损三种病害来进行探讨。
1.路面裂缝病害
路桥面裂缝病害是道路桥梁工程当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 这一病害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予以细致分析。 (1) 温度。温度是引起路面裂缝病害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路桥面以沥青混凝土为主, 这种路面在行车安全、舒适度上都有所体现, 但在铺装后如果对混凝土的养护处理不到位, 那么很有可能造成沥青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进而出现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力时, 就会为路桥面带来裂缝。 (2) 荷载。每一个路桥工程都有其承载力范围, 如果路面行车超出了路桥工程的承载力标准, 那么其就会对路面带来超负载, 引起路桥面的裂缝病害出现。路桥面超负载的情况主要有超载、超速等。
2.路基沉降病害
路基沉降病害也是路桥工程当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在路桥施工过程中, 如果路基质量较低, 以软土、粘性土等为主要内容, 而施工方有没有对其进行置换或加固处理, 就会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出现, 为路桥工程带来病害表现, 桥头跳车就是典型的路基沉降病害。导致路基沉降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与建设行为, 路桥工程设计时没有充分的进行地质勘查, 以至于对路基质量的勘察不到位, 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软土路基予以充分重视等行为都是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3.端头局部破损
端头局部破损是指桥梁端头位置出现破裂、损坏的情况, 这一病害的出现会引起桥梁端头塑封变形, 进而破坏桥梁原有的应力结构, 大大降低路桥通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端头局部破损病害的出现主要与施工设计不合理, 使用材料质量偏低等有着直接关系。其中缩量值不准确就是施工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而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实际要求, 指的是桥头部件质量偏低, 难以承受行车带来的荷载, 进而引发端头局部破损, 为路桥通行带来安全隐患。
二、路桥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路桥病害作为影响路桥通行质量、施工安全的主要问题, 做好对其病害施工处理是保证路桥交通安全与建设效益的重要措施。基于前文对路桥病害表现的分析, 选择对应三种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来予以探讨, 希望能够为道路桥梁病害处理效果的提升带来帮助。
1.路面裂缝处理技术
在对路桥面裂缝处理时, 施工人员要根据路桥面裂缝病害的形成原因、裂缝宽度、裂缝深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来选择路面裂缝处理技术, 以便达到最佳的路面裂缝病害处理效果。目前, 常见的路面裂缝处理技术包括表面修补法、注浆修补法、填充修补法等, 需要施工人员予以科学选择。
(1) 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路桥面处理技术, 其用于一些裂缝较小或早起裂缝的处理, 效果明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在科学清理裂缝后, 向裂缝内突破一些特殊性粘结剂, 来对路面裂缝进行处理。
(2) 注浆修补法。注浆修补法针对一些裂缝程度适当的裂缝病害进行处理, 其向裂缝内灌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材料, 借助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材料的粘接力来对裂缝进行填充和粘接, 达到处理效果。
(3) 填充修补法。填充修补法多用于裂缝较大的裂缝病害处理, 因为裂缝程度较大, 因此其所需要的材料往往更多。填充法所用材料也以水泥砂浆、环氧砂浆等为主, 通过发挥这些材料的加固效果, 来实现对路桥面裂缝病害的处理, 达到治理效果。
2.路基沉降处理技术
在对路基沉降问题进行处理时桥梁加固方法可以通过在桥梁外表现粘贴、覆盖材料, 来改变桥梁的截面积, 进而改变其结构体系, 达到提高桥梁应力效果的目的。路面的不均匀沉降, 可以根据其程度来予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予以处理, 若沉降程度较小, 且没有继续沉降趋势, 可以通过填补坑洼, 修补路面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若沉降程度较大, 且具备继续沉降条件, 那么则需要对其进行压实、置换或灌注处理、其中压实是指借助压路机来对路基进行压实, 然后对其进行补充, 保证路基不在出现沉降问题。置换则是对软土地基进行置换, 在置换时要保证置换土的质量。灌注处理则是通过在地基内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 来让地下软土、淤泥与混凝土充分结合、固结, 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的目的。
3.端头破损处理技术
端头破损处理技术以锚喷为主, 在实际工作当中, 锚喷技术在端头破损处理方面, 具有凝结速度快、强度高等诸多特点, 广受业内人士的喜爱。锚喷技术原理是在借助设备的喷射力将硅胶材料喷射到指定位置, 然后在接触侧向模板中的浇筑、捣固等措施, 来让硅胶材料与桥体有效的粘结到一起达到处理效果。在这一环节当中, 之所以选择硅胶作为主要材料来予以处理, 因为桥梁不仅需要刚度与强度, 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柔韧度, 硅胶材料恰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并且在粘结效果上也非常理想, 故选择硅胶材料。
总结:
综上所述,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个方面, 在道路桥梁工程投入使用之后, 常见病害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病害, 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通行质量与安全。在实际工作当中, 为了保证常见病害处理效果, 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对病害出现原因的分析, 有的放矢的展开常见病害处理工作, 确保能够“药到病除”, 在有效延长道路桥梁工程使用寿命的同时, 也为我国道路桥梁维护技术的提升带来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姚彦.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03:217.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5
关键词: 道路桥梁; 施工质量; 问题预防
道路建设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之一。路桥施工企业是很特殊的,由于使用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工程产品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所以有时使用功能相同、工程类型大致相同的时候,却又因为是在不同的区域建设,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桥梁梁体会发生变化使梁端发生位移,这是因为通车运行后,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而造成的。所以必须设置桥梁伸缩缝装置适应这种位移,保持行车平行。目前国内公路较常见的道路病害是桥头伸缩缝处跳车问题。通车后,在桥梁与路基结合处,常会产生细小收缩裂缝,雨水渗入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陷。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多是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压实不到位,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造成沉降不均匀。
预防措施: 处理好台背填土前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尽可能地提前软土地基路段尤其是桥台地段的施工时间,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错台。在桥台处设置搅拌桩过渡段,并在搅拌桩过渡段末端与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加密区交接处设置土工织物砂垫层,以协调变形。可在桥头考虑采用材质较轻的粉煤灰填筑,且应控制好填筑宽度,桥台台背填土碾压应与锥坡填土碾压同时进行,确保压实度达到要求。回填二灰前,必须检查石灰含量及混合料含水量,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摊铺。每步回填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要进行密实度检测,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有许多的优点,所以在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等等。配合比不合理矿料的质量不好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预防措施: 碾压应在混合料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初压不低于 120 ℃,复压不低于 90 ℃,终压完成时不低于 70 ℃。切忌摊铺机经常停机,摊铺机待料时间过长,混合料温度下降会引起局部不整。为保证摊铺机能连续、均匀、不间断作业,沥青拌合站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路基在填筑前,首先应进行原地面处理。
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沿纵向开裂的道路,方向,长度和宽度与一般平面是不同的; 沿道路横向开裂是横向裂缝,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整个长度的部分路段和部分路段整个。裂缝纵横交错,然后出现在水平和垂直斜缝连接缝,形成联合网络。预应力的不足降低了腹板的抗剪能力,容易产生腹板裂缝。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砂石中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将延缓水泥的硬化过程,降低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导致荷载裂缝。温度变化也会引起裂缝施工过程中,内外温差太大,从而使表面出现裂缝。
预防措施: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材料在进场之前,要进行试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使用。进场后,还要随机进行抽样试验,发现不合格的必须停用并进行相关妥善处理。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温度裂缝。严格按施工规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张拉时混凝士强度应符合规范及设汁要求,避免在混凝土强度还没达到规定值时张拉预应力筋。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振捣一定要充分,特别是腹板内预应力管道较密集的地方更要做到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6
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类型
1.1 裂缝
市政道路桥梁在施工以及运营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抗拉性能弱特性,导致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并且,道路桥梁由于受拉而产生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安全、成因、力学机理和结构等角度考虑,可以将裂缝分为安全裂缝与非正常裂缝、先天裂缝与后天裂缝、弯曲裂缝与次裂缝、结构裂缝与非结构裂缝等几大类[1]。在发现道路桥梁出现裂缝时,需要先将不同裂缝区分出不同类别,依据区分出的相关类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 剥蚀
剥蚀很容易会对市政道路桥梁造成外观形态的破坏。常见的剥蚀现象有:路桥面的酥松起皮、路桥面的剥落、蜂窝麻面等。剥蚀现象也分为风化剥蚀、水质剥蚀以及冻融剥蚀等。当路桥面出现剥蚀现象时,会造成构件截面的减小,使应力增大,从而加剧空气对道路桥梁的侵蚀作用。
1.3 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
当前市政道路桥梁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当道路桥梁中的钢筋由于锈蚀而膨胀时,会使混凝土受到较大的拉力,从而导致道路开裂。并且,在混凝土碳化到一定的程度时,路面就会开裂,从而造成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给道路桥梁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在混凝土内部和气泡混凝土中,存在毛细管孔[2]。空气中的水、氧气和其它气体能透过毛细管孔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混凝土内部的腐蚀,并且使钢筋生锈。
1.4 地基不均匀下降
有些市政道路桥梁是建设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山区、湿地等,常常会出现地基下沉的情况,造成道路塌方、桥面开裂等道路桥梁灾害。因此,在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时,需要注意对地基的处理,尽量考虑到对地基沉降灾害的预防[3]。
1.5 其它道路桥梁病害
除了上述的道路桥梁病害之外,还有许多其它原因造成的病害,比如由于自然原因,发生洪水、泥石流以及冰冻灾害等造成道路的塌方、沉降道路开裂等。对于这些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研究工作者也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小自然灾害对道路桥梁造成的影响,同时降低自然灾害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2 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处理
2.1 提升施工设计的合理性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对施工工期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周全的考虑,尽量保证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尽量保证材料供应充足,避免因材料供应问题影响到施工进度。选择符合相关规范的材料,尽量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2 清理破碎或松动的混凝土
当道路桥梁表面受到腐蚀、疏松或脱落问题时,需要及时清理劣质的混凝土,同业也将钢筋下面的混凝土清理掉,从而保证修补材料的填充。这是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处理的重要一步。
2.3 保护暴露的钢筋
当道路桥梁内的钢筋受到锈蚀时,需要将钢筋表面的锈迹清理干净,对钢筋表面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因风吹日晒而加快钢筋腐蚀。
2.4 修复混凝土裂缝
造成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多种,比如钢筋锈蚀、路面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等都可能造成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裂缝。而当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裂缝,就会加快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速度,对道路桥梁造成更大的影响[4]。以此,需要及时对混凝土裂缝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对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病害的处理,当混凝土结构裂缝小于0.2厘米,需要先对混凝土裂缝构件的表面进行清理,将酒精倒入裂缝内,然后用环氧树脂浆液对裂缝表面进行涂刷。并且,对混凝土构件裂缝表面进行涂刷的时间在三到五分钟,涂刷层的厚度需要控制在一米的范围内。当混凝土结构裂缝大于0.2厘米,则需要使用到化学压力灌浆技术。目前,处理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病害的方法有两种:表面修补法与填充封堵法。
(1)表面修补法。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中的表面修补法,是目前较为常用,并且简单方便的一种处理方法。表面修补法可以用来处理表面的浅层次裂缝,还有对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的生层次裂缝。表面修补法的修补流程为:用水泥浆涂抹在找到的混凝土裂缝表面上,然后,对混凝土裂缝表面涂抹上可以防腐的沥青或油漆等材料,并用玻璃纤维布覆盖主混凝土裂缝,防止其继续扩展。
(2)填充封堵法。填充封堵法的修补步骤是:先将胶结物如树脂、水泥浆等填入混凝土裂缝中,然后等待材料发挥其加固效果。并且,可以将裂缝开凿出槽位,然后选择防水性能良好的丁基橡胶填充到槽位中,然后等待材料发挥其加固效果[5]。
2.5 加强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
在当前的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普遍对于市政道路桥梁的养护不重视,而一旦忽视对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就很容易造成道路桥梁病害的出现。并且,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交通管制,尽量避免道路桥梁受到破坏,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对于常见的道路桥梁病害,可以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为避免对道路桥梁造成严重的磨损,应严格限制大吨位的车辆通行。
3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在我国道路交通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了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对可能发生的道路桥梁病害要及时做好预工作,尽量避免常见病害的发生。当前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有这几种:裂缝、剥蚀、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地基不均匀下降等,这些病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道路桥梁的使用,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出现的道路桥梁病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道路交通的通畅。对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有几种,首先是做好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以此做好对常见裂缝灾害的预防,对于出现的裂缝灾害,需要清理破碎或松动的混凝土、对暴露的钢筋涂刷相关防腐材料、然后采用修补混凝土裂缝病害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填补修复。在完成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之后,需要对道路桥梁进行养护,尽量避免道路桥梁受到破坏。通过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分析,并对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对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道路交通的通畅,以及对提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激增,给当前的市政道路桥梁带来较大的通行压力,同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常见病害的预防,针对常见的道路桥梁病害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要严格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采取新工艺,先进技术与材料,不断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从而整体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病害,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金晓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8):280-214.
[2]冯胜球,周雨林,吴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知识,2016(05):220-64.
[3]朱彦龙.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16(04):60-65.
[4]朱兴国.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9):261-262.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7
1路桥施工病害的基本类型
1.1结构危害就是路面整体结构或组成病害,在正常情况下,对于路桥的正常使用并无多大的影响,只有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由整体结构或组成对车辆荷载的承受能力降低所造成的危害。
1.2在桥梁工程中路面不平整等因素都会破坏路桥的预期设计使用功能,这就是功能性危害。在路桥施工中,施工区域、环境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使得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病害也是多种形式的,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但大体来说,路桥施工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裂缝、松散、滑溜、波浪、坑槽、泛油、啃边等,这几种病害在施工中存在着普遍性和严重性,需要施工中进行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路桥施工中常见病害的出现原因
2.1施工设计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路桥工程初步设计路基时,要对地质进行充分的勘测,对有关资料进行详细的准备,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帮助,否则仅仅通过地表外形结构的观察对路基的构造类型进行判断,会使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在对路桥旧地进行改造时,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要对所利用的路段的实际状况有科学的评估,通过旧路弯沉、强度等指标参数的确定,对路桥旧地改造方案和补强厚度进行确定。而在施工过程的实际操作中,调查通常很难实现非常细致的操作,其监理活动也得不到严格的实施,这就造成了许多路段在补强后出现弯沉值同设计值不符的现象,使得新铺路面的强度不能保证,在投入使用后短时间内就受到严重的损坏。
2.2施工中部分工作不符合施工标准
施工中的路面厚度都要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的标准来完成,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工程项目,还要保证达到国家的强制性标准。然而,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因为成本、工期等方面的顾虑,对路面厚度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的进行路基夯实就认为施工完成,不会出现问题了,但是路面厚度大小极大的影响着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
2.3施工控制工作不到位
在施工中,由于施工材料的不合格合格及没有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等因素,尤其是沥青、矿粉的用量不够标准,材料使用没有严格参照设计的材料配比进行,这使得在沥青路面的早期使用中很可能会出现油包、坑槽等病害。
2.4施工完成后的养护工作不足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桥养护人员如果没有对路桥进行及时、适当的养护措施,尤其是再加上养护人员没有合格的技术水平,很可能会因为用油量控制不平、喷油不够,造成路面的松散、泛油、推拥等病害。
3路桥施工中病害的具体处理措施
3.1在施工的设计上要做到科学设计,对施工工期的安排要合理,这是对工程质量最根本的保证。程质量的主要基础。在材料选用方面,特别是在集料场上一定要保持固定,并且必须使选用厂商的供料能够跟上施工进度;另外可以将材料的级配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级配中线的距离有所偏离。沥青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所在,选用的沥青一定要达到各项规范要求,对沥青的指标严格把关。近几年来,因为气温渐渐变暖,除了在沥青的标号选择时最好是选用规定标准的内低标号沥青之外,还可以对透层油、沥青混凝土以及粘层油沥青使用同一种沥青,这可以使相应问题的出现得到降低。
3.2对路桥旧地的改造也要科学、合理。在路桥旧地改造中,加铺沥青层是一项较为普遍的补强措施,沥青层的加铺不但使路面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使原有接缝处产生的断裂、卿泥、脱空等多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得以消除,进而提升路面的抗滑能力和平整度,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3.3在施工中要对路基与基层的密实度、强度、均匀性以及稳定性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板块混凝土存在过振的问题,会造成分层离析的现象,使得板块间出现裂缝,所以要对振捣中出现的不密实部位振捣有所防范,进而防止混凝土过振出现分层离析。通常会使用碾压式的干硬性混凝土,同时预留的伸缩缝也要满足施工要求。适当增加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混凝土耐久性规范中,规定了最小保护层厚度,较原来的钢筋混凝土规范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一条防止混凝土被侵蚀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延长有害物质到达钢筋的时间,延缓了钢筋的腐蚀,使钢筋混凝土的有效寿命得到提高。
3.4还要对路桥施工进行严格控制。通过施工方案制定的完善,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程序化、规范化施工方法的采用,进行适时的切缝,对操作时机有合理的掌握,同时对不同情况下的气温变化进行不同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后的路面养护工作进行加强,保证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对大型货车的通行进行适度交通管制,对一些带钉轮胎车辆来说,可能会造成路面过度磨损,要对其通行进行限制。
3.5严格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要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工程施工中的病害问题,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制,将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管理想结合,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职有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整体,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形成由先到面、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的有机整体;其次,要加强施工管理者,以及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工程项目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同时,还有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位;第三,要强化市场准人的原则关。只有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与设备等条件,才能被准许开工。与此同时,施工方还需具备建筑工程相关的资质等级及行业业绩,具有一定的装配水平及技术管理能力,并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严格控制无证工程及越权承揽工程。
4结论
路桥施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的项目施工,对社会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路桥施工的露天作业以及施工的复杂性,设计的不科学以及施工控制的不严格等因素都会在施工中产生多种病害,在施工中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以及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等方法对施工中的病害进行处理和防御,不仅是保障路桥施工质量的必要手段,而且是积极推动社会基础性设施建设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向前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道路桥梁领域也是这样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面对于外界环境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面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问题的解决。这篇文章主要通过病害进行分析,并且对于施工的质量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8
1在公路桥梁伸缩装置优化设计中, 常见的结构由模数式伸缩缝及其组合式橡胶伸缩缝。板式伸缩装置就是由钢板、角钢及其橡胶组成的, 其适合于一定伸缩量的桥梁。组合式伸缩装置就是由钢托板及其橡胶板组成, 比较适合于普通伸缩量的桥梁。模数式伸缩缝应用体系都是由异形钢材组成主要包括横梁、中梁、边梁等的装置。模数式的伸缩缝应用比较适用于一系列的异形钢材应用。适用于各种弯、坡、斜、宽桥梁。模数式伸缩装置可按一定模数任意组拼, 从80mm的单缝到1200mm的多缝, 当伸缩量不小于1200mm时, 可按设计要求在工厂加工制造。
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 桥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伸缩量, 这取决于其非线性温度及其线性温度的变化。在桥梁伸缩量影响环节中, 线性温度变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受到梁体内外部温度状况的影响, 桥梁结构会因为材料热性能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角变位情况, 由于跨径桥梁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 实际操作中模式上的操作是有区别的。在跨径较大的桥梁的设计中, 混凝土的收缩及徐变量是其材质所特有的属性, 需要有针对性的重视。徐变量按梁在预应力作用下弹性变形乘以徐变系数ф=2求得;收缩量以温度下降20℃来换算。在安装伸缩逢时, 收缩和徐变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计算时应以安装时刻为基准, 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量加以折减。
2由于活动支座的影响, 桥梁纵向坡度经常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如果支座发生位移, 伸缩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就会导致弯桥、斜桥等的支承位移的变化, 影响其桥端线方向的变化, 从而使其在恒载及其活载作用下, 端部的角变位。这就影响了下序环节的有效开展。使伸缩装置产生垂直、水平及角变位, 如果梁体比较高, 还会发生震动。地震对伸缩装置变位的影响较为复杂, 目前还难以把握, 设计时一般不予考虑, 但有可靠的资料, 能计算出地震对桥梁墩台的下沉、回转、水平移动及倾斜量时, 设计时应给予考虑。
二、公路桥梁伸缩装置常见问题的解决
1为了满足公路桥梁的建设需要, 展开桥梁伸缩装置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需要合理优化伸缩选型, 通过了解伸缩缝的装置性能, 对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深入, 对积极伸缩量的计算予以保证。安装时要注意, 将温度同装置的应用结合起来, 不能单方面计算伸缩量, 以保证优化产品的形式规格。很多有关伸缩装置的设计中没有严格规定和要求混凝土及铺装材料的密实度、配合比及强度。在设计上要求伸缩装置的混凝土过渡段不低于C40, 但是该段混凝土由于厚度、体积等限制, 加之预埋干扰, 使得施工难度极大, 会影响对混凝土在过渡段的锚固作用, 对预埋件质量受到影响。
在混凝土的铺装层进行锚固件的有效应用, 对桥台同装置之间的连接进行优化, 对其连接的有效性进行保证, 以满足桥梁的负载量, 避免其出现开焊以及伸缩缝脱落现象, 对作用力的有效传递进行保证。伸缩装置的损坏会受到桥面板刚度的影响, 若刚度不足, 则由于翼板较薄、横向联系不足就会使得桥在车辆作用下, 造成桥板变形从而损坏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防水和排水设施不完善引起漏水, 造成锚固件腐蚀、梁端和支座严重侵蚀。
2通过对桥梁伸缩装置施工体系的健全, 可以满足当下施工环节的工艺应用需要。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程序及其操作要求的遵守, 保证伸缩装置的有效工作。通过对桥梁施工伸缩装置体系的优化, 可以满足当下施工质量的应用需要。这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保证伸缩装置的有效安装, 保证内部管理程序的协调, 从而避免其预埋钢筋等的遗漏情况, 保证梁端伸缩缝的优化。伸缩装置两侧混凝土太薄, 体积小, 受到了预埋件的影响, 影响施工难度, 不密实的浇筑会使得混凝土的内部发生蜂窝现象以及空洞现象, 这种质量的浇筑结构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当桥梁投入使用之后在车辆的作用下极易出现开裂、裂纹以及坑槽等桥体病害, 若是处理不当, 会使锚固件遭到损坏。伸缩装置两侧铺装层结合若是碾压不密结合不良会形成两个部分, 在使用中的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病害。
3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 展开管理养护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就桥面及其伸缩装置展开优化, 避免伸缩装置的变形。在桥面铺装层老化避免中, 要进行接缝处桥面的优化, 保证其维修体系的健全。从而保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以提升其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 满足车辆超载情况的车辆运营。保证其有效管理的开展, 提升其桥梁伸缩缝装置的应用效益。合理选择桥梁伸缩装置的类型。桥梁伸缩装置必须根据所安装伸缩装置的道路性质、桥梁类型、需要的伸缩量, 综合考虑道路、桥梁和伸缩装置整体的特性, 结合排水、防水、方便施工维修和经济实用性来选型。伸缩装置结构设计上, 在考虑伸缩量大小的同时还要考虑产品在施工工艺上的要求, 对预埋件的位置、深度等尽量与主梁相连接。
在伸缩缝装置优化施工过程中, 通过对其施工安全体系的健全, 可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实现其施工顺序的优化, 保证其焊接长度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从而保证伸缩装置的正常施工, 实现其应用体系的健全。加强伸缩装置的桥面板端设置。对于悬臂板或薄翼缘板的结构来说, 伸缩装置在高度上需要同桥面板相适应, 否则将会延伸到桥板外, 因此, 需要注重尺寸问题, 用以满足锚固的需要。
结语
通过对公路桥梁伸缩装置常见病害的积极预防, 可以满足当下桥梁工程的建设需要。
参考文献
[1]蒋红艳.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 2009 (15) .
[2]王雪枫.公路桥梁伸缩装置设计计算[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1 (04) .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缺陷,病害,预防
1 公路缺陷和病害的主要成因及其表现特征
所谓“公路缺陷”是指在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理论上应有而在实际中没有得到完善或被取消的结构或步骤;而“公路病害”则指公路实体由于内因或外因作用, 造成破损的一种具体表现。鉴于以往公路多种病害为缺陷引起, 且经常是相互并存, 故将缺陷和病害同时考虑, 一并研究。
1.1 公路等级低, 线形不规范, 各种结构物缺乏
主要表现为公路等级很低, 走向基本上顺从山势, 坡陡弯急, 坡长过短, 不成比例, 视距不良, 平纵线形组合不当, 并且在地形复杂或工程量艰巨路段宽度不足;危险地段路侧无安全防护设施;汇流区域或路基傍山一侧无排水设施;小桥涵泄洪能力较差, 堵塞现象屡见, 结构尺寸不合理, 抗压、抗剪、抗冲击或抗水毁能力严重不足;山区隧道岩体多为裸露, 经常出现洞顶落石或洞内大面积渗水、漏水现象;路面结构单一化, 结构层薄, 不能满足较大的荷载作用或抗冻要求, 交通工程设施数量几乎为零。
1.2 非专业队伍施工, 质量不达标
由于公路数量巨大, 凭专业化队伍建设数量有限, 因此其建设往往依靠政府行为, 发动群众投资投工投劳, 突击性建设, 一轰而上, 施工方式落后, 施工工艺简单, 压实设备不足, 质监措施不力引起各种缺陷和病害。
这种原因导致的病害和缺陷特征主要表现为填土路基因压实度不足产生开裂、下陷或翻浆, 填石路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内力重组而变形;路面结构因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出现早期不规则裂缝或成片网裂、龟裂和断板, 甚至导致出现大面积坑槽, 结构物工艺粗糙, 抗变形能力不达要求, 养护不及时到位, 形成了拱圈变形, 腹拱或拱波等多处开裂现象。
1.3 地基缺陷
因对沿线地质结构和地基情况了解和评价不足或判定水平有限而导致的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现为不良地基情况下的“突然”下沉, 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填料路堤的遇水压缩变形, 填挖方接头、填方路基内天然地坎、新旧路基接茬、加宽施工边沟底部或边坡顶部等未能施压的松软部分以及台背或抢背填土的不均匀下沉等, 严重者造成路基、路面崩裂或塌陷。
2 影响公路建设的几方面因素
引起公路缺陷和病害的原因不外乎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几个方面, 而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诸多因素又是导致公路出现缺陷和病害的关键所在, 为此, 要彻底根治缺陷, 减轻病害, 就必须改变设计理念, 提高认识, 采取措施, 提前预防。
2.1 认清目标、更新观念
公路建设, 不能单纯地追求技术等级好标准, 以及修建里程的多少, 修路只是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在保证安全畅通的前提下, 实现舒适、快捷的服务, 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车辆和人。为此, 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必须通过提高公路服务质量和采取相应环保措施这一技术工作手段, 力求使车辆和人达到安全、通达、通畅、快捷和舒适。认清了公路建设的宗旨, 就不难促使人们在规划设计时不断地提升理念, 也了解了改变山区公路中常见的线形很差、坡陡弯急、视线不良, 以及无防护、无标志或穿村、进村现象过多等不良缺陷和病害的重要性。
2.2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
过去公路建设中对沿线地域内的地形、地貌人为破坏现象严重, 经常造成山体塌方、农田淤积或冲毁, 水土大量流失。单纯地为通路而修路的年代已成为过去, 当今的公路建设, 应该首先以不破坏周围自然为保护环境的第一宗旨, 维护周围原有环境特征, 减轻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对结构物的危害, 根治因建设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 确保山、水、林、田、路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2.3 对不稳定路基的判定
调查发现, 目前因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损坏占到公路病害的80%以上, 尤其在公路通车的早期更为明显。引起路基不稳定的因素很多, 若在设计中或施工前不能够进行准确地判断, 分清原因, 对症治理, 则在事后将会造成较坏的后果。因此, 对不稳定路基进行判定时, 必须要去了解原路建设的背景和历史数据, 结合现场检测数据, 利用科学理论和经验做出正确地判断。
2.4 路面结构类型的选择
目前, 公路路面结构主要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两种路面结构各有特点, 各具优越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对路基不均匀的略微沉陷敏感性较低, 便于大面积施工, 铺筑进度快, 对路基顶部饱和的地下水则反映灵敏, 其造价便宜, 耐久性差, 维修简单, 便于养护, 行车条件较好;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对路基变形较为敏感, 施工简单, 便于民建, 造价较高, 耐久性好, 若一旦破损, 则维修困难, 不便养护, 行车条件较差。运用时, 要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特点, 因地制宜, 择优选用。
3 公路缺陷和病害的预防思路与要点
3.1 建设投资
资金是工程建设的前提, 每年应合理地制定公路的建设计划和建设规模, 也可分项、分期、分段跨年份实施, 保证有限资金集中使用, 减轻以往“集中计划, 突击建设, 全面开花”方式导致的诸多不利后果。
3.2 路线
3.2.1 新建的公路设计行车速度和公路等
级应根据其在区域公路网中的作用和地位、交通量和交通量增长因素以及车流分配比例来合理确定。3.2.2尽量按确定后的设计速度和公路等级标准进行新建或改建公路设计;若因地形和特殊地貌受限, 易引起不良地质灾害或确需增大较多工程量时, 可适当降低一档标准进行设计, 但必须保证线形顺适, 视距良好, 宽度满足, 组合得当。3.2.3交通量较大的公路应绕离村庄, 做到近村而不进村。3.2.4新建公路规划和设计时, 应对沿线地质灾害、环境与景观 (尤其指旅游线路) 、水土流失、占用农田等因素进行评价, 尽量做到防灾减灾、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维持原貌、少占耕地, 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沿线地域的人为水土流失。
3.3 路基、路面
3.3.1 公路改造时应尽可能地以“少占农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10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路面施工;交通设施;路桥施工;路桥病害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53—02
1 前言
我国的路桥路面绝大多数以柔性沥青路面为主,少数路面为刚性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即指在矿质的材料中掺入路桥专用沥青加入集料加热铺筑而成的路面。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沥青路面有沥青表面路面、沥青贯人路面、广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等多种路面形式。我国采用沥青铺筑路桥虽然已经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大规模的使用沥青铺筑路面的历史却只有短短的半个多世纪。单纯的沥青材料虽然也可以铺筑成路面,但是铺筑出来的路面耐磨性与摩擦力较差,因此在铺筑路面时都要在沥青中加入集料组成沥青结合料,以提高其耐久力。沥青路面既有刚性路面的抗压性能,又兼具柔性路面的舒适性与良好的摩擦力,而且沥青铺筑而成的路面较为平整并且可以吸附尘土。种种优点使得沥青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路面铺筑的主力材料。而经过同样年限的混凝土路面会在沥青路面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坑槽、唧浆、露骨、沉陷、弯沉超标等现象,这些现象就严重地影响了路桥的正常使用。同年限的混凝土路面损坏现象较为严重,路桥的路面的返修率为沥青混凝土的二倍以上。
2 桥面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2.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病害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在桥梁的施工中绝大多数使用沥青混凝土铺装,这种工艺施工较为简单、桥梁的使用寿命较长,但是其病害也较多。常见的病害有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厚度不达标、各层之间粘接由于异物进入导致粘接不良。
(1)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不足
压实度是路面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由于在达到压实度的情况下路面的某些摊铺不均匀的地方会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因此某些施工单位为了单方面追求平整度而省去了压实以后修高补低的手续,这就造成了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较低,强度不足,会造成渗水与早期损坏。
(2)沥青混凝土铺筑的厚度不足
由于现在高等级公路路桥的沥青混凝土铺筑通常都是要铺三层,某些施工单位在铺筑过程中会在三层摊铺时出现沥青调整不当的状况。沥青混凝土铺筑的厚度不足就会导致整体的抗压强度不足。整体厚度不足的现象较为少见局部厚度不足的情况较为常见。
(3)层间结合不良,使得桥面发挥不了整体作用
沥青混凝土由于通常都是三层分时铺筑,因此,一旦遇上大风天气,灰尘极易沾到刚铺过的路面上,这样的灰尘几乎无法清除,因为不能用水,用水会给工程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这样再铺上面的一层的时候就会出现层问结合不良,这样三层沥青混凝土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一起对抗压力与气候、环境等的影响。
(4)桥面路面内部排水不良
路面的排水由于中间高四周低因此雨水与积水可以先在重力的作用下排向两侧的路肩,然后排出路基以外。然而由于桥面上的路面两侧均有护栏挡住了雨水,这就使得雨水不能像普通路面的雨水那样从中央向两侧排出,而只能沿着护栏先纵向排到泄水孔,如果泄水孔的安排不合理,或者根本没有设置泄水孔等排水措施,则路面上的雨水在高温高压的作用就会破坏沥青膜层,使得路面被破坏。
2.2 防治措施
2.2.1 改善桥面系组合结构设计
(1)为了防止出现桥面的面层与桥面系的混凝土的剥离,在构造桥面系时必须在桥面上留出预留结合钢筋,这些预留结合钢筋的高度比路面铺筑的厚度略低为宜,这样在路面铺筑以后就可以与桥路面融为一体。
(2)预应力的梁跨由于为了防止桥面沉陷所以必须在设计与施工时产生一个预应力拱度,这个拱度不但可以防止早期沉陷而且还可以将压力分散到传递到墩台、支座,有效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起拱的高度的设计需以墩台与支座高度做为参考量。大梁就位后跨中由于拱度影响桥面达不到设计厚度,又不能为达到桥面厚度而提高标高,造成人为的施工缺陷,设计时应以梁体跨中最小的厚度为桥面计算厚度。
(3)适当增加桥面混凝土厚度和桥面钢筋网的密度。加大钢筋直径及等级标准,有沥青表面的桥面混凝土最小厚度不小于8cm,直接行车的桥面水泥混凝土为12cm~16cm,钢筋宜为中12mm,间距10cm×10cm。
(4)由伸缩缝处的混凝土破坏延至沥青混凝土出现坑槽,伸缩缝在设计上除在梁端留有足够的锚固钢筋外,还应设计不低于C50级的钢纤维混凝土。
(5)泄水孔收水口底部标高的设计低于水泥混凝土桥面顶至少1m,收水口周围做成15cm-20cm倾斜收坡,保证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能很顺畅地通过泄水孔排走,防止余水冻胀造成路面破坏。
(6)桥面沥青混凝土设计2层,每层4cm-5cm,不但可提高平整度,而且对耐久性也有可靠保证。
2.2.2 提高桥面混凝土与大梁顶面混凝土的粘接能力
(1)在预制梁体对其顶面进行刷毛处理,刷毛深度露出石子3cm~5cm,刷毛后及时清扫干净。
(2)梁与梁之间如设计了绞缝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高度低于梁面3cm~5cm做成槽口。浇注桥面混凝土后每条槽口形成“小梁”,加强桥面混凝土与梁的结合。
(3)桥面钢筋绑扎前必须对梁顶进行彻底清扫,凿除表层浮渣,必要时用气泵高压水冲洗。浇注混凝土摊铺前洒水湿润梁顶但不得有积水。
(4)桥面全宽施工时一次完成。当桥面太宽分两幅施工时先浇注横坡较低的一幅,避免养生水对另一幅的二次污染。
(5)当桥面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要对其特殊部位进行检查,发现工作缝裂纹有上翘现象时用小锤轻敲看是“空鼓”,确定其范围。
2.2.3 桥头(涵洞)下沉、跳车
填筑材料不密实:填筑材料不一致造成应力突变;填筑过厚地基承载力不够;软湿地基。
2.2.4 梁体、契口裂缝
梁体内(空心板梁)积水;契口缝侧面光滑无凿毛;梁体侧面脏;契口缝混凝土不密实渗水造成冻胀。
2.3 治理或预防措施
2.3.1 沥青面层拥包、推移
桥面混凝土清扫要彻底;混凝土刷毛要符合要求;沥青混凝土与桥面混凝土问的粘层油质量要达标。
2.3.2 沥青面层脱落
沥青混凝土采用不透水结构,排水通畅杜绝渗水;在桥面混凝土两侧、护栏处铺设透水面层将渗水排至泻水孔流出避免冻胀。
2.3.3 桥头桥头(涵洞)下沉
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或选用合适的填料,轻型材料为宜;地基承载力不够的采用:1换填合适的材料,2采用粉喷桩、搅拌桩,增加地基承载力。
2.3.4 梁体、契口裂缝
空心梁增设通气孔;存水处打眼,杜绝积水;梁体两侧凿毛,契口混凝土添加膨胀剂,增大梁体连接,积水打眼放净。
3、路线交叉
3.1 现象:拥包、推移、波浪。
3.2 原因分析
路线交叉处刹车过多;行车方向无规律;路面受力复杂,路面结构层不能满足受力要求
3.3 处理或预防措施
对路线交叉处采用特殊设计,满足受力要求,采用不同于一般路段的结构(或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较长的过渡段结构;沥青路面采用粗级配;选用高质量沥青增加粘接力;严格控制沥青三大指标以外的各项指标。
4、刚柔路面衔接
4.1 现象拥抱、推移
4.2 原因分析
刚柔路面衔接一般是指砼结构路面与沥青路面结构的衔接,多发生在收费站口,城市道路与市外道路的交接处,该处行车刹车较多,车辆对路面的冲击力大,路面受力复杂,而且重复受力,致使路面出现病害。
4.3 处理措施
4.3.1 增加过渡段,在与砼接壤的30-50米范围内采用大粒径的沥青黑碎结构,增加其稳定性,达到减少病害的目的。
4.3.2 延长砼路面长度,并将其作成阶梯状,阶梯多少视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次而定,每5米长作为一步阶梯。
结束语:总之,公路路面病害类型很多,因区域不同,环境不同,出现的晴况各异,只要我们精心施工,科学养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定能达到事半功倍令人满意的效果,为社会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艳军,司华锋.公路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 篇11
钢筋混凝土桥梁在修建或运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伴有病害的发生, 如桥头跳车、混凝土开裂、钢筋诱蚀等, 对混凝土桥梁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降低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下面介绍对这些桥梁病害的分析及病害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2 桥梁常见的缺陷和病害
2.1 上部构造的缺陷和病害
主梁或主拱圈受拉部位开裂、破损、承载力下降;桥面铺装有裂缝、沉陷、龟裂;桥头跳车;防水层排水功能不完善;水渗漏病害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剥离;支座位置不正确或损坏引起倾斜、错台及位移等。
注意:裂缝是桥梁最常见的缺陷和主要病害, 而桥梁的病害往往也是从裂缝形成而开始的。因此, 我们应对桥梁裂缝病害引起高度重视。
2.2 下部墩台及基础的病害
基础的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不足而使基础不均匀沉陷;基础的滑移和倾斜, 以及基底局部冲空;基础结构物的异常应力和开裂。
桥墩、桥台缺陷和病害主要表现为:水平、竖向和网状裂缝;混凝土脱落、空洞、材料老化;受外力冲击产生破坏;钢筋外漏和锈蚀;结构变形、位移等。
3 公路桥梁病害及成因分析
3.1 设计荷载标准偏低, 承载能力不足。
桥梁的承载能力是根据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等级来确定的, 早期建造的桥梁, 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桥梁, 设计荷载大多偏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荷载等级的提高, 原有桥梁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交通的需要, 有些桥梁已经出现严重病害。
3.2 通行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桥面宽度不足;桥梁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标准太低;桥上通车净空或桥下通车净空不足。
3.3 人为及自然因素引起结构的损坏。
比如超出设计最高水位的洪水、泥石流、浮冰、冰冻、地震、强风、船舶撞击等作用, 河道不恰当开挖, 桥梁基础下存在岩溶、矿山坑道等, 引起桥梁结构的局部损坏。
3.4 自然老化。
早期公路桥梁的设计龄期为5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 已建桥梁会不断损坏和老化, 其承载力、刚度、延性和稳定性不断下降, 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3.5 超期服役。
这部分桥梁并不是太多, 但主要是建造时期较早, 比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桥梁, 设计使用寿命只有30年-50年, 这些桥梁目前仍有部分在使用当中。
3.6 超负荷使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交通运输业竞争在不断加剧。按路线等级或者预期设计荷载等级来说, 这一部分设计荷载等级并不低, 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 桥梁使用荷载大大超出设计荷载, 致使桥梁长期处于超重荷载作用下运营, 加速了桥梁的损坏。
3.7 设计、施工的先天不足。
有些桥梁设计上不是很合理, 结构构造处理不合理, 桥梁在早期运营时其缺陷并不明显, 运营一定时间后, 病害逐渐显现出来。有些桥梁由于受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施工手段等的限制和影响, 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 其病害也逐渐显露、发展。
3.8 养护维修及加固措施不当。
有些桥梁的技术缺陷则是由于养护维修不恰当引起的。比如桥面维修增加过大的恒载, 致使桥梁本身自重过大, 承载力相对提高较小或未提高;桥面排水处理不当, 桥面渗水;又如支座维修不当, 改变了整个结构的受力状态等。有些桥梁则是加固不当引起的。比如加固施加的预应力大小或者位置不恰当, 引起结构的二次病害;又如结构体系改变不合理, 致使结构的关键部位应力超限等。
4 桥梁裂缝加固和修补方法
桥梁裂缝处理与加固应结合进行。加固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恢复或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 (纵向加固) , 提高桥梁的横向刚度 (横向加固) , 另外是为了减小裂缝的产生和进一步的发展。常用的桥梁纵向加固方法:上部结构加固时可采用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增大截面和配筋法、粘贴钢板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体外预应力法等, 下部结构加固时可采用扩大基础加固法、增补桩基加固法、混凝土套箍法、墩台拓宽法和桥台新建挡土墙加固法;桥梁横向加固方法有:增设预应力横隔板、提高桥梁的横向刚度。
桥梁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裂纹注浆、表面涂装、保护层修补、充填法等, 并主要采用自行研制的各种修补材料。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对存在裂纹、出现碱骨料反应、碳化深度过大及受盐害腐蚀的大量混凝土桥梁进行维修。从修补效果来看, 结构物的劣化速度得到了相对控制, 基本起到了提高结构耐久性的目的。
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在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 有各种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 以聚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应用, 碱一骨料反应抑制剂以及渗透型钢筋阻锈剂的推广使用等。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我国引进国外修补裂缝的先进材料和技术, 就是碳纤维加固。这种材料与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对桥的自重影响不大, 达到加固的补强效果, 使用寿命长;国内已有多家生产厂家, 但其造价较高。
桥梁裂缝病害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修补材料的质量与相应的施工工艺水平, 早期桥梁裂缝修补, 对不同部位, 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 桥柱和桥的纵、横梁的裂缝修补材料, 普通采用钢板加固方法;而桥面则采用沥青浇灌方法。前者使用的材料与方法的缺点是:增加桥梁的荷载, 施工难度大, 优点是牢固可靠;后者的材料和方法的缺点是:沥青容易老化, 修补不久又产生裂缝, 只堵漏, 不补强;优点是施工方便快捷。混凝土裂缝引起水分渗入是导致钢筋锈蚀的通道。钢筋锈蚀损坏的修复传统采取“打补丁”的办法, 即局部凿除松动的混凝土, 露出锈蚀钢筋, 除锈后抹上水泥砂浆。实践中多次发现效果不佳, 同时还给补丁四周的钢筋带来更严重的锈蚀问题。近年来, 国外开发了一种新的修复技术:在结构表面涂上一层迁移型有机阻锈剂, 它可以通过混凝土迁移到钢筋表面, 使钢筋再钝化。
结束语
【桥梁施工与病害预防】推荐阅读:
道路与桥梁施工08-10
公路与桥梁的施工技术06-07
桥梁施工技术与管理论文09-08
桥梁病害与加固08-11
桥梁桩施工10-19
特大桥梁施工05-09
桥梁墩台施工05-27
桥梁施工风险06-30
铁路桥梁施工07-02
桥梁拼接施工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