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数据恢复

2024-08-13

故障数据恢复(精选12篇)

故障数据恢复 篇1

数据备份恢复是数控设备维修经常使用的方法, 用以解决一些NC和PLC等重要数据丢失而导致的数控系统故障。以840D系统为例, 对数据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如下。

故障1一台用840D数控系统改造的俄罗斯车削加工中心, 由于维修需重装PLC程序, 为安全起见, 先将现有的PLC程序利用系列启动备份到数控系统硬盘上, 再将PLC清空, 然后找到数控系统硬盘上以前在正常情况下备份的PLC压缩文件进行回装, 但在回装完成后, 总是出现“PLC未启动”报警。

分析处理:由于之前已用STEP7软件将该机床的PLC原程序备份到外部PC的硬盘上, 所以决定用STEP7软件将该程序重新下载到机床NCU中, 步骤如下:

(1) 用适配器和通信电缆将PC和NCU连接后, PC和机床上电。

(2) 进入STEP7操作界面, 打开已发现的“节点”列表, 在有“PLC未启动”报警状态下, STEP7并未发现PLC的节点地址 (其地址为6) , 所以无法将PLC程序下载到NCU中。

(3) 在NCU面板上清空PLC后, PLC节点出现在STEP7节点列表中, 但其内容为空, 此时打开PC上备份的PLC原程序将其下载。

(4) 下载完成后, 机床仍会出现“PLC未启动”报警, 此时进入到已下载的PLC程序中, 点击“PLC”→“Diagnostics/Settings”→“Opreating Mode”→“Start-up”来启动PLC。

由于840D系统具有版本差异性, 即存在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功能的高低端差异, 因此在回装数据之前, 最好将NC及PLC数据执行总清, 使NCK RAM和PLC RAM中的内容全部清空, 回到出厂状态, 这样恢复数据可以避免出现一些数据回装导致的故障。若在清空后回装仍会出现上述情况, 即可采用以上方法来处理, 前提是必须先用STEP7在外部PC中备份PLC原程序。

故障2一台840D国产数控镗床, 系统在初始自检时出现蓝屏及报警字符, 反复自动重启, 无法正常引导。用相同型号的PCU50替换此机床的PCU50, 开机正常进入HMI操作界面, 但出现了“列表中报警文本已满, 文本数过大, F:dhmb.dirmyplc_ch.com未找到”的报警。将替换的备份PCU50硬盘上的NC数据, 重装到NCU后, 出现了新的故障:OP面板所有操作软键均失灵, 不能操作, 但机床控制键盘上的按键均有效。重新关机再开机, 故障依旧, 之前的报警也存在。

分析处理: (1) 由于OP面板失灵, 不能操作, 所以不能进入回装数据界面, 只能执行NC和PLC的总清, 使所有数据都回复到出厂默认值; (2) 在清空PLC数据之前, 为了确保数据不丢失, 使用STEP7软件将机床的PLC程序上传到PC, 以做备份之用; (3) 回装原机床NC卡中备份的NC数据和PLC数据, 数据恢复后, OP可以正常操作; (4) 经查找确认此PCU50硬盘中的“myplc_ch.com”文件丢失, 从相同机床PCU50里复制文件到此机床上, 报警解除。

840D是由NC-CPU、PLC-CPU及MMC-CPU3个微处理器组成的数控系统, 在功能上既相互分工, 又相互协调通信, 工作时进行数据交换及存储。只要发生数据传输、存储和交换, 就有可能产生数据通信引起的故障, 即此机床PLC与替换的PCU50中的MMC及NC数据之间通信故障引起的异常, 其他机床上的NC数据不一定能与本机床的PLC数据匹配, 所以才导致OP面板操作按钮失灵。机床报警的原因是由于更换的PCU50里并没有与原PLC程序相匹配的报警文本myplc_ch.com文件。如果要使用恢复数据恢复系统, 最好应还原此机床的数据。机床在出厂时NC、PLC及MMC数据相互间是匹配的, 才能正常通信, 若安装不匹配的数据, 可能会导致一些系统故障。

故障3一台德国进口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系统为西门子840D SolutionLine, 机床出现“PLC不能被控制”报警, 无法消除, 机床不能正常工作。

分析处理: (1) 执行NC和PLC总清, 将所有数据恢复到缺省值, 使其报警解除; (2) 调出PLC的文档数据, 装入NCU中, 结果在装入过程中, 系统出现报警对话框, 显示“内存不足”报警, 导致回装数据失败, 重复尝试, 结果相同; (3) 将NC及PLC总清, 先装入NC数据, 没有出现报警提示, 再装入PLC数据, 也没有出现报警提示, 装载成功, 并且开始的报警也没有再出现, 故障排除。

有些NCU执行NC及PLC总清之后, 在回装数据时, 要先装载NC数据, 最后装载PLC数据。因为NCU里SRAM根据版本不同而容量有所差别, 对于个别840D系统, 其中NCU的SRAM还存在内部的内存容量分配问题及NC分配内存的参数问题, 所以回装数据时应注意, PLC的CPU与NC的CPU在物理结构上两者合为一体, 合成在NCU中, 但在逻辑功能上相互独立。它把所有CNC、PLC和通信任务综合在单个NCU模块中, 若先装PLC数据, 则PLC数据会占用NCU中的SRAM, 因而会出现多次“内存不足”报警提示, 且在机床系统配置数据的时候, 要先配置NC的数据, PLC的许多BLOCK是围绕NC数据来生成的。为避免发生这种回装数据出现的“内存不足”故障, 所以在经过总清NC和PLC后, 回装数据时, 还是先回装NC数据, 再回装PLC数据为佳。

综上所述, 在需要更换NC、PLC数据, 执行NC及PLC总清时, 要按照840D调试手册上的方法来执行, 为避免产生一些恢复数据引起的报警及故障, 回装时最好选择以下的方法: (1) 建议先备份NC和PLC数据, 再执行NC及PLC总清; (2) 总清完成后, 先装入NC数据, 再装入PLC数据; (3) 在无法得知PLC是否有备份的情况下, 可借助STEP7将PLC上传到电脑里备份, 需要时可以再将PLC程序下载到NCU中; (4) 还原数据时, 应还原此机床的数据, 使数据之间可以更加匹配, 否则会导致一些系统故障。

摘要:介绍几例西门子840D系统数据恢复回装过程中的典型故障现象及处理。

关键词:840D,数据恢复,故障处理

故障数据恢复 篇2

答1、可能是硬盘坏了;2、如果光驱同硬盘接在同一条电缆线上,开机检测不到硬盘,一般是因为跳线问题,将光驱设置为从盘方式即可,不过如果是原来正常,那就不是这个问题;3、用一块好的硬盘与它挂在一起,坏盘只接电源线不接数据线,好盘电源线数据线都接好,用好盘启动,然后,小心点把数据线拔下,接在坏盘上,再用dm低格,办法很有用,不过有点危险,实在不行可是试试看;4、如果软盘都无法启动则可能是中了逻辑炸弹,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逻辑炸弹寻找解决方法;5、更换一条新的数据线。

2、问: 我的硬盘好响,但我在dos下扫描硬盘没有发现坏区,我的硬盘会不会很快就坏?

答:因为硬盘属于电子存储和物理存储想结合的,所以即使硬盘没有坏区,硬盘内还有电路板和马达,马达在使用中也处于老化状态,因为硬盘也属于耗材,所以硬盘理所当然会坏,只是如果没有坏区的话,还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的!

3、问:最近打开电脑时找不到硬盘,无法启动.用软盘或光盘虽然能启动但也找不到硬盘而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当却又能找到硬盘顺利的启动并进入操作系统.请教是什么原因?谢谢!

答:平时打开电脑属于冷启动,而按下ctrl+alt+del再启动属于软启动!软启动本身就是在硬盘基础上来启动系统,冷启动的话,是在通过bios检测后,用硬盘来引导系统,而刚开电脑根本找不到硬盘!请检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如果还是没有问题的话,那就是你的硬盘出现了引导区损坏!请重新分区来解决!

4、问:硬盘容量本来是40g的,但是在一次可能是保护卡没卸的原因吧,不管是分区或格盘都变成32g多了,(正常的是38g多点)。更换数据线也一样。而且保护卡也打不上了。用pq或fdisk检测硬盘容量都不对。请教:如何让它恢复到40g?找回失去的空间?

答:有些保护卡是需要一部分硬盘空间来恢复系统的,所以,保护卡没有正常操作,而系统认为保护卡依然占用空间!所以出现了无法使用的空间!请重新分区来解决!

5、问:有时后在开机自检时出现:

当检测到:

main processer:amd athlon(tm)xp 2500+

memory testing:262144k ok

cpu real clock:1833mhz (166x11.0)

memory frequency is at 166mhz(ddr333)

nforce2 ultra 400 support

detecting ide drives...

时就不动了,象死机一样,并且此时硬盘和光驱的灯一直常亮不闪!

答:这个是由于系统启动的时候,从bios启动,然后再去检测ide设备!系统一直检查,而设备未准备好或者无法使用,造成死循环,然后就无法启动!请检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让系统找到硬盘,问题既可解决!

6、问:“我的系统是windowsxp,硬盘40g.通过pq分区为c/d/e/f四个盘.现在系统正常,c/d/e三个盘都正常。在访问f盘时内容都显示正常,但在资源管理器中上方显示"未指定",尝试用pq重新格式化、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下用format格式化后再进入f盘,仍显示为“未指定”,请帮助!!非常感谢!!!

答:这是由于分区表中,无法读取f盘的引导信息。所以,显示为“未指定”。请在dos模式下进入fdisk,然后删除f分区,重新创建,格式化,既可使用!

7、问:开机时,找不到硬盘,进不去,在cmos中搜索也找不到?

答:请检查,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则怀疑是硬盘分区损坏,请挂到别的计算机上来格式化,然后分区来创建引导分区!

8、问:有一块10g的昆腾硬盘,昨天非正常关机(拔的插头)后就不能启动了,提示硬盘出错.本想用主板查找硬盘,结果按到低格选项上了,还连回了几次车!后来才发现了.用光驱启动后连fdisk命令都不能用,把硬盘接到其它电脑上就根本没有把这个硬盘识别出来?我该怎样办

故障数据恢复 篇3

关键词:Oracle;断电;故障;恢复

中图分类号:TM732

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它主要是经过Oracle公司研究的产品,其能够对数据进行保存,能够对大的数据量进行存储,方便以后的查阅,通过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其数据存储的特点是经济性、高可用性、高可伸缩性以及功能的完善,其存储量非常大,但是在对其建立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时候要经过SQL语句进行,通过SQL语句实现数据库的访问,以及数据库的数据的建立和数据表单的导入。Oracle所建立成的数据系统具有完善的处理能力,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保障机制,这使得数据在进行存储的时候其安全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本文就相关的数据库的备份以及恢复进行研究,从故障的处理延伸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方便以后的数据库相关处理。

1 数据库的故障概述

数据库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因此对于数据库的故障处理应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下面将会从三个方面对数据库的故障进行分析,为故障的处理提供分析的依据。

1.1 事务故障分析

当数据库在处理相关事务的时候,由于断电的原因会造成事务处理不能够达到终点,在此过程中会发生事务的中断 ,此时就被称作为事务故障,当发生事务故障的时候,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事务中断可能已经将部分数据回写到磁盘之中,因此在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恢复程序可以强行的恢复数据库的数据,但是不能够影响其他的事务运行,使得系统中该事务回到启动之前的状态

1.2 系统故障分析

系统故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明确的原因造成系统中事务的中断,而产生事务的非正常终止,此时在内存中的缓存数据将会发生丢失,但是存储到数据库的数据则会得到保存,这样就会使得数据不会受到影响,当发生故障时,数据库中的事务发生中断,所存储事务结果会放在物理数据库中,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需要对数据库中的修改进行清除。

1.3 介质故障分析

介质故障的产生更多则是在系统运行的时候所发生的硬件故障比较多,使得在存储的过程中外存储的数据会发生丢失,或者是造成数据的部分丢失,当故障发生的时候,存储的磁盘上数据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此时需要对装入的数据引发故障的介质进行数据处理,使得前副本的数据得到恢复,并且要重新开始将事务进行提交,然后再进行数据库的录入。

2 数据恢复技术分析

在Oracle中进行数据恢复,主要是将冗余数据之下重新建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恢复需要注意两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建立冗余数据,二是建立冗余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对数据进行转储或者登录日志文件,在通常情况下要将数据库系统这两种使用方法进行探讨。

2.1 数据转储进行数据恢复

通常所说的转储主要是指将整个数据库进行转存,通过复制的方式将数据库存储到另外的磁盘或者是将整个磁盘保护起来,进行数据转储主要有两种的转储方式,一种是静态转储,另外一种是动态转储。其中所说的静态转储主要是在处理事务时进行转储的操作,但是在转储的过程中需要用户事务结束之后才能够进行,这样就会使得数据库的可用性降低;另外动态转储主要是指一种并发的发生过程,主要是用户事务以及转储操作的并发进行,在此期间可以允许数据库的修改或者是存取,动态转储能够保证副本中数据的有效性,而且它能够克服静态转储所存在的缺点。当我们进行动态转储的副本故障恢复时,要根据记录下的事务处理数据建立文件,然后根据副本上的日志将数据库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现状。

2.2 依据日志进行数据恢复

日志文件主要是用于数据库中的事务处理更新操作的文件,根据日志文件的信息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故障进行解决,可以进行系统故障的分析,并且可以协助备份的副本解决故障达到恢复的目的。

3 故障恢复策略分析

在进行故障恢复的时候,首先要从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以及介质故障进行分析,前两种的故障通过系统修复自动完成,介质故障的恢复主要是重装数据库将重做已完成的事务。当进行系统故障恢复的时候,会要求将数据库的数据达到一致性,此时就要求将事务已经提交的结果要重新写入数据库之中,因此在系统重新启动的时候要对已经提交的事务进行重做,使得所有的数据恢复到一致的状态。对于动态的数据转储还需要日志的文件副本作为基准,将数据库的数据恢复到一致的状态,此时在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执行数据库的命令。其格式如下:

[RECOVER[AUTOMAllC][FROM ADRESS] 指的是将从什么地方进行恢复

[{[[STANDBYDATABASE][UNTILCANCEL指的是终止的位置

[UNTIL TIME]时间 按时间进行恢复

[UNTIL CHANGE] 整数 按系统进行修改

[USING BACKUP CONTROLFILE] 使用备份控制文件

[TABLESPACE]表空间 指定表空间

[DATABASE ]‘文件名’ [‘文件名’]-指定数据库文件

[LOGFILE]‘文件名’ 指定进行数据恢复重做地址

[CONTINUE[DEFAULT] 默认继续 默认继续重做日志

[CANCELI] 取消 取消恢复数据库操作

[PARALLEL] 并行句子 并行操作实现恢复

通过代码的执行,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恢复,可以将数据的恢复做到最好,以此来实现数据库中的数据管理,利用SQL语言对数据库中进行命令的操作,通过保障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来恢复数据。在进行数据库的数据保护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数据的备份处理,因为备份可以为数据的缺失问题解决提供保障。

4 总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数据库的管理也愈发重要,当数据管理员发现问题之后才会想起来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时候,已经会造成损失,因此在进行数据库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养成数据备份的习惯,还要从根本上对数据的相关恢复技能进行学习,从最基本的数据库数据恢复做起,明确故障处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安亚强.Oracle备份与恢复及故障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37-39.

[2]贾仁昌.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J].同煤科技,2008,(1):18-19.

3]王红艳,李涛.Oracle数据库紧急故障解决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7):7600-7602.

[4]李桂祥,王放,李刚荣等.基于文件同步的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方法[J].重庆医学,2009,33(9):1325-1326.

[5]王国明.Oracle数据库的故障恢复机制[J].计算机时代,2011,(11):66-68.

[6]琚玲,赵芳.ORACLE数据库连接配置浅析及故障排除[J].气象科技,2009,37(4):448-451.

计算机硬盘故障数据恢复技术 篇4

一、计算机硬盘数据的存储结构

硬盘储存着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是计算机中最主要的存储工具。大多数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数据区、文件分配表区、文件目录表区、操作系统引导区、主引导记录区[1]这五部分组成。数据区是存储数据的区域, 占据了硬盘中的大部分空间。文件分配表区记录了硬盘上文件的位置, 方便用户通过相应的操作系统正常访问各个文件。文件目录表区存储了文件的属性、单元等基本信息, 方便系统准确定位文件。操作系统引导区主要存储了引导程序和分区参数记录表。主引导记录区是由分区程序产生的, 与操作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

二、计算机硬盘故障产生的原因

(1) 人为因素。部分用户对计算机系统不够熟悉, 一些不当操作会导致数据被删除或丢失, 由此引发硬盘故障。此外, 在互联网环境下, 用户的计算机可能遭受黑客的入侵, 导致系统崩溃, 数据丢失。 (2) 软件、硬件故障。软件、硬件故障是大部分硬盘故障的原因。由“病毒”等因素引起的软件故障会导致数据丢失, 并且修复难度较大;而由电压不稳, 存储物质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硬件故障可能会导致硬盘受损, 数据丢失。

三、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的概念及原理

1、数据恢复的概念。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硬盘存储数据的时候, 由于一些不当操作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 导致存储的数据信息丢失、无法访问、不能获取等问题。计算机技术人员针对这些数据丢失的问题采取的一些列措施, 使数据能够恢复正常访问的过程就是数据恢复。

2、数据恢复的原理。

由于人们的不当操作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损坏或丢失会给人们带来重大损失。实际上, 这些丢失的数据还存在于计算机的硬盘之中。当磁盘上数据的组织形式被破坏的时候, 如果数据并没有因为覆盖而丢失, 可以借助相关的恢复软件进行数据的恢复;如果有部分数据被覆盖, 可以运用差错校验的方法校对、纠正数据, 从而实现数据的恢复;但是如果数据被完全覆盖, 将难以实现恢复。

四、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的基本技术

1、误操作文件的恢复技术。

由于用户的错误操作 (包括误格式化、误删除等) 所丢失的数据, 可以检验该文件在原来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上是否有“?”的标记。如果这个标记存在, 表明数据还未被覆盖, 可以运用相关恢复软件或者扫描磁盘的方式恢复文件[2]。

2、磁道损坏的恢复技术。

当计算机硬盘长时间处于数据的输入或输出状态或者对磁盘进行压缩操作时, 可能会造成磁盘的损坏。当计算机发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操作系统, 重装系统后依然无效的状况时, 我们需要检查硬盘的磁道是否发生损坏。将硬盘连入另外一台计算机, 如果可以正常识别, 则证明磁道没有损坏。对于磁道损坏的磁盘, 可以通过专门的磁道修复软件进行有效修复, 恢复数据。

3、分区表的恢复技术。

在硬盘正常工作的状况下, 硬盘的各项参数可以被正常检查。一旦分区表出现问题, 启动操作系统会发现硬盘容量无法检测, 容量不正确, 甚至分区表消失的情况。面对上述问题, 如果分区表事先存在备份, 则很容易找回数据;如果事先并没有备份数据, 可以通过类型相似的硬盘, 获取分区表信息, 进行数据恢复。

4、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修复技术。

操作系统引导区一旦出现故障, 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盘符将无法正常打开, 这是由于操作系统引导记录 (信息代码) 被损坏, 无法进入操作系统, 导致数据丢失。在分区数据备份的前提下, 可以直接通过覆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如果没有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 也可以运用相应的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数据恢复。

5、数据恢复软件。

(1) Final Data软件操作简单, 适用于非专业用户; (2) Easy Recovery软件功能较多, 能够对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进行修复; (3) WinHex软件针对性强, 能够节省数据恢复所用的时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恢复软件[3]。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主导的信息化时代, 数据信息有着广泛的用途。人们应当加深对数据恢复技术的了解, 掌握必要的数据恢复方法,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为硬盘数据丢失所带来的损失。

摘要:计算机技术作为前沿科学, 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应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容量巨大、操作简易的计算机硬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如果硬盘发生故障, 造成其存储内容的丢失, 将会对人们的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硬盘产生故障的原因, 数据恢复的原理, 数据恢复的技术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硬盘,故障,恢复

参考文献

[1]冯登国.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 2011 (01) :71-83.

[2]陶玉龙.面向云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柔性服务平台[J].信息网络安全, 2012 (06) :57-60.

如何启动故障恢复控制台 篇5

一是从安装光盘启动,二是从硬盘启动。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种:请插入一张Windows 或Windows XP的安装光盘,并且在BIOS中设置为优先从CD-ROM启动,启动电脑以后,系统会自动进入Windows 2000/XP安装界面选项,按下“R”键选择第二项“要使用故障控制台修复Windows XP安装,请按R。”系统自动登录到故障恢复控制台,恢复控制台也就成功启动了。

第二种:在Windows 2000/XP系统中插入Windows XP的安装光盘,然后单击“开始→运行”,从浏览中找到Windows XP安装光盘上i386文件夹,选中其中的winnt32.exe程序,回到运行对话框后,输入参数/cmdcons,Windows XP提示开始安装。安装好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在操作系统选择菜单中会出现“Windows XP Recovery Console”选项,通过它也可以进入系统故障恢复控制台。

控制台使用故障恢复控制台修复损坏后的Windows XP注册表

如果连安全模式都进不去,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利用Windows XP的恢复控制台来修复系统了。

将Windows XP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然后在BIOS中将光驱设为第一启动驱动器。启动电脑进入“欢迎使用安装程序”界面,按“R”键进入Windows XP的“故障恢复控制台”页面,系统会将电脑中的Windows XP系统都列出来,选择需要修复的系统,并键入管理员密码。为了尽可能修复注册表到损坏前的设置和状态,可按以下4步进行操作。

进入故障恢复控制台,新建一个临时文件夹,备份当前的注册表文件到临时文件夹中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将当前注册表文件删除,接着将“%SystemRoot%Repair”目录下文件拷贝到“%SystemRoot%SystemConfig”目录下,最后重新启动系统便可进入Windows XP系统。不过恢复此项操作的是Windows XP刚安装完后的注册表,因此,安装完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和设置都将丢失。具体操作如下(这里假设Windows XP安装在E:Windows下,具体操作应根据情况改变此文件夹):

1、进入故障恢复控制台

2、键入以下命令,每键控制台入1行便按回车键1次:

md tmp

copy e:windowssystem32configsam e:windowstmpsam.bak

delete e:windowssystem32configsam

copy e:windowsrepairsam e:windowssystem32configsam

接着将后3行中的“sam”字符分别替换为“software”、“system”、“security”和“default”,分别键入(即除上述4行命令,还另有12行命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熟悉DOS命令的朋友可以将delete语句去除,在进行copy时选择“Yes”;此外这里的copy命令不支持通配符“*”和“?”,一次只能复制一个文件。如果你有另外一台电脑可用,为节省时间也可用记事本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并将全部命令拷入,例如将其取名为r1.txt,把它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并在故障恢复控制台的Windows目录下运行“batch r1.txt”命令。 控制台

3、键入“exit”退出故障恢复控制台,电脑将自动重新启动,直接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XP系统。

这一步需要从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文件夹中拷贝注册表文件,以恢复系统设置,不过此文件夹在故障恢复控制台下不能用,在正常情况下的Windows XP系统中也不可见,因此首先应改变几项设置使得文件夹可见。

(1)重新启动系统,从“安全模式”以管理员组成员(Adiministrators)的身份进入Windows XP系统。

(2)进入资源管理器窗口,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然后点选“查看”标签,在“高级设置”框中的“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下点选“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项,再清除“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rdquo,北京货运;前的“√”,最后单击“确定”。

(3)进入Windows XP系统所在驱动器,进入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_restore{E35 86CBC-4366-49A4-8B15-8C7E491AB54F}RPnsnapshot目录(RPn中的.“n”为数字,若有多个,选择最大的那个),将该目录中的_REGISTRY_USER_.DEFAULT、_REGISTRY_MACHINE_SECURITY、_REGISTRY_MACHINE_SOFTWARE、_REGISTRY_MACHINE_SYSTEM、_REGISTRY_MACHINE_SAM共5个文件拷贝到Windowstmp文件夹中,分别将其重命名为default、security、software、system、sam。 控制台

在这一步中又要进入故障恢复台,将当前注册表文件删除,然后把刚才拷贝到Windowstmp中的5个文件,复制到Windowssystem32config文件夹下替代当前注册表文件。具体操作请先进入故障恢复控制台,然后在命令行下输入如下命令:

del e:windowssystem32configsam

copy e:windowstmpsam e:windowssystem32configsam

同理将“sam”字符分别替换为“software”、“system”、“security”和“default”,分别键入(共10行命令)。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batch命令进行上述操作,另外如果Windows XP不安装在E盘,请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故障数据恢复 篇6

关键词:故障诊断;变压器;数据发掘

引言

变压器是电网安全运营的基本保证,尽管目前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避雷针配置、接地保护、差动保护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保护措施显然不能满足变压器的实际工作需求,由于变压器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在长期负荷下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老化、材质裂化等,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故障。而为了让这些故障得到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对诊断工作以及预测工作进行深入完善,以此来维持其稳定状态。数据挖掘技术为变压器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这对于变压器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数据发掘概述

数据发掘事实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大量数据当中进行“隐性数据”提取,这些数据无论是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还是过程控制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数据发掘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它不单单涵盖了数据库内容,同时还承载了数理统计、计算等,对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力系统的数据承载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也使得电力行业对数据挖掘技术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在变压器测试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数据,再加上变压器复杂程度较高,使得它的故障呈现了不确定性,而基于数据发掘则能够将这些潜在因素解剖出来,这也使其在电力系统当中有了巨大的应用空间

2.基于数据挖掘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分析

对于数据发掘而言它是一个完整的规程,在此规程当中需要对大型数据库的有效实用信息进行发掘,使其成为决策信息。对于整个数据挖掘环境而言其中涉及到了变压器数据集市、数据集市服务器、数据发掘模块中以及可视化工具。变压器数据集市是最为主要的工作对象,服务器主要是针对数据发掘模块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提取,而数据发掘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构建,它可对变压器的DGA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进行迅速化的數据分类[1]。可视化工具则实现了人机交互,让用户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的数据动向并进行分析。数据发掘主要遵循了以下流程:原始DGA数据→被选择数据→预处理后的数据→被抽取的知识→可视化状态结果。

数据发掘完成后则需要对条件属性、决策属性进行确定,换句话说故障诊断事实上就是由故障征兆至故障类型的映射,根据相关条件对其进行分类并整合,这就涉及到了分类模型的设计。尽管变压器的故障种类较为繁杂,但是故障的特征性也较多,那么分类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对典型代表的特征属性进行捕捉,使用较少量的特征性信息来反映出更多的需求信息。对于变压器而言绝缘油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在变压器处于不同工作条件下时绝缘油当中溶解气体浓度及各种气体比例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那么便可以根据这种差异化特则将变压器的故障清晰地反映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它视作绝缘老化判定的参考标准[2]。定义属性条件以及来匹配相应的数据类型并以此结构构建出数据库。

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这是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从需求上来看连续性离散化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方面: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数据集当中涵盖了大量数据,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数据集,若直接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这些数据集也会占用大量的数据空间,那么采取连续离散化那么便可以让数据量得到有效压缩,让数据处理负荷得到控制。在本研究中采取了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来进行数据分离,也就是说将相关属性值看成定性数据从而实现离散化。结合相关导则[3]得到离散化标准表,如下所示:

3.结语

由以上研究可知基于数据挖掘的变压器故障诊断过程中故障数据整合分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是确保故障诊断取得成效性的基础,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来进行离散分离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同时构建对应的数据库为故障诊断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永宜,段志宏. 基于专家知识库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1(04)

[2]刘守明,胡志坤,王美玲. 基于知识库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07)

内存数据库故障恢复策略研究 篇7

内存数据库不同于传统磁盘数据库,它将主版本放在内存中运行,提高了系统性能。但是,由于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数据库更易受到应用软件错误和系统崩溃等故障带来的伤害。内存数据库的恢复较之传统磁盘数据库要复杂得多,也更为关键,恢复部件一定要被恰当地设计、实现和维护。内存数据库恢复系统的设计方法,由于应用领域和设计思路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使数据库能从故障中快速恢复,且恢复时占用尽量少的时空开销。恢复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内存数据库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内存数据库的特性出发,对系统恢复模型、日志协议、检查点策略及恢复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给出了一种新的恢复机制。

1 系统恢复模型

目前,内存数据库的恢复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成本过大,记录Undo日志方面I/O比较频繁,事务和检查点进程操作并发度低,从而造成系统效率不高。内存数据库的恢复一般采用基于日志的恢复或者影子页技术,它们各有优缺点。如何将上述两种恢复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设计一个高效且可靠的恢复子系统是内存数据库研究的突破点。新的内存数据库恢复机制无需额外硬件的支持,模型如图一所示[1]。

在该模型中,事务管理器负责事务的创建、消亡及调度管理,处理事务运行中的并发控制及死锁。数据库为每一事务分配一个事务私有缓冲区,包括数据缓冲区和日志缓冲区,存储事务操作的数据和产生的日志。日志管理器将内存缓冲区中的Redo日志写入硬盘的日志文件中,以便系统发生故障后恢复数据库。检查点管理器定期执行检查点操作,它根据日志管理器提供的信息,将上次检查点操作以来数据库主拷贝中的变更数据库片刷新到硬盘数据库备份中,并向外存的日志文件中写检查点记录。数据交换器,负责数据库主拷贝与硬盘备份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同时兼做恢复时的重装器。每当系统故障后,它先调用重装器按一定策略将备份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片装入数据库主拷贝中,恢复处理器用日志管理器中的Redo日志和Undo日志,将数据库主拷贝恢复到最近的一致性状态。

2 日志管理器

日志是日志记录的一个序列,每个日志记录记载有关某个事务已改变的某些情况,它是使用最广泛的记录数据库修改的结构,记录了数据库中所有的更新活动。日志模块的设计思想是既要记录足够的信息以备恢复之用,同时又要求日志所需的存储空间尽量少,执行过程中I/O操作的次数少。

2.1 日志设计

当数据库中发起一个事务时,系统为每个事务线程分配私有日志。私有日志有两个日志链表:Redo日志链表用来保存记录的新值,保证在系统故障时可以恢复数据;Undo日志链表用来保存记录的旧值,确保未完成的事务在出现事务故障时可以被回滚,事务的执行都记录在各自的日志缓冲区中,可以提高不同事务之间操作的并发度[2]。为减少全局日志的数量,事务结束后删除Undo日志,只将已提交事务的Redo日志暂时连续写入内存的全局日志文件中,事务的私有缓冲区被释放,系统会在特定的时刻将内存中存放的全局日志提交给磁盘,用于事务故障时的恢复,从而提高检查点操作和恢复的效率。

2.2 事务提交处理

事务Ti开始执行时被加入活动事务表中,在该事务的私有日志缓冲区中,记录事务的Redo日志和Undo日志。当Ti完成执行后,进入预提交阶段,过程如下:①依据事务缓冲区的记录,对内存中要被事务修改的数据块加锁,对加锁的数据块进行更新操作;②在日志私有缓冲区中的Redo日志中,加入Ti的提交记录,然后将事务的私有Redo日志修改到系统的全局Redo日志里;③释放事务Ti所有的锁和资源。

当提交记录成功写入磁盘时,事务才真正被提交,该阶段采用组提交策略,将要提交的事务组成队列,合并后以一个扇区为单位写入磁盘,处理过程如下:(1)通知用户,事务Ti被提交,并传回返回值;(2)在活动事务表中删除Ti;(3)释放事务的私有Redo日志和Undo日志。

2.3 事务失败处理

如果事务执行失败,只需释放事务的私有缓冲区,而无需对数据库执行撤销操作,节省了内存空间且简化了夭折处理。

3 检查点策略

检查点设计的目标是尽量减少I/O操作的次数,减少用于恢复的日志的频率。本文设计的内存数据库采用模糊检查点模式,检查点进程和事务并发执行,减少检查点执行过程中与正常执行事务的冲突,提高检查点操作执行效率。为保证检查点操作的原子性,系统采用乒乓方法的检查点策略,该方法允许检查点执行过程中出现暂时不一致的情况,即允许在Undo日志写出前,相应的数据更新已经被写出,脏页表写出后,足够的Redo日志和Undo日志信息被写到磁盘上,保证能将检查点带到一致的状态。磁盘上包括两个检查点映像,检查点操作时对其中的一个映像进行操作,当这个检查点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败,另一个检查点映像仍然处于一致状态并可以用于恢复。

采用时间戳来确定备份时哪些数据库段需要写入外存:时间戳TCP表示当前检查点操作的开始时间;再为每个在内存的数据库段设置时间戳TSEG指明其最后被修改的时间;给每一个事务私有缓冲区WAi设置一时间戳TWAi,用来表示对应事务预提交过程结束的时间。设△mem为在TCP时刻所有TSEG

4 故障处理

内存数据库的故障包括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本文的研究侧重于系统故障,指系统由于掉电和软件错误,需要重新启动的故障,此时内存数据库中有些更新还没有写入外存数据库,将外存数据库重装入内存和利用日志进行恢复,使数据库恢复到最近一致性状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1 重装算法

简单重装不能使数据库并发处理;顺序优先级重装忽视了数据访问频率。而只关心装入优先级且允许抢占;智能重装考虑了事务处理数据的访问频率,但增加了额外开销;而频率重装考虑了数据被存取的频率,降低了额外开销,却复杂了备份的过程。针对这些重装算法的不足,考虑重装过程中事务执行的优先级、预装入、数据的临时性和被访问的频率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针对内存数据库的数据优先级重装算法。它减少了无效的临时数据和事务终止次数,因此,高优先级的事务被立即执行从而能在截止期内完成。具体的重装算法如下[4]:

(1)装入系统信息到MMDB系统区。

(2)建立恢复缓冲区和脏页表,标示等待事务及其所需数据库片,根据磁盘数据库目录提供的信息,将这些数据库片按柱面组合在一起。

(3)根据如下的优先级策略,重装外存数据到MMDB主数据区,直到数据量达到重装阈值:(1)按照“等待”事务的优先级,由高到低装入数据;(2)将在恢复位图中最近一次检查点之后被修改的脏数据页,根据日志进行数据恢复,若非脏页则直接装入;(3)按存取频率装入其余数据。

(4)将日志中已提交事务的“后映像”复制到各事务私有缓冲区。

(5)当重装达到阈值,系统启动运行。

(6)依据如下优先级策略,重装其他外存数据到MMDB主数据区:(1)执行事务所需的数据库片;(2)以柱面为基础装入“等待”事务所需其余的数据库片;(3)按磁盘数据库存储顺序装入其他柱面数据。

4.2 恢复算法

系统重启过程中,如果发现脏页,需要利用磁盘上的日志和数据库备份,进行重装恢复,具体恢复过程所下[5]。

(1)将磁盘上当前数据库的镜像装入内存。

(2)找到最近一个完整检查点。

(3)将该检查点中以下内容读入内存:①检查点发生时的稳定全局日志尾指针;②检查点发生时的活动事务表;③检查点发生时所有活动事务的Undo日志。

(4)从读入的检查点记录的稳定日志尾指针开始,向后遍历日志直至日志尾,根据日志选择做以下操作:

①如果遇到Redo记录且有提交记录,那么执行这个Redo操作。

②如果遇到失败终止记录,且在读入的检查点发生时,该事务处于不活动状态,那么忽略此失败记录。否则,从检查点找到该事务的Undo日志,执行相应的Undo操作。

(5)对于在检查点处于活动状态,但在Redo日志中没有提交记录,而且其状态也没有被标记为“提交中”的事务,从检查点中找到相应的Undo日志并执行Undo操作。

5 结束语

本文在内存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出了系统恢复模型及相关实现技术。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模块缺少编程实现、缺乏与同类数据库的分析和对比,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前面的成果,同时克服前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国洪.内存数据库中恢复技术研究[J].科技广场,2007,(03):106-107.

[2]钱能.基于日志恢复技术的内存数据库快速恢复模型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287(07):81-82.

[3]吴绍春,李国微等.内存数据库恢复及其实现机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20(02):103-104.

[4]李蔚,马江涛.嵌入式内存数据库的恢复及重装算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04Z):92-93.

浅谈数据库故障的恢复技术 篇8

关键词:事务,数据库故障,数据转储技术,使用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的恢复技术,利用多个副本的技术

0 引言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有四个特性:1)原子性:事务是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2)一致性:事务提交后,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3)隔离性:在事务完成之前,它对数据库产生的结果不能被其它事务引用;4)持续性一旦事务执行成功 (提交) ,其对数据库产生的效果永久有效。当事务被提交给DBMS时,系统应该保证以下两者之一:或者成功地完成事务中所有操作,并且这些操作所产生的影响永久记录在数据库中;或者事务没有对数据库或其它事务造成任何影响。数据库恢复机制使得数据库管理系统做到了这一点。数据库的恢复是指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即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的功能。

1 数据库故障的类型

数据库的故障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事务故障:由于程序的错误、运算溢出、违反了某些完整性约束。发生事务故障时,系统要强行会滚该事务,即撤销该事务已对数据库做的任何修改,使得事务好像根本没有运行一样。

2)系统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使得系统要重新启动。造成系统故障的原因很多,如CPU故障、操作系统故障、突然断电,系统故障恢复时应让所有非正常终止的事务会滚,强制撤销所有未完成的事务,把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状态。

3)介质故障:又称外存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暂时强磁场干扰等,这类故障将使数据库受到破坏。恢复时应加载最近的后备副本,充作备份以后所提交的所有事务。

2 数据库的恢复技术

恢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库中任何一部分被破坏的或者不正确的数据根据存储在系统其他地方的冗余数据来重建,最常用的数据冗余数据有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尽管恢复的基本原理简单,但是实现的细节却非常复杂。恢复技术设计的两个关键问题是:1)如何建立冗余数据;2)如何利用这些冗余数据实现数据库恢复。建立冗余数据库最常用的技术是数据转储和日志文件,通常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两种方法一起使用。

2.1 数据转储技术

数据转储技术就是DBA(数据管理员)定期地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转储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的数据库副本称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就可以将最近的后备副本装入,把数据库恢复起来。很显然,用这种技术,数据库只能恢复到最近转储点至故障期间所有数据库的更新将会丢失,需要通过重建运行这期间的全部更新事务才能恢复,如图1所示。

由于数据库的数据量一般比较大,转储一次后备副本很浪费时间,并且转储期间一般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故建立后备副本不能太频繁,应根据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确定一个适当的转储周期。

转储可以分为静态转储和动态转储。静态转储是在系统中无法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即转储操作开始的时候,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而转储期间不允许(或不存在)对数据库的任何存取、修改操作。静态转储很简单,但转储必须等待正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才能进行。同样,新的事物必须等待转储结束才能执行。显然,静态转储能保证副本与数据库的一致性,但是效率比较低。动态转储是指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和修改,即转储和用户事务可以并发执行。动态转储克服了静态转储的缺点,但它不能保证副本和数据库的一致性。为此,必须把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动登记下来,建立日志文件,后援副本加上日志文件就能把数据库恢复到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转储又可以分为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方式。转储的周期愈长,丢失的数据也愈多。如果只转储更新过的数据,则转储的数据量显著减少,转储时间减少,转储周期可以缩短,从而可以减少丢失的数据,这种称为增量转储。转储全部数据库内容成为海量转储,可以将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结合起来使用,例如,每周进行一次海量转储,每晚进行一次增量转储。

数据转储的这两种方式分别可以在两种状态下进行,因此,数据转储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动态海量转储、动态增量转储、静态海量转储、静态增量转储。

2.2 使用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的恢复技术

使用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的恢复技术仅使用后备副本的恢复技术比较容易实现,但只能恢复到数据库最近一次转储时的一致状态。为此,通常和日志文件一起使用。

日志文件用来记录事务的状态和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它是记录式文件,一般格式如下:

其中前像表示更新前数据的旧值,后像表示更新后对象的新值。

对于下面的每次操作,在日志文件中写一个记录:

1)事务T开始,日志记录为(T, start,,,)

2)事务T修改对象A,日志记录为(T, update, A,前像,后像)

3)事务T插入对象A,日志记录为(T, insert, A,,后像)

4)事务T删除对象A,日志记录为(T, delete, A,前像,)

5)事务T提交,日志记录为(T, commit,,,)

6)事务T回滚,日志记录为(T, rollback,,,)

为了保证数据库恢复的正确性,登记日志文件时要遵守下面两条原则:

1)登记的次序必须严格的按照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

2)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并且日志文件不能和数据库放在同一磁盘上,要经常把它复制到磁带上。

使用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的恢复,如图2所示。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最近后备副本重新装入,然后利用日志文件,对未提交的事务用前像撤销(Undo),对已提交的事务,但结果还没有从内存工作区写入数据库中的事务,用后像重做(Redo),这样就可以使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正确状态。

2.3 使用多个副本的恢复技术

如果系统中有多个数据库副本,并且各个副本不会因为故障而同时失效,则称这些副本具有独立的失效模式。可以利用这些独立副本互为备份,很方便地恢复数据库,但是硬件和系统的代价比较高,多副本的恢复技术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用的比较多。由于硬件价格下降,在一些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中,采用磁盘镜像技术,如图3所示。数据库以双副本的形式存在于两个独立的磁盘系统中,为了具有独立的失效模式,两个磁盘系统有各自的控制器和CPU,且可以相互切换。在读数时,可以选读其中任一磁盘;在写数据时,将同样的内容写入磁盘中。当一个磁盘中的数据丢失时,可用另一个磁盘的数据恢复。

3 结论

数据库是一个允许多个用户并发存取的共享资源,为了保证多个用户正确并发存取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以及有效的保证恢复到故障以前发生的状态,DBMS必须采取故障恢复机制,它是事务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重要通过用数据转储、日志文件和数据库镜像三种途径来进行数据库的恢复。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其中数据转储最为简单,但是其执行时限制较多;数据库的镜像最为安全可靠,但是成本较高;使用日志文件的方法不但执行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成本不高,目前较为被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杨.浅析MS SQL Server数据库恢复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4) :8432844.

[2]常春燕.SQL Serve中数据备份策略的研究与应用[J]太原科技大学.2008, 29 (4) , 2762277.

[3]刘方鑫.数据库原理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刘建莉.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备份恢复策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5]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数据库系统概念 (第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刘云生.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2版)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存数据库系统故障恢复技术研究 篇9

关键词:内存数据库,故障,恢复技术

内存数据库运行在内存环境中,更易受到软件错误、系统崩溃、系统掉电等因素影响,致使系统出现故障而不能继续运行。在内存数据库出现故障后,如何及时有效的恢复,使故障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显得至关重要。内存数据库的故障类型包括事务、系统和介质等三种,文章重点对系统故障进行探讨,给出相关内容及解决处理方法。

1系统故障的概念

系统故障是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种事件迫使系统停止运转并经重新启动才能正常运转,掉电和软件错误就属于两类典型的系统故障。内存数据库主版本存储在内存中,掉电后内存中的内容全部消失,而常见的软件错误可能覆盖主存的一部分,它们都能使系统出现故障停止运行。系统故障发生后,有些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还没有写入到外存数据库。 这时,作为恢复处理中最重要的一环,重装数据库以及重装过程中的恢复能将数据库有效地“还原”到某一种一致性状态。 完全可以来说,系统故障一旦发生,只需将外存数据库载入到内存,而后对undo起始点后的日志进行undo操作就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离故障点最近的一致性状态。总的来说,系统故障恢复的关键点是重载外存数据库到内存中及利用日志工具恢复,那么如何有效的重载入外存数据库和快速高效的日志恢复便成为解决问题的重点。

2重载恢复

重载指系统出现故障之后,重新启动,在此过程中,恢复管理器根据日志和外存数据库的信息先将未超截止期的活动事务所需的数据装入内存,若没有超过重装阈值,则将等待事务所需的数据装入,直到重装阈值。内存数据库的故障恢复时, 在不(或尽量少)影响实时事务的定时限制满足的情况下,优先载入优先级最高的事务和下一个要访问的数据,紧接着将需要紧迫执行的事务启动,此过程中选择数据逐步载入到内存时要按照某种策略进行。内存数据库载入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一旦采取的策略不当,最先载入的数据将闲置一段时间,而紧迫要运行的事务的数据却未被载入内存中,这样一来这些无用和有用数据将频繁循环交换。这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实时事务来说,将是一种灾难。

2.1重载算法概述

并发重载算法较为典型的有频率装载(FR)、智能装载(SR)和顺序优先级装载(ORP ),其共同点是通过预测需要立即使用的页面,并依此降低重载时间。这三者的区别在于磁盘备份的结构、是否利用数据访问频率、重装优先级、重装粒度。所谓重载粒度就是数据重载的最小单元,在这个单元的数据载入过程中,不会发生抢占,除此之外高优先级装入可以抢占低优先级装入。这些算法区分等待事务和执行事务。等待事务就是那些在系统崩溃时还未提交的激活事务,而执行事务则是在系统重新开始工作后到达的事务。

2.2改进的重载算法

该算法充分考虑了上述各重载算法的优点,同时参考重载事务的预分析、数据载入的影响因素和数据交换在数据库运行时的策略,具体的实现算法如下。

第一步:建立恢复缓冲区和脏页表,给出等待事务的标号。

第二步:将系统信息重载到MMDB系统区。

第三步:标识故障时处于活动和等待状态的事务及其存储所需的数据库片,并将这些数据库片组合在一起。组合的原则是按照柱面的不同确定,同时充分参照磁盘数据库目录提供的信息。

第四步:将外存数据重载到MMDB主数据区,当数据量达到重装阀值(RT)停止重载。重载的优先级策略如下:

首先以存取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作为基础,将“等待”事务按照其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载入其数据;

其次根据日志对离发生故障最近一次的检查点之后被修改的脏数据页进行数据恢复;

最后将其余数据载入,载入时依照存取频率的高低顺序进行。

第五步:复制己提交事务的“后映像”,将这些都复制到其私有的缓冲区。

第六步:重载到达阀值,接着启动系统运行并开始处理事务。

第七步:重载其他的外存数据到MMDB主数据区,重载的优先级策略如下:

首先按请求载入新到达的执行事务所需求的相应数据库片;

其次载入“等待”事务所需的其他数据库片,仍然以柱面为基础;

最后载入其他柱面数据,载入时依据磁盘数据库的存储顺序进行。

2.3改进算法的实验与结论

本实验重写Hsqldb的恢复模块,将上面提出的重载算法编程实现,并进行实验对比。对比时,按照分别插入不同数目的记录,分别是100、1000、10000、100000。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强制执行关闭操作,得到其相应的日志文件。Hsqldb的顺序重载和按优先级重载的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刚开始数据优先级重载的优越性并不明显,当插入记录的条数达到1000条后,按优先级重载的良好性能才能体现出来。那么在高并发的适应应用环境下,按优先级的重载性能优于顺序重载。

结果表明:1)数据优先级算法时间开销少于顺序重载算法;2) 一个有效的重载算法对于内存数据库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 事务优先级和数据的各种特性在设计实时内存数据库重载算法时显得尤为关键。

2.4重载后的恢复策略

系统故障恢复由两个步骤组成,分别是重载和重载后的恢复。重载后的恢复是指根据日志和检查点执行的相应操作,恢复数据库到离系统崩溃时最近一次的一致性状态。在系统重启过程中一旦发现脏页,将根据磁盘上的日志和数据库进行重载恢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发现到最后一个检查点。

第二步:从检查点中读入以下内容到内存:1完整的数据库镜像;2稳定全局日志尾指针;3活动事务表,包括所有活动事务的TID和状态信息;4所有活动事务的undo日志;5系统最后分配的事务提交顺序号csn。

第三步:在稳定日志中,将当前稳定日志尾指针作为开头, 按照自后向前的顺序进行搜索,直至寻找到第一个提交/失败记录,并移动稳定日志尾指针到该点。

第四步:将读入的检查点中记录的稳定日志尾指针作为起点,按照由前向后的顺序遍历日志直至日志尾,并执行以下操作:

第五步:对于在检查点处于活动状态的事务,如果redo日志中没有提交记录<commit Ti,csn(Ti)>且其状态也未被标记为“提交中”,那么从检查点中找到相应的undo日志并执行相应操作。

3小结

故障数据恢复 篇10

1 系统环境

HIS MAIN SERVER:DELL Power edge 2900服务器OS: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SP4)

DBMS:ORACLE 8.1.7

2 错误现象

控制面板的Oracle相关服务启动正常,但用Sql Plus无法连接。

显示以下错误:ORA-01033:ORACLE initialization or shutdown in progress;

登陆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报告无法同数据库实例建立连接。

3 解决步骤

3.1 以SYSDBA身份连接数据库C:>sqlplus/nolog

SQL*Plus:Release 8.1.7.0.0-Production on Thu Jan 1721:21:56 2008(c)Copyright 2000 Oracle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SQL>conn system/manager@dbserver as sysdba Connected.

3.2 关库

SQL>shutdown immediate

ORA-01109:database not open Database dismounted.

ORACLE instance shut down.

3.3 重启

SQL>startup

ORACLE instance started.

Total System Global Area 648714268 bytes Fixed Size75804 bytes

Variable Size229130240 bytes Database Buffers419430400 bytes Redo Buffers77824 bytes Database mounted.

ERROR at line 1:

ORA-01113:file 16 needs media recovery

ORA-01110:data file 16:&apos;D:ORACLEORADATAORCL APINPBILL.DBF&apos;

3.4 对错误文件进行介质恢复后重启数据库

SQL>recover datafile 16;Media recovery complete.SQL>shutdown

ORA-01109:database not open Database dismounted.

ORACLE instance shut down.

SQL>startup

ORACLE instance started.

Total System Global Area 648714268 bytes

Fixed Size75804 bytes

Variable Size229130240 bytes

Database Buffers419430400 bytes

Redo Buffers77824 bytes

Database mounted.

Database opened.

4 分析及讨论

4.1 故障原因分析

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后台进程叫CKPT(检查点进程)和LGWR(日志写进程),分别用于保证控制文件和数据文件之间的逻辑一致性和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之间的逻辑一致性。每次启动数据库时,ORACLE将从控制文件中读取信息与各类参数进行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如果发生不一致,就提示发生故障。介质故障恢复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控制文件、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三者的逻辑一致性。上述步骤针对文件16进行了恢复,实际上如果有多个文件受损,有几个文件要恢复就重启几次数据库,一直到它能正常登陆为止。

4.2 另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既然问题的引起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都是控制文件、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三者的逻辑一致性,那么抛开控制文件(控制文件在数据库创建时生成,只要数据库不发生物理迁移就不改变),理论上除了对出错的数据文件进行介质恢复的方式外,还有一种从日志文件入手保持一致性的方式,经过在备用服务器上测试,同样成功启动了数据库,具体步骤如下:

更改init.ora文件,在文本末尾添加下列语句:

"_allow_resetlogs_corruption=true",保存后重启数据库。

此条参数允许数据库在不一致的状态下打开。但是,包含在损坏的log中的信息将会丢失,也就是说数据库崩溃前已经提交的数据有可能会丢失。

4.3 两种恢复方式的比较

汉兰达发动机故障灯亮的数据分析 篇11

检查分折:维修人员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发现故障码P0031——气缸1列空燃比传感器故障。查看故障码出现时的定格数据(图1)可以看出,5次扑捉到故障码的时机都是在发动机转速从高怠速回落的过程中。其共同的特点是都处于发动机负荷率降低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负荷率较低,发动机控制单元势必会适度地降低混合气浓度。也就是说,故障码是出现在混合气调稀的过程中。

空燃比传感器是根据混合气的浓度直接输出电压信号的,那么浓度低的混合气恰好对应着传感器的小信号区域。如果传感器灵敏度降低,势必使小信号的信号输出降低,从而使控制系统对偏稀混合气不够敏感。这应是故障码总是出现在混合气调稀过程中的原因,它同时也势必会使混合气出现偏稀的趋势。

清除故障码后起动发动机,查看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的数据流,果然发现气缸1列的混合气是偏稀的(图2),这与在此之前面关于混合气状态的推测是相符的。在发动机运转了2min时,喷油控制还处于闭环状态,空燃比传感器1的电压输出为3.36V,电流输出为0.04mA。空燃比传感器2的电压输出为3.30V,电流输出为0.00mA。5min后,当控制系统增加12.5%的喷油量时(图3),空燃比传感器2做出了正确的响应,输出电压及电流都明显下降。而空燃比传感器1却几乎没有反应,这导致控制系统进入了开环状态并产生了故障码。

从故障码的形成过程过程和空燃比传感器的实际表现可以做出明确判断——空燃比传感器1失效。

故障捧除:更换空燃比传感器1,清除故障码。待发动机充分预热后,再次观察数据流(图4),气缸1列的长期燃油修正量明显降低,说明新传感器比旧传感器在小信号区的灵敏度大得多,可以肯定故障已经彻底排除。

故障数据恢复 篇12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故障恢复

一直以来, 电力企业发展重心都是输电网, 但是与发达国家比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随着人们对供电可靠性需求越来越大, 很多供电企业2010年、2008年以及2007年配电网建设投资额超出了输电网。基于上述背景, 发展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与故障恢复技术成为降低故障发生率, 减少出现供电中断的重要手段。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恢复是重要的功能之一, 也是故障自愈基础,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影响较大, 研究更高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故障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一、和声法在DG配电网故障定位

(一) 故障定位模型

从FTU得到信息是不同开关故障电流越流信号, 可以对故障进行定位, 建立线路故障状态, 实现故障电流信息间的转换, 就是开关函数。目标函数在对故障定位上有重要作用, 具有容错能力定位更加精准。

(二) 开关函数

第一部分为主变电源提供故障电流, 就是指主变电源到故障点通路所包含的所有开关电流, 电流方向为正;第二部分为各DG提供的故障电流, DG到故障点通路包含的所有开关电流, 方向由系数W决定, 与故障电流方向一致[1]。

I表示主变电源到不同故障点通路的所有开关数;k表示分布式电源数量;Nm表示第m个DG到故障点开关数;Nm (n) 集合表示Nm中n个元素相应开关;开关电流方向表示为w, 逆流时W=-2;正流时W=1。

(三) 和声算法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故障状态使用0与1二进制编码法, 1表示有故障, 0表示没有故障, -1表示负方向流过电流, 0表示无过电流, 1为正方向电流。

基于上述故障定位与分区域处理方法, 算法声搜索算法流程如下:

按照分区域处理法将配电网分为无源树枝与有源树枝两种;根据FTU将故障电流信息上传, 剔除无源树枝, 将维数确定下来, 每一个变量值都可以表示为0或者1, 能够表示线路运行状态;更新和声记忆库;对目标函数进行判断, 判断迭代次数是否是最大值。将迭代停止, 最优解输出[2]。

二、基于和声法配电网重构减少不可行解编码方法

配电网处于开环运行状态, 任何一个联络开关都能构成一个闭合环, 并且断开环中任意一个分段开关都连通拓扑结构并将辐射状恢复。对此, 每一个联络开关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闭合环与任意一个开关开合状态进行交换, 此时, 网络仍然是辐射状。辐射状配电网中, 任意一个联络开关分段分组环都是单联络环。由此, 单联络环与联络开关数一致。

基于单联络环配电网络。为了将变量减少使解的维度降低, 需要对配电网进行优化处理, 没有任一一个单联络环不进行编码;将配电网中所有开关闭合, 将出度与入度之合比2小的节点连接支路并为一个支路组, 解环效果基本一致[3]。具体见下图一所示。

混合编码形式。使用二进制与十进制混合编码方法, 将第一个变量作为联络开关, 使用二进制方法编码, 将0处断开, 1处闭合;将第二个变量设置为分段的开关, 使用十进制编码法, 如果一位是1, 就表示开关闭合, 将Si表示为分段开关编号;如果前位是0, 则不闭合联络开关, 此时, Si为0, 需要闭合支路数目与断开支路数相等[4]。编码长度为配电网双倍联络开关数, 编码形式为:

三、配电网故障阶段式恢复法

传统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 恢复时间短、电负荷过多, 需要拓扑保持辐射状并确保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在配电网故障重构上选择多目标约束组合与优化, 解为一组开关动作序列。当前, 故障恢复求解方法有启发式、搜索方法以及智能优化法。

(一) 基于单联络环网络连通恢复

依据隔离故障断开的分段开关, 可以将单联络环对应的联络开关全部闭合, 就能够将网络连通性恢复。鉴于每一个分段开关具有多个环, 并且环与环间存在一个公共开关, 由此, 需要按照单联络环矩阵判断。先将联络开关数量确定下来, 表示为n, 故障断开分段开关表示为 (S1, S2, ...., Sc) , 将零矩阵定义为Bn×c。将S单联络环关联矩阵对应的xi找出, 再将这些信息复制到矩阵B内的第i行, 矩阵表示为B (i, :) =A (xi, :) 。然后对矩阵B中相同行进行判断, 如果存在, 可以删除一行, 再保留一行。对B矩阵中是否具有非零元素进行判断, 如果存在, 将此列作为联络开关编号存入到P, 将所有非零元素规零。将矩阵B中非零元素最小元素对应的联络开关找出, 对转供裕度最大开关支路确定下来, 在方案集P中输入编号, 将该列中的非零元素归零。对矩阵B中是否存在非零元素进行判断, 如果有, 则转到第二步骤, 如果没有, 则转到下一个步骤。运行结束以后, 将方案p输出[5]。

(二) 基于和声算法配电网重构步骤

首先, 第一阶段没有动作的联络开关放置到可操作的联络开关集中, 表示为LL1, L2...Ln) 将维数2n确定下来。然后对HS算法参数初始化。HS算法参数中包含了和声记忆库与解维数、和声记忆库概率、微调概率以及最大迭代次数、终止条件等。初始化和声记忆库 (HM) 。产生的HMS初始解是随机的, 可以放置到HM中, 将每一个目标函数f (X) 计算出来。将新的解生成。随机选择一个机数r1, 如果r1<HMCR, 则可以在HM中随机选择一个变量, 也可以在HM中选择一个随机值。如果选择HM定值, 可以再选择一个随机数r2, 如果此时PAR>r2, 可以扰动此值, 将扰动量设定为bw。对于每一个变量来说, 都需要按照上述规则形成一个新的解;对新解目标函数fitness进行计算。对HM更新, 对fitness判断, 查看其是否是目标函数值最差解, 如果是优解, 可以将其替换HM中的差解。对是否满足条件进行判断, 如果满足条件, 将循环终止, 否则需再次对上述步骤进行重复[6]。

(三) 切负荷实现方法

如果网络重构不能将线路过载电压消除, 或者电压越限时, 需要在网络重构中找到最优解, 利用最优解切负荷, 能够将配电网安全运行及时恢复。步骤方法为:对网络重构得到网络拓扑, 将电源开始的支路分层, 将接近电源的分为第一层支路, 沿着辐射网络搜索线路的末端, 依次得出剩余层。从层数最大的开始遍历, 对某一层中支路过载情况进行搜索, 将过载功率确定下来。从过载支路开始搜索, 呈外辐射状, 从三级负荷切除, 确保切除的负荷量高于过载功率, 确保每组切负荷是最小的;如果三级负荷都满足要求, 表示过载支路完成处理。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几种故障恢复方法, 得出的结论为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基本能实现配电网系统不同位置单故障与复杂故障的恢复, 故障位置、数目以及阶段数不一致, 但都能找到最优解,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耗时段, 很多故障都能在第一阶段得到恢复, 且动作开关数量少, 能够将搜索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沛峰, 吴召华, 项海波等.马氏距离算法在智能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J].中国电业 (技术版) , 2012 (10) :46-49.

[2]唐成虹, 杨志宏, 宋斌等.有源配电网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实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9) :101-106.

[3]刘健, 张小庆, 陈星莺等.集中智能与分布智能协调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模式[J].电网技术, 2013 (9) :2608-2614.

[4]李泽文, 周卿松, 曾祥君等.基于行波模量传输时差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新方法[J].中国电力, 2015, 48 (9) :67-72.

[5]刘东庭.智能电网故障定位及在线检测技术在10k V城市配电网的应用研究[J].大科技, 2014 (35) :80-81.

上一篇:网络爬虫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语文教学与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