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通用12篇)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1
一、课程设计缘起
我国高等院校课程设计教学起源于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世纪80年代初, 在西工大、交大、天大、华中工学院等大学率先开设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工科教师从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 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仅靠在课堂上讲授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管类课程设计, 吸收工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成功经验, 让学生用所学的管理知识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管学院为例, 经管类课程设计呈现“3多1少”局面, 专业多、环节多、传统多、经验少, 从操作到管理, 都比较复杂, 具体情况如下。
1. 专业多, 环节多。
经管学院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7个本科专业, 涉及的课程多达300余门, 其中课程设计达到30多门。要保证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2. 传统多、经验少。
二级学院, 尤其是经管学院, 一般都是近年来由多个系合并而成, 汇聚了多种教学模式, 有很多的传统, 可以说多种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 既有工科的严谨细致, 又有文科的辩证思维;既有财务管理的精打细算, 又有宏观经济的抓大放小。更关键的是积累的教学经验不多, 很多实训课也就是在近5~10年发展起来的, 而且年轻老师开发课程较多, 积累的经验少, 总结的更少, 交流的少之又少。
三、“三方推动”奠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基础
面对“3多1少”的局面, 经管学院运用和谐控制手段, 采取“两结合”的策略: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相结合;管理、监督、建设三方力量推动改革:管理抓规划, 督导抓监控, 教师搞建设, 在和风细雨悄无声中掀起了一轮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改革并初见成效。
1. 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入手, 着力改造课程设计。
近年来高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从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入手。经管学院课程设计改革利用多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机会, 抓住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历史机遇, 从源头改革课程设计体系, 优化课程设计内容, 改进课程设计手段。克服各种阻力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坚决砍掉效果不太好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门数减少三分之一, 增加了30%的实训类课程。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做了两次大的全国范围内的调研, 召开了6次专题会, 做了10多次修改, 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体系, 其课程设计由2004版计划中的5门减少到2010版的1门,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紧紧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个特色, 将一些效果不太理想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造, 利用软件将课程设计改造成实训类课程。和以前枯燥乏味的课程设计相比, 改造的实训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质量监控入手, 全面推行实践教学说课制。
实践教学说课制是2005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率先倡导的实践教学质量事前控制措施, 经管学院成立后在其他学系6个专业中全面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召开以教学系为单位的实践教学研讨会, 研讨会以实践教学任课教师为主体, 全体专业教师参与, 其实际是一次大规模的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大型备课活动。实践教学说课制旨在督促和帮助实践课指导老师提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水平。说课时间一般在集中实践环节开课前1~2周集中举行。通过推行说课制, 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督导, 变单一检查为全面服务, 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通过说课会, 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老师进一步明确本门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通过说课, 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教学能力。
3. 从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入手, 为课程设计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以《外贸单证制作》《汽车销售实务课程设计》等成功经验为蓝本, 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主要从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投入。 (1) 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为契机, 加快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步伐,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经管学院2008年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经费购置一批实训软件, 先后将原来效果不太好的、靠“赤手空拳”的课程设计改造为“妙趣横生”的对抗性实训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为课程设计改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大大激发了师生开展课程设计的兴趣, 使课程设计教学能力和水平跨越了一个新台阶。 (2) 以产学研合作研讨会为纽带, 夯实合作基地, 密切校企关系, 为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 聘请校外指导老师, 交流人才培养思想, 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旅游管理专业, 对原有的酒店和旅行社进行优化, 淘汰了一些不够理想的实习基地, 加强了与五星级酒店集团的合作, 在联合培养、冠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主动加强与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对话沟通, 使企业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从单纯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思想转变为主动为学校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按照学校教学要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 而且与学校合作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咨询等科研活动, 密切了校企关系, 为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两种模式打开经管类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局面
课程设计的选题最好是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的实际课题, 充分调动学生、企业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并把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纳入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加以鼓励和推进。在实景操作和模拟操作两种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
1. 密切联系合作基地, 调动各方积极性, 着力推进实景模式。
实景模式应该是文管类专业能力培养的最佳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各个要素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这样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专业, 但对旅游、营销、物流这样的专业是可行的。比如说《市场调查与预测》, 企业出题, 企业派人和高校老师一起指导课程设计, 教师的身份是一个项目经理的角色。如与烟草公司的合作, 烟草公司投入5万元, 进行全市市场调查, 使学生未出校门就参加了大型调研活动, 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实景操作课程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不是军事演习”, 而是在真正的战场上“真刀真枪凭真本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实景操作课程设计最大的优势是, 利用社会力量教学, 是在企业投入巨大打造的环境中进行的实战训练。《市场调查与预测》也是建立在企业真实需求的基础上, 企业投资一定费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要成功实施实景课程设计, 关键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要事先精心谋划。教师要提前和企业密切协作,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身份, 要置身事外, 他的身份是裁判, 是旁观者, 是事后诸葛亮;学生的身份是企业员工, 是运动员。实景模式虽然难度较大, 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想知道他们学习的知识能不能用到实践中去, 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好奇, 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当前很多课程设计之所以学生愿意对付, 就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市场营销专业和旅游专业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最容易进行“实景操作课程设计”。只要能够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 找到和企业的结合点,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和兼职教授的力量, 这种实景模式是可以全面推广的。
2. 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 不断改进模拟操作模式的教学水平。
模拟操作模式是利用实验室构建模拟企业环境进行课程设计。如《外贸单证制作》, 利用国内优秀软件以实训课的形式采取“教做学”的方式, 确保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 该专业学生认为含金量比较高, 一些相关专业也选修了该课程。信管专业的《ER P沙盘模拟》、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等课程的开出,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起着不易替代的作用。但这个环节的教学目前迫切需要从工科的课程设计环节和国外的类似教学环节中吸收经验。在教学管理方面, 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 如何解决规模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 是当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摘要:经管类课程设计的教学管理面临专业多、课程多的复杂局面, 以和谐控制理念为指导, 充分利用学校、学院、教师三方力量推动教学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采用说课制变事后评价为事前控制, 得到各方支持。同时探索实战和模拟两种课程设计模式, 能有效解决当前课程设计存在的教师课题设计难、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能力,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力学教研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教学经验总结[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3, (1) .
[2]李建忠, 魏仁干.浅谈汽车销售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1) .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2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人才工作部署,以服务发展为主线,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培养造就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小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现将区经管局今年的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才基本情况
区经管局现有干部职工共10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工会主席1人,主要负责人1人。
二、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组织机关干部集体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有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人才工作等材料,特别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理论,加深理解从实际出发不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杜绝急功近利、背离实际、片面发展等不遵循科学发展的行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促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干部职工通过学习,体会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我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定人才队伍。年初分别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现有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经调查,广大干部思想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但也存在干部创新意识不强、业务知识不牢固等问题。根据实际,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干部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干部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政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通、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队伍,为我局开展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三)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培养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二是抓好自身学习。大力提倡干部自身的学习,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机关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我局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年初,根据全年工作计划按职能把任务以责任书形式下发,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工作目标实行量化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我们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制度;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带头抓示范。
一年来,我局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之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党管人才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出谋献策。三是加强人才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开展建言献策和参与政府决策等活动,为优秀人才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搭建平台,促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贡献大家的一份力量。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实践能力;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计缘起
我国高等院校课程设计教学起源于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世纪80年代初,在西工大、交大、天大、华中工学院等大学率先开设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工科教师从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仅靠在课堂上讲授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管类课程设计,吸收工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成功经验,让学生用所学的管理知识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管学院为例,经管类课程设计呈现“3多1少”局面,专业多、环节多、传统多、经验少,从操作到管理,都比较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1.专业多,环节多。经管学院现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国际贸易、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7个本科专业,涉及的课程多达300余门,其中课程设计达到30多门。要保证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2.传统多、经验少。二级学院,尤其是经管学院,一般都是近年来由多个系合并而成,汇聚了多种教学模式,有很多的传统,可以说多种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既有工科的严谨细致,又有文科的辩证思维;既有财务管理的精打细算,又有宏观经济的抓大放小。更关键的是积累的教学经验不多,很多实训课也就是在近5~10年发展起来的,而且年轻老师开发课程较多,积累的经验少,总结的更少,交流的少之又少。
三、“三方推动”奠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基础
面对“3多1少”的局面,经管学院运用和谐控制手段,采取“兩结合”的策略: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相结合;管理、监督、建设三方力量推动改革:管理抓规划,督导抓监控,教师搞建设,在和风细雨悄无声中掀起了一轮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改革并初见成效。
1.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入手,着力改造课程设计。近年来高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从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入手。经管学院课程设计改革利用多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机会,抓住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历史机遇,从源头改革课程设计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内容,改进课程设计手段。克服各种阻力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坚决砍掉效果不太好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门数减少三分之一,增加了30%的实训类课程。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做了两次大的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召开了6次专题会,做了10多次修改,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体系,其课程设计由2004版计划中的5门减少到2010版的1门,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紧紧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个特色,将一些效果不太理想的课程设计进行改造,利用软件将课程设计改造成实训类课程。和以前枯燥乏味的课程设计相比,改造的实训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质量监控入手,全面推行实践教学说课制。实践教学说课制是2005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率先倡导的实践教学质量事前控制措施,经管学院成立后在其他学系6个专业中全面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召开以教学系为单位的实践教学研讨会,研讨会以实践教学任课教师为主体,全体专业教师参与,其实际是一次大规模的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大型备课活动。实践教学说课制旨在督促和帮助实践课指导老师提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说课时间一般在集中实践环节开课前1~2周集中举行。通过推行说课制,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督导,变单一检查为全面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通过说课会,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老师进一步明确本门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通过说课,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教学能力。
3.从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入手,为课程设计改革奠定物质基础。以《外贸单证制作》《汽车销售实务课程设计》等成功经验为蓝本,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主要从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投入。①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经管类实验室建设步伐,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经管学院2008年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经费购置一批实训软件,先后将原来效果不太好的、靠“赤手空拳”的课程设计改造为“妙趣横生”的对抗性实训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为课程设计改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大大激发了师生开展课程设计的兴趣,使课程设计教学能力和水平跨越了一个新台阶。②以产学研合作研讨会为纽带,夯实合作基地,密切校企关系,为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聘请校外指导老师,交流人才培养思想,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对原有的酒店和旅行社进行优化,淘汰了一些不够理想的实习基地,加强了与五星级酒店集团的合作,在联合培养、冠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加强与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对话沟通,使企业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单纯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思想转变为主动为学校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按照学校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而且与学校合作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咨询等科研活动,密切了校企关系,为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两种模式打开经管类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局面
课程设计的选题最好是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的实际课题,充分调动学生、企业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并把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纳入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加以鼓励和推进。在实景操作和模拟操作两种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
1.密切联系合作基地,调动各方积极性,着力推进实景模式。实景模式应该是文管类专业能力培养的最佳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各个要素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这样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专业,但对旅游、营销、物流这样的专业是可行的。比如说《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出题,企业派人和高校老师一起指导课程设计,教师的身份是一个项目经理的角色。如与烟草公司的合作,烟草公司投入5万元,进行全市市场调查,使学生未出校门就参加了大型调研活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实景操作课程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不是军事演习”,而是在真正的战场上“真刀真枪凭真本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实景操作课程设计最大的优势是,利用社会力量教学,是在企业投入巨大打造的环境中进行的实战训练。《市场调查与预测》也是建立在企业真实需求的基础上,企业投资一定费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要成功实施实景课程设计,关键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事先精心谋划。教师要提前和企业密切协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身份,要置身事外,他的身份是裁判,是旁观者,是事后诸葛亮;学生的身份是企业员工,是运动员。实景模式虽然难度较大,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想知道他们学习的知识能不能用到实践中去,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好奇,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当前很多课程设计之所以学生愿意对付,就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市场营销专业和旅游专业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最容易进行“实景操作课程设计”。只要能够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找到和企业的结合点,充分利用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和兼职教授的力量,这种实景模式是可以全面推广的。
2.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不断改进模拟操作模式的教学水平。模拟操作模式是利用实验室构建模拟企业环境进行课程设计。如《外贸单证制作》,利用国内优秀软件以实训课的形式采取“教做学”的方式,确保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该专业学生认为含金量比较高,一些相关专业也选修了该课程。信管专业的《ERP沙盘模拟》、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等课程的开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课程设计起着不易替代的作用。但这个环节的教学目前迫切需要从工科的课程设计环节和国外的类似教学环节中吸收经验。在教学管理方面,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如何解决规模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是当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力学教研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教学经验总结[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3,(1).
[2]李建忠,魏仁干.浅谈汽车销售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4
6年间, “卓越计划”从培养卓越工程师一枝独秀到造就各学科优秀人才百花齐放, 从试点高校先行到各高校并进的迅速演变, 看是始料未及, 实乃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重大变革是催生“卓越计划”在高校全面展开的强劲动力;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新经济浪潮迫切要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全面接轨;高校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必须在改革创新中求生存、求活力、求发展。
笔者作为经管类专业教师, 就这几年在实施“卓越计划”背景下经管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谈些体会。
一、经管类教师在实践能力培养上面临的困惑
“卓越计划”实施主体是高校, 高校教师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主力军。教师实践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力的高低。近年来, 各高校虽然将实施“卓越计划”, 加强实践能力建设提高到一定位次, 但就教师而言, 在这方面仍有一些困惑和问题:
1. 思想准备不充分
从实施“卓越计划”工程层面上看, 经管类院系从领导层到教师对于“卓越计划”已明确试点院系为理工科类重点高校及重点专业, 明确培养方向就是“卓越工程师”仍然存有观望等待甚至事不关己的想法。从实践教育教学层面看, 认为经济管理类院校有别于理工科院校, 实践教学内容定义难, 实践能力培训考核标准难, 实践基地建设运用操作难, 实践能力成效鉴定难。很多教师一直从事理论教学, 对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研究, 思想上一下子也转不过弯来。
2. 实践基础较薄弱
经管类教师大多缺乏系统的实践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很多形同虚设, 教师带学生去实践基地往往是走马观花, 起不到提升实践技能的作用。许多教师因为没有实践基础, 到了企业对于诸如现代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市场经营行为提不出具有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 又放不下架子虚心求教。而就企业而言, 考虑到商业秘密等诸多因素, 又很难让教师们真正地接触企业核心内容并在操作运用上取得真经。
3. 人才引用存缺陷
经管类学院过去多年往往从院系资质等级考虑, 引进的新教师大多都是具备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基本上从“校门到校门”。这批教师虽然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但很少有实践基础,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双师型”人才凤毛麟角。一些院校也有意从企业中引进学历高、职称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但是往往这些人才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都是企业的精英骨干, 担任要职, 企业不放, 学校给的薪酬也没有吸引力。同时, 学校由于“编制”机制不灵活也难以操作。
二、影响经管类教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因剖析
影响经管类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投入“卓越计划”的原因是多层面的, 有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动力、固有的观念等等。梳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导向因素
教育部教高[2011]1号《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几乎为工程类培养卓越人才量身定做, 政策激励也都是围绕培养卓越工程师向相关学校、企业、人员倾斜。这种鲜明导向基本排除了工程以外的高校和专业学科, 排除了一般的普通高校, 挫伤了相当部分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积极性。
2. 传统理念因素
经管类院校“重理论, 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 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笔者所在学校经管类专业而言, 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比例虽占25%, 学校也提出重理论重实践、强基础强能力“双重双强”要求, 但反应在教学安排如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考核标准并未做到翔实具体, 对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尤其是对教师能力提高上没有硬性规定, 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院几乎没有专职的实践教学教师。学院虽然签署了多家实习基地, 但在实践活动安排、具体要求等一些关系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方面没有十分明确。模拟实验室设施设备覆盖面不广、科技含量也不高。学生实习往往是放任自流, 实习结束后提供实习报告和鉴定即可。
3. 教师自身因素
上级在政策上无动力, 学校在推进上无压力, 使一些经管类教师也失去了自身实践能力提高的内在要求。即使有一些实践基础的教师, 由于没有硬性指标, 不注重再提高也不愿意花力气进行实践教学。很多教师基本处于围绕考核棒棒转, 顺着职称晋升竿子爬, 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完成理论教学、完成论文撰写、完成课题上。对实践教学没有兴趣, 更不愿意主动研究, 提高自己。
三、充分认识经管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互联网+”等现代网络与经济社会相融合引发未来发展新模式, 全球背景、科技驱动、市场引领将成为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这种趋势下的人才需求和要求是对传统人才理念的颠覆。从近几年人才市场调研和分析看, 社会急需这几方面人才: (1) 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型人才; (2) 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 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就一些行业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而言, 迫切需求具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管理型人才, 具有金融投资分析能力的专家型人才, 具有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科技型人才, 具有现代网络运用的能力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是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 国家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而结构性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供给侧改革作为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带来的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经管类院校肩负着重要使命, 能否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中抢占制高点, 赢得新优势, 决定着经管类院校的命运。“卓越计划”虽然主要针对培养卓越工程师, 但其培养人才的理念、指导思想、措施方式却对经管类院校改革发展走向起到普遍的指导作用, 这也正是“卓越计划”意见出台后很多高校立即跟进的主要原因。因此经管类院校必须因校制宜, 认清形势, 切合实际, 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模式, 敢于在创新中推陈出新, 形成自身的风格特色, 在造就优秀卓越经济管理类人才上有建树有作为。要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要求教师首先成为理论知识的高手、实践能力的强手, 从而以自身丰富厚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 通过言传身教, 培养出适应社会多层面、多层次需求的领军型、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经管人才。
四、“卓越计划”背景下经管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形成政府、学校、社会联动, 教师主动合力推动经管类教师加强实践能力锻炼, 投入“卓越计划”实施工程。
1. 在政府、学校、社会联动层面上, 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新时期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对经管类院校提出明确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各经管类院校也应切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卓越人才”培训计划。要将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摆在整个目标计划的突出位置, 强调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职能。形成竞争上岗新机制, 将教师实践能力作为上岗任教的必备条件。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政府要牵线搭桥, 支持扶持, 为学校寻求较为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要有计划地输送教师定期顶岗、定岗在职锻炼;引导和激发企业在大量实际业务中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可操作的业务让学校协助完成。重视对经管类实验室的投入, 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达到模拟实践的效果。倡导教师加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办公软件的水平。
(3) 建立引用人才机制。经管类专业应该在引进使用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才上有所突破。既要打破常规, 摆脱因编制、薪酬、年龄带来的束缚, 直接引进一批企业精英;又要采取聘用兼职教师等方式邀请一批企业骨干到校授课。重视双语型、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引进, 既重学历, 又重能力。
(4)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考核评价指标新体系, 将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能力评价合理划分比例,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权重。在职称评定与职务晋升上充分考虑实践教学能力分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和实践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奖励标准, 使教师在理论教学、科研成果与实践能力诸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2. 在教师自身主动修为上, 强化以下几点
(1) 激发教师自我培养意识。内因是决定因素。要在教育引导中让教师认清国际国内形势, 把握经济发展走势, 始终有自我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 在不断学习中勇于超越自我。
(2) 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引导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中走出来, 从书本讲理论中走出来, 分析当今阿里巴巴、万达、格力等诸多企业在国际合作、投资并购市场运作中的新理念, 对互联网新技术运用进行系统分析, 将这些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收集整理资料, 一起预测企业发展趋势, 从而拓展思维, 提升实践谋略、实践操作能力。
(3) 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水平。经管类教师要站在高处进行研究, 捕捉前沿信息进行研究。将互联网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最新科技成果进行系统研究, 并将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 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真知。
(4) 主动深入实践一线学习。教师要主动到企业、市场调研实习, 通过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变化的市场带着问题到企业中寻求解决办法, 掌握最新信息, 提高业务水平。实践充分证明, 教师如能将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中, 做到融会贯通, 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效果极佳。
参考文献
[1]钟亮.论“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09) :23-24.
[2]冯子明, 龙飞飞, 李伟, 赵海峰.“卓越计划”下教师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提升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1) :132-134.
[3]唐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探析[J].教育探索, 2015 (08) :93-95.
[4]陈琦瑛.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 2015 (11) :16-19.
[5]张桂杰.独立财经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04) :113-114.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5
论文摘要:在新形势下,要有新思维、新举措,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有效途径:立足把学生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让学生自觉在“基层”岗位实习;承办、协办专业社会项目,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工学完美融合;面、线、点一体化,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半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紧缺,经管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适销对路,人才
校企合作是目前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最为成熟的模式,从分析企业的需求到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的内容方式、提供师资、实习场地、设备、岗位等,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一些理工类专业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管理机制以及许多人、财、物投入等问题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培养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旅游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等,相对理工科而言,这些专业有些“抽象”,专业技能不突出,校企合作的效果就更加不明显了,但目前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最多的,由于这两个特点,如何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要改变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被动尴尬的局面,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工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一、把学生的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结合,让学生自觉在“基层岗位”实习,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半职业人—职业”的过渡
学生到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当“普工”,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能够直接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员工守纪、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不愿当“普工”,正好说明他们必需首先过好“劳动者角色”这一关。
首先,要把学生到“基层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实习计划和课程、共同安排老师指导。当然,安排学生到生产经营第一线实习、实训,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不应让学生简单地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整天劳作,或在公司整天打杂,要让学生获得在学校无法得到的收益,让学生熟悉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要充分利用企业有关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资源,采取调查访问、请优秀员工现身说法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使命感、崇高感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奠定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生涯基础。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我们实行“1+0.5+1+0.5”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在学校学习酒店服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上半年到酒店顶岗实习,第二年下半年和第三年上半年回学校学习该专业的管理知识技能和其他的拓展知识等。学生们实习往往基层岗位,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酒等,与学生们从事“管理”、“白领”的角色期望有很大的距离。但对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加强酒店实操技能训练都很有帮助。通过实习,学生自己总结了“酒管精神”,其中很重要一条:“100-1=0”的精细服务精神。
其次,校企双方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要让学生自觉过好“普工”关,学校需有具体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派出带队老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企业要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指导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实习期满后,企业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签发实习鉴定,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每个学生都希望实习对就业能有帮助,如能将实习表现与就业挂钩,学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如安排学生实习时,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经考核合格后,可免试用期优先入职企业,优秀实习生经考核后可直接聘为专业对口岗位的管理人员。”目前,我校06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金融保险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有近40位同学得到了这一实惠,成为后来我院经管类专业07、08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当好“普工”的榜样。
二、主动承办、协办专业对口的社会(企业)项目,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
企业与学校合作一般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在学生中发现并储备对其有用的人才,二是在校企合作中能给企业带来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三是让实习生参加生产经营第一线劳动,或宣传、推销其产品,降低相应的费用成本,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这些动机与目的无可厚非,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争取做到校企双赢,让学生得到“实惠”。
对需要宣传、推销新产品的企业,学校应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宣传、营销全过程,并把它设计到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其形式可以多样化,还可与企业联合举办相关比赛等。这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社会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9月与广州创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期“创汇雷柏杯”营销大赛,由学院营销协会承办。我校负责参赛团队的组建、对销售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广州创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雷柏电脑鼠标键盘等产品供营销实战,配合做好参赛团队的监督和考核,设立奖金和证书,并为获奖团队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等。比赛为期三个月,校企双方真诚合作,学生在制定营销方案、展示创意理念和产品实战营销各环节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沟通能力,提高了销售技巧,增强了竞争意识,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对企业在社会上开展的专业活动,比如会展、招聘会、行业协会活动等,学校要抓住机会,积极承办或协办,让学生得到专业上的培养和锻炼。
我校利用每年在校举办的广东省高职高专毕业生招聘会的时机,安排人力资源专业和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当志愿者,积极协助与会的约300家企业开展招聘等工作。在招聘现场,学生们一方面仔细观摩招聘的方式方法,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利用工作间隙调查访问,或将自己设计的招聘岗位甄选方案向企业工作人员请教,等等。
此外,我院和物流协会还于月承办了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主办的“岭南杯”高校联盟物流知识竞赛,准备承办其物流创新大赛。参与协办或比赛的同学们,不管是在组织能力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企业的认可。
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能调动目前80后、90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实的项目活动中有目的的锻炼和培养其刻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同时,让企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并愿意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三、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工学完美融合
既然安排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果能在学校给学生搭建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就能事半功倍,还能做到工学完美融合。
1.成立虚拟性企业,让学生按照实体企业模式运作
我们学院成立了现代服务集团公司,并根据学院目前的专业对应下设8个子公司,除集团公司正副总裁由老师推荐学生外,其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都由学生竞聘后担任,老师则担任“导师”角色,指导学生运作与专业相关的各种项目。
2.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建实体性企业
我们与广州顺丰速运公司在学院共建了岭南顺丰快递店,让物流专业的参与实习,优秀实习生还可优先被选派到该公司培训以及到广州其他网点和部门实习,毕业后直接转为正式员工。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是:校方提供场所及网络配套设施,专业教师负责沟通协调和快件的安全并参与指导;企业引入顺丰速运的管理模式,负责对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实训过程指导和考核,派一名常驻店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目前各项业务开展顺利,基本上做到了学生、企业和教师三满意。一旦条件成熟,该快递店将开展信件、托运、包车等一系列物流服务,并逐步发展成为面向整个广州科学城地区的快递中心。
3.可以“借船出海”,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们与邓老凉茶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正是企业相中了学院拥有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区位优势和15000多名在校学生的规模优势,学校才得以借巨轮远航,学校、企业各得其所。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是:校企联手在学校内建立实习基地,除企业一名代表外,所有岗位均为经管类各专业学生自由组成的经营团队队员,专业教师负责各个专业岗位的指导。学生经营团队竞争上岗,每周强制轮换一次。上岗各团队在销售额、建章建制能力、团队合作状态、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项目上展开竞争,优胜团队可获得企业颁发的奖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的学生都在这个基地得到了锻炼。
我们还与广州豪森威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成功地合作,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电话访问、市场调查等业务,在沟通、礼仪、表达等职业基本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面、线、点一体化,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的校园应有别于普通院校,要营造企业文化。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努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更为重要,要把这项工作当着大事来抓,要抓出特色,要抓出成效。
1.首先要抓好“面”
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大环境。要通过请企业人士走进校园举办讲座或参加专业训练营、企业面试实习生、举办各种专业性质的文化节、实训实验室仿真布置等活动,让学生与在学校也能与企业人士零距离交流或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息。
在我们学院平均每周都有企业人士开办的各种专业讲座或前来招聘实习生的小型面试会,如淘宝大学广州紫藤石培训中心举办的“网店运营专才”讲座,把不少学生带上了网上创业之路。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办“香港曈讯金融投资训练班”和“红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等;我们针对专业系统安排的各种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耳濡目染,对终生学习、团队合作都有新的认识。我们每年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每学期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周等大型活动,由于有企业的参与指导,也为学生提供了感受企业文化的好机会。
2.在“线”上要抓出特色
线,就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路线。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并为他们成功迈向企业牵线搭桥。我们安排所有专业性社团与企业挂钩,让社团成员参加企业的相关培训、实习。如物流协会与广州韵达快运科学城分公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挂钩企业的网点顶岗实习。我们还逐步对学生专业性社团进行企业化改革,让学生自己学会创建企业文化。
要通过课程外包、参与横向课题等方式,缩短专业知识从书本到实际的距离,让学生上学习运用最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我们在金融保险专业将一部分专业课程外包给美国友邦保险广州一家企业,团队方式授课,课堂企业化管理,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之中。
3.重点是抓出“点”的成效。
点,包括每一个订单班、每一场专业比赛等等。要将每一个点企业化,让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个点的重要元素。
订单班不仅仅是以企业为合作单位,要尽可能地与行业合作。行业订单班由于面向众多企业,众多专业岗位,企业文化氛围更浓,学生就业前景更广阔,工学结合的成效更显著。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除了办有“万联证券班”、“外商酒店班”、“嘉逸酒店班”“科为创业班”和“曈讯投资班”等几个企业订单班外,以上订单(或订向)班,我们根据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分别与行业或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培养目标、模式和定位,研究课程设计、教材内容编写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评估等,努力实现把企业的“岗前培训”前移到学校,尽量缩小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业人的距离。
举办专业大赛要尽可能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邀请企业全程指导,让参赛者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这些年我校经管类专业举办的各种专业比赛都有企业积极参与并赞助。在开展市场营销大赛时,广州科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不仅提供了大赛所需的产品,而且还进行了全过程的指导,包括成立创业团队、进行市场调查、选择销售渠道、制定管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的通用教学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6.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6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 经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经济管理专业是民办高等院校中的一个重点专业,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民办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经济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民办高等院校近年发展迅速,其是依靠个人或者私人组织兴办的,办学规模不大,形式灵活,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与市场的需要紧密结合,每年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
二、相关概念界定
首先,民办高等院校就是指个人或者非政府组织合法开办的学校。其次,经济管理专业,它是学科专业的一种类型,指在学习过程中专门培养掌握经济理论与技能的经济型人才的专业。它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最后,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种固定的教育理念下,按照特定的目标来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三、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趋同化,培养目标同质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专业,导致了专业设置趋于同化。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有些专业具有相似性,一些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相同的課程,没有很好区分开来。正因为对专业设置具有这种趋势,才导致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同质化,也就是目标定位模糊,没有本专业特色。
(二)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队伍相对薄弱
由于民办高等院校是由私人或者非政府组织开办的,相对于公办学校来说,它的规模较小,工作岗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所以专业教学管理队伍相对薄弱。民办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基本上没有业界的领军人物,缺乏教学团队。而且教师队伍年龄构成也不科学,大多数经济管理教研室中,年轻的老师较多,这些老师缺乏专业背景,同时也没有很多教学经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手段单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化
目前来看,我国民办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仍然显得薄弱,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很少有专业实践的机会。一般而言,民办高校面对的是直接就业,属于一种技术型学校,很多民办学校都是企业家或者公益组织开办的。按照正常逻辑讲,这种学校经济专业的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学手段也是多元化的。但事实是,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到理论知识,很少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也缺乏实习机会。这是由于民办高等院校教学条件差,没有和实习单位取得良好合作,实践性教学环节形式化。
(四)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民办高等院校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有一些学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民办学校,一些是文科为主的;且各民办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归属院系不同,有部分归属于经贸管理学院,也有的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因此很多设有经济管理专业的民办高等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搞清楚自己应该注重哪方面教学,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四、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市场的需要
民办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为此,民办高等院校培养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按照这种需求原则设置课程。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要坚持以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确定专业设置与培养计划。这也是民办高等院校从地方筹措各种办学资源,发挥实际作用的社会实践基础。
(二)建立适合民办高等院校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等院校学生来自各地,这些学生不但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而且具有很强的塑造性,能很快适应社会发展。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应该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每一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或者专业特色,建立特色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以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科学构建民办高等院校师资队伍
民办高等院校要构建自己的教师队伍,只有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一是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教师要在平时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二是要完善教师应聘机制。建立良好的应聘机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取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另外,要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引进。对于一些专家或者名师,就要花重金,并给予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人才加盟。
(四)改进传统授课方式,实行多种教学手段
在传统上,一般的民办高等院校中都是实行“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毫无效果。为此,要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行多种手段授课。一是实行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多使用案例,用案例来讲解那些枯燥的理论,这样可以使学生融入其中,有效拉近教学情景与实践管理的距离。二是讨论学习。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积极进行讨论,讨论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知识储存。三是多开展与经济管理专业有关的讲座、报告以及学术会议等活动,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结束语
民办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产物,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马祯,武汉生. 民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类型匹配的研究[J]. 发展,2009(12):115-117.
[2]李俊强,雷飞,吴赛芬,等.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03):64-67.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7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我国传统的运筹学教学使这门本源于实践的科学, 又远离于实践。另外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定量方法的恐惧心理, 许多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成绩下滑。期末考试的成绩远差于一些专业课程的成绩。这是我们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中应该避免的, 所以必须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采取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运筹学的魅力, 才能使学生轻松掌握如何使用运筹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学方法的创新——案例教学法
目前在运筹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最多提出的是案例教学法, 魏晓平和宋学峰提出了在管理运筹学中应用案例教学, 以案例为教材,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研究、分析、讨论,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认识者的身份直接参与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双向参与的学习过程。国际上的教育工作者也很早提出了案例教学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编制了一些优秀的教材, 其中包含大量的案例。廖志高和胡知能专门研究了工商管理类运筹学案例教学的改革, 指出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案例教学的组织很关键, 应以每一个独立的模型为单位组织教学, 每个模型以一个实际案例引出, 进行理论知识和建模方法的讲解, 然后布置一个相似的案例,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模型。案例成为教学的载体, 最终又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2 教学过程的创新——“三步曲”
第一步:分析问题, 建立模型。引导学生由实际中管理决策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 由实际决策需要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同时启发学生对与该问题相似问题的思考, 拓展该模型的应用范围。
第二步:模型求解, 使用计算机软件求解。运筹学理论上的求解方法主要是单纯形法, 但是该方法的求解过程, 是数字的重复迭代过程, 解题过程耗费大量时间。在理论授课和课外作业中, 只能对那些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较少的问题进行讨论, 而针对实际应用中的大型案例来说就脱离了现实, 显得无能为力。为此, 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软件求解的必要性, 邱丽绚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管理类运筹学教学中的优点。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应该辅以上机实验课教学, 具体的操作还是以案例为载体。
第三步:求解结果的应用, 如何辅助决策。如何使用求解结果辅助决策, 是使用运筹学建立模型的目的和出发点。所以最后必须将求解结果回归于实际问题。而在与实际问题结合的过程中, 可以很好的阐释运筹学模型理论上的成熟性和实际应该的灵活多变性, 这两点决定了运筹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以上三步组成的“三步曲”教学过程, 从实际问题引出运筹学模型, 然后采用功能强大的软件求解, 最后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 回归实际, 指导实际决策。这样从实际出发经过数学模型的求解最后又回归实际的过程,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很好地体现了运筹学模型的强大的实际作用。
最后针对每一个模型在完成“三步曲”教学过程的基础上, 进行一次上机实验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核方式的创新——案例报告
最后还要做到考核方式的创新, 不少教育工作者已经提出传统考核方式对于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的经济管理类运筹学的弊端。邱丽绚指出, 限时笔试的规范化考核方式, 学生只能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去求解类似于例题的题目, 这种考核结果不可能准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我们借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 预先给出多个题目,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 自己设计求解要求, 并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 然后上机求解,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实际问题给出可行性建议或决策分析, 最后以论文形式上交。
鉴于以上两点, 本人认为考核方式改革的宗旨是在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所以本人摒弃传统笔试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做大胆创新, 以“案例报告”的形式作为期末考核方式。案例报告考核方式的总体思路是要求学生使用运筹学模型解决自己专业的相关问题。案例报告一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案例描述, 要求学生自己搜集待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第二部分是模型建立, 在考察学生对模型建立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建模能力;第三部分是模型求解, 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软件求解方法对所建的模型进行求解:第四部分是结果分析及应用, 在求解的基础上, 从理论回到实际问题中, 使用求解结果对管理决策者进行辅助决策, 另外还要求使用灵敏度分析对决策环境的改变做出应变。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 很灵活很科学地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创新, 在科学有效地传授知识的同时, 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消除经济管理类学生对定量方法的恐惧感上也将取得革命性的效果。这种效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不仅仅影响了学生对运筹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戴维R.安德森, 丹尼斯J.斯威尼, 托马斯A.威廉斯.数据、模型与决策 (管理科学篇)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1版, 2006.
[2]董振宁, 刘洪伟.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 (1) :32-35.
[3]刘才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运筹学教学方法谈) [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21 (9) :46-48.
[4]李宗泰.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 22 (2) :266-267.
[5]侯云先.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3+2”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3 (4) :56、66、76.
[6]任志霞.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11:86-87.
[7]左元斌.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19-20.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 对人才的需要亦是与日俱增。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 因此, 做好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关键, 尤其是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对经管类课程的教学进行重新思考。文献[1]比较了中美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提出了中国在创建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文献[2]结合了经管类学生的特点, 提出应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文献[3]提出在经管类人才创新应重视学生的个性。文献[4]提出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同作用。以上分析没有专门具体到课程, 经管类课程如何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还有待研究。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应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标。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敬业进取精神、系统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具体表现为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激励能力、识人能力、用人能力、判断能力、规划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传统的经管类本科生教学模式有很多缺陷, 主要有两点:一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创新精神不适应, 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 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二是教学考核制度单一, 缺乏弹性, 不够科学。经济管理的特点表明, 管理尊重科学, 讲究艺术, 强调权重, 注重体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以社会和市场需要素质和能力为导向, 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围绕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如下:
1. 教学课件的创新。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了教学课件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经管类大学生教学课件的设计上, 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多利用多媒体、录像、图片、动画等, 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
2. 教学内容的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内容应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到实时更新。教学设计创新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以问题情境为主的内容; (2) 设计以问题解决过程为重点的内容; (3) 设计非常规、非形式推理和开放性的问题; (4) 设计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交流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 也应进行配套教材的内容更新, 让内容与时俱进, 体现经济管理理论及应用的时效性。
3. 教学方法设计的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方法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让学生在课题背景下自己寻找问题, 老师辅助解决问题。注重小组互相讨论, 充分挖掘学生的课外时间, 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主要有: (1) 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进行方法的改进, 并将其引入到课程中。 (2) 基于科研工作自创或改良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企业管理中的经验, 要基于科研, 独创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课下, 教师可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评价自己所上课的教学效果, 并针对学生的意见反馈做出相应的教学修正。 (3) 适当将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引进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强调实用性, 并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与实际结合紧密。教师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 将其引进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主要包括: (1) 合作性学习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这种方法分三个步骤:第一步, 根据课程组对内容的设计讲授主要知识点和前沿理论, 提出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创新学习, 多布置自学与合作完成的团队作业, 引导和启发学生研究兴趣, 提高思考问题能力等。第二步, 教师通过任务分配调动学生课堂以外自主学习积极性, 通过组建团队和角色分配 (包括:主持人、资料收集人、记录人、汇报人、发问人、答辩人等) 使学生之间共同研究一个主题, 提高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第三步, 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小组研讨, 根据课程性质类别可采用课堂辩论、PPT成果汇报、社会调查、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 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固定班级的课堂理论授课形式, 采取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2) 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能穿插实践教学内容, 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所以, 应改变只有实验课才能进行实践教学的误区, 将实验引入课程教学中,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因一般在大学, 创新创业比赛将计入一定的学分, 若可能, 可以将经管类比赛引入课堂, 和课程结合, 提高同学们参加课程学习的兴趣。
4. 教学考核设计的创新。
教学考核不在以一份期末试卷成绩确定成绩, 而是充分考核其团队协作与研究能力、平时对问题看法与辩论等的成绩等, 以考核同学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设计考核的方式, 如加大论文答辩考核等。
三、《综合评价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1.《综合评价方法》的课程特性。
评价是人类社会中一项经常性的、极为重要的认识活动。《综合评价方法》课程涉及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并且强调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实用性课程。
2.《综合评价方法》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评价方法》课程教学中, 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应从注入式改为教师启发, 同学合作小组创新式。教学考核制度也要由以前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改为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综合评分考核。让学生自主地履行实践内容, 将该结果计入课程考核, 通过创新实践学分来激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培养实践参与和创新的能力。同时, 加大同学结合科研项目来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的激烈力度, 创新考核方式, 最大限度地挖掘同学的创新能力。
3.《综合评价方法》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的营造。
《综合评价方法》教学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营造。应用以上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 总结出《综合评价方法》教学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情景模拟、社会实践论文、结合课题的研究论文写作与展示、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大比拼等, 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中, 可以获得较好的创新环境。
四、结论
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考核模式等, 营造创新环境, 提高经管类课程的社会适应性, 为国家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 余际从.在中美比较中审视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 2005, 3 (3) .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9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形成了诸多流派, 如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 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等。近年来在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又兴起了一种“ (新) 学徒”模式, 这种模式把传统学徒模式与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并在全球开始推广。“现代学徒制”的第一性质是“国家是政策法规制定者、出资者、学徒项目和标准的制订者、考核者”, 而国家如何承担这个任务, 是“弱承担”还是“强承担”, 已经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我国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开展了诸多研究与实践。研究上, 主要偏重于体制机制、组织实施方式等方面;实践上, 主要集中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对在校生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面;而对企业在职工员工的现代学徒制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则明显较少。在研究的学科侧重点上, 由于工科类专业技术性强, “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比较好实现, 因此现代学徒制在工科类等技术性强的专业实施面更广, 研究也更多。经管类专业从学习内容上看, 教学内容主要是软科学, 知识的科学性和经验性并重, 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科学的规范分析和科学的流程与操作方法, 还需要经验的累积, 甚至有时经验更加重要。因此, 实施难度更大, 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少。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及培养路径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校、政、企、行”的紧密配合, 但从目前的实施来看, 政府和行业虽然有一些支持和鼓励政策, 但推动主要靠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因此,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 分别站在学校和企业的角度考虑, 就需要解决“招生”和“招工”的问题, 有了生源和员工, 学校和企业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培养。
1.“招生”和“招工”同步进行。
即学校招生的同时, 企业也参与招工, 学生进校就有双重身份——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准员工。这一模式的实施基础在于有强有力的且有社会责任感的校外合作企业的参与, 愿意和学校一起去全面培养学生, 一方面为企业储备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培养人才。
2.“先招生, 再招工”。即学校招生在前, 企业招工在后, 企业从现有的学生中结合学生意愿和企业考核, 挑选合适的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培养班进行培养。这一培养模式和路径与当前各大院校广泛探索的“订单班”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只不过前者的培养时间更长, 培养也会更系统。而这一模式的实施的关键在于, 学校如何解决学生一开始进入学校的专业和“现代学徒制班级”的课程冲突问题, 学校有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学分互认机制等, 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相关制度建设。
3.“先招工, 后招生”。
即企业招工在前, 企业为了提升员工的技能, 应对转型升级的要求, 将员工送入院校取得相关的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 提升员工的学历和层次。
从某职业院校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 理工类专业由于有强有力的合作企业——宝钢集团韶关分公司的大力支持, 现代学徒制的“招生与招工同步进行”和“先招工后招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经管类专业面向的就业领域基本上都是现代服务业, 员工的流动性较大, 而且学生在学校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短时间产品知识和企业文化的培训, 基本上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所以企业长期培养的意愿不强。因此, 在该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目前的实施中, 以“先招生, 后招工”这一培养路径为主。
三、经管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点
1.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能力培养, 使学生在毕业后就能从事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这样会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企业也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在传统的“订单班”培养中, 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通过订单培养的学生留在订单企业的人数不多, 大大降低了企业继续培养的积极性。深究原因, 可以发现在“订单班”培养模式中, 由于企业参与的较少 (一般是最后一学期参与到教学中) , 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高层次的技能, 回到企业后又需要从最基层做起, 而基层的工资待遇又无法吸引学生。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 由于企业参与程度更高, 可以在不同的学期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以营销专业连锁经营方向为例, 第一年的实训直接到门店基层岗位, 有企业师傅直接带领学生学习各基层岗位的基本技能;第二年由于学生通过上一年的实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 对每一工作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这一年学生可以从事店长助理、品类组长、副店长之类的管理岗位进行实训, 由店长手把手地教, 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最后一年, 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店长或者副店长的工作操作和实训。这种递进式的能力培养, 则可解决学生一出校门就能胜任管理岗位, 将基层的锻炼放在了学校学习阶段, 一方面学生毕业后起点较高也更容易留住学生, 另一方面企业也培养到了自己需要的合适的人才。
2.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更高一点。
对于企业而言, 与高校合作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是基于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自身的规模壮大和发展的需要。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 下功夫去培养的人才, 肯定希望是高层次的储备力量和未来的企业精英。如果人才培养定位仅仅是基层的高技能型员工, 显然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 经管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至少要定位在中层管理岗位。
3. 尽量实现“高等性”“教育性”和“职业性”的有机融合。
“高等性”即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层次, 具有一定的高度, 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教育性”则指学生的基本教育的完成, 主要是集中在被大家广泛认可的相对规范性教育的学校里进行;“职业性”即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真正具备某项职业工作技能。现有的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中, “高等性”“教育性”和“职业性”往往是分开的, 如学校的课程体现了“教育性”但往往欠缺“职业性”, 学生的校外实习由于是学生自主寻找的实习单位, 学校也有相关的指导和要求, 但由于时间短, 学生为了完成实习任务, 被迫沦为有些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这完全体现不了“高等性”等。而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 校企双方教师互相学习, 学校教师通过挂职的方式进入企业学习相关技能, 而企业导师也会定期进行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此外, 还需要进行产教融合、双证推进。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 来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学历证书来证明学生学习的“高等性”, 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 并实现“高等性”。
4. 经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现代学徒制以工科为主, 而工科类专业主要是科学的熏陶, 强调规范化的操作, 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步骤。从培养过程来看, 经管类的工作岗位要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 而工科类岗位做人与做事相对分开。因此, 经管类专业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 兼顾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优秀的人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也愿意花精力和成本去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但由于受到政府、行业、院校、学生家长等的诸多限制, 使企业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因此, 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1. 取消招生中的学徒的户籍限制。
在现有的政策下, 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对象必须是本地生源, 这也是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地企业和本地院校而采取的一项政策。但是随着户籍制度的淡化, 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到外地企业工作,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户籍的限制, 这部分员工无法进入企业和院校合作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班级中, 而企业想要培养的员工因为户籍的限制也比较局限, 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
由于现有的体制, 企业无法避免花重金培养的人才的流失问题, 如果没有政府和行业的相关激励政策,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 政府应出台一些减免税收、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来。
3. 解决社会认识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的最佳培养途径应该是“招生与招工同步进行”, 而现在广泛采用的绝大多数是“先招生, 再招工”或者“先招工, 在招生”, 究其原因, 主要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学徒培养的认识偏见, 认为学生直接以“学徒”的方式去培养, 是否层次会太低。因此, 提高现有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宣传, 逐步取得社会的认同, 取得更多的家长或学生的支持。
4. 进一步明确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各方职责。
现代学徒制培养中, 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长的共同参与, 而且他们承担自己的相应职责。
5. 建立规范的教学标准。
目前, 各大院校在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中, 层次和水平具有差异性, 这就需要出台规范的教学标准的来避免现代学徒制执行过程中层次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以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切合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它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 使高职教育更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专业性, 而经管类专业由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必然会有一些特殊要求。
参考文献
[1]阚雅玲, 丁雯.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以百果园学院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 (24) :60-67.
[2]代晓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问题思考——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 2016 (7) .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10
一、创新教学内容, 再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精神,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重建教学内容, 再造培养模式, 不断推进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实践教学。
1. 理论教学模块。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原则。实行“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的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3+1”、双学位、导师制等模式。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是省级立项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既重视了专业理论能力的培养又加强了行业实践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基于此, 该专业将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程的27% (47学分) 设计为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现代人际关系学等注重行业实践能力的课程组合, 突出行业性与应用性, 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集中实践教学比重增加,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性。注: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全校性公选课等;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概率统计、统计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经济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课:财务会计、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生产与运作管理、财政与金融、公共关系学、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划、现代人际关系学;专业选修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广告策划与管理、商品学、服务营销学、合同法、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伦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实效促销、零售学、库存管理、企业CI形象设计、创业学、管理文秘、区域经济学专题、国际物流导论、终端营销、工商行政管理、项目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投资学原理、国际贸易法、仓储管理。
2. 实践教学模块。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指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 学生应该在“做中学”, 在“做”中掌握和贯通知识并运用与实践, 避免学非所用。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知识的实际和行业应用,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行业适应性为目标, 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实习、实训,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构建了由4个独立的集中实践课程构成的“全过程, 多层次, 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注:市场营销专业“全过程, 多层次, 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类别:学科基础实践、技能操作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实战创新型实践;实验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划。实践实验基地:校内实验室、米兰春天超市、大润发超市、龙工集团、龙岩陆地港等、二手市场、龙雁新区、龙岩市经济开发区、淘宝网站、经管综合实验室。
3. 素质拓展模块。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专业核心能力, 组织了专业特色的竞赛活动 (跳蚤市场、创业设计竞赛、ERP操作竞赛) 、调查队活动、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大赛等的综合行业素质训练模块, 实现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常规化和专业化。
4. 职业能力发展模块。
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要拥有1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 还引导学生重视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权威性。如市场营销师职业资格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 项目管理员, 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促进四大教学模块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基础与专业相结合, 基本理论知识与行业最新动态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双轨制, 既重视专业基础知识, 又注重行业技能的培养, 融知识与应用技能于教学全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式, 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是既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技术型人才的综合性人才, 是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 具有较好的科技应用、推广、转化能力的人才。这类人才是既具有高等本科教育性, 又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性, 集学术、技术、职业于一身, 是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优化组合。鉴于此,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应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和培养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的职业性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都要符合相关职业的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要求强化实践育人, 强化岗位实训和实习, 强化工学结合和学做结合。实训和实习的学时不少于20%。
2. 创新教学方法, 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案例教学法。老师们展示教学案例, 提出尖锐的问题, 让学生从案例参与者的角度看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让学生在四年中接触200多个案例,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案例讨论的课题。案例教学法一般让学生先自主完成作业, 然后在学习小组中集体讨论案例。每个小组要提出创新性的方案或观点。其他的学生还可以就发言的内容提问, 发言组的成员要现场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 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浸入式体验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将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的课堂设在现实的环境中, 让学生担任经营管理的角色, 由理论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教学。例如,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里的某些章节, 就将课堂搬到龙工集团的生产车间, 进入车间之前有理论教师讲解生产运作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然后由企业导师带入车间, 实地讲解生产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 并让学生在车间自己动手操作, 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浸入式体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成效显著。
3. 注重专业基础教育, 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 也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在教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要强化实践教学, 突出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课程设置上提高实践教学学分 (学时) 的比例;二是增加项目教学、课程实践设计、实训实习、社会调研等综合性时间环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采用多种渠道,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的教师有的是学术型, 有的是技能型, 有的是技术型, 还有的是应用型的, 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师都是“双师型”的。但是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这些“双师型”的老师都具备职业师资格。这支教师队伍可以是本校教师经过培训通过鉴定取得职业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 也可以是聘请企业、科研院所和有相关业界经历的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 要依托专业的教师团队, 培养建设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评价, 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仍是德育为先智育为主的教育,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知识测试为主要形式, 轻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 造成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注重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 如何采用多维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是评价可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建立由社会组织参与的人才质量监控体系, 形成一种全方位的质量考核与评价方式。二是评价内容多样化。实行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考核。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化。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虽然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和发展思维, 也为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改革思路。但是仍有不足, 比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朝夕可就的工作, 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也需要老师们统一认识, 坚持贯彻执行, 才能取得成效的。因此, 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推广, 还需要许许多多的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与探索。
总之,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 作为高等教育学府, 尤其是地级市本科院校, 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切实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使高等教育学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温床。
参考文献
[1]刘焕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2.
[2]夏明忠.地级市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3]钱国英.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4]龙岩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见[Z].龙岩学院, 2012.
[5]龙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Z].龙岩学院, 2013.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11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经管人才培养 计算机技术
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培养经管专业人才的意义
(一)经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
目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已发展成中国继高考之后的第二大考试,英文称之为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NCRE是用于考察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分为四个等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经管类学生的人才知识结构而言,并不需要其掌握高深的计算机工作原理,也无需了解电子邮件是如何通过因特网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如果经管专业学生想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如汉字输入法、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和幻灯片等基本操作,以达到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的要求,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报考每年例行举行的NCRE相应级别的考试。通过以“考学合一”的形式,促使经管专业考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以利于自身今后更好地发展;同时通过NCR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变的思维能力;为自己获得一份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的资质证明,为自己毕业后入职企业积攒一份优势,也为用人单位考察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一个统一公正的标准。
(二)促进经管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
在当今网络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特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效率提高、客户和外部合作伙伴开发与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遵循着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就更新换代一次,相应地,企业信息化系统也会升级一次,每次系统升级后其版本、界面和功能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改变,这就需要经管人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系统的操作方法,以应对随时变化的市场环境。而熟悉新的操作界面,学习新的软件操作,解决新的管理问题,都要通过经管人员自学来完成。这就要求网络时代的经管人员在大学阶段养成通过自我实践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学习能力,具备在经管领域内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动手能力,通过自我探索养成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创新思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与时俱进,随IT技术的发展而更新题库,考试形式采用公平、高效的无纸化机考,既考察了应试者的理论知识,也考核了应试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者在备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每个考生都是自己的主角,他们为突破难题,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一步步不断试错,直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备考NCRE,不仅激发了考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习兴趣,还会促使考生多参加上机动手实践,不知不觉地增强了考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促进考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大幅提高。
(三)增强经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已不仅仅只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多地是借力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各部门、各员工间的协同工作效率,整合外部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相关资源,使企业得以及时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经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技能。当前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均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明显的“供过于求”现状,另一方面企业却在抱怨招聘不到满足网络经济时代要求的具有信息化素养的经管人才,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经管专业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岗位需求,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企业所急需的信息化经管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在独立学院平时的经管类专业计算机教学与考评环节中引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引导学生将NCRE的备考过程和平时的计算机学习结合起来,在上机练习中综合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融入商务办公和业务流程模拟案例,如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份创业融资计划书,使经管专业学生在学中练、练中会、会中悟,使其既具备经管理论知识又具有计算机实践动手、创新技能,提升经管人才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促进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一)以证代考,构建“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在独立学院的经管人才培养中实施“文凭+证书”的“双证融通”形式,实行毕业证(教育层次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的评价证明)的双证教育模式,融证书考试于课程教学体系之中,打通取证标准与课程考核的樊篱,即入学后,明确规定经管类专业专科和本科层次的学生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成绩和学分,经管专业本科层次的学生除考取NCRE一级证书外,在学习完数据库课程和相关专业的课程后,以二选一的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报考NCRE对应专业的二级科目考试(MSoffice高级应用或数据库科目)或者参加相关课程的结课考试,将取得NCRE二级证书作为相应课程学分的认定依据,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课程两门课程的成绩与NCRE二级考试相应科目的成绩相比较,取分数高者作为相关课程的认定成绩。通过以“以证代考”为导向,不仅规范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完善了学习评价指标,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取了市场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技能,锻炼了学生的探索性及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独立学院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以考促学,提升经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及数据库等课程的考核均由本校的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第一,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标准,导致试题质量良莠不齐,考试难度参差不均。第二,教学目标缺乏企业工作实践导向性,教师授课时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过于概念化和理论化,导致和企业现实业务需求相脱节。第三,作为操作性、参与性、动手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由于缺乏专业合适的机考测评软件,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课程均通过试卷笔试来评定学生成绩,导致考核手段的单一性与课程教学形式综合性(讲授+上机)的矛盾,因此,可通过引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经管类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课程)的考核手段,推行以考促学,采用统一的测评软件,建立统一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授课时教师引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多参与上机练习,建立协作与对抗小组,模拟企业商务活动,采取项目式教学,如商业计划书制作模拟项目、招标书及投标书制作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促进经管专业学生由“被动应试”向“主动学习”转变,为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牵引作用。
(三)以考促用,打造“学以致用”的经管人才
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引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手段,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以“学以致用”为导向,以上机实践为基础,以企业的实际经营业务流程为载体,模拟商务环境,创造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广大经管类学生将商业思维内化于计算机技术中,养成信息化管理的思维,起到“以考促用”作用,确保学生能在日后的工作岗位和经营实践中利用信息手段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导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熟知计算机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快速应变能力,可通过增加实践学时,创设模拟商业情景,将学习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办公文档、财务报表、幻灯演示片、工作计划、电子表格等商业模拟案例由制作者本人进行公开讲解演示,通过集体评议,改进优化,促进学习对象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启迪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并潜移默化应用于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促进经管类学生信息化思维的养成,使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范畴不仅仅只约束于对计算机操作步骤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结合社会实践,将计算机知识与企业活动有机整合,打造出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应用型经管人才。
三、结语
在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生产方式和经营活动。对于现代经管人才而言,经管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和创新思维是三种必备的技能,在目前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需要具有信息化技术、创新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经管知识的经管人才分析企业管理盲点、诊断企业经营状况,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开展经管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对促进独立学院经管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4(9)
[2]袁益山.论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瓶颈及复合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3]王瑛,李光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人才培养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胡继光.从计算机等级考试看法律人才的培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6)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篇12
一、教学方法改革应分析企业选用人才标准
地方高校调整教学思路,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分析企业的用人标准。选择合适的人才,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企业的用人标准可能不同, 但一般来说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六个特质:较强责任感, 能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良好的专业素养, 能够胜任工作职务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及意愿, 能够接受创新思想, 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与同事、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相处融洽, 有效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有效配合项目组和团队完成工作任务;健康的身体, 能够担负繁重的工作。因此, 地方高校在进行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时, 应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方法, 从商业团队运行模式转化过来的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 简称TBL) 教学模式正适用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TBL教学模式及其在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原则
1. TBL教学模式
TBL教学模式, 即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该法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Larry K Michaelsen教授2002年借鉴商业团队合作模式, 参考基于问题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基础上, 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小组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以教学任务为中心, 兼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医学教育课程中被广泛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非常适用于这种教学模式。它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2. TBL教学模式的在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中的设计原则
第一, TBL教学模式设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地方高校经管学院培养经管类人才是为发展地区经济服务的, 因此, 教学模式设计必须以应用能力为主线,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淡化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教学任务, 在各教学任务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学习小组根据团队的教学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内容总结, 制作课件, 进行成果展示, 完成对教学任务的了解, 掌握和应用等一系列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现地方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素质。
第二, TBL教学任务设计要难易度适当。教学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分析能力、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等因素,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团队协作, 克服困难,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 教学任务要与企业经营活动或社会活动相关联, 具有应用价值。TBL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此,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或商业活动的相关内容, 了解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从而缩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三、TBL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中的应用
TBL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任务设计、组建学习小组、分配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实施过程, 课堂展示和内容反馈。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团队配合程度。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 应该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 不但可以在较为紧张的教学资源下传授专业知识, 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各种非专业技能。因此, 在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中引入和推广TBL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1. 教学任务设计
任课教师根据经管类课程性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 大体可以分为理论任务和实验环节两部分。理论教学任务要求各学习小组把自己团队负责的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向同学进行理论讲述, 以案例或其它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内容, 并邀请同学参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的讨论。实践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用实践成果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工作过程, 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遇到的问题, 强调在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组建学习小组
TBL教学模式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指导下, 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情况进行分组, 一般建议4-6人为一组。分组时需要注意:为了实现TBL教学模式的目的, 学生的人数不能过多。人数过多, 有些学生就得不到锻炼, 还有一些学生躲避分配任务, 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在人员分布方面要合理, 积极主动的同学与消极被动的同学要有效结合, 前者带动后者, 实现共同进步。
3. 教学任务的分配与实施
任课教师设计完教学任务后, 把教学任务分配给各教学小组, 并提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任课教师发放的教学任务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定期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学生审查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同时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 便于及时指正, 避免学生出现本质性错误, 造成重复性工作。
4. 课堂展示与反馈
各小组把负责的教学任务制作成PPT课件或用其他形式展现给同学, 把他们负责部分向同学们进行理论讲解。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了解各小组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成员的作用, 对各小组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进行评价, 并根据课堂展示内容进行提问, 了解教学任务完成的细节活动。借助这一平台既锻炼学生的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应用能力, 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邀请同学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讨论过程中, 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
四、TBL教学模式应用于经管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TBL教学模式在我国应用时间还比较短,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 任课教师的授课班级如果学生人数众多而学时有限, 实施TBL教学模式不能给予每名学生同等的发言机会;在小组分配过程中, 如果学生自由组合或者分组过程中没有实施公正的差异化分组, 则可能造成各组学生成绩相差较大, 一些小组由于整体素质降低致使此门课程综合成绩相对较低;再有由于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任务设计不科学、对课堂成果展示点评致不到位、学生的努力没有体现出价值, 都会造成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满意;最后, 如果教师监督工作不到位, 会对一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无作为毫无察觉, 致使一些同学在教学任务完成中搭便车, 致使TBL教学模式的目标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 尽管TBL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进步,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 这种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虹, 张晓鹏.高职双层英语教TPR+TBL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09) .
[2]李玉红, 李凯旭, 王海东.培养网络时代经管类大学生企业创业能力的TBL教学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4 (26) .
[3]张哲.医药营销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6) .
【经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推荐阅读:
经管人才培养11-03
经管类人才06-11
经管类教学论文11-17
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01-06
经管类社会实践报告06-21
经管类课程中案例教学论文07-02
经管类寒暑假社会实践05-12
经管专业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