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方向

2024-09-09

发展的方向(共12篇)

发展的方向 篇1

1 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普通高武术选项课教学一直延续着以竞赛套路为主线的教学培养模式,全国各大普通高等院校虽然没有将培养竞赛套路人才明列为培养目标,但实际上却在潜移默化地将之视为目标。这势必造成大学生对武术认识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所学到的技能知识单一,从而忽视普通高校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使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适用面和适应能力都受到限制,这与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显然不相适应。我们应该看到武术选项课教学要面向的是长期的、全面的,而不是短期的、单一的社会追求。本文从培养竞赛、传统、健身三种方向人才的视角提出今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发展的设想。

2 当前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2.1 以竞赛套路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制约教师特色教学

近几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众多大学生在专项技术、文化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若不根据大学生个人发展方向或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情况而因材施教,这样势必影响并限制大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然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武术选项课仅仅突出了竞赛类项目的教学,缺乏包括攻防、格斗的各种传统套路和以功理、功法为基础的大众健身方法方面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大学生对高校武术选项课学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习的统一性,而忽视教学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一直延续着竞赛套路为主线的培养模式,这样也使得教师失去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的主动权,使其专业技术的特性遭到了埋没。由于教师的教学特长、教学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结果势必影响教师特色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导致教师技术教学的统一性,而缺乏多方向的特色性技术的发展和多方位的全面发展。

2.2 以竞赛套路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制约大众健身的广泛开展

根据苏州大学张宏成教授对国家教委表彰的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单位中的16省、市,25所高校体育教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竞技项目教材时数达64.6%,而健身、娱乐、民族体育教材时数合计仅占15.24%。这说明在高校大众健身项目的开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大众健身在高校体育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不少健身、养生的知识内容,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对大众健身普及性的制约,也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缺乏健身性与养生性等内容,以竞赛套路为主的武术选项课教学培养模式势必制约大众健身的广泛开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健身、养生在提高生活质量重要性中的认识,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更广泛开展的迫切需要,对人数众多地在校大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大力宣传,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实行已经势在必行。然而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依然延续着以竞赛套路为主线的教学培养模式,对以大众健身为目的,具有健身、养生、保健功能的健身武术类项目的开展,所做的贡献还远远不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培养模式制约了大众健身的广泛开展。

2.3 以竞赛套路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制约了武术中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

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按竞赛套路训练模式运行,势必限制和影响其所支配的中层、下层武术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而培养出的竞技武术人才作为周而复始的竞技武术人才模式的传播者,其结果形成传统武术在竞技武术主导地位的驱使下,不得不转入民间活动,以求得生存和发展。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或灵魂,武术中传统武术项目正是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特征,以各种搏击技巧、手法、招数来教学。武术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不断吸取传统武术的营养来充实自身,保留武术固有的风格和特色,然而以竞赛套路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势必影响到传统武术项目在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中的开展,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制约到传统武术项目的发展。

3 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培养三种方向人才的设想

3.1 以竞技比赛为目的具有艺术表演功能的竞赛套路方向的人才

目前,发展竞赛套路艺术美的重点是大力综合、借鉴、创新使其动作艺术化,进而体现武术攻防技击的艺术夸张性。因而,为了进一步增强它的艺术观赏性,可以将它与现代艺术、美学相结合。

以竞技比赛为目的的竞赛套路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沿着高、难、美、新的路子前进。虽然淡化了武术攻防技击的含义,失去了武术传统本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武术套路进入了竞技体育的殿堂,裁判员依据竞赛规则来判别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高低。那么,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客观量化因素的评分内容。具体表现在比赛中是否突出了竞赛套路的规格高、质量高、水平高,及套路技术的难、美、创新这些内容。使比赛具有规范性、可比性、观赏性、可操作性。因此,通过竞赛套路的“高、难、美、新、快、强”的视觉效应因素,可以确立以培养竞技比赛为目的具有艺术表演功能的竞赛套路方向的人才。

3.2 以实战对抗为目的具有技击、攻防格斗功能的传统实用武术方向的人才

传统武术追求的是不断提高攻防技击能力的“神韵”,具有强烈的攻防意识。即传统武术在讲究“临阵实用”的技击内容与习武者在知晓动作技击旨意时“练时无人似有人”的那种精神意识的有机融契,与竞赛套路提倡的高、难、美、新技术发展方向,只在外形上体现攻防含义不考虑技术上的实战意义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根据传统武术技击原理,在攻防进退、动静疾徐、闪展腾挪中展现武术的精华。传统武术中的攻防技击,是融套路与功法练习为一体,比现代散打技法更巧妙实用。如“四两拨千斤”的技法,传统武术中的刁、拿及反关节技击法的运用等是区别于各种“洋拳”打法的主要技击方法,而其技击方法中表现出的“巧劲”及方便简捷制服对方的功效,也正是传统武术攻防技击表现力的生动写照。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攻防意识的教学,有助于启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掌握和巩固。

3.3 以大众健身为目的具有健身、养生、保健功能的健身武术方向的人才

根据原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的一项统计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参加武术晨练的人数占大城市晨练总人数的38.4%。我国参加武术活动的总人数约6000万,占我国体育总人口的一半。这与武术符合我国的国情条件和传统健身文化观念,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太极拳、太极剑等一大批项目在群众中得到了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而,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健身价值,它有条件作为一种主要的健身方法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加以推广和开展,为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做出贡献。

社会市场需求一种具有医疗保健、修心养性、休闲娱乐功能的体育活动,而武术中特有的社会健身功能正好迎合这种市场需求。若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能培养掌握此方面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显然是适应社会需要的,这也拓展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大力推广普及大众健身,推动全民健身更好服务。

4 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培养三种方向人才的措施

(1)转变观念,改变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以竞赛套路为培养模式的现状。增加能满足社会大众性、娱乐健身性的健身武术方向和具有攻防技击实用性较强的传统武术方向人才的培养。

(2)加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武术项目方面师资的培养,应从有利于学生对技击、攻防实用性强的项目的需求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出发,加大对新设的两个发展方向技术内容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第一学期应做全面基础性学习。以基本功、基本技术为主体,发展武术专业素质。第二学期和以后的校级选项课,学生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任选其一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一直延续着以竞赛套路为主线的教学培养模式,这势必造成人才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忽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使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适用面和适应能力都受到限制。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文章提出在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培养竞赛、传统、健身三种方向人才的方案,并指出培养三种方向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桐华,等.中华养生与高校体育教学定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3):94.

[2]陈振勇.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J].中华武术,2002(12):14.

[3]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9).

[4]张明强.试谈武术应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健身方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1).

发展的方向 篇2

做外贸的四个发展方向:

(1)外贸业务

做业务的人我觉得首先是性格上要适合这个方向,因为国外的采购都喜欢和那些好说话,开朗的人交往,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不相信性格能确定一切,做业务更重要的是毅力和心态,有单也好没单也好,心态一定要放平稳。自己该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甚至天天加班都行,但是一旦出不了成绩,别人逼你,自己一定要冷静,不要怀疑自己。所以做这个职业压力也很大,但是一旦做下去了,必须要有个几年时间才能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所以我觉得如果觉得公司老板人还可以,舍得投钱进去建立渠道让你去接触客户,加上这个行业又好做,那就下定决定做下去,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当然运气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行业好,又有网络和展会平台,只要自己英语不是太差,加上一定的经验积累。时间一长会做出成绩的,那收入就很客观了。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补充几句,如果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外贸业务,你的英语一定要相当流利,对产品一定要很熟悉专业化最好,注重细节,做事情一定要把自己放到别人的角度去看,考虑问题全面,(2)高级外贸跟单

这个职位主要是找到客户后,从新产品的打样(图纸,技术标准和资料的中英文翻译,定期和客户进行技术问题的讨论,让工程和客户之间有很好的联系沟通,报价)---定单下来后的审单,合同评审,和大货跟单,并定期和客户讨论定单交期和其他问题,甚至包括后期的和货代联系,做出口单据和进口单据,定期催款,并更新电脑系统的记录资料,包括一些后期的服务工作。如果客户来工厂,进行全程陪同等。可以说这样的工作是偏向于企业管理+客户服务的方面,要求的技术能力比较高,对英语要求更是比较高,这样的人往往都在一些的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公司(外资),做好了,对某个行业十分熟悉,还可以跳到跨国公司驻中国的办事处那里做采购代理(拿高工资+提成)对国外公司提供全套服务。这种工作不需要象业务那样承担拿不到单的压力,但工作量大,要求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在外资做)

(3)高级单证

这个职位至少要求要懂得FOB,CIF这两种贸易条件下的操作,空运,海运,电放等运输方式的操作,T/T,L/C的操作,懂得办C/O,FORM-A的办理,以及报检,同时还要会做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最好是还要懂得进口的操作。有报检员证,报关员证,能报关更好。整个外贸单证流程能全部一个 人操作,甚至包括结汇,核销,退税。熟悉各国的海关惯例和法律。如果英语又很流利。这样的人做单证主管在大企业福利待遇很不错,但是没前两个职位高。当然在外资又不一样,工资还会更高。

上述3个发展方向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从单证做到业务,也有的人先做业务并不成功,但最后做高级业务跟单,做跨国公司的中国区商务代表却很出色年薪很高。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的,为别人打工再怎么打也比不上自己创业来得快。不管上述3个方向做好了,工作一段时间都能攒到一定的资金,到时侯有了资本了再投资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就是做外贸的第四个方向了。

(4)外贸SOHO

中国文明的发展方向 篇3

近代中国的主题

500年的时段里,中国内部改朝换代已经好多次了,但中国所面对的近代主题始终没有变。这个主题可以归纳成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否从传统中走出,走到现代文明;二是中国能否接纳来自西方的东西,最大限度与世界一致。

我们以现在的眼光观察传统中国,它其实并不像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强调的,是封建、落后的。古代中国生活形态的多样性远比其描述的丰富多彩,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组织形态、行政效率,都有待重新认识。古代中国文明远比同时代的欧洲中世纪阳光、健康、富有活力。据章太炎、梁启超、钱穆、张荫麟等新旧学者研究,在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前,中国文明在亚洲确乎独树一帜,与其社会生活需求高度契合,超稳定的“四民社会”形态、崇尚精英的科举体制、贸易自由主义原则,都使中国社会在汉唐宋元一个漫长时间段里充满活力。唐宋元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占有巨大份额,表明中国那时并不乏与世界密切交往的经验、诚意。

西方社会新的生产方式、新因素改变了一切,这些工业化新元素进入中国后,迫使中国转型。中国转型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就是要从传统中走出,走到现代文明,和世界一致。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界一直讨论如果中国不能和世界一致,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如果仔细体会“中体西用”说的出现及其语义、语感,各个时间段所强调的重心,就知道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文明一致性的重要意义,这正像宋代学者陆九渊所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文明会有区域性、时代性差异,但在根本点上,一定有其一致的东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孔子及其儒家的坚定信念。所谓大同世界并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想。

过去几百年,中国人很执着地接纳西方、学习西方、走西方的路。中国人在过去几百年遇到过短暂的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但是总体来讲从利玛窦开始一直到清代中早期,中国人对西方文明并没有完全拒绝。当时利玛窦这一拨人非常了不起,和很多中国士大夫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他们准备把当时传教士们带到中国来的6000部典籍用20年时间译成中文,如果这个愿景在那几十年变为事实,我们现在的文明形态就会很不一样。过去很多时候,历史研究刻意强调中国文明对西方的拒绝,但从乾隆时期完成的《四库全书》看,许多来自西方的作品仍被郑重其事地保留下来了,一些内容比如《几何原本》甚至已经成为中国文明的组成部分。这个事实说明明清之际中国人并不排斥西学。如果结合传教士在华情形,注意到18世纪早期充分西洋化的圆明园建筑,我们应该很清楚,即便西方文明没有充分走进中国民间、底层,但在社会上层、在统治者那里并不被视为洪水猛兽,并不被一概拒斥。

明清之际中国知识人对西学抱有极大热情,他们期待将西学典籍译成中文,广泛传播。这种情形后来也曾受到困扰,有所中断,但当19世纪中期中国重新打开国门后,中国对西学典籍的翻译又有过不止一次的高潮。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北洋水师学堂等,都在东西典籍中译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

世界文明充分中国化

世界文明的充分中国化,是我们消化、汲取域外文明营养的前提,是徐光启以来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做,我们才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整体,也才可以知道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长河中的定位。这可能是我们过去几百年中国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即走向世界,走向现代。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一系列主张,仔细分析这些主张,无不与外来文化的进入、汉化,有着相当关联,是外部文明对中国文明的挑战,也是中国文明对外部挑战的回应。从中国文明史看,中国文明每一次进步都是由于外来文明挑战,并进而充分中国化。中国文明从黄河中下游一个部落扩展为秦汉时期绵长的文化边疆,这个事实表明所谓最早的“中国文明”并不对外部文明的进入予以排斥,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纯粹的汉文明,也没有纯粹的儒家文明。最早的中国文明的所在地,无论是黄河中下游,还是齐鲁地区,都是弹丸之地。在漫长的时间段中,中国文明容纳了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的各文明体。中国文明对异质文明,对和自己文明不一样的东西,并没有排斥。如果排斥,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秦朝之前,万国林立,周天子只是一个“超邦国”形态的盟主,那时的所谓周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欧盟,周朝内的各个小邦国对于别人的文化并不会拒绝,而是相互接纳。这个传统在秦统一之后依然继续,秦汉以后的中国文明对于异质文明同样接收、吸纳。没有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中国文明,因为这个文明随时都处在变动中。文化、文明,都是随着时间、空间改变而改变。当秦汉统一并且越来越坚固之后,中国文明的各个支流渐渐汇在一起,各自打碎小的形态,然后重新组合、糅合出一个新形态,这就是秦汉时期中国文明框架的由来。最高的意识形态,就是主导后来两千年的董仲舒的“儒术”。董仲舒对先秦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贡献作了最系统最全面的清理,并将所有可用的因子重新组合进了一个新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自然—社会一体的儒家家国天下。

文明融合重构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历史的巧合在于,当中国本土文化整合完成不久,中国文明迅即面对本土之外的文明。这是真正的外来文明,或称之为域外文明。此即两汉之际东来中土的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东来中土,是今日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次与域外文明接触。由于印度佛教提供了先前中国文明中并没有的轮回、因果报应等信仰、理念,因而迅速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信仰,在东汉很长时间,流行于宫廷、达官贵人等上流社会,进而渗透到社会底层。

nlc202309040249

印度佛教带给中国人过去不曾有的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中国文明的不足或缺陷。从孔子或者之前很长时间的中国文明并不关心人的来世,“未知生,焉知死”成为儒家的人生观。但是人终有一死,死后的世界究竟怎样,在任何时候都无法阻止人们的思考、想象。佛教满足了这个需求,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读,至少提供了一种精神慰抚,有助于克服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因而能够在中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赢得越来越多的善男信女。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思想,缺少逻辑,缺少体系,只是一堆道德箴言的堆砌。黑格尔也认为中国文明从未走出混沌,缺少清晰的概念,缺少方法,缺少逻辑。利玛窦、黑格尔的观察是对的,如果回到原始儒家,回到古典,中国文明确实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假如我们注意佛教进入中土并扎根后的中国文明,比如深受佛教逻辑影响的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我们又必须承认中国文明在佛教思想方法的影响下也在渐渐改变,从初期的《四十二章经》到唐代高僧玄奘译经,在这前后几百年时间里,中国僧人、居士将大量佛教经典译成中文,让中国文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国文明和印度佛教文明的冲突比今天中学和西学的冲突大得多。看韩愈的传记,看唐代相关史料,可以看到当时反对佛教和拥戴佛教的双方,出现了很多诸如断臂、自残的事情,远比我们现在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激烈得多。到了北宋初年,中国文明凤凰涅槃,重新建构了一个远远高于原始儒家形态的新文明。

佛教进入中国并改变中国文明既有架构,是中国文明和外来文明第一次交流。印度佛教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充分中国化,中国文明也最大限度接受了印度佛教,借用印度佛教改变了中国文明固有形态,让中国文明升级换代。

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偶然性导致中国文明在宋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形态。这个形态,有学者称为“宋代新儒家”,认为儒家思想经过此次改造,超越了先前的儒学,与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也很不一样了。

宋代新儒家的建构,被后来一些学者誉为“新儒家的第一期发展”,从宋朝持续到明朝。这时,中国文明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机遇,遇到一个更西方的东西。在16世纪中期,西方人东来,最重要的代表,或标志性的人物,就是沙勿略、利玛窦。

中国文明充分世界化

利玛窦和徐光启有很好的私人情谊,他们的交往、合作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变化,对于中国古典数学、水利等现代科技在中国出现,起到重要作用。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可以复盘。假如徐光启、利玛窦那代人的愿景成为事实,将从西方带来的6000部经籍都译成中文,成为中国文明的组成部分,那么今天中国的知识体系肯定不一样,衍生出现代科学或许可以早许多年,至少中国在重新面对西方时,可以从已有文明架构中找到相似的基因。

1860年代,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同文馆的翻译馆大规模地翻译西学,这时候翻译的已不是利玛窦那一代人的古典西学,而是近代西方文明典籍。过去一百年中我们有很多的战乱和动荡,使我们西学翻译受到很大的阻碍,但是现在我们已有这种可能性时,还应该全力去翻译西学。世界文明充分中国化,需要一次更大规模的译书运动,需要无数玄奘、徐光启、李之藻、严复、辜鸿铭、林纾、林语堂、傅雷、朱生豪、杨宪益。只有充分的中国化才能解决文明的前途。

世界文明充分中国化,才会有中国文明充分世界化。中国文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广义的中国文明本来就容纳了其它的东西,不存在纯粹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本身所包含的现代性和普世性非常浓厚。

中国文明在几千年过程中通过柔性力量扩大自己的边疆,让周边非主流文明不断向中原主流文明靠拢。靠拢的趋势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世界潮流大规模东向,这个过程才中断,即传统说法的“宗藩解体”,中国文明扩大的趋势中断。清朝势力最大的时候,南到南海以南,北到贝加尔湖,这么广大的区域都有中国文明的力量存在。中国文明充分世界化,本身包含了别人所向往的东西。后来我们面对西方强势力量,确实有一百年时间,中国文明有其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过去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建构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有时面对普世价值时感到一种担忧,说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没有办法发展。其实回到历史去看,我们就会发现《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里,实际上都有中国文明的因素提供给世界。

今天我们看到在中国和世界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中国文明有几个东西深刻影响了世界。一是王道主义立场,还有“仁者爱人”的儒家人道主义。这些东西是普世价值里很重要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最初并不是西方的,而是中国的。近代以来,西方带给中国器物、力量,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带给世界仁爱、王道,让世界的面貌很不一样了。我们应该重建历史观,要知道中国人是怎样影响了现代世界。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力量依然很弱,但在美国帮助下,中国作为正义一方的成员,被视为“世界四强”,被作为“联合国五常”。杰出的外交家张彭春在参与《世界人权宣言》起草时,将孔子“仁者爱人”等中国文明的理念放进宣言。他将“仁”译成“conscience”(良心),进而表述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这个非常中国化的表达获得各国代表高度认可,凝聚为《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思想。这既是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中国人的真实思想。

传统的中国思想影响了世界,成为世界人权思想的指导;中国传统思想经过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与现代社会并无隔膜,儒家思想也可以开出现代化,至少与现代化并不根本冲突。中国文明应该有信心,只要坦然地面对世界,恢复历史上的接纳心态,一定会构建成自己的新文明形态。

发展的方向 篇4

关键词:二人转,发展方向,调查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二人转演出市场日益火爆,这种民间艺术从东北演到全国,从中国演到世界。面对如此繁荣的景象,传承和发展二人转就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我们是要继续采用当下的大杂烩二人转,还是要传承传统精华,发展与时俱进的二人转呢?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又要沿着什么样的足迹前行呢?

一、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二人转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只有做到与时俱进,跟着社会的节奏走,跟着观众的审美需求走,运用二人转独特的交流方式——“我”“你”“他”,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鲜明地刻画人物,带动观众参与到表演中,保持不变的、韵味十足的民间特色,这样二人转才能够长远地发展下去。东北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未来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不仅老百姓热爱这门艺术,而且它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流行元素,无论大小型的综艺演出都离不开这门喜闻乐见、幽默风趣的东北民间艺术。观众愿意看什么,二人转就会演什么;观众喜欢听什么,二人转就唱什么——二人转本身就是在群众中诞生的,它会永远伴随观众左右。

二、保留根本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二人转丢掉了最核心的特色,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二人转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少了它本身所原有的艺术魅力,保留根本特色才是发展的正路。

“唱、说、扮、舞、绝”这五功,就是二人转的核心特色。二人转的唱腔是二人转最具特色的标识,二人转以唱为主,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唱”几乎全部丢掉了。唱腔曲牌音乐是二人转表演的巨大财富,传统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 七十二嗨嗨”之说,可见唱腔音乐有多么丰富。但是在现在的演出中基本没有体现二人转的唱腔,最多是唱一个二人转小帽,二人转小帽其实只是真正二人转演唱前的热身。过去老艺人们常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试一试弦的高矮,看看嗓子宽窄。”现在的二人转没有了真正的演唱艺术,只剩下说口搞笑、流行歌曲,失去了最根本的特色。二人转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让那些经典的唱段、精品的唱腔曲谱流传下去。

如今二人转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应该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并使其健康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观众的需求,二人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不忘根本、扬长避短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三、坚持风格,把握方向

关于二人转的雅俗问题,向来有所争议。然而,“俗” 有“通俗”“低俗”和“庸俗”的区分。二人转来源于民间, 是平民艺术,由于对“俗”字的理解有偏差,再加上一些人打着所谓的“二人转”名号到处胡乱演出,从而使得人们对二人转艺术产生了误解,对二人转艺术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人转是老百姓的艺术,是东北这块黑土地里生长出的一门贴近平民的文化艺术,观众是二人转的引领者,是二人转的指路明灯,二人转是为了观众而生的。我们要走“通俗”与平民化相吻合的道路,二人转如果走低俗、庸俗的路线,那就是没有正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的表现。在今天, 二人转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平民化的艺术风格, 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品味,坚决抵制低俗风气及庸俗的态度,这样才能为更广大的观众奉献出更好的作品, 打造精品的东北二人转。

四、提高思想,完善业务

发展二人转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全面提高二人转艺术从业者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一直以来,二人转由一代代艺人精心传承才能较为完好地保留到现在,无论是过去的老艺人还是今天的二人转演员,都在努力地传承这门艺术,但由于艺人们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继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遗落或者流失。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仅继承了好的东西,也继承了一些需要我们今后去除的糟粕。之所以会有这种问题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艺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这也是今后二人转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任何一门艺术想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演员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当前的二人转艺术表演者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二人转艺术。

二人转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并非偶然现象,主要是因为二人转具有活跃的生命张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由于二人转敢于创新,紧跟社会潮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发生改变,想要在当今社会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只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但是不管二人转怎么变化、怎么发展、怎么完善,作为二人转的根本和艺术特质都不能改变。

微商发展的三个方向 篇5

来源:《营销界・化妆品观察》第05期

微商不论作为一种渠道,还是作为一种工具,它必然会存在与发展。重要的是,要知道微商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之后就是努力去做

近期,关于微商的舆论一边倒,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这跟之前朋友圈十个人里有八个在搞微商的热乎劲儿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微商到底咋了?种种疑问萦绕在大家心头。观至此,不禁想就微商说上三言两语。

首先,微商有很多定义,从传统意义上的移动电商,到微个体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销售的行为,皆可以称之为微商。既然是“商”,就要解决“卖什么货”和“把货卖给谁”的问题。

那么,微商为什么首选微信朋友圈卖货?而不是利用独立的APP?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独立的APP的流量不够,客户的点击习惯不够,很难形成客流导入,所以很多微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有信任感的朋友圈。也就是大家说的“卖信任”。

微商既然是商业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也必然符合商业发展轨迹,存在野蛮生长期、成熟期、更迭期三个明显的阶段。

现在的`微商,依然处在野蛮生长期,表现形式依然是疯狂的“拉人头”,分级体系达到六到七级,商品很少进入消费者手里,更像传销的表现形式。商品在渠道里明显呈滞销状态。 于是,真正解决商品到消费者手里的问题,就成为了微商摆脱困境的首要问题了。而要解决到消费者手里的问题,又会使微商向三个方向去发展。

一、快消模式

合理的发展状态是:1销售体系压缩到二或者三级体系,使商品到达消费者的路径缩短;2商品为快速消耗品,用高性价比的商品来产生复购。

二、店铺020

在点对点的销售习惯产生后,通过营业员对目标会员进行管理,不断推送对称信息,使得消费者能即时获得消费场景,从而唤起购买欲望,通过店铺服务号等途径实现购买。

三、微商城

通过教育等手段将朋友圈的流量导入微商城,这个过程很慢也比较低效。所以这种模式一直不够明朗。

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 篇6

一、发展环保型蔬菜产业

环保型蔬菜即通常所说的生态蔬菜、无污染蔬菜、卫生蔬菜、安全蔬菜、营养蔬菜等。

从广义上讲,环保型蔬菜应该是集安全、卫生、优质、营养于一体。环保型蔬菜在产销过程中不能受环境的污染,也不能污染生态环境,能保持生态平衡,并使蔬菜生产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安全”,主要是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害、有毒的物质,如生产时不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及转基因品种,或使用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的种类、数量、时期均在有关标准的规定范围以内。“卫生”是指不使用未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产品中不能带有危害人畜的各种病原菌、寄生虫等。“营养”是指蔬菜中应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糖分、淀粉、水分、各种矿质元素以及各种蔬菜中特有的成分,如茄红素、辣椒素、香辛味等,并有足够的含量。

从狭义上讲,环保型蔬菜不应受到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若受到一定污染,其产品中的残留量也应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

环保型蔬菜中以有机蔬菜的标准最严、品质最好、价格最高。有机蔬菜应参照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OFDC有机认证标准》产销。绿色蔬菜的质量标准其次,其商标是由农业部主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对绿色蔬菜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及质量进行认证,只有符合绿色蔬菜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才能使用绿色蔬菜标志的商标。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标准居第三,它是环保型蔬菜中的最低标准。无公害蔬菜是配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定的配套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六大体系。按目前我国蔬菜产销状况看,必须按无公害食品的标准进行产销。

二、发展外贸蔬菜产业

据有关统计资料,2002年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为1735.33万公顷,总产量52908.9万吨,人均占有量达407.0公斤,比世界人均占有126.8公斤高2.2倍。我国蔬菜供过于求,而发达国家则与此相反。发达国家由于人们食物结构由肉食为主转向素食为主,现代工业的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等原因,蔬菜的自给率低,如加拿大的自给率为77%、英国为76%,瑞士仅42%、德国只有40%,蔬菜的进口量增加,菜价上扬,国际市场上的菜价与我国相比,高出数倍至数十倍不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享受最惠国待遇,关税下降,发展外贸蔬菜是当前的一大机遇。

但发展外贸蔬菜与我国目前蔬菜的产销状况存在着一定差距,如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营养等诸多质量指标尚须提高。在蔬菜的品种上,必须符合国际市场或进口国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上,必须由龙头企业(如供外贸出口需要建立保鲜、速冻、脱水、制罐等食品工业)主持发展订单农业,按国际市场的需求保质、保量、保时地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使蔬菜生产按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并使蔬菜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以提高生产率,与国际接轨。

三、发展蔬菜种苗产业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但生产用的种苗目前除部分自交作物尚能坚持自繁、自留、自用外,许多优良的蔬菜种子都是从国外蔬菜种苗经销商手中采购,即使是我国传统的蔬菜品种也不例外。其原因是产业化种苗具有高科技、大规模、企业化经营的特点,种苗的产品有品牌、有规格、有标准,质量有保障,价格低于传统方式生产的种苗。蔬菜种苗产业的经济效益在蔬菜产业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一样。大力发展种苗产业,有助于推动和引导整个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

1.发展芽苗蔬菜

芽苗蔬菜是我国的传统产品,过去只局限于黄豆芽、绿豆芽、蚕豆芽、香椿芽等少数作物上。自从芽苗菜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后,现在的芽苗菜除了食用嫩芽外,还广泛地食用嫩苗。生产上用种子培育食用嫩芽的,称为种芽菜;用植株培育食用嫩苗、嫩头的,称为体芽菜。未接受过光照的芽苗色泽白色或黄色,接受过光照的芽苗色泽绿色或紫色。目前芽苗菜的种类已扩大到豌豆芽、花生芽、苜蓿芽、扁豆牙、萝卜芽、白菜芽、芥菜芽、向日葵芽、荞麦芽、胡椒芽、蕹菜芽、芝麻芽、黄秋葵芽、枸杞芽、花椒芽、菊苣芽球、菊花脑、马兰头、苦苣芽、佛手瓜芽、南瓜尖、辣椒尖、豌豆尖、竹笋、芦笋、姜芽等。

2.发展食用菌

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生产中废弃的秸秆和动物的排泄物,扩大再生产。广泛生产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平菇、猴头菌、竹荪、金针菇、木耳等,这些菌类既有营养、保健功能,又是价高、畅销的蔬菜。发展食用菌,在一个场圃内可以实现良性的生物小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是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

3.发展加工蔬菜

蔬菜产品以鲜嫩为特点,含水量一般都在80%~95%,不耐储运,新鲜蔬菜以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为主,采用特殊的技术处理后,少数保鲜蔬菜可以运往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而大多数蔬菜远距离运输必须以加工的形式出口。目前我国蔬菜加工的主要形式有腌渍、酱渍、糖渍、脱水、速冻、制罐、制汁、制粉、油炸、提炼油剂(如辣椒油、大蒜油、洋葱油)等。适于加工的蔬菜有马铃薯、芋头、生姜、山药、萝卜、胡萝卜、大蒜、洋葱、番茄、辣椒、黄瓜、南瓜、蚕豆、豌豆、毛豆、四季豆、青菜、大白菜、甘蓝、青花菜、榨菜、菠菜、莴苣、莲藕、荸荠、芦笋、金针菜、甜玉米、玉米笋等。

4.发展名特蔬菜

我国各地都有一些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的蔬菜名品。这些名特蔬菜在品种、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包装、运输、消费上已成习惯,产品有品牌,按订单农业方式产销,一般很少存在产品积压或销售无门的现象。

特产蔬菜由于是在特殊的地理、气候、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的条件下形成的产品,价格较高,其他地方很难立即模仿生产,很少生产竞争对手,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其产业优势。如涪陵榨菜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在浙江栽培,但由于气候、土壤、品种、栽培及加工技术的差异,在国际市场上仍以涪陵榨菜为上品。

我国的名特蔬菜除了涪陵榨菜,还有北京的心里美萝卜、潍县的青萝卜、扬州的乳黄瓜、苏州的芡实、无锡的茭白、宿迁的金针菜、宜兴及万载的苦百合、兰州的甜百合、荔浦的槟榔芋等,均应大力发展。

5.发展新型蔬菜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较多的新型蔬菜,如生菜、食荚豌豆、西洋芹菜、樱桃番茄、青花菜、紫甘蓝、抱子甘蓝、球茎茴香、彩色甜椒、日本南瓜、芦笋等。这些蔬菜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求新求异的需求,满足不同消费习惯人群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发展微型蔬菜

过去我国栽培的蔬菜常以大为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的改变,家庭都由大变小,目前市场销售的蔬菜以小见好。

我国近年发展的微型蔬菜涵盖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南瓜、黄瓜、结球白菜等种类,其中著名的品种有樱桃番茄、圣女番茄、珍珠番茄、小丸茄子、朝天椒、樱桃椒,珍珠西葫芦、金皮西葫芦、东升南瓜、栗晶南瓜、龙凤瓤南瓜、金童南瓜、玉女南瓜、飞碟南瓜、飞燕南瓜、锦龙黄瓜、上海小红萝卜、南京扬花萝卜、北京小杂55大白菜、江苏夏丰大白菜、台湾玉冠大白菜等。

7.发展运输栽培

运输栽培是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交通等有利条件建立蔬菜基地,所产的蔬菜运到邻近的区域消费。近年来,由于铁路、公路的增加和提速,运输栽培的菜价往往低于耗能较多的设施、保护地栽培的蔬菜。目前值得提倡的运输栽培有下列几点:

一是建立南菜北运基地。华南地区大力发展露地冬春蔬菜,所产蔬菜运往天寒地冻的北方,即使加上远距离的运输费用,往往比北方在棚室内生产的蔬菜还便宜。又如每年冬春从福建运青椒到南京出售,中等距离运输,也比南京棚室生产的青椒便宜。

二是建立北菜南运基地。同样的原理,华北等地在夏秋建立北菜南运基地,所产蔬菜,能解决南方伏秋缺菜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是建立高山蔬菜生产基地。江淮流域利用地理上的垂直温差,夏秋季节利用高山上比较凉爽的气候条件,建立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运往平原地区销售,既能补缺,又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如安徽的大别山、浙江的云和、金华、临安、天台、温州等地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均已建立了高山蔬菜基地。

8.发展野生蔬菜

野生蔬菜是指野外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其根、茎、叶、花、果等营养器官、储藏器官或生殖器官可作为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我国的野生蔬菜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达1000余种,是我国现有栽培蔬菜的10倍左右。野生蔬菜不仅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因大多采自远离城镇工矿的高山、河滩、林下等地,很少受污染。不少野生蔬菜还具有保健或药疗作用,如蒲公英可抗菌消炎、清热解毒,荆芥可止咳、治感冒,菊花脑有清热去暑等功效。野生蔬菜不仅可以鲜食,也可用于加工,如葛可以制造淀粉、酿酒,蕨菜干制后可供外贸出口,芦蒿、芥菜、马兰、菊花脑已成为涉外宾馆的高档菜。

目前食用较多或已进入人工栽培的野生蔬菜有荠菜、马兰、芦蒿、蕺菜、紫背天葵、马齿苋、豆瓣菜、菊花脑、蒲公英、菊苣、牛旁、蕨菜、款冬、金花菜、蒲菜、芦荟、何首乌、扫帚菜、盐蒿、灰条菜、小根蒜等。

9.发展香辛蔬菜

香辛蔬菜我国自古栽培,是蔬菜中不可缺少的种类,但因主要用做调味品,用量较少,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讲究色香味俱全,香辛蔬菜的种类及需求量日益增加,价格上扬,并居高不下。香辛蔬菜在食品工业中的需求量较大,如生姜用于盐渍、酱渍、糖渍等制品供外贸出口;细香葱切段脱水,放在方便面中或葱油饼干等制品中。

香辛蔬菜除了洋葱、大葱、韭菜、大蒜、生姜等常用的品种外,还有花椒、茴香、薄荷以及近年从国外引进或扩大栽培的品种,如香芹、球茎茴香、辣椒、紫苏、藿香、旱金莲、莳萝、萝勒、蕺菜、果香菊、香蜂花、迷迭香、百里香等。

10.发展观赏蔬菜

观赏蔬菜包括彩色蔬菜和菜肴点缀、雕刻蔬菜以及阳台休闲蔬菜等。这些蔬菜外形优美,色泽、香味俱佳,用量较少,以观赏为主。

其一,彩色蔬菜常用于花坛、盆景,常见的有红叶甜菜、扫帚草(地肤)、小茴香、紫菜薹、彩色大白菜、菊花心瓢儿菜、鸡冠菜、花叶芥菜、紫甘蓝、羽衣甘蓝、五彩辣椒、彩色甜椒、樱桃椒、彩色樱桃番茄、扁豆、猪血扁豆、多花菜豆、红豇豆、金瓜、长栝楼、彩色西葫芦、日本小南瓜、彩色苋菜、紫背天葵、菊苣、彩叶生菜、香芹等。这些蔬菜既可做花坛、盆景观赏植物,也可做蔬菜炒、煮、凉拌,供烹饪使用。

其二,菜肴点缀、雕刻蔬菜。我国最常见的点缀蔬菜有葱、韭、蒜、芫荽。近年从国外引入的花叶香芹菜,其色泽、香味、外形俱佳,常用叶片点缀西菜。宾馆饭店常用红菜头(红色的根用甜菜)、心里美萝卜、天津绿或潍县青萝卜做雕刻材料,也有用紫色芜菁作为雕刻材料的。

边境旅游的发展方向 篇7

总体来看,我国边境口岸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绝大多数还相对较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期望迫切,几乎所有城市都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然而,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边境旅游发展存在着区域竞争激烈、业态相似度高、通关功能强、目的地功能弱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实现边境口岸旅游的特色化、精品化、目的地化成为边境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可从资源整合、产品打造、市场定位、营销拓展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跟进,保证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

首先,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从边境城市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来看,未来应主要整合以下几方面资源:

一是民俗旅游资源。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多保留着大量宝贵的民俗旅游资源,这为边境城市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基础。

二是观光旅游资源。边境城市与其他国家相邻,具有开展跨国观光的优势资源,未来可借助自驾车、自行车以及低空飞行器开展跨国观光旅游活动,打造几条精品跨国观光廊道,使其成为我国边境旅游的品牌。

三是购物旅游资源。边境地区由于具有临近其他国家的区位优势,所以邻国的商品可以更为快捷地进入这些区域。未来可通过不断提升通关便利性,扩大免税购物范围和额度,打造一批特色边贸互市点,形成几个旅游自由贸易区,带动我国边境地区购物旅游发展。

四是养生养老旅游资源。从我国长寿老人分布来看,边境口岸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所以未来可在条件较好的边境城市,通过整合生态资源、特色餐饮、养生民俗等资源,打造养生养老度假庄园,为两国居民提供国际化的养生养老旅游产品。

五是休闲度假资源。由于当前受到国内土地政策的限制,需要大体量建设用地的休闲度假旅游在国内发展相对困难,而与我国相邻国家往往没有这些政策限制,未来通过与边境口岸城市合作,共同发展休闲度假产品,如跨境高尔夫球场、跨境度假村等项目均可开发。

其次,找准目标市场,开展针对性营销。边境旅游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三类群体。

第一类是出境旅游市场,从旅游市场特征看,大多数游客属于近距离旅游或者是商务旅游。在消费特征方面,主要以经验丰富的驴友以及消费相对较低的近距离游客为主。从市场需求特征看,受签证政策以及语言条件影响,通过陆路口岸出境的旅游者更多是通过旅行社组团出境。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自由行会较低,旅游购物能力也相对较差。对于出境市场的营销策略,我国多数边境城市对出境市场的营销应该严格遵守距离衰减原则,即广告投放主要是在近距离客源地。具体营销策略方面,可采用节庆营销以及价格促销等方式来开展。

第二类是入境旅游者。同出境旅游相似,从我国边境口岸入境的旅游者大多数属于近距离入境旅游市场,旅游动机多以观光休闲和商务旅游为主。从经济水平来看,陆路相邻的国家中多数属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及市场出游率不高,所以未来的营销措施是在边境城市打造满足邻国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具体包括休闲娱乐旅游产品和购物旅游产品。

第三类是国内旅游市场。该类市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受制于闲暇时间、办证流程以及语言沟通等条件的影响,虽然有体验异域风情的欲望却无法出境的国内游客,主要以近距离市场为主,当前多数知名旅游口岸的国内旅游市场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验异域风情,购买邻国旅游商品。二是被边境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而专门去观光体验的市场,如集安市、白山市、沧源县等口岸城市都有很大一部分国内游客是冲着当地旅游资源前去旅游的。未来对国内旅游市场的营销重点应放在品牌营销方面,即重点打造“不出国即可体验到异域风情”的品牌形象。

再次,加强跨国合作,提升保障措施。当前边境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不仅包括产品、市场两个领域,更重要是的保障措施瓶颈问题也有待解决。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出入境旅游政策方面的交流与突破。当前,所有边境口岸城市对于跨国旅游免签政策或是签证便利化政策等都有较高呼声,然而实际上进展却相对缓慢。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契机,从国家层面加强与周边国家在旅游免签、过境免签以及自驾车跨境游等政策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另外,还应加强对边贸互市点的建设,不断增加销售商品的种类以及提升限购金额等,为边境购物旅游提供好的政策条件。

二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与交流。由于通过边境口岸出入境旅游方式主要以自助或半自助旅游为主,未来应从跨境自驾车旅游市场出发,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形成边境旅游一体化的格局,具体包括旅游营销媒体跨国合作、自驾车营地系统跨国合作、交通道路标识系统跨国合作、网络导航系统的跨国合作、移动通讯系统的跨国合作以及应急救援系统的跨国合作等。

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篇8

一、桥梁建筑构造的历史发展

作为历史文明古国, 我国在桥梁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的一笔。从3000年前的周朝到现在, 桥梁建筑构造材质经历了木质、石质、钢筋混凝土的变迁, 从世界范围来看, 桥梁建筑构造材质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1.木质桥梁

大自然赋予人类大量的木材与石头, 因此石与木成为人类跨越沟壑与洪渠的天然材料。木质具有低密度、弹性模量高、取材与运输便捷等优点, 公元前550年汾水上建有木柱木梁桥, 秦代在长安 (今西安) 修建了渭河桥、灞河桥, 这些木质桥多采用木柱木梁或木梁石柱桥式。宋代建造的虹桥具有奇特的构造外形, 该桥采用两套木拱, 一套由3根长木按梯形布置, 另一套由5根短木组成, 并配以横木, 形成稳定的超静定结构。

2.石质桥梁

石质桥梁需要解决横搁石梁受材料强度的限制, 跨度不能太大的难题。为了加大桥的孔径, 于是采用了几种方法, 最简单的办法建筑上称之为“叠涩"。将石梁从桥墩上一层层地挑出叠置, 然后在缩短了的桥孔上搁石梁。另外一种方法是用石梁架成五边形的石桥, 五边形石桥是一种介于梁和拱之间的桥式。如按结构细节和受力情况来看, 这种桥只有在两端自重很重, 载重较轻, 两侧桥台能承受水平推力的条件下才能维持稳定。

3.金属桥梁

金属桥梁包括铸铁、锻铁、钢板、锻铁与钢板混合结构桥梁等几种。人类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之后, 摆脱了受自然材料的束缚, 从而能够建造比木与石更为坚固、牢靠的金属桥梁。

铸铁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可大规模制造的合成材料之一。铸铁性脆, 能够进行展压, 但无法进行拉伸, 因此用整根铸铁作梁跨, 跨长不到十米, 不能承受车辆的冲击, 所以铸铁主要是用以修建拱桥。铸铁的抗拉和抗冲击性能较差, 往往容易断裂。冶金技术不断的改进产生了锻铁和钢。锻铁抗拉强度较之铸铁大四倍, 较之木料要大12~15倍。钢板梁桥构造简单, 多半用作标准跨度的标准梁, 大量应用在公路和铁路的中小型桥梁, 但是在这一领域里, 亦逐渐被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所代替。

4.钢筋混凝土桥梁

钢筋混凝土梁是利用抗压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和抗拉性能良好的钢筋结合而成的。它具有就地取材、耐久性好、适应性强及整体性好和美观的特点, 同时适应于工业化施工, 因此当前城市建设中中小跨径桥梁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桥。

近年来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发展出了以下类型:

(1) 按承重结构横截面型式分为板桥与肋梁桥。板桥的承重结构是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 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高度小。肋梁桥承重结构是由肋梁及与肋梁顶部相结合的桥面板组成, 极大地减轻了结构自重, 通常适用于中等跨径以上的梁桥。

(2) 按承重结构的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简支梁桥属静定结构, 目前使用十分广泛, 具有构造简单、且相邻各孔独自受力;悬臂梁桥属静定结构, 它由设有悬臂的梁形成;连续梁桥属超静定结构, 其承重结构为不间断的连续跨越几个桥孔的梁而形成的。

(3) 按施工方法分为整体浇筑式梁桥、) 预制装配式梁桥。整体浇筑式梁桥多数在桥孔支架模板上现场浇筑而成, 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易于做成复杂形状;预制装配式梁桥是将预制厂 (场) 预制的构件, 在现场吊装就位, 然后再联接构件接头而形成整体。

二、桥梁建筑构造未来发展

1.桥梁建筑材料的发展

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其建筑材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对工程安全、环保、低碳要求越来越高, 桥梁工程材料需向高强、轻质、耐久以及节能、环保、生态等方向发展。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使用广泛、成本经济、耐力久等优点, 需进一步开展混凝土原料的升级, 通过质量控制、生产工艺、钢板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方式, 提高原有强度, 降低后期变形, 提高耐久性。

高端钢材是桥梁建筑材料未来发展的另一方向。开发并应用添加稀有金属改性后的复合钢材, 能够极大地提高钢材的抗疲劳强度, 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除此之外, 研究应用碳纤维等新型工程材料建造桥梁工程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例如:用于桥梁的轻质、高强、耐腐蚀和耐疲劳的碳纤维拉索材料, 用于建筑、桥梁的纳米防护材料, 新型吸声材料, 高效阻燃材料等。

2.桥梁建筑结构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设计 (CAD) 技术的发展, 桥梁结构设计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与模拟、精细化科学计算为结构型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比如采用大跨度桥梁在气动、地震和行车动力作用下, 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将截面做成适应气动要求的各种流线型加劲梁;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 结构型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桥梁建筑结构未来发展将广泛采用信息智能技术使面向工程的结构设计趋于优化, 比如建立桥梁工程施工优化模型, 以施工成本费用、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性为优化目标, 以施工材料、工序节点设置等为优化变量, 采用智能技术获得优化的施工工序与设计, 从而大大降低桥梁工程建筑成本与费用, 缩短建筑工期且有效地保证建筑过程中的人员与设备安全。

3.桥梁工程呈现大型化、复杂化趋势

对于大跨度桥梁则向无支架施工方法发展, 大型吊装设备的采用越来越广泛。为满足大跨度桥梁的承载, 基础施工将普遍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尤其在软土基础和深水基础的桥位。大跨度的桥梁结构将逐渐向轻巧和纤细方向发展。随着载重和跨度的不断增长, 高强、轻型材料在桥梁结构工程上的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对于超大型桥梁工程, 不仅要考虑桥梁结构的静力特性, 还需从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桥梁振动产生的噪声等多方面给予考虑。在桥梁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方面, 今后将需要采用更符合实际、更完善的设计概念和理论、更合理的结构计算图式和更可靠的计算方法。同时, 对桥梁在地震作用和撞击荷载等破坏性极大的偶然荷载作用下的非线形结构特性和破坏阶段的变形性能人们会越来越重视, 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便设计和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减少和避免由此带来巨大损失。

三、结语

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篇9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从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数控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1 9 5 2年至今, 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

(1) 硬逻辑数控系统 (称为NC) 。

(2) 计算机数控 (CNC) 。

(3) 基于PC的CNC时代。

(4) 全P C开放式智能化数控新阶段。

2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早期的数控系统采用穿孔纸带传送加工程序, 由专用数控装置读入加工代码、进行识别、储存和计算, 输出相应的指令脉冲以驱动伺服系统。7 0年代中期小型计算机出现。由于其较低的价格, 高超的数据处理和输入输出功能, 使它迅速应用到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中, 出现所谓计算机数控 (CNC) 和直接数控 (DNC) 系统。九十年代以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通用计算机从8位机, 已发展到奔腾时代。其速度和功能已比当年的8位机快了几百倍。使得在通用微机上以软件方式可以实现各种数控功能, 数控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P C机上的丰富软件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 是其它数控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基于微机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已成为世界数控技术的发展潮流, 以P C机为平台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数控机床朝著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但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采用“P C+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它不仅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开放程度高、运动轨迹控制精确、通用性好等特点, 而且还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现有加工制造的精度、柔性和应付市场需求的能力。美国将其称为新一代的工业控制器, 日本称其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

当代, 数控技术的典型应用是F M C/FMS/CIM, 其趋势是向高速化、高精度化、高效加工、多功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主要发展动向是研制开放式全功能通用数控系统。

(1) 继续向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发展。

其特点有:

(1) P C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软件资源特别丰富。

(2) 成本低廉, 可靠性强。

(3) 相应的Windows, Windows NT, 界面更加友好, 功能更趋完善, 其通讯功能、联网功能、远程诊断和维修功能将更加普遍。

(2) 继续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发展。

(3)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 数控系统的智能化将不断提高。

(1) 应用自适用控制 (Adaptive Control) 技术。

(2) 引入专家系统指导加工。

(3) 引入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4) 智能化伺服驱动装置。

经过实践证明, 上述的“智能化”技术还要在以后应用于新一代数控机床的调整、使用与维修等各个环节, 使人工参与大为简化, 提高工作效率。

3 结语

2 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 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 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 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数控技术的基础上, 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 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 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 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 总体高效益、高柔性, 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C) , 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成为未来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趋势: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向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向pc-based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 (i t) 与机床的结合, 机电一体化先进机床将得到发展;纳米技术将形成新发展潮流, 并将有新的突破;节能环保机床将加速发展, 占领广大市场。

可以看出, 数控技术是如此广泛、深入、系统地影响着先进制造技术, 并强有力地支撑着先进制造技术, 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奕鸿.机床数控技术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任玉田.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3]张建钢, 胡大泽.数控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4]王哲, 田稷.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4 (3) .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篇10

关键词: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发展方向

篮球诞生于1891年的美国街头, 最早只是街头的黑人小孩将球往筐子里投的一种游戏,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了一项规则完善, 赛制完备的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 并且成为世界三大球类运动之一。中国的篮球运动经过改革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涌现了众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如姚明、王治郅等。步入21世纪后, 篮球运动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想着速度更快, 强度更高, 对抗性更强, 技战术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并且越来越多的重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决定比赛成败的因素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要求篮球运动员既要高大雄壮, 又要灵活敏捷, 拥有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现代篮球运动重视速度

现代篮球运动对篮球运动员的定位越来越模糊, 攻防的转换要求越来越迅速, 在进攻中防守, 在防守中进攻, 是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没有了固定定位的篮球运动员要求整体的全攻全守素质要过硬, 在移动中进攻, 在防守中反击, 这就对篮球运动员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篮球运动讲究的是快攻, 一次快攻的时间一般在4~6s, 这对球队和运动员的跑动速度要求很高。

现代篮球比赛中速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攻防转换速度加快。现代篮球比赛已经不再强调单纯的进攻和单纯的防守了, 而是在二者之间又增加了攻防之间的转换。场上比赛过程中由进攻转入防守或者由防守转入进攻之间的变换先相当迅速的, 如何利用这极短的时间制定利于己方的战术是所有教练员必须要引起注意的;进攻的速度加快。一次进攻时间由原来的30s改为现在的24s, 大大提高了篮球比赛的效率, 这样也进一步的情调了攻防转换的重要性;技战术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加流畅。现代篮球大多是要求在移动中进攻, 在防守中反击, 篮球运动员要在比赛中不断的移动, 传接球、扣篮、防守等完成自己的各种技战术, 这就要求其在各种技战术之间的衔接一定要简洁、流畅, 否则将会影响球队的进攻或者防守的质量。

2 现代篮球运动强调高度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身高有很高的要求, 因为在比赛中篮球框就高达3.05m, 要想把篮球投进篮筐没有一定的高度或者弹跳力是不行的, 这是一项巨人的运动。运动员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赛场上制空权的归属, 因此现在的篮球俱乐部都对运动员的身高比较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姚明等中国的高中锋能够进入到NBA中并均有良好表现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队高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身高和臂展这些先天性的因素是位居首要地位的。这些先天性因素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静态高度;弹跳高度则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起跳后能否处于有利地位, 这与后天的训练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关, 我们可以称之为相对高度或者动态高度, 运动员在空中的配合要求运动员的技战术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如在进行“空中接力”时, 不仅对运动员的弹跳力有很大要求, 同时运动员间的技战术配合也要达到一定高度。

3 重视明星球员的作用

站桩式的打法在现代篮球比赛中早已成为了过去式, 篮球队员在赛场上的分工越来越不明确, 前锋后卫各司其职, 互不相属的时代已经过去, 与此相对的则是对运动员自身及战术的要求越来越去全面。明星球员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他们大多技术全面, 弹跳力和速度都处在一个较高水平, 也就更符合了现代篮球比赛中全攻全守的需要。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人们对篮球运动的认知理解及对篮球运动员的培养都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随着全球尤其是美国NBA比赛的的大力开展, 越来越多的明星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 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战术素养高、个人能力强、技术全面, 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力挽狂澜, 成为比赛的“关键先生”。很多NBA比赛就经常会上演绝杀的好戏, 这就充分的体现了明星球员的作用, 也因为明星球员自身能力的因素, 使得比赛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刺激性, 结果则存在不确定性, 这也就增强了比赛的可看性, 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上篮球这项运动。

4 要对球队的整体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现代篮球运动在比赛中越来越多的实行全攻全守的战术, 进攻方和防守方都要注意球队的整体性。虽然美国是篮球的诞生地, 虽然美国的NBA比赛开展的如火如荼, 虽然美国有着一大批的明星球员, 但这并不能帮助美国在最近的国际大赛中获得冠军。个人英雄主义的盛行使得他们更多的进行单打独斗而忽视了整体的协防, 虽然球员的个人能力很重要, 但是球队是一个整体, 整体的攻防转换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欧洲篮球的蓬勃发展也就印证了这一点。中国篮球不妨向欧洲篮球多学一下如何加强团队间的协调合作。

5 智力的比拼也很重要

现代篮球运动队教练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的个人能力对球队自身的实力水平有一个直观的影响。现代篮球运动要求教练员的心理素质要过硬, 自身的战术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非常重。同时, 教练员还要善于协调与球员、俱乐部、媒体及球迷等群体之间的关系。教练员在比赛时要临危不惧、观察力敏锐、判断准确、头脑清醒, 方能制定完备战术, 篮球比赛不仅是实力的竞争, 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中去。

6 女篮向男篮风格发展

现代很多的体育运动女队员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向男子项目发展, 女篮也是如此。这些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表现的作风顽强、意志坚定, 技战术能力则越来越多的显露出男子篮球运动的特点, 这也对女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各项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 国际间交流更多,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篮球运动在近几年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姚明、王治郅等进入NBA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则说明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明星篮球运动员开始出走NBA, 不论他们是否因为在NBA没有了立足之地才选择了出走,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出走为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又添了一把火, 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各大洲的篮球运动的特点各不相同, 如美洲强调个人的作用, 欧洲则强调整体的协作,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篮球则提倡“小、快、灵”, 通过与各洲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更多的进行学习我们所没有的一些能力, 取长补短才是篮球运动得以继续发展的上策。

8 结论与建议

首先, 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篮球运动虽然开展的轰轰烈烈, 职业化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成为篮球强国, 我们与世界强国建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这需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其次, 要想成为世界篮球强国还要在坚持我们自身传统的“小、快、灵”风格的基础上, 积极寻找一条是和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道路, 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重视运动员的身心素质训练和教练员自我能力的提高, 方能走出一条正确的康庄之路。

最后,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走出去, 请进来”。“走出去”指的是中国球员走出国门, 想一些先进的国家进行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 而中国的教练员“走出去”则是要学习先进国家的执教经验和训练经验, 将其更好的应用于国家的篮球事业中去;“请进来”也包括外国的球员和教练员的引入, 这些具有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来到中国为中国带来了一股与众不同的空气, 可以使得球队的比赛成绩在短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他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战术, 我们要及时的吸收先进的知识, 学以致用, 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国家间、球队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互相合作, 取长补短, 争取速度优势和高空优势, 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全面的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是当今篮球运动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方向。

参考文献

[1]闫艺.从2006年世锦赛看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5) :78-79.

[2]成惜今, 谷晨.从雅典奥运会看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85-88.

[3]王郓, 成耀.从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看世界男子篮球竞争格局和中国男子篮球差距[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43 (4) :77-78.

[4]张松奎.从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男篮技战术之差距[J].体育学刊, 2009, 16 (1) :66-70.

韩国农协的发展、问题与方向 篇11

关键词:韩国农协;发展;问题;方向

中图分类号:F3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78-04

Development, Present Problems and Trends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 inSouth Korea

QIANG Bai-fa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 (NACF) in Korea was introduced, and the facing challenges after accession to WTO of NACF were dissertated. At last, the existed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 in South Korea;development;problem;trend

1948年8月15日韩国诞生后,1949年开始进行“农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后,由于韩国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建立韩国农业协同组合成为韩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农业政策之一。由于韩国土改后的农民为以家族劳动力为主的个体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自我消费尚未分离,韩国农民同时面临缺少资金和高利贷的双重压力,这种情形下,韩国政府认为建立韩国农协组织是非常必要的。

1韩国农协的发展历程

韩国农业协同运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年,就有许多由农户组成的以相扶相助为目的的“契”、“乡约”等互助组织。这些互助组织或是由于资金需求,或是由于劳动力方面的需求而形成,今天仍可在农村社区发现一些类似的组织。

人们认为1907年在韩国建立的金融协会是韩国现代最早的协同组织。协会帮助小农并模仿德国农村信贷联盟的模式和原则。但协会远远达不到农民自愿的要求,资金也很不均衡,受政府干预很大。

1.1农业协同组织(1961—1968年)

由于韩国小农经济的实际情况,在美国专家的策划和建议下,韩国首先进行了成立农协前的立法活动。1956年成立的农业银行主要负责农业信贷,为一家股份制公司。1957年韩国第一部《农业协同组合法》(以下简称为《农协法》)正式颁布。根据《农协法》,韩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农协于1958年正式成立,即国家农业协同联盟(NFAC,National Federa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简称农协,主要从事供应与销售业务。

在早期,农业银行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以赢利为目的,农协没有经济能力从事经营和推广,其活动仅局限在经营部分化肥与商人竞争。1961年7月29日,朴正熙政府颁布了新的《农协法》。为了发挥农协的作用,根据新的法律规定,两个以前独立存在的组织——国家农业协同组合与农业银行合并,并成立了韩国农协(NACF,Nat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农业银行和农协合并后的农协,主要从事供应与销售业务,并成为独立的组织。

新建立国家农业协同联盟(NACF)(简称农协),农协即韩国农业协同组合,由三级体系来管理村农协、县(市)农协和国家农协。

1.2农业协同组合的重建期(1969—1974年)

根据1961年《农协法》,新的农协由农业银行和旧农协合并而成,其上层组织架构由政府按照法律而定,这个全国性的上层机构逐步向下创建其下级组织,并自上而下地进行人事任命。在这一阶段,农协中央会的大多数事务必须通过市、郡(县)级农协来处理,同时由其向里、洞(村、镇级)农协提供指导。

到1968年,农协达到大约16 000个,但大部分为平均拥有139个农民的小农协,也缺乏资金和有能力的经理,村级农协在农民的经济活动中起的作用很小。

1969年,农协工作重点放在对村级农协资助方面,并把小农协合并成较大的农协,大到乡级农协。1969—1973年完成对农协的合并。1973年大约有1 500个基层农协,平均每个农协数大约从1969年的139个提高到1973年的1 400个。

1.3农协商业活动的扩大期(1975—1980年)

由于基层农协的增多,这一时期农协对农民的服务功能也得到发挥和提高。在韩国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韩国对基层农协进行了合并,到1973年,合并重组后的基层组农协约为1 500个,每个基层组农协的平均成员数增加到1 400户。1969年为解决高利贷问题,基层农协引进了互助信用制度。1970年建立了统一购买生活用品、以低廉价格供应给农户的连锁供应体系。

在此阶段,农协中央会将以前一直由市、郡(县)级农协经办的合作人寿保险销售、国内汇兑及中长期贷款业务转移给基层组合。同时,合作保险贷款与大型农机销售业务也转移至基层农协,从而使基层农协的总营业额明显增长。

韩国农协还努力促进联合营销团体,不仅着手扩大产品集散设施,包括集散地、货仓及加工设施,而且努力加强零售业务,扩大营销专卖点,如粮食零售仓、超市等,并对30种农产品规定了销售标准,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为了帮助农民应对市场的变化,建立了农产品市场信息中心。

1.4农协管理的强化期(1981—1987年)

政府采纳了对农协重新组合的要求,1980年完成了农协组织结构组合的总路线,并对《农协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农协法》不仅提供了延续至今的农协两层体系组织结构的法律依据,还做出了将农协有关牲畜服务的业务转让给国家畜协的法律规定。

从1981年1月1日起,农协把其三级机构(基层、市县和国家)变成两级机构,把市县农协并入国家农协,作为国家农协的分支机构。主要是将市、郡(县)级组合置于中央联合会之下,以前独立存在的市、郡(县)级农协法人被更名为农协中央会的分支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农协的运作成本降低成为可能,并增加了与之合作企业的效率。尤其是对农协中央会来说,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资金和人员促进基层组合的发展。基层组合则通过接管货仓、分支机构,以及其他从市、郡(县)级农协转让出来的其他服务功能而得到扩展。

1.5农协的民主化和自治化期(1998—1993年)

最早的农协为政府机构,农协主席由农业部任命,农协每年的业务活动和经费预算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为了提高和满足农协民主化和自治化的需要,1988年《农协法》重新得到修改,允许农民会员竞选地方农协主席,也可以直接选举主席。农协不需要提前向农业部报业务计划和经费预算,其业务活动只需在农业部备案。如果要得到政府补贴或政府的信贷,必须报农业部批准。1989年以后,农协主席由农协会员选出,1990年4月以后,国家农协主席由地方农协主席选举产生。

修订后的韩国《农协法》还扩大了农协业务范围,包括农田买卖的经纪人业务、专业协同组合的银行业务、农协剩余资金投资的多样化以及信用保险限制规定的废除等。

由于新的农协自主权的扩大,农协也极大地扩展了其销售能力并改善了农协的设施,许多农协的农产品集中点、仓库、大米加工厂等被建立。同时农协的超市、农产品销售点也陆续设立。

韩国农协还扩大了成员农户的服务范围,引进了新的保险政策,以保护成员农户由于健康不良、农机意外及化学污染等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时为了培养新一代的农民,农协大学在这个时候成立。

1.6农协的扩大和增长期(1995—1999年)

农协的组织和其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的改革。他们引进了农产品农场门口收购服务,农场运送业务,并通过吸引储蓄极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协最大的变化为其成立了大米加工企业,大大改变了韩国大米工业的构成,并改变了韩国用麻包包装大米的历史,开始利用小商标并与农民和消费者直接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

20世纪90年代,韩国加入WTO后,面对外国大米对韩国大米市场的冲击,农协成立了大型廉价超级市场Hanaro俱乐部(Hanaro Club)。Hanaro俱乐部引进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销售系统,大大降低了大米的零售价格,同时为农民提供了平价大米。仓储式超级市场主要销售韩国农产品,把销售的中间环节由5~6个减少到2~3个,大大降低了成本。

农协同时提高了农业会员低息贷款的额度,由1999年的1 790亿韩元提高到2003年的2 270亿韩元,这些贷款用于农协会员建立和改善经营和服务、提高农协会员的市场竞争能力。

1.7多功能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根据1999年再次修订的《农协法》(又被称为“一体化农协法”), 2000年 7月1日,韩国畜牧协会、韩国人参协会并入农协形成了新的农协,农协的独立业务管理部门相应增加到3个,分别为:流通与供应业务部、牲畜业务部、银行业与金融业务部。各部门在农协董事会领导下,采取CEO负责制的方式运作,每个部门均享有资金、人事及盈亏方面的独立自主权。

韩国农协多功能发展的目标由此明确提出。截至 2000 年底,农协在全国设有 16 个地区办公室,156 个市、郡级办公室和 494 个支会办公室,还有 10 个培训机构和 20 个流通中心来支持会员之间的协作。

2000年,农协成员组合的农产品市场份额达到40%左右,2000年底,农协银行在储蓄方面成为韩国第二大商业银行。2000年至2004年间,韩国农协投资创办(或入股)的子公司多达11家,涉及农产品流通、农业材料生产、金融、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

2004年通过了重新修改后的《农协法》,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修改后的农协法规定,农协不再设常务主席,引进了CEO制度。2004年修改后的《农协法》提高了农协的效益,农协主席和农协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农业成员同样有了管理农协的责任,并进行独立的审计。

2004年韩国农协提出了“新村、新农协运动”,以振兴农业产业、农村社区,在全国的农协中进行创新活动。面对目前面临的新形势,韩国农协进一步进行改革,重新评估农协的管理、商业策划、组织结构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民感觉离不了农协,充分认识到农协的作用和价值。

由于环境恶化,越来越多人对无公害的有机农畜产品兴趣浓厚,农协目前支持生产优质、安全的农畜产品以保证韩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韩国农协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韩国农协认为只靠农民,农村社会发展将会非常缓慢,必须全国人齐心协力,才能使农村得到发展。2004年农协发起了“热爱农村”运动,目的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地,使更多的人支持农业。

为了让更多的城市人支持农业,韩国农协提出了“城市公司和农村社区姊妹关系”、“城市儿童的第二故乡”等措施,让城市人对农村有较好的了解,并支持发展农业。到2006年3月,有8 668个村庄和城市建立了姊妹关系。

2加入WTO后农协面对的挑战

2.1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根据WTO的规则,韩国必须开放本国的农业市场。乌拉圭回合后,韩国农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农业的全球化要求韩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来加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韩国农协通过适当的方式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其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提高韩国农业竞争力。

2.2市场竞争与消费者爱好变化的挑战

随着韩国人均GDP的不断提高,韩国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安全食品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面对目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恶化的问题,如何发展韩国的有机农业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许多大型现代化折扣超级市场在城市中出现,其不经过农协和营运商直接销售,价格低廉,直接威胁通过地方农协和批发市场销售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韩国农协面临如何发挥其农产品指挥棒作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2.3政策改革的挑战

韩国农业政策支持逐渐受到限制,韩国政府降低对农业补贴,韩国农协面临如何扩大稻米的市场营销等许多问题。韩国农业市场和农业政策对农协是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

2.4农民老龄化和农业萎缩的挑战

由于韩国工业化速度加快,农村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条件和城市相比相对较差,农村退休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如城市,造成大量的年轻人口流向城市,农村人口继续在减少,农村中的农民大部分年龄都在60岁以上,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农协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挽救农村萎缩的市场,也是农协要面对的挑战。

3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3.1韩国农协存在的问题

乌拉圭回合协议后,韩国面临全面开放农业市场的压力,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也越来越小,要求提高农协的市场销售能力。面对新形势,农协面临诸多的问题,并急需改革。其面临的问题如下。

(1)如何使银行业务与供给、市场业务分离。20世纪60年代,由于农业银行和农协合并,基层农协在银行的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农协的银行信贷业务对基层农协的扩大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20世纪后,农协银行成为盈利部门,不考虑农协会员的利益,农协银行对农协会员的支持作用变小。韩国加入WTO后,面对外国农产品进入韩国市场的压力,农协的重点业务向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转移,农协的银行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农协的银行业务和供给、市场业务分离成为发展的方向。分离后的中央农协主要从事培训、教育等业务,地方农协的作用得到加强。这项改革方案还在争论之中。

(2)地方农协数量过多,如何进行地方农协的合并。由于目前韩国中央农协依靠自给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承揽项目,许多项目和地方农协的项目重复,地方农协由于人力、财力等因素发展非常困难。

由于农产品市场的增加,物流、包装、储存等方面投资的加大,加之地方农协受资金、人力资源的限制,很难满足市场供给。韩国地方的小农协过多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保护农民的利益,韩国面临同类、同行业的地方农协合并的问题。

(3)农产品生产地的市场创新。水稻为韩国传统作物,过去大部分人都以家庭小农场为单位种植水稻。有部分农民不以农协的名义,而是以个人的名义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批发商,农协的供给、销售作用失灵。为适应大型折扣店的出现,需要扩大生产地的农产品销售规模,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地区农协还没有合并成较大的地、市级农协,规模过小,难以面对市场的变化。

3.2发展方向

(1)农协的创新计划。为了满足农民的需要,韩国农协计划到2017年完成农产品市场创新计划。具体做法为扩大基层农协生产地的市场、供给网络,其中包括建立联合农协公司。中央农协通过地方农协的合并提高地方农协的供给能力,把地方农协的数量减少到500个左右。专业农场和家庭小农场并存,地方农协组织调整成农协公司、特种产品农协、地方农协等。

(2)提高零售和批发业务,通过食品加工业务建立食品公司。建立大型折扣店,扩大农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预计到2017年,农协的银行业务和经济业务分离,成立独立的农协,中央农协和地方农协的银行业务合并。

参考文献:

[1] Jae-Hak Choi.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n Korea. Procedings of FFTC-NAC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in Asia:Innovation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R].Seoul: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6:8-20.

[2]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Agriculture in Korea[R]. Soeul: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8:99.

[3] OECD.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Korea[R]. Paris:OECD, 1999:13.

[4]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Forestry Republic of Korea.Korean Agriculture[R].Seoul: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2005:156.

[5] Nati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ederation(NACF). Annual Report 2005[R].Seoul: Korean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2006:56.

[6]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EB/OL].http:// www.nonghyup.com/eng,2008-10-25.

块体理论的研究发展方向 篇12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古老而极为复杂的天然地质体, 在各种地质作用及长期的地应力作用下, 其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特性、力学强度相对较低的面、缝隙以及带状的地质界面, 如岩层层面、片理、节理、软弱夹层、裂隙, 以及断层破碎带, 统称为结构面。因此, 从宏观上讲, 岩体为由结构面和被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块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1]。由于结构面的存在及岩石强度的原因, 地下工程开挖以后, 岩体在地应力、水压等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从而危及地下结构安全。为确保地下结构的施工及使用安全, 分析岩体稳定性乃重中之重。

目前, 分析岩体稳定性主要有两个思路, 一个是将岩体作为连续介质, 以弹塑性力学作为主要基础进行研究, 另一个则是将岩体看作非连续介质进行研究。前者以深入了解岩体本构为前提, 引进了有限元、边界元等解题手段, 在分析复杂的岩石工程应力场和位移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解决了许多工程实际问题。但为了更好的研究地下工程周围出现的岩石冒落、边坡滑动和岩层移动等课题, 必须充分考虑岩体的非连续性[2]。此类方法主要有离散单元法、块体理论等, 其中块体理论以其分析过程简便快捷得到广泛应用。

2 块体理论的研究现状

2.1 块体理论理论研究的发展

1985年, 石根华与R.E.Goodman出版了《Block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ock Engineering》一书, 标志块体理论的创立。石根华最初创立的块体理论 (为以示区别, 后面称传统块体理论) 主要基于以下四种假设展开研究[3]: (1) 结构面为无限大的平面; (2) 结构面贯穿研究的岩体, 即不考虑岩石块体本身的强度破坏; (3) 结构体为刚体, 不考虑块体的自身变形和结构面的压缩变形; (4) 岩体失稳是岩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 沿着结构面产生剪切滑移。

传统块体理论很好的结合了几何拓扑学和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 为工程指导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分析思想, 但从假设中可以看出, 该理论只考虑了块体的滑移破坏, 没有考虑块体的转动破坏, 同时将结构面假想成无限大的平面, 致使计算结果与现实有偏差, 另外采用的分析方法-全空间赤平投影法,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利用程序分析工程问题, 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全空间赤平投影法不利于程序的编制的缺点也逐渐凸显出来。针对以上问题, 其他块体理论研究人员从分析方法、块体转动、结合其他理论考虑块体自身变形等不同角度对传统块体理论进行了完善、补充。

传统块体理论有其独特的优点, 也有许多局限性。为了使块体理论更真实更方便用于工程实际, 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其他方法与块体理论进行结合, 以期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所长。目前块体理论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主要有与概率论之间的结合, 与有限元等数值方法的结合以及与分形理论的结合等。

2.2 块体理论的工程应用

1988年, 刘锦华[4]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式将块体理论引入我国。自此, 块体理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各项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 李爱兵[5]应用于铜录山边坡稳定性分析中;1991年, 傅鹤林等[6]用于分析某矿卷扬机硐室围岩稳定性;1997年, 臧士勇[7]运用于地下矿山采场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中, 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尝试;2001年, 黄正加[8]应用块体理论对三峡地下厂房围岩裂隙随机块体及大型断层定位块体和三峡船闸高边坡块体进行分析, 并对加固后块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2004年, 巨能攀[9]应用于某水电站的地下硐室, 为地下硐室的系统锚杆长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2005年, 毛海和[10]运用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分析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硐室群的稳定性, 得出厂房各部分可动块体分布的直观统计结果, 为设计有效的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据;2006年, 刘阜羊[11]等对块体理论运用到硐室围岩稳定分析中进行了研究;2006年, 邬爱清等[12]利用DDA对三峡千将坪滑坡的启动条件和滑坡全过程特征进行数值模拟;2007年, 廖国燕[13]等人将将块体理论应用到金属矿山关键块体的辨识, 用来解决金属矿矿体覆岩破坏与移动规律, 为保证采空区的稳定性和控制地表塌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 块体理论目前已应用相当广泛, 其涉足的范围已遍及水电站、矿山及岩石边坡稳定分析等各个领域。

2.3 块体理论的发展方向

虽然块体理论自创立至今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 但由于传统块体理论最初的假设所带来的先天不足, 其在块体转动、块体有限性研究、相关软件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仍函待解决。具体来说, 块体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块体转动的研究。在传统块体理论的研究中, 在计算块体所受合力时, 假设块体失稳形式不考虑块体转动, 仅考虑块体滑移, 但工程上块体转动失稳的事故常有发生。刘志斌和张菊明等从力学的角度曾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现场块体受力的复杂性及各力作用点的不明确, 块体转动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2) 块体复杂受力情况的研究。在以往的研究里, 往往假设块体仅受自重作用, 期间也有人对块体在自重和地下水共同作用或地应力作用下进行研究, 但这些研究基本都建立在简化的基础上进行, 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从而造成了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

3) 有限块体的研究。传统块体理论假设结构面是空间无限大的平面, 实际情况下结构面出露的迹线长度是有限的, 理论分析出来的可动块体或关键块体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另一方面, 研究有限结构面形成的有限块体势必又带来块体形态分析的问题。在结构面为无限大的假设前提下, 所形成的可动块体和关键块体都是凸块体, 当结构面为有限时, 块体则出现多种凹块体形态, 原来所使用的矢量分析法则不再适用;

4) 块体理论与其他理论的结合。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 理论与理论间的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 国内外学者已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其中最多的是块体理论与概率论之间的结合, 用于分析关键块体的空间位置概率分布, 块体大小概率分布等。另外, 还有块体理论与蒙特卡洛法、有限元、分形等的结合。这种与其他理论间的结合, 从不同角度弥补了块体理论的不足, 使问题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

5) 块体群的研究。传统块体理论重点研究单个块体在特定受力情况下的滑移失稳形式, 没有块体与块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 块体①为关键块体, 该块体滑落后, 块体②为稳定块体, 然块体1滑落后会引起块体②的失稳, 最后引发的连锁反应造成块体①、②、③一起滑落, 因而传统块体理论认为关键块体①是稳定的决定因素, 只需将块体①采用锚杆固定, 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失稳问题。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采用锚杆将块体①与块体②捆绑在一起后会形成更大的关键块体, 从而给工程和人员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 在研究块体稳定性时, 并不能单纯的仅研究单个块体的稳定, 而应将各块体看成一个整体再进行分析。

6) 相关软件的研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理论程序化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已经开发出应用较为广泛Unwedge软件, 但确仅能分析四面体。为了拓宽块体理论在工程中应用领域, 提高应用效率, 将现有理论总结并建立功能相对齐全,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较强的块体理论分析软件是块体理论研究者又一个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块体理论是近年来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岩石工程稳定性分析方法, 由石根华和R.E.Goodman于上世纪80年代共同创立。块体理论自创立至今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 从水坝库区边坡稳定性分析, 到小型硐室的围岩稳定型分析, 其涉足的范围已遍及水电站、矿山及岩石边坡稳定分析等各个领域。但由于最初的假设所带来的先天不足, 其在块体转动、块体复杂受力情况、块体有限性研究、块体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块体群相关研究、相关软件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仍函待解决。

上一篇:甘肃农村债务下一篇:计算机取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