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

2024-11-06

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精选5篇)

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 篇1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作用凸显,旅游成为人们修养身心、放松娱乐的重要选择项目之一,游文化名城也成为人们精神文化“充电”的好去处。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必然成文人们选择的对象之一。开封如何能够在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提高自身旅游文化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必须探讨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的不断开发,使得近年来的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旅游文化接待人次和收入都在不断攀升。

一、开封旅游竞争力分析

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旅游资源与另一个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要素优势和整体优势。竞争力要素不仅包括内部核心资源竞争力要素和外部支持资源要素,内部的主要包括本身城市旅游文化资源要素,外部的主要包括经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支持要素。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业绩上,主要是旅游总收入和城市总接待人数上。基于以上要素,对开封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开封独特的旅游资源

开封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先后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七个王朝在此定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74处,文物古迹237处。全国“4A”级风景区8个,其中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大相国寺、龙亭公园等国人皆知。名人古迹、文化景点大多以宋、元为主,其中北宋在此定都168年,享有“宋文化发源地”之雅称,对中原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这里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也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等。这些都是开封所拥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开封优越的地理位置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东临京九线,西临京广线,陇海线从中穿过。附近有大广、连霍、日南3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以及107国道和310国道在此交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极为便捷。同时,距离省会城市郑州仅有60公里,又有郑开高速连接,有利于吸引省会旅游流量。形成的便捷的公路网络,能够促进开封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三)开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开封市政府大力支持开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开封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政策上的支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起着一种导向和指引作用。为适应当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政府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已有文物景点进行大量的修缮和重新包装。例如,对龙亭湖风景区、开封古城墙、延庆观等景点进行了大量修复工作,对开封城内原有水系的疏通与改造,成功开发了朱仙镇乡村一日游景点重新打造和包装等。对城市旅游原有接待能力进行提升改造,改变以往无处可住的情况,同时景区类增设了部分旅游度假酒店,提升原有消费和接待档次。截止2014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32万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达到231亿元。

二、开封旅游发展的劣势

(一)文化宣传较为单一

开封近年来一直以“宋文化”为主要的旅游文化宣传,其中开发出了清明上河园的宋朝民俗文化,龙亭湖的宋朝宫廷文化,包公祠和开封府的府衙文化、延庆观的宗教文化等,已基本形成“宋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但是开封除了以宋朝为代表的文化之外,还有其他丰富优秀的文化,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每一朝代都有其优秀的文化资源,不仅包括古代的,还有现代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开发整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开封,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例如,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可以更多地结合当前文化传媒,比如优秀豫剧文化节目《梨园春》,以此为契机“搭台唱戏”宣传开封文化;北宋文人书法四大流派为契机,创造性宣传宋朝书画文化;刘少奇纪念馆以及焦裕禄纪念馆,宣传我党红色文化等。

(二)经营松散小弱,产业链短

例如当前开封旅馆经营方面上,主要以小家小户经营为主。闻名全国的“开封小吃”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特调理的产业链,仍旧以小摊小贩小店面的身份出现在开封街头。街头小摊虽然方便,但是卫生状况能否达标,对城市公共卫生影响也比较大。同时也难以形成产业化运作,打造开封小吃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在住宿方面,星级酒店共有26家,其中三星级有13家,旅行社42家,国际旅行社3家。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为支柱的城市,显然这些星级酒店不能满足每年旅客的接待量,剩下的只能大量依靠家庭私人小旅店满足;小旅馆在客流量多的时候提价,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难以提供更好的休息服务,不利于旅社的管理。国际旅行社过少,只占到客流量的1%;客流量主要来自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河南省内旅客则占到其中的40%,说明开封旅游产业并没有在国内形成较大的认可度,对其他省份旅客吸引力不够大。

三、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打造国际化旅游名城

将开封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将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开封旅游产业的升级,打造国际化旅游名城。根据以上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以下几点增强旅游竞争力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领开封旅游产业未来发展

目前开封旅游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宋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城市文化定义,虽然突出了开封城市的定位,但是在当前情况下规划开封旅游业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工作。开封旅游产业要走出河南,走出中国,就需要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指导。合理综合开封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宋文化”旅游文化产业链,注重集群效益。做好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计划,要有步骤的进行古城文化宣传和开发。文化更要深入群众,在娱乐的同时还要彰显文化底蕴,让游客喜闻乐见。开封古城经历千年,历史文化古迹易于造成永久性破坏,需要制定一个完整严密修护和保护计划。尽快制定《打造开封旅游名城》规划,以合理科学的规划指引开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

要打造旅游文化名城,大力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加大在央视、地方卫视的宣传力度,结合当前“宋文化”、古城、古迹创新宣传、融合宣传。邀请当前火热的综艺节目组来开封取景、拍摄,更多的突出开封旅游文化的多样性。扶持一批具备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加快推动龙头产业发展。例如,发展以开封第一楼为品牌的旅游餐饮文化,包公府为代表的点心文化产业,努力发展汴秀产业形成特色等等,打造精品品牌文化,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打造开封国际菊花节、开封国际清明节等一系列节日文化,形成文化产业影响力。

(三)创新旅游文化,打造创意旅游

开封拥有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开封府等众多主题公园,拥有良好的文化创意平台。变更以往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欣赏浏览为“文化创意”欣赏,在开封原有文化基础上大力创新文化产业,对开封民俗文化进行整理收集,并加以现代性的创新。同时跟要集思广益,不断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形成一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创新产业,具有可玩性与艺术性,表现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双重魅力。充分开发民俗文化,例如斗鸡、木偶、杂耍等,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口碑。同时利用3D、全息影等高科技技术,给人以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冲击,重现当年宋朝都城文化的繁荣。打造创意文化一日游、开封夜景等,便捷旅客欣赏,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古韵的创意旅游文化名城。

摘要:近年来开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开封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七朝古都,开封拥有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对现有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有利于对当前众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开封旅游资源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开封旅游整体竞争力,促进开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 篇2

准确的主题定位

准确的定位是建立形象和品牌的关键。旅游城镇只有在竞争市场上进行准确且独特的定位,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主题定位是指主题旅游城镇根据竞争状况和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从旅游资源禀赋、资源空间分布、辐射能力等方面进行把脉,最终确定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其目的是创造主题旅游形象,最终赢得市场客源。如桂林的兴安,其旅游资源优势在于建于秦代的灵渠,因而构成了兴安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旅游形象,而龙胜因为有苗、瑶、壮、侗等多个少数民族,便形成了民族风情主题旅游城镇。因此主题旅游城镇只有根植于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考虑游客、当地居民和周边旅游城镇对自身旅游形象的认同来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并不断地强化品牌形象,才能强化竞争优势并提升旅游竞争力。

增强反应速度与能力

由于大多数主题旅游城镇的本地市场规模偏小,只有大量吸纳外地游客才能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因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与能力成为衡量主题旅游城镇旅游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主题旅游城镇虽拥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但也是比较单一的,因而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单有鲜明的个性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为个性增添新的形式和内涵,使游客建立消费偏好,并坚信该品牌所提供的最终利益是独特的和最佳的,才能长久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维持旅游竞争力。

提高城镇居民旅游服务意识

主题旅游城镇的人文地理、民风民俗、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礼仪等都会影响游客对城镇的.印象,因而要提高城镇居民旅游服务意识,即旅游城镇的全体居民应友好地对待游客,对当地的旅游业持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和认识。游客的满意度与旅游地居民的好客度呈正相关,当地居民的好客程度越高,游客的满意度也随之上升。但由于主题旅游城镇是建立在对旧有城镇的改造上,原住居民由于缺乏旅游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地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应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大众旅游服务意识,提高城镇的整体旅游形象,从而增加游客的重游率,推动当地旅游业以及经济的发展,最终提升当地的旅游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塑造主题品牌

主题旅游城镇品牌是指它在游客心目中的不可替代的个性和在市场上的定位。因此主题旅游城镇应该要挖掘并不断创新主题产品,深化主题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丰富和深刻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增强旅游城镇的文化辐射功能,维持品牌的长期竞争优势;同时主题旅游城镇应该实行主题营销,即利用特定主题借助符合主题产品特点的方式和渠道来实施营销活动,其目的在于宣传和推广城镇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巩固并开拓旅游市场,提高品牌竞争力。

加强旅游环境建设

旅游环境竞争力是软竞争力和硬竞争力的合力。软竞争力主要指要挖掘主题旅游城镇的历史文化并深化其内涵,它是提升城镇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硬竞争力则指主题旅游城镇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等,它是形成旅游环境竞争力的重要物质条件。任何主题旅游城镇经过历史的沧桑,都会积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权威性的主题形象。如周庄的水乡风情、云南的纳西文化都是其他地区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品质,它们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制度环境会影响一个城镇旅游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影响企业的效率,最终影响本地旅游业与其他地区旅游业之间的竞争结果,同样也会影响到游客对主题旅游城镇的形象评价,所以要注意旅游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优势来提升旅游竞争力。

加强旅游合作

主题旅游城镇之间既存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也存在相互合作。旅游竞争是指各主题旅游城镇为争夺游客、占领和扩大旅游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陈烈,2003)。旅游合作是指不同城镇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原则,将旅游资源在地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组合,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陈烈,2003)。由于不同的主题旅游城镇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与众不同的主题形象,因而城镇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将不同主题旅游城镇的旅游精品路线进行组合,如桂林的兴安、龙胜、资源、灵川、恭城、阳朔等县,可以开展区域联合营销,通过产品互动、促销联动、人才互流促进区域旅游共同发展,形成多赢局面,强化竞争优势。

发挥政府管理能力

政府是城镇旅游开发的主体,他们能营造安定的旅游环境并保证旅游的正常开展,是城镇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政府可以联合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传播主题品牌和主题文化,建立品牌经营系统的组织结构,不断提高对客服务的质量水平,从而保持和提高城镇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形成城镇持续的竞争优势;政府还应加大对旅游设施、公共产品等的投入力度,并尽可能利用国际组织的优惠贷款和招商引资,克服主题旅游城镇发展资金短缺以及相关产业的“瓶颈”问题,如交通、环保、文物保护等制约因素,“努力创造一个支撑提高生产力的环境”(porter,1990),实现城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主题旅游城镇只有进行准确的主题定位,确定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与能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加强旅游合作,才能最终塑造主题品牌,提高主题旅游城镇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英宝,钱乐祥,苗长虹.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地理研究,2002

2. 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社会科学家,1999

3. 郭鲁芳.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旅游科学,2000

4.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经济地理,2001

5. 甘萌雨,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现代城市研究,2003

6. 曹宁,郭舒.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家,2004

7. 胡冬梅,司继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索.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

8. 陈建斌.区域旅游竞争力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

9. 姜杰,张喜民,王在勇.城市竞争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10. 保继刚等.城市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1. 夏学英.论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经济地理,2002

12. 陈烈,丁焕峰,孙海燕.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初步研究.经济地理,2003

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评与提升 篇3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提升;江西省

雅典宪章指出,居住、工作、休憩、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当今城市已成为区域旅游的聚集地和辐射中心,城市的功能越完善,其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就越强。江西省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全省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1991年的1.23%上升到2010年的5.2%。但由于江西省各地级市在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江西各城市旅游发展的规模和收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核心就是江西各地级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差异。因此,进行江西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分析,客观准确地找出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各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回顾

城市旅游竞争力指一个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所具有的,在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环境营造等方面,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城市旅游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1]。旅游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区域产业竞争力,属于城市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因此,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众多因素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同样重要。

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构建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或评价模型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万绪才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三方面建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丁蕾等从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出发,构建了包括环境竞争力、人力竞争力、经济竞争力、设施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和开放竞争力等方面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郭舒、曹宁从核心吸引物、基础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管理创新因素六个角度建立评价模型[4]。总体上看,国内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针对江西省内各地级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尚待深入。

二、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城市旅游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由多因子共同影响作用下的竞争力,因此,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在构建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到四方面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各单项指标力求能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二是可量化,评价指标全部采用可量化的因子;三是可操作,评价方法设计尽量简明,资料易取;四是启发性,在评价方法设计时便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并能进一步发现、分析问题。

2.指标体系构建

广义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可由三大方面组成:一是旅游现状竞争力,体现了过去到目前为止城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表现,是当前城市旅游发展实力的基础;二是旅游潜力竞争力,它表示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三是基础保障能力竞争力,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是旅游业的基本保障,对推动城市旅游快速发展,在城市旅游竞争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分为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以及基础保障能力三类,共27个单项指标,建立了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

三、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1.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量算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主要是通过线性变换,将众多指标转换为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避免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客观地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加强了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的科学性。

本文结合《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借助spss15.0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首先对27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公因子方差;其次采用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因子个数来确定主因子数,计算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有6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341%,所以将27个指标分为6个主因子,这6个因子所反映出来的信息量已经能充分解释原有27个指标变量所能表达出来的信息;三是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化旋转,由此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本文选择正交旋转计算主成分得分,作为江西省各个市旅游竞争力排名的依据;最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六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F(表2)。

2.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量算

为进一步分析江西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运用SPSS15.0软件,采用柯西聚类,按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对江西11个地级市进行层次聚类,最后分成了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等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四种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表3)。

四、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提升对策

1.强竞争力城市:南昌市

南昌市凭借城市整体发展实力较强而拥有较大的旅游发展优势,在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等指标上明显领先,在基础保障能力竞争力方面部分指标也有着一定优势,但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仍不够完善。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其经济发展能力、交通发达性、科研能力等都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未来南昌市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城市环境保护,以整体提升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

2.较强竞争力城市:包括赣州市,上饶市,九江市

赣州市在影响城市旅游的各因素都较为均衡,其中国际旅游人数,路网密度,总人口等指标都较高,但人均GDP较低。赣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前景非常好的旅游发展潜力,应该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优势,利用招商引资来加强城市经济实力,增加人均GDP,明确目标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大红色旅游发展力度,引领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上饶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4A级景区有8个,因此上饶市在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方面得分较高,其中国内游客数量以及国内旅游总收入都较高,表明上饶市对国内客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上饶市在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方面指标值较低,表明其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另外公共汽车数量、出租车数量等较低,说明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以及城市人均GDP较低,反映出城市经济基础较薄弱的现状。未来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明确城市定位,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九江市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发展基础,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国际旅游人次、交通可达性、星级饭店数量以及旅行社数量都较多,表明九江市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具有较完善的旅游发展基础保障能力,但人均GDP较低。未来九江市应该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以及较强的旅游发展基础,协调处理好“庐山-长江-鄱阳湖-城区”的旅游互动发展,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并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3.中等竞争力城市:包括吉安市,宜春市,景德镇市

吉安市在影响城市旅游的各因素总体表现一般,其中,国内旅游总人数、公路密度较高,而公共汽车总量、出租车总量较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升。未来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

宜春市的公路密度、医疗卫生床数、财政支出等指标较高,但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较差,其中国外旅游人数及国外旅游总收入较少,反映出宜春市旅游资源对国外客源吸引力不大,另外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表明宜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还需加强。未来应该重点围绕游客需求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旅游者,重视城市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景德镇市在各单项因子的表现中反差较大,其中旅游发展现状指标中表现较好,特别是国际旅游总人次排名第一,表明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对国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城市经济及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与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比较存在着很大差距。针对景德镇市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较大这一优势,未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占领国外旅游市场,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较弱竞争力城市:包括抚州市,新余市,萍乡市,鹰潭市

此类城市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从而造成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整体低下。主要包括,经济水平较低,城市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等。

未来抚州市应该以文化为龙头产业,用文化统领全市旅游产业,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开发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新余、萍乡和鹰潭这三个城市应该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并做好城市旅游的宣传促销。

五、结论与建议

分析表明,江西省各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形象塑造不到位,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不完善等原因。但差异的存在也表明各城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规划管理等方面拥有提升潜力,未来各城市必须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双管齐下,对市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统一开发,通过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制度环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等手段来提升其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涂燕,李海涛.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和对象[N].中国旅游报,2006-08-09.

[2]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3]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26(3) : 511~515.

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 篇4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旅游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供求严重错位的现象.笔者认为,提升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该从教学内容调整、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职业养成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

作 者:吴卫东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英文刊名: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年,卷(期):“”(15)分类号:G64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 提升

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 篇5

关键词:公共游憩 城市旅游 竞争力

一、旅游业发展对公共游憩产品提出了现实需求

我国旅游业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旅游吸引物来看,由传统的风景名胜依赖向城市、乡村、田园、森林、工农业生产等更广的领域延伸。从旅游活动目的来看,由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向观光、度假、休闲、购物、体育等多元化发展。从旅游方式来看,由包价组团游向自助游、自驾游等发展。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等新旅游产品异军突起,这都对城市公共游憩产品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

(一)休闲游憩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生活已逐步进入休闲经济时代,这使得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城市居民有晨练、组织科普宣传、观赏城市美景、体验城市文化等需求,都需要城市拥有公园、绿地、广场、文化娱乐场馆和体育设施等公共游憩产品。政府已经意识到优越的人居环境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公共游憩产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城市旅游的发展对公共游憩产品提出了现实需求

在各类旅游目的地中,城市因历史文化遗留丰富、现代建筑景观时尚、基本功能完善、休闲娱乐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而受到游客青睐。城市旅游的兴起使城市由以往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周转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城市政府通过发展公共游憩系统、完善旅游产品结构能够增强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向游客提供多种类型的休闲和文化设施也会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发展和完善公共游憩产品已成为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三)休闲旅游的兴起对公共游憩产品的要求

随着民众闲暇时间增多、财富增加、交通便利度提高以及消费选择的增多,休闲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注重精神享受,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参与娱乐、享受美食、接触大自然等方式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例如保健疗养型设施和康体健身设施都是可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产品,而城市公园、步行街、商业街、旅游度假区等则是满足游客休闲旅游需求的产品。城市居民或休闲游客都可重复购买、享受这些公共游憩产品,从而带来更丰富的体验,这对公共游憩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共游憩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应该同时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完善的要素服务配套和良好的城市形象传播。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是一个“美”的城市,但要成为游客喜爱的城市,还必须是一个“亲和”的城市、“便利”的城市,这都离不开丰富的公共游憩产品。

在新时代,不管是招徕游客还是城市居民休闲,公共游憩都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到访游客而言,城市历史、地标建筑、特色街区、风土人情、美食娱乐、体育健身、购物、文化活动场所、各种节会都可能是他们旅游的项目,且多数为“无景区旅游”。一个只能参观景区的“乏味城市”或需处处购票的“吝啬城市”,注定不会被游客所喜爱,其旅游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完整的城市旅游不仅是对外服务,还有市民休闲、游憩功能,也需要城市提供能把商业、休闲、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的公共游憩空间和设施。

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有五项,分别是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旅游收入、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人数,其中权重最大的就是旅游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均为0.3847。旅游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环卫设施、救护设施、住宿设施、指示设施、餐饮设施,这些设施包括了公共游憩设施,而且公共游憩设施水平越高,基础设施所对应的项目得分越高,客观的说明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越高,其城市旅游目的竞争力就会越强。

三、城市公共游憩产品的类型

城市公共游憩产品的类型因分类标准不同而不同。譬如按服务对象和属性划分为两类,即主要为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城市公共游憩产品和为市民和外来游客共同服务的商业化经营的城市公共游憩产品。这里从实用的角度将其分为游憩景观、游憩空间、游憩商业区、游憩设施、节庆活动、游憩线路、自然风景游憩地、游憩城镇等①。

(一)游憩景观

由土地资源及其覆被物共同组成的景观综合体,要求具有美景价值和宜人价值,能为人们提供感官享受和精神享受。例如主题公园、名胜公园、野生动物园、海洋公园、游乐园、历史地段、遗址及纪念地等,通常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化性甚至垄断性。

(二)游憩空间

在城市或城市近郊能够进行游憩活动的城市开放空间,它是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功能的动态复杂系统,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市区公园、步行街、广场、郊野公园、公共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与游乐区、森林公园、购物中心和工业园区、历史性城镇等对环境品质有特定要求的空间都是游憩空间。

(三)游憩商业区

本意是指为满足季节性涌入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商务、会务、购物、餐饮、娱乐等活动场所的空间和设施。在我国城市规划界通常把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区称城市游憩商业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其主要特点是游憩休闲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共生性和空间共生性。

(四)游憩设施

游憩设施在城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度假目的地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具有齐备的游憩娱乐设施,满足多方面的度假休闲需求,是城市旅游的主要吸引力。一般来说游憩娱乐设施可分为文化娱乐、游戏休闲、康体健身、运动、理疗、特色服务等休闲设施。endprint

(五)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节庆、商贸节庆、会展、体育节庆等。现代的节庆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主体一般是政府。节庆的直接经济效益一是来自于当地人增加的消费;二是来自于外地人的旅游收入。节庆带来的隐形经济效应包括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宣传当地优势资源的广告效应。

(六)游憩线路

通常是指沿城市河流岸线、海岸线、湖岸线、景观大道、主题街区等展布的条带状游憩空间。市民或游客沿此线路休闲、游览可以欣赏城市的优美风光,感受城市特色和气息。

(七)自然风景游憩地

通常是指依托一定的自然资源而形成的城市游憩空间。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郊绿地、景观林地等。在人们闲暇时间充沛、度假旅游日益兴盛的今天,自然风景游憩地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重要游憩地。

(八)游憩城镇

是指以游憩功能作为城镇主题功能,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镇,通常是大都市的卫星城镇,依托大都市的客源生存发展。这种游憩城镇也就是乡村游憩产品,为城市居民的节假日休闲游憩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设施,同时也为中远程游客丰富了旅游行程,但目前其设施水平有待提高。

四、对各类公共游憩产品的研究综述

通过检索,收集了2000—2013年(2013年数据由于数据库更新滞后不完整)间的各类关于公共游憩产品的论述文章。分析发现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于城市公共游憩产品越来越重视,已经意识到公共游憩产品对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重要性。

(一)游憩商业区(RBD)

国内城市RBD是由保继刚、古诗韵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地区发展模式时首次提出的。之后国内的学者基本上将城市RBD划分为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新城文化旅游区,主要承担着商业服务功能、观赏游憩功能、“门户”或“窗口”功能。关于RBD的实证研究涉及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杭州、重庆、成都、深圳、西安等五十多座,角度主要是城市RBD的空间分布规律、规划设计、价值评价体系、使用者游憩行为等方面。

(二)环城游憩带

环城游憩带首先由吴必虎于1999年规范提出,2001年魏小安提出了环城市旅游度假带概念。之后,国内研究重点是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例如城郊旅游吸引力、城郊客源市场需求、旅游开发投资市场选择、政府的区域产业政策等。学者们也对各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资源体系、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涉及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南京、厦门、武汉、大连、济南、郑州、福州、长沙、天津、桂林、哈尔滨等三十几座。

(三)滨水游憩空间

滨水游憩空间是游憩线路中的一种,它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目前国内对滨水空间的利用上既要保护其水资源和临水文化资源,又要对其进行新功能的开发,包括重要的游憩功能。国内学者对于滨水游憩空间的研究主要从建筑学、环境学、经济学、农业学、历史学、地理学和艺术学等方面进行,集中在空间整合、景观设计、游憩功能、价值评估方面,这些研究大多以上海、重庆、香港、武汉、长沙、郑州、北京、福州、西宁等三十几座城市为实证进行。

(四)绿地游憩空间

绿地游憩空间是自然风景游憩地中的一部分,它包括小区绿地、道路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绿地、林荫带和近郊风景区。目前国内对于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地的规划设计、功能开发、环境承载力、使用者游憩行为研究几个方面,作为实证研究的城市有上海、西安、广州、杭州、桂林、重庆、长春、呼和浩特、天津、郑州、合肥、深圳等三十多座。

(五)游憩城镇

游憩城镇是属于环城游憩带的乡村游憩产品,其开发建设对原住民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保护了历史城镇的文化特色,促进城市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游憩城镇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城镇的游憩系统规划、绿地规划两个方面,作为实证研究的小城镇也很少。说明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对于其游憩功能的研究还处于滞后状态。

(六)大学校园游憩

近年来大学逐渐意识到校园游憩功能的重要性,但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2007年王旸、黄震方、周年兴发表了“游憩需求及大学城功能优化”,2011年史丽华等发表了“大学校园游憩空间分析”,2013年何相焕、邹俊发表了“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游憩林美景度评价研究”,分别以南京仙林大学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从大学生游憩需求、我国新建大学校园面临的问题、校园游憩林景观等角度论证了大学校园游憩功能的重要性。这些研究的出现说明大学已经看到校园游憩设施在招生、师资招聘、促进学生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

五、结论

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多少5A级景区或多少垄断资源,更重要的是它的公共游憩产品是否完善、是否多样化、是否高水平,这是旅游业深入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业现代化的标志。当然城市公共游憩产品的建设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使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等因素相协调。

注释:

①这里不是进行严格的理论分类,只是对其重要类型的罗列,可以有重叠。

参考文献:

[1]吴必虎,董丽娜,唐子颖.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4):48—50

[2]陶伟,胡盈盈.国外“游憩”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88—92

[3]冯维波.中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进展——基于有关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06(12):21—23

[4]田大江.试论城市游憩系统与城市旅游之关联——以上海为例[J].甘肃农业,2006(8):173

[5]阎友兵,王忠.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9—91

[6]张环宙,吴茂英,沈旭炜.城市滨水RBD开发研究:让滨水回归生活[J].经济地理,2013(6):73—78

[7]万美强.风景游憩林与城市公共绿地[J].中国园林,1997(5):54—56

[8]史丽华,胡苏,吴楚乔,赵新铭.大学校园游憩空间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8):21—22

上一篇:校园云平台下一篇:市场有效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