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科技资金(共9篇)
公共科技资金 篇1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 福建省经济增长呈现较快的稳步提升, 福建省政府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618) 同样彰显着强劲发展势头。该平台通过又好又多项目对接, 有效地服务福建省产业发展需要, 提升了产业素质, 推动了产业集群成长和壮大, 成为全面推进海西发展的加力器。本文以福建省政府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618) 为例, 基于福建省A市平台扶持项目的调研探讨平台项目政府扶持资金效率问题。
1 文献回顾
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机理研究上, 桂萍指出, 科技创业平台的内涵应是一个创业者、创业资源与创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系统。夏太寿, 倪杰则进一步研究了平台诸多特性。在科技创业平台的内容研究上, 周路明认为建立资源整合平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科技创业的商务平台, 二是构建概念研发平台, 三是打造科技企业家的精神家园。任志宏认为, 平台内容包括创业辅导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等15个子平台。洪晓军则从平台概念甄别入手, 提出要构建有效运作的创新平台, 须实行持续改进发展策略。黄继认为构建高科技创业平台, 是提高高科技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高科技创业平台的概念、特点、功能及构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科技创业平台运行原则, 给出了高科技创业平台系统运行模型。邓坤烘分别对平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以往研究多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定性分析, 对于平台资金扶持效率和资金配置的研究极为乏见。因此, 本文选取福建省A市平台项目调研情况, 对平台政府扶持资金效率以及项目选择等问题作定性与定量上的细致分析。
2 福建省A市平台扶持项目政府扶持资金效率分析
2.1 变量设置
鉴于数据可得性, 本文选取福建省平台发展进程以来数据以及这些年份福建省A市年度数据进行分析, 相关变量设置如下。
(1)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深化率 (PD) 。随着平台发展, 其项目对接数、投资额曾逐年上升趋势。为研究平台在规模、成长性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和带动作用以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比较意义, 本文定义政府科技服务平台发展指标如式 (1) , 用于表示平台发展程度。其中, PD (-1) 表示上一届的平台深化率, 表示平台投资额增长率, 表示平台对接成功项目增长率, 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并设第一届618的PD值为100, 数据来自618官网。
(2) 资金效率 (ME, money efficiency) :定义基于平台的政府资金扶持效率为:ME=政府扶持资金产出效益/PD*100, 用以代表618创新发展平台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扶持资金的效率。其中, 资金的产出效益=企业产出增长量/政府扶持资金额。相关数据来自2005~2010年福建省A市618平台对接项目的调研。
本文针对初步汇总207个项目, 删除终止项目等得198个项目。本文采用产业、行业分类均按照《国家标准行业分类》。根据产业分类, 在198个政府扶持项目中, 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合计86.4% (各有74和97个) , 远大于第三产业 (27个) , 说明福建省A市平台扶持对象还是偏重于第一、二产业。在产业和行业分类的项目中, 对第三产业扶持呈现两个问题, 一是数量偏少, 只占13.6%, 而对比发达国家, 这个比例过小。二是扶持行业相对集中, 范围局限于两个行业, 不利于整个行业全面协调发展。
2.2 就业带动分析
有效样本143个 (见表1) :第一产业对就业带动作用远高于第二、三产业, 平均每个项目带动381个就业岗位, 这对解决地方就业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故在鼓励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同时, 也应考虑到第一产业的地理优势和就业促进能力。在第三产业中, 信息业项目平均带动87人, 科研行业平均带动116人, 因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就业带动绝对量上不明显。福建省2008年农业就业比重为31.1%, 处于工业化中间阶段 (发达国家为10%) , 就业结构还是要向第二、三产业转向。
2.3 项目资金效率分析
有效样本145个 (见表2) :在差不多的政府扶持资金 (均值为归一化数据) 下, 第二、三产业资金效率要远高于第一产业。可见, 相比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成效要相对好得多, 对于资金利用效率也相对高效。相对而言制造业以及电子等高科技行业项目资金效率要明显高于农牧业。且对社会投资带动以及当地财政收入等的贡献要相对要好一些。所以, 平台应在偏倚高科技产业对接的同时加大对第二、三产业的着力点和扶持力度。
3 平台扶持的创新激励与“动力———效益”水平分析
从前文分析中可知, 不同产业、行业, 对资金效率是不一样的。本节将进一步分析政府扶持的创新激励、效益激励作用。创新激励指政府扶持对平台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用。为考察科技平台发展水平对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节建立如下模型进行论证:
其中, GXJSCZ表示福建省A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年产值。数据来源于2000~2010年《福建省A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实证结果如下:
注:括号内为t值;本文中*分别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可知, 随着平台逐步发展, 其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平台让广大企业找到开启自主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为福建省丰富自然资源找到科学开发的新途径。从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来看, 企业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载体其发展最主要动力源于科技发展牵引下的技术推动, 也在于市场需求拉动, 而政府政策推动也起到补充作用。
效益激励指政府扶持对平台效益、企业产出效益的激励效用。本文定义企业投资的动力指数=项目总投资/企业自有融资资金*100%。其中企业自有、融资资金取为项目总投资与政府扶持补助资金之差。
动力指数过小, 对大企业“聊胜于无”, 对小企业又犹如杯水车薪。动力指数过大, 则会造成政府角色的过多介入, 影响企业自主性发挥及自主创新等, 也可能造成企业项目对政府的“依赖性扶持”, 对企业长期发展和自主创新不力, 反而削弱了企业的效益激励和创新激励, 也不符合平台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故政府扶持应当对不同企业、项目设定不同动力指数区间, 在各自项目的各自动力指数调档区间内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率, 发挥科技平台的最大效益!
有效样本145个 (见表3) :第二、三产业资金利用相对高效、产出效益也好得多, 政府补助所起作用较小, 即政府补助投资激励一般 (投资激励指的是政府补助所带动的企业与社会投资) , 但取得了较高效益激励。农牧业属粗放型, 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低, 未能产生集约化、规模化效应, 政府补助投资激励较高, 但效益激励效力很低。计算机行业属政府扶持力度较大行业, 但由于鱼龙混杂以及金融危机等影响, 其行业整体“动力—效益”水平并不容乐观。
综上, 在福建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 平台项目也应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项目质量, 提高扶持资金效率。在提高对项目投资激励的同时, 要不断提升项目、企业的效益激励、创新激励。在对第一产业的支持中, 应加快其工业化、现代化步伐, 不但使产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同时在保证工业对于经济的贡献情况下, 应不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4 平台扶持项目的选择与资金配置
由前文分析可知不同项目其资金效率有所差别。效率提升有赖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自然要涉及到优胜劣汰,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选择亦概莫能外。故本文进一步做分产业资金效率区间概率统计如表4所示。方法是以资金效率为区间, 统计出某一区间内项目数占所有项目比重。
由表4可见, 第一产业有接近一半 (44.26%) 的项目其资金效率在10以下, 且绝大多数项目资金效率在70以下, 同时只有36.07%的项目资金效率可以达到30以上。第二产业的情况则要好得多, 仅有极少部分 (不到12.9%) 的项目资金效率在10以下, 且大部分的项目资金效率均可达到30以上。同时, 我们也发现, 第三产业的资金效率同样要普遍优于第一产业, 很少一部分 (13.63%) 企业的资金效率在10以下, 而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可以保证30以上的资金效率。可见可在一定统计置信度支持下, 设计一种基于资金效率的项目选择、淘汰机制。本文初步设定如下:
(1) 第一产业:资金效率低于10以下的, 要进行严加监控、整改, 监督其资金利用情况, 同时对资金效率低于5以下的不再扶持与投入资金。对于大部分的第一产业项目应当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改进, 提高其机械化、现代化水平, 以期提高扶持资金的利用效率
(2) 第二产业:对于资金效率低于10以下的要督促整改或予以淘汰并不再扶持;对于资金效率在20~30之间的项目要进行调研, 帮助项目进行整治, 以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第三产业:其情形类似于第二产业, 可参照第二产业的办法实施。当然, 这种区分度虽较为客观, 但可能会淘汰掉部分有未来发展前景、有潜力的项目, 同时很多项目的扶持有政策上和产业规划上的必要, 也应当考量在内。
根据调查到的145个有效项目样本进行资金配置分析如下:
综合表5及前文分析, 本文认为, 第一产业资金效率偏低, 同时对GDP贡献度很小, 故对第一产业单项目扶持金额可以不变, 但要提高第二、三产业单项目扶持金额。同时, 对三次产业扶持总金额分配比例应按照资金效率比值来分配, 即对三次产业资金总额分配比由:41.17%、42.53%和16.3%变为:15.41%、50.01%和34.58%, 即提高第二产业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第三产业扶持力度,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当然这意味着, 在平台以后的对接项目中, 要尽量加大对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对第一产业项目扶持总数要下调, 在减少对第一产业扶持项目数的“量”的情况下, 着力提升项目的“质”。
5 结论与建议
(1) 在福建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 618平台的项目也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项目的质量, 提高扶持资金的效率。在提高对项目的投资激励的同时, 要不断提升项目、企业的效益激励、创新激励。
(2) 在对第一产业的支持中, 应加快其工业化、现代化步伐, 不但使产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同时在保证工业对于经济的贡献情况下, 应不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应着力考察项目选择与淘汰的机制设计。
(3) 对于三次产业的扶持总金额分配比例应当按照资金效率的比值来分配。在降低第一产业扶持项目“量”的同时提高其“质”的水平。平台扶持应当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促进本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
参考文献
[1]桂萍, 国内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7) :103-104.
[2]夏太寿、倪杰在, 区域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理论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4) :36-39.
[3]周路明, 创建科技创业的资源整合平台[N].证券时报, 2004-07-01 (1) .
[4]任志宏, 浅议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 2007 (6) :30-32.
[5]洪晓军, 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7) :7-10.
[6]黄继, 高科技创业平台的形成机理及运行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7) :9-12.
[7]邓坤烘, 科技创业公共平台建设及运行机理探究[J].创业经济, 2010 (2) :39-42.
公共科技资金 篇2
近期,我省连续发生两起资金安全的重大案件,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彻查案件并举一反三。
为切实抓好x月xx日省纪委、省财政厅等单位关于严格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和x月x日全省严格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力确保资金管理安全。昌泰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集中力量,集中一周时间,对全公司资金进行了一次拉网式严密彻查,确保资金管理规范、安全。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迅速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精神。
接到《通知》后,公司领导立即组织全公司人员学习文件精神,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纪检监察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全面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将文件精神传达到下属各所站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迅速开展资金安全的自查自纠的工作,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迅速周密研究部署。
连日来,根据《通知》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由纪检监察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逐个领域、逐个单位、逐个科室、逐个岗位梳理分析,确保清理核查不留死角,及时排除资金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
三是迅速制定相关工作方案。
在周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公司根据省厅及赣粤公司要求,结合实际,即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公司开展资金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强化了资金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成立了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措施、检查重点和有关要求,严明了工作纪律,确保检查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按步骤有序推进。
四是迅速全面组织自查核查。
公司采取由单位自查和公司检查组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资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公司检查组从监察、财务等相关部门抽调10多人组成,分2个检查小组,逐个单位、逐个专户、逐笔资金进行核查,确保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核查组公布了举报电话,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核查组对公司及下属所站账户x月底前的资金活动情况进行逐笔核查,检查资金活动是否真实准确,并与代理银行进行上门对账,确保帐表相符、账实相符。同时检查资金账户付款印鉴的.管理是否分开保管及空白票据的领用及核销情况是否合规等。并建立了网上银行转帐付款由审核人审核后方可付款;超过100万元以上转帐付款由银行电话确认后方可付款的制度。
公共科技资金 篇3
本文所指科技专项资金是指以国家财政预算和相关科技税收政策等方式直接或间接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科技活动 所耗费的经费。比如科学研究支出、科研基建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各级政府预算内安排用于科技投入的专门经费。全程监管对政府公共财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对于科研项目的监管,也需要引入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管的理念,以利于科技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科研项目的有效运行。
杭州市科技专项资金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杭州市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不断提高,杭州市开始加大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为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使科研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深化了项目预算管理,实行项目预算综合评审制和项目独立核算制度, 促进了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在项目立项阶段,主要采取科技项目招投标方式,由课题申请人提出项目预算方案,并由课题负责人同时编制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和支出预算,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议,由项目主管部门以财政拨款方式下拨到申请人依托单位根据合同按预算进行管理,从而深化了项目预算管理,并通过实行项目预算综合评审制度和项目独立核算制度,促进了科技经费的合理配置。
为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开发了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明确专项资金的申报条件和审批流程,逐步实现网上公开、网上申报、网上公示、网上查询、网上监察,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
为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规范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绩效,开展了重大专项科技项目的中期检查、委托第三方审计、结题验收工作,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优化资金管理方式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使科技经费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逐步完善项目评审制度。在规范评审程序、完善评审制度的同时,对项目评审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现场勘测、实地验证;三是对现行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及时取消或归并、调整不符合当前改革和经济发展要求的专项资金及其政策,打破现行科技专项资金的行业管理界限。
目前,杭州市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技经费使用制度、管理制度、 财务验收制度等。但是,没有设立独立的科技经费监管机构, 而是由科研计划与财务处和纪检监察室配合履行监管职能,独立监管机构和专业监管人员的缺位导致监管工作人手不够,科技经费的常规化、全程化监管不太可能有效开展起来,而且监管人员专业性不强可能导致监管不力,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此外,目前的科技经费主要是科技部门对各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缺乏立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结果也很少向社会进行公示,社会公众对科技经费使用和分配的监督缺位。
目前,项目监管过程中已基本建立了预算评审评估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而课题执行过程监督相对比较薄弱,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然而,监管过程中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的立项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宣布大功告成,忽略了对项目的全周期、 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 , 形成 “ 重立项 、 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虽然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中期检查、年度总结等节点控制的措施,但是实际操作中对检查时点的选取、检查结果的发布等尚未形成规范,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手段,削弱了过程监管的力度。
完整的经费监管内容应当包括对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经费使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力, 经费使用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是否存在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绩效考评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监督,但是现行的科技专项资金监督中,往往侧重于经费合规性方面,对于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却关注的很少。只重视财务监督,甚至将财务监督等同于对科技计划经费的监督,而忽略了对科技事权的监督,毕竟对于经费的监督不单单只是财务监督,还包括了科技事权的监督。因为对于科技计划的经费监管不仅要监督经费使用的合规性,更重要的是要监督其合理性,如果一项经费支出根据事权的界定其本身是不合理的,则不论其如何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也是枉然。所以,如果不从科技事权的角度出发,而仅从科技经费角度出发检查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不能对科技经费形成有效监督的。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经费监管内容中亟待完善的几个方面。
公共财政视角下科技专项资金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实行公共财政,事实上,纵观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财政职能虽然形式多样,但侧重点都是如何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为衡量标准,市场能解决好的问题财政就不必介入,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财政就必须涉足。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公共财政”作为一套关于现实财政的假设,较好地解释了转轨经济中的财政现实,是国家财政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合理的存在形式。
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下统一、协调的政府科技投入管理框架,依据科技发展客观规律,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科技资金合理配置,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方式,以权利制衡为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理财决策的机制,以现代意义的具有公共性、完整性、透明度和事前确定、严格执行的规范预算作为财政管理运行的基本制度,强调全程管理,尤其是科技立项前的审查和立项后的评价监督。
在立项、管理环节中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引入项目竞争机制、听证制度,在监督、评价环节建立严格有效的跟踪问责机制和绩效评估标准,以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科技资金使用依据及标准。同时,要继续完善并执行科技资金公示制度。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监督上,要打破现存的由中介管理机构一条龙控制科技项目环节的格局,建立科技项目的决策、执行、 管理、监督、评价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协调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做好政府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因此必须确立部门预算的法律地位。 在不影响项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 要尽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科学确定各项支出的控制比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际进度与指标管理,确保项目预算中各科目预算的科学合理执行,以保证各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为避免管理缺位或重叠,应进一步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对主管部门、课题负责人、专家等各方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对按企业投入给予一定比例资助的项目,应当加强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考评制度,或完善目前资助方式,减少因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造成企业有漏洞可钻,进一步完善科技绩效评价体系,探索以经济效益与科技创新含量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全方位、多角度评价科技资金绩效。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强化承担单位内部控制,综合利用财务报告、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估等多种方式对经费使用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督。
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制度 篇4
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公卫资金的管理,切实做好中心公共卫生经费的发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开展,结合本中心实际,制定本办法。一.资金拨付
1.根据本上级财政部门对我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补助数额,结合辖区实际服务人口,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拨付总额。
2.我院收到拨付资金后,根据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成情况,拨付到村卫生室。
3.根据辖区常住人口等因素确定预拨资金,第一次拨付金额为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总额的50%。
4.按照《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由各项目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内容为服务项目完成质量和数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改进情况等。将项目资金余额按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二.资金使用
1.对下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2.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用途,不得与其他经费混用。
3.凡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要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加强信息化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与监督。三.资金监督
铺镇中心卫生院
1.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2.我院要成立考核评估小组,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考核到人。3.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
4.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公示、提高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铺镇中心卫生院
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项目基金
辖区常住居民数 00000人。1.居民健康档案录入: 镇、中心:2元/份 村、站:2元/份 2.居民健康档案使用: 镇、中心:5元/份×40% 村、站:5元/份×60%
二、健康教育
全区共有9个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4个行政村卫生室,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健康教育宣传栏172块,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健康教育宣传栏376块。
1.健康教育宣传資料发放: 镇、中心:3000元×17 村、站:600元×214 2.制作播放音像资料: 镇、中心:800元×17 村、站:100元×214 3.宣传栏更新: 镇,中心: 172块x6次x200元
铺镇中心卫生院
村、站: 376块x6次×150元 4.健康知识讲座: 镇、中心: 17x12次x200元 村、站:(204+10)x6次x100 元 4.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镇、中心: 17x9次x300 元
三、预防接种
全区2016年0岁组计划免疫常住人口5500人,加上流动人口共计约6000人。
1.儿童预防接种建卡、建证: 镇、中心:2.5元/人次 2.出生和流动儿童摸底: 村、站:2元/人次
3.查验接种证、开具查验接种证、并预约补种: 镇、中心:5元/人次 村、站:5元/人次 4.预防接种:
镇、中心:人数×23针次×8元 5.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处置:20000元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全区出生活产5600人,加上流动人口共6000人。1.0-6岁儿童摸底、建册、督促:
铺镇中心卫生院
镇、中心:1元/人 村、站:1元/人
2.新生儿家庭访视(舍交通费): 村、站:25元/人 3.新生儿满月管理与指导: 镇、中心:15元/人 4.婴幼儿健康管理: 镇,中心:3月龄体检:共1次,15元/次 8、18.30 月龄体检:共3次,25元/次 6.12.24.36月龄体检: 共4次,18元/次
5.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4-6岁3次体检、血常规、视力检查)镇、中心:体检费(含口腔指导和保健):15元/次
化验费:10元/次
视力检查:3元/次
6.高危儿童管理:(按20%计算,每个案例增加3次随访)镇、中心:15元/次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全区活产5600人,加上流动人口预计6000人。1.孕情摸底、早孕建册(含叶酸): 镇、中心:1元/人 村、站:1元/人
2.早孕随访[含血常规(10元),菜常规(4元)。血型(5元),肝功(30元),铺镇中心卫生院
肾功(10元),乙型肝炎(30元)共89元] 镇,中心: 健康指导:人数×[14 元(体检)+89元(化验)] 村、站:6元/人
3.孕中期随访: 2次,30元/次 镇、中心:60元/人 4.晚孕期随访: 2次,10元/次 镇、中心:20元/人 5.产后访视(含交通费): 村、站:30元/人 6.产后42天检查: 镇、中心:20元/次
7.高危孕产妇管理:(按20%计算,每例增加5次,每次15元)镇,中心:人数×20%×5次×15元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9000人。1.健康体检:
镇、中心:115元/人次
2.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建立管理手册2元/人,人次)
村、站:5元/人次 3.健康指导: 村、站:5元/人次
3元/铺镇中心卫生院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2017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暂按46000人计算。1.筛查登记、建档: 村、站:2元/人 2.随访:共4次 村、站:15元/次 3.体检: 镇、中心:20元/人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6年我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为16687人,每年新增2型糖尿病患者20%,约 3500人,故2017年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暂按20000人计算。1.筛查建档 村、站:2元/人 2.随访:共4次 村、站:22元/次 3.体检: 镇、中心:27元/人
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2015年在册1929人,2016 年新增80人,故2016年按新增80人,估算管理患者2000人计算。1.信息管理:
铺镇中心卫生院
镇,中心: 15 元/年 2.管理手册: 镇、中心: 5元/人
3.随访评估:随访45元/次,稳定患者4次1年,基本稳定和不稳定患者增加4次。镇、中心: 45元/次 村、站: 45元/次 4.健康体检: 镇、中心: 47元/人次,1次/年 5.新增患者: 村,站: 100元/人
6.精神卫生宣传工作: 300元/次,2次/年,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25家。镇。中心: 300元/次
十、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1.筛查及推介转诊
推荐肺结核可疑者到定点医院就诊20元人次,确诊涂阴患 者,再补助60元;确诊涂阳患者,再补助80元。1)推荐可疑者人数: 535795× 3%=1610人 镇,中心:1610x50%× 20元 村、站: 1610×50%× 20元
2)确诊涂阴人数: 535795×60/10万x70%
铺镇中心卫生院
镇、中心: 115×60元 村、站: 115×60元
3)确诊涂阳人数: 535795×60/10万×30% 镇、中心:50%× 80元 村、站: 50%× 80元 2.报告与追踪
开展追踪补助40元/人次。追踪到位再补助60元:中断治疗病人 踪到位料助100元
1)追踪人数:1610×50%=805人 镇、中心:402×40元 村、站:402元×40元 2)到位人数: 805×90%=730人 镇、中心:365×60元 村、站:365×60元
3)中断患者追隙人数:(涂阴230+涂阳100)×50%=165人 镇、中心:82×100元 村、站:83×100元 3.督导随访
D0T方式,活动性肺结核息者和结核性胸膜炎120元/月,耐药非结技者180元/月。
1)DOTS人数:活动性患者330-25-25=280人 镇、中心:280×120×6×40%
铺镇中心卫生院
村、站:280×120×6×60% 2)结核性胸膜炎:25人
镇、中心:25×120×12×40% 村、站:25×120×12×60% 3)耐药人数25人
镇、中心:25×180×12×40% 村、站:25×180×12×60% 4.非DOT方式,25元/人次;无此种督导方式
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督导,60元/人次;档案管理:镇级人均0.03元,村级人均0.05元;患者关怀补助:60元/月。5.镇对村督导经费:220村×60元×4次 6.档案管理经费
镇、中心:535795×0.03 村、站:535795×0.05
7.健康教育:人均0.25元(其中镇级人均0.1元,村级人均0.15元 镇、中心:535795×0.1 村、站:535795×0.15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1.辖区内65岁及以老年人39000人 镇、中心:20元/次
2.全区出生活产5600人,加上流动人口共6000人,0-36个月儿 童中医药管理10元/次。
铺镇中心卫生院
镇、中心: 600人x6次×10元
十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全区总人口数540300人,镇乡卫生院共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村卫生室206个,幼托机构及小学166个。2017年重点传染病及急性传染病暂按5000例计算:聚集性、暴发疫情以及异常情况病例的处置,暂按50起(约300例)计算。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镇、中心:17×1000元/年 村、站:216×100/年
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信息报告: 镇、中心: 17×2000元/年 村、站:216×300元/年 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聚集性、暴发疫情以及异常情况病例的处置,暂按50起约300例计算。)镇、中心:200例×100元 村、站:100例×100元
2)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暂按5000例)镇、中心:3000例×50元 村、站:2000例×50元 3)密切接触者追踪、查找及管理: 镇、中心:3000例x 50元
铺镇中心卫生院
村、站:2000例x 50元
4)疫点疫区消毒处理:(按手足口一年发病数计算约1000例)镇、中心:700例x 100元 村、站:300例x 100元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常规性预防性服药,如疟疾按10例需连续股药7天计算;应急接种暂未开展过,如开展此项工作另作计算)镇、中心:10例x7天x8元 村、站:10例x7天x8元
6)宣传教育:(幼托机构及小学一年两次督导指导;每季度一次传染病 相关知识宣传培训)镇、中心:(166x2次+4次)x100元 村、站:(166x2次+4次)x 100元
十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全区共村卫生室211家,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1.从业单位信息采集登记: 镇、中心: 30元/月 村、站: 20元/月 2.从业单位信息上报: 镇、中心: 30元/月 村、站: 20元/月 3.协管巡查登记:
铺镇中心卫生院
浅议公共资金绩效审计 篇5
关键词:公共资金,绩效,审计
审计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未来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推进绩效审计, 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公共资金绩效审计, 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有效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活动, 既可以对资金管理的部门或者单位进行, 也可以对某类项目、某类资金、或者某个具体的扶持产业来进行。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审计目标立足点较高。不仅进行合法性审计, 坚持审计批判精神, 更注重建设性, 为改进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二是审计内容比传统财务审计深化了一步, 不仅检查财务收支, 更关注政策执行、政策效果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传统审计关注的内容比较微观, 而绩效审计有一定的宏观性。
三是审计评价的依据或标准不同。传统审计主要是对照政策法规、财政财务制度, 检查账务核算、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对不对”问题, 审计结论和评价标准具有法定依据;绩效审计不仅关注“对不对”的问题, 而是把着眼点转向政策执行和资金管理使用“好不好”方面, 审计依据和标准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一、审计目标的确定是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首要任务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是检查有效性, 是除了一般审计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外, 还包含重要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个方面。
审计目标的重要性可以从项目在绩效方面的问题是否突出、项目是否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等角度, 以及财政投入的资金量、热点民生问题等方面来确定。投入资金较大和重要的项目以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部门绩效的热点问题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也是审计关注的焦点, 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支持, 审计结果才能受到重视, 审计成果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效果性, 指绩效审计要在审计成果和对被审计单位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绩效审计应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审计成果必须是可以实际利用的, 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必须有的放矢;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审计对象改进, 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因此绩效审计要比一般审计项目更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 审计的目标是要看到审计对象具有可改进的空间, 希望通过审计能够达到实在的效果, 包括经济效益的和社会效益的增加, 可以提高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运用资金的效果性。
效率性是指审计目标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及产出的时间性。如果该项目或政策刚刚投入或刚刚开始实行, 绩效还没有显露出来, 那么效率性会比较差;反之, 如果审计对象已经终结或审计对象所产生的效果已经明确且不可改进, 那么效率性也会比较差。另外, 从绩效审计项目确定到出具相关审计报告, 通常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审计结束后, 审计报告提出审计建议所依赖的客观条件消失, 审计建议就没有使用价值, 审计目标也就失去了效率性。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库,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变化情况、公共资金的调整情况逐年修订, 不断进行更新完善。
二、审计内容的覆盖是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坚实基础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对象非常广泛, 不仅包括政府相关部门, 还包括一些管理、使用公共资金的机构和企业, 不仅包括公共资金的管理活动和具体的项目, 还包括公共资金使用的具体效果情况。一方面需要对审计对象职能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了解和具体分析, 另一方面需要对其消耗的资源、公共财产来进行评估确认。因此, 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内容覆盖的范围也不同。
如大型公共投资项目, 一是要摸清工程建设资金筹集管理、工程整体概算、规划设计情况;二是要具体查看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工程完工后的维护管理情况;三是要结合工程所带来的社会综合效益情况来综合评价和分析。
而对于公共资金绩效审计, 一是审查公共资金投入的总体规模及具体来源情况;二是公共资金分配的总量控制和结构比例情况;三是各专项资金分配方式的程序是否规范;四是各专项资金分配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情况, 根据各专项资金不同的性质, 选择相应的评价标准来分别评价各资金的具体绩效情况。
再如对于某个具体的产业发展绩效审计, 则主要在于一是总体规划、基本建设、现有规模等基本情况, 二是产业相关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能力情况以及发展软环境的评估, 三是财政专项扶持政策、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 四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情况, 通过进行横向之间、纵向之间的比较, 来进行综合效益、发展能力状况的评价。
三、审计方法的创新是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亮点所在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实施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后通过后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必要时也会根据情况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审计过程中, 可以首先选取几个被审计单位试用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数据口径的问题, 适当修正了调查表的小部分内容, 调整了审计方案, 进一步明确审计的重点内容和工作步骤。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采用的方法既有传统的审计方法, 也有计算机审计、统计抽样分析等方法, 比较常用的是审计调查。审计调查包括设计调查表、进行专家咨询、网络调查、社会问卷、现场访谈、摄影照相、计算机审计等多种方式。各个审计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 调查表能总揽、控制审计内容和审计质量;专家咨询可以尽快了解不熟悉领域的关键所在;网络调查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短时间内征求大量的意见及建议;社会问卷可以直接面向特定相关受众征集民意;现场访谈可以在初定的内容外发现新的情况;摄影照相可以通过采集相关图像证据来证实相关情况的存在;计算机审计是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可以将大量数据整理分析, 节省人力物力。
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 既有财务收支审计方法, 也有按照宏观分析方面的要求, 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 选择不同的审计或者统计分析方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审计方法, 实质都在于如何能为准确地实现审计目标服务。
四、审计成果的转化是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自我超越
审计成果转化是指审计组在完成了绩效审计报告之后, 对审计项目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了解, 对于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 实现绩效审计的价值十分重要。开展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审计结果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改进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各部门提高行政绩效。因此, 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 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沟通, 提出的审计建议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此外, 绩效审计一般不会出具审计决定, 对于报告发出后的整改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 因此需要后续阶段的跟踪监督检查, 从而促进审计报告的有效执行, 切实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成果转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及提出的有关审计建议能否得到相关领导、部门的认可和重视, 对政府、部门的决策有积极作用, 这对于审计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及提出的有关审计建议能否在相关部门的日后工作中得以处理采纳, 建立相关问责机制, 这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持续意义;
三是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及提出的有关审计建议能否让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或完善, 从新的高度来改进工作, 这对于审计项目的完成有着提升意义。
参考文献
村级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模式探索 篇6
一、村级公共资金内涵
村级公共资金是指由村委员会管理的, 由全体村民所共有或支配的公共资金及其所形成的公共资产。村级公共资金来源渠道较多, 性质复杂。从来源渠道上看, 既有财政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 也有农民自筹资金等;从来源层次上看, 既有中央专项资金, 也有省、市、县项目配套资金, 还可能有国际贷款和捐款;从资金涉及的管理部门来看, 农业、林业、水利、移民、国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职能部门都在管理涉农项目资金。村级公共资金包罗万象, 导致了村级财务核算和监督的复杂性。
二、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现状与失效原因分析
在村级公共资金的监督上, 目前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村民和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所进行的监督。在农经发 (2003) 11号、农经发 (2004) 8号、文中办发 (2004) 17号、中纪发 (2006) 24号、农业部令 (2007) 6号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 详细规定了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监督执行、民主管理等要求。
受所有权虚位, 村民维权意识不高以及会计核算监督难以落实等原因的影响, 村级公共资金内部监督动力明显不足, 内部有效监督难以形成。在内部, 村级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 农民群众作为资产所有者地位虚置, 农民对本村的集体资产很少有知情权、参与权、处置权和监督权。作为代理人的村委会成了天然的、事实上的、司法支持的集体资产管理受托人, 甚至成了事实上的资产所有者, 行使着资产的占有、使用、分配与处置等全部资产权利。全体村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农村社区公共资源的提供者, 村委会的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村民应是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积极的”责任人。而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应是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但由于村民民主监督参与力不够, 村民民主意识不高, 民主理财能力不强, 其监督有效性一直较低。
2.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由地方农经部门对农村经济组织进行的审计。在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和一些省制定的本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中, 明确了地方农经部门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地位。从近20年的运行结果来看, 有效的外部监督尚难以形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审计定位不清。就其属性而言, 农村既不属于国家审计, 也不属于社会审计, 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审计定位不清, 与之相关的审计目标, 审计职能和审计范围等也就难以明确, 从而有效的农村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形成。
(2) 农村审计机构队伍建设滞后。经管站是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主要力量, 但县乡两级农经管理力量配备不强, 农经队伍专职化率不高, 不少地方没有设立农村审计机构, 没有落实审计经费, 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有的经管站还同时履行会计职能, 令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性受损。
(3) 审计监督缺乏动力。作为外部人员的农经人员, 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活动是否认真负责, 主要取决于其对财务审计监督后果的功利性判断, 他们缺乏成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积极的”责任人的动机。
三、已有审计模式比较
在强化农村公共资金审计方面, 学者们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政府审计为主导, 将乡镇审计纳入政府审计;二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主导;三是强化农村公共资金的内部审计 (见表1) 。
1.政府审计主导型
由于村民“自治权”的发育还不成熟, 村民缺乏参与村级公共财产治理的有效渠道, 应借助国家“行政权”来培育村民的“自治权”。[1]具体作法是将乡镇审计纳入政府审计范畴, 变乡镇内部审计为外部审计监督, 以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2]但也有学者对这一建议提出异议, 认为村级组织财务形式属集体经济, 《宪法》和《审计法》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职权。[3]如果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该担任什么角色, 在工作中应当如何定位, 基层审计机关很难把握和操作。[4]
2.注册会计师审计主导型
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特征以及承办各类社会审计业务的专业优势, 并且审计资源相对比较充裕。在农村审计中, 乡镇政府应淡出, 民主理财小组应得到强化, 在审计模式上应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主导。[5]但该模式的缺陷也比较明显:一是权威性相对较低;二是作为一种有偿服务, 成本相对较高;三是审计范围有限, 并非所有发生在农村且需要审计的经济及财务管理活动都能纳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6]
3.内部审计主导型
当前实际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的乡镇经管站 (或其内设审计部门)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 实质上是一种部门内部审计。该模式仍缺乏高层次的法律依据, 审计性质比较模糊, 没有解决农村公共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审计结果不尽如人意, 还不能有效解决违法、违纪问题。从产权制度来看, 农村审计应该定位为内部审计, [3]即由村民代表组成审计小组, 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公共资金的财务账目和财产物资进行清查, 该小组既独立于村两委会 (村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 , 又独立于财务公开小组。该审计模式审计范围广, 及时性高, 可实现全过程监督, 并且成本相对低廉。推行该模式的主要障碍在于:一是权威性相对较低;二是缺乏审计专业队伍;三是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还有所欠缺。
四、村级公共资金审计模式设计
我国村级组织地位特殊, 就性质和职能而言, 至少有三种, 它既是群众性自治组织, 又是经济实体, 还承担一部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从上述分析可知, 现有的三种审计模式都各具优点与缺点。政府审计独立、权威, 但在审计监督的职责、权限和方式以及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注册会计师审计专业、独立, 但经费来源和权威性存有问题, 内部审计可以做到全面、及时, 但不够权威和专业。我们认为, 只有构建一种合适的审计模式来监督村级公共资金的使用, 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新的村级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模式为:在各乡 (镇) 成立农村经济审计中心, 作为村级组织公共资金审计的常设机构, 组织协调全乡 (镇) 的公共资金审计工作。农村经济审计中心下设若干审计小组, 审计小组应与审计对象对应, 即每一个村级组织设立一个审计小组, 具体负责该村的审计工作。审计小组由4~6名成员组成, 分别来自于村民代表 (1~2人) , 会计师事务所 (2~3人) 和审计中心 (1人) 。农村经济审计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纳入政府预算, 审计小组的运行经费由审计对象和政府共同承担, 以政府承担为主。审计小组对审计结果采取双向报告制, 一方面向村民公告审计结果, 另一方面向乡镇政府提交审计报告。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小组可以提出建议或进行纠正, 对于发现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可以直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并提出处理、处罚建议。
新的村级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模式, 具有政府审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也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专业、受托、有偿性, 还有内部审计的及时性和内向性, 该审计模式以合法性、效益性为审计目标, 以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类型。审计小组既独立于委托人 (村民) 也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村委会) 。它不是政府审计, 也不是民间审计, 更不是内部审计, 而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玉华.国家整合、组织生长与农村公共财产治理机制创新——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经验解读[J].兰州学刊, 2010, (03) .
(2) 陆小玲.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7, (03) .
(3) (7) 白海峰, 杨少峰.浅谈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0, (01) .
(4) 赵金楼, 李曼静.面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研究[J].商业研究, 2009, (01) .
(5) 赵志明.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体系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 2006, (08) .
公共科技资金 篇7
关键词:科技活动经费,杠杆效应,挤出效应
一、引 言
高水平的科技投入强度是一个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国际上, 公认的标准是主要用科技投入费用的比重 (R&D投入 /GDP) 来衡量一国的科技投入强度[1]。政府科技投入是我国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科技投入不仅是为了引导私人投资, 促进经济增长, 更主要的目的是弥补市场对科学和社会公益技术投资的失灵, 实现公共价值[2]。在此情况下, 政府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弥补市场失灵成为各国各地的普遍做法。数据显示,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持续攀升, 从2003年的975.5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452.63亿元, 年均增长达到35.64%①。那么,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的科技投入是否弥补了市场失灵, 带动更多的企业科技投入, 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呢?
现有文献在有关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影响的研究中, 主要形成三种结果:一是政府科技投入能促进企业科技投入。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主要存在杠杆效应、挤出效应和外溢效应三方面的效应, 其中杠杆效应和溢出效应是主要的[3], 政府的资助更有利于激励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研发投入[4]。其中, 孙维峰 (2012) 认为这种激励效应随着政府投入强度的提高而递减[5], 而廖信林等 (2013) 则认为这一杠杆效应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增强[6]。二是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投入具有挤出效应, 而政府对科研机构的资助对企业具有促进作用, 总体而言, 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7,8]。三是政府的科技投入对企业具有长期的挤出效应。其中, 肖丁丁等 (2013) 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 政府资助企业对其R&D支出存在长期的挤出效应, 但挤出效果逐渐减少;在东部地区, 政府资助企业对企业R&D支出则产生积极的杠杆效应;在中部地区对企业的研发资助存在挤出效应;在西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同时存在挤出与杠杆效应[9]。
R&D经费是技术创新原动力的R&D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资源, 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都是运用R&D经费投入的数据对政府与企业R&D投入的关系进行研究, 而R&D活动只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活动划分为R&D、科技教育与培训、科技服务三个组成部分[10], ) 运用R&D经费的数据来论证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的关系并不能全面反映在科技活动中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 本文对科技活动经费 (包括对R&D的投入、对科技教育与培训的投入、科学技术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开发投入、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投入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其他投入) 筹集中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的影响进行论证, 试图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
二、数据与模型
本文采用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作分析, 所有数据来源于2003~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从2009年开始不再按资金来源报告各省市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 为保证分析的效果, 本文采用2002~2008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2009-2011年R&D经费内部支出额的数据作分析。
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三部分, 本文主要对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入的关系进行论证。为了能进一步分析地区宏观经济对企业资金投入的影响, 在模型中增加工业化阶段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上, 本文在参考陈佳贵等 (2006) 对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11]的基础上将中国各省份划分为3个梯队 (结果见表1所示) 。
本文借鉴廖信林等 (2013) 的研究设计, 设置三个工业化阶段虚拟变量如下:
为了避免出现“虚拟变量陷阱”, 本文只将D2i和D3i两个虚拟变量以乘法方式放入模型 (1) 中, 而作为D1i基础类别。
综上, 本文构建线性模型 (1) 如下:
其中, Yit表示省份i在t年度的企业资金额, Xit表示省份i在t年度的政府资金额; βi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参数, 其符号为正时, 表示两变量间具有杠杆效应, 为负则表示挤出效应; αi表示个体不可观测效应, 用来表示不同省份的异质性, μit为随机误差项。
三、计量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一)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针对面板数据, 通常有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Hadri检验以及Breitung检验方法。其中LLC、IPS、Fisher-ADF和Breitung检验的原假设均为含有单位根, Hadri检验原假设为不含有单位根。本文运用Eviews6.0分别对面板数据lnX、lnY进行检验, 表2给出三种检验方法的结果。lnX、lnY的一阶差分在1%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说明lnX、lnY序列都存在单位根。
注:*** 表示参数估计在 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 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是参数显著性检验的伴随概率。
本文采用被广泛应用的Kao面板协整检验方法进行检验。Kao检验对应的原假设是: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得到的ADF值为 -3.3367, 伴随概率P值为0.0004, 显著拒绝原假设, 说明企业资金与政府资金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 能够有效避免虚假回归问题。
(二) .实证结果分析
在进行模型估计前, 应进行模型的设定和检验。本文用Hausman检验与是否相关。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如果不存在相关性, 则可将模型设定为随机模型。本文使用Eviews6.0估计及检验, 得到Hausman检验统计量值为38.1651, 伴随概率p值为0.0000。p值小于0.05, 所以显著拒绝原假设, 本文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模型包括混合回归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 本文运用E- views6.0估计及检验确定lnY与lnX之间应建立变截距模型。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注:所有参数估计在 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表3所示的回归结果看, 模型 (1) 拟合效果很好 (判定系数接近于1) , 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充分解释被解释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1. 在科技经费中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投入存在杠杆效应。表3所示结果显示, 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 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有较强的正向影响, 这一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存在杠杆效应, 其弹性系数为0.6001, 即政府资金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 能够促进企业资金投入增加0.6001个单位。进一步分析, 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政府资金每增加1个单位仅使企业追加资金支出0.6001个单位, 企业资金增加的单位数小于政府资金, 这说明政府资金发挥的杠杆效应仍比较小。本文的分析结果与杨洵和师萍 (2006) 、肖丁丁等 (2013) 的结论不同。其中, 杨洵和师萍 (2006) 认为政府对企业研发进行直接资助对企业研发支出产生挤出效应, 弹性系数为 -0.043;肖丁丁等 (2013) 指出府资助企业对其R&D支出存在长期的挤出效应。本文的结果不同于以上学者的原因可能是所作分析的数据不同, 以上学者采用的是企业R&D经费的数据, 而本文运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理由是, 企业R&D经费反映的是企业研发情况, 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试验发展阶段的技术外溢性最强, 企业会通过这种“技术外溢”中获得收益, 从而减少其相应的研发支出[7]。科技活动经费反映的是科技活动整体情况, 在科技创新中, 科技教育与培训、科学技术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外溢性相对较弱, 企业通过外溢效应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少, 因此企业愿意投入资金改善人才培训、技术开发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
2.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表3的估计结果显示, 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中, 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的影响差异比较显著。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中国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影响程度为1.4306, 即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 能够促使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4306;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影响程度为1.2135, 即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 能够促使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1.2135;在工业化后期阶段, 影响程度为0.6001, 即政府科技经费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 能够促使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0.6001, 虽表现为杠杆效应, 但影响程度较小。可见, 按照目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分布情况, 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效果仍表现为杠杆效应, 但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杠杆效应随着经济发达程度提升而减弱, 这与廖信林等 (2013) 的研究结果不同。廖信林等 (2013) 运用R&D数据对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对企业自身R&D投入的影响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果是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三 个阶段的 影响系数 分别是1.7340、2.5190、6.8730, 这一杠杆效应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增强。本文研究结果与廖信林等 (2013) 的不同, 原因可能是本文运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数据进行研究。科技活动经费包含R&D、科技教育与培训、科学技术服务过程中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经费, 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对企业自身R&D投入会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增强 (受市场竞争效应、预期效应、重叠效应与创新环境改善效应、风险分担效应等影响[6]) , 但政府资金在科技教育与培训、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对企业资金投入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减弱。总体而言, 政府资金投入对资金投入的杠杆效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提升而减弱。
根据以上结论, 在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投入存在杠杆效应。在工业化初期, 政策工具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较大, 可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尤其要加大对科技教育与培训、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投入, 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经费投入, 以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在工业化后期, 政策工具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较小, 在经济发达地区, 政府应重点加大对企业R&D的投入, 适度对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投入。
四、结论与建议
(一) 在科技经费投入中政府资金投入对企业 资金投入存在杠杆效应
在科技投入中, 应坚持政府科技投入为主导, 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随着全球竞争加剧, 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科技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投入的科技经费也越来越多。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R&D活动经费进行国际比较, 2010年日本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6%, 德国为2.82%, 而我国仅有1.77%①。从增长速度上看, 我国的科技经费支出额以年均35.64% 的速度增长, 远远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增长率水平, 但是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绝对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 特别是中央政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财政科技投资。
(二) 在科技投入中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的杠 杆效应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减弱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三个阶段, 政府资金对企业资金投入的影响分别是1.4306、1.2135、0.6001。因此, 不同省份或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应根据本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测算政府资金的投入比例和结构。处于工业化初期的省市, 政府资金应投入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服务的建设中, 提高科技教育与培训、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 通过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省市, 政府在加大投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 应加强对企业R&D活动的支出, 综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省市,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R&D的投入, 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书玲, 赵立雨.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及目标强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9) .
[2]孙玉涛, 刘凤朝.双重价值导向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J].科学学研究, 2011, (2) .
[3]赵付民, 苏盛安, 邹珊刚.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的影响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2) .
[4]徐晓雯.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政策效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视角[J].财政研究, 2010, (10) .
[5]孙维峰.政府R&D支出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 2012, (10) .
[6]廖信林, 顾炜宇, 王立勇.政府R&D资助效果、影响因素与资助对象选择——基于促进企业R&D投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1) .
[7]许治, 师萍.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 (3) .
[8]杨洵, 师萍.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 2006, (1) .
[9]肖丁丁, 朱桂龙, 王静.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响的再审视[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3, (6) .
[10]吕力之.科技指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EB/OL].中国科技统计网, http://www.sts.org.cn/fxyj/zbtx/documents/kjzbhg.htm, 2014-01-06.
公共科技资金 篇8
一、经济变化对社保资金运行的影响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关系着改革、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而社会保障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 尤其是低保和就业两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和实施, 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受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也不断随之发生变化, 省财政各项社保补助资金逐渐由原来单一的省级补助资金过渡到省级引导性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相结合的资金配比模式, 一方面省级各专项社保资金补助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另一方面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关注民生工程”进而不断提高低保、就业、三方面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待遇水平, 加上地方城市、农村低保、“4050”人员等享受范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扩面, 从2010年—2012年三年的收支情况看, 已逐步从以前年度略有结余到现在入不敷出的状态, 在国家财政吃紧和地方财政严重困难双重压力下, 亟需进一步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完善制度, 加强监管。
二、社保资金三年收支情况分析对比
1. 城市低保资金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开始启动城市低保工作时得到了上级财政的全力支持, 资金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当年收支还有结余。但近几年城市低保资金当年收支出现了资金缺口情况。
形成城市低保资金当年收不抵支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城市低保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2010、2011、2012年月人均补助水平依次为285元、322元、358元, 2012年比2010年提高了73元;二是享受人员范围逐年扩大, 2010年平均月享受城市低保人数9659人;2011年平均月享受城市低保人数10220人;2012年平均月享受城市低保人数10435人;三是收入和支出的增幅不同步, 2012年较2010年收入增幅28%, 支出增幅为36%, 上级补助资金相对支出水平呈减少状态。
2. 农村低保补助资金
农村低保资金于2007年下半年按上级要求进入财政社保专户管理。平均月享受补助人数为272人, 月人均补助水平为53元。从2010年起因享受人员不同程度的扩面也出现了收支缺口, 当年筹措资金19.5万元, 支出23.3万元, 年末收支缺口3.8万元, 2012年平均月享受补助人数为885人, 每月享受补助人数比上年增加了110人。2012年支出较去年增加120万元。
3. 就业再就业资金
就业再就业资金包括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养老保险补贴、医疗保险补贴;“4050”人员的养老保险补贴、医疗保险补贴;下岗职工、失业等人员岗位培训补贴等。就业资金具有享受人员范围广;补贴标准增速快 (补贴水平每半年提高一次) ;补贴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
2010年共筹措就业资金3343万元, 当年支出3382万元, 本年收支缺口39万元;2011年共筹措就业资金4231万元, 收入比上年增加888万元, 收入增幅27%;就业支出随着“4050”人员补助标准不断提高而节节攀高, 当年支出为4395万元, 同比支出增加1013万元, 支出的增幅为30%;2012年共筹措就业资金4840万元, 当年支出4844万元, 收入比上年增加609万元, 收入增幅14%, 同比支出增加449万元, 支出的增幅为10%。
三、财政社保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全力筹措资金, 整合资源, 打牢基础
一方面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形式, 积极争取省级补助资金, 专项彩票公益金、税改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另一方面加强本级财政社保资金的预算安排, 按规定的标准足额配套低保、就业、等资金, 做到年初预算足额安排, 按月落实及时到位, 确保资金来源有保证, 保障各项社保资金连续、有效的运转。
2. 建立健全制度, 规范资金运作
(1) 根据工作需要, 我们把社保专用资金从国库基本账户中分离出来, 专门设立了社保资金管理专户, 逐渐完善社保资金审批、拨付等制度, 做到了社保资金在专户中封闭管理运行、专款专用, 保证了社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按照低保条例和低保工作规范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低保对象核查工作, 对低保对象生存状况、享受资格进行动态管理, 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剔除, 杜绝“人情低保, 面子低保”, 低保工作流程实行阳光操作, 坚持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 对低保资金发放对象、发放时间、发放金额、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全程公开, 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使困难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3) 对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单位及个人做到严格审批, 符合条件则进, 不符合条件则退;同时, 对下岗职工“4050“人员的两险补助情况进行摸底清查;认真审核享受“4050“人员的资格、条件及两险补助单据, 对申请其他再就业资金 (如普惠制培训等) 实行事前报知、事中检查、事后监督的管理机制, 发现问题, 及时认真予以纠正, 真正落实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惠民工程。
(4) 严把账户设置关, 按省文件要求, 在银行设置低保、医疗救助专户, 低保、就业补助资金由银行打卡统一发放, 专户资金划拨均不发生现金往来。对于审核后下拨到各单位发放的社保资金实行跟踪检查, 检查各项社保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是否专款专用;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3.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建立社保资金绩效评价机制, 逐步完善评价办法, 并针对重点社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跟踪考评, 根据项目执行进度、实际支出、财务管理状况、项目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内容确定指标予以评价, 并以此作为新一年社保资金安排的参考依据, 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4. 部门协调, 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社保资金的管理需要财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 才能得以圆满完成, 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反馈相关政策、人员变动、财务状况等信息, 建立规范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流程尤为重要。每年年初由财政部门根据上年的收入、支出情况编制本年社保预算, 并下达到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根据预算资金情况开展工作, 在预算资金指标范围内重新核定享受社保补助人员的范围。工作中加强对人员的增减、补助政策变动等信息的审核, 使有限的社保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浅谈科技专项资金管理 篇9
一、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专项资金的分配过程透明度不高。
主要反映在立项的审批和经费的分配环节,如有的项目预算的分配,透明度不高;项目及预算公示的时间比较短,公示的范围也不宽,公示的效果不明显;项目及预算安排和论证准备不足,行政干预的影响力有时大于专家组的意见;没有统一按要求建立项目库,仓促立项,突击审批,预算分配缺乏刚性,预算指标分配到位率低,资金拨付执行缓慢,分配环节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
(二)、科技专项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目前科技项目经费在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投入较多,而在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范畴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很少;研发项目占比偏低,研发资金偏低、项目设置过多,投向分散,资金使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三)、科技专项资金拨付滞后。
科技专项资金的拨入都是以人大审定后财政部门下拨的数据为准,而当年的预算执行数都是前一年的8~9月份做的部门预算,从编制部门预算到经费计划下达将近一年的时间,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资金陆续下拨,部分资金甚至12月31日拨付到位。从项目正式下达到资金拨付进度看整体滞后,部分未执行到位,资金拨付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单位对当年专项资金的安排及使用,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并导致资金闲置。
(四)、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尽合理和严谨。
部门零基预算要求各单位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申请专项资金。但在预算编制时,部分单位仍旧没有摆脱过去粗放型观念,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项目预算申请不够严肃,故意提高预算,项目内容也不够细化,随意虚报,单位申请数远远超过财力,部门预算成了要钱预算。
(五)、科技项目申报、实施管理不规范。
单位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无重点,不按轻重缓急一起申报,有的实际为同一个项目,却有好几个项目名称,今年以这个名称申报,明年换一个名称申报;科技项目申报缺乏前瞻性,有的年初没有纳入,到年终由于急需再申报,导致财政预算追加项目众多;有些单位资金一到手,随意应付一下,就将项目任意下马或将项目实施时间拖得很长。
(六)、科技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金账户分散,部分资金被闲置。专项资金在部分业务部门分口管理,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利用率不高;专项资金下拨渠道和环节众多。有的沉淀在各主管部门,有的沉淀在各具体单位。二是项目实施单位缺乏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即使有也落不到实处,造成专项资金的挪用,抽逃、挤占。单位预算难以满足经常性经费,从而使得单位人员支出挤压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挤压专项经费。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大部分资金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现使用单位或多象,有的是直接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办公经费,有的通过调整账务处理,挪用专项资金结余冲减经费支出;或利用成立人、财务不独立的各类公司、技协、学会、培训中心等收取项目实施或管理费或是部门之间以各项活动名义获取项目资金,逃避预算控制。
(七)、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
科技项目资金收支的会计核算,目前在单位的实际操作中,均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严重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由于项目资金一时难以到位,有的甚至跨好几年度,项目完工结算后才到位,项目经费只有支出,导致项目经费红字,甚至难以正常结转。三是项目立项后,款项也已到位,但由于部分是为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而立项的,或实际条件发生了变更,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移用到其他项目或转入单位的其他收入。四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五是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等有形、无形资产,不纳入单位管理,造成一些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预算与执行的严重脱节现象都给专项资金规范核算带来异常困难,以至于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极大地削弱了预算编制的控制作用。
(八)、财政监督不及时,力度不够。
一是专项资金分配时缺乏社会监督。二是缺乏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体系。没有完整地建立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造成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不讲求效益的状况,也使绩效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三是财政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四是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缺乏应有力度。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惩处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改进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拥有科技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面对新的竞争、新的挑战,要赢得竞争主动权,赢得未来,关键要靠科技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国。只有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才能为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的科研水平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水平的高低。然而,现阶段,正如上述提及的问题,国家虽然加大了科技项目资金的支出,但是很明显的是,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制约,使得科技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科研成果产生不高。所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
(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
科技专项资金拨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科研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本高低,也影响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成败,因而,科技资金如何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的立项上,在项目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项目资金的用途、监督、审核等措施的运用,必须切合实际情况,以绩效管理为标准,审核项目资金的运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轻研究,重申请的情况,对于项目的申请,不考核其实际作用,盲目、草率的予以批准,大大降低了科技专项资金转化成为科研成果的可能性,因此,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很有必要。
三、对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改进的建议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技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规范分配和安全有效使用科技资金,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目前科技资金管理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
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 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 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评审制度,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机制, 建立专家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透明度, 实行网上申报, 网上评审, 积极实施公告、公示制度;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数据库, 对于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 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 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和有序安排, 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 使得科技项目确定更科学、更具导向性, 同时, 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科研项目的信息。
(二) 、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
合理加大对科技基础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 适当减少对企业经营性和竞争性产品的投入, 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 为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财政科技投入着重向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向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向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倾斜, 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 、规范科技资金拨付程序, 提高资金到位率。
科研项目确定后, 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并拨付专项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部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 集中管理科技专项资金, 并按规定用途和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 取消中间环节, 保证专款专用, 严禁截留、挪用。
(四) 、科学编制专项资金预算, 严格规范科技项目申报。
首先单位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要理清思路、精心组织, 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 分清轻重缓急, 优先考虑必须必要的项目, 科学合理的在预算中列示项目;并细化预算, 把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再是成立项目评审委员会, 对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综合效益进行严格审核、筛选。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 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为预算部门提供依据。最后预算部门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
(五) 、加强资金管理, 规范会计核算。
⒈结合科技自身的特点, 单位要制定客观可行的科技资金管理办法, 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防止和杜绝科技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⒉单位对科技资金应当实行单独核算和统一管理, 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在会计科目设置上, 应参照预算会计的有关知识来进行账簿建立, 年初建账时按财政预算部门提供的预算批复设立核算项目, 按项目支出的性质和内容设立目级支出科目。⒊单位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科技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将所有专项资金纳入到财务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对于各项支出项目要认真审核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 保证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对项目前期经费应先挂账反映, 项目批准后再转入项目支出, 未能批准的应转入基本支出。对项目支出已发生但正式的项目资金未到位时, 应办理经常性经费调入项目经费手续, 项目资金到位后, 再办理调出手续。严格区分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 防止以拨列支。对项目完工后的专项结余应要求上缴财政, 或经批准后转入经常性结余留用。
(六) 、加强财政监督, 强化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切实建立起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体系。一是强化监督检查, 保障资金安全。财政部门要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监督,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和共性问题, 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坚持效益财政的原则,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对资金使用实施“跟踪问效”, 可以明确管理部门及用款单位的责任, 验证和考核预算分配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结合项目决算、验收等工作,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绩效考评档案, 提高财政监督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制定相关指标和标准, 对项目抽样检查评价, 对承担单位进行量化打分, 为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的奖惩机制。完善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对绩效明显的, 节约资金的单位可给予奖励, 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或未开展的专项, 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 、强化对科技资金的审计监督。
加大力度开展对科技资金真实合法性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预算编报和预算执行为主线, 重点检查科技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使用中的不真实、不合规、不公开、不透明、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突出问题, 促进加强预算管理, 细化部门预算, 公开透明分配预算。二是以科技项目支出为审计重点, 检查虚假项目、小项目大预算、挤占挪用科技资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浪费等突出问题, 促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以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预算评审为基础, 检查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公开的行为, 促进完善立项程序, 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监管制度, 促进依法行政, 转变政府职能。同时, 审计部门要积极开展对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 积极探索科技资金的效益审计, 促进科技资金“跟踪问效”机制的建立, 促进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促进科技投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之, 国家加大财政科技的投入, 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金的管理, 加强监督、监控,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让科技资金产生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了对财政科技投入, 加大了对各个科研单位的科研支持, 为以其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 我国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严重影响着我国科研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 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产出。本文就是在对当前科技专项资金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 指出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技,资金,预算,绩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刘新兰, 汪照全.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审计研究.2006.3
[2]王旭东, 郭晓雯.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析.中国城市经济.2007.1
[3]王露, 汤安明.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商业经济.2009.19
【公共科技资金】推荐阅读:
公共科技投入10-14
公共科技平台09-03
公共科技服务05-18
科技公共服务07-29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06-22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2-15
科技公共服务能力12-28
行业科技服务公共平台10-17
201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08-31
云南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积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