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培训的几点设想(共10篇)
网络培训的几点设想 篇1
从二十世纪到现在, 把计算机技术作为中介的网络信息技术呈现快速化的发展趋势, 这就紧密的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和生活联系了起来。目前,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所有的生活、生产秩序产生日新月异的影响, 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步朝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行, 人们在享受网路时代快速发展所带来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深刻思考着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机遇与挑战。从事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人员在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肩负着监督、反映、核算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任务。因此, 改进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方式, 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 就培训内容而言重实际操作轻理论
现阶段, 就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内容而言, 往往比较注重对财务软件使用方法方面的培训, 却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对电算化会计人员进行实际培训的过程中, 因为受到了培训场地、培训时间和人员基本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培训的内容往往更偏向于操作流程和方法的讲解, 却很少讲解那些诸如计算机网络、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这就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 自然也就无法深入的掌握软件的功能。部分财务会计人员仅仅会对财务软件进行操作, 而其他相关的软件却全然不知, 从而无法使计算机充分的发挥其在这方面的作用。
2. 就培训时间而言重前轻后
就电算化会计相关人员的培训时间而言, 通常是对软件操作前的培训比较注重, 而后续一系列的培训却远远不够。很多人对电算化会计的培训有错误的理解, 认为该项工作是一次完成的而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培训。所以, 很多单位或企业在组织这方面培训的过程中往往也只是集中的培训一次, 在得到上岗证之后就不会继续进行培训了。但是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出现了新型的应用软件, 而且这些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财务软件的操作系统需要不断的升级和追加新的功能, 这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的适应新发展形势的需求, 对相关知识再次进行培训。
3. 培训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现阶段, 对从事电算化会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也无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就一般情况而言, 培训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提供相应软件的经销商而负责的。除此之外, 相关财政部门要求对于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企业或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接受财政部门的培训, 在取得合格证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大部分的这种培训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传授和上机操作的方式的, 但是却不能提供很好时间培训时间和上级环境, 从而使得相关人员进行正规培训的机会仅仅限于形式。
二、基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建议
1. 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在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 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内容必须及时的进行更新, 同时对相应的结构体系也应该进行积极的完善, 使培训知识日益丰富, 注重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 不仅要加大相关理论知识的比重, 并要求相应的人员可以对财务会计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功能结构进行全面的掌握, 而且, 还应该注重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计算机技术是网络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 同时通信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2. 丰富培训方式
在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应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资源, 通过兴办教育网站或者远程教育的方式, 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更新相应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使时间和场地等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 此外, 相应的软件供应网站及其官方网站还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培训所需要的材料应该从实务和政策两方面提供。在进行培训的时候, 相应的而培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从而可以使传授知识的过程逐渐演变成真实的场景, 并进行真实的决策、核算以及咨询等阶段, 培训教师仅仅是起到中介的作用。这样培训的过程也就变成了财务会计人员其自发的、主动的要求, 而非只是被动的接受。该过程也需要相关的企业进行支持和配合, 而且相应的培训教师还必须彻底的掌握和熟悉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 因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已经有很多的专业培训机构试着通过闭路电视、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方式来开展远程式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而且还突破了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3. 制定培训的奖励与考核机制
在对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还需要确定培训计划和人员配备情况, 将电算化会计的培训列入到企业的奖励与考核机制中。企业领导既要鼓励企业中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就培训方面制定良好的奖惩机制, 完善相关的培训制度, 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增加对综合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尤其是要经常对电算化会计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而实现预期的培训效果。与此同时, 企业在引进电算化会计方面的人员时应该挑选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财务会计精英, 这样就会形成低、中、高不同层次相结合的电算化会计人才队伍, 从而对提高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工作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网络时代的无限变化和快速发展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 也为我们带来了挑战和冲击。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定是具备管理与科技知识、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 相关企业必须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才能使该方面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企业也能够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参考文献
[1]邓文茹.对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11) :187-188.
[2]罗布次仁.在网络信息时代对西藏自治区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24) :159-160.
网络培训的几点设想 篇2
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学习一个好的学习方式,让老师轻松教学,学生容易学习,学会愉快,学习坚定,然后提高学习能力。我只是从个人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1,准备学生准备我们的工作是教授无限的学生知识,这样一个好的教训,有效和高效的课程,前提是师生合作的参与率高,学习热情好,学习氛围厚,这种情况是基于老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和老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积极性,你的课堂会有效,学生会有收获。然后作为老师,你分析知识的沉重困难,你必须充分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办法突破知识的困难。如果我教一个合理的加法和减法法则,提前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使用等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可以说是很差,但这部分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学校学习另一个原始出发点,不能交叉。所以我将重点关注所有学生的这个缺点,巧妙地简化简单单词的有理数,加减法则,乘法定律,从而达到乘法效应。n 2,课堂内容与学习情况可能有关。作为前线老师,我认为不要故意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程准备内容的诚信和团结,重点是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因为天才的学生和天才教师在这个世界上太少了,更不要说我们教导学生留在穷人后那种。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70%-80%的学生不能接受三个以上的知识点,所以更多的应用和掌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停止线,知识点的解决方案的知识点,突破,到位,直到98%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后下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课堂内容和课程准备内容不同,或者脱节,不是100%完整的课程准备内容或者当书的内容,导致课堂内容的外观不完整。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许多公共课程和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超过60%的教师在一班最后15分钟内,为了在完成课程时教课,一个人说话,连串用枪准备教科书 或者书的内容和课前练习等完成,但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实现课堂内容的完整性,而从未达到课堂内容的有效性。这是所谓的一些老师不是泽阳班,但是学生测试成绩都不错,有些老师是非常精彩的班级,但是学生测试成绩不好,关键在于。事实上,只要起点是学生,即使一个课程只是学习一个知识点,只要学生理解,可以独立使用,这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我们真的想要教室,合格教室,有效的教室。n 3,学生是关键的一些教室从来没有保持纪律,因为那个班的学生必须有事要做,并且是一个接一个完成,没有懒惰或潜在的差距。我认为这种教室应该从传统的班级中删除所有的陈芝麻烂小米像辅助环节,更有可能是直截了当,直截了当,一个班级直接在这个学习内容的课程上,问学生在本课明白什么,什么,什么可以。所以整个班级的内容开始集中在这三个为什么开始指导学生 从第一个学习的知识点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下一站,从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质量。像父母抱着孩子学习走路,靠在他们身上,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不是抱着宝宝给宝宝成功。一个有效的教室应该是学生挂耳朵听的时候有90%不应该超过10分钟。在这90%的人应该是95%的时间学生从开始移动,移动大脑,移动嘴巴学习。n 4,要求到位是学生要求的手段,应该雄辩,即使不是偶尔,也要找到一个高耸的理由为老师这个不能做一个好的谎言解释。因为老师在心中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你的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和形成的影响。俗话说,当你问到位,你的学生的习惯,习惯,习惯的行为将是一个问题,当然,学习的质量自然会慢慢上升。
n无论你在哪里教,教任何科目,记住,只要学生,教材,教师自己有足够的分析,你的班级将注定是高效的 教室里。
网络培训的几点设想 篇3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瓶颈
1.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论从高职招生人数还是从高职院校数量来看,高职教育已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立法上应赋予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同等地位。高职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各级政府对其重视不够,上级政府未将职业教育工作列入下级政府工作的硬性考核指标,使之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虽然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年度教育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向人大、政协报告职业教育工作,并接受检查和指导。要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政府业绩考核重要内容”。但是,第一,这仅仅是个部门规章,不是法律法规,其实施效果不能令人乐观;第二,就是该规章也没有规定法律责任,致使其变成口号式、宣言式的文件。
2.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普遍经费困难,国家投入不足。高职学生因有实训场地、设备需求,故对其投入应大于普通本科院校,据统计应是其2.5倍。但现实是高职生财政拨款的生均费远低于普通本科。不得已只有提高其学费标准,在其社会认同度低的情况下学费又高于普通本科,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比较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就可以看出,前者有“投入”的专门规定,即第七章“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且规定是“以财政拨款为主”,而职业教育则无此规定,更没有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致使高职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3.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方式不科学。首先,高职院校的层次定位问题。目前是把高职院校放在专科第二批次,定位太低,这也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既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也适用《高等教育法》,就应该也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目前已发展到博士教育阶段,我国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逐级上移,现在已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技术专科、技术本科以及技术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这样定位的结果是,由于继续深造无望,不少高职学生热衷于“专升本”,侧重于基础理论课学习,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相悖。结果培养出的学生是理论基础不如本科,职业技能又不如职业中专生。其次,办学自主权未得到充分保障。国务院2002年上述《决定》中规定:“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依法保障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确定、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事实上,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方面是受制于教育行政机关,教师聘用、职称评定仍然适用《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甚至教材都在使用本专科的教材,没有体现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特色,课程设置也没有紧密结合实践需要。再次,在归口管理方面也是模糊不清,职能交叉。教育行政机关里的普教部门(高教司、处)是主要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工作,职教部门主要管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工作,那么关于高职教育这块就处于管理、监控不足局面,没有相关的行政法规予以明确。
4.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教师职务评聘问题。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应有别于普通高校,在职称评定方面不应坚持学术性标准。有关部门显然也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国务院在上述《决定》中也提到:“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改进评审办法。”但怎么改进?却没了下文,至今为止,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套用《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仍然在坚持学术性标准而不是实践性、技能性标准。另一方面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问题。几乎上述所有的法规、规章和领导人讲话中都强调了其重要性。但是,第一,在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法律《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却找不到“双师型”字样,也就是说找不到其法律地位;第二,虽然教育部在[2002]5号《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予以倾斜。”但具体怎么操作?却没了规定。
高职院校师资也面临着严重短缺。据统计,2001年生师比为30.16∶1,距教育部确定的“十五”期间高校平均生师比14∶1的要求相差甚远。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占70%以上,在实践课指导教师中占62%以上,而在公共基础课教师中则占72%以上。如何充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且提高其实践来源比例,却没有以法规来保障。
5.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资格鉴定不规范。如同普通本科生必须取得英语四级证书才能获得学位一样,高职学生应该取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只有这样才能不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遗憾的是没有这方面的法规规定。高职院校不少学生在混日子,可以说与没有这方面的刚性要求、没有压力有关。目前,“证出多门”,各行业及各级劳动人事部门都抢占职业资格鉴定市场,各种培训、审批有些无序,使得学校和学生无所适从。例如计算机领域,各种资格证书达十多种。当然这些问题需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来进行协调解决,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统一的职业资格鉴定法规来规范之。
6.高等职业教育的监督措施不得力。如前所述,我国高职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不是没发现,绝大部分也以规章、政策的方式予以规范了,但问题是没有将其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更主要的是在这些法律规章中往往只有规范要求,却没有相关责任条款,致使这些法规规章成了口号式、宣言式文件。法律规范如果仅仅有适用条件和行为准则而没有了制裁措施,则不成其为法律规范。职业教育发展得好的国家都对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有严格的监督体系。如:法国的全国教育审议会,德国的联邦及各州教育计划委员会,美国的联邦职业教育审议会,英国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等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及法规的实施效果,都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督与调节。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专门对职教法规进行审议和监督的机构。
二、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的必要性
制定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法》势在必行。
1.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全社会所有的人所认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但却没有付诸实现。“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些轻视和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改变单位领导人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就搞得好,领导人不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就开展不起来的“人治”状况,有赖于法律强有力的保障。
2.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是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宏观调控不够,体制不完备,办学自主权未得到充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发展,及时提供直接有效服务的机制尚未形成;教育结构和体制还有待完善,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服务的成教严重不足,岗位培训的主要地位还未真正落实。教学上的特色体现还不够,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办学与需要、教学与实际、学习与使用的“三脱节”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办学效益还有待发掘;教师队伍素质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光靠政策的指导,口头的宣传、舆论的批评监督是远远不行的,立法才是最终的办法。
3.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是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原有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显得力不从心。政策缺乏普遍的约束力,严密的规范性,无强有力的执行保障和行政法规、规章的法律效力较低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应有更高层次的规范来调整,这有赖于高等职业教育法!
现有的有关职业教育的规范,绝大部分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分散,相互之间冲突。修改是必定的。与其小打小敲的修修补补,不如来一次大手术,一步到位,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
4.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法》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由于高职教育的飞速扩展,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会对高职教育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我国应尽快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监督和保障高职教育的基本质量。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过去传统的高等教育单一质量观,建立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多样性的全新质量观、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交叉性的教育格局。总之,只要能够办出特色,培养出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就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因而,我们不能再用学术性的标准来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它的质量标准应该是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社会性:即“合格+特色”的标准。
三、《高等职业教育法》的基本框架
该法应包括总则、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立、体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与条件保障及附则等几个部分,以法律形式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根本任务、发展途径、设置标准、管理体制、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及法律责任。重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的对象、管理职责、运行机制、办学模式、举办学校条件、课程设置标准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才能明确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应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与高等普通教育并列的、同等重要的高等教育体系;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职业型、技能型熟练劳动力;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提高办学层次,建立起从职教专科到职教本科乃至技术硕士、技术博士的职教体系;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同时,修改《教育法》第二十五条不合时宜的规定。
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法》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强调政策与现实发展的结合。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发展高职的政策,缓解现行政策与现实发展的矛盾。一是给予优惠政策,对于现有的高职院校给予扶持。二是加大各级政府对高职投入力度,国家制定相应措施,对高职学生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减免学杂费,鼓励学生上高职,并控制学校高收费,以促使学校加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技能。三是适度发展本科段的高职教育,虽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本科层次教育的需要,但是本科段的教育绝不能向综合大学方向靠,也应向技能型、应用型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起专科、本科较为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2.重视产学结合的实践性。首先,针对某种职业岗位或部门行业而设置相关专业。目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重大的困难,是每个专业的设置者要满足培养适应型人才需要的教学条件,如专用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这就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其次,吸纳行业、企业办学,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政府投入,而且可以使专业设置更灵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学结合的实践性策略,构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建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一些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教学实习环节设计等,使之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第三,通过校企联姻,利用各行业的有效资产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企业里大批“双师型”技术人员是高职院校难得的人才资源库。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的产学结合必须得到加强,进一步体现“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
3.明确专业设置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或行业领域为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为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这一内涵要求把握好专业设置的职业特点。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即高职既姓“高”,又姓“职”。这是高职教育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
4.注重办学模式的地方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层次及现代化进程、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规格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培养安心于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抓住“职业”与“地方”两个特征。这就需要发展高职教育与促进区域经济紧密联系起来,走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独具高职特色的路子。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几点设想 篇4
1997年,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预算会计也开始了全面彻底的改革, 推出政府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体系仍不能适应, 无法满足现阶段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模式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我国政府会计采取的是一种预算会计模式, 其特点是以政府预算为基础, 其组成体系与国家管理体制相适应, 每一个预算单位为一个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 将政府单位根据机构建制、经费领报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这种政府会计模式是在以计划经济为前提的政府财务资源分配与管理方式下建立的。其主要缺点表现在:一是将政府预算与政府具体使用资金的核算割裂开来, 预算不能控制具体的财务资源使用, 达不到政府预算的目的;二是由财政统一将资金下拨给各政府行政单位分户使用, 助长了各行政单位争资金而不注重资金效益和不强调资金管理的现象, 不能真正发挥政府财务资源的经济效益;三是政府预算带来严重的主观性, 预算不细, 目的性不强。
(二)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确认基础使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无法反映政府财政管理工作的全貌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 尤其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运行, 地方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财政自主权, 财力增长迅速, 因此, 单纯考核地方的预算执行情况已不能反映地方财政管理工作的好坏, 具体表现在:
1. 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和收支结余情况。
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即时纳入核算, 相应的债权与债务也不确认, 这样就形成了收支不实。由于收支不实, 据以计算出来的收支结余也就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2. 不能如实地反映单位资产和负债。
在收付实现制下, 单位发生的应付货款、拖欠工资、政府债务应承担的利息, 不进行账务处理。而这些实际存在的负债, 属于会计主体应承担的义务, 会计信息不作揭示, 资金不做好准备, 一旦债务到期, 就会产生财务危机。
3. 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政府预算管理业绩和政府工作效率。
以收付实现为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 实际上只反映了现金的运动, 而不是资金运动。因此, 按收付实现制提供的会计信息, 往往不能科学地提供资金运动和业务运作情况, 不利于业绩考核。
(三) 政府会计反映的信息不充分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一般是通过会计报表反映的。年度会计报表一般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算规定组织执行, 这些报告反映了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 但是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作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 我们无法接触到有关会计报告, 即使政府有关部门也只能得到预算、决算等基本的财务信息, 无法从会计报告中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 进而也无法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另外, 从政府部门本身来讲, 现行的政府会计模式也只是体现了簿记的作用, 没有发挥会计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几点设想
鉴于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金会计模式
鉴于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模式的缺陷, 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金会计模式。美国政府会计主体是一种包含各种基金在内的复合体;而我国政府单位为单一主体, 各种基金只是政府单位会计主体的内容, 不作为单独的一个会计主体。美国基金会计模式将基金视为会计主体, 强调基金的特定的目的和用途, 设置相应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 并各自有平衡关系。这种会计模式可以达到控制和检查限定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的要求;其缺点是如果基金种类多, 会使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都比较复杂, 且各项基金不能调剂使用, 会使政府单位资金形成浪费。
我国不宜照搬美国的基金会计模式, 但可以在政府采购制度、部门预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情况, 吸收基金会计模式的精髓, 做到既能控制和检查限定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的要求, 又简化基金会计模式, 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金会计模式。
(二) 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 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 西方不同政府会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这一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会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权责发生制会计报告为社会公众充分提供了如实评价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 促进政府改进管理。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 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 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 (如职工退休福利) 确认为当期费用, 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 这样, 政府的会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
第二, 权责发生制量化了计划和活动的效率水平, 改进公共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 增强政府竞争力。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 如新西兰将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确认为资产, 并确认其折旧费用, 这样就会使政府更加注意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 更好地认识未来的短期债务、更好地管理基础设施、更有效地重新分配预算。
第三, 权责发生制给政府部门带来了一种文化的转变, 使得管理者更重视政府机构的效率、效果等财务绩效管理问题。
第四, 权责发生制更加适应新公共管理环境下拓展公众受托责任要求, 增强了财务透明度。
第五, 权责发生制可以提供增强财政长期支持能力方面的信息, 从而优化政府的中长期决策。
权责发生制会计将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关注产出、强化现有的体制。对于公共部门而言, 向权责发生制转轨提高了政府部门对于公共支出的计划和控制, 为国家制定公共支出战略提供了依据, 提高了进行现金控制的能力;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 为公共支出战略和国民核算体系提供了持有和使用政府资产方面的高质量信息。
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初期, 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国际经验有选择地进行权衡取舍, 实行修订的收付实现制, 应首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实现收入和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 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三) 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增加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要真正发挥政府会计的监督作用, 会计报告就不应只提供给有关部门, 更应该提供给与政府服务和政府收入息息相关的广大社会公众。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行信息, 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控制支出;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系统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 (资产、负债、人力资本等) ;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 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和政府整体的会计报告等。
(四) 完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以制度的形式由国家财政部制定颁布, 具有指令性、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现行的政府会计规范由国家颁布的《会计法》、《预算法》和财政部制定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组成, 侧重于具体业务规范。为了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应该采取以准则规范政府会计的做法, 从制度规范向准则规范转变, 从侧重具体业务向具体业务与对外报告并重的规范转变。准则以政府总预算会计为主, 兼顾各个环节并逐步完善。
对我村发展的几点设想 篇5
高友长
新一届村委会诞生了,村民们对以高志德、高兵山,高明成为首的强有力的村委会领导班子有着很大的期待,对此,我有几个设想请同志们过目。
一、我们要高起点、大设想、把我村建设成为乡、区、市、省一级的明星村,向华西、大寨式的农村发展推进。
二、把我村建设成为集农、林、牧、工、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村,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出一个宏伟蓝图,现把一些设想逐一列述如下
1、农业种植:
把我村建设成为一个以山药良种基地。我们应该联系山西农科院或陕西农林科技大学的杨林基地,引进高产、耐旱、高淀粉的山药新品种,因为杨林基地是全国农林的重要基地,那里有好多适应北方山区种植的先进品种,我们应该考查、应该引进。就拿山药一项就能把村民致富,我村种出的山药可以在朔州成立一个高阳坡山药良种站。
2、矿泉水厂:
我村凡井沟有天然的浅水层的泉子,那里泉水清澈、甜美、可口。可能矿泉微量元素丰富,再一个是我村大梁深井属平鲁平凡城通向神头泉的重要水系,从地质年代来讲,它属奥陶纪年代形成的水系,大约几亿年,是一种没有污染的真正纯净水,可能它的水质是合格的,如果合格,我们可以注册一个“圣佛崖”矿泉水,因为圣佛崖是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有圣水佛教的意思,一旦成功可能是叫响全国的品牌,据说有一位闻名全国的巨商计划在神头泉搞大型矿泉水厂。我们是神头泉的上游,搞矿泉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粮食加工厂:
应该去右玉、五寨考查一下,建设一个生产莜面、豆面、荞面的厂子,现在朔州市场出售的莜面、豆面失去了原味,五寨有一个生产莜面、豆面的厂子,味道很好,右玉的莜面豆面是一个深加工,销售量在朔州可观,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既有像五寨那样原汁原味的粗加工又有像右玉那样装塑料小袋子的精加工。如果能够成功,再在朔州成立一个销售中心,那样我们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4、旅游圣地:
把高阳坡建设成一个旅游圣地。旅游看什么?一般看山看水看古建。我们高阳坡新农村建设应该从旅游角度出发,新农村建筑即使建筑小二楼也应该古香古色与玉皇庙交辉相应,突出神文化。建设群应该既有农村的适应性、又有观赏性。我的住处应该保留,因为它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我们祖先高映蟾时期的重要杰作和标志。它属于古建筑,应该保留且成为高阳坡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把它作为高阳坡纪念馆为宜。高阳坡原名东阳坡,姓高的人住的多了,便称为高阳坡,也就是四百多年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现在建设新农村是继祖先高映蟾之后我们高氏家族的第二次腾飞。把我村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山村,我们紧靠红涛山,要靠山吃山,把红涛山与村里新旧建筑群和地里的千亩杏树林能够开发成一个旅游村。我设想从我村的杨家山到东岭山相距十多里,开发成旅游山,山上建些庙、建些亭,山上、山下、山里多种杏树、松树。夏天杏花飘香,秋天果实累累,这是特有的的景色。把十里的山岭点缀的如花似锦。详细规化出来可报市旅游局立项,建成后可成为朔州市旅游景点,搞一个高阳坡一日游,户户开饭店,家家开旅店有农家风味的新型商业性农村。
三、我村人才奇缺,要想搞起企业必须聘请有关人才,引进有关人才,没有专门人才则将一事无成。
以上是我对咱村发展的一些设想,可能有些海阔天空,浮想联翩之弊,虽然这样我还是把我的想法写出来请村委会领导及村民各位有识之士过目、商量、研究。只要有一句是有用的,那也是我的一点欣慰。
关于惠州炼油汽油调合的几点设想 篇6
1以技改为前提, 实现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的升级
1.1合理选择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技改措施
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工低硫原油, 然而世界上原油日益劣质化迫使大多数炼厂必须加工含硫原油, 故必须从原料以外寻求更好的降低硫含量的措施。因催化汽油为成品汽油的主要组分油, 降低其硫含量即可为汽油产品的质量升级提供有效的基础。目前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有以下方法[2]:
1.1.1 催化原料的预处理
对催化原料进行预加氢处理是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有效途径, 但对催化原料进行预加氢投资大, 操作费用高, 需要预处理的原料量大, 且不能降低汽油中的烯烃, 故不建议惠炼采取该技改方案。
1.1.2 在催化装置使用减硫助剂脱硫技术
此类技术特点使用方便, 不需要增加投资和操作费用, 但惠炼在9月1~3日使用美国Grace公司的降硫助剂GSR-5的情况来看, 对催化汽油的脱硫效果并不明显, 且增加液化气的净化负担。
1.1.3 催化裂化汽油的后处理
目前催化汽油后处理比较可行的方法:①降低汽油的终馏点;②传统加氢脱硫技术;③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④新开发的汽油脱硫技术如催化蒸馏技术、吸附脱硫技术、萃取脱硫技术。针对惠炼的实际情况, 可以选择催化汽油后处理的方式进行改造升级, 如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有着选择性加氢能力强、耗氢低、反应温度低、流程简单以及总体投资小等优点。
1.2对现有的在线汽油调合系统进行改造
惠炼原设计汽油调合组分有裂解汽油 (外购隔墙的中海壳牌公司) 、催化汽油、轻石脑油、烷基化油及MTBE, 故在线调合头只设置了五路组分调合通道, 调合组分油罐也只能储存五种组分油。而实际生产因无外购裂解汽油, 目前汽油调合由FCC汽油、轻石脑油、MTBE、重整生成油、烷基化油及抽余油六种组分油调合而成, 且重整生成油及抽余油由生产装置至罐区只能同用一根来料线, 制约了汽油调合的速度, 在线调合系统无法真正实现在线自动调合, 达不到应有的调合效率。因此惠炼可以对在线汽油调合系统进行以下改造。
1.2.1 增建组分油罐, 改造在线调合头
(1) 增建组分油罐
在汽油调合罐区219单元的预留用地区域新建二个组分油罐, 用于储存重整生成油, 便于重整生成油的周转收储。
(2) 增加生产装置至罐区来料管线
在芳烃联合装置至南厂区间新增一根来料管线, 用于重整生成油及抽余油分别输送至罐区进行调合, 提高汽油调合的速度及调合精度。
(3) 改造汽油在线调合头
在现有的汽油调合头处新增一路调合组分通道, 包括调合泵, 质量流量计, 调节阀, 在线分析仪等设施, 并将新增调合泵的入口与新建组分油罐出口连接, 实现六种组分油可以在线进行自动调合, 提高经济效益。
此方案投资费用大, 但可实现汽油调合的在线全自动调合、调合精度高, 且有利于各组分油的分储, 给实际生产中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有利的库容条件。
1.2.2 性质相近组分油汇流, 组分油结构优化处理
由表1可见, 芳烃抽余油与加氢轻石脑油密度相近, 将这二种组分油在装置馏出口处进行汇流为一种组分油后进轻石脑油罐区再调入产品对最终产品的比重影响不大。而其它质量指标的影响情况则可通过在汇流前按一定比例调整后再进行汇流以达到控制目的。此方案投资费用小, 可实现全自动在线调合, 但在实现全自动在线调合前必须对汇流后的组分油经过大量调合建模分析, 取得可靠数据。
2以市场为导向, 计划指导生产
惠州炼油除了肩负着保证珠三角地区燃料供应的重大社会责任之外, 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来说, 谋求最大的利润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炼化企业与一般制造业不同, 就其行业本身具有高危高风险的特殊性;其工艺流程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其产出的产品具有多样性, 结构可调性。惠州炼油每年可生产出17种共1 154.73万t产品, 所以惠炼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按计划进行指导生产。
惠炼的计划管理部应充分运用PIMS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各装置负荷变化存在的联动关系, 计算出各装置原料分配比例, 实现优化加工方案, 利用影子价格把生产和市场结合起来, 可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计划管理部在制订月度计划、周计划前必须与生产指挥中心进行充分的沟通, 根据各装置的生产运行情况及设备情况, 综合市场产品价格走势等各方面的因素调整生产方案和产品结构, 并在每周的调度例会上通知下达, 用以更加精准的指导生产, 而各个运行部门必须克服困难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 以计划进行指导生产。
如乙烯料价格下跌而汽油效益较好时, 要千方百计控制其产量、多产轻石脑油, 在保证汽油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多调入轻石脑油及抽余油, 反之则将轻石脑油及抽余油大量调入乙烯料;而在汽油效益较差而精制混合芳烃效益较好时, 可降低抽余油调入汽油的量, 增加抽余油调入生成油的量以增加企业效益。
3以罐容为原则, 合理调整生产方案
炼厂汽油调合无论是采取油罐调合还是管道调合都必须以产品罐与组分罐的罐容为原则进行合理调整生产, 否则容易造成储罐憋罐或所需油量供应不足。惠炼的质量管理人员与储运工艺管理人员应根据生产计划以及各装置的产量, 密切关注各储罐的库存状态, 及时调整汽油调合方案、优化汽油调合, 使各单元储罐做到入不堵库, 出得通畅。
3.1成品罐区堵罐及合格量不足的处理原则
3.1.1汽油成品罐区堵库的处理原则
首先, 当汽油成品罐区内储存油品达75%库容以上, 生产调度必须密切关注罐存状态, 及时安排泊位靠装汽油船出厂并优先安排靠装出厂量较大的油船;同时跟进铁路、汽运等出厂方式。其次, 若无出厂计量单据, 必须及时敦促销售部门加快出厂计划以缓解库存紧张的压力。
3.1.2 汽油成品合格量不足的处理原则
首先, 生产调度日常应关注出厂计划量与现有成品库存量, 当某一产品现有库存量少于出厂计划量时, 应敦促运行部门及时加快汽油调合的进度;敦促化验人员及时对调合后的油品进行分析, 保证合格的成品量足够出厂。其次, 若预期较长时间不能调出合格的成品时, 销售部门必须及时主动与货主及船东沟通好, 争取取得理解与支持。
3.2组分油罐区堵罐及组分油不足的处理原则
3.2.1 组分油罐区堵罐的处理原则
首先, 储运部工艺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各组分罐的库存状态, 当某组分油储罐储存油品达80%库容以上应及时敦促质量管理人员及时调整调合方案, 在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指标的前提下改变调合方案, 增加即将堵罐的组分油用量以降低该组分油的库存。其次, 若调整调合方案后仍不足以降低库存仍会出现堵库现象时, 必须汇报指挥中心进行协调解决, 采取上游装置降量等措施。
3.2.2 组分油量不足的处理原则
当某组分油量不足时, 质量管理人员及工艺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调合方案, 在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该组分油的用量, 或采取增加其它组分的办法 (如MTBE产量不足时, 可适当添加抗爆剂MMT) 。全自动在线调合时必须以各组分油的罐存量及生产量为原则控制好在线调合的瞬时流量, 以防止某组分油量供应不上。
4以精细化为准则, 做好节能降耗
管道在线调合可以实现优化控制, 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不必要的质量过剩, 且调合全部过程为密闭操作, 能减少油品的氧化蒸发、降低损耗等优点, 所以炼厂应积极通过技改, 努力实现管道自动调合。然而, 由于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 加上炼油装置加工工艺的局限性, 各大炼厂往往难以实现投产后一次性管道自动调合成功, 而根据生产需要罐式-管道调合 (部分在线调合) 往往作为一种过渡型生产工艺[3]。惠炼目前因组分油结构的原因暂无法实现管道在线自动调合, 需将生成油先倒入成品罐, 其余各组分油在线管道调合后进成品罐再进行泵循环搅拌调合。此调合方式要求操作人员在日常调合操作中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要有严格严谨的工作作风, 做到精细化操作方可实现节能降耗。
4.1质量及工艺管理员精准下达调合方案
各组分油的质量指标受各生产装置的原料物性, 装置的平稳操作等有密切的关系, 故汽油的精准调合需要各部门给予密切配合。当装置馏出口的产品质量指标有异常或波动较大时应及时通知指挥中心及质量管理人员;化验人员分析馏出口样指标有异常时应及时提前相关装置注意调整操作及汇报指挥中心。质量管理人员应每天通过LIMS系统查询各组分油馏出口样的分析报告, 如有异常应及时与相关装置及指挥中心联系解决, 同时应根据馏出口样的质量情况及时调整调合方案, 以免因组分油质量指标波动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指标。
4.2操作人员精心操作实现节能降耗
汽油产品能否实现一次调合成功, 能否精确制订了调合方案是前提, 但操作人员是否精心操作是关键。故惠炼操作人员在罐式-管道调合的操作中应当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4.2.1 检查确认调合方案
操作人员在得到新罐的调合方案时, 应仔细检查调合方案是否合理。罐的调入总量会否发生溢罐现象;各组分油的库存及产量能否及时供应;在线调合流程有无冲突;工艺设备是否可用等。
4.2.2 调合过程保证各组分油调合量的精准
在线调合时应记录好流量计读数并做好交接班;在线调合时应注意控制好瞬时流量, 避免流量过大超量程导致累积流量计不累积造成调合误差;如不走在线调合时或调合时不走流量计时应避免二种以上组分油同时活罐调合 (即边收边付) , 导致调合量无法计算;由罐量计量时要注意组分油的密度差异影响 (如重整生成油与轻石脑油的密度相差较大) 。
4.2.3 确保罐循环一次均匀, 避免油品分层
操作员在调合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 每罐调合时应先收重组分油即重整生成油; (2) 剩余各组分油尽可能实现调合头在线调合; (3) 收油至喷咀安全运行高度时应改为喷咀收油; (4) 泵循环搅拌时必须现场确认为走喷咀流程; (5) 罐循环调合按其循环量的多少可分为全量循环和半量循环, 调合罐内油品数量只有1/2或 (1/3~1/4) 经泵循环的为半量循环, 一般有调和喷咀的为半量循环[4], 故在循环时应使泵在额定流量的高效区下运行, 并保证足够的循环时间, 使循环量达到规定的半量循环量, 以保证一次循环均匀, 避免重复循环增加能耗及储耗。
汽油调合就是要用最少的优质原料, 以较短的时间调出完全合乎质量要求的产品, 而且尽可能实现调合一次成功。汽油调合是炼厂汽油产品在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油品储运专业的一项技术基础工作, 汽油调合工作要求严, 技术性强, 涉及的知识面广, 所以我们惠州炼油相关工作人员要有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安全环保意识, 并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集思广益, 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庆波.惠州炼油建成投产首次技术标定[C].炼油企业技术与管理-中国海油惠州炼油专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0:8.
[2]张春晓, 李斌.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措施[J].天然气与石油, 2004, 03:51-53.
[3]蔡智, 黄维秋, 李为民, 等.油品调合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66-74.
浅谈医院管理的几点设想 篇7
一、门诊服务流程管理
医生诊疗流程:启用医生工作站, 医生刷入患者的条形码即可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 诊视后在工作站中录入检验、检查申请, 最快时间内查询结果, 诊断或开具药品处方, 快捷完成就诊过程。对复诊病人可以调取既往的门诊就诊资料, 信息量大, 利用价值高;同时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可以实现对门诊工作日志的登记, 完整保存门诊病人的相关资料。
医技检查流程:门诊受检科室凭患者交费后的条形码, 自动读取病人信息, 并予采集标本或进行检查。只要医技科室检查完成并确认, 医生工作站就能及时查询到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
取药流程:医生诊视结束、药房审方、患者交费后, 药房已同步打印好药品服药方法、用药剂量的标签, 工作人员在患者到达药房窗口之前即已配好药品在屏幕上显示患者的编码与姓名并语音呼叫患者到指定的窗口取药。
二、实行“以人为本, 质量建院”原则
着力抓依法执业, 抓关键制度贯彻落实, 抓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 杜绝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提高医务人员的基本功。通过实施分病种分科规范收治、合理检查监控、合理用药监管等措施, 各科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专科, 让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在得到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同时, 还以最低的费用享受到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人才管理
推行“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不求所在, 但求所为”的服务理念, 以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三个环节”为抓手, 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 营造院科两级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科建设, 完善培养、使用、激励、引才机制, 使一批业务技术骨干成为了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的专家, 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四、文化建设管理
创造舒适、安静的医院环境, 同时为病员提供轮椅、担架、纯净水、触摸屏查询、咨询服务, 代为病人寄信、叫救护车、免费发放健康科普资料进行科普宣传等。加强文化建设, 从树立医务人员服务理念。
五、科技兴院管理
对人、财、物全方位支持。建立智力投资专项基金, 资助外出学术交流;鼓励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励学术论文发表作者等, 只要科室根据学科发展需要, 提出申请选派业务骨干赴外地学习新技术、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培训。
六、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医院的经济活动是以财务管理活动贯穿始终的, 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必须以医院财务核算为依据, 都必须依赖准确的会计数据、前瞻的财务预测和周密的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实施过程更离不开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而且, 还需要用财务分析指标去评估其经营成果。因此,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必须强化财务参与职能、强化财务控制职能、强化财务服务职能。
七、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医院改革的深入发展, 国家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渐减少, 财政补贴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 卫生部要求各级医院要通过依法规范医院经济活动, 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医院不是企业, 医疗服务消费缺乏弹性, 而医疗服务价格又受国家统一限定。政府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对医疗费用加大控制力度, 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使得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所以必须加强医院成本核算, 进行成本控制, 节约开支、减少浪费、降低费用, 从而增加医院的经营绩效。
八、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设想 篇8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依附于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而产品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优劣。因此,产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在新时期,生产、技术、管理环境日益变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科技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探求新时期成本管理的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科学成本管理观念,跳出传统成本核算框架
(一)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而产品价格、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成本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最终则表现为企业效益的高低,乃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存亡。如果说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话,那么成本则在很多方面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是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与管理的集中体现。先进的成本水平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而且是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这点讲成本便是企业的精髓之所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为降低产品的价格赢得用户,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此,首先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及时提供成本费用资料,指导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与老产品的改进换代、技术设备的更新改良,以及对市场预测、开发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扩大收入与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公众无限的需求。同时要及时进行成本习性分析,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以尽量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或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发更多的产品功能,提高产品的价值,充分发挥成本效能。另外要以收入为基点考察成本,避免无效成本耗费。还要关心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实现价值,从而形成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良性循环,以全新成本观念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
(二) 树立完整、全局的成本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只限于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范围只限于工厂内部,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忽视投产前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及产品售后的成本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由于每一个企业都是对产品进行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生产过程的集合体,所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所谓价值链观念,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链式活动,还包括企业外部的链式运行,如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由此派生出一系列的成本。如:为实现一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而确定的目标成本,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储运、装卸等方面的劳务成本;为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宣传等而发生的宣传、广告、媒介成本及为研制开发新产品而发生的开发成本、设计成本、用户成本以及质量成本等,从而组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环环相接,不可疏漏。因此,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一定要关心这一价值链的作用,必须树立全局性、竞争性、完整性、科学性的成本观念,才能正确及时地掌握、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合理归集、分摊产品成本,增强非制造成本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应变于市场的抵御能力,发挥成本管理的效益功能,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
二、制订成本控制目标,不断更新改革成本核算方式
至今我国还有不少工业企业由于受传统成本核算方式的影响,会计核算及管理仍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平时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均采用计划价计算,月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调整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产品成本是生产后计算,按帐面成本资料加厂商期望利润作为产品价格投入市场,算出多少为多少,未能考虑市场需要,顾客能否接受。一但产品滞销,产品利润就没法实现。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出于厂商的一厢情愿,忽视了市场竞争的经济规律,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企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核算方法,按照全新的市场经济理念、确定成本核算方式。企业在生产前不仅应从工艺技术上考虑成本应当多少,而且应从市场营销角度考虑成本必须是多少,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限额,用这些目标和限额去控制设计过程和试制过程,并控制整个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全过程。为此,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同时为保证目标成本实现,企业内部必须实行目标成本与各部门、车间、岗位的成本绩效相挂钩,与工资、奖金、职务升迁、职称变更联系起来,真正做到“能位相当,责职相符”的高效运行机制,避免目标成本“我制定、你执行”相互脱离的局面。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运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时,不能只关注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利润,还应考虑市场需要、产品质量,销售成本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等一系列主客观的变动因素,充分理解、掌握价值工程原理并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考虑成本动因,科学合理归集分配成本费用
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因素 (自变量) 合力驱动的结果。成本动因可大略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结构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现在还要加上市场动因。但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把业务量 (如产量) 看作是唯一的动因,成本计算对象为有形产品,即企业的最终产品,并且常把生产数量、直接人工工资或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唯一标准,将新产品研究开发费、产品设计费、技术更新费、市场开拓费等均作为期间费用冲减企业利润。这样的核算方法所造成的成本核算范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不完整,劳动密集型产品所负担的成本相对较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相应负担的成本较低,没有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成本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日益加快,直接人工费用,直接工时都会逐渐减少,而机器的折旧费,动力费等间接费用、销售费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等前后期费用却会大幅增加,倘若仍按传统方法和标准归集分配成本费用,恐怕会严重歪曲产品成本信息,造成一定的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归集新产品开发费等前期费用,以及产品售后服务宣传等后期费用,按照成本动因理论进行多种标准分配方式,切实合理地计算成本,及时反映产品成本的真实情况,做到计算准确、核算及时、数据真实合理。要使受益对象既分摊了制造过程中的有形成本,又负担了无形成本 (如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 ,从而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收益分配原则。
四、实施“三全”成本管理,落实成本管理的对象和责任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经济管理学科,它充分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全要素”、“全员”的管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控制循环体系的必要措施,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做到紧密配合有条不紊,才能使降本增效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全过程”管理:是指从目标管理的制订、产品的设计、产品试制、材料采购、工艺流程、计划安排、产品制造、质量管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跟踪核算,控制分析,以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几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全要素”管理:即对成本和获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制造成本和关键费用进行全要素的剖析,逐项进行核算。必须重点控制的费用主要有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质量成本。关键的要素有产量、原材料、销售数量、售价、机器小时运转率、劳动生产率、次品率、废品率等。核算分析时应将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先进水平,年计划水平及本年实际水平进行比较,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以及降低成本的主要方面,从而做到有参照、有比较、有步骤、有鞭策。
“全员”管理:指产品成本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据日本研究,职工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技术革新者的比例平均增加6%;员工提出技术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5%,而科技人员的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特别是受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推广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技术,可降低成本高达30%以上。因此注意培养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观念,工作态度和责任感都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为了便于“全员“参与管理,可制订一系列成本指标,分级归口管理,并配以严格认真的考核制度,形成“成本管理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成本的管理网络体系。
在全员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成本管理理念。随着科技经济时代的到来,简单降低劳动力价值的补偿方式应成为历史,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挖掘人才的潜能上,尊重人才、关心培训人才,不断进行职工的知识更新培训和人才的后继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调动其知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大力推进竞争机制,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活力,不断提高职工劳动生产率,使成本管理工作全面铺开,跨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行列。
五、重视质量成本,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在当今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观念已深入人心。为此,重视质量成本与降低产品成本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哪一头也松不得。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之和。它既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厂内损失、厂外损失等直接的质量成本,也包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间接成本,既有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主观成本,又有属于产品质量未实际支付,而应计算的降级折价损失、停产损失等隐含成本。隐含成本因未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很容易被疏忽和遗漏,所以应加以关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便会形成损失,导致有形成本的升高,制约企业的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必定要投入一定的研究费用、培训费、检测费等,因而从质量成本的构成来看,似乎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引起产品成本的增加,但不能因此把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对立起来,武断地认为提高产品质量,必定会增加产品成本。我们应该通过分析看到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的绝对成本是有增加的现象,但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内部质量损失或外部质量损失会大幅减少,同时产品的市场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则会大大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收入会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形成良性循环,收益与积累将不断增加,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美好愿望。因此,在进行质量成本监控管理的过程中,要把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术与经济融为一体,形成现代成本管理的新观念,注意积累经验,稳定产品质量,争取消灭次品、废品及返修品,多渠道降低成本,达到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统一。我们重视质量成本,主要在于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质量责任,用最具经济的手段考核企业全局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生产出用户满意、市场畅销的产品,实现产品的质量价值和成本价格的最佳结合,形成成本效益的最佳结构,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除了依附于企业的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外, 更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 而产品成本的高低, 又取决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优劣。因此, 产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尤其在新时期, 生产、技术、管理环境日益变迁, 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 科技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 从而, 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探求成本管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培训的几点设想 篇9
一、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习动机总是与个人的需要和追求直接联系的, 如果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自己的需要与追求, 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而教学的优劣主要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 应尽可能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得繁, 学生学得累的状况。采取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从而使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和发展。热爱学生, 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 应特别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 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好奇”的心理特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 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点, 大胆创设能让他们产生好奇心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音像资料、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音图兼容的教学方式, 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 能分辨词的轻重, 语调的高低, 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 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忆和学习的环境。首先我给所有的学生取了英语名字, 这些英文名字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而定的。如:有的学生喜欢花, 我就给其取名为“Flower”;有人喜欢一些体育明星, 就直接给他们取喜欢的球星的名字;有的同学喜欢一些流行歌曲, 就给他取一些歌星的明星如“KOKO”李文。让每个学生会写、会读、会写自己的名字, 并将自己的英文名字和中文名字制成名字卡片放在桌上。同时, 要求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名字。在课堂上我都是使用学生的英语名字。其次, 我要求学生做一些单词卡片, 如“bed、door、pen、windows”贴在相应的物品上。第三, 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你所学的英语和同学、老师、家长、朋友打招呼, 尤其是主动和你喜爱的英语老师打招呼。第四, 将教室进行了布置, 贴上了英语课表, 有了英语板报, 教室内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河北唐山●李金凤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棒”, 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音乐课程的评价已成为音乐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新时期的教学评价引导我们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去审视学生、评价学生, 让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更好地实施评价呢?
一、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提高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 自我分析, 从而自我提高的过程。这种评价方式, 能明确告诉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证明对错, 而是为了发现不足, 鞭策其进步。对学生的发展来讲, 它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学生通过对自己在课堂中的优美歌声、体态律动、器乐伴奏等多方面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对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记录, 使其对自我的认识更全面, 为下节课的改进做好铺垫。
二、学生互相评价, 充分体验“当小老师”的劲头
学生在课堂互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 对每个学生的每节音乐课堂学习表现进行科学评价。首先, 我们教师要认真设计好课堂表现小组评价档案 (比如, 项目一项可包含:演唱、演奏、律动、态度、合作、创新) ,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记录本小组同学在每节课上的成功与不足, 表现好的同学在相应的空格内画√, 表现不好的画○。评价档案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使其学习更加认真、主动。学生在评价中充分体验了“当小老师”的劲头, 畅所欲言, 勇敢地指出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而且同时也解决了音乐
的所有物品都贴上了英语卡片, 利用人像将人体各部位的英语名称制成了图片贴在教室内。通过这些方式,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英语学习的气氛。
三、尝试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因此, 我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谓的交际活动的目的, 在于提高语言的流畅程度。在教学过程中, 我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如运用c ha nt、g a me s、s ing Eng lis h s ong s.a c t out in p a irs、e xp re s s a nd re te ll、te ll Eng lis h s torie s、d uty-re p ort、a s k q ue s tions to the ms e lve s, 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乐于参与。在课外活动中, 定期举行英语百词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英语活动中来。
四、增加英语知识的获取途径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 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英语摘抄教师最头痛的纪律问题、带学具的问题。
三、建立“艺术成长袋”记录点滴进步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认可的眼神, 一个甜蜜的微笑, 一句鼓励的语言等都能在课堂评价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怎样将这些点滴变成永久?怎样将每次评价与阶段评价牢记?教师可以采用“艺术成长袋”的形式将评价系统收集, 把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的成功, 学生的进步都一一记录下来, 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开学初, 教师要求学生各自准备一只容量适中的袋子。在音乐教室开辟“快乐音乐”成长区, 将袋子统一收放, 在每次自我评价卡、小组讨论卡用完后收至袋中。等到学期期末的时候, 再将袋子领回, 取出一学期的所有各类卡片, 教师再安排一堂课, 以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我”的收获。
“艺术成长袋”是将自评、互评等各种评价方式进行量化测评,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反馈、调整、改善一个学期的学习状况, 对于今后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也都有一定的帮助。
课堂评价, 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导航标, 音乐课程的评价事实上就是音乐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更新观念, 立足发展,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去审视学生、评价学生。总之, 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课程改革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教师要用智慧的眼光评价学生, 精心呵护学生的创造天性, 保护学生表现的激情愿望, 使音乐课堂变成学习知识、开发智力、享受成功、熏陶良好品质的天地。
(唐山市丰南区柳树0中学)
本, 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 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 并多加模仿运用, 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 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组织学生定期交流。另外我还组织学生看一些原版英语影片, 如《宝贝智多星》, 从中感受英语的乐趣。值日生教英语, 每天一名值日生, 自己先通过其他途径学会两至三个单词, 然后教会全班同学。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的词汇量已经大有扩充。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当值日生, 来体验做英语老师的乐趣。同时, 鼓励和指导学生们合订一些英语杂志和报纸, 指导每一位学生学会使用英汉、汉英和英英双解词典;布置同学们回去收看中央十套《希望英语》节目, 并在班级定期举行英语交流活动。
在教育教学中, 还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 采用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 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 我们教师应顺应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的形势, 不能再一味教书、讲教参, 讲教材, 要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室内设计精品课的几点设想 篇10
1 室内设计课程目标的多层次性
1.1 人才目标多层次
室内设计主要培养室内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 (室内设计师) ;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是国家高职、高专试点专业, 专业兼顾室内设计和工程管理两方面的内容, 主要培养既精通设计, 又精通工程管理的项目施工管理人才 (建造师) 。
第一层次目标为“员”, 如“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绘图员”“设计员”等, 主要负责实施基础的工作。第二层次目标为“助理师”, 能够熟练掌握工艺, 具有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管理能力和独立领导工作的能力。第三层次培养的是“师”, 能够独立进行一到几个大型项目的设计组织和施工组织, 具有较强的指挥、协调、管理和控制能力。这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第四个层次就是学生独立成为经营者。
1.2 课程目标多层次
室内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室内设计相关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养, 使学生掌握室内装饰工程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和施工管理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 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并且能够胜任室内设计企业、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等相关企业的一些方案设计、图纸制作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1) 知识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为室内设计的要素和原理, 室内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组合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 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应用知识, 重点掌握各类型室内空间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方案的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掌握设计原理运用、设计分析与处理、施工技术处理和设计方案表现4项技能, 为学生今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积累实践经验, 实现零距离上岗。
(3) 态度目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项目驱动教学、分组实训、设计现场体验等实践教学, 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着手, 培养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应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
2 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发达国家设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已经形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队伍, 如法国巴黎的“布尔高等艺术设计学院” (1862年成立) 和“德塞尔高等艺术设计学院”, 意大利的“米兰设计学院”和“多马斯设计学院”, 教师既从事教学, 又从事社会实践, 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他们一边教学, 研究教学方法和规律;一边实践, 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和技术;他们还热衷于科研工作, 出版了各类专业书籍, 发表各类研究文章, 真正做到教学、实践、科研三不误, 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既是教授、副教授、讲师, 同时又是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还可以是省市行业职业技能考核的高级评审员, 他们都活跃在行业或设计实务一线。既从事着教学, 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又积极从事着社会实践和教学科研活动;并结合社会实践为教学改革的探索创造条件, 使产、学、教、研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相互融合、渗透, 产生了诸多的成果, 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实践证明, 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型“双师”型师资队伍, 是建设室内设计精品课的保证。
3 教学“过程”实现精品课“目标”
课程教学活动包含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实施过程, 其课程设计质量的高低, 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 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体现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特色, 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合理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和本专业的具体情况, 认识到学科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在实践性教学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进行室内设计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依据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 结合工作流程各阶段知识点和能力点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作业评定标准由单一的教师制定变为政府审图部门、监理单位、建设方、施工单位和教师共同把关。
3.1 课程特色
前瞻性:室内设计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专业, 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 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 室内设计课程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课程内容丰富, 覆盖面宽。
创新性: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紧跟国内外室内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发展,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体现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
实用性:本课程坚持以“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足岗位、一专多能、面向企业、服务社会”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此, 在课程开设初始就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 围绕高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进行授课。
3.2 分阶段层进式教学
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用性”, 艺术设计脱离了实践就无从谈起, 因此, 实践课程教学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专业的实践课程采用分阶段层进式的教学方法, 将实践课程由易到难, 层层推进,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课程实验、能力实训、企业实习三位一体, 循序渐进, 深化发展。
3.3 注重职业素养教育
室内设计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此, 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模式、授课方法注重企业工作情境的营造, 通过工作 (学习) 流程的介入, 合作精神的培养, 把设计师要做的大事、小事、具体事, 企业要做的事, 业主想做的事, 社会发展该做的事, 政策法规允许做的事由单一的要求向多元综合要求循环递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思路。通过综合实践, 同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钟炎.室内环境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网络培训的几点设想】推荐阅读:
应对网络战的几点建议05-20
对加强煤炭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几点看法07-06
网络培训07-28
网络培训课程06-15
工商网络培训心得08-17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09-03
网络教研方式培训09-25
网络培训考试系统08-12
干部网络培训学习心得08-21
网络协管员培训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