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网络

2024-10-25

主干网络(精选9篇)

主干网络 篇1

改革开放后, 我国民航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主干航路、区域干线和支线三个层次的航路网, 国际航路辐射北美和欧洲、日韩和东南亚等主要地区, 国内干线航路贯通几大枢纽机场, 国内支线航路联通各地区。其中主干航路网在整个航路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30% 的航段距离承担了65% 的流量, 然而随着航空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 空中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 现行的航路网络布局也逐步暴露出其结构性缺陷: 结构单一, 航路容量极易饱和, 部分重要交通流向间未设直通航路。 因此从网络优化设计方面对我国主干航路网进行全局规划, 以解决我国航路网络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航路网络规划的重视应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末期, 欧洲航空导航规划组织开始提出ARN干线航路网络规划计划, 到2004年, 设计了覆盖欧洲的航路主干网络[1]; 2001年, 美国联邦航空局启动了国家空域重组计划 ( NAR) [2]。1993年澳大利亚民航当局制定了十四条“航路建设原则”, 由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行规划和实施小组将该原则作为建设航路的指导原则。此后, 澳大利亚在塔斯曼海空域实施了基于RNP-4和RNP-10的区域导航航路[3]。各国学者开始广泛关注航路网络的研究。1973年, Siddiquee提出通过量化的数学模型代替人工航路网布局对航路网络进行优化设计[4]。Mehadhebi于2000年第一次提出对航路网络设计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的方法, 并使用该方法重新设计了法国航路[5]。Duong等利用多阶段动态网络流规划方法来解决航线路径选择和飞行高度层配置问题[6]。Riviere针对无扇区空管运行的情况, 提出通过移动网格节点位置来设计网络的方法[7,8]。国内关于航路网络的设计与建模的成果相对较少。胡明华等于1999 ~ 2001年开始对机场终端区进行研究, 建立航路枢纽的容量评估模型, 用网络流理论和仿真的方法对终端区的容量进行了分析[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周进提出基于双层规划的航路网络规划方法, 针对符合实际情形的离散航路网络建立了离散航路网络双层规划模型[10]。中国民航大学的戴福青, 台亚明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分析, 得到地区支线网络的规划方法[11]。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针对民航运输的特点, 通过建立城市民航运输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和旅客出行阻抗函数对引力模型进行改进, 应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我国主干航路网络并进行优化和调整, 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从全局规划的角度对我国主干航路网进行重新设计, 以期为我国航路网络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1引力场模型分析

1. 1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 其结果可以概括如下: 时空是一个四维非欧几里得连续区, 时空的弯曲 ( 或翘曲) 是本地物质或能量分布的结果。该区域的物质密度越大, 时空弯曲的就越厉害。在广义相对论中, 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 ( 曲率) , 而这种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质量直接相关系, 引力不再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传统的力。

根据广义相对论, 时空中的质量没有负的, 所以引力总是吸力。因此曲率总是正的, 导致时空向后弯曲像球面一样。若质量是负的那么时空就会像马鞍形一样有负的曲率。引力造成的空间扭曲如图1所示。

1. 2民航引力场模型的定性分析

借鉴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理论, 结合民航特征提出民航引力场模型。该模型中的城市即各个节点, 类似于广义相对论中的质量, 以它的民航运输综合实力来表示, 这些都认为是正的质量, 具备增长特性,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正质量也在不断增加; 不同于广义相对论中质量只有正的, 在民航引力场空间中还要考虑负质量, 负质量认为是对民航运输形成阻抗的因素, 如较高的单位运行成本、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等, 负质量越大, 产生的负曲率越小。

民航引力场空间中的每个节点同时向所在网络的其他所有节点发射粒子 ( 可以认为是相连城市开通航路的潜力) , 综合实力越大的两个城市之间粒子运动的加速度越大, 城市对之间存在阻抗力, 阻抗力大小与城市间运行成本和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力大小有关[11]。

如图2民航引力场所示, 假设引力场内有A、B、 C三个机场, 每个机场向引力场内其他机场发射粒子, 粒子的加速度与机场所在城市发展情况有关, 加速度大小关系为: aAB> aAC> aBC。

机场A到B、C的粒子加速度远大于B、C之间的粒子加速度, 所以A发出的粒子能轻易到达B、C; 而B、C之间的粒子运动时同时也受到A造成的负曲率的影响。假设A、C之间距离较远, 其他运输方式不便捷, 则A、C之间负曲率产生的加速度bAC较大, 使C向B发出的粒子运动轨迹向A弯曲, 如图1细曲线所示, 表现在航路网络中即为B、C之间不建立直达航路, 通过A中转, 如图1中黑粗线所示。

1. 3引力场模型的改进

引力模型是以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20世纪60年代Tinbergen和Poyhonen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延伸, 提出了一个简便的经济学模型, 来分析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流量, 该模型的形式为

式 ( 1) 中, Mi和Mj为两个经济体的经济规模, 一般用GDP来表示, Dij为空间距离, K为常数 ( 也称为引力系数, 在研究城市间相互作用或人口迁移问题时通常取1) 。该模型在以后很多学者的实证分析中得到了成功的印证, 其应用也扩展到空间布局、旅游、人口迁移等研究领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民航运输的特点, 对引力模型中的质量和距离进行改进, 以此分析航路网络中各节点间的相互联系强度, 改进后的民航引力模型为

式 ( 2) 中, Mi和Mj表示城市的民航发展综合实力指数; f ( dij, tij) 为两节点之间开通航路的阻抗函数, 其中dij为两节点之间的距离, tij为飞行时间; K取经验值为1。

2城市民航运输综合实力指数

2. 1城市民航运输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民航综合实力受到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影响, 本文根据民航运输自身的特点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12], 对影响民航综合实力的因素进行分析, 选取了涵盖于社会经济, 城市航运能力和城市开放程度三个方面共12个指标建立民航发展综合实力指标评价体系。

( 1) 社会经济指标: 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的整体和平均水平及该城市的收入消费情况, 城市的民航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这些指标包括: 城市GDP、人均GDP、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 城市航运能力指标: 城市节点的航运能力对航路网结构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该方面包括机场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和通航城市数三个指标。

( 3) 城市开放程度指标: 城市开放程度可反映该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程度, 进而决定了民航客货运的需求。指标包括旅游总收入, 铁路客运量, 公路客运量和进出口总额。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本文选取的12个指标数据均来自民航局和各省市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统计数据或由其整理而来, 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 指标值略) 。

2. 2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主成分分析 ( PCA) 属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之一, 利用降维的思想, 通过几个指标的线性组合, 将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既能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的特征, 又能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

本文运用SPSS18. 0统计软件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处理, 并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以下主成分,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因子, 并根据处理结果确定综合得分表达式。有关处理结果如表1 ~ 表3所示。

3民航运输阻抗函数构建

民航运输阻抗函数描述了在某城市对之间开通航路进行民航运输的阻抗效用。对于城市间民肮运输路的阻抗效用, 旅行费用和旅行时间两个因素起主要作用, 其中旅行费用主要与飞行距离有关, 而飞行时间也可以通过旅客时间价值转化成费用成本。因此, 建立的阻抗函数为

式 ( 3) 中cij为单位里程费用, 根据民航总局公布的 《201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运输收入水平的统计, 2011年国内航线 ( 不含港澳台航线) 客公里收入水平位0. 70元/ ( 客·km) , 因此, 本文将单位里程费用定为0. 70元/km。dij为两城市节点之间的距离, 本文通过各城市市中心或接近市中心的位置的经纬度计算球面距离得到城市对间的直线距离, 经纬度数据来自谷歌地球。vij为城市对间旅客时间价值, 指由于旅客旅行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效益增值量和由于旅行时间的非生产性消耗造成的效益损失量的货币表现。关于旅客时间价值计算的模型有很多, 这里不再赘述, 直接利用结果即平均旅客时间价值与人均GDP数值差不多。如: 北京与上海两城市间旅游的旅客时间价值取北京市和上海市每小时人均GDP的平均值。tij为飞行时间。通航的城市对之间的tij取直达航班的最短飞行时间, 未开通航班的城市对之间的tij用城市对直线距离dij除以民航飞机平均时速600 km/h得到。aij为除成本和时间之外的其他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 受两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而取值有所不同。近年来, 高铁的迅速发展对民航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近很多专家学者对高速铁路和民航业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13], 本文直接利用研究结果: 5 h交通圈内的城市, 高速铁路对民航的竞争力较强, 此时的aij取为由于铁路竞争力的存在而增加的阻抗力, 主要通过旅行时间和旅行距离体现, 具体计算方法如公式 ( 4) 所示。

式 ( 4) 中Tij为城市对间高铁行驶时间; D为高铁行驶5 h通过的距离, 高铁的平均时速取260 km/h; vij和vij和cij分别为城市对旅客时间价值和单位里程费用。5 h交通圈外的城市, 高铁对民航的竞争力相对较差, 此时的aij定为0。计算得到的城市对阻抗矩阵略。

4航路网络体系的构建

4. 1初步设计

根据以上计算得到的城市质量和城市对阻抗值, 代入公式 ( 2) , 最终得到城市对引力矩阵, 各城市选取与之引力大小排名前三的城市建立连线。由此构建的航路网如图4所示。

为了保证地区间的飞行需求, 选取各地区中总引力最大的城市作为其地区中心, 构建主干网络。 即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大连、乌鲁木齐分别作为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新疆地区的中心, 各地区中心两两相连, 地区内的其他城市与地区中心相连, 形成的网络体系如图5所示。

4. 2航路网络优化和调整

从图5中可以发现, 初步设计的航路网局限于城市对式, 交叉节点过多, 且航路重叠和航路间隔过小, 增加了航路网络的危险性及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无法满足实际空域需求, 因此应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

由于我国现有覆盖该27城市的航路网的非直线系数约为1. 12, 故选取非直线系数小于该值的路线作为城市i至城市j的备选方案, 最优方案通过比较各路线的叠加引力和直航引力大小来选取, 引力最大的路线即为最优方案, 如式 ( 5) ~ 式 ( 7) 所示。

式中Iij为上文所计算的城市i与j的直航引力; I'ij为最优方案的引力; Iijn为各备选方案的叠加引力, 通过将各航段的引力相加得到; dij为城市对直线距离; dijn为各备选方案的折线距离。经过优化后的航路网络规划方案如图6所示。

优化后再进行适当调整: 与乌鲁木齐和呼伦贝尔相连的各航线流量都不大, 且部分航路跨越国境线, 故设置中间节点T1, 将与乌鲁木齐相连的各航路合并至该点后再分别连接至各节点, 同样在呼伦贝尔至其他城市航路上设置T2; 上海、合肥、武汉, 上海、南昌、长沙和北京、太原、西安几乎共线, 造成航路重叠和拥挤, 设置合肥—武汉航路, 去掉上海— 武汉, 同样设置南昌—长沙航路, 去掉上海—长沙, 设置太原—西安航路, 去掉北京—西安。经过优化和调整的最终航路网络规划方案如图7所示。

4. 3航路网络技术性能对比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相关文件的规定[14], 对提出的航路网络规划方案和现行航路网的性能进行对比, 结果如表4所示。长度、航路利用率、网络连接度较现行网络有明显的改善, 其他指标也相应地有所优化。这一结果说明基于引力模型的航路网络规划方法现实可行。

通过以上的航路网络性能对比图表可以发现,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航路网络规划方案总体技术性能明显优于现行网络。其中网络安全性、网络总

5结论

本文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了我国主干航路网, 并通过优化模型对网络进行优化; 最后通过一系列技术性能指标对规划方案和现行网络进行对比, 证明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主干航路网络规划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本文选取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且密度适中的27个城市构建了主干航路网络, 而对于处于支线地位的其他城市节点的作用未予考虑; 同时在构建航路网络时, 由于数据有限还未考虑禁区、危险区和限制区的约束, 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全国民航可用空域的利用率和运行效能, 针对民航运输的特点, 通过建立城市民航运输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阻抗函数对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应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我国主干航路网络系统, 并根据我国的城市地理分布对航路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最后通过与现行网络的性能指标对比, 证明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构建和优化的航路网方案的网络安全性、网络总长度、航路利用率、网络连接度等指标都明显优于现行网络。

关键词:空域规划,主干航路网络,引力场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网络优化

主干网络 篇2

学校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学校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学校育人目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学校校训:勤勉、砺志。

一、“美丽校园”创建工程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规范管理,强化学校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使学校成为花园、学园、乐园,打造育人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美丽校园。

1.设施上添置再完善

使用并维护好各类设备设施,改造和添置一批教育硬件设备,完善各类设施使用制度和流程,维护管理责任到人,使“用有其物、物用其所”,提高教育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完善校园设施设备,加强信息化、智慧型校园建设。加强排球传统项目设施建设。

2.视觉上怡人而温馨

在保持校园洁净明亮的环境基础上,用高尚的情操和师生自己的作品布置校园文化,加强校园视觉文化建设,触目之处,看到洁净、有序和阳光,发挥一草一木陶冶性情的作用,使师生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状态感染每个人的向上。

3.运行上高速而有序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和自主管理基础上的年级组管理,建立各处室各年级岗位职责考核制度,按学年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改进工作策略,形成一种正向、良性、高效的运行机制。深化民主管理,加强校务公开,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师生的合理意见,促进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班子成员起好带头作用、抓执行力、体现服务力;党员和骨干教师带头行动,体现先锋旗帜和模范作用。

按章办事、依法治校、民主理校。完善对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确立“我们的学校”的价值认同感,加强舆论导向,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人群关系,让每一位师生有“我校即我家”的温馨感觉,使“我们的校园”逐步成为师生的价值认同感。

4.人文上大气而精致

提升校训“勤勉、砺志”的教育理念,培养全校师生努力不懈,磨砺意志的敬业精神。尊重师生人格、尊重个性差异和尊重发展,丰富尊重教育的品牌文化,在行为中体现,内化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大力弘扬以校训“勤勉、砺志”为核心,贯穿女排精神的学校精神,以精细化管理和自主管理基础上积极实践学校的年级组管理,通过加强德育与教学常规改进和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着力构建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开展好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师生趣味体育项目、跑操、排球等特色活动,促进校园的温暖和活力,努力提升师生的校园自信力和自豪感建设,建立共同愿景凝聚人心。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大家的精神面貌;完善阳光校园建设。加强内外宣传,凝聚正能量、传递好声音,校园中常有激励的东西洋溢。抓好人际环境建设,通过组织师生员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学校人际语言、行为和心灵的净化和美化,让学生和教职工在各种活动中学会表达思想、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积极合作、公平竞争。加强绩效管理,重教师权利,保障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能。

二、“美丽课堂”构筑工程

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落实“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倡导“三自”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 ——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 ——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 ——认知、情感、技能。

1.打造有效课堂

依靠教师的落实常规,调动师生积极性,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创设动态的开放课堂,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结构、学法指导和实践运用,求真、求实、求效,丰富生本课堂的内涵。提倡教师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有真挚的情感。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通过思想凝练、课堂打磨、师徒结对、示范辐射等形式打造有效课堂。

2.打造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场景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默契地协调与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使学生身心、智力与非智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3.打造实践课堂

加强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

4.打造探究课堂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美丽教师”培养工程

1.把“教师师德”作为第一关键,打造一支“师德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结合学校发展中体现的艰苦奋斗,自我加压,以校训“勤勉、砺志”精神为内涵的学校师德文化。

学校以好家风建设为抓手,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和新时期临安精神,积极培育、弘扬和践行好家风,以“家风”带“教风”、以“家风”建“校风”

2.把“教师健康”作为第一要务,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教职工生命质量。

制定一个月一项文体活动制度,常规性开展诸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排球比赛、教师跟班跑操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实施教职工健康体检制度、女教工安康保险制度。

健身活动坚持节日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全员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组队训练和个体锻炼相结合。

3.把“教师参与”作为第一重点,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健全和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落实完善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制度和集体领导作用,学校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和大宗物品采购领导小组。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以学校章程制定为抓手推进现代学校建设。

4.把“教师能力”作为第一重点,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师能水平。

制订师徒结对活动制度,签订师徒目标责任状,开展师徒结对教学共成长活动。组建科研协作小组。组员由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主要进行理论学习、课堂教学、业务竞赛、课题研究。

四、“美丽班级”建设工程

通过学生全员参与班级、寝室自主管理,值周班、学生会、团总支参与学校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1.营造班级物质文化

通过对所在班级课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为学生创建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使班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进行优秀图片和文学作品展,制作班级成长手册。各班级将自己的以女排名人堂命名的班名及班徽班训上墙,给同学们思想引领;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开辟“班级风采”、“优秀作品展”等栏目,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教室里播放悠扬乐曲,创设轻松舒缓的氛围。2.创设班级行为文化

开展班级跑操活动和传统体育项目排球运动,每天对班级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同学们竞争和协作的能力。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全体同学参与制定可行性、人文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规可循,严格执行的原则。用制度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4.追求班级精神文化

加强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展“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家访活动,“好家风、育班风、促校风”家校共建活动,“特色班级”建设活动等拓展性课程。

五、“美丽学生”培育工程 1.心理健康阳光美

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与压力,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上好心理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学生悦纳自我和他人、善于交流、阳光自信

2.仪容仪表整洁美

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检查与班级自查方式,坚决杜绝穿奇装异服,戴各种首饰,男生留长发、女生烫发、染发等与中学生身份不符的现象在校园中存在。

3.身体健康强健美

体育锻炼不放松,持续深化“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丰富的大课间体育项目,以跑操作为大课间的集体运动、排球为传统体育项目,另外足

球社、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以及其他各类文体拓展性课程定期的开展活动,保证每天同学们能够开心参与,乐在其中。学校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4.情操高尚道德美

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党员教师和任课教师为成员,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主干网络 篇3

1铁路信息环境中光缆主干网的地位分析

在铁路运输体系环境中, 对于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一直都得到了重点关注, 新型技术的引入也一直都走在社会前沿。随着铁路运输环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铁路通信环境中的数据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与此同时, 铁路运输速率的不断提升, 也从客观上要求信息传输速率的提升。这样两个方面对于信息传输的要求, 推动着光网络在铁路信息环境下的应用得到逐步深入。

目前的铁路通信环境, 以光纤搭建主干网络, 并且末端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加以实现。无线接入采取双层覆盖机制, 实现覆盖角度的冗余, 确保快速行驶中的列车能够有效获取到数据传输服务, 而光纤主干网络则一直延伸到基站, 确保数据传输的容量和速率。由此可见, 光主干网络的健康与否, 直接关系到铁路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作为主干网络, 光网络相对于单个基站而言无疑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和更大的影响力, 因此从物理层面上对光网络展开有效地维护, 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必然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 铁路运输体系呈现出横跨广大地理范围的带状分布, 而铁路通信网络必然也会随之呈现出同样的分布特征。这就决定了铁路环境下的光网络会面对比社会中其它光网络更为复杂的工作环境, 因此维护工作难度加大等问题必然出现。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铁路通信光网络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主要包括来源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其自身体系内部三个主要的方面。在自然环境方面, 雷电灾害成为主要的表现, 但包括雨雪在内的多种自然因素都会给光网络带来影响。而在人类社会方面, 社会群众对于相关体系的不了解和不重视等态度, 都会成为光网络的潜在威胁。此外, 因为架设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不熟练或者技术的不成熟或者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老化等问题, 一样会为铁路通信光主干网络的健康水平带来威胁。因此在针对光缆主干网实施物理层面的维护工作时, 应当充分关注来源于三个主要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加以测试和分析, 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和提出相应方案, 才能获取良好维护效果, 切实提升铁路信息传输系统健康状况。

2铁路环境下光主干网络维护工作分析

通过对于铁路环境下光主干网络工作环境特征以及其自身地位和重要性的讨论, 可以发现光网络是整个铁路数据传输工作的物理基础和基本承载, 只有从物理层面确保光主干网络的健康状况, 才有可能切实提升铁路数据传输工作的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应当针对光主干网络面对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做出必要的保护考虑, 在维护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防雷以及避雷相关设置和设备的完整性, 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关注光缆的金属护套保持间隔2km~4km接地, 并且接地电阻控制在4Ω以内, 能够实现在发生雷击的时候将雷电电流导入大地的职能。同时光缆最外层保护套应当具备一定的耐压强度, 最好能够高到雷电电压不易击穿的程度,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护套也应当妥善对待, 避免擦伤和划破。而面对人类社会环境的时候, 则应当充分考察光主干网络沿途的人类社会行为, 对于诸如水塘等环境以及相邻相近的光网络架设, 一方面应当尽量避开, 另一个方面还可以加重保护, 确保光主干网络物理层面的完整特征。并且考虑到光主干网络横贯我国广阔地域, 需要面对动态的人类社会行为, 还应当对其展开地面标注保护, 在进行标注和提示的基础上留负责部门的联系方式, 实现铁路通信负责部门和整个社会的良好沟通, 避免人类行为对光主干网的可能危害产生。

对于光网络而言, 衰耗也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维护方面。光缆使用的过程中, 造成衰耗的因素繁杂, 除上文提及到的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以外, 衰耗还会来自于地形变化、接头盒进水受潮以及纤芯溶解质量不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维护工作中, 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相应的衰耗问题, 对于提升铁路通信环境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接头盒内的衰耗过大问题, 需要明确其形成原因多为防水密封胶老化或者光纤涂敷层老化导致的光纤变形或柔韧性降低而导致的衰耗, 也有可能是光纤熔接质量问题导致衰耗过大。针对于这样的形成原因, 应当在针对故障纤芯展开测试的基础之上, 将测试结果与日常维护资料进行对比, 用于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在确定了位置的基础上, 通常是打开接头盒进行重新熔接, 并且实时测试, 确保达到要求。必要的时候可以现场采用OTDR带假纤进行测试, 确保衰耗点的精准定位。而对于光缆线路中间出现的较大衰耗问题, 通常是由光缆本身遭受外界较大机械力, 进一步形成光缆线芯变形或损伤等问题而引发的衰耗, 也有可能来源于雷击以及光纤老化, 但是后者发生概率较小, 通常可以通过光缆本身的档案和生命周期寿命来进行判断。针对于外界机械力造成的衰耗, 应当在进行纤芯测试的基础之上判断故障位置, 在锁定位置的基础上需要打开附近的接头盒进行进一步的测试确定, 并且综合施工原始资料和数据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故障衰耗点位置。通过这样的步骤通常可以将故障衰耗点的位置缩小到几米的范围内, 对于节省施工成本有着积极意义。

光缆主干网的衰耗还有可能存在其他诸多方面原因, 包括收容盘中的弯曲半径过小以及尾纤质量问题等都可能是形成衰耗的罪魁祸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积极积累经验, 形成档案, 落实成为能够对未来工作形成指导的有价值的资料。

3结论

做好光缆维护工作, 保证通信主干通道顺畅, 对于提升铁路整体工作环境都有很大帮助。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发现问题, 耐心分析原因, 才能实现通信网络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铁路有线通信维护暂行规则*铁运[2010]193号.中国铁道出版社.

土木工程主干课程 篇4

大一:(英语体育政治类等公共课程略)高数、普通化学及实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一年)、土木概论、计算机基础、普通物理及实验、线性代数、材料力学

大二及大三上:程序设计语言、普通物理下,概率论、理论力学、结构力学(一年)、土木工程材料、流体力学、测量学、土力学、弹性力学、水力学、工程地质、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限定学分选修课程开有:软件开发、数据库、多媒体应用、计算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cad基础、环境概论、材料概论、资源环境、信息论。特色限选课程:数理方程、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工程机电、薄壁杆件力学、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算法

大三下、大四公共课程:工程软件应用、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

岩土方向主要有:

主干形桃树栽培四要点 篇5

1.科学选留主干。主干直立优势差, 树体就会东倒西歪。栽植成苗时, 在嫁接口以上留10~15厘米短截, 发芽后待新梢长20厘米以上时, 选留直立旺盛的新梢作为主干, 然后用竹竿对其进行绑缚 (防止被风吹折) , 并随着苗木长高不断绑缚, 对其余新梢要进行扭梢使其下垂。要彻底解决主干歪斜问题, 最好是设立支架, 每隔6~8米设立一个水泥柱, 柱高3米, 在距地面60厘米处开始拉3道铁丝。

2.桃树栽植当年要合理处理新梢。对春天从成苗上发出的新梢, 除基部萌蘖及时抹除外, 其余应全部保留并扭其下垂, 且越多越好;过低的基部新梢可于7月份以后逐步疏除。

有些采用主干形整形的桃树会出现上强下弱现象, 这是因为果农不注意控制树体上强或对顶端的强势新梢控制不及时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培养牵制枝。冬剪时顶部留细弱果枝, 下部留较壮的果枝作为牵制枝;或在当年夏季就有意识地培养好牵制枝条。

2合理留果。疏果时上部适当多留果, 下部适当少留果。

3注意加强对顶端新梢的控制。对当年新梢及时扭梢使其水平或略下垂, 进入盛果期后及时控制果枝上的新梢;对较粗果枝拉枝使其下垂;冬剪时疏除过大枝组, 或在夏季采取摘心等措施防止主干上出现竞争枝, 枝干比控制在 (5~6) ∶1。

二、修剪技术需到位

1.捋枝、拿枝。扭梢不及时、扭梢不当会造成新梢旺长, 扰乱树形和影响树体通风透光。果农应采用捋枝、 拿枝的方法, 从新梢基部逐步向外拿捏, 使新梢下垂。 捋枝后, 部分新梢还会出现恢复原位的现象, 这就需要进行二次捋枝。捋枝、拿枝一般只在幼树培养树形中采用, 进入结果期后可以不再采用。

2.及时控制新梢。在定植当年, 新梢长至40~50厘米时应及时捋枝拿枝, 个别强旺新梢要留2~3片叶 (10厘米左右) 重摘心;树高1.8~2.0米、全树约有30个优质新梢时, 应及时喷施多效唑150倍液进行控制。定植第2年, 果枝上的新梢长度在30~40厘米时, 要喷施1遍PBO150倍液或多效唑150倍液;对果枝背上发出的过旺直立新梢, 可疏除;对严重影响光照的新梢应适当疏除。对于从继续向上生长的中心干上发出的副梢, 可按栽植当年树上的新梢进行管理。秋季, 在中干顶端留1~2个粗壮的新梢 (增粗枝) 任其生长并加粗, 从而使主干迅速加粗, 但要避免影响下部光照。在第3年以后, 新梢长到20~30厘米时, 及时喷施多效唑进行控制, 对个别强旺新梢重摘心。

3.避免桃园郁闭。为避免夏季生长过旺桃园出现郁闭, 果农可在每年9月下旬进行一次秋季修剪。早熟品种采收后, 对有郁闭苗头的树, 要疏除一部分过大过密的果枝, 适当回缩一部分, 尽量保留比较细弱的果枝。 早中熟品种采果后要适当修剪, 但要避免修剪过重, 不可对新梢进行推平头式重短截。此外, 桃树采用主干形整形时要求果农冬剪时采用长梢修剪法。

三、留果要合理

主干形桃树采用长梢修剪法, 留花量较大, 在自花结实的品种、授粉树配植比较合理或进行人工授粉的果园中, 坐果量较大。对此, 管理中应注意:冬剪时适量留果枝, 一般每树留30~35个果枝即可;及时疏果, 按平均每个果枝留500克果的原则进行留果;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注意树体的夏季控制, 调节好结果和新梢生长的矛盾。

四、化控应及时

桃树栽植第1年, 当树高1.8米以上, 主干上有20个以上优质新梢后, 在捋枝的基础上, 应及时喷施多效唑控制树体, 特别是一些幼树不易成花的品种, 更应早喷、 多喷。喷药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 控制效果不好的要连喷2次, 但前期肥水管理不好、树体生长不良的要延迟喷药。进入盛果期后, 在新梢长40~50厘米时, 应及时叶面喷施多效唑或PBO 150倍液, 根据树体强旺程度确定喷施次数, 一般2~3次即可;禁止土施, 否则会造成中干培养困难。

本地主干光缆工程规划探讨 篇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而做为信息的载体之一,通信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光缆是当今通信网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具有传输频带宽、衰耗低、保密性好、重量轻和抗干扰好等特点,是通信网建设的重点之一。

本地光缆网是指在一个长途编号之内的光缆网,除个别省份外,基本以地市为单位划分。本地光缆网按层面又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主干层、接入配线层、用户引入层,其中核心层、汇聚层、接入主干层是本地光缆网的上层,基本不直接面向用户,主要起到纤芯调度和汇聚的作用,具备整体性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统称为本地主干光缆。

二、规划流程

本地主干光缆网的规划包含主干节点的设置、光缆建设、杆路建设和管道建设,以业务覆盖为基础,兼顾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2.1需求调研

移动业务包括基站、室分和WLAN,要详细的了解新建和扩容站点的站点位置,以便于主干光缆的分区规划;要了解站点的类型,不同的站点类型对纤芯的需求有所区别,以便于主干节点的纤芯规划;要了解站点的保护级别,VIP站点需要进行严格保护,需要做到光缆物理路由的分离。

宽带接入需要调研宽带的分光器拟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大型的园区还有可能设置配线光交。

租线业务需要考虑租线合同要求,租线的类型,高级别的租线业务还需要做光缆物理路由分离,以保证业务的安全。

业务网互联需要对各业务网之间互联的电路进行调研,电路的承载要按照业务网的要求进行区分,部分电路需要利用传输设备来进行传输,主干光缆只考虑利用裸光纤承载的电路各类业务需要调研至少5-10年的需求,如果没有准确的数据也需业务部门进行适当的预测,并考虑一定的余量,这些业务需求叠加就构成了主干光缆建设的主体。

2.2现状调研

资源现状调研的内容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主干层光缆的每段的皮长、纤芯占用情况,主干管道和杆路的长度、吊线及管孔占用情况。通过对比需求,分析现状对需求的支撑情况。除了资源情况外,还需调研整个主干光缆、杆路和管道网的网络图,调研光缆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网络图中的欠缺之处,对网络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包括光缆同路由成环隐患、单路由隐患、杆路和管道的断点等等。

调研内容还应包含最新的城市地图以及年内规划图,新建的道路、小区等要根据需要及时跟进,建设相关的资源。

2.3主干节点设置

主干节点是主干光缆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干节点是具备光纤交接功能的光交、机房等的统称。

汇总调研后的需求,对比网络图和最新的城市地图,以满足中长期的需求为目标,在城市规划的框架内,在现网管道、杆路等资源可以支撑或者方便建设的情况下,在需求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主干节点,以满足业务的需求。

主干节点容量的设置要根据需求的预测来进行,并适当的进行富裕。

2.4绘制网络图

在已经调研的网络图上绘制新增加的主干节点,并绘制新增的光缆路由。原路由扩容光缆的,要标识清楚原光缆和新光缆的芯数和长度。新建光缆路由的,要尽量结合现有的管道、杆路。

光缆的芯数要根据途径的主干节点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每个主干光交需求的芯数进行叠加并考虑部分的共享纤芯来计算整条光缆的芯数。纤芯按需建设很重要,如果光缆的芯数过小后期将需要多次的扩容,浪费施工费和宝贵的管孔资源。如果光缆的芯数过大,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管道、杆路断点衔接,要考虑施工的可实施性。

2.5投资估算

汇总新增的主干节点、光缆、管道、杆路,包括光交/ODF的容量、个数,光缆的芯数、长度、敷设方式,新建管道的长度、管孔程式,新增杆路的长度、吊线数。

调研当地物资采购部的最新物资单价,并结合当地的施工预算标准进行投资估算。做为规划,各方面情况都要考虑全面,投资要尽量考虑充裕,尤其是赔补费等,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三、结束语

本地主干光缆是一个大的通信建设门类,越来越受到运营商的重视。合理的主干光缆布局和建设,可以节省其他业务网的开通时间,降低其他业务网的平均接入距离,提高承载业务的安全性。主干光缆网的布局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根据规划和投资情况进行分布实施,要避免盲目的建设。主干光缆网的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布局,不应经常打乱格局,随意修改会造成前期的建设的浪费。

参考文献

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构建 篇7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分析

1缺少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树立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具体包括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技能、会计工作作风等内容。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院校不多。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够合理。在开设的众多课程中,主次不清,内容重叠,如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专业课所占比例不到15%,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能对课程内容系统的掌握。为此,很多院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只设置了72学时的理论教学课,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多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会计实战来掌握会计技能,但目前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使得学生会计实操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3重视职业资格考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对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很多院校在实际执行该政策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完全以考证为导向,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大多数高职院校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的完全对接。学生们为了考证,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出现了会考不会用、会做题但不会做业务的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减弱。但是会计考试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会计从业资格应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提高其含金量;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多考些体现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双证融合”。

4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等课程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取得了丰硕的课程改革成果。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完全突破学科课程模式。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主要由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构成,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缺少高职特色。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专业知识适用原则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覆盖中级会计水平所应具备的知识。

具备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思想品德修养、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择业指导等素质教育课程。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如包括出纳实务、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等。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如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实务等课程。

为适应职业发展需要而储备或选择的相关基础及专业知识。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行业针对性和岗位针对性。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大任务,服务区域定向比较明确。因此,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领域需求要基本一致,通过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职业能力和基础能力。

3突出实践教学原则

突出实践教学,一要合理安排实践课时比例、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二要建设高质量的校内模拟实训室;三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四要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增加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

4模块教学,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原则

教学计划设置中,总的学时资源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理论教学时数,会影响实践教学,反之亦然。采用模块教学,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性界限,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

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知识点和技能单元,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1课程体系以培养岗位能力、胜任岗位任务为核心

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企业中会计岗位的实际和特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按岗位能力需求序化、整合课程内容。我们根据会计工作特点,对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见表1。

根据上述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分析,可以将课程进行删减与整合,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涉及到会计学概述部分,这部分内容可合并在“基础会计”中讲解;“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可以考虑将这两门课程合并,或将“管理会计”作为选修课的内容简单介绍。课程整合后设置“出纳实务”、“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实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对应上表中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会计专业培养的应是能解决职业岗位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强化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应包括会计综合训练实习和综合会计模拟实验、毕业实习与设计、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3以就业为导向,考证与就业相融合

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不能仅仅以考证过级率为教学评价指标。重视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使学生在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就能获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依据、构建体现会计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淑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改革之我见[J].时代经贸,2008(6).

[2]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 其中男50例, 女12例, 年龄15~36岁。血管损伤原因:刀砍刺伤36例, 挤压砸挫伤13例, 枪击伤2例, 玻璃伤8例, 车祸伤3例。复合伤15例, 其中合并神经损伤16例, 骨折3例, 胸部损伤3例。血管损伤部位及类型:股动脉损伤9例, 股静脉损伤2例;肱动脉损伤4例, 胫前动脉损伤4例, 胫后动脉损伤2例, 腋动脉损伤2例, 肱动脉损伤7例, 桡动脉损伤19例, 尺动脉损伤13例。血管离断11例, 破裂伤8例, 贯通伤2例, 血管缺损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24h不等。出现失血性休克7例, 截肢3例, 发生败血症死亡1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加压包扎出血伤口, 或在肢体上端安放空气止血带。并标明止血带时间。有休克者紧急抗休克治疗, 并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进行手术。应争取6~8h内尽快地做好清创术, 去除污染、异物、失活及坏死组织, 以防感染。清创后先于伤口近端正常部位解剖出近端血管, 橡皮套带或血管夹控制下向伤道解剖, 解剖出损伤近、远端血管, 如血管损伤部位位于肢体中下段, 可于近端上空气止血带, 于伤口内或扩大伤口解剖出损伤血管, 在6~10倍手术显微镜下用7-0和9-0无损伤缝合线行损伤血管的显微修复。本组62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中施行血管对端吻合42例, 破口修补3例, 切除破裂口行对端吻合5例, 人工血管移植8例,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6例, 其中大隐静脉移植修复5例, 头静脉移植修复1例, 同时修复损伤的伴行静脉、神经及肌腱等组织。血液循环建立时间:伤后2~6h者53例, 6~8h者6例, 8~12h者3例, 同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7例。

2 结果

本组62例在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血运即恢复, 3例因伤口感染血管栓塞, 发生肢体坏死而截肢, 1例因枪弹伤、骨盆骨折、盆腔后腹膜巨大血肿、高热, 发生败血症死亡。57例得到随访, 时间最长4年, 最短3个月, 随访者中57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0例肢体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例肢体远端肌肉轻度萎缩 (肌力4级) , 3例为神经损伤后肌肉功能部分恢复。本组截肢3例, 截肢率为4.83%均为下肢主干血管损伤, 伤后时间已超过12h, 术后虽然恢复血供, 但是由于缺血时间长, 肢体肌肉发生缺血坏死, 而被迫二次手术截肢。其余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3.1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早期诊断

对四肢的创伤, 要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 及早对血管损伤程度做出诊断, 才能为血管修复争取时间, 挽救肢体。早期诊断方法可根据受伤机制和临床检查, 诊断困难时, 除手术探查外, 可作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助于诊断。当有脉搏消失、肢体苍白等典型的肢体缺血表现时, 四肢血管损伤诊断并不困难。但如果四肢主干血管不完全损伤或因保留了较大的分支, 侧支循环良好时, 通过侧支循环, 或血管搏动传导以及血管挫伤早期血管未形成血栓栓塞前仍有部分血循环, 但这部分血液循环不足以维持肢体的成活。容易导致延误手术时机, 造成肢体坏死功能障碍, 影响预后。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病人中的20.5%远端动脉搏动仍存在因此, 对于关节附近的骨折、脱位, 血管走行部位的粉碎性骨折伴大骨片移位, 或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虽然肢体远端血运无明显改变, 也要高度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1]。

3.2 血管损伤的修复

血管损伤修复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出血、恢复有效的血循环和改善缺血组织血供, 保存肢体。手术的关键是损伤血管的显露, 对肢体远端血管开放性损伤, 在肢体近端上空气止血带下进行清创, 伤口小者, 果断将其延长扩大, 解剖出损伤血管的近、远端, 对肢体近端血管损伤, 上空气止血带困难时, 先于近端正常部位解剖出血管并将其控制后, 再于伤口内解剖出损伤血管[2]。然后根据血管损伤情况, 采取修补、对端吻合、切除破裂口对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吻合血管时要注意避免吻合口有张力, 对血管缺损3cm以上者不作勉强吻合, 可用自体静脉倒置移植修复。如缺损过大, 不能作对端吻合时, 应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 如四肢动脉锐器伤不超过周径1/2, 可作局部缝合。对较大口径的血管损伤、严重痉挛、栓塞长度较长, 自体血管不能提供相应长度的血管且需立即恢复血运。尤其是同侧动脉伴行静脉同时损伤者, 如取自体静脉则可致肢体严重水肿, 那么应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对大静脉如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伤, 条件允许时应在修复动脉的同时, 予以修复, 以免血液回流不足, 肢体肿胀, 肌肉坏死而最终导致截肢。术中同时修复损伤的神经, 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3.3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的肤色、皮温、毛细血管反应时间及血管吻合口远端搏动情况。如患肢明显肿胀, 要警惕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患肢缺血时间较长者, 应作预防性筋膜室切开减压。对于缺血时间超过8h, 肿胀明显的术中性预防性的切开减压, 可以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本组损伤超过8h重建血液循环者7例, 均作预防性筋膜室切开减压, 保存了肢体及功能。对于没有术中预防性切开减压的患者, 术后需要仔细观察肢体的血运及肿胀情况变化, 必要时及时切开减压, 避免肿胀加重影响肢体供血造成肌肉坏死而影响功能恢复。血液循环重建的时限, 6~8h以内为安全期, 随着时间的延长, 手术的成功率明显下降, 合并症也将明显增加, 超过12h重建血循环成功率下降, 截肢率明显上升[3]。但损伤时间并不是绝对的, 为挽救肢体, 有超过12h的患者我们也进行了血管的显微修复, 其中多数病例均为外地医院转来, 吻合血管后恢复了肢体供血, 多数恢复效果理想, 但部分病例因缺血时间长, 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骨折愈合不良和神经功能不恢复等并发症。其中完全坏死3例, 术后出现全身并发症后截肢。

摘要:目的 通过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诊治分析,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修复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 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2例血管损伤修复的病例进行总结, 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结果 本组62例, 血管修复术后死亡l例.截肢2例, 肢体血液循环不良、不同程度肌坏死挛缩5例, 其余各例血循环及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对保存肢体至关重要,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血管可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降低截肢率、恢复肢体功能。

关键词:损伤,四肢,血管,显微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欧书锦, 王安业.四肢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4, 17:123.

[2]刘建寅, 程绪西, 高雁卿, 等.四肢血管损伤313例治疗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6, 19:52, 53.

国际贸易主干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篇9

在教学方法上,可借鉴美国学者比尔提出“三层塔”结构,塔底是学科知识,第二层塔身是应用训练,塔尖是试图探索各门学科的相互关系。 这既是教学内容实施步骤,也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三层塔”结构,总结教学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

1国际贸易主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案例教学法

鉴于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多数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虚拟案例背景,分析过程,其案例脱离实际且缺乏连贯性,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集中反映主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在外贸企业实战经验。

1.2 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缺乏联系,衔接性较差

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学生模拟商务谈判准备阶段不了解国际贸易发盘的价格和数目等问题如何确定, 仅仅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是不够的, 还涉及到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的需求弹性知识、市场营销学中产品价格制度的方法和策略、国际金融市场关于外汇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去联系这些知识点,不同学科间教学中较缺乏联系。

1.3 教学内容上不断重复学科间交叉知识,缺乏教学效率

国际贸易主干一系列课程中不少学科存在交叉知识, 存在不断重复交叉知识的现象。 如大一学过战略管理知识的SWOT分析法,大二在国际商务管理等课程中相同的SWOT分析法,大三课程学习中仍讲解SWOT分析的四个方面(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未深层次探讨学习SWOT分析后对应的战略决策。 学科间交叉知识普遍存在,衔接交叉,缺乏教学效率。

1.4 双语教学困境

国际贸易核心课程具有涉外特点, 其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 直接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 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者(教师)和参与者主体(学生)都存在困境。 从教师的角度看,首先双语教学的英语应当占到多大比重,该问题一直困扰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者。 若采用全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或课堂讨论, 因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难度,致使兴趣和信心不大;多数教师采用英语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用汉语解释课件上或书本上的内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教师先翻译其含义,类似专业英语课程,学生满意度差。 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双语教学期望值高,希望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然而,“期望常常变成失望”,因部分学生受英语水平的限制,若采用全部英语教学,无法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弱化教学效果;另外部分学生要求教师提高英语水平,达到置身国外的语境,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困境。

2教学方法改进的措施

针对目前国际贸易主干课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如下。

2.1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教师在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贸易活动出现的新现象,不断更新知识,充实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 如在国际商务课程或市场营销课程中,对跨境电商进行分析,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 教学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突出课程性质和特点

在主干的一系列教学课程中应当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中, 应与西方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联系起来,不单独讲授国际商务谈判策略和技巧。

2.3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克服单一性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根据国际贸易每门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一方面,案例教学与模拟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另一方面,采用交互式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4 重视学生对主干一系列课程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 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教师,首先重视本门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对教学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倾听学生对国际贸易主干的一系列课程的教学评价和反馈, 从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整个教学方法的评价,发现不足;如国际贸易系列双语课程普遍存在的困境,这无疑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

总之,在国际贸易主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做到三个层次,即教学教授基本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贯通各个学科的能力应用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中符合“三层塔结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相长。

摘要:作为经贸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适应新常态,文章基于实践教学,探析国际贸易主干课程教学方法方改革,总结当前教学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上一篇:高职专业预警机制下一篇: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