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的敌人

2024-10-08

节约型社会的敌人(共7篇)

节约型社会的敌人 篇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居住面积和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 建筑能耗也随之不断攀升。据统计, 2000年, 全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国商品总能耗的约三分之一, 因此, 无论从我国国情来看, 还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来看, 发展节能与绿色住宅已刻不容缓。随着我国钢产量突破亿吨、钢材品种日趋多样化和《中国建筑技术政策》 (1996-2010) 的推出, 以及建筑业由过去的“节约用钢”政策调整为“合理用钢”, 使得钢结构建筑逐步得到发展。钢结构具有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和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且低能耗、低消耗、无污染、可循环利用, 因此, 将钢结构用于住宅建筑体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1 轻钢结构住宅的特点

1.1 工业化程度高

所有构件均实行工厂标准化生产, 质量稳定可靠, 有利于实现住宅建筑技术集成化、产业化, 并能降低成本;工厂制作, 现场拼装;噪音小、湿作业、粉尘与垃圾少, 受气候影响小。

1.2 结构自重轻, 基础负担小

可大幅减少基础造价, 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结构地震反应小, 用于结构抗震措施的费用少, 适用于地震多发区;制作、运输、安装、维护方便, 降低人工和机械费用。

1.3 施工周期短

比传统住宅体系至少可以缩短工期1/3, 从而可以加快资金周转, 大大提高投资效益。

1.4 符合环保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趋向

钢结构住宅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绿色、可回收材料, 在建筑物拆除时, 它的大部分材料可再利用, 是环保型建筑的典范;不使用粘土砖, 可拆卸和回收, 符合国家土地资源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5 使用性能优越

采用新型轻质围护材料, 不易助燃, 不易霉变, 不易虫蚀;装修可以一次到位, 管线可暗埋于墙体及楼层结构中;在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方面比传统结构住宅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因此住宅的舒适性更好。

1.6 其它特点

由于钢结构的随意拼接能力强, 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变的住宅建筑外形, 可以满足住户对不同建筑风格的要求。另外, 房屋构件的更换维修方便, 省时省力, 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 轻钢结构住宅的绿色优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 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 最低限度地降低环境影响。绿色建筑有三个明确的主题: (1) 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 (2) 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3) 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据建筑部披露, 我国建筑能耗惊人, 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对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尤为显得重要。

2.1 节地方面

(1) 轻钢结构住宅采用复合墙体, 避免了大量使用实心粘土砖。我国住宅平均竣工面积达4.59亿平米, 80%为砖混结构, 若部分采用轻钢结构住宅, 每年节约土地数量将十分可观。

(2) 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住宅使用面积。由于轻钢结构住宅采用复合墙体, 截面积小于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6%。

2.2 节能方面

节能效果好, 比砖混住宅节能60%以上。建筑服务期满拆除时, 钢结构材料可全部回收。若采用轻钢结构建设多层住宅, 按欧美标准, 住宅实际年耗油可以降低到6 L/m2, 大约相当于标煤8.75 kg/m2。

2.3 节水方面

由于轻钢结构在施工中采用干作业, 除基础施工时用水外施工现场几乎不用水。我国在住宅建设中耗水占城市用水的32%, 如果其中的一半能采用轻钢结构住宅, 可以为城市节约大量用水, 缓解城市用水的紧张局面。据估算, 建设轻钢结构住宅仅施工用水一项每年可节约水资源十几亿t。

2.4 利于环保

目前我国多层住宅结构体系主要为砌体结构及混凝土框架结构, 大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材料, 在建筑解体后它将变成难以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 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研究如何降低水泥制品的用量, 相比之下, 轻钢结构是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住宅建筑体系。

3 轻钢结构住宅需解决的问题

3.1 防火问题

钢结构最致命的弱点是钢的耐火性能非常差。钢的内部晶体组织对温度非常敏感, 温度升高或者降低都会使钢材性能发生变化, 钢结构通常在450~650℃时就会失去承载能力, 发生很大的形变, 导致钢柱、钢梁弯曲, 结果因变形过大而不能继续使用。实验表明, 未加保护的钢结构的耐火极限只有15~30 min, 一般为25 min。现行住宅规范中规定, 低层住宅的耐火等级为四级, 未覆盖耐火保护层的钢构件的耐火极限与防火规范的要求基本接近, 但不能完全满足火灾情况下对建筑防火的要求, 因此必须对普通钢构件覆盖耐火保护层。对于寒地村镇的低层轻钢结构住宅的构件, 因为耐火等级较低, 所以采用防火包覆保护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也是目前所采用主要的措施。

3.2 锈蚀问题

钢构件的锈蚀速度与房屋所处的周围环境, 空气中温度、湿度等有关。根据国内外试验资料表明, 表面无防护的钢材在大气中锈蚀速度每年是不同的, 第一年锈蚀速度约为第五年的两倍。室外钢材的锈蚀速度约为室内锈蚀速度的四倍, 处于干燥环境的钢材, 几乎不会锈蚀。我国的寒地所处的环境多为干旱少雨环境, 空气湿度小, 特别是西北地区, 其防腐的优势更加明显, 也更有优越性。对于冷弯薄壁型钢多采用表面镀金属保护层的方法, 在我国北方要达到防腐的同样效果, 只需要南方金属镀层的一半即可。钢结构材料的镀锌量只要不低于150 g/m2 (双面检) , 就能保证其达到70年的使用寿命。

3.3 造价问题

对中低层民用建筑而言, 在目前施工和管理技术条件下, 轻钢结构住宅比钢混住宅造价要高。开发商大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注重短期效应,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 全局意识不强。政府要加以引导、约束, 加大对轻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投资与宣传, 使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得到普及, 成为大众住宅。

3.4 传统观念影响

我国消费者比较熟悉的建筑结构体系是传统的木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而对于钢结构较为陌生。虽然轻钢结构住宅具有很突出的优势, 但是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多年来被广泛使用, 因而居民对其有较强的认同感。一种新的房屋结构形式要想被市场和居民所认可和接受, 首先要从人们的思想观念方面入手。

4 结论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采用, 对加快我国住宅的建设, 满足人们对住宅数量及品质日益提高的需求, 减少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耗费, 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以及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

轻钢结构住宅不仅可以加快国家和城市的建设速度, 还能显著提高住宅质量和人们的居住水准, 有利于开发商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同时轻钢结构住宅还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并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志华, 王小盾, 李树海.等.钢结构住宅的构造及技术经济分析[J].钢结构, 2004 (3) :14.

[2]彭晓彤, 林晨, 彭小玲, 等.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 2005 (8) :67.

[3]马航海, 袁卫宇, 李坤, 等.节约型社会轻钢结构住宅发展的思考[J].低温建筑技术, 2007 (5) :55.

对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诠释 篇2

一、“一般节约”和作为历史范畴的节约

节约的涵义和节省、节俭基本相同, 而节约和浪费 (广义的浪费应当包括使用价值的损失和毁坏) 则是对立的范畴。节约一般是指减少或者避免在人力、物力、财力 (后二者构成物质财富) 上不必要的、没有预期效果的消耗;而浪费则是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不当或者没有节制。因此, 提倡节约就等于反对浪费。节约既包括生产上的节约, 也包括生活中的节约。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为了减少和杜绝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消费中的浪费。节约有其抽象的、一般的涵义, 在任何经济社会形态中都有一个节约的问题。但是, 节约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一个具有历史经济规定性的范畴,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生产方式中, 节约的目的、对象和方式都有所不同。在所有对立的生产方式中, 对于所有者或者业主来说, 节约的对象都是物质财富 (抽象的财富是货币) , 其主要着眼点都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的支出, 而劳动力的浪费和自身生活中的挥霍从来是无所谓的。例如,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 所谓节约本质上是资本的节约, 资本家最关心的是资本成本的节约, 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不过首先, 节约资本和节约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节约资本往往以浪费劳动和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为了节约资本, 除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一般社会力 (劳动的社会结合力, 科学和自然力) 以外, 尽量压低作为可变资本的工资。为了节约资本, 一方面, 尽量减少在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 在工资既定的前提下, 尽量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 甚至冒着很大的劳动风险。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阶段, 上述情况是司空见惯的;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现在已经有很大改善。其次, 节约资本和消费者的节约 (资源和财富)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资本家来说, 消费者越是浪费, 越是挥霍无度, 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需求越旺盛, 盈利的机会和可能就越大。为了盈利, 资本家甚至挖空心思鼓励和诱导不合理的消费。在不存在对立的生产方式中, 特别是在高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中, 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之间对立被扬弃了。因此,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节约 (经济) , 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第555页) “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 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 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 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 (同上, 第225-226页) 可见,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节约的内涵和节约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我国现阶段, 从经济制度来讲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 节约不只是资本的节约, 劳动的节约经济论坛也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方面,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后发展国家, 采取市场经济形式, 在很大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 生产资料仍然采取资本的形式, 劳动仍然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 (所谓“合同劳动”就是雇佣劳动) 。因此, 生产上的节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表现为资本的节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规律在这里同样会起作用。例如, 在我国今天的中小型私营企业中, 在建筑行业中, 为了节约资本而压低工资、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情况, 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的情况, 置生命安全于不顾的情况, 甚至生产有害于健康的产品的情况, 等等, 并不比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少多少, 其中私营煤矿更是一个典型。另一方面, 我国比重很大的固有经济和特有的管理方式, 由于缺乏产权约束和责任约束, 也为浪费大开方便之门。

二、经济节约和节约文化

勿需详细罗列资料就清楚, 我国的浪费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浪费的经济社会根源, 特别是要搞清楚导致浪费的特殊性原因。原因不同, 减少浪费和实现节约的办法也应当不同。首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可以而且应当更多地以经济手段、经济政策促进节约和减少浪费。比如, 为了实现资源的节约, 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资源价格 (煤价、油价、电价、水价、等等) 进行调节。如果资源价格偏低, 就会诱导人们多消费, 就有可能造成更多的浪费;如果价格调高一些, 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乃至浪费。在这里, 价格成了重要的经济杠杆。除此之外, 利息率 (所谓“资金价格”、汇率以及税率等, 也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很多情况下, 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可以取得单纯的行政手段难以取得的效果。

但是, 在一定意义上, 经济手段是作为外在的强制力量起作用, 它不能解决人们观念上的问题, 不能解决如何树立节约意识的问题。而恰恰是节约意识和节约观念具有基础的性质。在我国的儒家文化 (孔孟之道) 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 节约都是重要的内容。回顾我国解放前和解放初的农村家庭, 节约教育是经常性的必修课, 而且家长对子孙、前代人对后代人都以身作则。这种教育甚至是通过普通家庭妇女的朴素教育进行的。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儿童从小就在脑海中打下“浪费有罪”的烙印, 而且令他们牢牢记住:即使是容易得到的东西 (如水) 也不应当浪费;即使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然而在后来, 特别是告别困难时期以后,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 对节约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有所忽视。虽然也有一些厉行节约的教育, 但既不入情入理也不注重实际效果。甚至于我国还出现了一些相反的教育, 教唆青少年如何超前消费, 如何奢侈消费, 如何即时行乐, 等等。我们应当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应当把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和灌输节约文化结合起来, 把经济节约建立在节约文化的基础上。在节约文化的建设方面, 不仅要从对娃娃的启蒙教育做起, 从学校教育做起, 而且应当对在岗的领导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 进行正确的节约理念的再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

三、技术节约和制度节约

在如何节约和减少浪费这个问题上, 不少人更多想到的是如何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节约。比如:为了减少汽车以及各种内燃机的油耗, 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 解决跑冒滴漏的问题;为了减少原材料消耗, 也需要改进技术, 或者变革生产方式, 为了节约用水, 要从技术上解决工业循环用水、以滴灌取代浸灌、以节水马桶代替旧式马桶, 等等。的确,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节约, 潜力非常之大。就直接的原因来说, 很多的浪费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造成的;煤矿屡屡发生的瓦斯爆炸、坑道坍塌漏水等, 几乎都存在技术设备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会发现, 在许多场合, 不是因为没有先进技术, 不是我们搞不出先进的机器设备, 而是因为缺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或者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同当事者的利益相矛盾。我国的浪费情况如此严重, 主要原因也在这里。撇开对劳动力的浪费不论, 我国最大量的浪费存在于政府经济和政府机构。单就浪费的经济根源来说, 主要是财富和资源的耗费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广义的利益) 缺乏联系或者没有联系。这里所涉及的是制度或者体制问题, 包括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管理体制、法律制度, 等等。实践反复证明, 如果制度不合理, 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不能杜绝浪费。现在, 由于建设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 由于遍及全国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由于互相攀比的政绩工程造成的浪费, 同单纯由于技术设备落后造成的浪费相比, 不知道要大多少。因此, 技术节约和制度节约都应当得到重视, 进一步讲, 技术节约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制度基础上, 制度合理是技术节约得以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所以节约同现实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关系极大;在一定意义上, 节约也是一个经济范畴。为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不合理的制度, 修补制度上的漏洞, 要尽可能地把节约同个人的、集体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在这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四、厉行节约和合理消费

提倡厉行节约, 建设节约型社会, 必须处理好节约和消费的关系。节约不是倡导禁欲主义, 节约不等于减少消费, 更不等于不消费。节约只是要求减少和避免由于不合理的消费造成的浪费。首先, 从生产的一般目的来说, 生产就是为了消费, 满足社会需要。如果不合理地抑制消费, 实行禁欲主义, 生产就失去了目的。其次, 从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一般关系来说, 在一定意义上, 消费也是生产。消费不仅决定生产的方向, 决定生产能否持续地进行;而且, 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 同时就是人本身的生产过程, 活的生产能力的生产过程;生产资料的消费过程, 同时就是新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 部分地也是生产条件的生产过程。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问题,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和基本要素, 但是, 投资是生产消费, 消费作为生活消费是本来意义的消费, 出口将转化为其他国家的上述两种消费。因此, 归根到底, 拉动经济增长的是消费, 特别是生活消费。凡是合理的消费, 包括合理的高消费和合理的奢侈消费, 都是合乎生产目的的。但是, 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 都有一个合理的界限。这里不仅涉及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是否合理, 而且涉及消费的水平是否超出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就生产消费来说, 首先是生产的产品 (以及服务) 必须符合从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社会需要;其次是生产中对稀缺资源的耗费尽可能不高于平均水平;再次是生产带来的外部效应 (例如污染) 不能超过科学标准。就生活消费来说, 首先是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要物尽其用, 避免浪费 (包括在合理的消费升级中避免浪费) , 不能把可消费的东西当作废品、垃圾扔掉;其次是对奢侈品的消费应当符合文明要求, 对人的享受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不能过分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再次是公共消费中必须核算消费的成本和代价。目前, 在节约和消费的关系问题上, 存在两个极端的问题:一是压抑了居民的合理消费, 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显著偏低, 不仅不符合生产目的, 而且不利于经济增长。另一个是消费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特别是在消费升级中存在不少浪费现象。例如, 在住房消费方面, 购房一步到位, 人口少、收入低也要一下子住上10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在新房的装修中过分强调高档、个性化和互相攀比;在二手房的装修中, 即使是住过很短时间、装修得很漂亮也要将原来的全部装修“推倒重来”。这种情况在已经很富裕的西方国家也不多见。这不仅造成材料和金钱的大量浪费, 而且对左右邻居造成严重的干扰。在私人汽车消费方面, 既不顾道路、能源、环境、停车场等的承载能力, 也不顾对自己有多大实际的使用价值, 盲目买车。在这方面, 我们有些政策出于对“支柱产业”的支持, 助长了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实际上是颠倒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变成了“为生产而生产”, “为生产而消费”。要发展但不要浪费, 要消费但必须适度, 要分清这一界限。

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城市规划 篇3

1 构建节约型社会目标下的城市规划

1.1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需要城市规划资源中的有限性资源和环境所允许, 这是人类自身范围内谋求自身发展的一项资源, 是同时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共同具有有效性和科技进步时效性的各种资源, 这其中包含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可再生资源等, 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必然手段。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说, 目前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环境日益短缺, 全球的生态资源消耗过大, 利用率相对降低, 导致生态环境的极具恶化,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这就需要节约型社会要坚持走节约和开发并重的道路, 将节约放在社会建设的首位, 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出发, 遵循自然发展原则, 倡导文明城市规划发展建设,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从而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应该从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出发,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循环转变。

1.2 可持续发展与节约型社会共同发展的关系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理论。科学发展就是要求节约型社会能够合理地处理好人口、经济建设、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联系。因此, 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共同协调发展是供需矛盾化解的唯一途径, 这是走新型节约型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道路的一项必要手段。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一定不能超过资源,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共同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节约型社会所强调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是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为基础的。

2 完善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具体目标

2.1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城市发展不应单纯地以数字指标来体现, 应尽量避免大搞开发区、大学城、大广场、宽马路, 大量圈占土地。盲目地房地产开发, 已经造成了不少城市土地的积压、闲置和浪费, 致使一些城市建设用地日益吃紧。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 使我们无法简单“克隆”西方国家当初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我国城市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增长模式的转变, 是我国城市的必然选择, 而规划也将遵循城市集约化发展的理念。注重城市综合效益的提高, 促进结构优化与内部改造, 在强调城市功能与效率的同时, 加强资源节约, 以促进城市的理性发展。

2.2 自然环境合理利用

开发建设中, 美学并非第一目标, 协调自然生态与功能合理才是根本。规划设计, 要尊重资源的有效性与稀缺性。自然环境的利用、适应与改造是必须重视的, 自然环境与人工建设环境要有效结合, 要充分利用城市本身的气候与地理条件, 合理空间结构规划设计与建筑群体布局, 才能体现地方特色, 避免“千城一面”, 如此, 也能节省能源损耗。

2.3 注重开发与效率并行

高强度地开发和过度商业化, 促进城市效率有所提升, 但同时也造成了对风景名胜区和园林绿地的严重威胁和蚕食危害。盲目侵占风景园林用地搞开发, 开办煤窑、开山采石, 等等, 这些直接破坏影响了对风景名胜区和园林绿地的保护,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 致使城市规划难以起到保护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发展的本源和基础。节约型城市更需要有良好的生态基础, 从而来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的城市, 必然是一个环境脆弱、后劲匮乏、能源高消耗、生活质量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城市。所以, 从源头上控制对资源的过度耗费, 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3 结语

城市发展的总体策略应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综合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在城市规划的实际运作和建设实践中, 经济效益和城市发展在追求整体发展的同时, 要避免以牺牲环境为目标, 将城市中的资源浪费和消耗过度现象在节约型社会的视角下进行整体规划, 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益, 为我国城市规划整体发展多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奚建武, 徐丙奎.节约型城市[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145-148.

关于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篇4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的节约型社会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化效益的使用,追求一个最大化的投入产出比,追求的是健康、持续、有序、高效的发展,这是他的实质内涵所指。据此我们的眼光就应该瞄准内涵所指的社会资源,应该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而不是单单盯住单一的自然资源这一狭隘的领域,由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应当体现在人之于、人之于自然和自然之于自然等三个层面。

一、对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在社会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的就是人才,人力资源是改造、创新、发展社会的基本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另外,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实体不断发展繁荣的原动力,而这一切都必须靠人才来实现。要想人尽其才,就必须具有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而能否给他们创建适宜的环境,就显得很关键。

要真正建设好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来完成。

一是要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一方面要有高效廉明的政府来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市场主体的规范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要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以确保在世界的大市场里不遭淘汰、发展、繁荣壮大。

二是要有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使资源持续发展,物尽其用。科学技术不但可以提伸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而且可以对未知的资源进行研发,创造新的效益。我们在保证环境不被污染、资源不被毁灭性开发的前提下,要保证物尽其用。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经济实体不培养人才、不好好地使用人才,那将是十分愚蠢的,也是没有希望的。相反就会出现活力无限、动力无限、生机勃勃的繁荣兴旺的景象,所以说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人才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要保证人才不被荒废、不被流失,是讲究人才资源使用效益的核心,但还应该引进关键人才,带动和开启一大批人才的智力宝库,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

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有一个培养成本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成本的严格控制,对于高校的资源应当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益,防止闲置和浪费;二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防止脱节,尽管完成了培养过程,但很难使用,结果仍是一种浪费;三是防止人才外流到其他国家,减少或者杜绝那种他国廉价掠夺人才的现象。

如何使用人才,自有专门的专家去研究实施,包括专业技术、工商管理、公务员等类别,我想重点谈谈使用公权力的公务员这一块。公务员履行的是人民赋予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具有非常关键的链接连锁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公权力的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的核心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在于公权力的正确行使。

1.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之于人、人之于自然的配制和利用

这里要触及到人才配制的体制问题,就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人才配制制度,以确保一心为公、管理能力强的人走到行使公权力的岗位;保证业务技术高精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走到充分发挥他们技术的技术岗位;保证有工商管理能力的人才真正经营公司管理等等。现在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随着大家想像中的市场经济概念,一窝蜂地涌去做所谓的“生意”、追逐金钱,但大多是低规格的重复建设,利用的是市场漏洞来赚取利润,利用的是原始资本的自然增值,例如土地价格被推波助澜走高后所形成的利差等,真正有创造性的高薪技术鲜有所见;要么是倒来倒去,反正中国的市场很大,总有他们倒腾的机会,如果长此以往,是根本无法承受得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洗礼的。我们从英国人胡润发布的《2006百富排行榜》上读出这样的信息:前10强无科技富豪,多在进行地产投资。接下来的福布斯富豪榜公布的数据也让人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尽管这是仅供参考的信息,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靠稀缺自然资源的自然增值、靠社会发展的自然增值而攫取财富,这是怎样的资源配制呢?足以引起上海市政坛震动的社保资金违规进入生产领域(主要是房地产),捧出的系列财富神话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该产业由于缺乏科技含量而唯以资金为堆积所具有的脆弱性。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他们的这种目前并未给社会造成多少负面影响的自发的逐利行为,但是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才不是在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才能去创造子新的有竞争力的价值源泉,而是去瞎倒腾那些小小区域的利润呢?为什么大多数所谓的财富英豪使用的是政策的漏洞、自然资源的自然增值呢?比如最近由上海社保案所牵出的相关财富神话,都是虚幻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并不是惟一的,类似的情况肯定还有,只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就必须保证能够得到严格的实施。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任人唯亲、任人唯帮派、任人唯心腹,包括政府等无关人员无端干预经济实体的人员治理结构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严重破坏人才的市场经济配置规律,给发展生产、推进社会进步带来阻碍的行为,应该铲除掉。

还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都想到其他发达的国家去获取绿卡,难道是他们不爱国吗?非也!他们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稳定、宽松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它国搞人才掠夺的一种方式,试想在国内花了多大的成本才把他们培养成人,但一下子就流失到他国去为其他人服务了,我们难道就可以不计算这里边已经投入的高额成本和未来潜在的巨大的创造吗?不能闭关自守、不能干涉公民的自由选择权,这是肯定的,但是其他有没有值得自己深刻检讨的地方呢?毫无质疑,问题还很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回避现存的弊端。我们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留住或者唤回一个关键技术人才,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带着这样的思想去珍爱人才,就创造了新的希望。

由此看来,对人力资源正确使用的政策、社会引导和控制力度还是不够的,人才的浪费是惊人的。

2. 公权力的正确、充分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保证

首先,公权力的基本职能就是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所以它必须得正确使用,不然就会发生连锁的不良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用公权力消除垄断经营、地域保护、无序竞争等破坏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障碍。所以只有保证公权力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有一个公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

其次,公权力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孵化器。现在有很多地方在大张旗鼓地讲“软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一说法有它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充分说明了公权力在优化资源配制中的重要作用。试想一想,如果行使公权力者,能够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完整地行使其管理职能,肯定就会形成一个吸引外来投资者的良好环境;与此相反,不但增加了外来投资者的进驻成本和运营成本,更主要的是无序的环境让人望而却步、引不来投资,本地资源也就得不到深入、有效、持续的开发利用,要么处于沉睡状态、要么在低效运转、要么被毁灭性短期使用,这样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触动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地方政府领导的麻痹、麻木的思想,无法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同时可以看出,上述说法显得有些可悲,悲就悲在充分说明了公权力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把本职的份内工作提到了如此高的地步来强调,确实有些失却履职公权力者的颜面,应该说“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就是本职工作”。

我们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正确、完全行使公权力的自然结果;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摇篮和孵化器,哪儿的环境好,那里的市场经济就会发达,人们就会安居乐业,就会创造并享受一种高品质的生活。

再有,就是必须铲除化公权力为私用的市场经济的毒瘤。生意人为寻求保护、手握公权力的人想得到享受,成就了官商勾结的基础;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监督的缺失提供了官商勾结的条件,于是官和商相互渗透、勾结的社会丑恶现象就适时而生。其实他们是在浪费巨大社会的资源以满足极少人的私利,各自耗费的是一小部分,但为了这一小部分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严重破坏了劳动分配的公正性原则,不但有可以实际计算出来的,而且更多的是间接的、潜在的、滞后的,比如对投资环境的破坏、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毁灭性开采、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

公权力的滥用,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阻碍,其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实行问责终身制,避免短期行为的巨大浪费。短期行为,并不直接表现出违纪违法的特征,但其危害是很大的,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浪费,因为它缺乏长远周全的规划、前后脱节,大量的资源也就处于短命夭折状态,比如修了没几年的建筑紧接着就因规划的改变而拆了、大量的投资因为形势的变化就无人问津了或者根本无法继续利用了、后届领导的风格与前届的迥然不同,于是很多东西就推倒重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就在于短期行为效应,没有终身问责追究制,很多领导踩在表面暂时的辉煌成绩上不断升迁,至于身后留下的那些无用但无过的事项则不会对他造成丝毫的不利影响。

最后,要真正落实好对公权力的监督,避免浪费。上面说到了履职不充分、错误的浪费也应该交叉包含在这里,但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政绩工程的浪费,这不是一种化公为私的违法犯罪行为,它是一种在看似冠冕堂皇下的无畏浪费,是一种个人或领导班子的邀功请赏式的浪费。这种行为,一无是处,实质是以浪费社会资源来赚取政治资本。虽然显得隐蔽些,但多不为人所齿。不断有新闻媒体报道,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修建所谓的城市形象工程,搞得负债累累,被债权人告上法庭,这种浪费到底该谁来买单呢?结果还是纳税人的钱,因为政府不会直接创造利润的。

公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随时都会盯着权利的使用效果,因此公权力的行为后果会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

三、结构性浪费是巨大的浪费

缺乏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收,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有条条上的、也有块块上的,总的突出变现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浪费,结构性浪费的表现是各自在低效益的状况下运行、大量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影响很大、很典型的江苏的铁本事件、内蒙的火电厂事件。结构性浪费,有其地方政府追求本地产值的牵拉因素,更重要的是缺乏全国的统一调控;在某一区域就是缺乏区域调控,比如省(市)、地级市一级等。

对此我想有两点可以做。

一是做好规划、调控。涉及重大资源利用、重大资金支出要立项逐级报批审核,相关部门工作要有全局观、有连续性,切实做好宏观调控、布好点,引导到资源优化配制、效益为先的路子上来,避免一届领导一个样、一个理由一个样等不连续、不科学的做法。有许多事情出发点是好的,但缺乏科学论证,实施的结果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比如一些三番五次调节而保留下来的评估、达标活动,只注重了其个体必须满足的硬件、软件要求,而忽视了从全局着眼的通盘考虑、忽视了整体结构的最优性结果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重复性浪费,但局中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二是对资源的充分共用、共享。追求大而全,是很多单位的通常做法,因为这样好办事、不求人,显得财大气粗。你有、我有、他也得有,实际使用率却很低,大都成了摆设,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我想是可以成立一种共用、共享的实物(信息)中心,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同时节约很多购置费用。

现在扩招后的高校,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建中,很多已经是负债累累了。扩建诚然有其必要性的一面,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恐怕是不容乐观的,我担心有一天高校会走国企的老路,即破产、重组。

结构性浪费比较隐蔽,没有什么评判的标准,一般也不会追究到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有着一种“慢性病”的味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然就会走上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必须花大力气、牺牲高成本投入才能扭转的不利局面。

四、预算的严肃性是对财政资金支出的一种硬性约束,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制度

来自纳税人的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管好、用好这些财政资金,是对纳税人负责、是对国家负责,因此必须强调预算的严肃性,保证最大化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

预算的制定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现资金流向与资源良好配比、资金规模与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现在有很多地方表现出预算的随意性,下一级千方百计向上一级争资金、争项目,甚至有许多不顾客观事实和条件的谎报、瞒报情况,但实质上又很难发挥出所争到的资金的应有效益,大凡只要资金到手,自己的“家”就好当了,随意支配而不计较效益的情况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向来缺乏可靠的资金使用效益的后续监督的体制,确保了不会有人被问责追究,因而这种争资金的方法也就长年被发扬光大地被沿用。

在预算的使用过程中,要对所谓的机动部分严加控制和实施严格的事后效益考核制,避免一把手的“拍脑袋”工程。预算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付许多突发意外事件,本无可厚非,但很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上面,尤其是在特定项目或者某一时段期末结余额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了突击花钱、乱花钱、搞政绩工程等现象。

在整个预算的确定、使用和决算的过程中,人大应该切实负起监督职责,必须制定一套可以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办法,不放马后炮,要做事前诸葛亮,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避免很多东西积重难返。

必须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独立公正的评估制度,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都要介入,全程接受全民的监督,把综合评估的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

政府预算的执行与公权力是紧密相连的,是权力实施后的数字化表现,其结果的影响将是深远和巨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到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市场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得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信任……,因而必须保证它的客观真实、高效、不被个人或小集体非法侵占、不被合法合情合理外衣掩盖下的无谓消耗。

五、对企业的诊治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主体的重中之重,是产生产值、利润的最重要的载体,企业的运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果,因而保证和促使企业高效运作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应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来规范运作,树立和落实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思想,狠抓产品开发、强化成本和市场的管理,把企业维持在具有强的竞争力、良性运行的状态。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我想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企业进行诊治,深入其内部探知阻扰发展的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指导实施,以求落到实处,产生明显的效益。

这种机构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或者形成由政府组织专家为企业无偿服务的长效机制,但我想这一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参与和指导,以有效地解决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按理说,企业的种种问题都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管理者和市场的裁决者来解决的,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特殊阶段,还得更多地依靠政府来调节(解)外部环境,作为一个过渡,最后待市场经济环境完全形成之后,才能完全淡化政府的具体参与运作。

六、树立、鼓励“从小事做起”的全民节约意识行为

今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引用的有关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变现为消费超标严重、消费随意性大、效率低下且浪费严重。这些数字和现象是触目惊心的,是一种软性的巨大浪费,是消费观念落后、预算管理软弱、公权力滥用的综合变现,有必要强化综合管理,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建立全民节约意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是实施实际的节约行为,改变粗放、不计成本的浪费行为。比如随手关灯、关水,废水的循环利用,办公室纸张的反复使用、尽量使用无纸网上办公等等。

我们要在全社会掀起“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少花一分钱、建设大世界”、“节约就在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等的宣传教育,重新拾起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优良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丢掉了很多许多优良传统,因此诸如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尤其要从娃娃身上抓起,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节约勤俭的意识培育在根子里。

曾经读过一篇《一个节约起来的富裕之家》的文章,故事讲的是美国的一个收入不高的普通家庭,该家庭的家庭主妇,精打细算,想了很多方法来安排开支,非但没有影响平常的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几年之后,相对于同等收入的家庭来说,显得异常富有,别人大惑不解地问她的缘由,她说“这是我节约起来的一个富裕之家”。这就是节约的效果,一个家庭是这样,千万个家庭就将汇成更大的富裕的世界。

另外,我们应该向日本多学习一些,探究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他们是如何依靠人力资源、依靠科技强大起来的?他们是如何再战后废墟的国土上,以“小气+吝啬”的行为方式而节约积累起来那样一个强盛的国家的?

二是,鼓励人人都来找问题、想办法。找到跑冒滴漏的地方,再想办法堵上,也是节约的另一个方面的同向含义;还要鼓励人人都来出点子、想办法,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例如技术革新、新发明创造、工艺改革等等,要不拘形式、遍地开花,只要有益的,都可以鼓励、利用。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标准定额管理办法,据此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引导节约行为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节约型社会的敌人 篇5

对待全球性的恶劣环境危机这一严峻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 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它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生活环境, 并且仍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节约型设计有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 他认为, 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 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 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 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 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普遍的认可, 绿色设计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二、节约型社会的设计方法——即“节约型设计”

1.节约型设计之“材料”

从材料技术方面来看, 由于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各国面临的重要危机之一, 作为设计师, 这一问题同样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目前来说, 一般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中的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和复合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再生时间很长;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来源于天然物质;复合材料为几种不同化学性质与不同组织结构组合而成。在了解分类后, 可以发现, 金属材料属于比较珍惜的材料, 而木材等虽然属可再生资源, 但是大量砍伐使用, 如果没有物尽其用, 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并且造成了环境破坏。而有机高分子材料, 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塑料, 从生产开始就对环境造成污染, 并且这种材料分解时间长, 不利于环保, 通过分析, 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 在产品设计时, 应在材料选择上做节约型设计, 这是对资源的节约, 也是对环境的保护。

2.节约型设计之“回收再利用”

不仅是在于对材料使用上, 循环利用也是节约型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对部分贵重的零件或材料的循环利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资源浪费, 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商家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双赢的方式。世界各国的设计师都在针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着各种探索, 一个普遍的趋势就是实行“DFD” (可拆卸与再利用设计) 。据我国《人民日报》的综合资料报道, 不仅德国奔驰汽车推出了“全回收”工程计划, 美国汽车的回收率与再利用率也很高。

3.节约型设计之“取材于自然”

节约化设计在现代运用的比较充分的国家, 不得不提到日本, 其中无印良品公司就是一个极好的代表。无印良品一直以来也是节约化设计的代表。它的很多设计都是运用了可再生的普通材料, 抛弃过度装饰, 如一款环保饮料吸管, 就是利用了秸秆, 而不是塑料,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没有增加过多的色彩与花纹装饰, 仅仅进行了最简单的加工与包装, 保留了秸秆本身的颜色与纹理, 一方面环保, 另一方面也很好地节约了材料, 做了巧妙的节约化设计。

4.节约型设计之“减少设计”

节约型设计除了在材料本身, 在材料用量上的减少也是一种节约型设计的方法, 。谈到简约设计,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产品, 那就是菲利普斯塔克的一个著名设计——柠檬榨汁机。

在外观上, 不同于现代很多品牌的榨汁机, 给产品增加了太多无实际用途的外壳, 一方面浪费了材料资源, 另一方面这种“添加”性设计业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而菲利普斯塔克在设计这款榨汁机时摒弃了过多繁琐的装饰, 用一个形似“蜘蛛”的形态, 做了产品支撑与外观。从材料而言, 减少了无谓的外壳设计, 减少了材料的消耗, 将节约化设计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节约型设计的思想源泉

在思想与文化渊源上, 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就蕴含着很多“天人和谐”思想,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自身的和谐三方面, 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后两者的根本保障。一定程度而言, 节约型设计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促进行为。同时, 在古代很多哲人的书籍著作中都倡导节俭, 例如《左传》与《墨子》中就有很多章节名句是倡简恶奢的。由此可见, 节约型设计在文化与思想根源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四、总结

节约化设计是一种顺应时代精神, 与中国古代思想联系紧密的设计, 更多的选用可再生材料, 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在产品上做“节约型设计”。在产品设计之初充分的考虑到后续的回收再利用, 希望通过节约型设计, 在自身领域在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21世纪,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经济的快速增长, 与此而来的还有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冲突。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严峻, 环境污染, 资源危机, 自然破坏, 这种恶劣环境危机已经威胁着整个人类社会。作为设计师, 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人群需求, 同时也要紧扣自然环境与时代环境, 为此我们应该从事节约型设计。节约型设计方法主要包含材料技术上, 对于考虑回收再利用的基础上等设计方法。

关键词:自然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设计,古代思想

参考文献

[1]刘玲.《论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合肥工业大学, 2006.

[2]刘艳.《绿色设计的发展及产品回收设计探讨》.2011.

[3]何靖泉, 张洪双.《材料与工艺》.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1.

节约型社会的敌人 篇6

所谓回收物流, 它是关系到废旧产品或者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 以及不可回收物品的处理, 回收物流系逆向物流的一部分, 包含了从不再被消费者需求的废旧品变成重新投放到市场上的可用商品的整个过程的所有物流活动。回收物流系统是与传统的正向物流方向正好相反的系统, 它的作用是将不再需求的废弃物, 运回到生产和制造领域重新变成新商品或者新商品的某些部分。

1 回收物流在企业物流的地位

1.1 回收物流产生阶段

回收物流的产生与企业生产发展密切联系, 主要包含三个阶段: (1) 企业规划变更阶段:由于企业发展需要, 原先企业的发展规划需要变更, 前期的投入形成了浪费, 此时的拆迁和重建不可避免产生废弃物, 此时回收物流发生在企业内部。 (2) 企业生产阶段:包括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到保证仓储, 随着资源的消耗和加工需要, 边角废料在此阶段出现, 加上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合格品, 形成企业回收物流产生的主要来源。 (3)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阶段: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因运输或搬运中的货物损坏, 售后产品因质量问题的返厂维修, 以及产品完成使用使命后的废弃回收, 这也是企业回收物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1.2 回收物流在企业物流中的结构

在企业物流中, 回收物流是企业循环物流中不可缺乏的一环, 没有回收物流, 企业物流无法闭合, 就无法形成循环物流系统, 如图1所示。回收物流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环节, 必须加以重视。

1.3 回收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积极意义

回收物流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回收物流的产生三阶段来看, 规划变更和生产制造产生的回收物流, 由于发生在企业内部, 省去运输费用, 对废物再利用有着很大的便利, 回收物流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 利国利民。

回收物流在销售阶段, 特别是售后阶段, 回收物流一方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企业的环保责任,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回收已经完成使用使命的产品, 通过以旧换新, 可以收取客户对产品升级的建议, 并能以新产品占据市场, 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和巩固市场地位。

企业伦理学指出,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还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和履行社会责任, 后者虽是概念化价值, 但却能体现出企业的实体价值。加强回收物流管理, 只要运作得当, 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形象上, 企业就能取得盈利。

2 目前企业实施回收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回收物流认识不够, 观念意识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和国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差距较大, 广大普通民众都对回收物流不重视, 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听说过回收物流这概念, 更谈不上回收物流对企业、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了, 他们所理解的回收物流就是捡垃圾、收垃圾, 是最底层人做的事, 没有什么大作用且与己无关。企业大都认为回收物流是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费时费力, 效果不明显。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 而我国企业对回收物流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

2.2 企业回收物流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缺乏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较晚, 加上人们认识不够, 企业不够重视, 所以从事回收物流管理的人才缺乏, 很多人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将回收物流列入比较低贱的工作, 不愿意从事回收物流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造成企业这方面人才的缺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所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 大都以正向物流为培养方向, 追求目前最新的技术, 最快的工具的研究, 对逆向物流研究和引导不够, 对回收物流涉及更少, 造成回收物方面人才缺乏。

2.3 回收物流利益保障机制不充分

2.3.1 外部保障机制不全制约企业回收物流的发展

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地区发展不平衡, 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 还没有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 能够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回收物流发展的完善利益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也没有研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促进再生资源自我积累、保障回收物流自我发展的有关措施。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开展回收物流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国家在企业贷款方面对实施回收物流的企业没有特别支持, 全靠企业投入, 而回收物流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复杂性、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又无法保证投入资金取得合理回报。因此, 即便部分企业意识到开展回收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考虑到回收物流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问题, 开展的积极性也不高, 进行尝试的勇气也不足。

2.3.2 内部激励机制限制企业回收物流的发展

企业内部对回收物流的认识不足, 在内部激励制度制定上, 往往造成在企业突破性发展方面技术突破给予重奖, 而对改良性的回收物流的奖励程度则要小得多, 打击了进行回收物流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许多企业对待废弃物, 特别是一些企业本身无法处理的废弃物, 更热衷于寻找法律漏洞, 忽视环境要求, 偷排偷放, 而不是发挥创新潜力, 积极主动地回收处理。

2.4 回收技术落后

一般的企业回收物流的业务流程包括“收集—分拣—仓储—运输—拆卸—修复 (再加工/再生) ”。回收物流和正向物流有所不同, 回收物流除了强调运输和仓储等基本功能外, 对流通加工功能的要求较高, 不具有废弃物等流通加工技术和能力的企业, 很难胜任回收物流的任务。在收集回收阶段, 企业大多只是采用简单容器将回收物资收集起来, 并未进行合理的分类;在分拣阶段一般采用人工分拣, 达不到准确的分类, 后期的处理很难进行, 即便处理也只能获得很原始和粗陋的产品;仓储阶段, 企业对其产成品仓储管理比较理想, 而对回收的物资仓储管理则差了许多, 有些甚至露天堆放;运输阶段, 企业能自己回收加工利用的, 将回收的物资用简单运输工具进行, 如人工板车, 拖拉机等, 运输过程造成回收物资散落;拆卸阶段采用破坏式方式, 造成环境污染;再生阶段, 简单处理或将回收物资进行降级使用。

3 企业回收物流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企业对回收物流的认识

目前, 抓住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大好时机, 在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 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 大力扶持绿色企业的背景下, 加大宣传力度, 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开展回收物流对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利润、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改变以往认为回收物流吃力不讨好, 回收物流不能对企业有大发展的观念, 加大对企业回收物流的投入, 着手建立自己的回收物流系统;对回收物流正确认识, 只有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 企业才会在实践中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3.2 积极引进和培养回收物流人才, 提高员工素养

企业在积极认识回收物流对企业的正面影响的情况下, 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 对内对全体员工进行回收物流的相关培训, 使员工正确认识国家政策和企业措施, 积极参与到回收物流工作中, 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对外要积极引进相关物流管理人才, 进行人才储备,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3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 促进企业回收物流的发展

政府每年都会拿出一笔资金进行企业技改活动, 如果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或政策倾斜, 对企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回收物流系统建设, 按照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要求去做, 将回收物流系统的更新与升级作为企业技改的一个重点项目, 符合国家对产业发展的要求, 容易争取到政府技改资金, 促进企业回收物流的发展。

企业要达成环境目标, 需要满足利润最大化和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的要求。一方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使企业能够提高原材料和能量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回收物流的发展,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3.4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实现回收物流技术突破

回收物流技术落后是制约企业回收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必须加强回收物流技术研究, 尤其是对回收物资的利用处理技术。如企业通过将污水净化成中水, 可以减少污染, 同时可以利用中水进行浇灌绿化树木, 或者用于企业生产制造的冷却用水, 节约企业成本。在企业内对回收物流进行专项研究, 成立攻关科技小组, 对回收物资的再利用进行研究, 尽快找出一条创新的路子。另外要积极研究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融入到回收物流管理工作中, 使其产生新的效益。

3.5 重视售后产品回收, 科学选取回收模式

售后产品在完成产品的使用使命后, 退出历史舞台, 企业在回收这些商品所形成的回收物流中, 可供选择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制造商负责回收、零售商负责回收、第三方负责回收。每种模式都有优缺点, 制造商负责回收的模式, 优点是企业技术力量雄厚, 可以对回收的物资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对那些环境危害较大需要及时处理的产品都要采用此种模式;零售商负责回收模式, 优点是分布广、接触面大、易于实施, 如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就是一种成功的方式, 适合那些产品销量大、用户多, 可以更新换代的产品;第三方负责回收, 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有着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信息网络化和效益规模化的优势, 能为企业分担技术力量不够, 零售商又不愿回收的风险。正确评估企业的回收需求, 选择合适的物流回收模式, 能为企业带来便利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回收在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中起到的作用, 是解决未来经济和环境之间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环境要求下, 随着企业对回收物流的重视, 回收物流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面对企业回收物流发展的问题, 社会和企业都应该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完善其支撑体系, 促进回收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金鹏, 魏立锋.我国回收物流发展关键问题分析[J].物流技术, 2008, (4) .

[2]王俊峰, 翟应根.循环经济下的第三方回收物流建设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 (3) .

[3]赵瑞雪.回收物流在企业物流中的意义[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 (12) .

节约型社会的敌人 篇7

当前, 我国资源、能源现状令人堪忧。虽然我国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排在第五十三位。我国耕地面积人均0.1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4, 水资源人均2200立方米, 占世界人均的1/4;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 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1/3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增长之中;铁矿石占世界总量不足9%, 铜矿不足5%, 铅矿不足2%。比如, 2006年, 我国GDP总量占世界5.5%左右, 但是我国一些主要资源的消耗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水泥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54%, 钢材占30%, 能源占15%。

在我国生活消费领域, 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面子性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时弊, 包括一些军校的学员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某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勤俭节约”成为部分学员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 不少学员甚至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学员们使用的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总是追求最新潮的、最时尚的、功能最多的, 一旦有新产品面世他们总是趋之若鹜, 从而造成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太快。食堂里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教室里人离去灯不灭, 卫生间里忘记关闭的水龙头哗哗的淌着自来水, 废弃的作业本、草稿纸绝大部分都是空白页, 毕业时抛弃的文具很多还没有开封启用。在军校相当多的办公室没有使用节能灯, 多数办公室的电脑、空调、电灯基本上是从上班一直开到下班。此外, 洗浴、洗车用水、电及其他用品的浪费还难以统计[3][4]。

其实, 节约资源与军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已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人民群众特殊群体的军校教员、学员对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要求更高、时间更紧, 这就要求必须有持续、稳定的经费和资源增长作保障。近年来, 虽然我军的经费有所增加, 粮食、煤炭、煤气等军需资源供应标准也有所提高, 但与其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缺口, 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经费和资源供应不足的形势下, 要保持军人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在军校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5]。

一、树立节约理念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军校全体人员对我国的资源、能源的严峻形势有初步了解, 加强他们对我国能源、资源危机的认识。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形成全体人员的节约风尚。要不断宣传节约型社会, 让大家了解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及其与军校节约资源的利害关系, 教育大家反对资源浪费, 摒弃浪费恶习、厉行节约, 把节约资源变成主流意识。要在全军校倡导节约资源的理念, 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 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的良好习惯,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 让大家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时时节约、处处节约的健康文明风尚[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校节约资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 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制度体系

随着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 军校在如何节约资源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法规空白点, 针对新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 解决无法可依和法规不完善的问题。要转变工作职能和指导思想。在工作指导上, 由注重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转变, 着重抓好军校节约资源按法规制度办事。要把军校节约资源作为重要内容, 纳入到各单位的发展规划当中。要把军校节约资源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和指标, 在工作总结、单位评先等各项活动中显示其重要性。各单位应编制本部门的军校节约资源建设规划, 提高对军校节约资源战略地位的认识。军校内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 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 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资源节约标准。在实施军校节约资源过程中, 对节约对象要制定节约标准;根据节约标准, 确定节约的目标;根据节约目标, 确定节约的具体数字;根据节约数字, 进行目标管理, 实行监督检查和最终评价。检查节约资源等实际工作时, 向法规、制度落实情况和效果转变。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 调动各方面执法、守法的积极性。强化监督机制, 维护依法管理的严肃性[7]。

三、用文明的消费伦理观引导“科学消费”

军人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其消费行为方式的变化直接反映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志向、情趣、社会心理的变化, 反映着军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和心理面貌, 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伦理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对消费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应根据时代和军人发展的需要, 树立起以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军人职业要求为基础、以现代文明精神和开放性世界视角为目标指向, 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型消费伦理观, 指导军人的消费方式选择, 加速我军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 促进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而推进整个军队的全面进步。此时引入“科学消费”观念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所谓“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一种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安全健康消费、适时适度消费、正确选用商品和可持续消费等内容。要强调的是我军一直走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军人消费的示范性作用也将对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消费道德风尚发挥重要的作用[8]。

四、节约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具有价值的资源, 是企业等组织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当今世界主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军校战斗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各国无不把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作为增强军队战斗力、保障力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军事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动性, 被闲置不用或利用不当就可能荒废、退化, 直至流失。现在有的军校不是没有人才, 而是没有用好人才。有的岗位不合适, 专业不对口, 作用难发挥, 积极性难调动。有的拿传统的尺度去衡量人才, 缺乏一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现在需要做的, 就是对人才不求全责备, 不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要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努力形成“想干事业有机会, 能干事业有岗位, 干好事业有地位”的用人机制, 使军校成为优秀人才能够施展从军报国之志的广阔天地, 遏制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9]。

五、节约物资资源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军校等机构率先垂范, 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 节约行政费用支出, 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军校的表率作用, 树立军校的良好形象, 从而推动全军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物资资源的节约仅靠节约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通过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以科技发展建设军校节约资源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使传统工业走向知识产业以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开发节约型产品。使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 重点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 来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10]。

目前, 一种创新模式就是将采购任务“统”起来, 即推选区域联合采购, 这是全军24项后勤改革之一, 是集中采购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前组织物资集中采购, 主要是集中一个单位各部门的物质需求, 统一组织采购, 这是一种“小集中”,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更难发挥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的作用。我们可以积极探讨以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为主采购平台, 并将保障区域内不同单位的物资采购需求统起来。具体的操作可构想为:在上级机关的协调下。确定联合采购区域、明确区域联合采购法范围, 成立由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牵头的区域联合协调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集中采购、资金支付和集中服务, 进而实现区域内部队采购机构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进一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益, 降低采购工作成本。如果这一构想实现, 将产生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增多采购业务量, 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形成规模效益, 改变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人物单一、全年业务量不大、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状况。二是可以集中保障区域内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克服中小采购机构自身人力、物力不足, 利用业务上的优势带动整个区域内采购工作的开展, 使采购机构由单纯的采购工作向协调和指导工作转换。三是借区域联合采购模式, 可以充分利用军校等中小采购机构的资源优势, 避免因采购资源利用不充分而造成的浪费。加强与驻地政府采购机构的联系。地方政府采购机构在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资源库, 可以为我所用。比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可以利用政府采购机构的产品信息库、专家资源库、供应商资源库, 以方便采购工作开展[11]。

还有在销售领域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模式, 对军校节约资源也有一定的启示。电子商务模式分为外部电子商务环境构建和内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外部电子商务环境构建的一种形式是, 利用Internet网络环境以虚拟主机的形式构建军校物资集中采购网, 将本单位所需物资目录、数质量要求、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网上发布, 以电子招标的形式进行网上交易, 然后通过银行系统直接进行支付。所需物资则由供应商在军校保障监管人员的监督下直接供货上门。另一种形式就是利用Extranet网络环境构建部队生活保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系统。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保证民网与军网绝对物理隔绝。内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主要包括:部队生活保障信息发布, EDI电子数据交换环境, 在线零星预约, 汇总预约数据, 生成采购计划, 加工情况查询, 供应情况查询, 库存盘点情况, 生活水平分析, 财务开支报告等等[12]。将以上的军校电子商务网络联接到我军物资采购信息网络当中。目前我军已完成军队物资采购信息系统一级数据中心和5个基础数据库建设, 初步构建起了面向全军的物资采购信息平台。依托现有采购信息化建设基础, 我军电子商务体系的发展完全超越了以信息发布为主的单一功能实现阶段, 构建出联接采购部门、部队用户、供应商、银行等相关实体的完整网络, 实现采购全部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 重点强化服务功能的开发, 并以此为基础优化采购运作流程、简化程序、强化配送管理, 加强采购链的信息化集成[13]。

上一篇:民族院校大学生教育下一篇:健脾益肾补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