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农业

2025-01-19

我国有机农业(通用12篇)

我国有机农业 篇1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 日益扩大的国际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机农业因此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充分依托海岛生态优势、着力开发海洋有机农业, 则是沿海岛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具有战略眼光的发展思路。海洋有机农业必将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1.1 有机农业的基本认识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有机农业基本标准和符合现代健康理念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及转基因品种等生产资料,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借鉴传统农业但具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而从事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以减少对人体、土地、环境和水源的危害。

有机农业有别于化学农业 (或称石油农业) 和传统农业, 实际上是一种回归自然耕作方式、减少对化学品的过分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源于自给自足时期的传统农业, 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此外, 有机农业与通常所说的绿色农业也有显著的区别:前者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 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 有机农业的生产显然要比绿色农业要求更高更严。美国农业部 (USDA) 曾把有机农业定义为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素和牧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在大力提倡和发展有机农业以有效阻止当地环境的恶化并抢占国际有机食品市场份额, 尤其是欧盟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有机农业已经成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概貌

从世界范围来看, 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 它对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类型和社会制度的适应性表明了它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盟成立以来, 有机农业逐渐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贸易机构——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的成立, 以及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有机农业法规的颁布和实施,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 有机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 (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ITC) 统计, 到2004年底, 全世界不同程度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30多个。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有机产品目前约有30大类, 300~400个品种, 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杂粮、水产品和野生采集产品;获证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 而加工产品较少。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有机农业生产, 但分布区域不够均衡, 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 西南地区很少, 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发展较快。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日益关注, 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快速发展, 有机食品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市场销售旺盛, 世界有机食品的销售量将占食品销售总量的20%。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基本靠进口, 德国、荷兰和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其国内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和70%, 美国所需的有机食品80%靠进口。

目前,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则把有机农业看作是提高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可实践的途径, 将有机农业列为16项多学科行动重点领域之一。这些举措和有机食品消费需求的增长, 极大地推进着全球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

2 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有机农业的优势和意义

2.1 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有机农业的优势

2.1.1 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明显的海洋生态优势

如地处东海的舟山群岛, 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 气候适宜,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对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 地理环境优越。舟山的土壤类型多样, 无工业污染, 还具有独特的自然隔离优势, 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种植和畜禽繁殖、保纯, 适宜发展有机农业。② 气候条件适宜。舟山群岛位于中纬度地带, 境内气候受西太平洋、欧亚大陆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海岛气候——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交替显著, 四季分明, 冬暖夏凉, 年温适中, 年、日温差小, 空气湿润, 光、热、水基本同步, 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1℃, 年平均日照1 940.6~2 257.4 h。年平均降水量927.3~1 620.1 mm[1]。光照、降水和温度等气候因素决定了作物的栽培品种、栽培方式、轮作制度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等。任何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气候条件都不利于发展有机农业。适宜于多种农作物、花卉和畜牧业的发展。③ 工业污染较少。相对独立的海岛地理位置造就了阳光、蓝天、白云、碧海、金沙及清新的空气、温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等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如舟山群岛有许多与大岛较近的岛屿逐渐成为无居民岛屿, 各个岛屿基本无工业污染尤其是无重工业污染, 生态环境适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2008年环境状况报告显示,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3%,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 呈现良好态势[2]。经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多年监测, 无工业、大气、土壤和水质污染, 耕地、水源和空气等洁净优良, 符合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2.1.2 具有“三农”和创新创业的政策优势

2004年6月, 中国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通过5~10年的努力, 力争使中国有机食品产量提高5~10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沿海各地很多渔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专业户等都对在沿海开创具有海岛特色的海洋有机农业, 开发海洋有机食品, 推向国内外市场, 实现海岛农业的新跨越, 走出“三农”创新创业新路子, 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待, 开发投资海岛有机农业的欲望十分强烈。

2.1.3 具有悠久的传统农耕、养殖优势

沿海渔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习惯以传统耕作、养殖方式为主, 海岛山区种植业病虫害少, 使用化肥、农药少, 土壤污染程度不高, 养殖业使用各类饲料添加剂、激素和兽药少, 农业生产中多年有积造农家肥的良好习惯, 粮多、草多、畜多、肥多呈良性循环, 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规程。渔农村地区现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包括近年来形成的大量“双转”渔民) , 通过必要和规范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1.4 具有生态基地的基础优势

在独特的海岛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基础上, 已经形成了一大批能够为有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 为沿海岛屿孕育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水产品。如,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双桥镇近年来积极培育发展“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千亩花卉种植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千亩果木种植基地和万只白鹅饲养基地, 把农业发展重点从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经营为主的转变, 也为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 一些科技开发与技术力量比较雄厚, 有以科研、生产、推广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单位, 有完善的技术示范服务体系, 科研开发及技术服务有人才保障的龙头企业, 在有机农业方面已经取得较快发展, 态势良好, 效益明显, 并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如, 舟山市普陀特产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开始进行有机茶开发, 是浙江省最早进行有机茶生产的企业之一, 公司根据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趋势、利用普陀海岛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异的生态环境, 于1996年开始“生态茶园”试点建设。为与国际市场接轨, 199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中心专家的指导下, 茶园按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标准要求进行改造, 于1999年3月通过OFDC“有机 (天然) 食品”认证, 2000年4月又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 (OTRDC) “有机茶”认证, 6月获得德国BCS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当年首次出口到德国、美国。近年来, “佛顶山”牌普陀佛茶在国际、国内大型名茶评比中屡次获“金、银”奖, 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公司生产的有机茶原料均来自经OTRDC和BCS认证的环境优良洁净的有机茶园, 在生产、加工、贮运中严格执行有机茶生产、贸易规程, 产品品质优异, 是真正无污染、高品质、富营养的天然有机食品, 产品大部分由专业的外贸公司出口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3]。

2.2 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有机农业的意义

我国沿海有大量点缀在海上的沿海岛屿, 这些岛屿大多地理环境好、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和自然隔离条件良好, 还有越来越多的岛屿可腾出更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从而非常适合发展海洋有机农业, 以利充分发挥海岛生态资源优势, 积极抢占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的先机, 有效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提升渔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实现渔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突破口。因此, 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政治社会意义和极其重大的海洋经济效益。

2.2.1 发展海洋有机农业有助于解决或减少海岛生态环境污染, 修复海洋生态

从有机食品开发地区的实践看, 有机农业因为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它对减轻农村面源污染、对特殊生态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水土得到了保持, 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海洋生态环境和近海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或恢复。

2.2.2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富营养、高品质、口味好、无污染的健康环保型食品

有机农业强调施用有机肥和采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 而且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 海洋有机农业生产的有机食品没有人们普遍担忧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残留问题, 也不存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直接和潜在危害。

2.2.3 有利于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的实施

相对于大陆和其他沿海地区, 沿海岛屿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轻, 但生态破坏也正在受到威胁。由于有些海岛农业保持了较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因此, 较之大陆更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 所以在海岛适当规模地发展海洋有机农业, 开发海洋有机食品, 有利于沿海岛屿的环境保护和建设, 同时能够保护我国海域的生物多样性, 还可以成为海岛渔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2.2.4 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及其所依托的有机农业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 并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的收入普遍增长较快, 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 贸易商的利润也大幅度增加。如果走进大城市的超市里转一圈, 不难发现有机食品的平均价格几乎是4倍, 甚至10倍于普通食品价格。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统计数据表明, 近几年我国有机食品的年出口额和年产量增长率都在30%以上, 但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市场的份额不到0.1%, 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海洋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 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 经过几年努力, 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2.5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展沿海地区海洋有机农业, 可以使人们对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较深的认识, 在推动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并进入良性循环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可积极有效地缓解海岛渔农村人口就业难题, 有助于新的经济形势下海岛大量渔民“双转工程”的实施。根据德国的实例分析, 有机农业比常规农业多需20%劳动力, 估计在沿海岛屿推进有机农业需增加的比例还要多。

3 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有机农业的主要方向与战略构想

3.1 海洋有机农业种植开发

充分利用沿海岛屿特有的种质资源优势, 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如有机葡萄、有机草莓、晚稻杨梅、佛茶和香柚等基地。加大投入, 扩大规模, 并使生产基地的建设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 注意保护基地周边的原有植被, 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提倡减耕、免耕及复合经营, 防止水土流失。实行平衡施肥, 鼓励测土施肥, 控制化肥用量, 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在现有条件较好的生产基地, 运用烟蒂浸出液等天然除草剂防治蚜虫、用矿物质放射物防病及施用生态化肥等方法, 大力培育有机草莓、有机葡萄、有机杨梅和有机竹笋等果蔬, 甚至诸如玫瑰花、郁金香等可食用有机花卉。

3.2 海洋有机渔业养殖开发

浙江省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也是全国最大的河口性产卵场, 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 饵料丰富, 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是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渔场。虽然近年来渔业资源面临缩竭的困境, 但水产养殖业却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已成为发展较快的一个新兴海洋产业, 目前, 全市已有贻贝养殖基地, 对虾养殖基地, 梭子蟹、石斑鱼、鲍鱼和扇贝等海珍品养殖基地, 蛏子、蚶、蛤和泥螺等贝类养殖基地, 海带养殖基地等。从国际上看, 农业发达国家养殖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 发达地区养殖业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只要在养殖品种上坚持珍稀品种养殖格局, 并由低质、低值向优质、高值的有机化转换, 实现多样化、标准化和综合养殖, 形成规模化基地, 培养沿海养殖加工基地和一批水产苗种孵化、设施渔业养殖、港湾养殖、浅海养殖和滩涂养殖等综合性水产养殖企业, 以促进沿海岛屿海洋有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一些山塘水库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的话, 还可以采用不施肥、不扔饵的纯天然大水面开放养殖模式, 养殖味道鲜美、无污染、经济价值数倍于普通鱼的“有机鱼” (花鲢、白鲢、鲫鱼) 。另外, 设置海洋牧场也是国际公认有效的一种培育渔业资源、营造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的方法。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规划的前提下, 选择适当海域开发海洋牧场, 通过在海底设置人工渔礁, 在海中形成上升水流, 带来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 让海底生物聚集栖息。同时, 在海域内人工放流水产种苗, 形成一个有各种海洋生物栖养繁殖、生态系统完整平衡的海洋牧场, 以稳定海域生态, 以更好地发展海洋有机渔业。

3.3 海水蔬菜及有机藻类开发

用海水浇灌的蔬菜是世界上公认的纯天然绿色保健有机食品,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许多国家已进入大规模海水灌溉农作物的阶段, 国内利用海水浇灌种植的新奇蔬菜——海蓬子、海珍菜、海芦笋和海菠菜等系列海水蔬菜, 也已进入宾馆饭店。海水灌溉的海莲子含碱成分高, 可促进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提高人体免疫力等, 并被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认可, 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我国沿海岛屿众多, 是淡水资源紧缺的海岛地区, 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土地少之又少, 而靠近海边的盐碱地和滩涂则较多, 如果大量闲置的盐碱地和滩涂能够种植海水蔬菜, 可以调整种植结构, 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 将为沿海地区农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而且能大大缓解海岛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开发海底蕴藏丰富的有机海藻这种直接在海水中生长的类细胞植物, 它们吸收并储存了海洋元素的精华, 富含高含量的铁、钾、锌、碘和镁, 以及维生素A、B、C、D、E, 还具有净化功能, 以天然方式消除污染和辐射。有机海藻还被视为长寿食品, 它和陆地植物同样甚至更加有营养, 是真正的美容和健康产品, 成为取之不尽的海洋美容资源, 所以开发有机海藻产品前景相当看好。

3.4 无居民岛屿的利用开发

无居民岛屿陆域面积相对较小, 但散布于浩瀚的海洋中, 拥有丰富的水域空间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渔业资源, 从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角度研究考察, 无居民岛屿具有很大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价值, 周边海域还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宽阔的浅海滩涂资源。无论是原来没有住过人的荒岛, 还是已迁走居民即将成为无居民岛, 都不能放弃对他们的保护和开发利用[4]。

无居民岛屿, 正是因为没有人在居住生活, 自然资源还没有被破坏, 所以其大气、水源及土壤不受污染或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指标, 并且无工业污染, 还具有独特的自然隔离优势, 有些病虫害也不会有, 更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我国沿海的很多无居民岛屿都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如在浙江舟山群岛的1 287个无居民岛屿中实际可开发利用的不下400余个。这些海岛地区, 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 而无居民岛屿蕴藏着既肥沃、生态环境又好的土地资源, 长期以来都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有的小岛离大岛很近, 各种物资的补充非常方便, 适宜于发展各种绿色无公害、特色有机农产品和散养各种特色畜禽。如距岱山本岛2.5 km的官山岛, 面积8.14 km2, 现基本无人居住, 具备开发海岛有机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潜力[5]。因此, 要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 积极争取无居民岛屿合法有序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 在保持和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 使之成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海洋有机农业的重要发展基地, 并实行严格的有机耕地保护制度和企业准入制度, 严禁污染企业进入有机农业基地乡镇、海岛。

3.5 依托龙头企业实施订单海洋有机农业

大力发展海洋有机农业光靠农户的单干是不现实的, 必须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产业龙头, 全力支持做大做强,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依托龙头企业, 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提供系列服务、实行价格保护、加工利润分成及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农户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 由松散型联合向紧密型联合发展, 建立“企业带动, 经纪人牵动, 政府推动”的有机农业运行机制, 实现产业化经营, 加强产销联合, 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 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 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此外, 还应不断提高海洋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度, 逐步把有海洋有机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全方位推出沿海岛屿的海洋有机农业产品。对已有一定基础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 要打造品牌, 扩大影响。此外, 在实施品牌战略时, 尤其要注重地理标志建设。

3.6 紧抓市场机遇实施国际竞争战略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当前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生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其快速增长的消费量, 且供求矛盾还将日益突出, 从而刺激了发展中国家以出口为主要特点的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近几年来, 全国有机食品产量和出口额增长率都在30%以上, 大部分产品出口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但由于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在世界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不断拓展的国际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机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也为我国沿海地区利用自身海岛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有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当前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 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不断强化、出口门槛不断抬高的大背景下, 我们完全可以按照错位竞争的发展思路, 抢占发展机遇, 把沿海地区原有渔农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尤其是隔绝于大陆的地域劣势转化为发展海洋有机农业的环境资源优势, 克服存在的困难, 在保证有机食品质量的基础上, 拓展海岛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开发出更多的国际市场亟须的海洋有机食品种类, 冲破国际贸易壁垒的阻碍, 提高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份额, 开辟一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机农业发展新路子。

4 结束语

实施海洋有机农业发展战略, 是提升我国沿海地区渔农业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也是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大潮中实现渔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 必须切实抓住当前全球有机产业迅速成长的有利时机, 充分发挥海洋有机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先发优势, 把海洋有机农业开发与沿海地区渔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紧密结合起来,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海洋渔农业有机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海洋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方向, 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目标, 以工业化的理念大力推进海洋有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力求把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海洋有机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

参考文献

[1]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2000.1.

[2]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2008年舟山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www.zmeems.com/stz/zs2008.doc. (2009-09-15) .

[3]胡高福.舟山群岛发展海洋有机农业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 25 (3) :26-27.

[4]刘容子, 齐连明.我国无居民海岛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5]沈文周.中国近海空间地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我国有机农业 篇2

吴斌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义,科学地分析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4—0067—02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

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

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学、王玉林、李华臣:开发有机农业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J],垦殖与稻作,2006(2).[2]吴大付、李东方、刘大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

有机农业(绿色农业) 篇3

有机农业知多少……

1、什么是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派生物。在这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轮耕和休耕制度让土壤休养生息;采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烘肥;种植豆科作物为土壤提供绿肥;以保持土壤的生产力和耕性,并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农场中除了种植植物外,还要饲养畜禽以保证生产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链的完整。由于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就不会污染水源,也不会造成农药富集在动物体内,既保护了动物,又保持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有机食品是指原料是通过有机生产体系生产的,经过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并具有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

2、有机农产品有什么好处?

有机农产品对农民、消费者和环境都有好处。在有机农业的耕作方式下,农民不再使用化学肥料,不再受农药的危害。

从生产资料的投入角度,农民可以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方式制造绿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替代化学氮肥;电可以用秸秆和畜禽废弃物发酵堆肥,将有机肥料施回土壤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购买化学肥料的资金投入。

消费者:

作为消费者,选购不含农药残留的有机食品,有更安全的保障;选购有机食品,在行动上支持环境更友好的有机农业和支持进行有机耕种的农民,身体力行地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使农民远离有毒的化学农药。

环境:

有机农业的耕作方式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土壤的肥力,保护水源,增强生物多样性,促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有机产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生产基地在最近两年(一年生作物)或三年(多年生作物)内未使用过CB/T19630—2005《有机产品》和《OFDC有机认证标准》中的禁用物质;

(2)种子使用前没有经过任何禁用物质处理,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在的种子和种苗;

(3)生产基地应建立长期的土壤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

(4)生产基地无明显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境问题;

(5)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避免污染;

(6)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两三年时间,新开荒地及撂荒多年的土地也需经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才可能获得有机认证;

(7)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

4、你知道有机农业的起源吗?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一部分关注农业环境生态的科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现代农业对农业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他们发现过量的使用化学肥料破坏土壤结构,截断了自然生态中的物质循环;农药的使用污染了水源,而由于其不易降解性,在生物圈不同物种富集积累,直接的受害者有以谷物为食的鸟类、采花蜜的蜜蜂等,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环;以追求产量最大化的单一机械化耕种方式,更进一步破坏生物多样性。这些科学家发出声音,认为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为人类产出食物的生产系统,它与土壤、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水、空气,还有依赖于农田的周边生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基于这个理念,提出了“有机”这个词,希望从一个有机整体的角度重新认识作为食物生产系统的农业生态环境。

一场有机农业运动由此在不同的地方发起。随着有机农业运动的不断推广,有机农业的认证制度也相继建立,以促进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是贴着有机认证标签的食品琳琅满目地出现在货架上和商场中。

5、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如何?

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室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有机农业运动先驱。

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室参与中国境内的第一次有机认证检查。

1995年,本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宗旨,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室为基础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该中心专门从事有机食品的认证开发和推广工作,从此,我国有机食品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并命名了一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国际认可,成为中国第一家同时获得国内和国外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食品标签知多少……

这在个认证标志由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颁发。2003年,OFDC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质量认可的“有机认证”标志,得到国际和国内的承认。

经OFDC认证的有机食品标注有“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在有机产品转换期生产或使用有机产品转换期产品为原料生产的有机产品标志注有“中国有机转换产品”字样。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关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化学农药、化肥、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在上市检测时没超标,无农药残留。

中国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隶属农业部,受农业部委托,提供有机产品认证和培训服务,推动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进行有机农业科学研究。认证标准与国际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一样,但没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认可。

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由隶属于农业部(MoA)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

为现代农业支付多少……

大自然为现代化学农业付出题:污染的河水,流失的土壤和物种的灭绝……

一名英国学者在2000年期间对英国1996年度的现代农业生产进行了其自然资源成本的估算。这些外部

资源成本,农业生产者没有将其列入农业生产成本中,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没有为这成本付出分毫。这位英国学者用我们熟知的金钱数字方式估算了现代农业造成的与环境相关的额外费用。

尽管这部分用用是政府的财政输出,是纳税人的钱,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确实是付了钱。但是,我们付了钱就可以了吗?我们付的钱可以净化水源,似是却救不活灭绝的利群。

选择支持有机农业,一方面保护自然免其付出不可逆转的代价;另一方面,购买有机食品的费用可以完全负担。

有机农业在中国……

目前中国从事有机农业推广的组织与机构有如下几个: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

◎南京春江有机农业基地

◎山东省肥城市是较早尝试发展有机产业的地方之一。1994年,肥城市济河堂村就开始种植有机蔬菜,开创了我同有机蔬菜生产的先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肥城有机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环保总局已命名的43个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中,肥城就有3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促进处”授予山东省肥城市有机农产品基地标志。

◎北京奥绿特有机食品连锁店2007年进社区,2007年底开1500家店铺。有机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奥绿特一头与各地区农民合作种植生产放心、安全的绿色食品;另一头通过直接入社区,从而缩短流通环节,使其有机食品价格相对便宜,易于向市民推广。

我可以买什么……

超市里的有机食品不多。这种有机奶,在超市中跟普通奶一样,并没有很明显的有机食品标志。

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篇4

世界上真正的有机农业的雏形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形成,而我国的传统农业是其形成的源头。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 H King途经日本到中国,考察了中国的农业,总结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并于1911年完成出版了《四千年的农业》(Permanent Agriculture: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一书。书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农业几千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使用人或畜粪便、废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和保持地力,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之后,奥地利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学家Rudolf Steiner发表了生物动力学农业思想;受Rudolf Steiner的影响,1924年德国和奥地利出现了具有有机农业性质的“生物动力农场”。同时,英国植物病理学家Sir Albert Howard,总结了1905—1924年其在孟加拉当农业顾问的经验,并在King的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倡导有机农业,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传统农业的经验,于1940年出版了《农业圣典》(An Agricultural Testament)一书。1945年,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Odaler受《农业圣典》的影响,创办了Odaler有机农场。1950年J I Rodale开始倡导有机栽培,尤其是花园的有机栽培;从此以后,有机农业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科学,并在1963年美国海洋学家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后得到飞速发展。1972年由法国、美国、英国、南非和瑞典等5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称IFOAM);1985年秋天,在美国纽约洲的奥尔巴尼(Albany)成立“美国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rganic crop improvement association,简称OCI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未,全世界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发展了有机农业。奥地利、芬兰、瑞士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国内农业生产总面积的6%~8%,其他欧洲国家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2%左右;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多为起步阶段,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全部农业生产面积的还不足1%。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2月,全世界有机农业生产总面积为1 580万hm2,其中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意大利,他们有机农业面积分别是760万hm2、300万hm2和100万hm[1,2,3,4,5,6,7,8,9]。

2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有机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技术(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优良品种等)大量进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之前(1960年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处于“原始有机农业生产阶段”,之后被现代文明的产物(机械、化肥、农药等)所改变。1987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在之后签署共同行动纲领,我国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回国后敦促农业部等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协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标准等相继出现[10,11]。

1994年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目前改为“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CHINA)”),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专业从事有机产品检查和认证的机构,并在之后获得IFOAM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之后,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COFCC)、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所等相继成立,从事国内有机食品的理论体系、认证标准的制定、有机食品的检验和认证。目前,在我国注册的有机食品的认证或注册机构有30家以上。

3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

3.1 有机农业

不同科学家或认证机构有不同的概念,但人们公认的有机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机农业是一个生态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体系,有自己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体系,包括种植业和动物饲养业等;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生态体系,利用自然的功能保持地力和维持生态平衡。二是有机农业是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用标准来规范的农业生产。三是采用的技术,是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使用的措施,是能维持农业生产体系的生态平衡措施。主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认为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或保持稳定的生态体系。

3.2 有机食品

对于有机食品的概念,人们观点基本一致,即:来源于有机农业的食品,并且在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上,用标准(准则)加以规范。

4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前景

4.1 发展有机农业,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人口和经济条件,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后会更加严峻。如果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中国有希望成为文明昌盛的人间乐土,若解决得不好,中华民族将会经历更深、更苦的磨难。这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关切和忧虑的问题。并且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环境保护上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不但能生产优质农产品,也是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12]。

4.2 我国有优异的条件,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

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我国有野生食用菌、茶叶、中草药、经济树种等,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二是我国有丰富的地域资源,比如云贵高原的山区和高寒区、黄土高原的特有的地域和气候资源等,都为发展特有的有机农业提供了基础;三是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四是我国有一批仁人志士和机构,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些都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4.3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世界上和国内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欧洲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地也在不断扩大,从1986年的1.2万hm2增加至1996年的130万hm2,同期的有机农场数从7 800个增加到55 000个;在德国,已认证的有机农场从1980年的500个上升到1996年的6 068个;奥地利从1991年的2 000个增加到1996年的15 850个;瑞典从1989年1 500个提高到1996年的3 932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丹麦等,2000年市场份额达到了2%~5%,在今后10年时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美国Rodale Press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中表明,87%的美国商店购买者愿意购买与常规食品同样价格的有机食品,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改变了饮食习惯,其中72%愿意购买有机农业生产的蔬菜和水果。我国以及世界上的有机食品市场巨大,并且不断增加。因此,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对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增加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广阔。

5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差异

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食品生产等生产形式,都是我国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典范,相同的终端是得到安全食品、放心食品[13,14]。作者根据各种概念、规范、标准等总结,认为它们有四方面的差异:一是不同的终端要求。除得到食品外,生产有机食品的终端是地力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绿色食品强调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措施,希望生产产品的同时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无公害食品强调不产生公害,杜绝化学物质残留超标、避免产生抗性等公害。二是不同的农业生态系。有机食品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中种植着不同的作物和植物;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可以是种植单一作物的生产体系,比如葡萄园只种植葡萄、玉米地只种植玉米,也可以是种植多种作物的农业生态系。三是技术指标和要求不同。从总体上讲,有机农业的标准要求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绿色食品比无公害食品要求多一些。因此,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手段比较少,从感觉上看比较严,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手段比较多,从感觉上看生产比较容易;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比较,绿色食品的标准相对较严。四是行为主体不同。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工程是国家行为,是国家、政府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为规范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信任所做的努力;绿色食品是企业行为,是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龙头的企业为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民间组织或企业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企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倡导并规范的农业生产。

6 有机食品的认识误区

一是生态农业(我国把无公害食品归类为生态农业的一部分)、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农产品生产,都是我国大力提倡和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他们得到的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安全、营养的食品,并且任何生产形式都能生产出优质产品。对于有机食品高级、绿色食品中档、无公害食品最低级的说法;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不确切的,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二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格。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和供求关系确定的,并不是因为有了“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名称,农产品价格就会高、就会贵。当然,由于农产品信任的缺失,“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成为商家炒作价格的基础和前提。名称和概念也有“品牌”价值;但“品牌”是历史、质量、产品信誉等结合体,没有历史不能成为“品牌”(并不是用广告、宣传等,创建的“品牌”),没有连续、持久、稳定的质量保证不能成为“品牌”,没有产品的美誉不能成为“品牌”。三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或方法,恢复地力、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病虫害的防控,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也主张使用天然物质、自然力量等进行防控。因此,从事有机农业生产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如何让地力恢复、如何补充土壤中的肥力(有机质、矿物元素),片面强调“不使用农药”,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四是有机食品是来源于有机农业的食品。有机农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生态体系,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中有多种作物种植。因此,如果单独种植葡萄,把葡萄园称为有机葡萄园,把葡萄园中的葡萄称为有机葡萄,这种“有机葡萄”值得商榷。五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任何农业生产,都不会拒绝农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波尔多液、硫磺(硫磺水分散粒剂)、天敌、天然提取物、天然发酵物等农药;绿色食品生产、无公害食品生产、良好农业技术规范等农业生产形式,都不可能把农药拒之门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药仍然是人类对付作物病虫害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7 有机农业的葡萄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规范

有机葡萄生产中的葡萄病虫害防治,也需要采用规范防控的方法;资料中已介绍了葡萄病虫害规范防治的概念、方法和步骤(王忠跃,2009年),有机农业的葡萄生产中病虫害规范防治,也是采用这些方法和步骤,只是使用的农药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的农药,不可用化学合成的药剂[15]。以下以北京延庆张山营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为例进行介绍。

7.1 病虫害基本情况

最重要的病虫害是霜霉病,常见的有白粉病(7月及后期常出现)、灰霉病、白腐病、后期的穗轴枯萎,个别葡萄园(红地球)在果粒上还有透明小白点,有些葡萄园发现少量黑痘病。虫害问题主要是绿盲蝽,个别葡萄园还有介壳虫(东方盔蚧)、叶蝉,林木上的蚜虫也有迁移到葡萄新梢的现象。炭疽病不是很严重,主要是谢花后到套袋前的防治;对于酿酒葡萄,雨季防治和后期跟进防治是关键。一般在套袋前要使用药剂控制,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必备、波尔多液、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酿酒葡萄雨季和中后期的防治,以保护性杀菌剂为基础,结合1~2次内吸性杀菌剂。白腐病已不是太大问题,只是在个别地块比较普遍,结合进行炭疽病防治。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转色期,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点。对于鲜食葡萄,灰霉病是开花前后必须防治的病害,尤其是开花前,套袋前应使用药剂处理果穗;对于酿酒葡萄,花前、花后、转色期应该防治灰霉病。后期的穗轴、果梗枯萎原因很复杂,早期的霜霉病侵染花序或小穗轴,使用药剂可拉长穗轴等,可能造成后期的穗轴、果梗枯萎。红地球葡萄使用药剂拉长穗轴措施,一定要适量;防止霜霉病早发(见霜霉病资料);谢花后套袋前使用药剂,选择合适的药剂,在套袋前用药剂处理果穗。绿盲蝽发芽后产生危害,有绿盲蝽危害的果园(只要是发芽后)越早防治越好。蚧壳虫(东方盔蚧)出土上架时扒老皮;发芽后进行药剂防治,谢花后也要进行药剂防治。叶蝉的防治可在发芽后至二至三叶期、麦收前、8月上中旬,根据葡萄园发生情况使用1~3次药剂。

7.2 有机葡萄园可用药剂

有机葡萄园可以使用的药剂:杀菌剂为波尔多液、80%水胆矾石膏(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石硫合剂、硫磺(80%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其他经过认证的天然物质(微生物发酵产品,比如武夷菌素、农抗120等)、活体微生物(芽孢杆菌)等。杀虫剂为机油(或矿物油或柴油)乳剂、其他经过认证的天然提取物(藜芦碱、苦参碱、大蒜提取物、烟草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品等)。

7.3 各期施药规范

7.3.1 发芽前。

一般情况,使用5°Bé波美度石硫合剂,于芽膨大时(展叶前)使用。发芽前是减少或降低病原菌、害虫数量的重要时期,在田间卫生(清理果园)的基础上,应根据天气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措施进行施药。一般情况下,使用5°Bé石硫合剂;雨水多、发芽前枝蔓湿润时间长时,使用铜制剂(可以使用波尔多液(1.0∶0.5)~(0.7∶100.0)或80%水胆矾石膏300~500倍液)。注意喷洒时尽量均匀周到;枝蔓、架、田间杂物(桩、杂草等)都要喷洒药剂。对于病虫害比较复杂的果园,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与机油乳剂(或柴油乳剂或矿物油乳剂或苦参碱或藜芦碱)200倍液的混合液。

7.3.2 发芽后至开花前。

发芽后至开花前是病虫害防治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建议使用2次药剂。一是二至三叶期。一般情况下,可用杀菌剂+杀虫杀螨剂。对于没有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的葡萄园,使用波尔多液;对于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的葡萄园,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苦参碱或藜芦碱)。春雨比较多的年份,在花序展露期和花序分离之前,需要增加使用1次药剂。可以选择80%水胆矾石膏400~600倍液或波尔多液。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比较严重的葡萄园,在花序展露期和花序分离之前,需要增加使用1次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0.2~0.3°Bé的石硫合剂。二是始花期(开花3%~5%)。一般情况下,开花前可以使用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硼肥。开花前是重要的防治点,不管什么品种类别、栽培方式,都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因为开花前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防治点,并且花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一旦遭受危害,损失无法弥补。药剂的使用,以对付伤害花序、花梗、花的病虫为主。

7.3.3 花期及谢花后至套袋。

花期不使用农药,谢花后可用5亿活芽孢/m L枯草芽孢杆菌50倍液+保倍硼,或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苦参碱或藜芦碱)。套袋前2~3 d。可用武夷菌素处理果穗。落花后是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的防治点;也是灰霉病的防治点;巨峰系品种要注意防止链格孢菌对果实表皮细胞的伤害;干旱年份,白粉病、红蜘蛛和毛毡病是防治点;有透翅蛾的葡萄园,谢花后还要注意透翅蛾的防治。因此,药剂的选择必须与田间需要控制的病虫害相对应;并且必须对幼果安全。一般在套袋前整理果穗(必须梳果到位),然后马上用药剂涮果穗,药液干后就可以套袋(也可以在3 d之内套袋)。也可以在谢花后到套袋前2次使用药剂,即谢花后1次、套袋前1次。

7.3.4 套袋后。

一般情况下,套袋后使用波尔多液(比如波尔多液200倍液;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20 d左右使用1次(雨季,10 d左右用1次)。但是,注意以下情况:转色期(葡萄开始转色时),使用1次80%水胆矾石膏500倍液+机油乳剂。在白粉病发生普遍的葡萄园,8月使用1次硫制剂(0.2~0.3°Bé的石硫合剂或80%硫磺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田间发现霜霉病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处理;在发生区及周边(5~10 m),立即喷洒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或0.2~0.3°Bé石硫合剂。发现酸腐病烂穗,可摘除病穗或剪除病粒,集中处理;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处理疏果后的果穗,药液干燥后继续套袋;整园喷洒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混加机油乳剂或其他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杀虫或驱虫类的药剂)。7.3.5采摘后。采收后至少使用1~2次药:采收后立即使用1次铜制剂,如波尔多液200倍液(1.0:0.5~0.7:200.0)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15 d左右用1次铜制剂(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一直到落叶。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一是葡萄采收后,葡萄的枝条需要充分老熟、枝蔓和根系需要营养的充分积累。因此,采收后必须保证大部分叶片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二是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葡萄采收后减少病虫害的危害,还会减少翌年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压力。

8 有机葡萄具体防治规范案例

8.1 吐哈盆地(吐鲁番、哈密)有机农业无核白葡萄园防治规范

8.1.1 基本情况。

该区域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无核白。主要病虫害有叶蝉和白粉病,叶蝉危害比较重,气象条件合适时白粉病可能造成危害;毛毡病、白星花金龟有发展为主要病虫害的趋势。后期裂果导致的果实腐烂(重要是黑曲霉)也是重要问题之一。

8.1.2 规范防治流程。

共使用农药7次左右,药剂成本约1 800元/hm2。具体防治流程见图1。

8.1.3 农药使用说明。

生长季节温度在15~29℃,可以使用0.2~0.3°Bé的石硫合剂、0.3%苦参碱15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80%水胆矾(必备)400~800倍液。

8.2 新疆天山一带(石河子、博乐)红地球葡萄(有机农业)防治规范

8.2.1 基本情况。

。对于新疆石河子、博乐地区的红地球,一般年份的规范防治,农药使用次数为7~10次:发芽前、发芽后、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包括喷洒和果穗处理)、套袋后使用2次药剂,采收后使用1次铜制剂。药剂成本约为2 250元/hm2。

8.2.2 防治规范流程。

具体防治流程见图2。

8.3 焉耆盆地(和硕县、和静县、焉耆县)有机农业酿酒葡萄防治规范

8.3.1 基本情况。

该区域目前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气象条件合适时,都可能造成危害。虫害有叶蝉、毛毡病等,并有发展为主要虫害的趋势;也存在蚧壳虫问题。共使用农药7次左右,药剂成本约为1 800元/hm2。

8.3.2 防治规范流程。

具体防治流程见图3。

8.3.3 农药使用说明。

生长季节温度在15~29℃,可以使用0.2~0.3°Bé的石硫合剂。0.3%苦参碱15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80%水胆矾(必备)400~800倍液、1 000亿枯草芽孢杆菌1 500倍液。

摘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在世界上迅速发展,但大众对有机食品的概念、实质内容等的认识上还有许多分歧。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有机食品的形成过程、有机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在国内外的发展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有机食品的理解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我国有机农业中葡萄病虫害的防控经验与实践。

有机农业可研报告 篇5

张树云

山东君晖绿色有机循环农牧业生态园区,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按照循环经济思路运作,园区规划为生态猪养殖区、生态羊养殖区、粮食/牧草轮作区、生态果园区、生态大棚蔬菜区等功能区块。整个园区的生态循环过程:猪场、羊场粪污与作物秸秆配合堆积经发酵后用作粮食/牧草、果树、大棚蔬菜及绿化带有机肥。黑麦草(冬牧70)又用于补充冬季养殖场青料不足。地瓜、胡萝卜、南瓜、冬瓜等产品加工生产饲料。种养结合,有效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同时,见缝插针的园区绿化使园区经济体与周边自然体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

一、园区建设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水污染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与此同时,世界环境保护热也随之兴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的共同愿望。绿色被公认为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准,人们崇尚绿色食品、绿色产品,因为它是环境无污染的象征。

从上世纪90年代逐步开始发展有机基础农业,到逐步形成有机产业链条,中国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包括德隆系对新疆蕃茄产业进行整合的经典案例,有机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包括高端消费者、重点销售商和众多前端生产企业的重视,而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机产业的发展予以了保护和支持,众多的区域政府将发展有机产业列为区域发展计划,同时由于中国有机产业的产品在目前主要市场在国外,成为国际主要的有机产品基地,而获得了VC的高度关注,正在成为资本努力介入的新兴行业。

整体来说,有机行业的发展,每个环节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上游:中国有着大量的有机生产农场,形成以京、沪周边、东北三省、山东、江西、浙江、江苏、广东、云南、新疆为主要核心区域的有机产业集群和而同时还有很多处于转化期的农场,随着资本的介入的加强,部分农场成为相对长久的有机生产基地,成为机遇;

中游:大量公司依靠前端产品,逐步形成面向消费者的成品和半成品,他们的努力,促使了消费者对有机的认识与认可,也促使了行业的发展。而其中占有相对优势的部分企业,已经获得资本的高度关注,在注入资本后,有对有机品类中某些特定产品进行垄断的趋势;

下游:在有机行业的终端建设中,目前存在着多类终端并举的格局,一种通过常规的规模超市卖场形成对广泛人群的影响和诱导,另一种通过自建销售专卖终端的形式,形成在区域中的销售布局,从而逐步稳定的把控区域人群,在面向终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单店的盈利和多店的布局正在成为下游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

对于历史过程中,有机行业的发展可以做两点概括:

1、有机是朝阳产业,目前认同有机的人群数量还有限,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有机产品正在成为高端人群的高关注类别,对于有机行业来说,是一个在已经认同有机品类的人群中细分和维护忠实消费者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市场进行教育,以让更多的有能力有意识消费的人群进入到有机消费者的行列,这是一个扩大市场规模的过程;

2、目前的有机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生产、物流、终端和消费者意识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机产品在现阶段还是属于高价格产品的类别,也正因为如此,有机企业的利润还较为充分。可以这么说,目前的有机行业,是一个还没有充分竞争的行业,是一个属于只要具有资源和拥有部分消费者,就能获取较高利润的行业,这对于很多产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商机。有机食品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食品,发展空间和利润都是可观的。

发展:

有机行业的发展,必然保持着几类特征:

稀缺特征:中国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有机产品供应基地,大部分的有机产品出口,能在国内的产品数量相对有限,而同时,由于前端资源的稀缺,有机产品在中国成为普及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成为少数高端人群的消费品,稀缺性体现了有机的价值;

消费者需要教育:很多的消费者不是已经知道了有机产品,懂得了有机产品对于自身的价值,而是对于有机的概念模糊甚至毫不知情,因此,如何让目标消费者知道有机,并认同有机,这是一个需要教育的过程。中国在对有机教育的过程里,目前没有专有的途径,仅仅是依靠少数终端企业的教育和具有国外经历的人员的意识带动,这个过程是原始和落后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众多的消费者,对于有机的理念,不能接受,这成为行业快速增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垄断:由于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消费有机产品,如何找到高端人群并垄断他们,形成他们对有机和有机企业的忠诚,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现阶段,各有机企业和终端机构都在努力的为找到自己稳定的高端消费者而圈地,从区域形成地理位置的实质圈地,到通过专项推广,形成目标消费者意识中的稳定概念都已经在展开,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速度的竞争。有机行业是少数直接与高端消费者打交道的行业,而且是能形成稳定消费者的行业;掌握高端消费者,可以进行多种业务,这是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有机行业必须通过教育以扩大市场,但是通过网络则能实现对市场的最大覆盖,这是未来有机行业虚拟终端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通过建立与消费者接近的实体终端,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体验,是实现阶段拓展的方法和途径,这是在整个消费者没有被教育成功的前提下,展开教育消费者的一种途径,对于短期内有机行业的发展,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二、园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1、劳动力优势

有机农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园区周边农村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农业生产的多数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便于广大农民操作;同时,发展有机农业也可以缓解当地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有机农业生产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把分散的小农经营纳入产业化的轨道,辐射周边地区的有机农业发展,使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2、资源优势

君晖园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为山地丘陵,是重要的林果产地,邹平水杏、礼参葡萄、长山山药、红芽香椿、金星山楂,久负盛名,远销四方。品种资源丰富,而多样的环境和资源更适合开展有机生产。并且由于地处山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环境条件优越,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适宜地区,又由于主栽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生产中不存在基因工程问题。许多植物种类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以及许多野菜野果,通过野生采集可以很快转换为有机产品。此外,园区三面环山,具有天然隔离带,适于建设有机生产基地。当然,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以保障能够持续生产。

3、技术优势

园区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当地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和创造了“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等永续经营的经验和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发展有机农业很有价值。吸收几千来积累的传统农业精华,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遍的推广,全国已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经验,创造了许多新的生态农业技术,其中大多数经验可以借鉴到我们园区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中。

4、配套设施优势

园区内建有以色列引进的艾森贝克公司的的生态温室大棚13个,总占地面积7800m2;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1座,占地面积3600m2。温室内可实现全自动控制,配套设备有水暖加热系统、遮阳幕系统、微雾或水帘降温系统、CO2补充系统、补光系统及喷灌、滴灌和施肥系统、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顶喷淋系统等,可提供理想的种植环境。

苗床/花架 移动式苗床

苗床边框为铝合金,支架部分的钢管和苗床网都采用热镀锌工艺,能在潮湿环境下长期使用。手动驱动,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可向左、右移动3m,能使温室的使用面积达80%左右。

花架

花架是专门用于放置花盆的支撑物。使用时只需将花盆放置其上即可,为拆装式。花架材料全部为镀锌件,能在潮湿环境下长期使用。

播种机和播种生产线 半自动播种机 精量播种机,集打孔和播种一体,只需人工放置穴盘,便可自动完成一个穴盘的播种。设备简捷,控制可靠,操作方便。播种精度可达90%-95%(限使用优质种子)。

遮荫棚

除了可以提供苗木存放场所外,遮荫棚还有如下功能:防止了可能的阳光直射,起到降温作用;减少苗木在未木质化时移出温室所引起的冲击等作用。

灌溉、施肥系统 移动式喷灌机

性能特点:智能控制,一次可输入20个程序,即20项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其单独的进退速度、休息时间、重复工作次数、开停机时间、左右喷杆的选择等设置。

重力滴灌系统

无需配套电力和特殊水源,经济环保;并且可与施肥结合进行,节省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灌溉时行间保持干燥,不影响其他农事作业; 相对畦灌,节水60%,节肥50%以上;能 有效降低温室内的湿度,提高地温,从而有效降低作物的发病率,节省农药投入并提高果蔬品质;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有效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比例注肥器

注肥器安装在供水管道上,不用电驱动,以水压作动力,设备安装后,不需要看管,操作人员可自由地忙其他事情。不管水流的流量和压力发生什么变化,溶液的剂量总是严格的与进入设备的水量成比例。

补光/补气系统 补光系统

使用专用农用钠灯,其特点是:专业防潮设计,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光输出量比普通钠灯高10%。蓝光部分增加30%,使红、蓝光能量更趋平衡。

CO2补气系统

在现代化温室栽培中,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由于空间相对封闭,CO2变化很大,白天室内可降至150ppm,夜间则高达450-500ppm(植物正常光合作用的CO2浓度为300ppm)。国外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将CO2的浓度增加到400-1000ppm或更高,能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专用的CO2浓度检测设备,它可以检测并控制CO2的释放系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CO2浓度的精确控制。

加温系统 水暖加温系统

采用水暖加温,用于最寒冷气候的升温,以确保作物生长所需。

湿帘/风扇降温系统 湿帘

利用水的蒸发降温原理实现降温目的。特制的疏水湿帘能确保水均匀地淋湿整个降温湿帘墙,空气穿透湿帘介质时,与湿润介质表面的水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空气的加湿与降温。通过湿帘进入温室的空气更加清新湿润,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轴流式通风机

内遮阳保温系统

夏季遮阳幕能反射掉部分阳光,并使阳光漫射进入温室,均匀照射植物,保护作物免遭强光灼伤,同时使温室温度下降4℃~6℃。冬季和夜间,该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红外线外逸,减少地面的辐射热量流失,减少热能消耗,大大降低温室运行成本。遮阳保温系统还能阻止室内水汽无限制地外逸,有效保持空气湿度,减少灌溉用水,延长作物收获期,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效果。

外遮阳系统 主要作用是遮蔽过多的阳光,保证作物免遭强光灼伤,由于阻挡了大量光线的进入,有效减少了温室内部热量的积聚,从而拥有比内遮阳系统更好的降温效果。外遮阳系统还具有防雹保护作用。

三、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粮食/牧草轮作区

占地300余亩的农作物,根据四季不同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牧草、绿肥、小麦、地瓜、胡萝卜、玉米、高粱、芝麻、绿豆等,每年每季形成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乐趣。

园区内引进优良的品种进行有机示范种植,包括饲喂营养价值极高的皇竹草、冬牧70黑麦草等,为园区内畜牧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并试验性引进了雪莲果等稀特作物,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园区内作物种类丰富,并根据轮作换茬需要,适时种植苜蓿、三叶草等绿肥作物,用作培肥地力。

2、有机果树区

近300亩的采摘果园,种植杏、桃、油桃、葡萄、李、梨、石榴、柿、枣等果树的优良品种近30个,形成四季开花、全年结果的景象,方便游客采摘水果,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所有果树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种养,采取施用有机肥、种草覆地、果实套袋、树下养鸡等生态措施来管理果园。通过果园种草—树下养鸡—鸡食害虫—鸡粪还田的系列循环,达到了保持果园水土、减少农药施用、增强土壤肥力的良性生态循环,提高了果品质量,同时提供了大量优质放养鸡和鸡蛋。

3、设施农业区

生态棚内采用现代有机种植技术培育盆栽韭菜、小西瓜、小黄瓜、小番茄、甜瓜、以及葡萄、提子等瓜果的优良品种,并严格甄选花穗、果型,保证产出瓜果无论从外型还是品质都达到最优。游客可亲自进棚采摘绿色时鲜瓜果,感受亲手采摘的乐趣。

针对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的重茬障碍日益严重、土壤的栽培环境逐年恶化,导致产量和品质低等严重影响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合理采用以下10种轮作模式:(1)番茄-黄瓜-番茄-黄瓜轮作。(2)番茄-叶菜-西葫芦-芹菜轮作。(3)茄子-芹菜-黄瓜-甘蓝轮作。(4)黄瓜-辣椒-叶菜轮作。(5)嫁接黄瓜-叶菜(2茬)-嫁接黄瓜轮作。(6)西瓜-番茄轮作。(7)叶菜-茄子-西葫芦轮作。(8)甜椒-芹菜轮作。(9)黄瓜-叶菜-番茄-叶菜轮作。(10)番茄-叶菜-西葫芦轮作。为了有效驱避害虫,在十字花科作物田间套种紫苏、神香草、胡椒、薄荷等4种芳香类蔬菜能够减少虫害、减少用药。蔬菜最好轮作生产技术,对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土壤微生物良性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园区精心设计的奇瓜异果园——展示棚,温室大棚内的瓜果、菜蔬造型奇特、品种齐全、口味甘美、四季常绿,极具观赏性。还有青藤廊道、观赏鱼池精筑于中,增添了温室的情趣,使游人即饱眼福,开阔视野;又饱口福,品味时鲜。

展示棚内隔离出来的育苗室, 专业从事蔬菜工厂化育苗、蔬菜新品种引进培育及设施工程与蔬菜生产技术研发。设有蔬菜科研开发工程技术中心1个,并有完善的蔬菜种子贮存和检测实验室及配套仪器设备。育苗用的温室在缓冲空间设置鞋底消毒或进入温室的推车等工具消毒的消毒液池或消毒垫,进入温室的人或机械直接触及地面部分需消毒后方可进入第二扇门,非常重视防止病虫的人为传播和机械传播。

工厂化育苗是以不同规格的专用穴盘作容器,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无土材料作基质,采用精量播种(一穴一粒),覆土,浇水,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它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种子,节水节肥,生产成本低;2.便于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实现育苗工厂化,机械化与专业化;3.出苗整齐,苗龄短,生长健壮,病虫害少;4.基质通气性好,根系易于人为控制,有利于根系的发育;5.苗移植过程中不伤根,定植后成活率高,缓苗快;6.提高植株抗病性,土传病害明显下降,对瓜类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7.增强抗逆性,由于根系发达,植株长势强,很少得病。

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过去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由于设备简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育苗苗龄长、质量差、大小不齐,而且成本高,还往往会因冻害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缺苗。再者传统的育苗技术只有靠经验,技术失误多,特别是单凭经验育苗很难掌握和推广。这些问题现代化工厂育苗都能有效解决。

本项目立足于现代有机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水平的提高,针对有机农业标准对蔬菜产品质量的要求,重点在保护地蔬菜生产方面进行大量的科技攻关工作,引进和推广了蔬菜新品种,扩大推广应用面积,培育蔬菜新品种。建立较完善的蔬菜周年育苗体系,提高年育苗能力。实现对茄子、彩椒(尖椒)、西瓜、黄瓜等育苗的工厂化,建立操作技术规程,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蔬菜种苗的销售区域。

四、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产品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该标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农业指遵照一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关注的不仅是产品,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综合效益。它能把多种农业生产活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起到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能提高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稳定性;并能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

有机农业之辩 篇6

虽然有机食品只占全球全部食品销售量的5%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板块。7年前,正是看中了有机农业的广阔前景,张同贵创办了多利农庄。

如今,有机农业已经成为资本最热衷的农业投资领域,不仅吸引了张同贵这样科班出身的投资者,也吸引了大批的“跨界”企业家,比如柳传志、丁磊、刘强东和王健林等。

如此多的资本和企业家投身有机农业,那么有机农业的前景究竟有多诱人?一些欧美市场的统计数据或许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法国大约有5%的农场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原料生产;2006年,英国年销售有机食品16亿英镑;美国从1990年开始有机农业年增长率为20%,2010年,美国食品市场上有机食品占有率高达58%;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日本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在10000亿日元左右,年增长率达30%。从世界上来看,全球有机食品市场1990年开始发展,到2010年达到近600亿美元的市场,几乎是2000年的3倍,势头凶猛。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预测,下一个10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将会以一个稍缓的速度增长。

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为591亿美元,中国所占比重仅为2%,预计到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产值将达到248亿~594亿元。

看得见的前景

据有机农业研究所和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土地面积为3700万公顷,这个数字在1999年仅为1100万公顷。其中,大洋洲1210万公顷,欧洲1000万公顷,拉丁美洲为840万公顷。有机种植面积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1200万公顷)、阿根廷(418万公顷)、美国(195万公顷),中国位居世界第6位——139万公顷。

“有机观察”(Organic Monitor)的调查显示,全球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2000年为179亿美元,2010年达到591亿美元,约为2000年的3倍,北美和欧洲有机产品的销售额占到全球市场的96%。

中国市场的情况相对而言成长更快一些,每年大概保持30%的增长。尽管如此,中国仍不能令人忽视的是满足有机农业生产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最重要的3个指标空气、土壤和水变得越来越不适合有机农业发展。

就拿最近讨论最热烈的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饮用水源地所受污染尤其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很难被传统水处理工艺消灭。而土壤污染更不令人乐观,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中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此外,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不到10%,化肥施用量却占了世界的近1/3,土壤污染已经日益严重。

如何克服这些不利环境的影响,真正满足有机食品的生产条件,是进入有机行业必须解决的第一大挑战。据张同贵介绍,多利农庄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可谓是绞尽脑汁。为了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多利选择了远离市区处于季风口的大团镇;为了达到有机蔬菜国际标准的要求,多利农庄经历了5年土壤无害化有机转换,并且调配出一种纯植物有机肥;在水源方面,投入6000多万元改良河道和灌溉用水,使其水质达到接近居民饮用水的三级水质。如此的努力,多利也换来了商业上的回报,2009年净利超过500万元,2010年超过了1000万。

不过,有机农业在中国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发展尴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认为,中国如果全部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按每年人均消耗粮食400公斤计算,将有2.9亿人没饭吃。发达国家多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施化肥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与合理施用化肥的生产模式相比,产量至少降低30%。诺贝尔奖获得者、绿色革命之父borlaug曾在1998年指出,如果中国要满足粮食生产的目标,平衡土壤肥料是第一位需要。

中国目前粮食自给率已经突破90%,对于中国来说,增加产量仍然是首要的,而有机农业并不能满足这个迫切的需求。因此,虽然有机农业长期来看前景偏好,但是在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多现实问题,会增加有机农业短期内的变数。

变数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资本的热捧,使得有机食品加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食品领域的新宠。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有机食品认证可靠吗?怎么来辨别市场上的有机食品的真伪?高价购买有机食品值得吗?

确实如此,市场上的有机产品鱼龙混杂,杂乱无章的情况非常普遍。认监委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达5000多家,有机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公顷,中国共有23家认证机构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活动。

如此众多的企业难免良莠不齐,综合来看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存在3大乱象:

首先是标志混乱。按照规定,有机食品必须具备有机食品标志和有机认证标志。然而市场上很多产品普遍存在标志不清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有1年,但市场上有机食品很少会主动标示出认证证书的有效期;再次是认证混乱,符合资质的认证机构共有23家,但市场上出现的远不止这些,消费者对此也无法识别,这就造成很多不是有机产品的被以次充好,当做有机产品来销售影响市场秩序;最后则是监管混乱或者缺乏监管,有机食品的监管是一个全流程的监管,涉及到农业、工商、质检等各个部门,这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而现实则是“重认证,轻监管”。

“这些现象很容易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对有机产业发展非常不利。”张同贵告诉《商业价值》记者。不过,这种现象正在得到改善,2012年7月正式实施了新版的《有机产品认证规则》,中国生产的所有有机产品有了统一的“身份证”,这包括有机认证标志、有机编码、认证机构名称等,消费者登录认监委网站即可查询产品信息。

新版的认证规则对有机产品的生产、认证、监管更加严格。比如销售产品需使用销售证并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销售场所对有机产品不能进行二次分装、加贴标识等;一些容易产生问题的产品如蜂产品,这次也被排除在有机产品之外。另外,对因各种问题而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任何认证机构在1~5年内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机产品认证申请。最大的亮点在于“农残指标不得检出”,20多个农残指标由“限制数量标准”变为“零残留”,均要求不得检出。要知道,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国外的一些标准里允许使用硫酸铜(波尔多液的成分)来防治病虫害,而中国则不允许。

对于新规则,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主席安德鲁·卢称为“世界上最严的标准”,直接后果就是对有机产业进行洗牌。“新版认证规则制定的非常及时,大约会有60%的企业达不到标准而遭到淘汰。”张同贵表示,“这对有机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与其他产业一样,中国的标准制定并不处于劣势。但中国有机产业刚刚起步,配套环节仍然不完善,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仍然众多,按照有机产业标准的全程监管标准,实际上是各管一段。这就如同老百姓一直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再考虑到对有机认证机构和获得认证的企业后期监管不力,也会给有机产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有机农业的生态价值 篇7

一、农业系统的生态价值

农业生态系统在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以及工业原料的同时, 还具有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 如农作物的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农田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 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业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王磊等[1]对北京市14个区和2个县的农业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 研究表明2012年北京市农业生态系统理论价值为2203.04亿元, 实际生态价值量为1167.61亿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该地区农业产值的2.95倍。孙能利等[2]对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生态价值及其贡献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200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为7058.54亿元, 是当年农业产值的2.4亿倍。赵天瑶等[3]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了荆州市稻田生态系统的景观休闲旅游价值, 通过人均支付意愿计算出荆州市稻田生态系统景观休闲旅游的总价值为4.43亿元。可见, 农业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 深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合理发展和利用农业的基础。

二、有机农业的生态价值

有机农业思潮起源于西方, 但其核心思想却是来自于中国传统农业。早在191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学家King F.H.在考察中国传统农业的基础之上写下了《四千年的农民们》一书, 书中盛赞中国、朝鲜等通过有机肥的使用, 保持地力长久不衰。美国人罗代尔在宾夕法尼亚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有机农场—“罗代尔农场”。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美国等纷纷于20世纪60和70年代建立了有机农场, 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 并于1972年在欧洲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IFOAM) 。有机农业主张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人工合成产品, 强调采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还田、豆科作物轮作、种植绿肥以及生物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等方法。由于有机农业强调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安全, 其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 世界上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国家有160个, 全球有机农业土地面积约为3700万公顷, 大洋洲约有1200万公顷, 欧盟 (含12个成员国) 以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约有805万公顷, 拉丁美洲有800万公顷, 亚洲有机农业发展较快, 目前从事有机耕作的土地有315万公顷, 北美为245万公顷, 在非洲尤其是非洲南部国家有机农业发展较快。

与常规农业相比, 有机农业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要求严格, 本身经济价值较高, 在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生态环保、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常规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抗生素等, 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 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下降、食品安全问题、面源污染、大气污染等。而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人工合成物品的使用, 大大降低了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风险, 因而具备更高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随着有机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 对有机农业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显得较为突出。近年来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有机农业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核算。吴芸紫等[4]分析了与常规农业系统相比, 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在食品安全、物质循环、气体调节、土壤有机质积累、水文调节、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废弃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

三、结语

与常规农业相比, 有机农业在生态服务功能上的价值体现更为显著。开展有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的定量化评价是体现有机农业优越性的重要支撑, 将有利于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 由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因此, 建立适用于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意义重大。

摘要:农业系统除了可以为人类提供农产品以外, 还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文章通过比较有机农业和常规现代农业的特征差异, 分析了有机农业在生态价值方面的优势。与常规现代农业相比, 有机农业在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合理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有机农业,生态价值,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 胡韵菲, 崔淳煦等.北京市农业生态价值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 (7) :58-62.

[2]孙能利, 巩前文, 张俊彪.山东省农业生态价值测算及其贡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7) :128-132.

[3]赵天瑶, 曹鹏, 刘章勇等.基于CVM的荆州市稻田生态系统的景观休闲旅游价值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3) :498-503.

古巴有机农业的发展之路 篇8

1511年古巴本土农业的开端。

1536年开始了占地运动, 土地被国家收回并用作建设用地和国有耕地。

16、17和18世纪在土地分配过程中诞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农村土地所有者, 古巴农民群体逐步形成。

甘蔗种植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古巴农业发展当中的一个关键点。

在对抗西班牙殖民主义的独立战争初期 (1895~1898年) , 古巴有90700个农场, 而在战争末期则变成了60711个, 平均面积为58公顷。超过135公顷的大农场主要生产甘蔗和进行农畜业生产。

20世纪初, 美国全面干涉, 大量资本涌入古巴, 甘蔗业加快发展步伐。这一发展建立在大农场日益普及的基础上, 有时还会同时经营养牛业, 小型的、经营方式更多样的农场数量日益减少。

1934年, 古巴只剩下38130个中小型农场。伴随着大农场甘蔗种植的脚步, 大规模的水稻种植也开始了。

1958年古巴仍有56%的人居住在农村地区, 而且面临着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地区, 仅仅占总人口9.4%的地主占据了73.3%的土地, 而85%的农民则是在租用他们的土地。在大农场里有超过400万公顷的土地是无人耕种的, 而20万农民则没有土地。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以后, 全国土地依据1959年和1963年的农业改革法被分配到超过20万个农民家庭中, 70%的大农场则归为国有。这一时期, 小农们在各自土地上维持作物多样性和进行综合耕种, 全国的小农组织成立了小农国家协会, 很多小农还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信贷和服务合作社。

20世纪70年代古巴政府意识到现行农业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 于是开始做出调整和改变, 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更加合理的农业系统, 使用更少的投入, 并能和当时的发展现状相适应。

1989年之前, 古巴有超过85%的贸易都是和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 略多于10%是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1989年的东欧剧变及之后的苏联解体使古巴遭到了突如其来的贸易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 古巴政府实施了经济紧缩政策并进行紧急调整, 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农业技术第一次得到了广泛实践。在这一特殊时期出台的农业政策, 旨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走向一种低外部投入的农业模式。

古巴有机农业运动起源

在20世纪70、80年代, 很多的古巴科学家开始寻求一种能替代高投入农业的途径, 一些研究中心也开始了类似的研究。国民逐渐意识到了他们减少进口农业投入, 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看, 能使农业系统更加可持续。

1992年, 主要来自于高教部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哈瓦那农业大学, 商讨生态农业的理念, 并于1993年3月在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了首次全国有机农业大会, 成立了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

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的建立带来了很大的反响。他们在各大学和研究中心纷纷举办工作坊、田野调查和讨论, 举行各种会议、项目和农民见面会, 此外还成立了流动式的农业图书馆, 在不同的生产、研究和教育中心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和其他感兴趣的机构当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 古巴农民发展了“生态农业灯塔”计划, 应用生态农业理念在全国不同地区推广可持续性生产体系的农场。

在教育领域, 哈瓦那农业大学可持续农业研究中心成立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习项目, 并在1997年起提供有关农业生态学的相应课程, 还开办了有机产品、有机咖啡的生产和认证方面的课程, 为农民召开了很多的会议, 举办了各种工作坊。意大利有机农业协会还协助古巴培训督察专家, 并得到欧盟认可。

当时还广泛开展了国家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成员大多同时工作在相关的研究机构, 大多正在开展有机农业项目或相关项目, 成员之间经常在一些项目、课程、出版和会议组织方面共同工作。由于古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会议、国际调研交流, 古巴在有机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方面的经验更广为人知。

1996年, 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凭借在推广有机农业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沙阿·马林克洛德”奖;1999年4月成为古巴农林技术人员协会的一部分, 改名为有机农业工作组;同年12月被授予诺贝尔奖, 以表彰它在传播和推广有机农业方面的努力。

古巴有机农业成功经验

(一) 都市农业

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强大的都市农业, 上千的农民以有机生产的方式耕作, 生产出足以满足城市居民粮食需求的食品。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耕作模式, 包括有机农场、密集型蔬果园、菜圃和后院、郊区农场等, 并通过大型企业、研究所、办公室和家庭耕作进行自我供给。

(二) 小型水稻生产的普及

经济危机致使小型水稻 (古巴人的主食) 种植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在有机农业运动中, 农业部代替水稻研究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 药用作物

走绿色有机农业之路(下) 篇9

我国绿色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8年全国绿色有机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实物总量与1997年相比, 分别增长了6.8倍、13.3倍。其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 自1997年以来, 以年均24.7%的速度增长。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的“热点”、农产品出口的“亮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增长点”。但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模有限, 品种数量也少, 主要大宗产品产量仅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左右。与日益剧增的国内外消费需求相比, 现有的农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和供给能力互相之间不相适应。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这主要包括:

1) 丰富多样的物种和自然资源

全国农业开发利用的栽培植物、畜禽、鱼类、食用菌、昆虫等已达万种以上。不同区域培育出许多极富地方特色、驰名中外的农林牧渔产品。这些区域具有适宜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技艺, 一经开发便可形成大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产品和生产基地。

2) 丰厚的有机质肥料资源

据农业部估算, 全国年产有机肥总量达48.8亿t, 其中畜禽粪便为20.4亿t、堆沤肥20.2亿t、秸秆类资源7亿t、绿肥1亿多t、饼肥2000多万t, 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在6000万t以上。大力开发利用有机肥料, 不但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还可以转化农业废弃物、根治面源污染、改善农产品品质, 同时也开辟了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3) 全国各地遍布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工艺

充分发掘、利用这些技术工艺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对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实现产品增值增效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4) 城乡居民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和认同与日俱增

绿色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消费理念和品牌, 受到了愈来愈多的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的认同。

5) 党和政府已就根治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战略性决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的制定和落实, 将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

据有关部门预测, “十二五”期间, 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 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数将达8800家, 产品达2.3万个;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2000家, 产品达1.1万个;新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300个,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总数达到800个, 基地总面积达1.5亿亩。对绿色有机产品的监管力度也将加大, 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将保持在98%以上。到2030年, 我国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有可能达到25%左右, 化肥、农药使用量各减少50%左右, 使用有机肥料的比重提高到70%, 土壤有机质普遍提升1~3个百分点。到2050年, 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将上升到40%左右。

4、推进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摆上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由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转变, 是农业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 意义重大而深远, 任务艰巨而复杂, 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列入日程, 抓在手上, 加强领导, 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包括确定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战略, 提出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制订规划, 分步实施;加强政策扶持, 调动企业、基地和农民的积极性;典型示范, 推动全盘。

2) 强化舆论宣传, 统一思想认识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 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但多数人对绿色有机农业仍然知之甚少, 存在种种片面认识和思想阻力。必须加强宣传, 包括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 请专家学者和认证机构专业人员作宣讲报告;编写教材, 普及相关知识;组织召开现场会, 总结推广成功的典型经验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深入开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宣传教育, 启发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真正变为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3) 培育经营实体, 搭建依托平台

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及其高科技含量的特点, 决定了这种产业的发展必须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技术开发机构牵头带动。要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农业, 必须重视龙头企业建设, 在资金、技术上给龙头企业以必要的扶持;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参与绿色有机农业开发;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契约、服务和资产联结等形式, 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使紧密型利益联结的范围不断扩大。

4) 强化科技支撑, 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绿色有机农业限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的现状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亟须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应当集中力量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一是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技术的突破。重点抓好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和人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的转化利用, 力求在配套技术和设备上有重大突破。二是生物农药研制技术的突破。随着化学农药的普及, 我国传统土农药使用逐渐减少。实际上, 土农药通过现代技术开发, 不仅灭虫效果好, 而且无药害。应大力开发生物防病杀虫的新技术、新方法, 以减少和替代高毒残留化学农药。三是良种培育技术的突破。保护地方特有品种, 加强对野生资源的驯化和新品种的培育, 不断开发出新的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种子、种苗。四是特色产品加工技术的突破。我国民间传承的特色产品加工技术, 其中一部分已被改造用于新产品开发, 一部分停滞不前, 一部分濒临失传。如将各地传统特色加工技术加以改良、集成现代科技, 将大大拓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市场空间和农民就业空间。五是运行方式的突破。要依托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整合社会资源, 对不同的绿色有机产品, 逐步建立起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法律援助的全新运作模式。

5) 在政策、法律上给绿色有机农业以扶持和保护

绿色有机农业标准、管理和技术等要求高, 基础设施投入较大, 需要加以扶持和保护。国家和有条件的地区应设立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有关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范围;优先对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等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激励;对处在转换期的有机产品生产实行定额补贴。创建“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和中介组织服务”的推进机制。依法强化农产品质检和市场管理, 变“多头监管”为“统一监管”。加大对获证企业及其产品的监管力度, 实行“基地”监控和“市场”监督双重管理, 以确保绿色有机产品的公信力, 维护消费者利益。

6) 综合治理农田污染, 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创造条件

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对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进行环保安全认证, 未经核准不得进入市场;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可降解地膜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投入品;积极推行以改圈改厕改厨、建设户用沼气池为纽带, 大力发展“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资源无害化、产品优质化、效益多元化;适当扩大豆科固氮作物和绿肥作物面积;在北方旱作农业地区, 推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除草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步伐,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九江发展有机农业的探讨 篇10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苏丹红到毒奶粉, 再到后来的毒大米、问题猪肉、地沟油等等一系列的有毒食品, 总是在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生活条件好了, 钱包鼓了, 对食品的要求也更高了, 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新宠。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 社会的发展是阶段性的, 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历史就能看出, 我们的发展过程跟他们不经有着很多相近的地方:一开始的农业是纯有机的。有机肥料, 有机治理病虫害。食品很安全, 但是产量很有限, 不少人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第二阶段, 大力发展人工增产增收, 机械化农药化肥的使用, 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的口味大不如前、土地硬化、水质变坏。工业的发展农村周边地区工厂对环境的影响, 粉尘、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问题使得土地里出产的粮食作物食用安全性大打折扣, 关于有毒有问题的粮食的报道出现在新闻里;第三阶段, 合理规划, 划分好农业区域和工业区域, 农业机械化继续保留, 最开始的农产品有机化又重新加入了进来。产量有了一定的保证, 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更好的解决。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国外有机食品的销量巨大, 虽然有机食品的价格是普通食品价格的3-5倍, 但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多数人还是选择价格贵的有机食品。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折点, 不少的人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非常的重要, 有很多人也急切的希望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放心的有机食品, 因此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是有市场的。

一、九江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

1. 九江有区位优势。

九江交通十分便利, 道路四通八达,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齐全。九江南有鄱阳湖, 北有长江, 是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汇, 是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的过渡地带, 有“三江之口, 七省通衢”的美称, 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九江种植有机农产品的对外运输。在九江发展有机食品的种植和加工地理位置非常好, 新鲜的粮食蔬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往全国各地, 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减少了营养的流失。

2. 九江有气候优势。

九江自古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唐宋时期其稻谷、茶叶、蚕桑、鱼苗以及竹木、等畅销各地, 成为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历朝历代以来, 九江都是重要的水稻、棉花、茶叶和淡水鱼类生产基地。九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较好的地理位置, 四季分明的气候, 充沛的雨水都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在这里出产的农产品口感味道都很好。九江环境优美污染少, 基本没有雾霾天气, 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水土是种植生产有机食品的天堂, 只有在好的环境里出产的食品才是对人身体健康最有利的。

3. 九江有人才优势。

世界著名的袁隆平院士就是九江人, 九江有相关的农业学院,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近期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院, 和农业相关的技术专业在未来很可能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

二、九江发展有机农业遇到的问题

1. 资金问题。

对于发展有机农业来说, 资金是很多地方普遍的一个困扰, 有机农业和普通农业相比投入的要比普通农业要多很多, 从有机农产品的注册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每个过程都需要付出比普通产品高出几倍的成本。虽然有机产品最终的售价要比普通农产品高出几倍, 但是前期的投入对于普通农民来说, 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2. 技术问题。

有机农业在技术投入上有很大的缺口, 如何让农产品真正做到有机, 国内有机食品的行业标准有很多的空缺, 不少标准需要完善。国外对有机食品有很多很严格的检测要求, 在种植过程中有机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有很多本质的区别, 主要有3个方面: (1) 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 而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 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例如以前用过农药化肥的土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 如果该土地需要种植有机农产品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 (3) 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控制非常严格, 不要求高产高收、每一地块会按照标准制定一定产量。以往农民在刚开始种植有机作物的时候能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实施, 但是说到定产的时候就都不理解, 为什么不要多产, 要定产, 这是为了让每一个果实都是健康的;还有些农民一开始能把握住, 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的使用起农药、化肥从而简化自己的工作量。提高农户的意识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 销售问题。

好的产品种植出来, 一定要有销路, 销路不畅就会导致种粮的农户积极性下降, 产品销售不出去, 贷款还不了, 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无疑是对有机农业最大的打击。

4. 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最难也最容易的问题, 首先要地方政府重视, 合理的规划好工业区和农业地带, 工业区如果太靠近农业地带工业的废气, 废水, 粉尘就会影响到有机农业产品的品质, 合理的安排规划, 有些县区着重搞好有机农业, 有些县区重点搞好工业。在年度考核的时候也要有区分, 不能一个标准到底, 工业和农业一样打分。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 资金问题的解决。

资金问题的解决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针对有机农产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资金补助一定要落到实处, 要区分普通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钱一定要用到刀刃上, 让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户享受的真正实惠;二是银行针对有机农业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 贷款门槛不能设的太高, 门槛太高农户根本贷不到钱, 更谈不上优惠;三是农民合作社针对有机农业给予一定的互帮互助, 不少的合作社有销售渠道、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让合作社也加入有机农产品的种植也是可尝试的做法。

2. 技术问题的解决。

大力扶持大中专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下到农村, 给予一定的待遇和资金的支持, 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做好正面的宣传, 宣传正能量, 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积极鼓励家庭农场模式, 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

3. 销售问题的解决。

一开始就要做好规划, 搞好产销一条龙服务, 提早规划是解决销售难的重要手段。如今科技发达, 网络便捷, 智能城市智能生活都在建立, 提高网络的运用, 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将是今后最常用的销售模式。利用电商平台推广健康的有机农业产品, 将有机农产品和高科技、健康有机的结合, 人们在付出高价格的同时, 一定希望看到和自己付出价格相等的产品。农户跟相关的学校和团队合作做到共赢, 在种植之初就将相关的信息拍成图片或者视频放在网络上, 对公众展示, 提前搞好宣传和预售工作。农户和大学合作, 针对大学生预就业提供相应的辅助平台, 吸纳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大学生, 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

4. 关于政府考核问题的解决办法:

给不同地方不同的考核标准, 一个地方一个标准, 不把工业和农业的GDP放在一起作比较。政府针对有机农业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措施。

有机农业是一个有前途有希望的农业产业, 虽然目前的市场还不是很大, 但是随着国内人们素质的提高, 人们有机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相信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愿意为有机掏腰包, 愿意为了健康、为了好的口感选择有机食品。

摘要:有机农业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新兴产业, 有机农产品虽然价格高, 但是对人体很健康。在我国特别是工业高度发达地区的环境或多或少都被污染, 近些年雾霾、酸雨、红色的河水、蓝藻等等现象都在给人们翘着警钟。我们在大力发展工业, 大把大把挣钱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空气污染问题等关系到我们自身健康的问题, 已经是我们目前将要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是发展健康的有机农业。相信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的同时, 对健康食品的渴求也是必然的。因此有机食品的市场在未来必将是一个超大的市场。

有机农业 资本不能急 篇11

鱼,是不放任何饲料的;奶牛,是要散养的,而且是要先隔离休药的;肉猪,是要能晒太阳的,猪圈是要干净清洁的。在特供基地,别说汽车,就连自行车也不可以骑进来。一切都为确保零污染。

其实不止航天员,一篇关于京城食堂的报道中说,体育总局的所有运动员不允许在外面乱吃任何东西,必须在部委食堂吃饭,这里所有的蔬菜、牛奶和肉都是特供的。“即使迫不得已到外面吃,也绝不能吃肉,教练每周都要提醒我们严防瘦肉精。”一名乒乓球运动员说。

那我们的食物呢?人们在微博上艳羡宇航员、运动员特供食品的同时,反思自己所面临的食品安全已经危险到何种程度、普通百姓的食品是何等的糟糕。《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的同时,微博上有人发现其中诸多名菜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剧毒的版本。

人们因为利益,放弃了有关食物的底线。在这场关于食品的浮世绘下,有机食品浪潮日益澎湃。这股浪潮由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和留学归国人士最先发起,不仅培育了最初的市场,也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构预估,中国将会成为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有机市集的组织者之一常天乐告诉我们,有机食品是系统化的,远非生产健康清洁的食物这么简单,它是一门综合学科。而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或许很少有比做有机农业的产业链更长的生意了。首先搞农业,生物、气候、土壤、动物、微生物,方方面面都要精通;其次搞销售,线上、线下,大企业、小买家都会照顾;第三还要搞物流,还是要冷链的!从业者必须是个杂家才能将这个产业盘活。

因势利导,拯救我们食物的武器,利益也是关键的翘板。有机蔬菜10元一斤,有机鸡蛋30元一斤,有机猪肉50元一斤,有机肉鸡120元一只,当有机食品获得大众热捧,我们希望它兴盛的不仅是有机食品的从业者们,也能带动整个食品链条的觉醒。

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其实更是个社会话题。处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如何规模化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从业者们还要面对另一个终极挑战。在二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健康食品生产的山东银香伟业副总裁田忠红对行业的深刻发问是:“你只有5个有机草莓,当有人要买第6个时,你怎么办?”

当热钱要与坚持操守才有价值的有机农业纠缠在一起,他们会各得其所吗?热钱能像鞭挞电子商务公司那样催熟有机行业吗?

我国有机农业 篇12

1 有机农业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是客观实际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农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与冲击。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农业生产需求等[1]。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无机农业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目前农业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业又称生态农业, 其主要特点是将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性,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传统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生物生长调节剂等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 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 也威胁农业生态化境, 对土地、空气等均有一定的污染。有机农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生物酶等元素的有机肥料, 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少, 可以达到绿色生产的目标。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无污染性应对我国当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 无机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结合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的优势与不足

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所运用的生物肥料不含有污染性的元素, 因此能够有效节约各种石化资源的运用, 并且在较大程度上保护农田生态结构, 使农业生产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均得到良好保护。因此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弥补无机生产技术的弊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要实现无机农业生产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 必须充分考虑2种生产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无机农业生产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是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 必须充分认识它们运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农业生产模式虽然能够节约大量的石化能源降低农业生产的物质投资,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 但是其缺点是不利于农业的快速增产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往往需要各个协作部门的分工协作, 因此也不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并且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但它却需要消耗较多的化石能源和使用较多的物质费用投资, 并且易导致土壤肥力的衰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2]。以上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 那么无机农业生产技术则很难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联合。

3 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处理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国农业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 而且农业结构比较复杂, 就一个城镇而言, 不同的地方也有一定差异的, 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有机与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但是可以通过设立近期目标的方式逐渐引导两相结合式的农业技术的发展, 比如建立以有机农业为主以无机农业为辅的生产模式, 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 从而慢慢实现2者的有机结合。要确立长期的有机与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目标, 建立有机与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的生产模式, 在满足当下农业生产效率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活动的内部平衡, 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渗透各种先进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项目, 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提高自然环境质量, 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促进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实现无机农业生产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应当在“三农”问题的总体纲领之下, 注重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投入, 不断采用创新方式实现无机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 鼓励发展新型农业。农业技术研发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应当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有机农业技术运用期间重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保证农业基本经济收入的同时, 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常艳波, 张凤珍, 徐海艳.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 2014, 34 (1) :24.

上一篇:文化结构下一篇:高速公路施工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