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共12篇)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1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20世纪,农业有了迅速发展。常规农业给人类带来高度发达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多样农产品的同时,由于过分依靠农药、化肥等外在投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尤其是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1]。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替代农业如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持久农业、再生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及综合农业等应运而生,其中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2]。
1 有机农业概述
1.1 有机农业的定义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一词最早出现在出版于1940年的诺斯伯纳勋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有机农业的概念起始于本世纪20年代,由德国和瑞士首先提出。在80年代里,随着一些国际有机标准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地接受。有机农业有很多定义,目前要用简短而明确的语句来表达有机农业的概念还不容易。我们认为,有机农业就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3]。
综观国内外对有机农业定义的描述,可以认为有机农业生产是一种强调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并拒绝使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的特点可归纳为三点[4]:
1)建立一种多种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2)系统内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3)采用土地(生态环境)右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
1.2 有机农业的原则
有机农业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促进农产品出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发展有机农业,除了考虑食品安全、经济利益外,还应兼顾其他相应的原则。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英文简称IFOAM)驻中国代表周泽江研究员认为,有机从业者只有坚持健康原则、生态原则、公平原则和关爱原则等四大原则,才能有效推动有机农业稳步发展。
从生产过程来看,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2)循环利用有机生产体系内的物质;(3)依靠体系自身力量保持土壤肥力;(4)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种植和养殖;(5)根据土地的承载能力饲养畜禽;(6)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1.3 有机农业的发展情况
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德国的Rudolf Steiner创立的生物动力农业。之后瑞士、英国、日本等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称IFOAM),对有机农业作了明确的定义。有机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目前,IFOAM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拥有来自115个国家的570多个集体会员。
我国有机农业起步较晚,于1994年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并于2003年2月获得了IFOAM的认可受证,成为亚洲继日本和泰国之后的第三家获得IFOAM认证的机构。同时我国已有20多个单位参加了IFOAM,是IFOAM会员,能够在其生产的农产品上贴上由I-FOAM统一制发的“有机”标签。
我国有机农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其中有160多个县级规模、10多个地(市)级规模,另有几个省逐步发展生态农业省。
2 博山区“整建制”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2.1 研究区概况
博山区地处鲁中山区,行政区划面积682km2,全区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占总人口的近50%。
耕地面积13000hm2,常年播种面积17467hm2,其中小麦5333hm2、玉米5467hm2、蔬菜2667hm2,中药材3000hm2,黄烟333hm2,其他为经济作物。农业总产值4.97亿元,粮食总产量3.48万t,平均亩产247kg。境内皆山,耕地以丘陵为主,水浇面积仅1333hm2,系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2.2 博山区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博山区是山东省24个纯山区县之一,有农业人口22.7万人。平均海拔较高,地域小气候特征明显,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植被完整,土壤富含有机质,且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2009年博山区又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县,又为博山区打造有机农业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博山区把石马镇、崮山镇、北博山镇、源泉镇、南博山镇北部等划归现代有机农业片,通过打破镇域界限,实施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将区内的有机农业规模做大做强。
近年来,博山区深入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有机特色,主打有机品牌,大力扶持发展有机绿茶、有机金银花、有机猕猴桃、有机蔬菜、有机杂粮等示范基地,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7000hm2,有4个镇、10个村“整建制”建设成为有机农产品示范镇、示范村,5000农户专事有机农业,带动农民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博山区的实践经验在于,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以政府推动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着力促进有机农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成功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已在全区建成池上镇茶叶基地133hm2、桔梗基地1333hm2、金银花基地40hm2;源泉镇猕猴桃基地200hm2;北博山镇越夏菜基地1333hm2;南博山镇韭菜基地200hm22、草莓基地13hm2;石马镇花椒基地333hm2、食用菌基地110000m2;开发区石门香椿基地1333hm2为主的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后有南博山镇的韭菜;北博山镇的蔬菜;源泉镇的猕猴桃、黑皮花生、谷子、红小豆等都已顺利通过北京爱科赛尔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的有机转换认证,提高博山区农产品品牌效益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模化水平。
2.3 博山区“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产品区
所谓“整建制”发展模式是指大规模有计划有侧重地发展有机农业,按照“整建制村—整建制镇—整建制区”的发展路子,最大规模地实现资源优化利用。
淄博市博山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前瞻性的提出整建制发展的“博山模式”,由村到镇再到全区,全面推广有机农业。
2.3.1 严格准入制度。
博山区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基本未受农药化肥污染,有机农业发展基础好、优势大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创新形成了"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业区的模式。按照"整建制村-整建制镇-整建制区"的发展路子,最大限度地整合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市场等要素资源,有效规范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解决了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难监管、难检测等关键性问题。在规划生产区内,建立了严格的农业生产投入管理制度,严禁化肥、农药等进入,防止原料性污染;实行了严格的有机耕地保护制度和企业准入制度,严禁污染企业进入有机农业规划生产区;要求生产区内农产品种类80%以上达到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农产品种植面积80%以上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
2.3.2 科学技术兴农。
为确保整建制有机农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博山区注重科技支撑,加快了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努力实现由“自然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家高等专业院校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联合建立了有机猕猴桃、有机茶、有机金银花等6处高标准科技示范园。组建了有机农业专家顾问团,加强对基地农户生产技术培训。在专家指导下,建立了5处有机肥生产厂,推广使用多种生物和物理杀虫技术,解决了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在池上镇、源泉镇设立了2处有机农产品安全监测站。目前,博山农产品中已有10大系列50多个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桔梗年出口创汇达到1000多万美元,占到淄博市农副产品出口总量的65%。有机蔬菜、板栗、香椿、花椒、红薯、马铃薯、金银花、茶叶、杂粮、黑五类、猕猴桃、草莓等33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证书或有机转化证书。
2.3.3 多种模式并存为扩大有机农业发展规模,拉
长有机农业链,博山区不断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努力促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非农企业向有机农业种植加工业转移,大力引进和发展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扶持山东豆禾食品公司、上水农业发展公司、上园茶场等10余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了宏泉猕猴桃、金洼韭菜等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基地农户参与市场经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也从传统的生产者实现了向经营者、农业工人的转变。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9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52个,带动5000余户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生产布局区域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3“博山模式”的启示
3.1 加快建设规模化有机农业基地
规模化基地是产业化经营的“原料车间”。博山区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万亩金银花、万亩猕猴桃、万亩绿茶、万亩桔梗、万亩黑色食品、万亩板栗、万亩越夏菜、万亩杂粮等十余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群和产业带。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和全省特色鲜明的有机金银花生产基地、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
3.2 加快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龙头企业一头连农业一头连工业,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场,融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是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主体。博山区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鼓励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并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运作,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实施兼并联合,扩大经营规模,努力培育企业集团,打造“联合舰队”。目前,全区发展山珍园食品公司、颜春饮料食品公司、聚乐村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14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0多名,加工原料来自有机基地的比重达到80%。
3.3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与农民群众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博山区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对待,一起纳入扶持范围,一起参与重点龙头企业评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家,发展团体社员46家、农民社员3万户,年营销农产品2亿多元。积极鼓励农民、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资本、技术、产品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博山红叶散养鸡合作社现有社员121人,年收入140万元,合作社按60%盈利分红,社员年分红2.6万元,比未入社前人均增收1.2万元。
总结博山区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探索,可以得到三条启示[5]:第一,发展有机农业,转变思想观念是根本。只有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从干部到群众达成发展有机农业的普遍共识,才能把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否则,就难以避免强迫命令和越俎代庖,即使取得一些调整成果也很容易出现反复。第二,发展有机农业,政府推动是保障。新形势下,政府调控农业发展,必须转变管理职能,寓管理于服务,寓制约于指导,把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事关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艺术选择。第三,发展有机农业,推进基地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是重点。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不可逾越、不可偏废的发展环节和工作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杨洪强.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方志权.有机农业初探.上海农业学报,2000.
[3]钱俊生.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发生的变革[J].学习时报,2007.
[4]吴先晓.别误解有机农业[EB/OL].http://gslh.org.cn/Article/5.html,2008-01-11/2010-03-31.
[5]市委政研室,博山区委研究室.向生态优势要效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J].农村工作情况通报,2009.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2
近几十年,中国人口剧增。人口的剧增加大了对食物资源的需求。而工业的兴起,使大批农民工涌入工厂工作。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致使耕地荒废,粮食蔬菜的产出不增反减。
在我的家乡,也出现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现象。家里没了壮丁,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于是家里大批肥沃的土地因没人耕种而荒废。
当然许多人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许多大型农场专门生产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但许多人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出现如蔬菜残留农药超标、猪肉含有瘦肉精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
鉴于此,我决定回家乡好好利用这肥沃的土地生产绿色的蔬菜和猪肉。
一、产品介绍
21世纪,人类已解决温饱问题,追求健康养生是人类生活的重头戏。吃得健康才能活得健康,人类的吃由“饱”到“好”就要求我们生产出健康的食品。
我的家乡澄江镇至今还没受到任何工业污染,辖区总面积219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面积11000多亩,山林面积达26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5%。交通便利,同高速、国道、铁路。人们的生活用水是山上引来的山泉水,泉水甘甜无污染且源源不断,可以很好地解决农田生产用水的问题。而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荒废耕地,又为我们低租金开展大型农场提供了可能。
我的绿色农家园,“人类的第三地——绿色养生之地”是利用利用生态循环和生物链,使能量最大化利用,种植蔬菜及蓄养肉猪。
(一)绿色蔬菜
人口增加导致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而随着科技发展,运用科技解决食物资源发展的十分普遍,相应的太空椒、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等一系列的转基因食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科学家都无法说明转基因食物是否潜在危险,又怎能叫人吃的放心呢? 另外,为了最求高利润,种植户施用大量的农药及肥料,直接影响蔬菜的安全性及蔬菜的美味。
鉴于此,我的农场拒绝种植转基因蔬菜,拒绝在蔬菜生长的时候使用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品,而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还会种植反季节蔬菜。施用化肥的蔬菜虽长得快,但却不及施用农家肥种植出来的菜那般甘甜清香。所以我农场种植的蔬菜不施任何化肥农药,而是利用野猪排出的尿液及粪便这些农家有机肥料发酵后去肥沃蔬菜,野猪的粪便作为底肥,猪的尿液用作辅助肥料,直到蔬菜采收之日前一个星期只浇清水。当然,在蔬菜生长的整个时期都不施任何农药。
而农场的设施则是用现代化的。农场不需人为去浇水,在地上安装自动喷淋器可按需要喷洒清水冲淡的肥料和清水及其喷洒范围,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具有一劳永逸的作用。
种植前先对农田进行区域划分,每个区域在特定时期种植特定蔬菜,待进入另一个期间则种植另一种蔬菜,这样有利于肥料的各种的充分吸收,还可减少发虫率。另外,猪圈环农场建设,有利于肥料的取得和有便于肉猪的食物的取得。
(二)安全猪肉
为了给蔬菜提供充足的肥料,农场还畜养肉猪。当今许多猪肉商为了需求高利益,给猪喂食瘦肉精、有害激素等有害化学物质,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力。而现在市面上几乎都是喂食饲料长大的猪,这样喂出来的猪肉的味道寡淡且腥臭味很浓,不像传统喂养的家猪的肉那样美味安全。
鉴于此,我的农场决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肉猪一般饲养三个月就可以宰杀。幼猪的主食为自制发酵饲料粥,长大到一个月后,喂煮烂的菜叶、糠、米饭和自制发酵饲料另外,新鲜的菜叶也是肉猪喜爱的,所以,在肉猪两餐之间喂食新鲜菜叶会增加猪体内的维生素。自制发酵饲料成分为:大豆、地瓜、玉米、玉米秸秆、花生等通过干燥磨成粉配成一定比例发酵而成。农场里的野猪不喂任何市场上的饲料。
在科学喂食的基础上,农场还会圈一个猪的活动范围,在天气好的时 将猪放到圈出的地方晒晒太阳,让它们只有奔跑,自由啃食地上的杂草。这样有利于促进肉猪长瘦肉同时减少得病率。
养猪场也采用现代化。建造饮水台解决猪的饮水问题,定期自动给猪棚打扫冲洗喂食等。建几个蓄水池分别用来储蓄山上引来的山泉水和肉猪的尿液及冲洗猪棚后的脏水。
二、市场前景分析
由于有机蔬菜不施用化肥农药,所以蔬菜产量较低,市面上的有机蔬菜少而贵,对于消费者来说可遇而不可求。同样采用传统喂饲方法饲养出来的安全猪肉更是凤毛麟角,传统的喂饲方法产量很低,但同蔬菜一样,营养价值会很高,且美味。
(一)绿色蔬菜
因为市场上的大部分蔬菜都是以化肥作为肥料,真正完全施用有机肥料的农户少之又少。而且农药的普遍使用引发出一系列安全问题。在这个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温饱已不再是问题,而追求健康养生已逐步成为人们的普遍思维。所以,无毒无害,绿色健康才能与人们的追求达成一致。
蔬菜可以说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吃饭必须有菜,而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对于蔬菜的需求量也很大。现在城市的市场上卖的蔬菜一般都是大型农场种植出来的无机蔬菜,而城镇市场上卖的蔬菜则大部分是当地的农耕村民种植出来的。农耕村民种植蔬菜使用的也是农家有机肥料,生产出来的蔬菜相对安全,但量少,也不会运到大城市上去卖。而中国大型农场生产的有机蔬菜则大部分出口其他国家及港澳地区,所以说大城市比较少有机肥料种植出来的蔬菜,有机肥料蔬菜在大城市的市场是值得去开拓的。
根据当下的市场状况,我的农场选择种植绿色蔬菜是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在期初不提升价格基础上,提升物品的完美性,以此提高竞争力。
而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既可以减少蔬菜在转销的过程中增加蔬菜的成本,又可以减少蔬菜的运输时间,从而使蔬菜出售时更新鲜。采用定点销售,可增加回头顾客。打造成品牌,增加诚信度,可促使蔬菜在顾客心中的占有重要地位。
(二)安全猪肉
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追求高利润,高收益,是商家们的不二之选。忽略产品的质量,一味追求财富导致了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件,如双汇瘦肉精事件,还有一些商家给猪肉注水,贩卖病猪肉等。这些事件深深的伤害了顾客的心,致使顾客在购买肉类的时候总是如履薄冰,反复查看才敢出钱购买。
市场上的猪肉都来自大型养殖户,一般都是圈养喂食饲料,这样的肉猪生长快,随之带来的收益也颇丰。但喂食饲料的肉猪味道没有传统家养的肉猪味道那般美味,且有些饲料含有有害激素会对人体有害。
顾客对肉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而采用传统家养的方式去养殖肉猪的有少之又少。同样,期初不提升价格只提升物品的完美性,大大提高了竞争力。
为满足现在顾客的追求,我农场拒绝给肉猪喂食化学激素、市面上销售的饲料,采用传统家养的喂食方式,只喂食自制发酵饲料,圈养加放牧的方式去管理肉猪,使肉猪肉质安全美味。很好地满足了顾客对猪肉安全美味的需要。
三、营销策略
(1)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即直接将蔬菜从生产地采摘、处理、打包后运至销售地点零售不经过转手。而对于肉猪则将生猪运至销售地点在宰杀。这样能让顾客吃到最新鲜的蔬菜和猪肉。
(2)采取定点销售的方式。在每个城市或市区开一家专门销售绿色蔬菜和安全猪肉的唯一店铺,由农场直接供货,店铺拒绝给商贩批发货物以保证整个城市仅有一家销售同一品牌的绿色蔬菜和安全猪肉的店铺。这样有利于积累回头客,杜绝仿冒伪劣产品,从而增加顾客量。
(3)打造品牌效应。通过和生产菜篮子的厂家和生产环保袋的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让厂家为我们的绿色蔬菜和猪肉通过图案设计等做宣传,另外通过制作海报、申请网站、做广告等方法为我们的产品做宣传。打响绿色养生的口号,同时为店铺和农场取名为“人类的第三地——绿色养生之地”。以此与市场上的蔬菜猪肉区分开。
(4)诚信为本。任何商业都离不开诚信。注重承诺,承诺绝不施用任何化肥就绝不施用。承诺不喂市场上的饲料就绝不喂食。保证货物新鲜就绝不销售不新鲜的货物。注重产品质量,保证顾客的权力。
(5)申请有机产品认证标志。通过国家的认证更易取得消费者的认同。
(6)欢迎广大顾客到产品生产原地观光,并为到来的顾客优惠五折。
(7)通过独立机构的认证。
四、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人们的经济收入逐渐增高,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支出也逐渐增加,并表现在对食物质量的更高要求,大部分人的观念是宁愿花多一点钱买到好一点物。可见质量的保证对顾客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而我们农场生产出的蔬菜因为不施农药,肉猪不喂市面上的饲料的就很好地保证了质量这一关。期初和市面上的蔬菜价和肉价一个价,又保证了产品的竞争力,相信绿色蔬菜和安全猪肉的市场计征将出现白热化的场景。
价格定位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购买力,所以价格定位至关重要,在刚开始的时候,顾客对货物还不清楚,需要有一段磨合期,好让顾客对产品信赖、放心。在磨合期内,将产品的价格定位为市场价,使顾客选择我们的产品。然后,等到产品有一定知名度,再将产品提一个等级,将产品的价格定位为比市场价多一些,蔬菜可每斤提升三到四倍,肉可每斤提升0.5到1倍,总之在顾客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同时经济利益最大化。
考虑到初期投资较大,可找多几个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并将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具体分到各个专业合作伙伴的手中,可减少因对某些环节的不熟知而阻碍产品销售。
农场起初可开展为中小规模,预计第一期开发土地1000亩,然后随着产品的知名度的提高,可加大农场的种植范围,增加销售地的数量,同时加大种植蔬菜的种类和养殖种类。资金来源可采取向银行借款、固定资产抵押、动产托管等多渠道融资方式。
有机农产品的产量较低,期初,农场应选择不易长虫的蔬菜种植,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到价格提升到较高价位时再种植相对容易长虫的蔬菜。
相信产品如果坚持绿色安全的原则做下去,规模达到一定大时,有机食物将取代一般食物。而顾客吃得放心,我们生产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误会有机农业 篇3
在中國农业大学李季教授看来,有机农业的发展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公众关心的安全和健康,即食品要对人体安全、健康负责;二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农业不应沿着集约化常规农业的方向走下去,而应考虑农业的转型;三是社会公平,即从事农业要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价值分享,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农产品的同时,生产者也获得应得的利益回报。在参与式保障体系研究会举办的沃野讲堂上,李季就国内外有机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道破围绕有机农业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有机农业就是回归传统。由冈田茂吉(Mokichi Okada)和福冈正信(Masanobu Fukuoka)于20世纪30-40年代创立的自然农法,提倡“不耕作、无农药、无化肥、不除草”,并进一步解释说:“自然农法具有节能、省本、高产、无公害,土地越种越肥等优点,这一切都是科学农法无可比拟的。”这种思想起源于中国老子的无为思想,后来欧洲兴起的生物动力农业也有相近之处。然而要注意到,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目前有机农业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如德国、丹麦、日本等,均采用了相当多的新型技术,包括地力培肥技术、病害控制技术等,片面回归传统摆脱现代技术是不可行的。
误区二:有机农业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有一种观点认为,有机农业几乎不可能实现,种地怎么能离开农药和化肥?难道要回到大量施用农家肥和人工捉虫的年代?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有机就应在那些“穷乡僻壤”发展,非得找不通汽车、不买农药的“纯净环境”来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由此进一步被边缘化,被推倒了那些“鸟飞不到”的地方。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种养殖户、农业专家的赞同。
去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院士说,“中国都污染了,到哪去发展有机农业。”这类言论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在我国,有机农业参考了绿色食品的一些做法,一定要测水、气、土。实际上欧洲的有机体系里是没有这些要求的,只要按照有机的要求耕种,慢慢过渡就可以转换过来了。大气治理不是一人一地就能管理的,水、土是可以控制、转化的,但并不是说非要把有机农业逼到荒郊野外去做。分析起来再看的话,欧洲工业化长达200年,比我国的时间长多了,土地基本被污染个遍,为什么还能发展有机农业?
误区三:有机农业等于低产农业。笼统来看,有机农业目前的产量是要低于常规农业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作物、不同季节、不同的投入水平情况下,有机农业不一定就会降低产量。根据李季在河北曲周对有机蔬菜11年长期定位研究表明,有机西红柿从一开始到现在产量一直不低,还略高于常规西红柿。有大田实验证明,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便能达到和施用化肥一样的产量。当然使用有机肥意味着相应的投入也要增加,所以在有机种植的条件下想要保证产量,首先要确保投入。在欧洲的一些农场里通常会内部解决,养了多少头牛就用多少有机肥。他们的投入水平低,产量也低。
误区四:有机食品营养价值一定更高。有机食品主要强调的是食物的安全性,而非营养价值。尽管一些有机食品的生产者会宣传自己的产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但这仅仅是厂家的营销方式。几乎所有健康机构或组织都承认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但尚未有机构和组织断言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
误区五:有机农业是绝对环保安全的。从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角度而言,化学品使用量的减少自然降低了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有机农业的发展就是环保安全的。但是环保有很多方面的指标。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根据丹麦方面所做的研究显示,有机种植的西红柿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比常规种植的排放量还要高。因此,有机农业并不是在所有环保指标上都是领先于常规农业的,不能绝对化。
误区六:有机农业可以离开土壤。国内一些地方近年在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通过无土栽培实现有机农业的生产,特别在日光温室设施中,体现生产成本低,优质、无污染等特点。开展无土栽培是现代设施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把无土栽培引入有机农业则与有机农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针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健康原则,提倡有机农业应该保持和促进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星球的健康,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有机农业的一个核心就是培育健康的土壤,这种土壤应该是有良好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高、氧分损失少、没有污染物累积等。更重要的是这种土壤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植物生长的介质,而是一种活的、动态的、一直微妙变化的环境。
误区七:有机农业是富人的农业。有机食品价格高,老百姓买不起也是一个大家传播的观点。确实有机大米有卖到100多元/公斤,有机韭菜卖到50元/斤。有人据此提出,有机食品是给富人吃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目前国内有机食品价位较高与企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以及多做礼品销售有关,随着有机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物流体系的完善,有机食品价格将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有机农业最终还是要给大多数人提供产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有机食品价格大约是常规食品的120%-200%。
误区八:有机农业是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绿色革命之父”诺曼·布劳格认为,有机的耕种方式会导致减产;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则是有机农业的坚定支持者。有机农业是不是未来农业的主导方向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世界范围内经过20余年的发展,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仍只占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5%,在可预见的未来20年时间内,有机农业在多数国家也不会成为农业的主流方向,这与有机农业的技术创新、政策调整以及消费变革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可否因此就得出结论说,有机农业就不是未来农业的主导方向也不完全科学。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4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关系
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 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进人80年代, 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 如“替代农业”“低投人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1]。我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 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
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人民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国际上对与绿色食品类似的食品的叫法不尽相同, 在芬兰、瑞典等国家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 美国叫“有机食品”, 在日本称“自然食品”等[2]。虽然它们的宗旨和目标基本一致, 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雾里看花”, 就连业内人士也很难科学的解释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的优劣。有人甚至认为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3], 为了正确引导绿色消费, 为了使我国安全食品健康发展和有序管理, 明确各食品的概念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安全食品体系的重要内容。笔者就什么是绿色食品, 什么是有机食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1绿色食品是否是有机食品
1.1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学说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 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原则生产”,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加工生产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动植物生长调解剂、食品添加剂以及其它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3]。
1.2独立体系学说
(1) 绿色食品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它包括“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农牧、水产等初级品, 以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国际上与我国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在“参照国外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标准”的基础上,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结合国情将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两类。绿色食品标准,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 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1]。
(2)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基础建设、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阶段。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IFOAM) ”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 有机生产标准, 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 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 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
1.3笔者的观点
本人赞同独立学说的观点其原因有4:
(1) 从发展背景看, 绿色食品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借鉴国际相关行业作法的基础上产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二战以后, 欧、美、日、澳等地区和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随着农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等源源不断地向土地输入, 在丰富食物供给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能源依赖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其次, 造成有害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富积, 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 导致食品污染, 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第三, 片面依赖化学肥料增产, 忽视有机肥, 使土壤中有机质减少, 限制了微生物活动, 恶化了土壤理化性质, 从而导致肥力下降, 土地生产能力萎缩;第四, 片面依赖农机、化肥等措施, 加之不合理的耕作, 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1962年, 卡逊女士在《春风无语》中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70年代初, 美国政府又发现化肥的大量使用, 使其农田表土每年流失40多亿t, 地下水和河流中硝酸盐也出现超标, 便开始重视化肥和除草剂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问题。从此, 以不用合成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有机农业, 开始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日本于1971年成立了有机农业研究会, 并且对一些农产品开始使用“有机农业”或“自然农业”的标记。1972年11月5日,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 在法国的弗赛拉斯 (Versailles) 成立, 标志着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许多国家开始从农业着手, 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等替代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实践。1990年5月, 针对中国的国情,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借鉴国际相关行业作法的基础上, 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并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1992年11月, 中国绿色食品的权威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成立, 并于次年5月被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 (1FOAM) 接纳为正式成员[5]。
(2) 从我国安全食品体系看, “绿色食品”是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马爱国主任指出农业部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是“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发展方向是的处理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保持协调发展的工作基础。要准确把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各自的基本定位, 着眼全局, 统筹谋划;要从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要求出发, 紧密结合农业发展目标, 确定认证产品的发展重点;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各自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 采取相应的推进方式和工作措施, 建立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正确引导企业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规划, 合理选择认证产品类型, 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 不断提高产品水平。
(3) 从目前在我国食品市场主要存在的食品类型和各种安全食品之间的关系看,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同属于安全食品的不同类型: (1) 常规食品。 (2) 无公害食品。 (3) 绿色食品。 (4) 有机食品。
除此之外, 还有诸如:生态食品、保健食品、自然食品、天然食品等。这些食品大都是在安全食品框架下衍生出来的, 品种较多, 质量不一。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如下3类。
常规食品合格的常规食品是指符合我国相关食品卫生法的商品食品。
低级别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A级属于低级别安全食品。
高级别安全食品绿色食品AA级与有机食品 (亦称生态食品) 属于高级别安全食品。
上述3种分类级别依次越来越高, 而只有后两者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安全食品范畴。
各种食品之间的差别。食品之间除了在概念上的差别外, 其主要差别是各类食品的生产产地、生产培育、加工包装等过程中标准要求的不同。此外各自的概念、开发对象、满足的层次需求运作方式、运用的技术手段及认证程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就其各自对产地环境的要求就有许多不同之处:无公害食品产地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无公害食品安全质量都有相应的规定, 但不完全统一。绿色食品标准采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标准。有机食品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主管, 标准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发布的有机认证标准, 它注重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及食品加工过程等全程要求[6]。
(4) 从目前国际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和从中国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发展与法规建设现状和发达国家比较看:不难看出, 在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中, 突现了从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 到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 到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 再到“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战略部署的确立, 我国安全食品体系呈现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的螺旋式发展脉络[2]。国际有机农业标准体系的特点是: (1) 强调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强调有机农业应该禁止或基本上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添加剂。 (3) 强调有机农业的基本形式是以自然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不提倡应用集约化生产方式。 (4) 强调有机农业的标准是对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而不是简单的两头控制和所谓的化验分析。 (5) 强调有机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不一定必须比常规农产品优秀, 以免造成宣传上的误导。 (6) 强调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需要对全程进行控制, 包括检查、认证和授权[7]。
绿色认证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热门行动, 对愈来愈多的企业产生了吸引力。目前,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 (ISO) 已制定了环境国际标准ISO14000, 与以前制定的ISO9000一起作为世界贸易标准。由此可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 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 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标准、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5]。
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和E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其中ISO14001是核心, 此外还有OHSAS18001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ISO14001和OHSAS18001这两大国际绿色体系即“双绿色认证”, 通过认证就标志着企业在通往国际市场, 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上开通了一条国际“双绿色”通道[8]。
中国是资源约束型国家, 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不能沿袭以牺牲环境和损耗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道路;经过80年代的改革发展, 中国城乡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并逐步向小康方向迈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 在全球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的情况下,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绿色标志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 以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有机农产品的推出不仅可以解决环境和食品污染问题, 更重要的是加强中国农业生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要由国外有机农业认证组织完成。尽管国家环保局曾经尝试制定有机食品标准, 由于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属于大农业产业范畴, 需要农林牧副渔综合协调才能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是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的问题, 因此我国当前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法规 (标准) 还很不完善[7]。
今后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必须与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食品标准以及ISO、WTO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有关产品的标准趋向协调、统一, 应参照国际通用标准, 修改和完善我国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标准化建设, 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同时积极推进跨国认证、双边及多边认证、国际认证等[5]。
参考文献
[1]梁燕君.浅谈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经济纵横, 2005 (6) :31-32.
[2]章家恩.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状况及其发展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 61 (3) :18-21.
[3]高红莉, 张海亮, 文春波.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当代生态农业, 2006 (1) :85-87.
[4]方一平, 曾勇, 李仕明.中国绿色食品的区域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战略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0 (1) :129-135, 146.
[5]谢瑾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8) :61-64.
[6]张虎成, 俞穆清, 田卫, 徐宁.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5 (4) :466-469, 472.
[7]宋魁.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化状况及其对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72 (5) :90-95.
有机农业 篇5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食品的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全球农产品贸易和消费也出现两个新走势:一是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二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更刺激了欧洲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已经习惯了工业化农业的人们,现在前所未有地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目前全球的农业发展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的常规农业,追求的主要是数量目标,常规农业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形式;另一种是拒绝使用化学合成物的有机农业,这一模式以生态为目标;第三种模式是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这一模式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双重效应。与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应,食品也可大致分为普通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90年代初,日本和欧美国家就兴起发展有机农业的热潮。日本农林水产省在1988的《农业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有机农业问题;随后,又制定出有机产品的标准,并且已经正式实施。德国、丹麦、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早就积极从事有机农业,并实施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由各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尽管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50%以上,但市场销售额将会不断上升。专家预测在今后10年内,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设置安全壁垒。如美国对我输美蔬菜实行HACCP体系管理,日本也将于今年开始实行;《欧盟有机食品法规》规定,2002年出口国如果没有建立与欧盟要求相符的有机食品保证体系,将被列入为第三国,断绝出口途径。其实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受到资源条件限制,有机食品自给能力很低,主要靠进口。如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70%。美国所需的有机食品80%靠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我国是世界头号水果、蔬菜生产大国,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果蔬出口仍是小国,达不到总量1%。如何由果蔬大国变为出口大国,关键在发展有机食品。我国具有开发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一是蔬菜产业属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价廉,与发达国家相比,蔬菜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势;二是我国很多传统农业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有机
农业生产;三是我国许多山区、边远相对落后地区及广大西部地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或农药,利用这些自然优势,这些地区很容易转变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四是我国生物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可以通过常规选育,开发成为有机食品。日本贸易官员认为,有机食品是今后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最有前途、最有附加值的产品。但想真正利用加入WTO这一历史机遇,促进有机产品发展并融入国际市场,当前必须尽快制定国际上认可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产品标准,实际与国际接轨。把握机遇,发展有机食品生产,不仅可明显提高中国食品出口档次。西部开发战略中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有机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典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
二要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
三要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
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四要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要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有机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典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
二要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
三要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四要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6
在认证实施方面,办法明确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高于95%的加工产品,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后,方可在产品或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加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方面,办法明确了认证机构应当在7天内撤销认证证书的多种情形,包括获证产品生产加工活动中,使用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禁用物质或受到禁用物质污染的,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虚报、瞒报获证所需信息的,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的等等。
奶粉进药店推至县市级地区
本刊讯(记者 申海鹏)于2013年开启的奶粉进药店试点工作虽然整体进程比较缓慢,但如今已经走出北京,并进驻到地方县级市等区域。从2月起,新疆县级市库尔勒市将开展为期4个月的药店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试点工作,用药品管理的模式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施严格管理。
据了解,库尔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库尔勒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用4个月时问,在库尔勒市范围内遴选20家零售药店,组织开展药店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试点工作,凡是符合试点基本条件的企业,均可向库尔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试点药店的书面申请。
2013年10月,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牵头的奶粉进药店工作率先在北京试点运行,当时称计划2014年6月前将该项目推进到全国省份城市,2014年年底达到100个城市。
我国食用菌系统研究缺位 拟5年实现新跨越
本刊讯(记者 孟雯)2月15日,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项目在北京启动实施。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金霞介绍,食用菌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形成的一项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巨大,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但由于系统科学研究的缺位,不但导致了产业效益持续下降,而且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严重缺乏。
2014年启动的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项目,依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并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校共同协作,拟用5年时问,揭示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形成的分子机理,建立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以及遗传改良基础平台,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为食用菌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创新提供科学理论支撑,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实现从经验到科学、从实践到理论的新跨越。
浙江11地市签署食品安全追责制军令状
本刊讯(记者 唐蕊)2月17日,浙江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蔡奇与11个地市区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市长签下“军令状”,让食品安全追责制成为悬在各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是浙江省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实施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浙江省政府与11个地市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
会上蔡奇表示,当前食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食品安全与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而保障食品安全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7
一、强化养殖繁育追溯管理
只有强化源头管控, 才能为全面溯源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方面我们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摸索出了一套工作程序。
(一) 实行精准生产
优良的品种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我们结合企业15年的生产销售经验及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培育了“精气神山黑猪”这个新品种。在繁育的过程中, 反复总结经验, 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准确的猪只档案与数据体系, 基本档案体系包括:配种记录、分娩记录、选种记录、死淘记录、饲喂记录、增重记录、免疫记录、保健记录、治疗记录、抗体检测记录等, 并运用电子报表、数据库、育种软件, 初步建成了计算机软件管理平台, 在平台中档案数据与猪只识别编号紧密对应, 系谱清晰准确, 随时随地可以查询与运用。
(二) 实行科学防控
畜牧部门十分支持公司的发展, 不仅为我们提供二维耳标, 还定期深入到公司养殖系统采集相关基础数据, 从养殖技术和防疫免疫两方面给予真心服务。
在动物免疫上, 政府免费为我们提供口蹄疫疫苗, 结合我们自己采购的各种疫苗, 严格、系统、有计划地实施春秋普免, 为猪群健康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在抗体监测上, 我们联合吉林农业大学, 每月自购检测试剂盒对猪只做5%~10%的免疫检测工作, 对抗体不合格的猪只进行增补免疫工作, 确保各项抗体合格率达到85%以上, 畜牧站的工作人员也定期到企业采集血样进行抗体监测。通过共同努力, 我们保持了较好的疫病防控水平, 至今未发生重大传染性疾病。
在猪只死淘上, 对于因病或意外死亡的猪只尸体, 我们先取下耳标编号留存, 进行数据更新后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将对应的猪只编号及处理情况上报畜牧站, 请检疫人员现场监督查验。
(三) 实行严格检疫
猪只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两个重要环节的检验把关, 一是, 我们按照企业标准, 对出厂猪只进行标准化的评价与检验;二是, 畜牧站根据我们提起上报的销售计划委派检疫人员到场检疫。猪只出厂后, 相关出厂信息会上传至企业内部数据系统, 检疫人员为合格种猪开具检验证明。至此, 出厂的精气神种猪才算是合格的。为了能够有效配合动物防检疫工作, 公司还建立了数字影像记录系统, 为育种中心、商品代牧场等关键点逐个安装了数字摄像设备。
二、强化屠宰加工追溯管理
坦率地说, 在加工环节, 目前我们还没达到每一盒产品都可以追溯到相对应的活体猪只的水平, 能做到的却是每盒产品可以对应批次进行追溯。具体措施包括:
(一) 接受宰前检疫
上报动检工作人员宰杀计划和待宰猪只的耳标编号, 接受检疫人员实施宰前检疫检查, 通过这一环节认真筛查病害猪只, 并按国家规定予以及时处置。
(二) 坚持多道检验
将符合屠宰标准的合格猪只, 进行有序的刺青编号, 并将刺青编号与耳标编号, 在内部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对接, 宰杀后刺青编号留存于胴体, 在屠宰分割线上, 检验检疫人员对胴体和内脏实施18道严格筛查, 合格后才进行排酸处理。
(三) 实施条码管理
排酸结束后, 胴体出库进行刺青编号识别, 实现与养殖信息的对接, 同时通过计算机进行再次编码转换, 这一环节我们将刺青编码转换成一维条码, 并将打印好的整组条码分别粘贴在1/2胴体上。在进行精细分割与包装时, 条码识别软硬件系统将产品信息在数据库中准确连接, 这样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不中断的数据追溯信息了。
(四) 执行先进技术
为了确保产品防伪和提高产品保质期,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冲入式气体调理包装, 这是完全封闭的定型包装方式,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冷鲜肉零售包装技术。它可以保护产品从出厂一直到消费者手中免遭恶意作假和二次污染, 从根本上封堵了假货流入的所有渠道。
三、强化物流运销追溯管理
物流运销虽然只是产品的简单摆放和移动, 但在溯源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为了实现终端可控, 我们利用现代科技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
(一) 对车辆定位跟踪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与缩短运输时间, 我们对运输的车辆进行了GPS定位跟踪与时时温度监控。这些信息会通过网络及时的传递到产品的运输目的地和公司总部调度中心。这对防止产品被恶意更换, 进而保证可追溯的完整性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例如:如果冷藏车车门被随意开启或温度异常变化, 就可通过管控中心予以察觉并更正。
(二) 对产品全息展示
目前, 精气神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可以通过4008客户服务专线或公司专门设立的互联网查询平台, 来获取产品的质量与生产过程的信息。这个追溯与管理系统也帮助企业实现了山黑猪数量的不多与不少, 上市时间的不早与不晚, 质量监管的不疏与不漏, 为公司销售管理赢得了从容与精确。为公司践行“保证客户满意”的宗旨, 自信地承诺“食用后不满意可退款”提供了管理方面的保障。
四、强化工作制度追溯管理
为了保证可追溯系统的有序运转, 我们把“制度高于一切”作为公司的方针之一, 在生产经营中以制度促溯源、以溯源强制度。
(一) 执行与监管分离
在管理上, 我们建立了溯源实施执行与监管分立的质量保障工作。一方面, 执行管理体系负责生产计划的落实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一方面, 监督管理体系负责对执行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与考核评定。执行与监督的岗位实行不定期轮换。在管理制度上实现了分工的明确。
(二) 上级与下级分责
在责任上, 公司董事会要求, 总经理对追溯管理负总责, 中层经理对部门追溯负分责, 每位员工对本岗工序负具体责任的机制。这样, 在责任制度上又实现了多层级可追究监管, 并贯穿于整个产业链始终。
总而言之, 保证了质量监管从初始端到终末端的有效延伸, 进而上传到数据统计分析中心, 实现全面掌控。
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篇8
世界上真正的有机农业的雏形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形成,而我国的传统农业是其形成的源头。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 H King途经日本到中国,考察了中国的农业,总结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并于1911年完成出版了《四千年的农业》(Permanent Agriculture: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一书。书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农业几千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使用人或畜粪便、废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和保持地力,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之后,奥地利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学家Rudolf Steiner发表了生物动力学农业思想;受Rudolf Steiner的影响,1924年德国和奥地利出现了具有有机农业性质的“生物动力农场”。同时,英国植物病理学家Sir Albert Howard,总结了1905—1924年其在孟加拉当农业顾问的经验,并在King的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倡导有机农业,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传统农业的经验,于1940年出版了《农业圣典》(An Agricultural Testament)一书。1945年,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Odaler受《农业圣典》的影响,创办了Odaler有机农场。1950年J I Rodale开始倡导有机栽培,尤其是花园的有机栽培;从此以后,有机农业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科学,并在1963年美国海洋学家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后得到飞速发展。1972年由法国、美国、英国、南非和瑞典等5个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称IFOAM);1985年秋天,在美国纽约洲的奥尔巴尼(Albany)成立“美国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rganic crop improvement association,简称OCI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未,全世界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发展了有机农业。奥地利、芬兰、瑞士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国内农业生产总面积的6%~8%,其他欧洲国家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2%左右;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多为起步阶段,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占全部农业生产面积的还不足1%。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2月,全世界有机农业生产总面积为1 580万hm2,其中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意大利,他们有机农业面积分别是760万hm2、300万hm2和100万hm[1,2,3,4,5,6,7,8,9]。
2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有机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技术(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优良品种等)大量进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之前(1960年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处于“原始有机农业生产阶段”,之后被现代文明的产物(机械、化肥、农药等)所改变。1987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在之后签署共同行动纲领,我国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回国后敦促农业部等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协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标准等相继出现[10,11]。
1994年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目前改为“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CHINA)”),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专业从事有机产品检查和认证的机构,并在之后获得IFOAM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之后,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COFCC)、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所等相继成立,从事国内有机食品的理论体系、认证标准的制定、有机食品的检验和认证。目前,在我国注册的有机食品的认证或注册机构有30家以上。
3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
3.1 有机农业
不同科学家或认证机构有不同的概念,但人们公认的有机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机农业是一个生态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体系,有自己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体系,包括种植业和动物饲养业等;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生态体系,利用自然的功能保持地力和维持生态平衡。二是有机农业是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用标准来规范的农业生产。三是采用的技术,是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使用的措施,是能维持农业生产体系的生态平衡措施。主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认为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或保持稳定的生态体系。
3.2 有机食品
对于有机食品的概念,人们观点基本一致,即:来源于有机农业的食品,并且在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上,用标准(准则)加以规范。
4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前景
4.1 发展有机农业,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人口和经济条件,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后会更加严峻。如果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中国有希望成为文明昌盛的人间乐土,若解决得不好,中华民族将会经历更深、更苦的磨难。这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关切和忧虑的问题。并且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环境保护上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不但能生产优质农产品,也是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12]。
4.2 我国有优异的条件,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
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是我国有野生食用菌、茶叶、中草药、经济树种等,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二是我国有丰富的地域资源,比如云贵高原的山区和高寒区、黄土高原的特有的地域和气候资源等,都为发展特有的有机农业提供了基础;三是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四是我国有一批仁人志士和机构,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些都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4.3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世界上和国内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欧洲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地也在不断扩大,从1986年的1.2万hm2增加至1996年的130万hm2,同期的有机农场数从7 800个增加到55 000个;在德国,已认证的有机农场从1980年的500个上升到1996年的6 068个;奥地利从1991年的2 000个增加到1996年的15 850个;瑞典从1989年1 500个提高到1996年的3 932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丹麦等,2000年市场份额达到了2%~5%,在今后10年时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美国Rodale Press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中表明,87%的美国商店购买者愿意购买与常规食品同样价格的有机食品,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改变了饮食习惯,其中72%愿意购买有机农业生产的蔬菜和水果。我国以及世界上的有机食品市场巨大,并且不断增加。因此,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有机食品,对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增加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广阔。
5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差异
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食品生产等生产形式,都是我国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典范,相同的终端是得到安全食品、放心食品[13,14]。作者根据各种概念、规范、标准等总结,认为它们有四方面的差异:一是不同的终端要求。除得到食品外,生产有机食品的终端是地力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平衡;绿色食品强调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措施,希望生产产品的同时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无公害食品强调不产生公害,杜绝化学物质残留超标、避免产生抗性等公害。二是不同的农业生态系。有机食品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中种植着不同的作物和植物;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可以是种植单一作物的生产体系,比如葡萄园只种植葡萄、玉米地只种植玉米,也可以是种植多种作物的农业生态系。三是技术指标和要求不同。从总体上讲,有机农业的标准要求自我完善、自我修复;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绿色食品比无公害食品要求多一些。因此,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手段比较少,从感觉上看比较严,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手段比较多,从感觉上看生产比较容易;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比较,绿色食品的标准相对较严。四是行为主体不同。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工程是国家行为,是国家、政府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做出的努力,也是为规范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信任所做的努力;绿色食品是企业行为,是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龙头的企业为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民间组织或企业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企业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倡导并规范的农业生产。
6 有机食品的认识误区
一是生态农业(我国把无公害食品归类为生态农业的一部分)、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农产品生产,都是我国大力提倡和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他们得到的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安全、营养的食品,并且任何生产形式都能生产出优质产品。对于有机食品高级、绿色食品中档、无公害食品最低级的说法;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不确切的,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二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格。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和供求关系确定的,并不是因为有了“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名称,农产品价格就会高、就会贵。当然,由于农产品信任的缺失,“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成为商家炒作价格的基础和前提。名称和概念也有“品牌”价值;但“品牌”是历史、质量、产品信誉等结合体,没有历史不能成为“品牌”(并不是用广告、宣传等,创建的“品牌”),没有连续、持久、稳定的质量保证不能成为“品牌”,没有产品的美誉不能成为“品牌”。三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或方法,恢复地力、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病虫害的防控,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也主张使用天然物质、自然力量等进行防控。因此,从事有机农业生产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如何让地力恢复、如何补充土壤中的肥力(有机质、矿物元素),片面强调“不使用农药”,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四是有机食品是来源于有机农业的食品。有机农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生态体系,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中有多种作物种植。因此,如果单独种植葡萄,把葡萄园称为有机葡萄园,把葡萄园中的葡萄称为有机葡萄,这种“有机葡萄”值得商榷。五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任何农业生产,都不会拒绝农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波尔多液、硫磺(硫磺水分散粒剂)、天敌、天然提取物、天然发酵物等农药;绿色食品生产、无公害食品生产、良好农业技术规范等农业生产形式,都不可能把农药拒之门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农药仍然是人类对付作物病虫害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7 有机农业的葡萄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规范
有机葡萄生产中的葡萄病虫害防治,也需要采用规范防控的方法;资料中已介绍了葡萄病虫害规范防治的概念、方法和步骤(王忠跃,2009年),有机农业的葡萄生产中病虫害规范防治,也是采用这些方法和步骤,只是使用的农药是有机农业可以使用的农药,不可用化学合成的药剂[15]。以下以北京延庆张山营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为例进行介绍。
7.1 病虫害基本情况
最重要的病虫害是霜霉病,常见的有白粉病(7月及后期常出现)、灰霉病、白腐病、后期的穗轴枯萎,个别葡萄园(红地球)在果粒上还有透明小白点,有些葡萄园发现少量黑痘病。虫害问题主要是绿盲蝽,个别葡萄园还有介壳虫(东方盔蚧)、叶蝉,林木上的蚜虫也有迁移到葡萄新梢的现象。炭疽病不是很严重,主要是谢花后到套袋前的防治;对于酿酒葡萄,雨季防治和后期跟进防治是关键。一般在套袋前要使用药剂控制,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必备、波尔多液、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酿酒葡萄雨季和中后期的防治,以保护性杀菌剂为基础,结合1~2次内吸性杀菌剂。白腐病已不是太大问题,只是在个别地块比较普遍,结合进行炭疽病防治。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转色期,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点。对于鲜食葡萄,灰霉病是开花前后必须防治的病害,尤其是开花前,套袋前应使用药剂处理果穗;对于酿酒葡萄,花前、花后、转色期应该防治灰霉病。后期的穗轴、果梗枯萎原因很复杂,早期的霜霉病侵染花序或小穗轴,使用药剂可拉长穗轴等,可能造成后期的穗轴、果梗枯萎。红地球葡萄使用药剂拉长穗轴措施,一定要适量;防止霜霉病早发(见霜霉病资料);谢花后套袋前使用药剂,选择合适的药剂,在套袋前用药剂处理果穗。绿盲蝽发芽后产生危害,有绿盲蝽危害的果园(只要是发芽后)越早防治越好。蚧壳虫(东方盔蚧)出土上架时扒老皮;发芽后进行药剂防治,谢花后也要进行药剂防治。叶蝉的防治可在发芽后至二至三叶期、麦收前、8月上中旬,根据葡萄园发生情况使用1~3次药剂。
7.2 有机葡萄园可用药剂
有机葡萄园可以使用的药剂:杀菌剂为波尔多液、80%水胆矾石膏(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石硫合剂、硫磺(80%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其他经过认证的天然物质(微生物发酵产品,比如武夷菌素、农抗120等)、活体微生物(芽孢杆菌)等。杀虫剂为机油(或矿物油或柴油)乳剂、其他经过认证的天然提取物(藜芦碱、苦参碱、大蒜提取物、烟草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品等)。
7.3 各期施药规范
7.3.1 发芽前。
一般情况,使用5°Bé波美度石硫合剂,于芽膨大时(展叶前)使用。发芽前是减少或降低病原菌、害虫数量的重要时期,在田间卫生(清理果园)的基础上,应根据天气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措施进行施药。一般情况下,使用5°Bé石硫合剂;雨水多、发芽前枝蔓湿润时间长时,使用铜制剂(可以使用波尔多液(1.0∶0.5)~(0.7∶100.0)或80%水胆矾石膏300~500倍液)。注意喷洒时尽量均匀周到;枝蔓、架、田间杂物(桩、杂草等)都要喷洒药剂。对于病虫害比较复杂的果园,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与机油乳剂(或柴油乳剂或矿物油乳剂或苦参碱或藜芦碱)200倍液的混合液。
7.3.2 发芽后至开花前。
发芽后至开花前是病虫害防治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建议使用2次药剂。一是二至三叶期。一般情况下,可用杀菌剂+杀虫杀螨剂。对于没有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的葡萄园,使用波尔多液;对于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的葡萄园,使用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苦参碱或藜芦碱)。春雨比较多的年份,在花序展露期和花序分离之前,需要增加使用1次药剂。可以选择80%水胆矾石膏400~600倍液或波尔多液。虫害和螨类害虫危害比较严重的葡萄园,在花序展露期和花序分离之前,需要增加使用1次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0.2~0.3°Bé的石硫合剂。二是始花期(开花3%~5%)。一般情况下,开花前可以使用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硼肥。开花前是重要的防治点,不管什么品种类别、栽培方式,都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因为开花前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防治点,并且花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一旦遭受危害,损失无法弥补。药剂的使用,以对付伤害花序、花梗、花的病虫为主。
7.3.3 花期及谢花后至套袋。
花期不使用农药,谢花后可用5亿活芽孢/m L枯草芽孢杆菌50倍液+保倍硼,或80%水胆矾石膏400~500倍液+机油或矿物油乳剂(400~800倍液)(或苦参碱或藜芦碱)。套袋前2~3 d。可用武夷菌素处理果穗。落花后是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的防治点;也是灰霉病的防治点;巨峰系品种要注意防止链格孢菌对果实表皮细胞的伤害;干旱年份,白粉病、红蜘蛛和毛毡病是防治点;有透翅蛾的葡萄园,谢花后还要注意透翅蛾的防治。因此,药剂的选择必须与田间需要控制的病虫害相对应;并且必须对幼果安全。一般在套袋前整理果穗(必须梳果到位),然后马上用药剂涮果穗,药液干后就可以套袋(也可以在3 d之内套袋)。也可以在谢花后到套袋前2次使用药剂,即谢花后1次、套袋前1次。
7.3.4 套袋后。
一般情况下,套袋后使用波尔多液(比如波尔多液200倍液;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20 d左右使用1次(雨季,10 d左右用1次)。但是,注意以下情况:转色期(葡萄开始转色时),使用1次80%水胆矾石膏500倍液+机油乳剂。在白粉病发生普遍的葡萄园,8月使用1次硫制剂(0.2~0.3°Bé的石硫合剂或80%硫磺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田间发现霜霉病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处理;在发生区及周边(5~10 m),立即喷洒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或0.2~0.3°Bé石硫合剂。发现酸腐病烂穗,可摘除病穗或剪除病粒,集中处理;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处理疏果后的果穗,药液干燥后继续套袋;整园喷洒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混加机油乳剂或其他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杀虫或驱虫类的药剂)。7.3.5采摘后。采收后至少使用1~2次药:采收后立即使用1次铜制剂,如波尔多液200倍液(1.0:0.5~0.7:200.0)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15 d左右用1次铜制剂(波尔多液200倍液或80%水胆矾石膏500~600倍液),一直到落叶。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一是葡萄采收后,葡萄的枝条需要充分老熟、枝蔓和根系需要营养的充分积累。因此,采收后必须保证大部分叶片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二是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葡萄采收后减少病虫害的危害,还会减少翌年的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压力。
8 有机葡萄具体防治规范案例
8.1 吐哈盆地(吐鲁番、哈密)有机农业无核白葡萄园防治规范
8.1.1 基本情况。
该区域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无核白。主要病虫害有叶蝉和白粉病,叶蝉危害比较重,气象条件合适时白粉病可能造成危害;毛毡病、白星花金龟有发展为主要病虫害的趋势。后期裂果导致的果实腐烂(重要是黑曲霉)也是重要问题之一。
8.1.2 规范防治流程。
共使用农药7次左右,药剂成本约1 800元/hm2。具体防治流程见图1。
8.1.3 农药使用说明。
生长季节温度在15~29℃,可以使用0.2~0.3°Bé的石硫合剂、0.3%苦参碱15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80%水胆矾(必备)400~800倍液。
8.2 新疆天山一带(石河子、博乐)红地球葡萄(有机农业)防治规范
8.2.1 基本情况。
。对于新疆石河子、博乐地区的红地球,一般年份的规范防治,农药使用次数为7~10次:发芽前、发芽后、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包括喷洒和果穗处理)、套袋后使用2次药剂,采收后使用1次铜制剂。药剂成本约为2 250元/hm2。
8.2.2 防治规范流程。
具体防治流程见图2。
8.3 焉耆盆地(和硕县、和静县、焉耆县)有机农业酿酒葡萄防治规范
8.3.1 基本情况。
该区域目前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气象条件合适时,都可能造成危害。虫害有叶蝉、毛毡病等,并有发展为主要虫害的趋势;也存在蚧壳虫问题。共使用农药7次左右,药剂成本约为1 800元/hm2。
8.3.2 防治规范流程。
具体防治流程见图3。
8.3.3 农药使用说明。
生长季节温度在15~29℃,可以使用0.2~0.3°Bé的石硫合剂。0.3%苦参碱150倍液、机油乳剂100~2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80%水胆矾(必备)400~800倍液、1 000亿枯草芽孢杆菌1 500倍液。
摘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在世界上迅速发展,但大众对有机食品的概念、实质内容等的认识上还有许多分歧。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有机食品的形成过程、有机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在国内外的发展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有机食品的理解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我国有机农业中葡萄病虫害的防控经验与实践。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9
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将实证研究有机农产品属性特征、感知渠道特征对消费者网购有机农产品行为的影响, 以期为有机农产品网络销售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提供更具实际价值的决策依据, 更好的促进有机产业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选择以有机大米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据调查, 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其次目前有机大米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消费者对饮食主体大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数据收集及说明
本研究向长沙、杭州、武汉的市民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81份, 有效回收率为67.5%。另采取了问卷星等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一共收到158份有效调查问卷, 因此本项目一共收到239份有效调查问卷。
(三)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评估
在探索有机农产品网络购买的影响因素之前, 我们对239份有效数据的网购行为变量、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变量、感知渠道特征变量、消费者购物导向变量的进行必要的检验工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各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是否合格。利用Cronbach’sɑ系数检测信度, 检测结果α值均大于0.702, 说明数据的可信度比较高。利用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保障变量的结构效度, 结果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651, 卡方统计值为0.000, 显著性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 采取极大方差旋转法选取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 其因子载荷率均大于0.5, 且累计方差解释变异率也均大于50%, 表明这些变量都通过效度检验, 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要研究消费者个体差异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1.性别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对于网购行为的两大维度即网购意愿、网购态度的F值为4.869、4.567, 大于1, 显著性水平小于0.05, 说明性别会对网购行为产生差异性。
2.年龄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在网购态度变量上表现出差异性, 中年消费者比老年消费者对网络购物态度更正向。网购行为在年轻消费者中更容易产生。
3.收入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收入的消费者对网购意愿及网购行为的F值分别为4.211、4.185, 均大于1, 且显著性水平对应为0.040、0.010均小于0.05, 说明收入对网购意愿及网购行为有显著性差异。
4.受教育程度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个人受教育程度对网购态度、网购行为的F值分别为4.202、2.975, 均大于1, 且显著性水平对应为0.000、0.001, 说明受教育程度对网购态度及网购行为有显著差异性。
5.网龄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网龄对网购意愿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 网购态度及网购行为的F值为0.912、0.231, 均小于1, 说明消费者个人网龄对网购行为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6.周上网时间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周上网时间对网购态度、网购行为的F值分别为2.453、2.835, 均大于1, 且显著性水平对应为0.010、0.010, 说明消费者个人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对网购态度及网购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7.网购经验对网购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周上网时间对网购意愿、网购行为的F值分别为2.749、2.645, 均大于1, 且显著性水平对应为0.001、0.015, 均小于0.05, 说明网购经验对网购意愿及网购行为有显著差异性。
(二) 相关分析
本文相关检验的结果用P值表示, 若P<0.05表示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 P<0.01表示两者相关非常明显。
1.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网购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的维度 (自利性属性及公益性属性) 与网购行为的维度 (网购意愿及网购态度) 显著正相关, 其中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网购行为相关系数为0.506 (显著性水平小于0.01) ;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的2个维度中自利性属性与网购行为的相关系数最高 (0.423) , 其余维度与网购行为相关系数都大于0.108, 且在0.01的水平下都显著正相关。
2.感知渠道特征与网购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渠道特征的2个维度与网购行为2分维度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 而感知渠道特征的感知风险维度与网购行为 (网购意愿及网购态度) 负相关, 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其中感知利益与网购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371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与网购行为的两个维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432, 且在0.0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 其余各维度的相关系数都在0.203以上。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3.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网购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网购行为正相相关, 本文在研究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网购行为之前, 先将控制变量进行处理, 再进行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网购行为及各个维度之间的一元及多元回归分析。
一元模型的F值与多元回归模型的F值在0.01的水平上均显著结果表明, 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可以解释28.8%的网购行为 (校正R2=0.288) , 其标准回归系数β为0.423 (p<0.01) , 因此假设H1成立。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的2个维度中自利性属性对网购行为的影响最大, 其标准回归系数β为0.321 (p<0.01) , 公益性属性对网购行为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2个维度联合影响网购行为30.3%的变异量 (校正R2=0.303) 。
4.感知渠道特征与网购行为的回归分析。在一元回归模型中感知渠道特征为因变量, 自变量是网购行为, 控制变量为消费者个人特征及上网经验。多元回归模型中, 感知渠道特征的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 网购行为作为因变量, 消费者个人特征及上网经验作为控制变量。表明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的R2、校正R2均符合标准, F值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感知渠道特征解释29.6%的网购行为 (校正R2=0.296) , 其标准回归系数β为0.504 (p<0.01) , 因此假设H2成立。感知渠道特征的3个维度联合影响网购行为31.2%的变异量 (校正R2=0.312) , 其中感知网购利益对网购行为的影响最大, 回归系数达到0.383 (p<0.01) , 感知网购容易与感知网购风险对网购行为的回归系数也达到显著性水平。
5.假设验证结果。本论文一共提出了12个研究假设, 即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消费者网购行为正向相关;感知网购渠道特征与网购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进行探讨。最终本文提出的12个研究假设均通过了验证, 具体假设验证的结果见表1。
三、结论及建议
(一) 研究结论
相关文献结合实践从网络购买技术接受模型TAM及IDT模型的基础之上扩展了部分影响网络购买的因素, 选取了相应的研究变量的维度, 从表1可以看到:
1.感知有机农产品利益与消费者网购行为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 有机农产品的自利性属性及公益性属性均对网购行为的意愿及态度两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主要是出于有机农产品本身的味道、健康营养等自利性属性, 同时有机农产品的公益性属性主要是安全、环保, 也会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 这与郑毅敏对发达国家购买有机农产品行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认为有机农产品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有机农产公益性属性在我国尚未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 因此不一定会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2.感知网购渠道特征与消费者网购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消费者感知网购利益、感知网购容易均对网购意愿及态度的有正向影响, 网购风险对其购买意愿及态度产生负向影响。说明消费者感知网购容易以及感知网购有用是其产生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而消费者感知网购风险越大, 其越难产生网购行为。本研究认为其中消费者感知利益及感知容易影响其网购行为, 主要是目前我国消费者网络购买者占网民一半以上有关, 网购者众多, 而真正吸引其网购的主要因素正是其感觉网购流程比较容易, 并且网购比实体店购买价格更实惠, 且购买更方便等。但是其感知到网购风险也是我国网购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原因, 网络法律不够完善、信息容易泄露等问题是消费者感知网购风险的主要来源。
3.消费者个人特征与消费者网购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消费者购物导向对消费者网购行为影响不显著, 尽管消费者网络购买是因为网购便利性及节约时间等特征, 但是消费者购物导向并不会对网购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这与程华研究结论一致;消费者的上网经验中的网购经验会影响其网购行为, 这与Korgaonkar、Hoffillan&Novak等人提出购物者的网购经验会影响购物态度和意愿一致;而消费者性别、年龄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消费者个人特征中收入及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其网购行为, 一般而言消费者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越高, 越可能去网络上进行购物。
(二) 有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升建议
1.企业需要加大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有机产品知识宣传。随着有机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发展与扩大, 有机农产品在为农民增加收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就业率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 我国有机农产品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够, 成为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 急切需要企业及政府加大有关有机农产品知识的宣传。从调查结果来看, 目前购买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为家庭收入比较高, 并且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的家庭, 从事以知识为主的脑力劳动。对于这些消费者, 其购买有机农产品时一般会看包装及说明书。因此, 可以利用包装及说明书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的宣传, 以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其次需要加强认知度宣传, 从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特征不够了解, 可以通过广告及人员推广、公共关系等营销手段对已购买过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需要继续加强其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 以实现形成对有机农产品的持续购买行为。特别是对于既有购买欲望, 又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者, 如何使其成功转化为我们的目标顾客, 构成实际购买行为, 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完全未知的消费者, 企业可以通过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等进行宣传普及, 强调有机农产品的营养健康、安全及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增强广大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可程度, 形成一种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也可以借鉴口碑营销, 通过消费者口碑来加强有机产品的信任度。通过口头传播的形式, 借助消费者来传递信息, 通过周围熟悉的人来推荐产品, 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并且能更好的传递商品信息, 更加客观公正。
2.企业需要依靠政府完善以有机产品认证体系为重心的认证及扶持。有机农产品认证是一项知识性及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超过30家, 多集中于环保部门及质检部门, 有机农产品认证及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因此大部分企业都重认证轻监督, 从而影响到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及监督机制的完善, 并加强执法力度, 打击不法企业销售经营不合格的有机农产品。其次, 政府及有关部门需支持从事有机农产品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并给与一定的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支持企业与农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以激励企业及个人从事有机农产品行业的工作。在全国农业生产大省, 如黑龙江、江西、江苏等地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有关的技术培训, 以科技引领农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改进对有机农业的全生产过程, 不断提高有机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其次, 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营造有关有机农产品技术研究的学术氛围, 积极倡导各大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强有机农产品的技术研究。为积极响应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号召, 政府积极支持科研单位加强有机农产品技术研究, 将有机农业作为新的农业发展渠道。最后, 政府大力支持有关有机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的发展, 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如减少企业税收, 设立有机农业创业基金来提高企业及农村劳动者的积极性, 也可以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人员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加强与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促进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与了解。
3.企业培养网络销售有机农产品为关键的营销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 网购渠道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 未来十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占据全国零售额的50%, 因此有机农产品销售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有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能力。据调查, 目前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及大型超市卖场是营销的主要渠道, 而网络渠道可以很好的有效期内尽快销售出生鲜有机农产品, 因此首先需要提升购物网站的便捷性。现在的消费者时间观念很强, 特别注重流程简捷性, 网站过于繁琐, 会使得消费者在点击几次还未找到产品时选择离开该网页。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消费者能够迅速掌握的简单的操作流程, 并能通过合适的信息量、生动的画面、方便的引擎选购心仪的产品。其次, 企业要不断完善服务水平。而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作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企业营销服务水平。从网络营销服务上来看, 企业需要利用好网络信息沟通的双向性, 及时有效的为顾客提供有效信息, 解决疑问, 处理顾客意见等。还要提供完善的支付 (付款、退款等) 方式、方便快捷的退换货处理等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后, 加强与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特别是对于有机农产品这种特殊的商品, 高效、安全、流畅的物流配送体系能保证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有资源的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自营物流配送系统, 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则可以选择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这样才能在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提供给顾客方便快捷、满意的网络购物体验。
4.企业要重点降低网络购买农特产品的风险。本研究实证证明消费网购感知到的风险越大, 越不会采取网购行为。因此有机农产品营销企业要注重减少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最大程度的使其采取购买有机农产品行为。据2015互联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网民认为网络安全性不高, 这也是影响网络购买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企业如何有效减少网购时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尤为重要。首先, 在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的基础上, 提升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及认可程度。其次, 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品牌知名度, 以及产品的美誉度, 注重网商信用的建立, 如可以提供完善的配送货系统、退换货系统及相应的售后服务, 以保证消费者自身的权益, 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最后, 强化提高我国有机农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影响其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 有机农产品同样如此, 消费者注重有机农产品的质量, 即能给其带来的营养健康、安全环保的特性。因此,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提高消费者购买的满意度及再次购买的可能性, 形成忠实的消费群体注重产品质量是关键。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 篇10
(一)研究背景 (1)产业发展。在我国,有机生态农产品的概念提出始于1990年,二十余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有机生态农产品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200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1号文件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还特别指出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近年来,中国应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制定《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纲要》,将生态农业发展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中,并以此指导具体实践。
(2)定价理论。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生产过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买方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占据了强势地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上,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生产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及偏好来安排生产,衡量企业效率以及存在价值的决定权转移到顾客手中。产品定价过高会使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产品价格过低则会使厂家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定价参照体系,使产品定价不偏不倚,是各个厂家和学者一直关心和研究的课题。目前,影响农产品定价的因素主要有农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等。在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农业产业熟练生产的今天,生产成本无法产生太多差异,因此对于个体生态农产品生产企业来说,迎合市场才是最有效的定价起点。
(3)新渠道带来的变化。以“淘宝”为代表的网络销售平台的出现和日益普及,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成为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威柏认为网络营销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导向,为实现企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企业活动。相对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宣传方式低成本,时效性好,交易过程简易。它使得营销的主体、对象和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主体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已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传统市场营销中的一些具有优势的资源在网络市场营销中可能失去了优势,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网络虚拟市场,调整旧的思路,树立新的观念,开创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方法。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邱建军等(2005)分析了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指出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提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应重在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赵其国等(2007)在分析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后指出,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加珍等(2013)认为分析我国经济滞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王平 (2012) 认为必须在公平、合理、统一规则,充分满足买卖双方对定价的话语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与管理技术建立中国的农产品定价科学体系。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借助网络销售平台帮助生态农产品扩大销量等问题,但是关于如何扩大销量、什么因素会影响销量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顾客导向程度和行为,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分析,为企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二、有机生态鸡蛋顾客导向定价与市场占有情况
为明晰市场定位,本次调查问卷调研思路如下,首先, 调研有机生态鸡蛋的购买频率,旨在通过与普通鸡蛋人均消费水平的比较,了解有机生态鸡蛋的市场占有情况,分析有机生态鸡蛋未来市场缺口的尺度;其次,调研有机生态鸡蛋的购买动因,旨在帮助生产厂商锁定市场群体,找出营销重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方案;第三,调研大众对于生态鸡蛋价格合理区间的接受范围,明确产品定价目标。一个成功的产品定价应该是在明确定价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定价策略而获得的。根据“4C定价理论”采用顾客导向定价法需要先了解顾客的期望价格,然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价格,以价格定市场,以市场定销量,以销量定产量,以产量定规模,以规模定管理。
本次调研始于2014年3月,调研时长34天,调研地点分布在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门头沟区、通州区、昌平区、密云县、延庆县等10个市区、县城, 调研对象主要是收入在中高层次的城市白领、有老人孕妇或儿童的家庭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有效收回1561份。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成果分析。
(一)有机生态鸡蛋购买频率调查分析
根据图1数据加权平均求得人均购买量为:(30+60/2* 22%+(10+30)/2*33%+(5+10)/2*25%+(1+5)/2*20%=19枚/ 月/人
瑞思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鸡蛋消费量为2公斤/月/ 人,2公斤约合40枚鸡蛋,是目前人均消费生态鸡蛋的2倍 (普通鸡蛋售价折合0.67元/枚)。由此可见,该领域的消费市场处于一种上升期。随着人们对有机生态农产品消费意识的提高,未来有机生态鸡蛋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加大营销力度很有必要。
(二)有机生态鸡蛋消费动因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购买有机生态鸡蛋的原因是特定人群的需要(特定人群主要指:孕期及产后的准妈妈们、病人、儿童、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中高收入阶层等),由此可见,在有机生态农产品销售领域,市场细分是极其必要的。有机生态鸡蛋服务于特定市场,以品质和服务取胜,因而其售价高于普通鸡蛋是可以被公众接受的。
(三)大众对有机生态鸡蛋价格合理区间的接受范围
根据图3调查人群中接收价格的状况,求得加权平均值:
3*42%+2*31%+1.5*14%+1*13%=2.2元/枚
综上认为,在顾客导向的约束下,合理的市场价格为2.2元/枚。
三、网络销售有机生态鸡蛋价格与销量影响因素
(一)网络数据收集与整理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 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是一个主动式信息传输渠道,商家在网络上主动发布信息和广告宣传,顾客在家中发出问讯或购买信息而实现双向互动完成商场销售交易。参考“淘宝”网络平台,假设:在网络平台下,消费者在比较所需购买的商品时,考虑的因素可能包括:价格、品牌、信誉评价、产品产地、运费等。以下汇总分析旨在从上述分析中找到最敏感因素,以便为提高网络营销竞争力提供思路,同时,给出网络平台下有机生态鸡蛋的合理销售价格。
(二)变量选取与定义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销量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低,销量越大, 本文以销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价格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信誉值、运费来作为控制变量。
由于实际情况中,运费分为满足条件包邮和付运费两种情况,因此赋予付运费的一般情况首重10元、续重五元运费为值“1”,包邮赋予值“0”。运费不为10元的情况按照该情况的运费与10的比值为该运费的值。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先就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表3是各统计变量的平均值,最大最小值以及标准差。
(2)回归分析。在相关变量回归之前,本文对主要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
Stone和RASP(1991)建议进行回归分析时,变量相关系数不应超过0.5,本文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5,故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可纳入模型之中。此外,经过共线性分析,容差均小于0.1,VIF值均小于10,说明回归方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为了研究生态有机鸡蛋价格与销量影响因素的关系,建立如下模型,模型中β0、ε1为常数项,β1、β2、β3为模型回归系数。
由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价格是影响销量最敏感的因素,并且与销量呈负相关。从相关系数来看,价格每变动一个单位,销量要朝相反的方向变动1600多倍。由此可见,调整价格对销量的影响是巨大的。
普遍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信誉越好,销量越大。然而在这次回归中,销售量与信誉的关系是负相关。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呢?通过仔细研究数据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销量特别大的企业信誉较低造成的。这可能与销量大的企业遇到的差评要多一些有关, 因为一个不好的评价就会把整体口碑评价降低很多。但是由于该系数只有-46.6,绝对值不到价格与销量相关系数的三十六分之一,因此,调整价格,才是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的最明智选择。
从表5中可以看出,销量与运费的关系是正相关的。这也与一般认识里销量与运费负相关相违背。因为一般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把运费也平摊到单价中。既然单价与销量负相关,为什么运费反而与销量正相关呢?通过研究数据发现这是因为商家为了激励消费者多购买产品,会设定“40枚包邮”、“50枚包邮”、“60枚包邮”等促销策略,导致消费者一般都会参与这种促销活动。然而实际上,商家早已把运费转嫁到包邮的商品价格中。因此运费对销量并不敏感。
四、结论与建议
中国营销大师骆超先生讲的“产品是道具,服务是舞台,顾客是演员,企业是导演”,“唱主角”的已经不再是企业而是顾客。以顾客为导向的“4CS”论定位的中心是消费者、是顾客、是人本身,这是符合人性的。通过上述分析,给定了生态鸡蛋基于顾客导向的一个合理价格区间,希望能够带给相关企业以参考。基于顾客导向理论,结合上诉分析,对相关有机生态农产品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根据调查,购买人群主要是孕产妇、儿童、生病老人,注重高生活品质的白领等,对这一部分群体,可以采取集中的差异化战略,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同时创新营销手段,动态地适应顾客需求,避免脱离顾客实际需求的产品生产或对市场的主观臆断。
其次,在针对特定消费人群扩大知名度的基础上,关注价格的影响,扩大消费人群。对顾客让渡价值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注意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发现,在品牌差异不甚明显的前提下,顾客最关注是价格,由于定价权掌握在顾客手中,为提升竞争优势,企业应将产品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 (约2元枚),且由调查问卷及网络普查发现,优惠越多的品牌(即变相降价)越受消费者青睐,这就要求企业采用市场定价的方法,在确定价格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同时控制成本。
最后,针对当前火热的网络市场,作为卖家,与其把更多精力放在好评率、信誉等问题上,不如控制好产品价格及附加费用(主要指运输费用),要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此两者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摘要:成本导向、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是三类常见的定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产品。本文以有机生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顾客导向定价理论,研究了定价、信誉、广告、销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探讨有机生态农产品经营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有机农业的百年历程 篇11
富兰克林·金
1909 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富兰克林·金途经日本来到中国,考察了中国农业数千年不衰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于1911 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国农业长期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国农民勤劳、智慧、节俭、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以人畜粪便和一切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地力。”
1935年
阿尔伯特·霍华德
英国植物病理学家霍华德被称为有机农业的“奠基人”,他受《四千年的农民》一书的影响很深。1935年他出版《农业圣典》,提出了有机农业的中心思想,并推动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兴起。他推崇“回归理论”,大力提倡回收再利用有机废物,包括污泥回田。
1942年
J·I·罗戴尔
作为著名出版公司罗戴尔公司当时的掌舵者,1942 年罗戴尔创办了他的第一本杂志《有机园艺和农作》,鼓励人们“过更健康的生活”。受霍华德的影响,20 世纪40 年代,罗戴尔买下了位于美国宾州库兹镇的一个有63 英亩土地的农场,亲力亲为,至今农场已传承3 代。
1950'S
有机农业的沉寂
20 世纪50~60 年代,是全球有机农业的沉寂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学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利用的核心,高度机械化加上化肥、农药、激素的大量施用,使农业生产方式趋向工业化和密集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人类从食物严重不足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然而,有机农业则被冷落了下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962年
《寂静的春天》
1962 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在关注环保的同时使在农业中过度使用农药的危害受到世界性关注。
1970'S
替代农业思潮
20 世纪70 年代初,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开始兴起,提出恢复农业传统等观点,有机农业的发展再次受到重视。1972 年,美、法、英、瑞典及非洲一些国家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
1974年
马里夫·利维
年近90 岁的利维经营着以色列最大的有机农场,是以色列第一个身体力行实践有机农业并证明有机农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人,因此以色列政府授予他“有机农业之父”的称号。1966 年,他发现农场里的常规打药的作物出现退化现象,而没有打药的果园长势却优于其他果园,这些现象都促使他反思自己的种植方式。1974 年,利维率先在农场省区周围尝试开发有机农业,并在生活区周围建立起“生态带”,隔绝传统农业的化学污染。
1983年
英国王储的带头
1983 年,查尔斯王子兴办了一个有机农场。
1990'S
有机农业热潮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世界农产品供给已趋饱和,石油农业的危害愈发明显,欧美、澳洲等地相继出台有机农业的方针政策,兴起了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有机农业热潮,全球有机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0'S
何赞能
古巴有机农业的发展之路 篇12
1511年古巴本土农业的开端。
1536年开始了占地运动, 土地被国家收回并用作建设用地和国有耕地。
16、17和18世纪在土地分配过程中诞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农村土地所有者, 古巴农民群体逐步形成。
甘蔗种植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古巴农业发展当中的一个关键点。
在对抗西班牙殖民主义的独立战争初期 (1895~1898年) , 古巴有90700个农场, 而在战争末期则变成了60711个, 平均面积为58公顷。超过135公顷的大农场主要生产甘蔗和进行农畜业生产。
20世纪初, 美国全面干涉, 大量资本涌入古巴, 甘蔗业加快发展步伐。这一发展建立在大农场日益普及的基础上, 有时还会同时经营养牛业, 小型的、经营方式更多样的农场数量日益减少。
1934年, 古巴只剩下38130个中小型农场。伴随着大农场甘蔗种植的脚步, 大规模的水稻种植也开始了。
1958年古巴仍有56%的人居住在农村地区, 而且面临着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地区, 仅仅占总人口9.4%的地主占据了73.3%的土地, 而85%的农民则是在租用他们的土地。在大农场里有超过400万公顷的土地是无人耕种的, 而20万农民则没有土地。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以后, 全国土地依据1959年和1963年的农业改革法被分配到超过20万个农民家庭中, 70%的大农场则归为国有。这一时期, 小农们在各自土地上维持作物多样性和进行综合耕种, 全国的小农组织成立了小农国家协会, 很多小农还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信贷和服务合作社。
20世纪70年代古巴政府意识到现行农业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 于是开始做出调整和改变, 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更加合理的农业系统, 使用更少的投入, 并能和当时的发展现状相适应。
1989年之前, 古巴有超过85%的贸易都是和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 略多于10%是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1989年的东欧剧变及之后的苏联解体使古巴遭到了突如其来的贸易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 古巴政府实施了经济紧缩政策并进行紧急调整, 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农业技术第一次得到了广泛实践。在这一特殊时期出台的农业政策, 旨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走向一种低外部投入的农业模式。
古巴有机农业运动起源
在20世纪70、80年代, 很多的古巴科学家开始寻求一种能替代高投入农业的途径, 一些研究中心也开始了类似的研究。国民逐渐意识到了他们减少进口农业投入, 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看, 能使农业系统更加可持续。
1992年, 主要来自于高教部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哈瓦那农业大学, 商讨生态农业的理念, 并于1993年3月在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了首次全国有机农业大会, 成立了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
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的建立带来了很大的反响。他们在各大学和研究中心纷纷举办工作坊、田野调查和讨论, 举行各种会议、项目和农民见面会, 此外还成立了流动式的农业图书馆, 在不同的生产、研究和教育中心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和其他感兴趣的机构当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 古巴农民发展了“生态农业灯塔”计划, 应用生态农业理念在全国不同地区推广可持续性生产体系的农场。
在教育领域, 哈瓦那农业大学可持续农业研究中心成立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习项目, 并在1997年起提供有关农业生态学的相应课程, 还开办了有机产品、有机咖啡的生产和认证方面的课程, 为农民召开了很多的会议, 举办了各种工作坊。意大利有机农业协会还协助古巴培训督察专家, 并得到欧盟认可。
当时还广泛开展了国家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成员大多同时工作在相关的研究机构, 大多正在开展有机农业项目或相关项目, 成员之间经常在一些项目、课程、出版和会议组织方面共同工作。由于古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会议、国际调研交流, 古巴在有机农业和可持续性农业方面的经验更广为人知。
1996年, 古巴有机农业协会的形成小组凭借在推广有机农业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沙阿·马林克洛德”奖;1999年4月成为古巴农林技术人员协会的一部分, 改名为有机农业工作组;同年12月被授予诺贝尔奖, 以表彰它在传播和推广有机农业方面的努力。
古巴有机农业成功经验
(一) 都市农业
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强大的都市农业, 上千的农民以有机生产的方式耕作, 生产出足以满足城市居民粮食需求的食品。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耕作模式, 包括有机农场、密集型蔬果园、菜圃和后院、郊区农场等, 并通过大型企业、研究所、办公室和家庭耕作进行自我供给。
(二) 小型水稻生产的普及
经济危机致使小型水稻 (古巴人的主食) 种植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在有机农业运动中, 农业部代替水稻研究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 药用作物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推荐阅读:
有机产品认证有机农业06-16
欧盟有机农业植物及植物源产品的监控11-21
有机农产品调查问卷05-21
有机化工产品05-28
有机产品认证01-09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05-11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指南08-09
年有机产品推广策划书06-29
有机产品示范县创建工作自查报告05-27
透明的有机农业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