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绿化

2024-10-11

沿线绿化(精选3篇)

沿线绿化 篇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由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引水,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 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水源地, 总干渠在境内穿越6个县市区和27个乡镇, 总长185.5km, 是全线干渠最长的省辖市, 占河南省干渠长度的25.3%, 占总干渠全长的14.9%。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已经进入连线建设高峰期, 为确保到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 建成“清水廊道”、“绿色廊道”的目标, 南阳作为南水北调总干渠的第一站, 应尽快建起绿色长廊, 生态林网, 使其成为一条供水保障线, 又是一条生态风景线, 真正造福子孙后代。

1 干渠沿线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1.1 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结合干渠沿线原有植物品种, 以改善和维护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水质, 满足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为主要目标, 在确保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 还要保证农民的生计, 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吃饭、增收等实际问题, 力争将干渠沿线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示范性生态工程。

1.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种选择要充分考虑干渠沿线的自然条件, 合理确定适宜的造林树 (草) 种, 当地乡土树种与引种成功的树种相结合。在植被配置上, 宜乔则乔, 宜灌则灌, 宜草则草, 乔、灌、草相结合, 做到规划、设计、施工都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1.3 科技兴林的原则

生态林网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 结合生产实际, 做好技术推广、科学研究工作, 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林业实用技术, 特别是要推广应用耐旱树草种、集水保墒技术、抗旱造林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等, 坚持质量第一, 严把各个技术环节, 提高造林的科技含量。

1.4 时序有度, 长短结合的原则

生态林网中, 既有生长迅速、短期内成林的树种, 发挥早期防护作用, 也有材质优良、美化环境、经济效益高的长寿树种, 以主要树种形成框架, 再逐步完善。

1.5 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植被的原则

对现有植被, 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的尽量保留;经过改造能够满足要求的, 改造后保留;不能满足要求的, 重新设计, 重新建设。

2 干渠沿线绿化建设模式

总体思路:根据干渠沿线不同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景观人文等因子, 在干渠两侧建设各100m宽的生态景观林带, 规划设计了5种造林设计, 提高林带的综合生态功能, 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景观林带成为南阳大地上融生态、产业、经济、旅游于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2.1 生态型用材林造林设计

2.1.1 适宜条件。

土壤相对比较肥沃的, 作为用材林基地建设, 同时兼顾防止水土流失。

2.1.2 技术思路。

本设计是培育优质用材林, 同时配置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灌木、草本植物的造林设计, 能够为社会提供木材资源, 较快地恢复森林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割草养畜,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2.1.3 主要技术措施:

(1) 选择具有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的树种, 如107杨、中林46、泡桐、水杉、麻栎、栓皮栎等。 (2) 树种配置实行阔阔混交或营造纯林。 (3) 苗木用国标规定的一、二级合格苗造林。 (4) 整地方式采取穴状整地, 规格0.6m×0.6m×0.6m。株行距宜大些, 2m×3m或2.5m×3.5m, 40~66穴/667m2。 (5) 牧草宜选择优质的多年生牧草, 有百喜草、黑麦草、聚合草、紫花苜蓿、香根草等。草编和造纸宜选择龙须草。

2.2 生态型林药造林设计

2.2.1 适宜条件。

坡度25°以下, 土壤比较肥沃的低山丘陵区, 便于锄草、施肥、浇水等管理。

2.2.2 技术思路。

本设计是一种林下种植, 具有药用价值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模式,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既能增加群众的收入, 也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特别是在人均耕地较少的地方更适宜发展。

2.2.3 主要技术措施。

(1) 选择马尾松、湿地松、油松、板栗、柿子等树种。 (2) 药用植物既要选择具有耐荫特性且药用价值高的植物种, 又要选择不需耕作的植物, 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如沙参、桔梗、血参、栀子、金银花、黄连、黄姜、薄荷、连翘、山药、生地等。 (3) 林药建设模式配置:不同的经济植物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应根据当地立地条件, 选择适合的林药造林方式。 (4) 为便于药用植物种植管理, 造林株行距应采用密株宽行, 一般为2m×4m或3m×5m, 林分郁闭度0.5~0.7, 以满足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

2.3 生态型经济林造林设计

2.3.1 适宜条件。

土壤、灌溉、交通条件比较好, 群众发展积极性比较高的地方, 适当发展经济林, 以改变农民的贫困面貌, 增加农民收入。

2.3.2 技术思路。

发展经济林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雨水冲蚀和水土流失。

2.3.3 主要技术措施。

(1) 要选择名特优新, 国内外市场销路好, 经济效益高, 适宜当地生长的经济林品种, 如桃、葡萄、日本甜柿、猕猴桃、金太阳杏、凯特杏、木瓜、板栗、油桃、美国黑李等。树下种植牧草、中药材。 (2) 苗木采用国标一、二级合格苗。 (3) 采用穴状整地, 整地规格1m×1m×0.8m, 栽植前每穴施厩肥50kg, 苗木用ABT生根粉或GGR植物生长调节剂蘸根造林。

2.4 农田林网设计

2.4.1 适宜条件。

沿河两岸、道路两侧的平原农业区, 适宜营造农田林网。

2.4.2 技术思路。

农田林网建设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抗灾能力, 促进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因害设防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风口影响情况设置农田林网的主、副林带。

2.4.3 主要技术措施。

(1) 造林树种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杨树、刺槐、椿、楝、柿、枣、杜仲、银杏等。 (2) 主、副林带的设计:一般要求主林带尽量与主风向垂直, 因受地形道路方向所限, 交角也不应过小, 要保持林网的闭合, 主林带间距250~400m, 副林带间距400~500m, 网格面积10~20hm2为宜。主林带可设计4行, 副林带2行。株行距2m×3m。 (3) 整地一般采用穴状整地, 穴径1m, 深0.6m。 (4) 苗木用国标规定的一、二级苗木造林。

2.5 工程带状公园造林设计

2.5.1 适宜条件。

如陶岔渠首、县市区城郊段、方城垭口江淮分水岭等地自然景观丰富, 旅游开发价值大, 应结合造林绿化搞好旅游区森林旅游资源建设。

2.5.2 技术思路。

带状公园规划两侧各空200m建成公园绿地, 每隔800~1000m塑造不同的景观区, 体现不同的主题, 结合旅游区的自然景观, 营造具有观赏价值的树木、花草, 为游人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场所。

2.5.3 主要技术措施。

(1) 造林应选择发叶早、落叶晚 (常绿更好) 、树型美观、色彩鲜明 (如秋季的红叶树种) 、花果艳丽的树种, 如雪松、银杏、七叶树、柏树、塔柏、龙柏、辛夷、玉兰、黄杨、冬青等。 (2) 实行针阔、乔灌草、常绿落叶混交, 不同树种交替配置, 避免单一呆板的环境。树种配置还要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兴趣、审美观点相联系, 不能强求一致。 (3) 苗木用国标规定的一、二级合格苗木造林。 (4) 整地一般采用穴状、块状、水平阶整地, 整地时要注意保护原有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沿线绿化 篇2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南平353000)

【摘要】:对公路的线型与沿线的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进行探讨,针对不同的线型选择不同形态的绿化植物,保证公路的沿线绿化植物能起到绿化美化、防护、视线引导等作用,使公路能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达到和谐美观。

【关键词】:线型;植物形态;绿化美化;防护;行车视距

在公路的设计和施工中,绿化工程只做为一个小项进行。在设计和施工中只考虑能够在验收的过程中保证公路沿线具备绿色,而没有把公路的线型和绿化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因此,现今大多数公路的绿化工程只是表面形式,多数出现严重的人工痕迹,无法与公路的线型和周围构造物相协调,达不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如何保证公路的绿化系统能与公路路域系统相互协调是当前公路设计和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路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绿化美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主要部分就是公路沿线的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路环境美化、绿化和景观设计,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绿化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公路沿线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

运用美学原理,结合公路的平、纵、横面线型,通过绿化手段,使公路自然线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公路营运提供绿化、净化、美化的良好环境,达到常绿、防眩、吸尘、降噪、巩固路基、增加景观亮点的综合效果。1.1 行车视距的原则

公路的行车安全主要考虑行车视距的需要。行车视距指的是司机在行车的过程中能看见前方一定的距离的障碍物,便于采取停车、错车、会车、超车或避让障碍,这段时间内汽车所能行驶的最大距离。公路两侧的绿化植物形态可能会影响到司机的视线,造成视线障碍,无法保障行车视距的要求。特别是在曲线段上,弯道内侧绿化植物的生长形态对行车的视线影响更大。因此,公路沿线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植物的形态是否会影响到行车。1.2 引导视线的原则

公路两侧的绿化植物必须能够起到引导司机的视线的作用。在公路的暗弯处,即纵断面上的凸曲线和平曲线结合的路段,特别是南方地区沿溪线的线型上,该路段的外侧通常是高边坡,内侧是岩石地段。汽车行驶到这种线型的路段通常无法看见前方公路走向,此时必须靠种植在弯道外侧的绿化植物的走向做视线引导,保证行车安全。

-1- 1.3 相互协调的原则

公路系统包含了公路路线、附属构造物和周边的生态环境。绿化植物形态的选择必须与沿线的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必须与公路的线型、公路的附属构造物相互协调,协调才能产生美。绿化植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形态的变化,结合不同的线型、不同的周边土壤、地质环境配置不同形态的绿化植物。1.4 尊重自然的原则

在设计、施工中,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如在施工前先将树木或树桩移走,建成后搬回原地栽植;在动物出没的地段建设动物通道,避免对动物栖息地的分割;尽量避绕森林、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区域等。1.5 美化绿化的原则

公路两侧的绿化植物的配置要掌握能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能与线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点、线、面兼顾,衬托线形、回归自然、改善环境,做到“春花、夏果、秋色、冬姿”。2.6 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乡土素材,体现地方特色和地方风貌。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以乡土植物为主,借鉴自然植被类型的特征,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根据立地条件和公路的线型建造不同的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草、灌、木等各种组合。乡土素材适应自然条件,成活率高,可减少养护费用,降低绿化成本,力求以较小的投资,取得较高的环境评价效果。绿化植物的形态结构

2.1 卵圆型

球形结构的绿化植物进入成年期后冠幅普遍较大,垂直投影面积大。球型乔木普遍较高,枝条横向生长幅度较大,立面占地宽,但绿化美化效果较好。如:楝树(Melia azedarah L):花紫色,有香味,树皮暗褐色,浅纵裂,树型优美,叶形秀丽;加杨(Populus canadensis):叶三角状卵形,树皮灰绿色;悬铃木(Platanus hispanica):树冠雄伟,叶大荫浓,叶广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南酸枣:树干通直,幼树皮光滑,老树皮呈剥落,树冠庞大,枝叶茂密,树姿美观等。球型灌木低矮,占地面积小,外型柔和,适应在路肩栽植。如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花紫色,早春叶前开放,可栽植在草丛中;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常绿,夏季白花细小,树冠球形。2.2 尖塔型

尖塔型结构的绿化植物冠幅较小,树型幽雅,婷婷玉立,幼树的形态更美,能为视线引导的绿化树种,此尖塔型植物多为直根系乔木,可用于平面线型暗弯、高填方的地段和凸曲线的过渡段,能起引导行车视线、美化视线的作用。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小枝对生,下垂,叶交互对生,羽状,条形扁平;侧柏(Biota orientalis):常绿乔木,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形,树皮淡褐色,呈薄片状剥离;龙柏(Sabina chinesis Ant.cv.`Kaizuca`):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小枝扭曲上升,势如“龙”形,枝密生。

-2- 2.3 分叉型

适应在公路两侧栽植的分叉型高大植物莫过于绿竹(Phyllotachys glaucamcClure):绿竹形态优美,生长浓密,纤细、飘逸结合,绿株下部的郁郁葱葱与从中伸出的竹干相得益彰,左右的绿竹相互呼应。能美化视线又能起到防尘、隔声的效果,可用于直线段和行车视距能得到保证的大半径曲线上;其次,分叉型的绿化植物还有灌木紫薇:花紫、红,7~9月开花;月季(Rosa chinensis):花较大,枝株较矮,枝纤弱,花梗细常垂下,花色多,品种多。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分枝多,枝细而直,花2~6朵,簇生枝端,花茂色艳。2.4 垂吊型

垂吊型的绿化植物多出现在路堑的边坡或人工构造物上,主要的作用是起到美化边坡的作用,避免土质边坡“露黄”;其次,能起到防护边坡的作用,减少地表径流量,避免边坡受到雨水冲刷。如: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卷须短而多分枝,喜荫,耐寒,在向阳处也能迅速生长。枝叶茂密,寿命较长,对土壤及气候适应性很强,能借吸盘爬上墙壁或山石;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茎枝常有许多细根,可以攀附在它物上,对土壤要求不高,耐干旱,耐寒冷。秋天红叶,五彩斑斓;紫藤(Wisteria sinensis(sime)sweet):喜阳略耐荫,耐寒耐旱,对土壤酸碱性适应较强,在微碱性土地上也能生长良好,攀缘能力强,紫花,花叶同放或先叶开放,有芳香气。公路线型与植物配置

3.1 在公路平面上

3.1.1 直线段

直线段的地域应栽植卵圆型植物为主,此类植物高大,冠幅宽,成年后树荫浓密,在视线通畅、非行车道较宽的直线段上布置,具有良好的绿化防护的效果。如楝树(Melia azedarah L)等。为能起到协调和结构上的层次感,也可在直线路段上配置绿竹等分叉型植物,起到刚柔相济以及避免视线干燥的作用。

3.1.2 直线曲线衔接段

直线与曲线连接而成的路段。此类线型绿化树种的配置主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曲线—直线—曲线过程中,直线上的行道树和曲线上的行道树能否相互协调。若曲线上依然采用卵圆型的高大乔木,其庞大的冠幅必然会影响到弯道的行车视距。因此,在直线和曲线的衔接部分应采用外型上能起到过渡性的树种,如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等尖塔型、冠幅较小的树种,在树种的外型形态上产生变化。在曲线的内部可采用低矮的灌木作为衔接,这样可以避免“断绿”,也可以避免行车视距受到影响。3.2 在公路纵断面上

3.2.1 平坡段

平坡的路段配置的绿化植物可与平面直线段上的大致相同,但若是高填方的平坡段应注意采用尖塔型的直根系的树种,如:龙柏(Sabina chinesis Ant.cv.`Kaizuca`)等。间距为2 m,栽植在路肩上的水泥防撞墙之间。作为行车视线引导,保障行车安全。

3.2.2 凹曲线段

纵断面上选择绿化植物主要考虑的是灌木生长高度,凹曲线底部绿化植物宜高,保证行车在进入凹曲线前能够看见绿化植物的走向。曲线路段植物高度2 m以上。下上坡路段作为过渡段高度1.3~2 m,遮光角度控制在8~15°。为保证植物的形态清晰,宜选用尖塔型的树种较为合适。

-3- 3.3.3 凸曲线段

凸曲线顶部绿化植物高度宜低,曲线顶部植物的高度在1 m以内,上下坡路段也作为过渡段高度1.3~2 m,遮光角度也应控制在8~15°。为避免行车视线受干扰,宜选用球型低矮灌木。3.3 在公路横断面上

3.3.1 路堑段

路堑段考虑的是边沟内侧和挖方边坡绿化,可栽植有色矮小球型灌木和垂吊型藤本植物,绿化的效果以边坡不“露黄”并能稳定边坡土质,防止边坡遭受雨水的冲刷为度。

边沟内侧栽植有色矮小球型灌木为主,如: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等。以期保护坡脚,衔接行车道与边坡的作用。路堑土质边坡栽植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紫藤(Wisteria sinensis(sime)sweet)等垂吊型攀缘植物,以期快速覆盖坡面,减少水土流失。挖方路堑段的石质边坡选用抗阳性强的攀援植物垂直绿化以增加美观。路堑的绿化植物一般从上往下种植,让攀缘植物从上往下生长,各级护坡道上栽植不同颜色的攀缘植物,可以丰富视觉,增强景观效果。

3.3.2 路堤段

路堤边坡的绿化以保护路基边坡,恢复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丰富公路景观为主要功能。路堤土质边坡栽植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低矮球型、分叉型灌木,如:黄杨(Buxus sinica)、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含笑(Michelia maudiae)、月季(Rosa chinensis)等。为了在道路上行车时能观赏到绿体,坡脚主要种植高大卵型或尖塔型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楝树(Melia azedarah L)、女贞(Ligustrum lucidum)、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o biloba)、火力楠(Mytilaria laosensis)。树种形态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低填方路段坡脚则主要以低矮分叉型花灌木为主,如: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等。

3.3.3 半挖半填段

边沟内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美化,类似路堑边沟内侧的选择。可栽浅根性的分叉型花灌木。以灌木和草坪为主,高度以不遮挡视线为限,特别是在弯道的地方,应注意满足平面行车视距的要求,满足交通安全需要。选用风尾兰(Yucca gloriosa)、大叶黄杨(Euonymus jopoaicus)等。此外,可选用一些有花矮乔木、以使绿带在色彩和空间高度上有变化,如选用紫薇(Wistaria sinensis)、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等。行车道外侧以卵型或尖塔型植物为主,如侧柏(Biota orientalis)、龙柏(Sabina chinesis Ant.cv.`Kaizuca`)等,类似于路堤部分路肩上绿化植物的选择。选择时注意问题

在选择绿化植物的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硬质的岩石地段宜配置型态柔质的植物;灰质地段宜配置颜色丰富多彩的植物;选择时宜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应选择养护方便的树种;在配置上应注意生物多样性。总之,在选择公路沿线的绿化植物的时,应做到构建和谐公路路域系统,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参 考 文 献:

[1] 孙仁娟.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保护探讨[J].华东公路,2003(12):78-79 [2] 魏彤云.揭普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工程设计[J].华东公路,2003(12):75-77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1104-1157 [4] 杨海玲.公路绿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公路,2002(8):72-73

沿线绿化 篇3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123号 【发布日期】2007-12-13 【生效日期】2007-1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

(豫政办 〔2007〕12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加强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省生态廊道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铁路沿线绿化工作的自觉性

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十分重要,做好此项工作是建立良好生态屏障的重要基础,不仅关系到路基安危和铁路交通安全,也关系到沿线地区的形象,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文明铁路具有重要意义。铁路沿线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做好铁路沿线的造林绿化工作。

二、明确责任,为铁路沿线造林绿化提供有力保障

要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严格按照铁路沿线每侧栽植10行树木的标准进行造林绿化。对铁路部门征用土地较窄达不到栽植10行树标准的路段,要做好使用土地的调整工作。需要征用土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铁路部门已征用的土地,由铁路部门按照规划自行种植。对密度达不到造林标准的地段,铁路部门要进行补植补造。对于无法征用土地的造林地段,要组织农户开展造林并负责落实林木产权,铁路部门要无偿提供造林绿化苗木。对于个别村镇和农户在铁路沿线植树区域内已征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搭建违章建筑物、堆放垃圾、挖塘养鱼等行为,要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铁道部关于颁布〈铁路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1992〕国土〔建〕字第144号)、《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规定做好清理工作,还地于铁路部门,同时铁路部门要积极配合。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铁路绿化工作的检查验收。沿线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严厉打击破坏林木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巩固绿化工作成果。

三、加强领导,全力推进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

为确保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实施,沿线各级政府要站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河南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各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努力做好相关工作,为加快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上一篇:生产要素理论下一篇: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