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2024-09-26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共6篇)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篇1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定义、形成源流和当代价值, 针对当今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现状, 提出加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大学生,当代价值

何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 从突出体现党的革命性、进步性的事件、人物中提炼出来并加以推广的精神。 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同时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培育下, 由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批英模烈士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奋斗中逐步铸就, 由中央和各级领导总结、推广, 得到广大群众高度认可和自觉学习的崇高品德和高贵精神。 在这里, 暂且不论哪个定义更准确。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源流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历史文化渊源。 我国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古国, 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先贤英模, 缔造出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形成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 留下思想深邃的至理名言。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正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如“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美德, 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忧乐情怀, 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不屈斗志,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等等。 二是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爱国主义是共产党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产党人必须有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牺牲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三是内生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四是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的五四精神、二七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韶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新疆兵团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小岗精神、特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唐山抗震精神、“98抗洪精神”、“03抗击非典精神”、“08抗震救灾精神”等;在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峥嵘岁月中, 在血雨腥风的武装斗争和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 还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烈士、时代楷模。 如: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南京路上好八连、王进喜、雷锋、王杰、焦裕禄、张秉贵、张海迪、沈浩等。

然而, 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现状看: 大学生对某些人物或事件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的知晓度较高, 如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焦裕禄精神、张海迪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 而对其他的人物、事件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的知晓状况较低, 如张思德精神、王杰精神、张秉贵精神、小岗精神、二七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等;大学生对有的革命精神认同程度很高, 对有的革命精神仅仅能够认同其中的部分内容, 对有的革命精神则几乎不认同。 有些学生认为只有党员干部才应该学习革命精神, 有些学生认为某些革命精神与时代脱节, 等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等的有效途径, 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讲,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 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法宝。 但现今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知晓与认同状况并不乐观, 且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所以加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 不仅必要, 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呢?

“两课”进培养方案, 并融入红色文化和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将“两课”放入了培养方案, 但总体来讲, 大部分高校对在“两课”中融入红色文化和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红色文化为内容的学术、艺术、娱乐等校园和社团活动。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们可以将先进的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活动, 可以利用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等加强红色文化宣传, 积极开展红色音乐进校园活动, 开设红色文化讲堂, 寓教于学, 寓教于乐。

依托所在地区特点和资源、学校专业特色、特殊纪念日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体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借助网络构建红色网络阵地, 开展红色文化宣传。 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资源, 创新教育方式。 一方面, 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和处理信息, 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 另一方面, 组织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 如针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网上讨论、开展大学生思想观念网上调查、利用网络开展思想咨询服务等, 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组建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关的科研团队, 并吸收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加入, 将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有机结合,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推动学生国际交流, 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让学生以国际化视野研究、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 同时向世界宣传、输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在吸收多元化思想的同时, 也会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及更快更好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学校、社会和国家应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且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知晓与认同状况调查——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 .

[2]张泰城, 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 2010 (1) .

[3]孙鑫煜.论新媒介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J].保定学院学报, 2015 (6) .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篇2

——记育鹰学校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月活动

为深化“两纲”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意识教育,育鹰学校以孝亲敬老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对父母、对老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广泛宣传,深刻理解孝亲敬老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活动动员,告诉同学们,孝亲敬老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活动。1、2010年新年学校开展了“虎虎生威迎世博”拜年贺卡制作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自制一张春节贺卡向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在贺卡上记录下收到贺卡的心情。有的家长第一次收到孩子的祝福,非常激动,觉得孩子真长大了,他们感到很欣慰。

2、开展“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活动。2010年7月,育鹰学校中小学学生代表来到同济大学王平、席与齐老师家中拜访。席与齐老师是一位在战争年代从事革命事业的老人,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退

休之后一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还

和老伴王平老师一起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为传承革命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抗日战争年代家庭、社会所遭遇的磨难,特别在讲到外婆家20个人口被日本人放的鼠疫病毒害死,席老师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在场的同学受到了深深的感染,感觉这与平时从课本、电影上接受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席老师是亲身经历

了这一切。她的老伴王平老师学生时代考入了厦门大学数学系,他的同学曾经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老师,如果当时从事数学研究,有可能我们国家又多了一个数学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个峥嵘岁月,国破家亡,满目苍凉,要实现这个个人理想无异于是无稽之谈,于是在学生运动和身边进步人士的影响,王老师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理想,投身到革命的大潮中。两位老师讲完以后,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下午,我们同学又来到了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汇文楼拜访曹英多老师。曹老师毕业于上海市松江二中,后考入解放军学院,最后学有所成,奋战在情报工作第一线,退休以后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座谈会上,曹老师从实际出发,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英语的一些体会,他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谈起,要求我们同学要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此次活动帮助我们的同学认识到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在认同和传承革命传统中深化了对党的感情,进一步树立了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3、发扬世博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比赛。我校李丹丹、刘璐凯同学在朱颖琦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凭借演讲稿《是机遇,是奉献,是提升》进入到了这次复赛中。这篇演讲稿讲述的是我校参与世博安保工作的张帆老师的感人事迹,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三等奖,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肯定。

4、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9月20日上午,育鹰学校 “孝亲敬老·和谐我家”预备年级主题诗歌及经典诗文吟诵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预备2班的《感恩父母》,“白云在天上飘荡,幻化出一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他们这种台下台上互

动的朗诵形式,让人眼前一亮;预备1班的《孝亲敬老》诗歌朗诵,同学们的表情自然,感情丰富,收到评委老师的好评;而预备3班用“三句半”的形式表达孝亲敬老的含义,更是赢得了台下最热烈的掌声,这种形式符合预备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俗易懂,具有创新意识;伴随着优雅的音乐,父母对子女关爱的点点滴滴在同学们心中慢慢呈现,让同学们与父母的心更近了,一篇篇优美诗文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祝福。

此次朗诵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在经典诗文朗诵中同学们潜移默化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我和祖辈话世博”主题班会和“孝亲敬老和谐我家”主题教育。

2010年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为促进代际交流,增进亲子沟通,有些班级还邀请祖辈或父母到校参加“我和祖辈话世博”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上,同学们与父母一起分享参观世博的经历和趣闻,一起畅谈世博会带给他们的震撼。

还有部分班级将孝亲敬老活动与学生行规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相融合,有的通过《和您在一起》系列读本和《弟子规》,开展学孝、知孝、行孝活动,有的通过与家长通信、调查问卷开展情感体验活动,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孝亲敬老活动的有效性。

此次活动,学校荣获区德育室的“优秀组织奖”,学校德育处的主题教育方案被评为一等奖,张颖琦、陈凌芸老师的活动方案被评为三等奖,初一(4)班的宋瑞、初二(1)班的石若愚同学制作的电脑小报荣获二等奖。

当然在活动中也反映出在社会转型期期间,有时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还比较混乱,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和研究,对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中华民族良好美德与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仔细思考和探讨。

上海市育鹰学校德育处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篇3

关键词:中国革命精神,高校学生,认同力

一、中国革命精神内涵及认同力的意义

1. 中国革命精神内涵概述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概括为革命精神,如“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1]的井冈山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以概括为建设精神,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2]的“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可以概括为改革精神。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3]的新时期创业精神。

2. 提升高校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认同力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一些人将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甚至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不断学习领会中国革命精神,对于深入了解党的历史传统、伟大目标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付出的牺牲,以及在为这一目标奋斗中始终应当保持的高瞻远瞩、积极进取、英勇顽强、大公无私的精神品格,培养自己成为志存高远、心胸广阔、坚强勇敢、一生有为的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领导着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指导着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与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学生要为进入社会学习知识,做各方面的准备。除学习专业课程外,高校学生要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了解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理想精神,这就要求他们应当知晓并认同中国革命精神。这对于高校学生了解国家、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顺利进入社会,实现人生角色的转变,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中国革命精神是全人类认同的高尚人格、伟大精神。高校学生学习和了解革命精神,在了解民族历史传统的同时,了解世界人类的历史生存和现实发展,了解人类共有的思想品格价值观念,可以在对比中取长补短,以人类合理生存的视野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为理性地看待人、人性、人生,认识个体生存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同力

1.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中国革命精神教育的教学分工

当前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总体分工明确: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讲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一讲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一讲思想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各门课内容范畴彼此界限清晰,配合密切,体现了组织部门很高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组织水平。但有关中国革命精神的内容只是分散在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外的另几门课教材中,致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了解匮乏。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中国革命精神教育的教学分工安排的不尽合理,无法在课程教授中保证全面合理地实施有关中国革命精神的教育,有些内容也有重复。笔者尝试着设计一种有利于高校必修三门政治课的协调教学方案,设计的大体思路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中,讲中国革命精神在毛泽东思想的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的地位,及其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着重阐述中国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及人类文明精神的关系,并就中国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发展,及其与高校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关系展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着重挖掘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有关民族传统精神、人类文明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史过程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革命精神。能够将以上设想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中,有助于高校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了解并从理性层面更加认同中国革命精神。

2.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革命精神教育的内容

第一,加强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教育,培养高校学生合格的政治素质。一是牢固树立并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高校学生正处在追求理想的最热烈的时期,牢固树立并坚定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在现阶段,高校学生要自觉投身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不懈奋斗。二是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要让高校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的人格,努力做到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一致,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第二,加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精神教育,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思想素质和创新素质。一是要在革命历史和革命实践中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二是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三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勇于超越前人和自我,不断开拓创新。

第三,加强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精神,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一是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指导,培育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二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学会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是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创伟业。

第四,加强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培养高校学生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主义作风。一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抗诱惑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是锤炼过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奋发向上,严谨求实,与时俱进,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在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知难而进,克敌制胜;在生活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3.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革命精神教育的方法

第一,把继承传统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在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中,除采用上党课、听讲座、参观学习等传统形式外,还应组织高校学生重走革命转战路线—从延安到西柏坡,故地寻访,重温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或开展红色文化课题研究等。

第二,正面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在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中,除正面灌输思想理论知识,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外,还应加大力度开展平等性、互动性的教育活动,如理论教学与故事讲授相结合、历史人物报告与音像制品观摩学习相结合等。

第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中,除理论教育、专题校园文化活动等显性教育活动外,注重运用隐性教育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如建设红色主题的校园景观,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健康成长”的新理念,促进学生思想转变,建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9-19.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篇4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鄂豫皖人民群众对自己故土家园深厚感情的一种集中体现, 它包含了大别山地区人民对自己家乡、传统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每个个体生活在现实社会实践中, 都要考虑在实践生活中的生存、发展问题, 而要生存、发展就要获取维持生存、提供发展的物质资源, 同时还要谋求能够慰藉精神的心灵家园, 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故土家园。古人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国, 家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家, 就没有个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家国一体, 故土家园不仅是满足个体物质需求的大本营, 也是个体精神思想的发源地。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 大别山的儿女立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把封建、落后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幸福的新中国[1]。

一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大别山的山水资源滋养哺育着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儿女后代, “禾苗离土即死, 国家无土难存”。而中国的锦绣山河不仅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而且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是国家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物质载体。有着爱国情怀的中华儿女, 都把“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

二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革命者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革命者对骨肉同胞的爱, 反映的是其对整个民族的爱。大别山的革命者将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他们认为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 是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的。鄂豫陕苏区创建人吴焕先, 河南省新县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接受党的派遣, 回到家乡组建贫下中农的革命协会, 后来又发展了农民武装组织。为了发展、壮大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组织和革命工作, 他有6个家人被国民党地方反动民团残忍杀害。潘忠汝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他立志革命、不怕牺牲流血, 在其自勉诗中写道:“尧天舜日事经过, 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 愿输血汗改山河。”1927年12月5日遭敌围攻, 率部由黄安激战突围, 先后6次杀进城门, 7次护送战士们冲出突围。战斗中大腿被击中, 血流不止仍坚持战斗在前线, 激战中他的后背、腰腹相继中弹, 肠子流出体外仍不退缩, 英勇地向敌人继续射击。最终因伤势过重, 不幸牺牲, 当时仅仅只有21岁。共产党人对骨肉同胞的爱表现为对人民群众的爱, 对战友的爱, 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大爱”。[3]大别山的革命先烈们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人民群众、对故土家园、对祖国都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始终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始终和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战斗在一起。

三是爱自己的祖国。中华儿女每个个体的发展、进步都是同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爱自己的国家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爱自己的国家就要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发展, 把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和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无私奉献和牺牲。大别山的英雄吴焕先是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的楷模。他的父亲、大哥、二哥、五弟、大嫂和小侄一家6人被丧失人性的反动地主豪绅残酷杀害。但吴焕先的革命热情和顽强斗志并没有在此严酷的打击之下而丧失和动摇, 他舍掉了自己的小家、心心念念为大家, 勇敢地领导大别山的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组建了大别山地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1927年他率领部分有志之士和革命群众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开展武装斗争, 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1931年11月, 他奉中共中央的委派, 带领革命队伍开启长征之途, 一路奋勇杀敌, 粉碎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2次重兵“围剿”, 开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在发展、壮大红25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8月21日, 吴焕先同志在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和羊圈洼战斗中不幸牺牲, 为了革命事业牺牲时仅仅28岁。[4]

二、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时代价值

第一,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源泉。在谋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 100多万大别山的儿女前赴后继, 英勇献身, 但革命火种从没有熄灭, 反而越烧越旺, 大别山的儿女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道奇观。毋庸置疑的是, 深深融入大别山儿女思想意识之中的红色革命传统, 是激励大别山儿女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财富。新时期新阶段, 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 要复兴中华民族, 建设伟大的祖国, 必须集中各个民族的才智和力量。而英勇的大别山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自己的热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大别山的红色传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源泉。

第二, 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近代以来, 祖国遭受多次外国列强的欺凌和侵略, 被迫接受多个外国列强的奴役压榨, 在一段时间内内忧外患严重, 阻碍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得不到保障,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陷入国破家亡的危险境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大别山的爱国志士和革命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 发愤图强, 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100多万的大别山儿女经过28年坚持不懈的斗争,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新世纪新情况, 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一直非常激烈。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国际舞台, 处于不败之地, 就要继续并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 激发人民群众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人心齐, 泰山移”, 全国各族儿女只要万众一心, 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 众志成城, 肯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高校教师的担当认识误区及其表现

目前, 高校教师对担当存在认识误区, 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青教师, 他们对党的革命历史不清楚、对党的指导思想及党规党纪认识不深刻, 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党性原则, 没有很好地领会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继承和弘扬党的红色革命传统的思想意识有待加强,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明确, 价值观扭曲, 人生观和世界观存在问题, 缺乏对生活和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没有生活激情和工作热情, 自我管控能力较差, 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高校教师群体中还有部分教师认为, 自己是专业课教师就可以不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认为那是辅导员的工作;自己是普通教师, 只要教好课就行了, 不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认为那是辅导员和系部领导的工作;在教学中, 对学业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放松要求, 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 部分学生上课说话、晚来早退等现象采取包庇的态度;把担当分内外之别, 认为是自己工作职责之内的事情就做, 完成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 工作中不思进取, 认为是他人的事情就不关心、不参与、不配合、不支持, 置身事外;把做成才叫担当, 不敢尝试, 不敢实践, 不愿探索、争取, 安于现状, 缺乏创新探索的精神, 与现在国家提倡的创新改革背道而驰。凡此种种, 对担当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逃避等问题。新时期, 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率先垂范, 敢作敢当, 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高校教师应纠正对担当的认识误区, 与时俱进, 培养坚忍执着、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素质, 争取成为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四、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 培养高校教师的担当精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实践中, 高校教师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 注意吸收和借鉴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其中就包括地处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只有认真学习, 深刻体会,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深入反思, 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为培养素质优良的大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培养高校教师追求真理的精神。坚信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广大的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精神。战斗在大别山的无数的革命先烈, 为了解放全中国, 为了全中国的贫苦百姓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 英勇奋斗, 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 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国际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面对着建设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种种困难, 面对着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的征途, 高校教师应该继承并弘扬大别山革命志士为了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主动培养自己的担当素质,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奋斗终生!

二是培养高校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爱护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中国革命传统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这也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大别山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献出自己甚至家人的宝贵生命。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体现了党始终是与广大劳苦大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刻都在维护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革命战争时期, 大别山的革命志士们, 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 把生命、财产等都毫不犹豫的奉献给了解救劳苦大众的革命事业, 红田惨案令人热泪盈眶, 吴焕先、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无数的革命者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 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在今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进程中,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发扬这种精神。高校教师学习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 就是要深入学习体现在大别山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那种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人民利益献身的高尚道德品质, 培养自己的担当素质, 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是培养高校教师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英勇顽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死就要干革命的奋斗精神, 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从一开始就是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进行的。大别山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屠刀, 毫不动摇, 前赴后继, 涌现出了被敌人钉在墙上仍痛骂敌人的农民赤卫队队长程儒香, 就义时年仅16岁被誉为“大别山刘胡兰”的肖国清等英雄人物, 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大别山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说明革命斗争环境愈是险恶和残酷, 也就愈能使人们锻炼和形成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在跨越世纪的征途上, 面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挑战, 高校教师要勇于担当, 继承并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 发扬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干事业的精神。

四是培养高校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工作和事业的极端负责精神, 也是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的革命征程中, 既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也有许许多多的日常工作, 按照革命事业的分工, 每个革命工作者都要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 从事自己的工作。例如, 在大革命时期, 湖北省黄安县 (今红安县) 的共产党员方进贤、梅光荣等人利用亲友之间人情来往的风俗, 在鄂豫边区想方设法地开展革命工作, 发展革命力量。曹学楷是黄麻起义领导人, 鄂豫边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他在家乡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 领导农民义勇军和自卫军, 展开与土豪劣绅的斗争。河南商城上楼房 (今属安徽金寨) 人周维炯, 1926年底受党组织派遣, 设法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在校内开展革命活动。第二年夏季, 他又接受委派返回家乡, 以教书工作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 积极地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 周维炯设法打入了丁家埠武装反动民团, 开展秘密的地下革命活动。他借助民团军事教练的身份, 拉近和下层士兵的关系, 积极做下层士兵的思想工作, 成效显著, 在民团中成立了党支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 一个革命者, 不仅要不怕牺牲, 在革命斗争中表现的英勇顽强, 而且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还要认真做好细致琐碎的工作[6]。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培养高素质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高校教师必须大力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中这种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

五、结语

大别山的红色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道德建设中, 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学习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 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培养高校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批判和抵制社会上流行的个人主义、个人本位和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思想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腐蚀和引诱, 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 净化高校教师队伍, 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质。

摘要: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源泉,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新时期, 党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高校教师应纠正对担当的认识误区, 注意吸收和借鉴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只有认真学习, 深刻体会,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深入反思, 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培养坚忍执着、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 成为素质优良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革命传统,高校,教师素质,担当精神

参考文献

[1]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 :99-105.

[2]邱小云.论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史[J].江西社会科学, 2013, (3) :120-123.

[3]李江源.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J].理论导报, 2006, (1) :11-15.

[4]杨少华.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力量源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 (6) :88-93.

[5]李君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怎样铸就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 (4) :22-26.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篇5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儒家系统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作为自然之“天”, 天人合一意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境界, 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目标追求和价值选择。《中庸》谈道:“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意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尽心知性知天”, “天时、地利、人和”, 目的是要保持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荀子在《天论》中提到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所说的“和”, 也是指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周易》对天人和谐的基本内涵做出了概括, 即:“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人应遵循不违天的天人和谐原则, 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所在。

2. 厚德载物

中华民族的精神可以用《易传》中的两句名言来概括, 这就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 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是一种人生观, 即:恕人之过和宽厚待人。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自古以来, 人们一直把容人之短、恕人之过视为一种高尚品德, 强调这种品德在立身处世中的作用。同时, 厚德载物还体现在治国之道、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方面。

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我们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 如诚信危机、以权谋私、道德缺失等, 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因此, 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 实现谋利行为和道义原则的有效统一, 使每个公民自觉地承担职业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健发展。

3. 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智慧, 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辩证思维。在当今的时代, 也必将吸收西方注重竞争、追求真理科学的积极因素而得到新的发展。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不仅需要“美人之美”, 而且需要“各美其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和而不同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仍然可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和而不同是世界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 就是通过接触、交流、对话来建立共识, 以达到“和”的目的。因此, 和而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包容并蓄的情怀, 不仅具有伦理价值, 还具有思想方法和处世哲学的意义, 值得深思。

二高职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实现

1. 增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作为一个民族“特质”的文化, 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价值, 是凝聚这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 文化认同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之所以能够延绵不断, 则来自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我们只有认知、理解、接受并内化中国传统文化, 才能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底蕴, 才能把它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能割断历史, 二是必须批判地继承。显然, 这既和民族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 又和文化保守主义划清了界限。

2. 发挥伦理价值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 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 是一种效益驱动的经济, 它既带给了人们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平等观念, 同时又易导致人们追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当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成为等价交换的“商品”时, 道义与利益的价值在他们中开始动摇。这种追求金钱和实用的功利主义思潮使部分学生出现价值观念错位、价值评价偏差, 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继承并发扬“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义以为上”的道德价值观, 赋予传统义利观以时代的内涵, 增强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积极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化解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西方社会思潮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3. 引领政治价值

第一, 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社会主义相比较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根本上体现在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人们的主体地位。“中国梦”的落脚点就是人民的幸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就是为了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更好地协调, 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 就是强调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们的实现, 从根本上强调了人民当家做主, 开拓了以人为本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 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 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石是为了人, 依靠人, 需要社会的每个人做出努力。因此,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第三, 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现代公民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可见, 公民教育已日益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通过公民教育活动增强高职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使他们完善的公民意识, 适应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显然, 公民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公民权利与义务意识的提高不仅有利于高职生增强公民意识、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个人自由和发展, 而且有利于培养高职生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切入点, 包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而不同, 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支撑点, 以加强高职生文化价值观教育为落脚点, 紧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把握教育的规律性, 寻求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当代价值。根本目的是促进高职生的成长发展, 使高职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高职生,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董雅华、徐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与科学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 篇6

一、优秀文化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 张家口人民勤劳智慧、勇敢顽强、改造自然,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 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地处张家口的高校学生, 从地方历史沿革、古迹遗存、遗风习俗中, 梳理地方文化历史的脉络和渊源, 品味地方文化历史的精神和气质, 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传播, 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早在200万年前, 古人类已在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起源、繁衍、进步, 张家口是人类最早的踏足地之一。世界著名的泥河湾遗址, 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研究200万年到300万年前古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古地理及新构造运系等学科的著名地区。“泥河湾盆地是除非洲之外的另一个人类起源。”[2]“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 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两战后“合符釜山”, 将各部落的图腾取其精华, 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 奠定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根基, 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的新纪元———“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3]。六代长城历史悠久———张家口境内长城分属于不同朝代, 已经明确了赵、秦、汉、北魏、明五代长城, 纵横交错、历史悠久。近期在野狐岭一带发现的长城并不属于以前公认的任何一个朝代。张家口地理位置特殊, 研究张家口长城对了解山西、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地长城走向有重大意义。剪纸文化灿烂———张家口蔚县剪纸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题材广泛, 意寓深长, 生活气息浓郁。2009年10月, 蔚县剪纸以中国剪纸首位的身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足以佐证蔚县剪纸艺术的魅力。“第二丝绸之路———张库大道”。清康熙帝率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稳固了边防。到清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第二大商埠, 与南方的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码头”。大量毛皮、茶叶、绸缎等商品, 沿着一条“第二丝绸之路———张库大道”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 而外蒙的牲畜、皮货、蘑菇、药材等商品也由此进入内地市场。第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1905年, 清政府为加快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 下令建造北京至张家口的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于1909年建成。它的建成通车是“中国人民的光荣”[4], 由此它成了一条标志着中国人“自主创新”精神的“争气路”。

二、光荣革命传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

张家口是一座有着辉煌革命历史的城市, 曾作为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 被誉为“第二延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李大钊六到张家口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曾先后6次到塞外山城张家口指导党的创建与发展工作。”[5]早在1921年9月, 李大钊领导下的北方党组织就派何孟雄、缪伯英、邓中夏、罗章龙等先后到张家口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春建立起中共京绥铁路支部;1925年初王仲一等建立了中共张家口特别支部。1925年10月底, 李大钊在张家口召开了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代表200余人。会议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等政治口号。他高瞻远瞩的看到, “张家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是蒙汉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 是京绥铁路的中心, 是通往内蒙古草原的‘头堡’。”[6]张家口第一个工人党员和党组织。1922年2月, 何孟雄、张隐韬首先发展了张家口铁路车务工人李泽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张家口第一个当地工人党员;6月又发展了李连生、周振生入党, 在张家口平安里铁路工人宿舍内,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何孟雄, 正式宣布“张家口第一个党小组成立”[7], 当时称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家口铁路工运小组, 直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党组织领导。10月, 以张家口为中心, 发动了争平等、争待遇、争人权的车务工人大罢工。罢工胜利后, 又发展了张树珊、张小珊、魏华池、傅国中等4名中共党员, 并将前张家口工运小组正式改为中共张家口铁路工人小组, 仍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党组织领导。察哈尔省第一个农民协会。1926年夏, 张家口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大游行, 近郊农民协会会员和具有进步觉悟和爱国热情的农民纷纷进城参加游行。9月, 在中共张家口地委的领导下, 察哈尔农民协会正式成立, 会址设在东湾子察哈尔农林试验场。察哈尔农民协会的成立, 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张家口周边地区的农民运动, 也分别建立起农民协会, 当时会员总数达600多人。“以察哈尔农民协会为核心的张家口农民运动, 成为当时京西北地区农民运动的重点地区。”[8]张家口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6年3月, 中共北方区委先后派遣北京地委书记乐天宇和广州讲所第五期学员李怀才来张家口领导察哈尔农运工作, 并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和孤石村建立了党支部, “这是察哈尔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先后由李怀才、贾荣担任支部书记。”[9]1928年, 李怀才、贾荣等同志不幸被捕, 壮烈牺牲。亲耳聆听毛泽东同志授课。1926年春天, 我党开始在东湾子农林试验场开办农民运动训练班, 学员来自察哈尔省各地。同时, 还举办了农民夜校, 进行扫盲和革命宣传, “并向毛泽东主办并亲自授课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输送了五名学员。”[10]在讲习所, 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的教学, 并作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专题报告。周恩来、恽代英等人也都在讲习所授课或作报告。1927年6月毕业后, 大多数学员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 成为开展农民运动的骨干。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烫金精装本编辑出版。1944年,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由邓拓负责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这部《毛泽东选集》收入29篇文章, 按内容分编为5卷。后来又将《毛泽东选集》五卷本扩编为六卷本。一至六卷分为国家与革命问题论著、统一战线工作论著、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论著、财政工作的论著、党的建设工作论著、文化教育工作的论著等, 文字由50万字增加到60万字。1946年春, 张家口“最早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烫金精装本, 最早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六卷本。”[11]我军解放的第一座省会城市。1945年9月, 聂荣臻奉命从延安来到八路军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张家口。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等党政军机关也都移驻张家口。根据中共中央指示, 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民保卫、巩固、发展了解放区根据地。国共停战协议生效后, 聂荣臻带领晋察冀军民, 又多次击退了来犯之敌。在这期间, 在中央局的领导下, 边区首府张家口建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在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我党管理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聂荣臻元帅曾指出, “张家口这座城市, 完全是我们自己解放的。也是解放战争前夕我们夺取的较大一座城市。”[12]第二个中央广播电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解放, 晋察冀军区领导决定成立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 24日下午5点开始播音, 一个充满朝气、代表人民心声的广播电台诞生了。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成为继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后第二个中共广播电台, 每天必须转播延安的全部节目。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提到, “8月25日, 我在延安听到张家口电台广播, 我军已解放了张家口, 真是高兴极了。”1945年10月, 增设了英语广播节目。1945年11月, 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刘澜涛在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通话。1949年10月1日, 来自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丁一岚, “成为开国大典上同来自延安的齐越一道直播盛会的播音员。”[13]“人民的城”———张家口。现代著名诗人艾青, 是作为当时“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从延安来到张家口的。他写于张家口的诗共两首, 一首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5周年而写的《欢呼》, 另一首是歌颂获得新生的张家口的《人民的城》。《人民的城》共244行, 1900多字, 它对张家口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全景式的描写, 并通过张家口解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的对比, 表达了对“一切为了人民”的“人民的城”的热爱, 形象地告诉人们, 张家口已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城市, 它已成了光明的象征、和平民主的象征。“英雄的城”———张家口。在这方热土, 曾培育出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青年王仲一、“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马宝玉、舍身炸碉堡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民兵战斗英雄何金海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抗日战争时期, 张家口伤亡12万人。张家口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国家昌盛、人民幸福, 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 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第二延安”———张家口。1945年8月张家口解放, 这是在全国范围内解放的一百九十多座城市中的第一个大城市, 成为晋察冀边区的首府, 既有统一战线, 又有人民民主的内容, 在农村实行了“减租减息”。当时在这里出版的报纸和刊物有《晋察冀日报》、《工人报》、《鲁迅学刊》、《民主青年》等。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 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家口的文化界更是盛况空前, 成仿吾、艾青、丁玲、肖军等百余名解放区著名文艺家云集张垣, 新歌剧《白毛女》在这里诞生, 丁玲在涿鹿温泉屯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家口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市”等美誉。美、英、法国及重庆、北平、天津的大批记者纷纷来访, 美国记者柯莱说:“张家口已形成文化城”, 天津大公报记者认为, 如果以人口和文化人来做比例, 恐怕张垣 (张家口的别称) 是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城市了。各地进步青年学生踊跃来张家口求学, 仅华北联大就有300余名来自京津的青年新生。新保安战役拉开平津战役胜利的序幕———1948年12月21日, 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罗荣桓等电。这个电报, 后来以《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电报一开始分析了当前局势:“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 ……都已成惊弓之鸟”, 明确指出:“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根据这个判断, 电报作出具体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 (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 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 (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 , 有些则是隔而不围 (即只作战略包围, 隔断诸敌联系, 而不作战役包围, 例如对平、津、通州) , 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 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在完成部署后, 12月22日和24日, 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新保安、第二次解放张家口, 拉开平津战役胜利的序幕。

三、挖掘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

优秀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三祖文化是张家口文化的魂魄, 2000年建成的北京中华世纪坛把三祖两战作为千年纪念载入青铜甬道。张家口市每年举办的冀台同胞共祭三祖大典, 都有大学生参与导游讲解、礼仪服务, 增强民族认同感。大学生冬季长跑起点选择在大境门, 组织开展“爱我长城”修葺长城募捐活动、“爱我中华”登长城比赛等文化活动,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国报国热情。以大学生科技体育文化艺术节为契机,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剪纸大赛、地方戏剧二人台表演, 成为传统保留节目。2007年两岸青年文化交流, 我校学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台湾青年, 受到欢迎。2010年, 我校大学生参加张家口市举办的《大好河山》文艺演出, 节目就以张垣大地粗犷的民风为题材。通过参与文化建设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革命传统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延安精神是张家口革命精神的精髓。充分利用张家口革命历史资源, 把革命遗址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大学生到晋察冀军区旧址开展巡学活动, 在吉鸿昌纪念馆举行重温入团誓言、党旗下宣誓, 到晋察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利用学校教师编写的有关书籍, 结合张家口革命历史和学校创业历程, 编写《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教学大纲》, 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教材。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引导大学生深刻感受地方文化魅力、传承地方文化精髓、了解地方革命历史、培养高尚革命情操, 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了解国情, 认识社会,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挖掘张家口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 大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文化、了解历史、提高能力,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使广大青年真正成为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摘要:高校通过挖掘张家口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 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重温革命历史、牢记责任使命,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建筑保温下一篇:采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