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铁道之夜》

2024-10-03

《银河铁道之夜》(精选3篇)

《银河铁道之夜》 篇1

摘要:影与光的描写成就了《银河铁道之夜》作为文学作品、电影作品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影与光在表现主人公、作家的孤独感以及心情起伏、主题深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银河铁道之夜》,影与光,主题

电影《银河铁道之夜》中, 鲜明的色彩、绚丽的光影效果扑面而来, 强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可以说, 这部动画的每一帧画面皆可成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读过原作者宫泽贤治《银河铁道之夜》后笔者发现, 导演的成功之处大概在于充分传达了宫泽贤治所描写的那些万顷琉璃的场景。如果宫泽是一位画家, 《银河铁道之夜》就是一幅绝美的佛罗伦萨画派作品。笔者为此深深吸引, 想要探求作品世界中影与光的奥秘。

一.影

从物理学上讲, 黑暗即是无光, 光明即是无黑暗。阴影则是黑暗与光明的混合, 并随混入光线之多少而有浓有淡。阴影, 有投射阴影, 也有附着在物体旁边的阴影, 即所谓的原生影与派生影。原生影可以通过它的形状、空间定向以及它与光源的距离, 直接把物体衬托出来。派生影则是一物体投射在另一物体表面上的影子, 有时还包括同一物体中某个部分投射在另一个部分上的影子。这是画家对于影的物理分类, 以便于在作画时能够很好地将之描绘出来。影的浓淡、明暗和形状则具体影响着氛围的营造和画面表现。

1. 影的浓淡与明暗

《银河铁道之夜》的主体背景本就是在光线较暗的夜晚。影不可能离开光独立存在, 于是光与影的表现显得尤其重要。第四章中“他穿过黑乎乎的扁柏林荫道, 从镇子高岗上走下来。斜坡下面一盏高大的路灯, 放射出银白色的美丽光芒。焦班尼大步流星走到灯下, 一直像妖魔一样跟在焦班尼身后的那道细长、模糊的阴影, 逐渐变得清晰而浓重, 捉迷藏般地转到焦班尼的侧面。”此处是本文关于影的较为重要的一处描写。漆黑的背景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光源, 越接近光源所投下的影子浓度越深, 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明暗反差。较强的阴影增加物体的厚重感, 较弱的阴影体现物体的轻盈感。这本是一个孩子的童趣所在, 但是唯一的光源、强烈的明暗反差, 一个人的自娱自乐似乎并不那么轻松快乐, 再次强调了人物焦班尼的孤单。这种孤独感贯穿了全文。

首先, 这种孤独感应该是来自于焦班尼的身世, 母亲卧床不起、父亲常年不在家使焦班尼倍受大家的排斥。即使是银河节这样的节日焦班尼还得去打工、为母亲取牛奶等, 这些热闹似乎都与他无关。其次, 来自于唯一的好友柯贝内拉。原本和柯贝内拉一起进行银河之旅焦班尼十分开心, 但是旅途的终点柯贝内拉却消失了, 最后得知柯贝内拉溺水身亡的消息。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或许还带有作家自身的感情色彩。宫泽贤治一生只活了37个年头, 自幼体弱多病, 却心怀悲天悯人之情, 与父亲关系紧张, 不安于宿命, 家中除了妹妹无人能理解自己, 可谓深受孤独感的折磨。

2.影的形状

影绝不会与产生它的物体的外形完全相似, 除非光源具有阴影体的形状, 不同的形状给予人的感官印象也是不同的。本书中另一个重要的影的描写在第七章中, 焦班尼与柯贝内拉到达白鸟停车场“两人并肩顺着那条白茫茫的大道向前走。他们身影恰似屋子里的两根柱子, 而这个屋子四面是玻璃;影子又如车轮的辐条, 无数条辐条射向四面八方。”两人本是如两根柱子的阴影不断变化最后射向四面八方, 杂乱的阴影使空间被无序分割而零乱, 反映出主人公不安的心情。本章开头柯贝内拉就显得有些奇怪“柯贝内拉似乎在竭力抑制, 使自己不哭出来。”, 此处便含有对后章柯贝内拉之死的暗示之意。另外, 第八章中“车厢的天花板, 一只独角仙落在电灯上, 投下一条巨大的阴影。”。处于发光体与被照体之间的小物体, 离发光体越近投射在被照体上的阴影越大。巨大的阴影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和不和谐感, 此处巨大的阴影也是死亡的暗示之一。

有光的地方必会有影, 就象光与影共存一样, 追求梦想的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梦想的的实现也是十分艰难的。意识到此的宫泽贤治将旧稿的结局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焦班尼看到众人寻找柯贝内拉并得知柯贝内拉死讯的情节。

二.光

《银河铁道之夜》中, 除了影发挥作用, 营造作品世界的孤独感外, 光也在作品世界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作品中的光

照射不透明体的光线有四种:特殊光、普遍光、反射光和透射光。画家在作画时都必须对这些光有所考虑。作品中主要涉及特殊光、普遍光和反射光。特殊光, 例如太阳、窗口、门洞及其它有限口的光。普遍光, 例如地平线上大气的光。反射光是具有光滑而半透明表面的物体产生的, 光线落在这上面就像小球碰撞一样反弹回来。关于书中对光的描写笔者制作了下表。

光的分类:

如上表所示, 作品中描述最多的是特殊光。其中又数关于电灯、信号灯、街灯等人类发明的照明设备的描写最多。如此便使人感觉到这是在真实的人间发生的故事, 不是虚幻的空间, 给读者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和质朴感。同时, 明治时期电灯等一系列人类科学的伟大成果引进日本, 1927年, 日本全国家庭电灯普及率达到了87%, 1932年, 日本安装电灯的家庭总数为一千一百万个, 平均每个家庭3.8个。宫泽贤治信奉科学就如同他信奉宗教一样, 其作品中总是会让读者看到曾经贫瘠的土地正处在一种新的、科学的光辉照耀下的描写。书中第一次出现电灯是在印刷厂, “虽然是大白天, 里面却灯火通明。一部部轮式印刷机正在飞快地运转着。一群头缠布条、头戴遮光镜的工人正呐呐有声地忙着各自手里的工作。”一个灯火通明机械飞速运转的忙碌的工厂跃然纸上。此外, 大片的街灯、星星点缀的节日彩灯, 一派热闹繁华, 到处都洋溢着人的气息、生活的气息, 生机勃勃。“太阳”、“星”、“月”等这些光则离开了人们生活的地面, 来到了天上。前部分或许还含有对宇宙科学的探索, “狐火”、“硫磺”、“蝎火”等光则完全是来自“银河铁道”那不可思议的奇妙世界。

2. 光线处理

画家作画时光线处理很重要。光源的冷暖、强弱, 营造出的氛围不同。例如, 一盏挂在高处、大而不过分强烈的光源, 能使物体的细部呈现得极为优美。特殊光比普遍光能给物体更显著的浮雕感。作品中亦有此类描写。

在对印刷厂的描写中“这里灯光比较亮, 铅字摞成一堵墙。焦班尼蹲在那儿, 用镊子将一颗颗小石粒般的铅字捡入小木箱里。”较亮的灯光照在焦班尼身上反映出他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小孩, 而“大量的光”则显得有些刺眼, 缺少了优雅感。一般而言, 画家在绘画年轻人的时候会给予绘画对象柔和的光线, 并且避免涂上过重的阴影。因为人的肌肤是略微透明的, 例如将手置于眼和太阳之间, 你就见到它显得透光晶亮, 年轻人更是如此。这样才能表现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然而作品对于焦班尼的描写则显得有些突兀。文中“铅字墙的角落”更能看出这是一个孤单缄默的有着重重心事的少年, 和普通朝气蓬勃的少年不同。另外, 不同于镇上张灯结彩的热闹, 第四章“半人马星节之夜”的开头处描写道“斜坡下面一盏高大的路灯, 放射出银白色的美丽光芒。”一盏高挂的强烈的冷色调的光源也使得焦班尼的身影更加地孤单。

与前几章略单一的光线描写不同, 以第五章为转折, 从第六章开始作者的描写开始浓墨重彩。“三角标萤火虫似地一闪一灭。”萤火虫一般扑闪扑闪的光使得整个画面活泼起来, 吸引着读者怀着雀跃之心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在“亿万只萤鱿之光”之后, 焦班尼坐上了银河列车。车厢内有着“黄色小灯泡”, 不十分强烈的暖色调光源营造出一种温暖惬意的氛围, 体现出一种优雅柔和的美感。离开人情冷暖的地面来到心之向往的天空, 自己喜爱的小伙伴柯贝内拉居然也在同行的列车上, 焦班尼一扫之前略显压抑的心情, 一下子愉快起来。以黑夜为背景激动人心的银河之旅开始了。关于银河世界的描写是作品的重头戏, 对此作者可谓不惜笔墨, 这是一个属于光与影的世界, 其中大量运用明暗, 强调画面的光照效果, 形成光与影、虚与实的紧张和对立的节奏关系, 眩目的光线、跳跃的影子以及神秘莫测的黑暗共同作用于人的视觉, 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张力和戏剧感, 显得意味深刻。以下, 笔者对银河世界中几处经典的场景画面试作浅析。

到达北十字星车站“河流正中央, 有一座沐浴在银色佛光中的岛屿, 岛屿最高处的平坦地面上, 竖立着一个光明、皓洁的十字架, 那简直如同用北极冻结的冰云铸造而成, 披戴着一层晶莹的金色佛光, 静穆、永恒地竖立在那里。”十字架的整体背景必然是漆黑的夜空, 耀眼的冷色调光让整个画面显到更加圣洁, 其余的一切均湮没在阴影中, 突出了十字架的主体印象。金色的佛光使之显得十分庄严。十字架这一印象更是令整部作品蒙上了一层宗教的神秘色彩。作家或许是想要在宗教中寻求自己一直追寻的答案。宫泽相信因果轮回, 作品中从北十字星开始到南十字星结束便是一个轮回。不仅如此, 他描绘银河的水“那清澈的河水比玻璃更加晶莹, 比氢气更加透明”、“天河水泛着灿灿的磷光, 如同燃烧一般滚滚流动”, 原野是“一片光彩夺目”。本来处于黑暗中的物体只有在强烈的光源照射下才能反射出如此的光芒, 多是处于强烈的普遍光的照射下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在属于宫泽先生的银河世界中大概是有一种存在于大气中的普遍光, 宫泽先生让他们熠熠生辉, 一切都散发出一种梦幻的气息, 令人心驰神往。全文关于光的描绘在“蝎火”处达到顶峰。“杨树等树木一片漆黑。本来望不见的天河波澜, 此时也隐约泛出细细的红光。对岸的原野上似乎燃起熊熊火焰。滚滚浓烟像要将高高的黛蓝色冷酷的天空烧焦。那火焰比红宝石还要鲜艳、明亮, 比合金玻璃更加绚丽多彩。”此处有一个由暗到明的过渡, 显得更加真实。“黑”、“黛蓝色”、“红”的强烈渲染使这火焰的光呈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美。就像达芬奇追求画像的柔和优雅即“SIumato”一样, 宫泽贤治也追求着自己的信仰。在前文柯贝内拉曾提出“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在文末焦班尼又再次提到并表示要像那只小天蝎一样为大家追寻真正的幸福在所不辞。作为一个质朴的乡村诗人宫泽贤治一直坚持着“如果不能让世界全体得到幸福个人也就无法幸福。”的信念。所以“蝎火”多被认为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 这种赤红的火光就是一个虔诚的追求梦想的人所散发的耀眼的光芒。

此外, 作品中影与光的表现同色彩是密不可分的。全文关于蓝色的描写有50处, 红色31处, 黑色42处, 白色37处, 黄色11处, 橙色6处, 绿色11处, 另外还有“紫色”、“鼠色”、“灰色”、“茶色”、“銀色”、“金色”、“桔梗色”等。作为万物赖以显现的决定因素的光, 同时也影响着物体色彩的变化。光照强度影响物体的色彩亮度和对比度。另一方面, 阴影以其面积强弱等因素也会对物体色彩的亮度、清晰度产生影响。不同颜色的美, 经由不同的途径得以增加。例如黑色在阴影中最美, 白色在亮光中最美。作品在运用光影表现的同时巧妙运用各种色彩, 使美轮美奂的银河世界也变得亲切起来。以第六章中关于天河水的描写为例, “天河水泛出一丝丝紫灿灿的涟调, 如同万道彩虹, 滚滚奔流。”天河本就散发着耀眼的白光, 或许是眼睛的错觉让焦班尼看到了灿灿的紫色和彩虹色, 但是波光中的紫色和彩虹色显得十分美丽, 包含了焦班尼对银河之旅的期待之心。这纯净透明、晶莹剔透的银河水令人心驰神往。

三.结语

综观作品, 《银河铁道之夜》是一个对梦想的渴望与追寻的过程, 在刻画美景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物本身、人物追求等, 颇具人文主义精神。全文中, 宫泽先生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也得到了传达。一生坎坷的宫泽贤治作为非常质朴纯真的作家, 无论如何也不会去书写所谓的生活赞美诗。《银河铁道之夜》一直被认为是宫泽贤治的生死观、宗教观及其思想全过程的集约之作, 其童话的代表作, 标志了日本幻想文学的一个顶点。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王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讲师。研究兴趣:日本文学;周年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曹钧.《光与影的魅力-浅析欧洲巴罗克绘画中光的运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2004

[2]达芬奇.《达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新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周龙梅.《银河铁道之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

[5]周异夫.《“法华文学”与人间天堂——宫泽贤治的理想之路》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

[6]宮沢賢治.『銀河鉄道の夜』.岩波文庫.1962. (本文所有引用均出自此书)

《银河铁道之夜》 篇2

想着,就这样躺在海水中的感受就和空中飞翔差不多吧。很多名字“印证”了幼小时的我的观点,比如,银河。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我便想,心中该有怎样浪漫情愫和瑰丽幻想的人才能取出如此美丽的名字。

最初的认知贴合着各地神话便与《银河铁道之夜》的世界观相接轨了。木制的古朴火车,在富有节奏的“咔嚓咔嚓”声中驶向极具神秘色彩的夜空,铁轨旁摇曳了莹润华光的紫色龙胆花。银河水里密布着细细的冷沙,散发着清幽的银光……

在《银河》中,以天空为背景的少年成长的故事被作者不厌其烦地精致入微地描写,乔班尼在如诗如画的幻想宇宙景色中逐渐长大。有人说,最令人感动的情节在于柯贝内拉为保护人类毅然跃入宇宙的黑洞,希望以一己之身填补天空的地方。长期钝化的心灵和粗糙的日子使我们容易忽略和遗忘来自血液中群居动物最初的灵感波动。坚信着利己主义的时代是不可靠的,美好总是存在于被简化的那一部分。就像凭借着60字的简介无法好好体会一部作品、一个人一样。

不知是不是因为第二遍读已知了结局,总觉得文字带有种纤细忧愁的感伤;亦或是作者本是出自北国,独特的凄清气候已深入文字骨髓。男孩乔班尼在夜里登上列车,与同学柯贝内拉一起共赴旅途的少年故事,竟也可以少一分浮躁、不那么热血,如梅雨时节绵绵细雨,于淅淅沥沥间不知不觉将人淋个透湿。

悲伤,深沉,肃穆。

作者宫泽贤治似乎把自己的灵魂也融入了这部作品。尽管身后享有家喻户晓盛名和举足轻重的文学地位,生前的宫泽贤治不过是一介落后农村的青年。出身望族却因信仰与家族不断矛盾摩擦,只有一个妹妹始终相信自己。默默无闻、孤苦独居的宫泽就像是柯贝内拉,勇敢朝向文学进发,为弥补思想天空的一处黑洞而不惜献身。

也许,天空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吧。否则怎会如此深的天空情结?

在最后,从幻想中苏醒的乔班尼同时得知柯贝内拉的死亡和父亲的平安,心中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的乔班尼慢慢走向回家的方向……看到这里,我忽然被感动。

死亡不意味着所有都灰飞烟灭,宫泽的平静生活大概也是妹妹的死赋予的吧。他自己的死也是,留给世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银河铁道之夜》 篇3

有传言说乔班尼的原型就是作者宫泽贤治。宫泽贤治虽然是作家与诗人, 却很不擅长和别人交往。这正如内向而孤独的乔班尼, 不被认可, 不被接纳, 只能在课堂的一角怯怯地举起手, 还被老师忽略了。

因为信仰的问题, 宫泽贤治和父亲的关系很差, 但和妹妹登志的感情非常好。家中只有登志和贤治信仰法华经, 登志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对贤治来说, 登志不仅是他的妹妹, 而且大概还是与他有共同世界观的唯一存在吧, 就像乔班尼眼中的柯贝内拉。但登志很早就因为疾病过世了, 一如在童话的末尾, 在山丘的草坪上醒过来的乔班尼, 被告知柯贝内拉溺死在了河川里。

读到这里, 再回头看看那些穿梭银河的欢乐时光, 似乎有着“回光返照”的凄凉暗示。江南说“喜剧中欢乐是为了让人笑, 而悲剧中的欢乐是为了让人悲伤加倍”, 用瑰丽的幻想和畅谈来给悲哀买单, 强烈的反差里更凸显出他们的绝望和痛苦。

失去了唯一拥有共同信仰的同伴, 对贤治而言, 既是被抛弃也是被背叛。这样声嘶力竭也嘶吼不出的痛苦, 使一个人向颓废发展似乎顺理成章, 但贤治没有, 他写下了《银河铁道之夜》, 写下了《不畏风雨》。

说实话, 用寻常的眼光看, 贤治一生没什么作为。贤治最爱的妹妹和最好的朋友们都离开了他, 他在世的时候, 也从未以作家的身份获得任何认同。在当时人们的眼中, 他不过是一名充满了幻想和热情但又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小有才气却生不逢时, 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不得志的文学青年。

然而, 不管失败了多少次, 不管自己处于多么不堪的境地, 贤治仍旧坚持着他的理想。那样不堪的境地里仍然可以坚持用禅意看待生活, 这个男人不能说是不切实际, 而要以“执着”来称赞。

贤治在农业学校当老师的时候, 有一个学生这么问过他:“人类是为了什么才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人类就是为了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会诞生在这里的。而且,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正取决于他是否真正用心思考过这个问题。”乔班尼曾经对柯贝内拉这么说过:“我现在就像那只天蝎, 只要能为大家寻求真正的幸福, 就算要身经千锤百炼, 我也毫不在乎。”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想这就是贤治能够苦苦支撑的动力。

追求普世的真正幸福, 像是一句飞蛾扑火般不自量力的豪言壮语。但飞蛾扑火, 只是因为那点星火是黑暗里唯一的光。为了那点光烧死自己也无所谓, 这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可敬可怕之处。

所谓的真正永远的幸福, 或许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 散落着无数一瞬间的幸福和感动, 可尽管只是一瞬间的光芒却也足够了, 那些光芒会在我们心中持续照耀下去。就像是夜晚降临, 黑暗包围我们的时候, 天空中仍旧会有星光闪烁着, 给予我们向着目标继续前进的勇气。

上一篇:生物电厂下一篇:辐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