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被动结构

2024-11-15

典型被动结构(共3篇)

典型被动结构 篇1

一.语义特征

《新华字典》中把“被”解释为:“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 遮覆:被覆。泽被后世 (恩惠遍及后代) 。3.遭遇, 遭受:被灾。被难 (n刵) 。4.介词, 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 (老板) 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 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6.古同’披’, 覆盖。”我们认为“被xx”中的“被”是在第五个意思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 在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1.1“被xx”始终是没有脱离“被如何”这一语法意义的。

1、有关部门应切切实实把让群众“被幸福”转而走向“真幸福”、感到“真幸福”提到检验自身执政能力和检验“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2009年8月3日华龙网)

例1中的“被幸福”显然指的不是自己主动地幸福, 是被动的。

然而它表示的不仅仅是与“主动”相对的“被动”, 即“被动结构”强调的关系, 甚至是可以理解为“被迫”。这段话中的“被幸福”并不是表示说“群众幸福了, 只是幸福不是自主想要的”;“被幸福”实际表示的是“群众并没有幸福而被列入幸福的行列, 把群众说成是幸福的”。如果把“被xx”等同于“被动结构”, 就会产生像上文样的曲解句子的意思或者完全颠倒了。

“被xx”后面的“xx”成分可以分为两类:

1.1.1强制类, 这类主要是权势或者机构强制性地让你做某事, 替你做选择, 或者评定你的行为, 并不是自愿的或者自己能做主的。

2、河北威县教师“被捐款”一事经媒体曝光后, 引起强烈反响。威县政府部门昨天表示, 82名教师所捐款项目目前全数退还, 时间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2009年10月30日上海广播电视台《990早新闻》)

3、仅仅一个开户手续, 只要稍不注意, 就已经“被自愿”地选择了2项附加服务。 (2009年9月23日深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调查》)

4、我并不想上网, 但工作必须上网, 下班不知道能干啥, 吃喝玩乐都要钱啊, 只好在家上网, 看来我是被网瘾了。 (2009年9月1日《法制日报》)

例2“被捐款”指并非个人主动捐出, 而是单位或领导用扣工资等方式作为捐款, 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例3“被自愿”指迫于种种原因去做某事却被冠以“自愿”之名, 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例4“被网瘾”指某些网瘾认定标准将正常利用互联网的人也划在网瘾患者范围之内, 并不符合事实。“被捐款”、“被自愿”、“被网瘾”都是被逼的、被迫的, 不是自愿的或者不符合事实的。

1.1.2虚构类, 此类就是虚构出事实来歪曲现实, 与现实情况形成鲜明反差, 是被捏造和被虚造的。

5、网络新词是层出不穷, 最近又有精彩的, 您听过“被就业”吧, 这个词起源于一些大学为了完成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指标任务, 搞出的就业造假统计数字。

6、此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 希望在让“被死亡”者“复活”的同时, 也能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 并及时堵住漏洞。 (2009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例5“被就业”指高校有关部门在毕业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代签就业协议, 或毕业生并未就业, 却要向学校出具就业证明。例6“被死亡”指仍然在世的人被无端注销户口或宣布已经死亡。“被就业”、“被死亡”都不是真实的, 是符合事实真相或者干脆被相关部门虚构出来的。

虽然虚构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非自主性”的特点, 还是绝对是不同于强制类, 强制类可以说成“强迫你捐款”或者“强迫让你捐款”;但是“被就业”不是“强迫你就业”或者“强迫让你就业”, 而是“你没有就业, 让你表现出就业了”。虚构类主要是在文件、报表等书面材料中虚造数据, 让社会上的其他人产生觉得“你就业了”的错觉。

1.2“被动结构”侧重于客观地描写事物和人, 着重的是引出实施者, 或者强调没必要说出或不知道实施者, 始终都是保持的是客观的描写和叙述。

7、老人在街上被小汽车擦到了。

这个被动结构说的是车擦到老人了, “被”主要是为了引出“擦”的实施者“小汽车”, 都纯粹只是一种客观的叙述, 如果说加入了说话者的感情, 那么就是说话者为了强调是“小汽车”擦到了老人, 而不是其他的交通工具, 并没有流露出愤恨、惋惜、不平等任何感情。

但是“被xx”除了表示被动之外, 还带有委屈、无可奈何和不满的感情, 这些感情毫无疑问代表贬义色彩的, 有时候尽管“xx”表示的是人们认为的好事情。

8、在众多学生中, 留学动机各有不同, 而谷先生“被留学”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就业压力导致的盲目出国留学躲避。 (2009年12月24日腾讯网)

9、到了2009年, 当“被富裕”“被就业”等嘲弄充斥报刊、网络时, “共同富裕”是否能在10年后实现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2009n年12月28日新浪网)

例8“被留学”表示出去留学并不是当事者自己想的事情, 他们是被父母强迫的, 自己没有其他办法, 只得选择去留学。这明显地展现了当事者的不情愿、不甘心心情, 表示对父母强制要求的不满以及委屈。同样, 例9“富裕”是表明物质条件丰富, 是好的事件, 然而“被富裕”表示自己并没有真的富裕却被相关统计部门或单位说成是富裕的, 展现的是当事者的委屈和无可奈何, 明显是对相关单位这种行为的讽刺。

1.3“被xx”相对于“被动结构”来说意义上更具有整体性或者是隐含性, 一般不能直接从字面上或者分开来解释。

10、太阳被云遮住了。

11、当前, 听证会的代表遴选没有规则可依, 国家应该出台听证会代表遴选的规则, 改变各地民众屡屡“被代表”现象。 (2009年12月25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读报》)

“被云遮住了”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 并且可以在“遮住”前停顿下;然而“被代表”要是从字面上解释或者在“代表”前出现停顿, 那么此处的“被”就被当做成了“被动结构”的标志, 我们会解释为“某人或某机构被他人代表去做什么事情”, 实际上句子的意思是“选举人不认同他们的代表所表达的意见”。

二.语法结构

“被xx”与典型被动结构不仅在语义上存在一些差别, 而且在语法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一致,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语法结构

2.1.1“被xx”后的“xx”不仅仅可以是及物动词, 也可以是其他此类。下面将列举一些例子:

2.1.1.1及物动词:被世袭, 被上市, 被捐款, 被就业

2.1.1.2不及物动词:被结婚, 被死亡, 被自杀

2.1.1.3名词:被股东, 被冠军, 被网瘾, 被小康, 被山寨, 被民意, 被时代

2.1.1.4形容词:被幸福, 被富裕

2.1.1.5区别词:被慈善, 被高速

2.1.1.6副词:被自愿

2.1.2“被动结构”后面不能只出现单音节的词, 要是单音节词出现, 要么重叠这个单音节词, 要么加“了”。然而, “被xx”格式后可以出现单音节词。

12、在“小蜜”文化里, 女秘书“被潜”现象的表达与夸大, 看似揭批不良现象, 客观上却造成了女秘书这一群体被社会误解的结果。 (2009年8月21日北方网)

例12中的“被潜”实际上是属于被动结构的, 虽然数量很少, 但是至少对比“被动”结构来说是一种突破, 因为这种“被xx”完全可以可以按照“被动结构”的格式来解释, “被x潜规则”和“潜规则x”刚好是表示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的, 并没有其他隐含的意义。

2.1.3被动结构”中“被”后面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13、老人在街上被撞到了。

这个句子可以加入其他成分变成“老人在街上被车狠狠撞到了”, 或者“老人在街上被车撞到腰了”, 或者是“老人在街上被车狠狠撞到腰了”。

但是由于“被xx”结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或隐含性, 并且“被xx”是当做动词在各种句子中出现的, 因此意义完整性和动词特性决定了“被xx”的结构要具有凝固性, 后面是不能像“被动结构”一样在不同的地方插入不同的成分来修饰句子的。

14、捐款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而是领导强制将部分工资扣下来作为捐款, 这是“被捐款”。 (2009n年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例子中的“被捐款”如果插入其他成分后变成“被政府捐款”, 或者“被重重捐款”, 或者是“被政府重重捐款”, 那么这个句子就明显地转化成“被动结构”。

2.1.4“被xx”形式在语法方面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语汇化”, 即有原本是短语结构的“被动结构”演变为一个词的“被xx”, 准确地说是动词。侯敏和周荐主编的《2009汉语新词语》中就将“被xx”形式界定为动词。“被xx”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完整性成为其从一个短语结构演变为一个词语的内在驱动因素。

三.语用方面

3.1精准、有效。“被xx”表明了权势强加给社会弱势群体某些东西, 在表达当事者的委屈、无奈和气愤的同时, 能够突出弱势群体的地位低、被人欺负、被有管的现象, 能很好地引起社会其他人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要是把“谁被xx”换成“把谁xx”, 就没有“被xx”那种不由自己决定的苦楚和不满, 也不能像“被xx”一样给人们的心理冲力来得强烈。

3.2经济、省时省力。语言经济原则要求我们在交际中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语言意思。如上述所说的“被高速”在百度百科中就被解释为:万众瞩目的武广高铁近日宣布将于2009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 将开行世界上最先进的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 武汉至广州实现3小时到达, 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进入新阶段, 然而随之公布的全程最低票价490元, 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部分网友表示接受不了如此高的票价, 并认为“被高速了”。短短的“被高速”三个字就可以代表如此繁琐的解释和说明, 在交际中, 无疑是非常高效的。

3.3表示非自己意愿所能控制, 表达的是一种不可抗力。“被xx”结构是对典型被动结构的继承和发展, 其继承最明显的方面就是“被xx”保留了典型被动结构的“被处置”含义, 因此, “被xx”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的是非自己想法和意愿所能掌控和主宰的事情, 发生的多是像自然灾害一样的非抵抗力, 由不得自己决定和选择。因为这种“非选择性”使得在表述某件事情时可以在一定程度转移话语的重点, 为自己的失误或过失找理由和借口。

四.总结

从上面讨论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来看, “被xx”是在被动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 语义方面, 在继承典型被动结构表“被动关系”的同时, 也形成了“被xx”结构具有表示不自愿和被逼被迫、无奈不满以及意义上的整体性和隐含性等特征;其次, 在语法方面, “被xx”结构中“xx”即可以是典型被动结构只能带的及物动词, 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区别词等;最后, 在语用方面, “被xx”结构在继承了典型被动结构具有引起注意的作用, 同时, 也兼顾到了“被xx”讲究有效性、经济性, 特别是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为当事人找到了能表示自己无辜的另一种语言方式。

摘要:现代汉语在不断地发展中, 即使在现今, 现代汉语中还是不断有新出现的词汇, 语音上基本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 这些新词汇在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却显露出新的特点。“被xx”是在典型被动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 继承典型被动结构某些特征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同时又形成了“被xx”结构自己特有的特点。本文也将从这三个方面把“被xx”格式和“被动结构”展开对比, 揭示“被xx”的新特点。

关键词:被xx,典型被动结构,语义特征,语法结构,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东北是烦恼大学出版社, 1996年。

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夏莹:《“被”族新词的产生机制与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3。

颜力涛:《论现代汉语中的“被”字、“把”字套用格式——从句式中“被”字或“把”字与“给”字替换的角色分析》,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典型被动结构 篇2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而中国是地震频发国,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等一系列大地震产生的震动从力度、能量、破坏、灾害诸方面来说都是最严重的, 给人们也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并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灾难。传统建筑抗震技术是利用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变形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 吸收地震能量, 立足于“抗”, 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1]。但是这种通过以刚克刚的“硬抗”途径会形成结构刚度越大, 地震作用越强的恶性循环, 既不经济, 也不一定安全。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就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结构抗震新技术, 它不是采用加强结构的传统设计方法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而是通过设置减震装置来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从而有效地保护结构在强震下的安全, 既可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还可以明显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2], 尤其对于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学校教学用房及宿舍、医院、通信、电力及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 采用减震技术的优越性更为明显。因此本文采用ETABS软件对设置非线性粘滞流体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共7层, 建筑总高度为25.5 m。其中, 一层的层高为3.9 m, 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6 m。混凝土强度等级柱、梁为C40, 板C30。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学校教学用房) , 抗震设防烈度8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6, 场地类别Ⅱ类, 场地特征周期为0.35 s, 地面粗糙度为B类, 抗震等级为框架一级。

在PKPM计算的反应谱工况下, 结构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471;X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451;结构Y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485;Y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462;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大于规范限值1/550, 由于受到建筑等相关专业要求, 无法再通过增大结构构件截面来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单纯依靠“硬抗”的传统设计, 无法满足该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只能改成增设较多数量的剪力墙, 相应的造价将增加20%左右, 最终导致经济上负担过重。因此本工程采用设置非线性粘滞流体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体系,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能够节省工程造价, 经济性较好。

2 减震装置的布置

根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提供的建筑设计图、结构布置图以及相关设计分析模型与结果, 决定在本工程适当位置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粘滞阻尼器, 其数量、型号、位置通过多轮时程分析进行优化调整后确定, 从而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粘滞阻尼器的参数取值见表1。

减震装置各楼层布置见表2。

其中, 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力—变形关系为:

式中:C———阻尼系数;

u6) ———阻尼器变形速率;

α———阻尼指数。

3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时程响应分析

3.1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CSI公司的ETABS软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在ETABS弹性结构分析模型中, 采用空间杆系单元模拟框架梁、柱构件, 楼板采用膜单元模拟, 粘滞阻尼器采用Damper单元模拟[3]。为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 并检验结构抗震性能, 分别采用SATWE程序。表3, 表4分别是两个软件的模态及楼层剪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ETABS和PKPM周期及楼层剪力计算结果非常相近, 因此可以认为采用ETABS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

3.2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用

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规定, 在弹性时程分析时,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根据本工程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 现选择USER845波、USER656波和USER361波作为地震动输入进行时程分析, 其中USER656波、USER361波为天然波, USER845波为根据Ⅱ类场地模拟的人工波。各条输入地震波峰值在计算时, 根据规范要求分别调整到8 (0.2g) 度, 时程长度选取20 s, 多遇地震计算时加速度峰值70 cm/s2, 计算结果也满足规范的要求。

3.3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表5, 表6分别为结构X向、Y向减震前、减震后的层间剪力,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减震后结构的层间剪力平均值比减震前减少了30%左右, 其层间剪力减震率约为30%, 这表明粘滞阻尼器具有很好的耗能减震作用, 设置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k N

k N

4 结语

结构采用了粘滞流体阻尼器消能减震技术, 对结构在8 (0.2g) 度多遇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减震前和减震后工作性能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 采用粘滞流体阻尼器对该结构进行减震设计是可行的, 粘滞流体阻尼器能够有效的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 结构的震动相应有着明显的降低, 结构的安全性能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高烈度地区, 由于地震作用非常大, 如果按照传统的结构设计, 结构构件的截面将非常大, 而采用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减震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震反应, 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 能够比较合理的减小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 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法。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 采用ETABS软件对设置非线性粘滞流体阻尼器的框架消能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有明显的降低, 能够有效的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 减震效果明显。

关键词:框架,粘滞流体阻尼器,时程分析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周云.粘滞阻尼减震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73-177.

典型被动结构 篇3

在土木工程领域中, 结构的振动现象随处可见, 大到地震作用、风荷载、海浪等, 小到车辆的行驶、厂房中机器的运转, 都会使建筑物产生振动效应。结构振动严重时会导致其性能劣化、丧失稳定性而发生破坏甚至倒塌。历史上的历次大地震和近年来日益频繁的飓风灾害, 都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因此, 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来对建筑物进行减振控制, 从而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降低社会财产损失, 是备受工程界瞩目也是近年来发展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2、当前对减振技术提出的新要求

以结构的抗震为例, 传统的建筑抗震设计致力于保证结构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 使所设计的建筑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从而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这种设计必须加大杆件截面从而消耗较多的材料, 而且由于地震作用的随机性, 仍可能使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超出人们估计的范围而使结构产生严重破坏或倒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特别是工业向高精度技术发展的今天, 采用传统工程抗震设计方法和控振措施有时不能适应工程的实际需要, 因此研发更有效的振动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3、减振技术的原理与常用形式

减振就是削减或降低因外界因素而对结构产生的振动效应。在工程中就是利用控制装置使结构中的某些物理量 (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能在强烈地震发生时被有效地减弱到对结构及其内部不造成大的危害的程度下保证人、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 或者在中小地震和风产生的微振动及日常的微振动下, 建筑物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可居住性。下面就具体的减振方式论述其原理与常用形式。

3.1 基础隔震技术

基础隔震是在结构地面以上部分的底部设置隔离层, 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的传递。目前采用的基础隔震主要用于隔离水平地震作用, 隔离层的水平刚度显著低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 这样, 延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 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同时, 结构在地震反应过程中大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底隔震层处, 而结构本身的相对变形很小[1], 从而为建筑物的地震防护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3.1.1 弹 (黏) 性隔震

这种隔震装置由薄钢板和薄橡胶板交替叠合经高温硫化黏结而成, 由于在橡胶层中加设夹层薄钢板, 而且橡胶层与夹层钢板紧密黏结, 可以在水平方向为柔性且发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 比较刚性而又稳定地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如在普通隔震橡胶支座中部竖直地灌入铅棒就成为铅芯隔震阻尼橡胶支座, 这种支座既有隔震作用又可起到阻尼减振作用。

3.1.2 基础滑动隔震

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基础滑动隔震方式有滚轴隔震和滚珠隔震, 日本松下清夫于1966年提出一项滚轴隔震专利。该装置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上、下两层彼此垂直的滚轴, 滚轴在椭圆形的弧沟槽内滚动, 因而该装置具有自己复位的能力;墨西哥工程师Flores设计了一种滚珠隔震装置安装在上部结构与基础间, 在一个直径为50cm的高光洁度的钢盘内安放400个直径为0.97cm的钢珠, 上面再覆盖钢盘, 该装置已在墨西哥城的一幢学校建筑中付诸使用[1]。

3.2 耗能减振技术

耗能减振技术是通过在结构某些部位设置耗能 (阻尼) 减振器或耗能元件来达到减震的目的。在风荷载和中、小地震作用下, 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以满足结构正常使用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时, 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 耗能 (阻尼) 减振器率先进入耗能状态, 大量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 迅速地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 使主体结构避免或延迟出现明显的非弹性变形, 使可能的结构破坏达到最小程度[2]。

3.2.1 阻尼减振技术

3.2.1. 1 摩擦阻尼器:

这种阻尼器已经较早地应用在其他工业领域, 例如汽车的刹车装置。1981年, Pall等人发明了一种用来耗散地震能量的摩擦阻尼器, 它就是利用两块摩擦元件之间相对滑动摩擦来耗散能量, 以减缓建筑物本身的运动, 从那以后, 多种摩擦阻尼器被研究开发出来, 以适应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耗能减振的需要。

3.2.1. 2 黏滞阻尼器:

黏滞阻尼器是由一固定缸体、带孔活塞及活塞杆组成, 当发生地震时, 建筑物发生振动, 力作用于阻尼器活塞杆轴向, 使活塞交替移动, 缸体内的黏滞液体通过活塞上的阻尼孔从活塞的一侧流向另一侧, 不断消耗地震所输入的能量, 使建筑物振动被衰减, 达到减震的目的。

3.2.1. 3 黏弹性阻尼器:

黏弹性阻尼器是由黏弹性材料与约束钢板交替叠合黏结而成的, 是一种主要与速度相关的减振装置。它是通过黏弹性材料的滞回变形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反应的, 既能用于抗震也能用于抗风。

3.2.1. 4 金属阻尼器:

它的作用原理是在地震作用下金属阻尼器在建筑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前首先发生屈服, 以耗散大部分地面运动传递给建筑结构的能量从而保护结构本身的安全。

3.2.2 吸能减振技术

3.2.2. 1 调频质量阻尼器 (T M D) :

TMD系统就是在主体结构上附设一个或多个小型的振动系统, 它们都有自己的质量、自复位弹簧与阻尼器, 将其自振频率设计成与主体结构的自振频率接近或一致时, 附加体系的振动反应将会非常强烈, 并且会对主体结构产生一个抵消外力作用的反向力, 起到减轻主体结构振动的作用。这时候, TMD就相当于一个“吸振器”, 将主体结构的振动吸收到附加结构上, 以附加结构的较大幅度的振动为代价, 来消减结构的振动反应。

3.2.2. 2 调频液体阻尼器 (TLD) :

所谓TLD就是利用结构上固定容器中液体的惯性和黏性耗能来减小结构振动。当建筑结构在风荷载或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振动时将带动固定容器一起运动, 而固定容器的运动将使其中的液体产生晃动、并引起表面的波浪, 这种液体和波浪对容器壁的动压力差就构成了对建筑结构的减振力, 达到削弱结构本身振动的目的。

4、结论与展望

减震的主要途径在于降低进入建筑物的输入能量, 保证上部结构及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因而, 开发能够确保足够变形能力的隔震装置和有效耗能的阻尼减振器是使减振技术走向实用化的关键[3]。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 今后还需要采用各种各样联合的减振对策, 因此, 这种以减少地震动以及风振等其它振动形式对建筑物影响的设计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宏男, 李忠献, 祁皑等.结构振动与控制[M].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74-176

[2]周云.耗能减震加固技术与设计方法[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典型被动结构】推荐阅读:

典型结构11-23

典型结构特征09-30

被动主动05-28

被动句式06-05

被动运动07-12

被动训练08-29

被动检测09-02

被动护理10-12

被动吸烟12-19

主、被动康复08-06

上一篇:初中英语情景教学下一篇:茶艺表演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