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2024-09-2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共12篇)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1

1 精确专业定位,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

1.1 典型工作过程及岗位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立足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培养具有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精操作、会营销、能管理,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 职业岗位群及特色岗位、能力定位

通过对以上连锁经营体系典型工作流程和任务的分析发现连锁经营主要的岗位(群)为:商场服务岗位的营业员,理货员,收银员,客服人员;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店店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一线操作技术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配送总监;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及分店信息管理员;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1.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理念与专业定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我们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于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岗位技能。其主要原因在于:①国家政策的支持;②配送对于连锁业的重要性;③国内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所需;④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契机。

1.4 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这一专业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根据我们对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毕业生在连锁物流配送企业工作的所占比例为95%。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我校连锁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良好的社会评价和较高的就业率保障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新生报到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三年连锁专业平均按计划报到率达90%。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突出物流配送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实践专家访谈会等方式,根据连锁行业人才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归纳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出连锁行业人才成长过程所要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规律,归纳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现由学科型课程体系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转变。

2.1 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选择的原则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使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设计依据,使课程内容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即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按职业岗位→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要点→职业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程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坚持够用原则、模块化设计原则、强化技能,工学结合原则、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拓展选修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按“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外语和计算机为两翼,兼顾经、法、文”的原则设置选修课程。一是设置了专业方向选修课,重在特定专业方向技能与素质的拓展;二是开设了本系公选课,设置了外贸运输业务等突出航运特色的课程和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设置了全校公选课,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门数,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根据连锁企业管理岗位要求,本专业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进行分解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2.2 优化的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

(1)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按“5+1”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点,设置了课程实训项目、专业集中实训课程、课外实践(包括认识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项目,逐步形成“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的四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将“双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连锁企业典型工作流程及职业资格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能力,同时在经济管理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开设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课程。

(3)在专业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特色注入专业课程体系。依托我校航运行业优势,强化学生连锁物流配送技能的培养。

经过6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外,特别强调以下基本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实物演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施:进入实践教学的连锁实训室,按连锁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布置,设有三个组:总部、门店、配送中心,每组3个人,每个工作组有三个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配一台电脑,一进入实验室,就如同进入了连锁企业。通过以上方法,学生模拟出了企业工作环境及氛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极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4)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均能采用仿真、模拟、实物、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本专业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有一个相应的“项目评价”,由占20%的小组互评和占80%的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共同形成该小组项目的作品成绩。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这就是本门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形成性综合评价体系。这一套教学、评价模式实施效果非常良好,毕业生刚毕业不久,就能成功地进行连锁企业自主创业,在连锁酒店、餐饮、零售企业中担任中高层的管理职务。通过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考试导向直接指向人才培养目标。

3 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有保障

本专业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适中,中青年教师搭配适当、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70%以上。目前整个团队有15人,数量充足,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本专业建设团队的教师均一直从事该专业课的教学和科研,能够很好满足教学需要。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并开展了教研课题研究,加强资源建设,主编了专业核心课教材和辅导资料,专业基础课教材;参与多项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加强学科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近年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在学科研究和教研教改屡获佳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教学研究的14篇,获得学校立项的教研课题11项,校级精品课程3门,优秀网络课程2门,教材8部,其中一门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核心教材已经被多所院校采用,受到一致好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再版全国发行,教师中多人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

5 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我院探索新兴特色专业的一个很成功的范例,成效之显著为社会、企业和学生所认可。特色专业的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专业定位准确,突出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使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佳绩频传;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突出物流配送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成绩突出。本专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兄弟院校纷纷来校考察交流,得到同行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连锁经营管理特色专业的创建独树一帜,丰富了我校乃至广东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办特色专业的内容,形成广东连锁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打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鲜明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董艳.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J].发展与对策研究,2007(3).

[2]刘君娴.世纪之交的国际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2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翻阅我的自荐信,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人才,我自信通过我大学三年的学习会使我能胜任这一职位。

我是XX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好范文,20XX年X月我将顺利毕业。经过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扎实的管理学知识并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知识与道德修养并且在校期间自己阅读了大量的管理书籍和经济类文献,我可以熟练地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除此之外,我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在多家公司做过兼职工作。正因为此,使我在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己三年来的耕耘取得了收获,我自信自己已具备了争取就业机会的实力,而未来的事业更要靠自己去探索和拼搏。

随信附上我的简历。我很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并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谨祝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3

【摘 要】本文基于连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社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开设连锁专业的高职院校及连锁专业毕业生四个层面开展调研,分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高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其他合计

人数28214659

占比47%36%7%10%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代发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8]白晓玉.广西零售业高离职率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5(3)

【作者简介】卢易菊(1966— ),女,广西钟山人,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CCFA注册品类管理师、CCFA门店营运经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何永权(1979— ),男,广西南宁人,博士研究生,经济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研究方向:连锁管理及区域经济。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篇4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 在工业发达国家, 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 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 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 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 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 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 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 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 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 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 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 所以说加强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 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 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 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 人员需求过猛, 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 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 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 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 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 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 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 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 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 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 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 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 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 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 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 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 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 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 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 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 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这是培养大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群体的最有效的办法。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 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以下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 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 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 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 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 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 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 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 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 加大实践操作训练, 做到“少理论, 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 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 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 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 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 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 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 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 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 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 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 简言之, 就是高职三年学制, 用“2” (“2.5”) 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 “1” (“0.5”) 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 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 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保证学生的利益, 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 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 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 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 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 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就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 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 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 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 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 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 实现“多赢”, 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 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 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 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4. 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 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 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 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 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 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 应当有所改革。

四、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 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 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摘要:近些年, 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更加有必要。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大专院校或高级职业学校设立专业学科, 加快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 可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 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以满足现代商务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 006 (4)

[2]秦文胜, 谢黎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3]江明光, 陈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引进与咨询, 2005 (5)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实训报告 篇5

报告题目

班级组别成员指导教师2012年X月X日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一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顶格;段前18磅;段后18

磅。固定值20磅。)

(以下正文4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1.5倍。)

通过本次实训,加深对连锁商店的认知,进一步理解连锁企业的内涵和特征,实地认知连锁企业的业态选择。实训要求如下:

1、搜集并认知连锁企业的招牌、标志、商标、标准色、标准字、装潢、外观等认知系统。(搜集方法采用实地亲自搜集,即要求为一手资料,要求每组每位成员至少有一张与该企业认知系统的合影图片)

2、选择几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标识进行详细解析。(要有该标识的特写图片一张,详细解析可以结合相关二手资料)

3、本次实训要求分组完成,每组人数为4-6人

4、小组的各成员分工明确(要有任务分配说明和完成情况说明),每个小组要有小组长。

5、总体评价采用ABCDE五级制。最终成果上交:各小组上交一份实训报告即总结与分析。

二、实训所需仪器、设备

电脑,相机

三、实训内容

1、搜集并认知连锁企业的招牌、标志、商标、标准色、标准字、装潢、外观等认知系统。(搜集方法采用实地亲自搜集,即要求为一手资料,要求每组每位成员至少有一张与该企业认知系统的合影图片,也可以是一组成员的合影。)

2、选择至少3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标识进行详细解析。(要有该标识的特写图片一张,详细解析可以结合相关二手资料)

3、举例说明连锁企业的不同业态选择。

3、小组分工说明。

四、实训步骤

1、分组

2、分工

3、实地搜集资料

4、总结分析

五、总结与分析

1、搜集的相关标识图片

2、特色文化标识的说明

是一家什么机构?主营?公司目标是?理念?目标市场定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6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连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连锁行业发展迅猛,连锁门店销售额与店铺数增幅较快,但中国连锁业管理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者已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其中营运主管、采购主管、店长更是成为连锁企业的稀缺人才。《2009年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基于对整个连锁企业人才现状的反思,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才能进行准确的人才定位。高职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连锁专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研的连锁企业中,有71%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面临的最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连锁经营的基本特点集中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连锁经营的核心内容;网络化的组织形式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获得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基本保证。可见,连锁经营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形成了连锁经营管理的一大专业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由于连锁经营的特点,使得连锁业态均大量使用先进的配送、物流、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在连锁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得连锁经营的科技含量明显高于一般的传统商业,因而该专业的教学要突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多门专业课程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实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学生本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要求。连锁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的很多岗位层次较低,工作普遍比较辛苦,而连锁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甚至在正式入职初期,较多从事的岗位就是连锁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服务员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但是任何一个管理者如果对基层工作不熟悉,那么他将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连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对連锁行业本身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仍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所以发展目标不明确。通过工学结合,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基本理解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摆正自身位置。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服务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及岗位群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和论证,明确岗位的合理设置。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及专业技能水平。在综合连锁企业岗位分析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培养具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连锁企业物流配送、连锁门店营运和管理、连锁门店营销与策划、客户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连锁企业从事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最终岗位目标应是能胜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的门店店长、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

(二)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竞赛结合。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更是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职业技能竞赛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编制竞赛实施方案,由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把关,一些行业协会又将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相挂钩,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连锁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应该面向连锁专业所有师生,避免走入“精英教育”的误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对教育部、行业协会或者连锁企业主办的各类竞赛进行认真评估和挑选,保证竞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并按年级对不同水平的竞赛进行精心配置,保证技能获取的循序渐进。高职院校还可以将竞赛规划融入课程体系,甚至设置独立的竞赛选修课程,建立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把竞赛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根据参与竞赛的情况和获奖等级,对师生进行激励,真正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效果。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7

一、连锁经营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1. 连锁经营发展迅速、态势良好,人才需求规模巨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创与酝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连锁企业(集团)逐年增加、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连锁经营业态分布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流通业与服务业,同时还在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规模扩张迅速,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对我国企业实现规模化战略性扩展经营以及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经营的重要方式,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我国连锁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外连锁企业人才本土化的实际来看,我国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

2. 连锁经营要求高、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规格高

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可复制性模式”实现品牌、技术、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经营优势。从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计划的制定、物料采购、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选点布局、物流配送、财务、会计、保险、法律事务等企业宏观管理到每家店铺的具体选址、店面规划设计、现场管理、市场推广等微观操作都需要专业运作。连锁经营企业具有很高的现代科技含量及迅速的“可复制性模式”特性,这就决定了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传统企业要求更高。

3. 连锁经营差异性强,人才需求专

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产业业态不同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就会不同。就连锁经营企业的本质属性而言,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三大类人才是与其他企业存在核心差异的关键人才(具体需求如右表所示)。

业性强

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二是各类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总体上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且多在职业技术学院,对于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需求远不能满足。

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总体上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企业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专业人才供给的质量与企业要求差距较远,数量上也严重不足。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

1. 人才培养机构匮乏:

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二是各类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总体上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且多在职业技术学院,对于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需求远不能满足。

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不健全,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层次需求。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高、中、低端呈金字塔型,目前的培养体系人才供给主要集中在低端(高职多),对中、高端(本科、研究生少)人才供给相对薄弱。

3.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4. 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欠缺。

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5. 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传统,实践教学问题突出。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实践技能没有基础。

6.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

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供需矛盾解决关键

根据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目前要很好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供需矛盾,以下几个问题是关键:

1. 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

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2. 基于实际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准确人才培养定位,解决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根据连锁经营企业人才素质模式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体系,从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把专业方向重点瞄准定位于连锁经营运营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3. 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连锁经营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体系,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问题。

重点基于连锁经营运营管理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因为连锁经营所需要的其他专业方向人才均有专门的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物流方向有物流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构建相关课程标准。

4. 基于“专兼结合”,建立理论教学功底扎实、实践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师资队伍问题。

对学校专职教师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有序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培训机制。

5. 基于“双证教育”模式,整合教学执行内容体系与方法体系,解决因培养模式单一导致的培养效果问题。

将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内容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方法体系上建立以企业培训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项目制教学等为核心的重过程、讲效果教学执行方法体系。

6.基于“能力为本”,将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解决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

超市进校园、校企共建、学校自建等方式多管齐下,建立多层次、多行业、多业态、多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

总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晚、建设周期短,而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才能为连锁经营企业提供适合的有用人才,才能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促进我们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只要您对本刊或此文提出任何建议,即有机会获赠增值书法艺术珍藏品一件。短信:13601018431

电话:010-82642449传真:010-82642439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8

1.1 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要求

目前, 随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 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如一枝独秀, 在逆势中迅速发展,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加上外资零售业的大举进入, 也急需在本土招聘员工, 使得原本就很稀缺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变得更加炙手可热, 在相关行业均出现人才供大于求时, 连锁企业却常有“人才荒”现象发生。但是, 在竞争性非常强的零售业, 连锁企业无时间顾及员工的培训, 他们更需要的是能立马上岗就任的熟练员工, 而另一方面, 在学校我们这些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大学生却苦于找不到工作, 这暴露出我们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模式与企业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我们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就是加强专业实践教学。

1.2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

初级职位有收货员、收银员、理货员、导购员等, 中高层管理人员有品类经理、部门经理、店长、营运经理、采购经理等。各职位所要求的技能也不尽相同, 具体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销售、促销、收银、收货、理货、盘点等技能, 掌握这些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零距离上岗, 稍微高层次的专业职业技能包括门店开发、商品陈列、物流配送、门店运营等技能, 掌握这些学生既有了在基层工作的技能, 又具备了向中高层管理岗位提升的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需要的众多技能足以说明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这些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只能靠实践教学来完成, 实践教学必不可少。

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专业技能培养被忽略

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等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的现状是, 大多数高校都对理论教学较重视, 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具体表现在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较低, 专业主干课平均课时较少, 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较低等。

2.2 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配套教材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 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一本好的实践教学教材是成功的实践教学的保证, 然而, 纵观市面的相关教材, 很难找到专门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材, 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都是相关任课教师编写实训大纲或实训指导书, 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内容, 实践教学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教师间差异很大, 教学规范性不强, 内容繁杂, 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内容上很容易形成一些内容交叉重叠和漏洞, 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3 学校相关硬件设施落后, 难以支撑实践教学

模拟教学软件仅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学生更多的动手能力是要到现场完成的, 因此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建立相应的实训超市、商店是必不可少的, 但有很多学校由于思想不重视、专业建设经费少、学校场地有限等, 还未建立起相关的实训基地, 导致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2.4 实践教师师资有限, 影响实习效果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 很多学校都是近些年才开始设立该专业, 在师资力量方面还不是很强, 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是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 大多数专业任课教师都是直接走出校门的相关专业研究生, 或是从相近专业调入的教师, 或是一些返聘的退休教师, 这些教师由于没有实际进入连锁企业工作, 都是半路出家, 让他们去完成实践教学, 由于受到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 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实训任务, 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从而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5 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相比实践教学而言,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 由于时间长, 较重视, 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甚至还有相关的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的程序, 可以有效的控制教学质量。但对于实践教学, 相关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 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 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评价, 这样一方面各实践教学教师各行其是, 没有统一的内容和标准, 导致实践教学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也很难控制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 连锁经营专业实践教学意见

3.1 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课程体系中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意味着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要增加。根据教学经验, 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如“连锁企业门店开发”、“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 实践教学学时应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60%—70%较为恰当, 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时比例也应相应增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3.2 加快实践教学教材编写, 服务好实践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应组织相应的一线连锁企业专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 新政策以及企业发展所需求的新技术新技能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 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更应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一线调查, 看看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实践能力, 以及又加入了哪些新技术, 例如商品陈列又有哪些新趋势, 品类管理又用了哪些新技术等, 把现实中需要的编进实践教学大纲, 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实践教学“实用、够用且不落后”。

3.3 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

根据学生超市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 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同时, 还可通过与本地连锁企业合作, 厂校联合, 学校与地方政府, 其他社会组织协作等形式, 建立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的作用。

3.4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1) 引进有工作经验的教师。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 不仅要招聘高学历的教师, 更需要聘任一批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学校担任教师; (2) 向企业招聘兼职教师。到连锁企业聘请有成就的商业管理者做兼职教师, 让他们与学生分享工作经验, 有助于及时提高“双师型”的比例, 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3) 安排教师到企业培训。学校要下大力气, 舍得投入, 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学习, 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 学会与连锁经营专业相关的应用知识,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5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相关研究, 可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实践教学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和实践教学评价系统”, 同时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量化考核与模糊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确实做好实践教学的评价工作。同时, 还应该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 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 通过这样来共同推进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商品流通管理和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 由于行业发展过快, 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 其中尤为稀缺的是实用型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这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契机, 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如何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如何构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 以市场需求为起点, 以企业与学校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 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习德国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 确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0世纪90年代, 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 (ITB) 以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劳耐尔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 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与理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 也备受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管理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 基于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从工作岗位出发, 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寻找典型工作任务, 然后转换成行动领域, 再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 最后根据学习领域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1. 岗位工作任务与内容分析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上门走访、专家实践访谈会等多种方式, 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分布、市场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开展调研工作, 确定有如下门店运营管理、卖场现场管理、商品管理、人事、促销、采购、企划等工作岗位, 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进行分析。

2. 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职业人在实际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基础。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

3.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为行动领域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主要从事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的相关工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门店运营管理、卖场现场管理、商品管理、人事、促销、采购、企划等工作岗位, 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行动领域。

4. 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连锁企业总部管理转换为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品管理等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 每个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若干个学习情境。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任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全程参与专业建设,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校企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参与教学、承担教研课题等任务, 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原则, 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岗位职责、生产过程等要求融入教学内容;

通过召开专家实践访谈研讨会, 讨论确定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及行业标准, 分析学习领域, 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删减与整合,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 形成专业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组织教师调研了沃尔玛集团、永辉集团、、新华都集团等知名企业, 并走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福建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协会, 了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工作任务, 明确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及岗位的社会需求, 分析高职层面对接的相应岗位, 制作《主要就业岗位分析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描述及能力要求表》、《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照表》等相关表格, 然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 将知识进行重构, 依“连锁企业门店运营、连锁企业总部、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个部分的工作过程, 优化基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 并关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实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在多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 融入职业标准和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优化, 课程体系见下图。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践思考

1. 专业市场调研是基础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托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系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 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专业市场调研, 了解连锁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 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 双师素质是关键

双师素质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所有课程内容都是针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展开, 工作过程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既要熟悉连锁企业工作过程, 又要具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才能够较好地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 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从而将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保障

课程体系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以学习情境为教学载体, 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的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仿真教学、真题实作、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融通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仅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 而且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通识教育、校园文化、企业氛围等载体培养学生的素质, 促进了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从而增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是调整培养方案的依据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是否合理, 要建立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价、社会评鉴等多元的评价机制, 实行年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 作为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

自2010年以来,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群项目, 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并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闽台交流”两平台, 实现“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四结合, 以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岗位职责、经营过程等为依据, 以学做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等为手段, 以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价、社会评鉴等为途径, 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志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基于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实践思考.职业教育, 2011第24期.

[2]姜大源.《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10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专门的高级技术职业型人才,因此它的教育模式也与普通本科教育有所不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令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成为更加高素质与高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模式,它具有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以及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等优秀特点,能够在各方面综合提高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真正将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以及校外实习等有效结合,让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应用都更加高效率化。因此可以说,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需求

在我国,由于连锁企业的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企业内部有很多岗位的层次较低以及工作比较辛苦,而大部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甚至于在毕业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入职初期都是在连锁企业中从事理货员、收银员或者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比较迫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然而无论在哪行哪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的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具备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连锁企业亦然。所以,学生若想在连锁企业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先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学习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体验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加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也更加了解连锁行业的市场形势,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二是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连锁经营行业具有多样性和岗位复杂性等业态性质,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应当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以及连锁总部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作为学生的实训工作内容与任务,并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基地实习以及校外定岗实习这四大实训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以此来创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系,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自身文化素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实力。具体来说,连锁经营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连锁实训室的实训,校内的连锁实训室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它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建设有完善的采购配送、门店运营以及门店设计等一系列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项目,能够对学生开展模块化的仿真模拟实训,令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也即是采购、仓储、配送、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等的业务流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校内基地的实习,学校同样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并以其自身的场地、设备以及政策等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并以此来建设连锁经营企业,从而令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够得到与连锁企业真实生产经营过程完全相同的生产性实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第三个层次是校外的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与了解连锁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过程、更加掌握连锁企业中职业岗位的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它能够让学生真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到真实连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以及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实力。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发展的最根本关键就是人才,人力资源可以说是社会的第一重要资源,而高等职业学校作为给我国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基地,它的教育工作正是重中之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热门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多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这门专业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便主要针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浅要分析与探讨,以求能够对其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英.工学结合培养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2]黄琳,王忆南.连锁经营专业“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0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向深化阶段的转变,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重职业技术能力培养,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象,尤其是连锁经营管理这样带有一定服务性质的专业教学。为了缓解上述现象,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价值

在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中,职业核心能力(也称关键能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人才能力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能力体系一部分,与职业技术能力、通用素质等有着紧密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对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除了在人才能力培养中,职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之外,在学生毕业就业与岗位晋升中,职业核心能力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学生从当前基础岗位向更高层次岗位的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这一岗位转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学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总之,在今天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形下,职业核心能力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和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价值变得日益突出。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與途径

1.注重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发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实践,在当代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挖掘潜能与应用价值,逐渐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应重视对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例如,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组织设计一些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活动,由教师带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别到不同企业中进行实习。企业类型包括酒店、零售商、超市、服装店等,实习项目包括酒店的经营管理,商品市场营销、促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超市商品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实习期限为一个月,每名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实习报告,报告对自己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心得体会、感悟,学到的经验等进行论述。通过实习活动的组织,将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教材拓展至实际,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遵循的一个思路和应采取的有效对策。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式方法,总结历史经验,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重对教学过程开放性、实践性与职业性的提升。教学过程开放性的提升要求职业院校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可以实现学校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大大扩展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获取范围,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换与共享。教学过程实践性的加强,要求教师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增设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第一课堂,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因而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需求下,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教学思想,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与综合运用,如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情境创设、实践探究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形成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价值与作用,在今天的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应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从第二课堂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几方面来加快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论文 篇12

一、加快推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步伐的必要及必然性

1. 国家及自治区各级政府对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及

积极扶持, 为加快推进广西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步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及发展动力

自1998年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步入了大发展时期, 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并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进入“十一五”, 教育部又明确提出了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 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意见及建议, 并于2 0 0 6年实施了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高职教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 更意味着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投入力度会持续加大。近年来, 广西各级政府也日益提高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与扶持力度, 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通过实施“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提倡“对口帮扶”、鼓励“联合招生, 合作办学”、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学生经济援助机制”等系列政策措施, 为广西的高职教育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及坚实后盾。同时2006和2007年, 广西先后有两所高职院校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 广西区内连锁经营业的快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是加快推进自治区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步伐的根本动因

目前, 我国已拥有2300多个特许经营体系, 是世界上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广西连锁经营自2 0世纪9 0年代初起步,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 已形成了大型综合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各具特色的专业商店三分天下的商业新格局, 并呈现出连锁业态多样化、连锁步伐快速化的发展趋势。连锁零售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已拓展至食品、医药、书店、百货、石油、服务业等多个业种。同时, 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根据广西区政府规划:“十一五”期间, 要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进一步促进流通的现代化, 使全区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由目前的不足1 0%提高到1 0%以上, 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将分别达到2 0%左右, 而同期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这一比例已达到4 0%。这昭示着连锁经营在广西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 连锁经营在广西的迅猛发展使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且竞争激烈。根据广西人才市场预测, “十一五”期间, 广西仅非公企业人才缺口达4 0万, 其中1 8.5%为以连锁经营模式进行运营的零售、餐饮行业。2008年广西人才开发目录显示,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战略的实施, 未来3年, 仅北部湾经济区所需物流、连锁、石化等相关人才将达4万余人。但由于广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 导致广西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 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资源极度匮乏。据统计,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广西尚属新设的高职专业 (2 0 0 6年在广西初次开设) , 不但开设时间短, 且设置院校少 (目前仅有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本专业) , 而广西普通高校在此专业方面尚属空白。

因此, 广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连锁经营人才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 已成为制约连锁经营业在区内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这种差距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步伐, 建立适应形势发展及社会需求的科学的专业建设模式。

二、加快推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 坚持由传统“学科本位”向现代“能力本位”转变的建设原则

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应树立“能力本位”的建设观,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 在进行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同时, 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 强调专业的“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建设观要求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专业课程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职业性) , 实训课程则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目的, 以项目 (任务) 为驱动,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就业弹性及适应性;同时,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在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的前提下, 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整合, 以综合课程为基础,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功能上强调“以胜任职业岗位 (群) 要求为目标, 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使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

2.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原则, 既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 亦是高职教育的本质所在。它区别于传统的学科型、研究型教育, 从企业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 并对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等进行个性化设计, 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个性发展、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毕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 实行柔性的教育培养方式,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3. 坚持构建“校企融通、校校联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原则

高职教育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构建“校企融通、校校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促进校企联合、校校联合, 实现企业与高校间、高校与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及相互借鉴,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内容

1.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

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桥梁, 其构建与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 其应变能力决定着教育功能的发挥程度。

(1)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模式,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连锁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 分项目重组课程内容。同时, 以连锁经营业务操作和连锁经营管理两大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基础, 参照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 整合和删减课程内容的重复和重叠部分, 构建由“基本素质课群”、“专业岗位课群”、“综合管理课群”和“专业拓展课群”组成的课程体系, 以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2) 加大校企深度融合力度, 推进两者合作开发课程。按照“校企融通、校校联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开发、教学与企业共同完成, 以体现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其本质在于使教育通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促进高职院校以企业需求和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改革, 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 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议与意见。

(3) 加强专业精品课程及校本教材建设, 促进教材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实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契机, 加强本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对国家、地区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活页化”的教材, 它能够弥补国家及地方教材“刚性过强, 缺乏弹性”的缺陷, 使职教课程与教材不断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 从而使企业及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等在职教课程和教材中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

(4) 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施项目教学法为主导, 兼顾采用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助, 同时采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及手段, 强化教学效果。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日趋复杂, 客观上要求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重点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同时, 应广泛采用其他有益的教学法, 如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

(5)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及监控机制。完善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督导机制,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质量检查体系, 包括质量观、质量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体系等;相应增加技能应用性考核指标, 以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持续提高。

2. 师资队伍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成功的智力基础

(1) 通过培养和引进, 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对积极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安排专业带头人赴连锁经营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连锁经营管理及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深造研修, 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措施, 达到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目的。

(2) 校企密切合作,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依托区内外知名连锁企业, 以专业进修、校企项目合作、挂职锻炼等方式, 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 促成其掌握连锁企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 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及模式, 使教学与实际密切结合。同时鼓励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及开展科研, 加强其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

(3) 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具体措施有:一是鼓励教师加强学习, 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 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通过安排相关教师尤其是专业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以脱产、半脱产方式到连锁企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挂职顶岗锻炼, 以强化企业工作经验, 积累教学所需专业技能, 实现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管理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4)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加强, 对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优化师资队伍“双师”结构有重要意义。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从行业、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等引进学识渊博、具有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把握连锁业内发展动态的专家或权威, 聘其为专业带头人及承担指导或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及教学科研活动;二是聘请具有较高素质的连锁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骨干教师, 如可邀其承担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任务, 负责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指导等。

3. 连锁经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专业建设成功的有力保障

(1) 加强校内连锁经营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习连锁超市的建立可自筹, 也可以融入广西区内的地方产业链, 通过“共建共享”模式, 与当地有实力的连锁企业 (集团) 联合开办。通过安排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顶岗、轮岗实习, 按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行运营, 以“企业标准”考核学生, 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这样在体现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又加强了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 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2) 加强校外连锁经营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依托广西区内实力雄厚的连锁企业 (集团) , 建成一批适应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能够为专业建设提供教学咨询、实习指导和适当就业机会的连锁经营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可以将教学的实习环节延伸到企业中去, 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的同时, 降低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 从而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高水平示范性平台。

综上所述, 处于探索阶段的广西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需要统筹规划、有机整合才能真正构建出独具广西特色、适应自治区经济需求与社会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也处于改革的必然和关键阶段。本文从加快广西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步伐的必要及必然性出发, 对推进广西高职教育连锁经营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并对广西高职教育连锁经营专业建设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连锁经营,能力本位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思路与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2]鲍洁梁燕赵楠:《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www.buu.edu.cn

[3]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6期

上一篇:电气照明与节能下一篇:电子商务网站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