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

2024-10-18

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精选7篇)

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 篇1

摘要:以玉米品种龙单39号为材料, 研究催芽断根技术对其产量的影响, 大田示范结果表明, 玉米浸种催芽断根处理, 平均公顷产量11151kg, 比常规对照区 (公顷产量10455kg) 增产6.7%。

关键词:玉米,催芽断根,示范

玉米种子浸种催芽断根技术, 是一项抢农时、抗低温、促壮根、保增产的措施之一, 近年来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浸种催芽断根技术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玉米浸种催芽断根大面积生产示范, 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落实

2013年示范落实在八五四分公司第13作业站, 示范地面积173.3hm2, 常规对照区面积6.67hm2。供试玉米品种为龙单39号, 公顷保苗6.75万株, 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10kg、尿素240kg、钾肥75kg。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化学除草, 出苗后根据田间杂草情况, 进行局部苗后化学灭草。生育期内机械中耕3次,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田间喷杀虫剂灭虫1次, 从整个田间观察看, 田间管理良好。

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装入网袋, 放入浸种催芽箱, 用18℃的清水浸泡18h, 浸好的标准是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胚纵切, 胚部完全浸透, 但不浸透乳角质。用水温控制浸好的玉米种子在28℃进行破胸催芽, 催芽时间约10h, 以胚芽破胸露白为标准, 玉米催芽长0.2~0.3cm, 达到80℃左右出箱, 出箱前用清水对芽种进行一次降温。倒出催芽的种子放入温度为15℃的室内摊开阴干, 摊时要薄一些, 勤翻动, 通过晾晒使芽萎蔫, 叫做断根处理, 阴干至水分24%~25%, 然后把种子放到低温处盖好, 勤翻动。播种机械选用进口“十方”机械播种, 精量点播。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催芽断根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玉米生育期调查结果如下, 处理1播种期5月4日, 出苗期5月16日, 成熟期9月13日, 生育日数120d, 活动积温2397.0℃;处理2播种期5月4日, 出苗期5月19日, 成熟期9月17日, 生育日数121d, 活动积温2404.9℃。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同期播种情况下, 浸种催芽断根处理出苗早, 与常规对照区相比提早4d, 而且出苗整齐度好于常规对照, 幼苗生长健壮, 生产速度明显比对照区快。催芽断根处理于9月13日成熟, 常规对照区9月17日成熟, 浸种催芽断根比常规栽培提前4d成熟。

2.2 催芽断根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如下, 处理1株高268.7cm, 空秆率2.8%, 穗长19.8cm, 穗粗5.0cm, 秃尖0.4cm, 穗行数15.2行, 行粒数39.7个, 百粒重37.2g, 产量11151kg/hm2;处理2株高230.0cm, 空秆率4.6%, 穗长18.9cm, 穗粗4.7cm, 秃尖0.9cm, 穗行数14.0行, 行粒数37.0个, 百粒重36.8g, 产量10455kg/hm2。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催芽断根处理株高比常规对照区增加38.7cm, 空秆率减少1.8个百分点, 穗长增加0.9cm, 穗粗增加0.3cm, 秃尖长度降低0.5cm, 穗粗增加0.3cm, 行粒数增加2.7个, 穗行数增加1.2行, 差异比较明显。催芽断根处理公顷产量11151kg, 常规对照公顷产量10455kg, 催芽断根处理比常规对照公顷增产696kg, 增产率为6.7%。由此说明, 玉米浸种催芽断根技术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3 小结

浸种催芽断根尽量选择一些晚熟、生育期相对长的玉米品种。因为浸种催芽可提早成熟4~5d, 可争取有效积温80℃左右, 加之可以早播, 生育期短的品种增产幅度小、产量低, 失去催芽的作用。选用精密播种机播种, 从而保证播种质量, 如进口“十方”播种机系列, 做到精量点播, 确保出苗率。浸种方法要灵活掌握, 浸种期间要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保证发芽质量。浸种催芽播种最好选秋整地秋施肥地号, 春整地效果差、产量低。春涝严重, 播期推迟, 要扩大浸种催芽面积。早春气温低, 可采用浸种催芽技术, 适当提早播种。

玉米增温创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总结 篇2

1 完成情况

根据肇东市实际情况, 年初下达计划指标0.40万hm2, 实际落实0.40万hm2, 分别落实在4个乡镇, 即黎明0.13万hm2、向阳0.13万hm2、姜家0.07万hm2、五站0.07万hm2。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选用良种

选用生育期在135 d左右、抗性强、品质好的覆膜玉米品种, 如大丰26、良玉88等。种子质量要求纯度不低于96%, 净度不低于85%, 最好在96%以上, 发芽率不低于95%, 含水量不高于16%。

2.2 种子处理

一是选种。将种子筛选分级, 除去小粒种子和颜色淡、成熟度不好、霉变、破损、有病虫的种子, 以提高出苗率, 减少弱苗[1]。二是晒种。播前10 d将种子晾晒2~3 d, 可提高种皮的透气性和发芽率。三是种子包衣。用20.75%黑败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40包衣, 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顶腐病及苗期害虫。

2.3 深松整地

4月上中旬土壤化冻一犁深 (15~20 cm) , 尽早采用大型农机具 (1304、1804等) 一次完成旋耕、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 达到待播状态。耕深25 cm以上, 小垄密植覆膜垄距66.7 cm、大垄双行覆膜垄距133 cm, 以无漏耕、无坷垃为标准。

2.4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数据和专家推荐施肥量科学施肥, 做到2个“三结合”, 即农肥、化肥、微肥三结合;底肥、种肥、追肥三结合[2]。具体措施如下: (1) 农肥。施腐熟好的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优质农肥15.0~22.5 t/hm2, 随整地施入垄体。 (2) 化肥。用64%磷酸二铵300~375 kg/hm2、46%尿素75 kg/hm2、60%氯化钾150~225 kg/hm2、硫酸锌15 kg/hm2, 或施45%玉米专用肥750~900 kg/hm2作底肥;用64%磷酸二铵75 kg/hm2作水肥, 随坐水播种沟施、玉米拔节前追46%尿素225 kg/hm2, 追施部位以距植株10 cm、深15 cm为宜。

2.5 播种

(1) 播期。适期早播, 一般在土壤5~10 cm地温稳定通过8℃时播种。肇东市南部乡镇一般在4月26日左右;北部乡镇5月1日左右。

(2) 播法。采用大垄双行覆膜和小垄密植覆膜。拖拉机开沟滤水, 坐水量45~75 t/hm2, 机械精量点播, 播深3~4 cm。播后覆膜, 覆膜前先除草, 用90%乙草胺乳油1.5 L/hm2+38%莠去津水悬浮剂2 250 g/hm2对水450 kg/hm2使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喷雾土壤[3], 然后立即采用覆膜机机械覆膜。

2.6 田间管理

一是查苗补种补栽。出苗期及时检查种子发芽情况, 如发现粉种、烂芽, 要及时补种或栽预备苗。二是深松、封垄与揭膜。玉米三叶期后深松25~30 cm;6月下旬结合追肥封垄, 并进行人工揭膜。三是及时灌水。在玉米各生育期全程灌水, 特别在玉米拔节至吐丝期, 气温高, 蒸腾作用强, 需水量最大, 这一时期缺水易造成“卡脖旱”, 减产严重, 如缺水要及时灌溉[4]。四是喷施叶面肥。拔节期前后, 用98%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叶面喷施2次, 以补充叶面营养。五是防治玉米螟。在7月上中旬, 人工释放赤眼蜂灭卵防治玉米螟, 分2次放蜂, 第1次放蜂在玉米螟卵初期, 时间为7月5—8日, 第2次放蜂在玉米螟卵盛期, 时间为7月12—15日。放蜂量22.5万头/hm2, 每次放1/2。

2.7 收获

适时晚收, 充分利用后期有效时间, 增加粒重, 提高成熟度。一般在10月1日后开始收获。

3 主要经验

3.1 抓好样板田建设, 以点带面

在黎明、向阳、姜家、五站4个乡镇各选一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代表性的地块, 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部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包括良种选育、种子包衣、催芽坐水、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化学除草、节水灌溉、扒皮晾晒等, 充分发挥其引导辐射作用。另外, 在种收关键期, 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现场会、田间博览会等, 聘请省农业专家现场向农民传授标准化栽培技术, 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

3.2 搞好技术培训和宣传,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集中传授和走村入户相结合, 农艺农机相结合, 良种良法相结合。通过电视讲座、课堂讲授、现场指导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工作。

4 玉米测产与效益分析

4.1 测产方法

每个示范片随机选3块地, 每块地随机选3点, 每点取6行, 行长1.5 m, 计算样点面积。分别称取样点鲜果穗重、鲜籽粒重、籽粒含水率, 算出鲜穗重、出籽率, 测定实收产量。

4.2 玉米产量与效益

示范区平均单产为12 948 kg/hm2, 比一般生产田增产1 891.5 kg/hm2, 增产率17.5%, 总增产7 566 t, 玉米按2元/kg计算, 总增收1 513.2万元,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范秀刚, 刘福双.浅析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5) :386, 51.

[2]刘洋, 张志英, 王红军, 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防倒伏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2) :112-113, 184.

[3]肖家雄, 李林英, 冯辉, 等.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 2007 (12) :46-47.

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 篇3

1 栽培模式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新型栽培技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作物栽培模式。主要是将传统作物栽培垄向南北或东西及其他不规则垄向改为西南一东北向, 角度为磁南偏西19~20, 作物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种植小行组成的组合行, 玉米确定2m为1个组合垄, 将传统 (60cm或65cm) 的均匀小垄, 改为超大垄距种植, 大垄行距160cm, 小垄行距40cm。大垄为通风透光行, 小垄为种植行, 缩小株距, 保证每公顷保苗密度不变。

2 项目设计与要求

2.1 项目设计

行距2.0m种2行, 大行距160cm, 小行距40cm, 行向改为磁南偏西19~20的西南东北向。

2.2 示范要求

项目区选择叶片收敛、耐密型品种先正达408, 种植密度8.5~9.0万株/hm2。

3 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涝的喜光作物, 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 要求土壤肥沃, 能灌能排。所以在播前要耕翻整地, 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 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保证土壤肥力, 为玉米的播种和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1 秋耕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灭茬秋耕, 可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 并有利于积蓄雨雪, 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一般耕深为25~35cm, 对土壤肥力高、耕层厚、基肥施用量大的地块, 可耕深一些;反之则易浅。

3.2 确定垄向和垄距

3.2.1 垄向计算

根据甘南县常年积温 (2350~2450℃) 、风向 (东北-西南向) 及经纬度 (E122~123, N47~48) 计算出垄向为磁南偏西19~20。

3.2.2 垄向确定

将罗盘平放放于种植地块, 调试罗盘指针, 使期对准0和180, 然后沿磁南偏西19~20画一条直线, 这条线就是此地块玉米播种的垄向。

3.2.3 垄距

按黑龙江省农委下达方案制定, 确定改变以往的常规67cm小垄, 确定2m为1个组合垄, 将传统小垄, 改为超大垄距种植, 大垄行距160cm, 小垄行距40cm (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 。种植时在2m大垄的一侧播种, 垄上种双行, 小行距为40cm, 其余的160cm垄做通风透光行, 原空垄的株数和肥量分配到种植垄上, 总施肥量和总密度不变, 通过大行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第2年播种在第1年原茬处挪40cm进行播种, 第3年播种类推, 第4年播种回到第1年种植的原垄上。

3.3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

适时早播, 甘南县在5月2日完成播种, 全部采用机械精量点播技术, 每公顷播量不低于27kg, 播前试播, 下种均匀, 实现全苗, 严格保证播种密度, 保苗8.5~9.0万株/hm2。株距16~17cm.播深3~4cm。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3.4 科学施肥

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 速效肥为辅, 每公顷纯氮200~250kg、纯磷50~100 kg、纯钾50~100 kg。施肥方法:播种同时施入种肥于种子的侧下方5~8cm处, 在播种的2行中间施入底肥, 种肥施用量为 (N15%, P2O515%, K2O15%) 的复合肥500kg/hm2, 硫酸锌30kg/hm2;定苗后进行追肥, 追肥深度10~12cm, 离根部10cm左右, 追施尿素300 kg/hm2。发现缺钾、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时, 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方法即喷施叶面肥, 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锌及其他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3.5 加强田间管理

3.5.1 封闭除草

土壤处理, 选用42%异丙草莠合剂3瓶/hm2 (每瓶500m L) 兑水750L喷施;或者喷施72%都尔乳油75m L加50L水进行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茎叶处理:在玉米5叶1心前用烟嘧磺隆1000m L加阿特拉津2000m L加2、4D丁酯200m L兑水600kg喷施。

3.5.2 深松

在雨季来临前在1.6m空垄中间进行深松, 深度30cm, 如此隔年交替种植、深松。深松能起到保温、保水作用, 防止土壤干旱板结, 增加土壤通气性, 又可促使幼苗早发, 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一般在墒情适宜时, 及时深松, 破除土壤板结。

3.5.3 田间作业

及时间苗、定苗, 及时深松, 放土增温, 及时预防中后期出现的高温、秋吊, 实现三铲三趟、放秋垄、拔大草、促早熟。苗期喷施复合型长效颗粒肥, 壮根壮苗。6叶期至大喇叭口期及时化控、促早熟。适时延迟收获10~15d。

4 产量结果调查

经专家组会同乡镇技术人员及村屯科技示范户测产, 其产量结果是:

4.1 甘南镇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200 hm2, 平均产12096kg/hm2, 常规对照产10090.5 kg/hm2, 增产2005.5kg/hm2, 增产19.88%。

4.2 兴十四镇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466.67 hm2, 平均产11439kg/hm2, 常规对照产9973.5kg/hm2, 增产1465.5kg/hm2, 增产14.69%。

4.3 长山乡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233.33hm2, 平均产12171kg/hm2, 常规对照产10393.5kg/hm2, 增产1777.5kg/hm2, 增产17.10%。

4.4 中兴乡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300hm2, 平均产12276kg/hm2, 常规对照产10327.5kg/hm2, 增产1948.8kg/hm2, 增产18.87%。

5 结论

通过3a的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能明显看出该技术的效果, 且各乡镇及村屯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能够掌握本项目技术核心和技术路线, 并能指导广大农户按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实施, 使广大农户对于该项目的技术要领有了充分认识, 转变了旧模式和陈旧观念, 从而提高玉米生产的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了推广项目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辽源市农网.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要点[EB].2013-3-13.

[2]周文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1 (06) .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示范 篇4

一、技术要点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 用地膜全覆盖, 在沟内播种的技术。其技术要点为:

1. 选地。

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保水保肥、坡度小于15°, 最好选择一水地或有一定水源条件, 切忌犯风地。

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 耕深25~30厘米, 耕后及时耘耱。覆膜前旋耕, 平整地表, 耕深18~20厘米, 达到“上虚下实无根茬, 地面平整无坷垃”, 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3. 施肥。

采取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技术。一般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千克, 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玉米专用肥35~40千克、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5~10千克、硫酸锌1~1.5千克, 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4. 土壤消毒。

若地下害虫危害严重, 整地起垄时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沙土30千克拌成毒土撒施。若杂草危害严重, 整地起垄后亩用50%乙草胺乳油0.1千克对水50千克全地面喷雾, 然后覆盖地膜。

5. 覆膜。

提倡秋、冬汇地, 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及早整地, 及早起垄覆膜。覆膜时采用专用覆膜机可一次完成施肥、覆膜作业, 可以在有效提高覆膜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若春汇地可适当推迟, 汇地后及早整地、起垄覆膜, 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若不能应用覆膜机应适当高起垄, 以发挥垄沟的抗旱保墒作用, 同时覆膜时应适当增加覆土量。覆膜后做好防护管理, 严禁牲畜践踏, 防止大风揭膜。地膜与地面贴紧时, 沿垄沟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3毫米的渗水孔以利于降水入渗。

6. 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 要求使用包衣种子。

7. 适期播种。

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在10℃适期播期。若无汇地条件, 播种时可采取坐水播种、深播浅覆土等措施造墒播种。大小垄种植, 大垄60~70厘米, 小垄30~40厘米, 播种时用点播器按适宜株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 每穴下籽2~3粒, 播深3~5厘米, 点播后随即按压、封严播种孔, 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防止播种孔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此外还可以采用播种覆膜同步完成的作业方式。

8.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出苗~拔节) :春旱时遇雨覆土易形成板结, 播后出苗时要及时破土引苗;若播种覆膜同步完成应及时放苗。2~3叶间苗, 去除病弱苗。4~5叶定苗, 每穴留苗1株, 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若缺苗断垄应及时移栽, 补苗后浇少量水, 然后用细土封住孔眼;定苗后至拔节期及时割除分蘖。

中期管理 (拔节~抽穗) :积极做好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深施壮秆攻穗肥, 一般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

后期管理 (抽穗~成熟) :若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追施粒肥, 一般亩追施尿素5千克。

9. 适时收获。

玉米完熟期适时收获, 收获后及时整地, 为下茬作物播种创造条件

二、技术特点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 其技术特点主要是:

一是增墒保墒效果显著:全膜覆盖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表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保墒效果;同时膜面具有集雨作用, 能够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 有效地增加土壤墒情。2009年5月26日测定:春汇地全膜栽培土壤含水量为10.07%, 半膜栽培土壤含水量为7.72%, 春汇地露地栽培土壤含水量为6.87%。无春汇地顶凌覆膜栽培土壤含水量为6.88%, 与春汇地露地栽培持平。

二是增加积温效果明显:白天日光中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地膜, 增加地温;夜间地膜阻止地表长波辐射, 减缓、减少了土壤热量散失, 同时减少了由于水分蒸发而损失的汽化热, 所以全膜覆盖增温效应十分明显。2009年玉米苗期测定:春汇地全膜栽培土壤5厘米温度20.1℃, 较常规半膜栽培增加4.9℃。

三是明显的增光效应:地膜全覆盖后, 白色塑料薄膜及膜下细小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 增加田间特别是接近地表空间光照强度, 从而使整株玉米特别是中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得到增强。2008年8月16日测定:全膜栽培玉米下部叶片光合速率较半膜栽培增加了7.92%, 全膜栽培玉米整株光合速率较半膜栽培增加了1.65%。

四是改善了土壤结构:全膜覆盖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 避免了土壤水蚀风蚀的发生, 增加了土壤空隙, 改善了土壤结构, 有利于玉米地下根系的生长发育。

五是玉米全膜栽培采取大小垄种植模式, 改善了玉米群体结构, 同时为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实现密度增产。

六是玉米全膜栽培减少了田间除草、镑地、镗地等诸多生产环节, 因而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通过采取大小垄种植模式, 有利于采取分期施肥技术, 从而获得高产。

可以说,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把"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三项技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从而实现了雨水富集叠加、就地入渗、蓄墒保墒的效果,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 保证了作物生长发育, 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旱地玉米产量, 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实施效果

2008年赤峰市在喀喇沁旗、敖汉旗和林西县开展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生育期提前:

全膜覆盖对玉米生育进程产生明显影响, 这种影响从播种至出苗阶段即以显现, 并且随着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延续而愈发明显。2008年测定:全膜栽培一般较半膜栽培早出苗2~3天, 早成熟9天以上。生长发育提前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生产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有利于通过选择生育期适当延长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而获得高产;其次可以有效地扩展玉米种植区域, 有利于通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而提升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 植株生长健壮:

全膜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温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增加土壤墒情, 改善土壤结构, 因而能够有效地促进玉米植株根系下扎和幼苗生长, 提高植株健壮程度。2009年5月26日测定:春汇地全膜栽培苗高40.4厘米, 较春汇地半膜栽培增加12.8厘米, 较春汇地露地栽培增加16.6厘米, 同时幼苗生长一致, 实现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四苗”要求。

3. 产量显著提高:

2008年喀喇沁旗示范区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912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217千克, 增产率31.2%;林西县示范区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705.6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65.8千克, 增产率30.7%;两个示范区平均亩产808.8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91.4千克, 增产率31.0%。喀喇沁旗示范区无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818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23千克, 增产率17.7%;敖汉旗示范区无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755.8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08.5千克, 增产率16.8%;两个示范区无春汇地全膜栽培平均亩产786.9千克, 较半膜栽培亩增产115.7千克, 增产率17.2%。

4. 经济效益显著:

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 篇5

2013年9月25日, 由吉林省龙井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的玉米、水稻高光效栽培示范田及玉米、水稻品比试验、示范田现场会在龙井市老头沟官道村示范基地召开。龙井市农业局副局长由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赵德镐、阳光办主任张贤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朴京珠带领全市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当地农资经销商4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会议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朴京珠主持, 会上, 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前主任金仁洙介绍了今年玉米、水稻品比试验、示范田的15个玉米品种和9个水稻品种。金仁洙分别向大家介绍了玉米的播种日期、施肥量, 水稻的播种期、插秧期、施肥量、以及不同品种水稻的出穗期, 大家认真听讲义, 并亲自对比不同品种的差异, 对不同品种有了新的认识, 对今后的新品种推广打下了基础。之后, 大家观摩了今年的高光效玉米、水稻栽培示范田, 现场会上通过观摩和交流, 对高光效栽培技术有了更深了解, 为明年的科学推广高光效栽培技术打下基础。

之后,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朴京珠带领大家来到了延边原种场良种繁育基地, 大家观摩了水稻新品种的栽培情况, 原种场负责人说, 通过对比, 更清楚地了解到新品种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米质, 最终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之后, 大家在朴京珠的带领下来到了龙井市智新镇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 观摩玉米高光效栽培情况。智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黄哲禹站长向大家介绍了7个品种玉米的整个生育期的施肥量, 大家观摩不同品种玉米的高光效栽培情况。最后来到了龙井市农业局的玉米品比试验田, 由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站长赵德镐向大家介绍了各个品种特性, 共观摩了58个玉米品种, 大家认真、研讨着每一个品种的特性、并估计着品种的产量, 现场有的农业技术人员亲自数玉米的穗行数、掰开玉米看玉米粒深不深、玉米轴粗细、玉米棒大小等, 并不时用照相机、手机拍照, 大家畅谈, 对照比较记录下优良品种特性。

会议结束后,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朴京珠指出, 各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要勤学多实践, 充分利用这样的现场观摩学习形式, 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 以更好地带好自己的科技示范户, 为推动全市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持续稳步增长做出贡献。

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 篇6

示范区集成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经过努力, 战胜春季低温、苗期干旱、夏季阴雨寡照的自然灾害, 超额完成预定产量指标。实际测产, 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811.2公斤, 比对照生产田增加127.55公斤, 增产18.6%。孤山子村千亩核心展示田平均亩产876.3公斤, 比对照生产田增产28.9%, 比示范区平均亩产增产8%。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941.7公斤, 比对照生产田增产37.7%, 比示范区平均增产16.1%。示范区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 其中孤山子村许作军5亩丹玉96-22玉米田平均亩产1071.3公斤。

1. 选用逆性强耐密型品种

县农经局高产创建专家组为示范区选择了丹玉96-22、辽单527、中鑫108、北育28 8、良玉88等耐密植、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示范区采取统一供种, 核心区免费供种。

2. 配方施肥

采用机械灭茬旋耕, 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每亩施用有机肥1500~3000公斤, 秋季机械旋耕, 耕深25~30厘米, 根茬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保墒提温。合理施用化肥, 根据县土肥站测试结果, 选用氮15%、磷22%、钾8%的配方专用肥作底肥, 每亩25公斤。播种时种肥隔离。根据苗情, 每亩再追施尿素40~50公斤。多数采用“一炮轰”施肥方法, 即在大喇叭口期, 一次性深施, 然后蹬地封垄;少数根据不同苗势分次施肥。攻秆肥, 在幼苗5~7片叶展开时将全部氮肥的20%左右 (14~17公斤) 进行垄沟深施;攻穗肥, 在玉米抽雄前15天左右 (13~15片叶展开时) 结合中耕或浇水施入全部氮肥的30%左右 (22~25公斤) 。攻粒肥, 为延长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活性期, 以防早衰、保粒数、增粒重, 在吐丝后10~15天补施攻粒肥, 施用量不超过全部氮肥的10% (6~9公斤) 。

3. 适期机械早播

一次播种保全苗, 创造强健的玉米苗势。土壤5~10厘米温度稳定在8~10℃时开始抢墒机播。4月16~25日播种示范区, 每亩播种量3公斤。播后对于个别缺苗地块及时补苗。实行种子包衣,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是高产创建印必要手段。示范区全部采用包衣种子, 防止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 包衣剂含有微肥, 对壮苗有积极作用。播种后及时喷施化学除草剂, 选用40%乙阿合剂每亩200~250毫升 (每亩50%乙草胺70~80毫升加40%阿特拉津100毫升混用) , 或50%都阿合剂每亩125~175毫升喷雾封杀杂草。生物防治玉米螟, 6月23日每亩放赤眼蜂8000只, 7月1日第二次放蜂1.2万只。确定合理的密度, 行距50厘米、株距28~35厘米, 示范区每亩平均密度4173株。及早间苗定苗, 根据品种特性, 在3叶期间苗, 5叶期定苗, 去除病、弱、杂株, 留强、壮、匀株, 缺苗地方左借右跨留双珠, 多留10%的后备苗。

4. 科学管理

玉米示范栽培技术浅识 篇7

1 试验方法与材料

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 每个处理重复3次, 小区为长条形, 试验地肥力较为均匀一致, 地势平坦, 四周设保护行, 尽量做好局部控制, 农事操作规范并且在一天内完成, 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

1.2 试验处理 (品种)

(1) 贵玉1号 (对照感病品种) ; (2) 正红311; (3) 超单10号; (4) 川单428; (5) 福玉1号; (6) 资玉2号; (7) 华选6号; (8) 正玉8号; (9) 海禾1号; (10) 阿单10号; (11) 中玉15; (12) 川单15; (13) 登海3339; (14) 仲玉1号; (15) 川玉68; (16) 华龙玉998; (17) 汉玉一号; (18) 福单2号; (19) 登海3329; (20) 宜单10。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仁和春季试验, 在仁和区、布德镇、中心村、海包山组李秀云的承包田中进行, 土壤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偏上, 前作白菜、萝卜, 海拔115cm, 试验于2012年1月14日播种、覆膜, 小区面积15.75m×1m, 播种规格75cm×50㎝, 每窝播种3~4粒, 出苗后留健壮苗2株, 亩植3556株, 试验小区均播种2行, 每行21窝, 共计84株。2月17日定苗。

仁和夏季试验, 在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石蚌唐组段荣兴的承包地中进行, 地块地势平坦, 土壤为泥土稍带沙, 肥力中等偏上, 前作豌豆, 海拔13m, 试验于2012年6月1日播种、覆膜, 小区面积15m×1.2m, 播种规格60cm×65㎝, 每窝播种3~4粒, 出苗后留健壮苗2株, 亩植3418株, 试验小区均播种2行, 每行23窝, 共计92株。6月15日浇水、定苗。

盐边夏季试验, 在盐边县、益民乡、永荷村、新桥组, 梁农民的承包地中进行, 地块地势平坦, 土壤为沙质壤土, 肥力中等均匀, 前作鲜食玉米, 海拔1310m。试验于2012年4月22日播种并浇水, 小区面积10m×1.67m, 播种规格80cm×46㎝;每窝播种3~4粒, 出苗后留健壮苗2株, 亩植3622株。

米易夏季试验, 在米易县、攀连镇、贤家村、十一组, 黄贵正的承包地中进行, 地块地势平坦, 土壤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均匀, 前作四季豆, 海拔1209m。试验于2012年5月27日播种并浇水, 小区面积15m×1m, 播种规格75cm×50㎝;每窝播种3~4粒, 出苗后留健壮苗2株, 亩植3556株。

1.4 试验调查内容、取样方法

调查内容是分别调查处理各个小区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和农艺性状。调查方法是:发病率, 严重程度整个小区植株全部调查;调查时间是:5~7叶期、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调查发病率, 齐穗灌浆期调查严重程度, 腊熟期和收获时调查各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 调查和记载人员相对稳定, 减少人为误差。

1.5 收获及产量计算

试验的各品种陆续成熟后;收获各小区的实收湿产量。亩产量及小区干产量计算:每个品种均抽取2.5kg以上的湿重样品, 凉、晒干脱粒称重, 用其折算各小区干产和亩产;并用其测算品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

1.6 试验的田间管理情况

试验地的浇水、中耕、除草、培土等工作由农户自行实施。

1.7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1.7.1仁和春季试验, 1月13日施底肥, 亩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75kg, 养分含量{ (N (12) -P2O5 (6) -K2O (7) ) ≥25%) }, 同时亩施3%辛硫磷颗粒剂4kg;对照每小区只施尿素1kg。第一次施农药、叶面肥, 2月7日, 玉米3叶1心—4叶1心施用, 亩施甲壳素2套60ml、芸苔素内酯20ml、黄腐酸螯合锌20g、40%烯.羟.马啉胍60g、15%丁硫.吡虫啉30ml;对照每小区喷施清水。第二次施农药、叶面肥, 2月17日, 玉米4叶1心—5叶1心施用, 亩施甲壳素2套60ml、芸苔素内酯20ml、黄腐酸螯合锌20g、8宁南霉素30ml、20%啶虫脒10ml;对照每小区喷施清水;同时亩施提苗肥, 尿素13kg加养分含量 (Zn+Fe+Mn+B) ≥10%的亿旺牌硫酸锌1kg、万通牌Zn≥20%的硫酸锌1kg、生命源牌 (Mg+S) ≥10.00%, Zn≥2.0%的硫酸锌0.8kg, 拌合均匀后, 每小区0.4kg兑水罐窝;对照只施尿素。第三次施农药、叶面肥, 2月29日, 玉米6叶1心—8叶1心施用, 亩施甲壳素3套90ml、芸苔素内酯30ml、40%烯.羟.马啉胍90g、15%丁硫.吡虫啉30ml;对照每小区喷施清水。第四次施农药、叶面肥, 3月13日, 玉米8叶1心—11叶1心施用, 每667m2施甲壳素4套120ml、芸苔素内酯40ml、8宁南霉素60ml、20%啶虫脒20ml;对照每小区喷施清水;同时施攻苞肥, 每667m2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125kg, 养分含量{ (N (12) -P2O5 (6) -K2O (7) ) ≥25%) };对照每小区施尿素2.2kg。

1.7.2仁和、盐边、米易夏季试验第一次施农药、叶面肥, 玉米3叶1心—4叶1心时施用, 每667m2施甲壳素2套60ml、芸苔素内酯20ml、黄腐酸螯合锌20g、粘着剂好湿2包、40%烯.羟.马啉胍60g (或8宁南霉素30ml) 、15%丁硫.吡虫啉30ml (或20%啶虫脒10ml) ;对照各小区喷施清水。第二次施农药、叶面肥, 玉米4叶1心—6叶1心时施用, 每667m2施甲壳素2套60ml、芸苔素内酯20ml、黄腐酸螯合锌20g、粘着剂好湿2包、8宁南霉素30ml (或40%烯.羟.马啉胍60g) 、20%啶虫脒10ml (或15%丁硫.吡虫啉30ml) ;同时施拔节肥, 每667m2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75kg, 养分含量{ (N (12) -P2O5 (6) -K2O (7) ) ≥25%) }, (或等量营养成分的其他品牌复合肥) 加养分含量 (Zn+Fe+Mn+B) ≥10%的亿旺牌硫酸锌1kg、万通牌Zn≥20%的硫酸锌1kg、生命源牌 (Mg+S) ≥10.00%, Zn≥2.0%的硫酸锌0.8kg, 拌合均匀后施用;对照各小区施N素含量相等的尿素, 并喷施清水。第三次施农药、叶面肥, 玉米6叶1心—9叶1心时施用, 每667m2施甲壳素3套90ml、芸苔素内酯30ml、粘着剂好湿3包、40%烯.羟.马啉胍90g (或8宁南霉素45ml) 、15%丁硫.吡虫啉45ml (或20%啶虫脒15ml) ;对照各小区喷施清水。第四次施农药、叶面肥, 玉米9叶1心—12叶1心时施用, 每667m2施甲壳素4套120ml、芸苔素内酯40ml、粘着剂好湿4包、宁南霉素60ml (或40%烯.羟.马啉胍120g) 、20%啶虫脒20ml (或15%丁硫.吡虫啉60ml) ;同时施攻苞肥, 每667m2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125kg, 养分含量{ (N (12) -P2O5 (6) -K2O (7) ) ≥25%) }, (或等量营养成分的其他品牌复合肥) ;对照各小区施N素含量相等的尿素, 并喷施清水。

2 试验结果

2.1 病株率防治效果

用病株率计算防治效果, 其结果是:盐边试验点防治效果为66.34~87.59%, 平均75.90%;仁和试验点春季防治效果为87.86~100%, 平均96.77%, 夏季防治效果为84.39~100%, 平均91.94%;米易试验点防治效果为70.05~86.90%, 平均80.19%;总平均防治效果86.20%。

2.2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用病情严重度计算防治效果, 其结果是:盐边试验点防治效果为67.76~92.07%, 平均80.92%;仁和试验点春季防治效果为91.05~100%, 平均97.38, 夏季防治效果为83.31~100%, 平均90.98%;米易试验点防治效果为72.72~91.77%, 平均83.33%;总平均防治效果88.15%。

2.3 综合防治后产量结果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 其结果是:盐边试验点, 每667m2产498.42~592.86kg, 平均546.04kg, 比对照增产70.34~93.52%, 平均78.24%;仁和试验点春季, 每667m2产590.48~772.07kg, 平均679.07kg, 增产25.00~63.44%, 平均43.25%, 夏季, 亩产494.45~780.00kg, 平均624.53kg, 增产4.89~48.9%, 其中一个处理减产5.39%, 平均增19.99%;米易试验点, 每667m2产661.33~912.44kg, 平均732.51kg, 增产14.30~56.12%, 平均25.87%;总平均增产40.84% (去除春季试验的7个不可比品种后增产33.30%) 。

2.4 综合防治区与未防治区增产效果显著

项目组在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石蚌唐组, 段荣兴的近邻两块承包地中同时进行了, 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控试验和抗玉米病毒病品种精选试验, 试验地的土质、肥力、田间管理一致, 8个品种综合防治区比未防治区增产1.22~54.62%, 平均增产21.86%, 效果明显。

3 试验分析

3.1 农艺性状差异

四个试验点个别品种部分农艺性状差异较大主要是两个试验点海拔高度、播种期、覆膜、土质、干旱等因素所引起的。

3.2 品种产量差异

四个试验点个别品种产量差异较大, 主要是由播期、气候、土质等因素所引起。盐边试验点各品种产量普遍偏低, 其主要原因是重茬种植玉米和病害严重所引起。

3.3 各试验点株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 都有一定差距

米易点首次防治时间偏晚, 盐边试验点玉米3叶—9叶期, 周围均有不同生育期玉米且病毒病较重, 并且蚜虫为害严重, 施药人的喷药是否均匀周到以及肥料选用等因素对防效都有一定的影响。春季防效高于夏季, 主要是春季无雨水冲刷, 植物体吸收的药液多, 并且无大风病害再侵染的机率小得多;夏季则刚好相反, 对防效有一定影响。

3.4 用四个试验点的小区平均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在5%水平上正红311、超单10号、川单428、福玉1号的产量属于同一档次;与对照有3个级差;但川单428、福玉1号与资玉2号、华选6号、正玉8号无显著差异。川单428、福玉1号、资玉2号、华选6号、正玉8号的产量属于同一档次;与对照有2个级差;但华选6号、正玉8号与海禾1号、阿丹10号、中玉15、川单15、登海3339无显著差异。华选6号、正玉8号、海禾1号、阿丹10号、中玉15、川单15、登海333的产量属于同一档次;与对照有1个级差。在1%水平上正红311、超单10号、川单428、福玉1号、资玉2号的产量属于同一档次;与对照有2个级差;但川单428、福玉1号、资玉2号与华选6号、正玉8号、海禾1号、阿丹10号、中玉15、川单15、登海333无显著差异。川单428、福玉1号、资玉2号、华选6号、正玉8号、海禾1号、阿丹10号、中玉15、川单15、登海333的产量属于同一档次, 与对照有1个级差。

3.5 四个试验点与对照的增产幅度差距较大

盐边试验点的增产幅度最大, 主要是其玉米病毒病严重;仁和点和米易点增产幅度和以前试验的增产幅度很接近。

3.6 各品种间的防效差别较大

主要是各品种发病轻重程度不同所致, 一般情况是越感病品种, 防效越低, 但增产幅度大;抗病品种防治效果更好, 但增产幅度小。

4 试验结论。

4.1 经过四个试验点的试验和验证

以选用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健身栽培, 提高玉米植株的自身抗病力为前提;以杀灭传毒媒介, 减少毒源, 降低初侵染为手段;以适时施用病毒防治药剂 (病毒诱抗剂) , 诱发玉米的抗病毒能力为保证的综防策略, 制定的综防措施防效较理想, 平均株防效高达86.20%, 病情指数防效高达88.15%, 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能将病毒病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

4.2 经过四个试验点的试验和验证

该综合防控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 防治与不防治相比, 增产幅度19.99~78.24%, 平均增产40.84%;同一品种防治与不防治相比增产幅度1.22~54.62%, 平均增产21.86%。

4.3 经过四个试验点的试验和验证

上一篇: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下一篇:用法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