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2024-07-20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精选12篇)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篇1

摘要:总结1例高龄患者2年内双肩反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对比两次手术术前、术后的伤口护理、引流管的观察、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取得效果满意。

关键词:双肩,人工反球肩关节,护理

肩袖在肩关节的正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稳定和动力的作用, 肩袖损伤引起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 影响日常生活, 而老龄化及长期的体育锻炼者肩袖肌腱损伤还会继发关节明显的磨损, 导致出现肩袖损伤后关节病。没有肩袖肌腱, 普通的肩关节置换效果不佳, 使人工反球肩关节置换术成为最佳的手术方式[1]。反球肩关节是一种半限制型人工关节, 其设计是将金属球固定于肩盂侧, 在肱骨近端截骨后安装类似于肩盂的杯型假体[2]。这种半限制型的设计可替代肩袖肌肉的稳定盂肱旋转中心的作用, 从而使三角肌充分发挥其外展肩关节的功能。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1例83岁患者因肱骨头无菌性坏死, 分别对双肩进行人工反球肩关节置换术, 现将护理工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83岁, 擅长游泳, 因左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5年, 经休息及保守治疗不能缓解, 于2012年5月14日以“左肱骨头无菌性坏死, 肩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入院, 于5月18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人工反球肩关节置换术, 于6月2日出院。2013年11月26日因右肩关节疼痛13年, 加重半年入院, 并出现夜间疼痛, 保守治疗后疼痛不缓解, 以“右肱骨头无菌性坏死, 重度骨关节炎”为诊断入院, 于12月1日在全麻下行右侧人工反球肩关节置换术, 于12月10日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饮食、睡眠、心理状况及肢体疼痛的耐受度;配合医师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检查, 查明有无呼吸循环等合并症形成的高危因素, 并积极预防与及时处理;评估患肢的活动范围, 左肩术前外展0°~80°, 前屈0°~45°, 后伸0°~20°, 旋前旋后±5°;右肩术前外展30°, 前屈40°, 后伸20°, 内旋10°, 外旋10°。

2.2 心理护理:

因病程长及疼痛刺激, 患者心情焦躁[3], 第1次手术前担心术后手臂的功能可能会丧失或反不如前, 护士做好心理疏导, 以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第2次手术基于第1次手术效果满意, 心理状态良好, 能积极配合治疗。

2.3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做患肢的握拳和伸指活动, 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旋前、旋后活动。每天3次, 每次30 min, 以促进血液循环、肌力恢复。

2.4 术前常规准备工作:

备皮 (操作时防止损伤皮肤) 、备血、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护理:

术后取去枕平卧位, 将患肢上臂、前臂自然固定于外展包上, 保持患肢外展0°、外展上举20°, 使肩关节处于外展中立位[4]。第2日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 翻身时避免压迫患肢, 绝对禁止术侧卧位, 右肩置换间隔左肩置换18个月, 右肩置换术后可翻向左侧, 翻身站立时随时调整外展包的位置以及松紧, 不可过紧或过松。

3.2 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 该患左肩置换术后切口引流接负压引流瓶第1天引出血性渗液50 m L, 第2天20 m L, 第3天无渗液引出, 第4天拔管;右肩置换术后第1天引流袋引出血性渗液70 m L, 第2天接负压引流瓶引出血性渗液150 m L, 第3天20 m L, 拔管;导管固定期间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扭曲、受压、脱落。

3.3 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冷敷以减轻炎性水肿。因疼痛, 于第1次术后肌注止痛针二次, 术后第4天疼痛可耐受;第2次术后肌注止痛针一次, 第2天疼痛可耐受。

3.4 患肢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及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 各项诊疗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感染[5]。护士注意观察手指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皮肤色泽、温度, 该患第1次术后患肢血运正常, 手指活动自如, 皮肤感觉存在, 定位觉准确;第2次术后出现右手皮感麻木, 手指活动自如, 屈伸正常, 血运及皮温均正常, 术后第2天麻木稍缓解, 自诉第4、5指皮感稍麻, 考虑术中神经牵拉所致, 予以甲钴胺0.5 mg日3次口服。

3.5 功能锻炼:

患者全麻清醒后即行手指功能活动, 术后24 h患侧相邻关节腕、掌指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 前臂等长肌内收缩练习[6]。术后4 d~6周,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早期活动, 主要针对肘、腕、手关节的主动活动, 对患者肩带肌肉进行训练, 指导患者做一些适度的牵伸练习, 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的日常生活训练, 但避免做内旋及外旋动作。术后康复锻炼要坚持12~36个月[7]。

4 出院指导

该患双肩反肩置换, 故恢复时间较长, 且康复训练大多在出院后进行, 患者出院时应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鼓励营养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 未拆线期间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避免污染, 加强体温的监测, 防止感染。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的日常生活训练, 避免患肢提重物, 禁止作投掷运动, 防止人工肩关节头脱位、松动甚至假体柄折断[8]。术后嘱患者术后每月回院复查, 以后每年1次。

5 讨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 术后护理及观察更为重要, 该患双肩反肩置换, 护士在术后的体位护理要严格管理, 功能锻炼的指导要具体、细致, 肩关节置换的功能锻炼要持续12~36个月, 故右肩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不能仅停留于术侧, 对左肩的功能锻炼也要进行指导, 现左肩置换术后1年, 肩关节外展130°, 内收20°, 外旋30°, 内旋105°, 前屈140°, 后伸15°, 还须强化肩部肌群的抗阻训练, 增强肩关节的灵活性及协调性训练, 良好的护理对术后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uff D, Pupello D, Virani N, et al.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deficiencyp[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 90 (6) :1244-1251.

[2]Wierks C, Skolasky R, Hun JJ, et al.Reverse 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9, 467 (1) :225-234.

[3]何艺娇.肩关节置换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3) :245-246

[4]刘蕊, 张爽, 鲁楠, 等.7例人工反球肩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8) :685-687.

[5]付丽, 李璟, 唐伶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7) :1587-1588.

[6]黄静, 芮馨.系统康复锻炼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3) :390-391

[7]王慧文.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2) :421-422.

[8]关文也, 孔祥燕, 张艳.肱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09-310.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篇2

巴彦淖尔市中医院

巴彦淖尔市中医院系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开设脑病科、心肾科、肺脾科、普外科、糖尿病科、血液科、精神科、骨科、耳鼻喉科、急诊医学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科、康复科、针灸科、肛肠科、泌尿科、正骨科、烧伤科、预防保健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23个科室。历年来,医院能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执业许可登记及校验。

巴市中医院已具备开展人工假体植入技术的各项条件,现将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切除病灶、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我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目前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20世纪40年代起,人工关节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60年代,人工关节置换进入了新的纪元。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普及并广泛应用,尤其是人工髋、膝关节。

二、实施方案: 1.术前处理

实施全髋置换术的病人多数为老年病人或合并一些全身性或局部特殊病变的患者,需要在术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处理,包括其他系统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病、慢性肾炎、脑梗塞等,有些患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局部病变包括感染病史、关节强直、髋臼发育不良、下肢短缩等。

1.1术前系统功能评估

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及凝血功能,评估手术耐受性。对合并有高血压患者需用降压药把血压降

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术中保持血压稳定,有利于手术的安全。冠心病患者,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显示心功能正常,一般不增加手术风险。对合并有肺部疾病,如感染、哮喘的病人,需转内科治疗,待感染控制,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才能进行手术。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外周组织供血减少,局部抵抗力降低,切口容易感染;而且此类患者成纤维细胞成熟和胶原合成受抑制,肉芽组织生成减少,使切口不易愈合。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需用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降至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11mmol/L才进行手术,术后继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伤口拆线后再改口服降糖药。只要术前、术中及术后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但糖尿病患者因周围血管病变,发生与周围血管病变有关的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的风险可能增加。而且,伤口愈合不良、容易合并感染的危险仍然存在。

1.2术前局部情况评估

术前根据患侧髋关节及股骨上段X线正侧位片,了解股骨上段髓腔情况,用模板测试,选择适合大小的人工髋臼及匹配的股骨柄,并确定股骨颈截骨平面,以作手术时参考。术前还需要通过X线照片了解患者的骨质条件。还要了解患者下肢长度、关节运动、肌力、步态、局部皮肤、畸形等情况,对手术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应对措施。

2.术后处理

2.1 抗生素的使用,防止感染。人工关节置换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和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前支持疗法、术中空气清洁、减少术中人员走动及手术者精细的手术操作技巧等。抗生素一般术前30分钟使用,手术时间较长,超过半衰期1-2倍,术中广泛出血的术中追加一个剂量抗生素。此外采用抗生素型骨水泥可能有助于减少早、中期感染。

2.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D2聚体检测,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结合其它的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弹力袜等,尤其强调老年患者只要术中无骨折、韧带损伤及怀疑早期感染等情况,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早期离床是预

防各种并发症的最积极方法。

2.3要有效地控制疼痛。有效地控制疼痛,是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和功能锻炼的基础。有条件的患者可以使用镇痛泵(或自控镇痛装置)进行镇痛。

2.4应坚持仰卧位。患者在术后应坚持仰卧位,可在两腿中间夹一个梯形枕头,以保持手术一侧的下肢外展15度至30度,踝关节带上踝垫,这样可以防止患肢跟部压疮形成,甚至坏疽。

2.5要保持良好的睡眠。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后,其体力和心理都很疲劳,加上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会使其容易入睡。醒后可为患者变换一下体位,在其后背垫上1—2个枕头,有利于患者更好地休息。睡眠障碍严重者可以使用口服安眠药。

2.6要合理地安排饮食。患者在手术6小时后,可以吃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进食了。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营养、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

2.7要保持大小便通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术后大小便需使用便盆或便壶,使得患者感到不习惯,加上使用麻醉药以及麻醉性镇痛药对膀胱逼尿肌有抑制作用,又多患有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所以在术后常会发生尿潴留或张力性尿失禁等情况,此时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使用导尿管。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在使用抗生素和麻醉性镇痛药以后其肠蠕动的功能受到抑制,加之进食过少、不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便秘。此时,应该为他们做腹部按摩或让他们多吃些蜂蜜、香蕉及蔬菜等食物,帮助他们排便。只有保持大小便通畅,才能保持其机体的活力使其尽快康复。

2.8应坚持进行肌肉及各关节的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8.1应进行股四头肌锻炼:肌四头肌是大腿前面的一组肌肉,是活动膝关节、维持站立的重要肌肉。在术后第一天就应锻炼该组肌肉。具体方法是:把膝关节背面贴在床上并绷紧大腿肌肉,起初绷紧肌肉的时间为2秒钟,以后可逐

渐增至5秒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此项活动。

2.8.2应进行臀肌锻炼:术后第一天可开始进行此项锻炼。具体方法是:收缩臀部两侧的肌肉,使臀部轻微上升,并持续片刻。起初练习的时间为每次几秒钟,以后可逐渐增至几十秒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此项运动。

2.8.3应进行大小腿肌肉及髋、踝、膝各关节的功能锻炼:从术后的第二天开始就应进行这些锻炼。常用的锻炼方法有屈髋运动、屈膝运动、踝关节上下运动、抬腿运动等。但要注意的是进行屈髋运动时,腰椎和大腿的角度应以不超过70度为宜;进行屈膝运动时大小腿的角度应以不超过90度为宜。此类运动每天至少应做3次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应以30—45分钟为宜。

三、国内外应用情况

人们从十九世纪中叶就开始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探索。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普及并广泛应用,尤其是人工髋、膝关节。在西方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继胆囊切除术后占第二位的外科手术。在美国,每年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不少于20万例,而在全世界每年约50万例。在美国和欧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据估计目前全年每年约20-30万例,15年以上的临床优良率已在90%以上。

我国大约在60年代以后逐渐开展人工关节的工作,比国外晚二十年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近20年内全面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而且随着病人知识水平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病人数量的大幅增加,我国人工关节已逐步跟上世界人工关节的发展。

近十余年来,不同厂家的国外人工关节产品逐渐进入我国,促进了我国人工关节临床及研究的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多种国产和进口公司生产的人工关节可供选用,一般进口的人工关节在假体材料、假体形状设计、手术定位器械的精确度、关节表面的光洁度、骨水泥的性能以及与骨的接触表面的处理等方面均优于国内产品,但价格昂贵。国产的人工关节价格较便宜,经20余年的临床使用表明,性能是可靠的。

四、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关节疼痛 难以控制且明显影响功能的关节疼痛,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主要的适应症。

(1)局部伤病所致的关节疼痛,国内以各种原因继发性骨关节炎为最多;

(2)原发性骨关节炎;

(3)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累及关节的肿瘤。

3.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骨关节炎、关节结核治愈后关节挛缩畸形等。

不同疾病的人工关节有各自的适应症。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或髋臼破坏出现疼痛,影响关节功能者;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已塌陷变形,髋臼已有破坏者;

3.骨关节病,髋臼已有改变,有疼痛和功能障碍者; 4.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病人虽然年轻,但痛苦较大,对这种病人应放宽年龄限制,及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5.髋关节强直,髋关节未完全骨性强直但疼痛及畸形者;

6.某些髋部骨折;

7.位于股骨头或髋臼的良性和恶性骨肿瘤; 8.髋臼发育不良。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适应症

1.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炎等;

2.少数创伤性关节炎;

3.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 4.少数老年人的髌股关节炎;

5.膝部肿瘤; 6.膝关节畸形;

7.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

8.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

9.偶尔也可用于年龄较大、由于软骨钙盐沉积及假性痛风引起严重疼痛而无软骨间隙消失的患者。

(二)禁忌症:

1.局部或其他部位尚有活动性感染。

2.局部皮肤、软组织和血供条件很差,术后可能导致切口闭合困难或切口部软组织和皮肤坏死者。

3.神经原性关节病。4.严重骨质疏松。

5.关节周围肌肉麻痹,难以保持术后关节稳定或难以完成关节主动活动者。

6.全身情况或伴发疾病使人难以耐受置换手术者。7.无法重建的对线异常。

不同疾病的人工关节有各自的禁忌症。(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髋关节或任何其他部位的活动性感染,任何可能增加后遗症发生率或死亡率的不稳定性疾病。

相对禁忌症:髋关节慢性低度感染、快速破坏骨质的任何病变、神经营养性关节炎、外展肌力阙如或相对功能不足、快速进展的神经性疾病。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禁忌症 1.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

2.膝关节已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没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状;

3.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大于60°),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列为相对禁忌症。

五、不良反应

1.术后疼痛。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多种原因引起,早期多因手术创伤和功能康复锻炼引起,使用止痛药物和调

节锻炼强度能缓解;晚期多因关节感染、物理性炎症、假体松动、假体安装不当、畸形矫正不当、未置换的髌骨软骨面软化等。

2.脂肪栓塞和骨髓栓塞。3.术后血肿。

4.大血管损伤。多出现在解剖结构不清或畸形严重的病例。

5.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周围型-由小腿静脉开始,累及胫前后静脉;中央型-累及髂、股静脉;混合型。6.感染,包括皮肤感染和伤口深部感染,可分为早期感染(术后3个月内),迟发感染(4个月-2年),晚期感染(术后3年)。

7.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多见于严重骨质疏松,术后骨折多由外伤引起。8.假体脱位。

此外还有假体与人体不匹配,髋臼及股骨骨质融解和假体松动、下沉,应力遮挡导致骨吸收,异位骨化,心脑血管意外,髋臼磨损,髋部僵硬和臀肌无力,假体材料磨损,神经损伤,跛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置换有转子问题,膝关节置换有髌骨问题等并发症出现。

六、技术路线:

1.术前评估:术前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对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予以相应的术前内科等相关科室治疗,组织术前科室、院内讨论。

2.手术方式:依据充分术前评估、患方意见确定合理的关节置换方案。

3.术后处理:加强术后护理、康复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七、质量控制措施:

(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

1.各种病因导致的晚期关节病,因关节软骨破坏已产生严重的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其他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以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人

工关节置换的主要适应症。由医疗组具有人工关节置换资质的三级医生决定手术方案。

2.对于关节周围骨肿瘤的肿瘤假体置换及肱骨上端、股骨粗隆部粉碎骨折的关节置换以及年轻患者的关节置换等,需要经科室讨论由科主任批准手术方案。

(二)术前准备要点

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现有疾病和既往的病史如心脏疾病、肺部病变等。特别需要了解手术部位及其他部位是否存在活动性或潜在的感染病灶,有无神经性疾病影响术后功能,或因体质虚弱、全身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如有异常请相关科室会诊及必要的治疗准备。

2.术前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关节附近、手术部位有无瘢痕、窦道;关节的活动度;肢体长度及肌力情况。

3.术前除常规辅助检查外必须拍摄标准的手术部位的X线片,对手术部位进行必要的骨性测量。必要时进行CT检查。4.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交代手术方案、手术风险、术后预期效果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5.术前手术区域备皮,配备血,围手术期用药。

6.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假体,并尽可能选用主刀医生较熟悉的假体。

(三)主刀医生准入标准

1.已取得执业医生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

2.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任职5年以上)及以上职称; 3.经人工关节学习班及WORKSHOP等专业培训;

4.符合上述条件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科主任审核同意,报医务科审批。

(四)手术室管理

1.人工关节必须安排在固定的层流手术室;

2.必须配备高年资的有人工关节手术配合经验的护士参与手术;

3.限制手术室内人员(不得超过十人),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4.手术完毕需C臂机透视确认假体安装满意,方可出手术室;

(五)术后管理

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汇报,以采取积极补救措施。.病房应由有经验的护士对患者术后康复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督促。术者必须对患者进行一年以上的定期随访、指导,并作出疗效的评估。

(六)我院是某级某等综合性医院,骨伤科为我院重点科室,拥有固定床位44张,目前已开展四肢创伤骨折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颈腰胸椎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等手术。我科拥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技术人员梯队合理。科主任为………………。我院拥有开展关节手术所需百级层流手术室、飞利浦C臂机、床头摄片机、螺旋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等设备。严把医疗器械质量关。通过召集有资质医疗器械供应商集中招标采购,使用前中核对产品合格证、标示码。定期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杜绝手术并发症。

八、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1.Harris评分

总得分为O~100分,包括疼痛、步态、功能活动、畸形和活动度5个方面。优≥9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

2.SF-36评分

SF-36评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8个方面的内容:①生理功能:②生理职能;③躯体疼痛:④总体健康;⑤活力:⑥社会功能;⑦情感职能;⑧精神健康。1~4归为生理健康,5~8归为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评分都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

九、与其他医疗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比较:

我们以大于60岁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为例,选择骨牵引、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不但要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骨质疏松程度以及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治疗费用等因素。目前,随着手术器

械的改进,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已明显缩短,假体的设计以及骨水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对于60岁以上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为了早日下床负重、减少并发症、避免2次手术的风险和痛苦,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股骨颈骨折至今还没有绝对合适的治疗方法,我们认为: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效果不一定理想,易合并各种并发症,多由于病人不宜或放弃手术的情况下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方法具有损伤小、内固定较牢靠、功能恢复快的优点,适应证范围广,但对于头下型或有严重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有严重骨质疏松者、内固定治疗存在骨不连或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手术耐受能力及骨质疏松程度具体分析,以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巴市中医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手抓医疗安全,一手抓医疗质量。医院骨伤科自2002年独立分科以来,稳步成长成为建巴彦淖尔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治疗中心,并具有一定区域的影响力。巴市中医院骨伤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将医院骨伤科建设成建巴彦淖尔市重点学科。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篇3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6-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20年矫形外科发展进步非常快的领域之一,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我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4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例,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术前术后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术后患肢的康复训练指导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9例患者,男10例,女19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9.58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例,翻修术1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

2 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较大的手术,而且病人年龄偏高,已经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在病人进入病房后,要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病人熟悉环境,消除恐惧心理,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国内外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沟通,解除疑惑。向病人讲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讲解此类手术多次成功的先例。制定周密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计划,通过解释,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术前准备

术前适应性锻炼,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床上,下肢膝关节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复进行,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术前常规准备:备皮、皮试、导尿等,并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

4 术后护理

4.1 基础护理。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按麻醉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伤口出血、渗液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时应用止痛剂。②患者仰卧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在两肢之间,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③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④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2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4.2.1 预防术后低血压。术后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现低血压。患者进入病房后要严格观察体征变化,每1h测BP、P、R各一次,接好导尿管,肢体抬高,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并给予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

4.2.2 预防压疮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4h1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加强营养。

4.2.3 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1~2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4.2.4 防止深靜脉血栓形成,术后48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患肢趾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感觉运动、下肢表浅静脉充盈情况、足背动脉的搏动及神志情况,术后病情许可即开始被动关节活动和肌力维持训练,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做好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苷等。

5 康复锻炼

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在锻炼中,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因此护士要做耐心地说服解释工作,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白,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防止肢体肌肉失用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病例在护理指导下正确掌握了动作要领,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肢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术后1周均能在床上进行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均在术后2~3周出院。出院后让患者掌握屈髋锻炼要领,术后6~8周以内不宜久坐及患侧侧卧位。避免在不平整路面行走,避免翘“二郎腿”动作和坐低凳子,不坐软沙发,不下蹲,不爬陡坡。6周内避免屈髋超过90°。上下楼时,上楼健肢先上,患肢后上,下楼患肢先下,健肢后下。一般大约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完全负重要在术后3个月,如有异常情况随时来院复诊。

6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帮助解决患者髋关节受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虽然解决了问题的关键,但术后的正确护理和早期康复锻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患者存在恐惧心理、疼痛、康复训练、体位摆放、日常生活等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还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国家卫生部启动医院管理年活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02

[2]吴永德,陈文斌,曾伟涛.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1,2:251~252

[3]石树芬.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07-110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 男48例, 女30例;年龄35岁~80岁, 平均57.5岁。病因:股骨颈骨折42例, 股骨头坏死28例, 骨性关节炎8例。有2例术后发生脱位, 其中1例脱位3次。施行手法复位后功能良好。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 效果满意, 假体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干预

(1) 肌力训练:术前检查病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外展肌肌力, 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臀中肌肌力训练, 每日2次或3次, 每次5 min~10 min。 (2) 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与本病有关的医学知识, 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手术的方式以及治疗流程。了解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将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于术前向病人讲解, 使其理解, 以便术后能很好的接受与配合。停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戒烟酒一周以上。 (3) 相关护理[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辅助检查。要综合多种会诊意见, 正确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前3 d练习床上大小便, 清洁皮肤。术前晚清洁灌肠, 术侧禁止做肌肉注射, 预防感染。术晨禁食水, 测量生命体征及术前用药, 留置导尿。

2.2 术后预防措施与护理

麻醉消失后, 可做踝关节、股四头肌主动运动,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防止血栓形成。搬运时, 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禁拉肢体[3]。术后应做到: (1) 防止内旋:使患肢外展15°~30°, 呈中立位。 (2) 防止内收:在病人大腿之间放一软枕或梯形枕。 (3) 防止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腘窝处放一棉枕。疼痛者及时应用镇痛药物, 防止疼痛造成肌挛缩。密切观察病人双下肢是否等长、有无疼痛、患肢旋转, 触摸手术部位有无异物突出感。

2.3 康复训练计划中预防措施与护理

床上排便及腹肌收缩、腹肌按摩锻炼, 目的是适应床上大小便及预防便秘。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用健足、双肘支撑保持双侧臀部肌群呈收缩状态, 慢慢用力抬起臀部, 使其离开床面保持15s, 为1次, 10次/组, 每日2组或3组, 循序渐进。踝关节背伸背屈跖屈运动, 每日4组或5组。腓肠肌被动积压运动, 20次/组, 每日5组。深呼吸、咳嗽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 每日5组。外展肌群的静力收缩运动:仰卧位, 保持患肢外展15°~20°中立位, 做用力外展患肢的动作, 不移动患肢。练习外展肌群的肌力, 术后第4天开始。臀部等张练习 (臀肌收缩, 数5放松) 。关节活动:仰卧位:两腿平放床上沿水平方向外展;直腿抬高, 膝关节伸屈练习;站立位:屈膝屈髋练习, 前后伸膝练习, 外侧展髋练习, 以主动为主。10次/组, 每日2组或3组。角度:髋关节前后活动0°~70°, 外展30°可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卧位—坐位—站位—扶拐行走练习 (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病人体力恢复情况等因素决定) 。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60°, 练习坐位, 每日3次~5次, 每次15 min~30 min, 避免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扶拐行走时, 患腿由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ADL训练:指导正确更衣: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拐杖的使用:拐杖在身体两侧, 与肩同宽, 每次迈半步, 脚后跟先着地, 腿尽量伸直, 保证健肢先行, 患肢跟上;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 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站立及行走的量与时间以完成后基本无痛为度, 第2天不可有肿痛。

2.4 出院指导

(1) 髋关节置换术后10周可弃拐杖。 (2) 术后可以:坐便器、坐椅子、散步、骑车、跳舞、游泳。 (3) 术后不可以:蹲便坑、坐矮板凳、坐低矮的沙发、跪姿、盘腿而坐、跷二郎腿, 不要过度弯腰拾物。 (4) 术后应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和奔跑跳跃、在不平整或不光滑的路上行走 (以防摔倒再损伤) 、在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位时从坐位上站起、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患侧倾斜取物。 (5) 爬山、爬楼梯、跑步有损于关节, 建议不做或少做。 (6) 肥胖加重关节负担, 控制体重尤为重要。 (7) 关节肿胀、疼痛、伤口渗出、伤口周围皮肤发红发热、活动后、摔倒后、扭伤后关节痛, 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8) 出院后分别在1个月、3个月、半年门诊复查。

3 讨论

3.1 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后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 常会引起严重的下肢功能障碍, 最终不得不再次手术, 因此, 必须重视和预防, 减少术后并发症[4]。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6.0%, 本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2.5%, 说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正规的康复训练计划, 可有效的降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认为人工关节术后康复过程中减少脱位发生率主要在于必要的预防措施[4]。

3.2 关节脱位主要原因

髋关节过度屈曲 (>90°) ;出院回家后运动姿势不正确;行走时摔倒再损伤;由于长期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使髋部的肌肉明显萎缩、肌力减低;人工股骨头与髋臼不相适应;关节周围瘢痕组织多, 整加了髋关节的不稳定性等因素[5]。

3.3 康复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强调循序渐进,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下肢肌力锻炼、髋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及步态的训练, 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重点, 贯穿康复治疗的全过程[6], 应遵循小强度起始、循序渐进、并始终保持中小强度的原则;遵循规范化、循序性、系统化的康复护理过程。

3.4 健康教育

为预防手术后人工髋关节的脱位, 应重点从健康教育着手,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脱位的相关知识,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搬运、翻身、生活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因此, 正确实施护理各个环节中的措施, 加强健康宣教, 做好出院指导, 使病人掌握预防关节脱位的方法, 是防止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 可以预测或杜绝全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使患髋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护理干预的作用, 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方法]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正规的康复训练计划, 正确实施护理各个环节中的措施, 开展系统预防髋关节脱位的护理, 可有效的降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结果]本组78例中仅有2例发生关节脱位, 发生率为2.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脱位,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69.

[2]常宝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1) :2679.

[3]林苏, 史国萍, 张国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围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4, 3 (2) :24.

[4]路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06-819.

[5]唐凤元.人工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护理研究, 2004, 18 (8A) :1327-1329.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篇5

为了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该项目相关医学伦理问题进行了审查。

项目类型:医院医疗技术 项目名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项目负责人:*** 职称:主任医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已比较成熟,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院骨科人才梯队合理,设备完善,均已到上级医院参加该项技术的专门培训,完全具备开展该项技术的条件,充分考虑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对患者的伤害和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患者可以选取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并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内容和结果不存在利益冲突。

医学伦理审查评议意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对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可控,同意该技术项目在我院继续进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 篇6

随着医疗技术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是治疗老年髋关节损伤疾病的常用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手术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护理不当或功能锻炼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如假体松动、脱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所以,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1 术后前3天的康复锻炼

1.1 保持正确的体位。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患者平躺在床上,术侧肢体下方垫软枕使髋关节稍屈曲,两大腿间放置三角枕,双膝关节及足尖向上,必要时患肢穿防旋鞋,绝对避免患髋内收内旋。

1.2 足上勾和下踩动作练习。平躺在床上保持膝关节伸直,足尽量向上勾,保持姿势5秒,放松10秒,继续往下踩,保持5秒,每隔2小时重复20次。

1.3 下肢按摩。自患侧足背开始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10分钟,每2小时一次。

1.4 健侧下肢活动练习。平躺或半坐在病床上,练习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根据病人的感觉来决定运动量的多少。

1.5 患肢运动肌肉力量练习包括三种方法。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等速肌力。手术后3天内,建议病人做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

1.5.1 股四头肌练习。平躺在床上,绷紧大腿肌肉,膝关节伸直,将膝关节向床的方向压,感觉用最大力时,保持姿势5-10秒,放松5秒,重复10次,尽量每小时做5-10次。

1.5.2 臀肌锻炼方法。夹紧臀部,坚持5秒,放松5秒,每小时5-10次。

1.5.3 腓肠肌练习。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先跖屈,再让踝关节呈背屈位。

2 术后第4-7天康复练习

继续以上三种肌肉力量练习,还可增加以下练习:

2.1 术后使用CPM治疗机来锻炼关节。

2.2 被动活动髋关节。

2.2.1 利用绷带或健侧腿的力量被动活动髋关节。绷带长2米,打圈后一端套在患侧足底,另一端握在双手,利用双手的力量将下肢抬离床面。也可将健侧踝关节托住患侧踝关节,然后用力往上抬,抬到最高处时保持5-10秒。

2.2.2 将毛巾被叠成小圆卷,垫在患侧膝关节下,使髋·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保持30分钟,每天重复3次。

2.3 膝关节训练。患侧膝下垫枕,让患侧膝部向下用力压,小腿往上举,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保持10秒钟,缓慢放下,重复10-20次。

2.4 抬臀练习。术后第4天开始,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

2.5 卧位到坐位训练。注意髋关节无旋转,屈曲不超过90°。

2.6 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性练习。

2.6.1 股内收肌训练。病人仰卧,治疗师将手放在患侧大腿内侧予以向外的力量,病人用力抵抗,保持5秒,注意避免患肢超过人体中线。

2.6.2 股外展肌训练。同法将手放在患肢股外侧予以向内的力量,病人用力抵抗,保持5秒。

3 手术后第2周康复锻炼

3.1 屈髋练习。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主动的患侧髋膝屈伸能力锻炼。

3.2 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髋周围肌群的力量性训练。

3.2.1 股四头肌训练,助力下直腿抬高过渡到主动直腿抬高練习,抬高度数30°。

3.2.2 髋外展肌训练:足伸直,患肢中立位向外侧伸展,再回到身体中立位。患肢保持足伸直,膝关节和足趾向外。

3.3 继续加强床边体位转换训练。

3.4 站立训练。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后,在床边练习健腿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单独支撑,患腿不负重着地。

4 术后第3周的康复锻炼

4.1 空踩自行车活动,仰卧位下做双下肢空踩自行车活动,患髋屈曲度数小于90°。

4.2 髋关节训练。病人站立手扶床栏,患侧膝关节屈曲,抬高患腿,膝关节低于臀部,膝关节向前,身体不要向前;下肢伸直向后移到身体后面,身体不要向前弯。

4.3 步行训练。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步行训练。

5 术后第4-6周的锻炼

5.1 下肢肌力训练。

5.1.1 股四头肌训练渐进抗阻练习。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主动抬高患腿至30°,保持10秒,缓慢放下,主动完成直腿抬高练习的基础上,在患肢踝关节处增加一定重量的沙袋,增加股四头肌收缩时阻力,提高肌力。

5.1.2 髋外展肌训练。病人足伸直,患肢中立位向外侧伸展,再回到身体中立位,患肢保持足伸直,膝关节和足趾向外,患肢向外侧伸展时,在患腿外侧适当施加阻力,提高外展肌群的肌力。

5.2 为提高步行能力可从助行器逐渐过渡到扶拐杖。

6 术后第7-12周的锻炼

6.1 上下楼梯练习。上楼时先健肢再患肢,下楼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移患肢,移健肢,减少患髋的弯曲和负重。

6.2 俯卧位练习。伸直膝关节,后伸髋关节,每日3次,每次完成15个动作。

6.3 侧卧位练习。身体向腹侧倾斜成60°,外展髋关节以锻炼臀中小肌,身体向背侧倾斜时可锻炼阔筋膜张肌。

6.4 直腿抬高。在小腿上用一沙袋,提高直腿抬高阻力,延长锻炼时间,提高肌肉耐力。

6.5 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开始双手支撑保持平衡,逐渐减少双手的用力,最终术侧下肢单腿站立1分钟,且对侧骨盆不下沉,这种练习每日10-15次。

6.6 髋关节屈曲练习。站立位,双手扶栏杆,逐渐下蹲屈膝屈髋,感到下蹲困难时,持续数秒,然后站立,松弛数秒后再下蹲,反复练习。

6.7 站立位外展练习。站立位,双手扶栏杆,两腿分开患侧感到紧张时,保持数秒,然后松弛5秒,重复练习。

7 术后髋关节的保护技术

为防止人工髋关节的脱位,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7.1 手术后6个月内禁止手术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3个月期间平躺时,两腿间安放枕头以保持两腿分开,尽量避免患侧卧位。

7.2 手术后3个月防止髋关节屈曲超过90°,禁止下蹲取物和坐在能使髋关节弯曲超过90度的低椅或低床上,需借助一些辅助设备完成日常活动。

7.3 术后步行训练遵循。助行器——扶双拐杖——扶单拐——扶手杖——弃杖过程,循序渐进,为防止人工关节松动,应禁止跑步,跳跃,等活动,控制体重,减轻髋部负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女11例, 男12例, 年龄56岁~78岁, 平均年龄69岁。其中髋臼发育不良2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 股骨颈骨折13例。

1.2 手术方法

以上患者均由同一组骨科医生进行手术, 在硬脊膜外麻醉下患者取平卧位, 髋关节外侧暴露, 打开关节囊, 切除病变部位, 置入人工髋关节, 留置引流管, 逐层关闭切口。

2 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2 d~3 d拔除引流管,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临床效果满意, 12 d~14 d拆线, 2周后康复出院。随访1年无人工髋骨关节松动、下沉、脱位等并发症, 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3 围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 缺乏对手术知识的了解, 且由于病痛的原因, 他们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 同时又怕手术效果不理想, 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 仔细阅读病历, 与其交流, 评估其病情, 掌握思想动态, 对不良心理反应采取疏导帮助的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前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 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确切的疗效反复向患者做详细解释, 解除疑虑, 减轻恐惧和紧张情绪。本组患者经过心理疏导后均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术前准备

评估全身情况, 行各项常规检查, 积极治疗原发病, 吸烟的患者劝其戒烟, 并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增强其抵抗力。术前1 d备皮, 消毒并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前晚清洁灌肠, 术晨常规禁食水。术前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1.3 功能锻炼

术前适应性训练并教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行股四头肌、小腿及足部锻炼。使用拐杖行走及床上大小便, 并向患者详细讲解各种术后功能锻炼的要领, 使患者领会并掌握。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术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2~3 L/m in氧气吸入。由于术中出血量大, 术后易发生组织灌注不足, 除及时测量血压外, 还要严密观察尿量, 保证尿液≥60 m L/h[1].

3.2.2 体位的护理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时搬运的手法要正确, 应同时托住患侧髋部和下肢, 保持其稳定性, 将患肢平放于床上, 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 制动穿丁字鞋, 做到三防:防内旋、防内收、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48 h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如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的颜色及温度等, 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3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渗血较多, 术后必须创腔持续负压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并准确记录。经常挤压引流管, 确保其通畅, 正常情况下引流量为50~250 m L/d, 色淡红, 若引流量≥300 m L/d, 色鲜红, 应及时处理, 引流持续至术后2 d~3 d, 引流量≤50 m L/d可拔管[2]。

3.2.4 疼痛护理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 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 我们应及时采取药物止痛措施, 防止引起合并症的加剧, 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现在常用术后自控式镇痛泵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应用镇痛泵应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 注意有无头晕、恶心等副作用发生。一般术后3 d疼痛即可明显缓解, 若术后3 d患者仍疼痛较剧, 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变化及患肢的肿胀情况。

3.2.5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除了肉体上的创伤外, 心灵上也有很大的创伤。患者由于疼痛、活动受限或身体残缺及外观的改变等, 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消化功能减弱、睡眠障碍、抵抗力下降, 使术后康复受到影响。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 继续给予开导和解释, 指导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等, 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 帮助患者克服手术后的心理反应, 使之顺利康复。

3.2.6 并发症的预防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术后定时更换体位, 抬高患肢, 减少局部压迫, 早期积极活动,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并进行预防性的抗凝治疗。 (2) 感染的预防:局部感染是造成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切口换药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 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坠积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期间, 注意引流通畅, 并保持外阴清洁。 (3) 压疮:术后卧气垫床, 保持床铺平整、干净、无碎屑, 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每2 h翻身1次, 并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 (4) 假体脱位的预防:假体脱位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 与手术入路、术中假体的放置、体位护理不当、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或不正确的翻身有关[3]。甘玉云认为搬运不当、体位控制不严、相关知识缺乏是造成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4]。术后恢复软组织张力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最重要的措施, 因此, 在做各种操作和治疗时, 应将整个关节托起, 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 并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平卧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 两膝之间可垫一软枕, 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3.2.7 功能锻炼

术后当天, 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让患者行上肢及健侧下肢功能锻炼, 患肢可进行踝关节和趾间关节锻炼。踝关节功能锻炼:患者患肢外展中立位伸直, 腘窝处可垫一较小软枕使肌肉放松, 踝关节做跖屈背屈运动, 每次15 m in~30 m in, 每天3~4次, 动作频率视患者的耐受程度, 以稍慢为宜, 此锻炼持续到下床活动为止, 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后1 d~2 d, 可抬高床头30°,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臀大肌收缩运动, 每日3~4次, 每次5 m in~10 m in.检查患者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 可让患者把手放在膝盖上方, 感觉到髌骨向上方随着肌肉收缩而移动, 也可用手推动髌骨, 如推不动, 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不正确[4]。术后3 d~4 d可在医师允许下行屈髋屈膝练习, 需注意的是屈髋角度必须<90°, 以免发生脱位。抬高床头45°~60°, 逐步协助患者床上坐起为下床做好准备。第5~6天协助患者床边坐起, 患肢伸直, 健肢着地, 扶助行器缓慢站起。如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可在以上锻炼的基础上利用助行器练习行走, 患肢由不负重至逐步负重。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首先, 功能锻炼计划要个体化, 即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情况来制订适合不同个体的锻炼计划, 如有骨质疏松的患者, 下床时间需适当推迟。其次, 功能锻炼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观察伤口有无渗液等情况。再次, 锻炼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发生脱位。另外, 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 身体较弱, 锻炼时必须有人陪护, 告知患者不可自己单独锻炼, 尤其是下床早期, 以免发生意外。

3.2.8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 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 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肿胀、疼痛、髋臼破损、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5], 但必须避免髋关节过度负重, 如爬山、提重物、跑步、长时间站立或坐等。

术后6周内勿卧于患侧, 如卧健侧应双膝之间放一软枕。勿交叉双腿, 勿坐低沙发和矮椅子 (即屈髋<90°) , 勿弯腰拾物, 勿做盘腿的动作。出院后3个月、6个月复查, 了解恢复情况, 患肢有不适时随时到医院检查, 及时修订康复计划。另外, 让患者了解其体内假体在通过机场安检时会发出警报, 需提前准备证明材料。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 对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2 d3 d拔除引流管, 12 d14 d拆线, 2周后康复出院。随访1年无人工髋骨关节松动、下沉、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工作,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无菌, 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 可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小萍, 秦欣荣.21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诊断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9) :19.

[2]杜杏利, 方汉萍.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9) :532.

[3]朱建英, 欧阳素贞, 韩文军.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75.

[4]甘玉云.人工假体置换翻修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 :2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篇8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高的关节。当关节出现退行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感染性关节炎等多种原因引起关节破坏, 出现严重疼痛及关节功能丧失, 同时患者全身情况好, 可耐受手术, 置换关节周围的神经血管状况良好, 肌肉肌腱系统可发挥正常功能;患者合作、术后可配合良好的康复锻炼者可实施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有较大的危险性, 且术后会并发多种并发症, 手术效果一方面与假体的选择、熟练的外科技巧有关, 另一方面与妥善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1,2]。为此, 我们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护理过程主要分为利于消除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入院后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问题, 介绍成功病历。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发放膝关节宣传手册,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积极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1.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把相关的饮食注意事项详细告知给患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食物, 如糖尿病患者需有针对性地对饮食进行适当控制, 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内, 类风湿患者宜进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且这些食物务必确保容易消化, 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1.3 皮肤护理:

术前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检查, 如患者有脚癣和灰指甲的现象, 瞩患者每天使用温水清洗局部后用2.5%碘酒涂抹三次。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上级医师。

1.4 术前准备:

术前白天备皮, 术前晚及术日晨用0.75%碘酒消毒手术区域, 并用无菌布包裹。术前晚晚上9点灌肠, 并于术前晚10点至术日晨禁食水, 术日晨妥善留置尿管。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 有活动性假牙的患者需及时摘掉, 等待手术。

1.5 术前用药:

术前1 d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前晚给予抗血栓药物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于近期使用激素的患者, 应于术前1 d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 量约50 mg, 维持患者常规口服激素用量。术前如果有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需在术前2周停药, 改用其他药物。

1.6 其他:

如有吸烟史的患者, 术前嘱其禁烟并教会患者有效咳痰方法和深呼吸。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急性期护理

2.1.1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 首先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并积极进行心电监护及吸氧。术后观察患者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的急性炎性反应现象, 术后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以及疼痛的程度,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使用止痛药物, 确保手术当天平稳过渡, 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处理。

2.1.2 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液颜色、量及性质, 若发现引流液多, 及时告知医师, 必要时给予夹管。保持引流管通畅, 变换体位时防止牵拉、受压、打折等。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 若渗血较多或切口肿胀明显时, 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无污染, 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2.1.3 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有无肿胀。

2.1.4麻醉清醒后, 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背身、跖屈运动, (指导患者行钩脚绷脚练习) 每天应多次进行活动锻炼, 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减少关节内粘连与关节外肌肉的粘连、挛缩, 消除肿胀, 促进以后的功能恢复, 在早期恢复中甚为重要。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天一次及双下肢压力泵的使用,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若肢体肿胀及有异常感觉时及时通知医师

2.1.5 要勤给患者翻身,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会严重压迫到患肢, 影响到血运, 且需尽量翻向健侧。

2.2 术后功能锻炼期的康复护理

2.2.1 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关系着手术的成功与否, 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和手步态训练为主。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的背身、跖屈运动, 以达到恢复肌力及活动关节的目的。术后第3天多采用CPM机 (肢体被动功能锻炼) 来进行锻炼。引流管拔出后, 每次30 min, 每天2次, 以后逐日增加角度5°~10°, 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目的是做到无痛锻炼。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锻炼。原则是早期开始, 循序渐进, 被动和主动, 等长和等张锻炼。

2.2.2 术后患者在CPM机运转时锻炼, 首先需要及时关闭吸引管, 防止吸引管内血液回流, 停机时需及时放开吸引管, CPM机使用时应遵循从小角度逐渐增加角度的原则。手术肢体放在CPM机上后, 妥善安置好固定带, 大腿尽最大努力贴于活动架上, 以防肢体离开机器支架, 达不到要求的活动角度[2]。

2.2.3 患者术后6 d至2周内行步态练习, 开始扶助行器, 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 患肢跟上, 再移动助行器向前。在锻炼的过程中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倾听主诉, 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安慰、同病种患者现身说法等方法, 以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配合度, 积极进行锻炼, 以使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康复。如果患者疼痛剧烈或有皮下瘀血则需要适当减少锻炼强度。与此同时, 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痛。

2.2.4 人工假体置换术后, 根据如果假体固定的好坏选择是否采用CPM机进行锻炼。

2.2.5 在手术患者被动锻炼的同时, 鼓励患者积极进行主动锻炼。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的锻炼, 让下肢处于伸直状态, 收缩下肢肌肉, 多次反复进行, 加强下肢肌肉舒缩功。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时通常情况下坐在床边, 让小腿自然下垂, 慢动作屈伸膝关节, 仰卧位时将患肢伸直, 缓慢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

2.2.6 人工置换术后, 预防感染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联合使用抗生素。

2.3 步行期的康复训练, 患者做完手术2周后, 手术切口及周围已纤维瘢痕化, 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均有了较为妥善的固定, 发生脱位的概率大大减少, 这个时期需要遵循增强肌力为主、扩大关节活动的原则[3]。

2.4 手术患者出院后,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锻炼的强度、幅度应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以不感疲劳为限度, 注意不可过早弃助行器, 减少受伤机会, 2个月内避免坐矮凳, 长时间站立;加强营养, 多食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 预防骨质疏松, 保持合适的体质量;6个月内, 每月复诊1次;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感冒和急性感染, 若患肢肿胀、疼痛等不适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全身隐匿病灶, 如牙痛、扁桃体炎等, 防止膝关节远期感染。

3 讨论

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晚期关节严重破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一部分长期卧床的患者, 借助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能够恢复站立和行走的功能, 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手术六个星期以后, 大部分人在帮助下能舒适地行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4,5]。在物理治疗的帮助下肌肉的力量得以恢复, 接受手术的人就可以做大部分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杜杏利, 方汉萍.3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9) :532.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30.

[3]王少华, 曹艳.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 16 (2) :38.

[4]古永恒, 王思茹, 郑庆元.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2) :1108-111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6例, 女4例, 年龄52岁~73岁, 平均年龄60岁, 全部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2 h~2.5 h, 平均2 h, 出血100~200 ml。患者术后无感染, 关节活动良好。

1.2 手术方法 (简介)

硬膜外麻醉生效后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患肢, 术野皮肤铺巾, 用无菌粘贴巾盖住切口处, 以保护切口。膝正中切口入路打开膝关节, 暴露出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根据病情做以下四步切割: (1) 股骨远端切割; (2) 股骨远端前、后和斜角切割; (3) 胫骨近端切割; (4) 髌骨割切。均以试模测量其大小选定假体, 待术野用抗生素盐水冲洗后, 安放假体, 最后彻底止血, 放置负压球引流, 缝合包扎。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访视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各种检查结果,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 手术麻醉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使其能安心地迎接手术。

2.2 物品准备

全膝关节置换术专用器械及骨科常规器械、电钻、电动摆锯, 不同型号的全膝关节假体。术前1 d全面测试所需仪器, 如电源、电刀、中心吸引、吸氧装置、麻醉机、电动气压止血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使仪器处于最佳备用状态。

2.3 手术间准备百级层流手术间。

2.4 器械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 术中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提前30 min打开手术间层流, 热情接待患者, 认真核对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床上, 在患者上肢建立静脉通路, 便于术中输液、输血。协助麻醉师行腰麻加硬脊膜外麻醉, 麻醉后使患者采取仰卧位, 固定双上肢。在患侧大腿上段上电动气压止血带, 接好电源, 调试压力为80 kPa, 时间为1.5 h待用。粘贴好电刀的电极板, 协助医生消毒铺巾。核对带入手术室的抗生素及过敏试验结果, 配好抗生素, 切开皮肤前15 min将预防感染用抗生素静脉滴入, 保证足量抗生素透入手术区域软组织。由于手术无菌要求严格, 手术间应限制参观人员及其活动, 监督术者无菌操作, 配合麻醉师调整用药, 遵医嘱输血。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遵医嘱使用止血带, 观察止血带的反应, 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超过1.5 h。掌握手术发展动态, 做好各项手术护理记录, 发现异常问题立即通知医生。骨水泥的副作用有一过性的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 术中要严格执行骨水泥使用规则, 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假体各部件的无菌包装、灭菌有效期, 严格按无菌要求拆开包装, 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贴好各种植入物的标签。

3.2 器械护士配合

(1) 提前20 min洗手上台, 检查消毒效果。准备两个无菌器械台, 一个放普通骨科器械, 另一个放关节置换的特殊器械。清点纱布、器械, 按照使用先后顺序摆放, 将摆动锯、电钻安装电池待用, 安装专用器械。在手术后期才使用的器械应暂用无菌单遮盖, 减少特殊器械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减少污染机会。 (2) 协助医生用无菌3M粘贴手术膜粘贴, 便于术中清楚显示内外踝及1~5跖骨, 方便髓外定位。 (3) 安放好吸引管、电刀线并调试是否完好。 (4) 熟悉手术步骤, 术中主动、及时、准确地配合。根据手术进展, 调试好电动骨锯, 备好骨蜡, 协助手术医生调和骨水泥。 (5) 熟悉骨水泥的性质, 掌握调配技术, 使用同时保留剩余量, 做时间对照试验。 (6) 血是细菌的最佳培养基, 术中要及时擦拭器械上的血迹, 保持器械的清洁, 这对保持器械的无菌状态很重要。 (7) 术中处理关节囊时, 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清除骨屑。 (8) 术中放置假关节的所有器具, 均应无盐水、无血迹、无骨屑并保持干燥。 (9) 假体安装完毕, 检查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与侧副韧带松紧度满意后, 彻底冲洗关节, 放置引流管。 (8) 清点器械、敷料等用物, 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关节囊, 再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最后大棉垫绷带加压包扎。

4 体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观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 其中:男57例, 女12例;年龄在54~77岁, 平均年龄为 (62.9±3.2) 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46例;股骨头坏死17例;髋关节炎3例;髋关节结核2例;髋关节肿瘤1例。

1.2 方法

(1) 术前护理:第一, 在术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2], 向其讲解手术的方法及目的, 介绍成功病例, 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 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床上排便练习, 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症状;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 指导其做深呼吸与扩胸运动, 让其学会拄拐杖行走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健肢与患肢的踝关节、足趾训练。

(2) 术后护理:第一, 病情的观察。患者由于麻醉会引起下肢的血管扩张, 导致血容量减少, 加之术中出血以及创口的疼痛等因素, 患者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间隔1 h, 要对其呼吸、脉搏、血压监测一次, 并给予记录。第二, 体位护理。术后在其膝关节下部垫一软垫, 防止过度的伸直与屈曲;术后给予患者下肢进行牵引或指导其穿防旋鞋, 防止内旋;在其两下肢间放置软枕, 使肢体保持外展位, 防止患肢内收。第三, 疼痛护理。术后24 h内, 患者会有较剧烈的疼痛感, 此时应给予止痛药物, 若3 d后, 疼痛感仍较剧烈, 要给予其变换体位与调整牵引度, 保持舒适、正确的体位, 将其患肢抬高, 预防患肢肿胀。第四, 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流量与颜色, 如果量多且颜色鲜红, 要立即报告医生, 避免发生失血性的休克症状[3], 当引流管每天的流量低于50 mL时, 可拔除引流管。

(3) 康复训练:第一, 床上功能训练。手术当天要避免过多的活动。术后第1天, 给予腿部按摩;膝关节与踝关节被动活动;臀部与上身引体向上的运动等。术后第2天, 加强腿部肌肉收缩与关节的活动训练。第二, 离床的功能训练。术后第3天, 逐渐延长患者半卧位的时间, 为离床做好准备。术后第5天, 在护理人员的扶持下可在床边站立。术后第6天, 患者可以拄双拐在室内行走, 逐渐延长行走的时间与距离, 在行走时, 其患肢要保持在外展30°, 并不负重。

(4) 出院指导:患者术后六个月内不可两腿交叉, 持续坐位不可超过1 h, 不能坐马桶或者蹲等。要坚持正确功能训练, 逐渐增加其活动量、范围、时间[4], 术后3个月, 若没有疼痛感时, 可弃拐行走。

2 结果

术后疼痛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6.3 h;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5.4 d;术后1个月扶拐行走63例;术后6个月去拐可行走65例;术后69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矫形外科发展较快速, 效果已被人们所肯定[5]。但在术后也存在着较严重并发症, 若在临床护理中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会对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 以及术后的护理、康复训练、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 缩短了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牛玉贤.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置换关节脱位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 2011, 11 (2) :208-209.

[2]潘秀花.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4 (1) :515-516.

[3]李新丽.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6 (16) :28.

[4]翟娅楠.护理干预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置换关节脱位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9 (14) :123-124.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析及预防 篇11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感染 因素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6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关节置换广泛地应用于肘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全身大关节严重疾患的治疗[1~2],但是,术后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痛,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关节置换成功的关键[4]。为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置换部位,髋关节置换56例,膝关节28例,肘关节12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11例,贫血3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96例患者感染3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

感染因素分析

本组3例感染的患者中,髋关节置换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髋关节置换感染的2例患者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患者,感染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过早活动,导致感染。

术后感染的预防

从控制易感因素入手,预防感染:①术前因素:对一般情况差的患者改善全身情况[5]。合并糖尿病及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消灭局部感染灶。围手术期因素,手术环境,使用层流手术间、减少手术参观人数、使用保护后背的手术衣、戴双层手套、手术器械的遮盖等措施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手术因素,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术,以期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缩短即可减少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又可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以防长期的低氧状态导致机体对微生物抵抗力的降低。假体因素,铰链式或高限制性假体发生感染的机会较低限制性假体高,原因是前者可产生更多的金属磨屑,而金属磨屑可抑制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6]。②术后因素:术后引流,CPM的合理使用,积极防治血源性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必要性虽有争议,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相对于无层流手术间的医院而言,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还是必要的。抗生素的选择,临床多以头孢菌素作为首选,但具体选用何种抗生素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认识。抗生素应用时机于手术开始,止血带充气前10分钟经静脉给药,另于术后6小时、8小时各给1次,术后连续用药1周。

骨水泥内抗生素应用:在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已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同,有资料表明,时全身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加入抗生素与仅用上述措施中的一项或不用上述措施相比,其感染发生率最低。

讨论

人的髋关节是一个重要的关节,有走、跑、跳、下蹲等各种功能,而且它还负担您身体的重量。一旦髋关节有病变后,关节的软骨便被破坏,由原来光滑如镜的表面变成粗糙甚至缺损的表面,还会使股骨头变形。患者会感到疼痛,行走不便,活动受限,跛行,有时即便简单动作也难以做到。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说是本世纪骨科手术最伟大的突破之一。目前它已应用于治疗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人工关节的设计及材质是生物力学专家、材料工程师及骨科医师不断努力的智慧结晶。它多由金属和高密度的塑胶质材,依照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制作而成,金属的种类,包括合金、钴铬合金及不锈钢等,而塑胶材质是高密度耐磨损的聚乙烯。为了让关节和骨骼紧密结合,日后不易产生松动可使用骨水泥固定或利用人工关节上的孔状处理,让骨头长入。

本组3例感染的患者中,髋关节置换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髋关节置换感染的2例患者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感染1例患者,感染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过早活动,导致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是关节置换术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前积极应用抗生素,做好合并症的处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Ghanem E,Ketonis C,Restrepo C,et al.Periprosthetic infection:where do we stand with regard to Gram stain[J].Acta Orthop,2009,80(1):37-40.

2 Fuster D,Duch J,Soriano A,et al.Potential use of bone marrow scintigraphy in suspected prosthetic hip infection evaluated with(TC)T99mHMPAOleukocytes[J].Rev Esp Med Nucl,2008,27(6):430-435.

3 Bori G,Spriano A,Garcia S,et al.Neutrophils in frozen section and type of microorganism isolated at the time of resection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129(5):591-595.

4 Spangehl MJ,Masri BA,Oconnell JX,et al.P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investig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of infection at the sites of two hundred and two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9,81(5):672-683.

5 Zoccali C,Teori G,Salducca N.The role of FDG PET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eptic and aseptic loosening in hip prosthesis:a review of literature[J].Int Orthop,2009,33(1):1-5.

6 Schinsky MF,Della Valle CJ,Sporer SM,et al.Perioperative testing for joint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9):1869-187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病人, 男15例, 女20例, 年龄46岁~90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0例, 陈旧性股骨干骨折9例, 股骨颈骨折16例。其中术前合并高血压18例, 冠心病12例, 慢性支气管炎8例。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实行严密的监测。体温是反映早期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 持续高热,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是术后感染征象。本组1例病人术后中度发热, 经加强抗生素应用后好转。

2.2 麻醉后护理

硬膜外麻醉要平卧4 h~6 h, 全身麻醉尚未清醒前, 病人头偏向一侧, 应防止口腔内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舌根后坠发生窒息;注意保暖, 避免意外损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出血和休克。

2.3 心理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置换人工关节顾虑多, 心理不踏实, 多数病人术后不敢活动, 怕疼痛, 担心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护士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 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解除病人思想负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锻炼。与病人一起制订恰当的康复锻炼计划, 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同时, 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自觉地进行锻炼, 及时了解病人的康复锻炼情况 (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提高的程度等) 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病人的康复锻炼, 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病人相互交流练习的感受和经验, 以提高练习效率。

2.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4.1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较长, 创伤大, 易发生伤口感染。一旦发生感染, 处理困难, 致残率高, 并有较高的致死率, 加之术后长期卧床, 易发生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术后将病人安置于单人或双人房间。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负压引流通畅, 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防止引流液倒流。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术后3 d体温超过38.5 ℃, 应及时报告医生。另外, 要鼓励病人做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 为病人叩背, 有效地清理呼吸道, 以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导尿期间, 保持导尿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 做好尿道口的护理, 会阴擦洗2次/日。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 500 mL以上, 以有效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4.2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长时间处于不动位置, 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从而有可能导致髂静脉血栓形成。因此, 除鼓励病人早期进行有关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外, 同时密切观察肢体情况, 如发现下肢肿胀, 肢端温度降低, 发紫或发绀, 疼痛等, 应立即报告医师以便采取措施。

2.4.3 脱位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 是否疼痛, 触摸手术部位有无异物脱出。若有异物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手法复位或在手术室切开复位。指导病人翻身 (两腿之间应夹一个枕头) , 取物、下床动作应遵循避免内收屈髋的原则。嘱咐病人保持髋关节姿势正确, 严格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及活动, 不能将双腿在膝部交叉放置, 不能坐小矮凳、不能蹲、不能盘腿。

2.4.4 防止压疮发生

术后病人宜卧气垫床, 每2 h协助翻身1次, 并给予按摩骨突出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不宜翻身病人则由护士分别在两侧将病人臀部抬起, 让皮肤透气, 缓解压力。翻身扫床更换床单时应注意动作轻柔, 以防损伤皮肤, 本组病例中无压疮发生。

3 康复功能锻炼

3.1 康复训练早期 (术后1 d~2 d)

做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及踝、趾关节主动伸屈运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 见减轻肿胀及疼痛, 使切口早期愈。检查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 可让病人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 感觉到髌骨向上方随肌肉收缩而移动, 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 如推不动, 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正确。

3.2 康复训练中期 (术后3 d~5 d)

鼓励病人自动活动双上肢, 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等活动, 保持上肢肌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术后2 d~3 d做髋、膝关节屈伸练习, 从小角度开始, 逐日增加角度, 但不能超过90°[2], 同时加强外展肌锻炼, 用手固定患肢外侧, 做患肢外展;术后3 d~4 d从坐位过渡到下床, 护士在旁扶助使上身略向后靠, 保持屈髋不超过90°, 并保护好术侧下肢, 防止内旋外旋;术后4 d~5 d可扶助步器下地行走, 锻炼时有人在旁扶助, 防止跌倒。

3.3 康复训练后期 (术后6 d~7 d)

病人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允许病人翻身, 翻身时两腿之间放一软枕, 患肢不可向上, 鼓励病人可以扶拐行走。锻炼时有人在旁扶助, 防止跌倒。术后10 d~14 d拆线, 扶双拐行走。

4 出院指导

4.1 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卧位应以平卧或半卧为主, 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 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 3周内屈髋小于45°, 以后逐渐增加, 但避免大于90°。不可将患肢架在另一条腿上或盘腿, 站立时患肢外展, 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负重指导, 术后2周~3周扶双拐下地 (不负重) , 1个月后, 可单拐行走 (稍负重) , 3个月后, 可弃拐行走, 但避免屈患髋下蹲。

4.2 日常活动指导

指导准确更衣 (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 , 穿袜 (伸髋屈膝进行) , 穿鞋 (无鞋带的鞋) , 日常个人卫生如上厕所、洗澡等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 不坐低凳。一切活动避免关节遭受压力, 如爬梯、跳、跑、提重物等, 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 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

4.3 术后6周复查

摄X线片, 观察假体有无松动或位置有无改变等, 如病人情况良好, 应鼓励病人增加活动量, 特别增加髋关节外展肌、屈膝肌的锻炼。如遇拔牙或泌尿生殖系统手术, 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以防因菌血症发生导致髋关节晚期感染。肥胖病人要适当减肥, 戒烟戒酒。

5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 术后康复日益显得重要, 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的技术有关, 还与病人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由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 病人除了有疼痛还存在运动功能障碍, 病人入院后需要牵引、关节置换术。因此, 出现对手术恐惧和术后疗效的担忧与心理障碍, 护士应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与锻炼。有利于功能康复。增进了病人自理的主观能力, 使病人从被动接受治疗、康复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康复护理, 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经济支出, 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 有效的心理护理, 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预防, 恰当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35例病人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患肢肿胀消退, 疼痛缓解, 髋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护理使患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杜克, 忘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01.

上一篇:语文课上如何读下一篇: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