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精选8篇)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 是治疗髋关节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引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 小切口微创THA (miniincision surgery or miniinvasive surgery THA, MIS THA) 可减少手术创伤, 为降低手术并发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 MIS-THA分为后路单切口、前路单切口和双切口3种手术方式[1,2,3]。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4年6月至2011年5月行后路单侧切口MIS-THA 56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 男31例, 女25例;年龄44~85岁, 平均65.7岁。股骨颈骨折23例, 股骨头坏死21例, 骨关节炎12例。无明显肥胖、髋关节僵硬、畸形, 均为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1.2 排除标准
(1) 患侧髋关节有手术史; (2) 患侧髋关节病理状态需扩大暴露; (3) 双侧髋关节同时进行置换; (4) 炎症性多关节炎。
1.3 术前准备
1.3.1 心理护理
术前到病房访视患者, 通过阅读病历及与患者进行床边交流, 填写“手术护理访视单”。由于患者突如其来的意外造成生活不能自理, 行动不便, 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等心理。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 表现出怀疑、焦虑等情绪。因此术前应针对性的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 让患者了解外侧入路小切口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MIS-THA治疗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预期效果及手术成功病例, 同时向患者表达手术室全体护士的亲切问候并给患者送上一张精心设计的“手术患者温馨提示卡”, 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交流, 使患者增强信心, 减轻焦虑和恐惧, 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1.3.2 术前康复护理
术前的康复锻炼十分重要, 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明确注意事项,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小腿肌的等长缩练习及踝关节伸屈, 并教会患者用床上的拉手抬臀等康复锻炼方法。
1.3.3 术前行常规检查, 拍摄骨盆正位和患髋侧位X线片;
用模板在X线片上测量预计植入假体的大小、颈的长短及股骨矩截骨的部位。积极治疗内科疾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术前30 min经静脉给予抗生素、留置导尿。
1.4 手术配合
1.4.1 麻醉的配合
56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入室后于健侧上肢用18号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 在患者接受麻醉时, 护士应站在患者面前, 协助麻醉师对患者摆放最佳的麻醉体位, 并轻轻地握住患者的手, 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1.4.2 体位的放置
麻醉成功后, 取侧卧位, 患侧在上, 健侧腋下距腋窝10 cm处垫起, 使腋窝悬空, 以不影响上肢循环为度, 患侧的上肢放于侧卧架上, 外展不超过90度, 并用约束带固定。腹背侧下部用软棉纱袋垫稳, 特别是肩臀部要垫牢, 维持骨盆于垂直位避免摆动, 肩胸部用约束带固定。下肢要交错放置, 且关节处要垫一软垫以免压伤及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摆体位时, 动作要轻柔, 避免搓、拉、推。骨突处软垫支撑, 并注意耳部、踝、髋部等受压部位的保护, 摆时要注意避免压伤男性生殖器, 女性避免压伤乳房, 同时注意保暖。
1.4.3 术中配合
手术器械选用Zimmer7803系列标准微创手术器械, 假体选用Zimmer公司Versys非骨水泥型假体。采用后外侧切口, 以大转子为标志, 做稍斜切口, 长约7~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 暴露臀中肌、臀外侧肌在大转子的附着部, 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基点, 近端占1/3、远端占2/3。术中注意保持臀中肌与臀外侧肌腱莫的连续性以便修复, 使用长臂Charley拉钩保护坐骨神经, 沿梨状肌上方用Cobb剥离器将臀小肌从关节囊上分离, 沿梨状肌窝切开梨状肌和联合腱, 再沿着梨状肌上缘切开关节囊。髋关节外旋、内收、屈曲使髋关节后脱位, 用电动锯截骨去除股骨头。用髋臼牵开器暴露髋臼, 同时注意保护臀肌。使用Chamley大刮勺, 刮除髋臼内剩余的关节软骨。置入皮肤保护器, 用髋臼锉磨至合适为止 (一般较术前所选的髋臼尺寸小2mm) 。小切口THA手术在放置髋臼杯时最容易出现外展角度过大, 原因是切口短, 扩髓器的直柄不易向下压, 因此宜用狗腿式带角度或弧形柄的髋臼嵌入器。切口小还会造成扩髓装置的柄不易前移, 导致前倾角小甚至后倾, 若术者站在患者的腹侧操作, 可能会减少此误差。将选定的髋臼杯连接到臼杯植入器上, 呈外展45°、前倾15°置入髋臼, 拧入1~3枚螺钉, 安放髋臼试模内衬。用牵开器抬高股骨近端并保护近端切口, 开槽扩髓至合适大小, 使用盒型骨刀从股骨大转子内侧凿入股骨近端髓腔, 用髓腔绞刀及髓腔锉扩髓至合适大小。保留合适的髓腔锉, 插入试样股骨头, 试复位髋关节。检查下肢长度、股骨偏距、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后, 将髋关节再次脱位。取下髋臼试模内衬和试样股骨头, 安装髋臼内衬, 放置假体试模复位, 放置引流管, 逐层间断缝合手术切口。
1.5 术后护理
1.5.1 术后搬动患者时要小心, 患者回病房后, 去枕平卧6h, 保持患肢外展45°、中立位, 禁止侧卧。
3周内绝对避免患髋做屈曲-内收-内旋的复合动作, 以防脱位。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将床头摇起至患者感到舒适为止 (一般<30°) 。
1.5.2 术后麻醉作用一消失即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背伸、曲屈足踝部、踝关节内翻、外翻、环转活动。
术后第2d被动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 2~3min/d, 2次/d。第3d后由被动运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运动。练习次数与时间应由少到多, 渐渐增加。
2 结果
手术切口长7.5~10cm, 平均8.8cm;术中出血量200~350mL, 平均240mLl;手术时间为55~120min, 平均68.2 min;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4分, 术后均放置负压流, 24h负压流引流量为100~260mL, 平均为160mL。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6~15个月, 平均8个月, 56例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脱位及感染, 患髋功能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3 讨论
3.1 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特殊的手术器械, 器械进一步的改进, 切口只需要小范围切开肌肉, 对内部损伤较小, 单纯的小切口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
但应该对软组织进行有限松解, 使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5]。
3.2 自Berger等报道小切口手术以来, 与传统切口手术相比, 患者更愿意接受小切口手术[6]。
我们采用的入路是一种传统后外侧入路的改良。术中配合时尽量避免过度牵拉外展肌。股骨端的处理较简便, 一般只需在股骨颈下方置入Hohmann拉钩加以协助即可暴露良好。股骨颈截骨时, 术者因难以摸到股骨小转子确定截骨平面, 可协助将股骨颈前方的转子间线暴露出来, 转子间线在颈内侧平小转子上缘, 可将此线作为参考, 在其上方1cm处截骨[7]。因为切口小, 髋臼杯的放置需用特殊的臼杯植入器械, 才能避免植入时臼杯容易放在过度倾斜的位置, 保证植入时能达到合适位置, 术前器械护士一定要熟悉手术步骤, 并认真核查对手术器械的完好。在放置股骨假体时, 协助患髋呈内收外旋、屈髋位, 扩髓时先用髓腔扩大器扩髓, 再用髓腔锉扩髓。由于切口小, 当遇到阻力时, 应查明原因, 不可盲目暴力击打敲入。髓腔锉常因被软组织阻挡而改变方向, 故先使用髓腔扩大器可以很好控制髓腔锉的进入方向。必要时可使用“C”型臂X线机操作, 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更应小心。在扩大髓腔时, 有可能发生脂肪栓塞肺部血管的危险, 做好抢救准备。
3.3 配合医师术中止血, 小切口暴露少, 为一浮动术野, 术中要求器械护士熟悉手术过程, 动作敏捷迅速, 配合默契, 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出血。
在削磨髋臼扩大髓腔和取骨时, 快速递给骨蜡或电刀止血, 准确评估冲洗量及出血量。如术中发现出血较多, 及时报告手术医师和麻醉师, 必要时输血。
3.4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疼痛和输血量[8], 由于切口较小, 手术瘢痕较小, 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方便, 患者术后恢复快、易接受、可以早期活动、缩短护理和康复时间, 使出院时有良好的状态。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 (miniincision surgery or miniinvasive surgery THA, MIS THA) 手术配合。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后路单侧切口MIS THA 56例。结果 手术切口长7.510cm, 平均8.8cm;术中出血量200350mL, 平均240mL;手术时间55120min, 平均68.2min;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4分, 术后均放置负压流, 24h负压流引流量100260mL, 平均160mL。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615个月, 平均8个月, 56例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脱位及感染。结论 采用MIS-THA, 手术切口短, 创伤小, 出血少, 术后功能恢复快, 较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 但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丰富的THA手术经验及术中娴熟的配合及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 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的成功。
关键词: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Hartzband MA.Posterolateral minimal incision for total hipreplacement: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J].J Orthop Clin NorthAm, 2004, 35 (1) :119-129.
[2]Kennon RE, Keggi JM, Wetmore RS, 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ough a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surgical approach[J].J BoneJoint Surg (Am) , 2003, 85 (Suppl 4) :39-48.
[3]Berger RA.Miniincision:two for the price of one![J].J Orthopedics, 2002, 25 (5) :472-498.
[4]王丽娟.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康复护理的探讨[J].现代医学卫生, 2009, 25 (3) :405.
[5]王黎明, 桂鉴超, 张昊伟, 等.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3) :161-163.
[6]Berger RA.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the minimally invasivetwoin-cision approach[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 (417) :232-241.
[7]王黎明, 桂鉴超, 张昊伟, 等.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3) :161-163.
[8]郭予立史占军, 景宗森, 等.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7) :495-497.
小切口,可换髋关节 篇2
优点,显而易见
1. 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一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切口长达16~22厘米,而微创口长6~8厘米;前者出血较多,多在800毫升以上,大多需要输血,后者平均出血低于400毫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输血,因此也避免了输血自身带来的感染问题。
2.关节功能恢复快。做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需住院3~4周,然后是3~4个月的康复;而做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平均住院3~5天,康复时间为1~2月。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双切口微创技术,85%的患者可以在术后第一天出院回家,15%的病人第二天出院,明显缩短了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所需要的时间。
3. 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风险。人工髋关节置换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自身器官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和退化,进行常规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仍有较大风险,容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梗死或肺梗死等。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创伤小,相应降低了手术损伤带来的并发症。
4.疼痛轻,切口美观。手术疼痛及切口大小一直是患者及其家属担心的问题,由于小切口减少了对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剥离和破坏,因而术后疼痛较轻;同时小切口瘢痕小,外观美观。美国临床调查研究显示,超过68%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乎手术切口的大小和是否美观。
5.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由于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输血或不输血,因而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最近,我们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单切口微创人工全髋置换术(OCM,不切断任何肌肉),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同时,小切口微创技术也可用于膝关节单髁置换和人工全膝置换。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手术效果和临床医疗质量,也对患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术前,需弄清三个问题
1. 由于小切口微创置换术的技术要求高,因此,只有技术熟练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专科医生,才适合实施这一技术。对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应选择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千万不要听信医疗广告上的宣传。
2. 正确理解小切口和微创。小切口并不等于微创,但微创手术多通过小切口得以实现,外观具有小切口的特点。小切口只是微创的一个阶段和一个方面。错误地认为微创手术就是小切口手术,盲目地在不具备条件和特殊工具的情况下开展此类手术,只会带来伤口内更大的创伤和出血,过多的皮肤牵拉,还会带来伤口愈合不佳和皮肤坏死,甚至由于手术中视野不清而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因此,患者应该学会区分医疗资质。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男30例, 女26例, 年龄最大89岁, 最小65岁, 平均71.7岁, 均为跌伤所致骨折。8例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 48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患者为陈旧骨折, 46例患者为新鲜骨折。
1.2 手术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常规全面评价, 其中9例患者采用全麻, 47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1.2.1 手术过程
全部患者行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 取平卧位, 患侧下肢内收10º, 臀大肌自然下垂, 小部分臀大肌纤维和筋膜沿阔筋膜肌纤维方向切开, 钝性剥离关节囊内下方、外侧, 显露前部;将患肢外旋, 切除前部关节囊组织, 将3只Hohmann拉钩分别放至关节囊外髋臼前柱、关节囊内股骨颈上方和下方, 测量股骨颈截骨线, 彻底切除关节囊和髋臼盂唇。用7号丝线缝合固定被剥离的臀中肌部分止点, 放置负压引流, 缝合伤口[4]。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对患者的伤口负压引流24~48 h, 同时还要坚持应用5~7 d低分子肝素钠和抗生素, 患肢穿1~2周直角防旋鞋。手术之后第一天开始对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踝关节跖曲、股四头肌舒张、股四头肌收缩活动, 每日练习100次以上。在手术后2~3周, 患者可扶拐下地进行适当的负重行走, 弃拐行走的时间大致在术后8~12周后进行。
1.3 疗效评价
对患者手术前后结果基于Harris标准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70分以下为差;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
2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年, 最长49个月, 最短6个月, 未出现1例神经损伤、脱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基于Harris标准来评价结果, 优良率达98.2%, 其中优52例, 良3例, 中1例;评分为中的1例为85岁高龄患者。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往往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如深静脉栓塞、泌尿系统感染、肺炎、压疮等, 目前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已比较成熟, 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及疼痛现象, 也能避免因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与传统置换术相比, 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较多, 第一, 不用输血、出血量少, 可有效防止出现输血并发症;第二, 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不会干扰人体的重要脏器、手术创伤小。总之, 应用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适宜, 其并发症少、费用低、损伤小、愈合率高、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短、易于取出内固定物, 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术前对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常规全面评价, 其中9例患者采用全麻, 47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全部患者行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年, 最长49个月, 最短6个月, 未出现1例神经损伤、脱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基于Harris标准来评价结果, 优良率达98.2%。结论 应用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适宜, 其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损伤小、愈合率高、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短、易于取出内固定物, 值得临床大量应用。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髋关节,股骨颈骨折,置换
参考文献
[1]Woolson ST, Mow CS, Syquia JF, et al.Comparison of pri 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s performed with a standard incision or a miniincision[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2004.
[2]李永奖, 蔡春元, 杨国敬, 等.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J].中医正骨, 2010, 22 (6) :42-43.
[3]钟小兵, 鲍智颖, 李文锐, 等.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29 (3) :366-367.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4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科临床中的多发性疾病,其英文简称为“ANFH”[1]。这种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且发展速度快。股骨头坏死主要指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与骨细胞成分死亡或经修复后造成股骨头塌陷、骨头的结构改变以及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等疾病[2]。股骨头在骨科领域中属难治性疾病。因此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3]。现阶段,主要通过手术的发生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到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中,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使股骨假体与髓臼假体进行有效的匹配[4],还可以提供一个不痛且稳定的关节,从而有效的缓解术后功能障碍与髓部疼痛,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加快愈合的速度[5]。该文主要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股骨头坏死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因股骨头坏死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3.26±3.58)岁该组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0.13±3.67)岁,经对比显示,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对比。
1.2纳入标准
所有病人都接受过X线、CT等系统化检测,由主治医生遵照ANFH股骨头坏死的权威诊治及分期标准展开病症鉴别,并得以确诊。且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排除关节炎存在炎症性患者。该次研究经患者于家属同意签字。排除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6]。
1.3方法
1.3.1研究组在进行手术前,先引导患者以侧卧位进行手术,随后进行麻醉处理,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最后进行固定,固定标准为:使骨盆处于垂直位。以后外侧单切对患者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持切口的长度在8 cm左右,且把患者的臀大肌以及关节囊切开,使患者的股骨头、髓日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7]。最后采用电锯把患者的股骨颈截断,将坏死的股骨头取出,把圆韧带残端以及髓日孟唇进行切除,髓日圆韧带窝显露出来的同时保持磨平[8]。处理完成后,进行假体试模放置工作,在直视的角度下,递增患者的扩髓,随后进行复位假体试模放置工作[9]。活动患者的患处髓关节并将患者屈髓屈膝进行外旋以及伸髓伸膝进行内旋,以确保假体在患者体内是稳定性状态[10]。进行钻孔、缝合、反复冲洗后引流。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2对照组应用传统人工全骸关节置换术对多走走患者进行治疗。引导患者以侧卧位进行手术,随后进行麻醉处理。然后进行手术,手术完成,进行钻孔、缝合、反复冲洗后引流。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进行客观评价。
1.5统计方法
2结果
2.1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所需时间对比情况
经过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对比情况
手术后,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为(210.36±105.18)m L,对照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为(500.11±112.23)m L,经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P<0.05)。
3讨论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人数逐渐增加。研究表明。由于股骨头血供出现中断,导致自由基与低氧以及再灌注损伤等加快了骨细胞的凋亡,最终使得骨髓基质干细胞坏死或者形成脂肪细胞,出现局部性的骨质疏松。研究表明,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多种,且及其复杂,但临床中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创伤、药物、酒精刺激、风寒与风湿、肝肾亏虚、骨质疏松、扁平髋、骨髓异常增生、骨坏死合并骨结核以及手术后骨坏死。此外,还有血液性、放射性以及气压性造成股骨头坏死。以上诸多原因中,主要常见以饮酒过量、滥用激素药以及局部创伤造成的股骨头坏死。
在临床中,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到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中,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使股骨假体与髓臼假体进行有效的匹配,还可以提供一个不痛切稳确的关节,从而有效的缓解术后功能障碍与髓部疼痛,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加快愈合的速度。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以及恢复快的特点。
该文主要通过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股骨头坏死到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经过对比显示,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310.15±21.22)m L、手术所需时间(90.32±13.65)min、术后引流量(210.36±105.18)m L均优于实施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患者术出血量(510.51±30.26)m L、手术所需时间(101.13±15.73)min、术后引流量(500.11±112.23)m L,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效果较突出。研究结果与侯明国[11]手术所需时间(83.20±9.04)min以及谭仁林[12]等手术切口长度(8.16±1.18)cm结果相符,且该文分析相对透彻。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X片检查, 对下肢力线进行测量。其中男20例, 女10例。在这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 年龄50~85 (63.4±1.1) 岁, 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5.7kg/m2, 平均HSS评分为45.2分。排除膝关节骨严重缺损、活动性感染、骨质疏松等的患者。将3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组以及B组,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能应用于临床对比。
1.2 治疗方法[2]
A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B组患者则通过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 具体方法为:术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取膝关节前正方, 从髌骨结节到髌上极总长10cm左右。部分关节囊沿着髌骨内侧将其切开, 并延伸至近端, 将股内侧肌分开2.5cm左右, 并外推髌骨, 促进膝关节伸直。将髌下脂肪垫切除, 并对髌骨厚度进行测量。切割髌骨, 厚度保留13cm, 扩大膝关节暴露空间。首先安装相应的胫骨切割定位器和髓外定位杆, 进行近端胫骨切割。然后将膝关节屈曲, 从后交叉韧带止点1cm的远端股骨中切开, 股骨干中插入微型髓内杆, 并选择适当外翻角连接微型股骨板, 对其进行固定。测量微型髁板, 并外旋3°钻空, 分别对股骨前外、后外、前髁及后髁进行切割, 后续进行后稳定型, 并行股骨髁间凹成形。对吻合情况和下肢力线进行检查。用大小合适的胫骨假体对平台垫进行安置, 并对关节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后续做胫骨髓内成形术。如有必要, 需要松解髌骨外侧支持韧带, 并对膝关节进行彻底冲洗。骨水泥分次进行搅拌, 先行胫骨假体安装, 再行髌骨假体及股骨假体安装, 在引流管置入之后, 将皮下皮肤及关节囊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 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数对比, B组更具有优异性, 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MIS经股内侧肌入路由于切口短、创伤小[3], 不切开股四头肌腱, 保持了股四头肌腱的完整性, 维持了股四头肌的肌力, 术后可以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 因而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直腿抬高及康复时间。有研究表明[4], 与传统手术相比, MIS经股内侧肌入路手术切口更小, 切口平均长度10.5cm, 临床和假体力线对位结果均良好。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可获得较高的ROM。
在本研究中, 对MIS经股内侧肌入路效果进行观察, 表明了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疼痛轻、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军, 孙振辉, 田峥巍, 等.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初步观察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9) :649-651.
[2]Lombard iAV, Viacava A J.Rapid recovery protocol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elp achieve high knee flexion[J].ClinOrthop Relat Res, 2006, (452) :121-122.
[3]宋兵华, 孙俊英, 石岩, 等.小切口股内侧与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置换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6 (7) :488-491.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8 例, 其中男17 例, 女21 例;年龄61~91 岁, 平均71 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周以内34 例, 3周以上4 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8 例, 颈中型12 例, 基底型8 例。骨折原因为跌伤和车祸。其中6 例合并高血压病, 4 例合并2型糖尿病, 4 例合并轻度阻塞性呼吸功能不全。经多科室会诊治疗可耐受麻醉及手术。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30 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8 例。手术材料:采用非骨水泥生物固定假体, 其中进口髋关节假体14 例, 国产假体24 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采用改良外侧斜形小切口入路。患者取侧卧位, 沿股骨大转子顶端下方2 cm处为标记, 由后上斜向前下方与肢体纵轴30°根据患者的胖瘦做一个7~10 cm的切口, 切口线通过标记点, 使标记点在切口线的中下1/3交界处。利用切口前下部分暴露处理髋臼, 后上部分暴露股骨近端放置股骨柄。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显露阔筋膜张肌筋膜与臀大肌上前缘的移行部。顺肌纤维分离显露出大粗隆、臀中小肌附着点及股外侧肌上端。在大粗隆顶上3 cm臀中肌前中1/3交界处插入血管钳深达关节囊分开肌肉并填纱布止血和作为向下切开的标记, 用1把长弯血管钳在股骨大转子下方股外侧肌前中1/3交界处插入达股骨。电刀自撑开处向近侧切开股外侧肌和臀中小肌附于股骨大转子的前1/3腱性部分, 臀中小肌和股外侧肌作为一个整体外旋位行骨膜下剥离至小粗隆, 此时外旋大腿显露关节囊, 在囊外分离显露前方关节囊达髋臼前内侧缘, 用2枚10 cm斯氏针打入髋臼上方两侧以持续暴露臼上缘, 髋臼前内侧缘插入Hohmann拉钩牵开暴露, 切除前部关节囊组织。2只Hohmann拉钩分别放到关节囊内股骨颈上和下方, 在小转子上1~1.5 cm处与大转子顶点连线截骨去除股骨头, 用取头器取出残端股骨颈和股骨头。再将关节囊内股骨颈上下侧的2只Hohmann拉钩分别移到关节囊外髋臼的前下方和后下方, 髋臼暴露即清晰可见, 彻底切除关节囊和髋臼盂唇, 用自小而大臼锉逐号锉臼直到所需大小, 试模后装金属臼及内衬 (单纯股骨头置换保留关节囊和髋臼软骨) , 填塞纱布止血, 拔除斯氏针。屈大腿40°, 最大限度内收外旋使股骨上端的髓腔清晰显露, 扩髓口方向与切口一致, 开槽扩髓至合适大小, 选择安装合适的假体, 检查下肢长度、臀中肌张力、髋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 外展内旋下肢将臀中小肌及其股外侧肌顶端的联合腱膜部缝回大粗隆, 缝合臀大肌及与阔筋膜张肌移行部, 缝合皮下及皮肤, 伤口常规放置负压引流。
术后仰卧病床, 患肢维持髋关节外展30°, 足中立位。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4~7 d。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 根据患者的骨量、年龄、假体匹配程度等, 在3~11 d可扶双拐患肢部分负重下地行走。
1.3 疗效评价
采用国际通行的Harris评分系统[1]评价手术结果, 得分90~100分优, 80~89分良, 70~79分中, 7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本组手术切口长7~10 cm, 平均9 cm;手术时间50~80 min, 平均65 min;术中出血150~350 mL, 平均250 mL, 术后伤口引流量80~240 mL, 平均140 mL, 有4 例术后血红蛋白降至10g/L以下, 予以输血200 mL, 调整至10g/L以上。本组切口愈合时间12~14 d, 无一例发生感染, 有1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和溶栓后下肢肿胀消退,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3~11 d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下地时间平均6 d, 4~6周后可逐步弃拐行走。所有病例随访6~34个月, 平均17.4个月, 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优33 例, 良4 例, 中1 例, 优良率达98%。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特点是免疫功能低下, 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不全或内分泌系统疾病, 故应予以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 及时治疗内科合并症。其治疗关键是迅速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 恢复功能, 解除疼痛, 为治疗内科合并症提供良好基础, 并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髋关节置换作为一个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 越来越多地为医师和患者所认可。传统手术切口通常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 (Smith-Petersen氏切口) 从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进入;外侧入路 (Watson氏切口) 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进入;后外侧入路 (Gibson氏切口) 切断髋关节后外侧的外旋肌群进入。各种入路均有优缺点, 前外侧入路手术肌肉损伤较少, 但暴露不佳, 扩髓困难, 易造成股骨假体前倾角过大;后外侧入路要切断外旋肌, 损伤较大且容易造成前倾角过小。
传统入路切口长度大都在20~30 cm, 手术出血量大, 时间长, 创伤较大, 术后恢复较慢。Berger[2]于2001年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完成第1 例全髋置换手术, 现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几家医疗中心迅速开展[3], 但其手术中的暴露需要特殊拉钩, 先脱位后截骨, 限制了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用范围。至于小切口长度的定义有些文献报道一般为8~10 cm[4], 我们采用改良的髋关节外侧斜行小切口, 术中经股骨大转子作7~10 cm的30°斜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后是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筋膜移行部, 深部是股外侧肌的上端及臀中小肌在大粗隆上的附着部, 用电刀将臀中小肌和股外侧肌的前1/3腱性部分作为一整体剥离大粗隆并拉向前侧, 深部就是关节囊。此时改用剪刀锐性剥离显露前方关节囊达髋臼前内侧缘, 用2枚10 cm斯氏针钉在髋臼上方两侧以持续暴露臼顶部, 避免了肌肉等组织的强力牵拉, 插入Hohmann拉钩牵开暴露, 如此可以将整个髋臼充分暴露, 可以方便止血、切除关节囊等软组织, 小切口手术时股骨头的脱位比较困难, 可先截断股骨颈, 再脱位取出股骨头颈, 使操作更加便利。30°斜切口的优点是切口下端直对髋臼, 可作臼部的任何操作并准确放置髋臼杯。显露股骨侧时, 我们屈髋40°将患肢内收外旋放入预先准备的侧袋内, 此时股骨上端扩髓口与切口近端方向一致, 不用过度牵拉切口改向, 充分利用切口全长进行扩髓、安装假体, 操作十分方便, 手术时间短, 无需应用特殊器械。
与传统切口相比, 该小切口入路手术径路短, 局部软组织剥离少, 不过度牵拉及损伤软组织, 手术对肌肉和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小, 不损伤髋关节的外旋肌, 术中出血少, 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术中术野显露充分可同时兼顾髋臼前后关节囊, 对髋臼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小, 手术后发生脱位的可能性更小。由于切口较小, 其进入时间和缝合时间均减少。Chung等[5]对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置换的患者, 进行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康复等方面的比较, 发现小切口组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的优点, 可以减少老年患者各系统对创伤的应激反应。Siguier等[6]对1 037 例患者施行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 脱位率为0.96%。本组手术切口长7~10 cm, 手术时间50~80 min, 术中出血150~350 mL, 术后引流量80~240 mL, 有4 例术后少量输血, 我们认为保持血红蛋白在10g/L以上, 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本组切口愈合时间12~14 d, 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和全身并发症, 有1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和溶栓后下肢肿胀消退。患者术后3~11 d可扶双拐行走, 4~6周后可逐步弃拐行走。所有病例随访6~34个月, 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说明创伤大小与患者的康复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认为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切口微创技术的暴露范围小, 肥胖者的切口应适当延长。Berger[2]认为小切口对有髋关节畸形、僵硬、旋转明显受限的患者不适合。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50.
[2]Berger RA.Mini-incisions:two for the price of one[J].J Orthopedics, 2005, 25 (5) :472-478.
[3]Sculco TP.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in the affirmative[J].J Arthroplasty, 2004, 19 (1) :78-80.
[4]Hartzband MA.Posterolateral minimal incision fortotal hip replacement: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J].Orthop Clin North (Am) , 2004, 35 (2) :119-129.
[5]Chung WK, Liu D, Foo LS.Mini-inc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surgical 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J].Orthop Surg (Hong Kong) , 2004, 12 (1) :19-24.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在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肯定, 但该手术操作繁杂, 人工材料昂贵, 并发症多, 加上准入制度管理等原因,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实施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共50例,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 男45例, 女5例, 最小年龄33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62.9岁。股骨颈骨折16例, 其中头下型8例, 经颈型4例, 基底型4例, 骨折一个月内10例, 2个月至5年6例;股骨头坏死:34例38个关节, Ⅲc8个关节, Ⅳ30个关节;本组50例均有疼痛、跛行、下肢短缩、髋关节功能残废等表现, X线表现:股骨头塌陷、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炎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 一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6例, 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
1.2治疗方法。麻醉:硬膜外或全麻, 体位:健侧侧卧位, 切口:以股骨大转子后缘为中心, 向下延伸4~6 cm, 向后上弧形延伸6~8 cm, 切开筋膜, 撕开臀大肌, 下肢伸直内旋, 显露外旋短肌群止点, 在外旋肌的止点处切断, 即切断上下孑孓肌、闭孔内肌、梨状肌在大粗隆后方止点 (股方肌根据暴露情况决定是否切断或部分切断) , 用线缝上并牵向后侧以利于缝合并保护坐骨神经, 钝性分离关节囊外的脂肪组织, 暴露关节囊, “十”字切开关节囊, 关节脱位, 小转子上1~1.5 cm股骨颈截骨。打磨髋臼, 注意保持髋臼挫的方向:外翻45°, 前倾15°。安装髋臼螺钉和聚乙烯内衬 (防脱位点右侧髋11点, 左侧髋于1点) 。股骨髓腔开口应与髓腔解剖轴对线, 打入髓腔挫时前倾角15℃, 选择的假体柄尺寸由髓腔扩大器和髓腔挫型号决定, 一般情况下, 大粗隆顶端与头球中心在同一水平面双下肢精确等长, 这是选择假体柄尺寸的依据之一, 头球试模选择金属头, 进行最终髋关节复位。最后缝合外旋短肌群, 关闭切口。每侧手术时间一般为2~3 h, 出血200~400 m L, 术后第2天可行床上肌肉收缩锻炼, 2周~20 d后, 带助行器下床活动。
2结果
本组50例中, 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其中1例半年因跌倒致人工关节脱位, 经手法复位成功, 另1例分别于术后11、15 d右、左侧脱位, 均经手法成功复位, 1例深静脉血栓, 经活动、使用肝素等治疗术后2个月痊愈,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随访3个月至3年, 效果良好, haris评分优45例, 良5例, 差0例。
3讨论
3.1手术指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老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 也适用一些强直性脊柱炎和粗隆间骨折患者等。具备下列之一应考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①年龄一般60岁以上股骨头坏死, 个别病例年龄可放宽, 本组平均年龄为62.9岁, 年龄最低的1例为33岁。由此可见, 年龄并非全髋置换的绝对禁忌证;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 (ARCO) 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 对于Ⅲ-c、Ⅳ、Ⅴ期患者, 宜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也就是说, X线片上半月征占股骨头30%以上, 或者塌陷4 mm以上, 股骨头扁平, 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关节炎改变, 均应考虑手术;③患肢疼痛、跛行、下肢短缩、髋关节功能残废, 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本组股骨头坏死34例中均有以上表现;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国外学者认为全髋置换适用于身体相对健康, 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本组16例股骨颈骨折中, 60岁以上12例, 占75%, 表现为骨折移位、骨不愈合、关节功能障碍。
3.2关于后外侧切口:该切口以大转子后缘为中心, 向下和向后上 (相当于髂后上棘方向) 切开, 牵开臀大肌后, 患髋屈曲内旋, 显露外旋短肌群, 把坐骨神经向内牵引, 近大结节离断外旋小肌群, 暴露后侧关节囊。该切口具有暴露清楚, 仅损伤外旋小肌群, 未损伤外展肌, 肌肉修复简便, 功能影响小, 发生异位骨化少等优点, 但有报道[2]该切口由于破坏了髋关节后侧软组织, 后脱位发生率高 (文献中发生脱位率在1%~9%) 。本组脱位2例3个关节, 占4%, 其中1例为术后半年因跌倒所致, 1例住院期间双侧脱位, 该例患银屑病, 长期服用激素, 肥胖, 肌萎缩, 肌张力小, 同时有动作不当, 均经手法复位成功, 随访2年无再脱位。
3.3手术操作要点:硬膜外麻或全麻均可, 体位为健侧卧位, 股骨颈截骨时要在小转子上1~1.5 cm, 以防假体下沉;打磨髋臼, 注意保持髋臼挫的方向:外翻45°, 前倾10°~15°;股骨髓腔开口应与髓腔解剖轴对线 (即开口轴与小结节成角20℃左右) , 打入髓腔挫、假体柄时前倾角15℃;选择假体柄型号和头球型号时要注意, 大粗隆顶端与头球中心在同一水平面, 双下肢等长;复位后髋关节屈曲90°、外展30°、内收20°、后伸10°, 髋关节无脱位;下肢中立位时头臼覆盖率最大为最佳;关闭切口时, 修补关节后侧软组织;术后注意功能锻练和规范动作如患肢不可内旋、髋关节不可过屈等。我们认为, 只要掌握这些要点, 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以及各种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3.4效果分析:自1938年willess首次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到临床后, 该术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已经成为治疗髋部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 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稳定和肢体功能等方面, 已为学术界和患者广泛认同, 并迅速推广[3]。但是, 手术并发症多, 张东亮[4]等报道1235例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98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94%, 并发症包括术后深静脉血栓34例次, 假体松动15例次, 感染23例次, 骨折17例次, 脱位和半脱位21例次。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 出现并发症的3例中, 深静脉血栓1例, 关节脱位2例3个关节, 均经治疗痊愈, 其余无严重并发症。
总之, 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术野暴露好、关节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只要掌握操作要点, 术后规范动作, 一些并发症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该术式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效果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亚, 朱大咏, 张国梁, 等.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 :68.
[2]张功林, 甄平, 陈克明.髋关节后侧软组织修复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 2014, 20 (6) :527.
[3]胡洪波, 张苏斌, 李玉民,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 28 (4) :135.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篇8
切口换药技术是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换药方法正确与否, 可直接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和康复。而今大部分医师错误地认为换药是一种简单、机械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其实不然。因为每一位患者的手术切口选择、手术时间的长短、局部情况及全身条件都是不相同的。尤其对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切口如果说千篇一律地采用一个模式换药, 势必使某些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甚至发生严重的感染致使手术失败。不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给医师和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纠纷。
每一位真正训练有素的关节外科医师都非常注重换药这一基本技术操作, 处置得当, 切口可很快愈合;反之则不然。通过在关节外科学习期间换药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30日收治髋关节置换患者81例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9例, 其中单髋59例, 双髋22例, 单膝16例, 双膝33例。
2 讨论
髋关节:切口换药时患者体位的摆放:只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此特殊要求。因为本院关节外科绝大部分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后外侧入路 (个人喜好及经验所致) 。后外侧切口换药时, 建议患者侧卧、两腿间夹约30cm厚的垫子。一般为医院枕头双折即可。患肢一般屈膝约40°屈髋约40°体位即可。防止术后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后脱位。因为平卧时不易操作, 影响消毒及观察处理。部分年轻医师害怕换药时致使患肢脱位而取平卧位换药, 操作极为不便, 消毒不充分且易污染床单。如果指导得当, 体位摆放适当, 患者会很高兴地告诉你侧身时的感觉真好。长时间平卧休息, 其实不是人体最佳休息姿势。当然, 术后一定要求患者睡觉时绝对平卧。侧卧仅限于清醒状态下的改变体位, 不易过久。特别是双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切口如果是皮内缝合, 因为缝合严密, 明显较单针缝线间断缝合渗血少。术后视具体情况更换敷料。如为单针线缝合或订皮机缝合时渗血多, 外层敷料可看到血液浸湿, 建议及时更换。此时伤口一般局部较肿胀, 有血性液体自缝线之间渗出, 可用无菌纱布按压切口周边, 挤压排出积血。如不行此操作, 渗出较快, 敷料更换一定要及时。切口敷料易厚, 一般全髋切口约10~12cm。建议用4~6包覆盖 (本院无菌小包装敷料) 。根据换药时渗出多少;使用敷料多少;换药次数。可指导医师是否需要给患者及时补液或输血。曾有一例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当天因渗血多, 换药4次。患者出现早期休克表现, 及时补液输血后生命体征平稳。
膝关节:术后当天。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切口膝关节近远端约30~40cm烧伤纱布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加压过紧或术后渗出增多致包扎过紧后患肢出现皮肤颜色改变、感觉改变、足趾被动过伸牵拉痛, 局部张力高时需及时放松绷带 (易出现术后腓总神经麻痹) 。如果敷料没有渗血的话, 重新固定即可, 不需更换敷料。如果渗出到外层敷料, 则需全部更换, 外层仍旧用烧伤纱布固定。加压力度适当, 不可过松或过紧。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 一般术后24h内拔除。此时引流管处严格无菌消毒后拔除。处理:拔除时可用镊子夹住引流管缓缓抽出, 再用镊子夹一棉球在引流管口伤口区适当按压, 使局部残留液体尽量排出。视引流管处切口长短及个人经验习惯, 引流管口处缝合一针。术后第一天, 则需切口换药, 外层用1/2厚烧伤纱布固定。加压力度适当。术后第二天, 换药去除外层厚的烧伤纱布。开始术后屈伸膝关节功能锻炼, 有点所谓轻装上战场的感觉。因为膝关节锻炼时较疼痛, 虽然术后有药物辅助减少疼痛, 有时仍然需要患者坚持及忍耐。以后每隔一日换药一次。因为膝关节周围肌肉少, 术后易发生积液、皮缘坏死、切口感染等问题。如不及时发现, 容易招致更大的麻烦。及时换药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对症处理。术后12~14d拆线, 或拆皮器使用。术后切口常见情况及处理: (1) 切口缝线反应:主要表现为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组织轻度红肿, 为组织对缝线的一种异物反应。处理:用浸湿70%酒精纱布敷后包扎即可。每日或隔日换药, 建议口服抗生素。 (2) 针眼脓疱:多因缝线反应进一步发展形成小的针眼脓肿。表现为针眼明显红肿, 或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自针眼内溢出。处理:用棉球挤压针眼, 使脓液溢出, 如有较大脓疱, 可提前拆除该处缝线, 然后湿酒精纱布敷后包扎固定。必要时应用静脉抗生素。 (3) 血肿:切口内不同程度的出血瘀积于切口内, 一般可形成血凝块或切口内有暗红色陈旧性血性物流出。处理:拆除局部缝线, 引流按压切口周围排出积液, 包扎固定。 (4) 脂肪液化坏死:多见于肥胖患者, 表现为切口内有水样物流出或水样物中混有油珠。切口无明显发红及压痛。处理:皮内缝合时, 只需加强消毒换药处理。如为单针线缝合时可拆除一、二针缝线, 敞开引流, 及时换药。建议口服抗生素。换药结束后, 医用垃圾一定要按规定放回指定处, 防止发生院内感染。清洁洗手保护自已。建议随手帮助患者提穿内衣 (一般为内裤或睡裤) 配合患者平卧, 掩盖被子。换药毕向患者交待切口愈合情况。如无发红, 无异常渗出等可能感染的迹象。帮助患者消除害怕术后切口感染的恐惧心理。此时患者心情一般比较轻松愉快。可鼓励患者行术后功能锻炼, 以利早日康复。建议患者多吃水果, 加强营养等类宣教工作。
3 总结
切口换药是一个观察切口愈合的过程。没有必要过分的用大量的消毒液及棉球反复擦拭, 刺激切口, 要让组织有时间愈合。当然切口换药更是一个医师与患者极佳的沟通机会, 此时如果仔细操作, 动作轻柔、言语温和, 会给患者增添很多术后康复信心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如果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缝线处脓疱、皮缘坏死、缝合处断坡切口不整齐。碰到要求高、挑剔的患者纠纷随时可发生。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推荐阅读:
髋关节内侧切口09-2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05-19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10-17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05-2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06-08
工全髋关节置换术09-2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05-2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05-14
髋关节表面置换10-17
髋关节置换患者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