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

2024-10-17

髋关节表面置换(共12篇)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的常见高致残、难治愈的疾病, 是由于创伤等不同病因而破坏股骨头血液供应, 引起骨坏死, 从而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 甚至发生塌陷和脱位[1]。随着我国骨科技术的发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科室将127例患者按病情分为两组, 分别实施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 并对二者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入治疗的1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严重脏器损伤患者和精神类疾病患者。将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的观察组69例和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对照组58例。观察组男40例, 女29例;年龄32~65岁, 平均 (43±6.3) 岁;病程10个月~11年;激素性骨坏死27例, 酒精性骨坏死26例, 创伤性骨坏死8例, 其他8例;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按Ficat分型[2]:Ⅲ型36例, Ⅳ型33例。对照组男33例, 女25例;年龄31~67岁, 平均 (44±6.5) 岁;病程10个月~11年;激素性骨坏死24例, 酒精性骨坏死18例, 创伤性骨坏死11例, 其他5例;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按Ficat分型[2]:Ⅲ型32例, Ⅳ型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取仰卧位, 患侧向上, 以大转子为定点取后外侧切口, 切开皮肤组织;钝性分离臀大肌纤维, 切断大转子部位的外旋肌群, 充分暴露近端股骨和髋臼, 切除髋臼部位的骨赘, 使股骨头脱位;测量股骨的直径, 确定股骨头假体的型号和对应的髋骨假体;清理股骨头部位的病变组织, 从股骨头至股骨颈中心方向置入1枚导针, 沿导针方向在股骨头上钻孔, 插入导杆, 用骨刀去除多余骨质, 使股骨头外径与股骨头假体的内径一致;调制骨水泥至拉丝期, 涂抹于股骨头假体的内表面和股骨头的表面, 将假体中轴柄插入股骨头的骨孔内, 去除残余的骨水泥, 待骨水泥凝固, 检查无异常后, 冲洗手术区, 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对照组:在暴露近端股骨和髋臼后,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使股骨头脱位, 于股骨距上方约1.2 cm处切断股骨颈, 取出股骨头;测量股骨头的直径, 并根据测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假体;放入假体试模, 满意后放入髋臼假体, 在大转子股骨近端开髓, 放入假体试模复位, 并进行调试后置入股骨头假体, 检查无异常后, 冲洗手术区, 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2], 分为四级, 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和<70分为差, 此评分均为本科室对患者手术后12个月随访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 (338.1±108.2) ml,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 (264.9±116.3) ml, 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5, P=0.000)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 5例大出血, 7例下肢静脉栓塞, 其中, 2例患者为大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1例, 15例大出血, 8例下肢静脉栓塞, 其中, 2例患者为大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 , 其中, 对照组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 (P<0.05) 。见表1。

2.3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 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3]进行的评估, 观察组患者Harris平均评分和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目前, 随着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工髋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目前, 髋关节表面置换主要的植入物为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 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是骨水泥型假体[4]。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和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研究表明, 全髋关节置换对于老年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但是对于总是体力劳动的晚期年轻患者,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明显下降, 而使用髋关节表面置换则疗效更加显著[5]。

综上所述, 与全关节置换相比, 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中出血量更少,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术后愈合良好。但是应根据患者年龄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海涛, 宋世锋, 郑南生,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27) :94-95.

[2]Jameson SS, Langton DJ, Nargol AV.Articular surface replacement of the hip:a prospective single-surgeon series[J].J Bone Joint Surg Br, 2010, 92 (1) :28-37.

[3]张先龙, 何耀华, 王琦, 等.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6 (5) :507-508.

[4]Bilbao A, Quintana JM, Escobar A.Validation of a proposed WOMAC short form for patients with hip osteoarthritis[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11, 21 (9) :75.

[5]李跃民.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7) :42-43.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2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

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n。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

地。

2.3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2.3.2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

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水、网球。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3

[关键词] 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31-03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Non-ste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young adults

ZENG Lingyuan1  XIAO Zengming2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ople's Hospital of Laibin City,Laibin 546100,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feasibi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young adul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Non-ste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esurfacing. Methods A collection of 46 young adults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Non-ste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resurfacing treatment of 13 cases.The hip joint is the Harris score for evaluation of joint function and clinical clinical efficacy.Postoperatively,the hip radiographs using Amstutz partition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implant posi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tc.Postoperative follow-up,follow-up period of 6 months. Results 3 cases of 3 hip appear hip dislocation,1 case of infection;Amstutz partition method to evaluate all prosthesis position is no abnormalities but is not found loose,shift,broken nails of the prosthesis and cup;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Non-ste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re resurfacing with less trauma,less bleeding and easy revision advantages.It can b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 joint function,deformity and scope of activities,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of young adult rheumatoid arthritis.

[Key words] The Non-stem total hip;Surface replacement;Young adults;Rheumatoid arthritis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及技术的不断成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全髋置换术中由于人工假体长柄插入髓腔后造成的应力遮挡和骨质溶解等可导致骨脱位、假体松动、下沉、假体柄断裂及股骨骨折等并发症的产生[1]。随着并发症的出现,需要翻修的患者量逐渐增多,翻修时需更换更大型号的人工假体同时又增加了翻修的难度。全髋置换术对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关节炎、扁平髋及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佳。随着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开展,因其可保留股骨近端骨量、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为以上患者带来福音。通过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等对无柄人工髋关节的研究证实髋关节表面置换不产生应力遮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11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例(21髋),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22~48岁,平均(31.2±8.9)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依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7修订版本。对于身体情况较差,存在严重心、肾、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病理性骨折、股骨颈吸收、神经肌肉疾病等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具备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术前对所有患者行Harris评分,平均(49.6±6.7)分。本研究使用的无柄人工髋关节假体为钴铬钼合金铸件,由美国Wright公司、英国Corin公司和上海复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其中Wright公司产品8髋,Corin公司6髋,上海复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7髋。假体的组成包括股骨颈罩杯、固定螺钉、中心钉及调节小头等。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或侧卧位,视具体情况选取前外侧、外侧或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阔筋膜、分离臀大肌及断开外旋肌群显露关节囊,同时切除滑膜组织及大部分的前外侧关节囊,充分暴露髋臼缘、股骨颈及股骨头,随后内旋内收髋关节并使其脱位。对于关节严重僵硬者,先用髋臼凿将股骨头和髋臼分离后行髋关节脱位。充分暴露大小转子及其上缘的股骨颈和基底平台,将股骨颈及基底部的周围组织清理干净,并对髋臼周围的瘢痕组织、关节囊组织及挛缩内收肌群做适当的切除。髋臼安装术手术方法与有柄置换术的方法大致相同,安装完成后应用纱布填充的方法加以保护。随后行股骨颈罩杯安装,按照“一心、二塑、三平、四罩”的顺序进行安装[3]:首先采用中心定位器卡住股骨头及股骨颈并定位于股骨颈的中心点,测出颈干角和前倾角,由中心点钻入一直径为4.5 mm的中心定位针,进针角度约与股骨长轴呈135°~140°;而后采用直径为28~34 mm的塑骨器清理股骨头的周围组织,对股骨头及股骨颈进行修整塑形使二者成为一圆柱体,并保证其外径与股骨颈罩杯内径相吻合;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试模平台并测试股骨颈的高度,同时应用摆动锯去除多余的股骨头部分,尽量保留股骨颈的皮质骨;选择合适的罩杯套在塑型后的股骨颈上,保证罩杯底部与大小转子紧密相贴,对罩杯行机械固定防止其发生旋转而产生松动等。清理并冲洗股骨头颈表面及周围的组织、血块、骨碎屑和脂肪等,随后将调好的骨水泥置于假体内面及股骨头颈表面,将假体中轴柄置入股骨颈轴骨孔内并加压至骨水泥干固。复位髋关节,检查髋骨节活动度,置入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术毕。

nlc202309010949

1.3 术后处理

术后仰卧位,患肢取外展内旋位3~5 h,术后24~36 h拔除引流管并开始患肢肌肉收缩锻炼,术后第3天于床上借助滑板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周开始于床上行髋关节活动,2~3周借助拐杖下床活动。

1.4 随访及评价

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Harris评分[4],项目包括无疼痛、无畸形、活动度、行走不用辅助、系鞋带、穿袜子、坐椅子、上汽车、无跛行、行走距离和爬楼梯等,总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采用Amstutz分区方法对术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分区,评价假体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优良率=(优+良)/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每髋手术时间为70~115 min,平均(85.6±13.5)min,术中出血170~380 mL,平均(275.6±43.5)mL。术后3例3髋出现髋关节脱位,均因搬动不当引起,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位成功。术后7 d出现1例感染病例,经病灶冲洗治疗后10 d创口愈合。按照Amstutz分区方法进行分区评价显示,所有假体位置均无异常而且均未发现松动、移位及断钉的假体和罩杯。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Harris评分情况详见表1。

注:与术前相比,*P<0.05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表现,由于滑膜炎的反复发作易引起关节内软骨及骨质破坏而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学表现为滑膜弥漫性病变,包括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以及淋巴样滤泡和慢性局灶性炎症样改变,若病情严重可发生神经血管性紊乱而导致血液滞留及静脉扩张。若上述病变出现在髋关节内,由于髋关节关节囊内无弹性纤维、滑液增多导致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引发增生性滑膜炎。随着病情的发展滑膜出现纤维性改变,继而出现软骨破坏及骨质疏松等情况,多呈双侧对称性发展。部分患者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髋臼壁软化和变形而出现髋臼内陷[5]。类风湿性髋关节炎较其他下肢关节炎的发病率低,约占类风湿关节炎的1/6左右,但髋关节炎往往呈进行性发展,需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无柄假体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临床应用的趋势。其与常规有柄人工假体行关节置换手术相比,大大的降低了生物力学的不利影响,改善了因股骨截骨后假体柄插入股骨干改变压力传导模式而引发股骨干的疲劳性损害[6]。该手术适用于股骨近端畸形、股骨近端存在固定物、可能需要翻修、术后感染几率大及合并髋骨节发育不良、股骨细小、骨髓腔狭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及神经肌肉病变等患者[7]。

无柄人工髋关节在设计上保留了大部分股骨近端解剖结构,术后患者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传导及分布与正常人更为接近。股骨假体窗口的设计可以令新生骨突出,部分结缔组织可对假体进行包绕,更加接近生物固定,增加了假体的使用寿命。对于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骨溶解坏死、假体松动、下沉、假体柄断裂及股骨骨折等并发症需要翻修的患者,由于保留了股骨颈,使二次翻修操作简化,效果更好[8]。

本研究采用Amstutz分区方法评价假体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显示,所有假体位置均无异常而且均未发现松动、移位及断钉的假体和罩杯;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达到100%。临床多项研究[9-10]显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不切股骨颈而保留前倾角及颈干角、不扩髓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如感染、骨溶解及股骨干骨折等)的发生、骨质保留多可早期功能锻炼、保障良好血液供应、固定可靠、避免应力遮挡和翻修方便等优点;同时亦存在手术适应证难以掌握、手术操作不当、骨质切除过多及假体位置不良等缺点[11]。

综上所述,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易于翻修等优点,可明显改善关节的功能、畸形和活动范围,是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月秋,徐永清,柏利,等.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6):554-557.

[2] Tai CL,Lee MS,Chen WP,et al.Biomeehanieal comparison of newly designed stemless prosthesis and conventional hip prosthesis:an experimental study[J].Biomed Mater Eng,2005,15(3):239-249.

[3] 禹王基,瞿玉兴,孙俊英,等.全髋表面置换治疗中青年骨关节炎近期疗效[J].江苏医药,2007,33(9):871-873.

[4]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0.

[5] 过邦辅.类风湿性关节炎(八):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8):510-512.

[6] 曾颖,陈锦钊,许伟国.三种人工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1):42.

[7] 梁斌,李宏宇,孙可,等.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9例近期随访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0):731-733.

[8] 张小兆,钟生财,林伟,等.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5):4-6.

[9] 罗玉琛,吴春辉,肖刚,等.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J].中国骨伤,2009,22(6):436-437.

[10] 刘璠.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技术的历史与现状[J].南通大学学报,2007,27(3):157-159.

[11] Adili A,Trousdale RT.Femoral head resurfac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in the young pati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7):93-101.

(收稿日期:2011-02-07)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4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疼痛及髋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1]。当前对晚期与老年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步晚,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对于实行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目前尚有不同观点[2]。当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的有效性。然而研究结果显示,以往治疗此类患者时,有较高的远期失败率[3]。本文为此对比了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0岁,平均(40.6±2.2)岁;右侧38例,左侧2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40例,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3例;伴有同侧股骨头骨折者9例,髋关节脱位者19例,骨盆骨折者3例,股骨骨折者2例,坐骨神经损伤者2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标准:简单类型骨折25例,复杂类型骨折35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损伤肢体、致伤原因、伴发疾病、分型状况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取侧卧位。以大转子为顶点,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臀大肌纤维,切断外旋肌群后,显露髋关节后侧及大转子。切开关节囊,暴露髋臼和近端股骨。清除异位骨化灶,暴露髋臼后。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根据测量大小安装假体并以试模复位和调试,常规放置引流;治疗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选用新一代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首先根据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型号及对应的髋臼假体型号。股CHINA MEDICAL HERALD中国医药导报骨侧在中心定位导向器辅助下,沿股骨头和颈中心打入导针,沿定位针安装筒锉,换用骨刀去除多余骨质,股骨头上钻孔后,调制骨水泥,置于股骨头表面和假体表面,常规放置引流。1.3观察指标①计算每例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③随访3个月进行功能评价,按Harris评分标准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共4级[4]。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总输血量的比较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总输血量的比较(x±s)2.2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有8例,其中6例为术后大出血,均为对照组患者,提示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几率大于治疗组(χ2=12.362,P<0.05)。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另外2例为下肢深静脉栓塞,两组分别各有1例。2.3两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x±s,分)3讨论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病引起,首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4]。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感觉到腰部、膝部、大腿内侧等处的轻微疼痛或是麻木感,体征主要表现在髋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内旋活动受限最早出现,强力内旋时髋关节疼痛加重,有轻微进行性跛行。在临床医学上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常麻烦的,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病情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自体复合骨基质植入术就是患者一个很好的选择。年轻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情况比较多,但凡有一线保留自身股骨头的希望,都不要轻易的选择股骨头置换。而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药物保守治疗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5]。血供不足导致股骨头坏死,其原因由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粘连挛缩瘢痕卡压了穿过其中的血管、神经,使得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到挤压而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手术治疗能对病损点进行松解,改善股骨头的外部环境,改变髋关节周围的血供状态。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佳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生物材料制作的假关节,通过外科手术替换已经病废的髋关节,从而达到消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纠正髋部畸形、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6]。现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在临床应用50多年,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也是疗效最出色的外科手术,每年有约100万例患者通过该手术获得接近正常活动的能力。但是同时容易发生并发症,导致预后不好,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其他主要并发症包括脱位、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下肢不等长[7-8]。近年来,在医学和材料学日益发展的推动下,一种有效而又微创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诞生了,这就是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9]。这种新型手术对患者不仅造成的创伤小,关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股骨,是真正的微创手术。该手术相当于给股骨头戴个小帽子,不破坏原有的解剖形态,术后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率低,且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使患者避免了截骨之痛,以后翻修也较容易[10-11]。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几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5)。综上所述,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能在不增加创伤的基础上,减少术后切口大出血,同时提高随访Harri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对比情况,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机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在不增加创伤的基础上,减少术后切口大出血,同时提高随访Harri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表面置换,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Harris评分

膝关节置换查房 篇5

时间:2016-4-25 地点:骨伤科 主持人:姜雪芹

参加人员:宫振翠、李丰艳、谭慧娟、李冲、时玉、林晓静、李慧、王荣、曲美姣、姜文 患者姓名: 主要诊断:

由责护时玉汇报病例

40床,女,王兆英,61岁,住院号137746诊断: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主诉:双膝关节疼痛不适10余年,加重半年。于2016-4-308:27由家属用轮椅推入病房。T36.5℃

P65次/分

R18次/分

BP197/119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史5年。

专科情况:双髋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不能完全伸直,双膝关节內翻畸形,双膝关节外观轻微肿胀,皮温正常,浮髌试验弱阳性,股四头肌阻挡实验(+),髌骨研磨试验(+),麦氏症(+),内外侧关节间隙处压痛,屈伸膝关节疼痛加重,活动范围左膝45-100°,右膝30-100°,足背动脉搏动好,足趾血运好。

X平片回示: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胫骨内侧骨缺损,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大量骨赘形成。入院给予骨伤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于2016-4-5,8:4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满意,手术顺利,于11:40术毕安返病房,术后血压194/122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患肢弹力绷带包扎完好无渗出,伤口引流管固定在位,引流通畅,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术中出血约400ml,输注血浆400ml,红细胞2U,术后3小时恢复趾动,术后给予消炎、疏通血管药物治疗。

2.什么是关节退行性病变?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方法?请时玉回答

(1)关节退行性病变又称骨质增生,即骨的退行性病变,是关节炎的一种表现。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分布失衡或负载过度引起软骨磨损所致。

(2)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晨起后开始活动,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关节功能受限,以下蹲最为明显,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痛现象,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3)

a.西药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病情易复发。

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软骨的合成、抑制关节软骨的分解,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硫酸根本身也是合成软骨基质的必需成分之一。此类药物能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长期服用(2年以上)还能够迟滞关节结构的破坏。硫酸氨基葡萄糖起效较慢,但药物安全性佳,适合作为基础治疗用药长期服用。b.理疗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杀菌作用;②消炎作用;③止痛作用;④促进伤口愈合作用;⑤脱敏作用;⑥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⑦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其他可采用红外线,微波,激光,蜡疗等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c.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是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d.中医治疗

本病引起的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多属于风寒湿痹。可因风寒湿邪侧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药,风邪胜者为行痹,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可选宣痹达经汤。寒邪胜者为痛痹,治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可选乌头汤。湿邪胜者为着痹,治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可选薏苡仁汤加减。

推拿按摩治疗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关节炎有不错的效果。手法可归纳为解除软组织紧张与痉挛手法,止痛手法,松解粘连手法,增加髌骨活动度手法,消除膝关节肿胀手法等,可明显缓解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

针灸疗法也有一定的效果。针灸治疗基本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

3.膝关节专科查体都有哪些呢?下面有我为大家演示 髌骨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做内外旋活动。麦氏症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外旋,或内收、内旋,逐渐伸直。

4.人工膝关节是什么概念?置换的目的是什么?手术方法是怎样的?请姜文回答(1)人工膝关节完全参照了正常人膝关节的解剖形状,是一种仿生设计制品。

模仿人体膝关节的结构及活动方式,人工膝关节由四个部件组成: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以及衬垫。

四个部分安装好后就组成了一副完整的人工膝关节,有时髌骨部分可以不用置换,仍保留病人自身破坏较轻的髌骨。

(2)缓解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3)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手~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切除关节内病变的软组织、破坏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塑造股骨远端骨、胫骨近端及髌骨内侧面,达到适应安装人工关节的几何形状。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关节,安装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用骨水泥固定。安装衬垫,复位,关闭术口,手术结束。

5.膝关节置换的适应症有哪些呢?禁忌症又有哪些?请时玉回答 适应症:

退行性骨关节炎(OA)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AS)

创伤性关节炎 膝关节结核强直后

骨肿瘤切除术后

绝对禁忌症

--全身和关节局部的任何活动性感染

--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

--膝关节已长期融合于功能位,无疼痛和畸形

相对禁忌症

--年纪轻,术后活动多,肥胖,手术耐受力差

--病人合作态度不好,如有精神疾病等

6.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史多年,平时应注意?由林晓静为大家讲解

(1)饮食宜用低盐低脂饮食,食盐每天不超过5~10克,不吸烟,不喝酒(2)选择对体力负担不大的运动,如散步

(3)定期检查血脂,控制高脂肪饮食,不吃动物的内脏及其制品,可常食用黑木耳等。(4)从卧位到立位时不能太快,以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5)降压药、降血脂药应遵医嘱服用。避免突然停用降压药而导致“停药反跳现象”。(6)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是促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治疗高血压时,应首先改善患者的便秘。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往往会因药物而引起便秘。因为降压药利尿剂具有排除体内水分的作用,会使体内水分不足,使大便变硬,引起便秘。协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协助患者做好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鼓励患者增加进食水果、蔬菜及食纤维的食物,每晨饮用适量的温水,制订易于消化排便的饮食计划。

(7)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做到心平气和。

7.术前要为患者进行指导,请李慧演示下

阿姨,您好,您将在明日08:3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就是在腰椎间隙打麻醉,从腰部以下没有感觉,手术时不会感到疼痛,术后会使用静脉镇痛泵也不会疼,您放心就好。您今日晚餐可以正常吃喝,晚22:00后需禁食水好吗?为了明日的手术,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准备。

(1)手术部位需要备皮,我的动作会尽量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范围是大腿上1/3至足趾,并修剪脚趾甲,备皮后可温水擦拭局部皮肤。

(2)这是手术腕带,上面有您的个人信息及手术名称,咱们现在核对一下好吗?(...)术前半小时我会给您再次核对信息并给您带上腕带,手术衣要求咱们术前半小时换好并将首饰活动义齿取下。

(3)您需要跟我学习做深呼吸,方法是用鼻子吸气,憋住1s,缩嘴唇慢慢呼气,这样可以锻炼肺部功能,预防肺不张;再来学习有效咳嗽,方法是用鼻子吸气,憋住1s,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4)为保证您夜间充足睡眠,我会为您进行耳针治疗,取穴神门、心、皮质下等穴起镇静助眠作用。

(5)术后回来还要进行一系列锻炼,您跟我做一下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张收缩锻炼(6)我让您之前准备的助行器好了吗?咱们来调节一下高度,然后您跟我学习一下

(7)术后6h内因麻醉未完全消退,我们需要禁食水,以免发生呛咳,6h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次日低盐低脂饮食,但不能吃发物,比如海鲜、狗羊肉、辛辣食物

如果术后您有心慌、出虚汗、无力等症状请及时通知我,以上这些您记清楚了吗?如果您有忘记的可以随时问我,我会为您讲解的。

8.术后有哪些观察要点,由李冲为大家来说一下(1)患者回到病房后,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搬运,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安全,术后去枕平卧6h,并交代患者6h不可抬头,其他关节可活动,以缓解患者术中疲劳(2)麻醉针眼处要加强护理,一旦发现渗出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及时进行生命征的观察并记录

(4)观察管路(氧气、留置针、止疼泵、尿管、引流管等)固定情况及是否通常。告知家属止疼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如恶心、低血压等,若出现恶心呛咳要将患者头偏一侧,防止吸入性肺炎发生。密切观察引流量,遵医嘱夹闭或开房引流管。

(5)查看全身皮肤情况,如背部、骶尾部、扎止血带处皮肤有无破损、发红、水泡等(6)术后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以利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密切观察血运、皮肤温度、神经感觉末梢循环的充盈度、伤口渗血及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7)将床挡抬起,轮子固定,预防坠床。注意保暖,切不可使用热水袋、暖手宝等以防烫伤患者。

9.患者术后要如何进行功能锻炼,请王荣为大家演示

术后早起锻炼,以避免粘连和肌肉萎缩预防血栓为主要目标,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的方法,否则极易引起关节肿胀和关节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1)手术当天,待麻醉消退后可进行功能锻炼: ①患者主动训练:继续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训练。

②被动锻炼:家属协助患者抬起患肢做小范围的屈伸活动; 患者健腿屈曲踩在床上,把身体抬起,家属给患者进行背部及臀部按摩;家属给予挤压按摩双下肢(从下到上);以上训练每2小时一次,每次15分钟。③肺功能锻炼:同术前指导。(2)术后第一日:

① 患者主动训练:继续踝泵锻炼、股四头肌训练

② 膝关节伸直训练:将枕头放于患肢脚下,把膝部悬空,要求患者把膝关节伸直并用力往下压,保持10秒,每次练习30分钟,3-4次/日。

③ 膝关节屈曲练习:将床挡立起,双手扶床挡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于床边,缓慢屈曲膝关节90度,每次练习15-30分钟,3-4次/日,当感到劳适当休息。

10.该患者术后中医护理治疗有哪些,由林晓静为大家讲解一下

11.根据该患者的体征进行中医辩证施护,注意事项由曲美姣为大家讲解一下 该患者为气滞血瘀症

饮食指导: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百合等,忌煎炸、肥腻、厚味、寒凉的食品。食疗方:山楂桃仁粥。生活指导:(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2)加强对膝关节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4)适当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防止骨质疏松(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通知医生

12.如何预防患者发生意外事故,(1)预见患者跌倒、坠床的潜在危险因素:填写坠床跌倒评估单,在患者床尾悬挂防跌倒、坠床的标志,提醒所有医护人员注意安全,落实安全规程。如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并全程陪同,对年龄偏大、活动能力较差,应使用床档,护士及时巡视病区,协助入厕、穿衣等生活护理,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以免发生意外。

(2)创造安全环境:呼叫器置于患者床头,并教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将生活日用品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病床加床档并固定,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让患者穿稳定性好、防滑的鞋子。夜间保证照明,使患者起床时能看清病室环境,护士及时巡视病区,提示患者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情况,防止发生意外。(3)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4)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13.针对患者整体情况我们的护理问题就来了,首优问题及护理措施,由姜文来说一下(1)疼痛 与手术创伤,术后体位不当,加压包扎过紧有关 护理措施:

1>术后24小时内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2>抬高患肢15-30度,以减轻肿胀压迫。3>定时观察患肢血运、感觉、活动情况。4>观察患肢肿胀程度,鉴别引起疼痛的原因。

5>教病人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如:交谈、听音乐、有节奏的呼吸。6>按摩患肢减轻肌肉紧张和疲劳。

(2)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1>术后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 2>抬高患肢20-30°,增加静脉回流

3>鼓励早期功能锻炼,遵医嘱给予使用动静脉泵、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等辅助预防

4>定期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肌肉疼痛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潜在并发症:关节腔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情况下手术后会出现关节内少量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可自行吸收,不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2>如患肢皮肤淤血、瘀斑范围扩大,肿胀加大、敷料渗血、疼痛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及时更换敷料,适当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手术置引流管。

14.中优问题及护理措施,由姜雪芹来说一下

(1)发热 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外科吸收热有关 护理措施:

1>倾听病人主诉,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并告诉患者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如:呼吸增快,脉搏加速,虚弱等。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趋势,必要时随时测量。

3>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使病人舒适;体温超过39℃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并观察反应,半小时后测体温。若用药物降温,观察病人出汗情况,要防虚脱、受凉。4>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营养。

(2)潜在并发症:关节腔内感染 护理措施:

1>一般在术后4-8h出现,如膝部肿胀加剧,但疼痛不明显,无明显全身症状,为关节滑膜受刺激后的反应

2>查体膝关节张力大,肿胀明显,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以防淤血沉积引起疼痛和感染 3>早期行关节穿刺,将关节内积液松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早期更换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4>发生感染后,应及早切开引流,也可在关节镜下行感染关节清理术,必要时可考虑行关节镜下关节清洗、滴注引流术

15.次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由曲美姣回答(1)自理能力缺陷 与制动不能正常活动有关 护理措施:

1>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2>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3> 便器放在病人能够达到的范围。准备辅助器械,如:拐杖、坐便器。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围手术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

1>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2> 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保持皮肤清洁,衣服质地柔软宽松。3> 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经常按摩骨突处以促进血液循环。

4> 定期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有无发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6.该患者出院时,应做哪些指导?由责护时玉讲解下如何指导患者

(1)

在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应避免跑步、跳跃、爬山等能够对膝关节造成冲击的活动。

(2)

在体力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走,控制疼痛,口服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疼痛与肿胀是正常的,但当这种不适感非常强烈的时候,可适当减少活动量或与您的经治医生取得联系。

(3)

在家时可以将足跟垫高,用沙袋(或盐袋)压于膝部帮助伸直膝关节,并按照指导坚持练习。

(4)

置换后的关节是人工的,会偶尔产生不适,且在膝关节手术切口疤痕附近会有一些麻木感。(5)控制饮食,维持理想体重,以使您新的膝关节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不应负荷过重。(6)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人工关节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出院后如出现以下症 应及时就医:伤口渗液 或有异味;无其他原因体温超过38.0℃两天以上;膝关节疼痛和红肿。

②出院后如需要做以下特殊检查,您应该口服抗生素以避免关节发生感染:膀胱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或直肠镜检查;包括牙齿清洗在内的口腔科操作;各种外科手术;插导尿管。

③身体任何部位发生感染,都需要与您的手术医生联系。(7)人工假体在通过飞机安全检验时会引发警报,您可以将出院诊断书出示给机场安检人员,以证明您的身上有金属关节。

(8)大约需要6个星期左右时间扶双拐或扶助行器练习走路,等待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后即可弃拐行走。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6

六年前,30岁的小陈因车祸导致股骨颈骨折,在当地医院做了内固定手术。不料,术后还不到一年,她就发生了股骨头坏死。为了治病,她去过好几家大医院就诊,医生们都说要做全髋关节置换,且由于人工关节有使用期限,15年后还要再换。顿时,小陈一家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之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陈慕名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找到了关节外科的张先龙主任。经仔细研究,张主任为小陈实施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术后,小陈像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还如愿生了个孩子。

医生的话:对于年轻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股骨头和股骨颈的骨质,为日后再次置换创造了非常好的骨质条件,且该手术不像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那样需要打通股骨髓腔,对骨的创伤非常小。虽然表面置换的关节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对于必须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该手术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

早期诊断,磁共振有优势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通常表现为轻微的髋关节疼痛,负重行走时加重,检查时会发现髋关节内外旋功能受限。在病变早期,X线检查通常很难明确诊断,磁共振检查有助早期诊断。

分期不同,治疗方法各异

目前,大多数医生会根据髋关节的X线表现来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期(Ficat分期):Ⅰ期,X线片难以发现病变,磁共振可发现;Ⅱ期,股骨头形态好,里面有囊性变;Ⅲ期,股骨头有塌陷,关节间隙破坏不明显;Ⅳ期,股骨头变形明显,关节间隙狭窄,有明显的骨赘形成。

如果疾病尚在Ⅰ期或Ⅱ期,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卧床、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等,避免股骨头负重变形,同时采用抗凝、扩血管、中药、高压氧、冲击波等治疗,促进股骨头骨质的自身修复。如果疾病进展到II期末以后,则需手术干预。一般地说,Ⅱ期~Ⅲ期者,可以采用骨移植进行治疗;Ⅳ期或Ⅲ期股骨头坏死面积在40%以内者,可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病变更严重者,则需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年轻患者,“表面置换”更合适

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截除股骨颈和股骨头,置入人工假体。这种手术方式虽然具有广泛的适应征,但却彻底重塑了髋关节局部的结构,剧烈活动易导致脱位。研究发现,对许多年轻患者而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远期的效果并不满意,早期松动或磨损导致关节翻修甚至多次翻修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年轻患者的活动量比较大,容易出现全髋关节置换早期松动。

对于需要实施关节置换的年轻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髋关节表面置换是一种较好选择。髋关节表面置换以手术的方式,去除病变的髋臼以及股骨头表面的软骨,并在髋臼和股骨头表面替换以金属“外壳”,保留原有的股骨颈和股骨头。关节假体采用“大头”设计(一般在36毫米以上,传统全髋关节置换仅为28毫米),确保了关节活动时的稳定性,特别适合中青患者高活动度的要求。该手术耗时与常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仿,一小时左右即可。术后第二天,患者可扶拐下地行走;术后6~8周,可完全恢复行走。

专家简介

张先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 我院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治疗膝关节强直患者13 例 (13膝) , 男5 例, 女8 例;年龄52~75 岁, 平均62 岁。原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6 例 (6膝) , 骨性关节炎7 例 (7膝) 。所有患者均存在膝关节强直及活动受限, 患肢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见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术前平均VAS评分5.5分 (4~8分) , 患膝屈曲范围10°~80°。

1.2 手术操作

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吸入麻醉, 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术前0.5 h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 注意手术室温度变化, 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常规上止血带、消毒、铺巾, 取膝关节正中切口, 髌旁内侧入路。髌骨外翻困难时以骨凿于髌腱胫骨结节止点远端骨面约3 cm左右横行截断, 再以摆动锯于上述胫骨结节切线内外侧做矢状面楔形截骨, 将骨块连同髌骨向外翻开即可获得膝关节满意暴露, 其余手术步骤同常规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毕于关节周围局部注射“鸡尾酒”阵痛药液, 并留置镇痛导管, 用于术后1 d单次追加推注镇痛药液[3];胫骨结节截骨处以骨蜡封闭, 减少骨床渗血。缝合前松止血带充分止血后, 逐层缝合切口。切口部位予以适当加压包扎, 减少切口出血, 腘窝处应放置棉垫, 保护腋窝处血管, 避免术后出现血流障碍。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术中及术后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2 d, 出院时膝关节疼痛均获明显缓解, 所有13 例膝关节被动屈曲均大于90°。术后随访5~15个月, 平均随访10个月, 所有患者截骨处平均5个月获得愈合;末次随访时, 膝关节平均屈曲95° (60°~110°) , 其中1 例患者出院后因疼痛拒绝配合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6个月时被动屈曲丢失为60°;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5分 (4~8分) 降低至术后平均2分 (0~4分) 。患者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膝关节假体在位、力线良好, 股骨、胫骨假体周围无透亮线, 假体无任何松动迹象。

3 围手术护理及康复训练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了解较少, 存在对术后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的担忧, 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发放膝关节置换术病员手册, 通过病房内手术成功的病例自我介绍来增加患者

对手术的信心, 床位护士负责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取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其紧张心理, 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

3.1.2 术前准备

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高龄患者需常规行心肺功能检查, 排除各项手术禁忌证。由于本组患者存在膝关节强直,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 血液供应较差, 术前应指导患者行手术部位皮肤热敷及按摩以改善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 避免术后可能出现的皮肤坏死及感染。术前指导患者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运动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因本组患者多为严重膝关节疾病患者, 多曾接受关节镜手术、膝关节穿刺及关节腔注射, 应常规于术前1 d及术前0.5 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备皮、皮试、灌肠, 根据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术前禁食12 h, 禁饮8 h。

3.2 术中护理

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 抵抗力较差且无菌要求高, 属甲类手术, 因此我们将此类患者安排在百级层流手术室, 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人数,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术中将整个肢体用抗菌贴膜覆盖, 术者戴双层手套, 减少感染机会;患肢切口部位术后予以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减少切口出血, 腘窝处应放置棉垫, 保护腘窝处血管, 避免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

3.3 术后护理

3.3.1 卧位护理

患者于苏醒室返回病房时应按照整体平移放置于病床上, 去枕平卧, 取足高头低位, 腘窝下放置软枕使膝关节屈曲以增加关节腔压力, 减少切口渗血[4]。待患者清醒后即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3.3.2 镇痛护理

患者术中留置的镇痛导管周围应保证严格无菌, 防止细菌沿管腔进入关节。留置的“鸡尾酒”药液于术后第2天推注入关节腔并拔除导管, 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 1日3次, 部分胃肠功能不良患者予以口服曲马多类止痛药。

3.3.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清淡饮食, 禁忌高胆固醇等过于油腻饮食, 适当补充蛋白质;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胃肠蠕动, 以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高龄患者, 如出现低钾, 除静脉补钾外, 还指导患者针对性食用橙子、香蕉等水果。

3.3.4 术后并发症预防

吕厚山等[5]对未经预防治疗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行静脉造影检查, 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总发生率为47.1%, 并认为其与术后长时间卧床等使静脉流速滞缓、术后静脉血管损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 d开始给予口服利伐沙班, 15 d一个疗程, 并指导患者在耐受范围内积极活动患肢,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考虑到可能的关节内感染, 本组患者均未留置引流管, 同时由于术中使用止血带, 部分患者出现下肢淤血肿胀, 予以抬高患肢, 配合局部冰敷改善症状。由于本组患者存在强直畸形, 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 应每日观察切口处, 定时换药并保持干燥, 避免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

3.3.5 功能锻炼

手术当日至术后第2天, 患者清醒后即嘱患者于膝关节伸直外展中立位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活动。练习方法采用Tens法[6], 即收缩股四头肌10 s, 休息10 s, 收缩10次为1组, 重复10次, 3~4次/d。

术后第2天拔除镇痛导管后即可开始持续被动活动器进行被动锻炼, 初始被动活动范围为0°~30°, 之后每天增加5°, 2次/d, 每次30 min, 因疼痛不愿配合者可超前口服镇痛药物, 出院时患者被动屈曲应达到90°。严格避免患者主动抬高患肢动作, 患者可在医师监视下扶双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本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适当的肌力恢复, 患者截骨处尚未达到愈合, 应该在被动状态下屈曲, 过早主动屈曲或抬高患肢可能会导致截骨块的移位, 影响骨折愈合及膝关节伸膝装置正常生物力学。患者于术后6周开始进行主动直腿抬高练习, 加强股四头肌肌力以保证膝关节稳定, 此期可适当负重行走, 延长行走距离, 加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患者出院后定期每2周门诊复查, 由手术医师根据康复情况对其康复方案进行调整。如行走仍不稳, 可继续加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如对抗阻力直腿抬高、踝关节悬重物抬高练习等。术后3个月门诊摄片复查, 无异常后继续上述康复练习, 直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日常生活。

4 讨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重建膝关节的功能, 使患者能够生活自理甚至回到之前的工作。然而在膝关节强直、膝关节翻修等手术中, 股四头肌纤维化或瘢痕形成会影响手术的显露。如果按常规方法显露不但显露困难而且容易造成髌腱断裂或髌腱撕脱等灾难性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功能[7]。胫骨结节截骨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并且效果非常良好的增加膝关节显露的方法, 很大程度减轻了膝关节强直患者手术的难度。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与患者术前的关节功能、术者的手术技巧等很多因素相关, 而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由于本组均为膝关节强直患者, 且使用了胫骨结节截骨术, 使得护理策略与正常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存在较大差异。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手术医师沟通, 了解患者手术方案及术中情况, 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膝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 预防肌腱、关节囊黏连和挛缩, 使患者术后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早期应用CPM可减少膝关节黏连的发生, 增加膝关节屈曲度, 减轻术后疼痛。被动活动同时可增加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 有利于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是也有研究发现CPM训练屈膝超过40°时切口的氧供明显降低, 说明术后早期屈曲过度可导致伤口愈合障碍, 故认为初期被动屈膝不宜超过40°[8]。因此我们认为术中可靠的截骨块固定, 配合术后初期有限范围的被动屈曲不会导致截骨块的骨不连, 同时根据Wolf定律, 适当的刺激还有利于促进截骨处的愈合。本组患者为强直膝关节患者, 大多数存在局部软组织挛缩及瘢痕化等情况, 局部血供较差, 且均行胫骨结节截骨术, 早期的过度屈曲易导致局部皮肤坏死以及截骨处不愈合等危险。因此, 对于此类患者, 除了详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外, 一套完善的术后护理及康复策略可以保证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 总结膝关节强直患者行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及康复训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膝关节强直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资料, 对比其与普通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护理要求的区别, 总结其康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时间515个月, 平均10个月, 所有患者截骨处平均5个月愈合;末次随访关节平均屈曲95° (60°110°) 。VA S评分由术前平均5.5分 (48分) 降低至术后平均2分 (04分) 。结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强直患者的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 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加强膝关节强直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强直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康复

参考文献

[1]Ayers DC, Dennis DA, Johanson NA, et al.Instruc-tional course lectures, the American Academy ofOrthopaedic surgeons-common complications of totalknee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7, 79 (2) :278-311.

[2]Sérgio Rocha Piedade, Alban Pinaroli, ElvireServien, et al.Tibial tubercle osteotomy in primary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safe procedure or not?[J].Knee, 2008, 15 (6) :439-446.

[3]曾金才, 孙俊英, 杨立文.关节内置管局部浸润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21) :1609-1612.

[4]陈柳娟, 曾采采, 刘洁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11) :1728-1729.

[5]吕厚山, 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19 (3) :155-157.

[6]曹伟新, 李乐之, 李津, 等.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42.

[7]尚延春, 陈海龙, 王战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装置并发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11) :869-871.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3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36例, 年龄54~77岁, 平均年龄68岁。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老年患者体质较差, 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且由于骨质疏松、血管弹性差, 出血量较多, 生命征容易出现变化, 故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严密观察患肢血运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髓、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骨科医师处理较为棘手的问题。若合并肺动脉栓塞, 在临床上易导致死亡。据报道, 在欧美国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 DVT的发生率平均为40%~65%, 继发的肺栓塞发生率在4.6%~19.7%。在国内, 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也达到39%以上 (3) 。因此术后需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皮肤颜色、皮温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 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3 引流管的护理

膝关节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或采用自体血回输采集装置。术后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注意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

2.4 疼痛的护理

由于术后局部会发生肿胀,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除造成病人的痛苦不安外, 重者可以影响多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手术膝关节功能的正常恢复。目前手术患者常规给予使用镇痛泵。未使用镇痛泵的可适当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或肌注度冷丁注射液50~100mg, 确保手术当天平稳度过。

2.5 留置导尿的护理

预防泌尿系感染, 使用0.05%碘伏尿管护理每日2次, 嘱患者每日饮水1500~2500m1, 根据病情术后第2天拔管。

2.6 皮肤护理

术后以软枕垫高患肢, 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少患肢水肿。注意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 避免影响患肢血运。患肢术中使用止血带部位的皮肤, 可能由于局部受压过久出现红肿甚至水疱, 如出现水疱注意保护勿使之破溃, 以防感染。预防褥疮的发生, 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 使用氨水袋垫于受压部位并按时更换, 鼓励和协助患者翻身, 杜绝褥疮发生。

3 功能锻炼期的护理

膝关节是结构复杂的关节, 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要求达到负重、伸屈、外展及旋转稳定性好。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 膝关节伸屈度往往不满意, 没有足够的膝关节活动范围, 尤其是屈曲功能往往是影响病人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早期活动关节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较组织尚未完全机化锻炼的难度不大, 可较快地恢复功能, 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功能锻炼改善关节活动度范围, 提高肌力, 其原则是应早期开始, 循序渐进, 切不能操之过急,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伤。

3.1 心理护理

3.1.1 患者的心理特点:

病人来到陌生环境, 忍受病痛折磨, 对接受手术治疗缺乏心理准备, 不了解有关手术治疗的知识, 手术对于他们往往有一种生与死的体验, 紧张恐惧心理十分强烈。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麻醉效果以及手术能否发生并发症或后遗症、能否彻底治愈, 忧心忡忡。另外老年病人考虑问题很多, 想到住院需要家人照顾, 及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结果, 对家庭、子女、伴侣的影响, 还可能考虑到手术费用的昂贵, 医疗费用得依赖他人提供, 思想上有一定的压力, 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在后期的康复锻炼过程中, 由于惧怕疼痛, 老年人的康复欲望低下, 有时候会不配合锻炼, 有时候甚至失去信心放弃锻炼严重影响了康复进程。

3.1.2 心理护理针对以上分析的心理特点, 护理上对病人要热

情友好, 平时多与病人接触,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 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 鼓励、安慰患者,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解除患者的顾虑,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邀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 可通过这种交流,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技术, 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心, 耐心地讲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 消除病人忧虑怀疑心理。

3.2 康复训练指导

3.2.1 仰卧伸直膝关节锻炼:

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多有较长时间疼痛经历、畸形及功能障碍, 膝关节后侧韧带挛缩, 进行伸直锻炼有助于挛缩韧带的延展, 改善患肢的运动度。术后第1天开始, 在病人小腿下段放置一垫枕, 使膝关节悬空, 每次30~60分钟, 每天3~6次。也可由家属以患者可忍受的力量按压患膝或在病人耐受范围内可在膝关节上方放置1~5kg的重物, 逐渐使患肢达到5度的过伸位。

3.2.2 CPM被动功能锻炼:

术后次日, 术后48小时在拔除引流管后, 开始采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将患肢放置在CPM的滑动架上并予以固定, 大腿和胫骨近端用自动粘带固定, 大腿应尽量贴于活动架上, 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 达不到要求的活动角度, 维持膝关节中立位。起始角度为0~40度, 速度宜慢, 每次1小时, 每天上、下午各1次。以后逐日增加角度10度, 或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要求患者在术后2周内达到膝关节屈曲120度。CPM机以屈膝运动为主, 伸膝不足, 部分患者对CPM机产生依赖而忽略主动运动, 故常导致一定程度的伸膝运动受限, 所以要通过主动运动来弥补伸膝运动的不足。

3.2.3 主动运动锻炼:

术后即可开始主动活动踝及足趾关节, 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收缩可促进肢体静脉及淋巴回流, 减少肌肉间粘连, 消除肿胀。术后第3天, 患者坐在床边, 双腿下垂, 进行主动伸、屈小腿活动, 休息时可配合下肢皮牵引伸直膝关节, 防止关节囊挛缩致膝关节屈曲。下肢下垂时可在患肢上缠绕弹力绷带, 避免患肢肿胀, 增加疼痛等不适感。术后6~10天患者可行仰卧直腿抬高锻炼, 患肢直位, 尽力抬离床面以最大耐受角度, 然后缓慢放回床上, 每日3次, 每次5~10分钟。术后1周鼓励患者下地练习站立与行走, 并进行康复指导, 患者下地后开始主动、被动交替活动膝关节。让患者扶床进行蹲起练习, 以自身躯体重量下压, 被动屈曲膝关节至患者可以忍受的程度, 每日循序渐进。术后2周, 逐渐脱离辅助工具练习步行。

3.2.4 上、下楼梯锻炼:

上楼时健腿先上, 患腿后上, 拐杖随后或同时;下楼时拐杖先下, 患肢随后, 健腿最后。以减少患膝负重屈曲。双膝同时置换时可根据双腿恢复情况相对而言。

3.3 出院指导

出院时患者往往还带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需要继续的功能锻炼, 后期的康复计划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指导, 督促其坚持功能锻炼, 保证患者能继续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 恢复生活能力, 使个人生活完全自理, 进而重返工作、社区。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术后锻炼内容, 加强关节活动度, 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能力。活动次数及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 追求功能的最大恢复, 而不是最快的恢复, 不宜超强度活动。术后3个月可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散步、骑车、游泳等, 不鼓励进行跑跳等剧烈活动。分别在1、3、6个月及1~2年时摄X线片复查。

4 总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是难度较高的手术, 手术的患者又多为老年人, 在生理、心理上都需要更多的关怀, 精心的护理、密切的观察, 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深静脉血栓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护理上要严密观察, 并指导患者早期锻炼。老年人由于思想顾虑多, 惧怕疼痛, 康复欲望低, 术后康复锻炼的配合度较差, 因此手术后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的心理护理的对于术后顺利康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效果。康复锻炼应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功能的最大恢复, 不可操之过急, 并应注意锻炼安全, 防止摔伤、过度运动。针对性的出院指导, 不仅有益于病人的康复, 还可迅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建英, 杨滢, 张玲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研究现状.护理学报.2007, 14 (5) :21-24.

[2]顾强荣, 王黎明, 桂鉴超, 等.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相关问题处理体会.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 20 (5) :509-512.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重度骨关节炎患者41例, 男11例, 女30例, 年龄54~72岁, 平均 (63.2±5.1) 岁。病程1~20年, 平均 (9.9±4.2) 年。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性X线检查, 排除患有严重的关节感染或者严重的心肺疾病的患者, 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方法:首先在术前需要做好基础性检查工作, 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或者手术禁忌证。患者行硬膜外麻醉, 采用膝前正中部位行切口, 在髌旁内侧入路, 打开关节腔, 保护内外侧副韧带, 清除关节腔内游离体及增生滑膜组织, 沿关节囊周围逐步分离, 切除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 充分暴露内外髁及胫骨平台;用定位装置定位后, 将股骨髁及胫骨平台用摆锯修整与假体相匹配[1], 试模试行安装, 检查轴线满意, 对位对线均好, 膝关节活动可, 关节稳定性好, 用脉冲式冲洗枪反复冲洗关节腔后, 用纱布将截骨面擦干, 用骨水泥将人工关节假体安装于股骨髁部及胫骨平台, 再次检查, 轴线满意, 关节活动及稳定性均佳, 试行将髌骨覆盖, 检查髌骨滑迹好, 最后做好止血、冲洗和放置引流管等程序, 关节囊缝合完毕后, 逐层关闭切口。术后需要做好基础性处理工作, 及时拔出引流管, 采用多种模式进行镇痛处理, 术后第1天给予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术后3 d逐步进行康复治疗[2]。

评价标准:在本次研究中以HSS评分形式为标准, 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分值越高说明越接近正常指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进行为时半年的随访, 实践证明, 术后的VAS、ROM评分接近正常值, 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本次研究中的41例患者中, 有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切口局部感染的情况, 经过换药治疗后, 患处愈合效果良好, 不存在感染的情况,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

讨论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 (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 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关节退行性病变, 对患者自身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主要是老年患者居多。基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减少临床不良反应。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升级, 在治疗重度骨关节炎上应用方式逐渐增多, 其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该治疗形式在缓解膝关节疼痛感中效果显著, 已经得到广大患者和骨科医生的认同。假体设计形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我国现有的假体设计技术和国际接轨, 可以在各个医院推广应用[3]。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具体操作流程, 做好病理的选择和诊断工作。首先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对膝内侧或者外侧的软组织进行松懈, 及时纠正膝关节的对线。由于伸屈关节比较特殊, 需要保证膝关节在内的软组织的平衡, 及时对骨组织进行切除。如果操作不当, 则会出现关节畸形的情况, 工作人员必须将具体应用技术落实到实处, 不断提升操作经验。同时要尽量切除少量的骨组织, 在缺损处进行植骨术, 保证骨组织和股骨之间的间隙宽度相同[4]。此外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骨水泥固定技术, 固定技术是手术最重要的步骤, 对患者术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软组织形式的变化, 做好处理工作。胫骨平台假体定位对日后活动有关键性的作用, 要反复对膝关节进行屈伸, 观察机体的位置是否不当, 避免出现不对位的情况[5]。

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 进而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患者家属要起到辅助的作用, 及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督, 让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性锻炼, 练习行走, 减少术后恢复时间[6]。

在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进行为时半年的随访。41例患者中, 有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切口局部感染的情况, 经过换药治疗后, 患处愈合效果良好, 不存在感染的情况,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说明对重度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 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操作简单, 治疗安全性比较高,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俞胜宝.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15例[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12) :1538-1540.

[2]杜绍良, 张锡光, 陆景华, 等.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重度骨性关节炎8例近期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9 (1) :601-603.

[3]王贵清, 蔡显义, 汤勇智, 等.应用国产人工关节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12) :542-545.

[4]官蓉威, 汪琳休, 钟喜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期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 2013, 2 (1) :104-105.

[5]次南, 熊国忠, 江大海, 等.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西藏科技, 2015, (7) :36-37.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10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42例, 年龄64~79岁, 平均 (65.49±5.3) 岁;术前均进行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胫骨或股骨的软骨下骨骼出现硬化或囊性的改变, 关节可出现大量骨赘增生, 关节间隙较正常变窄甚则消失。

1.2 方法

采取硬膜外麻醉, 患者呈仰卧位, 常规消毒后铺上无菌洞巾, 然后行一长约8~10 cm的纵切口在膝关节前方正中的位置, 然后进入关节通过髌旁内侧入路, 彻底清除患者的滑膜、髌上囊、髌下脂肪、前后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半月板等, 然后将骨赘用咬骨钳咬除, 对后侧关节囊和内外侧挛缩的软组织进行松解, 然后将胫骨充分暴露, 将胫骨远端截骨定位器进行安装, 再做一3~5°的后倾截骨, 厚度约1 cm, 然后在股骨远端内侧约0.5 cm处进行开口, 此处为正确的中心位置, 远端做5~7°的外翻, 3度的外旋截骨, 厚度约1cm, 然后将4合一截骨板安装上做前后髁, 前后斜面的截骨, 再间隙垫安装以测试屈伸间隙及下肢力线。最后调制骨水泥进行假体的安装, 将髌骨周围骨赘咬除, 用电刀将其周围的神经灼烧掉, 术毕在关节腔内留置一枚负压引流管, 术后进行抗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指导其行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以利于早日恢复[2]。

1.3 评价标准

HSS评分标准:其中包括疼痛方面30分, 关节功能方面22分, 活动范围方面18分, 肌力方面10分, 屈曲畸形方面10分, 稳定性方面10分, 共计100分。优:85~100分, 良:70~84分, 一般:60~69分, 差:0~59分;

2 结果

结合本研究显示:82例患者经过手术后, 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的有56例, 良的有20例, 一般的有4例, 差的有2例, 优良率92.7%, 术后无感染和静脉血栓发生。

3 讨论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当今社会老年人的重要疾患之一, 由于老年人机体的衰老, 局部骨质的疏松、退化、增生等, 导致关节周围骨刺的形成, 甚至出现畸形, 从而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生活负担。过去常以保守治疗为主, 但是效果较差, 见效慢, 成本高, 并且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骨科的应用,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结合本研究显示:术后优良率高达92.7%, 与之文献报告相符。在整个术式过程中, 术式中能否顺利的对膝关节周软组织进行松懈是关键, 直接影响着术式的成败, 医师可以完成正确的截骨在截骨配套器械的帮助下, 但软组织平衡则需要医师熟练的经验技术, 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 (2) 伸膝位、屈膝位, 关节内外的稳定性较好; (3) 髌股关节正常对合; (4) 下肢力线正常。本文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主要是术前抗感染和术后的抗凝等对症处置, 注意治疗基础疾病, 加强术后的营养, 注意术后的康复锻炼, 可以防止术后的感染和血栓形成[3]。

因此结合本文表明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好, 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索观察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2例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术后进行512个月的随访, 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的有56例, 良的有20例, 一般的有4例, 差的有2例, 优良率92.7%, 术后无感染和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好, 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

[1]谢卫宁, 杨英年, 甘六央, 等.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J].当代医学, 2009, 15 (27) :52-53.

[2]曾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2, 2 (2) :157-15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篇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对10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47例,女59例,年龄38~88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股骨头坏死30例,股骨颈骨折7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性关节炎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9例,冠心病2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糖尿病8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全身情况: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过敏史,药物史,术前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等。

2.1.2消除老年人对陌生环境、对疾病和离开家人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尊重老年病人,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并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重视病人及家属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早治疗的重要性;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的成功率,讲解麻醉效果,保证术中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与家属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

2.1.3增强病人抵抗力,按预期进行手术,并能很好地耐受手术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造成手术后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护士应指导病人掌握饮食营养知识,嘱病人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少食脂肪食物。食欲不佳的病人可加服助消化药物,如酵母片;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提高病人的食欲,以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2.1.4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取得患者术后的配合。

2.2术后护理

2.2.1严密观察病情:术后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实行严密的监测。

2.2.2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早期应进行患肢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使用抗凝药物。

2.2.3感染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将患者置于单人或双人房间。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负压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防止引流液倒流。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d体温超过38.5℃,应及时报告医生。另外,要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为患者拍背,有效地清理呼吸道,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导尿期间,保持尿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做好尿道口的护理,会阴擦洗每天两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500ml以上,以有效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2.4 脱位的观察及护理: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疼痛,触摸手术部位有无异物拖出。指导患者翻身(两腿之间应夹一个枕头),取物、下床动作应遵循避免内收屈髋的原则。

2.3术后康复指导

2.3.1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者穿矫正鞋,使足尖向上,患肢下垫一软枕,保持15度外展中立位,以防止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

2.3.2功能锻炼指导: ①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从帮助患者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练习"三点支撑"即抬臀练习,以防止臀部皮肤长期受压,形成压疮。②术后1~2d拨除负压引流管,拍摄X线片,判断假体的位置,并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全身情况,开始康复练习。练习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度。

2.4 出院指导

2.4.1嘱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环节肿胀和疼痛。

2.4.2可从事日常家务活动,但应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做矮凳子。坐在椅子上时不可将身体前倾,不可弯腰捡东西,不能再屈膝。

髋关节表面置换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0例行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合并其他手术和放置引流者。纳入标准: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可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术后稳定型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全膝关节单侧表面置换组(单侧组)148例和全膝关节双侧表面置换组(双侧组)132例。单侧组14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8例, 女性患者70例,年龄32~81岁,平均(64.2±6.9)岁。 原发病类型包括115例骨关节炎、6例膝关节结核、15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创伤性关节炎。双侧组13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31~79岁,平均(62.7±6.5)岁。原发病类型包括107例骨关节炎、5例膝关节结核、12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术前1d给予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肝素抗凝,术前30min静滴抗生素预防术中感染,嘱患者取仰卧位,予硬膜外麻醉。止血带止血[3]。选择膝前正中切口,以髌旁内侧部入路,作屈膝位切开。清除增生骨赘,进行软组织平衡,然后完成下肢力线重建。进行假体安装,骨水泥固定,常规放置引流,缝合。术后2d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 d,共用1周。常规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2~3d拔除引流管,进行适度功能锻炼[4]。2周后拆线,复查血常规正常、膝关节屈曲可达90度以上时准许出院。嘱患者术后第1、3、6、12月来院复诊。

1.3观察指标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本组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处理。将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手术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月KSS评分之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单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较双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双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随访1年,单侧组和双侧组出现的术后并发症有非感染性疼痛、腔隙性脑梗死、关节粘连、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深部感染,两组发生术后并 发症的情 况之间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 0.05)。经对症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显著缓解。 具体结果见表2。

*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3,P=0.517)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进步,人们逐渐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严重者显著限制膝关节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保守治疗疗效不满意。严重的膝关节病变会导致疼痛、行动限制,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逐年增多[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手术,能有效缓解或根除严重膝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及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6]。

膝关节置换术操作过程较复杂,对骨科医师及仪器设备要求较高。虽然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更大,手术时间更长,但由于关节置换术后数天患者即可下床进行康复锻炼,可以显著降低因卧床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有文献称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的术后并发症较单侧置换发生率高。但本研究显示,双膝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时进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并未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两者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可能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康复锻炼[7]。有文献报道称,手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能与手术医院的硬件设施、手术操作者的临床经验、麻醉及镇痛效果相关呈负相关[8]。年龄因素也是影响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高龄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9]。对于双膝关节均有严重损害的患 者,通过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消除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对于高龄或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推荐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分期膝关节置换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

上一篇:科技研发补助下一篇:承载力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