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发补助

2024-10-17

科技研发补助(精选6篇)

科技研发补助 篇1

伴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对能源的开采上, 也逐渐出现了疲惫状态。如何开发更为优质的能源, 并能够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就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心所在。从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纲要来看, 对我国现有的化石能源比重情况还会持续增添, 因此做好当下的新能源研发, 就成了当务之急。下面针对新能源的资助研发进行简要的分析讨论。

1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有的市场运营情况来看, 大量的新能源开发项目都在紧张的运行中。而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研究, 也有固定的科研补助。但是由于科研需要核心技术, 大量的科学技术都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由于缺乏专利技术, 大量的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其中大量的零件设备都需要进口才能够完成研究。

而以上的情况也更加坚定了我国对新技术的研发, 只有在更加完备的设备设计中, 才能够确保对新能源行业的重复利用。据市场统计, 我国在2012年期间对风电设备的研究投入就高达8亿以上, 而在光伏能源的投入上就达到了13亿之多, 生物能源也有约5亿的投入, 如此高额的费用投入, 对于我国的市场研究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 新能源企业发展的目的

由于能源技术是对新型能源研发的一项重要步骤,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瓶颈。对于新能源企业的核心技术要求, 从国家的技术掌控情况出发, 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研发。在这些研发的过程中, 就需要对零部件、设备等进行研究发展,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公司的多层次研究提供有效保障。

研发新能源, 减少我国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 同时改善我国对技术进口的依赖, 是我国现代发展的重点。如在风电、光伏电源的能源研究过程中, 主要在西北地区的季节气候中, 实现对能源产业的有效利用, 实现对当地能源利用的调整。

3 新能源企业的政府直接补贴情况分析

从我国的新能源公司的运营情况来看, 单一的依靠企业自身发展, 独力难支, 无法真正的做到全面的经营与研发同步进行。因此国家政府直接补贴就成为了重点。只有依靠政府单位在研发工作上的直接补贴, 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其研发的有效进行。就我国现阶段的新能源研发情况来看, 政府的直接补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科研补助, 我国拥有多种科研技术计划基金, 针对于新能源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支持, 比如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持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这些计划通过每年对新能源的关注项目进行指定发布, 并通过申请人进行审核通报, 完成对专家的评审公布, 并由此来提供相应的扶植。而对于企业能源技术的研发, 则通过相关项目上的申请申报, 从而得到国家的扶持, 进一步的给与补贴补助。

第二, 对于新能源项目的补贴。如电价补贴, 以及接网工程补贴等, 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我国新能源项目补贴的份额来进行具体的规划, 并通过相应的补贴政策进行调控管理。

第三, 设备补贴。这一补贴政策, 主要针对于安装光伏电源的用户, 按光伏发电系统的配套输出工程投资的50%进行相应的补助, 而对于偏远地区则以70%的补助来进行贴补, 以资助当地居民进行用电供给补充。从我国财政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 其设备自身的产业项目管理, 对于集体设备的补助, 也有一定的研发标准。

第四, 对于其他项目的能源企业补贴, 如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区域内对新能源项目的补助, 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地价补偿进行环保奖励上的补助。根据当地的环境保护补助力度进行资金上的重新补充调整。

4 新能源使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为满足社会生产需求, 企业致力于对新能源系统的开发, 而政府的补助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新型企业对不同环境下能源企业的有效改善。如大力提倡水利发电, 并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利用, 从而实现对传统发电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巧妙结合, 实现真正的战略部署, 实现对能源产业的合理发展。这一战略是推动我国现有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依据主要的运营模式进行新能源新业务上的调控, 其依据标准, 针对不同的能源行业进行分析, 实现对上市公司企业的生产资助。

从我国西北地区现有的风车发电情况, 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的水力发电情况来看, 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推动。而在光伏电源的投入上, 以现代城市照明的光电投入情况来看, 这一模板的应用, 也实现了对原始能源的使用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企业在使用电力生产上的一些基本生产需求。

5 总结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开发新型能源,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 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在这个研发的过程中, 国家的科技研发补贴补助, 无疑为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作用效果明显, 对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提供了极大的辅助。

参考文献

[1]刘传宇, 李婉丽.科技研发补助对于新能源企业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5, (12) :78-87.

[2]戚汝庆.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张勇.财政政策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D].北京大学, 2005.

[5]吕久琴, 郁丹丹.政府科研创新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挤出、替代还是激励[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8) :21-28.

科技研发补助 篇2

补助金额的计算

研发费用R, 0—500万元,补助比例10%,补助金额Y=R*10% 研发费用R, 500万元以上的部分,补助比例5%,补助金额Y=50+(R-500)*5%

一、申报对象

(一)在广东省内(不含深圳)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

(二)企业已建立研发准备金(或管理)制度,并已先行投入自筹资金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本补助资金将参考企业上一经税务部门备案的可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进行补助,企业应先到税务机关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不受企业是否盈利限制)。

(三)企业开展的研究开发活动应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和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发布的申报指南规定的领域和方向,且实施地在广东省内。

二、申报与审核

(一)注册。首次申报的企业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ov.cn,以下简称“阳光政务平台”)注册单位信息,获得单位用户名和密码;本专项资金申请由企业管理员直接使用单位帐号进行申报。已注册的企业继续使用原有帐号进行申报和管理。

(二)备案登记。企业注册后应先登陆阳光政务平台填报并提交《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备案表》及相关附件材料,完成2016备案登记工作。(系统管理,新增备案)

(三)补助资金申报。企业在阳光政务平台完成备案登记后,继续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填报并提交2017《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表》及相关附件材料。

附件包括以下材料:

1.企业研发准备金(或管理)制度文件,加盖单位公章;

2.企业研发费用2016预算、决算情况说明,加盖单位公章;

3.企业在阳光政务平台填报的2016《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备案表》,加盖单位公章;

4.2016《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封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0000表)、《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4表)以及在税务机关备案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优惠事项名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并加盖单位公章。

5.如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等,需要提交认定情况证明材料。

(四)审核。审核工作按照《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政策操作指引(试行)》相关条款执行。

申报受理截止后,各地市级科技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经信部门、统计部门对当地企业申报补助资金情况进行审核。审核结果由各地市级科技部门在阳光政务平台上提交,并汇总形成当地的《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及拟补助汇总表(XX市)》,汇总表按审核通过和未通过两部分内容分别汇总。各地市的汇总表由各地市级科技部门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共同签署后报送省级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由省级科技部门受理)。

(五)公示

审批后公示,广东省财政厅网站~~政务公开~~通知公告,公示时间为7天,约在12月上中旬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企业提交的《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表》及相关附件书面材料(在阳光政务平台下载打印,加盖单位公章,一式1份),由所在各地市科技部门受理,汇总后交至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二)地级市补助汇总表(纸件一式3份,加盖科技、财政部门印章,附光盘),请于2017年9月15日前交至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四、时间安排

(一)企业在阳光政务平台上的申报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8月10日17:00。

(二)各地级市科技部门在阳光政务平台上的审核、提交审核结果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9月1日17:00。

研发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规模差异 篇3

国内外的文献表明, 研发 (R&D) 通过产品、技术和市场份额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但政府研发补助影响研发投入的效果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 企业依赖政府从事研发的情况非常普遍。据作者统计, 2007~2009年, 我国上市公司补助占研发的强度达到了32.60%、50.2%和52.1%, 平均强度为44.4%, 超过一半的样本公司使用补助替代研发投入。而研发补助如何影响企业价值, 国内理论界较少有专门论述。

补助通过直接和间接路径影响企业价值, 无论那种路径, 中小企业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效果较好。财务资源约束瓶颈、创新资金融资难等使得中小企业对补助资金的需求程度较高, 造成了不同规模企业补助影响价值的效果差异。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检验了政府研发补助的规模效应, 发现了补助对中小企业的价值。研究结果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以及补助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理论基础

1.1 研发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研发补助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企业价值。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补助信息的含量上, 间接的影响是通过研发、产品、市场竞争等中间环节。研发补助是通过评审决定补助对象, “同行业专家”通过对众多申请者的筛选、打分, 选择出补助的企业。评审是项目筛选的过程, 获得补助的项目应该是优质项目。研发补助作为一种信号, 向资本市场投资者和产品市场客户传递了企业项目良好的“信号”。管理层会认识到这种信号的作用。随着投资者捕捉信息能力的增强, 投资者应该能够认识到这种信号的作用。Lerner (1999) 发现美国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补助对确认企业质量和项目的技术优势起着重要作用[1]。全美州长协会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声称:中小企业补助项目的技术能够保持和改变投资机会, 补助项目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信号 (NGA, 2008) [2]。Takalo & Tanayama (2010) 发现补助降低了和革新项目相联系的资本成本, 并给投资者提供了信号[3]。

补助通过研发影响企业价值有两种情况: (1) 补助作为研发的有益补充, 激励企业投入更多研发。企业研发的动机加上政府支持, 一般会产生1+1>2的效果。 (2) 补助替代了研发, 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等增加企业价值。此外, 补助可能通过影响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入壁垒、退出条件等影响企业盈余。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路径, 补助创造价值的效果与企业规模相关。不同规模的企业, 补助的信号作用不同、补助影响研发的效果不同, 从而补助创造价值的效果不同。

1.2 补助对中小企业的信号作用

啄序理论认为:企业筹资首先采用内部筹资, 因之不会传导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如果需要外部筹资, 企业将选择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 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 这种筹资顺序也不会传递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当中小企业的研发资金受限时, 可能会选择债务融资。然而, 金融机构一般不太会支持企业从事风险性大、不确定性强、投资时间长久、耗费资金多的研发投资。中小企业较弱的担保、抵押实力也增加了向银行融资的难度。补助资金较低的边际成本使得中小企业更有动力向政府宣传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获得补助之后, 中小企业可以使用购买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政府补助资金对中小企业具有现实的意义。中小企业如果能够获得补助, 说明其研发项目的优秀, 此时补助就会产生“资格效应”, 向外部的投资者或者债权人传递企业项目良好的信号, 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于融资困难, 但有更好创新项目的中小企业, 研发补助的信号作用可能更强。

1.3 补助间接影响企业价值的规模差异

1.3.1 补助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缓解作用

如果公共资助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财务约束, 那么补助之后它们的研发应该更多。Hyytinen & Toivanen (2005) 表明如果有更多的政府资金, 经营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芬兰小型企业会更多地投资研发, 导致了更多的增长[4];Czarnitzki (2006) 发现在东德, 政府公共资金导致投资研发增长了60%, 而同一数据在西德只有24%。财务限制影响了中小企业研发, 公共资金缓解了财务约束[5]。Reinkowski等 (2011) 发现东德接受补助的中小企业有更高的研发强度和专利申请的概率[6]。Colombo等 (2010) 发现较小高新技术企业补助之后有更高的投资率, 降低了下年投资与现金流的敏感性[7]。Toivanen & Niininen (l998) 发现大公司R&D补贴是无效的, 而小公司补贴将是有效的, 并增加5%的私人R&D投资[8]。Lach (2002) 发现以色列制造企业接受补助的小企业激励了研发, 而对大企业有负面的影响[9]。Bronzini & Iachini (2011) 发现意大利北部的小企业在补助之后增加了研发, 而大企业没有附加的效应, 可能的原因是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较低[10]。如果中小企业的补助能够激励其投入更多的研发, 那么补助通过研发创造企业价值的效果可能更好。

1.3.2 补助对大企业的影响

补助一方面降低了大企业的创新成本和研发的不确定性。Wallsten (2000) 发现大企业获得研发资助的附加效应大于小企业[11]。程华和赵祥 (2008) 发现企业规模越大, 政府科技资助激励效果越好[12]。郭斌 (2006) 发现企业规模正向影响产出率, 但对于利润率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13]。另一方面, 补助对维持大企业现有市场份额或者垄断地位有积极作用, 导致了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不利于小企业的竞争。政府经常被批评说补助给了大企业, 使大企业保持它们的市场地位, 导致较高的进入障碍, 减少了竞争, 有利于盈余的持续性[14]。

从社会的视角, 大企业获得补助的利益有可能被那些没有获得补助的小企业损失冲销掉。小企业由于财务资源的匮乏, 在银行、权益筹资受限的情况下, 往往使创新项目完全搁浅。Czarnitzki & Ebersberger (2010) 利用芬兰和德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 发现大企业更能获得补助的利益与小企业可能完全不进行研发活动 (如果它们没有受到政府的补助) 相互抵消了[15]。

2 研究假设的发展

从补助的直接作用来看, 中小企业的信号作用更强;从补助的间接作用来看, 中小企业更重视补助, 补助的强度越大, 越能促进研发投入, 研发的效果可能越好。补助资金, 对大企业而言, 可能是“锦上添花”;对中小企业而言, 可能是“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对补助资金的需求程度更高, 当它们接受了补助或者接受了更多的补助时, 补助资金发挥的效率应该更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约65%的专利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 75%以上技术创新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 80%以上的新产品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需要政府介入它们的创业环节, 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 促进银行机构、风险投资等金融和投资机构对它们的投入[16]。从上市公司来看 (作者统计) , 2007~2009年间, 大企业平均研发支出额大于中小企业, 但中小企业的研发强度显著大于大企业 (大、中、小企业研发强度为0.013、0.014、0.021, 研发 (补助) 强度为研发额 (补助额) 与主营收入之比) ;规模越小, 补助强度越大 (大、中、小企业的补助强度合计分别为0.839、1.477、1.985) 。

理论上, 补助资金对中小企业价值创造的意义更大;实务中, 我国中小企业的补助强度更大。那么, 中小企业补助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大。由此, 推出如下假设:

假设1:研发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效果有显著的规模差异, 规模越小的样本公司, 补助促进企业价值的效果越好。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收集

本文以2007~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罗婷等 (2009) [17]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第 (3) 模型在Asthana & Zhang (2006) [18]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RET=∂0+∂1EPS+∂2ΔEPS+∂3SUBQD+∂4SMA+∂5MED+∂6SUBQD*SMA+∂7SUBQD*MED+CONTROL+ε (1)

OIi, t+1=∂0+∂1SUBQD+∂2SMA+∂3MED+∂4SUBQD*SMA+∂5SUBQD*MED+∂6OIt+∂7TAi, t+∂8ADi, t+ε (2)

EV=∂0+∂1OI+∂2OI*SUBQD+∂3SMA+∂4OI*SUBQD*SMA+∂5MED+∂6OI*SUBQD*MED+∂7OI*INDSUB+∂6OI*DEPR+∂7OI*TEM+YEAR+ε (3)

其中, 将资产规模划分大、中、小3个等级, 小规模 (SMA) 、中规模公司 (MED) 取哑变量。其他变量定义见表2。本文关注的是交乘项 (SMA*SUBQD、MED*SUBQD、OI*SUBQD*SMA、OI*SUBQD*MED) 的系数, 如果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正, 说明中小企业的补助显著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高。

注:a.借鉴罗婷等 (2009) 高科技与非高科技企业的划分方法;b.营业外收入中已经剔除了补助的影响。

3.3 不同组别的规模比较

表3说明, 不受政府补助干预的研发组公司, 资产规模显著大于研发补助组、补助组公司的规模。接受补助的都是规模较小公司;没有补助时, 规模大的公司一样投资研发。

单位:百万元,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3.4 描述性统计

3个模型中, 由于SUBQD的衡量方法不同, 故而它们的均值、最大值都不相同。从Pearson系数来看 (表略) , SUBQD、SMA、MED、SUBQD*SMA、SUBQD*MED与RET没有显著相关关系。SUBQD、SUBQD*MED与OIt+1显著正相关, SMA、SUBQD*SMA、MED与OIt+1没有显著相关关系。OISUBQD、SMA、OISUB*SMA、OISUB*MED与EV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4 实证检验

4.1 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规模差异

4.1.1 收益模型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股票回报没有显著影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股票回报有负作用。小企业的补助对RET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显著性水平10%;中企业的补助对股票回报的作用为正, 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见, 中小企业的补助对RET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4.1.2 业绩模型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业绩有负作用, 但不显著;考虑规模后, 补助对业绩有显著负作用, 显著性水平为1%;中小企业的补助对业绩有显著“促进”作用, 显著性水平为1%。也就是说, 中小企业的补助对业绩起着显著促进作用。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4.1.3 价值模型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强度通过业绩对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考虑规模时, 补助通过业绩对市场价值的影响为负;小企业补助对企业价值起着“促进”作用, 但不显著;中企业补助对市场价值有显著“促进”作用, 显著性水平为10%。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可见, 中小企业的补助对企业价值有显著促进作用。就规模而言, 收益、价值模型的回归显示了中小企业正的股票回报、市场价值, 但业绩模型的结果显示了负影响。

4.2 补助通过研发影响企业价值的规模差异

在上述3个模型的基础上, 加上研发变量 (模型 (1) 的研发变量 (RD) 等于研发额除以期初流通股市值, 模型 (2) 、 (3) 的RD等于研发额除以主营收入) 、研发与补助的交乘项、不同规模企业研发与补助的交乘项, 回归结果如下 (表略) :

补助通过研发没有显著增加股票收益率 (系数为-147.639, T值为-1.590) , 中小企业的补助通过研发也没有显著增加股票收益率 (中型企业的回归系数为178.943, T值为0.603;小型企业的回归系数为133.727, T值为0.910) 。补助通过研发没有显著增加下一年财务业绩 (系数为-59.923, T值为0.570) , 中小企业的补助通过研发也没有显著增加下一年财务业绩 (中型企业的回归系数为102.569, T值为0.972;小型企业的回归系数为71.681, T值为0.883) 。补助通过研发没有显著增加市场价值 (系数为-19.082, T值为-1.208) , 中小企业的补助通过研发没有显著增加市场价值 (中企业的回归系数为40.391, T值为1.172;小型企业的回归系数为38.741, T值为1.084) 。

可见, 补助通过研发没有显著增加企业价值, 中小型企业的补助通过研发没有显著增加企业价值。如果利用补助对研发回归的残差作为研发变量的代理, 结论没有改变。

5 进一步的检验

5.1 补助组与研发补助组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RET没有显著影响;加入规模之后, 补助对RET有负作用 (系数为-4.595, T值为-1.220) , 补助与规模的交乘项为正, 但不显著;中、小企业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显著性水平为5%。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业绩有增加作用, 但不显著 (系数为0.339, T值为0.582) 。考虑规模时, 补助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 (系数为-2.101, T值为-2.040) , 补助与规模交乘项的系数都显著为正 (小企业:系数为2.646, T值为2.046;中企业:系数为5.241, T值为3.678) 。不考虑规模时, OISUB对EV有负作用, 但不显著;考虑规模时, OISUB对EV有负作用 (系数为-13.961, T值为-0.864) , 规模与补助的交乘项系数都为正 (小企业:系数为32.125, T值为0.857;中企业:系数为33.105, T值为1.626) 。

5.2 补助组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股票回报没有显著影响 (系数为1.690, T值为0.707) ;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股票回报的影响为负 (系数为-6.328, T值为-1.291) , 补助与规模的交乘项对股票回报的影响为正 (小中企业:系数为7.129、12.012, T值为1.095、2.045)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业绩有负作用, 但不显著;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业绩有显著的负作用 (系数为-3.149, T值为-2.558) , 补助与规模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正 (小中企业:系数为4.391、5.010, T值为2.554、2.905) 。不考虑规模时, OISUB对EV有负面影响;考虑规模时, OISUB对EV有负面影响, OISUB与规模的交乘项的影响为正, 但不显著 (小中企业:系数为24.478、32.124, T值为0.376、1.268) 。可见, 补助对企业价值有负的影响, 规模越小的公司, 对补助负作用的抑制作用越强。

6 稳健性检验

6.1 自变量的替代

使用补助哑变量取代补助强度重新回归。收益模型中, 补助的系数为-0.065, T值为-1.504, 小中企业补助的系数为0.098、0.088, T值为1.522、1.421。业绩模型中, 补助的系数为-0.014、T为-1.455, 小中企业补助的系数为0.401、2.522, T为0.573、2.398。价值模型中, OI*SUBYA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 小中企业的OI*SUBYA系数为0.869、0.539, T值为2.007、1.495。3个模型的结果显示了一致性。

6.2 规模的衡量

借鉴Ciftci & Cready (2011) [19]资产规模 (SIRANK) 划分的做法, 分为10个等级, 最低取值0.1, 依次取0.2、0.3等, 最高级取1, 其他变量同上。模型中使用SIRANK 替代SMA、MED哑变量, 同时将SIRANK与SUBQD交乘。如果补助 (SUBQD) 的回归系数为正, 而SIRANK与SUBQD交乘的系数显著为负, 说明规模越大的公司, 补助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回归结果显示,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股票回报、业绩和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考虑规模时, 规模对补助影响股票回报、业绩和市场价值的“增量”作用都显著为负。

7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文利用2007~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 设计3个模型实证检验了补助效果的规模差异。发现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对企业价值没有显著作用。如果考虑规模差异, 中小企业的补助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并显著抑制了补助对企业价值的负面作用。不同规模企业的补助通过研发对企业价值没有显著影响。分组和稳健性检验也都没有改变研究结论。

不考虑规模时, 补助不能显著增加企业价值。那么, 我国历年增长的补助可能就是资源的浪费;补助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获得补助的企业“合法”侵占了没有补助企业的利益。本文的结论提出了对补助政策的质疑, 需要我国政府重新审视研发补助的动机、目标。考虑规模时, 中小企业的补助对补助的负面作用起着抑制作用。补助对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为未来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提供了经验证据。

摘要:研发补助通过两种路径影响企业价值, 不同规模企业融资实力、财务约束的差异导致补助影响企业价值效果的差异。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 以股票回报率、财务业绩和市场价值作为企业价值的代理, 对研发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效果及其规模差异进行了检验。发现补助并不能显著增加企业价值, 但中小企业的研发补助显著增加了企业价值, 对补助的负作用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为评价和改进我国补助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提供了重要证据。

科技研发补助 篇4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

各市、县(区)科技、财政部门,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

根据《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实施办法(试行)》(闽政„2017‟8号)精神,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细则(修订)》,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财政厅

2018年5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细则(修订)第一条 为更好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根据《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办法(试行)》(闽政„2017‟8号)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规定仅适用于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补助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条 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对象及资金使用范围为在我省设立的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其当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应达50万元(含)以上。

第四条 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资金用于资助企业的后续研发、平台建设和研发团队奖励等,采用后补助的支持方式。

第五条 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分为预补助和研发经费补助(清算)两种。预补助又分为年中研发经费预补助和高研发经费预补助,预补助在同一企业只能择一申请。高研发经费预补助的申报企业,当年单项研发经费投入要在1000万元以上。

第六条 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依据为企业上研发经费支出额(扣除政府部门投入,下同),及较前一研发经费的增长额。

第七条 根据补助类型,申请企业需通过申报系统填报《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补助申请表(清算)》(附表1)、《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中预补助申请表》(附表2)或《福建省高研发经费投入企业预补助申请表》(附表3),并上传企业营业执照和相关补助佐证材料,其中:

(一)已纳入国家统计局企业(单位)研发活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规模以上企业应提供审计报告(确实无法提供审计报告的,应提供企业财务报表并体现研发支出情况),以及上报国家统计部门的《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

(二)未纳入国家统计局企业(单位)研发活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规模以上企业,应提供研发经费专项审计报告,或有资质第三方出具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佐证材料;

(三)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应提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专项审计报告出具的研发经费支出年平均额及增长额的佐证材料;

(四)高研发投入企业申请预补助以所得税归属地科技部门认定意见作为佐证材料。

第八条 补助资金计算方法如下:

(一)企业研发经费补助资金计算依据,应先扣除企业委托外单位研发等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以及当年获得政府补助经费后,再按照以下补助标准计算。1.基础补助:研发经费支出额不足1000万元的,按研发经费支出额的5%计算补助经费。研发经费支出额高于1000万元(含)、不足2000万元的,对其中1000万元给予50万元补助,超出1000万元的部分,按超出部分的4%计算补助经费。研发经费支出额高于2000万元(含)以上的,对其中2000万元给予90万元补助,超出2000万元的部分,按超出部分的2%计算补助经费。

2.增长额补助:按照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较上一增加额的6%计算。

第九条 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由申请企业所得税归属地科技部门受理,并会同财政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公示有异议的,应组织核实。核实无误后,企业所得税归属地科技和财政部门应及时将省、设区市、县(市、区)预补助资金和清算资金拨付到企业。

第十条 补助资金由省、设区市、县(市、区)按3:3:4比例分级承担,其中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补助经费按4:4:2比例分级承担;企业所得税归属地在省级的企业所需资金全部由省级承担,在设区市的由省级和设区市按3:7或4:6比例分级承担。

第十一条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按“先预拨,后清算”的原则下达当年预补助省级承担资金,根据清算情况下达上省级承担的清算资金。各设区市科技和财政部门应于每年8月底前上报《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清算表》(附表4)。

第十二条 申请企业必须建立研发经费辅助账,按财务管理要求,如实归集本企业内部研发经费,以备核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将对受助企业进行抽查和检查。

第十三条 受助企业应主动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研发经费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中存在虚报、截留、挪用等违法行为的,除暂停项目拨款、中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经费、取消项目负责人三年内申报资格外,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部门和单位予以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从印发之日起实施,原《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细则(试行)》(闽科计„2017‟25号)同时废止。

附表:1.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补助申请表 2.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中预补助申请表

3.福建省企业高研发经费投入预补助申请表 4.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清算表

抄送: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科技研发补助 篇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政府补助作为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扶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的研发投入活动是企业创新的主要来源, 但其溢出性、高成本性、高风险性以及高流动性的特点制约了企业的研发动力, 这时政府补助在降低研发成本和鼓励研发投入方面便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创业板是国家为扶持高成长和高科技的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 政府近年来出于加快产业升级和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为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 给予了其大量的资金或资源支持, 政府补助的效果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实证思路:首先, 检验政府补助是否能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接着检验了政府补助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最后检验了研发投入对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过去关于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以及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一般要么围绕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展开, 要么围绕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展开, 较少将三者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 本文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公司价值三者综合起来, 以考察三者之间通过何种方式和路径相互作用。同时基于转型期中国经济的特殊背景, 本文选择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在国内针对这一类上市公司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另外该板块的上市公司政府补助较多、研发投入也较多, 使得本文对政府补助效果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进一步丰富了当前文献的基础上也为决策部门制定补助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

从目前研究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文献来看, 关于政府补助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大部分学者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Lerner, 1999;Colombo, 2011;范黎波等, 2012) , 其中政府补助对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余明桂等, 2010) 。然而, 也有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Klette&Moen (1999) 研究发现获得补助的公司与没有获得补助的公司并不存在差异。甚至还有学者指出, 政府补助容易引发管理层的寻租行为, 导致企业价值的低增长 (沈晓明和谭再刚, 2002;邹彩芬和许家林, 2006) 。基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 本文认为政府给予企业补助的出发点就是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 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上来说政府补助通过“输血”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提升企业价值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 提出本文的假设1:

H1:政府补助有效提高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

2.2 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

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竞争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互补效应”。政府补助力度对企业R&D投入强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Levin&Reiss, 1984;Czarnitzki&Hussinger, 2004;Lee&Cin, 2010;Bronzini&Iachini, 2011;解维敏等, 2009;马伟红, 2011)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效应”。过高的政府补助反而会挤出企业的研发投入 (Lichtenberg, 1987;Quevedo, 2004;Holger.Gorg&Eric.Strobl, 2007;程华和赵祥, 2008;吕久琴和郁丹丹, 2011) 。但政府补助具有滞后性, 当年的政府补助会挤出企业R&D投入, 但对公司滞后一期的R&D投入具有激励作用 (程华和赵祥, 2008) 。

对企业而言, R&D投入的不确定性既是R&D活动的预期收益, 也是当前的阻碍, 而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增强了企业研发资本, 恰好减少了这份不确定性, 降低R&D风险。总体来看, 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还是大于挤出效应。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 从事的本就是高创新型产品开发, 低规模高风险的局限性阻碍了企业R&D活动, 此时政府的援助之手, 犹如雪中送炭, 增强了他们的R&D动力, 提高企业R&D预期收益率, 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基于此, 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政府补助显著提高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R&D投入。

2.3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公司进行R&D活动时, 一定程度上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良好的信号, 表明了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发展潜力, 从而增加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同样, 政府补助作为一种信号, 传递了政府对公司技术发展的预期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肯定态度, 强化了公司的利好信息, 有利于公司吸引更多投资, 促进公司长久持续发展, 间接地激励了公司价值 (Takalo&Tanayama, 2010) 。另外, 政府补助解决了公司R&D活动前期的资金困难, 加速R&D活动的产出过程, 提高R&D投入创造公司价值的效率。由此看出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之间的关系, 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产生正向影响时, 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相关性, 同时研发投入也对企业价值产生正相关影响, 政府补助产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 从而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基于上述分析, 提出本文的假设3:

H3: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时间接通过研发投入发挥的。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2015这五年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 并对样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处理: (1) 剔除了相关解释变量及重要控制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 (2) 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文章中用到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最终保留了1305个观察值。

3.2 模型构建

为检验假设1及其子假设, 本文构建模型 (1) 进行检验。被解释变量为企业价值 (TQ) , 解释变量为政府补助 (Sub) , 控制变量包括企业性质 (State) , 公司规模 (Size) , 资产负债率 (Lev)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1) , 公司成长性 (Growth) , 年份 (Year) 。

针对假设2, 本文构建模型 (2) 加以考察。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研发投入 (R&D) , 解释变量为政府补助 (Sub) 。

为验证假设3, 本文使用以下模型 (3) 加以测试。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和机理, 解释变量增加为两个, 分别为研发投入 (R&D) 和政府补助 (Sub) 。

TQit=β0it+β1R&Dit+β2Subit+β3Stateit+β4Sizeit+β5Levit+β6Top1it+β7Growthit+Year+ε (3)

3.3 变量定义

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一些主要控制变量详见表1。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2给出了主要变量2011-2015年间的描述性统计。从全样本来看, 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水平为0.0707, 大于政府补助强度的平均水平0.0157;研发投入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比较大, 但总体分布较为集中, 其标准差为0.0625, 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意识普遍较强。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最大值达0.1108, 最小为0.0003, 均值为0.0157, 这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都获得了政府补助且具体金额差异不大。

在控制变量方面, 企业性质均值为0.9655, 说明非国有企业较多;企业规模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3左右, 且都靠近均值, 说明这企业规模接近。从资产负债率看, 最大值为69.64%, 表明有的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最小值为3.20%, 表明有的企业资产状况良好, 基本依赖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运营;均值为25.73%, 中位数为22.82%, 表明这些上市公司总体负债水平比较平稳。样本企业成长性 (Growth) 最大值为1.7048, 最小值为-0.3775, 均值为0.2576, 这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4.2 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标注的为t检验量。***、**、*分别表示在0.01、0.05、0.1水平上显著。

本文运用Stata13.0对研究样本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 (1) 为基础模型, 主要用于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 解释变量政府补助的系数为10.6646, 在1%显著性水平上为正, 表明政府补助能有效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假设1得到了验证。所有控制变量的系数都是显著的, 说明这些控制变量对企业价值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模型 (2) 检验了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其系数通过1%显著性水平t检验且为正值, 说明假设2得到支持, 表明当期政府补助对创业板上市公司R&D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Lev) 对研发投入 (R&D) 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说明企业较高的负债率会抑制其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 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黄俊和陈信元, 2011) , 进一步深究其原因, 是由于债务比例越大, 其财务风险也越大, 因此越不可能将本来就比较紧张的现金流投入到研发活动中。

模型 (3) 检验了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的效应显著性。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系数达到6.0254, 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 而与此同时, 当期政府补助的系数变为2.3788, 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 当期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全部由研发投入传导实现, 说明假设三得到了检验。

4.3 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本文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检验: (1) 补助强度、研发强度的衡量使用资产总额来平减。 (2) 运用总资产收益率 (ROA) 代替TobinQ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变量。 (3) 滞后分析。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期, 故在模型3中检验t-1期解释变量 (含控制变量) 对t期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以上回归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表明本文中的研究结论是较为稳健的。限于论文篇幅, 具体结果不再列出。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2011-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 实证研究的结果与本文的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政府补助有效地促进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第二, 政府补助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 即政府补助显著提高了创业板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第三, 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通过R&D投入间接发挥的, R&D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传导关系。本文的结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结合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影响的路径, 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的作用机制, 可以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完善政府补助的运行机制, 制定和调整符合现实情况的补助方案, 增强政府补助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进一步明确政府补贴资金的使用规范和细则, 加强补贴使用的后续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切实提升受补助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5.2 局限性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第一, 样本数据的选择不够全面。考虑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R&D投入等相关指标方面有详细的披露, 因而选择其作为样本选取对象开展实证检验。从样本选择方面来说本文缺乏全面性, 后续研究者应进一步扩大研究的样本范围。第二, 在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的数据选取方面, 本文没有对将研发费用细分为研究阶段、开发阶段进行研究, 故完整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削弱;就政府补助而言, 本文仅反映了政府对企业进行的显性补助而忽视了政府对企业的隐性补助, 比如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数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情况, 同时没有将显性补助进一步区别开来, 分别讨论它们对研发投入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第三, 时滞期的影响。由于数据连续性以及政府补助、研发投入披露不完整的限制, 本文只在稳健性检验中选择了一年的时滞期, 未来研究中应将企业的长期动态效应纳入研究范围, 进一步研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后的长期效应。

对于本文研究中选取样本所存在的局限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的时间范围与空间跨度。就时间跨度上而言, 延长样本观测时间, 以反映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总体趋势;就空间跨度上而言, 将研究样本扩展至A股主板市场, 并进一步控制股权性质、行业、地区等的差异来完善和丰富现有的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 2003, (9) :15-21.

[2]解维敏, 唐清泉, 陆姗姗.政府R&D资助, 企业R&D支出与企业自主创新[J].金融研究, 2009, (6) :86-99.

[3]杜兴强, 曾泉, 王亚南.寻租、R&D投资与公司业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投资研究, 2012, (1) :57-70.

[4]郭剑花, 杜兴强.政治联系、预算软约束与政府资源的配置效率——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 2011, (2) :114-129.

[5]黎明硕.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 2016.

[6]Allen, F., J.Qian, M.J.Qian.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77) :57-116.

科技专项经费补助核算之我见 篇6

1. 有的科技专项经费补助在立项时, 科技项目任务书 (或合同书) 已有规定的, 按规定的会计科目核算。

例如, 企业获得的国家或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科技项目,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 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 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不管是无偿资助还是贷款贴息, 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贷:专项应付款。如果是贷款贴息, 再作下一步会计处理:借:专项应付款;贷: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如果是无偿资助, 用专项补助经费购建的固定资产, 还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同时还要转增资本公积:借:专项应付款;贷:资本公积———国家拨款转入。无偿资助的专项经费用于研发项目时, 应先在“研究开发支出”科目设置“人员经费”、“材料费”、“差旅费”、“协作费”等明细科目专项核算:借:研究开发支出———专款支出——人员经费等;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等。并在每一会计期间 (月度或年度) 终了, 核销专项应付款:借:专项应付款;贷:研究开发支出——专款支出。

再如, 获得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给予经费补助的项目, 按《广东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补助资金, 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反映, 并分别按照企业、行政或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进行核算。形成资产部分, 计入资本公积, 不能形成资产部分, 按现行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国家另有新规定的, 从其规定。”《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专户管理, 在账务处理上, 对无偿资助的, 在收到专项资金后记入“专项应付款”科目, 其中:形成资产部分, 属于国有资产, 转入资本公积 (国家拨款转入) , 消耗部分按规定予以核销;对贷款贴息的, 在收到专项资金后, 冲减当期财务费用。”企业在收到项目专项拨款时, 也应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主要事项的会计处理与上述相同, 这里就不再赘述。

2. 有的科技专项经费补助项目,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要通

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但其管理规定中有“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 (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项目等都有这样的规定) , 对于这类项目收到的政府拨款, 笔者也建议先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而不是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这样处理的主要原因是: (1) 这类专项经费补助项目,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 (2006) 第二十条第 (二) 项“属于投资补助的, 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 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 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的规定, 应理解为投资补助性质。 (2) 在项目收到拨款时, 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不能确定专款经费支出中是否形成固定资产以及形成固定资产的具体金额, 需要根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费用预算和实际执行结果定。只有先确认专项经费形成固定资产以后, 才能确认专项经费补助的收益。主要事项的会计处理参照第一种情况。

3. 企业获得的科技专项经费补助项目, 既没有规定通过

“专项应付款”科目反映, 也没有对专项经费形成的资产权属明确规定, 如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 只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 企业使用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对这一类的科技专项经费补助, 笔者建议通过“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在收到政府部门专项经费补助拨款时: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使用专项经费补助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 只需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一般核算要求进行核算即可, 但在每一期间 (月度或年度) 终了时, 应对该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折旧或摊销, 确认当期的收益:借:递延收益———××专项;贷:营业外收入———专款补助收入。使用专项经费补助开展研究开发的其他支出, 除进行研究开发支出的正常会计核算之外, 还应按每一会计期间 (月度或年度) 实际使用的款项确认当期收益, 作如下会计处理:借:递延收益———××专项;贷:营业外收入———专款补助收入。

上一篇:燃油补贴下一篇:髋关节表面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