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方式

2024-09-29

研发方式(共3篇)

研发方式 篇1

研发和推广户外旅游体育项目,是社会体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在群众体育和旅游的实践中,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的物质依托,以现代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并行发展为技术技能源泉,研发既能满足群众多元体育需求,也能催生和积累创新灵感的户外旅游体育项目,对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具有积极地作用。

1 户外旅游体育项目的研发方向

由于广大群众日常工作紧张、生活休闲时间相对较少,他们所积攒了的更多好奇、冒险与文化修行的积极心理动机,为户外旅游体育项目的研发做出了启发。

1.1 冒险体验型

在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地向往开放与开阔的自然风光,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山川河流与地理地貌,为户外旅游冒险体育项目的研发,准备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和先天条件。较为常见有两类:⑴山川攀登型。以攀登各种险峻的悬崖峭壁为主,在此过程中去锻炼自己的体能和体验极限挑战中的风光。这种户外旅游体育项目比较适合那些体质健壮者且具有一定野外活动经验者,是当前强壮年比较喜欢的项目,让人们享受到一般的观光旅游难以看到的自然美和人生体验美。⑵涉水体验型。以峡谷漂流、海洋潜水等为主要内容,体验者依靠自己的体能、运用某种技巧,去积极地追求某种健身和快乐体验的目的,如在既定时间到达目的地,或者捞取自己理想的海产品或物品等。另外,在某种相对安全的场馆,与一些海洋动物亲密互动,也成为当前较为时尚的旅游体育项目之一。

1.2 文化之旅型

在某种文化主题下,到自己感兴趣或充满神秘感的地区,去开展文化的学习、搜集、整理与挖掘的户外旅游体育活动,使自己在过程中既得到身体的锻炼,也获得某种文化的熏陶与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具有操作性的有两类:⑴特色民俗探寻。旅游体育项目的实施者在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的过程中,通过访谈、学习与感受体验的方式,去学习某种民俗文化、体验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及挖掘其所蕴含的各种功能与秘密。这种体育旅游目的一般以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缘山区为主,对城市生活者或其他平原地区的人们的体能形成考验,对人们的阅历和兴趣形成正向的刺激,既锻炼了身体,也提升了文化素养,例如对少数民族的巫术进行探秘等。⑵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对于那些流传或流行在民间,没有被系统化、规范化甚至被官方所统计或认可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起源、发展历史、关键人物、器材、技能要领与功能的挖掘,使其以文字、技能图、传承者的表演视频与讲解音频等方式被记录下来,为其他科学化、现代化与群众化的发展做出扎实的前期贡献,对户外旅游体育项目的实施者而言,他们在相关技能的学习、训练与地域的走访活动中,或接受到其文化魅力、技能对身体机能优化的积极体验等,实现其旅游与健身并举的双赢目标。

1.3 苦行修养型

以苦行体验的方式把户外旅游与体育结合起来,既欣赏沿途的风光与人文,也使自己得到身心的释放和锻炼,是新时期体育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的融合点之一。此类较为典型的群体就是探险爱好者、徒步的驴友等,他们把这种挑战体能极限的活动,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的乐趣,在以苦为乐的过程中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与体能。实践中,有探险型与主题型的苦行旅游体育。前者如去原始森林或还没有被开发的山区等地方开展的探险活动;后者如信仰宗教者徒步去西藏、印度与麦加等地区,参加某种宗教活动者等,另外,为了实现某种诺言或纪念对自己重要的某个人,也是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

2 户外旅游体育项目的运用方式

从项目或产品的研发到实际的运用,需要克服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2.1 自助旅游运用方式

自助旅游是当前较为时尚且操作性最强的一种户外旅游体育项目实施方式。或单独的个人,或者是几个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他们以某种共识的方式结队形式。这是驴友或其他团队等最为可行的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具备两个要件:第一,健康身体要件。这是开展户外旅游体育的根本性要件。由于在现实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件与其他人为侵害等不利干扰因素,具备健康甚至健壮的身体是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战胜各种困难的最为直接与现实的基础。第二,丰富的自救知识和技能。包括游泳、心脏复苏急救知识、发烧时的物理降温、火灾时的灭火和逃生,以及肢体发生伤害甚至骨折时的应急处理技巧等,是保障他们赢得宝贵抢救黄金时间关键。另外,发送或制作求救的sos信号、适当运用自然条件发送求救信息等,是在危急时刻挽救个人甚至团队的基本能力。

2.2 兴趣团队运用方式

以某种体育项目或某种景观特点兴趣为凝聚力的团队,他们出于兴趣发展的需要所开展的户外旅游体育活动。较为时尚的兴趣项目有:攀岩、滑水、沙漠探险、冬泳、潜水与短期寺庙修行等。选择风景秀美、险峻的名胜景区等地区,把开展兴趣性的体育活动与旅游结合起来,达成兴趣发展、身体锻炼与精神修行的目的。例如终南山的修行、少林寺的武术学习,以及志愿者在名山大川开展环保行动等,都具有户外旅游体育项目实施的性质和积极意义。

2.3 户外旅游体育项目研发和运用的原则

由于户外活动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的研发和运用中要注意两个基本的原则。首先,安全性原则。生命不保何谈旅游和体育!因此,安全是开展旅游与享受体育的第一要件。研发和实施中,不能为了刺激和新鲜,就忽略甚至制造各种危险,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是首要的根本要素。其次,健身性原则。无论是旅游还是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优化身体机能,以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户外旅游体育项目的研发和运用,其目的就是让参与者获得循序渐进的健康,并享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各种体验性享受。

结语

在现代交通工具、信息技术与良好的经济条件支持下,户外旅游体育项目成为了人们可行且追求一种体育、休闲和养生方式。其产品、项目与辅助功能的研发和运用,在相关企业、爱好者与目的地群众的积极参与下,被以各种方式宣传、推广和运用开来,吸引、支持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推动着旅游与传统体育的创新融合。

参考文献

[1]姜同仁,张林.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国务院“新政策”的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2):32-37.

[2]姜同仁,宋旭,刘玉.欧美日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经验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2):22-27.

[3]蒋珍珍.四川省户外运动主题景区发展及相关问题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4]符仕平.鹤鸣山户外运动主题景区的综合规划[D].成都体育学院,2014.

研发方式 篇2

1 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的激励方式

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调动离不开激励 (Motivation) ,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提高组织效率。激励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能够影响员工的因素, 从最基本的经济性激励到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晋升激励;或从开阔眼界的培训激励到调整身心的休假式激励等等。对于经历了21世纪初企业改制的云南省属企业及科研单位来说, 其激励方式是否适应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是否能够有效激发人员创新热情以转化成科技成果, 关系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与能力, 本文通过调研后分析整理出研发机构内部基本激励情况。

1.1 经济激励

在讨论经济激励情况时, 就必须提到人员的工资组成。研发机构科技人员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 (或绩效工资) 、五险一金、津补贴等几个方面组成, 不同研究机构的工资组成略有不同。以建工类企业某建筑工程研究院所为例, 研究院的基本工资是固定的岗位工资。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各个岗位与级别的不同。研究院内部的岗位级别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行政级别形式, 一种为专业技术人员形式 (这也是一般研究院所岗位的划分方式) , 但不同部门中相同岗位级别的人员可能会在基本工资上出现微小差异。其次, 研究院内员工的效益工资占工资比例较重。一般来说, 研究院员工的效益工资都要高于自己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分为几个部分:一个是参与项目课题所获得的课题补贴;另一个是研究院会在科研人员拿到专利奖项及各等级的奖励之后进行1:1的配套奖励;以及研究院对科研人员获得高级职称及全国注册职称的奖励。再次, 研究院的工资内容还包括津补贴的部分, 此部分包括各种加班费、误餐费等, 同时科技人员的津补贴也会占到工资的一定比例。研究院将内部人员的学历及职称分为不同的等级,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生都有不同的学历补贴;同时在专业技术等级方面也给与研究人员明显的等级区分进行津贴补助。

在工资组成大体相同的情况下, 每个研发机构在经济激励上又有着特殊的规定。比如会对内部人员获得的各级奖项予以重奖, 科技人员获得省级奖励将得到所获奖金的3倍奖励, 国家级为5倍;对被SCI检索到的和被EI检索到的论文奖励5~3万元;或者是研究所在按照国家要求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的同时, 还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规定自己研究院所内部的奖励评级等等。

1.2 培训激励

所有的科研单位都比较重视培训激励, 研发机构一方面鼓励内部人员继续学习、深造, 进一步获得文凭与职称;另一方面每个科研单位都会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前来授课, 讲授前沿理论知识。建筑工程类企业在培训激励投入上位居云南省前列, 集团内部会鼓励年轻有为的中层干部脱产到国外的知名学府深造, 读取硕士或者是博士, 并给予高额奖励, 这一培训激励机制为研发机构乃至集团培养了大批专家级人才, 为现在甚至是未来的研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晋升激励

在晋升激励方面, 科研机构内部人员仍然必须通过获得中高级职称向管理岗位转变, 但是云南某冶炼企业的技术中心所进行的尝试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技术中心内部人员在定岗时除分为管理岗位和普通员工外, 还为那些有学历和职称的人员设置了工程技术人员系列, 并依据其所在岗位的不同设置岗位工资, 同时还单独为工程技术人员设置晋升通道, 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此通道得到晋升 (最高可晋升为首席工程师) 。该晋升通道的设置解决了科技人员晋升单一的问题, 同时为企业研发单位提供人员晋升的思路。

2 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特色激励”

2.1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的吸引与保留人才方式

云南省某金属研究所将其自身称作是集团内部的“人才蓄水池”, 源源不断地为集团培养和输送着创新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

Management经管空间

研究所努力对新进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项目和岗位支持, 试图让其尽快找到科技研发的突破口, 并为其提供协议工资作为保底。在保留人才方面, 研究所在所内公开提出“产业留人”的概念, 对那些钻研学术的科研人员, 研究所一方面通过经济内容对其进行挽留;另一方面研究所还竭尽所能为其提供项目和课题方面的支持, 并鼓励其申报学科带头人和高技术人才, 保证其不因经济和科研等问题而离开。

2.2 昆明冶金研究院的人才培训方式

云南省某冶金研究院一直以来都十分鼓励研究院内部员工出省或者出国考察研究, 接受新知识, 同时提高研究人员自身技能与水平。研究院对于有潜力的研发人员会将其吸收到重要的项目中来, 通过以项目代培训的方式对其进行专业水平的提升, 如果在合作项目中有中外合作项目, 研究院鼓励员工出国进行项目研究, 同外国技术人员多接触, 多学习, 进而提升相应人员的科研水平。通过这样的培训与专业提升之后, 研发人员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这些科研人员也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十四冶金建设集团技术中心的“自我激励”

云南省某建筑集团技术中心在激励方面讲求的是“自我施压”的自我激励方法。集团内部将所有与个人有关的学历、职称、考核等信息全部公开, 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身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比较, 从中寻找到差距, 见贤思齐, 依靠自身的努力, 获得职能与技术的提升。

3 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激励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冶炼类研究院所内部对学历及职称激励重视不足

将研究院内部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分为不同的等级, 并对不同级别的科技人才给予不同金额的补贴, 可以很好地激励研究院内部科技人员提升学历与职称的热情, 所有的建筑类企业研究院所及少部分冶炼型企业研究院所在这个方面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一些冶炼类的研发机构在这方面的补贴过低, 甚至没有。其津补贴内仅包含加班费、误餐费等内容, 而这些费用补贴只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并不起到激励的作用。冶炼类研究院所内部科研人员的学历及职称津贴较低, 实质上是对职称与学历激励的重视程度不足, 将学历及职称津补贴放入研究所内的激励内容中是部分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3.2 冶炼企业的科技人员晋升通道过于单一

在调研中发现, 建筑类企业科研人员的晋升通道更广,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获取管理知识与学历向中层管理岗位晋升;也可以通过独立的承接项目向项目经理方面转变;还可以向专家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方向转变。而相对于建筑工程类企业来讲, 五家冶炼企业只有一家为科技人员的晋升提供了专门的晋升通道, 其他的研发机构科技人员要得到提升仍需获得职称向提供管理岗位转变。这样使得那些喜欢苦心钻研学术的专家学者受到影响, 想要得到晋升获得更高等级的工资出现困难。所以开辟新的技术人员晋升途径成为必然, 改变晋升通道单一化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人员积极性与参与程度。

3.3 研发机构在项目激励方面的观念显得落后

现阶段研究机构内部会对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及按时、按节点完成项目的科研团队进行奖励。但是当一些项目出现暂缓、中止失败时, 研发机构仅仅给出了不奖励和不惩罚的措施。可以说目前研发机构在对成功项目所进行的激励方式已经日趋成熟, 但是对于失败、中止和暂缓类项目的激励观念仍显得落后。对于研发机构来说, 如果任何研发人员都只希望自己所做的项目永远成功, 从而获得各种物质奖励与非物质奖励, 那样研发人员都会去选择那些技术含量低, 风险小的研发项目。但作为一个研发机构, 它所研究的项目很多都具有前沿性和风险性, 假如研发人员基于以上原因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风险性大的项目, 那么这个研发机构就会停滞不前, 企业也将没有任何优势。所以研发机构需要鼓励科技人员去研发具有挑战性的科研项目, 就需要对有贡献意义的失败类等项目进行项目激励。

4 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激励问题的原因

4.1 思维方面相对落后且缺少创新

云南省部分研究院所在经历了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后, 激励方式与方法依旧停留在原事业单位的思维上, 落后的思维方式成为阻碍云南省各大研究院所调整激励方式的重要因素, 虽然近些年研究机构进行了绩效改革, 试图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激励方式与方法上缺少创新, 导致激励方式限制了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2 各研究院所之间缺乏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云南省属企业研发机构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合作, 可是关于自身激励方式的交流却很少。可以说, 每一家研发机构对激励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却没有一家研究院所能够容众家之长, 建立适合自身的一整套激励制度。不交流、不沟通成为了限制研究院所激励思维进步的阻碍。

5 总结与展望

研发机构作为云南省属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主体企业持续增强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而能否解决各研究院所激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影响云南省属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核心能力的高低。现阶段云南省属各研发机构需要认清自身的不足, 调整落后的思维方式, 努力在激励方面创新、出新, 并要加强各研究院所在激励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把研发人员的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 为企业的创新活动多做贡献, 最终为我国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的激励方式调整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着持续的创新力和技术竞争力, 而研发机构内部激励则直接影响着内部研究人员对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的提供。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多家省属企业研发机构激励方式的调研, 整理出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内部激励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并结合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原因, 为云南省属企业研发机构激励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全国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云南省属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我国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 2002 (2) .

[2]陈见丽.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05 (5) .

研发方式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案例教学法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正在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人们走向成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信息技术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一年级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重要环节, 涉及学生人多、面广, 其影响程度大。现代教育中, 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 教学中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性、技能性,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方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中心, 教师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拓展学习思路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研究具体问题,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1. 案例选取的目的性

《信息技术基础》课知识点多, 应用性强, 案例选取需结合专业特点, 围绕教学目标实施,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案例选取的应用性

课程的学习最终落脚点在于应用, 案例选取来源于工作生活实际, 用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案例技巧引起学生兴趣, 有效解决学生应用需求。

3. 案例选取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内容侧重于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 以新的实践活动或案例作为素材, 突显案例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联系, 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

4. 案例选取的典型性

教学章节的案例选取要充分考虑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既囊括验证性实训中零散的知识点, 又有综合运用技巧的代表性, 实现各个知识点的有机联系。

5. 案例选取的拓展性

教学组织中, 针对课程章节知识点多的特点, 充分考虑知识的互相联系, 循序渐进等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教学案例研究法的使用

教学案例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 写成“案例过程”, 然后围绕案例过程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如何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法一般要经过搜集资料阶段、案例分析研究阶段、案例加工整理三个阶段。

1. 搜集资料阶段

这是案例研究的起始阶段。一般来说, 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在别人教学的课堂观察中捕捉案例, 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课堂中对师生的教与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教学现象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 以便更好的分析案例提供翔实的原始材料;三是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 案例分析研究阶段

对选择的教育案例可以对它进行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 也可以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 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 还可以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 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发现问题, 学习经验对照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观念, 不断的改进, 并学会感悟案例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进一步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素养。

3. 案例加工整理阶段

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撰写可以灵活多样, 并非要千篇一律, 但是在撰写案例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恰当的, 能在现实当中接触到的。对它的描述也要真实具体, 能够在现实中体验到, 结论也是现实的情景中能应用的。总之, 案例加工整理的过程要经过多次的反复, 不断地完善。

三、教学案例研发提升教研质量

教育情境、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决定了教育科研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偶然的、不确定的现象和事件, 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 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 成为共同探讨的对象。从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 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 完全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把事例转变为案例的过程, 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

1. 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特性和专业地位之外。也同样关注教师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整合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 理论知识对于教师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 许多一线的老师经常抱怨理论是空洞的,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就是应用不到实践中去。事实确实如此, 教学是一种情境非常复杂的创造性工作, 需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基础, 但是更需要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教学案例处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位置, 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激活并把一部分隐形知识显现化, 深化自己的实践知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研讨

增加经验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情境的故事, 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 因此教学案例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 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 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 在分享他人信息、知识、经验思想智慧的同时促使自己反思, 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我会如何处理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品质。

总之, 教学案例的研发是案例教学过程的起点, 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使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将对学生能力的整体培养、拓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有兴趣。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 计算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要适当了解一些相关的应用软件, 比如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操作等, 还应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有关的医院护理应用资料, 获取最新知识, 了解新业务、新技术, 扩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承担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 还要定期走访医院, 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 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在传授知识时给学生作更为切题、直观的讲解与辅导。

参考文献

[1]秦建, 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12.

上一篇:当代中国山水画下一篇:招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