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五年大考(共3篇)
中央政府五年大考 篇1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规划年。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次第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共同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而这其中,房地产业在“保增长、保民生”的双重目标中,五年间以一种极为触目的姿态,伴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角色:在通货膨胀,房价飙涨时,开发商几乎幻化为贪婪、暴利的代名词,成为众矢之的;而当世界金融危机来临时,房地产业又作为拉动内需、力挽狂澜的工具,被优待有加。
这也导致五年中整个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巨大的博弈场,市场走向被两双手的力量所左右。无形之手持“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来,在资本蜂拥、狂欢的背后,资产泡沫喷涌不止;有形之手渴望抵御巨量资本和热钱的不理智,但屡屡发力却依旧困难重重。
总结上一个五年的经验教训,是为了更好地谋划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
五年规划低调启动
回顾“十一五”之初对这个行业的期许,规划《建议》中提到的四个方向,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是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建议》的开篇中提到,我国社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无论是过去的十个五年还是在未来的五年中,我国都将处于这个新的四化进程中。事实证明,我国每年1%以上的城镇化进程,仍然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建议》强调,要努力形成反映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而这反映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就是从2004年8月31日开始,处理完所有的协议出让遗留问题,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出让。这项制度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协议出让时代暗箱操作、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局面,使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在招拍挂出让中出现的个别非理性竞争造成的“地王”现象,也使得这个单纯的竞争机制背上了“推动房价上涨”的黑锅。
三是《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和进展迅速的城际高速铁路,以时间换取空间,地铁沿线、一小时城市圈不断地刷新城市中心的概念,缓解了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压力,交通系统开始成为调整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工具之一。
四是改善人民生活,居住为首。“十一五”期间,在这样的政策理念下,廉租房、公租房成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围绕中央提出的“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基调,继续调控经济但需求不出现大的回落的唯一选择就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两大引擎,依然还是住房与汽车。实践也证明了,房地产政策是拉动经济或是抑制过热的最好用的宏观调控工具,这也让这个行业,注定成为一个非常颠簸的行业。
“十一五”规划前的2005年,年初之际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房地产投机盛行,房价飞涨。为抑制投资过热和房地产投机行为,2005年国务院出台“老国八条”;七部委发布“新国八条”出台政策重拳调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的一线城市房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低调进入“十一五”。
市场博弈跌宕起伏
自2006年这个“十一五”的开局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在整个五年间,平均每年都要出台近10项与房地产调控有关的政策。而当年市场在短暂的调整后,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回暖,股市、楼市相继触底回升,上海、北京房价率先上涨。2006年4月,房贷利率再次上调;当年5月,国务院出台六项措施(被称为“国六条”),开启了新一轮调控大幕。同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细化“国六条”,提出“90/70”政策。此外,“外资限炒令”、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央行当年再次加息等措施,依然没有抑制住房价上涨的势头,直到2007年连续6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终于在2007年底,按下了房价高昂的头。
2008年初,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内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房地产业快速步入周期低谷。全国范围内房地产交易低迷,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回落至2006年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一手住宅销售面积均跌至2005年以来四年的最低水平,土地市场从2007年的沸点迅速降至冰点。断供、退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为迅速扭转受出口大幅下降造成的宏观经济被动局面,2009年1月,四大国有银行宣布,信用优良的首次购房者可申请七折优惠利率。当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下调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意味着紧缩了数年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开始“松绑”。
在鼓励住房消费及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房地产价格从2009年3月份开始扭转2008年8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状况,出现正增长;2009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了2009年以来首次同比上涨,上涨幅度为0.2%,随后几个月同比涨幅进一步提高,7月份同比涨幅1.0%,8月份同比涨幅2.0%,9月份同比涨幅2.8%,10月份同比涨幅3.9%。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10日发布的信息,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上涨幅度创年内最高纪录,涨幅比10月扩大1.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
从商品房销售情况看,2009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520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0%,增幅同比提高71.3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5987.1亿元,同比增长86.8%,增幅同比提高106.6个百分点。
从2009年5月开始, 在全球金融危机依旧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因为蜂拥而至的流动性凸现过热和泡沫现象。短短一年间,中国楼市迅速地由低迷转变为亢奋,由萧条转变为繁荣,由“去库存”转变为“挤泡沫”。
北京、上海等热点城市房地产交易面积及销售价格,不仅大幅超越低迷的2008年,更超越了“疯狂”的2007年。飙涨的房价到2010年再次到达顶点,直到调控政策逐渐加码,4月17日,“空前严厉”的新“国十条”落地。
调控压力前所未有
盘点2010年中国楼市,“调控”成为楼市总旋律。国十条、二套房、一线地产、房产税、零成交、国五条、打折促销、限购令、保障房、闲置土地……201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楼市年。
进入2010年,延续上升势头的楼市并没有走多远。3月份央企的疯狂买地,加速了政府治理房地产市场的步伐,先是4月17日出台“新国十条”,随后又在9月29日出台了新政策,楼市一年两调控史无前例。
“新国十条”颁布后,房地产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房价开始松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数据,房屋销售价格同比虽继续上涨,但涨幅回落。2010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5月份上涨0.2%。
但截止10月份的数据显示,虽然面临众多调控政策,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新开工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国新开工面积已经累计达到13.18亿平方米,同比大增61.91%。自2009年年底起,全国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就保持上涨趋势,进入加速投资时期。5月份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幅达到102.56%,此后各月的同比增速也基本维持在50%以上。
在谈到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压力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11月底时感叹“现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前所未有,房地产调控压力前所未有”,他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面临6个难点:
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城市化率达到80%,刚性需求减少的时候,泡沫就爆了。现在中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每年大约有1500万的农民进城,住房刚性需求旺盛,所以调控难度非常大;二是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三是全球化的热钱涌动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结合;四是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五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房价越高,土地价格越高。而土地价格越高,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钱就更多;六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一些沿海城市房价暴涨,与发达国家一些地区的房价并驾齐驱。而内地一些城市房地产业刚刚起步,如2008年甘肃酒泉地区一些住房每平米仅1000元人民币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刀切”的办法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全国来说很难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国家房地产调控十八般武艺都试了”,仇保兴坦言,1998年是刺激住房消费,2002年控制住房供给,2005年是遏制需求,到了2008年时刺激需求,2010年是增加供给。
“我们自身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总结。我们有30年的房地产市场化经验,这30年的经验、成绩来之不易,问题也值得总结,正视问题,我们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仇保兴说。
可以说,仅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两个从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的周期,呈现出典型的短周期、大波动、与宏观经济休戚相关的特点。
现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放宽货币政策、热钱涌入、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以及改革与过去30余年以单项突破为特征的“第二次改革”内环境下,“十二五”期间的房地产博弈困局如何破题、如何弥合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供应缺口?这一切,都是留给“十二五”的艰巨任务。
中央政府五年大考 篇2
——2011年11月19日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长子营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文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长子营镇紧抓机遇、健康发展的五年,是探索创新、推进跨越的五年,是攻坚克难、奠定基础的五年。五年来,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五年来,全镇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由1179万元增加到2873万元,增长144%;工农业生产总值由10.3亿元增加到18.6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总产值由7.4亿元增加到15.4亿元,增长108%;工业利 润由477.4万元增加到2009万元,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0.7亿元增加到1.7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793元增加到11264元,增长66%。
(一)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都市型现代农业初显端倪。五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高标准实施民安路产业带建设,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万亩,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投资1亿元,实施创新镇建设,打造了北京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了昌兴有机梨种植园等特色基地,农业的生态、观光、示范功能进一步拓展。深化“院镇合作”,引进沼液滴灌动态膜技术等科技成果100余项,新建、提升再城营菜花基地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创立了“凤河源”品牌,初步建立了质量监管、加工包装、产品配送等配套管理体系,形成了以有机果蔬、特色畜禽为主的都市型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工业基础不断强化。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市政基础设施,建成了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300万元,推动国网医药标准厂房建设,不断优化招商环境。推进工业区闲置土地腾退和原有项目改造升级,实施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楼宇经济,为招商引资提供服务支撑。以北京专用车基地建设为契机,启动工业区土 地一级开发。五年来,共引进市政中燕、威派格等投资和注册企业200余家,全镇企业累计达到521家,实现税收近4亿元。
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结合本镇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优势,投资2000万元,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扩大镇域休闲旅游规模。发挥“北京最美的乡村”留民营的核心作用,依托特色农业园区,规划了民安路观光带、冬枣采摘园等6条农业旅游线路,推出了特色休闲旅游项目10个,培育北蒲洲等市级民俗旅游村3个,培养民俗旅游接待户179户。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00万元,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新农村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镇实际和发展方向,经市规委批准,编制完成《长子营镇总体规划》、《长子营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42个村的村庄规划,为全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政府街西延、民安路南延等重点工程,修建镇村级道路118条,近150公里,形成了“五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投资1.2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环境治理等工程,整修田间路14.3万平方米,新建集中供水厂2座,硬化街坊路105万平方米,建成公厕99座,改造户厕7675座,创建朱庄等市级生态文 明村8个,农村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推广利用新能源,投资4100万元,实施了留民营沼气七村联供、朱庄秸秆气八村联供等重点工程,全镇18村4610户农民使用上了清洁能源。投资7100万元,在镇内主要道路、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节能灯2000盏,推行节能灯泡5万余支,建设太阳能浴室4座,完成节能住房改造1800户,建成吊炕4000余座,农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资产量化、股份量化,为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奠定基础。以沁水营、靳七营等村为试点,推行集中理财,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实施村级印章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完善重大事项事前咨商制度,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三)加强服务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新农合、新农保政策宣传,参合率、参保率逐年提高,参合率实现98%以上,参保率实现92%以上。五年来,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3000万元,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加强社会救助,投资610万元,为全镇181户低保、社救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投资330万元,建成了占地4300平方米的温馨家园,提升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以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依托,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拓展就业渠道,五年来,累计培训16000余人次,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886人,向亦庄开发区转移就业达65%以上。开通兴 32路、兴51路公交车,劳动力就业更加便捷。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193万元。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投资1.1亿元,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镇中心幼儿园,有效改善本镇教学环境。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镇域内非注册幼儿园和无照校车的清理整顿,先后关停4所非注册幼儿园。投资1700万元,建成镇卫生院新病房楼,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累计接种疫苗3000余人次,有效防止甲流、手足口病等疫情发生。邀请北京武警总院、区医院等专家开设特色门诊,解决农民看大病难问题。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文化大院38个,实现益民书屋、数字影院村村有,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大计生工作力度,计划生育率达到96.1%。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武装工作不断加强。
(四)社会管理不断强化,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稳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组织开展相邻乡镇区域联动,促进区域社会管理。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投资1700万元,完成42个村的村庄社区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组织建设、平安创建、企业管理、环境建设、拆违控违六位一体管理模式,村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强化动态巡查,坚决整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7.9万平方米,清理非法经营企业315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了基础。有效调控流动人口,强 化村民自治,完善流动人口三级管理网络,重点落实“以补促管”,实现了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实行司法所、信访办、法庭、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联动,成立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的大调解室,初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促进了地区和谐稳定。不断强化综治维稳工作,成立镇综治维稳中心,整合村级资源,建立流管、巡防、警务、民调“三站一室”工作平台,逐步推进村级网格化管理。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国庆安保等重点时期维稳任务。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和监管机制,通过联合执法、消防演练等形式,加强安全检查和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五年来,全镇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委工作思路落实到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去,指导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以及与开发区对接融合等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镇上下才能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低端企业的腾退和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大范围的利用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五年来,我们根据新区对我镇的功能定位,准确把握镇情,借助“外脑”和“外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调控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解决了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很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着重解决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出行、环境、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善民生,才能为实现我镇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必须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五年来,我们在农业上坚持院镇合作,工业上坚持招商引资,旅游业上坚持文化助推,就业方面积极与开发区企业对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推动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依法监督的结果,是全镇人民辛勤付出、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长子营镇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和同志们,向支持长子营镇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 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我镇的发展速度与新区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次产业的发展与提速迫在眉睫,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增强;推进城市化进程,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政府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冷静分析,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设想和2012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镇三届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未来五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按照“一规五组团”发展格局,坚持工业强镇、文化兴镇、生态立镇,主动承接开发区和亦庄新城的城业南扩,全面推进“四区五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主要经济指标对新区贡献率明显提高,二三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化进程初见成效,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工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深化融合,实现“四区”功能建设。按照我镇未来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四大功能区建设。扩区发展承载区: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主动承载开发区扩区,深化与新区国有公司的合作,构建紧密合作关系,重点推进镇区土地一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扩区的高起步、快见效 ,使之成为亦庄新城产业项目落地的综合支撑体系。新兴产业示范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核心区,实现军民技术转化平台、先导产业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形成高端制造、技术研发、总部服务三大产业板块。城业融合实践区:面向融入亦庄新城,突出“功能联动、区域互动、相互驱动”的发展理念,按照城市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适应城市特点的公共服务与管理,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把镇区打造成为亦庄新城重要的城市功能聚集区,保障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绿色模式培育区:坚持“集约、集聚、循环”的发展原则,实施以水域、次生林的保护和开发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 协调发展;挖掘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科技展示、工业旅游等创新业态,实现现代文明与地域传统文化和谐共融。
突出重点,推进“五基地”建设。结合发展规划和功能区建设,重点打造五大基地。打造亦庄新城的产业转移和高技术制造业基地:围绕军工领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面向央企集团、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制造业企业等展开重点招商,腾退改造升级园区内低端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军民双向互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亦庄新城的劳动力资源培训和供给基地:围绕亦庄新城各行业、各企业的用人需求,重点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制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到2015年实现“充分就业镇”目标。打造亦庄新城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围绕亦庄新城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以北京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支持协会、合作社发展,整合农产品配送资源,健全配送体系,加快新城内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农企对接、农餐对接,使我镇的农副产品全面进入亦庄新城。打造承接大兴都市农业的展示示范基地:围绕民安路、安大路两条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重点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与展示示范,提升现有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水平,实现 环境农业、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健康发展。打造亦庄新城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围绕次生林、水域、特色园区等资源,重点推广京晋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水域经济,实施商贸网点规划建设,合理配置餐饮、商业服务设施,推动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以人为本,加快改善民生。建立以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为基本框架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投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适时启动镇区开发,探索推进镇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立足农民长远利益保障,扎实推进“四有”工作,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转变农民观念,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寓管理于服务,打造“凤河人口文化”品牌,开创和谐计生新局面。
着力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格化社会管理效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与周边乡镇的联动机制,强化社会面联动管理。推进以补促管机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流动人口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 理。继续保持对违法建设、非法经营的高压态势,健全拆违打非长效工作机制,强化重点地区管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突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理念,坚持生态、环保、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完善农村消防防控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能力。深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坚信,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必将实现“一规五组团”的发展格局,“四区五基地”的建设必将取得显著成效,镇三届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突破之年,是我镇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12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镇,加快推进工业区建设
全力推进以工业区为核心的军民结合产业园建设,深化 12 与亦庄开发区总公司的合作,投资5.4亿元,完成工业区800亩土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上市工作,继续推动对低端企业的土地腾退和升级改造工作,确保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工作取得突破。投资20亿元,实施军民结合创新园、航天一院十五所、市政中燕、嘉捷恒信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90亿元,税收5亿元,解决就业1000人。加大与亦庄开发区的联合招商力度,面向航天航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规模企业展开招商工作,力争年内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努力做大做强工业区产业集群,为实现我镇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文化兴镇,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品牌 依托本地特色文化,主动吸引各种社会投资,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承接,文化主打,旅游助推的产业发展机制,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按照全区旅游功能定位,投资1000万元,完善海棠农庄、南亚热带观光园等重点园区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承载能力和水平。挖掘地区文化内涵,推动留民营春节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实施晋南文化观光区等文化园区建设。启动次生林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及镇域东北部水域经济组团项目,实现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打造以京晋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促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三)坚持生态立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 着力打造引领大兴都市农业的展示示范园区,提高民安路和安大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发展水平和生态休闲功能,投资1200万元,加快“晋之园”、冬枣园等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继续实施“院镇合作”项目,积极引进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建、提升农业标准化基地5个。围绕农民增收,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重点发展设施农业600亩、节水农业2000亩。围绕亦庄新城对农产品的需求,投资500万元,加强农产品配送基地建设;发挥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凤河源”品牌统领作用,支持协会、合作社发展,整合全镇农产品资源,建立和完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社区销售网点,年内建立“凤河源”品牌农产品销售网点5个以上,并逐步探索网上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坚持建管并举,大力推进城镇建设
依据新区对我镇的发展要求和功能定位,完成“一规五组团”战略规划,指导地区发展。投资3500万元,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派出所等建设工程,实施农商行、邮局、社保大厅、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工作,进一步完善镇区服务功能。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3公里公路大修任务,启动朱大路镇区段提升改造工程,不断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启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站,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投资100 万元,更新镇域内大型垃圾箱和垃圾桶等环境设施;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规范镇级、村级保洁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实现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环境建设取得实效。加大对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加强动态巡查,完善举报、查处快速反应机制,杜绝新增非法占地、违法建设发生。深入开展街面秩序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侵街占道、黑车营运等行为,对重点路段安装禁停标志,安装监控设施,维护镇域良好社会秩序。
(五)坚持改善民生,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与新区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观念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全年计划培训1500人次以上。健全公司化运营机制,以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长亦兴物业管理公司为平台,加强与新区企业和劳动力就业机构的对接,发挥就业专管员作用,及时掌握就业需求信息,全年举办招聘会10次以上,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500人,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服务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投资500万元,完成“温馨菜园”项目建设,实现残疾人就业与回归。继续实施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工程,落实农民住宅改造项目,完成抗震节能住宅改造400户,单项及综合住宅改造2600户,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市、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60万元,完成北泗、三营幼儿园建设,启动朱庄、留民营 幼儿园建设项目,保障本地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推广基本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增加特色专家门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确保年内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六)坚持统筹联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
深化社区化管理工作,落实“三个延伸五个提升”,全面推进42个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基层调解工作,发挥大调解工作室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联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继续推行“以补促管”政策,规范房屋“中介式”服务管理模式,强化各村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村民自治章程》,实现“以章控人”。加强专、兼职流管队伍建设,加大低端企业及流动人口的清理力度,有效控制流动人口无序增长。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农村预防煤气中毒防控体系,实施村级消防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全镇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地方政府面临偿债大考 篇3
2014 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趋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受了更大压力。尽管此前地方债和房地产等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已经凸显,但中国政府债务总体仍处于可控位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偿债模式主要依靠卖地收入。去年末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五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17.9 万亿这个数字低于20 万亿的市场预期,而且地方政府尚有土地市场的强大偿债能力支撑。不过结论性数据的公示,尚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正变得更加迫切。
今年5 月,信托业迎来基建、房地产信托的到期高峰月。据业内预计,5 月份到期的基建信托将接近4000 亿元,占全年总量的28%。被业内视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面临剧增的偿债压力。而就在此前后,以南宁为首,天津、郑州、无锡等多地推出救市措施,放松限购或房市贷款政策。地方火速救市的背后,凸显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急剧减少、土地难卖困境。随着债务到期潮的逼近,关于地方债还债风险的担扰也甚嚣尘上。外媒评论认为,房市和中国地方债风险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拖累。经济学家成思危近日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环境问题、官员政绩观并列为中国经济未来10 年内的最大挑战。
复杂态势下,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公开表态体现出分类调控思路,专家理解为“该放松的城市要尽快放松调控”。连一向对楼市风险谨慎的央行日前也“意外”出手,召集各主要商业银行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在楼市崩盘、拐点论的争议隐忧之下,市场机制导向的救市政策难挽回楼市颓势。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面对即将到期的债务,仅依靠卖地应对也不再具有可持续性。2014 年博鳌论坛期间,美国前财长保尔森也提出,中国需建立以市场正常化和夯实地方财税基础的地方金融系统,其中市县两级是关键。
又见救市
截至5 月11日,今年4 月以来,无锡、南宁、杭州萧山、天津滨海、铜陵先后抛出放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以应对二三线城市的楼市“降价潮”。此外,福州、宁波等多个二三线城市都传出打算救市的传言。
南宁是最先坐不住的城市。
4月末,南宁市房管局发文称,从4月25 日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南宁放松“限购”的做法被市场誉为打响“救市第一枪”。
几乎在同一时间,天津滨海新区宣称将实施差别化限购,只要滨海范围内无房,即可在新区购房。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房地产市场疲软的背景下,滨海等城市新区房地产市场下滑尤为明显,因此,对于房地产依赖程度较高的地方政府来说,放松限购是最行之有效的。紧随其后,河南郑州出台“购房贷款可获政策性担保”的救市政策,为公积金和商业贷款提供担保。分析认为,郑州救市政策目的是减少断供风险、给银行信心,从而提振房价。
截至5月11日,今年4月以来,无锡、南宁、杭州萧山、天津滨海、铜陵先后抛出放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以应对二三线城市的楼市“降价潮”。此外,福州、宁波等多个二三线城市都传出打算救市的传言。
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紧密,因之中国房市一贯被称为“政策市”,在2008 年楼市低迷期,中央政府推出了“4 万亿”救市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由之带来了其后5 年中国楼市的过度发展,各地“鬼城”现象频出。长时间靠政策主导而未能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虽然带来了中国房市长达10年的高歌猛进式发展,但其畸形繁荣也酝酿了极大市场风险,银行债务中的房贷部分风险一路上升。楼市安危更直接影响了地方偿债能力。
上述逻辑链条带来了政府—— 银行——房市——开发商的长期共赢共谋关系。不过,今时不同以往。当中国房市步入2014 年,局面与2008 年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一方面,在中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总体指导性思路之下,太多刺激干预性的政策难以出台,更不可能再有4 万亿这样的“大手笔”;另一方面接近饱和、以消化库存为主的中国楼市,也确实发展到了一个以价换量的下行阶段。
楼市悲观情绪蔓延情况下,地方政府有限度的放松调控措施也就顺理成章。跟随南宁、郑州等城市,无锡、铜陵先后放开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无锡鼓励购买成套商品住宅( 含二手房)、户均建筑面积达60 平方米以上,且在本市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家属来锡落户,杭州萧山购地保证金1000 万元上限,拆迁户鼓励货币补偿、一年内购房获补贴;铜陵胆子最大,市政府直接宣布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20%,买房补契税,首付降低至20%,外地人购房可办户口……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虽然政策各不相同,但其目的均是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在杭州、天津滨海新区等二线城市,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过程中,土地供应力度较为激进,大量房企涌入抢地,库存快速高企;在铜陵等三四线城市中,当地劳动力不足,外来人口导入慢,整个市场需求难以支撑因新城开发而飙升的大量库存。
从政策环境分析,中央允许部分城市放松政策,或者说适度救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也即楼市热的城市,实行紧缩式调控,楼市冷的城市,实行扩张式调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直言,“离开了房地产,城市建设怎么办?地方债务怎么办?甚至连公务员的工资发放,都会遇困难!”他因此预测至年底,会有几十个城市采取类似行动。
各地“救市”措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经济燃眉之急,仍是未知问号。国际投行巴克莱5 月15 日公布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悲观情绪正迅速恶化,预计目前衰退趋势将延续至2015 年;同时鉴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来势凶猛且早于预期,将2015 年GDP 增速预测调低20 个基点至7.2%。不过该报告也指出,中国房地产泡沫尚未到达“引爆点”,因为中国家庭杠杆率远远低于美国且储蓄水平很高,而且目前全国范围内房价总体仍为上涨,楼市分化现象明显。
土地城市化病
在土地经济模式下,中国一些城市的发展对房地产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房地产相关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以负债方式大搞房地产,导致这个产业从过去城市发展的动力正逐渐转变为包袱。
过去十年,在人口红利及城市化的推动下,房地产成为“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能够寻找到终端需求——既包括城市新增人口的刚需,也包括投资和投机需求,这一循环便得以维系。不过,随着这些长期因素发生变化,房地产依赖对城市发展的副作用逐渐显现。
国家审计署在2013 年底公布的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6 月底,中国政府的直接债务占GDP 比重大约为37.7% ;如果算上“或有债务”,中国政府负债总额约30.27 万亿元,广义负债率约55.2%。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撰文指出:在土地经济模式下,中国一些城市的发展对房地产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房地产相关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以负债方式大搞房地产,导致这个产业从过去城市发展的动力正逐渐转变为包袱。
京津新城、鄂尔多斯及郑东新区等被媒体广为关注的鬼城现象,生动说明了这种负面现象的集中体现——房地产建起来了,却缺少人口与产业支撑,使得城市的发展如无根浮萍,缺乏生气与活力。在中国,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几个一线城市;除此之外,很多城市存在程度不同的空城现象,房地产跃进带动基层的房地产市场普遍供过于求。在多种因素刺激下,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存在严重的“消化不良”,不良反应在今年集中爆发。
以中国的西南部省会城市贵阳为例,这座城市的发展模式集中代表了中国城市和地方政府发展为房地产依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过去几年,贵阳市GDP 增长迅速,2011 年和2012 年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7.1% 和15.9%。在各项具体宏观数据指标中,增长最快的就是全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2009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幅在25% 左右,2010 年达到47.7%,2011 年攀升到50.5%,2012 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4.4%。房地产投资对GDP 的贡献可见一斑。
相应的,贵阳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严重的供给过剩状态。贵阳市区人口仅130 多万,但据估算,贵阳在未来3 年内上市的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楼盘, 就可为贵阳提供近300 万人的住房,几乎是目前城区人口的2 倍。按照这样的建设速度,未来3~5 年贵阳城区的房子最少能满足500 万人居住。当地业内人士更认为,按照业界对鬼城的定义,即建成三年后入住率不足30% 的标准来衡量,未来贵阳多个大型楼盘均有望入选。受此影响,以及近期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传出降价销售的消息,贵阳房地产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房地产的销售周期也越拖越长。
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撰文称,贵阳市的“房地产-地方债”链条正承受现实压力。由于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本付息依赖于土地出让收益,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跌可能将引发更多的风险。2010年前后,贵阳市政府一举成立了10 个融资平台,并全部赋予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权,就此大规模拉开贵阳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序幕。早在2010 年,贵阳市审计局对贵阳市本级以及一些市属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评价,就认为处于高风险状态,随着城市的扩张,现在肯定只会更多。而从政府性债务占GDP 的比重看,贵州省在全国名列第一,总债务率也在90%以上。其中,贵阳身为贵州省的经济中心,情况不容乐观。
贵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鄂尔多斯?这是一些观察者的疑问。当房地产不再能够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像贵阳这样的城市将为房地产的过度发展付出代价——不仅是房价下跌引发的资产缩水,也包括整个城市经济的循环陷入停滞。城市的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都被套在房地产和债务的泥潭中,背上沉重负担。尽管贵阳作为省会城市,仍然有城镇化的推力,但研究者认为除非其存量的房地产能够逐步消化,建立新的产业支撑,否则难以避免房地产崩盘带来的债市危机。考虑到贵阳房地产已经严重过剩,同时缺少产业支撑,现实状况并不乐观。
国内像贵阳这样的城市还有很多。以当前热议的“京津冀一体化”为例,北京周边的河北诸多城市也面临着房地产供给过剩的问题,如被传为“政治副中心”的保定,房地产库存消化时间高达42 个月。虽然“副中心”传闻消息刺激房价上升,但这也是局部现象。如果“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没有及时跟上,保定的城市发展也可能从炒作中回落。还要强调的是,目前的消息只是刺激了保定的住房价格,当地的产业支撑和消费能力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反而因房价上涨而进一步拉开了消费差别。用保定人的话说,“工资还没动,房价已经蹿上一大截,更买不起房了。”
卖地偿债模式的真实风险
房价较大幅度下跌对银行贷款造成的最大威胁,不在统计范围内的房地产数据而在涉房贷款上,即利用房产、地产作为抵押品的贷款。这包括两大部分:企业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威胁最大的是17.9 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这部分贷款大多是利用土地抵押的。
行至今日,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楼市大发展给经济带来的贡献已消耗殆尽,连续10 年的房市过热正经历一次可能前所未有的降温。自2010 年政府出台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限购令以来,中央严厉调控与楼市持续高热就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两枚特别标签。现在,楼市限购在三四线城市不同程度面临松绑,而房地产回归市场化还需要更长调整期。
今年5 月,楼市旺季未能如期而至,资本市场及境外机构也一再看空。5 月一篇关于万科副总裁毛大庆在某内部沙龙的发言稿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文中用详实有力的数据论证了三大核心要点:反腐对于高端市场的影响、部分城市的供应过剩、银行资金面收紧。该万字发言稿中传递的“看空行业、全国房地产将下行”等观点被舆论快速发酵。
不过经济学家李稻葵并不赞同楼市崩盘观点,“因为中国在买房子的大部分家庭是付清了或者是付了很高的首付,不会恐慌性抛售,这跟美国经济完全不一样”。他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有可能的趋势是销售量下降,价格缓慢调整。一个有趣的思考随之而来,按照目前的形势,一旦房地产出现大幅波动,中国会不会出现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的情况?
部分乐观看法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政府性债务并不是特别高,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显著低于国际通用的60% 负债率警戒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地方政府的17.9 万亿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债务比大大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且中国体制下地方债务若出了问题中央财政肯定会管。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房贷的风险控制能力在近几年不断加强,房贷首付比例逐年提高,最低是20%,二手房更连续调高至60% 到70%。
这一点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住房抵押贷款是零首付。在那种情况下,只有房价上涨才能保证银行贷款安全;只要房价下跌,贷款风险立马显露。而中国的情况则是,60% 以上首套自住型住房购买者对房价涨跌并不敏感,对价格敏感的第二套以上改善型、投资投机性住房购置,首付比例又都超过60%。经济学家据此大胆计算,即便中国房市真的出现崩盘性急跌50%,银行体系也最多仅增加6.5% 的不良贷款率。
专家分析认为,房价较大幅度下跌对银行贷款造成的最大威胁,不在统计范围内的房地产数据而在涉房贷款上,即利用房产、地产、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贷款。这包括两大部分:企业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威胁最大的是17.9 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这部分贷款大多是利用土地抵押的。
目前,房价下跌效应已传感到土地市场,近期“地王”销声匿迹就是例证。房价一旦暴跌必将使得地价大幅度下降,进而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大幅度缩水,最终威胁到17.9 万亿元中13 万亿元的银行贷款。对此,政府和商业银行不能不高度警惕。专家指,若各地房价能彻底回归理性,政府不惧房价走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消除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泡沫风险隐患,从根本上说对中国经济和民生都有利。
更为积极的因素在于,中国政府对于房市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越来越趋于正确。近两年来,在有意压低GDP 期望值的情况下,中央极少再推刺激性政策,走温和平衡路线,同时大力推行各种促进市场化的金融政策。国际金融协会总裁安德慕评价,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实现经济再平衡,这从长远来看也将有利于房地产健康发展。中国领导人知道本国经济面临的这些挑战,并且已经做出反应,采取了合理的政策。他认为关键在于这些政策能否快速实施,实施过程中能否保持一致,相辅相成。
去年至今年,政府货币政策体现出一贯的谨慎小心调整姿态。央行5 月12日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 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747 亿元,同比少增176 亿元,低于经济学家预期;而4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13.2%,4 月数据延续收缩信贷的态势,而货币政策还在观望期。
2014 年5 月9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场称为“新国九条”。新国九条公布后引来各方积极评价,各大机构均认为这一文件对长期不振的股市构成长期利好,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同样将改善房地产行业的传统融资模式。财经资深人士叶檀评论认为,上述改变的重要宗旨是遵照市场原则,政府所起的作用是顶层设计与监管,而应着力监管的就是房地产开发与基建投资。
发挥市场机制风控的作用
对地方政府而言,GDP 增长仍然事关政绩考核,所以在中央政府逐渐淡出大规模投资后,各种版本的地方投资计划层出不穷,地方债由此进入第二个高峰期。由于地方债和金融系统以及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一旦爆发大规模违约风险,很有可能迅速波及经济全局。
早在2012 年,地方政府因融资平台限制和土地财政吃紧而催生大量融资需求,信托迅速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项目在2014 年将迎来集中兑付期。据国金证券数据, 2012 年下半年开始大量发行的基建类信托项目,今年大多将要到期,基建类信托到期规模猛增,比去年增加了2 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压力非常大。
去年以来,监管层对地方债务的担忧越发明显,银监会、财政部接连出台针对性政策。在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6 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资深媒体人谢九分析,在地方政府的偿债资金来源中,土地出让收入是最重要的保证,但这种偿债能力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涨的基础之上,否则土地出让收入就难以获得持续保障。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放缓趋势,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变得日益不可靠。
中国地方债真正积累成为潜在风险是在从2008 年金融危机背景下4 万亿计划出台之后。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在2009 年大幅增长了62%,由此开始,地方债开始进入高速扩张期。随着4 万亿刺激计划到期,加之各种负面效应开始显露,中央政府开始谨慎对待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将重心转移到经济结构调整上。
但是对地方政府而言,GDP 增长仍然事关政绩考核,所以在中央政府逐渐淡出大规模投资后,各种版本的地方投资计划层出不穷,地方债由此进入第二个高峰期。由于地方债和金融系统以及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一旦爆发大规模违约风险,很有可能迅速波及经济全局。而从更长期来看,在中央政府谋划经济转型之际,地方政府大肆举债,仍然走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央政府转型的努力,某种意义上看,地方政府举债投资的热情越高,中国经济转型的阻力也就越大。
不过谢九也指出,地方债务规模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也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长期矛盾。解决地方债问题,还依赖于财税改革的深层推动,其中重要方面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对此,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积极推进中的财税改革都做出了更长远的安排。
此次修改《预算法》时,其中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成为争议焦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提出,有条件适度放开地方政府举债的权限。专家表示,地方政府的偿债资金来源应为包括土地财政资金在内的公共财政资金等政府可支配财力。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后,中央通过批复举债规模等手段控制债务风险,市场机制也将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
据国土部统计数据,去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价款4.2 万亿元。据财政部统计数据,一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1.08 万亿元,同比增长40.3%。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表示,偿债资金的来源应为包括土地财政资金在内的公共财政资金等政府可支配财力,此种格局在一段时间之内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
审计署的调查显示,中国市级政府中,承诺以土地收入偿债的占比81%,县级政府超过50%。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偿债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曾建议,建立健全债务使用绩效管理、评价和监督制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过程监督评价,同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预警与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从地方到中央的双层同步的风险预警系统,形成一整套评判标准和工作机制。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对地方举债提出多项限制,明确举债规模由全国人大批准。贾康对此指出,过去地方政府的负债余额绝大部分是隐性负债,规范性、透明度不足,无从知道债务风险如何发生,更谈不上防范。阳光化特别是纳入预算管理后,由各方来讨论如何兴利除弊,更有利于防范风险,也能消除各界对地方债务的忧虑。
市场机制也将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汪德华表示,中央政府需要施加一定的行政控制,最重要的是确定每年发债的总量规模、发行条件和审批形式,同时应采用一些市场化手段。在信息披露和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风险防控作用将得到发挥。
创新融资改变债务模式
谁能够获得金融资源?将直接由市场决定。叶檀分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高效而活跃的股权、债权、期权、产权市场。此举成败与否将决定中国银行业能否摆脱社会输血站角色而实现全社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决定融资资金是否高效配置到了财富增长的领域和企业。
受地方资金需求强烈的现实所迫,近年来很多人都在呼吁将地方发债的闸门正式放开,通过变堵为疏的方法来缓解地方债风险。但面对地方债开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仍发出警告称:从目前来看,我国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现有债务,但是如果以目前的方式持续下去,最终将会酿成巨大的债务与金融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以往的投融资行为是遍地嫁接,致使所有金融机构都竞相与房地产行业融合,这一方面对房地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则随着房地产业的风险推高,产生出彼此捆绑、具有共生关系的“金融混合体”,因为地方债的关系,这又促成了金融与政府的“风险捆绑”。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投融资”应尽快推行产业“单通道制”。在金融机构中选择特定的机构,授权其从事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相关的融资业务,实施与规划直接挂钩、利率与信贷受严格管束的特殊投融资制度。
具体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专家强调解决之道是将其列为特殊商品,对整个产业链条实施全程监管,采取与一般性商品相“隔离”的“差异化”政策,进一步收缩特定人群的持有量,降低这部分人的获利行为空间,压缩产品利润率,以求在“基本人均”价值获取与公平享用方面获得平衡。
叶檀撰文指,考虑到中国资金消耗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基建等,未来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主要还会集中在这几个行业。2 月27 日原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掌门人JohnMeriwether 分析国内资金循环体系,房地产、政府负债是社会融资的主力,占银行贷款的三分之一以上。从房地产看,2013 年新增表内房地产贷款0.64 万亿元,推测实际需求是5.7 万亿元;从去年6 月底的数据看,银行贷款仅能满足56% 的融资需求,债券满足10%——其他资金来自何处?非标、境外融资。房地产与基建效率、收益,直接决定了未来直接融资市场的风险与收益。
而谁能够获得金融资源?将直接由市场决定。叶檀分析,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高效而活跃的股权、债权、期权、产权市场。此举成败与否将决定中国银行业能否摆脱社会输血站角色而实现全社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决定融资资金是否高效配置到了财富增长的领域和企业。而成功取决于一市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是否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央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后,地方政府需要由市场根据地方债自身的信用等级定价,以市场规律作用于其发行和交易。作为市场力量,价格可以揭示风险,引导投资者、中介机构和市场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投资者用脚投票对发债主体即地方政府而言是直接而有效的市场约束行为。
新近出台的“新国九条”要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为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行和交易平台。“新国九条”强调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统筹推进符合条件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支持和规范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合格机构依法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并且要求强化债券市场信用约束,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服务。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条例的精髓在于,履行好政府监管职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破坏游戏规则的权贵交易者凌驾于市场之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提醒,上述地方债放开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信息透明的财政预算为约束而谨慎推进;否则,新债还旧债的行为继续凸显,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灰色金融更加猖獗,市场扭曲现象会更为严重。
【中央政府五年大考】推荐阅读:
中央—地方政府09-08
英国中央政府会计09-21
镇二00五年政府工作要点10-29
扎兰营子镇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总结09-28
郎木寺镇人民政府五年工作报告07-04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06-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06-08
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政法委)历任领导08-25
日立品牌中央空调,家用中央空调首选品牌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