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

2024-11-26

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共10篇)

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 篇1

育的产量高、综合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的早熟油葵杂交种, 2007年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蒙审葵2007年007号。早熟油葵可复播和夏播, 对调整种植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的推广可提升油葵的生产能力, 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使农民增收, 促进社会发展, 现将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父母本特征特性

母本 (不育系) 。生育期107天左右。植株矮壮, 株高110~130厘米, 无分枝, 叶片数29~31片, 叶片绿色, 舌状花冠黄色, 管状花的雄蕊退化, 无花粉, 雌蕊发育正常。果盘呈微凸状, 果盘直径15~17厘米, 花盘倾斜度3级。籽实黑色, 边缘暗灰色, 千粒重48克。该不育系茎秆粗壮, 抗倒伏, 抗向日葵锈病, 感向日葵褐斑病、霜霉病。

父本 (恢复系) 。生育期105天左右。株高150~170厘米, 有分枝;叶片数27~30片, 叶绿色;舌状花冠黄色, 管状花的雄蕊发育正常, 花粉量大, 单株开花时间较长;果盘微凸, 主茎果盘直径13~14厘米, 果盘倾斜度5级;籽实黑色, 边缘暗灰色, 千粒重47克。该恢复系耐盐碱, 抗向日葵霜霉病、锈病和褐斑病。

二、整地

秋整地深翻灭茬, 消灭地下害虫。播前土壤封闭, 每亩用禾耐斯90毫升对水喷雾, 喷后及时耙地, 耙地不宜太深, 在地表形成有效药层。春整地质量应达到“墒、平、松、碎、净、齐”六字标准。

三、播期调节

方法1:分两期播种:第一期, 父母本同期播种, 母本播100%, 父本播60%;过4天后播第二期40%的父本。

方法2:母本比父本早播2~3天。

四、父母本种植行比

父母本种植行比:采用1∶5或1∶6的行比播种。

五、种植密度

母本播量每亩为0.25~0.3千克, 父本播量每亩为0.1~0.12千克, 行距60厘米。播种时, 行间必须保持端直, 严防错行、并行、串行和漏断行。保苗株数母本5000株/亩左右, 父本5000株/亩为宜。

六、隔离区的选择

1. 严格选定安全可靠的隔离区。

考虑远距离飞行的昆虫, 隔离区必须在3000米以上, 这是保证种子纯度的先决条件。隔离区范围内, 不允许种植任何油葵, 包括庭院零星种植的食用向日葵、观赏性的油葵、次生向日葵植株, 必须在开花前彻底清除干净。

2. 选地。

选择有隔离条件的近三年内没有种植过油葵, 也无自生向日葵的田地、要求适宜的土壤质地, 肥力均匀, 无大砾石, 排灌条件良好 (地势有一定自然坡度在5‰~10‰) , 便于管理, 且不易遭人、畜危害的地块。

七、去杂去劣

1. 苗期去杂去劣。

当幼苗长出1~2对真叶时, 根据父本、母本的典型性状, 发现异型苗、劣苗、病苗、生长特别突出高大苗、可疑苗、应结合间苗进行拔除, 留植株大小、叶色、叶型、下胚轴颜色、长相一致的苗。

2. 蕾期去杂。

一般在第一水以后, 开花前进行。根据株高、株型、叶色、叶片形状、叶柄及叶脉颜色、茸毛多少等性状进行鉴别, 及时拔除变异株 (父母本中的分枝株等) 、优势株 (长相高大的植株) 等。

3. 花期去杂。

开花初期多次去杂, 根据株高、株型、花盘性状 (苞叶大小和形状, 舌状花冠大小、形状和颜色, 柱头的颜色, 花盘的倾斜度) 以及散粉状况等多次去杂, 及时摘除父、母本行中的变异株, 优势株以及母本行中的可育株的花盘和父本行中的不育株的花盘。摘下的花盘必须盘面向下, 扣在地面上, 避免花粉传播。

4. 去杂质量检查。

开花期按对角线选取样点, 每样点父、母本各顺行取500株, 统计杂株率。制种田田间杂株率, 父本≤0.1%, 母本≤0.2%。

八、辅助授粉

1. 蜂群授粉。

每3~5亩制种田配置一箱强盛蜂群。蜂群在母本开花前4~5天转入制种田, 安放在制种田内侧300~500米处, 在父本终花期转出。在隔离区内不得放置任何其它蜂群。

2. 人工授粉。

在蜂群数量不足或花期遇到高温多雨季, 受精不良的情况下, 每天上午露水散尽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父母本开花后, 每天上午11时开始授粉。每个母本花盘可隔2~4天授粉一次, 全期授粉3~4次即可。方法:手持粉扑, 或将绒手套翻过带在手上, 先轻轻沾扑父本花盘上的花粉, 在轻扑母本花盘, 顺行逐株父母本轮流授粉。注意:授粉时要轻, 不可弄断柱头, 否则不能授精结实。

九、砍除父本

母本终花后, 即时人工砍除父本, 防止收获时混杂, 改善母本行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种子千粒重, 提高种子产量和制种质量。

十、种子收获

1. 收获去杂。收获前进行一次田间鉴定, 去除病株劣株, 并且仔细检查父本是否完全砍除干净。

2. 适时收获。

过早收获时, 种子不干, 种子不易脱粒;太晚收获时, 浪费太大以及破碎率高, 并且易遭受鸟害、鼠害或自然落粒造成损失。

当母本花盘背面呈现黄白色, 茎秆变黄, 中、上部叶片褪绿变黄时, 即达到生理成熟期。这时花盘和籽粒的含水量均高, 且营养运输尚未结束, 此时收获籽粒易霉变, 所以一般在生理成熟期后8~10天, 籽实含水量在13%以下, 花盘变成黄褐色、褐色时收获最佳, 立即用康拜因进行收获, 或人工收获, 但人工收获时间应适当提前。

十一、注意事项

1.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应用0.3%的甲霜灵拌种, 防治向日葵霜霉病;用0.04%的林丹拌种, 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

2.亩播种量350~450克 (精量点播机) 或500~600克 (条播机) 。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

3. 按照制种技术规程, 在各个关键时期严格去杂去劣。

在种子拉运、清选、拌种、播种、晾晒、清选、装袋等过程中, 要严格防止人为、机械混杂。

4. 因当年气候和墒情以及不同自然生态区的影响, 仍有

可能出现父母本花期不协调现象, 应注意检查, 发现花期有可能不协调时, 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如偏肥、偏水、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措施, 促使发育迟缓的亲本系加速发育;或使发育快的亲本系延缓发育。总之, 花期调节应掌握“宁可母等父, 不要父等母”的原则。

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 篇2

本文通过对天协1号双亲主要特征特性的观察,结合近几年该组合制种实践,提出了天协1号高产制种配套技术措施.

作 者:刘平朱国邦 汪亚明  作者单位: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51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 15(2) 分类号:S511.2+2 关键词:天协1号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 篇3

关键词: 油菜;秦油88;选育;制种技术;高产;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4.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3-0099-03

油菜是产油效率较高的油料作物之一,菜油占国产植物油产量的50%以上[1],在我国食用油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根系发达,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难溶磷,同时生长阶段的落叶等可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是种地和养地相结合的作物,也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作[2]。同时,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我国油菜主要作为冬季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减少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因此,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油菜单位面积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油菜生产能力,既对保障我国食用油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作资源,促进我国作物生产可持续性发展。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应用“油菜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优利用模式育成的秦油88油菜新品种,分别于2013、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和陕西省审定,适宜黄淮流域冬油菜区栽培种植。该品种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达3 946.5 kg/hm2,含油量48.44%,均名列第1,成为陕西省关中灌区有品种试验以来,单位面积产量、产油量和含油量均最高的品种。该品种高产、高油、优质、秆硬、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对促进适宜生态区油菜种植增产增收意义重大。为了充分发挥秦油88的优势,研究制定出1套适宜秦油88的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达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1 品种选育及特征特性

1.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996年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核不育系5012A与自育的双低优良品系O1304杂交,F1套袋自交,从F2选不育株与可育株兄妹交,后连续兄妹交育成核不育系02N305。2004年用该不育系与自育的双低优良株系加219作杂交,经连续单株选择与双低品质选择相结合,并连续单株定向选择高含油量。于2006年育成双低优良品系Cy1328。2008年对Cy1328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诱导雄性不育,于2008年育成诱导雄性不育系YD2013A。

1983年用加拿大双低材料Tower与自育的优良品种7211杂交,于1989年育成双低新品系7792-95。同年用7792-95与经多代系选育成的具有早熟中杆的772杂交,翌年又用772回交,随后在多年自交选育中将田间性状选择与室内品质选择相结合,并定向选择高含油量,于2002年育成双低优良品系Y249。将秦油2号恢复系垦C1在放任授粉条件下,连续单株定向选择,并从2001年起分别在春油菜区和大荔冬油菜区交替播种,进行生态育种,于2002年育成双低春垦C1。2003年春用春垦C1与Y249杂交,经连续多代田间单株选择与室内品质选择相结合,定向选育高含油量,于2008年育成双低优良品系Cy1168。

秦优88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2008年育成的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其组合为:双低诱导型不育系YD2013A×授粉系CY1168。参加2012、2013年国家油菜区试,2年平均产量3 367.5 kg/hm2,比对照提高2.66%;2年平均产油量1 560.0 kg/hm2,比对照提高12.07%,2年22个试验点中,1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比例86.36%。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油菜病害与抗病性课题组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012年为低感,2013年为低感。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表明:芥酸含量0.05%,油饼中硫苷含量18.65 μmol/g,含油量46.37%。2013年参加国家油菜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537 kg/hm2,比对照提高2.77%;平均产油量1 623.15 kg/hm2,比对照提高11.65%。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3022),于2014年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油2014005)。

1.2 品种特征特性

本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子叶肾脏形,裂叶,叶色绿,叶缘浅锯齿状,角果成熟微紫色。国家区试平均株高174.77 cm,一次有效分枝数7.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3.8个,角果粒数23.1粒,千粒质量3.17 g,种子黄褐色。

1.3 生物学特征

本品种呈弱冬性,在陕西关中东部秋播全生育期242 d左右。长势强,耐肥,杆硬抗倒,较耐菌核病,轻感病毒病。

1.4 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本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及类似生态冬油菜区域种植,一般产量约3 000 kg/hm2,高产田可达3 750 kg/hm2。

1.5 品种主要优点、缺陷、风险等及防范措施

本品种优点为产油量高,豐产性较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熟期一般;缺点是低感菌核病,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防治菌核病。

2 秦油88制种技术

2.1 安全隔离

化学杂交制种应设有1 500 m左右的安全隔离区。隔离区范围内不得种植非父本油菜品种和十字花科收籽蔬菜作物,前茬应为非十字花科作物。一经发现有非父本的自生油菜和上述蔬菜作物,均应及时彻底清除。

nlc202309040926

2.2 适宜的行比

合理的行比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在花期相遇好、花粉量充足的条件下,冬油菜区父母本行比应为2 ∶2,行距40 cm;父本的种植密度为9.75万~12.75万株/hm2,而母本的种植密度应适当增大,一般按12.75万~17.25万株/hm2密度留苗。

2.3 种植标志作物

在母本行地头点种非油菜标志作物,如点种小麦或玉米等,有利去杂化杀。

2.4 去杂去劣

抓住能显现亲本典型性状的关键生育时期,把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的杂株除去。如越冬期、蕾薹期可按照叶色和苗相进行。对于母本行中个别杀雄不彻底植株的花枝应在初花期去除。

2.5 调节花期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良好,直接关系到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研究证明,SX-1能使油菜的花期推迟2~4 d,因此在选择强优势组合时,最好使母本花期比父本花期提前3~4 d。如不能相遇可采用父本打薹的措施,延迟其父本花期。

2.6 药械准备

提前准备好喷雾器(性能良好、清洗干净、无滴漏)和专用塑料防护罩及喷头,杂交剂SX-1由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统一监制配发。

2.7 专业队组建

由于化杀制种喷药技术性较强,各制种公司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前组建专业队,喷前做好技术培训。

2.8 母本杀雄

把握好SX-1的喷施时期和方式,实行低剂量2次喷药。在油菜薹高20~25 cm且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2 mm时第1次施药,喷施浓度为6.5 mg/kg;喷后3~4 d打掉主薹和倒1~2分枝;第1次施药后11~14 d进行第2次施药,喷施浓度为7.0~7.5 mg/kg。冬油菜区每次用药剂量为 210~225 kg/hm2。

2.9 辅助授粉

辅助授粉是提高制种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初花至盛花期于晴天或多云无风的10:00至12:00,用绳拉或缠有布条的拨竿将父本花粉赶落到母本柱头上。也可按照制种田放蜂的技术要求适量放蜂,并于父本近终花时及时撤走。

2.10 适期收获

当母本角果有80%左右黄熟时父母本分别收获、堆垛、脱粒,防止混杂。

3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油菜的播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油菜出苗整齐一致和优质高产的基础,对油菜生产意义重大,一般包括地块的选择、土壤整耕、科学施肥等环节。因油菜种子籽粒较小,顶土能力差,所以通过土壤耕整,使其达到“深、细、碎、平、墒、净、肥、匀”,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

3.1.1 地块选择 为了保证品种的双低优质品质,防止混杂和减少病虫危害,应选择前茬为非十字花科作物的中上等肥力田块,集中连片种植。

3.1.2 土地耕整 旱地土壤耕作应采取“浅耕灭茬防径流,提早旋耕多蓄墒,合口过伏保底墒,雨后耙磨少跑墒,播前细整保口墒”等技术环节,提倡复式作业,尽量减少作业层次,已达到蓄水保墒、伏雨冬春用之目的。稻田耕作的要求是:及早排水,适时翻耕晒垄,平整土地,开沟作畦,播种或移栽前化学除草。

3.1.3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施好硼肥。油菜属喜磷作物,缺硼又会导致花而不实症,所以一定要重视磷肥和硼肥的施用。若产量达200~250 kg/hm2,一般需施纯氮180~210 kg/hm2;磷肥用量可按氮肥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施钾肥;硼肥可施硼砂7.5~11.25 kg/hm2作基肥或将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薹期分2次喷施。

3.2 适期播种、移栽

适期播种、移栽是保证油菜发芽迅速、苗齐苗全、冬前健壮,安全越冬,春发稳长、经济性状发育良好的必要条件,也是调节油菜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夺取油菜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秦油88的适播期是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8~19 ℃或冬前>0 ℃有效积温达900 ℃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育苗移栽苗床播期比直播提前7~10 d,苗龄30 d左右即可移栽。播种过早,可能出现冬旺,抽薹早花;反之,菜苗太小,二者均不利于安全过冬。

3.3 田间管理

3.3.1 合理密植、培育壮苗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土壤质地、肥力、播期、气候及耕作制度灵活掌握,综合考虑,确定留苗密度。应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质量4个产量因素的矛盾得到协调统一,以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养分的吸收运转力和群体生产力。3~4叶期要适时间、定苗,或用播量控制留苗密度,注意拔除株间杂草,浅锄松土保墒。水肥地留苗密度18万~21万株/hm2,旱、薄地和晚播田留苗22.5万~30.0万株/hm2。

3.3.2 适时中耕 中耕松土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调节土壤湿度,在雨后浅中耕可保墒防旱,在湿度大时深中耕可散墒提温,同时还可除草清行,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油菜发根发棵。直播田在定苗后、移栽田在成活返青后及时进行第1次浅中耕,促根又促叶,这次要浅锄,主要是锄松根部周围的土壤,使根部通气良好,加速新根生长。春季气温回升到3 ℃以上时,可及时浅耕松土清心。

3.3.3 防冻保苗 黄淮区域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区域油菜栽培中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防冻保苗,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防冻措施,确保菜苗过冬。旱田油菜通过培土可以使油菜与干燥寒冷的空气接触面减少,也减少根茎的水分蒸发,把油菜的缩茎段保护在土层或覆盖物之中,温度变化小。早灌越冬水,因为冬季干旱,油菜需水,同时灌水后土壤含水量高,能平抑地温,防冻保苗。水田可以在油菜5~6叶期,喷施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 kg/hm2,防止高脚苗,培育壮苗,提高后期的抗寒、抗旱、抗倒能力。

3.4 防治虫害

nlc202309040926

3.4.1 油菜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 油菜出苗期:以蟋蟀、蝼蛄、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沙潜(网目拟地甲)等地下害虫为主。冬前苗期:以菜粉蝶、芜菁叶蜂、跳甲和蚜虫为主。春季油菜返青至蕾苔期:以油菜茎象甲和跳甲为主。油菜花前至成熟期:以蚜虫、小菜蛾、潜叶蝇为主。

3.4.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要彻底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以杜绝和减少虫源。如有灌水条件要适时早灌返青现蕾水,使部分越冬害虫被泥桨或水淹致死,该措施尤其对跳甲、茎象甲及蚜虫防效较好。

(2)化学防治:必须适时适量,科学配药施药,以降低害虫抗药性,提高用药效果。防治地下害虫:播前可用3%氯唑磷颗粒剂拌细干土撒施,然后耙耱整地,对沙潜、金针虫和蛴螬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毒饵诱杀,将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粉剂分别以饵料量6%、1%、1%的剂量拌成毒饵,拌时先用适量水将农药稀释,然后撒在炒香的麦麸、豆饼或玉米碎粒等饵料上搅匀,堆闷2~4 h即成,在傍晚撒于田间或垄上,撒成小堆或条带状,用量22.5~37.5 kg/hm2,可有效地诱杀蝼蛄、蟋蟀等地下害虫。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于傍晚喷施,用量450 kg/hm2对防治幼苗期的沙潜及地老虎二龄以下幼虫效果较好。

防治油菜茎象甲:在冬前10月中旬可结合对菜粉蝶等其他害虫的防治喷药,以消灭部分越夏成虫。春季必须抓住越冬成虫出土活动的关键时期在产卵前消灭,即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油菜返青起苔期)进行喷药防治,各地可因地形、气候差异具体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第1次喷药防治后,根据虫情隔1周可再喷1~2次。每次喷药液450 kg/hm2,常用药剂及浓度为:20%氰戊菊酯、20%丰收菊酯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若防治错过时机或防治不力,成虫已产卵于茎髓,则可用菜油或废机油与40%久效磷乳油或氧乐果乳油按3 ∶1混合,并用棉球蘸药液均匀涂于产卵孔下方薹上,防效较好。其他害虫的防治:在害虫初发期及盛发期用高效氯氰菊酯、氧乐菊酯或氰·辛乳油1 500倍液450 kg/hm2 喷雾,对各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 450 kg/hm2 防治,对于小菜蛾用2%的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50 kg/hm2防治和其他药物交换使用效果更佳。另外对于潜叶蝇成虫可采用3%红糖水加0.5%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在油菜田间点喷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5 防治病害

油菜品种秦油88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的防治方法:(1)水旱轮作,减少病源量;(2)用10%的盐水选种,剔除病籽和菌核;(3)清理三沟,排水防渍,降低湿度;(4)摘除老、黄、病叶;(5)药剂防治,在苗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霜霉病,初花期用500~1 000倍液防治菌核病,每隔7 d 1次,连续 2~3次,每次喷药液450 kg/hm2;防治菌核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0.45~0.60 kg/hm2,或2%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450~600 kg/hm2喷雾防治,均匀喷到植株各部位。油菜花期是最易感病期,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当病茎株率达1%以上或病叶株率达10%以上时,须及时施药防治。667 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50~600 kg/hm2喷雾防治。

3.6 收获

3.6.1 人工收获 当油菜充分成熟,即全田约有80%左右的角果皮呈现淡黄色,主轴大部分角果籽粒呈现品种色泽时收获,收割后堆垛4 d左右促后熟,选晴天脱粒,并及时晾晒防止霉变。切忌割青,降低产量、含油量。

3.6.2 机械收获 油菜机械收获分为联合收获、分段收获2种方式。各地应根据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种植规模、田块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对于直播油菜在适宜的收获时机可以获得较好的收获效果;分段收获对于移栽油菜能够获得稳定的低损失的收获效果。收获期多雨或有极端天气的地区,采用联合收获存在气候风险,采用分段收获安全性高;小规模、小田块直播或移栽油菜,采用联合收获更显便捷的优势,可优先选择。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采用分段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或淡黄,种皮也由绿色转为红褐色,采用割晒机或人工进行割晒作业;将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后熟5~7 d(根据天气,晾晒时间可以再延长),成熟度达到95%后,用捡拾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及清选作业。

4 讨论

目前国内外油菜育种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品种优质化和油菜生产的高效化。食用油菜生产要求在双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即高油酸低饱和脂肪酸和低亚麻酸品种。从含油量看,每增加3百分点,相当于提高了8%左右的油菜产量。各育种單位都十分重视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品种的选育, 先后育成了1批含油量50%左右或更高一些的优异种质材料,所以选育高含油量的品种已不是高不可攀。我国目前采用优质+杂优的技术路线选育高油、高产、优质、抗(耐)病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不仅能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的突出矛盾,而且可为清洁的再生能源提供部分工业原料[3]。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秦优88就是利用自有的化杀专利技术,育成的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研究制定高效栽培技术具有必要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农村人口快速下降,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油菜栽培技术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情况,已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农户迫切需要作业工序简单、用工少、劳动强度小的高效、科学的栽培技术[4]。笔者从事高油高产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多年,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1套适宜秦油88的高效栽培技术,基本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若能在油菜大田生产上确保这套制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的实施,可为该品种在适宜区种植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受到区域性和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因地制宜地改进。

参考文献:

[1]张 芳,程 勇,谷铁城,等. 我国油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4):15-22.

[2]刘文祥. 广南县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EB/OL]. (2010-6-3).http:llwww.ynagri.gov.on/ws/gn/news6165/20100603/420620.shtml.

[3]王汉中.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4]田建华. 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丛书——油菜[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128.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篇4

1 科学调整花期, 促进花期相遇

1.1 创造播种期和抽穗扬花期适宜的天气条件

把亲本的播种期和抽穗扬花期安排在最佳温湿度天气阶段是实现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前提。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抽穗扬花最适宜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4~27℃, 相对湿度在80%左右, 无连续3d以上阴雨, 日照充足。对西畴县多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能够满足最佳抽穗扬花的时间为6月10~30日。

1.2 观察总结亲本的生育特性及开花习性

西畴县主要以G46A为母本, 配制系列组合。经几年观察总结亲本的生育特性及开花习性, 改变过去将父本比母本早抽穗开花2~3d定为花期相遇的做法, 而将母本比父本早抽穗2~3d, 早开花1~2d作为花期相遇的时间指标。多数父本在正常抽穗当天上午即开花散粉, 而母本G46A在正常抽穗后的2~3d才开颖, 如果父本早抽1~2d, 就会浪费前3~4d中开花的全部花粉。另外, G46A在栽培措施得当, “九二O”施用技术合理时其有柱头外露和双外露率较高的特性。据资料记载, 多数不育系花柱外露2d、3d、4d、5d、6d、7d, 人工授粉的异交结实率分别是82.60%、72.70%、61.90%、50.00%、25.00%、19.05%。此外, G46A有抽穗不整齐的习性。因而, 要实现制种花期相遇良好, 在配制G46A系列组合中, 应安排母本比父本早抽穗2~3d才是最佳花期。西畴县具有特殊的山区地理气候特点, 特别是制种基地的河谷区, 天气多变, 自然灾害频繁, 在配制冈优系列组合时, 双亲播差的确定依据主要是叶差, 时差和有效积温作参考。

2 创建协调的高产苗穗结构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源于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平均实粒数和千粒重。经过多年的探索, 高产制种田3 750kg/hm2以上较合理的苗穗结构应达到:母本栽后基本苗270~300万株/hm2、有效穗数330~360万穗/hm2、颖花数3.65亿朵/hm2、结实粒1.61亿粒/hm2、结实率42.5%、千粒重26g左右;父本栽后基本苗60.0~67.5万株/hm2、有效穗数112.5~120.0万穗/hm2、颖花数1.63亿朵/hm2, 父母本颖花比为1∶2.24。创建协调的父母本群体结构才能为高产打好基础。重点抓好的技术是“一推”与“五改进”。

2.1 推广父本旱育早播技术, 培育健壮父本多蘖秧

父本旱育技术既能培育低位分蘖的父本壮秧, 提高成穗率;又能实现提早节令育秧, 防止早春低温冷害造成的烂秧死苗, 确保父本能在安全期内抽穗开花;还能降低育秧成本, 省工省劳。

2.2 落实“五改进”技术, 协调父母本高产苗穗结构

一是改二期父本为一期父本。父本旱育, 由于出苗不整齐, 导致父本抽穗开花期拉长, 为实现一期父本创造了条件。二是改进栽插方式扩大行比, 改过去的小二行或单行为大二行, 行比由过去的2∶12~14扩大到2∶18~20。经试验及多点测产验证, 大二行比小二行增产9.8%~14.8%。三是改过去父母本重割叶为轻割叶或不割叶。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工厂”, 保护好功能叶, 对增强抗性、提高父本花粉质量、增加母本柱头外露率及生命活力、增加异交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有重大作用。四是改进肥水管理措施, 促进苗穗结构协调发展。田间管理直接影响产量构成因素, 亦关系到花期是否相遇。肥水管理不当易导致叶片披垂, 使稻株易感病虫害, 母本抽穗不整齐, 柱头外露率低, 不利异交结实。为此, 要攻好父本, 改变过去栽“白水秧”为施足底肥, 早施追肥, 深施球肥, 底肥施碳铵375kg/hm2、农家肥15t/hm2;追肥 (包含球肥) 在栽后5~7d施尿素105kg/hm2、硫酸钾75 kg/hm2、普钙225kg/hm2。大田母本改变过去多次施肥为栽前碳、磷、钾三要素配合全层一次基肥:一般施尿素225~300kg/hm2、硫酸钾300~375kg/hm2、普钙375~450kg/hm2、锌肥30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 全层基施耙匀隔夜栽秧, 促苗一轰而起健壮生长, 在封行期注重晒田增强父母本抗性以减轻病虫害。在幼分化六至七叶期和齐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30kg, 能稳苗、控旺长、促弱苗, 还可提高柱头外露率8.4%, 增加千粒重0.7g。五是在分蘖盛期适当喷施硼、锰、锌等微肥, 喷施量为0.75~1.00kg/hm2。

3 科学使用九二O

使用九二O一般可影响制种产量25%~70%。因此, 科学喷施九二O是决定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

3.1 九二O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作用

九二O可增加父本株高;解除母本包茎, 使花丝花药完全抽出颖壳外, 有利于传散花粉;能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 并延长柱头生命活力, 利于接受父本花粉, 提高受精结实率。

3.2 九二O的使用方法

九二O的使用技术性很强, 要根据组合、气候条件、花期、苗架等具体分析而确定使用时间、剂量和方法。喷施时间以母本抽穗程度为标准, 如珍汕97A、D汕A、G46A等不同的母本配制不同组合在花期相遇前提下, 分别在破口期见穗5%、15%、25%喷施第1次九二O;总剂量控制在225~375g/hm2;方法一般采用轻、重隔天喷施, 第1次75~150g/hm2、第2次150~225g/hm2。若遇高温干旱可减低每次浓度, 增加喷施次数;若错过喷施标准则增大浓度, 减少喷施次数;如遇雨天适当增加剂量75~150g/hm2, 抢晴间隙抢喷;花期正常, 喷施九二O宜早不宜迟, 剂量上宜偏多不宜偏少;在高温干旱特殊气候或花期不遇时, 为达保花、养花并延长柱头生命活力增加受精结实率, 九二O的使用次数宜多不宜少。

4 改进授粉技术, 提高异交结实率

加强人工授粉是保证制种高产的重要环节。在12d左右的抽穗扬花期中有7d左右时间处于盛花期, 它占总产量的75%~90%, 如果盛花期中少赶1d或1次, 将损失产量300~450kg/hm2。因此, 在授粉技术上, 一是改过去的长竹竿为200cm短竹竿;二是改单向推赶花粉为双向同时赶粉;三是改过去见父本开花即赶粉为适当延迟第1次, 抓紧第2、第3次赶粉, 待母本开花、父本散粉高峰期及时赶粉;四是改过去“轻推、重摇、慢回手”为“快推、轻抖、慢收手”技术。雨停开花即赶粉, 如果连续几天阴雨连绵, 雨后次日开花常提早1~2d, 应提前等候赶粉。坚持每天推赶花粉3~4次;每次赶粉时轻抖2~3次;改过去每间隔30~40min为20min左右赶1次粉, 以免错失盛花期赶粉机会, 造成减产。

5 加强病虫防治, 夺取高产保丰收

病虫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大敌, 既影响平衡发展又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加强病虫高发期的防治, 一是加强田间预测严密观察;二是搞好监控, 用药对路, 统防统治。

5.1 主要病害防治

水稻制种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 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瘟病 (叶瘟) 主要发生在父、母本分蘖高峰期和抽穗授粉期 (穗瘟) , 特别是氮素过重的深脚、漕沟田发病较重, 同时纹枯病也伴随发生;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中后期易被水淹的低凹田块和父、母本割叶后防治不好的田块;稻粒黑粉病发生在授粉灌浆期。稻瘟病采取父、母本栽秧前1~2d用75%三环唑2.325kg/hm2对水675kg均匀喷透秧苗或栽时药水浸秧防治;穗颈稻瘟病于抽穗前3~5d和齐穗期用三环唑1.5kg/hm2加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675kg喷雾防治;白叶枯病在秧苗期、分蘖盛期和割叶后分别用20%叶枯宁3kg/hm2对水675kg喷雾防治;稻粒黑粉病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用抗黑95或黑粉净1.5kg/hm2对水450kg穗层喷雾防治;于分蘖盛期、抽穗期和齐穗期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

5.2 主要虫害防治

水稻制种的主要虫害有稻蓟马、稻飞虱、粘虫、稻螟虫等。稻蓟马主要发生在秧苗期;稻飞虱在整个生育中都有发生, 严重危害期在抽穗期至灌浆期;粘虫在乳熟期为害较重;稻螟虫主要发生在分蘖高峰期和抽穗期。在播种时厢面喷施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防治稻蓟马;在秧苗期、分蘖期、分蘖高峰期抽穗前3~5d和齐穗期用DDV、功夫、氧化乐果、杀虫双等药剂防治稻飞虱、粘虫、稻螟虫等。西畴县制种分布于山区河谷地带, 常年病虫害发生危害较重, 抓关键时期统防统治病虫害成本低, 效果显著, 对保证制种平衡增产获得丰收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玉米杂交制种高产分析的论文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的技术措施。

玉米杂优品种具有高产、抗性强等优点,所以在玉米种植区,种植杂优品种已成为提高产量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探讨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我所进行了三年制种试验。产量由过去的1200kg/hm2提高到现在的2325kg/hm2,增产93.75%。现将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措施

1、选地及整地

选隔离条件较好,土壤肥力和光照条件较好,集中连片,有排灌条件,保水保肥力强的地为制种地,并做到精细整地,畦面无大土块,无杂草,无作物残根,达到松、细、平。

2、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

制种地要求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钙镁磷50kg、钾肥10kg。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合理安排群体结构

父母本行比1:5,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株距25cm,父本留双株,母本间隔留单双株,每亩母本4500株,父本1500株。

4、合理确定播种期

玉米各生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必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才能正常生长。播种过早,低温阴雨天气易造成烂芽;播种过迟,抽雄吐丝遇梅雨高湿气候不利于授粉,影响结实率。在贺州市农科所(信都镇),早造制种可在2月下旬播种,利用地膜覆盖育苗效果较好。

5、确定父母本播差期,保证花期相遇

玉米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根据父母本生育期,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一般情况下,玉米雄花散粉时间延续较短,夏天在相同条件下,花粉寿命只有5~6h,而雌花吐丝后10d内还能受精,吐丝后1~5d受精能力最强。

一般情况下,应安排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d,按照“迟熟早播,早熟后播,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确定播差期。具体播差期根据亲本特性确定。

6、搭好丰产苗架

(1)精细播种

播前整地要求达到无根茬、无坷垃、上虚下实、埂直面平,浇足底墒水。待播种子摊晒2~3d后用55℃左右的热水浸泡2~3min,然后用温水浸种6~12h,捞起后用40%乐果乳油兑水拌种均匀后点播,可以防治地下害虫。播种规格为小行距50cm,穴距33cm。采用开沟条播,每穴播3粒种子,667m2用种量约3kg。播种后在穴间(株间)点施少量复合肥,注意肥料不能沾附到种子上,以免烧坏种子,影响出苗,然后盖上3~5cm碎泥。播后做好父本区别标记,如在行头种上其他作物,以避免杂交种子纯度因亲本人为混淆而受影响。

(2)科学施肥。玉米的全程施肥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磷钾肥要早施。追肥看苗势分期追施。底肥在整地时,667m2施复合肥17kg,并混施部分有机肥。定苗到拔节(6~7叶)期间,追施一次尿素(15kg/667m2)。雄穗抽出前,667m2施复合肥15kg。籽粒灌浆期667m2施复合肥10kg。

(3)适时排灌水。玉米出苗期,保持畦面干爽,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抽穗前10d至抽穗后20d,注意保持泥土

湿润,保证雌穗正常发育及父本抽雄整齐,花粉壮而多。

二、确保种子质量的核心环节

1、提高播种质量,缩短去雄周期。

精选亲本种子。制种时首先要确保亲本种子质量,播前亲本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精选,彻底清除霉烂、秕瘦、虫蛀、破碎等籽粒,使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达85%以上。

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适当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可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处理方法有晒种和种衣剂包衣等。

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全苗的关键。实践证明,播种深度的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才能满足种子萌动发芽的需要。好的制种基地应该有良好的水浇条件,雨天能借墒,天旱能造墒,避免天气干旱影响播种和出苗。

注意苗期虫害的防治。种子除采用种衣剂包衣外,对地下害虫比较严重的地块,在播种时可用甲敌粉撒毒土,从而保证全苗。

2、严格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是玉米制种田保证纯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坚持早检查、早动手、严要求。第一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根据自交系叶色、叶型、叶鞘颜色将杂苗、弱苗、病苗彻底去掉。第二次在拔节期去杂,把不符合自交系形态特征的杂株、变异株、弱小株和可疑株彻底去掉。尤其是父本杂株,绝不允许进入花期。第三次在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自交系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第四次在晾晒脱粒前进行,把杂穗、变异穗、病穗彻底挑净。

3、严格去雄。

影响制种质量的关键是去雄。去雄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精心组织,严格安排,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照章办事,奖惩严明。全面推动母本超前去雄技术,实行摸苞带叶去雄,并做到及时、干净、彻底。生产实践证明,母本超前去雄,不仅能有效防止母本自花授粉,而且有利于调节养分供应,促进雌穗生长,增加制种产量。抽出的雄穗必须装袋带出制种田处理掉,杜绝随去随丢,避免在田间后熟散粉,影响制种质量。去雄结束前将尚未抽出的母本株、病残株一次性彻底清理,防止去雄后散粉而影响种子质量。

4、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是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花期未能良好相遇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据试验在自然授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20%以上。而人工授粉不在于授粉次数和数量,关键是掌握好时间,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最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采粉授粉时间一般在9~12时,以10时为最佳授粉时间。

5、加强制种田的后期管理。

授粉结束后,将制种田中种植的父本及时割除:一是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是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纹枯病、大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三是可以消除父母本同收而导致的人为掺杂、机械混杂等隐患,保证种子纯度。制种成熟后期要严格检查,适时收获。要求农户在收获时先自行穗选去杂,交种前逐户检查,再次穗选去杂,合格后发给收购合格证,精选入库。

6、抓好病虫害防治

洋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篇6

1 洋葱三系配套的选择

洋葱的雄性不育性属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 在杂交制种中必须实行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父本系的三系配套技术。

1.1 洋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父本系三系的选择

1.1.1 雄性不育株的选择

洋葱自然群体中, 雄性不育株出现的几率比较大。雄性不育株一般生长势较弱, 花瓣、花丝、花药也较小。其形态性状有的缺雄蕊;有的花丝短, 花药不开裂或花药颜色较浅呈灰褐色, 也有的花药呈透明状;有的完全没有花粉或花粉粘集不发芽, 有的花粉完全败育, 所以选择不育株比较容易。

1.1.2 培育保持系

发现雄性不育株之后, 利用本品种或者其他品种的花粉给其授粉, 连续回交, 最后选育出不育性最高和与之相匹配的父本系作为保持系。

1.1.3 培育洋葱恢复系

培育洋葱恢复系需要经过多代自交, 按株系种植并进行综合性状的严格选择, 可获得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然后再与雄性不育系杂交, 进行配合力测定, 以配合力最高的株系作为恢复系。

1.2 三系亲本繁殖

三系亲本繁殖首先要做到隔离安全, 选择2000 m以上范围内没有种植其他洋葱品种和大葱采种田的隔离区, 采用成株采种法繁殖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其恢复系。

1.2.1 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繁殖

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同圃繁殖, 用春播两年采种法, 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按4~6:1的比例分区同时播种, 并将经过严格去杂去劣后收获的不育系留种鳞茎和保持系留种鳞茎分别储藏。来年春季将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按4~6:1的行比相间定植, 天然杂交授粉, 由雄性不育保持系提供的花粉使雄性不育系授粉结实, 繁殖雄性不育系;而雄性不育保持系正常自交结籽, 供下一代不育系繁殖圃用的保持系种子。在花期需进行放蜂促进授粉或人工辅助授粉。种子成熟后严格分行采收, 这样从不育系行中采收的种子仍为不育系, 可用于配制一代杂种的母本系以及下一次不育系的繁殖;从保持系行中采收的洋葱种子仍为保持系, 用于繁殖下一代洋葱种子的不育系。

1.2.2 恢复系繁殖

一般为节省成本, 恢复系可结合制种繁殖, 但连续小株采种容易引起种性退化, 同时容易造成杂交种和父本混杂, 所以, 严格地说应专设恢复系繁殖区, 以确保种性纯度。

2 洋葱杂交制种

2.1 种球的采收、贮藏

2.1.1 种球田间去杂

洋葱种球田的去杂一般进行3次以上, 在洋葱鳞茎膨大前由制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苗期去杂;洋葱鳞茎膨大中、后期是田间去杂的关键时期, 一般要逐块逐行排查, 去除早期抽薹株、弱株、病株、鳞茎膨大晚及地上部不符合品种性状的植株。

2.1.2 种球采收

2.1.2. 1 种球采收时间:

采收前两周控制浇水, 并对种球田再一次去杂, 待地上部管状叶自然倒伏后5~7天开始采收。

2.1.2. 2 种球的选择标准:

种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 选好种球是洋葱制种的关键。一般选择具有不育系和恢复系特征的种球, 株形匀称, 叶色正常, 叶鞘部分细而短, 葱头膨大快, 假茎倒伏时个体较大、球形周正、种球大小一致、球重150~200 g, 收获时外层鳞片未开裂、无病虫、无机械损伤且外形整齐的种球。

2.1.2. 3 种球采收:

采收前两周控制浇水, 待种球田葱球可轻松拔起且较少带土时, 选择晴天进行采收。采收时将葱球拔起后, 摆放于畦面晾晒1~2天 (注意不可日光暴晒) , 待假茎变软时将假茎剪留2~3 cm。种球选留的数量要比实际需要量多10%以上。

2.1.3 种球的贮藏

收获后的种球要及时进行贮藏, 根据种球的数量和贮藏条件因地制宜, 采用垛藏、堆藏、囤藏或冷库贮藏。贮藏期间要翻堆一二次, 防止葱球腐烂变质, 并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葱球。

2.2 制种田的准备

2.2.1 制种田的选择

由于洋葱幼苗对盐碱反应较为敏感, 应选择背风、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黏壤、二潮土等中性土壤, 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瓜类和辣椒为宜, 避免与葱蒜类作物连作。要求地势高燥, 土地平整, 排灌方便, 基肥充足, 其周围2 000 m以内不能种植葱蒜类作物。

2.2.2 整地施肥

洋葱制种田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 000~4 000 kg, 硫酸钾30 kg, 磷酸二铵50 kg。深翻细靶后整成高畦, 开好定植沟或穴, 沟 (穴) 内撤施复合肥, 亩施15~20 kg, 与沟土充分混匀, 不能与种球直接接触, 以免烧伤种球。

2.3 种球定植

2.3.1 定植前的准备

将储藏的种球取出, 分别筛选, 严防混杂, 剔除贮藏期间发芽、发病、腐烂种, 父本至少准备2 000株, 母本准备9 000株左右, 系上标签, 分别堆放。

2.3.2 大田定植

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中上旬进行大田定植。若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花期相差较大, 对花期晚的一方, 可以提前几天定植, 加盖地膜或塑料拱棚进行调节。定植时按行距25~30 cm、株距10~15 cm定植, 每穴栽母鳞茎1个, 不育系和恢复系按4~6:1比例种植, 即每定植4到6畦 (行) 不育株母本葱球定植1畦 (行) 父本葱球。定植方法为沟栽或穴栽, 开沟深度10~15 cm。栽时注意葱球要和土壤紧密接触, 防止架空。每亩栽植10 000株左右。早熟品种抽生的花茎较少, 可以适当密植。栽植时宜稍深, 鳞茎植入穴内, 顶部盖土2~3 cm, 以利于抽薹后不易倒伏。

2.4 制种田管理

2.4.1 肥水管理

定植后轻灌定植水, 让种球顺利扎根发芽。扎根发芽后要根据墒情和苗情适当控水, 避免种株生长过旺。入冬大冻前灌封冻水, 以保证种株正常越冬。翌年2月底3月初, 种株开始返青生长, 应及时灌返青水, 可结合浇水追施腐熟的稀粪水 (最好选用目前农村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 不仅肥效较好, 而且不易产生病虫害) 或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 kg。此后保持土壤湿润, 以保证葱苗的旺盛生长。当花茎基本抽齐, 进入开花初期, 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 kg, 硫酸钾15 kg, 磷酸二铵8~10 kg, 促花催籽。此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降雨情况, 每10天浇水一次。浇水时直接随水冲施沼渣沼液, 使土壤保持湿润。尤其在花期, 应保证水分供应, 保持田间小气候湿润, 才能保证洋葱正常授粉受精。在种子授粉受精结束10天后, 若有条件可每隔7天用沼气池里的沼液进行叶面喷施, 可促进洋葱种子粒大饱满, 商品性好, 增产效果明显。若雨水较多时, 要及时排灌, 防止烂根造成减产。

2.4.2 中耕除草

定植灌水, 待种球扎根发芽后及时中耕除草松土, 防止草荒吃苗, 同时可避免种株生长过旺。年后浇过返青水后, 由于气温不断升高, 要及时锄草松土, 培根护苗。花薹抽出后及时拔除大草, 以免发生草荒, 影响产量。

2.4.3 田间去杂

在田间管理期间, 要结合中耕除草, 及时拔除雄性不育系中的可育株及父、母本中的杂株、劣株和病株。在开花授粉前, 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制种田逐块逐行进行去杂。

2.4.4 人工辅助授粉

为提高杂交结实率, 增加种子产量, 要进行辅助授粉。每亩制种田可施放三四箱蜜蜂辅助授粉。若无法施放蜜蜂, 也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每天中午9~11时、下午16~18时, 可用鸡毛掸或布条轮流拂扫父母本花序, 达到人工授粉的目的。

2.4.5 搭架扶薹

为防止花茎倒伏造成花球腐烂减产, 在花茎抽齐后及时搭架扶薹。一般在种植畦四周按3 m距离用木棍或竹竿打桩, 桩高1.5~1.8 m, 桩至少入土50 cm, 桩与桩之间用绳子或铁丝拉成网状, 每相邻的三垄扣一架拱棚, 棚上可扣上塑料膜防雨, 防止花球潮湿生霉腐烂。同时, 在搭架期间去除抽薹过晚的弱小花茎, 以利于集中营养, 提高种子饱满度。

2.4.6 病虫防治

洋葱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紫斑病、软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病害防治以防为主, 制种田要实行二三年的轮作制, 同时根据墒情和雨水情况合理进行田间水肥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然后每隔7~10天可交替喷洒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以防治真菌性病害。5月中旬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的幼虫, 亩用50%辛硫磷乳油60 g兑水50 kg灌根。

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正是种子灌浆期, 高温多雨, 空气湿度大, 极易发生霜霉病和紫斑病, 导致花茎变色, 花球腐烂。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防治三四次。

灌浆期主要注意防治葱蓟马。蓟马形体较小, 一般隐藏在花球中, 不易被发现, 被危害后种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 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所以, 在灌浆期可采用10%吡虫啉1 000~1 500倍液, 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50%杀虫丹800倍液、20%灭杀毙乳油5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3 种子采收、贮藏

3.1 种子采收

洋葱种子采收适期在花序完全开放后43~50天之间。由于洋葱不同种株之间花期不整齐, 为严防种子散落, 必须多次分批采收。当母本花球上有少数蒴果开裂而种子还未散落时 (一般花球有2/3变黑) , 即可将花球带20~25 cm花茎剪下, 并将5~10个花球捆成一束, 悬挂或摊晾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后熟。收种时注意不要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混收, 以防降低种子纯度。后熟过程中要翻晾一二次。花球后熟一周左右即可放于阳光下晾晒脱粒。父母本要分开晾晒, 要用纱网将花球和地面隔开, 待花球蒴果干裂时手工揉搓脱粒。脱粒后的种子仍需摊开晾晒, 选择晴天用清水漂去果梗、果皮、秕籽等, 迅速捞出后摊在纱网上晾晒直至充分干燥。

3.2 精选分级

洋葱种子晾晒至含水量低于6%即达到加工标准, 此时要及时精选分级, 严防机械混杂和鸟鼠危害。父母本要在不同场地分别加工, 同品种同组合的种子统一过筛、精选、整理, 除去果皮、石粒、秕籽等杂质。

3.3 入库贮藏

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 篇7

1 亲本的特征特性

1.1 父本R1479 的主要特征特性

父本R1479 属中籼迟熟, 耐冷性强的恢复系。生长势强, 株型松散适中, 叶色绿色, 稃尖无色, 分蘖力中等, 茎秆粗壮, 剑叶直立挺拔, 根系发达, 熟色好。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种植, 株高110.8 cm, 主茎叶片数16 叶左右, 播始历期110 d, 抽穗整齐集中, 穗平均着粒186.2 粒, 结实率90.5%, 千粒重29.2 g。花期较为集中, 花粉量大。单穗开花历时4.3 d, 单株开花历时7.2 d, 开花时间随天气变化而不同, 一般晴天10:40 始花, 高峰时间在12:00 左右。

1.2 母本全丰A的主要特征特性

全丰A属于感温性强的早籼迟熟类型不育系, 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 其生育期随之缩短, 植株粗壮, 株叶形态好, 剑叶挺直, 分蘖力强, 叶色较绿, 叶鞘、稃尖、柱头紫色。柱头发达, 花期较为集中[1]。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乡播始历期74 d, 主茎叶片数14 叶左右。 柱头外露率达75.2% , 株高达82 cm左右, 平均穗长为22.3 cm, 每穗粒数110 粒左右, 谷粒长椭圆形。在贵州省黎平县7 月下旬, 全丰A单穗开花历期、单株开花历期分别在5 d和8.5 d左右。开花时间早而集中, 10:00 始花, 11:00 左右出现盛花, 午前开花率达到90%。

2 高产制种主要技术

2.1 制种田隔离、亲本高纯度应用

隔离严谨度是影响制种纯度的关键之一。隔离可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和父本隔离[2]。全优1479 制种田选择在黎平县永从乡永从村二组, 是一个三面环山种植水稻的小坝子, 有较好的天然屏障隔离, 只有南面需要设置隔离, 采用100 m内种植父本与地方品种香禾结合进行隔离[1,2]。香禾生育期长, 4 月10 日播种花期与母本全丰A花期相差22~25 d。制种父本R1479、母本全丰A纯度分别达99.9%和98.7%。若双亲纯度在99.9%以上, 基本上不用田间除杂[2]。

2.2 父母本播期确定, 合理播差期, 确保花期相遇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合理安排播期, 保证抽穗扬花期适宜的温度 (25~32 ℃) 。黎平县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晴天多, 气温高而稳定, 是制种授粉扬花最佳时期。8 月中下旬易遇秋风秋雨, 不宜授粉, 因此抽穗扬花应在立秋前结束。结合双亲生长特点及抽穗扬花习性, 父本应在3 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为了避免不可预知因素造成生育期误差, 分2期播种, I期3 月23—28 日、II期3 月30 日至4 月5 日。母本4 月28 日至5 月5 日播种, 父、母本播差期以叶差为主, 时差为辅, 父、母本叶差 (4.2±0.2) 叶, 时差36 d左右花期相遇良好。

2.3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选用土壤肥沃、肥力均匀、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前作是蔬菜或冬闲田作秧田, 做好宽度1.5 m、厢间距沟宽25 cm的秧厢。施足底肥, 施腐熟有机肥10 t/hm2、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 氯化钾60 kg/hm2。 父母本做好消毒、 浸种、催芽工作。父、母本播种量分别为110、200 kg/hm2, 父本秧田按大田1∶15 备足, 母本秧田按大田1∶5 备足。父本I期与II期间隔7 d催芽播种, 种子量比为2∶1。定量播种、匀播, 泥浆塌谷, 盖膜防低温危害。厢沟浅水, 保持畦厢湿润, 秧苗至2 叶1 心、3 叶1 心及插秧前5 d分别施尿素75、90、105 kg/hm2。3 叶时浅水上厢促分蘖。苗期随时检查膜内温度防烧苗。结合黎平气候和父母本生长特性, 父本秧龄40~45d、母本秧龄20~25 d栽插为宜。 根据母本全丰A异交习性好、异交率高、父本花粉量大的特点, 母本种植可适当扩大, 父母本行比可采用2∶16~18, 或1∶9~10。插植规格:父本株行距26.7 cm×26.7 cm, 穴插2~3 株, 插足基本苗25 万~28 万株/hm2;母本株行距16.7 cm×16.7 cm, 穴插3~5 株, 插足基本苗120 万~140 万株/hm2。

2.4 肥水运筹及病虫防治

培育父、母本双强群体是制种高产的关键之一。大田在前作收获后, 进行翻犁, 耕深16~20 cm, 耙平、泥烂、肥匀、水浅 (1~2 cm) , 灌溉以露泥为好, 开好排水沟。父本插秧后3~7 d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 kg/hm2。母本全丰A剑叶中等, 耐肥, 在移栽前施足底肥, 施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移栽秧苗返青后追施尿素150 kg/hm2, 早生快发促分蘖。抽穗前15~20 d施氯化钾105 kg/hm2、 尿素45 kg/hm2作穗肥, 以增加颖花分化数量, 减少颖花退化。并根据花期相遇情况看苗酌情补施尿素。浅水插秧, 栽秧后保持水层2~3 cm护苗活棵。分蘖期以显露泥为主, 保持田间湿润, 间隙浅水灌溉促分蘖, 当母本分蘖苗数达到够苗280万~300 万个/hm2时晒田控苗。晒田程度以人踩不陷脚, 田起鸡爪裂时复水。复水与排水交替进行, 直至幼穗分化为止。拔节、穗分化至扬花期保持浅水。灌浆至成熟期实行间歇灌溉, 稻田干干湿湿, 开始以湿为主, 后期以干为主, 收获前7 d断水落干。

制种田密度大, 湿度高, 通透性较差, 极易引发病虫危害。根据当地病虫发生规律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做好预测预报, 及时有效进行防治。在黎平县制种田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黑粉病和稻瘟病。纹枯病在分蘖末期丛发病率10%、拔节后发病率15%时用井冈霉素对水喷雾进行防治;黑粉病在破口前5 d和抽穗期用30%甲·丙环唑乳油对水喷雾各防1 次。母本全丰A抗稻瘟病, 叶瘟、 穗颈瘟都在0~1 级[1]。 目前制种田中母本未受稻瘟危害, 父本偶尔有穗颈瘟。稻瘟病重点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用三环唑或稻瘟灵对水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田间每百丛秧苗上稻飞虱虫口量达1 000 头时用10%蚍虫啉或25%扑虱灵粉对水喷雾防治;田间枯梢丛率达5%~10%时用18%杀虫双水剂对水喷雾或用杀虫双水剂颗粒剂拌细土撒施防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在幼虫3 龄前用氟虫腈或阿维菌素对水喷雾防治。

2.5 做好花期预测调整, 确保双亲花期一致

花期相遇是制种获高产的关键。在幼穗发育8 个时期[3], 剥查父母本幼穗分化发育进程, 重点剥查Ⅰ~Ⅲ期, 与叶龄余数法相结合做好花期预测和调节, 父本R1479 幼穗分化发育进程比母本全丰A要慢5 d左右, 因此Ⅲ期前父本应比母本快Ⅰ期, Ⅲ~Ⅵ父本快半期 (早2~3 d) , 母本较父本早抽穗1~2 d或同期抽穗较为理想。剥查发现偏差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偏施尿素、晒田、喷施多效唑等减缓幼穗分化发育进程。深水灌溉、偏施钾肥及适量喷施“九二○”等促进幼穗分化。

2.6 适量使用 “九二○”, 辅助人工授粉

父本株高较母本高出28.5 cm, 母本轻微包颈, 剑叶挺直, 父母本对“九二○”反应较为敏感。因此在花期相遇正常情况下, 可同时喷施“九二○”, 当抽穗达5%~10%时喷施60g/hm2, 隔天加倍喷施, 第4 天按60 g/hm2再喷施1 次。若母本施肥过旺导致剑叶过长, 在喷“九二○”前割去剑叶顶端, 剑叶长度保留24 cm左右, 利于扬花授粉和穗层通风透光。在父本有粉、母本开颖时用竹竿赶粉。高温天气开颖早, 低温阴雨天气抓住雨后转晴或雨停间隙、开花集中的时间赶粉。每隔30 min左右赶粉1 次, 每天赶粉3~5 次, 直到父本终花为止。早上用绳或竿赶去植株上的露水, 可使母本花时提早, 提高授粉率及异交结实率[4]。

2.7 及时去杂, 适时收割

制种过程中首先要严格隔离异源花粉, 其次从苗期至成熟期间, 有杂必除, 杂株主要有异型株、保持系、变异株和异品种, 始穗至灌浆是去杂关键时期, 根据株叶型、叶色、长势、熟期等严格去杂去劣, 收割前除一次杂。保证收割时杂率不超过0.5‰。种子成熟85%开始收割, 单独脱粒、晒干, 扬净入袋, 严防机械混杂, 保证种子质量。

摘要:全优1479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用全丰A与自育恢复系R1479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2012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进行了2年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平均产量达3.82 t/hm2, 高产田块产量达4.68 t/hm2。介绍其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以指导全优1479制种。

关键词:杂交水稻,全优1479,制种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以华, 黄利兴, 雷上平, 等.高异交率、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全丰A的选育与利用[J].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 (5) :768-791.

[2]张述芳.提高杂交水稻质量的技术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 2013 (10) :12.

[3]杨建昌, 陈忠辉, 杜永.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导报, 2004 (4) :37-41.

大大白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篇8

1 选地

大大白菜杂交制种需要有2000 m以上的隔离区, 所选杂交制种地块的周围隔离区范围内应无其它大白菜、苔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开花杂交制种。

2 播种

2.1 播种时间

大大白菜杂交杂交制种一般于12月中下旬播种, 根据品种采用亲本同期或错期播种。

2.2 播种前准备

大大白菜杂交制种采用阳畦育苗。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 在上冻前应建好阳畦, 每亩杂交制种田需阳畦30 m2。阳畦最好建在栽培田, 用生土打墙, 墙厚50~60 cm;熟土回填, 床土厚10 cm。打成后, 后墙高70~80 cm, 前侧距地面10 cm, 宽1.5 m, 长度依地而定。在阳畦北侧80~100 cm处搭设风障。如一畦不够长可建二畦, 其中近风障畦做育苗畦, 另外一畦做分苗畦, 两畦用一道风障。要注意畦间距, 以免影响后边的畦采光。同时配制好营养土。营养土可用每方土或每10 m2苗畦掺入腐熟的圈肥0.3 m3、复合肥1.5 kg混匀而成。用2.2 m长的木棒搭架, 准备2.5 m宽的无滴聚乙烯膜, 并备足草苫。播前10~15天即应把营养土回填于苗床上, 与熟土充分混合, 盖上薄膜进行烤畦。

2.3 播种、育苗技术

2.3.1 播种: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苗获高产的基础, 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一二天或当天上午, 阳畦内放大水浇透, 以满足整个育苗期需水。待水渗下后随播种随覆土, 覆土厚0.5 cm。播完后在畦上面立即盖严薄膜, 并在膜上盖草苫。苗出齐后可适当覆一层干细土, 保墒增温防病。以后打开北边薄膜, 进行小放风, 白天温度不高于25℃。即使是阴天也应揭开草苫, 防止苗子不见光造成黄苗。

2.3.2 苗期管理:

按高温出苗、中后期平温长苗和低温炼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 培育壮苗。注意及时揭盖苫子, 早晨8点揭苫子, 下午4~5点盖苫子。当苗出齐后应及时放风炼苗, 风口和风量由小到大, 逐渐增加。中午最高畦温控制在22℃左右, 夜间保持最低温5℃以上。待苗长至两叶一心时进行分苗, 株行距10 cm×10 cm, 大苗栽在前面, 小苗栽在后面, 到定植时苗子大小基本一致。定植前15~20天, 白天逐渐揭去薄膜, 夜间由晚盖、少盖到完全不盖膜, 以逐渐适应露地气候环境, 增强种株的耐寒能力。这样培养的幼苗节间短, 根系壮, 侧根多, 叶片厚, 色浓绿而平展, 可见叶片达10~12片。

3 定植

3.1 定植时间

杂交制种大大白菜一般于3月上旬开始定植, 3月中旬必须定植完毕, 否则影响产量。

3.2 定植前准备

杂交制种大大白菜于2月中下旬达到8~10片叶时要加大放风量进行炼苗。炼苗要循序渐进, 从少盖草苫到不盖草苫, 直至晚上不盖薄膜, 以使苗子逐渐适宜外界环境。

3.3 杂交制种田的施肥与整地

由于杂交制种田在3月上、中旬定植, 所以要求尽量冬前整地。大大白菜杂交制种株是浅根系作物, 即不耐旱又不耐涝, 但要求养分及水分供应充足。为满足大大白菜杂交制种增产的需要, 须施足底肥, 一般亩施腐熟鸡粪1~2 m3, 硫酸钾复合肥50 kg。

3.4 定植技术

大大白菜杂交制种按品种要求边行两亲本隔株 (行) 定植, 株距40~45 cm, 行距50~55 cm。定植时先按1.0 m垄距起垄, 按株距摆苗, 要求苗子带土坨。然后浇水覆土, 浇水要浇透, 栽后将苗子扣在地膜内。

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在地膜上扎眼放风时间, 如晴天气温在15℃以上, 栽后应马上扎眼进行放风, 防止烤苗;如气温低, 阴天, 可定植后3~5天再扎眼放风, 并逐渐加大放风量。一般定植后7~8天即可破膜放出苗子, 在膜下时间过长, 易黄叶。苗子放出后应及时埋根覆土, 防止跑墒、倒伏。当植株50%抽薹10 cm左右时, 根据土壤墒情可以浇一次小水。

4 田间管理

4.1 浇地与施肥

杂交制种大大白菜苗期切忌大水漫灌, 只要墒情较好一般前期可不浇水, 待主茎抽出10 cm左右时可浇一次小水, 以利二级侧枝发生。此期如果底肥足、长势好可不追施氮肥, 如缓苗慢、长势弱则少量追施氮肥, 以每亩冲施7.5 kg尿素灌墩为宜。

4.2 除虫防病

杂交制种大大白菜主要害虫为潜叶蝇、菜青虫、蚜虫, 可用抑太保、灭幼脲、齐螨素等防治;主要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 可用乙磷锰锌、甲霜灵等防治。

4.3 花期调节及授粉期管理

根据两亲本的长势进行花期调节。凡两亲本长势不协调的, 可打去先开花的亲本顶尖, 差别过大的亲本打顶要狠。两亲本长势协调的可打去双方顶尖, 促进侧枝生长。

花期要注意保护授粉昆虫。

5 收获

小议杂交玉米高产制种的技术措施 篇9

1 栽培措施

1.1 选地及整地

选隔离条件较好, 土壤肥力和光照条件较好, 集中连片, 有排灌条件, 保水保肥力强的地为制种地, 并做到精细整地, 畦面无大土块, 无杂草, 无作物残根, 达到松、细、平。

1.2 重施底肥, 增施磷钾肥

制种地要求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钙镁磷50kg、钾肥10kg。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1.3 合理安排群体结构

父母本行比1:5, 大行距90cm, 小行距40cm, 株距25cm, 父本留双株, 母本间隔留单双株, 每亩母本4500株, 父本1500株。

1.4 合理确定播种期

玉米各生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必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才能正常生长。播种过早, 低温阴雨天气易造成烂芽;播种过迟, 抽雄吐丝遇梅雨高湿气候不利于授粉, 影响结实率。在贺州市农科所 (信都镇) , 早造制种可在2月下旬播种, 利用地膜覆盖育苗效果较好。

1.5 确定父母本播差期, 保证花期相遇

玉米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制种的关键, 根据父母本生育期, 结合当地气候资料, 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一般情况下, 玉米雄花散粉时间延续较短, 夏天在相同条件下, 花粉寿命只有5~6h, 而雌花吐丝后10d内还能受精, 吐丝后1~5d受精能力最强。

1.6 搭好丰产苗架

(1) 精细播种。播前整地要求达到无根茬、无坷垃、上虚下实、埂直面平, 浇足底墒水。待播种子摊晒2~3d后用55℃左右的热水浸泡2~3min, 然后用温水浸种6~12h, 捞起后用40%乐果乳油兑水拌种均匀后点播, 可以防治地下害虫。播种规格为小行距50cm, 穴距33cm。采用开沟条播, 每穴播3粒种子, 667m2用种量约3kg。播种后在穴间 (株间) 点施少量复合肥, 注意肥料不能沾附到种子上, 以免烧坏种子, 影响出苗, 然后盖上3~5cm碎泥。播后做好父本区别标记, 如在行头种上其他作物, 以避免杂交种子纯度因亲本人为混淆而受影响。

(2) 科学施肥。玉米的全程施肥以基肥为主, 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磷钾肥要早施。

(3) 适时排灌水。玉米出苗期, 保持畦面干爽, 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抽穗前10d至抽穗后20d, 注意保持泥土湿润, 保证雌穗正常发育及父本抽雄整齐, 花粉壮而多。

2 确保种子质量的核心环节

2.1 提高播种质量, 缩短去雄周期。

精选亲本种子。制种时首先要确保亲本种子质量, 播前亲本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精选, 彻底清除霉烂、秕瘦、虫蛀、破碎等籽粒, 使籽粒大小均匀, 发芽率达85%以上。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适当处理, 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并可减轻病虫危害, 以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处理方法有晒种和种衣剂包衣等。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全苗的关键。实践证明, 播种深度的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才能满足种子萌动发芽的需要。好的制种基地应该有良好的水浇条件, 雨天能借墒, 天旱能造墒, 避免天气干旱影响播种和出苗。

2.2 严格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是玉米制种田保证纯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坚持早检查、早动手、严要求。第一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 根据自交系叶色、叶型、叶鞘颜色将杂苗、弱苗、病苗彻底去掉。第二次在拔节期去杂, 把不符合自交系形态特征的杂株、变异株、弱小株和可疑株彻底去掉。尤其父本杂株, 绝不允许进入花期。第三次在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自交系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第四次在晾晒脱粒前进行, 把杂穗、变异穗、病穗彻底挑净。

2.3 严格去雄

影响制种质量的关键是去雄。去雄涉及千家万户, 必须精心组织, 严格安排, 分片包干, 责任到人, 照章办事, 奖惩严明。全面推动母本超前去雄技术, 实行摸苞带叶去雄, 并做到及时、干净、彻底。生产实践证明, 母本超前去雄, 不仅能有效防止母本自花授粉, 而且有利于调节养分供应, 促进雌穗生长, 增加制种产量。抽出的雄穗必须装袋带出制种田处理掉, 杜绝随去随丢, 避免在田间后熟散粉, 影响制种质量。去雄结束前将尚未抽出的母本株、病残株一次性彻底清理, 防止去雄后散粉而影响种子质量。

2.4 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是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结实率, 增加制种产量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花期未能良好相遇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 据试验在自然授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可提高结实率20%以上。而人工授粉不在于授粉次数和数量, 关键是掌握好时间, 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最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 采粉授粉时间一般在9~12时, 以10时为最佳授粉时间。

2.5 加强制种田的后期管理

授粉结束后, 将制种田中种植的父本及时割除:一是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是可以降低田间湿度, 减轻纹枯病、大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三是可以消除父母本同收而导致的人为掺杂、机械混杂等隐患, 保证种子纯度。制种成熟后期要严格检查, 适时收获。要求农户在收获时先自行穗选去杂, 交种前逐户检查, 再次穗选去杂, 合格后发给收购合格证, 精选入库。

2.6 抓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要以防为主。播种时用40%的乐果乳油对水药液拌种防鼠及地下害虫。苗期用呋喃丹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撒施到玉米苗根部附近, 防治地老虎。大喇叭期用30%呋喃丹拌成毒泥砂放入心叶喇叭口, 防治玉米螟。抽雄前用氧化乐果1000倍防治蚜虫, 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叶面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 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 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 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 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 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的技术措施。

杂交油葵高产制种技术 篇10

1培育壮苗

1.1苗床准备

1.1.1育苗床的选择

育苗床要选在光照充足、背风向阳、水资源丰富的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尽量选择前二三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沙质土壤作苗床。每亩制种田需要3~5 m2的播种床。在制种实践中,一般实行统一育原苗,冬前将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建好,并深翻培土待播。

1.1.2配制苗床营养土

若苗床为沙质土壤,选用两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疏松肥沃的田园表土与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7:3配制,晒干打碎过筛,并混合均匀。若苗床为黏质土壤,选用两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园田土、腐熟过筛的有机肥和干净的细砂,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平方米再加入磷酸二铵0.1 kg混匀。同时每立方米床土加入尿素0.5 kg、过磷酸钙2~3 kg混合均匀后铺在苗床上,用木板刮平、压实,灌水待播。

1.2种子播前处理

1.2.1浸种

先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毒和病菌。浸种消毒后用水冲洗,直到冲洗干净为止。冲洗过程中要不断搅动,把漂浮在水上的瘪种子去掉。然后将种子浸在30℃的温水中1~2 h,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浸入50℃水中继续泡25 min。取出用温水冲洗,再放入25~30℃水中浸泡6~12 h。浸种过程中要搓洗种子,去掉沾在种子上的黏液。为保持水恒温,每隔4~6 h换一次水。

1.2.2催芽

催芽可促使幼胚迅速发育,有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和促进出苗整齐、迅速的作用。催芽方法主要有瓦盆催芽法、掺沙催芽法、电热控温催芽法等,一般多采用电子控温仪控制温度的恒温催芽法。

番茄种子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90%以上,一般催芽的整个过程需要2~3天。浸种结束后,把浸过的种子捞出冲洗干净,用纱布或新的干净湿毛巾包好,甩掉种子表面水分,平铺在盘子里,上下铺毛巾两层,每隔3~5 h喷水一次,放到25~28℃条件下催芽。当种子露白时,将温度降到20~25℃,使芽长得健壮。在催芽过程中,每天要翻动几次,并用清水冲洗二三次,擦去种皮上的茸毛、黏液和污物,防止霉烂,使种子受热均匀,出芽整齐一致。如果播种苗床未准备好,可将出芽的种子放在1~5℃条件保存;也可在4~10℃条件下进行低温炼芽,这样长出的苗更粗壮,抗病性更强。种子始露种皮时即可播种。

1.3播种

1.3.1确定父母本播期

当番茄父母本的花期一致时,父母本可同期播种。为确保花期相遇良好,一般可将父本的一半种子提前5~7天播种,另一半种子与母本同时播种。当番茄父母本的花期不一致时,应调整播期,安排花期相遇。为保证花粉供应充足,根据父、母本开花习性,父母本分期播种,母本一般比父本晚播7~15天。

1.3.2精细播种

播种前一周将温室或大棚草苫覆盖加温,整平床面,喷辛硫磷1300~1500倍液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同时用喷壶浇透开水,起杀菌保温作用。用细筛筛上3 mm厚的覆子土,再覆5 mm厚的加沙混合土(混合土由3~4份细土加沙土1份充分混合配制),防止种子与泥接触,有利于出苗。然后再喷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将催芽露白60%~70%的种子用镊子单粒或2粒点播。父母本要分开播种,无法分开的要有明显的标记;需错期的要错期播种。播后立即覆盖1 cm厚加沙床土,有利于透水透气,防止表土板结,还可给幼苗适当的压力,促进幼苗茁壮成长。

1.4苗床管理.

1.4.1育苗床管理

1.4.1.1出苗前管理:

出苗前床内要保持相对的高温、高湿,一般不放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15℃;畦内可临时再加盖一层薄膜保持湿度。播种2~4天幼芽顶土,出土后覆盖1 cm厚细土;当温度超过28℃时通风,适当降低苗床内湿度、温度,以防徒长。待苗齐子叶张开后再覆一次土。

1.4.1.2出苗后管理:

出苗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0~28℃,夜间10~15℃。当温度超过28℃时逐渐放风,但不能突然揭膜放风,前期顺风向通风,后期逆风向通风,为使幼苗生长一致。通风口应经常调换,阴天也应适当放风炼苗。该阶段尽量不要浇水,苗床如果出现裂缝可及时添补细土,以利保温、保墒。切忌气温高、地温低。.

1.4.2分苗床管理

1.4.2.1分苗床准备:

阳畦用于分苗,每亩制种田需准备阳畦30~50 2。阳畦规格:宽1.5 m,深0.3 m,床土厚15~20 cm,以南北向为好,长度根据实际自定。分苗前5~7天对阳畦盖膜烤地,将膜用竹片拱起,以利采光。分苗床在分苗前4~5天浇水一次,分苗后再灌一次缓苗水,3~5天不通风换气,以保证床内较高的温度、湿度,有利于恢复生长。基肥按1:1比例混合后,床面再按0.1 kg/m2加入磷酸二铵混匀。.

1.4.2.2分苗:

当幼苗出现两片真叶时分苗。分苗时在分苗床上按8 cm×8 cm、8 cm×10 cm或10 cm×10 cm的株行距划线分苗,栽植深度以子叶与地面相平为宜。先开沟,将幼苗摆放在沟内,先覆少量土固定根部,然后在沟内灌水,水渗下后再覆土,并将苗扶正。

1.4.3幼苗管理

分苗后3~4天内一般不要揭膜放风,以提温保湿为主,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5~20℃。若棚内温度超过30℃,可以在棚上撒适量麦草遮荫降温,以防烧苗。为促进花芽分化,增加幼苗抗寒性,每10天用1.2%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硝酸钾喷雾一次。幼苗7~8片真叶时适当揭膜放风炼苗。临近定植前一周,夜间可掀掉草帘,通过降低夜温和控制水分促使幼苗粗壮,确保幼苗定植时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发育完好,提高成活率。

1.4.4病虫防治

上一篇:操作风险下一篇:碳汇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