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作用论文(精选12篇)
碳汇作用论文 篇1
2009年11月26日, 我国正式对外宣布减排目标: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这意味着碳减排任务已迫在眉睫。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 全球目光聚焦哥本哈根, 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与会各国和地区领导共商应对气候变暖对策。作为对策之一, 发展低碳经济,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 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1 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 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该书中指出今后应该实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 实施一场能源革命, 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减缓气候变化[1]。
面对世界掀起的推行低碳经济的新浪潮, 中国对发展低碳经济持开放、积极的立场。2007年9月8日,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 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被誉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2]。
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掌握利用包括森林碳汇在内的低碳技术。除了节能减排、无碳和低碳能源、循环经济减排、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技术外, 最值得重视的是生物固碳技术, 也称为生物碳汇功能。利用自然界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来吸收和贮存碳素, 是控制和贮存二氧化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 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 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属自然科学范围。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 减少毁林等活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既有自然属性, 也有社会经济属性[3]。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森林碳汇和可再生性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
应对气候变化, 最有效的途径是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 森林固碳投资少、成本低、综合效益大, 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选择性。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t碳, 其中1.15万亿t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 1 hm2的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 t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m3木材, 就能吸收1.83二氧化碳, 同时释放1.62 t氧气。这足以表明, 林业在间接减排上的作用无可比拟[1]。
2.2 我国森林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的巨大作用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 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亮点。1980—2005年, 中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等措施, 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t。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t二氧化碳当量, 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 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t[4]。
2.3 森林固碳作用分析
树木直接固碳通过光合作用, 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后变成有机碳, 固定在植物体内各个部分, 称为树木直接固碳。森林间接固碳是指森林产品固碳作用的延伸以及森林产品代替其他材料从而带来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节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个方面。森林采伐后树木不再吸收二氧化碳, 但大部分立木蓄积生物量以木材等各种实物形态被长期利用, 从而形成了对二氧化碳继续固定作用。建筑材一般可以储碳30~50年, 甚至更长时间。
森林所具有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主要体现2个方面。一是木材可以代替其他建材, 从而减少其他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据专家测算, 生产同等重量的材料, 水泥所需的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4倍;塑料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35~45倍;钢铁所需能源是木材所需能源的50~60倍。二是木材代替石化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 1 t木材与500 kg石油所释放的热量相当, 而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却少得多[5]。
3 结语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林业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一种重要资源———森林。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的载体,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材料, 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吸收二氧化碳, 是安全、实实在在的减排。因此, 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十分关注森林碳汇。
参考文献
[1]张晓静, 方宜亮, 王佳, 等.林业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重要选择[C]//宋维昭, 刘东升, 陈建成, 等.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2]田明华, 陈建成, 高秋杰, 等.浅谈地毯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影响[C]//宋维昭, 刘东升, 陈建成, 等.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3]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4]国家林业局政府网.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巨大——祝列克局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方第15届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 (2009-12-11) .http://www.gssfz.com/W/HdcontentDisp-55-1903-20091211-299343.htm.
[5]李顺龙.森林碳汇问题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
碳汇作用论文 篇2
碳汇产业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吸收温室气体为资源,从事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节能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的综合性的产业集合体。它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有机肥料、牧草品种的开发、风力、太阳能和煤气发电等清洁能源生产、碳捕捉封存等。
内蒙古作为碳源大区,目前依然处于“高碳消耗”状态。2000 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率的提高,能源需求增加了 3 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近3 倍。但是,丰富的森林、草场、荒漠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让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低碳资本。按照国家的国土功能区规划,内蒙古西部沿黄河交通干线经济带是国家重点开发的能源基地之一,而内蒙古东部的森林与草原地区是国家禁止开发的生态保护区。
因此,提高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排放成本(使负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区域转移支付,使内蒙古东部“美丽发展”的正外部性内部化,是未来内蒙古均衡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内蒙古区情的碳汇计量方法是落实基本思路的重要前提。
内蒙古碳汇资源的估算
内蒙古具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包括森林、草地、荒漠和农田等。据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韩国栋介绍,初步估计,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 39% -40%,草地 33 -34%,农田 20% -22%,其他 4% - 7%。文中主要估算了森林、草地和农田的碳储量。
2. 1 森林资源的碳汇估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最大的碳库,它占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碳库的 60%,土壤碳库的45%,陆地生态系统与空气交换二氧化碳的 90% 发生于森林。森林不仅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也有巨大贡献。
文中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
[1]估算了内蒙古森林碳储量。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的基本思路为: 以森林蓄积(树干材积)为计算基础,通过蓄积扩大系数计算树木(包括枝枒、树根)生物量,然后通过容积密度(干重系数)计算生物量干重、再通过含碳率计算其固碳量。这样计算出来以立木为主体的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树木生物量固碳量与林下植物固碳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树木生物量固碳量与林地固碳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森林全部固碳量。森林全部固碳量计算公式为:Cf= ∑(Sij× Cij)+α∑(Sij× Cij)+β∑(Sij× Cij)(1)Cij= Vij× δ × ρ × γ(2)式中: Sij为第 i 类地区第 j 类森林的面积,Cij为第 i 类地区第 j 类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密度,Vij为第 i 类地区第 j 类森林类型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α 为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β 为林地碳转换系数,δ 为生物量扩大系数,ρ为容积系数,γ为含碳率。在计算内蒙古森林碳汇潜力的过程中,各种换算系数取 IPCC 的默认值:1)森林资源蓄积扩大系数δ,该系数功能就是将树木蓄积量转换成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蓄积量,国际通用IPCC默认值为1. 90;2)含碳率γ,该系数是为了将生物量干重转换成固碳量的换算系数,国际通用 IPCC 默认值为 0. 5;3)容积密度ρ,该系数是为了将森林全部生物量蓄积转换成干重的换算系数,IPCC 默认值为 0. 5;4)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α 为0. 195,其作用是根据森林生物量计算林下植物固碳量;5)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 为 1. 244,其作用就是根据森林生物量固碳量计算林地固碳量。计算结果(表1)。
2. 2 草地资源的碳汇估算
表 1 内蒙古 2003 年和 2009 年森林碳储量Tab. 1 Forest carbon storage of Inner Mongoliain 2003 and 2009年份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万 hm2)总蓄积(万 m3)森林全部碳(万 t)2003 17. 57 2078. 90 129000. 00 149472. 302009 20. 00 2366. 40 136100. 00 157699. 07注:2003,2009 年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总蓄积量来自 2003,2009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性。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人们仅仅注重草地承载牲畜和提供饲草料的功能,而忽视了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多样性等其他功能,对草原认识和重视不够。草原生态系统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是重要的碳汇资源。
文中采用碳密度方法估算了内蒙古草原碳储量。碳密度[2]方法是根据土壤的类型和面积及各种不同类型土地碳密度来测算的,公式如下:土壤碳储存量 = Σ(土壤面积 × 土壤容重 × 土层厚度 × 土壤含碳量)(3)植物体有机碳储存量 = Σ(草原面积 × 标准样地生物量 × 植物体含碳量)(4)第 5 期 李长青等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163·总的碳存储量 = 土壤碳储存量 + 植物体有机碳储存量(5)估算植被碳储量,通常按照植物有机干物质中碳占的比重转换为碳量[3 -5],这里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转换率 0. 45 将生物量统一以碳(g/C ·m- 2)的形式表示。具体的计算结果(表 2)。
2. 3 农田资源的碳汇估算
农田生态系统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农业土壤碳储量占全球碳储存总量的 8% -10%。在人类耕种、施肥、灌溉等管理活动影响下,农业土壤中碳库的质和量迅速变化。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可分为对碳的吸收、固定、排放和转移四个部分,刘允芬[6]根据这四部分对其碳平衡进行了估计,认为当前农田是一个弱碳汇。
2. 3. 1 碳吸收的估算
表 2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Tab. 2 Carbon storage in temperate grasslandin Inner Mongolia草地类型面积(106hm2)地上碳储量(万 t)地下碳储量(万 t)总碳储量(万 t)草甸草原 7. 92 704. 88 4934. 16 5639.04典型草原 25.1 1405. 60 7781. 00 9816.60荒漠草原 10. 77 280. 02 1453. 95 1733.97草甸 10. 09 686. 12 3914. 92 4601.04温带草地 53. 88 3076. 62 18084. 03 21160.65注: 草原面积数据来自内蒙古草原勘探设计院。
参照李克让
[7]的估算方法,采用不同种类作物经济系数和碳吸收率来估算作物的生育期内对碳的吸收。具体的估算步骤如下:已知经济产量 Yw,生物产量(总干物质)Dw,经济系数 Hi的关系如式:Dw= Yw/ Hi(6)则作物全生育期对碳的吸收量 Cd为:Cd= CfDw= CfYw/ Hi(7)Cf作物合成 1g 有机质(干重)所需要吸收的碳。式中: Hi和 Cf按照中国主要农作物经济系数 Hi和碳吸收 Cf[12]。文中根据内蒙古地区农作物种类,主要计算了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大豆、甜菜、油菜籽等作物的碳储量。
2. 3. 2 碳排放部分的估算
T. O. West[8]认为全碳分析包括对能源使用和初级燃料、电、肥料、石灰、杀虫剂、灌溉、种子生产和农田机械带来的碳排放估计。
(1)肥料生产带来的碳排放(E
f)。生产化肥需要大量的能源,这主要包括生产部分、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耗费的化石燃料和电能,而电能最终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生产过程要释放碳。这里采用如下的公式:Ef= Gf× A(8)式中: Ef为农田肥料生产带来的碳排放,Gf为化肥使用量,A 为系数,这里参照 T. O. West 的转换系数A = 857. 54kgCMg- 1。
(2)农用机械使用及操作带来的碳排放(Em)。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用机械一方面直接使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用电能来间接消耗化石燃料。用公式表示如下:Em=(Am× B)+(Wm× C)(9)式中: Em为农业机械使用带来的碳排放,Am为农作物播种面积,Wm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B、C 为转换系数,其中 B = 16. 47kgChm- 2,C =0. 18kgCkw- 1。
(3)农村用电带来的碳释放(E
p)。文中研究中把农田当作生态系统来看待,因此也应该把农村当作系统中的一部分,把农村用电量也计算在内。可采用下式:Ep= Wp× C(10)式中: Ep为农村用电带来的释放,Wp为农村用电总动力(万千瓦),C =0. 18kgCkwh- 1。
(4)灌溉过程带来的碳释放(E
i)。灌溉过程需要电能,从而也会因耗费化石燃料而释放碳。灌溉过程带来的碳排放可以用下式表示: Ei= Ai× D(11)式中: Ei为灌溉过程释放的碳,Ai为灌溉面积,D 为转换系数,这里采用 D =266. 48kgC hm- 2。
农田生态系统总的碳排放为: E
t= Ef+ Em+ Ep+ Ei(12)2. 3. 3 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估算以上两个部分内容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和碳排放各自进行了估算,根据以上结果可以估算出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汇。
· 164·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6 卷Nc= Cd- Et= CfYw/ Ht-(Ef+ Em+ Ep+ Ei)(13)具体结果(表 3)。
2. 4 内蒙古碳汇资源总量
内蒙古碳汇资源总量 = 森林碳汇 + 草地碳汇 + 农田碳汇(14)由上面的公式可得,2003 年碳汇为 172049. 1 万 t 碳,2009 年碳汇为
180948. 2 万 t 碳,2009 年比 2003年碳汇总量增加了 8899. 09 万 t 碳。这是由于近年来,自治区围绕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一主线,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煤炭转化、节能减排等科技示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缩减碳源扩充碳汇。因此,内蒙古是减碳重点区域同时也是减碳潜力大区。
碳汇产业潜力分析
3. 1 森林产业碳汇潜力3. 1. 1 森林产业间接碳汇潜力表 3 内蒙古 2003 和 2009 年农田净碳汇(单位:万 t)Tab. 3 The net carbon sink of farmlandin Inner Mongolia in 2003 and 2009(unit:million tons)年份 碳吸收 碳排放 净碳汇2003 1618. 60 202. 45 1416. 152009 2399. 99 311. 52 2088. 47数据来源: 2003 和 2009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森林木材可以替代能源和原料进行生产起到间接固碳的效应。通过减少毁林、改进采伐作业措施、提高木材利用效率,可减少陆地碳排放量。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生物能源、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可减少能源和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间接固碳。
3. 1. 2 森林产业直接碳汇潜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内蒙古发展碳汇林业的速率并不算高,但总的生物量巨大。研究表明: 处于生长旺盛时期的中幼龄林具有较强的固碳速度和固碳潜力,成熟的森林固碳量达到最大值,而继续固碳的能力几乎为零[9]。森林只有新增蓄积和新增加的叶、茎、根才能形成新的碳汇,原有的森林蓄积量是过去已固定的碳汇的一部分,它本身如不生长,就不增加对碳的吸收,依靠它产生的生长量才增加碳的吸收。据统计内蒙古现有森林资源中幼龄林面积占 61. 12%,成熟和过熟林只有23. 22%,大部分森林属于中幼龄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固碳潜力巨大。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内蒙古均有分布[10];全区目前还有 1560 万 hm2宜林荒山荒地,可以为发展碳汇造林项目提供丰富的林地资源。2007 年,赤峰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为荒漠化地区乔灌混交造林项目申请 CDM 碳汇项目奠定了基础。内蒙古林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2011 -2020 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 0. 067 亿 hm2,年均完成 66. 67 万 hm2。按照规划,到 2015 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 21. 5%,全区生态状况实现”整体遏制,治理区全面好转“,林业结构更趋合理。到 2020 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通过造林绿化等各项林业生态建设措施到 2020 年,我区新增森林面积356. 8 万 hm2(其中退耕还林新增 11. 33 万 hm2),全区森林面积达到 2731. 9 万 hm2。如果在扩大森林资源的同时,加强森林的集约经营,提高森林单位蓄积量,假设单位蓄积以后增长到 100m3/ hm2。
文中采用前文介绍的森林蓄积量扩展法[1]计算思路和方法,结合内蒙古森林规划目标,计算内蒙古森林资源碳汇容量与潜力。
图 1 内蒙古森林资源碳
汇容量与潜力(单位:万 t)Fig. 1 Carbon sink capacityand potential of forest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unit: million tons)由图 1 可以直观的看出,内蒙古森林资源碳汇潜力巨大,由 2009 年的157699. 07 万 t,增长到 2015 年的 294761. 69 万 t,2020 年达到 316545. 25 万 t。
由此可见,内蒙古森林碳汇储量可观,发展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3. 2 草地产业碳汇潜力
3. 2. 1 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碳汇价值近年,我国各城市愈来愈注重城市绿化,进口草种占我国草种 80% -90%,我们的环境是干旱的、寒冷的、多风的,对欧洲的进口草基本不适应。内蒙古的草种根系发达、抗旱,只需进口草的 10%的用水就可达到景观绿化,而且固碳量高。所以,我国应该利用本土化资源开展城市绿化,草原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低投入、低消耗,才能走上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内蒙古的草具备这个特性,能够快速固碳,碳汇价值很高。
3. 2. 2 适当放牧,改良家畜品种草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草原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其基本的生产功能就第 5 期 李长青等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165·第 26 卷 第 5 期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Vol. 26 No. 52012 年 5 月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y. 2012文章编号:1003 -7578(2012)05 -162 -07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李长青,苏美玲,杨新吉勒图(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提 要:《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使碳汇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有前瞻性的国家和地区应该认识到发展碳汇产业的前景。文中定义了碳汇产业的概念,分别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碳密度方法、李克让和 T. O. West 的提出的方法对内蒙古的森林、草地、农田碳汇资源进行了估算,2003 年为 172049. 1 万 t,2009 年为 180948. 2 万 t。对内蒙古碳汇产业发展进行了潜力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碳汇产业;潜力分析;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 F124. 5 文献标识码: A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采取了积极的姿态应对,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到 2008 -2010 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 6 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 1990 年减少5. 2%,并提出了三种减排机制: 排放贸易(ET)、联合履约(J 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政府已郑重向全世界宣布: 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15% 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4000 万hm2和 13 亿 m3。我国在提出上述目标的同时,还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林业碳汇成为 CDM 项目的主导,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CDM 注册项目还不包括草地和荒漠,它们的碳汇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内蒙古地域广阔,有丰富的森林、草地、农田、荒漠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碳汇潜力巨大。文中根据内蒙古地域的植被特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森林、草地、农田资源的碳汇现状进行了估算。内蒙古具有巨大”减碳增汇“潜力,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发展碳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碳汇和碳汇产业概念的界定
1. 1 碳汇的定义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是一个”碳源“,其中能够大量将温室气体从大气中移除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是一个”碳汇“。从碳汇途径角度,可分为人工和自然碳汇。人工碳汇指碳捕捉与封存,指的是将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然后将其泵入海底、沙漠或陆地下面进行封存。自然碳汇主要包括海洋碳汇、湿地碳汇、森林碳汇、草地碳汇、农田碳汇、荒漠碳汇等。
1. 2 碳汇产业的定义
*收稿日期: 2011 -4 -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碳核算的内蒙古经济能源环境动态 CGE 模型的政策模拟及低碳政策选择(71163031);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创建及环境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2010MS1002);内蒙古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基于情境理性的不确定条件下管理决策理论与实施方法研究(2009zd13);内蒙古工业大学重点项目: 内蒙古 CGE 模型及环保政策效应研究(ZD201019)资助。
作者简介: 李长青(1956 -),男,湖北省安陆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 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能源经济。
E - mail: nmgdlcq@ 163. com通讯作者: 苏美玲(1986 -),女,陕西神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能源经济。
E - mail: nmsumeiling@ 163. com是放牧。但出于保护草原的目的,许多草原都已经禁牧围封了。将来应该让已经恢复的草原适当放牧,适当放牧也是碳汇,不是排放源。我们可以减少家畜,但是要改良家畜。
3. 2. 3 培育优良的牧草品种
培育优良的牧草品种,将增大畜牧业中的饲草供应,进而减低了家畜对草原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研究培育对草地表土保护力更强的牧草新品种,将大大减少家畜放牧和农业耕作对土壤的破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草原的固碳潜力。
3. 3 农田产业碳汇潜力
3. 3. 1 调整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对农田碳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区大兴安岭沿麓旱作小麦区主推以”活土保墒“为目的的土地标准化作业、免(少)耕机条播等技术;阴山丘陵旱作小麦区主推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的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农田土壤的碳源,免耕法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2009 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692. 8 万hm2,如果全部能够采用免耕法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可以创造 11. 93 万 t 碳汇资源。
3. 3. 2 改善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及微生物活性都具有重要影响,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农田碳循环的影响差异显著。现在,我区大豆、玉米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马铃薯增施有机肥、施用专用肥技术。国内的很多研究者对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利用方式下的施肥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大都表明了有机肥或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能够增加土壤表层碳储量和提高土壤固碳能力。2009 年,全区累计化肥使用量为171. 42 万 t,如果农作物能改善施肥方式,可创造 147 万 t 碳汇资源。
3. 3. 3 提高秸秆利用率
我区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技术含量较低,仍停留在粗放和落后水平上,亟待开发利用。尤其是小麦和油葵的秸秆利用目前几乎为零,不是就地焚烧就是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玉米秸秆也仅仅作为饲料利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向日葵秸秆腐熟还田,如果每亩还田秸秆 200kg,可以少施 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亩少施 2kg 氯化钾和 5kg 过磷酸钙,每亩节省化肥投入 15 元。秸秆还田对于增强土壤活性、减少板结、提高耕地质量大有好处,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达到改良土壤、减少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 3. 4 加大沼气池建设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认真研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探索出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治污模式,走出了一条畜禽养殖场治污治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截止 2009 年底,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 43. 2 万户,”十二五“期间,全区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新建户用沼气 53. 55 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 589 处,加之规划建设的 2500 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将有效缓解集约化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可为 10 万左右的农牧户供应沼气。
3. 4 新能源碳汇潜力
3. 4. 1 风力发电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目前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 8. 98 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储量为 1. 5 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总量的一半,居全国第一。”十一五“以来,内蒙古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由 2006 年初的 17 万千瓦猛增到 2010 年底的 870 万千瓦,风力发电达 177. 2 亿千瓦时,5 年增长 50 倍,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一直居全国首位。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郝益东表示,根据现有的发展速度,再过五年,内蒙古的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 - 三峡工程的水平。三峡的发电装机是 2000 万千瓦,从目前来看,内蒙古自己就达到 870 多万千瓦。
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预计到 2015 年内蒙将达到 3000 万千瓦,累计发电达 611. 03 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 2040. 84 万 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643. 83 万 t,二氧化硫 54. 99 万 t,氮氧化物 24. 44 万 t。
3. 4. 2 太阳能光伏发电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占有量居全国第二,太阳总辐射量在每平方米 4800 ~6400 兆焦耳,年日照时间为 2600 ~3200 小时,是太阳能高值地区之一。内蒙古凭借丰富的太阳能和硅矿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了可再生能源,全力打造光伏产业基地。全球最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生产企业 - 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人类使用太阳能项目。根据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 166·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6 卷录,双方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建设一座拥有 2G 瓦(2000 兆瓦)发电能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发电将达到 407. 4 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 1360. 72 万 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096. 24 万 t,二氧化硫36. 67 万 t,氮氧化物 16. 30 万 t。
3. 5 工业碳汇潜力
目前,中盐吉盐化集团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在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正式签订碳减排购买协议,苏格兰皇家银行将购买中盐吉盐化集团 40 万 t/年聚氯乙烯(PVC)工程配套项目 - 电石渣制水泥项目 10 年内(2011 年 1 月 -2020 年 12 月)的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指标,累计约 294 万 t。
碳捕获和封存(CCS)指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中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CCS 会成为工业终端部门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的重要技术,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合成氨、炼油、乙烯等高耗能工业采用碳封存和捕获技术前景明显。但是 CCS 减排成本相对较高,且在我国技术还不成熟,仍需进一步发展。
碳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从概念入手,普及碳汇相关知识。编写相关的书籍或杂志,让人们了解碳汇的基本知识,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明白用”清洁空气换取真金白银“的原由,人们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就能更好的开发、获利。
(2)从系统入手,研究探索碳汇开发、计量、交易的整个过程。1)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碳汇的相关研究成果,制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测算当前内蒙古碳汇储量及价值量[11],为开展碳汇贸易奠定基础。2)学习和借鉴国际碳交易规则,结合自身条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出碳汇交易规则、利益分配和管理机制。
(3)从经济效益入手,构建碳汇交易市场[12]。从”碳汇产业 - 二氧化碳 - 经济“三者的关系入手,参照国际碳汇市场的规则,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建立碳汇基金和碳交易场所,引导碳汇产业健康发展。
(4)从市场稳定入手,健全碳汇法制建设。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规范性与激励性制度安排对推进碳汇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相关法制的制定与健全是发展内蒙古碳汇市场的基本依据和保障。
(5)从 CDM 项目研究入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3]。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履约的灵活境外减排机制之一。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未来中国可提供世界清洁发展机制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约合 1 亿 -2 亿 tCO2当量的温室气体,这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中国应该重视CDM 项目的研究,扩大开发运用 CDM 项目的内容和范围,加大引进力度。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使发展中国家取得温室气体的减排资金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碳汇,科研、创业和公益的结合 篇3
碳汇林模式
每一个人都只有经历一些苦难,才会有所顿悟,获得成长,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当时刚刚上初中三年级的郭鑫失去了外婆和爷爷,面对曾经生活的美好家园变成一片废墟,心灵的痛苦深深折磨着这位不满16岁的少年。同时,大灾之后出现的一幕幕感人场面在这位少年的内心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他暗暗下定决心: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回报别人。
郭鑫在进入南开大学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份介绍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材料。他看到这些地区的农民因为退耕还林,被迫放弃以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在郭鑫看来,这些为生态环境牺牲了自身利益的农民兄弟,需要有人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生存发展做出努力,而他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为了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郭鑫奔波在去农村调研的路上。刚刚开始调研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北方农村的情况,他无数次被当地居民赶出来,被受访者恶言相向;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坐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流下了疲惫和委屈的泪水。调研的条件极其艰苦,因为经费紧张,很多次在调研地,五六个人挤在一间房里面,郭鑫多是在桌上合着衣服睡去。但煎熬过后,换来丰硕的成果,郭鑫和团队掌握了所调研地区大量第一手资料。
根据掌握的资料,郭鑫发现这些退耕还林林地大部分都符合国际碳汇林标准,即使少数不符合的,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达到标准。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后期走访,郭鑫发现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正因为碳排放超标,遭到欧美国家各种形式的排挤,大量碳关税外流,而根据国际规则,超标部分可以通过碳汇林的方式加以抵消。郭鑫发现,通过种树农民和出口企业的互动,可以把本来就大量外流的碳关税留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反哺给农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况。
这样的发现,让郭鑫感到极大的振奋。郭鑫在导师的帮助下,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在计划资金的资助下,郭鑫和团队开始将这一发现进一步细化。郭鑫在回报社会这一强大信念的支持下,反复将之前采集到的资料和最新形成的理论成果进行比对、修正、再比对、再修正。历经了近2个月的艰苦摸索之后,他提出了“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
实践才是硬道理
模式的提出,没有满足郭鑫回报社会的信念。在他看来,一个纸上的模式,对改变种树农民的生存状况所能起的作用极其有限。
在导师的建议下,郭鑫和团队选定了之前调研的河北邯郸邱县作为模式的第一个试点基地。为了让第一个基地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文科生郭鑫硬是自学了大量的植物学知识,他和团队一道将国际认可的碳汇林标准引进,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技术标准。这套技术标准,在之后的实际操作中,被证明既符合实际又行之有效。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郭鑫和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民传授相关技术,始终保证技术标准的真正落实。
同时,郭鑫还积极联系碳汇的买家,短时间内在江浙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渠道,为种树农民能够早日获得收益、提高收入创造条件。
在基地建设的那些天,正如团队其他成员所说的那样,郭鑫就算前一天忙到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也会很早就精神焕发地出现,快速地投入工作,解决基地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他看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既然应该做,就要把事情做好,这样才对得起那些曾经不远万里来帮助过自己的人。
试点基地最后以惊人的成绩回报了这群热血青年。基地所涉及的家庭,一年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当地的各种配套建设也日趋成熟,整个试点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在郭鑫的努力下,南开大学在当地建立了学生基地,长期为当地输送各类人才,帮助当地可持续地发展。
基地的成功让郭鑫有了自信,他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抱着这一想法,郭鑫把自己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以及邯郸试点的情况,整理成内参,报送给了相关的部门。他希望他的模式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在建议提交后不久,郭鑫和团队收到了江西省林业厅的邀请。当地亟待转变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和扩大森林覆盖率,希望郭鑫的团队能够用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提高林業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林业转型。郭鑫和团队在政府的支持下,走访十余地,在依据江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提出了组织建设、市场机制、流动渠道、国际化策略等若干建议,部分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被认可、被用于社会服务,郭鑫感到无比的欣慰。
2012年年底,郭鑫回到家乡,在家乡推广自己的模式。他认为:家乡灾后重建,为了稳定地质,很多地方都只能种树固土,要是这些地方的农民能靠自己的模式,提高经济收入,他的价值就实现了。在这一过程中,郭鑫加入了四川环境交易所,利用假期时间为交易所推广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同时发挥自己所长,为主管部门撰写相关政策建议。尽管做的是小事情,所能起的作用也不大,但他觉得就这样做好一点一滴,最后能够对改善别人的生活有帮助就够了。
一手创业,一手公益
科研和公共咨询的成功,并没有让郭鑫满足。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林业碳汇,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让广大的农民在短时间内受惠,要想大规模的推广,离不开市场的力量。
在一想法的指引下,郭鑫选择了创业。他想通过创办一家能够盈利的社会企业,在直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碳汇产业中来,让更多的人受惠,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回报社会。
为了让自己的模式更好地转化成创业实践,郭鑫选择了攻读商学院的第二学位。这一选择意味着郭鑫本来就不多的课余时间更少了,他每天除了学习好本专业、做好调研、改进自己的模式,还要攻读商科方面的书籍。巨大的压力下,郭鑫还是顺利地撰写好了商业计划书,他为自己的公司取名探元,希望公司能够探索第一,带动整个行业,帮助更多的农民改善生活。这份计划书获得了成功,在2012年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郭鑫也成为创赛以来年级最低的金奖团队队长。因为科研和创业方面的突出成绩,郭鑫获得了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和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在郭鑫看来,贡献的大小并不重要,服务社会的心才最重要。郭鑫在学校,除了用自己的成果服务社会之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他是中国注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在天津大运会期间当志愿者,在排球项目中服务比赛。他说不管事情是大是小,只要自己所作所为对这个社会有利,他就会去做。
碳汇作用论文 篇4
1.1 有机/无机碳的自生外来途径
通过细菌的光化学反应以及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而有机碳的外来途径是随着水体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积物的释放和颗粒状或者溶解性的有机碳地表径流的输入。人类的捕捞、有机质在水体中的降解和矿化以及随径流的输出。
无机碳也分自生途径和外来途径。无机碳的自生途径主要是微生物和底栖将底泥中存在的有机碳物矿化, 同时, 有机碳通过微生物、鱼类以及浮游生物等作用下进行矿化分解;无机碳的外来途径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水气界面向水体扩散或者颗粒态以及溶解性随地表流入。无机碳的输出途径向深层土壤渗透以及随径流的输出、通过水气界面以气态形式输出等。见图1。
1.2 淡水生态系统碳交换
随着鱼类等淡水生物被捕捞、与大气CO2的交换以及随着地表径流的输入和输出等方式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的对外碳交换内容。
无机碳主要以CO2为主, 而沉水植物以及浮游植物将溶解在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溶解性无机碳与水中的CO2之间存在着互相交换;而无机碳的释放方式主要有沉水植物、鱼类、浮游植物、底栖动物以及浮游动物通过呼吸代谢的方式释放CO2。
水中的无机碳的来源包括底泥间隙水中无机碳与水中CO2之间的交换, 颗粒态的沉降, 浮游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对溶解性无机碳的利用, 水中有机碳的分解。对于水体中生物碳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浮游动物生物碳、浮游植物生物碳、鱼体生物碳以及底栖动植物生物碳, 除此之外, 对于沉水植物、浮游动植物以及鱼类摄食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也是生物碳主要的产生方式, 鱼类、沉水植物、浮游动植物等死亡以及以上动植物水体中颗粒态的有机碳降解以及沉降都会对水中的有机碳产生消耗。
2 滤食性鱼类碳汇作用在淡水生态系统的体现
如图2所示, 滤食性鱼类的特点是以浮游生物为主要摄食方式, 终生生活在淡水中, 鱼类品种主要包括了鲢鱼以及鳙鱼等, 溶解性有机碳、浮游动植物是滤食性鱼类的鱼体生物碳的主要来源;而鱼类死亡以及鱼类的各种排屑均是其输出的主要途径。鱼类碳收支模型为:
式中, C——鱼类总碳量的摄取;
P——生长所需碳量;
U——排泄消耗的碳量;
R——呼吸代谢消耗的碳量;
F——粪便排出碳量。
捕捞鱼类以及鱼类的死亡的碳量可以归于用于生长的碳量, 然而, 生长碳量的主要部分是捕捞鱼类所占的碳量。滤食性鱼类总碳量的摄取来源主要是通过淡水生态系统进行光合作用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 因此在进行养殖时不需要进行投饵。
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 滤食性鱼类对于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起到降低的作用, 而且对于生态系统的碳汇具有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滤食性鱼类滤食浮游生物, 没有对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起到降低的作用, 而且, 滤食性鱼类通过自身的排泄, 对于生态系统中磷氮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磷氮含量的增加, 提高了浮游植物的密度。
3 滤食性鱼类碳汇量计算实例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 滤食性鱼类的养殖不需要投放鱼饵, 其净碳汇量就是因捕捞移出水体的鱼体的生物碳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某年的鳙鱼和鲢鱼产量为243万t和348万t。而每1kg鳙鱼和鲢鱼从水体吸收的碳量分别为115.7g和121.5g。
1a中, 鳙鱼和鲢鱼从水体中吸收的碳量为28.1万t和43.2万t, 相当于258万t CO2的量, 相当于造林面积7.17万hm2, 这就直接节省了约8亿元的造林花费。
4 滤食性鱼类碳汇作用存在的问题
相对来说, 碳汇渔业属于新兴概念, 这就决定了发展刚刚起步, 其相关体系不完善, 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该领域引起重视, 能够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 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利于开展渔业淡水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 与此同时, 对于渔业碳源碳汇的测定以及科学评价等相关技术研究的加强;对于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建立健全, 都将加快碳汇渔业的发展。
碳汇渔业的概念刚刚提出, 基础性研究很薄弱, 体系还很不完善。当前, 应在碳汇渔业理念指导下, 系统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水生生物碳收支长期动态模型研究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碳通量观测研究网络;加强包括渔业碳源碳汇的测定、科学评价和监测技术在内的渔业碳汇方法学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全球碳排放量逐年递增, 直接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系统, 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变化, 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低碳经济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将会发挥出巨大作用。在当前技术背景下, 低碳经济践行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达到碳汇的目的的有效方式就是采取有效方式降低碳源。本文针对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解读碳汇林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碳汇林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虽然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这个概念很早就被国际社会提出来了。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总而言之,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
碳汇林业虽然和传统林业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是对传统林业功能的进一步深化。碳汇林业的发展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碳汇林业的发展始终与气候变化的国际国内政策密切联系,应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
2.碳汇林业实施过程中,不仅仅考虑碳汇积累量,还要充分考虑项目活动对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整体服务功能,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贡献,即碳汇林业追求森林的多种效益,同时,要促进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意识的提高。
3.碳汇林业要对项目积累的碳汇进行计量和监测,以证明对缓解气候变化产生真实的贡献。因此要制定符合国际规则和中国林业实际的技术支撑体系。
4.碳汇林业发展要借助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通过碳汇贸易获取收益,推动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育,提高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调动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
根据以上理解,可将碳汇林业进一步概括为:遵循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为目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林业活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公民积极参与造林增汇活动,展示社会责任,提高公民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意识;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 篇6
对此,金光集团APP(中国)林务外宣部总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蒋伏利在首届中国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论坛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减排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直接减排,二是通过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实现间接减排。金光集团的实践证明,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科学发展人工林、积极推进碳汇林业,无疑将成为今后满足社会经济需求、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CO2的能力为每公顷150.47吨;1981-2000年,以森林为主体的中国陆地植被碳汇大约抵消CO2排放量的14.6-16.1%。专家估计,到2020年后,我国林业每年可以实现减排约28亿吨CO2。其中,速丰林工程累计造林1.1亿亩,每年吸收CO2达到2.0亿吨以上,效果十分显著。以金光集团APP为例,作為林浆纸一体化绿色循环经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金光集团APP(中国)通过科学发展人工林,目前已在中国发展了500万亩人工林,约占中国浆纸人工林面积50%以上,平均年固碳217万吨,或平均年吸收二氧化碳796万吨,为使我国成为全球碳汇大国做出了贡献。2010年1月26日,金光集团APP(中国)在“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凭借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膺“低碳中国贡献企业(国际)”称号。这主要是因为,为降低种植和伐木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提高人工林固碳净值,从2008年开始,金光集团APP(中国)主动发起大规模碳排放测算和评估活动,成为国内首家在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中实践碳评估的企业,为森林碳汇计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为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切实提高人工林固碳能力,金光集团APP(中国)充分利用成熟科技成果,同时积极探索研究,在林业抚育管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挖掘林业潜力:
一是将科学施肥与套种绿肥相结合,探索森林抚育施肥新模式。金光集团APP(中国)根据研发成果和通过土壤分析测定土壤养分情况,生产配方肥料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尤其是在肥料中添加有机养分和微量元素,以实现平衡施肥。还通过绿肥固定养分,补充有机生物肥料,不断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直至不使用化肥。目前金光集团APP(中国)在广西、海南等地选择栽植后一个月种植猪屎豆、柱花草等绿肥作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营林措施抑制病虫危害。金光集团APP(中国)坚持杜绝使用国际禁止的化学药品,为做好病虫防治,通过抗病选育,保留原生植被和林下植被供虫害天敌栖息,来减少病虫害风险。
三是对林木进行科学分期轮伐和分期种植,形成循环经营模式。在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金光集团APP(中国)形成了森林抚育的一套标准作业程序,并将这一程序落实到具体实践,大大提高了幼林成活率,促进了林木生长速度,改善了林木品质,提高了森林生产率,增加了人工林固碳能力。
此外,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困难地、贫瘠地造林,从整体上提高植树造林面积,也是金光集团APP(中国)科学发展人工林提供人工林固碳总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海南蚂蝗岭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的林地,通过土壤分析测定土壤养分情况,因地制宜人工改造出适合人工林生长的土壤环境,在肥料中添加有机养分和微量元素,以提高土壤肥力。而在沙地造林中,因土壤肥力太弱而改用有机肥料如鸡粪等改善土壤肥力。同时,金光集团APP(中国)积极开展造林树种研究,在种植人工林时积极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提高困难地、贫瘠地造林成功率。
全球气候变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林业作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作为中国碳汇林业的实践者,金光集团APP(中国)将继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增加林业碳汇、改善气候变化尽责。
梅县区碳汇林业建设研究 篇7
1.1 概念
碳汇林业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林业是通过森林的储碳作用来有效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以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世界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主要为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能力,碳汇林业建设则主要是根据后者提出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
1.2 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1.2.1 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器和吸碳器
森林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树叶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储存大量的碳,因此被称之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库、储碳器及吸碳器[1]。此外,森林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很大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不需要额外的投资,通过自身的循环作用,便可实现低碳经济。
1.2.2 森林的锐减会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对环境的保护和气候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的锐减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及水土流失,也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森林毁坏严重,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及气候问题也越来越多。
1.2.3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之一
森林具有良好的碳汇功能,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因此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2]。另外,森林的毁坏及减少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森林作为一种生态资源,应得到社会的保护,从而充分发挥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优化生态环境的功能。
1.3 实施碳汇林业的意义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中要求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碳汇森林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施碳汇林业不仅可以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加快我国参与国际林业热点问题的步伐,而且还能改善森林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另外,把碳汇林业作为一个产业,可以开辟新的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生态建设及投资融资机制的改革。
2 梅县区碳汇林业建设的现状
2.1 梅县区碳汇林业发展的现状
广东省从2008年开始进行碳汇林业的试点工作,2010年成为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碳汇林业发展提速,计划5年内新增森林60万hm2,其中碳汇造林20万hm2以上。梅县区是广东省的重要林区,一直都在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及碳汇林业的建设。至2015年年底,梅县区完成了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包括造林类和封山育林类,造林类任务量为295176亩,其中工程造林205254亩,社会造林89922亩;封山育林任务量为112872亩,森林覆盖率达73.5%。可见,梅县区的碳汇林业建设发展得还比较好。
2.2 梅县区发展碳汇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公众对碳汇林业的认识及了解不够
随着“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碳汇林业”等的出现,公众对我国现有的碳汇林业项目还不够了解,对碳汇林业对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的作用认识也不足,因此对碳汇林业建设的工作不予以重视,工作参与度低[3]。
2.2.2 森林质量低下,碳汇储存量小
目前,梅县区的森林质量并不高,生态功能等级也比较低,树种结构不合理,天然林少,低效林多,层次简单,林地生产力不高,森林生物量较低,人均森林蓄积量偏低。此外,乱砍滥伐林木、违法经营加工木材、滥占林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森林质量低下,碳汇储存量小,森林通过固碳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难以发挥。
2.2.3 碳汇林业交易市场的不成熟
碳汇林业交易的卖方要打进市场要满足以下四个要求:第一,营造碳汇林业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碳汇造林系列标准》的规定实施项目;第二,要有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第三,要有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的碳汇计量、检测技术体系[4];第四,要有第三方的审定、核查以及规范的项目注册和信用签发程序。梅县区在碳汇林业的交易市场中并没有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3 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在进行碳汇交易时,必须要进行碳汇的计量和监测。IPCC发布的相关指南中提供的计量监测参数大多数都来自于欧洲和北美,与我国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中的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别[5]。因此,我国各个地区缺乏统一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相关参数标准,导致碳汇计量和监测的技术并不发达,计量与监测的规范几乎没有。碳汇林业建设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都有待健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碳汇林业的发展。
3 梅县区碳汇林业建设的改进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进碳汇林业建设
梅县区区政府及区林业局相关部门应加大人民群众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宣传,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增进人们对碳汇林业的了解。倡导人们保护森林,减少对森林的毁坏等。另外,还可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温室气体减排”、“植树造林”等志愿活动,鼓励相关企业投资到碳汇林业项目中,全面推进碳汇林业建设。
3.2 提高森林质量,增加碳汇储存量
应建立长期稳定的碳汇造林基金投入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植树造林的投入。在进行碳汇林业建设时,应强化碳汇林业经营的管理措施,引进先进的森林经营方法,合理规划树种结构和层次,将乔木、灌木和草结合种植,创建群落结构完整的森林体系,充分发挥单位林地面积的固碳功能。多建设天然林,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蓄积量,增加碳汇储存量,提高森林质量。
3.3 完善碳汇交易机制
完善碳汇交易机制就要严格监管碳汇的生产、计量、监测、核证、注册等环节,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使得1t交易的碳都有一片对应的森林,真正实现碳汇交易。另外,梅县区林业局可进行建立碳汇林业交易中心的尝试,由自愿减排方投资,碳汇林业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使各行业的大企业家都能通过“中国绿色碳基金广东专79项”这个平台来购买碳汇指标,为碳汇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4 积极完善碳汇林业建设的管理体制
应制定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当幼林造成后,应对幼林进行全面封禁,并安排专人看护。制定各项树苗管护、病虫防治、水肥管理等制度,并完善责任制度和监管制度,积极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强化督查。另外,对乱砍滥伐、滥占林地、违法经营等行为进行法律的惩罚,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从幼林造成到碳汇林业建成,都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以确保碳汇林业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以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碳汇林业建设将会越来越重要。碳汇林业建设不仅能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建设,而且还能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有效应对气候的变化。梅县区作为一个重点林区,更要积极推进碳汇林业建设,针对目前碳汇林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并探索出更好的促进碳汇林业建设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罗勇.广东省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初探[J].广东林业科技,2010(1).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周晓盼,张小有,黄冰冰.影响碳汇林业项目投资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
[4]张小全,武曙红,何英,等.森林、林业活动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J].林业科学,2005(6).
林业碳汇的法律制度设计 篇8
随着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己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地球增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因素,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度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的结果。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手段是两个,一是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能力。
为了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能力,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方法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即减源,尤其是减碳源;方法二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即增汇,特别是增碳汇。
1.1 碳汇
目前对碳汇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碳汇专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其二是碳汇泛指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储量和积累速率[1];其三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2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有很多文献将森林碳汇和林业碳汇混为一谈,实际上,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是不同的。
从概念上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从属性上看,森林碳汇是专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信息流动的过程,只具有自然属性,而林业碳汇,由于其是人类通过造林与再造林,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保护环境的活动,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并对此碳汇进行交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其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1]。
从范围上看,森林碳汇的碳汇来源是整个森林系统,而林业碳汇的来源是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林木。
从可交易性上看,并不是所有的森林碳汇都可以交易。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只有产权清晰的商品才能进入市场交易。碳汇和林业碳汇中都有来自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而森林生态效益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需要借助严格的计量方法学才能将其量化,并且通过严格的设计、审定、计量和核证程序后碳汇才被产权化。碳汇产权确定后,方可投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进行交易。根据《京都议定书》对可以抵减排放量的碳汇规定,目前只有造林再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才可以作为第一个承诺期(2008一2012年)抵减排放量的额度,而且,该排放量只能占到国家基准年(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
1.3 林业碳汇的发展进程
1.3.1 林业碳汇产生的制度基础
1992年5月在美国纽约,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规定附件Ⅰ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
199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会议上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以法律形式要求工业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控制并减少6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规定了减排限额,目标是在第一个承诺期内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并确定了履行机制,即排放贸易、联合履约、清洁发展机制。一个时期以来,在《公约》谈判过程中,是否把实施有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汇”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一直是谈判的焦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将“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将使发达国家在履行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上大打折扣。“汇”项目获得的每一吨碳意味着发达国家在其承诺的减排份额中少了一吨碳,或者说发达国家可以多减排一吨碳。因此,在早期谈判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不同意将“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的。
1.3.2 林业碳汇进入清洁发展机制
2001年初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一再坚持“汇”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为了挽救《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让步。2001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公约》的续会上达成了《波恩政治协定》,此后在摩洛哥召开的公约第7次缔约方会议达成了《马拉喀什协定》,两个协议同意将毁林、造林再造林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纳入附件Ⅰ国家排放量的计算,其中,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作为第一期承诺唯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并通过了有关开展“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的定义、方式、规则和方法学等一系列规定。《波恩政治协定》为附件1国家利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获取减排设定了上限,即在第一承诺期内,附件1国家每年从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中获得的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其基准年(1990年)排放量的1%。
1.3.3 林业碳汇逐步发展
2003年在米兰召开了《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会议通过了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2004年在阿根廷召开的《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简化小规模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这标志着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项目操作阶段。
2 林业碳汇法律制度的现状剖析
2.1 国际法领域
在国际法领域,我国参加的相关国际条约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波恩政治协议》、《马拉喀什协定》。
工业文明被人们称为黑色文明,其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当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先期排放的。从环境权的公平性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理应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责任。因此,国际社会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附件I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即是在第一个承诺期内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并确定了履行机制,即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排放贸易是指已经达到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可以把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其他发达国家;联合履约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或碳汇项目,将获得的减排额度共享或转让给另一个发达国家;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2]。
排放贸易和联合履约都是关于发达国家之间减排机制,只有清洁发展机制是有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合作,该合作使发达国家以低于国内成本的方式获得减排量,同时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达到减排目标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在工业、交通和能源等部门中实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等项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二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而林业碳汇就是来自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根据《京都议定书》对可以抵减排放量的碳汇规定,目前只有造林再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才可以作为第一个承诺期(2008一2012年)抵减排放量的额度,而且,只能占到国家基准年(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该议定书还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核准程序,项目先由参与国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再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派指定的审核机构进行核证,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方可交易。
《波恩政治协定》和《马拉喀什协定》规定将毁林、造林再造林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纳入附件Ⅰ国家排放量的计算,且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作为第一期承诺唯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波恩政治协定》还规定在第一承诺期内,附件Ⅰ国家利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获取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其基准年(1990年)排放量的1%。
2.2 国内法领域
在我国除民商法范围内的国际条约可以直接适用外,其他都必须转变为国内法才能被适用。我国根据以上参加的国际条约制定了相关的国内法。如《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计量方法》、《中国绿色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2005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情节机制项目运行的具体操作,同时对林业碳汇转让规定了:植树造林项目等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
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我国要积极推进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并确定了我国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
2007年6月4日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关于林业碳汇方面,该方案规定要加快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其中包括关于林业碳汇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检查,扩大社会监督,建立执法动态监督机制;改革和完善现有林业产业政策,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义务植树的多种形式,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森林资源和林业碳汇[3]。
2008年发布了《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等增加碳汇。
目前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发达国家为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任务而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二是一些企业、组织、团体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示绿色形象,体现社会责任,自愿购买森林碳汇[4]。
我国于2007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鼓励企业、其他组织、个人自愿捐款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利用植树造林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实现间接减排,提高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并逐步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其主要目标是提供资金渠道,从京都和非京都碳市场(自愿市场)、政府和私人部门到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领域能够带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社区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多重利益的项目[5]。与绿色碳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计量方法》、《中国绿色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3 林业碳汇法律制度设计建议
3.1 完善林业碳汇的项目管理制度
3.1.1 注重项目公益性和可行性
林业碳汇项目是一项国际减少碳排放行动,其环境保护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国在审批林业碳汇项目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其公益性。一个项目能否实施,可行性起着决定作用。我国在项目的建设中,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评定,以利于项目的落实,保护我国和投资方的利益。
3.1.2 设置多学科专家咨询制度
由于林业碳汇项目是集林业、生态、经济知识相结合的综合体,但目前对林业碳汇进行管理的主要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其林业知识丰富但生态、经济知识有限,所以我们想要将林业碳汇项目经营好,管理好,需要增加听取其他方面的专业意见环节,尤其是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多学科咨询完善。
3.1.3 制定统一严格的计量制度
对林业碳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充分了解我国的林业碳汇的现状和潜力,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虽然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在2009年制定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该指南从成本有效性原则出发,采用的基于固定样地的连续测定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基于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下的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监测工作,其对类似造林项目的监测提供了参考[6]。但是关于整个林业碳汇的计量还没有一个全国的标准,希望早日出台关于全国林业碳汇的计量与监测法规,有利于林业碳汇整体的发展。
3.2 制定林业碳汇交易的配套法律制度
3.2.1 确定林业碳汇产权
林业碳汇是来自造林与再造林,造林与再造林既是森林资源,又是人类有意识地补偿环境的成果,所以林业碳汇既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属性。
参与CDM机制下的造林与再造林,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该造林与再造林的森林自然资源归我国,温室气体减排量归投资方。
自愿参与我国绿色碳基金实施造林再造林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根据《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可获得该项目森林所产生的碳汇指标,也可以被看作是碳信用指标。而中资控股企业所生产的碳汇,如果符合清洁发展机制或者《京都议定书》的林业碳汇项目要求,可以进入京都市场或者非京都市场进入交易。
中国绿色碳基金产生的碳汇目前大多数还只是作为一种储存指标,少数能进入碳汇制度交易,我国应尽快建立林业碳汇产权制度,制定相关物权法律法规。如,在《物权法》中增加林业碳汇为物权指向的物或者起草林业碳汇物权法规。林业碳汇产权化,应更加注重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公益属性,它的管理制度与一般商品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将林业碳汇产权化目的是将林业碳汇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过程应由国家施以特别调控,因为林业碳汇对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林业碳汇交易不在一定的国际和国家排污指标的限制之下,会使购买了指标的企业肆无忌惮的排放温室气体,不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我国的绿色碳基金走向国际碳汇市场是必然的趋势,而在进入国际碳汇市场之前,我国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配合林业碳汇的发展,确立林业碳汇的产权制度是重中之重。
3.2.2 建立碳汇交易所
2009年前中国在《议定书》下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也没有在《议定书》外自愿承诺减排,所以我国一直没有建立碳汇交易制度,而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因此我国急需对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交易能够加强社会公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以充足的资金加强我国森林建设,提高森林保护意识。建立碳汇交易所,是促进林业碳汇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我国由于在《议定书》下没有承担减排义务,所以我国有大量的碳汇和碳信用可以交易。关于碳汇交易所的建立,我国可以参照国外碳汇交易市场的成立。如,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欧盟气候交易所等。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己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应加速林业的发展,积极增加林业碳汇。本文阐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况,总结了目前林业碳汇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林业碳汇法律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林业碳汇,碳汇交易,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李怒云,王春峰,陈叙图.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J].中国发展,2008,8(3):9-12.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http://news.qq.com/a/20070604/002123_4.htm.
[4]《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thw/s/1807/content-162556.html.
[5]《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http://www.cgf.org.cn/zt_lst/detail6.asp.
屋顶绿化碳汇研究与测算 篇9
1 屋顶绿化的碳汇概况
1.1 屋顶绿化碳汇的定义
碳汇,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达到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的目的。屋顶绿化碳汇是指通过在屋顶上进行绿化种植,对大气中的CO2进行吸收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人工土层中,从而有效地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总之,屋顶绿化碳汇是指屋顶上种植的植物对CO2的吸收及储存能力。
1.2 屋顶绿化对碳汇研究的意义
屋顶绿化是一项投资少、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地面积的有效措施,也是美化城市、活跃景观的一种好办法,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遮荫吸热、降低“热岛效应”、节水节能的作用。
2 碳汇测算的方法步骤
厦门美亚屋顶绿化有限公司在美亚柏科楼面进行了绿化施工及碳汇检测。美亚柏科公司地处厦门岛内,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公司所在地海拔约226.1 m,年平均降水量1 143.2 mm,蒸发量1 651.3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平均温度21℃,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该公司总建筑面积4 000 m2,屋顶面积2 100 m2,地下车库面积1 900 m2,总人口960人。公司规划建设完全依照国家标准完成,可作为城市建筑楼面的一般代表。
2.1 公司楼体碳源调查
城市建筑的碳排放源相对单一。内部建筑和道路系统构成成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土壤排放的CO2的量很小。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也会有CO2释放出,虽然总量较大,但是其自身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CO2,综合比较,其CO2的排放量相对较小。因此,在对该公司进行碳源的统计时只需要对能源消耗排放量及员工呼吸的排放量进行考虑。根据公司的实际特点,碳源的排放可以分为2个方面,即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一是直接排放。主要包括:员工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员工汽车排放的CO2。二是间接排放。主要包括:员工用电产生的CO2;员工用水产生的CO2。前者通过电厂间接排放;后者通过污水处理厂间接排放。
2.2 碳源计算方法
对碳源进行计算的方法较多。目前,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及排放系数法[3]。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互为补充。3种方法中,以物料均衡法精确度更高,但其工作量较大[4]。为了提高计算的精确度,本文采用了物料均衡法。
2.2.1 能源使用排放CO2量计算。
能源使用产生CO2主要是由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而产生的CO2。不同的燃料通过不同的计算公式的转化,就可以对其排出的CO2量进行计算。不同的燃料含有不同的能量,为了计算使用时方便,应对其标准进行统一。可将各种燃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统一换算成标准煤来表示。其换算的公式为:
1 t原煤=0.714 t标准煤
1 t原油=1.43 t标准煤
1 000 m3天然气=1.33 t标准煤
根据有关专家的统计,每减少1 kW·h的电量,就可相应地节约了标准煤0.4 kg,减少碳粉尘的排放0.272 kg、CO20.997 kg、SO20.03 kg、氮氧化物0.015 kg[5]。为此可推算出以下计算公式:
减少电使用量1 kW·h=减排CO20.997 kg
减少标准煤使用量1 kg=减排CO22.493 kg
减少水使用量1 t=减排CO20.194 kg
以上电量折合标准煤的量按照等价值的原则,即1 kW·h电=0.400 0 kg标准煤,1 kg原煤=0.714 3 kg标准煤。由此可知,每使用标准煤的质量达到1 kg,CO2的排放量就可达到2.493 0 kg。通过已知区域使用的标准煤的量即可对该区域的CO2排放量进行计算。
2.2.2 人类呼吸排出CO2量计算。
每天每人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排放的CO2量约为1 140 g[6]。一般只要有绿色植物的存在,呼气作用所产生的CO2也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吸收。为此可推算出以下计算公式:
CO2的排放量(kg/d)=人数×1.14
根据该公式可以对每天排放的CO2量进行计算,也即可对每年每个人排放的CO2量进行计算。通过已知区域的人口总数就可对该区域内由于人类的呼吸作用而产生的CO2量进行计算。
2.3 屋顶绿化植物的碳汇计算
目前对碳汇进行计算的方法相对较少。通常可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在对植被生物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碳汇的计算[7]。美国林业属研发的CITY Green软件在确定碳吸收因子、研究区面积及植被覆盖率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地区植被CO2吸收量。该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但是不能对不同树种的碳吸收量进行区分。
公司由3栋楼体组成,分一栋、二栋、三栋。一栋作矮乔木,灌木,草坪绿化;二栋作草坪与农作物,三栋作空白对照,并测量3个楼面的室内外温度,以作比较。
楼面所种植的植物种类分为矮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花草及各种农作物。
矮乔木包括桂花、香水柠檬、芭乐等,占种植比例的5%。灌木包括金银花、山茶花等,占种植比例的10%。藤本植物包括百香果、葡萄等,占种植比例的25%。花草包括佛甲草、矮牵牛等,占种植比例的30%。农作物包括水果玉米、番茄、韭菜、芥菜、包菜、台湾地瓜叶、香蕉等,占种植比例的30%。
其中,矮乔木、灌木、藤本植物采用生物清单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碳汇量,V为蓄积量,D是树干的平均密度,R是树干生物量在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c是植物中的平均含碳率,T是碳元素分子质量占CO2分子质量中的比例[8]。
3 结果与分析
3.1 碳源计算结果及分析
对公司2010—2012年每年的用电量和用水量进行统计换算。汽车按平均行驶20 km/d,1 km排放CO20.4 kg进行碳排量的折算(t<0.05),得到表1。由表1可知,公司用电所耗能量是该公司的第一碳源,主要耗电途径为中央空调的使用及日常照明、电脑操作等。其次为人员呼吸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平均每年排放CO2量1 364 290 kg。
(kg)
3.2 碳汇计算结果及分析
对2010—2012年植被碳汇数据统计(t<0.05),得表2。由表2可知,矮乔木只占种植面积的10%,但碳汇量却是楼面碳汇总量的47.9%。花草和农作物占种植面积的60%,而碳汇量却只占34.7%。灌木碳汇量占17.4%。表明了乔木的碳汇能力要大于草坪、灌木及农作物。草坪虽不及乔木的固碳能力,但也拥有强大的碳汇功能,草坪对土壤碳汇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土壤碳库和植被碳库来实现。草坪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并将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被和种植层中。2010—2012年平均每年碳汇量(CO2)为127 177.3 kg。
(kg)
大部分农作物随着人们采收、食用后,基本上又将所固定的CO2释放出来,对碳源的固定意义不大。屋顶农作物种植是相对于当前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代工业化农业而提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现代工业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机械运作的大量排放,无一不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为。屋顶绿化农作物种植采用有机栽培模式,不使用化肥及农药。采用秸秆沤肥还田技术,将玉米秆、番茄枝叶及其他枯枝败叶发酵腐熟,归还栽培槽内,保证了屋顶农作物最大程度上的碳汇能力。同时,在灌溉方面,采用喷滴灌技术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使水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减少了用水用电产生的碳源。这对于固碳减排都有重要贡献。
3.3 楼面温度调查分析
将公司第三栋楼面作对照,每天12:00测屋顶内外表面的温度。分别得到每个月的平均温度(t<0.05)(图1、图2)。由图1、图2可知,在春夏秋季,有屋顶绿化的楼面外比未绿化的最高降低5℃左右。屋顶内表面最高降温3℃左右。在冬季,屋顶内表面比外表面增温1~2℃[9]。充分表明,屋顶绿化对公司整栋建筑有温度调节的作用,这不仅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量,同时也对屋面形成保护,延长了建筑体本身的使用寿命。而安装中央空调的楼面,在5—9月的高频使用过程中,每降温1 kW·h,耗能将增加5%~6%。以此计算,公司每年将节电37 890 kW·h,相当于CO2排放量37 776 kg。按照每建造1 m2排放CO2574 kg,楼体使用寿命70年计算,楼体每延长1年,相当于减排CO2328 000 kg。
4 结论及讨论
综合该公司的碳源碳汇数据分析,进行屋顶绿化后,共节能减排12.1%。其中,实际碳汇率为9.3%,减排率为2.8%。按照厦门水电收费标准,每月可为公司节约2.08万元的能源消费。屋顶绿化项目方兴未艾,厦门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3%,人均公共绿地为9.5 m2,但岛内可用土地资源有限,而城市建筑的屋顶则为全市绿化提供了新的平台。据统计,厦门岛建成区约60 km2,其中已建房屋占地面积21 km2,并且还在以每年1 km2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果将已建房屋的1/2用作屋顶绿化,其面积相当于100个白鹭洲的面积。这对发展低碳节能经济、CO2的固定以及提高人们居住环境都有重要意义[10]。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环境正逐步恶化。人们在寻求各种节能减排模式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应积极创造美好的环境。屋顶楼面的合理绿化,将在极大程度上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及温室效应的步伐,固定更多的CO2,为打造美丽城市提供新的路径[11]。
摘要:气候变化是全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屋顶绿化的开展在减缓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碳源-碳汇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低碳社会的先决条件。分别使用了物料均衡法和生物量统计法对美亚柏科公司楼面碳源-碳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进行屋顶绿化后,共节能减排12.1%。其中,实际碳汇率为9.3%,减排率为2.8%。这为屋顶绿化在增汇减排上的作用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屋顶绿化,碳源,碳汇,测算
参考文献
[1]季昆森.协同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EB/OL].(2010-01-28)[2011-0 1-05].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01/t20100128_630386.html.
[2]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2):82-85.
[3]陈遐林.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4]张德英,张丽霞.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1):20-23.
[5]顾凯平,张坤,张丽霞.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5):105-109.
[6]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20(5):733-740.
[7]赵士洞,汪业勖,于振良,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R].扬州:中国生态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科前沿报告会,2000.
[8]张晓瑜.昆明市建成区绿地系统部分生态效益分析研究[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10.
[9]李艳.基于3S技术和Citygreen模型的城镇绿地碳储量估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0]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24-28.
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探讨 篇10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各种极端天气发生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雾霾天气和污染天气越来越严重。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现象都是碳汇生产力较低所导致的。所以, 应该减慢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减少大气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尽快推行林业碳汇项目, 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相关概念概述
碳化指的是清除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林业碳汇能够利用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 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将其吸收固定在植被中, 净化空气。由此可见, 林业碳汇是自然现象, 在森林中必然会有林业碳汇现象。当前提出的林业碳汇就是指通过人工改造自然, 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更好的增加碳吸收、保护碳储存以及实行碳替代过程, 并且结合碳汇市场, 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林业碳汇需要很多人的参与, 通过市场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因此林业碳汇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 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
3.1 供求机制
3.1.1 供给机制
为建立有效的林业碳汇供给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刺激扩大对林业碳汇的有效需求, 包括国际需求和国内需求、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等。有需求才会有供给。 (2) 规范林业碳汇市场供给, 完成林业碳汇标准生产和认证一体化进程。因此要加快林业碳汇标准体系建设, 尤其是碳汇交易标准的制定, 包括交易标准、交易规则和其他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3) 加快碳汇交易平台建设, 完善林业碳汇登记注册制度, 及时发布林业碳汇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及价格信息等, 建立一个碳汇供需信息库, 使碳汇交易市场的供需信息完全透明化, 降低碳汇交易的信息搜寻成本, 以促进碳汇交易的顺畅发展。 (4) 降低林业碳汇供给者的风险, 包括价格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3.1.2 需求机制
为建立有效的林业碳汇需求机制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要出台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政策。应该出台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政策来履行减排义务。当然, 在现行条件下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此可以分阶段实施。在承诺减排前, 可以先让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和部门, 如交通、电力、钢铁等行业部门先行带头履行减排义务, 制定试点单位, 摸索碳汇市场的有效运行机制。在承诺减排后, 则要科学确立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制度, 全方位实行林业碳汇交易。 (2) 加强对碳汇交易理论的宣传和研究。碳汇交易理论的源头在欧美, 到目前已有二十年的历史, 发展相对比较完善。但碳汇市场在我国的兴起不过六七年的时间, 还属于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 很多理论、方法、政策扔在探索和研究中。通过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及碳汇交易的宣传, 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对气候的变化意识, 加强公众的低碳意识和林业碳汇意识, 这样能刺激公众对林业碳汇产生有效需求, 积极参与到林业碳汇交易中来, 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主要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价格调节机制。商品价格是价值的体现, 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 林业碳汇市场的价格形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价格的构成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以及利润和赋税。但是, 林业碳汇服务商品的生产成本很难进行核算。
林业碳汇商品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全球碳市场价格。碳汇服务的商品价格会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 而市场主要是由以项目为基础的碳汇市场以及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构成的。 (2) 林业碳汇服务本身的特征。林业碳汇服务商品的特征主要需要考虑一下两个方面:a.与能源等项目的减排成本相比, 林业碳汇项目的成本较低;b.林业碳汇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又对其交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而这些都会导致林业碳汇信用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 (3) 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土地资源用途多样性决定了在林业碳汇市场需要考虑机会成本。林业碳汇服务总的成本价格模型可以表示为:F-C-T≥A。其中, F指的是林业碳汇收益, C指的是林业的造林与管理成本, T指的是林业碳汇的交易成本, A指的是土地的机会成本。为了建立有效的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 必须积极改进现有的价格体制, 建立适合林业碳汇市场的价格体制。
3.3 竞争机制
由于目前林业碳汇的购买者主要是《京都议定书》附件中规定的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一些发达国家, 因此造成了林业碳汇市场的购买者较少, 有效需求不足, 交易量有限。而我国目前还是非附件I国家, 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 因此我国政府或企业并不存在对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强制需求, 当然对林业碳汇的需求也就较少, 基本以自愿需求为主。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的林业碳汇市场属于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
由于我国的林业碳汇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 供给者较多, 而需求者较少, 因此: (1) 必须解决碳汇交易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有效的碳汇交易市场需求机制。 (2) 规范碳汇供给市场, 防止碳汇供给垄断的出现, 形成良性市场竞争。 (3)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法规。由于目前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仍是一个松散发育不完全的市场, 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还很缺失, 因此应该重点研究。
3.4 融资机制
若缺乏相应的资金,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则很难有效运行, 因此融资机制是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助推器和润滑剂。林业碳汇融资的主体主要是碳汇企业, 融资的方式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碳汇交易平台融资。实现碳汇交易是林业碳汇融资最有效, 也是最具融资潜力的方式之一。就目前而言, 建立碳汇交易融资平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商业贷款融资。林业碳汇是林业的特殊表现形式, 其商业贷款融资可参考林业项目执行; (3) 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林业碳汇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林业碳汇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应以封闭式为主; (4) 资本市场融资; (5) BOT系列项目融资。根据当前的实践, 可采用BOT和TOT模式。林业碳汇融资机制图, 如图1所示。
3.5 风险保障机制
由于林业碳汇项目自身的特殊性, 导致林业碳汇项目的经营风险比一般项目要更大一些, 因此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规避各类风险尤为重要。林业碳汇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价格风险和资金风险等。上述经营风险的存在会对林业碳汇的供给者造成利益损失, 从而影响碳汇易的供给,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林业碳汇市场的风险, 建立健全林业碳汇市场的风险保障机制。 (1) 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林业碳汇的供给者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降低由于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引发的风险。 (2) 要发展林业碳汇保险市场, 开设森林火灾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病虫灾害保险、政治及政策损失保险等降低自然风险。 (3) 要规范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建立和完善林业碳汇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让碳汇交易市场制度和规则清晰化、标准化, 减少碳汇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 提高林业碳汇交易商品的流动性, 以最大限度节约交易成本、降低风险损失。
4 林业碳汇市场良好运行的建议
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无论是何种市场行为, 都会受到法律保护和约束。我国林业碳汇市场刚刚起步,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所以, 有关部门应该加快立法步伐, 加强宏观调控,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业碳汇市场法律法规。
4.2 加强林业碳汇项目产权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林业碳汇项目的顺利进行, 首先必须明确具体的林权, 包括以下几点: (1) 确定林业碳汇项目的林地所有权主体; (2) 协调林业碳汇项目中的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3) 碳汇项目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自由转换。
4.3 加强宣传和倡导低碳经济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改善人们对林业碳汇的认识, 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情况以及生产部门的生产情况, 进而会直接影响社会总效用的曲线和社会总生产函数。在群众中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能够增加对林业碳汇的需求, 促使人们更好的参与林业碳汇市场。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 森林碳汇的稀缺性、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特征会导致森林碳汇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从而引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近年来, 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践也显示出了市场的高效, 森林碳汇市场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过程中, 政府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森林碳汇市场的高效运行, 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碳汇市场, 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涛.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科技创业家, 2013 (15) .
[2]郝家林.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8) .
[3]范爱琴.节能减排打造兖矿新品牌.化工管理, 2010 (8) .
[4]王鹏飞.焦炉煤气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13 (学位年度) .
[5]白保平.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7) .
碳汇作用论文 篇11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碳汇林业,通过林木吸收和聚集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温室效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是绿化山西的客观要求,同时也能体现出林业生态的服务价值。针对如何科学发展碳汇林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建议。
提高认识,强化观念
碳汇是个新观念、新知识,林业碳汇是个新事物,碳汇知识是一门新学问、新科学。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对它的了解还非常浅显,对它的作用还不够明了。因此,建议加大碳汇知识的普及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碳汇、支持碳汇、参与碳汇,做到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生活中强化观念,在行动上自觉参与。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林业碳汇不仅是个生态课题,也是个政治课题、社会课题,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新成立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是中国第一个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山西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成立了山西碳汇基金,为山西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企实现自主减排、自觉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专家建议,要进一步与国家衔接、与国际接轨,尽快研究和出台山西省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为发展林业碳汇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依据,最终实现市场化,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碳汇林业的新路子。尽快成立山西的碳汇计量机构,结合山西实际,要研究哪些树种固碳能力强,要研究不同树种的碳汇计量方法,以便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监测体系;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借助山西综改试验区的优势,先行先试,比如可为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提出自主碳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进而通过工业减排和购买森林碳汇两种方式来实现减排任务,不仅保护了山西生态环境,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借船出海,推动碳汇
我国南方发展碳汇与木材的经济性相结合,碳汇林业发展较快,效益明显。西方国家把碳作为金融衍生品进行交易,实施CDM清洁生产,造林、再造林项目都可交易。山西应立足省情,研究如何借鉴CDM机制去发展碳汇,比如,专家建议把企业消耗的能源折合成二氧化碳去买碳,实施工农结合减碳,工业出资、农林业负责固碳的战略,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与促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经济手段,鼓励山西及国内发达地区在贫困地区购买碳汇或出资种植碳汇林,这样可以解决碳排放问题。
全民参与,壮大碳汇
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公益事业,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是全社会人员的共同责任,无论是企业、社会团体,还是广大民众都责无旁贷。比如企业应通过购买碳汇来实现自主减排,社会团体应通过购买碳汇力争实现单位的“零排放”,个人通过购买碳汇主动消除自己的碳足迹,汽车用户通过购买碳汇实现汽车的“零排放”,等等。人人都要倡导低碳生活,事事都要强化低碳理念。(编辑:吕伟)
营造碳汇林改善生态环境 篇12
1.1 全球气候恶化
2007年2月2日,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摘要。报告称人类活动“很可能” (90%的可能性) 是过去50年来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其中以人类燃烧矿物燃料的祸根最大。报告指出, 2005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为379ppm, 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报告预计未来20年每10年全球平均增温0.2℃, 如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2000年水平, 每10年仍会继续增温0.1℃;如, 以等于或高于当前速率继续排放, 本世纪将增温1.1~6.4℃, 海平面将上升0.18~0.59m。这种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各行各业正日益产生着深刻影响, 虽然这些影响中既有正面, 也有负面, 但科学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总体上是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导致了水资源短缺, 加剧了土壤侵蚀, 恶化了地区干旱, 扰动了种植周期, 破坏了生态平衡, 传播了新型疾病, 危害了人类健康, 不仅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 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61亿t二氧化碳当量。从1994年到2004年,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中国气候变化观测数据表明, 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 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由于我国气候条件相对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气候变暖对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森林资源保护及发展等都提出了许多挑战, 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
1.2 应对气候恶化的政策
1.2.1 国际政策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国际社会积极行动, 先后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鉴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历史事实, 《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 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
1.2.2 国内政策
中国政府于2002年8月正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中国目前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面临减排的国际压力正越来越大。中国政府正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进行不懈努力。通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碳汇能力, 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1.2.3 国内碳汇项目进展
国内有许多大型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他们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作一些贡献, 而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就具有这样的优点。中国石油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他们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们所注入的3亿元用于造林, 预计在今后10年内, 将吸收和固定500万t-1 000万t二氧化碳, 实实在在地对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作出了贡献。
2 森林有强大碳汇功能
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个过程称为“汇”。因此, 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的这种碳汇功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以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发挥重要作用, 并且以其巨大的生物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科学研究表明:森林生物量约占陆地植被总生物量的80%, 森林植物中的碳含量约占生物量干重的50%。因此, 在适应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 森林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开展造林绿化, 增加森林植被, 加强森林管理, 提高森林质量, 减少对森林的不合理采伐, 延长森林采伐周期等, 都可以增强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而且, 值得重视的是通过植树造林等固定二氧化碳, 其成本要远低于利用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2.1 全球森林碳汇情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 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00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表的报告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约为24 770亿t碳, 其中植被储存的碳约占20%, 土壤储存的碳约占80%。就森林对储存碳的贡献而言, 森林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7.6%, 森林植被的碳贮量约占全球植被的77%, 森林土壤的碳贮量约占全球土壤的39%。而且, 不同的植被类型, 其固碳能力不一样。同时, 2000年IPCC特别报告指出, 从2000年到2050年, 全球最大碳汇潜力为每年15.3亿~24.7亿t碳, 其中造林的碳汇潜力约占28%, 再造林约占14%, 农用林约占7%。研究进一步表明:人工林每公顷每年可以固定CO2为1~1.4t, 每生产1m3木材可吸收1.83tCO2, 每立方米木材折合含碳量约0.25t。
2.2 中国森林碳汇情况
我国人均CO2排放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虽然1997年CO2总排放量达到8.17亿t, 仅低于美国位世界第二位, 但是中国森林在吸碳增汇方面贡献突出, 尤其是我国多年持续不断地大规模造林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我国森林每年碳汇量超过亿t。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59亿hm2, 蓄积量为124.9亿m3, 科学研究表明:中国森林碳储量约为45~50亿t (1994年) 。中国现有森林平均每年净增加1.1亿t碳储量, 其中:森林 (含经济林和竹林) 每年净增碳贮量7 550万t, 疏林、散生木每年净增加碳贮量3 500万t。
我国现有5 700万hm2无林地和近3亿hm2的荒漠化土地, 增加森林面积和碳汇能力具有很大潜力。按照《全国生态建设规划》, 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以上, 届时全国森林年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将比1990年增加90.4%。此外, 加强森林管理, 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大湿地和林地土壤保护力度;大力开发与森林有关的生物质能;加强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非法征占林地行为的防控措施;适当增加木材使用, 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将会进—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
3 碳汇林建设
3.1 碳汇林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 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 林业碳汇被逐步推到了一个重要位置, 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005年2月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 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发展机制 (CDM) 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获取碳信用以履行《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义务, 正在受到发达国家的日益关注。实施这样的项目, 是完全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 是十分必要的。初步分析表明, 通过扩大造林面积, 预计在2008-2012年间的第一承诺期, 我国森林可净吸收碳0.667×109t碳;到2050年,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以上, 我国森林年净吸收能力将比1990年增加90.4%。另外, 我国现有森林蓄积量、林木生长率、林分生产力等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而且, 通过加大控制毁林力度, 适当增加木材使用量, 通过一定技术措施, 延长木材使用寿命, 将会增加我国森林的整体固碳能力。这些努力都将对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改善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3.2 碳汇林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碳汇项目, 首先, 有利于为造林绿化引入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 其次, 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因为, CDM本身是一种市场机制, 在该机制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CDM构建的碳信用交易市场, 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碳汇功能) 补偿的市场化, 使得具有很强外部性特征的森林生态效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交易手段实现了效益内部化, 这也正是当今国际上正在开展的生态服务市场化进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我国正在实施的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以及建立长期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都有重要启示;第三, 有利于为国家气候外交提供支撑。虽然我国目前尚未承诺具体的控制或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 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排放大国, 使得在国际气候公约谈判进程中, 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压力, 除了要建立低排放型社会, 更重要的就是增加碳汇。
3.3 碳汇林市场
碳汇造林是指通过森林起到固碳作用, 以此来充抵减排二氧化碳量的义务,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清洁发展机制下 (CDM) 的造林再造林碳汇 (Carbon Sequestration) 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根据规定, 可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或技术给发展中国家用于温室气体减排, 发展中国家通过发达国家提供的投资和技术来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而发达国家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减排量, 来满足其减排承诺。CDM林业碳汇机制为造林、再造林的林业活动提供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实现了生态资产转化为工业货币, 即实现了碳贸易 (Carbon Trading) 。国际上已经约定了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允许的CDM碳汇量约为每年3 200万t, 若按每公顷碳汇30~50t碳计算, 第一承诺期全球CDM造林项目潜力约320~530万hm2。我国造林碳汇呈持续增长趋势, 到2030年后造林增汇约占同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5%左右。全球CDM造林项目规模还不到我国目前1年的造林面积, 约占我国2001~2020年规划造林面积的6%~10%。因此, 在我国实施CDM造林项目具有较大的潜力, 不会对我国的碳汇额度带来大的影响。
4 营造碳汇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4.1 生态系统层面
我国地域广阔, 生态系统富有多样性。拥有自寒带至热带的气候地带和特殊的地理区域。在这些生态系统开展碳收支的综合研究, 对于阐明中国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这些研究, 还能实现学术理论的重大创新, 提高我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为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履行有关国际公约提供基础数据。
4.2 森林植被层面
通过对森林碳汇功能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最近20多年来, 中国森林起着重大的碳汇作用, 平均每年吸收0.022pgc二氧化碳, 而且主要来自人工林的贡献。此外, 目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其它的森林管理活动也对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有一定的贡献。
4.3 碳汇贸易层面
全球碳平衡和碳贸易问题已经提到国际商议的日程上, 参与CDM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机遇。在此背景下, 各国政府既需要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 又需要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产业, 由此促进了碳汇市场的发育。而森林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碳库。我国是人工林培育大国, 碳汇的潜力巨大。实施CDM碳汇项目将有助于我国林业吸收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 促进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产业的形成。
4.4 林业战略层面
气候变暖是全球十大生态问题之首, 是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继WTO后国际多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 是当前生态问题国际化最有代表性的事项。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发达国家可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 是一个对林业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这标志林业的生态功能在经济上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 标志林业的生态服务进入了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回报的时代的到来。
5 结语
积极发展林业碳汇活动, 不仅可以改善我国的生态状况, 还因为造林增加了碳吸收, 从而扩大了我国未来的排碳权空间。为能源、加工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 积极参与碳汇相关的国际交流和国际谈判, 也有利于参与林业发展的国际进程, 并为国家气候外交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6.
[2]李顺龙.森林碳汇问题研究[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