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2024-10-22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共12篇)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1

在声乐表演中, 很多演唱者常常因为紧张、怯场以至出现心跳过速、呼吸加快、头脑空白、忘词忘谱等现象, 使歌唱水平大打折扣。而与此相反, 也有部分演唱者舞台表现稳定, 不仅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 甚至还可能超水平发挥, 我们常把这种现象评价为“心理素质问题”, 也就是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问题。的确, 心理调控在歌唱中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确实能为演唱者的表演增色不少, 因而, 本人通过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 一直致力于歌唱中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把心理素质的训练始终贯穿于声乐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中, 并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一、歌唱是心理调控于生理运动的过程

歌唱从外在表象来看是一个持续的生理运动过程。从生理学讲, 人体的歌唱器官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歌唱时各器官协调运动, 产生美妙的歌声, 似乎歌唱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生理运动过程。其实不尽然。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要通过大脑的神经系统活动来实现, 歌唱表演活动当然也不例外。歌唱过程就是大脑神经活动形成的必然产物。人的体内充满了网络式神经, 各个器官的神经都通往大脑指挥中心, 故称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信息传入为感觉神经, 信息传出为运动神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构成人先天的、完整的心理反应系统。传入神经把外部吸收信息传大脑, 传出神经把内部信息传给肌肉, 使各部器官按内部信息进行动作。这种心理反应系统反映在歌唱和发声过程中即通过传入神经把歌唱技能信息传给大脑, 经过思考、分析, 形成意志, 然后大脑通过传出神经给肌肉下达命令, 使各部器官按照信息进行动作, 贯彻实施大脑司令部的意志。意志实施与贯彻的好坏程度、通过听觉传入神经反馈给大脑, 大脑再进行调整, 纠正或重新发出指令, 使肌肉更准确地运行。事实上, 要经过不断反复的反馈、调整才能正确的实施大脑意志。由此可见, 这种心理系统反应始终贯彻在歌唱与声乐训练中。换句话说歌唱和发声训练这一特殊的生理运动受心理“统治”。我们把这种心理反应或歌唱的心理“统治”称为歌唱和发声心理调控。

二、心理调控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从心理学范畴讲, 心理调控分为感觉调控、想象调控、情感调控等。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因素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 感觉调控在歌唱中的作用

感觉是心理的重要因素。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呼吸、声音、共鸣、情绪与情感等属性的不同反应。因而, 感觉是具体的, 总是被某种客体引起的, 或者是以它为目的的。

感觉调控按其感受途径的不同, 可以分为内部感觉调控和外部感觉调控。内部感觉是指歌唱者自我内部的呼吸、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声音位置、咬字与吐字等肌体的感觉。外部感觉是指歌唱者对外部刺激产生的感觉。内外感觉两种调控功能在歌唱训练中发挥着协同工作的作用。

歌唱训练中, 内外感觉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学生把教师的描述 (时常伴随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的表演) 或示范, 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 切身去体会这一感觉的过程, 从而获得对歌唱技术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歌唱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不仅要求气息吸入量较多而且要深。歌唱训练者可以通过感受和体会“闻花”、“惊喜”、“叹气”, 去理解歌唱的呼吸。训练时, 教师描绘具体的闻花情境, 激起学生的记忆和想象, 在设想和感觉闻花的过程中, 情不自禁地把气息深深地吸入肺部。这种吸气肌肉自主工作、呼气肌、喉部肌、腹部肌和腰肌暂时的放松, 正是歌唱时的吸气状态。同样, 老师可以设置惊喜的场面, 或者是失落、忧伤的情境, 激起学生的思维 (感觉、想象、记忆等) , 促使自己在特定的场景中体会控制气息和气息流动的感觉。“惊喜”时会造成神经紧张, 身体肌肉收缩, 从而使腔体 (胸腔、喉腔、头腔等) 扩张。这种下意识的打开腔体的感觉正是歌唱发声时控制气息的感觉。而“叹息”时, 我们不仅会发出“嗨”的声音, 而且还会伴随着身体下沉的动作。这个向下沉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吸气肌肉群主动参与到呼气肌肉群的工作中, 体会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之间形成力的对抗以及气息的徐徐呼出。此外, 歌唱中的音色也是可以变换的。而这种自如转换音色的歌唱技术也依赖于学对外耳、内耳产生声音的感受。

总之, 在歌唱和发声训练过程中, 采用内外感觉进行调控, 不仅丰富了歌唱训练的方法, 而且使歌唱训练变得具体可操作, 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音乐感觉的灵敏性。

(二) 想象调控在歌唱中的作用

想象是贯穿在发声训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是一种以表象为特征的思维活动。演唱想象是演唱者头脑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演唱想象的生理机制是很复杂的。声乐学习中的想象不同于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的抽象思维, 也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形象思维, 甚至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想象。想象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学生把教师的语言和自己的思维结合起来, 使歌唱技术这样一个不能直接感知而需要加以思考才能深刻认识的事物——在思想上作为一个形象的实体来理解和掌握它的规律, 训练中的想象, 是歌唱者建立在对发声概念的理解和领会, 以及某些发声技能的体会基础上, 对声音形象产生联想, 达到对发声生理机能技巧的感觉更精确的把握。只有这样, 才能把想象感觉等心理因素结合起来, 达到对生理机能技巧活动的调节和控制, 从而进入发声机能训练的更高阶段, 获得理想的歌唱共鸣和变换自如的纯净音色。

想象对发声技巧有很大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它能帮助歌者去理解发声心理状态及生理肌肉动作机能, 建立正确的发声感觉。从发生的生理机能的角度分析, 歌唱发声是相当复杂而又抽象的活动。大多数参与发声机能练习的神经、肌肉及喉头、声带、软腭、隔肌、舌根、肺等器官基本上是不能被直接感受, 因而也不能随意控制的。同时一个具有一定音高、音量、音色的富有情感的声音, 也不是单靠某一组肌肉、某一组肌肉群的控制就能发出来的, 而是需要呼吸、发声、吐字、共鸣等神经, 肌肉群的复杂、精确地自然协调动作。而预先对声音进行构思和造型的想象, 就会比较易于成功的协调、统一并指挥这些复杂的肌肉动作。更确切的说, 只有致力于准确的形成自己头脑中正确的声音形象, 并使自己发出的声音与头脑中想象的声音一致, 才能产生科学的发声。因而, 教师要重视想象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多种想象, 启发学生去理解歌唱发声的技巧, 使得声乐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情感调控在歌唱中的作用

“情感”是心理的重要品质, 它是人对客观世界内部感受和心情的反应。情感在调控中的作用, 是学生把教师描绘的情绪体验和自己以往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激发自己内心的兴奋状态, 这种内在心态可以创造出热情洋溢的姿态, 这种姿态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 肌肉的必要动作、共鸣腔体的必要形态和声音的必要色彩。

情感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在发声训练时, 情感的直接调控表现在教师用自身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共鸣, 使自己处于情绪饱满感情充沛的状态之中, 并且自然而然地促使腔体打开, 发声机能趋向协调的兴奋状态, 而不再拘泥于发声“方法”具体的运作过程。这样, 学生也就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声乐技术。在声乐训练中, 情感体验活动对发声机能的协调运动, 通常还具有高度的下意识的调节功能及间接调节功能。为突破高声区, 教师会假设惊喜或惊吓的情境, 让学生去想象和体会, 并要求伴随“啊”音的发出, 这个音的高度往往是学生在使用发声方法时一时难以达到的。而当歌唱学习者在设想的

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刘芳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0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的分析, 结合教学实例得出语篇分析这一手段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阅读;写作

一、引言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 主要是“注重培养听说能力,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将教、学、练、考融为一体”

一般来说, 教授英语课程的教师都会遵循一些“固定模式”:1.背景文化知识介绍;2.语言点的释义;3.课后练习的答疑解惑。阅读理解的部分会逐句翻译, 写作则给定模板让学生进行背诵。这固然会有效果, 但这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在阅读有难度的文章时常会“碰壁”;在写作方面也总因屡犯语法错误而被纠错, 从而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产生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有力的依据。韩礼德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书中明确指出, 他构建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用来分析任何口头或书面鱼片的理论框架。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断货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法指把语篇作为整体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的教学法, 以篇章为单位围绕其中心思想来进行教学活动。在写作过程中, 也可以借助语篇分析法来借鉴并分析范文的结构, 从而掌握写作技巧。

三、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方面的应用

1. 体裁分析

语篇的体裁有很多种, 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每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归纳并分析文章的特点。在阅读记叙文时, 要找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议论文要首先找到文章的论点, 然后是支撑论点的论据, 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习论证的技巧;说明文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类体裁, 所以更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整体结构, 掌握说明文的特点。例如《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Thanks, Mom, for all you have done一文是一篇抒情的记叙文,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文章整体的四要素交代的很明确。此外, 文章运用写信的格式, 这不仅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而且还可以增强抒情记叙的力度, 作者孩童时, 母亲陪伴其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又如同册第八单元的Learning to Learn, 则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开头部分先提出论点:有效的学习技能和策略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其次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论据:认识你自己, 安排好你的学习生活, 更加专心致志, 了解学习的含义和如何去学习, 培养听课与记笔记的技能, 最后进行总结式评论, 文章结构清楚明了。

2. 主题分析

语篇全文内容是通过其主题体现的, 由于主题是掌握全文的关键, 所以要首先找到主题句或中心句, 如《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He Helped the Blind一文的题目便是其主题句, 文章第一段作为引言, 其后叙述的是他如何帮助盲人突如其来的情境中发出这个高音时, 是根本来不及也不可能有意识地想到发生机能是如何的运作, 而纯粹是出于受惊吓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促使发声机体下意识地做了精确的自动调节的结果。

可见, 特殊情境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克服高音上的技术难点, 同时也可以摆脱发声训练中局部机体紧张, 协调歌唱机能运动状态, 从而达到声中有情, 情中有声, 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笔者从声乐教学的实际出发, 把生理学、心理学和歌唱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初步探讨了感觉、想象、情感在歌唱训练中的调控作用。然而,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 探索心理活动在歌唱训练中的作用, 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声乐心理技能训练体系, 还有待声乐教学工作者继续钻研。

的, 一条线索一贯到结尾。通常情况下, 主题句或中心思想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部分, 但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所以在平时阅读时要勤于分析总结。

3. 结构分析

语篇的结构不是随意安排的, 而是作者根据文章内容安排的需要而精心组织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作者组织文章结构的技巧与方法, 如一些连接词或词组的运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容, 把握中心思想, 也能从文章本身“取其精华”。

在分析语篇体裁、主题和结构过程中, 笔者认为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或由学生讲解等形式,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并提高其阅读兴趣。

四、语篇分析法在写作方面的应用

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 英语写作课程要求其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准确流畅地进行表达。英语写作也一直都很让学生头疼。笔者认为英语写作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背诵范文, 有的时候文章虽然背下来了, 但是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等到类似的情况依旧是写不出文章来或是写出来的文章不尽如人意, 所以引导学生真正地学会写作是关键。基于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思维习惯——一般是直线型的, 组织文章先点题, 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 然后再进行论证说明, 丰富文章内容;而中国人习惯于迂回的思维方式, 即先把事情原由阐述清楚, 说明问题比较含蓄、婉转。因此, 学生在写文章时应注意遵循英语的思维方式,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地道。此外, 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模式也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者相辅相成。

传统的写作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用词造句, 再用句子串联成段, 最后由段组成文章, 结果是整篇文章缺乏连贯性。这种方法只强调语法的重要性, 而忽视整个语篇的结构组成, 学生以为改正了语法上的错误, 文章就没有问题了, 殊不知文章依旧在结构上如一盘散沙。因此, 在平日的写作训练中, 基本功 (语法、词汇) 方面的训练是要坚持不懈的, 但也要引导学生注意篇章结构的整体性。笔者在写作课上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 由一个话题 (topic) 展开来构建文章的结构,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教师对其进行点评。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增强信心, 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切磋。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中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 如通知、告示等, 对于其中的一些固定用语, 格式则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学习, 力求表达的准确与规范。

笔者仅粗浅地从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求取, 从而才能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翟象俊, 余建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上海出版社, 1998.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4].威廉.文纳.歌唱一一机理与技巧[M].李维渤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5].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6].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6 (2)

[7].于琦.声乐学习中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知网, 2004.

[8].王莉.声乐的意志过程论[J].音乐天地, 2005 (10) .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2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能力;作用;训练

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能力,在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而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作用及训练的问题,也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问题。

1心理调控能力的概念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和客体在某一个或多个目的的指导下,通过许多种不同的心理因素的协同活动,以实现或达到调节与控制声乐表演中的歌唱行为的作用效果的能力。在声乐教学中,人的思维、情感、记忆、知觉、想象以及意志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支配着人的意识以及生理感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彰显、情感的表达,控制着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行为朝更高层次的技术水平发展。

2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作用

2.1有助于战胜自我,消除胆怯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学生战胜自我,消除胆怯心理。在声乐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开展有效声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声乐表演的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发声心理状态会出现失调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第一,自尊心心理因素;第二,自卑心理因素。在自尊心心理和自卑心心理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对高音产生恐惧感的状况,此外,还容易出现对演唱及舞台产生陌生感等。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生怕唱高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必须在早期的声乐教学中提前做好练声训练,注意调整好气息以及喉咙发音的动作等,注意克服胆怯,培养能够拓宽音域的勇气与胆量,以及提供能够拓宽音域的发声条件。在声乐教学中,对声乐的演唱方式及方法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对于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以及男、女低音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举例来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进行歌唱表演时不许提喉咙和提气,不准“喊叫”,要深呼吸,灵活换气,并且还要带有强烈的头腔共鸣等。在声乐教学中,严格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歌唱方式和歌唱状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发声,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音色优势。

2.2有利于激发兴趣,排除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结果一般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在声乐教学中,其具体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练习演唱不同音阶、元音以及音程等,来对人体发声器官进行专业和系统的训练,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长期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反复的训练难免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声乐表演学习。为了避免或缓解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状态,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积极的、能动的、自发的心理状态,对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教师要对其予以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声乐练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活跃的心理状态,将单调的音阶练习变成富有思想和内容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声乐的心理意向和锻炼学生表演声乐的胆量,同时,也有助于排除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产生的逆反心理。

3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3.1演练结合,增加舞台实践经验

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最主要就是刻苦练习,增加舞台实践经验。只有勤加练习,才能克服胆怯、畏难等负面情绪,才能培养和锻炼心理调控能力。通过勤加练习,多增加舞台实践经验,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方式。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通过勤加练习锻炼和培养声乐心理调控能力。除了勤加练习之外,还应创造条件多参加声乐表演活动或比赛,体会舞台感,以增加舞台实践经验以及增加驾驭舞台的能力。

3.2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除了勤加练习,增强舞台实践经验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歌唱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表演者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要从心理调控着手,教师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引入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学习心理学,通过学习心理学,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3身临其境,提升常规训练的效果

在常规的声乐训练及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当实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放在观摩或者表演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不管是在琴房,或者是在教室,练唱时应该有在舞台上表演或者观摩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做到“心中有景,眼前有物”,如此长时间的针对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声乐表演时做到游刃有余,正常发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心理调控能力是声乐心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声乐艺术的支柱学科,需要通过长期的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锻炼。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投身到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作用及训练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3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

心理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理论是由德国的哈恩博士创建于二战前,最初限于海上训练,训练海员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心理拓展训练计划由美国人皮赫(J.Piehl创立于1971年,是心理拓展训练的“学校版”,是为了“给予孩子以无限梦想的空间”而选择了“心理拓展训练”的名称,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为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培训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

二、心理拓展训练内容与特点

1.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

每一项心理拓展训练都有其相应的训练意义及目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或是为了挖掘学生潜在的动机及潜能,所以训练的形式有多种。从人员上分,有个人项目、双人项目、团队项目;从训练的场地上分,有场地、水上、野外定向项目等;从训练内容上来分,有罐头鞋、信任背摔、空中单杠、盲人方阵等。

2.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

首先,心理拓展训练以综合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生身体和思想的同步投入。其项目无论是水上项目,还是野外生存技能训练项目或专门的场地课程,对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能要求,并集中体现在参加训练的过程中,在承受一定负荷的基础上达到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其次,心理拓展训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其内容丰富多彩,且复杂多变。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学生在完成训练时会遇到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失意等情绪和外来的如条件、环境、身体素质水平和能力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学生又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在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规则的条件下,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和障碍;第三,心理拓展训练以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目标。心理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配合。心理拓展训练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忠实地反映自己。尤其是集体项目获得胜利的保障在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统一的行动,而这种行为的实现不但依靠学生间的娴熟动作和配合意识,又要求学生必须有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训练中充分体验助人和被人助的快乐,充分体验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以及合作的愉快,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第四,心理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在训练前把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师进行讲述,组织引导讨论,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来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心理拓展训练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拓展训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在拓展训练里,“学”是为导致某些预期结果而特别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活动。而“教”是旨在通过信息、练习、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教师只是给予及时的启发和诱导。心理拓展训练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的心理试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比如,在心理拓展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取得切身的感受,然后通过回顾总结,将影响学生成功的心理因素挖掘出来,使学生理解“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敢,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如在“信任背摔”项目中,当一名同学从台子上后倒摔下时,同伴之间的信任和责任心就成为完成项目的坚实基础。对下面接的同学而言,是否有责任心,是否能精力集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件性命攸关的事;对台上后倒的同学而言,由于看不到背后的情况而产生“我摔下去会不会受伤”的焦虑,此时能否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勇敢地向后倒下去,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它能让学生深切懂得,当你拥有了果断、自信、敢为的良好心理素质,面对任何困难和危机你都会迎刃而解。拓展训练的着重点不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心理拓展训练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1.有利于发掘中学生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自信是一个多维整合的复杂系统,包含自我认知与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使学生感到压力很大,甚至有些活动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当他们战胜困难,克服了以往以为无法克服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完成一个个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时,就会体验到达到目标而转化来的强烈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作性,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所以,通过训练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

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

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

3.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迁移是指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快乐学习一直是大家所倡导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将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事情,那他因为学业方面导致的心理问题就会大大减少,并因此在整个精神状态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尤其是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进行的分享体验,通过反思、自省、领悟、交流,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拓展训练中安排项目的目的。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观念

当代中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早在19世纪,独生子女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多,又缺乏兄弟姐妹,所以在性格特征上可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群性较差等现象。所以在中学阶段参加心理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学会完成团队的任务、学会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和团队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经验,懂得在帮助团队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五、结语

心理拓展训练的宗旨是为锻造个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个体的团队精神、熔炼完美的团队,我们应该发挥心理拓展训练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心理健康目标的要求。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4

1 问题提出

射击运动是受心理因素极强的项目,这从某种意义讲毫不为过。在比赛中有很多高水平的选手由于心理情绪紧张,调控能力差而功亏一篑,遗憾终身。而心理控制能力强的选手往往在比赛中发挥自如,打出较高的成绩。

(1)造成心理紧张原因。

比赛压力:比赛压力是紧张的总来源,因为比赛成绩关系着切身利益。如比赛性质、荣誉、奖励等。

赛前状况:赛前状况的好或不好都会造成选手心理紧张的因素,状况好时会产生对高成绩奢望思想而增加心理压力,状况不好时就产生对比赛的恐惧心理,造成只想结果不想过程而前功尽弃。

盲目自信:对训练和比赛的认识不足,把问题考虑的不周到,遇到问题时就思维混乱,手忙脚乱,形成紧张过度而失控。

个人问题:如身体状况,而言家庭生活等

(2)对待心理紧张的态度和认识。

对于比赛来说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选手,运动员必须要正视紧张感的态度,而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心理紧张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造成的。内因主要是主观意识问题,(1)是平时训练呢和认识不足,所产生的心理基础差,(2)是比赛前的盲目自信而只想结果,不想过程,导致在思想上不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外因主要是客观条件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教练的教学手段方法问题。教学训练的关键要采用好的方法手段,让射手在训练中认识训练,在比赛中以自身的努力调控自己,正确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2 研究的对象

(1)参加射击项目全国比赛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

(2)女子手枪班队员近四年的训练和全国比赛的成绩情况。

(3)安徽女子手枪班组刘x、周x x,单x x,王x x等。

3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电脑查看收集和阅读与射击项目有关的文献资料,进以分析和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和理论知识。

(2)观察法。

找寻射击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直观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实验法。

精力集中表象实验,采用对比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安静环境下)和进阶阶段(加入干扰源,如嘈杂的音乐、赛场声音等)。

4 结果与分析

如表1,除了单xx,其他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为进阶阶段的难度相较于基础阶段更大,运动员需要付出更多的耗损才能将精力集中于清晰的表象,这可能是造成单xx不提高反下降的原因。从结果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说明我们的训练有利于运动员集中精力于表象的发挥。根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心理问题,把表象训练作为一种专门的心理训练的方法,对射手提高心理素质起到了一些作用。

5 2012年度全年比赛

(1)华东区比赛成绩:本场比赛,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一个第五名,决赛成绩二超二平。本次比赛成绩同参赛成绩指标相比,有7个上升,2个平环,3个下降,正常发挥率达到75%。

(2)全国冠军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气手枪项目152人,运动手枪133人。冠军比赛成绩如下:比赛中周庆媛获得气手枪个人第一名,周庆媛、陈燕、单文睿获得气手枪团体第二名,比赛发挥比较正常的有周庆媛2项,王小蕙2项,王舒祺1项,其他人员发挥的不理想。正常发挥率达到50%,高水平的发挥率不高,王小蕙运动手枪由于枪支故障,造成脱靶一发,所以算她的比赛正常发挥。

(3)第三场比赛第四场比赛是全国团体锦标赛与个人锦标赛,本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气手枪项目155人,运动手枪146人。本次团体锦标赛我们的正常发挥率为50%,个人锦标赛的正常发挥率为30%,团体锦标赛运动手枪团体第八名,个人刘俊第二名,周庆媛第八名,决赛1超、1降,周庆媛决赛时,枪支故障2次,本次比赛结束后,本项目获得总决赛资格的运动员有:气手枪周庆媛以第一名进入,单文睿以26名、运动手枪刘俊以16名、王小蕙以27名进入总决赛。

(4)第五场比赛是全国射击总决赛,比赛时间是:2012年10月22日至10月26日,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北教场射击运动管理中心,本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气手枪项目76人,运动手枪73人。

(5)总决赛比赛成绩:本场比赛刘俊获得气手枪第一名,运动手枪第四名,周庆媛获得气手枪第五名,决赛名次1平2超。

全年的五场比赛,我们获得了3个第一名、(华东区赛,气手枪刘俊第一名,全国冠军赛,周庆媛气手枪第一名,全国总决赛,刘俊气手枪第一名)3个第二名、(华东区赛,周庆媛运动手枪第二名,全国冠军赛,气手枪团体第二名,全国团体锦标赛,刘俊运动手枪个人第二名,)1个第三名、(华东区赛,周庆媛气手枪第三名)还有1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2个第八名。这都是与我们重视心里表象训练得到的结果。

2012年全年比赛对比已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全过程或某一个环节的一种心理训练,在训练中借助视觉表象,通过规范动作,分析,镜子对照,描绘出正确的动作图像,让该图像印刻在运动员的头脑中及其大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1]。在长期的训练中,运动员大脑会形成一个打10环的表象,再进行一次射击,就会与脑子中正确的表象进行印记,表象一清楚,心理感觉就越好,打出的成绩水平就越高。表象差异,就会使思维混乱,心理控制失调而失败。根据射手的训练时间的长短,水平的高低,比赛成绩和比赛中的情绪变化表现的分析,思维正确,思路清晰[2],对训练和比赛有较高认识的选手,心理自控能力强,成绩稳定,比赛成就好。为此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自控能力取决的方法也是通过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进行表象训练,使动作,心理运行到高度的一致性。

6 结论

通过表象训练对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表象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工作。射击运动员对训练的认识程度的高低,比赛中水平发挥的好坏,心理因素执着一完的作用。表象训练作为一种专门的心理训练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3],重复的想象技术动作的全过程的训练,是通过有意识的,积极的利用射手自己头脑中已形成表形进行回形,重复,修复发现和创造形象,把内心动作的图像由静的完型变动的完型,也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种联系进行的越细致对动表象就越清晰,越协调灵活。为达到这一目的,表象训练是提高射手心里素质的最佳的方法手段。

摘要:在射击运动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较大,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超强的运动感知觉,还要求有清晰的运动表象能力,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表象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表象训练又称为意念训练,想象训练等,这些名称虽然不一样,但内容实质都是一样的,表象训练在运动员的大脑中能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全过程,感受到精力集中清晰地反馈技术动作的流畅,专注地操作比赛程序一致性,使比赛更好发挥自如,取得最终胜利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表象训练,比赛,心理控制,射击运动员

参考文献

[1]中国射击射箭刊.2003.第一期.2010第三期.

[2]谈军.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经营管理者,2013(14).

心理训练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 篇5

心理训练在赛前训练中的应用

当今竞技体育迅猛发展,比赛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重大比赛中,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对运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体力和技术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化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必由之路.在科学化训练的完整体系中,心理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赛前心理训练至关重要.

作 者:丁旭东  作者单位: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1241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44 关键词:赛前心理训练   心理条件   心理障碍   应用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

拓展训练融合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因素,使得学生在个人层面和团体层面都能得到锻炼,通过参加拓展训练,挖掘个人的最大潜力,发展团队精神。体现脱焊训练的真正意义。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以体能活动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就有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可以实行分组训练,同时也能集体训练。中学生参加拓展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同时多种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大的积极影响。

一、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由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三个部分组成的。团队热身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了解,才能及格任项目和团体项目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所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会信任、理解。一般情况下拓展训练是由海、陆、空三个部分组成的,水上的课程有游泳、跳水、划艇等。野外的课程偶元祖吕勇、登山攀岩、野外定向。野外生存技能等。在的运动项目有专门的训练创思,提供不同的项目设施

拓展训练的运动项目是根据人的心理设计的,结合当地的特殊环境,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触动参与者的心理。一般中学生参见的常见的活动项目有信任背摔、高空抓杆、断桥、天梯、齐心协力、盲人攀岩、七巧板、罐头鞋、电网、逃生墙等。这些活动项目让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换位思考,建立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团队意识。通过队员之间的合作,树立团队合作的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感的信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理解信任的强度,培养积极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二、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的影响

1、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与健康的标准之一,学生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来完成的,在与他人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协调关系。在拓展训练中,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在社会中的角色,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学生在个体的成长的进程中能后接受各种冲突,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合作竞争。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认知行为主义分析,体育锻炼活动还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和情感,对于抑郁、焦虑等消极的心态有很大的抵抗作用。所以中学生参加拓展训练活动可以存进中学生的心心理发展。在对外来子弟的心理进行调查,66.2%的外来子弟的心理是健康的,其余的学生受到家庭或者经济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关系中,或者在参与活动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着200个外来子弟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43%的人缺乏自信心,38.1%的人不能自己做决定。对上海本地的200个学生做调查,85%的学生心理健康,12.2%的学生会缺乏自信心。身体在适度的锻炼下引发心理负荷作用,促进人心理素质的提高。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可培养学生的意志。意志这种品质可以自觉的支配行动,客服困难,达到心理的目标。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拓展训练活动可以调动人的心理发展,促进意志发展积极的一面。

对这200面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经过参加拓展训练,外来子弟学生的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对学生自信心的调查中88%的学生有信心面对困难。在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外来子弟的勇敢的精神,拓展训练的项目的挑战程度不一样,个别挑战项目的难度比较大,可以提高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拓展训练增强了外来子弟学习的自信心,能独立解决问题。拓展训练中的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克服了困难,会增强自信心。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一般的社交理论认为,令人愉快的社交活动可以改善心理健康。人类心里的适应,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人际关系,在拓展训练活动可以提高团队合作的精神,促进外来子弟的心理健康,根据研究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外来子弟经过拓展训练之后,性格逐渐开朗,心理量化表表示健康。

三、结语

拓展训练是现在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训练项目,中学生参加托展讯两份的项目提高了社会交接的能力,并且促进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般情况下,拓展训练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水上运动、空中以及地面上的运动。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的挑战难度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活动项目具有不同的意义。拓展训练活动提高了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职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生之间的相关写作完成的,所以拓展训练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拓展训练还促进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学上认为,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学生的消极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拓展心里啊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增强自信。

参考文献

[1] 周翔,陈强,吴静,庄志成,郑广南,刘鹏达,黎信强,黎泽林. 拓展训练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15,02:245-247+251.

[2] 吴小丽. 拓展训练对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4.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7

一、团体训练在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意义

团体训练, 又称小组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进行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个体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如图) 。面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可以通过团体训练活动得到良好的解决。团体训练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 由对团体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

贫困大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各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贫困大学生在学校的人数比例较高, 大部分心理比较自闭, 人际交往存在困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个人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成才和发展, 也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质量和学校稳定、持续性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民族的振兴。总的来说,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 自卑感和无望感。第二, 自我封闭与人际交往困难。第三, “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因此, 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亟需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

(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 因“贫困”产生的不良的认识;

其次, 因“贫困”导致的消极情感体验和因贫困而采取的退缩逃避行为。

在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中, 采用团体训练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改变对贫困的不良认知从而改变和消除对贫困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并在团体中提供尝试新行为的机会, 改变退缩逃避的行为。团体训练中设计的活动都有调节态度、情感、行为模式的作用, 促进个人与环境的协调, 从而保证一种健康的身心状态。

二、团体训练在贫困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重要作用

团体训练是将一群面临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个体集中起来, 通过设计一些活动, 帮助贫困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困扰并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起到助其成长的作用。团体训练之所以能够成为心理辅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同单位时间内可以辅导更多的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 团体训练在一群人一起解决彼此问题的时候, 不仅可以消除“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 (痛苦) 的人”、“我的困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等自卑、自怜、退缩等消极的应对态度, 使贫困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激发自助和互助的潜能;而且可以将每个人内心的心理冲突外化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反馈, 在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启发的同时, 还能获取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 在更接近现实社会的环境中得到成长。经过团体训练后,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对大学的适应性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一) 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 发现自我潜能

在团体中, 通过成员各自的自我分享, 成员往往会听到一些与自己相似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无论其自我评价如何、面临何种困惑, 都有很多机会亲耳聆听到其他人的故事、别人所做的较好适应和进步的情况, 往往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 以至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发现自我潜能。

(二) 团体压力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 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 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 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 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因此, 团体训练进行中, 把握成员心力的方向, 以促使成员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 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 克服孤独、自私、自闭心理。

(三) 团体训练可增强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从客观上看, 学生间的距离越接近就越容易结成亲密的关系, 交往次数越多就越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感情。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有利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贫困生团体形成后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团体训练实际提供了安全的现实模拟场。当一个团体发展成熟时, 成员间会相互真诚地开放自己, 真实地表现自己。

(四) 团体训练能够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8

1 高校足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概述

从广义上讲, 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就是指教练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训练过程通常贯穿在整个教学或者训练期的始终, 它的目的是实现对学生所有心理问题的全面改善。而从效果来看, 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且不明显的;从狭义上讲, 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则是指教练员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为改善学生某种心理状态, 或消除某种心理障碍而施加影响的过程, 这一训练的过程可以是赛前、赛中或赛后的任何一段时间, 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通常情况下, 为了提高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会在足球教学正式开展之前, 利用一段时间 (15 min左右) 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而从训练内容和所解决的问题而言, 其主要分为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暗示训练、意志训练、观察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以及问题能力训练等。

2 心理因素对高校足球教学运动损伤的影响

运动损伤的原因不仅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方面, 还包括心理方面。从心理素质的角度讲, 造成高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消极情绪造成运动损伤。一些学生由于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或者对足球运动缺乏兴趣, 导致其在学习中产生消极情绪, 而这种情绪会让其在被动的训练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 进而造成运动损伤。 (2) 心理恐惧造成运动损伤。足球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 有些高难度的技巧甚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而一些学生在了解危险的前提下, 产生畏惧心理, 从而导致其在运动中缩手缩脚, 进而产生运动损伤。 (3) 紧张不安的心理造成运动损伤。一些学生在面对赛事, 尤其是大型赛事时会出现怯场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节, 必然会影响其身体在对抗中的反应, 并产生运动损伤。 (4) 倦怠的情绪态度造成运动损伤。学生在完成一定量的运动后, 身体会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 而这时的心理状态也会相对倦怠, 甚至会厌烦教师的持续训练, 进而提高在运动中受伤的可能性。

3 心理训练对降低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作用

3.1 足球认知训练的作用

足球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对足球、场地以及同伴形成情感认识的过程, 以及其在训练和比赛中形成对足球运动的注意力的过程。在高校的足球教学中, 认知训练可以被细化为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和言语训练3种。表象是有机体在思考一项运动时, 在大脑中可以形成与真实情景极为相似的画面, 而这种画面通过反复回忆、训练可以对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利用表象训练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思维描绘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加强对足球动作表象的基础上, 掌握正确技术;注意力是有机体对事物的持续关注程度, 主要分为持久集中和瞬时集中两种, 加强对学生的注意力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其防守、反攻的瞬时反应能力, 还可以加强整个队伍的配合质量;而在语言训练中, 教师通过套语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 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

3.2 意志品质训练的作用

意志品质是激发一个人运动能力, 并推动其实现与其他队员相互配合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训练中的主动性训练可以加强对学生技战术的培养, 并让其在传接球的过程中, 进行积极跑动, 寻找机会;顽强的意志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 让其在恶劣的气候、疲惫的身体、暂时失利以及实力悬殊的情况下, 仍能够坚持拼搏;勇敢品质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运动自信心, 帮助部分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果断性训练可以让学生把握恰当的传球、射门时机, 并根据经验做出合理判断, 果断采取行动;独立性训练有利于学生在严酷的防守条件下, 进行独立判断, 并采取有效行动。

3.3 智力训练的作用

智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足球场上情况的判断力, 从而帮助其迅速做出有效决策, 降低运动损伤。智力训练中的观察能力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求场上, 并根据足球的运动方向和防守情况, 迅速整合信息, 做出判断;思维能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足球理论水平、战术分析水平, 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积累经验;问题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并推动其在不利的条件下第一时间做好自我保护, 以降低运动对身体的损伤。

4 如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

4.1 改善心理状态, 进行集中与意志训练

为保护学生, 将运动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 高校足球教师在训练中,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 即提高学生对某一目标的关注度, 以避免场外信息的干扰,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喊数抱团”“抢凳子”等游戏提高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口令的能力;其次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 让学生在面临任何困境的时候, 都能够团结一致、坚强勇敢。而通过这一心理状态的改善过程, 学生可以在训练中形成比赛的心理, 并在积极心理状态的调节下,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进而减少运动损伤。

4.2 利用技术进行身体素质的反馈训练

长期的身体训练会让学生形成相关的记忆, 而这种记忆在思维的调动下就会反作用于身体, 进而使其调整到最佳状态, 例如高校的足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射门时要屏住呼吸”等语言暗示, 提高学生身体反应与心理暗示的协调性, 而这一训练中, 教师还应该根据技战术的难易程度调节表象训练的速度, 从而让学生在渐进式的学习中, 打好心理基础, 避免损伤的出现;除此之外, 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 并在了解其实际条件的情况下, 制定训练内容和强度, 以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4.3 通过教学模拟实现思维系统化训练

足球是一项系统化的运动, 其日常训练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与比赛时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出入, 而学生要想针对足球运动实现思维系统化, 就必须通过教学模拟的比赛情景, 让其真实地感受运动场上的变化, 以及心理、思维在这一特殊条件下呈现出来的动态过程。而通过反复、大量的模拟训练, 学生就会熟知这种思维模式, 并提高应对思维变化的能力, 进而降低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5 结语

总之, 在高校的足球教学中大家应当意识到, 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 有时候还因为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基于此, 每个教学者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训练, 而是要在教学中加入科学的心理训练内容, 而这不仅能成功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海滨.心理训练对减少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意义探究[J].青少年体育, 2016 (8) :29-30.

[2]汪浩洋.关于心理训练对减少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1) :18-19.

[3]田波.浅析心理训练在减少高校足球教学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6) :38, 40.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9

1影响羽毛球训练的心理因素

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心理素质,主观和客观是主要的两个因素。影响学生们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智力水平、专业知识的掌握、技术水平等。同时,也受到其他如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的影响,这些都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指导水平、方法手段的采用、同伴的水平以及对方身高以及技术水平,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时间等都使得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影响,这都是客观方面的因素。

2大专学生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

大专生的年龄结构一般在18~22岁之间,其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注意特点已经有了较好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尤其对独立、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式倍感兴趣,同时,他们感情丰富,而且易于冲动,常因一分、一局或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这些表现与他们的神经系统的抑制力薄弱有着很大的关系。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在训练中不认真,训练中出现急躁的心理,训练中只注重进攻而忽视了防守等等,根据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观察,由于很多教师忽视教学、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的训练,往往凭经验和习惯实施教学,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致使大学生们不能认识正常的兴奋和过度紧张,缺乏自我抑制和调节的能力,喜好打顺风球,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这样不仅对比赛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冲击。

训练是很苦的一件事,很累很单调,要流很多的汗水,很多的大专生在训练都会表现出偷懒、精神不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等等,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我们在要求学生做一些训练的时候,比如身体的热身,羽毛球的对抗,开始的时候比较来劲,但是到后来就不行了,没什么新鲜感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训练中没有掌握准确的方法,没有仔细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没有对症下药。在训练中老师只是多一些动作示范,忽视了一些必要的沟通,没有分析学生的心理,没有掌握训练的重点难点。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太过急躁,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3羽毛球训练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3.1可以提高练习者的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长期进行快速多变、随机应变的羽毛球技战术练习,可以帮助参与者学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对方的意图进行揣摩,对瞬息万变的球路进行预测,对对方击来的球进行判断并迅速做出最佳决策和相应的回球反应,对提高练习者的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非常有益,对缩短练习者的动作反应时,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也有促进作用。

3.2是可以发展练习者的羽毛球专项运动知觉

练习者对羽毛球运行和落点的控制,主要依靠击球时手指、手腕操纵球拍与球接触时的精细用力、球拍接触球的位置、接触球的点、球拍与球保持的角度等,挥摆小臂(前臂)、甩腕压指的速度、方向等均由练习者手指和手腕的肌肉用力调控。长期进行羽毛球训练,练习者对手指、手腕肌肉用力差异性的感觉与支配将得到准确和精细发展。

4心理训练的提高途径

4.1心理素质的训练要自觉、主动和积极的配合

不能持有怀疑被动的心态,要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训练的意义,相信心理训练的功能,由完善心理平直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心理的调节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4.2只要一提到训练,那么一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练习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一定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因为在他一生的运动生涯中,一点一滴都是形成一个良好心理的过程,在经历这些过程以后,就要加以长期系统的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实施。就像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是需要长期的磨练才会有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练习、熟练、巩固和应用,才能在心理和技战术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在比赛中才能发挥作用,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

4.3多让学生看一看羽毛球比赛的录像视频

通过一些精彩比赛的视频能够激励学生对于羽毛球的热爱,学习视频中选手的打法和技巧,提升实际对阵中的技术水平。现在一些学生在训练时会有一些抵触的情绪,长期的训练难免枯燥,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去,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应该改善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通过视频教学不仅可以放松一下学生们的紧张疲惫的心理,而且对于提升训练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作用。

4.4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每个人都喜欢表扬和夸奖,多一些正面的表扬,少一些严厉,营造良好的训练气氛。学生在训练的时候难免有一些动作不够到位,技术掌握的不够好,这时候需要进行心理暗示,让他加加油,你可以做的更好。有句谚语这么说的,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这句富有哲理的谚语恰当的解释了自信和技术的关系,相信自己,鼓励自己,促进学生建立自信,更好的训练。

4.5训练的课程内容要丰富,多进行一些启示性的训导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明确这次训练的目标是什么。老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对一些指导性的训练,在何种情况采取何种战术,要以不变应万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掌握对抗心理,一定不要出现心理波动。训练时候可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每次训练都要在训练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有所收获。

4.6训练中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我们不只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的关系,利用年龄上的优势,和学生打成一片。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训练中的心理存在的问题,觉得训练量大不大,这种训练的方式能否接受,有什么更好的训练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是有利于训练的都可以采纳。还有就是要适量的放松,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活动,小游戏来调动课堂的气氛。同时,在训练量大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事先打好招呼,和同学们说明这堂课的训练量可能比较大,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到时候心理难以承受,表现出来懦弱、没精神,做好心理准备,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5结语

羽毛球本身是一项机动性、灵活性、对抗性很强的运动,考验反应能力,是斗智斗勇的一项运动,对于锻炼身体和身体的协调性都是很好的一项运动。针对大专学生体育运动中一些复杂的心理,应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暗示,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摆脱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影响,以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到训练中,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意志品质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提升训练的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已经从过去的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生活质量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现在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注意运动。特别是在学生阶段,正是长身体的学知识的好阶段,要加强体育锻炼。羽毛球是一顶灵巧多变的运动,深受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喜欢,大学的羽毛球课程也是体育课很热门的一门课程,对于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品质都是很好的一项运动。本文将从大专学生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心理进行剖析,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建议,不断的提升学生对于羽毛球的热爱和训练。

关键词:学生,羽毛球,训练心理

参考文献

[1]李容林.大学生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心理把握[J].大众科技,2010 (6).

[2]新编羽毛球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田宝,钱延龙.青少年心理技能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7.

[5]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6.

心理训练的作用论文 篇10

1 中学生足球运动心理特征

一般的中学生年龄段在13岁~18岁之间,处于该年龄段的足球运动员正是处于身体发育的一个阶段,由于身体结构上产生了变化,例如男性喉结的突出,使得该年龄段的运动员在心理上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很明显的体现在足球的训练与比赛中。首先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时赛事过程与结果是朝自己想象中顺利进行从而产生情绪的高涨,有时赛事过程与结果是与自己的预判相反时,情绪则极为低落,甚至萎靡不振。其次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多次遇到一些不利于自身的行为和判罚会显得异常的激动,损害了球队的利益,忘却了足球是一个团队的运动。最后该年龄段的运动员心理情绪丰富,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都会做出各种情绪上的反应,而太多的心理情绪反应却有可能导致比赛结果的产生。当领先一球时会犹豫是攻还是守。当落后一球时是大胆的攻还是怕再失一球。种种心理的矛盾反应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技术与战术的发挥,而且心理的波动也会引起其他球员的反应,产生一系列的波动,所以如何在平常的训练中让球员们能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心理能够在面对比分的领先还是落后做到宠辱不惊是在该年龄段足球训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单元。

2 中学足球训练过程中不同心理类型

在中学足球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运动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对比赛实践的理解、对待学习训练的态度、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不一致,而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足球运动心理类型。(1)多血质型的运动员。该类型运动员比较容易好动,活泼,速度敏捷,反应快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如果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训练却会产生厌烦,没有耐心等明显症状。(2)粘液质型运动员的性格特点:他们一般表现出安静、稳重,反应相对缓慢,不太爱说话,内向的性格,对事情不容易激动,善于自制。该类型的运动的缺点是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3)胆汁质型运动员表现出性格直率、对训练比赛充满热情,精力旺盛,反应快速,情绪兴奋。但是他们缺点是性情急躁,心理起伏波动变化急剧。在比赛和训练中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会利用心理训练中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缺点,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中需要采取自我控制的方法来尽量使自己的情绪平静。(4)抑郁质型运动员的性格特点是表现出对事物的有自己的看法,在比赛中善于捕捉忽略的细节,情绪体验深刻,但是行为较为孤僻,反应迟缓。抑郁质型的运动员就应该注意自身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在训练该种类型的运动员时需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解除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在团队作用的影响。

3 中学足球心理素质训练法

在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阶段,我们注意到青少年的心理是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处于此阶段的运动员有一定的注意力、观察力以及对事物体现出一定的敏感程度,尤其对于一些别出心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感到分外的有兴趣,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对足球比赛很感兴趣,也容易面对比赛过程的跌宕起伏出现大喜大悲的情绪表现,这是由于他们的后天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薄弱相联系。这种心理的表现容易在比赛中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也容易患上胜利就容易骄傲自满,失败容易气馁的心理情绪。教练员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必须通过日常的心理素质训练加以提高。

(1)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在日常足球基础训练中加入一些增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例如多人抢皮球练习。练习中要求队员高度集中,传球只能一脚触球。射门练习,通过射门时触球的注意力瞬时集中,增强射门的力量与角度。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竞争性练习还增加运动员的注意力。

(2)增大注意力范围训练。在现代足球的高对抗中,运动员的足球视野决定了该运动员的足球水平,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有意识的增大运动员注意力的训练,例如半场的攻防练习,3对3的小范围练习,5对5的练习,以及7对7的练习。区域防守练习等等。

(3)意志品质训练。利用场地与环境的不利条件开展训练,坚持完成大负荷大运动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力。

4 中学足球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方法

在中学训练期间,一般足球教练着重在对足球身体素质、技术处理以及战术布置较为详细,但该训练都是处于一种相对无比赛竞争压力下的训练,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也是在无压力下体现出来。然后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能否在压力下把技术动作以及战术安排体现出来,是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安排足球的心理训练内容,也要通过不同心理训练手段来提高或刺激运动员的心理反应。

(1)意念训练法。帮助运动员有意识的利用头脑表象中出现的运动痕迹,利用表象痕迹的再现重现训练过程中的技战术布置,有身历其境的感受。这种训练法有助于强化教练员对于技战术提出的要求。但在训练时切记需要运动员经行安静的冥想,有意识的触发运动员的意识思维,加深对于技术要求的理解。

(2)诱导训练法。该方法是训练中采用某种刺激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种训练方法,为顺利完成训练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诱导的途径呈多样化。诱导者常常发出语言信号,由运动员接受信息,并按预定的要求去完成。诱导者也可以通过做示范,或视频的显示来体现出来。诱导者可以通过语言的变化如生气、开心、幽默、沮丧、快乐等来使运动员更容易理解心理的暗示。

(3)模拟训练。是指通过有条件的模拟设置在训练与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平时训练中尽可能模拟比赛的条件,例如场地、环境、人员的搭配等,还可以通过多参加比赛,以积累应付紧张比赛的经验。

5 结语

通过各种心理训练,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中学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正常或高水平的发挥出自己的足球技术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通过以上的心理训练,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行为自控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技术提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赵先卿.心理素质与赛后心理调节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30-32,50.

[3]龚秀春,张朝轶.运动活动的心理调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6):104-105.

[4]丁雪琴.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3.

[5]周晓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樊勇.浅谈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控[J].四川体育科学,2003(1):19-20.

[7]丁雪琴.几种心理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其综合评价手段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2):89-93.

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核心力量 排球训练 运动学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38-01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教练员对训练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加之现代体育运动学的不断发展,体育项目训练的科学性在不断提升。当前,对核心力量的训练已经成为了各项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比较关注的训练项目,开始逐步引起体育工作人员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作用,并分析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为排球训练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核心力量的基本定义

核心力量的定义最初出现在医学领域,其主要用于病人的康复运动当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之后逐步在竞技体育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虽然当前体育运动学对核心力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是核心力量在各种竞技体育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其可以更好的维持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并保证人体更好的控制中心,确保运动动作时能够将力量更好的传递至上、下肢。从核心力量的具体表现来看,核心力量能够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与稳定性,使得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表现和成绩。

2.排球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

2.1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排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力量的应用是一项重要训练内容,这是更好的体现运动员技术和战术执行能力的基础保证。因此,核心力量对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核心力量可以对运动员不同部位肌肉间的协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可以更好的对上、下肢的动作和力量进行控制,使得力量在传递过程中更加快速,表现出更强的攻击能力。另外,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还能够使得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控制全身发力点,提高运动员的排球动作水平。

2.2 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确保动作稳定性

排球运动过程中,尤其是在激烈的竞赛过程中,诸多的技术动作都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这时,运动员必须掌握并控制自身的发力情况,这是保证其成功完成击球动作的关键。例如,在排球运动当中,大多少的发球都是采取跳跃发球的方式,而这个发球动作包含了多个环节:首先要采取一定的姿势进行准备之后再进行抛球、助跑、起跳、空中击球等一系列动作,直到落地。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空中击球动作是跳跃发球动作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发球质量。而在空中击球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身体与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充分调动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运动员自身的核心区发挥作用,来保证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通过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使得其自身可以对身体稳定性进行更好的控制,从而保证发球动作的准确、流畅。

2.3提高运动员的能量输出水平

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当需要使用四肢发力时,核心部位所存储的能力将向身体各个运动中心传递。例如,在做排球的技术动作时,动力链将向各个需要动作的部位传递能量,从而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而拥有较好躯干力量的运动员因为核心力量更好,其身体稳定性更加,因此可以在排球运动过程中对技术动作进行更好的控制,而且技术动作所产生的运动功效也更强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能力输出水平,保证其能够完整更高质量的战术动作。

3.排球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1 排球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

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纳入其中,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和深层次的小肌肉进行力量、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其中,稳定性是当前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同时辅助以速度、灵敏度和协调能力的训练。通过对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使得运动员的整个机体可以更好的协调,保证运动员在执行战术动作时的稳定性更好、力量更大。

3.2 排球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

当前,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采取悬垂训练、不平衡器械训练以及滑板训练等方法,训练中主要包括克服自身体重练习、非稳定性情况下的抗阻练习等,具体的方法包括:

(1)不使用器械的单人训练方法

该种练习方法的目的是使得排球运动员能够逐步体会核心肌群的发力方式以及对身体的控制。练习的方法包括仰卧挺髋动作、仰桥、单臂俯撑控腹等,该种方法主要用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初始阶段,且多是最为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2)使用单一器械的训练方法

该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驱使运动员躯干内部深层次的肌肉参与运动,并在运动动作过程中控制身体躯干的动作,保证其处于正确、稳定的运动姿态。该种训练方法包括使用平衡球、平衡板以及悬吊绳等轨迹不固定的器械进行力量训练。该种训练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摒弃传统力量训练过程中借助外力来支撑身体躯干的问题。

(3)使用综合器械的训练方法

综合器械训练方法一般增加了联系的难度,要求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控制身体,保持身体躯干处于正确的姿势。例如,采取单、双足站立在平衡球上,然后上肢使用器械进行推、举、拉等动作。这类训练方法主要用于经历了初始的徒手或者单一器械训练的排球运动员。

(4)Pilates 训练方法

Pilates训练方法的最终目的在于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肌群进行更均匀的强化,在训练过程中要基于正确的身体排列饥饿哦股,体会身体每一块肌肉的动作及其对肢体的控制,使得人体的核心肌群力量得到加强,身体的稳定性及姿势的维持能力能够得到增强。在采用该方法进行训练时,要对身体姿势进行严格控制,并与呼吸相互配合,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体会各个动作的要点。

3.3 核心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排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将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的技术动作都具有其自身的特异性,简单的动作和复杂的动作都是如此,所以在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过程中,应该在运动解剖学形式基础上,在人体肌肉收缩速度、收缩类型以及收缩力量等方面尽量模拟实际的运动战术动作。通过这种训练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适应性,从而在肌肉力量训练过程中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质量。例如,在排球的扣球技术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采取的训练动作应该尽量模拟扣球动作的动作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德斌.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1).

[2]李宏义.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扣球训练中的应用探讨[J]. 陇东学院学报, 2015(3).

高校运动队员的心理训练 篇12

对于运动队员的训练, 在平常我们运用最多的是技术和战术方面的练习, 也就是通过大量的运动负荷以及模拟比赛来进行的。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对于运动队员心理活动的了解和心理训练, 却没有或很少涉及到。

运动心理学实际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它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但是直到1976年, 才真正为运动所用。心理训练的方式和计划是多种多样的, 事实上, 由于应用得当, 心理训练一般会取得显著效果。下面简明地谈谈这几个方面的心理训练。

一、紧张训练

在比赛中, 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会出现紧张, 当然并非紧张就一定不好。只有当紧张导致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时, 才有进行紧张训练的必要。有些运动队员在紧张和逆境时, 反而能促使其更好地发挥水平, 但有些会导致感觉乏力, 精神不集中, 从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降低竞赛水平。例如我校体育高考队的一名学生, 平时训练在队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在参加全省的体育高考专项测试时, 却表现紧张发挥失常, 与平时训练成绩出入很大。对于像这一类队员, 就需要进行紧张训练。

我们在心理学中了解到, 紧张是由过分的焦虑所引起的。因此。可以用下面的这种方法, 即, 运动队员故意使自己感受紧张和焦虑, 也就是运用意想使自己再次经历生活中令人紧张的事件, 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运动队员对紧张和焦虑的忍耐程度逐步提高。每个运动队员可能表现的紧张状态不同, 有些表现为上肢肌肉紧张, 有些表现为下肢乏力, 有些表现为心跳加速, 头昏脑胀, 这些可以通过放松来排除。也就是我们通过意想体验紧张后随即进行放松训练, 不断重复后, 运动队员就逐渐会运用放松来克服紧张和焦虑。

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许多心理学家所依赖的一种训练类型, 并且各有不同的达到效果的手段和方法。这种训练的好处体现在运动中, 可以预防损伤、调整机能, 成为其他心理训练的基础等。

放松能够使肌肉减少紧张度, 而紧张往往会引起损伤。就好像柔软的柳枝能够随风摇动, 而干硬的树干却容易被折断一样, 一个处于肌肉松弛状态的运动员比处于肌肉紧张状态的运动员优越的多。放松的另一种好处是人在生理上表现出消耗能量减少。在许多次的训练中发现, 一个运动队员做准备活动时, 如果没有任何要求, 在放松状态下自己跑十圈, 跟在有要求、紧张状态下跑十圈, 最后他们所用的时间一样, 但外在表现却大不一样, 例如体现在呼吸状态和疲劳状态上, 放松的队员要轻松的多。放松训练并不是运动心理学家所首创的。采用放松的方法, 早已是冥想和瑜珈的组成部分, 它也是中国太极精神的组成部分。

三、自我控制训练

运动员在运动比赛中表现如何, 是受生理兴奋程度影响。有时运动项目要求低的生理兴奋, 有时却要求高的生理兴奋程度, 目的都是有利于发挥运动水平, 因此队员要学会兴奋程度的自我控制。要了解自我控制, 可以用心跳频率来确定自身的最佳兴奋程度。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认为自己太兴奋, 可以采用放松法、冥想, 听听柔和的音乐, 或是回想一些恬静的风景画面等, 如果队员兴奋程度太低, 可以做点热身练习, 如可以做些体操动作, 或听一些激昂的乐曲等。

四、思维控制训练

大多数情况下, 太多的言语, 太多的顾虑, 太多的思考, 会使队员难以发挥水平, 即所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例如一个运动队员在长跑时, 当他感到疲劳, 脑子里想道:“千万别抽筋, 不然我就完了。”越是这样想, 他越变得紧张, 并且紧张渐渐加剧, 后来真的抽筋了。同样, 一个跳高运动队员在跳高时, 盯着越升越高的横杆, 心里开始紧张起来, 想道;“小腿一定不要碰到横杆”。然而, 事实却刚好相反。

有几种方法可以对运动队员的这种消极思想起到帮助作用:

1. 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不行了, 但愿别抽筋”之类的想法, 反倒会引起运动队员所不希望的抽筋。许多学家在对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 成功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总是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肌肉是否有力, 身体是否疲倦, 还有是否出现表明体力已达到极点的现象等等。他们对无论是积极的, 还是消极的身体信号, 都十分留意, 因为所有这些身体信号都是动作是否合理的标志。例如, 一个好的运动队员在跑步时, 发现有身体疲劳的信号, 可以调整跑步动作, 例如改变摆臂或改变步幅等手段来排除来疲劳, 避免抽筋。

2. 转移注意力。

前面提到的跳高运动队员, 由于过分注意横杆, 而内心思想活动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因此, 我们可以建议他在下一次跳之前,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活动和地方, 从而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五、注意集中训练

运动队员在训练中把注意集中到眼前的活动, 而忽略其他方面。例如只注意球的运动而对场外的影响视而不见, 听而不问闻, 只注意观察对手的技术弱点, 而对其粗野的态度视而不见。有些运动队员在运动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 其原因是心理受到干扰, 一是过度紧张, 二是消极思想的出现, 对这样的队员要加强紧张控制和思维控制的训练。有些运动队员注意力不能集中, 是由于缺乏集中注意的能力, 对这样的队员要进行提高注意能力的训练,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利用人体的感觉能力。例如一名铅球队员, 他就是利用触觉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 当他拿起铅球时, 在手中掂的时候, 利用手指触摸到铅球上最粗糙的一点, 把注意高度集中起来。重要的是要求运动队员主动地去注意一些对象而故意避开一些对象, 用自问自答来调动自己的注意, 也是一个有效方法。

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 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 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 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进行上述心理训练时, 应该强调的是一种从“实际去做”的原则。如果心理训练不当, 与比赛和客观存在差距, 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反之, 训练得当, 就会加强队员的心理素质, 提高队员心理状态的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有助于克服临场中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 使之从心理素质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形成最佳的竞技形态。

摘要:体育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 对抗性较强的项目, 心理素质训练对竞赛成绩影响较大。心理训练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运动队员水平、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不同的心理训练阶段, 都应有相应的目标、要求、评定方法及控制手段。心理训练应与学校各运动队的技、战术训练相结合, 帮助运动队员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技、战术风格。系统的心理训练可提高运动队员的认知水平。

上一篇:地方农业技术推广下一篇:肛肠术后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