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024-10-20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精选9篇)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1

稻米品质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等4个方面。碾米品质表示稻米的加工适应性, 外观品质代表稻米吸引消费者的能力, 而蒸煮食味品质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优质稻米必须具有外观好、易加工、食味佳等基本特点。在稻米品质的各项指标中, 与蒸煮食味相关的理化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稻米品质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与水稻生长期间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很大关系, 其中, 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很大。因此, 明确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1氮肥运筹对稻米碾米品质的影响

碾米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 其中整精米率是碾磨品质的核心, 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部分。庄义庆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认为:增加氮肥用量可以增加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柳金来研究表明, 无氮肥区和低氮肥区的各碾米品质明显高于高氮肥区, 说明适当的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碾米品质, 但施氮过量则碾米品质下降。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认为:增加氮肥用量可以增加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适量的氮肥后移能够防止水稻早衰, 维持根活力和叶片光合能力, 显著提高千粒重, 而在耐磨性相同的情况下, 精米率取决于千粒重, 因此结实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精米率, 整精米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2氮肥运筹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稻米外观品质一般指粒长、粒形、垩白率、垩白度、垩白大小、透明度等。外观品质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封晋指出, 当施氮量增多时, 稻米的垩白率及垩白面积显著减少。但彭显龙认为, 垩白率大小和垩白面积的多少同一品种具有合适的氮肥用量, 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将增加稻米的垩白。刘立军的研究也表明:氮肥运筹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能降低垩白率, 提高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氮肥对稻米垩白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结论有较大差异, 这可能因为稻米垩白因品种而异, 不同品种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而同一品种当氮肥用量不同时, 随氮肥用量的提高垩白变化趋势也不同。

3氮肥运筹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稻米中蛋白质是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成分, 是稻米中主要的含氮化合物, 在动物和人体营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 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常被作为衡量稻米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对各国水稻品种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稻米中蛋白质含量变幅较大, 一般在6%~14%。

蛋白质含量受遗传力控制较弱,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众多学者均一致认为, 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两者达极显著正相关。就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蛋白质的影响而言, 王丹英指出, 齐穗期和抽穗后追肥, 能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姜佰文等认为施氮时期对水稻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明显, 基肥+穗肥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4氮肥运筹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

用于评定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质的主要理化性状是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 此外还有稻米香味及蒸煮后的米粒延长等次要性状。周瑞庆研究认为追施氮肥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 并且施肥越迟降低幅度越大。姜佰文认为随着施氮时期的后移, 水稻直链淀粉的含量有下降趋势。孙艳丽等认为, 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 稻米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下降黏度值、回冷黏滞性恢复值等特性逐渐下降或变小, 黏性变劣。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2

关键词 苦瓜 ;施肥措施 ;产量 ;品质

分类号 S642.5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asur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Bitter Gourd

LAI Zhengfeng ZHANG Shaoping LI Yuesen WU Shuijin ZHANG Yucan

(1 Fujian-Taiwan Horticulture Research Cent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ngzhou, Fujian 363005, China;

2 Agricultural Bio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researched to bitter gourd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ogen and potash,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asures and different dosage organic fertili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lanced fertilization was the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to the bitter gourd. The dosage for 645 kg/hm2,superphosphate 750 kg/ hm2, potassium chloride 405 kg/hm2 and organic fertilizer 22 500 kg/hm2 was the best measure. The potash fertilizer utilizing to bitter gourd greater impacted than nitrogen fertilizer, organic fertilizer and phosphate fertilizer.

Keywords Momordica charantia L. ; fertilization measures ; yield ; quality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苦瓜是一种常见、风味独特的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居瓜类之首,营养价值很高,作为食用兼药用栽培种,目前已在全世界广泛种植[1-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苦瓜需求量剧增,其种植面积,尤其是设施苦瓜面积不断扩大[3]。福建省是我国苦瓜主要栽培省份之一。目前生产上普遍存在氮、磷肥用量偏多,钾肥用量偏少。氮肥施用过多,从而造成苦瓜长势过旺,白粉病加重,持续增产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同时也容易造成肥料浪费。因此,研究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对苦瓜产量和主要品质的影响,为苦瓜生产提供平衡施肥依据已显得尤为重要了。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用的苦瓜品种为‘新翠’,以本地肉丝瓜为砧木。试验于2011年2月17日至7月20日在龙海市角美镇的沙洲村实施。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0~20 cm耕作层含有机质1.77%、全氮0.116%、全磷0.119%、全钾1.998%、碱解氮130.4 mg/kg、速效磷82.31 mg/kg、速效钾55.21 mg/kg、有效硼0.403 mg/kg、有效锌9.58 mg/kg,pH值5.97,试验地前作为花椰菜,5年内未种植苦瓜。

试验所用有机肥为当地的蘑菇土(有机质含量380.69 mg/kg,碱解氮含量40.20 mg/kg,速效磷含量280.70 mg/kg,速效钾含量4 421.08 mg/kg),尿素为福建三明化工厂生产的斑竹牌尿素(N>46%),钾肥为中化化肥进口加拿大产的氯化钾(K2O>60%),过磷酸钙(P2O5>12%)为福建三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2O5>12%)。

1.2 方法

1.2.1 肥料施用

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钾肥分基肥和追肥施用,基肥中氮钾肥各占30%[4]。追肥分3次,分别为定植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开沟施肥,施肥后覆土,施肥量分别占氮钾肥用量的30%、20%和20%。由于试验地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所有小区均匀施入80%硼砂30 kg/hm2。

1.2.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3次重复的试验方法,习惯施肥、平衡施肥、不施磷肥四个水平;有机肥不同用量均设计四个水平[5-8]。

1.2.3 种植及管理

于2月17日定植,定植株行距1.5 m×1.7 m,每小区种植8株,试验区周围设置1.5 m宽的保护行。瓜始收时间为5月17日,7月15日采收结束,共采收16次,期间病虫害防治10次。

1.2.4 样品采集与成份测定

6月15日,每处理水平采收3条苦瓜作为样瓜,送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化验室测苦瓜果肉的主要品质。含水率按GB/T5009.3-2001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维生素C测定按GB/T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定法);粗蛋白质测定按GB/T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测定法(凯氏定氮法);钾含量测定按HG2860-1997饲料级磷酸二氢钾的标准测定。

nlc202309031651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Excel2003和DPS7.05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肥水平对苦瓜品质的影响

不同氮肥水平对苦瓜产量、粗蛋白、维生素C与含水量的影响见表1。从表1可看出,在磷肥和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量的氮肥对苦瓜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在所有处理中,产量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尿素N43P50K27>N54P50K27>N33P50K27>N22P50K27>N11P50K27>N0P50K27,以处理N43P50K27产量最高,为35 431.5 kg/hm2,比其它几个处理增产12.88%~ 41.69%,与施用尿素495 kg/hm2以下的处理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该肥力条件下尿素对增加苦瓜产量作用显著。其次为N54P50K27,比N0P50K27(CK)增产33.07%。在该试验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苦瓜品质也有明显影响,在几个处理内,鲜瓜中的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维生素C的含量以N43P50K27最高,但未达显著水平,水分含量变化没有规律。

2.2 不同钾肥水平对苦瓜品质的影响

不同钾肥水平对苦瓜产量、粗蛋白、维生素C与含水量的影响见表2。从表2可看出,在氮肥和磷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量的钾肥对苦瓜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在设计的几个钾肥水平中,N43P50K33产量最高,不施钾肥的产量最低,产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43P50K27与N43P50K33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在该地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用495 kg的氯化钾已接近最大用量。苦瓜中粗蛋白和水分的含量与钾肥的用量之间关系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品中维生素C和钾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初步表明施用钾肥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

2.3 不同施肥措施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肥措施增产效果的田间试验方案见表3。从表3可看出,平衡施肥的措施有利增加苦瓜产量,且其成本比习惯施肥更低,习惯施肥产量其次,但该方法成本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适合生产上使用。该处理四个水平对苦瓜中粗蛋白、维生素C、水分的影响不明显。不施磷肥的产量与习惯施肥基本一致,说明土壤不缺磷。

2.4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苦瓜产量和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见表4。有机肥用量以22 500 kg/hm2产量最高,与未施有机肥和7 500 kg/hm2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与有机肥用量15 000 kg/hm2相比,差异不显著。有机肥用量对苦瓜中粗蛋白、维生素C、水分的影响有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实践表明,平衡施肥是苦瓜生产上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每生产出1 000 kg苦瓜,平均需从土壤中吸取纯氮5.28 kg、五氧化二磷1.76 kg、氧化钾6.67 kg。在本试验的地力条件下,以尿素64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27 kg/hm2为最佳;在施用45%复合肥1 500 kg/hm2时,配施有机肥以22 500 kg/hm2为最好,与未施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7 500 kg/hm2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用量对试验土壤起到了最佳的保水保肥能力。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的不同用量对苦瓜产量也有影响,钾肥的施用量对苦瓜品质的影响较大,施用钾肥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过量施用氮肥会给苦瓜品质带来不良影响,通过施用钾肥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试验中苦瓜品质与钾施用量显著相关,与土壤速效钾含量低关系密切(土壤速效钾含量少于60.00 mg/kg为低水平)。氮肥、有机肥、磷肥的施用量对苦瓜品质影响相对较小,这与师进霖、旦有明[9]等人报道结果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纪 元,侯北伟,罗玉明. 苦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5(2):89-92.

[2] 刘子记,杨 衍. 海南苦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 501-1504.

[3] 胡繁荣,罗 军,刘 健,等. 苦瓜可持续生产的土壤障碍与调控措施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9):93,111.

[4] 游 媛,陈燕霞,刘 芳,等. 平衡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09,1b:17-20.

[5] 田宵鸿,王朝辉. 氮钾锰硼的供应水平对莴笋植株累积矿质元素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2):53-58.

[6] 郭熙盛,吴礼树. 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蔬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6):593-598.

[7] 艾绍英,王美丽,姚建武,等. 氮素营养条件对菜心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及其与硝酸盐累积的关系[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5):578-581.

[8] 狄彩霞,李会合,王正银,等.不同肥料组合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5,42(4):652-659.

[9] 师进霖,旦有明. 氮磷钾配施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229-232.

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泰兴市南沙镇南岱村,其耕层基本肥力性状为全氮0.13%,速效磷22.38mg/kg,速效钾49.61 mg/kg。

1.2 供试材料

优粳5356。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8年进行,设3个氮肥处理,分别为施氮200kg/hm2 (A)、270kg/hm2 (B)和不施氮(C)。在氮肥处理的基础上设置秸秆处理试验和移栽期处理试验。

1.3.1 秸秆处理试验。

设3个处理,分别为麦秸不还田(M1);麦秸切碎后均匀还田,用量3.75t/hm2 (M2);麦秸切碎后埋入墒沟,用量3.75t/hm2 (M3)。

1.3.2 移栽期处理试验。

设2个处理,分别为正常移栽期,即6月9日移栽(T1);比正常移栽期推迟21d,即7月2日移栽(T2)。

1.4 稻米加工品质的测定

称取100.0g稻谷,脱壳后称糙米重,计算出糙率;精碾后称重,计算精米率。称取精米20.0g后,挑出整精米,计算整精米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对不同移栽期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在不同的水稻移栽期处理下,氮肥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正常移栽条件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糙米率下降,处理A、B比处理C分别降低0.28%、0.10%,但影响不明显,精米率分别增加0.24%、1.07%,整精米率处理A下降0.91%,而处理B增加0.69%,氮肥处理对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推迟移栽期后,增施氮肥使稻米的糙米率明显提高,处理A、B比处理C分别增加0.29%、0.48%,而精米率分别降低2.38%、2.05%,整精米率分别降低4.42%、4.24%,氮肥处理对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移栽期处理下,稻米的糙米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对施氮量的响应情况相反,但氮肥对其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其中,正常移栽时,处理A、B间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差异明显,说明追施氮肥能够进一步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推迟移栽时,处理A、B间稻米的加工品质差异较小,但也表现出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有所增加的趋势。可见加大氮肥用量能改善不同移栽条件下稻米的加工品质。

注:*、**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s为不显著。

2.2 氮肥对不同秸秆处理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在不同用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M1处理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处理A、B的出糙率、出精率和整精米率较处理C都有所增加,其中出糙率分别增加0.52%和0.60%,影响显著;精米率分别增加1.07%和1.04%,影响显著;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4.30%和4.03%,影响极显著。在M2处理时,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处理A、B的出糙率、整精米率也都有所增加,而出精率下降。出糙率较处理C分别增加0.47%、0.60%,影响显著;出精率则是处理A下降0.21%,处理B增加0.92%,影响不显著;整精米率分别增加1.00%和2.01%,影响显著。在M3处理时,出糙率、出精率和整精米率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A、B较处理C出糙率分别提高0.22%和0.49%,出精率分别提高0.44%和1.29%,整精米率则分别提高1.58%和2.27%,增幅最大,其中对糙米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

注*、**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s为不显著。

由此可见,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时,追施氮肥会对稻米的加工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秸秆均匀返田(M2处理)时,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明显提高,但是精米率则是在施氮量由200kg/hm2上升到270kg/hm2时才上升,说明追施氮肥对精米率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变化而异,继续增加施用量才有提高精米率的趋势。在秸秆埋入墒沟(M3处理)时,增施氮肥使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提高,说明在秸秆返田时,氮肥对稻米的加工品质有积极的意义,应该推广。

3 小结与讨论

在不同的移栽期,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均可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其出糙率、出精率、整精米率均上升,而且影响显著,提高后期施氮比例可提高稻米加工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加以应用。在不同的秸秆还田时,追施氮肥会对稻米的加工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稻米的精米率有些会受到抑制,但是增加到一定施用量时,精米率又会上升,同时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而且效果明显,所以在秸秆还田时追施氮肥有积极意义。

摘要: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处理条件下, 不同移栽期以及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移栽期处理中, 增加氮肥用量均能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 氮肥可能会抑制稻米的某些加工品质, 但是总体上能够改善稻米品质。

关键词:水稻,移栽期,氮素管理,稻米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高祥照, 马文奇, 马常宝, 等.中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1 (3) :242-247.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3]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

[4]黄建国.植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5]沈其荣.土壤肥料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4

关键词 香蕉 ;滴灌 ;喷水带灌溉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668.1

香蕉(Musa spp.)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世界四大水果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仅次于葡萄、柑桔,居世界第3位[1]。中国是香蕉主产国之一,香蕉生产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等省区,且在贵州、四川和西藏等地也有小面积的栽培[2]。其中,海南全岛都适宜种植香蕉,但由于台风危害程度和岛内气候差异的存在,更主要是近几年省政府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使海南省香蕉的商品生产区域逐步集中[3]。

目前,海南香蕉生产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南部、西部和北部[4]。近年来,由于土地租金提高,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较多,局部地区香蕉枯萎病危害严重,产业效益有所降低。因此,如何在保持高产的前提下实现增效成为当前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香蕉产量的改善和品质的提高受到香蕉品种、种植密度、土壤特性、气候条件、水肥供应状况等多因素的影响[5-7]。其中水分灌溉与管理成为香蕉种植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发展节水灌溉是支持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8]。目前,香蕉种植主要采用沟灌或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既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又易因肥料流失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水资源普遍匮乏的前提下,研究香蕉节水灌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9-12]。滴灌施肥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推广节水、省肥、节省劳力、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香蕉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因此,在香蕉生产中选用合适的水肥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比较滴灌施肥和喷水带灌溉施肥对香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为香蕉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提供有益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香蕉品种为巴西蕉。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海南东方市华侨农场万钟公司香蕉生产基地进行。

灌溉施肥设备:水泵、过滤器、水表、PVC管材、滴灌管、喷水带及相关配件等均为市售产品[13]。滴灌采用普通滴灌管,16 mm外径、0.4 mm壁厚,滴头流量设计为2.9 L/h,实测流量为3.0 L/h;最大铺设长度为100 m。每公顷用滴灌管4 050 m,滴头间距为40 cm,共计10 125个滴头,总出水量约30 m3/h,出水均匀度为90%以上。喷灌采用万钟公司的常规灌溉方式。

供试肥料:高氮(22-9-9)和高钾(16-6-22)固体水溶肥料(由天脊煤化工集团提供);有机无机复合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黄腐酸300 g/L、硼30 g/L、锌30 g/L、钼1 g/L,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开发公司提供);硫酸镁和氯化钾。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设2个处理,即滴灌区(滴灌施肥示范区)和喷灌区(喷水带灌溉加人工撒肥施肥示范区,对照区),面积均为4.4 hm2,各分为2个等面积的轮灌区。香蕉定植规格都为每垄宽5 m,种植2行,行距2.5 m、株距1.5 m。

1.2.2 田间管理

2011年5~6月初完成试验地选地、整地、分区、灌溉施肥、设备安装等工作,6月7~8日定植香蕉。

香蕉生长过程的水肥管理:(1)滴灌区。以滴灌形式进行灌溉,施肥时肥料先溶于水,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随水一起施入试验地。按叶片数施肥法,每出2片叶施1次肥。每公顷香蕉计划施纯N 450 kg、纯P2O5 225 kg、纯K2O 1 350 kg、镁150 kg、钙150 kg[14]。滴水时期由张力计表上的读数来确定,即张力计上的读数小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滴水。(2)喷灌区。按万钟公司常规的施肥方法,将肥料溶于0.6 m3的桶中,再通过文丘里器按小行施肥。肥料的种类有9种,施肥时期、施肥量按万钟公司往年经验来确定。喷水时期按经验来确定。

其他管理:按万钟公司常规管理方法,由同一承包户来管理。

1.2.3 测定项目

每个处理随机选30株香蕉,在香蕉生长过程中完整记录香蕉的抽叶量(第一片组培苗的花叶称为第九叶),香蕉的株高、茎围、叶长、叶宽,香蕉果实生长情况,用肥量、用水量、用工量。2012年3月香蕉收获时,采集30株香蕉倒三叶叶片制备成混合样品,测定叶片N、P、K、Ca、Mg的含量(取4个样);采集10株香蕉果实,选取第3把香蕉催熟后每把选取3个香蕉剥皮后用打浆机制备成混合样品,测定5项指标,其中维生素C、总酸、有效酸、总糖含量按《土壤农化分析》分析方法测定[15],可溶性蛋白含量按考马斯亮蓝法测定[16]。

1.2.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及图制作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 和SAS9.0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长势的影响

2.1.1 对香蕉抽叶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从种植开始,滴灌区与喷灌区(对照区)在植株抽叶量上的发展趋势保持基本一致;8月2日(植蕉2个月),滴灌区香蕉总抽叶量高于喷灌区,9月份时约高于喷灌区,10月份以后,喷灌区反超滴灌区,但是无显著差异。

2.1.2 对香蕉株高的影响

从6月上旬种植开始,滴灌区与喷灌区在香蕉株高上的发展趋势保持基本一致。7~8月株高生长呈较缓慢的速度生长,9~10月的株高生长速度较快,10月以后又呈较缓慢的速度生长。由表2可知,植蕉开始前2个月滴灌区香蕉株高略高于喷灌区;9月份以后,喷灌区香蕉株高生长高于滴灌区,并且差异较大;滴灌区香蕉在11月份开始出现大量抽蕾,其长势生长已基本稳定。

2.1.3 对香蕉茎粗的影响

由表3可知,滴灌区与喷灌区香蕉茎生长无显著差异。7~8月,滴灌区香蕉茎围生长略大于喷灌区,但是到雨季过后,喷灌区茎围略大于滴灌区。在10月底以后,随着雨季过去,香蕉茎围生长基本趋于稳定,茎围的差异也就逐渐缩小。滴灌区香蕉在11月后出现大量抽蕾,其长势已基本稳定。

2.1.4 对香蕉叶片生长的影响

由表4可知,前3个月测量滴灌区与喷灌区在香蕉叶片长度和宽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10月份时滴灌区的叶片明显比喷灌区长,表明雨季过后滴灌区香蕉生长迅速;但滴灌区叶片宽度较喷灌区差。

2.2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叶片N、P、K、Ca、Mg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滴灌区与喷灌区的叶片N、K、Ca、Mg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果实及品质的影响

由表6可知,滴灌区与喷灌区香蕉果实的果指长度和果指数量无显著差异。喷灌区的香蕉果梳数稍多于滴灌区,滴灌区一般留6梳香蕉,喷灌区为6~7梳香蕉。

由表7可知,滴灌区与喷灌区香蕉果实总糖、总酸、有效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2.4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8可知,截止2012年3月1日,滴灌区共施用肥料品种5种,共计8.6元/株;喷灌区共施用肥料品种9种,共计8.38元/株;喷灌区种植工费5.5元/株,滴灌区4.53元/株,滴灌区较喷灌区节省人工费0.97元/株,节约劳动力成本17%;滴灌区平均单株用水0.92 元,喷灌区平均单株用水1.16 元,滴灌区较喷灌区节约用水21%。总成本滴灌地比喷灌地节约0.89元。

3 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研究了滴灌和喷灌灌水施肥对香蕉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香蕉生长指标在8月份前,即海南岛雨季到来之前,滴灌示范区香蕉生长速度稍快于喷灌区;但当海南岛进入雨季后,滴灌示范区香蕉长势稍滞后于常规种植的喷灌区。其原因可能有:(1)施肥方式,2011年9月26至10月10日海南岛降雨量普遍较大,特别是台风“桑坦”、“纳沙”、“尼格”带来连续性的强降雨天气,最长连续降雨时间达15 d,因为滴灌区施肥按计划施肥,不撒干肥,溶于水的肥均很难渗透入土壤供给作物吸收利用,导致滴灌示范区生长滞后于喷灌区,并且滴灌施肥导致肥料损失,对香蕉植株的生长造成影响;而喷灌区在强降雨天气下采用撒干肥的方式施肥,香蕉吸收养分快,生长迅速。(2)自然灾害,受到台风带来的强风影响,香蕉植株叶片和根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喷灌区采取喷施叶面肥和灌根处理,促进香蕉植株的恢复,而滴灌试验示范区未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只是按照正常的施肥方案施肥。(3)由于示范面积较大,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导致香蕉长势上的差异。(4)香蕉在每个生长期需水量的多少还没把握好,可能导致供水过多或不足而影响香蕉的生长。

滴灌区的肥料成本略高于喷灌区,由于在雨季期间,田间积水过多,而滴灌地照常按施肥方案进行施肥,肥料浪费;而喷灌区采用撒干肥的方式使香蕉生长迅速并在雨季节省了一部分肥料成本。

滴灌示范区节省人工主要表现在:(1)滴灌示范区不用培土,节约大量人工;(2)喷灌区通过牛犁撒干肥的方式进行撒肥,较费人工;(3)喷灌区需要调苗,需要用工量较大。滴灌区现处于调试阶段,如果以后大规模使用,可以用配套的管理模式和更先进的滴灌设备,可能更节省人工。滴灌区的用工量和用水量都比喷灌区低。在东方市干湿季节明显,降雨量少的地区有必要节省水资源,滴灌区比喷灌区节水约21%。

综上所述,本试验滴灌区可以节水、省工、节约成本。因此,滴灌施肥技术可以作为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兰生,张承林. 不同灌溉施氮肥方式对香蕉根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6):71-84.

[2] 李丰年,曾惜冰,黄秉智. 香蕉栽培技术[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3] 魏守兴,陈业渊,谢子四,等 海南省香蕉优势区域发展布局[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6):27-30.

[4] 欧阳勇龙. 海南香蕉产业化发展初步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85-86.

[5] Bugaud C, Daribo M O, Dubois C. Climatic conditions affect the texture and colour of Cavendish bananas (Grande Naine cultivar)[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7, 113(3): 238-243.

[6] Kumar D, Pandey V, Anjaneyulu K.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on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micro-propagated banana Rasthali Pathkapoora(AAB)[J]. Indi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e,2008, 65(3): 272-276.

[7] Goenaga R, Irizarry H. Yield and quality of banana irrigated with fractions of class a pan evaporation on an oxisol[J]. Agronomy Journal, 2000, 92(5): 1 008- 1 012.

[8] 臧小平,马蔚红,张承林,等.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海南干热香蕉种植区的应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40(4):32-37.

[9] 樊小林. 香蕉营养与施肥[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0] 吴文荣,丁培峰,忻龙祚,等.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节水灌溉,2008(4):50-51,54.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蓬勃发展的广西香蕉产业[J]. 中国热带农业,2005(1):9-10.

[12] 陈廷速,胡德泉. 国内外香蕉产业发展概况及我区发展对策[J]. 广西农业科学,2002(1):39-41.

[13] 邓兰生,颜自能,龚 林,等. 滴灌与喷水带灌溉对香蕉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0,8(4):45-48.

[14] 涂攀峰,邓兰生,龚 林,等. 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按叶片数滴灌施肥[J]. 广东农业科学,2011(2):59-61

[15]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5

关键词:环境,稻米品质,影响

我国稻米品质的地域差异以及气候因素、土壤环境及农艺措施、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对中国稻米品质的影响。我国稻米南北差异明显, 北方稻米品质优于南方, 且南方多为籼稻, 北方多为粳稻;随海拔增高, 稻米品质变优, 并存在一个最优米质“黄金带”;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耕层深厚而又无低温冷浸的紫潮泥和黄泥、红黄泥和黄泥分别是南方稻区早、晚稻优质高产的最佳土壤条件;农艺措施可缓解或恶化水稻品质, 因而水稻调优、保优具有实践意义;环境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中国人口压力大是中国稻米品质改善慢的社会原因。中国未来稻米品质改良仍然必须走“量为中心, 质为重点”的发展策略。稻米品质的改良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技术过程, 它既受遗传因素的支配, 又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而且更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何看待环境生态对中国稻米品质的影响, 对中国稻米的科研、生产、流通有着更重要的实践与现实意义。

1 稻米品质的评价

稻米品质的评价通常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用途有关。不同时期, 人们对稻米品质要求不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稻米品质的要求特别是对口感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同的区域因生活习性不同, 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不同, 如泰国注重粒长, 日本注重食味好和垩白度小, 东南亚国家则要求米的胀性好, 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用途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如制粉条、淀粉、味精、啤酒、副食品糕点等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与食用大米就不一样, 做味精、粉条、米线的大米其直链淀粉含量要高, 酿酒稻米则要求米粒心白率高、蛋白质含量较低, 而饲用稻米则以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的高低作为品质的主要衡量依据。因此, 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不能笼统定为优质或劣质, 而应该因地制宜、科学地给予评价。

2 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1 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关于灌浆结实期的温度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诸多研究结果虽有一定差异, 但大体一致。日均温度在21~26℃之间, 整精米率最高, 超过26℃整精米率迅速下降。有试验表明结实期的日均温度在25℃到30℃之间, 多数品种温度每升高1℃整精米率下降3%~5%, 少量反应迟钝品种只下降1%。

2.2 对垩白的影响

稻米中的垩白是淀粉充实不良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生长速度过快或灌浆物质缺乏而形成, 所以温度对垩白米形成的影响比较复杂, 研究结果不大一致。大体情况是在结实期日均温18~25℃之间各品种的垩白粒率变化不大, 有些品种随温度的提高而稍有上升, 有些品种稍有下降。日均温超过25℃时大多数品种垩白粒率大幅度增加。

2.3 温度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大多数试验表明, 结实期的温度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在通常温度范围内, 直链淀粉含量极低的品种, 其含量受温度的影响小, 而直链淀粉含量中等 (15%~20%) 或高含量 (>20%) 的品种, 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高, 而在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到中等, 可提高品质。

2.4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实期的温度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极为明显。结实期的高温32℃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变幅可达, 5.6~16.5%, 而较低的气温17℃则使蛋白质降低。其原因是温度高使呼吸作用增强, 籽粒内淀粉积累减少, 蛋白质含量相对升高。还有研究认为蛋白质含量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气象年型有关, 结实期多晴少雨、日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而平均温度偏低的年份, 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反之则许多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3 土壤质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在气候生态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土壤质地影响米饭的食味, 冲积层土壤生产出来的稻米食味好, 火山灰土壤及泥炭土壤上生产的稻米食味不良, 粘性减少。灰褐色土壤的壤土型上生产的稻米食味较好, 而砾质土壤的壤土型旱田上生产的稻米, 则食味较差。

4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多, 其中氮肥的施用量、前后期比例和施肥时期对米质诸性状影响的试验较多。在试验结果中“氮肥施用量越大、施肥时期越迟稻米中粗蛋白质含量越高”, 这一点比较一致。蛋白质含量, 各品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提高, 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

5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多数试验结果认为结实期土壤干旱可提高垩白率, 增加垩白, 整精米率下降, 粗蛋白质含量下降。

据朱庆森等研究:结实期低限土壤水分对出糙率无显著影响, 处理间差异较小;整精米率明显受到土壤水分的影响, 低限土水势为~15kpa的处理其整精米率比浅水层略高, 但差异不显著, 当低限土水势低于~15kpa时, 整精米率显著降低, 并随着低限土水势的下降呈下降的趋势。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的垩白粒度和垩白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土水势的降低,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 当低限土水势~30kpa时,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糊化温度无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受土壤水分的影响, 当土水势为0~30kpa时, 直链淀粉含量均随着低限土水势的降低而增加, 当低限土水势低于~30kpa时, 直链淀粉含量下降, 但这种变化仅是一种趋势,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稻米蒸煮品质3个指标中以胶稠度受结实期土水势的影响较大, 可见, 结实期土壤干旱过度, 胶稠度变短, 米饭品质降低。结实期土水势对粗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为粗蛋白含量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呈现升高的趋势, 但当土壤水势降到~45kpa以下时, 精米中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

6 收获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成熟后的收获时机对于稻米品质如蛋白质含量和适口性有较大的影响, 适当延迟收获可减少青米的比率, 改善米饭的适口性。收获期迟早对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但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以抽穗后36天收获的稻米胶稠度最高, 以抽穗后25天收获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最高。收获期及收割方法还与裂纹米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收割过早或过迟都会增加裂纹米含量。

参考文献

[1]董军芳, 张大友, 徐殿云, 邵风康, 陈元洲.优质稻米与环境技术条件的影响因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6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面临人口增加、水土流失, 耕地面积日渐萎缩等诸多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 我们需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农业布局的举措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在现有的耕地上改进重视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因受到东南亚市场 (特别是泰国) 的冲击, 中国稻米的国际贸易额持续走低。为了尽快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再创出口收益, 防止谷贱伤农, 我们需要尽快地改善稻米品质。

按照不同方向划分稻米品质, 可以分为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其优劣与否, 除了与品种本身的遗传密码有关之外, 外界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也显得至关重要。稻米品质最终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 水稻培育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特别是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为此, 针对以重庆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 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1 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流程

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加之部分地区海拔较高, 夏天高温高湿, 稻谷易被高温逼熟, 因此水稻的种植也有当地特色, 具体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1.1 选种育秧

选种时, 要选择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 例如在重庆地区覆盖率较高的渝香203、Q优系列, 都一直因产量高, 品质优而备受好评。处理种子时, 应选择20%的盐水选种。先将选出的种子用浸种灵对水浸泡4~5 d (配制比例为1包浸种灵加10 L纯净水) , 然后将种子捞出, 控干催芽, 待到白露时节前后即可播种。

1.2 播种插秧

为了保证水稻品质优良, 建议实施人工插秧。时间一般在初夏, 5月10日—20日开始插秧, 秧龄约为30~45 d, 叶龄4~5叶, 平均株高15~20 cm。插秧的时候, 须严格控制株穴距离, 每667 m2控制在2万穴, 每穴4~6苗, 每667 m2基本苗8万~12万。插秧时, 应注意插直、插匀、不宜插太满、做到无漂秧, 无过夜秧, 深不过寸。

1.3 田间管理

插秧期过后, 紧接着的要注意田间管理, 尤其是田间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应采取深水护秧, 保证水层深度在3~5 cm, 即保证秧苗的1/3~1/2浸在水中, 以减少叶面蒸腾, 促进早返青。返青之后, 再采取干湿交替促分孽的方法实施浅水管理。到了分孽末期, 就可以开始为期4~5 d的第1次晒田。到了水稻生育中期, 继续浅水管理和间歇灌溉。

大约7月上旬, 幼穗开始步入分化期, 就可开始第2次晒田。第2次晒田的时间大约为第1次的2倍。水稻抽穗后, 于收割前一周进行排水。施肥时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 使氮磷养分较快地被茎、叶吸收利用, 避免养分被土壤固定, 还有缓解后期根系衰老的效用, 从而延长叶片寿命,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 起到催熟作用。根外追肥的时机通常控制在7月中旬齐穗期至灌浆期喷施, 依据实际生长情况, 缺氮喷施1.5%~2.0%尿素;磷、钾不足, 则选择0.5%磷酸二氢钾喷施;喷施微量元素时浓度一般控制在0.1%~0.5%为宜, 施加尿素量为5 kg/667 m2, 复合肥12 kg/667 m2。

1.4 虫害防治

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有综合防治和药剂防治2种途径, 具体实施时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前者具体的实施方法有黑光灯诱杀害虫、冬耕晒田等方法。

1.5 收获时机

一般认为, 国庆过后, 10月上旬为水稻黄熟后期, 最适合收获。这时应及时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机收, 收完立即晾晒防止受潮霉变。当含水量达13%~15%时, 袋装入仓贮存。

2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2.1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在传统农业模式中, 我国水稻种植主要是通过人工插秧种稻的方式, 此种方法不仅生产工艺落后, 而且作业条件艰苦, 劳动强度大, 占用人员多, 作业效率低。所以, 改进生产工艺, 改善作业条件, 提高作业效率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技术课题。针对这个课题, 最突出的研究成果要属全程化机械技术的引进。

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技术是指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运用和组织管理措施, 具体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等。目前,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 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其中欧美国家以直播机械化为主 (比如美国) ,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则以育苗移栽为主。

近年来, 我国在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操作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机械化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现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西南地区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现今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农村经济专业化、集约化, 农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 是改变农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节约劳动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和规模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

2.2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有机水稻种植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 也尽量少使用农药、生长调解剂等物质, 同时不采用任何转基因技术。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核心是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保证绿色农业体系的发展, 是响应农业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兵技术。有机水稻生产是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及养殖措施, 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通过自然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 如合理轮作、农业防治、生物治虫、保护天敌等。在有机水稻栽培中, 基地条件、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本田整地、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 都符合有机生产的要求。

2.3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水稻免耕直播属于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范畴, 不仅可以降低节本增效、节能低耗, 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梅雨季节的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抗酸性和抗风蚀的能力。同时, 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量, 提升土壤的生产能力, 最终实现高产稳产。随着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重点要抓好杂草防除、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 以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2.4 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超级杂交水稻也是近年来引发全世界关注的热门技术。我国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项目是由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主持的。2000年, 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历经了第1阶段, 带来单次水稻产量从不足5 t/hm2一举跃为10.5 t/hm2。2004年, 该项目达到了第2期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 四川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组宣布了超级杂交稻新成果, 即每667 m2产量900 kg。从2013年起, 重庆市也不负众望, 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自此一直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3 稻米品质提升成果

随着不断努力, 在引进上述先进技术后, 以重庆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在水稻种植方面成果斐然, 在育种方面培育出许多反响不错的优秀品种。根据调研显示, 从2013年起, 渝香203、Q优系列等重庆自主培育出来的良种已占据重庆市播种面积的30%以上, 这些品种每667 m2产量超过500 kg, 抗病性较强。重庆市现在已有60多个水稻品种产出的稻米品质突破三级标准, 其中3个品种甚至达到了国颁二级标准。另外, 不少品种在重庆室内能达三级标准, 在灌浆期气温较重庆低的地区能被评为二级。

摘要:阐述了水稻种植的详细流程,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以重庆为代表的我国西南地区在水稻培育中引用的先进技术, 并总结了引进技术后收获的巨大成果。

施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篇7

据有关文献报道, 玉米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 106.6万km2发展到1997年的2 377.5万km2, 增加了1.14倍;总产由1 175万t增加到10 431.2万t, 增加了7.87倍;产量由1.06 t/hm2增加到4.38 t/hm2, 增加了3.13倍[5]。因此, 针对辽宁省玉米分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 拟利选用熟期相近淀粉含量不同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 以普通玉米品种为对照, 通过在辽宁省北、中部的种植试验, 对比分析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对高淀粉玉米品质的影响, 确定高淀粉玉米适宜的种植区域, 为充分发挥高淀粉玉米的增产潜力和品质优势, 优化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在辽宁省农科院的试验地内进行。试验品种为高淀粉玉米华单208和农大364, 肥料品种为磷酸二铵、硫酸钾和尿素。主要仪器设备:近红外快速品质分析仪 (1241Grain Analyzer) 。

1.2 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设计, 共4个处理, 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1。氮、磷和钾肥分别为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 磷酸二铵和硫酸钾以底肥形式于播种前一次施入, 尿素平均分2次在拔节期和开花前期追施。区总行数12行, 行长6 m。播种前全试验区进行“S”形取土样1 kg。开花期选各区区头8株进行人工授粉, 用于品质分析。4月28日播种, 按照方案施肥, 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收获授粉果穗, 风干备用。把近红外快速品质分析仪圆筒形套最高调至30 mm, 与样品台上的5个套环接收器样品环相接, 取样160~230粒 (50~60 g) 装满5个样品即可。如果样品量少于5个时, 可以减少样品杯数, 保证样品杯装满样品[6]。分析结果为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氮、磷、钾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 氮、磷、钾对不同品种玉米中蛋白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增产作用, 氮、钾使得高淀粉玉米品种华单208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35%、4.82%, 磷、钾则使普通品种玉米的蛋白质分别增加了0.52%、3.72%, 氮肥对农大364、磷肥对华单208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影响很小, 氮肥对普通品种农大364的蛋白质还表现出了轻微的减少作用, 使其产量减少了0.52%。

氮、钾肥对普通玉米农大364品种中的脂肪含量的增加效果要好于磷肥, 氮、钾肥使得该品种的脂肪含量都增加了1.32%, 而施加磷肥后反而使得其脂肪含量减少了1.30%。

大量使用氮、磷、钾后, 对该试验中2个品种玉米的淀粉含量起到减产效果, 使高淀粉品种华单208的淀粉减产0.07%、0.49%、0.49%, 普通品种农大364减产0.36%、0.07%、0.07%。

3种肥料的增施, 除磷对高淀粉品种华单208籽粒中的水分含量增加了1.38%外, 其余2种肥料的增施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2种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中的水分含量。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磷、钾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影响大于氮。施磷后, 高淀粉玉米华单208的脂肪含量增加了7.14%;施钾后, 高淀粉玉米华单208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82%, 农大364品种的蛋白质则增加了3.72%。

摘要:以高淀粉玉米品种华单208和普通玉米品种农大364为供试材料,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分析氮、磷、钾对2种不同类型玉米的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钾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影响大于氮。施磷后, 高淀粉玉米华单208的脂肪含量增加了7.14%;施钾后高淀粉玉米华单208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82%, 农大364品种的蛋白质则增加了3.72%。

关键词:玉米,施肥,品质,影响

参考文献

[1]苏恒强, 朱春娆, 温长吉.组合预测方法在玉米施肥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 (3) :312-315.

[2]战秀梅, 韩晓日, 王帅, 等.应用“3414”肥料试验模型求解春玉米施肥参数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 :51-55.

[3]王振华, 亢伟民, 张新.高淀粉玉米及其开发利用[J].玉米科学, 2002, 10 (3) :90-92.

[4]陈俊生.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5]石德权, 郭庆法, 汪黎明, 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J].玉米科学, 2001, 9 (2) :3-7.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8

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稻米品质效应的变化特征, 合理运用肥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因素, 特别是氮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大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0年设在建三江分局科研所水稻地内, 属于第三积温带下限, 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试验地为多年老稻田地, 秋翻春整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pH值5.9, 土壤有机质含量3.6%, 速效氮202mg/kg、速效磷10.784mg/kg、速效钾141mg/kg。

试验是按照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施肥技术体系的基础理论来设计执行的, 具体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 试验设6个处理, 不设重复, 单排单灌, 试验共用地1.33hm2。各处理全期施肥总量相同, 均为尿素210kg/hm2 (处理6的分蘖肥为硫酸铵) 、磷酸二铵90kg/hm2、50%硫酸钾120kg/hm2, 磷肥100%作基肥, 钾肥50%作基肥、50%作穗肥施入。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26号, 插秧规格30.0cm×13.3cm, 每穴4~5株苗。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处理1为常规施肥 (Ⅰ) , 氮肥按照基、蘖、穗肥比例4∶3∶3施用, 穗肥在9.1~9.5叶龄施用。处理2为常规施肥 (Ⅱ) , 氮肥按照基、蘖、调节肥、穗肥比例3∶3∶1∶3施用, 穗肥在9.1~9.5叶龄施用。处理3为均衡施肥, 氮肥按照基、蘖、促花肥、保花肥比例4∶2∶2∶2施用, 促花肥于7.5叶龄施用, 保花肥在剑叶露尖时施用。钾肥穗肥在7.5叶龄施用。处理4为氮肥后移 (Ⅰ) , 氮肥按照基、蘖、调节肥、穗肥、粒肥比例3∶2∶1∶3∶1施用, 穗肥在9.1~9.5叶龄施用, 粒肥在齐穗后5~10d施用。处理5为氮肥后移 (Ⅱ) , 基肥少施尿素, 氮肥按照基、蘖、穗、粒肥比例2∶4∶3∶1施用, 蘖肥在插秧后1周内施用, 穗肥在9.1~9.5叶龄施用, 粒肥在齐穗后5~10d施用。处理6为速效蘖肥, 插秧后不施尿素, 用硫酸铵取代, 分两次施用 (45kg/hm2、60kg/hm2) , 为返青期和分蘖盛期, 尿素按总量的70%施用, 即147kg/hm2, 具体为按基、调节肥、穗肥比例3∶1∶3施用, 穗肥在9.1~9.5叶龄施用。

试验育苗时间为4月13日, 插秧时间为5月20日, 育苗及本田严格按照“三化一管”的技术要求进行栽培管理。

2试验结果与分析

如表1所示, 试验分别于7月13日孕穗期、7月23日齐穗期和成熟期对各处理的不同指标做了调查, 各取其平均数记录如下, 籍此分析总结各处理内水稻的生育动态等系列问题。

2.1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孕穗期和齐穗期的株高是以叶的顶端为标准, 而成熟期是以穗的顶部为标准, 由调查结果可知, 在出穗期的前后, 由于剑叶及其之下的功能叶的发生发展, 各处理的水稻个体均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 7月13日和23日的株高相差之大, 这是理所当然的, 具体分析各处理的株高, 发现在各期的调查中显示出处理1和处理3均略矮, 而处理2和处理6则略高, 而处理4和处理5的氮肥后移的株高则比较适中。

2.2对水稻干物重的影响

干物重主要指水稻植株的地上部茎、叶、穗3部分, 由试验结果可知, 调查的出穗期前后的干物质积累, 结果发现, 各处理之间大多情况下茎、叶、穗3部分的干物质积累是比较均衡的, 高者均高, 低者均低, 具体分析, 处理1出穗期前后的干物重均最低;处理6出穗期前后的干物重均最高;处理2出穗期前较低, 而出穗期后的干物重则较高, 仅次于处理6;处理3只有出穗期后穗部的干物重为中等水平, 其它各项均和处理1一样为最低水平;处理4出穗期前后茎的干物重均较高, 略低于处理6, 其它项为中等水平;处理5除出穗期后穗部的干物重略低外, 其它各项均为中等水平, 由此可知, 在中期干物质积累方面, 处理1、3最差, 处理2、6最好。

2.3对水稻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 除处理3外, 各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都是出穗期前高于出穗期后, 各处理间比较, 要以处理6为最高, 这主要是处理6的分蘖肥全部为速效肥有关。

2.4对水稻绿叶面积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除处理3外, 其它各处理的绿叶面积在出穗期前后均有增加的趋势, 增加较多的是处理4和处理5, 说明氮肥后移在水稻抽穗期具有一定的效果, 而于出穗期前后绿叶面积均最大的是处理6, 次之为处理2, 较小的是处理1、处理3, 这一点与干物重的结果相当。

2.5对水稻穗数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 各处理的水稻分蘖成穗在7月13日前就已完备, 除处理6最多、处理1略少外, 各处理整体上前、中、后期水稻分蘖茎数和有效穗数没有大的差别, 处理6分蘖最强, 穗数最多, 但无效分蘖茎也明显较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分蘖期全部使用速效肥起到的效果。

2.6对水稻穗粒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各处理的每穗粒数相差不大, 以处理5的每穗80.1粒为最高, 每穗粒数最少的处理4为76.4粒, 比处理5少3.7粒。

2.7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 各处理的空秕率相对于历年来说, 普遍较低, 但相对来说, 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以处理4的2.9%最低, 处理2的6.1%为最高, 各处理间如此高的结实率必定是对最后的产量结果影响不大。

2.8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知, 本年度龙粳26号的千粒重普遍较高, 最高的是处理5为29.3g, 最低的是处理6为28.8g, 与处理5相差0.5g。

2.9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a.处理1常规施肥 (Ⅰ) , 氮肥按照基、蘖、穗肥比例4∶3∶3施用, 在所有处理中产量最低, 究其原因, 首先将70%的氮肥用于水稻生育的前期, 来促使发生足够多的穗数以求增产的目的未实现, 其次是由于当年良好的气候条件, 水稻生育进程加快, 但相对应的是中期氮肥相对地出现空档, 由上述的各结果与分析中发现, 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多项重要指标受到制约。

b.处理2常规施肥 (Ⅱ) , 氮肥按照基、蘖、调节肥、穗肥比例3∶3∶1∶3施用, 产量位居第2, 如上所述, 10%调节肥施入的恰到好处, 多项重要指标得以提高, 这是本年度特有的现象, 在常规年份与处理1之间不会如此显著。。

c.处理3均衡施肥, 氮肥按照基、蘖、促花肥、保花肥比例4∶2∶2∶2施用, 这是有些种植户的作法, 保花肥施用过晚, 对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不起任何作用, 从而导致产量不是很高。

d.处理4氮肥后移 (Ⅰ) , 氮肥按照基、蘖、调节肥、穗肥、粒肥比例3∶2∶1∶3∶1施用, 产量最高, 改过去的前期的常规施肥为水稻生长发育的全程平衡施肥, 各项指标均达到中上水平, 这是其增产的基础。

e.处理5氮肥后移 (Ⅱ) , 基肥少施尿素, 氮肥按照基、蘖、穗、粒肥比例2∶4∶3∶1施用, 产量位居第3, 此处理的特点是基肥最少, 分蘖肥最多, 与处理4的氮肥后移比, 是不设调节肥, 产量比处理4略低, 也说明了调节肥的重要性。

f.处理6施速效蘖肥, 用硫酸铵取代尿素, 分两次施用 (45kg/hm2、60kg/hm2) , 为返青期和分蘖盛期, 产量位居第5, 仅比处理1的常规施肥略高, 原因之一就是生长过旺、株高最高、叶面积最大, 中期干物质积累最多, 其结果就是无效分蘖过多, 千粒重过小, 产量不高。

3 小结

综上所述, 首先认为氮肥后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理论上年际间产量也应该比较稳定, 但需要继续加以深入探讨研究, 其次, 常规施肥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 适当的年份, 适当的方法也可能获得高产, 但减产的几率也同样存在。调节肥和粒肥的使用, 处理2之所以比处理1增产, 调节肥的功效是不可抹煞的。关于处理6的速效蘖肥用硫酸铵取代尿素的问题, 从上述论证中应该能够发现其优异之处, 希望对此继续加以深入探讨。 (022)

摘要:试验针对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研究, 合理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氮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及品种

试验于2013年10月开始实施, 地点选择在旺苍县五权镇, 该茶园于2003年建设, 目前正是盛产期。供试土壤类型为黄壤, 土壤农化性状如表1, 供试茶叶品种为龙井4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是配方肥区和常规施肥区,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40 m2, 小区规格5 m×8 m, 常规试验用肥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 每个小区施用200 kg农家肥作为基肥。试验设计及养分用量见表2。

1.3 施肥方法及样品采集

施肥方法采用条施, 施肥前在茶树两侧距离茶树20 cm处开约20 cm深的沟, 将肥料均匀撒在沟内, 再用土回填覆盖。全年施肥时间如下:10月中下旬施基肥, 2月下旬施春茶肥, 5月下旬施夏茶肥, 7月上旬施秋茶肥, 具体施肥情况见表3。春、夏、秋在各处理区按照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3个标准分批采摘, 并计算产量, 第一次采摘春茶时统计记录新梢长度、芽头密度和百芽鲜重。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茶叶均取3月6日芽头茶测定茶叶品质成分。茶叶样品各项品质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检测。

1.5 试验数据计算与处理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用LSD多重比较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土配方肥对茶叶生物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 (表4) 表明, 配方肥区的各小区平均的新梢长度、百芽重和芽头密度与常规施肥区各小区平均数相比, 分别增加0.23 cm、14.4 g、141.5个/m2, 两处理间新梢长度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 而百芽重和芽头密度则达到极显著水平。可见配方肥区茶叶的新梢长度、百芽重和芽头密度等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施肥区, 配方肥能显著改善茶树生物性状。

2.2 测土配方施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采集一年中春、夏、秋季茶, 采摘标准按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3个标准, 由试验结果 (表5) 可得, 配方肥区采集的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产量及总产量每公顷比常规施肥区平均高出30 kg、172.5 kg、232.5 kg、435 kg, 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见配方肥对茶叶产量增长和品级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3 测土配方肥对茶叶品质影响

我们取配方施肥区处理A样和常规施肥区处理B样送中测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测试, 试验结果 (表6) 可以看出:与B样品相比, A样品22种氨基酸组分的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 分别增加22.9%、18.4%, 干物率略有提高;8种必需氨基酸中, 苏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均未检出, A样品中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高于B样品, 仅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低于B样品;与B样品相比, A样品咖啡碱含量降低14.9%, 降低幅度较为明显;A样品中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茶多酚总量略低于B样品。可见配方肥区茶叶品质明显好于常规施肥区。

2.4 配方施肥对茶叶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茶叶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配方肥区产值145 560元/hm2, 肥料投入3 639元/hm2, 收益141 921元/hm2;常规施肥区产值120 450元/hm2, 肥料投入3 468元/hm2, 收益116 982元/hm2, 配方肥区收益比常规施肥区高24 939元/hm2。注:鲜茶叶:独芽160元/kg, 一芽一叶80元/kg, 一芽二叶28元/kg, 尿素:2元/kg (N 4.3元/kg) , 硫酸钾:3.5元/kg (K2O 7元/kg) , 普通过磷酸钙:0.4元/kg (P2O53.3元/kg) 。

3 结论

施用茶叶配方肥能够显著改善茶树生物性状, 增加产量, 提升茶叶品级。

施用茶叶配方肥, 能够显著增加22种氨基酸组分总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 提高缬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 明显降低咖啡碱含量, 但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茶多酚总量略有降低。

上一篇:灭火装备下一篇:保险公司营销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