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品质

2024-09-04

稻米品质(共10篇)

稻米品质 篇1

稻米品质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等4个方面。碾米品质表示稻米的加工适应性, 外观品质代表稻米吸引消费者的能力, 而蒸煮食味品质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优质稻米必须具有外观好、易加工、食味佳等基本特点。在稻米品质的各项指标中, 与蒸煮食味相关的理化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稻米品质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与水稻生长期间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很大关系, 其中, 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很大。因此, 明确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1氮肥运筹对稻米碾米品质的影响

碾米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 其中整精米率是碾磨品质的核心, 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部分。庄义庆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认为:增加氮肥用量可以增加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柳金来研究表明, 无氮肥区和低氮肥区的各碾米品质明显高于高氮肥区, 说明适当的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碾米品质, 但施氮过量则碾米品质下降。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认为:增加氮肥用量可以增加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适量的氮肥后移能够防止水稻早衰, 维持根活力和叶片光合能力, 显著提高千粒重, 而在耐磨性相同的情况下, 精米率取决于千粒重, 因此结实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精米率, 整精米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2氮肥运筹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稻米外观品质一般指粒长、粒形、垩白率、垩白度、垩白大小、透明度等。外观品质的好坏则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封晋指出, 当施氮量增多时, 稻米的垩白率及垩白面积显著减少。但彭显龙认为, 垩白率大小和垩白面积的多少同一品种具有合适的氮肥用量, 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将增加稻米的垩白。刘立军的研究也表明:氮肥运筹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能降低垩白率, 提高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氮肥对稻米垩白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结论有较大差异, 这可能因为稻米垩白因品种而异, 不同品种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而同一品种当氮肥用量不同时, 随氮肥用量的提高垩白变化趋势也不同。

3氮肥运筹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稻米中蛋白质是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成分, 是稻米中主要的含氮化合物, 在动物和人体营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 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常被作为衡量稻米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对各国水稻品种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稻米中蛋白质含量变幅较大, 一般在6%~14%。

蛋白质含量受遗传力控制较弱,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众多学者均一致认为, 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两者达极显著正相关。就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蛋白质的影响而言, 王丹英指出, 齐穗期和抽穗后追肥, 能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姜佰文等认为施氮时期对水稻蛋白质的含量影响明显, 基肥+穗肥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4氮肥运筹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

用于评定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质的主要理化性状是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 此外还有稻米香味及蒸煮后的米粒延长等次要性状。周瑞庆研究认为追施氮肥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 并且施肥越迟降低幅度越大。姜佰文认为随着施氮时期的后移, 水稻直链淀粉的含量有下降趋势。孙艳丽等认为, 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 稻米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下降黏度值、回冷黏滞性恢复值等特性逐渐下降或变小, 黏性变劣。

稻米品质 篇2

/度中国稻米供需与价格预测

1稻谷供需平衡预测 1.1预计2005/06年度稻谷新增供给量1.8356亿t,比上年增379万t,增幅2.1% 9月预测2005/06年度中国水稻播种面积2950万hm2(4.425亿亩),比上年增加112.1万hm2(1680万亩);预计单产6200kg/hm2,比上年下降110 kg/hm2;预计总产量1.83亿t,比上年增长391万t,增幅2.2%;预计进口量56万t,比上年减少12万t.预计2005/06年度稻谷新增供给量1.8356亿t,比上年增379万t,增幅2.1%.

作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供求分析与预测”项目组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刊 名:农业展望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OUTLOOK年,卷(期):2005“”(2)分类号:F3关键词:

稻米品质 篇3

关键词:包膜控释氮肥;水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1.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067-03

收稿日期:2014-03-24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编号:20100471398);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编号:1001033B);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居静(1976—),女,江苏靖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新型肥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等相关研究。Tel:(0514)87979528;E-mail:jujing@yzu.edu.cn。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在氮肥施用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严重问题制约着农业及农业环境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氮肥施用量过高,我国稻田单季氮肥用量平均为180 kg/hm2,较世界平均用量大约高75%[1];二是氮肥利用率低下,我国稻田单季氮肥吸收利用率为 33%~38%[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地区水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低于20%[3],造成了氮肥资源的严重浪费;三是损失的氮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未被作物利用的氮素通过硝化、反硝化、挥发、径流、淋洗等一系列过程进入环境[4-5],不仅降低肥料报酬率,而且对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6]。为了解决这3个问题,科研工作者着手研究和改进氮肥的制作技术,相继研制并推出缓/控释肥料系列产品。目前,美国和日本在缓/控释肥料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7],但是美国消费的缓/控释肥料92%用于非农业市场,仅8%用于高价农作物[8],而在日本,为了节省劳动力、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肥料对河水污染,在水稻上一次性全量施用缓/控释肥料已得到普及[9-10]。因此,日本在缓/控释肥料应用于水稻种植上的技术理论较之欧美可能更为成熟,日本生产的树脂型包膜肥料不同于传统包膜肥料,表现出养分释放可控性高,但受温度影响较明显,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比较容易达到协调一致,较少受到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微生物、pH值的影响[11]。如今,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善,人们不仅对稻米数量的需求量增加,而且对不同品质档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稻米品质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观品質、食味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稻米品质既受遗传控制,又受环境制约。氮素不仅是水稻重要的营养元素,也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子。关于常规氮肥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但是,有关控释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笔者2009—2010年开展控释氮肥对不同类型水稻品质影响的试验,旨在为水稻优质米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于2009年、2010年6月在江苏省扬州市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田进行。当地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质,肥力中等,土壤含有机质2.12%,速效氮26.56 mg/kg,速效磷3.83 mg/kg,速效钾37.98 mg/kg。前茬为冬闲田。

1.1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籼稻)、扬两优6号(杂交稻)、扬粳4038(粳稻)。大田育秧,5月18日播种,6月10日人工移栽。控释肥料采用日本产包膜尿素控释肥,理论释放期为100 d左右,分为2种类型:直线型释放类型,含氮量为42%,施入后养分逐渐释放,呈直线型趋势;S型释放类型,含氮量为40%,施入后,前30 d养分释放相当缓慢,之后养分释放量迅速增加。常规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464%)、过磷酸钙(12.0%)、氯化钾(60.5%)。

1.2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裂区设计,重复3次。以品种(扬稻6号、扬两优6号、扬粳4038)作为裂区,栽插密度为13.3 cm×25.0 cm(30万穴/hm2)。以肥料处理为主区,设置4个处理:T1,S型释放曲线控释氮肥(纯氮30 g/m2);T2,直线型释放曲线控释氮肥(纯氮30 g/m2);T3,施用常规尿素肥料(纯氮30 g/m2);T4,对照,不施氮肥。控释肥在移栽前1次施入,常规尿素肥料按当地习惯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次施入。各施肥处理中磷钾肥的用量相同。小区面积为15 m2,主区(肥料处理)之间用PVC隔板分隔,裂区间则筑埂分隔,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水稻生产。各处理施肥量见表1、表2。

1.3测定项目和方法

水稻稻米品质测定:按1988年农业部颁布的标准NY 147—1988《米质测定方法》测定稻米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率、垩白度、籽粒长宽比等)、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直链淀粉、粗蛋白、胶稠度)。用碘兰比色法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糙米中的含氮量,乘以系数5.95换算成粗蛋白含量。

1.4数据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控释氮肥对不同水稻品种加工品质的影响

稻米的加工品质又称碾磨品质,其评价指标主要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指稻米出糙米、精米、完整精米的质量百分比。由表3可见,与对照相比,施肥下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基本表现为增加或显著增加,除了扬两优6号的直线型控释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在3个品种中,控释肥没有影响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除了扬稻6号整精米率、扬两优6号的直线型控释肥处理精米率、整精米率。2种控释肥料相比,在扬粳4038和扬稻6号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没有明显差异。对于扬两优6号,S型控释肥处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要高于或显著性高于直线型控释肥。由以上结论可知,施肥有利于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但是与常规肥料相比较,施用控释肥并没有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2种控释肥之间在扬粳4038和扬稻6号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扬两优6号上,S型控释肥下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要高于直线型控释肥(表3)。

2.2控释氮肥对不同水稻品种外观品质的影响

稻米外观品质包括垩白率和垩白度。垩白是指稻米胚乳中不透明的部分。垩白率和垩白度是衡量稻米心腹白米率和心腹白大小的指标。与对照相比,在3个品种中,施肥降低或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及垩白度。与常规施肥相比,在3个品种中,控释肥增加或显著增加了稻米垩白率及垩白度,除了直线型控释肥处理下的扬粳4038的垩白率和扬稻6号的垩白度。2种控释肥料相比,S型控释肥下的垩白率和垩白度高于或显著高于直线型控释肥,除了扬粳4038的垩白度。因此,总的看来,施肥能降低垩白率及垩白度,但是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处理基本增加了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与直

2.3控释氮肥对不同水稻品种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与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主要有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胶稠度等。

从直链淀粉含量来看,与对照相比,在3个品种中,施肥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与常规肥料相比,在3个品种中,控释肥下的直链淀粉没有明显区别,除了扬两优6号的S型控释肥处理;2种控释肥料相比,在3个品种中,S型控释肥下的直线淀粉低于或显著低于直线型控释肥 (表5)。

从粗蛋白来看,与对照相比,在3个品种中,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的粗蛋白含量;与常规肥料相比,在3个品种中,控释肥显著增加了稻米的粗蛋白含量;2种控释肥相比,S型控释肥下的粗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直线性控释肥(表5)。

从胶稠度来看,各品种间略有不同,对于扬粳4038,S型控释肥下胶稠度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扬稻6号,与常规肥料处理相比较,控释肥处理显著降低了胶稠度,2种控释肥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扬两优6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5)。

因此,施肥处理明显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对胶稠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控释肥也没有明显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但是显著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尤其S型控释肥显著增加了粗蛋白的含量。

3结论

3.1控释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良好的加工品质要求水稻有较高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本研究表明,施肥有利于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这与前人研究结论[12-13]一致,适当增施氮肥可改善稻米加工品质。但是控释肥施用并没有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2种控释肥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施用控释肥并没有影响到稻米的加工品质。

3.2控释氮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认为,稻米垩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引起的。有些研究認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率逐渐降低[14]。有些研究认为,增施氮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15-16]。本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及垩白度;与常规肥料相比,控释肥处理增加了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与直线型控释肥相比较,S型控释肥更能增加垩白率和垩白度。垩白率、垩白度大小与灌浆速度及原物质的供应关系很密切。施肥处理能够保证灌浆的正常速度及原物质的供应,从而可以降低垩白率、垩白度。但是对于控释肥,可能是由于前期养分释放量少,导致源物质积累少,从而导致垩白率及垩白度增加。

3.3控释氮肥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黏性、柔软性、光泽度等食味品质有密切关系。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下降[14,17-19],可能由于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直线负相关[20]。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随氮素营养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有所上升[21-23]。本研究表明,施肥处理明显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但是控释肥略微提高了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类型控释肥之间对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明显。

籽粒蛋白质在稻米中的含量仅次于淀粉,其含量不仅决定水稻营养品质,而且影响着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蛋白质含量与养分吸收有关,众多研究都认为,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16,24]。本研究的结果同样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粗蛋白的含量,控释肥比常规施肥更显著,S型控释肥比直线型更显著。这可能与控释肥,尤其是S型控释肥后期养分释放多有关,后期养分供应大小决定了籽粒蛋白含量大小。

胶稠度是评价米饭质地的1项物理指标,反映了淀粉米胶冷却后的延展性,胶稠度长,则表示米饭较柔软,短则米饭较硬。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施肥对胶稠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样施用控释肥也没有影响到稻米的胶稠度,这个结论与部分研究结果一致[25-26],但也与一些研究结果相反[27-28]。

参考文献:

[1]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95-1103.

[2]朱兆良.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2000,9(1):1-6.

[3]李荣刚. 高产农田氮素肥效与调控途——以江苏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农区为例推及全省[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

[4]尹娟,勉韶平. 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研究进展[J].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76-80.

[5]马松,许自成,苏永士,等. 控释肥对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0(5):1067-1069.

[6]向平安,周燕,江巨鳌,等. 洞庭湖区氮肥外部成本及稻田氮素经济生态最佳投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531-2537.

[7]李卫华,陈超,黄东风,等. 缓/控释肥料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其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263-266.

[8]龙继锐,马国辉,周静,等. 中国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现状及展望[J]. 作物研究,2006(5):514-516.

[9]酒田直克,山本一夫,中原秀雄,等. 被覆肥料窒素の土壌中での挙動[J]. 日本土壌肥料学雑誌,1995,66:25-28.

[10]澤英司·小林新,羽生友治 被覆肥料の溶出速度に及ぼす土壌水分の影響[J]. 日本土壌肥料学雑誌,1998,69:582-589.

[11]祝红福,熊远福,邹应斌,等. 包膜型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 化肥设计,2008,46(3):61-64.

[12]罗明,张洪程,戴其根,等. 施氮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49-51.

[13]胡曙鋆,陈云明,方兆伟,等. 氮磷钾肥施用量和运筹对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26-28.

[14]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等. 氮肥对稻米垩白及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1):31-35,10.

[15]柳金来,宋继娟,周柏明,等. 氮肥施用量与水稻品质的关系[J]. 土壤肥料,2005(1):17-19.

[16]李国生,张耗,王志琴,等. 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4):66-70.

[17]徐大勇,金军,胡曙鋆,等.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99-102,111.

[18]徐大勇,金军,胡曙鋆,等. 氮磷钾肥运筹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滞谱特征参数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1(7):921-925.

[19]陈新红,刘凯,徐国伟,等. 结实期氮素营养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22(1):48-53.

[20]吕川根,徐耀垣. N素影响稻米品质的机理初探[J]. 江苏农业学报,1990,6(3):64-65.

[21]陈能,罗玉坤,朱智伟,等. 优质食用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的相關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2):70-76.

[22]陈能,罗玉坤,朱智伟,等. 食用稻米米饭质地及适口性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9,13(3):152-156.

[23]刘宜柏,黄英金. 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11(4):1-5.

[24]冯卫东,杨生龙,张俊杰,等. 日本水稻品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综述——关于米的食味[J]. 宁夏农林科技,2005(4):54-56.

[25]韩春雷,侯守贵,刘宪,等. 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作用及其数量关系的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7(1):18-21.

[26]陈新红,刘凯,徐国伟,等. 氮素与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3):15-19,24.

[27]陈亚琴,刘喜.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1998,14(5):64-66.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篇4

1 传统改良方法

1.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水稻传统育种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利用杂种优势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79年发现,运用杂交育种,将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与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育出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良品种。李关士等研究指出,当育种亲本中有一个是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就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的优良品种。武小金研究指出,亲本基因的显性互补决定了水稻杂种优势,也有研究者认为上位性效应在杂种优势中起决定性作用。总之,稻米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双亲遗传距离的影响,要改良稻米品质,必须加大双亲的亲缘差距,同时如采用回交或复交,可使超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累积,从而扩大遗传背景的差距[1]。

1.2 系统育种

在水稻育种中,系统育种也是品质改良的重要方法之一。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系统育种选育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14个(系),并测定其高直链淀粉含量,经多代留种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还有4个,其他10个品种原有的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种性丧失,成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

1.3 诱变育种

在优良食味品质的水稻的培育方面,射线辐射诱变育种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舒庆晓等用60 Coy(3000y ocoy)射线辐射育成的多种颜色突变系,从中筛选到1个叶色黄化的低糊化温度突变体,定名为Mgt-1。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水稻不同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等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食味品质优良的优质种质资源材料,并为品质育种服务[7]。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还出现了神经网络法等新方法,该方法可模拟专家的定性、定量评价工作进行数据聚类,其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从而满足稻米品质科学评价的要求。黄丽苏等[8]利用RBF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评价了2004年国家南方稻区晚籼优质稻区试品种的品质。

2 现代转基因技术改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9]。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现代转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增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角度改良稻米的食味品质。例如,Ttoh等介绍了转蜡质基因导入杂交水稻的三系保持系龙特埔等3个籼型杂交稻亲本,致使部分转基因水稻T和T的下代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徐军望将正义rbeⅠ基因转入明恢86,使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下降15%等。

3 转基因技术研究稻米食味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与完善,转基因技术逐渐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但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增多,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加剧。人们对转基因产品中的抗性基因是否对环境和植物细胞分化造成不良影响,是否会降低转基因的预期效果等产生担心,为减少人们在这方面的担心,培育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应避免带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从而促进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稻米食味是由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3个指标决定,为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性状,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食味品质时要考虑导入多个基因[10]。

综上所述,从事分子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要与传统育种家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紧密配合,把现代转基因技术、传统育种技术进行结合,才能培育出食味品质的转基因水稻。

参考文献

[1]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等.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5,8(8):1092-1094.

[2]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等.水稻品质研究进展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16.

[3]翟凤林.作物品质育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42-272.

[4]张小明,王仪春,鲍根良,等.稻米食味评价的进展[J].种子,2002(1):52-53.

[5]张长海,王士强,赵海红.稻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0,374(9):26-28.

[6]杨生龙,王兴盛,张振海,等.日本水稻考察之见闻及中日水稻品质比较[J].宁夏农林科技,2009(4):51-52,25.

[7]肖昕,谢新华,陈奕,等.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2):156-159.

[8]黄丽苏,姚跃华,匡迎春,等.神经网络方法在综合评价籼稻品质中的应用[J].作物研究,2005,19(3):182-188.

[9]莫惠栋.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4):8-14.

稻米有哪些广告词 篇5

2. 稻习粮长,生命(活)之氧!

3. 美味成长,收获幸福!

4. 一句米!一生福!

5. 高大上,自然美,无与伦比。

6. 稻习粮长,原生态的营养!

7. 米好,生活更好。

8. 米到情到健康到。

9. 山高水长,稻习粮长!

10. 稻习粮长,尝出回忆的味道。

11. 一句米!健康你!

12. 一句米!万人赞!

13. 粒粒皆辛苦,原生态的大米放心的煮。

14. 一句米,好时刻。

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泰兴市南沙镇南岱村,其耕层基本肥力性状为全氮0.13%,速效磷22.38mg/kg,速效钾49.61 mg/kg。

1.2 供试材料

优粳5356。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8年进行,设3个氮肥处理,分别为施氮200kg/hm2 (A)、270kg/hm2 (B)和不施氮(C)。在氮肥处理的基础上设置秸秆处理试验和移栽期处理试验。

1.3.1 秸秆处理试验。

设3个处理,分别为麦秸不还田(M1);麦秸切碎后均匀还田,用量3.75t/hm2 (M2);麦秸切碎后埋入墒沟,用量3.75t/hm2 (M3)。

1.3.2 移栽期处理试验。

设2个处理,分别为正常移栽期,即6月9日移栽(T1);比正常移栽期推迟21d,即7月2日移栽(T2)。

1.4 稻米加工品质的测定

称取100.0g稻谷,脱壳后称糙米重,计算出糙率;精碾后称重,计算精米率。称取精米20.0g后,挑出整精米,计算整精米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对不同移栽期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在不同的水稻移栽期处理下,氮肥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正常移栽条件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糙米率下降,处理A、B比处理C分别降低0.28%、0.10%,但影响不明显,精米率分别增加0.24%、1.07%,整精米率处理A下降0.91%,而处理B增加0.69%,氮肥处理对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推迟移栽期后,增施氮肥使稻米的糙米率明显提高,处理A、B比处理C分别增加0.29%、0.48%,而精米率分别降低2.38%、2.05%,整精米率分别降低4.42%、4.24%,氮肥处理对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移栽期处理下,稻米的糙米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对施氮量的响应情况相反,但氮肥对其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其中,正常移栽时,处理A、B间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差异明显,说明追施氮肥能够进一步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推迟移栽时,处理A、B间稻米的加工品质差异较小,但也表现出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有所增加的趋势。可见加大氮肥用量能改善不同移栽条件下稻米的加工品质。

注:*、**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s为不显著。

2.2 氮肥对不同秸秆处理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在不同用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M1处理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处理A、B的出糙率、出精率和整精米率较处理C都有所增加,其中出糙率分别增加0.52%和0.60%,影响显著;精米率分别增加1.07%和1.04%,影响显著;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4.30%和4.03%,影响极显著。在M2处理时,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处理A、B的出糙率、整精米率也都有所增加,而出精率下降。出糙率较处理C分别增加0.47%、0.60%,影响显著;出精率则是处理A下降0.21%,处理B增加0.92%,影响不显著;整精米率分别增加1.00%和2.01%,影响显著。在M3处理时,出糙率、出精率和整精米率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A、B较处理C出糙率分别提高0.22%和0.49%,出精率分别提高0.44%和1.29%,整精米率则分别提高1.58%和2.27%,增幅最大,其中对糙米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

注*、**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s为不显著。

由此可见,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时,追施氮肥会对稻米的加工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秸秆均匀返田(M2处理)时,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明显提高,但是精米率则是在施氮量由200kg/hm2上升到270kg/hm2时才上升,说明追施氮肥对精米率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变化而异,继续增加施用量才有提高精米率的趋势。在秸秆埋入墒沟(M3处理)时,增施氮肥使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提高,说明在秸秆返田时,氮肥对稻米的加工品质有积极的意义,应该推广。

3 小结与讨论

在不同的移栽期,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均可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其出糙率、出精率、整精米率均上升,而且影响显著,提高后期施氮比例可提高稻米加工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加以应用。在不同的秸秆还田时,追施氮肥会对稻米的加工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稻米的精米率有些会受到抑制,但是增加到一定施用量时,精米率又会上升,同时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而且效果明显,所以在秸秆还田时追施氮肥有积极意义。

摘要: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处理条件下, 不同移栽期以及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移栽期处理中, 增加氮肥用量均能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 氮肥可能会抑制稻米的某些加工品质, 但是总体上能够改善稻米品质。

关键词:水稻,移栽期,氮素管理,稻米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高祥照, 马文奇, 马常宝, 等.中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1 (3) :242-247.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3]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

[4]黄建国.植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5]沈其荣.土壤肥料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不同粒肥施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篇7

关键词:水稻,品种,粒肥施用,品质特性

水稻栽培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肥料的施用来调节植株生长的营养环境, 以满足其高产与优质的要求。氮、磷、钾是作物吸收和肥料施用的最重要元素, 称为肥料三要素, 其中氮素是最主要肥料, 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化学肥料的普及使用, 我国的氮肥使用量增长迅速, 极为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然而,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度、肥料利用率不高、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科学高效地施用氮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水稻生产中,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适宜的氮肥运筹是水稻高产和优质兼顾的重要措施。

多数研究[1,2,3,4,5]认为, 施氮量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较小, 而对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影响较大, 垩白率和垩白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稻米胶稠度逐渐变短, 直链淀粉含量逐渐下降。施用氮素穗肥对稻米淀粉粘滞谱特性影响明显, 降低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下降粘度值等, 而糊化温度有所上升。由于稻米品质指标多, 影响因素复杂, 不同的研究者因所选用的品种材料及品种数不同, 所得结果不尽相同。

我国长期以高产为育种目标, 品质性状相对表现较差。本试验对我国高产品种在不同粒肥条件下的米质变化进行分析, 旨在得到对不同氮肥水平下稻米品质变化特点的认识, 为优质育种提供参考资料和适宜的改进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武香粳14、淮稻11、扬辐粳8号。

1.2 试验设计

大田育秧, 移栽至盆钵。盆钵高30 cm, 直径25 cm, 内装沙壤土。每盆栽插3穴, 每穴一苗。

1.3 试验处理

1.3.1 肥水管理

移栽前施用基肥:每盆2.2 g尿素 (按1 g氮计算) , 4.17 g过磷酸钙 (0.5 g P2O5) , 0.83 g氯化钾 (0.5g K2O) 。在活棵后开始分蘖时施用分蘖肥尿素2.2 g。日常管理按常规高产栽培。

1.3.2 试验处理

本试验设置3个水平的粒肥处理。高肥处理 (HN) , 每盆施用尿素2.16 g (计1 g N) ;中肥处理 (MN) , 尿素1.08 g (0.5 g N) ;低肥处理 (LN) , 不施粒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构成

表1为氮素穗肥处理条件下各品种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1可知氮素粒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实施的粒肥处理对各品种每穗粒数影响不大, 表明粒肥肥效发挥时每穗粒数基本已经确定, 肥效发挥应该主要在灌浆结实期。施用粒肥对各品种的千粒重影响不同, 武香粳14与淮稻11有随氮肥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变化幅度不大, 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可见各品种对粒肥的反应性表现有较大差异, 粒肥对结实率的影响在各品种中表现一致, 均有随粒肥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高氮处理与中、低氮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

2.2 加工品质

表2为不同粒肥处理后各品种的加工品质比较表。各品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品种之间表现相同的趋势。可见, 增施粒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加工品质。

%

2.3 外观品质

垩白是指稻米籽粒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 是稻米胚乳中淀粉充实不完全, 淀粉粒间出现空隙而导致光线发生折射的一种光学特性。由表3可以看出, 施用粒肥能够降低稻米的垩白粒, 各品种表现一致, 且随氮肥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均减小, 稻米长宽比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稻米粒型不易受粒肥的影响。

2.4 食味品质

2.4.1 直链淀粉与胶稠度

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采用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3项指标来衡量稻米食味品质。

由表4可知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随粒肥的增加而减小, 方差分析显示, 武香粳14 3个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淮稻11低氮处理与高、中氮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扬辐粳8号高氮处理与低氮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 中、低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4.2 淀粉粘滞性谱特点

淀粉粘滞性谱是模拟日常稻米蒸煮过程, 测定淀粉在加水蒸煮糊化过程中发生的粘度连续变化过程而测得的一系列参数, 故测得的淀粉粘滞性特征更能贴切地反映品种的米饭口感。一般认为, 糊化温度及消减值对食味品质起负作用, 而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及崩解值对食味品质起正效应。即一般情况下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越大, 糊化开始温度低、消减值越小, 其稻米食味品质好, 反之, 食味品质差。

表5是不同粒肥处理条件下各品种的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 由表5可知, 各品种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均随氮肥增加而减小, 可见增施粒肥会使稻米食味品质变劣。但消减值的变化品种间很不一致, 粒肥对糊化温度也无显著影响。

2.5 营养品质

表6为各品种精米中蛋白质含量, 可以看出, 施用氮素粒肥使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 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在逐渐增加。表明3个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对施肥较为敏感。

3 结语

本实验在基蘖肥一定的基础上, 研究3个品种在3个粒肥水平下的稻米品质表现。结果显示, 增施粒肥稻米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均减小, 即增施粒肥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各品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可见增施粒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加工品质;施用氮素粒肥使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 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在逐渐增加, 说明施用氮肥稻米的营养品质有所改善。

一般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以下的食味品质较好, 而本试验中3个粒肥水平下3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均低于20%;可见, 仅从直链淀粉含量来判断稻米品质的差异没有可靠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越大, 糊化开始温度低、消减值越小, 其稻米食味品质好, 反之, 食味品质差, 本试验中各品种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及均随氮肥增加而减小, 可见增施粒肥会使稻米食味品质变劣。

稻米品质不仅与其品种基因类型有关而且也与其栽培环境有关。在本实验中, 不同品种在对粒肥施用的效应表现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将3个品种做相同的粒肥处理, 结果显示灌浆结实过程3个品种对氮素粒肥的反应并不一致, 这也是造成品种间品质差异的原因之一, 可能与水稻灌浆结实过程中对氮碳的代谢水平有关, 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碧岩, 黎杰强, 程方民, 等.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形成动态及结实期温度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1) :94-98.

[2]华莒.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2, 3 (6) :36-39.

[3]刘丙臣, 石小翠, 等.不同穗型强势粒与弱势粒稻米品质的比较[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6) :24-25.

[4]吕文彦, 曹萍, 等.辽宁省辽河平原稻区不同产地稻米品质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 19 (4) :49-51.

[5]程旺大, 张国平, 姚海根, 等.我国优质安全稻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03, (6) :144-151.

[6]Comez K A.环境对水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J].国外农学—水稻, 1981 (3) :146-148.

[7]金正勋, 秋太权, 孙艳丽, 等.氮肥多稻米垩白及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7 (1) :31-35.

[8]董明辉, 桑大志, 王鹏, 等.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蒸煮与营养品质变化[J].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 (4) :389-395.

[9]金军.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 2002.

稻米品质 篇8

关键词:环境,稻米品质,影响

我国稻米品质的地域差异以及气候因素、土壤环境及农艺措施、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对中国稻米品质的影响。我国稻米南北差异明显, 北方稻米品质优于南方, 且南方多为籼稻, 北方多为粳稻;随海拔增高, 稻米品质变优, 并存在一个最优米质“黄金带”;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导因子;耕层深厚而又无低温冷浸的紫潮泥和黄泥、红黄泥和黄泥分别是南方稻区早、晚稻优质高产的最佳土壤条件;农艺措施可缓解或恶化水稻品质, 因而水稻调优、保优具有实践意义;环境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中国人口压力大是中国稻米品质改善慢的社会原因。中国未来稻米品质改良仍然必须走“量为中心, 质为重点”的发展策略。稻米品质的改良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技术过程, 它既受遗传因素的支配, 又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而且更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何看待环境生态对中国稻米品质的影响, 对中国稻米的科研、生产、流通有着更重要的实践与现实意义。

1 稻米品质的评价

稻米品质的评价通常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用途有关。不同时期, 人们对稻米品质要求不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稻米品质的要求特别是对口感的要求也在提高。不同的区域因生活习性不同, 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不同, 如泰国注重粒长, 日本注重食味好和垩白度小, 东南亚国家则要求米的胀性好, 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用途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如制粉条、淀粉、味精、啤酒、副食品糕点等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与食用大米就不一样, 做味精、粉条、米线的大米其直链淀粉含量要高, 酿酒稻米则要求米粒心白率高、蛋白质含量较低, 而饲用稻米则以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的高低作为品质的主要衡量依据。因此, 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不能笼统定为优质或劣质, 而应该因地制宜、科学地给予评价。

2 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1 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关于灌浆结实期的温度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诸多研究结果虽有一定差异, 但大体一致。日均温度在21~26℃之间, 整精米率最高, 超过26℃整精米率迅速下降。有试验表明结实期的日均温度在25℃到30℃之间, 多数品种温度每升高1℃整精米率下降3%~5%, 少量反应迟钝品种只下降1%。

2.2 对垩白的影响

稻米中的垩白是淀粉充实不良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生长速度过快或灌浆物质缺乏而形成, 所以温度对垩白米形成的影响比较复杂, 研究结果不大一致。大体情况是在结实期日均温18~25℃之间各品种的垩白粒率变化不大, 有些品种随温度的提高而稍有上升, 有些品种稍有下降。日均温超过25℃时大多数品种垩白粒率大幅度增加。

2.3 温度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大多数试验表明, 结实期的温度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在通常温度范围内, 直链淀粉含量极低的品种, 其含量受温度的影响小, 而直链淀粉含量中等 (15%~20%) 或高含量 (>20%) 的品种, 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高温下直链淀粉含量高, 而在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到中等, 可提高品质。

2.4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实期的温度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极为明显。结实期的高温32℃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变幅可达, 5.6~16.5%, 而较低的气温17℃则使蛋白质降低。其原因是温度高使呼吸作用增强, 籽粒内淀粉积累减少, 蛋白质含量相对升高。还有研究认为蛋白质含量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气象年型有关, 结实期多晴少雨、日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而平均温度偏低的年份, 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反之则许多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3 土壤质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在气候生态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土壤质地影响米饭的食味, 冲积层土壤生产出来的稻米食味好, 火山灰土壤及泥炭土壤上生产的稻米食味不良, 粘性减少。灰褐色土壤的壤土型上生产的稻米食味较好, 而砾质土壤的壤土型旱田上生产的稻米, 则食味较差。

4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多, 其中氮肥的施用量、前后期比例和施肥时期对米质诸性状影响的试验较多。在试验结果中“氮肥施用量越大、施肥时期越迟稻米中粗蛋白质含量越高”, 这一点比较一致。蛋白质含量, 各品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提高, 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

5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多数试验结果认为结实期土壤干旱可提高垩白率, 增加垩白, 整精米率下降, 粗蛋白质含量下降。

据朱庆森等研究:结实期低限土壤水分对出糙率无显著影响, 处理间差异较小;整精米率明显受到土壤水分的影响, 低限土水势为~15kpa的处理其整精米率比浅水层略高, 但差异不显著, 当低限土水势低于~15kpa时, 整精米率显著降低, 并随着低限土水势的下降呈下降的趋势。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的垩白粒度和垩白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土水势的降低,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 当低限土水势~30kpa时, 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糊化温度无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受土壤水分的影响, 当土水势为0~30kpa时, 直链淀粉含量均随着低限土水势的降低而增加, 当低限土水势低于~30kpa时, 直链淀粉含量下降, 但这种变化仅是一种趋势,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稻米蒸煮品质3个指标中以胶稠度受结实期土水势的影响较大, 可见, 结实期土壤干旱过度, 胶稠度变短, 米饭品质降低。结实期土水势对粗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为粗蛋白含量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呈现升高的趋势, 但当土壤水势降到~45kpa以下时, 精米中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

6 收获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成熟后的收获时机对于稻米品质如蛋白质含量和适口性有较大的影响, 适当延迟收获可减少青米的比率, 改善米饭的适口性。收获期迟早对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但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以抽穗后36天收获的稻米胶稠度最高, 以抽穗后25天收获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最高。收获期及收割方法还与裂纹米形成有很大的关系。收割过早或过迟都会增加裂纹米含量。

参考文献

[1]董军芳, 张大友, 徐殿云, 邵风康, 陈元洲.优质稻米与环境技术条件的影响因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

稻米品质 篇9

关于水稻穗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较多, 而对穗上不同部位子粒的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较少, 且不系统。王淑玲等研究表明提高产量以增加每穗粒数的方式势必以增加二次枝梗数为主, 可是二次枝梗数高对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食用品质均有负面影响, 这可能是二次枝梗数高的品种往往产量高而品质较差的生理原因。关于水稻穗型对品质的影响研究也比较少见, 尤其是关于寒地水稻穗型对品质影响的研究就更少了。所以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稻米的品质, 研究穗部性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试验材料与方法

选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收藏的180个寒地水稻品种资源材料作为供试材料。

于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习农场进行。试验地点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5~3.1℃, ≥10℃活动积温2400~2564℃, 年平均降水量在450~550mm, 无霜期106~151d。土壤类型为沙质白浆土, 试验田土地平整, 肥力均匀。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 5行区, 小区行长2m, 行距30cm, 穴距12cm。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 4月15~16日大棚内播种旱育苗, 5月18~20日移栽插秧。施肥与田间管理按照常规栽培方式进行。

室内考种, 人工对穗部性状进行测定;待测材料在同一环境下贮藏90d后按农业行业NY/T83-1986《米质测定方法》进行品质性状测定, 稻米品质的分级评价依据行业标准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进行评价;加工品质用SY88-THundefined

试验用砻谷机加工成糙米, 用浙江台州生产的电动精白机加工精米, 测定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营养品质用日本静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

应用DP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品质构成因素的变异

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是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 其中以较高的整精米率最有经济意义, 是国标优质米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工品质的优劣与品种的遗传特性直接相关外, 还与水稻生育期间的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也受收获期、干燥程度、贮藏条件和加工机械的影响。糙米皮厚度与糙米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加工同一精度的大米时, 品种优良、生长条件良好、成熟而饱满的稻谷, 其皮层较薄, 出米率较高;反之出米率较低。

由表1可见,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的含量和直链淀粉的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536~0.835、0.465~0.777、0.255~0.983、7.6~9.7g和13.4~23.5g。从变异系数看 (表1) , 试材的变异系数以整精米率最大, 直链淀粉的含量的变异系数次之。

2.2穗粒性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 (见表2) , 穗长、穗粒数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穗越长穗粒数越多的品种加工品质越差, 特别是精米率会下降, 这与聂守军的结果相似。着粒密度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密穗型品种加工品质较差。结实率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 由此可推断提高穗实粒数与结实率, 尤其是提高结实率可以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从而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注:相关系数临界值, a=0.05时, r=0.1428;a=0.01时, r=0.1869。

2.3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相关性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注:相关系数临界值, a=0.05时, r=0.1424;a=0.01时, r=0.1865。

相关分析的结果 (见表3) 显示, 二次枝梗数与稻米的加工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大穗是不利于稻米加工品质提高的, 同时一次枝梗数与稻米加工品质没有明显相关, 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 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品质的有效途径。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稻米加工品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看, 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稻米的加工品质的关系更密切。由此可以推论, 在保证一定一次枝梗数的基础上, 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二次枝梗数, 同时提高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 尤其是提高二次枝梗结实率是寒地水稻高品质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

从稻米的营养品质上看, 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直链淀粉的含量没有明显相关。从相关系数看,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 减少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 是提高寒地水稻稻米营养品质的途径。从品质间的相关性看, 糙米率、整精米率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直链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直链淀粉呈显著负相关。要想提高稻米的品质, 要协调好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 综合其指标选择水稻的穗部性状。

3结论与讨论

不同水稻品种穗部性状之间有差异, 其中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结实率以及着粒密度品种 (系) 间差异较大, 而穗长品种 (系) 间差异较小。

从一、二次枝梗的相关性状来看, 各性状均有较大的变异。稻米加工品质与二次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大穗不利于稻米品质提高, 同时一次枝梗数与稻米品质没有明显相关, 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 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稻米品质的有效途径。稻米品质与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 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二次枝梗数, 是寒地水稻高稻米品质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二次枝梗总数越多, 着粒密度越大, 则每穗粒数就越多, 稻米品质相对越差。

参考文献

[1]汪宗仁.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J].垦殖与稻作, 2005 (5) :59-60.

稻米品质 篇10

通常情况下,水稻谷粒内、外颖的两缘相互勾合包被着糙米,构成封闭的稻谷。水稻裂颖是指水稻内外颖闭合不严密,颖壳开裂或有开裂痕迹的稻谷[2]。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裂颖现象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为寒地育种工作者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Ⅰ

试验采用4个品种,每个品种选取正常粒和裂颖粒各100粒,调查每个品种糙米的斑点米、有色米、虫蚀粒及裂纹米的个数,3次重复。进行裂颖与稻米外观品质的对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1.2 试验Ⅱ

取同一品种不同裂颖率测量其糙米率、精米率研究裂颖率的不同对稻谷出米率的影响.对4个品种的正常粒、裂颖轻粒和裂颖重裂进行考种,调查稻谷的千粒重、粒长、厚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寒地早粳裂颖性状与稻谷糙米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裂颖粒的糙米与正常糙米的外观品质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L1颖壳开裂粒的斑点米占24%、有色米占17%、裂纹米占11%、虫蚀粒占9%,正常粒的斑点米占4%、有色米占3%、裂纹米占6%、虫蚀粒占3%,L2颖壳开裂粒形成的斑点米占21%、有色米占18%、裂纹米占9%、虫蚀粒占12%,正常粒形成的斑点米占4%、有色米占4%、裂纹米占8%、虫蚀粒占6%,从表1数据比较可知,颖壳开裂的粒比未开裂粒的各项指标均高,所以裂颖对稻米外观品质有较大影响。同一品种不同裂颖率与糙米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924,表明随着裂颖率的增加稻谷外观品质随之下降,二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注:裂颖粒的糙米为100粒糙米平均值。

2.2 寒地早粳裂颖性状对稻谷糙米率与精米率的影响

表2数据表明随着各供试材料裂颖率的增加,L1、L2、L3及L4的糙米率、精米率都随之降低。裂颖率越高糙米率、精米率越低。不同品种间变化幅度不一致,L1变化幅度最大,L4糙米率、精米率变化幅度最小。原因可能在于L1及L4裂颖程度不同,L1裂颖程度重。以上表明裂颖率大小及裂颖程度的轻重,直接影响稻谷糙米率及精米率,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3 寒地早粳裂颖性状对稻谷千粒重、粒长、粒宽及厚度的影响

通过表3数据可知,L1、L2、L3及L4正常粒的千粒重﹑粒长﹑粒宽与裂颖粒相比大部分都有所降低,只有L2的千粒重保持不变。各供试材料的粒厚略有增加或保持不变。这与吕文彦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3 结论

稻谷颖壳开裂使稻谷品质下降,下降的原因在于颖壳开裂形成的斑点米、有色米、裂纹米、虫蚀粒均比未开裂的米粒多,随着裂颖率的增加稻谷糙米率、精米率都随之降低,裂颖性状对稻谷的出米率有较大影响。裂颖率与稻米外观品质相关系数较大,具有负相关。

鉴于裂颖性状对寒地早粳稻谷品质的影响,育种工作者应在品种选育时给予重视,应尽量避免选择后代裂颖的材料,使寒地早粳稻的品质进一步提高,增加寒地稻农的收入。

参考文献

[1]矫江,许显滨,卞景阳,等.黑龙江省稻米品质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77-78.

[2]王豪书,杨建菊.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研究[J].种子科技,1991(3):19-22.

上一篇:ARM11下一篇:经济发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