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品种权保护

2024-09-24

植物品种权保护(共12篇)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1

摘要:本文讨论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制度,保护制度

一、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界定,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自《条例》实施以来,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 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管理地方植物新品种权工作。初步建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 育种者的权益得到了法律保护, 品种权实施效果显著。本文将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进行简要讨论。

二、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1、保护范围过小, 品种权内容过少。

《条例》第6条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 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 (以下称品种权人) 许可, 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 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条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侵犯品种权人独占权的行为, 即为商业目的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这对于保护品种权人的独占权是远远不够的。

2、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之间存在冲突和重复性劳动。

品种保护是植物新品种权审批机关根据品种权申请人的请求, 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并加以开发的野生植物的新品种, 依据品种权的授权条件, 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 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审定是国家或者省级农业行政部门的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请求, 对新育成的品种或者新引进的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鉴定, 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 决定该品种能否推广并确定其推广范围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品种保护强调所有权, 而品种审定侧重推广, 两者似难兼得。评优标准是看推广面积的大小, 推广的面积越大, 评优的几率就越高, 这种评价体系起着一种重推广的引导, 如果强调品种权保护, 推广起来难度就会增大。

3、《专利法》相关规定的不足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 植物新品种不是可专利性的主题, 但权利人可以就植物新品种的生产方法获得方法专利权, 权利人获得方法专利后, 其排他性效力延至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应当说, 方法专利保护对于非传统育种而言, 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从目前仍占优势的传统育种方法角度看, 该规定难以在广泛范围内发挥作用。

三、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完善的对策

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不应离开中国的国情,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 且专利制度中又难以设置农民特权制度, 采纳双轨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盲目与国际接轨, 只会限制国内育种创新的空间, 因此, 在维持现行方法专利保护, 以对非主要生物学方法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 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1、完善组织体系, 对新品种进行

科学评估, 为品种权的工作提供系列服务。保证新品种保护制度运行, 加强农业行政管理体系、农业企、事业单位工作体系和种子中介服务体系等新品种保护组织体系, 为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健全的组织保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新育成的品种进行产量、品质、抗性等农艺性状评价, 以对其市场前景给予分析和预测, 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自发筹建新品种保护的区域性组织, 面向社会提供品种权申请、品种权转让、品种权维权等系列服务。

2、扩大品种权内容。

在侵权行为中增加任何未经许可的为商业目的的许诺销售行为、进口行为以及出口行为。增加许诺销售行为, 能够有效防止侵权损害的扩大,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授权繁殖材料市场交易的风险;增加进口行为, 旨在防止品种权人的独占权不因他人从国外进口同种作物的繁殖材料而受到实质上的贬损;增加出口行为, 则不但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植物遗传资源, 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因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和保护的独立性而给品种权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3、完善侵权救济措施。

应将《条例》第39条中行政主体的范围扩大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以充分发挥行政行为在处理品种权纠纷方面的作用。将《条例》第39条第3款、第41条中的行政主体统一扩展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此外, 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外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经验, 使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 在新品种保护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赢得主动权, 主张我国应有的权益, 建立新品种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 提高我国运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能力, 保障农业经济安全, 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春艳、沈进、李成江:《日本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5) .[1]王春艳、沈进、李成江:《日本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5) .

[2]刘春花、朱建国:《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刑法制度的必要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2]刘春花、朱建国:《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刑法制度的必要性》[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2

第二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案件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以下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行为实施行政执法时,适用本办法。

(一)未经品种权人许可,生产、繁殖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

(二)假冒授权品种的;

(三)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所称假冒授权品种的行为是指:

(一)使用伪造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

(二)使用已经被终止或者被宣告无效品种权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

(三)以非授权品种冒充授权品种;

(四)以此种授权品种冒充他种授权品种;

(五)其他足以使他人将非授权品种误认为授权品种。

第五条 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由主要违法行为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管理工作。

第六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的要求,主动公开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执法程序,并持行政执法证件上岗;在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其行政执法证件。

第八条 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所指案件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请求人是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二)有明确的侵权人和侵权证据;

(三)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理由;

(四)侵权案件发生地属于该行政管辖范围内。

前款所称利害关系人,包括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和品种权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提出请求;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品种权人共同提出请求,也可以在品种权人不请求时,自行提出请求;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品种权人明确授权,可以提出请求。

第九条 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请求查处第三条第一项所指案件时,应当提交请求书以及涉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复印件。请求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居住或者注册地址、有效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有委托代理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的.名称、注册地址;

(二)侵权人相关信息及侵权证据;

(三)请求查处的事项和理由等。

第十条 请求人应当以纸质或者法定电子文件的形式提交请求书,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可以以请求书附件的形式提交。请求书应当由请求人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请求日期。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请求书后进行审查,对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予以立案,并以书面形式告知请求人,同时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案件承办人处理该案件;对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请求人不予立案,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查处本办法第三条所指案件时,立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违法行为发生;

(二)违法行为是应当受处罚的行为;

(三)涉及品种是授权品种;

(四)除本办法第三条第三项所指案件外,涉及品种的品种权应当是有效的;

(五)违法行为发生地属于该行政管辖范围内。

第十三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发现或者接受举报后进行审查,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在七日内予以立案,同时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案件承办人负责调查和处理。

第十四条 案件承办人在现场取证时,可以根据请求人或者举报人提供的涉案品种所在地点和生长状况等信息,及时取证并鉴定。

第十五条 案件承办人可以采取抽样方法取证;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填写《林业行政处罚登记保存通知单》,并在七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十六条 对于案件涉及的植物品种,可以采用田间观察检测、基因指纹图谱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

第十七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案件,依法做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规则》相关规定组织听证。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对侵权品种繁殖材料的销售行为,并且不得销售尚未售出的采用侵权品种生产的繁殖材料;

(二)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对侵权品种的生产行为,对涉及侵权的植物材料消灭活性使其不能再被用作繁殖材料;

(三)对正处于生长期或者销毁侵权植物材料将导致重大不利后果的,可以没收植物品种繁殖材料;

(四)没收违法所得;

(五)涉案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下的,处以一万元罚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下的,处以二万元至九万元罚款;三万元至四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万元至十六万元罚款;四万元至五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七万元至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涉案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侵权行为是第一次发生且侵权数量较小的,处以涉案货值金额五至七倍罚款;侵权人明知或者已被告知侵权、数次侵权或者侵权数量较大的,处以涉案货值金额八至九倍罚款;侵权人数次侵权且侵权数量巨大或者为逃避处罚提供伪证的,处以涉案货值金额十倍罚款。

第十九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案件时,应当采取下列处罚措施:

(一)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伪造行为,销毁伪造的品种权证书或者品种权号;

(二)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标注行为,消除尚未售出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品种权标识;品种权标识难以消除的,销毁该产品或者包装;

(三)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发放载有虚假、未经许可和误导公众品种权信息的说明书或者广告等载体,销毁尚未发出的载体,并通过公告或者广告等形式消除社会影响;

(四)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销售假冒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对涉及假冒授权品种的植物材料消灭活性使其不能再被用作繁殖材料;

(五)没收违法所得和植物繁殖材料;

(六)涉案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下的,处以一万元罚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下的,处以二万元至九万元罚款;三万元至四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万元至十六万元罚款;四万元至五万元以下的,处以十七万元至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涉案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假冒行为是第一次发生且数量较小的,处以涉案货值金额五至七倍罚款;涉案人数次假冒、假冒数量较大或者假冒涉及地域较广的,处以涉案货值金额八至九倍罚款;涉案人假冒数量巨大、假冒涉及地域广大或者为逃避处罚提供伪证的,处以涉案货值金额十倍罚款。

第二十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案件时,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一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三项案件时,应当采取下列处罚措施: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情节轻微者,处以三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一般者,处以三百元至六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处以六百元至一千元以下罚款。

前款所称情节轻微者是指:侵权行为是第一次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小的。情节一般者是指:数次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的。情节较重者是指:影响范围很大,后果较重的。

第二十二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在查处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案件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二)对有关的植物品种繁殖材料进行取样测试、试验或者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生产经营档案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违法生产经营的植物品种繁殖材料,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及运输工具等;

(五)查封违法从事植物品种繁殖材料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查封或者扣押时,案件承办人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二份,由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别保存。

第二十三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十五日以内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结案;经行政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三个月。案情特别复杂三个月内仍不能结案的,经报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述调解过程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或者个人自愿协助进行调解。

第二十六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理林业植物新品种权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遇有涉及民事案件纠纷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向当事人告知其法律救济途径。

第二十七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结案时,将全部案件文书整理归档。地方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业植物新品种行政执法报告制度。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包括本数。

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权;专门法;专利法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09-02

一、各國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立法模式分析

1.单一的保护模式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只有在植物品种保护方面设立立法形式的立法模式,分为直接用在的专利法保护和具体专门立法保护两个方面。专利法保护由专利局统一管理,专门立法保护由农业部管理。

第一,专利法的保护模式是指只能使用植物新品种专利法的保护,管理由专利局负责。UPOV模式中规定植物新品种申请专利时审查的条件是其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不是其他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植物新品种授权。在UPOV1991文本的具体内容有着正确的一致性,专利法保护仅体现在程序及行政事宜。因此,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特别法取得的专利保护模式”。代表国家如意大利和匈牙利[1]。

第二,专门法律保护模式,主要是基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规定即通过国内立法,专门保护植物新品种。UPOV公约提供了专门的法律重点保护繁殖材料,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的条件必须具备新颖性、独特性、均匀性、稳定性要求,并有适当的名称。澳大利亚和巴西适用这种模式[2]。

单一立法模式是不占优势的。国际专利法的保护具有很强的垄断性,不适合用于繁殖的植物品种和贸易,而专门的立法没有足够的强有力的效力,不能满足高科技的发展,对于转基因品种也是无能为力。

2.所谓双轨保护模式是同时使用专利法和专门法上被授予专利局和农业部门实施植物新品种和植物繁殖根据管理不同的方式进行法律保护。鉴于国情,所以每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上的双轨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存在不同,其中双轨模式也可以分为:专门法和专利法保护模式叠加和专利法和专门法分立保护模式。

第一,所谓的专利法与专门法叠加保护,是指一国在对不同的植物新品采取保护制度时同时启用专利法和专门法,由专利局和农业部门进行综合管理。最早对植物新品种权实施保护的美国,是这种保护方式的典型代表[3]。

第二,所谓的专利法和专门法分立保护的方式,是指专利法的用以保护植物细胞、组织、基因、载体等,而专门法是用于在转基因植物中,使用专门的系统保护植物品种。专利法的保护模式管理机关为国家专利局,专门法的模式管理机构为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国家:中国、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

双轨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使育种者有了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发达国家:日本、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定达成更多的利益共享,努力促进全球模式。目前许多国家都在逐渐加强转基因作物和植物新品种的保护。

二、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专利法中明确规定:新品种的植物和动物不能被授予专利,但只有其非生物育种方法可以申请专利。对于植物新品种,育种者只能按照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保护品种,因此,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不同的模式,从美国向欧洲靠拢。然而,在保护植物新品种方面不像欧洲,中国似乎仍然不足。首先,欧洲的比利时、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其他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除目录以外的植物新品种不可以申请专利。不过,也有专利法规定禁止的,所以对于目录之外的新品种植物品种不能申请专利。其次,扩大后的品种并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目录而是应用植物品种的欧洲专利局决定GI/98的上诉,甚至含有一些植物也可以申请专利。这使得很多转基因产品可以得到专利保护。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立法、判例或实践专利局可以支持这种做法。因此,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不仅远远低于实施“双重选择”的美国,也不及在欧洲实施“单一选择”。目前,转基因作物保护的国家不多,大多数欧盟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也持保守态度,但极少数的例子可以证明利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大多数转基因作物真正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引进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监管机构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引进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4]。

三、针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完善的具体措施

1.加强新品种保护意识以缓解实践中执法难的问题。首先,通过行政执法部门权力的协调,以避免重复执法。在此基础上,应整顿市场秩序、打击侵权和假冒植物新品种、加强执法同时保留品种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双管齐下的行政和司法保护的双重保护,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加强对公众的信心,使得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保护植物新品种。因此,我们需要增加新品种植物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使育种单位,育种构建的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来增强自身的防御防止外来品种的侵权,使申请品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采用双轨制保护模式。中国目前的模式是单一的对部分的属、种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这种模式会增强保护的幅度和强度范围,加强对脆弱的植物属和种的保护,而避免其他植物属和种有不良影响或属和种的农业现状不匹配,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尤其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如若贸然来提升水平,一个大数量的国外新品种植物赠予,将极大地危害保护遗传资源和粮食安全的保障。采用双轨制模式,其可贵的是不同种不同属的农业现状下,可以采取两套不同的保护措施的强度、范围,中国更适合现有的双轨制促使植物属、种的商品率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专利法》的出台与UPOV1991文本的内容相似都相应的扩大了保护植物属和物种保护的内容和程度。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容和程度比我们目前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UPOV1991文本更加科学,过渡到UPOV1991文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有利于维护饲养者的利益。但转型过程中的速度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决定。另一方面是减少该国与国际社会保护植物新品种,同时考虑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之间的差距。

3.植物新品种保护需逐步扩大植物的范围和种类。作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成员,扩大保护范围、类型是明确的UPOV公约的内容,应遵循《公约》的实施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加大保护范围和物种的种类以及数量是否有助于农业、林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范围将被放置在相应的专利法或特别法是值得商榷考虑的。

4.DUS测试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DUS测试技术的先决条件,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试,在现实中,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生长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使植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变得非常复杂又费力。借鉴现有的技术世界,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合理科学的进行DUS的相关测试。

总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比重还很大,植物新品种保护、遗传资源保护和农民的特权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之间的利益,它应该是一个逐步扩展的新的植物品种保护。虽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规定给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种常态,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采取的行动以及保护方式都是不同的。这些保护模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适合本国国情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应服务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服务于国家大局,这应该反映在立法中。无论是培育新品种的植物或引进应该是起始点和结束点。

参考文献:

[1]杨旭红.澳大利亚《1994年植物育种者权利法》的特点[J].农业科技管理,2005(5).

[2]蒋和平,谢新南.国外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管理规则及对我国的借鉴[J].科技与经济,2006(2).

[3]董新忠.美国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基于Pioneer Hi-

bred案看美国植物新品种的可专利性[J].知识产权,2006(5).

[4]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浅谈中国植物新品种的法律保护 篇4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品种权,法律保护

中国历史悠久,土地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物品种资源丰富。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丰富的植物品种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维护育种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和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必要分析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状况,结合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形势,建立并完善中国的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制度。

一、中国植物新品种制度的基本架构

(一)植物新品种与植物新品种权

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公约1991年文本)的规定,植物新品种是指已知植物最低分类单元中单一的植物群体,不论授予育种者的权利条件是否满足,该植物群体可以是以一种特性区别于任何其他植物群体,并作为一个分类单元,其性状特征经过繁殖不发生变化。从范围上,它既可以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以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所形成的品种。根据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名称的植物品种”。

植物新品种权又称为植物育种者权利,是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知识产权。具体而言,其包括:独占权、许可权、使用权、销售权、转让权。除以上几种权利外,植物新品种权还包括标记权、排除侵犯权、追偿权等。

品种权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核心。根据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植物新品种权“是国家依法授予完成植物新品种育种的单位和个人对其完成的育种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因此植物新品种获得法律保护的首要要件是,人类的技术方案介入到植物新品种的生长过程中。其次,该品种应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的名称。中国植物新品种分为农业和林业两部分,分别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负责相应品种权的申请、审查等工作。目前只保护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等。赋予植物新品种育种者以私有产权,使育种者得到成本补偿并得以控制信息的外溢效应,有利于保护植物新品种育种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培育植物新品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促进科技兴农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二)中国植物新品种制度的法律框架

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起步较晚。199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正式拉开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立的序幕。为了适应国内、国际对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要求,中国又于1999年加入了UPOV1978年版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采取非专利的形式。加入WTO后,中国开始履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1)。1999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细则(农业部分)》,随后出台了《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部门规章。此外,国家颁布的《农业法》、《种子法》、《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也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保护。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颁布了《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至此,中国初步搭起了农业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制度的框架。

(三)中国保护植物新品种的执法体系

在执法体系上,中国采取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司法保护包括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途径。行政诉讼保护,是指品种权当事人对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做出的假冒授权品种的决定和省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做出的侵权决定,以及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做出的复审决定和无效决定,审批机关所做出的强制许可决定和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不服时,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保护,是指当品种权的权利被侵犯后,可以不经行政救济途径直接向有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侵犯新品种权之诉;同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前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的请求。刑事诉讼保护,是指品种权的被侵权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控告,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行政保护,是指当植物新品种遭遇侵权时,品种权人可以向省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申请处理,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司法保护相比,行政保护具有快捷、简便的优点,能迅速维权,但是其处理决定不具有终局性,法院的判决才是最终裁决;而且行政机关运用的救济手段有限,不能决定对品种权人的赔偿,司法保护则包括所有救济手段。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品种权的性质为民事权利,司法保护将是今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中国植物新品种制度的成效与问题

(一)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的成效

1. 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数量增势较快,保护名录不断扩大。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中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品种权申请量增势迅猛,保护名录不断扩大。目前中国植物品种权的年申请量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中跃居第4位。截至2009年3月31日,中国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已达到6348件,其中已授权2312件。从申请单位的性质来看,国内科研院所、企业、个人等申请量占总申请量95%以上,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日益受到重视。从植物种类来看,传统的大田作物依然是申请的主力,申请量接近总申请量的九成。此外,国外企业加大了在中国的品种权申请力度。(2)

2. 品种权审查、测试体系不断完善。

为保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农业部组建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的受理、审查及其他有关事务;成立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负责审理驳回品种权申请的复审案件、品种权无效宣告案件和新品种更名案件;设立了农业植物新品种繁殖材料保藏中心,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繁殖材料的保藏工作;建立了1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14个分中心,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测试工作。在借鉴UPOV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基础上,科技人员克服了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复杂给田间测试带来的困难,研制了42种植物属或种的DUS测试指南。(3)

(二)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不足

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起步较晚,尽管植物品种权申请量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意识不足。

由于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刚刚建立不久,育种单位和个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尚不完全熟悉,对品种权申请过程不甚了解,对侵权案件的处理还存有疑虑,植物品种权侵权现象严重,品种权权利人维权积极性不高。

2. 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太合理,申请程序复杂,审查速度较慢。

申请植物品种保护的作物主要集中在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品种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获得一项植物品种权的时间,至少也要1~2年,品种授权前测试周期较长,不利于及时保护育种人的合法权益,不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需要。

3.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行政执法能力不强。

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农业、工商、公安等多头执法现象,由于各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和合作协商,造成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脱节。对品种权侵权假冒现象的查处力度不够,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假冒、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对品种权侵权假冒现象的查处力度不够,影响了育种人育种和品种权申请的积极性。

三、植物新品种国际保护的状况

(一)《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是为植物新品种提供具体保护的唯一的国际公约。1957年,法国邀请德国、荷兰、奥地利等12个国家和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联合国粮业组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植物新品种保护外交大会,拟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简称UPOV公约)。1961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二次外交大会通过了该公约,签署国家有法国、比利时、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该公约于1968年正式生效,此后又经过了1972年、1978年和1991年三次修改,目前生效的有1978年和1991年的两个文本。《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与1978年文本相比,将育种者的权利扩大到禁止侵权品种进出口,对育种者的权利的限制性规定更为具体,并扩大了保护范围,延长了保护期限,同时保护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鉴于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中国于1991年加入了1978年文本,成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的第39个成员国。

(二)部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1. 美国。

美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保护制度,采取植物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和实用专利法三重保护的模式。1930年美国颁布了《植物专利法》,将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块茎植物除外)纳入了专利保护范围,审批机关为美国专利与商标局。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实用专利法》(4)修订案,并通过三个重要的法院判例逐步确立了植物实用专利的合法地位,(5)对有性或无性繁殖的植物发明都可授予实用专利。1970年,美国颁布《植物新品种法》,对有性繁殖产生的植物品种提供类似于专利的保护,审批机关为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作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国,美国于1994年签署实施UPOV公约1991文本,随后颁布了修正案,规定允许农民保存受保护的品种的种子,为繁殖目的销售、交易及与其他农民交换种子。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审查是通过书面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审查员主要依据申请人提交的新品种描述信息和试验数据做出是否符合授权条件的判断(6),这是美国的一大特色。从整体上看,美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了育种者利益的保护,规定育种者可选择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模式。

2. 日本。

1941年,日本公布了《农业种子和种苗法》,这是亚洲第一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此法规定了种苗注册制度,对品种优良的植物新品种实行保护。已注册登记的植物品种的繁殖资料被用作商业目的销售或第三者使用该品种登记注册的名称时必须得到品种所有者的授权或许可。保护期限较为短暂,限定在3~10年。此外,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大豆等)都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1982年,为了迅速适应农业国际贸易的需要,日本加入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可以说,日本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是很强的。在审查方式上也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首先,依据申请品种的客观情况选择审查方式,其次DUS测试(7)采取田间试验和定点检查两种方式,实际操作过程简单高效。

3. 印度。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鉴于《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高水平保护和侧重于保护商业育种者利益的立场,对是否加入UPOV1991年文本持观望态度。作为人口较多的农业大国,印度采取了兼顾育种者利益和农民利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1993年,印度农业部起草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民权利法》,采用植物品种权的形式对植物新品种予以专门法保护。根据该法,育种者对授权品种享有生产、销售、使用、进出口专有权。为了防止本国种质资源的流失,保护特有农作物品种,对符合DUS标准的“农户品种”(8)也予以保护,此外,印度还建立起利益分享机制和生物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9),这是印度的一大特色。《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民权利法》以产权界定的方式保护了育种者的投资和创造性劳动,也使印度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四、完善中国植物新品种制度的建议

(一)强化品种权保护意识,增强品种权保护观念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信赖,充分发挥植物新品种保护积极效应。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查处假冒授权品种和处理品种权纠纷的法律依据和手段、方法,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育种单位和育种人应树立产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既防止他人侵犯自己的品种权,又避免侵犯他人的品种权。

(二)逐步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加强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的结合与衔接

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大对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投入,逐步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范围,为越来越多的育种者提供保护空间,避免中国植物种质资源非法流失。在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衔接方面,要重点强化对农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借鉴国际做法,实行品种登记制度。

(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品种权的行政执法工作

加快科技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由科研计划和成果管理向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商,避免重复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整顿种子市场秩序,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切实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打击植物新品种侵权假冒行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司法保护,任何拥有知识产权的公民法人和组织在其拥有的权利受到损害时,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保护。其二是行政保护,品种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当地农林行政部门申诉。

(四)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信息服务体系

扩充、完善审查、测试数据资源;研制数据加工技术标准与规范,建立品种数据资源自动查询系统;建立和完善品种权相关信息披露系统,拓宽授权品种实施与产业化渠道;建设国内外品种权信息交换及预警平台,追踪研究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的立法动向,分析其可能对中国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及时预告和预警。

(五)完善植物新品种法律法规

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审查规则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参照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新品办)负责受理、审查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

第二章 申请及受理

第三条 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人应当向新品办提交符合规定格式的植物新品种权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照片和照片的简要说明(见附件);委托代理机构申请的应有代理委托书。境外申请人应当委托代理机构进行申请,鼓励境内申请人委托代理机构进行申请。申请文件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电子文档一份。

第四条 收到申请文件后,新品办进行形式审查,申请文件应当符合规定格式并填写恰当内容;使用简体中文和公历纪年。纸质文件应当字迹清晰、无涂改;无撕破、揉皱或者折叠等。

第五条 新品办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对于形式审查合格的,向申请人发放品种权申请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1个月内缴纳申请费,每个品种1000元人民币。缴费采用银行汇付(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平里支行,户名: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账号:***1523)。申请人应在汇付凭证上注明申请号、申请日、品种名称和费用类型,缴费后应将汇付凭证传真到新品办。

对形式审查不合格的申请,通知申请人予以修改,修改后仍不合格的,不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第六条 申请人未按照时间和规定数额缴纳申请费的,申请视为撤回并通知申请人。

第三章 初步审查

第七条 申请人按照时间、数额缴纳申请费后,进行初步审查,内容包括: 1)申请人资格

申请人为外国人的,其所属国家应当和我国签订有相关协议或者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

台湾地区的申请人按照《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和《关于台湾地区申请人在大陆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暂行规定》可以申请品种权。2)保护名录

申请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植物品种保护名录范围内培育的品种。3)新颖性

申请品种繁殖材料在境内销售未超过1年、在境外销售未超过6年的品种视为具有新颖性。新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品种,自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的品种权申请,经育种人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不超过四年的,视为具有新颖性。4)品种命名

品种名称应当使用两个以上简体汉字或者简体汉字加阿拉伯数字组合。相同植物属内的品种名称不得相同。已在外国获得品种权的,应使用音译中文名,将原品种名称加括号附在中文名后。品种名称不应具体描述品种特性和育种方法,不应含有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容词等。未经商标权人同意,品种名称不得与注册商标的名称相同或者近似。品种命名的其他规定,按条例和实施细则办理。

第八条 品种权申请受理后,应在6个月内完成初步审查。第九条 初步审查合格的,在初步审查时限内予以公告。

第十条 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应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或者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有权提出复审请求。

第四章 实质审查

第十一条 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缴纳审查费,在收到审查费每个品种2500元(缴费开户行、户名、账号同第五条)后,对申请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进行实质审查。第十二条 审查方式:

1)申请品种在国(境)外经过测试的,可以向国(境)外审批机构购买测试报告。2)申请品种具备测试条件的,组织测试。

3)除1、2款以外的申请品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查。第十三条 现场审查依据:

对申请品种有测试指南的,应使用测试指南作为审查依据。对申请品种无测试指南的,参考UPOV或其他国家相关测试指南。必要时辅以实验室分子测试。

第十四条 现场审查应从专家库中选择3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优先选择编制测试指南的专家和熟悉该种(属)分类和育种的专家。

第十五条 实质审查不能满足DUS条件要求的,驳回申请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有权提出复审请求。

第五章 审查专家的确定

第十六条 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专家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具有植物分类、遗传育种、栽培利用等专业背景,并熟悉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第十七条 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专家通过网上公开征集、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等途径收集专家信息(见附件),确定候选专家名单,报新品办批准,建立现场审查专家数据库。第十八条 现场审查专家数据库每两年更新一次,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现场审查专家应参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远程教育,通过后方可作为现场审查专家。

第六章 现场审查各方职责

第二十条 应指定专人作为审查员组织现场审查。审查员负责联系申请人、审查专家,确定审查时间和地点,准备相关审查文件,组织现场审查的相关事宜。

第二十一条 现场审查专家应对申请文件进行审阅,确认近似品种,按照审查依据进行审查,完成审查报告,并对审查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现场审查专家应与品种权申请人不在同一单位工作、且不存在利益关系。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应对现场审查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进行回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应按照专家组建议及时修改申请文件,填写相应的补正书、变更表等,1个月内提交到新品办。第七章 授权

第二十四条 对实质审查符合授权条件的品种权申请,编制植物新品种权审批汇总表。植物新品种权审批汇总表包括品种名称、申请号、申请日、所属的属(种)、培育人、申请人以及确定的品种权人、品种权号等项。

第二十五条 新品办拟定授权签报,并附专家现场审查报告和测试报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第二十六条 在国家林业局发布授权公告的同时,应当通知品种权人在3个月内缴纳第一年年费每个品种1000元(缴费开户行、户名、账号同第五条),并对缴纳年费的品种权人发放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第二十七条 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应包括证书号、品种名称、申请号、申请日、所属的属(种)、品种权人、品种权号、培育人、品种权有效期限和生效日期等内容(样本格式附后)。证书上加盖国家林业局公章及局长人名章。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新品办应当建立、完善和管理申请文件档案,及时录入、更新和维护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管理系统。

名优绿化植物品种介绍 篇6

1.果岭草:两季型草坪草,叶片纤细,成坪后草较密,节间短而低矮,耐盐碱,耐低矮修剪(3~5毫米),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成坪快。果岭草比较耐寒、耐旱,病虫害少,耐频繁的刈割,践踏后易于复苏,全年常青,具有诸多优点。现常用作单纯草坪草(即由一种草本植物组成的草坪),也与黑麦草混合栽培用作草坪草。果岭草冬季可保持常绿,因而成为绿化草坪草的宠儿,现已广泛应用于高档小区、大型广场、运动场所的绿化。

2.百慕大草:暖季型草坪草,叶片细腻柔软,成坪后密度适中,根系发达,生长极为迅速,耐旱、耐践踏,且杂草难以入侵百慕大草坪;百慕达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合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和安徽等地的气候;百慕大草适用于公园开放式绿地、公路绿化带、运动场等践踏较多的大型绿化坪,也是目前高尔夫球场使用最普遍的草品种。(彩图参见81页图3)

3.马尼拉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其根茎横走并匍匐在地,草茎细弱,高12~20厘米。马尼拉草叶片属于半细叶类型,叶质硬、扁平或内卷,叶面有纵沟,长3~4厘米,宽1.5~2.5毫米;马尼拉草色翠绿,病虫害少,分蘖能力强,覆盖度、观赏价值高;马尼拉草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成坪较快;马尼拉草草层密集而无丛状馒头形突起,蔓延侵占与竞争能力较强,所以杂草危害相对减少,易养护管理;马尼拉草耐寒,抗旱能力强,耐瘠薄,成坪后草层茂密,略耐践踏,其组成的草坪具有韧度与弹性;相对于同样耐践踏的狗牙根,马尼拉草的绿期更长,常用于运动场草坪,也用于建设足球场、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经常践踏的绿化坪。目前马尼拉草一般广泛用于铺建庭院绿地、公共绿地,也是良好的固土护坡材料。(彩图参见81页图4)

4.天鹅绒草:喜温暖气候和湿润的土壤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耐寒性和耐阴性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pH值6~7.8的土壤最为适宜;抗锈病力弱,须加强防护。天鹅绒草成坪后草层低矮平整,茎叶纤细美观,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加上侵占力极强,所以常栽种于花坛内作封闭式花坛草坪或作草坪造型供人观赏,因其耐践踏,故也用作运动场、飞机场及需要大面积成坪的绿化坪草品种。

二、花卉品种

1.孔雀草:别名黄菊花、孔雀菊、小万寿菊、缎子花等。其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披针形,叶缘有明显的油腺点。孔雀草高30~40厘米,花茎自叶腋抽出,头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花色有红褐、黄褐、淡黄、紫红色斑点等,花形与万寿菊相似,但花朵较小而繁多;孔雀草性喜阳光,但半阴处栽植也能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移栽,生长迅速,易栽培、管理,撒落在地上的孔雀草种子在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即可自行生长,其适应性非常好;孔雀草的花期从“五一”一直到“十一”,南方花期为3~5月及8~12月;孔雀草从播种到开花仅需70天左右。

2.矮牵牛:又名碧冬茄,为多年生草本花卉,茎直立或匍匐,叶卵形、全缘、互生或对生。矮牵牛花朵较大,单生,花形呈漏斗状,花瓣边缘变化大,有平瓣、波状、锯齿状瓣,花色有白、粉、红、紫、蓝、黄等,另外还有双色、星状和脉纹等;矮牵牛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冻,怕雨涝;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3~18℃,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温,夏季为矮牵牛生长盛期,须注意补充充足的水分,冬季温度需要保持在4~10℃,环境温度低于4℃时停止生长。

3.四季海棠:又名四季秋海棠、虎耳海棠、瓜子海棠、玻璃海棠等,是秋海棠植物中最常见和栽培最普遍的品种。四季海棠是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直立,微肉质,高25~40厘米,有发达的须根;叶卵圆至广卵圆形,基部斜生,绿色或紫红色;雌雄同株异花,聚伞花序腋生,花色有红、粉红和白等色,单瓣或重瓣;喜光,稍耐阴,畏寒,喜温,一般在稍阴湿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种植栽培,但不耐热,怕水涝。四季海棠姿态优美,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且稍带清香,很有潜力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花坛花卉之一。它具有株型圆整、花多而密集、极易与其他花坛植物配植、观赏期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绿化苗木品种

1.红枫:别名紫红鸡爪槭。红枫叶、枝常年呈紫红色,艳丽夺目,观赏价值高,是重要的彩色树种。红枫是落叶小乔木,树姿开张,小枝细长,树皮光滑、灰褐色,叶为单叶,交互对生,常丛生于枝顶;叶掌状深裂,裂片5~9,裂深至叶基,裂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叶缘锐锯齿;春、秋两季红枫叶为红色,夏季叶紫红色,嫩叶红色,老叶终年紫红色。红枫性喜湿润、温暖的气候和凉爽的环境,较耐阴、耐寒,忌烈日暴晒,但春、秋两季也能在全光照下生长。红枫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长,怕水涝。红枫是名贵的观叶景观树,是绿化园林中最常用的树种。

2.樱花:别名山樱花,为落叶乔木,树皮紫褐色。花叶互生,叶边缘有芒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每簇3~5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前端有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红色、粉红色。樱花一般在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樱花性喜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在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樱花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抵抗力均较弱,不耐盐碱土,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樱花常以娇艳绚烂取胜,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通常成片成群栽植。

3.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沙质土壤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喜光,有一定的耐阴力;桂花幼苗期需要一定的蔽荫,成树后需要相对充足的光照;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喜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开花困难,畏淹涝积水,不很耐寒,但相对其他常绿阔叶树种还是比较耐寒的树种;花期一般在9~10月,适应亚热带气候地区;桂花要求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尤其是开花时需要的水分较多,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全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我国桂花主要栽培品种有:丹桂,金桂,银桂和四季桂等。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7

姚宏亮:1997 年3 月20 日, 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同年10 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志着我国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 促进农林业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由此拉开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序幕。

1999 年4 月23 日, 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UPOV) , 成为该组织的第39 个成员, 这是我国为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应对加入WTO后农业经济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新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实施, 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 侵权套牌等违法现象日益增多, 侵害了植物新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挫伤了植物新品种权人的创新积极性, 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阻碍了种业的健康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层级相对较低, 即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均有相关法律进行保护, 唯有植物新品种是通过法规来规范的; 二是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水平偏低, 保护力度、强度、范围和内容远不能适应当前推动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三是鼓励品种创新不足, 企业维权存在周期长、 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 自2016 年1 月起实施的新《种子法》增设了新品种保护一章, 将原《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内容上升为法, 并对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条件、授权原则、品种命名进行了规定。 新法增强了新品种保护的力度, 有利于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

记者: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对种子企业或育种者有哪些好处?

姚宏亮:植物新品种权也叫植物育种者权利, 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 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 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 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植物新品种获得授权后才能得到保护。 种子企业应有权利意识, 对于自己选育的育种成果, 应当及时申请保护。新育成的品种, 最好在参加品种试验以前或与品种试验同步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 如果能及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 将有利于品种权人维护品种生产及销售市场权利。未申请保护的品种, 其权利容易被侵犯。 品种获得授权后, 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他人使用或者销售被保护品种, 需要经品种权人授权并向品种权人缴纳相应的费用, 这对促进种业创新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同时在品种遭遇侵权时维权有法可依。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植物新品种获得保护授权后, 便于种子企业在品种遭遇侵权时维权, 您可以讲一个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吗?

姚宏亮:如2015 年底引起热议的“垦丰种业维护知识产权, 侵权企业被判赔偿20 万元”一事。 绥化市A种子公司未经垦丰种业许可, 以“育选7”的名义销售“垦稻12”, 被垦丰种业起诉至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 经审理, 省、市两级法院支持垦丰种业合理诉讼请求, 依法认定A企业销售垦稻12 是侵权行为, 判令A企业停止生产、销售, 并赔偿垦丰种业经济损失20 万元。

垦稻12 是垦丰种业享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水稻品种, 2003 年通过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5 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2006 年获得授权, 品种权号:CNA20030138.1。

事情原委为:2014 年种子销售季节, 绥化市A种子公司销售“育选7”, 工商局在市场查获并取样送检后,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判定送检样品为垦稻12。 垦丰种业随后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植物新品种权侵权诉讼, 并出示大量证据, 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法院经审理确认了垦丰种业所述的事实, 依法认定A企业未经垦丰种业授权销售垦稻12 是侵权行为, 判令A企业停止生产、销售, 并赔偿垦丰种业经济损失20万元。 A企业不服, 上诉至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审法院查明事实后, 仍然认定A企业侵权, 因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目前, 垦丰种业已通过法院的强制执行, 拿回所有赔偿款和诉讼费用。

当前市场上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 仍在以种种不法方式实施侵权的行为, 并侥幸地认为, 只要不以品种权证书上的名称生产销售, 就很难被追究责任。 此案例中法院的最终判决说明了一个事实, 无论不法分子采取何种手段, 都难逃法律制裁。 这是植物品种在申请保护并获得授权后遭遇侵权时维权成功的典型案例, 试想, 若当时垦丰种业没有对垦稻12 申请品种保护, 这个案子的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

因此, 针对我国品种研发模仿重复多、同质化严重的现状, 国家鼓励原始创新, 强化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鼓励品种申请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记者: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 目前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认为新品种保护等同于品种审定, 有的人认为新品种通过审定后才能申请保护, 还有的人认为只有具备市场经济价值的品种才能申请新品种保护等, 那么应当如何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呢?

姚宏亮:存在新品种审定和新品种保护关系的误区, 实际原因是对我国品种保护制度和审定制度不了解。 新品种通过审定相当于品种有了市场“准入证”, 可以在允许的区域内进行合法的推广;新品种权则是对品种权利人的认定, 相当于品种的“身份证”或“产权证”, 获得新品种权, 没有通过审定不可以推广;获得新品种审定, 可以进行推广;如果没有申请新品种权, 则育种完成人不能依法享有该品种的排他使用权。

记者:种子企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之路该怎么走? 山西有哪些企业对这项工作比较重视?

姚宏亮:对于自有品种, 企业可以直接或者委托代理机构向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提出申请;若出现品种侵权问题, 则可向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反映, 经调查属实后处理。

山西在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截至2014 年年底, 山西省共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27 件, 获得授权58 件。 在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早的种企有山西强盛种业和屯玉种业, 山西大丰种业则在2011 年提交了大丰30 品种及大丰30自交系A311 的保护申请, 并于不久前取得了授权书。 这些种企积极申请品种保护的做法, 值得其他种企借鉴。 通过申请品种保护, 规范了作物新品种转让、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行为, 对于规范种子生产及经营市场、调动育种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育种者与生产者合作共赢、促进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对于现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机制, 您有哪些建议?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8

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涵

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获得授权的植物新品种在法律层面上赋予了品种育成者一种权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1,2,3]。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实施,保护了品种育成者的利益,增加了品种育成者的效益,促进了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在我国要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要经过递交申请书、审查、田间测试、实质审查、授权等环节,一般需要3 a左右的时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2 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经验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简称“UPOV”)组织中的各成员国的国情不同,设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机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与文本、管理模式、审查制度、技术规则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现总结了美国、日本、韩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形式,从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2.1 美国

美国于1983年加入UPOV。1994年国会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修订案,并于1999年2月22日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公约。美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有2种形式,一种是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实施的植物专利法保护无性繁殖的新品种,但不包括块根、块茎植物;另一种是由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司设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实施的保护有性繁殖和其它植物新品种。美国对植物新品种进行DUS测试是所有UPOV成员国中唯一通过书面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的国家,利用生长试验、因特网、品种释放通知、种子目录、PVP申请和其它出版物获得品种描绘信息,建立完整的植物性状审查数据库,对申请品种的描述与数据库对比,确定特异性。目前,美国植物性状审查数据库存有130多种作物80 000多份品种信息[3]。在美国,审查员靠申请人提供的书面审查材料判定一致性和稳定性,重点检查申请品种系谱图和是否有变异产生[4]。

2.2 日本

日本于1982年加入UPOV公约,是亚洲第一个成为UPOV成员的国家,现在适用于UPOV的1991年文本公约。设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主管机构,主要包括规划班、国际班、审查运营班、审查官、品种登录班、种苗产业班和管理班,各负其责。通过不同分工,使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审查方式更加灵活。针对不同的申请者和申请品种,采取不同的审查方式,可采取书面方式和DUS测试2种方式。对于国家品种性状数据库存在,申请者保证提供准确信息的采用书面形式,审查速度快,节省人力、财力。其它品种采取DUS测试,审查机关自己来做或委托申请者自行做,审查员依据结果进行判断[5]。此外,日本的品种注册(类似我国的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是“合二为一”的,凡是申请保护的品种都必须登记注册,这样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效率。

2.3 英国

英国于1968年8月加入UPOV,现行的法律与1991年文本公约相协调。所有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品种(即植物育种者权利PBR),都要经过DUS测试,DUS测试仅是确认申请品种是否是一个新品种(从植物学的观点看),通过DUS测试的新品种根据育种者的意愿,决定是否申请植物育种者权利(PBR),英国的DUS测试工作由英国农业部制定的测试机构承担,不进行任何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工作,独立开展测试,不受外界行政和经济的干扰。但通过DUS测试的新品种,如果要进入市场,就必须再进行VCU(Value for Caltivation and Use)测试,测试的目的就是为农场或农户提供植物新品种的农艺性状适应性、抗病性、加工品质特性与利用途径及适宜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使新品种的使用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6]。英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品种推广很好地结合,在同一试验过程中取得了两方面的试验结果,节省了财力、物力以及人力。

2.4 荷兰

荷兰于1967年公布实施了《种子种苗法》,1968年正式加入UPOV,是UPOV的5个创始会员国之一,采用UPOV的1991年文本公约。在荷兰,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必须先向植物育种者权利局(简称BPR)提交申请材料,材料经受理后,采取官方检测形式,由政府测试机构负责进行DUS测试。但自2006年2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种子种苗法》后,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在进行DUS测试的同时,要进行VCU测试,两个方面都顺利通过测试后,才可以进行品种释放,进一步进行种子生产,最终推向市场[7]。

2.5 新西兰

新西兰于1973年颁布了《新西兰植物选择者权利法》,经多次修改后,形成了《新西兰植物品种权法》。于1981年加入UPOV,执行1978年文本公约,从2006年起执行1991年文本公约。成立了隶属于经济发展部的植物新品种权办公室,办公室仅设立4名工作人员,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在品种测试过程中,采取官方测试、育种者测试和购买测试报告3种测试途径。DUS测试报告完成后,邀请专家参与审查,审查结果仅作为审查员的参考意见,不作为授权与否的结论。最终的授权与否,在通过各项测试后,仅由专职审查员签字即可,程序比较简化[8]。

3 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的启示

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加入UPOV1978年文本公约,并启动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根据条例,农业部出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版本。农业部已经发布了7批共74个属和种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在检测体系方面,农业部成立了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14个分中心,以及新品种繁殖材料保藏中心。截止到2009年8月31日,全国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6 017件,授权2 504件。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介绍,30年来,我国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 500多个,实现农作物品种2~3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推动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2 025 kg·hm-2提高到目前的4 725 kg·hm-2,粮食总产量先后迈上了4 000亿kg、4 500亿kg、5 000亿kg 三个台阶,可见植物新品种保护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1]。但是,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从国外先进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经验中寻找新的启示,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

3.1 积极准备各项基础材料,加快推进加入UPOV1991年文本公约的进程

我国当前加入的是UPOV1978年文本公约,但实际执行的是在1978年文本公约和1991年文本公约之间的保护程度。虽然基本满足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的一般要求,但是在保护范围上、派生品种上、生物技术上还存在不足。因此,我国要加强与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专利法》中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部分的细则与条款,为加入UPOV1991年文本公约奠定法律基础。加大科研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鼓励企业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国内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为加入UPOV1991年文本公约奠定物质基础。

3.2 搜集全国植物品种信息,逐步建立完备的品种权审查数据库,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审查时间

美国目前拥有的品种信息数据库是最全面的,大概包含了80 000个品种信息,通过信息数据库能够快速准确查找出某一品种的信息,有效提高了品种权审查速度。而我国一直采用书面申请品种权审查形式,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审查,在准确性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同时,给一些不法申请者提供了向审查员上报虚假信息的机会,将误导品种权的审查申请。应借鉴美国的经验,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品种信息,按照植物种属分类,品种归属地,隶属机构等进行分类,分阶段、有步骤地将保护名录中的植物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数据采集等,逐步完善品种权审查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提高审查速度,保证审查质量。

3.3 建立独立的DUS测试机构,完善DUS测试规程,保证测试的公平与公正

在DUS测试机构方面,我国根据生态布局的不同,先后建立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14个分中心,以及新品种繁殖材料保藏中心,但绝大部分分中心是挂靠在各地方农科院或农业大学。应借鉴英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DUS测试机构建立形式,单独设立测试机构,不进行任何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工作,也不受挂靠单位外界行政和经济的干预,单独测试机构由国家资助建立,经费由国家提供或自身开展科技服务获得。在人员配备上,保证各个环节都要有专业人员担当主要职务,建立DUS测试大学教育学科,培养后备人才,实现精兵强将的人员构成。借鉴UPOV和日本、英国的DUS测试指南和规程,因地制宜,逐步完善我国DUS测试规程,特别是在试验设计、统计分析、表格汇报等环节上逐步完善。

3.4 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与种子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将品种测试与品比试验同时进行,实现多赢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目的是将新品种通过法律保护,获得独有的品种权,而品种审定是使新品种获得市场推广权的行为。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新品种测试主要是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的观测;品比试验主要是观测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的产量或品质进行比照,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可以通过审定而进行经营、推广。申请品种必须先通过新品种测试,确定其是新品种,育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是否申请新品种保护,但是要进入市场就必须通过品种审定。应借鉴英国、荷兰等国家的VCU测试形式与经验,在进行品种测试的过程中,完成品种审定过程中的品比试验,从而减少申请者的费用支出,缩减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与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缩短品种保护测试与品种审定时间,实现多方共赢。

摘要: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是国家赋予品种育成者的权利。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起步稍晚,与世界其它国家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分析其它国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实施形式的基础上,借鉴其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提出了准备各项基础材料、建立完备品种权审查数据库、建立独立的DUS测试机构和将品种测试与品比试验同时进行,实现共赢等促进和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事业的建议。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经验,启示,借鉴

参考文献

[1]雷秉乾,许秀美,邱化蛟.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J].作物研究,2008,22(3):143-146.

[2]唐浩,唐智斌,李军民.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种业,2006(12):21-23.

[3]戴剑,李华勇,丁奎敏.刍议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种子,2008,27(11):98-101.

[4]中国商标在线.英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测试[EB/OL].2009-06-18.http://www.21etm.com/bencandy.php?fid=122&id=26051.

[5]王春艳,沈进,李成江.日本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农业科学,2008(5):18-20.

[6]中国商标在线.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查制度[EB/OL].2009-06-18.http://www.21etm.com/bencandy.php?fid=122&id=26052.

[7]郁书君,崔永强,杨梅.荷兰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审定制度[J].中国种业,2009(1):14-16.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9

据报道, 意大利金色弥猴桃公司买下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弥猴桃品种“金桃”在欧盟从2001年到2028年的繁殖权, 该权利使用费累计将超过1, 800万欧元。可见,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不仅是对社会的一种科学贡献, 也可为培育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框架里, 植物新品种权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创造性权利, 被纳入到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之中。本文将从我国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方式出发, 分析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背景

1961年12月, 法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在巴黎签订了《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 加强对植物新品种的国际保护, 并作为一项知识产权被纳入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 自此植物新品种纳入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之内。199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由完成育种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独占的权利, 并不同于专利权。我国采取的这种保护植物新品种的方式从实践来看, 在刺激科技创新、保护育种者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十分显著。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在很大程度上, 知识产权问题不是学术理论问题, 而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政治问题。”

二、我国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方式在刺激科技创新、保护育种者利益方面作用显著, 并与国际接轨, 较好地履行了所参加国际条约的义务,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作为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原则上不能为当事人设置新的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由其设定植物品种权是否合适还是值得商榷的。第二, 在执法方面, 由于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属知识产权案件, 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较强, 且审判经验有限, 审判思路尚欠成熟, 因此就对该类案件的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且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 对侵权案件的取证困难,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的现象也很普遍。第三, 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薄弱。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产权意识薄弱, 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品种权申请数量少, 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第四, 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短缺、审查测试技术滞后, 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 影响了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第五, 我国如何利用植物品种权保护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 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位置, 这些考量还不够。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 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 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 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 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

三、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的思考

(一) 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基本模式的启发。

最初美国的专利法并不保护植物发明, 原因之一是当时占优势的观点认为植物是自然界的产物, 不是育种者创造性的发明。原因之二在于美国专利法规定必须在专利申请书中清楚地描述要求保护的发明, 使同一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保护期结束后实施, 而这一要求对植物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仅以文字或图片很难将不同植物品种完全清楚地区分开。1930年美国通过了《植物专利法》, 对以无性繁殖方法培育的植物品种进行保护。但是, 《植物专利法》只保护通过无性繁殖方法产生的植物新品种。这意味着只有当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 使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从受保护的植物新品种中培育植物才是侵权行为。他人独立地培育出和受保护的品种相同的品种不算侵权。在生物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 《植物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就显得过于狭窄了。1953年,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植物新品种及相关植物发明的保护, 美国国会在其通过的《实用专利法》中规定对植物发明可授予实用专利, 从而突破了将植物视为“自然界的产物”而不能受到一般专利法保护的障碍。1970年美国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并据此制定了自己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 但鉴于已有《植物专利法》专门保护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 因此美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只保护有性繁殖的植物品种。可见, 美国实际上对植物新品种实施的是三种保护方法, 三种方法互相配合, 形成了较为完善和严密的保护体系。

(二)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一些思考。

为了使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更加完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为我国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一, 加强法律体系的完善。

立法机关应尽快将品种权法律化, 即通过授权立法或者法律条文中准用性条款的规定。增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细化工作, 使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审理中的实体性问题更加明确, 为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 促进植物新品种案件的审理。

第二, 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 使全社会都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 认识到植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 提高人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识。

第三, 强化植物保护执法环节。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提高其整体素质。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 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植物新品种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 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第四, 建立健全新品种的行政保护体系。

调整国家、单位、个人的利益分配体系, 进一步激发创新育种的活力, 扩大新品种的保护范围, 继续扩大新品种保护名录, 对于那些具有特色, 经济价值高, 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品种要尽早纳入保护, 促进育种新技术创新。

第五,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反映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 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

第六, 完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

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 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 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在遵循WTO和UPOV等国际规则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要加强保护,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 提高申请人进一步研发的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降低其申请国家发展基金的门槛并授予一定荣誉等。

四、结语

基于我国的国情,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不采用专利法, 而是采用专门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我国植物新品种进行保护的方式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是从国际发展和现状来看, 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学习, 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 把握我国国情,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之路。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牟萍.“双重保护禁止”我们需要不需要——植物新品种权与植物的专利保护间的两难抉择[J].专利法研究, 2004

[3].罗中玲.国际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第24卷第1期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10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情况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 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 取得了巨大成绩, 选育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455个。在条例实施后, 截止到2008年5月, 全院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103件, 其中已获得授权品种29件, 在全省居首位, 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位居前列。全院申请品种包括玉米品种51件, 大豆品种30件, 水稻品种15个, 马铃薯2件, 辣椒3件, 杂粮1件, 牧草1件。品种权集中在玉米研究所、大豆研究所、绥化分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分院、园艺分院、育种研究所、草业研究所、五常水稻研究所、克山分院、大庆分院、齐齐哈尔分院、黑河分院等。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特点

2.1 申请总量逐年增加, 品种范围逐渐扩大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申请品种保护的件数从2000年的3件, 增加到2007年的18件;品种范围也从单一的玉米品种, 扩大到大豆品种、水稻品种、蔬菜品种等。

2.2 申请保护品种中杂交品种数量增长平稳, 常规品种数量激增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杂交品种申请品种保护数量为52件, 占总申请量一半, 每年的申请数量都在8件左右;随着本院科技工作者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的提升, 常规品种的申请品种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 申请数量逐年激增, 已达到了申请总数量的一半左右。

2.3 申请数量多, 授权品种少

截止到2008年5月份, 在申请的103个品种中, 授权品种为29个, 仅为申请量的28.1%, 主要是由于申请、审查、测试周期较长, 部分品种正处于审查、测试阶段;此外, 由于每年需要缴纳保护费, 我院有几件品种由于未缴纳保护费, 被终止了新品种保护的审查与测试, 未能获得品种授权。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还存在误区

黑龙江省农科业院学作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的龙头, 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育种家和育种科研材料, 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先后选育出优质的农作物种子455个。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不少单位、育种专家对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全面, 如园艺分院仅有3件, 育种所仅有2件等, 已申请品种保护的单位也是最近2~3 a才开始申请的, 大部分品种处于申请过程中。分析原因, 不少单位、育种家认为品种保护起来, 不利于品种的推广, 限制了品种的销售, 影响了经济效益。

3.2 各单位没有具体负责新品种保护工作人员, 导致新品种保护工作开展不及时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不少研究所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而各研究室又没有具体人员负责, 导致全单位没有人员负责, 领导不安排, 就没有人员具体负责新品种保护事宜, 等到领导安排新品种保护工作时, 品种已审定推广了很长时间, 影响了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及时开展。

3.3 由于个人工作原因放弃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

不少部门由于科研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量比较大, 再加之, 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相对比较繁琐, 没有精力进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品种保护权转让收益中, 个人仅获得较低比例的奖励等, 个人原因放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

3.4 植物新品种保护年费、维权费用较大

由于各类课题项目的科研经费有限, 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测试、保护等, 品种育成人在支付植物新品种保护费用时捉襟见肘;此外, 一旦发生侵权行为, 高额的维权费用支出, 也使品种育成人望而却步。

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今后发展对策

4.1 在院机关职能处室设立全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各育种单位设立专门负责部门, 安排具体负责人员, 保证人员梯队构成

以分管院长为领导, 在院机关职能处室设立全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各育种单位设立负责部门, 安排负责人员, 健全全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人员构成梯队。上级协调全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及时将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信息、政策、方针等传达给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根据自身情况, 安排实际工作, 保证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4.2 从育种单位、品种育成人、科研人员培训学习抓起, 提高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意识

组织育种单位、品种育成人、科研人员参加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培训、研讨会、展会等, 使他们了解省内外、国内外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中的动态, 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从而提升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意识;据统计, 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 授权保护品种比未保护品种的种子价格高1.63元·kg-1 [2]。

4.3 聘请专业律师作为植物新品种保护维权律师, 减少品种育成人的维权困难与烦恼

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全院植物新品种保护维权律师, 可直接参与全院植物新品种保护维权行动, 发现侵权行为, 可直接委托律师负责, 减少品种育成人在处里维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烦恼等, 为品种育成人提供更多的科研时间。

4.4 将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提高品种育成人申请品种保护的积极性

不仅要把审定品种、主持课题、获奖、发表论文等作为年终考核、晋升职称的标准与条件[3], 还要将申请植物新品种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从而提高品种育成人申请品种保护的积极性, 增加品种保护范围, 增加品种保护数量。

4.5 增设品种保护专项基金, 作为品种保护费用和奖励基金

申请品种保护的申请、审查费要3 500元, 1~6 a的年费为1 000元, 从第7年开始年费为1 500元[4], 费用金额较大, 而品种育成人拥有的科研经费较少, 为保证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全院统一设立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基金, 用于支持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实施, 同时, 用于奖励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

摘要: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目前状况, 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状况,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艾比布拉.买买提, 叶凯, 曹弦.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 2008, 27 (5) :85-87.

[2]胡瑞法, 黄颉, CarlPray, 等.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经济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6 (1) :56-58.

[3]张正, 崔太昌, 张伟, 等.山东省农科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 2008, 27 (2) 45-48.

植物品种权保护 篇11

(四)金海5号:该品种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五)京单28: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内蒙古≥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六)中科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七)蠡玉16:适宜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八)沈单16:适宜在辽宁、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西部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夏播区种植。

(九)苏玉20:适宜在江苏沿江沿海和苏皖淮河流域地区种植。

(十)纪元1号:适宜在天津市作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二、西南地区

(一)川单418: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二)东单80: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三)蠡玉16:适宜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四)正大619:适宜在广西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

(五)贵单8号: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在丝黑穗病常发区慎用。

(六)登海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等适宜地区种植,但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区慎用。

(七)成单30: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和底山区种植,与麦苕间套种或净作均可。

(八)中单808:在四川盆周山区种植。

三、北方地区

(一)郑单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审(认)定规定的区域内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吉单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等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三)辽单565: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和北京市、河北省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审(认)定确定的区域种植。

(四)龙单3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内蒙古相关区域种植。

(五)绥玉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内蒙古相关区域种植。

(六)兴垦3: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七)哲单37: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八)农华101: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山东、河南(不含驻马店)、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

大豆(18个)

一、东北地区

(一)华疆4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二)垦鉴豆27(疆莫豆1号):适宜在黑龙江垦区四、五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10℃的积温在2200~2300℃的地区春播种植。

(三)黑河38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春播种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10℃活动积温2200℃以上的种植区春播种植。

(四)北豆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五)登科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中南部、新疆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六)合丰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新疆北部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七)合丰5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八)绥农2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九)黑农48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十)中黄35:适宜在吉林中晚熟区,辽宁锦州、瓦房店和沈阳地区,内蒙古东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和甘肃中部春播,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山东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二、黄淮海地区

(一)冀豆17:适宜在河北中北部(张承中部以南)春播,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和山东济南周边地区夏播种植。

(二)中黄30: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河北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北京等地区春播种植。

(三)徐豆14:适宜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以及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四)菏豆13: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五)中黄13:适宜在华北北部、辽宁南部、四川低山、丘陵、平坝地区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六)皖豆28: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三、南方地区

(一)南豆12: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二)天隆1号:适宜在重庆、湖北、安徽三省沿江地区,江苏,江西南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地区春播种植。

棉花(14个)

一、长江流域

(一)中棉所63:适宜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盆地,河南南阳,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的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二)鄂杂棉10号:适宜江苏、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等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三)湘杂棉10号:适宜在湖南省棉区种植。

(四)苏杂3号:适宜江苏、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等长江流域中高产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二、黄淮海地区

(一)鲁棉研28号: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和中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麦田春套种植,山东春播种植,应严格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二)中棉所70: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三)中植棉2号: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四)中棉所50: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山西南部夏播种植,应严格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五)鲁棉研21号:适宜在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六)冀棉958: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

三、西北地区

(一)新陆早33号:适宜在新疆南、北疆早熟棉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早熟棉区种植。

(二)新陆早42号:适应在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三)新陆中35:适宜在南疆中熟棉区种植。

(四)中棉所49号(原名:中287):适宜在西北内陆棉区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

油菜(10个)

(一)中双11号: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二)中油杂12号:适宜在长江中游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种植。

(三)华油杂13号:适宜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生产上适当推迟播期,防止早花早苔。

(四)宁杂11号:适宜在长江上游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以及陕西汉中及安康地区和江苏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直播或移栽)。

(五)青杂5号: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两省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六)秦优七号:适宜在黄淮、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及新疆自治区种植。

(七)油研10号:适宜在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九省(市)和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的冬油菜区种植。

(八)蓉油16:适宜在四川省及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九)沪油杂1号:适宜在长江中游、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的油菜主产区种植。

(十)湘杂油753:适宜在湖南省种植。

马铃薯(2个)

(一)冀张薯8号:适宜在河北省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地区及西北地区及东北一作区种植。

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篇12

1 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

1.1 生物学混杂

大多数发生在有性繁殖的一、二年生植物。在采种、晒种、储藏、包装、调运、播种、育苗、移栽等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基因型, 或距离不当发生天然授粉杂交, 造成基因的重组与分离。这种现象在种子或枝叶形态相似和蔓性强的品种间最易发生, 如香豌豆、矮牵牛、羽扇豆等。生物学混杂在异交植物与常异交植物的品种间或种间最易发生, 自花授粉的植物种间也有发生, 如蜀葵、鸡冠花、凤仙花、三色堇、万寿菊、翠菊、金鱼草等花卉植物[1]。

1.2 基因劣变

这种变异是由于等位基因的突变造成的。如:鸡冠花的红色花冠是由显性基因控制, 黄色由其等位隐性基因控制, 当控制红色的显性基因突变为等位隐性基因后, 花冠由红色变为黄色;若隐性基因突变为等位显性基因, 花冠颜色则由黄色变为红色;如突变发生时间较晚, 则出现红黄相嵌现象, 有的出现返祖遗传, 失去硕大花冠而变成原种青葙花序。这种现象在观花植物中发生较为普遍。

1.3 病毒侵染

病毒侵染在植物中非常普遍, 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目前发现, 病毒引起品种退化的植物有美人蕉、郁金香、唐菖蒲、百合、菊花、大丽花、仙鹤莱、香石竹、月季等[2]。如美人蕉感染黄瓜花叶病毒后, 初期叶片出现褪绿的小斑点, 严重时叶片卷曲、畸形, 花碎色, 植株矮小, 甚至枯死;百合感染花叶病毒后, 叶片向后卷曲, 植株矮小, 花畸形, 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病毒感染一般是因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蓟马、叶蝉、飞虱等为害时传播所致, 也可通过嫁接、摘心、打杈等操作管理造成的伤口接触感染。

1.4 繁殖方法不当

如花卉植物金鱼草、矮牵牛的蒴果大小由花序下部向上递减, 波斯菊放射花结的种子大而重, 中盘花种子轻而小, 若用花序上部或中盘花种子繁殖, 则苗细弱, 生长不良;又如五色鸡冠花、绞纹凤仙花, 是未在典型花序部位采种;二色观叶植物如美国红枫、吊兰、变叶木、鸭跖草、银边天望葵、金色黄杨等, 剪取了没有典型性状部位的器官进行扦插, 往往失去其原有的典型性。

1.5 栽培环境不适

适宜的环境条件, 有利于植物展示个性, 如环境不当, 则会引起品种退化。如喜冷凉的大丽花、唐菖蒲等, 若栽培在湿热环境, 往往生长不良, 花朵变小, 花序变短;又如耐阴植物种植在阳光过强的地方, 品质会大大降低。如槭树类植物, 在瘠薄土壤中, 叶色由黄转红。

2 防止措施

植物良种退化后, 虽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恢复, 但却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 且需时较长, 有些品种发生退化后甚至难以恢复, 因此在对植物品种的利用上, 应以防杂保纯为主, 贯彻“防杂重于去杂, 保纯重于提纯”的方针。

2.1 防止机械混杂

一是采种时, 要及时采收, 掉落在地上的种子宁可舍弃, 以免混杂, 种子采收时即在采收器具内外标上品种名称, 无品种名称标签的种子应舍弃;二是晒种时, 各品种的容器应隔开一定的距离, 易被风吹动的种子更应注意, 种子量不大的情况下, 最好放在袋子里晾晒;三是播种要选择无风天气, 种子太轻, 可以掺入少许细沙进行播种, 相似品种最好不在同一床上育苗, 往床中灌水时要放慢速度以免冲走种子, 播种完毕, 马上插上标牌, 画下种植图;四是移栽时最易混杂, 必须对照种植图进行起苗, 尽量做到起完、栽完一个品种, 再起栽另一个品种, 并及时插上标牌, 画好田间种植图;五是去杂, 在田间发育的各个时期分别进行若干次去杂, 这是防止机械混杂的有效措施[3], 可以在移栽、定植、初花、盛花和末花期分别进行1次。

2.2 防止生物学混杂

一是空间隔离。空间隔离的距离因风力大小、风向、花粉量、花粉易飞程度、重瓣程度、播种面积等而不同。一般在花粉量大、重瓣程度小、繁殖季节风力较大、播种面积大又缺少障碍物的空旷地段进行繁种时, 隔离距离要大些。面积较小时, 可以利用阳畦或隔离罩防止昆虫传粉。隔离的距离还应考虑物种的天然杂交率, 天然杂交率高的品种如鸡冠花、牵牛花、万寿菊、金盏花、百日菊、蜀葵、石竹等花卉植物, 隔离距离应在300m以上。二是时间隔离。时间隔离是防止生物学混杂最有效的方法。时间隔离可分为跨年度与不跨年度2种。不跨年度是在同一年内进行分月播种, 分期定植, 把不同品种的花期错开,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光周期不敏感的物种, 如翠菊既可以秋播春天开花, 也可以春播秋天开花;一串红、凤仙花、牵牛花等适播时期较长, 不同品种间错期播种, 辅以打顶进行繁种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跨年度时间隔离即把全部品种分成2~3组, 每组内各品种间杂交率不高, 每年只播种1组, 将所繁殖的种子妥善保存, 供2~3年用, 这一方法可用于种子有效储存期长的植物种或植物品种。三是障碍物隔离。可以利用天然屏障, 如树林、高杆作物、高大建筑物以及人为有意识地设置隔离物, 将外来花粉传播源隔开, 达到隔离目的。

2.3 选择品种典型性高的种子或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实践证明, 植物同一花序中不同位置的种子, 其后代品种的典型性不同。如波斯菊、翠菊、矢车菊、万寿菊等植物花卉, 着生在花盘边缘的种子最能确切遗传母本的花形花色。无性繁殖花卉应选用典型叶、花、枝条等部位进行扦插、嫁接或组织培养, 尽可能用年幼的腋芽进行繁殖, 这样有利于保持品种的种性[4]。

2.4 加强田间管理

精细的田间管理对提高植物的种性非常重要, 如:拔除带病毒植株, 消灭害虫, 避免连作, 加强水肥管理, 给优良品种创造性状充分发育的环境条件;对用种球、鳞茎、块根、块茎等器官进行繁殖的种类, 可通过打顶、整枝等措施增加产量, 提高结实部位的品质。要适地适植、适季适植, 对喜冷凉的植物如唐菖蒲等, 可改变栽培季节, 防止品种退化。发现植物品种有了混杂退化现象后, 要及时进行提纯复壮, 以免不良性状进一步积累。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进行观察比较, 采用单株选择的方法进行提纯, 达到复壮的目的。

摘要:详细阐述了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 包括生物学混杂、基因劣变、病毒侵染、繁殖方法不当、栽培环境不适等内容, 并提出防止措施, 以期为防止植物品种退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品种退化,原因,防止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杰.花卉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中国种业, 2005 (7) :39-40.

[2]方钊, 刁玉静, 张春全.月季优良品性退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农技服务, 2008 (4) :94.

[3]金春娥.浅析花卉品种退化原因及对策[J].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 2009 (1) :6.

上一篇:德育为先的高等教育下一篇:户式中央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