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教育

2024-08-01

英语师范教育(共12篇)

英语师范教育 篇1

摘要:教育科研应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面对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与学生英语学习实践相脱节的事实, 该文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谈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关怀及其他。

关键词:教育科研,大学英语教育,脱节,师生关系,人文关怀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蓬勃发展与大学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状之间的矛盾不仅令旁观者不解, 也令当事人———兼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大学英语教育者———感到尴尬。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讨论大学英语教育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办法。

1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的相关数据

以目前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知网平台的数据来分析, 运用跨库检索方法, 设定“自1979年至2011年”的数据范围,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笔者分别以“大学英语”为“主题”和“题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分别为57260篇、33372篇文章, 其中以“学生”为“主题”和“题名”的检索结果分别为37893篇、1261篇文章, 分别占66.17%、3.78%。从以上数据来看, 一方面, 在短短的33年间,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科研成绩斐然。另一方面, 如果可以说“题名”包含“学生”的文章对学生进行了直接的研究, 那么我们可以说, 3.78%的微小比列体现出大学英语教育科研缺乏对学生的直接关注和研究。教育科研应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十分有限,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与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之间出现严重脱节。

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关系, 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以下分别从四个角度探讨师生间的关系:

2.1 研究者的角度

刘美凤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七种观点:“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说”、“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学主体的滑移位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交往关系即主体———客体———主体说”和“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学生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等观点。[1]p7-9

2.2 教师的角度

有的教师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 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把师生关系与导游和游客、律师和当事人等之间的关系对应, 指出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并尽量使他们满意。有的教师从责任和义务关系出发, 认为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 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应担当的教书育人和传递人类文化的责任。也有教师从个体生存需求出发, 认为教师是来谋取饭碗的, 学生是来获取知识技能的, 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时, 也就意味着那一段师生关系的结束。

2.3 学生的角度

有的学生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汽车和指示牌的关系, 认为教师为学生指导正确的方向, 但方向盘却始终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有的学生将教师比作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导航者。也有学生将老师比作父母, 因为教师拥有学生暂时没有掌握的知识和价值观, 而学生则要从教师那里汲取精华, 为自己所用;这种关系是只索取, 不回报的。还有学生将教师比作伴奏者, 认为舞台的中心应该属于学生。

2.4 医患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启示

一位老医生说:“在成为病人前, 我行医已有50年了, 直到那时才弄清楚医生和病人所想的并非同一件事, 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荷兰裔美国哲学家图姆斯对医生与患者关系的思考也为我们体认教师与学生关系带来更多启示。图姆斯认为, 疾病是医患之间“共有”的事实,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2]p17在医患关系中, 病患者 (主体) 鲜活、异常丰富的病患体验与医生 (客体) 通过逻辑实证及理性建构的对这类体验的科学说明之间存在着的根本性分歧, 两者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 它不仅带来医、患之间认识、情感、伦理判断及行为等方面的冲突, 也使得西方现代医学只配作为一堆“知识”、“信息”、“技术项目”, 而不能嵌入生命与情感世界。[3]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 我们发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条巨大鸿沟, 师生关系中客观而冷酷的分歧往往使教育教学难以取得令师生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3 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离不开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的大学英语教育科研。

3.1 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当中

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教育科研上, 教师都难以摆脱“客体”的身份, 无法与有着鲜活学习体验的学生“主体”达成深层的联结。脱离学生学习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是有真正价值的教育科研;误读学生学习的教师, 更不可能作出优秀的教育科研成就来。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要服务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就必须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研究对象, 动员和吸收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研究课题应与教师所授课程相结合。这不仅能够使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英语学习, 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对教学科研的兴趣, 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立足于英语教学, 而学生正是英语教学的受众, 学生的直接参与对科研项目的客观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有极大的提高作用。同时, 师生之间的精诚合作有助于加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师生近距离相处, 有利于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之外的内容, 如教师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德原则等, 而教师则能了解在课堂上不易察觉到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3.2 教师自己重新当学生

既然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 就必须先清楚地了解学生。教师的身份决定了教师看待学习与学生看待学习的根本区别。即使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与学生座谈、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等, 也无法真正体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遭遇和情感。对学生最直接、最真实的了解与认识, 就是教师自己重新当学生, 再次体验学习, 这样才可以真正、切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与感受。

理论上, 每个人, 包括教师, 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大学自身的教育环境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学习空间。况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 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使得远程学习变得便利。大学英语教师也有参加国内外一些教学或学术研讨会议和短期学习、培训等的机会。但笔者强调, 除了以上的各种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努力进取, 积极争取在国内外大学脱产学习的机会, 重新体验学习生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学识、给学生树立榜样, 还能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学习, 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

3.3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的, 并为知识所引导。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用一颗心, 相互付出真诚和爱, 给英语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大学英语教师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 都能理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与困难。面对学生, 尤其是面对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面对自卑、甚至憎恶英语学习的学生, 大学英语教师都应当用用心灵触动心灵, 以真诚和爱使学生走出困难、超越障碍,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只是教师人生中的一小步, 但却是学生人生的一大步。良好的英语水平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 将有力助推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美凤.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2) :7-9.

[2]王一方.结识图姆斯——一位病中的女哲人与她的骇俗思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 (12) :17.

[3]S.K.图姆斯.病患的意义:医生和病人不同观点的现象学探讨[M].邱鸿钟, 陈容霞, 李剑, 译.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0.

英语师范教育 篇2

走进课堂教学

在充分地了解自己所要实习的学校,和做好了相关方面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状态方面等多方面,便应该是接下来的走进课堂教学了。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英语课程的具体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并针对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真正地走上课堂的讲台,体验一名准老师的具体过程。

在实习学校任务之一是理解内容的行动。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等等,涉及到特定的课程性质,目的,对象等等。因此我们的主要理解内容就可以归纳为理解课程标准,其实这一项我们在本学期已经做了,但是我们尚需要根据所实习的学校进行具体分析,因为课程标准体现了教育方向的转变,即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它;然后是教学计划,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掌握非常关键,通用的教材是依据现行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好的教材能够准确地反映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标准,成为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工具,要想有效地实行教学,首先就得吃透教材,我们作为实习生更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功夫;所在实习学校的评价方式也是尤为重要,因为虽然课程标准规定了评价方式应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但是由于各地实习学校的不同,评价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同样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真正地理解和做好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准备。

在准确地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之后,走进课堂对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切实的观摩,这是走上课堂之前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观察和真正的观摩课其实又有所不同的,我们观察课堂应该怎么办呢? 当然,这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而具体的是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任何方面,比如说观察老师是如何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有比如说观察老师是如何应用黑板等教具和教学资源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任课老师只有充分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研究并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达到实效。而了解学生的方式可以分为课堂观察、课下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后,掌握了比较全面的学生状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成因,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这就是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另外,这也将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带来极大的好处。

畸形英语教育打击教育质量 篇3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始终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的时候,语文还没学好,就要开始学英语;中学的时候,英语始终是最重要的三门学科之一,拿一本汉语词典背的极少,拿一本英语词典背的却特多;大学的时候呢,很多学校不再学汉语了,但是英语必须学;如果要考研,专业可以平庸,英语不能不好,因为“考研就是靠英语”;毕业了假如要评职称,哪怕专业和英语八竿子打不着,英语也是一刀切的绝对标准……

你可以不爱英语,你可以不用英语,但你必须学英语,因为学英语已经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要不然,求学路上几乎所有的考试你都别想通过。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通过几项考试;而实际的英语教学又与应用严重脱节,教学陷入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里,此中种种,对学生精力与才情的巨大损害自不待言。

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英语居然成了我们在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当我们的学生在为学英语困扰无比、耗费大量精力的时候,国外的学生却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只要自己不乐意就不用为学汉语浪费哪怕一丁点精力,试问,我们的教育质量还怎么去跟人家比?这个意义上,学生因学习英语而荒废正常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恐怕绝非虚言。

英语师范教育 篇4

1.1 教育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综合语言应用能力:(1)情感态度:(1)动机兴趣;(2)自信意志;(3)合作精神;(4)祖国意识;(5)国际视野。(2)文化意识:(1)文化知识;(2)文化理解;(3)跨文化交际;(4)意识和能力。(3)语言知识:(1)语音;(2)词汇;(3)语法;(4)功能;(5)话题。(4)语言技能:(1)听;(2)说;(3)读;(4)写。(5)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2)调控策略;(3)交际策略;(4)资源策略。

通过以上的课程目标设置,很清晰地看到我国教育部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交际。即学习者能够通过语言学习达到交流的目的。打破过去传统英语教育环境下一般学习者的通病——无法自如地让英文脱口而出。读写的能力突出,而听说能力欠缺。培养一定的交际能力已经是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后喜人的变化。当然,有效的交际涉及的范围就很广了。语言知识: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面对口语交流时瞬间的反应,是否是直接的英文对英文的反应,还是有一个翻译的过程;“脱口而出”的能力,是否能第一次时间便组织出正确的语句运用在日常交际中;认知能力:则是学习者对周遭事物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语言技能:则是常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情感因素:则是学习者进行交际的动机,面对人事物的态度,个人的性格、品格、习惯以及面对新环境的心理变化和适应程度;文化知识:则是学习者对英语国家世界的物质文化、人文的了解及理解的程度。(2)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则是获得优秀的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语言是一个需要大量积累,才能不断输出的过程。如果学习者缺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那么其在听、读的输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障碍的问题。而这样的话,在表达的过程中,则很难确保语法正确性以及输出的流畅性,甚至影响表达含义的合理性。(3)认知能力: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往往影响交际者对语言的理解,以及对所学语言的输出效果。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所进行的交际必然流于表面,甚至词不达意。所交流的内容不仅缺少一定的深度,同时也会缺少一定的内涵。(4)文化意识:每一种语言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语言文化既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同时也是知识的一部分。语言的文化既是影响语言交际是否得体的重要因素,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内容组成,因而也对交际的深度有一定的影响。(5)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的效果,交际的成效的重要因素。

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他能力和素养也在逐步形成。比如学习者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这些素养和能力将对学习者终身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时应该着重发展其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教育方式

而传统的学校英语教育又是如何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来确保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呢?课程设计:根据语言学习整体性、连续性、渐进性的特点,以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为例,传统学校的英语教育者在课程安排上以短时高频的方式,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规定安排每课次40分钟,每周3至4次,每周课时必须大于或等于80到90分钟的课程。

上课方式:各传统学校由于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度不同,在上课方式有一定差异。仅针对所调查了解的小学为例,上课模式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多数孩子只能扮演接收者的角色。大部分是以中教老师为主。个别重点校在中高年级,会适当加入外教以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1.4 学习成效

调查过程中,在传统非国际学校内,只依赖传统学校英语教育输入的学生所占比例,根据传统学校所在区域及级别划分不同,呈反比例增加。即经济越发达区域,学校级别规划越高,在校学生中单纯依赖传统学校英语教育输入的学生比例越低。在对这部分只依赖传统学校英语教育输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追踪观察后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学习难度的增强,学习成效呈下降趋势。即在低学年段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效没有大幅度的落差,呈趋势较缓的曲线。而随着年级增加,学生间学习成效的曲线有明显的曲度变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呈现两极化。

2 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现状

2.1 教育理念

大多数引进的教育机构均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中国儿童的专业英语教育。以教学研究与发展为主轴。具有较新的教育理念。确立的“直接沟通”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中,要求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问,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营造互动的教学环境。同时课堂上以全英文进行,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便创造全英文的环境,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以及各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2.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英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之沟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法与态度,以便有效地自发学习。建构以英语文进行逻辑创新思考、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本国与外国文化习俗的了解与尊重,以拓展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

2.3 教育方式

2.3.1 课程设计

校外培训机构学时相对集中。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两次,200分钟到240分钟不等。属于短频长时的集中教学。而学龄分制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及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课程设计。

1~2年级:一二年级额学习者一般的学龄在6~8周岁,而6~8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属于“小儿童”。课时通常为每周两次,合计200分钟的集中教学。这个阶段是儿童右脑开发的黄金时期,根据这一特点,这个学龄段的学生通常以量身打造的有利于右脑开发的课程为主。以知名童话故事的精髓,融入生活化、实用性及趣味化的主题、句型与沟通功能,激发学习动机,并认识多元的文化。以大量“听”的输入,促进孩子“说”的输出,配合字母拼读,为拼字及读写能力打下稳固的基础。

3~6年级:3~6年级的学习者本身的在学习能力发展方面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属于“大儿童”。在培养这一阶段的“大儿童”方面,校外培训机构主要以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英语能力,并使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沟通中为主。根据“故事导入英语教学”这一理念的优势,来开发和培养学习者对于学习英文的兴趣、方法掌握以及学习英文的态度。对于这以阶段的学习者而言,学习者必须掌握课程设计中的必背单词量2400字左右。所学习的语法、时态涵盖初中至高一课程。在课程设计里能够广泛阅读5600字左右的各主題、题材及句型架构的文章,并通过各主题及句型架构来引导式的培养写作能力,在“大儿童时期”便培养学习者扎实的写作能力。

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的学习者位于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校外培训机构针对这以阶段的学习者,会根据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学时为每周一次,每次120分钟到180分钟不等。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英文能力,基础扎实的学习者,以进一步的规划、提升为主。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保罗万象,涵盖科技、地理、历史、运动、艺术和本土及外国文化等各领域的内容。不仅能够开拓视野,更有效地提升英文阅读能力。

2.3.2 教学方法

以“沟通式直接教学法”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沟通式直接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导,教师扮演“伙伴”的角色,而非权威的指导者。此外,由于课堂要求“全英文”,当被禁用母语的老师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会尽量以示范代替翻译或解释,这就要求教师在创意、想象力、肢体语言和表达能力上要有一定高度,才能有足够的活力随时满足学习者多课堂学习的需求。

2.4 学习成效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使用,所调查的校外培训机构中能够系统完成整体课程规划的学生所掌握的单词量超过2400个,其掌握程度涵盖并超过初中毕业,也就是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英语五级1500~1600单词量的要求。在这一部分学生中的90%以上具备并超过英语7级的要求,也就是学习者能够精熟高中的课程。

3 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优势比较

(1)教育理念:远景的教育理念一致,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校外培训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上更趋向洋派,更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传统学校英语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注重整体性。

(2)课程目标:二者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学习上,学习者不会有因校内与校外的课程目标不一致而出现课程衔接上的问题。

(3)教育方式:传统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英语教育最大区别体现在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上。受教育大环境所限,传统学校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校外的培训机构大多数采用“沟通式直接教学法”,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力、主动思考力方面的效果卓越。所以常常出现虽然越学越难,但学习者却越学越“轻松”。对于被激发了学习热情、已养成自主思考习惯的学习者而言,知识深度的增加是其渴望的而非强迫的。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收。

(4)学习成效: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效明显超前于传统学校教育。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受高考改革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家长对学生英语教育的投入热情极高,同时期望极高,促使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成效主动超前传统学校的英语学习。(2)校外培训机构受市场因素制约,会主动加强自身营业能力、教学能力及服务质量,使自身学员的学习效果必须超出学员在传统校内所接受的英语教育。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之间有共通之处,同时也有明显差异。

(1)差异产生原因: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英语教育,都同样是英语教育,因所处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成效。(2)二者关系:虽然校外培训机构的最终学习成效超出传统学校教育。但其课程目标的设定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依附于传统学校教育。而在市场因素的调节下,拥有相对轻松自主教育环境的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了更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家长对学生英文学习的高期望。二者关系犹如唇齿。传统学校为了提高在校生的英文成绩,从而获得高声望,会鼓励学习者投入更多精力选择优秀的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通过采用优秀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精良的教材、优质的师资,来主动承担起传统学校英语教育与家长对学生英语教育高期望之间的杠杆。二者并无利益冲突,互相依存,共同成长,最后受益的是学习者。

摘要:根据对校外英语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传统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在英语教育方面从教育理念、课程目标、教育方式、学习成效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两者求同存异,相辅相成,互为唇齿。

关键词:传统教育,培训机构,英语教学区别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01.

[2]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3nd ed.).Diane Larsen-Freeman.

[3]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Richards Jack C.and Rogers Theodore S.

[4]Widdowson,H.G.1978,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张兴旺.英语教学与交际能力[C].语言教学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英语师范教育 篇5

一、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主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②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即人作用于人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也就是说主体的发展,不仅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且把教师也视为并列的活动主体,且发挥着指导者的作用。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负教的责任,学生要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③然而,考察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则不难发现受“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影响,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正常发挥。这种状况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也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英语教育应该如何发挥这种“双主体”作用呢?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言语交流活动的共同交际者,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研究者。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灵活选择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教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教学对象对听说读写进行有侧重或平衡的综合训练。 ②重视师生间情感沟通。英语教学中具有大量的言语交流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而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课这一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③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言语交流活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写,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特征,加大师生间、学生间言语沟通的面,做到用中学,学为了用(learn by doing,learn for doing)。外语教学的意义就是在这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④

④做好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学生学,外语课是使学生掌握外语,学生掌握外语必须靠自己去学,这是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表现。简单说来,就是“学生愿学,能学,可以不走弯路地学”。 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主要就是表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被动接受式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式的“我要学”,最终走上能自我教育式的“我会学”的路子。总之,“我们提倡学生主体,并不排斥教师指导;只是教师指导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又反过来活跃教师的指导活动,两者相互为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因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发挥更好的积极性,学习上不走弯路;从教师说,可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进步”。⑥所以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根本。 二、面向全体性

“应试教育”使学生遭到不平等的对待,只注意少数学生,忽视了多数学生,特别是歧视差生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当然应面向全体学生。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已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日渐发挥作用,懂外语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的标准之一,每个未来的普通公民在中学阶段都应打好一门外语的基础。每个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如果缺少能基本运用一门外语的能力,必将影响到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要求。 当然,面向全体不等于“齐步走”、“一刀切”,“因材施教”指的就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承认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抓中间,而不放两头,知人善教,好、中、差分别要求,如对外向型学生,要利用其善交际之长以带动班上的言语交流活动;对内向型学生,则要鼓励积极参与,大胆张口。总之,教师要从学习上,个性上发挥不同学生优势,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培养个别。

三、发展全面性

英语教育因其教育的特殊性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大有可为的。首先,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的规定上,已明确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获得语言基础知识、言语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这足以说明英语教育必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其次,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本身就是发展学习智力因素,提高认识素质的过程。如通过对语音、语法、语句、语篇的学习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分析而发展其思维力和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的外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的中学英语教学必然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强意志紧密联系。因此,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性,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此外,英语学科中大量开展的听、说、读、写言语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交往素质也有促进作用。目前英语教学中大力倡导的“语言整体教学”(the whole language teaching)能较好地融上述多种素质的培养为一体,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和掌握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育中我们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但全面性不等于全优生,“品学兼优”在任何时候都是少数。全面发展也不等于“平均发展”,在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英语教育也应为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应有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基础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即指在教育内容要求上要从最基本最必需的,对今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方面去培育人,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学习乃至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换句话说,“基础教育不是直接出人才而是为未来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⑦

本着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属性,素质教育向学生提供的只能是“基本素养”而不是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应试教育”突出的则仅是考试的选拔功能,在其影响下,为了升学,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把学生往“题海”里拉,让学生钻牛角尖,专门关注偏、难、深的知识点,教学要求被随意拔高,教学难度被无限加大,从而使教育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对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素质教育,造成学生畸型发展,“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三大基本学科之一应该给学生提供哪些最基本的东西呢?我认为《九年义务制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所提及的四个方面,正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即: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就英语基础知识来说,要求学习掌握正确发音,具有拼读能力,能用最基本的句型进行口笔头语言交流,切实掌握大纲要求听、说、读、写四会的基础词汇;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做到能听说最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大纲》已列出),能读懂简易读物、浅显的书信、报刊、说明、时刻表等,以及能写英文短信、留言、通知、日记等;此外,通过英语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使其具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上述所指不仅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而且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也能打下一定基础。 五、着眼未来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开发潜能、启迪心智、增强后劲上来”,⑧也就是说,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其立足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应试教育”则着眼现在,着眼于能考多少分,不关注现在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多少价值。这种教育上的“短期行为”带来的自然只是“短期效应”,难以使学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获得“生存能力”或立足之地。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英语教育就要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语言知识是“基础的”,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只是“初步的”,要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用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某方面的交际能力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今后去继续学习,不断练习提高。这种学习能否继续下去,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说“终身学习能力”,或说“学会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主要指自学能力),关键又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会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⑨为此,英语教育首先要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励他们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

重新认识英语和英语教育的地位 篇6

【关键词】英语 英语教育 地位

英语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不仅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更是极为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像是大学的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都表明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尽管英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许多的家长、专家和大学生都对英语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和质疑。对于英语教育,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英语教育的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等问题,使英语教育对于我国的发展能够起着更大的作用。

一、英语教育所受的争议和批判

之前,曾经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些批判教育部过于强调英语成绩的文章,认为教育部对英语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母语的重视程度,而且许多人由于英语的原因而失去了升学、晋升等资格和权利,将推广英语的政策视为一种文化上的渗透。虽然这样的观点过于不妥和偏颇,但是却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一些专家认为英语教育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许多人在工作后完全没有应用英语的机会,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一些专家在有关的国家会议上提出了有关的问题,希望国家能够改革英语教育政策,改变英语教育的强制性规定,给予学生更自由的选择,避免因为英语一门课程而阻碍了学生升学的可能。从中我们可知,社会上对于英语教育是有着激烈的争议的。为了正确认识英语教育这一项国家教育政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英语的性质和作用。

二、正确定位英语的性质

如何正确的定位英语的性质其实是一个不统一的问题,像是外语、国际通用语、第二语言等说法,不一而足。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谈论外语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英语。但实际上,外语是外国语的简称,可以说一切非母语的语言都属于外语。因此,将英语替代外语的含义是不准确的,英语并非只是某些外国的语言而已。当前,我们所说的英语并不能够表明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在国际上,英语实际上根据国家的不同也分为了不同的种类的,比如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等。这些国家的语言都是英语,对我们来说都是外国语。如果我们不具体指某一个国家,单纯指英语这一种语言时,它代表的其实是一个语言的集合体,在世界上有着许多的变式。所以说,对英语的定位应当是国际通用语言。

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就已经进入了国际社会,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更是不断的深入,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早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英语,像是sorry,bye,hello等英语单词早就屡见不鲜了。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公交车上还会进行英语播报站台,许多的路牌也会进行英语标示,英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当然,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上,我们有着自身所特有的国情,与其他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地方。首先,我国的官方文件和出版物并不需要使用英语。其次,在英语的日常使用和交流上还不够普遍,只有少数英语学习的师生和涉外的工作人员才会比较多的使用英语。不过,政府部门的重要新闻发布会通常都会使用汉英双语,法律和政府文件也会有英文版。因此,英语在我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说英语的人也必然越来越多。

三、英语在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正确定位英语的性质,将其定义为国际通用语而不是外国语,是因为外国语在义务教育中的功能和地位是与国际通用语所不同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原则就是所学的内容是每个人所必须学习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以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外国语为例,这些语言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课程,只要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就够了。而英语显然不能够仅将其视为外国语来对待,国家将其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就已经表明了英语的有用性。针对许多人对英语的有用性提出的质疑,我们有必要对英语的作用进行探讨。首先,英语是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直接交流的媒介。同时,英语也是我们阅读英文著作、观看英文电影等活动所需要的。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整个地球都成为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无论是在职业选择上还是在个人的生活上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益处。最后,对于那些因为英语不好而无法升学的学生,并不是英语剥夺了他们受教育权,而是他们自己没有努力学习英语。如果将英语排除出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被剥夺了受教育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需要重视英语教育,将英语教育列为国家教育体系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华.重新认识英语和英语教育的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291-293.

[2]吴静.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反思[D].西南大学,2009.

论师范英语教育特色体系构建 篇7

师范院系主要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英语后备人才的重任, 师范教育是其一大办学特色。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英语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方式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引起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学要能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 师范英语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 师范生所学教学理论和其在实践中的教学行为不一致等问题, 以及新课程理念边缘化等现象, 都反映出师范教育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这些弊端包括: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师范教育相关课程所占比例过少和师范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等。[2,3,4]本文认为, 师范英语教育是英语和教育的交叉专业, 是英语语言和教育技能的复合体, 那么, 师范英语课程体系既要突出“英语”, 又要强调“教育”这一特色。

二、新形势下师范英语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近几十年, 由于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都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作为英语人才培养的指导性纲领, 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资源优势, 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多数师范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 导致英语人才培养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或者特色不突出。如某一师范外语院系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扎实的基础英语教学基本功, 主动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英语教育师资, 同时, 能在外事、文化、新闻、外贸、旅游等行业从事翻译、导游、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需求多样化、人才专业化的环境下, 只懂语言本身的英语毕业生自然受到冷落。“复合型”人才培养观点应运而生。由此, 各院校都进行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上面临师资质量不高、课程开设不成体系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5]对于一般的师范院校, 如果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开设, 有可能面临诸多尴尬局面。英语师范教育应该科学定位, 明确目标, 严把毕业关, 杜绝粗放型的办学模式。而且, 英语师范专业已经是“复合型”专业, 在师范院校有深厚的办学基础, 师范教育是其特色, 也是其特殊性。那么在专业定位上就应该突出而不是淡化这种特殊性。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广泛实施的情况下, 师范院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和这一背景相适应, 确立新的、有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过去因为高校英语师资不足, 少数优秀的本科生有幸能留校任教, 现在形势大变, 英语硕士生进高校工作, 都要经历几轮筛选, 可谓百里挑一。不妨将师范英语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通过师范英语本科阶段的学习, 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过硬, 英语基础知识扎实, 有很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知识, 具备基本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教学技能, 能胜任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该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从师德、英语基本功、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师范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性强, 定位准确。我们根据师范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 具体和细化各项培养要求, 分别从英语师范毕业生应该达到的师德修养水平, 应该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 规定只有达到了培养要求的学生才能准予毕业。笔者认为, 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在评价方面应该从细、从严。合格的师范英语毕业生, 应该达到如下标准。[6]

1. 语音方面:

能够在交际中做到发音正确;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调、节奏和重音变化有效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态度。

2. 语法方面:

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体系如时态、语态;掌握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能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和情感;对复杂的语言现象具有归纳、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 听说能力方面: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内容, 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 并能用自己的话转述所听内容;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 理解讲话人的观点意图, 就所听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4. 读写能力方面:

能读懂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或英文原著, 能就其中的问题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评述他人观点, 论证充分, 用词准确, 有说服力。

5. 翻译能力方面:

能熟练地口头翻译常用的日常话语;能借助工具书笔头翻译篇幅较长的有关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普方面的段落或文章, 语句通顺, 忠实于原文且符合中文使用习惯。

上述五项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 采用五级计分制, 每项“差等”记1分, “优秀”记5分, 五项总分在20分以上才能算合格, 不合格者必须继续学习, 再次参加考核, 直至合格为止。其他的课程学习, 则以通过考试或考核为准。

三、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置

现有的英语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具有通才化的特征, 即师范生学习的课程涵盖语言文学、翻译和教育等各个方向, 教育类课程开设不足, 师范教育被淡化。师范英语课程设置得有特色, 可以借鉴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经验, 采用模块的形式, 设置校级公共课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模块、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拓展模块。其中, 校级公共课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模块、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块为必修课程模块;英语知识和技能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模块, 供本科毕业后打算继续升学的学生和学有余力、有相关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

1. 校级公共课模块。

校级公共课这一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健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汉语和其他一些公共选修课程。这一模块的开设学分占总学分的20%左右, 开设学期依据学校的安排。

2. 英语知识和技能模块。

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功能。在本科基础阶段一般开设语音和语法课程, 没有专门的词汇课程, 要加强语音和语法这两门课程的教学, 保证每一个师范生都要过好语音和语法关。语言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英语读写、英语翻译、汉语知识和技能等课程。英语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 而说和写则属于语言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假设, 输入是基础和前提, 输出是目的。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输入的语言信息就难以内化, 学生学到的将是一堆僵死的知识;仅有输出没有输入, 输出将成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只有做到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 才会产生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对于语言技能类课程, 将听力和口语合并, 开设英语 (视) 听说;将阅读和写作合并, 开设英语读写, 在阅读材料中增加经典文学名著选段、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及学术等内容;翻译课程包括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3. 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块。

英语教学受到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影响, 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模式, 通过对英语教学理论、模式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 以指导教学实践。这一模块可设置英语教学模式概要、英语教学理论与流派、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英语教学设计等课程。

4. 英语知识和技能拓展模块。

英语知识与技能拓展模块包括学生考研的所有课程, 如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等主要方向课程, 以及扩展学生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和培养科研意识的课程, 供那些想继续学习的学生选择。对于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 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学和文学知识, 对拓展模块的课程不作硬性的要求。上述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三年, 第四年安排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样,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毕业前的各项工作。

四、加强师范英语专业教育实践

到目前为止, 师范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1~3个月, 真正能上课的时间更短。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去中小学体验一下”, 看看现在的中小学是什么情况。由于学生缺乏真实课堂的严格训练, 在教学组织、教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欠缺, 个人的各项技能也比较生疏。但是, 因为师资紧张, 毕业生一到工作单位, 就必须承担教学任务。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走上讲台, 学生会感到摸不着方向, 成了新手教师的实验品甚至“牺牲品”。因此, 师范教育应该加强教育实践, 多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首先, 增加见习观摩机会。师范生除了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 还必须多去优秀的中小学校教学观摩, 学习骨干教师或者教学名师的教学方法, 积累课堂组织和管理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 琢磨教学技巧, 形成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正确认识。其次, 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在实习期间, 培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备课、上课进行指导和监督, 提出改进措施。放任自流或者放羊式的教学实习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成长。而且, 学生面对的一些教学现实问题, 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 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信心, 进而使他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失去兴趣。

摘要:本文从英语师范教育的定位、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论述构建有特色的英语师范教育体系。第一, 英语师范本科教育应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为主要目标;第二, 英语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英语师范教育”这一特色;第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教育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模块化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育实践能力,模块化

参考文献

[1]曹杰旺.高师英语教学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2) .

[2]王黎生.论师范教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8) :101-102.

[3]龚颖芬.新课标下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教改研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3) :25-26.

[4]康艳, 程晓堂.从新手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看师范毕业生的专业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 2013, (1) :52-59.

[5]刘重霄, 鞠方安.基于学生主体性和需求分析理念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外国语文, 2012, (3) :118-121.

加强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探讨 篇8

关键词:英语教育,英语学习,语言文化

近年来, 在英语教育方面, 我国已与英、美、加、澳、新等主要英语国家进行了日益广泛的交流。目前, 我国外语界对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理论有了及时的、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是, 在英语教育方面, 我们仍落后于英、美等西方国家。

一、英语教育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很快。但是, 不能否认, 我们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哑巴英语”“费时多, 收效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因为英语教学作为广义的教育的一部分, 与整个教育体制和中国多年以来的教育传统密切相关。学生接受传统的教育时间太久, 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 学习中被动接受, 而不主动地去学习。在他们看来, 老师讲、学生记才是真正的学习, 讲的越细致越受到欢迎, 因为那样他们就不用再动脑子思考了, 因此产生了对任何教学刨新的排斥心理。另外, 外语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 语言被当成了教学的目的, 而不是学习的媒介, 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如果教学中削弱了语言的这项功能, 把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目标, 结果学习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因此,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英语教育所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 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 加大英语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和规划。英语的学习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但是学习要真正有教育意义。必须对学习者生活具有更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必须与整个人的教育密切相关。

二、加强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 注重教与学的关系

尽管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 不可否认,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阐道在先,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受过专门的英语教育训练。因此, 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质量等方面都需要由教师来决定。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巧, 都要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去练, 这样才能有长进。因此, 英语教学过程必须成为学生主动学习, 逐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 用得活。

1.教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师也是一名社会成员, 他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必然会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阐述, 而且他的言行和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教师以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教学态度, 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一直被赋予三大功能:一是传授给学生们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的社会学习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其中, 后面两大功能包含的就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这条规律, 做到寓教育与教学活动中。

2.学生的循序渐进规律

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一样。在外语学习中, 学生需要有大量知识积累, 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要有阶段性, 千万不可跳跃。开始阶段, 要打好语言的基础, 如语音、单词、句法等;中间阶段, 要巩固、提高和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后阶段, 单靠教师的教学肯定是跟不上学生的知识需求量。因此, 英语学习的过程就需要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有指导的“自学”为主, 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优势进行自主学习。

3.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规律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必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 学生不断学习并反馈给教师, 这样组成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如果英语教育学习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信息传递, 那么英语学习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甚至可能导致失败。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教师为主导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加以制约;学生为主体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因此, 在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这个基本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三、了解英语文化, 加强英语语言教育与英语学习

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适应英语全球化的趋势, 掌握一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工具。那么, 英语语言的教育与英语学习我们必须重视英语文化, 了解英语文化。受汉文化熏陶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 无论他水平有多高, 其语言终究摆脱不了汉式痕迹。在现实的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过程中, 使学生熟悉文化差异、帮助学生跨越自己的文化, 以目标文化成员的方式看待事物, 通过各种课堂练习, 理解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文化和交流相生相伴, 文化一旦产生, 交流就是必然的, 作为跨国语言——英语的教育与英语学习也是一样。交流才有发展, 当然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熟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外国人的认知方式和习惯,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 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英语语言教育与英语学习往往伴随着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种中国式英语, 因此, 英语语言的教育与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掌握, 更是文化的学习与熏陶。

总之, 英语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加强我国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 学生应该自主地去学习和了解, 了解英语文化, 从而加强自己的英语文化, 掌握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卢曼丽.英语教学中的中式英语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11) .

[2]钱锐锋.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背景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05) .

[3]商丽雅.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浅探[J].科技资讯, 2011, (18) .

[4]郭家铨.中国英语教育简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2) .

英语入门教育 篇9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就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给新生上第一课, 不能急着教什么课本知识, 让学生应该首先了解英语, 和新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英语, 我们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以后可以干什么。让学生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 他们以后想干什么, 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是否想去环游世界, 想去了解这个硕大的世界, 那么首先要学好英语。或许很多人会说他们想去环游全球, 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 使学生会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使自己的内心产生一种对英语学习的欲望。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加以正确引导,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 真正意识到英语的工具性和交际性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位。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分量由衷的赞许, 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这些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促教的目的。

三、从基础知识入门, 把握好英语的入门教学

1. 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初一英语教学重要和首要的任务之一, 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通过音标教学, 学生掌握正确发音, 学会拼读单词, 为以后的英语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扫平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从入门阶段的字母、单词、日常用语, 到初级阶段的课文、句子、对话, 教师应随着教材的变化, 随时把它们分散地教给学生, 采取听、模仿、讲解、练习、校正等方式使学生随时随处感受到正确、规范的语音的影响和熏陶。

2. 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教给他们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拼读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为了把好单词关, 更要及时地进行单词听写检测, 做到单词“课课清”, 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就能为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

在英语技能中, 听说是读写的基础, 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 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从初一开始, 英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听说训练的渗透与融入, 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强化学生听说英语的意识, 让他们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 用英语组织教学。

大部分学生平时所听、所说、所读、所写的全是汉语, 缺少英语语言环境, 通常只有在英语课上才能接触英语。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 创造浓厚的英语课堂气氛, 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教师的思路用英语去思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感。

2. free talk。

通过每天free talk, 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 在这项训练中, 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 内容可以是校园生活, 英语学习, 个人轶事, 班级活动和小故事等。此项活动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 增长见识和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 使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

3. Role play。

根据课文对话或短文的内容进行角色表演,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进行真实、生动、有趣的模仿。把课文的语言材料转化为流畅的英语口语, 达到交际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4. 朗读和背诵。

教师利用早读、课堂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促使学生大声朗读, 积极背诵范文, 习惯用语和精彩语段。通过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 形成语感, 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习惯, 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五、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 只饱一天, 授人以渔, 终生受益。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有系统地介绍英语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 进而善于学习, 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1. 课前预习:

学习新的单元前, 建议初一新生按以下步骤预习:首先, 拼读新单词, 大声朗读新单词, 然后听录音带, 大声模仿跟读, 直到听熟、会读为止。

2. 听课:

在课堂上, 学生应做到“五动”, 即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动耳, 其中关键的是动口。即:抓住机会积极答问, 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背诵, 敢于参加表演活动, 不要怕犯错误。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方法, 能自主地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 作为英语教师, 应根据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 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把知识点分散学习、教授,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当启发,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发挥其自由想象和美好愿望的空间, 在通过语音关、词汇关、句型关、课文关的过程中, 感受学习的乐趣和运用、驾驭语言的成功感受, 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适应能力。

摘要:让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 对他们今后能否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所以英语入门教育非常重要, 是英语教学的奠基石。

英语创新教育初探 篇10

一、转变教育观念, 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它有着具体的内涵。广大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 还需要进一步地感悟, 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看, 应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2、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追求的目的, 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 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 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3、在教学内容上, 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 又学文化科技知识, 培养人文精神。4、在教法上, 不仅要研究教法, 而且要研究学法,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 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着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 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 后者是情感过程, 二者密不可分。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 而忽视了后者, 因此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就是要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经常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你读得非常流利, 回答地很准确, 别紧张, 再想想等。同时, 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 应引导学生正视不足, 由错误走向正确, 从而不断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 又是情感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伴相随, 相辅相成。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 要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Book Three Make ou world more beautiful.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画或影视片段, 然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学生们对环境污染录像的看法。多数学生回答:Terrible!We should care for our environment.也有的学生说:“中国人口太多, 应该控制人口来保护环境。”有的学生则说:“我们居住的环境太差了, 人类应该寻求新的家园。”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尽管有的看法不是很客观, 也是值得肯定的。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What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 再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十来分钟, 做出回答。学生们积极动脑, 平等地交流讨论,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有所收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设疑布阵, 激发求知欲, 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问题的存在, 教学就无法进行, 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和行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 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 激发求知欲,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如教学What’s the weather like?教师用图片呈现三组词:sun—sunny, wind—windy, cloud—cloudy后, 提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s?”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寻找规律。学生发现规律后又呈现新词snowy

foggy, rainy, 问“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m?”促

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到的够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 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五、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 新时代要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会学,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我认为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1、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和朗读课文。2、能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3、能独立完成预习和复习的作业。4、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5、能阅读与所学课文水平相当的课外读物。6、具有在预习课文时找出难点, 并向老师质疑问难的能力。7、善于归纳总结, 学以致用。只有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 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浅析英语创新教育 篇11

一、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突破。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二是应试教育怪圈依旧发挥作用。杨振宇教授1995年初在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他:“您在国外教学多年,你看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学者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在这种模式中,知识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创造性被严重的扼杀。

二、创新教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二是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三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四是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应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英语教学来说,过去通常的教法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语法、讲词汇,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根本谈不上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达到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众多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所以,我们的教学应是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据其年龄和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要善于运用“微笑、点头、专心”营造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增强,让对方继续表示他的想法。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自由地说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有一种强而有力的增强作用。

2、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原生动力

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在高一英语第一、二单元教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传话筒。全班可以分成四大组,每组的第一位同学是发话人,请后面同学把话传给最后一位同学(受话人),要其干或不干几件事,受话人接到请求后,用具体动作行为表现出来。这个游戏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把话传得快、传得对、而且表演正确。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建立同学间协作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同一话题的多种信息,扩大知识面。第三,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 team work, 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如bⅲl78是一篇阐明世界人口的科普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比较枯燥。教师在上课时带来一个挂钟,说:“今天大家看时间,来算一道题。”学生们甚是惊奇:英语课怎么上成数学课了?这时教师让学生静静地注视着秒针走了一圈,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174×60×24=?待学生报出答案:250560,教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字吗?这就是现在全世界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当学生惊讶时,教师接着问:so it goes on, what will the world be in 600 years? 学生答:we don’t know.教师可趁势打开录音机说: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

4、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实践可知,英语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a.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英语单词和朗读课文;b.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c.能独立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d.能独立完成教师提供预习和复习的作业;e.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书和使用电化教学设备;f.能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g.具备在预习课文时找出疑难点,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师范教育 篇12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困境

1.学校培养规划死板

目前, 高校都会制定自己的教学培养计划, 而英语教学的课时安排都已经是固定的。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中, 85%—90%的课时是以英语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的, 对于口语的课时安排少于5%。

各个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不同, 有的学校, 虽然有英语口语课, 但是, 由于英语教学任务重, 课时相对不足的种种原因, 在实践中并未很好的执行。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时安排为例, 第1周——第3周军训;第4周——第18周, 每周4节英语读写课, 1节听说课。广州大学松田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一学期的英语课时数分布为读写课程占60/76, 约占英语教学的79%, 而口语和听力一共才占英语教学的21%。松田学院大英教学实践中, 听力的内容又占了听说课的80%—90%, 实际上,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课时, 不到10课时, 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口语水平差异化, 引导学生方法匮乏

高校教师口语水平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口语好, 肯定会起到榜样的作用, 学生会通过模仿老师口语而得到启发。如果, 英语教师自身口语差, 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除了英语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差异化, 好的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 常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对教学安排无计划, 发散性太强, 无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理解难点。另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滔滔不绝, 学生低头看书, 师生缺少互动。学生缺少开口的动机, 口语能力不进反退。

3.学生开口难

因为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 在实际中, 缺少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口语现状。少数学生重视英语口语, 并主动寻找练习口语的机会, 大多数英语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 怯于开口, 害怕说错被笑话, 少数英语水平差的同学, 觉得自己不具有说英语的实力, 因此保持沉默, 也很少去主动提高英语水平。

4.口语训练无法做到“学生为中心”

要提高英语口语, 关键是要学生开口, 而在数量严重不足的英语口语课中, 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教师组织不力, 就会让这样珍贵的提升口语机会变成浪费时间。大多数英语口语教学都变成了汉语交流, 或者教师自己英语流利的自说自话。学生的中心位置被挤占, 变成了被动的听众, 对于英语口语越来越沉默。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应转向学生个性塑造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在学校培养计划之内, 高效率的安排教学计划, 总体上要有明确的重点, 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层次, 又要细致到每一节课的安排, 内容要充实, 并且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传统的教育注重语法、语言形式的死记硬背, 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口语能力差, 而且缺少独特的个性魅力。因此, 必须转向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内容, 对他们当前的情况了解。口语教学中, 在分组练习、双人练习、单人陈述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用英语思维的训练会让学生超越自我, 不单纯的记住生词、短语、或者是句子, 关键是要深入这些语言材料去思考。更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个体的口语给出不同的改进建议, 因材施教根本上是对学生的尊重, 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教师不能强迫所以学生都用“Fine, thank you, and you?”来回答“How are you?”每个人的反映不同, 教师要尽量保持学生的个性表达, 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对于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不当之处要指出, 并给出改善建议。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塑造, 不仅有利用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口语的质的飞跃, 而且也真正在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大学生个性塑造并非空中楼阁, 其理性支柱就是文化哲学。

以文化哲学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以文化哲学的视角剖析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激发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要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批判, 完成自我超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 因而学生不应被当作局部的、孤立的个体, 或者只是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英语口语教育。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恰当表达自我的同时, 具有完整的人格、情感的互动, 从而让学生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将掌握口语技能作为找工作的优越条件, 教育变得具有功利性, 而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培养, 因而在教学中只注重逻辑化和系统化科学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了学生整体培养。

这样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是与文化哲学相悖的, 文化哲学是“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为核心的人本精神, 以此来促使人内在地建构起现代的价值取向, 使人不再满足于自在的“是什么”的文化模式, 而能自觉地超越传统日常生活方式的自在性, 以“为什么”和“应如何”的自觉态度来对待生存, 从而确立起自由自觉的、理性的、契约的、法治的现代文化模式。”[1]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课时不足, 导致学生没有机会练习口语, 而更加忽略口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在仅有的口语课中, 教学的主体也是传授口语技巧, 告诉学生这个句子用英语表达“是什么”, 不培养学生自觉思考“为什么”和“应如何”的能力,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阻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塑造。以死板单向的传播方式进行的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是非人文的, 是违背人文精神的。

文化哲学引导人们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回归对学生本身的完整性、独立性、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关照中。和谐社会, 是国家对文化哲学理解和运用的大环境, 在英语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塑造。把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 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2]大学英语口语的教育必须借助文化哲学进行新一轮改革。

摘要:现代大学教育,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而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现状却与之相悖。为了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 有必要探讨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现状, 从而提出改进策略。理性依据就是以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启发大学英语口语教育, 开启了独特的研究视野。文化哲学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自我超越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关键词:个性塑造,大学英语口语教育,文化哲学,自我超越,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衣俊卿.【J】《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求是学刊》, 1999年第1期, 12页.

上一篇:创新提升效应下一篇:通信电缆的抗干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