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统战

2024-08-19

高校统战(精选12篇)

高校统战 篇1

“基层”从字面上解释为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 它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 具有突出的基础性、直接性。基层统战工作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统战人士绝大多数分布在基层, 高校基层统战工作主要依靠各基层单位的统战委员具体落实, 基层统战委员是统战部门与学院之间沟通的桥梁, 是学院内部统战对象与学院之间交流的纽带。目前高校基层统战工作的主要对象, 除了民主党派成员外, 还有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代表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人士、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属、海外侨胞等。可见, 发挥好高校基层统战委员的作用, 是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是发挥学院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是校园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基层统战工作面临以下问题:第一, 学院对统一战线工作不重视,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可有可无, 不影响学院的发展;第二, 统一战线工作被边缘化, 将统战工作并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顺带开展, 以上两种情况直接导致学院领导班子不能站在全局角度考虑学院工作计划, 不能在师生日常管理服务中熟练运用统战知识、统战政策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第三种情况, 学院对统一战线工作不知如何开展, 将其作为一项任务, 以宣传方式进行, 日常工作就是传达文件, 召开会议, 面对高校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存在“调查研究少、深刻交流少、贴心服务少”现象, 这直接影响到基层统战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 深化认识, 努力做好高校基层统战委员工作, 对于增强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活力, 以至提升整个高校统战工作成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层统战委员的工作职责及优势

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 (统发【2004】62号) 强调, 要建立充实高校党委统战工作的机构, 明确提出学院分党委或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设统战委员。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也就如何加强基层统战工作, 提出了明确要求。可见, 基层统战工作占整个统战工作的比重越来越大。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半径加长等统战工作理念的形成及政策的调整, 也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实中高校学院党组织要么没有设统战委员, 要么因教学科研或者其他行政事务工作繁忙, 形同虚设, 主动开展统战工作的并不多, 这些现象的产生, 除了高校党委及学院党组织认识上不重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战委员的职责不明确, 缺乏制度约束。那么, 高校基层统战委员的工作职责是:

1. 协同总支 (直属支部) 抓好党的统战理论与政策的宣传, 提高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认识。一方面本人带头认真学习, 另一方面, 帮助统战对象学习。

2. 在统战部门和总支 (直属支部) 的指导下, 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统战政策, 贯彻落实学校统战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

3. 掌握了解本单位统战工作对象基本情况, 与统战对象广交朋友, 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关心统战对象。

4. 通过定期召开统战对象座谈会等形式, 通报情况, 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调动他们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并及时向总支 (支部) 和统战部门反映统战对象的诉求, 努力做好统战对象的政治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5. 发现本单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党外人士, 及时通过所在单位党组织向统战部门推荐。

6. 支持各民主党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对各民主党派发展对象进行了解和考察, 协助统战部门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建设。

7. 做好学院统战信息工作, 搞好统战工作数据统计, 鼓励并上报广大统战对象的建言献策及个人事迹。

8. 积极完成总支 (支部) 和统战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高校党的基层统战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源头和基础, 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统一战线工作优势, 基层统战委员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党外人士交叉点多、熟悉情况、联系紧密, 掌握信息更直接, 开展工作具有受众面广、易接受等特点, 架起高校党委、统战部门和学院、党外人士之间的桥梁。如果把高校整个统一战线工作视为一个金字塔, 基层统战委员正处于金字塔的中间, 是上下工作疏通的重要环节。

二、基层统战委员应具有的统战能力

基层统战工作点多、线长、面广, 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强。基层统战委员开展工作应具有不同于一般工作能力的统战能力和统战素质, 高校统战部门应重点围绕以下四种能力加强对统战委员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激励, 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 相互借鉴学习, 锻炼培养统战委员具备一定的统战能力和统战素质。提升把握政策能力。基层统战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要善于学习, 熟悉统战政策, 增强政治敏锐性, 提升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教育, 向统战对象深入宣传政策法规, 使统战对象认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形势, 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提升联系交友能力。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 是广交朋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深化共识的工作。要广泛联系、主动沟通、真心服务, 学会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去尊重和关心统战对象。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基层统战委员要注重虚心听取意见, 帮助解决问题;要注重教育引导, 搭建服务平台, 优化服务质量;注重协调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突出工作实效性, 增强工作艺术性, 进一步拉近与统战成员的距离。提升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统一战线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创新源自基层。统战委员在一线工作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要善于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注重总结实践、提炼经验, 围绕如何做好统战对象工作积极思考、出谋献策。

三、高校统战部门角度, 做好基层统战委员工作

近年来在校党委和市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 我校在基层统战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创新了统战委员工作和整个统战工作的局面, 并取得了良好工作效果。

1. 每年进行一次工作布置。

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 每学年学校召开统战工作布置会, 布置一个学年的统一战线工作, 制定年度统战工作计划, 将统战委员工作作为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学校统战工作一并研究, 一并布置。学校统战工作计划确定后, 及时传达给各基层单位统战委员, 使他们明确年度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 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统战委员提交年度工作要点, 将学校统战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位。

2. 每年开展一次走访调研。

校党委统战部每年深入各基层单位, 走访统战委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深入了解各单位统战工作的开展情况, 认真听取统战委员对本单位统战工作的介绍, 重点了解基层单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党外代表人士 (后备) 培养和选拔等问题, 共同研究、协调解决所在单位统战工作遇到的问题, 对统战任务比较重的学院, 重点加强联系。通过调研, 在摸清和掌握基层统战工作的准确信息和一手资料的同时, 也使统战委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和工作思路, 督促了统战委员的工作。

3. 每年举办一次理论培训。

每年对统战委员进行一次统战知识和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培训, 一般情况下由党委统战部领导给予辅导讲座, 讲座的重点内容是统战基本知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等。学校基层党组织换届、新的统战委员履职, 则邀请校党委主管领导或上级部门领导主讲。日常工作中根据形势和工作需要, 随时开展专题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丰富了统战委员的专业知识, 提高了统战理论水平, 开阔了工作思路, 提升了基层统战工作水平。

4. 每年组织一次研讨交流。

每年年终, 党委统战部召开统战委员工作交流会, 组织统战委员座谈交流基层统战工作的经验, 畅谈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 研讨高校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高校统战人士的特点, 探讨高校统战委员工作的规律, 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通过研讨交流, 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 把握了工作规律, 提升了工作信心, 相互交流借鉴, 取长补短。党委统战部通过座谈交流, 深入了解了基层统战工作的实际, 为更好地指导统战委员工作提供了依据。

5. 每年开展一次联谊活动。

一般来讲各单位党组织开展的活动, 统战人士不便参加, 而统战人士的活动, 统战委员们也不能参加, 这样不利于统战委员与统战人士沟通、互动, 也不利于统战委员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有效促进统战委员与统战人士的融合, 我们每年组织党外人士考察活动的同时, 邀请统战委员一同参加, 统战委员与统战人士一起参加活动, 使大家在放松心情的联谊中, 相互熟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也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统战委员是基层统战工作的依靠, 统战委员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党委统战部门应坚持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取得。做好基层统战委员工作是高校基层统战工作乃至高校整个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基层统战委员工作的创新, 有利于改进基层统战工作, 有利于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 有利于充分发挥统战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稳定的作用, 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 等.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分布特点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J].经理学院学报, 2012, (4) .

[2]潘宏纹.基层统战工作的宗教向度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3) .

[3]何军峰.试论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活力[J].教育理论研究, 2011, (11) ..

[4]陈水生.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EB/OL].http://www.docin.com/p-466411994.html.

[5]余炳武.基层统战干部要提升五种能力[J].团结报, 2013, (5) .

高校统战 篇2

1、拟建立“校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校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有利于密切校级党员领导干部同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加强对党外同志的思想引导,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党外干部,对于为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提供制度性保障。此次计划已上报党委,有待批复以下半年有效执行。

2、充分发挥好党外代表人士在教学科研中的优势和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工作中的作用。要把一致性和多样性统筹起来,切实在加强党外人士思想建设、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和提升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能力和水平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为学校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大梦”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近期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活动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要求,确保建言献策工作渠道畅通。

3、进一步做好统战部内部建设。要争取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落实好统战部办公场所、人员编制问题,进一步完善统战部办公条件建设,争取实现民主党派活动室的相关条件建设,组织开展好统战干部的各级各类培训工作。

4、继续做好学校的民族和宗教工作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既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允许在校园内有任何宗教活动。组织民族学生参观考察,进行文化交流。积极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达到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

5、扎实做好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信教情况,积极推进各部门协调联动,有效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

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战略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创新;策略

我国高等院校汇集了各种专业性的人才,其学术氛围浓郁,思想活跃,理念先进,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所以在党的统一战线中,高校党外及无党派教师和学生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基于我国高校统战工作外部环境的组织变化,高校统战工作也更加动态、更加对抗、更加复杂,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容易忽略统战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未进行实质性的活动,对高校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基本为空白。

一、高校统战工作的意义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高校统战工作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其影响着高校先导性和社会政治的稳定,甚至会对国家的安全产生影响。

1、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还存在着更多的利益差别和矛盾,并受到來自恐怖主义的威胁等,因此,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产生了影响。高校,是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团体,社会联系紧密而广泛,是各种思潮孕育和萌发的重要基地。然而,统战工作是做好正确引导师生思想及舆论的第一攻坚战,要做好导向工作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全球化的视角,审时度势,努力促进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以保证高校的稳定,同时,维护国家的利益保证国家的安全。

2、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保证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高校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高校师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来自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身份、宗教信仰、民主党派等,因此,他们是多元化的个体,这就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困难。做好稳定高校内部的政治波动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用党的先进思想导引,汲取党外及无党派师生的优良的建议和卓越的见解,将会对高校的政治稳定产生积极的作用。

3、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深化高校改革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党外教师及无党派教师大多是高素质、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争取的重要对象,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先导者,是直接参与社会的生产实践的探索者,他们有力的推动了社会改革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大业的进一步建设。要加强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开辟一条有利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和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对加快高校改革的步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加强建设高校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境,实现高校民主化、科学化民促进主政治建设,将为高校改革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高校统战对象的参政议政能力比较强,要重视他们在高校各项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党外师生及无党派师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高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

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党外师生及无党派师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及理念对党的建设,对高校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对统战工作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凝聚更为广泛的力量,从而推动建设高校的改革发展。

1、完善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运行体系。要坚持统筹监督的原则,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运行体系的完善,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在工作队伍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校内领导干部,骨干力量是各系统处室的管理人员及学生干部,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各种专兼职的组织,从而有利于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高校统战中的激励机制,在统战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例如增加相应的经费补贴,在评聘职称时加分,高校干部选拔的优先权,增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等。加大高校统战工作的投入,建立高校统战独立资源,以更好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提高高校统战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完善高校绩效考核体系,要对统战对象参与活动的效果进行定期的考核,对统战工作成绩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价,并此过程中不断的分析、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继续提升统战工作能力。

2、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方式和渠道。要想创新高校统战工作,就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了解党外师生及无党派师生的思想教育情况,全面把握其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方式和策略。要结合党外师生及无党派师生在校园外的社会活动及舆论情况,里应外合,将境外敌对势力及邪教渗入高校的苗头及时控制和扼杀。加强对高校统战的资源地有效利用,高校统战工作和科研、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调动统战工作参与者的全面发展,充分实现其价值,拓宽工作渠道,促进高校统战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3、拓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各高校的的实际情况,将统战工作参与到党外师生及无党派师生的教学、管理等活动中,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实际问题,维护其合法利益。此外,在校园各项工作中要充分突出情感的作用,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提高思想上的说服力。要针对不同特点,作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使统战工作实现最大作用和效果。

三、结语

高校统战工作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推进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高校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高校统战工作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完善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运行体系;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方式和渠道,拓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内容,从根本上尝试解决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思瑜.试论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战略思考[J].价值工程,2015,26:216-218.

[2] 姚敏茹,张忠,杨飞.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5,16:113+161.

[3] 张伯威,王丹.高校统战工作协同创新机制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04:120-122.

文化统战与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篇4

一文化统战的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 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 意思是耕作土地,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据专家考证, “文化”及其所指在中国语言文化系统中古已有之。“文”的本意, 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 故曰文。“化”, 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礼记·中庸》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文”与“化”并联使用, 最早见诸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的研究采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

2文化统战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文化有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体认, 并由此产生深层心理沉淀。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 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的基础, 而在社会各阶层最广泛地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是文化统战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观的提出始于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文章有“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言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同时期, 文化统战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统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基于文化和统一战线的含义和所指, 文化统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 通过追求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达成理解和接受;其二, 以具体的文化教育宣传熏陶为交流媒介, 实现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统一战线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人的思想的深层次内核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因此, 文化统战工作是一个能触及到思想深处的统战工作手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的策略和工具, 统一战线应该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文化统战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统战理念, 统战工作要以人为本, “人”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以往实际的统战工作中, 许多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实践这一点, 片面强调统战工作的工具性。统战工作的社会化, 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成员的利益需求、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由注重声势向讲求实效拓展, 由片面灌输向整体渗透拓展, 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协商拓展, 提高统战工作的整体效力。[1]文化统战符合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并有着深刻的内涵。高等院校的文化统战工作需要从社会化中寻找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作为文化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统战工作

高等院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拥有大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 具有人文荟萃的优势。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 并通过他们团结社会上的各种力量, 对于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统战工作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工作的特点而成为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特点

首先, 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在这三个基本社会职能中都包含了文化传播的内涵。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 因为有了学校传播知识而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其传播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更为鲜明;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工作, 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 都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创新内涵;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 高校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高校的一部分文化传播的功能, 并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基于高校的这些文化功能, 高校的统战工作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文化统战的特点就极为鲜明。

其次, 高校是社会人文名望所聚, 各个学科领域的领袖人物中相当部分是党外人士, 他们各领风骚, 成为所处时代的榜样。从中国近现代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 享有盛誉的一代代思想先驱、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和管理大师等治学大家, 开创了一代代的治学风尚, 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近现代史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这些各领风骚的时代领军人物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成为了其所处时代的领军人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仍在当今不断焕发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高校中历代的治学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演绎功不可没。当前高校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在他们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 也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他们延伸至他们所能影响的领域, 成为高校文化统战内容的延伸。

第三, 高校的文化辐射力覆盖社会各领域。高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文理科各科诸如文、史、哲、法、数、理、化、农、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 都与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相衔接, 使得高校的文化传播辐射力覆盖了社会各领域。因此, 高校的统战工作的文化辐射力也同样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影响力也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2高校统战工作应承担起文化统战的使命

高校的高等教育和人文荟萃的特点, 客观上使高校统战

72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2

工作拥有文化统战的优势。通过高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社会受众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由此产生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 使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统战在无形中深入人心。通过文化认同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 这是高校统战工作在文化统战层面上的内容。因此, 高校统战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统战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开展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切实把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深入人心, 在文化的层面上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 不辱使命,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工作

当前, 高校的人才集聚功能越来越明显, 党外人士越来越多,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资源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文化统战的方法和途径,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1发挥高校人文荟萃优势, 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正确方向

高校统一战线中人才济济, 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 统战对象中有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 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多学科集群的优势。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中, 应发挥高校人文荟萃的优势, 在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下, 汇聚统一战线的力量,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承理念的专家学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把握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文化生产的主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占领社会文化市场, 从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高校统一战线卓有成效的工作, 最广泛地汇聚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 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正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 外来强势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更使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也不例外。表现在高校中就是多元文化的倾向较为普遍,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恶搞我国传统文化的“搞怪文化”产品, 如《大话西游》、《Q版三国》等, 既歪曲了中国早已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常识, 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认同, 并造成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此外, 还存在境外宗教势力的恶意渗透、文化虚无主义———否定和虚化国家主流文化的倾向, 以及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某些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侵略之实的行径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校作为文化领域的主战场和青年成长的摇篮, 直面这一情形和采取应对措施责无旁贷, 这也是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做好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工作, 从文化统战的角度看, 就是要正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抵御文化歪曲和恶意渗透的防火墙, 以对社会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好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3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拓展港澳台侨文化统战工作

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凝聚中华儿女的内在动力是基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文化统战就是要使统战对象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当前, 由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性和复杂性, 要实现港澳的人心回归和台湾的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依靠我们长期、细致地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 使港澳台侨同胞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共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 从而实现“中国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实现了文化认同, 进而有助于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此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就有了坚实基础, 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 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就有了根本保障。[2]从香港和澳门两地当前的政治生态来看, 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已不能全面适应它们内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和维护“一国两制”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文化统战中寻找智慧和方法, 培育港澳台侨新生代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中来自港澳台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高校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些都是开展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唤起港澳台侨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虽然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经历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根, 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禀赋。来大陆读书的港澳台侨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内涵, 也更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为进一步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终实现政治认同。

4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文化统战是政治学的范畴, 是一种政治手段, 但高等院校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时候, 应尽量增加“文化”的成份,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通过“文化”的内容来感召和影响统战对象, 使统战对象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领下, 从精神的层面产生认同感, 从而实现文化统战的目标。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从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和灵感。能够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或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锤炼和融汇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热烈、久远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归宿, 是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 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国而忘家、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伦理价值观念, 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 升华为爱国意识, 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开展文化统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5利用区域文化的同根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的国际空间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历经世代而传承至今的, 是中华民族华夏大地各区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分布各地的各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同根的关系, 是同根同源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高校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是主力军, 我们可以通过各地的区域文化同根优势, 拓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统战国际空间。如, 广东的岭南文化就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 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 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 都反映出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一格和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粤语 (又称为广东话) 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 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被广泛使用, 可以说岭南文化在广东与香港澳门等地是处于文化同根的状态。我们可以利用区域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 充分调动岭南文化的积极因素, 发展岭南文化的优秀成分, 形成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扩大岭南文化统战在国外的影响空间, 拓展文化统战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及北美等地的影响力, 在岭南文化所能影响的区域和人群中产生影响力和凝聚力, 为港澳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文化统战应有的贡献。

总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优秀的中华历代文化经典, 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而具有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 强化文化统战中的“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而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娥.关于统一战线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7 (4) :75.

高校统战 篇5

校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统战部关于开展高校统战理论研究征文的通知精神(见附件),受学校党委委托,由校统战部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征文活动,欢迎广大民主党派、无党派成员及全校教职工参加。

一、征文内容

1、统战基础知识研究(题目自拟,下同)

2、高校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3、我省高校统战工作调研报告

二、征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题鲜明、观点明确,材料充分,对策务实、逻辑严谨、用语规范,有创新性和针对性,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文字不超过5000字。

三、征文评奖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获得一等奖的征文上报省委教育工委和省委统战部参加全省高校评奖,对以上获奖者学校给予奖励。

四、征文申报时间

应征老师在完成征文后,于9月23日前将文章纸质稿3份交到学校统战部办公室宋谋君老师处(办公楼602),文章请标明作者单位、姓名、职务职称,格式按学校论文格式。

校统战部

高校统战 篇6

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应对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各种挑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持,是指导我们抓住重要机遇期,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统战工作者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只在这样,高校统战工作才有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举措,才能使统战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开创统战工作新的局面,使统战工作路上新的台阶。在高校统战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把握“五个坚持”和提高“五种能力”。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统战工作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党执政就是为民、兴国。为民、兴国,关键是在发展。我们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条件。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校统战工作可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转化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高校统战工作要搞好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来,在整合力量上动脑筋,在发挥能力上做文章,在探索途径上下功夫,在服务发展中求实效。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同时要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化解、协调矛盾、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为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高校统战工作要组织和推动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证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素质。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责任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坚持以人为本,要求高校统战工作始终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对人民群众浓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让他们越来越充分的享受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幸福越来越强。高等学校人才智力密集,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是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统战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服务人才强国战略的能力。高校统战工作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首先要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调动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高校统战工作要发挥联系、团结、凝聚各类人才的优势,联系引进一大批各学科领军人才和专家、教授。充分调动这些领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作用,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三、坚持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

“全面”,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全面发展的观点,是和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全面发展,高校统战工作要提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一是要团结一切力量兴校,充分调动各方面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文化铸校、和谐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高校统战工作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上勇于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造就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团结广大党外人士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统战工作要组织和推动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为早日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协调”是对科学发展观形态的认识。协调就是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协调经济内部各方面的关系,还包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高校统战工作要提高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和优势,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就寸步难行。高校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高校的稳定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高校统战工作要以民主的精神,谦诚的态度,善于求同存异,商量办事,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为确保高校安全稳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减少阻力、增添助力、形成合力。高校统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智力聚集、人才荟萃、联系面广的优势,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际上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高校统战部门和广大统战干部要自觉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伟大使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而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推进各民族之间,师生之间,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以及师生与留学生之间的和谐,协助学校党委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思想、理顺情绪的工作,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统战要发挥争取人心、凝聚人力、集中人智的优势,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资源,凝聚人心,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正能量。高校统战工作同时要服务于培养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05).

[2]王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J].包钢科技,2007,(8).

[3]杨洪玲.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科学发展观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04).

[4]吴敬民,赵峥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统战工作[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1,(12).

[5]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6]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统战工作.

[7]王长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J].河北社会主义学报,2005,(2).

高校统战 篇7

一、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特性

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必然性

高校统战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统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建党90 多年来取得伟大成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统一战线, 这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而高校统一战线无疑是集民之力、凝民之智、谋民之利这一法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 高校统战工作和统战资源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云南努力实现“三个定位”的发展时期, 不断提升并整合云南高校统战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⑴能够完成云南“三个定位”所赋予的时代任务。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 智力的凝聚是关键、创新的提升是核心、观念的更新及科教的发展是基础, 而这几方面要实现突破, 尤其需要高校发挥统战的作用, 这是时代所赋予高校统战的使命。

⑵能够凝聚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合力。云南“三个定位”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能否集聚各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而形成合力使这三个方面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就需要发挥高校协调关系、沟通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 发挥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助力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离不开高端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传播, 而高校统战工作正是实施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障;为此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那些高端人才汇集起来, 使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需要各民主党派和各民族兄弟姐妹献言献策以及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支持和拥护。高校统战工作担负着凝聚海内外同胞的重要任务, 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统战工作是助力云南实现“三个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

2.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可能性

高校统战工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可能性。

⑴科研优势。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科学研究, 在高校中有很多民主党派的学者和专家, 他们主持着国家和省市级多项重大、重点课题, 在省内和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如云南中医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 个,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 个,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近6年本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66 项, 省部级项目234 项, 横向项目47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 项, 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 项,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 项,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类特等奖1 项、一等奖2 项, 省部级二等奖7 项, 省部级三等奖3项。云南中医学院充分发挥在云南道地和濒危中药材研究领域的优势, 为云南省制定了51 个地方中药材和饮片标准。现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0 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 是云南省2 个工程技术中心的主要单位。为云南实现“三个定位”的目标提供科研支持。

⑵人才优势。高校是云南地区的人才摇篮, 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学术声望、突出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云南中医学院现有民主党派8 个, 成员中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专家占一半以上, 凸显了高校统战人才资源的优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团结和凝聚高校各方的力量, 为实现云南“三个定位”提供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人才支持, 尤其在教学、管理、医疗、服务等领域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

⑶专业优势。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专家学者具有知识面广, 高校学科种类多的特点。如云南中医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 发掘和建设民族医药、云南地道医药资源特色学科, 支持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现有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的20 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 个。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 个。学校1986年获硕士授权, 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涵盖了21 个二级学科。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 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 云南省重点学科7个、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 个、“十二五”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 个。2007年, 云南中医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相继通过了中医学和中药学的专业认证。一些民主党派的专家学者是这些学科中的带头人,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统战工作就是做汇集力量、凝聚人心的工作, 尤其是把高素质的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 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 把专业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实现云南“三个定位”服务。

3.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渐进性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的目标和追求, 就此而言, “三个定位”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目标并无二致。但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要借由地缘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多民族团结来实现, 这是云南“三个定位”的独有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地区社会发展规律渐次呈现的结果。高校统战资源在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过程中, 整合自身优势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即在科研、教育、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优势的整合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 高校统战工作仍然存在着价值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开展不深入的问题。”同样在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发展战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缺少完善的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服务平台

搭建完善的高校统战服务平台对于助力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服务平台能够使得高校统战资源在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云南政府部门与高校统战部门仅有短期的合作, 因此缺少服务平台。没有这样的服务平台不利于在“三个定位”实现中遇到问题而与政府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协调并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不利于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不利于高校统战成员不受现有内外条件的局限进行学科间的交叉互通, 最终协同攻克限制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利于高校统战成员及时地把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利于提高统战成员服务云南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创作性。

2. 缺乏健全的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工作机制

机制健全是实践得以顺畅开展的关键。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要有机制保障。目前政府与高校统战部门以座谈会为主要的互动形式, 这一形式有其自身的优点, 但不能有效地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沟通机制、议事机制、统战信息机制和反馈机制。这不能有效地培养和选拔高校统战成员;不能可持续地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不能有效地提高统战成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参与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长效机制。

3. 缺失强大的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统战文化

云南“三个定位”从狭义上是民族、生态和经济领域的跨越发展, 从广义上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跨越发展。云南“三个定位”是物质文明的大发展, 也是精神文明的大发展。云南高校当下缺乏强大的服务地方发展的统战文化, 这是与高校应该发挥的职能不相互匹配的。云南高校的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云南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就包括云南地方的优秀民族文化。因此云南高校统战工作应该重视云南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真正担负起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三、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对策

1.转变观念, 为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提供思想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统战成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统一意识, 即树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大统战”观念。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复杂、覆盖面广、任务艰巨, 单靠高校统战部门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必须重视统战工作, 建立党委对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 多部门协同努力;高校统战工作应引导成员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参与度, 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从教学、科研、服务中为实现云南“三个定位”贡献力量。

2.创新制度, 为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战略的实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统战工作助力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也需要有完善的统战工作制度。“统战工作要走上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完善统战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使统战工作有章可循。”高校统战工作应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完善民主征询制度、协调沟通制度、联谊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等。这有利于高校统战工作者明晰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这有利于民主人士对高校统战工作的监督, 促进党委领导下的高校统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其一, 创建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制度。这里包括科研、教育和文化的创新。其二, 重视高校统战核心文化建设。在云南“三个定位”实现过程中加强对云南多民族文化的利用和开发, 实现云南文化产业化发展, 进而发挥文化的教育和引领功能, 促进云南文化生产力的大发展。其三, 健全联系机制。加强与高校统战成员的沟通与联系, 改善工作方法, 紧密联系他们, 解决民主人士的需求, 对归国人士进行及时的走访和慰问。其四,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这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沟通的平台, 找到两者合作的共同点, 使高校统战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创建平台, 为助力云南“三个定位”提供媒介保障

高校统战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要为地方发展服务。高校统战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搭建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其一, 建立科教技术创新平台。高校和政府应该为高校统战成员和归国人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便利。政府和高校应为高校统战成员建立校企合作园, 成立工作室,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政府和高校应设立专门地应对和解决地方发展的科研课题项目, 集结高校科研优势解决发展问题。其二, 建立服务平台。政府和高校为他们创建服务社会的平台, 通过开展医疗咨询、科研扶困、科技支教等活动, 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言献策。其三, 搭建民主协调平台。建立民主协调机制, 定期征询民主人士意见, 定期走访和座谈, 提高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湘如.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11) .

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 篇8

10月25日至26日, 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16次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玉波在讲话中指出, 高校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也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事关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事关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 事关党的阶级基础的巩固和群众基础的扩大, 事关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

杜玉波要求, 进一步做好高校统战工作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高度重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高度重视宗教工作,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高度重视创先争优。

高校统战工作新形势与新对策研究 篇9

一、高校统战工作新变化

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中国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了人力资源强国。目前, 高校统战工作出现新变化。

(一) 统战范围进一步扩大。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 教师规模同步扩大, 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外聘教师大量增加, 高校知识分子间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人员交往日益活跃。一方面, 随着市场国际化、一体化以及技术的市场化, 打破了地区间、行业间、甚至国际间的人才封闭和垄断, 人才通过市场进行合理配置。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一个人身兼数职, 交叉各种社会角色, 使得他们的社会活动面、接触面、联系面更加广泛。高校知识分子流动性日益明显。流动的总趋势是基础性教育院校向综合性院校流动, 中小城市向大中城市流动, 内地向沿海流动, 办学效益差的向办学效益好的流动, 国内向国外流动。还有一些高校知识分子流出教育领域, 成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家、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同时, 校外兼职的在校知识分子人群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 我国一些高校合并重组后, 形成了一大批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 使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形成了学校、各院系、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附属单位等多层面的工作状态。随着校校、校企之间的频繁交流, 通过“共建、合作、合并”等办学形式的改革, 一些高校的校区和分院是跨省、市、区的, 有的还与国外联合办学。这些新形势、新情况都丰富着高校统战工作的层面, 扩大了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

(二) 统战对象进一步增多。

中央统战部、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 ([2004]62号) 首次明确了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 即统战工作的对象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 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台湾同胞及其家属 (包括在大陆定居的台胞和就读的台湾学生) 、海外侨胞和归侨侨誊、参事室参事、文史馆馆员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高校统战工作对象显著增多:一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并且在年龄、职称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二是高校中归国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人数大量增加。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外的流动日益频繁, 持有“绿卡”的留学人员踊跃回国工作, 其中很大一批人回到高校, 成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群体、新成员。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留学回国人数10.8万人, 同比增长56.2%, 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占整体比例同比有所提高。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和各类访问研究学者留学回国人员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24.9%, 上升为2009年的27.3%, 回国前在外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就职的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同比增长39.8%。据统计, 1978年到2009年底,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了49.74万人, 有62.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我国每年的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持续增长,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 增速更加明显, 留学回国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几乎每3年翻一番, 尤其是近两年, 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增长率超过了50%, 这得益于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得益于国家鼓励回国和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 也得益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春晖计划等项目和基金的支持和推动, 回国创业和工作对于广大学生留学人员吸引力越来越大。这些人不仅是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佼佼者, 更是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三是各民主党派成员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以辽宁省为例, 各民主党派都在高校建立了基层组织, 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中国民主促进会这三个民主党派的成员数量, 在绝大多数高校都位居前3位。

(三) 统战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趋势日益加深,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社会生活多样化深入发展, 人民内部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复杂性不断增强, 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特别是网络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网络在传播文明的同时, 把许多西化社会的思想垃圾、文化垃圾也带给了人们。他们把互联网作为夺取意识形态阵地的工具, 大肆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大肆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以及人权等思想, 借以达到“分化”和“西化”的目的。这不仅会影响和谐世界的建设, 同时, 也会对关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对学校的稳定、复杂也将产生不良影响。新时期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深入进行的国内改革发展现状, 难度进一步加大, 可谓任重道远。

二、高校统战对象新情况

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繁杂, 重点是专业领域有显著成就、政治上有代表性、社会上有影响的党外人士。在高校, 党外人士的主体是党外知识分子, 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知识分子。目前, 高校统战对象出现许多新情况。

(一) 思想观念多元化。

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 始终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率, 投向我国的外资越来越多, 到我国创业的海外高级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多, 来国内高校留学的国外学生也越来越多, 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文教专家到高校讲学、访问、任教。大量海外人士的流入给高校带来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思维, 这些新观念、新思维有的可以直接运用于市场中, 有利于市场经济更新、经济进步、社会发展;而有的则对变革中的中国带来了冲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 出国的机会大为增多, 许多人到国外学习考察、讲学访问、学术交流、合作交流、洽谈义务、旅游探亲。随着经济全球化, 网络的出现又使“地球越来越小”, 资讯已然全球化、同步化, 党外知识分子获知国外的信息比一般人要快要准, 接触的国外信息越来越多。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中国特色政治思想文化的冲突, 交汇在他们心际, 使他们深受影响。他们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内核, 也往往容易接受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他们熟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的过程和方式, 他们往往将西方的政党制度和我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相比较, 个别党外知识分子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感兴趣, 思想认识上产生了偏差。他们在外来思想与现实的影响下学会用全球眼光来审视中国, 当这种审视没有着眼于不同社会的历史差异时, 便会得出偏激的结论, 成为西方思潮的代言人。

(二) 价值目标利益化。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 当知识分子在困惑中重新审视自己唯一的财富——知识时, 终于发现:既然知识是财富, 是资源, 就应该成为商品, 进入市场, 通过等价交换带来现实的功利。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 那么, 贫穷也不代表知识分子的价值。于是, 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不再恪守“重义轻利”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而是理直气壮地讲功利、追功利。趋向功利成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所选择的价值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知识, 需要知识分子贡献聪明才智, 所以,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价值目标趋向功利性, 其转变是识实务、顺潮流之举, 符合人的本质和人类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积极进取, 把自己的教学、科研同现实生产力结合起来,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功利主义是有阶级性的。当前, 确有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成了“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他们摆不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 集体意识、奉献意识淡薄。有些知识分子对“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行为准则越来越淡漠, 对眼前的名、利、权的追逐却乐此不疲, 表现为比较浮躁和急功近利。对此, 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 使其自觉践行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个纯粹的人, —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 职业选择自主化。

自有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以来, 职业活动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 由于“官本位”“官文化”的传统, 知识分子在职业上别无选择, 终极目标只有做官, 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最好的写照, 科举考试制度才得以延续1300年。由于文化知识阶层与官僚阶层发生了重叠, 他们以“学也, 禄也在其中矣”为追求的价值目标, 以“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为己任, 遵循“以吏为师”的行为准则, 进行“君子思不出其位”的自我约束, 这就使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独立人格, 长期处于一种“工具人”的地位。建国后, 在短短二三十年间, 我国就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 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知识分子没有选择职业的自主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许多新的生产领域、行业相继出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强, 高科技产业蓬勃兴起, 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 教育、科技、政治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所有这一切, 都为知识分子直接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提高了广阔的途径和政策保障。特别是科技、知识、信息可以作为资产进入市场, 知识分子有了用武之地, 从而使他们择业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高校统战工作新对策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统一战线人才的重要“源头”, 也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 对于增进团结、发扬民主、维护稳定、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为使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不断增强, 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特提出如下对策:

(一)

坚持党对民主党派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尊重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 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 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和“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方针, 贯彻“政治上一视同仁, 工作上放手使用, 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 加大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党外干部的力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下转第62页) 相适应, 坚决反对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国两制”方针, 坚决反对“台独”, 反对分裂, 切实保护台胞、侨胞、港澳同胞的合法权益, 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二) 定期向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高校党委每学期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 邀请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的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就国内外形势、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以及学校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情况进行通报。每年定期召开座谈会,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改革重点, 充分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就学校工作和统战工作中的问题交换意见。各党总支根据实际需要, 可采用召开座谈会或个别交谈的形式, 听取本单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三) 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学校有关会议。

学校召开党代会、教代会以及举行全校性庆典活动, 邀请在学校的各级人大、政协常委、委员和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列席或出席。召开有关全局性工作的中层干部会议, 一般应邀请在校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负责人参加。

(四) 创设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处理制度。校内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无党派人士可就学校有关问题向党委或统战部提出书面意见或建议, 也可直接约请学校领导交谈。统战部对党外人士提交的意见和建议, 呈送学校主管统战工作的领导阅批。学校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收到意见、建议处理单后, 要认真办理, 及时回音, 并将办理结果或处理意见报统战部, 由统战部转告有关团体或个人。

(五) 积极培养选拔和推荐党外干部。

统战部要全面掌握党外知识分子情况, 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为他们学习培训创造条件。统战部在选拔推荐党外干部时, 要认真进行考察, 并听取党委组织部和本人所在党总支的意见。举荐到校外任职的名单, 经党委审定后上报。高校应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二级院 (系、所) 、学术机构的领导职务, 注意从民主党派成员中推荐校内特邀审计员、监察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高校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 值得全面分析、深入研究, 并提出新对策。促使高校统战工作永葆青春活力,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统战,新形势,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关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7, (1) .

[2]杨应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改进高校统战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1) .

[3]朱纪刚.努力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高校统战工作[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3) .

[4]蔡虹.教育体制改革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 (6) .

高校统战 篇10

一、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使命

发展地方经济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尤其需要高校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提供必要的科技人才保障。高校统一战线作为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团结高校各界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地方经济发展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及人才培养上提供服务。高校可利用多学科、多专业的特点, 组织广大统战成员, 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咨询论证、科技攻关、项目开发等研究和交流活动, 不断探索、创新,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统一战线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作为所在和形象所在。高校统一战线可以充分发挥其凝聚民智、表达民意、协调民心的独特优势, 广泛深入地促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沟通, 将各类社会精英和大众智慧聚焦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 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处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线, 在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其政治参与、经济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必将更加广阔, 施展才华的空间必将更加宽广。

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了重大创新与发展, 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校统一战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既是统一战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也是高校统一战线优势所在。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迅速增强, 高等学校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 高校统一战线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 特别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地位独特, 是统一战线全局工作的重要窗口和重要基地。因此, 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二、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作用

1.高校统一战线具有智力密集优势, 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独特的人才智力优势、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里汇集了统一战线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 拥有许多学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党外人士。他们大多处于教学或科研一线,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高校统战工作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 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出可观的效益。

2.高校统一战线具有学术科研优势,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高校许多统战成员是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他们承担着国家、地方或企业的纵向、横向课题, 他们针对具体问题, 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潜心钻研, 破解难题, 并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例如以九三学社段建南教授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小组, 在湖南岳阳、株洲、郴州以及临湘、湘阴、醴陵、攸县等22个市/县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项目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些规划成果的应用, 为保护和开发湖南的土地资源,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保障湖南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高校统一战线具有民主政治优势,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高校中许多统战成员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 他们大多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拥有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社情民意, 保持与地方各部门联系和沟通的政治条件和制度渠道, 他们围绕本地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一些重大经济问题, 积极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或提案均得到地方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的还被地方政府采纳,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2009年农工党湖南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完成的“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研究与对策”的调研课题, 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长周强同志的高度重视, 已列为政协提案交由湖南省相关厅局办理。委员会徐庆国教授与刘文洁副教授同时被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员会评为“农工党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4.高校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优势,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高校统一战线拥中有一大批在当地各方面有影响、有声望的人士, 他们层次高、影响大, 在对外交往、扩大宣传方面具有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等独特的社会优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界人士的思想动态, 做好各种可能诱发突发事件因素的预防工作, 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此外, 高校高校统战成员中有较多的港澳台“三胞”、留学归国人员、归侨侨眷等, 他们与海外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引进技术、资金等方面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积极探索和推进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认识水平, 更新思想观念

高校统一战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认真学习, 了解形势, 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给高等教育创新带来的紧迫性, 引导广大统战成员创新教育方法,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为地方经济建设输入新鲜血液。高校统战工作要引导统战成员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来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 积极与地方行业、企业、地方、开发区等合作开发,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 找准统战工作与地方服务的最佳结合点, 做和谐社会的“稳定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建立健全高校统战服务地方的长效机制, 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 统战、科研、地方合作等部门统筹协调, 基层院系共同配合, 校内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共同参与、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

2.强化服务, 搭建平台, 为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高校统战工作在服务地方的进程中, 统战部门要不断强化为统一战线成员服务的意识, 努力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服务地方建设搭建“三大平台”,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大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1) 搭建引导平台, 夯实共同致力地方发展的思想基础。

加强与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沟通交流, 引导他们响应国家号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富民强国为目标, 把个人的事业、前途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科教兴国进程中建功立业。

(2) 搭建服务平台, 统筹兼顾服务地方科学发展。

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统战成员的联系, 交流思想, 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尤其是统战成员在服务地方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让广大统战成员工作上顺心, 事业上安心, 生活上放心, 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去。

(3) 搭建智力平台, 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 组织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难点, 深入进行考察调研, 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形式, 多层次多渠道建言献策,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较快平稳发展。发挥高校党外人士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优势, 支持党派组织和党外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有效地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

3.提升素质, 投身实践, 提高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效性

高校统战 篇1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地方高校; 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04-003

新时期新阶段,地方高校统战工作出现新变化,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新时期我国地方高校统战工作呈现的特点

1.统战成员数量增加,平均年龄趋低,学历、职称趋高

随着高考的扩招及地方高校升级、兼并、重组等项工作的完成,地方院校的招生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这一方面使得在校学生人数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需求同步增长。地方高校的决策者们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便不断改善条件、大量引进人才。而被作为人才引进的知识分子基本上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其中硕士以上占比很大,年龄更趋年轻化。

2.统战成员流动性加快,民主意识增强,价值观趋多元化

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不断思考着自己人生发展的最佳坐标,其流动性日趋加快,其总体趋势是:基础性教育院校向综合性院校流动,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市流动,内地向沿海地区流动,办学效益差的向办学效益好的流动。[1]显然,大多数地方高校属于高校人才流动链中最末的一端。

此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民主意识比较强烈,敢于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和表达利益诉求,要求公平对待、公平竞争和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等,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但也应该注意到,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的人崇尚西方民主,有的人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职业精神欠缺,个人利益至上。这些价值观和负面影响甚至可能通过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消极作用。

3.统战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加大

从统战成员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对于在高校群体中各方面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地方高校来说,其统战工作任务会更加艰巨和繁重,统战工作的难度也将加大。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统战干部人员不足和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另一方面,地方条件的差距和资金的不足以及人才流动性的加快又使得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留住人才和凝聚人心的工作难度增加。

二、新时期我国地方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机构设置、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

地方高校统战部门的设置问题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统战部,有的与宣传部合,有的与组织部合,有的与党办合。有的是今天与宣传部合,明天又改为与组织部合。无论与哪个合,合并或叫合署办公,统战部门只能是老二,排在第二位。部长(或主任)主要考虑他原来的事情,一两个人分工搞统战,只能是应付日常的工作。[2]

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讲,高校的各项统战工作应该由主管教育部门以及地方党委的高校工作管理部门来具体指导。但长期来,高校统战工作主要依靠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统战工作部门直接指导(教育部近年才有统战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由思政司高校党建宣传和统战工作处来负责),从而导致高校统战工作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脱节。目前,在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几乎没有统战工作指标,有些地方虽然将高校统战工作作为整个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评价指标,但分值一般都比较低,不能体现高校统战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3]另外,从当前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运行现状来看,虽然地方高校统战部门有自己的独立领域和特定的范围,但因为统战成员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单位,统战工作的开展便离不开统战成员所在单位及其生活、工作、发展等职能部门,统战工作这种较强的渗透性便使得统战工作极易受制于其他因素,进而极易导致因各部门工作的不协调而显现的统战工作运行机制弊端。如在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任用上,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大都缺乏沟通,往往存在组织部的实职安排和统战部的政治安排脱节现象。

3.认识态度、经费投入方面的问题

高校统战工作尽管是维系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但由于一些地方高校党委领导成员统战意识欠缺,对和平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统战工作成了“说来重要,做来次要,忙来不要”的事情。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领导者并不认为统战工作是一项内在性工作,不少同志把高校统战工作看成是一种摆设,一种负担。[4]同时,经费不足也一直是困扰大多数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难题。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对统战工作的经费投入没有刚性规定,地方高校对统战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就完全取决于学校领导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些地方高校不仅不能保障统战工作经费的投入,甚至把统战工作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统战部门为了增加工作实效而建立的党外代表人士参观、调研、考察、联谊等活动制度,往往因经费的不足而无法实施。所以,客观上来说,经费不足便成了制约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

4.人才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学校的发展,很多地方高校都制定了较优惠的政策来引进人才,如我校由于地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对教授、博士的引进,也是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和条件,除了有一笔不少的安家费,还有5-8万元的科研启动费以及解决家属的安置问题。这对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原在编老师尤其是一些教授觉得相比之下,自己被忽略了。有的原在职教授由于自己的家属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便大发感慨,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别人的孩子是个宝,自己和孩子是根草”。于是便有了想走的念头。而一些拿了学校的钱在外攻读博士的中青年教师,增了知识,长了见识之后,对比外面的世界,还是觉得学成之后往外地奔更有发展空间。从全局来说,人才的流动并不是一件坏事,但相对于地方高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方高校来说,人才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将直接制约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也给统战工作凝聚人心、留住人才的任务增加了难度。

5.统战代表人士培养的问题

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着的另一个问题是党外干部后备队伍匮乏,统战代表人士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一是民主党派发展对象源头不足。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西部高校引进的教学科研人才中,约2/3是中共党员。在1/3的非党人才中,有一部分正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加入任何党派,剩余的人就寥寥可数,而在这寥寥可数的人才中,加入民主党派的人选就很少了。[5]二是有些院校统战意识薄弱,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长期教育、培养、选拔等工作滞后,致使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储备较难,人才梯队更是难于形成。

6.统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

地方高校统战干部人才后续力量不足,人才紧张的局面显现。统一战线中所采取的领导方式,不同于党在内部党务活动所采取的领导方式,也不同于国家政权机关在其行政管理中所采取的领导方式,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统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理论、业务素质,尤其要善于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待人,协商办事。[6]据调查发现,到目前为止,有的学校虽然有专门的统战干事,但平时很少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工作单凭经验进行。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统战干事,有事了就是所在部门工作人员一起上,或临时安排一个人去组织相关工作。这样的情况显然与目前高校在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环境复杂化背景下推进统战工作的要求不符,直接影响到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质量。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全面发展

1.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我国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为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而科学发展观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书记的党中央从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提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为改进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提供新的科学指导。

二是科学发展观为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地方高校在改革进程中大都经历了兼并、重组、升级等过程,改革的结果是提升了地方高校的地位,促进了地方高校的发展,但由此也带来了学校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要解决这些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必将用到科学发展观提供的新的思想方法,在开展统战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化解各种矛盾。

三是科学发展观为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校统一战线必将在发展理念、结构功能、基本任务等方面进行新的调整和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从而使统一战线在新阶段的发展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7]

2.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全面发展

统战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人情味很浓的工作,更是事关全局的大事。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实践中开拓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促进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全面发展呢?

第一,加强统战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统战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首先,地方高校应设立独立的统战部门来主持统战工作,这样才能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也有利于统战工作要求认真履行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的职能,切实担负起协调、监督和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其二,要使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增强主管教育部门归口管理的力度,并把统战工作指标纳入到学校的评价体系。其三,应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具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精干、统一、高效的统战工作运行机制。

第二,提高认识,增加经费投入,为有效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统战工作不是中心,连着中心;不是全局,连着全局。首先,上级部门应设专门的款项,在经济上支持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其次,学校党委要有统战思维,树立统战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和历史的角度,提高对地方高校开展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有效开展统战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一是设法从上级部门争取到相应的经费拨款;二是从学校建设经费中抽出部分,增加统战工作开展所需要的投入。

3.以人为本,打造地方高校统战工作新环境

第一,努力营造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的人文环境。党外人才大多社会联系广,思想活跃,认识问题尖锐,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也比较迫切。学校统战工作应结合党外人才的特质来开展,多看他们的优势和长处,不求全责备,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他们,大胆地使用和提拔他们,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做好民主监督等工作。同时,注意情感上的沟通和生活上的关心,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人文环境。

第二,着实建立经济上实惠、政策上倾斜的客观物质环境。地方高校要想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除了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之外,还必须建立经济上实惠、政策上倾斜的客观物质环境,即做到待遇留人。统战工作者要做到能及时了解情况,把涉及统战成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反馈给党委。如在住房安排、职称评聘、家属及子女安排等方面给予他们适度的照顾,让他们无太多的后顾之忧并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从而安心的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出力。

第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统战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网络是宣传文化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桥梁和阵地,但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地方高校统战工作要利用好校园网这块宝地,不断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来占用网络阵地,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增强网络宣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为统战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力量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4.创新统战工作方式,实现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地方高校统战工作在过去长时间里主要依靠统战工作者的个人经验和经历来处理与各统战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尽管有处理事务比较灵活的特点,但也有工作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的缺陷。在当前地方高校知识分子规模明显扩大、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就应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统战工作者个人魅力做统战工作的传统方式,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来做好地方高校统战工作,实现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5.重视队伍建设,促进地方高校统战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一,重视党外代表队人士队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基地,学校党委要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多、层次高、社会联系面广的特点,对各方面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克服重培养轻使用的思想,加大对党外人才的举荐和实职的安排力度,为学校和地方的发展服务。

第二,加强统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统战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学校党委要注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统战干部队伍。不仅以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人才,发现、挖掘、培养学校中那些工作积极、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强的年轻人士,为完成统战工作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同时还应注重加强统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通过有计划的选派统战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来武装他们的头脑,丰富他们的统战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把握统战工作方向、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推动统战工作科学发展和胸怀全局、服务国家及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怡.新时期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8(下) ,146-147

[2]刘添梅.再谈新阶段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10(增),102-104

[3][5]海克军,傅举庆.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63-66

[4]廖志坤.简论统一战线的特征与长效机制的建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53-56

[6]刘毅杰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60-962

[7]刘志明,李彩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统一战线发展思路探究[J].青年科学2009(5)185

高校统战 篇12

高校统战工作是实现广泛团结、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高校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目前, 高校统战工作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 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 加强统战工作面临挑战。

首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 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尤其是大批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成为高校知识分子中的新生力量, 他们受西方的政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较深, 能否发挥好、调动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高低, 而且他们的言行举止对高校的发展和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其次,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达, 少数人重利益轻思想的现象很严重, 功利主义不断影响高校正常的发展思维, 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的理念。最后, 随着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 出现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 产生了新的利益群体。例如, 通过职称评审、职务聘任等竞争上岗措施, 利益根据不同的职称和职务重新分配, 不同人员的经济收入悬殊很大, 使得教师原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丧失, 其内部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承担统战工作的干部基本都是兼职, 个别统战干部也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发展, 承担统战干部角色的精力明显减少。综上所述, 使得高校根本利益一致性增强的同时, 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要求, 加强统战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必将阻碍高校的发展和稳定。

2.部分高校对统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创新机制不完善。高校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行了改革发展, 统战干部队伍人数与日俱减, 部分高校除统战部几个专 (兼) 职统战员, 还没有形成统战干部科学梯队, 且统战干部缺乏专业知识, 更谈不上业务精通, 主动组织参与的统战活动相对较少, 例如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考察等统战活动更是甚少, 统战工作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 与高校党委的重视程度有必然的联系。目前, 虽然高校提高了高校知识分子的待遇, 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他们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虽然理论研究成果较多, 但由于创新机制不完善等原因, 他们的参政、议政的渠道也不畅通不完善, 使得不能很好地利用研究成果高效地服务于社会。

新时期高校加强统战工作活力科学措施

1.解放思想、加强宣传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活力之源。解放思想, 增强活力。统战干部是统战政策宣传和统战理论研究的主体, 也是关系到统战工作成败的关键。在21世纪的今天, 统战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视野开阔、不断培养自己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具备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尤其要热爱统战工作, 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 认真钻研统战业务, 增强创新意识, 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不断增强统战工作活力。

2. 完善制度, 健全机制, 在增强实效上强化措施。

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 统战工作做得效果如何关键是看有没有好的制度及制度的落实情况上。一个好的制度的建立完善要建立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统

白利栓

战工作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以这样的制度为根基创建的工作机制才能灵活应对和科学把握将要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 高校统战工作要想取得显著效果, 就要重点建立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则, 建立一套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从而为统战人员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可靠保证, 使高校统战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防止工作的波动性、盲目性, 实现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特别在平时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舞台, 依法保障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提案、议案等要认真对待, 以各种形式及时郑重地给予答复, 及时有的意见、建议或提案、议案很不合理或暂时无法实行的, 也要认真、慎重地做好解释工作,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受到尊重;还要积极整合资源, 巧借外力, 联合开展具有实效的措施, 例如, 通过理论培训、进修深造、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培养。

3. 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高校统战工作的关键所在。

首先, 统战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新形势下, 高校统一战线的干部一定是思想素质高、具有广博的知识、精通业务的知识分子, 特别是要具有坚定的立场、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精神。在业务方面, 统战干部不仅要系统地学习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完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还要熟练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 掌握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专业文化。尤其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 协调、整合、运用各领域资源, 有计划地组织广大统战成员, 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以及百姓关心的难点问题多搞实地调查研究, 多谋发展大计, 为地方决策提供参考。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统战干部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意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为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统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统战干部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 统战干部不仅要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很强的政治鉴别能力, 而且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 统战干部要热爱统战事业, 要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有奉献精神, 工作上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 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以满腔热忱投身于高校统战工作之中。其次, 作为统战干部, 要坚持改革和发展为中心, 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专家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开展学术研究, 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 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 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 切实加强统战后备干部的选拨工作, 整体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平时要选拔那些熟悉统战工作、具有较强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同志充实到统战干部加强高校统战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统战干部政治觉悟性、学习创新性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统战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上一篇:林业生物资产计量下一篇:法律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