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机制(精选10篇)
统战机制 篇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知识分子,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领域和部门,成为统一战线培养、造就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和重要基地。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是适应时代进步和统一战线事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是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本文从完善、创新和规范统战工作机制为着眼点来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抓手
1.1 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结合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在于准确把握统战工作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把统战工作发展规律、执行规律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起来,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工作机制做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统战工作,不断提升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以科学理论指导高校统战工作是其科学化的灵魂。高校加强统战工作并推进其科学化,关键在于学校党委领导是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统战工作,在于对统战工作意义的认识是否正确、支持是否到位;是否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为核心,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深入教育党外干部群众,使大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进而以理论创新带动工作发展,不断把握高校统战工作规律,增强统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
(2)以科学工作机制保障高校统战工作是其科学化的核心。高校要以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为根本,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统战工作的新机制、新思路、新路径,遵循统战工作建设的内在规律,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思路、好的经验与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内容完善、功能齐全的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为更好地促进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3)以科学方法推进高校统战工作是其科学化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高校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统战特点、能够确实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要制订理论联系实际的统战工作方略,提高统战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务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善于跳出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之符合规律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效能。
1.2 完善统战工作机制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
党外知识分子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力量。统战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统战工作机制,全面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共同构建和和谐校园环境服务。
(1)完善统战工作机制是高校党内外和谐的需要。高校要快速协调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出:“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的干部。党外存在着很多的人才,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1)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应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密切联系党外人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目的地开展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人士的统战工作,运用统一战线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教育,更好地把他们团结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周围,充分调动他们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服务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知识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实现“教育强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完善统战工作机制是教师之间和谐的需要。教师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又一重要方面。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邓小平同志要求,“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2)高校统战部门应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入手,把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广大教师表达意愿的渠道能够畅通,真正实现畅所欲言,从而更好地调动起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有效化解影响校园和谐的不良因素,形成积极进取,干劲十足,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1.3 完善工作机制对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从领导体制,还是从承担的历史任务来看,高校加强统战工作机制的建设,能极大地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也有利于推进统战工作科学化发展。而随着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事业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应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提升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完善机制建设,落实统战政策,有利于增强党外代表人士集体荣誉感,调动高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优势发挥,增强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国内国际竞争力。高校统战工作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统战政策,使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体会到学校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与信任,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能兢兢业业培育社会所需人才。
(2)完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反映民意”的优势,为构建和谐校园提良好的民主氛围。“党外知识分子是学校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营造学校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意义重大。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重大问题、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重大人事变动等主动征求和听取党外人士意见,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3)
2 推进机制创新: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础
进入新的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的发展变化,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如何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努力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把“凝聚力量、争取人心”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深入。
2.1 健全统战工作领导体制
没有健全的领导体制,统战工作将是一盘散沙,无所作为。建立健全高校统战领导体制:首先应在主管高校的省级教委建立统战部门,才能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更好地组织、协调高校统战工作;二是应重视统战部门工作,提升高校统战门的地位;三是建立健全学院统战组织,壮大高校统战根基。同时,在高校统战领导机制上,要建立统战工作齐抓共管机制,着力形成大统战格局;建立与相关校领导的定期联系制度,争取得到党政党员干部的广泛支持。
2.2 完善统战工作奖惩机制
由于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不足,当前高校统战干部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急需建立一套对其工作进行衡量的奖惩机制。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对统战干部考评的依据,并把统战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如建立统战工作评比制度,在学校党组织的评优活动中,设立统战工作先进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奖项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之一。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要关心统战干部的成长,注重统战干部的培训、培养,加大统战干部的交流力度,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才能,从而为基层统战工作打牢基础。
2.3 创新统战工作方式
日益加重的统战工作任务,势必要求高校在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加以创新,以适应统战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高校统战部门要改变一下工作方式:一是走出办公室,深入师生中间搞统战,与其进行心灵的交流,成为知心朋友,这将更有利于统战工作的开展;二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培养好统战精英。在兼顾全体统战成员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典型统战对象、抓好党外代表人物、树立统战典范上,对高校统战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紧跟时代脉搏,创新统战手段和技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经验、新手段。
3 规范机制执行: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保障
统战工作的开展需要规范机制和程序,也要组织和氛围提供保障。高校要从加强思想引导、壮大统战队伍、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入手,规范统战机制的执行,提高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1 加强思想引导,为机制落实提供思想保障
服从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统战工作的生命线。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这就要求在服务大局中广大师生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统战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发扬优良传统;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把握方向,锤炼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把握能力;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更加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在关键时刻彰显统战工作独特优势,坚持团结稳定,高举伟大旗帜,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
3.2 壮大队伍建设,为机制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学校党委要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高度出发:一要强化统战功能,完善院系统战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基层统战部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要培养选拔更多政治素养高、作风过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和队伍从事统战工作;三要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发扬首创精神,丰富工作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创新活动方式;四要建立健全参政保障机制,畅通建言渠道,切实保障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建言工作,保障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诉求和实际利益得以实现;五要改进统战部门设置方式,使统战工作延伸到学科团队、研究机构、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实现统战工作的影响、活动和作用全覆盖。
3.3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为机制落实提供环境保障
首先,努力营造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的校园人文环境。高校汇集着一大批文化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社会联系广,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培育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影响着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学校统战工作应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做好团结鼓劲、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好排忧解难,理顺情绪的工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同时,注意情感上的沟通和生活上的关心,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人文环境,让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其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统战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最能满足大学生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娱乐需求、交流需求的载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4)高校统战工作要利用校园网络这块宝地,推出具有亲和力和时代感的主流网站,大力营造校园和社会舆论强势,大力宣传统战政策方针,广泛普及统战知识,及时传达统战信息。同时,加强网络管理和思想引导,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增强网络宣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高校党委的周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
[3]李凯灿.加强高校统战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
[4]李新生.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前沿,2009(7).
统战机制 篇2
蒙牛公司党办 吕朝晖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拥有员工近3万人,其中共产党员1260名,共青团员9千多名。公司于2000年8月成立党组织,目前集团党委下设党总支5个、基层支部48个。
作为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蒙牛在公司治理模式上最大的创新在于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党组织,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由党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工作实践中,蒙牛党委既管思想政治工作,又管企业文化建设,还管干部队伍建设,是企业沟通的桥梁、矛盾的调停者和正义的代言人,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企业依法经营、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一是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和保障。蒙牛的创始人大都来自国有企业,深知党的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公司在创立初期就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和相应的工会、共青团组织。蒙牛党委还规定,凡是集团成立新的部门,20个工作日以内必须建立党组织,要让党的组织达到全覆 盖,让党员随时都能找到组织。在乳品行业竞争激烈、人力成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集团仍然从人、财、物上对党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目前集团有专兼职党群工作者200余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46人,每年专项用于党建工作的经费都超过100万元。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力度,蒙牛党委直属的总支(支部)均设专职副书记,党委直属总支(支部)书记则由行政一把手“一肩挑”。今年七一前夕,蒙牛召开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党委领导班子的构成更加科学、完善,必将为蒙牛的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健全的组织建制使企业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近5年来,集团党委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共发展党员560名,其中党员在各级管理岗位的人数就达380名,党员的领导表率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是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职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国有企业党管干部的优良传统,并参照现代企业绩效考核的模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民意测验,建立起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监督任用机制。每年年初,公司党委都与各系统党组织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年终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奖惩。同时,党委还要求全体共产党员佩带党员工作卡上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筑反腐败思想教育、监督制 约、制度预防和案件查处体系。2003年,公司专门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开展广泛的廉洁自律教育,制定下发了《蒙牛集团纪检监察制度汇编》,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纪检人员工作纪律》、《保护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和《违规违纪人员处罚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查找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廉洁行为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集团党委要求管理人员及供应商签订反商业贿赂责任状,规定不许利用婚丧嫁娶收受礼金。2007年12月,蒙牛原董事长牛根生为儿子操办婚事拒收一切礼金礼品,总部4300多名员工共同分享喜庆、分享快乐、但不分担任何费用,结婚喜宴办成了一次对员工的慰问活动。
二、加强党的思想教育,为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一是统筹安排,认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蒙牛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始终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对员工思想教育。每年年初,集团党委都会下达全年思想政治教育安排,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风廉政教育,进行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安排内容分几大主题和若干副题,各基层单位可有选择地结合生产实际,自行安排时间落实教育内容,工作完成后要保留照片、学习记录等相关见证性材料以备检查与考核。同时,集团党 政领导每年都有登台讲课的任务,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落实党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是开辟阵地,强化教育宣贯功能。在集团党委的指导下,集团党群办公室于2000年创办了企业内部刊物《蒙牛足迹》报,2006年创办了《百年蒙牛》杂志,本着宣传企业文化、服务企业员工的办刊方针,在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传播文化知识、感受企业发展脉搏、展现员工精神风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连接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桥梁。我们还建立了“职工之家”、图书室和广播站,活跃了员工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广大员工的思想情操。
三是一线走访,建立员工思想反馈网络体系。到基层走访一线员工,是蒙牛党委的常项工作,党工团组织每季度至少要深入两个事业部了解员工在工作、生活、思想方面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集团高管,并协调相关部门对员工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复和解决。我们还建立了以党员为主的思想骨干队伍和思想反馈网络,要求党员做广大员工的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哪个员工思想有了问题,党员和思想骨干队伍的成员都能够主动地去做好思想工作,把员工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每逢佳节,公司的经营者总要去看望一线的生产员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等高管人员自掏腰包慰问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既拉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感情,又激 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有效改善了企业的管理环境。
三、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为企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各项党的制度建设,细化、量化工作职责,并严格奖惩,认真执行。蒙牛自组建党组织以来,先后制定了《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制度》等,印发了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手册》、《纪检监察制度汇编》。一般来说,制度好定,执行起来很难,然而在蒙牛公司就能说到做到。究其原因,一是认真,来真格的,赏罚严明;二是领导以身作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为了使党的工作在企业顺利地开展下去,集团制定下发了《蒙牛公司党群工作考核细则》,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和各部门第一负责人的年终奖金与年薪挂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建立务实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和真重视。例如,蒙牛营运系统党组织从“暖人心”的角度制定了“六必制度”,规定逢喜必贺、逢难必帮、逢恼必解、逢病必访、逢年节必看望、逢探亲必慰问,同时还设计了《六必制度追踪表》,要求基层按季度上报;在传达员工意见、解决员工思想问题方面,营销系统党总支建立了具有蒙牛特点的员工听证会制度,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亲自参会解决问题,员工们总结说得好“听证直达总经理,提升员工凝聚力”; 在激励员工创新方面,集团制定了《员工精神激励制度》,设立各种奖项激励员工。其中,总裁特别奖由总裁从个人年薪中支付,2010年、2011年,集团党委第一副书记、总裁杨文俊已经连续两年共拿出个人年薪200多万元重奖突出贡献员工。
三是以制度做保证,以员工关爱为主要内容,实现多方共赢。在蒙牛党委指导下,集团工会制定了《蒙牛集团员工关系维护制度》和《蒙牛集团员工关爱制度》,与呼市农大附小合作办学,在和林经济开发区成立盛乐农大附小分校,集中力量解决了生产基地员工子女入学的问题。同时,今年下半年,集团还将试行《老员工、高级管理人员疗养制度》、《困难员工补助制度》,并多方选址,规划员工福利住房、筹建便民医院,为员工和企业驻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蒙牛党委还将把提高员工的收入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指标,2006至2010年,员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成倍增长,人均工资已超过3000元,高居全国同行业最前列。今年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集团又一次为基层一线员工普涨工资。目前,公司面向员工的福利政策有40多项,除去国家法定的项目外,仅企业内部自定的福利政策就多达26项,有效地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共同发展、和谐共赢。
四、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 一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营造企业良好发展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是蒙牛集团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能,从2002年开始,蒙牛党委先后编印了4版《企业文化手册》,制定了《2006—2010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始终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引导员工,实现党的有效领导。201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并修订《蒙牛企业文化手册》,明确当前工作目标和重点,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成立蒙牛企业文化推进委员会、企业文化办公室和企业文化推进部,奠定进一步做好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并在企业内刊上刊登集团管理层管理思想和理念,不断健全完善蒙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逐步形成上下同心、上下同欲的良好局面,在企业内营造了健康和谐、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文化氛围。
二是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手段。蒙牛党委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坚持把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蒙牛集团立足基层“职工小家”建设,逐步完善员工活动中心先后建立了阅览室、健身房、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为员工群众提供了健康文明、安全规范的活动场所。每逢节日,公司党、政、工、团都组织各种活动,为员工送去快乐与温暖。2002年和2007年,集团党委高管带头共计出资近200万元举办了两次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高管亲自开车迎亲,203对新人结下百年之好。蒙牛工会每年都举办员工运动会、球类比赛、岗位劳动竞赛,蒙牛团委成功举办两届青年文化节,在活跃基层员工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员工建立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蒙牛用于员工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经费达500多万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搞好党员教育活动。今年是蒙牛党委成立十周年,恰逢建党90周年。为了把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蒙牛党委抓住有利时机,在七一期间举行了蒙牛党建十年成就展,对蒙牛党委成立十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展示,并在全国各事业部巡展,对蒙牛的党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于此同时,蒙牛党委还十分重视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结合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今年七一前夕,党委专门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表彰会,对集团各系统涌现出的40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隆重表彰。企业内刊也同步进行了专题报道,党员的标杆引领作用更加明晰,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彰显。
五、以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主旨,努力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蒙牛从创业之初就高度重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呈现出组织得力、管理规范、机制健全的特点,除员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建设外,还把建立健全员工维护体系做为为企业创造良好劳动关系的有效措施。
一是组织建设齐备,工作责任到人。从2000年开始,集团就组建了党、工、团组织,由党群组织负责各项维护制度的具体实施,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与各系统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形成规范的检查、评比、奖励机制,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是坚持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员工民主管理。蒙牛坚持每年召开员工代表大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大会上,代表认真听取和评议企业一年来的经营运作和《集体合同》的履约情况,并对企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员工代表的选拔、大会议案和提案的提出及决议都按一定的民主程序,确保员工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民主性。对员工代表的提案每次会后都要召开专门的提案讨论立案会,对给予或不予立案的提案分别进行解决和答复。经过十年来的运作,蒙牛集团的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车间、班组都有员工代表,员工代表大会不仅在开会期间能够有效实行民主管理,在闭会后也能经常开展工作。三是定期员工走访,解决员工实际问题。蒙牛党群工作人员还定期到员工中进行走访,走访后一周内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处理答复,并对解决的结果进行回访。集团工会开通了网上“工会主席信箱”、“员工关爱信箱”,专设有工会副主席专门进行员工问题的解决和接待。截止目前,共接待和解决了较大的员工投诉31起,得到了员工的高度好评。
四是用签订《集体合同》的形式保障员工权益。依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员工代表大会期间,企业与工会都会定期签订《集体合同》。每年蒙牛集团工会都会就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主动向公司提出建议。集团工会每年与企业行政进行一次劳资恳谈会,其目的就是解决企业与员工在合同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度沟通,及时将工会在员工中收集的意见、建议与企业进行协商,合理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五是关注民生、建立健全员工维护体系。2011年集团成立了专门的员工维护部,为困难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了使蒙牛集团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集团工会出台了《蒙牛集团员工关爱制度汇编》,其内容涉及到员工福利、结婚、生育、员工慰问、困难帮扶、员工疗养、心理保健、员工预警、职业病预防等多方面。通过制度的建立做到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及时解决问题。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有关员工生活需 求、质量、困难情况状况调查,已经解决了员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即将完成困难员工档案的长效建立、大病救助、特困帮扶等常态机制工作,以及员工住房、就医难等民生问题,使员工维护工作真正的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正确的指导思想、有效的制度支撑、和谐的工作氛围使蒙牛集团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蒙牛党的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蒙牛成立11年来,年销售收入已增长到2010年的302亿元,再度蝉联中国乳业“总冠军”。今年七一期间,蒙牛党委被和林县、呼市列为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光荣入选全国“双强百佳”党组织。“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蒙牛已日益形成。
统战先锋朱克靖 篇3
正当朱克靖边走边沉思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闪入眼帘,他猛地扑向对方:“希夷?果真是你!”“克靖兄!是你呀!”久别重逢的两位老友都有些欣喜,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突然,克靖将目光转向叶挺身后的一位似曾相识者,“这位是?”
“叶剑英呀!我们的参谋长!”叶挺兴奋地告知。
朱克靖急忙伸过手来握住对方:“十年前在广州认得的,别的太久了,你比以前魁梧,认不出了!真不好意思。”
这三位真正是志同道合的老友。朱克靖年长叶挺一岁,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奉派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叶挺1896年生,1924年也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于当年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革命中,叶挺是独立团团长,朱克靖是三军党代表,叶剑英是四军参谋长;南昌起义时,叶挺是前敌总指挥,朱克靖是九军党代表;广州起义时,叶挺是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叶剑英是副总指挥。老友邂逅,寒暄之外,更有别情交谈。
这是1937年的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谈判合作抗日,取得重大进展,主力红军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剑英担任参谋长;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正值组建军部、军直机关,和部队的集结整训。叶挺组建新四军,需要大量干部和专业人才,恰当此时,偶遇克靖,叶挺大喜过望,速把克靖拉回寓所,急不可待地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克靖兄,想必你已听说过,南方红军游击队已改编为新四军,由我出任军长。”
“组建新四军,我已听陈毅说起。你出任军长,并不知晓。”克靖说道。
原来,两个多月前,朱克靖得知国共合作的消息后,十分兴奋。此时,他正在和薛暮桥等人筹划成立一个南昌文化界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11月,陈毅来到南昌,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南方游击队改编新四军之事,并在南昌市民德路971号月宫饭店挂牌设立“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朱克靖、薛暮桥等人作为南昌文化界代表人物见到了陈毅。陈毅说:“南方红军游击队要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由我党领导,你们可以动员从上海撤退到内地的文化人和知识青年参加新四军。不过军部尚未成立,要迟一点才能参加。克靖兄有何打算?”此刻,朱克靖已经找到了党组织,欣喜地说:“容我安排一下,不久即可重返战场。”陈毅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兴地说:“欢迎你回来!”
“克靖兄,你同我们一起干吧!我要成立军服务团,请你当团长,如何?”叶挺似乎急切需要对方答案。
“好啊,太好了,就这样办!”朱克靖非常兴奋,爽快地答应道。
新四军筹备处设在汉口太和街26号,不久,朱克靖到达武汉,协助叶挺筹组新四军。在武汉,他见到了周恩来,当党组织征求朱克靖对安排职务的意见时,他说:“只要对抗战有益,分配我做什么工作都行。”周恩来认为现在是国共合作,朱克靖大革命时任过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在国民党军上层关系较多,当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便于做统战工作。朱克靖欣然受命,随即,他投入到对国民党军界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之中。
指导文艺创作,尽战地服务之职责
1938年1月21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成立,直属军部领导,专门负责战地宣传和民运工作。团长朱克靖为筹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四处奔走,筹措经费,收罗人才。团员来自五湖四海,多数是来自延安抗大、陕北公学、八路军学兵队的人员和上海、江浙的流亡学生。还有少数文艺家,如青年作家丘东平、舞蹈家吴晓邦、戏剧家李增援等人。在战地服务团的旗帜下,各地爱国青年纷至沓来,云集南昌。
战地服务团团员大多是青年学生,其中不乏西装革履烫发旗袍的少爷小姐。朱克靖平易近人,经常和他们谈心,他看到了他们的长处,离开大城市,离开富裕的家庭,投奔新四军,有很高的抗日救国热情,而且很多人有一技之长。朱克靖细心地照顾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骄矜之气,使他们很快地融入抗日军民的生活。战地服务团有很多女兵,这些风华正茂的姑娘们依旧保持着自己爱美的天性,她们热情似火,常常为了赶排一台新戏,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朱克靖心疼这些纯真热情的姑娘们,总是在她们面前不厌其烦地唠叨些生活琐事,像长辈一样关心爱护这些年轻的团员。一些女孩子爱说爱笑嘻嘻哈哈,喜欢叫婆婆妈妈的朱团长为“朱妈妈”。
朱克靖带着这批青年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演出,开展民运工作。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他们脱下旗袍西服,穿上了军装草鞋,渐渐变成革命战士,或者成为领导干部。著名画家沈柔坚后来回忆他参加战地服务团时说:“在这新环境里,我为那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生气蓬勃,友爱温暖的气氛所感召,如入一个新的世界。见到朱团长,他那学者的风采和长者的风度,使我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识渊博、仪态可掬……”
不仅如此,朱克靖还善于利用机会慰问士兵,鼓舞士气。1938年4月4日,新四军军部奉命从南昌移驻皖南的岩寺,正式进行整编。战地服务团随军部到岩寺集中。新四军出发时,有几千南昌市民赶来车站欢送,战地服务团的同志们在一片掌声如雷、歌声如潮中登上了火车,离别了南昌。
第二天清晨车到兰溪时,恰逢倾盆大雨。有一大群前线退下的士兵要上车。他们吵吵嚷嚷,用粗鲁的语言高声咒骂:“当官的只管自己享福,不管咱们当兵的死活!”服务团的同志们立即下车并帮助他们上车。但国民党军队的伤兵最难缠,有几个同志下车慢了一点,就挨了他们的骂,几乎要动起武来。情势有些紧张,朱克靖北伐战争时当过军政治部主任,有处理士兵闹事的经验,他和秘书长白丁商量,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为士兵作慰问演出,以扩大新四军的政治影响,做好友军的统战工作。
nlc202309011258
战地服务团团员们全体站在大雨中,热烈地唱着歌呼着口号,欢送这些士兵。团员们齐唱《慰劳伤兵歌》:当唱到“你们正为我们老百姓,……受了极名誉的伤”时,伤兵们不平的心情得到了舒展;当唱到“帝国主义……是这样的疯狂,……要把中国当成一个屠场”时,伤兵们流露出愤怒的表情;当唱到“我们要争生存,否则就要灭亡,我们要争做自由的人,否则就要变成牛羊”时,伤兵们频频点头,情绪庄严;当最后反复唱到“我们拼着最后的一滴血,守住我们的家乡”时,伤兵们热烈鼓掌,很多人激动得泪流满面。士兵们被团员们忠诚和热情的款待感动了,自动派代表向团员们道歉,还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激动地说:“啊!你们就是新四军!我们在前线打仗这么久,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款待!”而后,士兵们跟服务团员们一起唱起歌来,一齐呼着口号,挥手而别了。
从新四军成立起,历时三年多,朱克靖带领战地服务团,挺进大江南北,到各地各部队慰问演出宣传抗日,开展民运工作。通过绘画、戏剧、舞蹈、歌咏等文艺形式宣传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参加和支援抗日战争。
朱克靖在指导文艺创作为抗战服务上,付出了不少心血。新四军初到云岭时,日军飞机常来轰炸,当地民众没见过飞机,缺乏防空知识。于是朱克靖安排戏剧组的李增援编了个活报剧,通过一个小学教师向惧怕空袭的老乡宣传敌机空袭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会防空,普及防空常识的宣传。对于新四军经历的英勇战斗,朱克靖还会请前线回来的同志向战地服务团员们讲述战事情况,编排戏剧。他常常和编剧、演员一起认真研究剧本,反复修改,在排戏过程中,他常在场指点,充分调动团员们的创作才智,在朱团长的创作指导下,剧本内容丰富,演员演得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如话剧《繁昌之战》,连演七八次,观众达五六万人,反响热烈。绘画组在街头绘制大型宣传画,揭露日军的暴行。民运组慰问抗日军属,在民众中召开座谈会,宣传抗日。歌咏组唱《大刀进行曲》《救国军歌》《挖战壕》等歌,慰问士兵,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戏剧组天天到街头唱歌演活报剧,团员们认真创作,将《抓汉奸》《放下你的鞭子》《送郎上前线》等戏剧演得惟妙惟肖,博得群众的阵阵喝彩。
战地服务团在抗战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朱克靖带领服务团,在战斗中经受考验,在铁与血的洗礼中不断成长。
争取“二李”保持中立 决胜黄桥战役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成立,陈毅任指挥。1940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挺进苏北。一日,陈毅电召朱克靖到江南指挥部,说有“特殊任务”要交给朱。
陈毅说:“克靖兄,请你来有重要任务。”
朱克靖望着陈毅说:“仲弘,请吩咐。”
“派你到泰州和李明扬谈判。”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时,蒋介石加紧在华中地区搞摩擦,准备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嫡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拉拢苏北的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参加“围剿”新四军。二李是苏北最有影响的地方实力派,任国民党军苏鲁皖边游击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他们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又受到韩德勤的压迫和排挤。新四军开进苏北时,陈毅对二李进行工作,二李一度保持中立,但在韩德勤的拉拢威胁下,又产生动摇。
新四军进驻泰州黄桥后,韩德勤决心以主力进攻黄桥,当时韩德勤凑集兵力约三万余人,其中二李、陈泰运部一万两千人。新四军只有七八千人。争取二李,对于改变战场力量对比有重要意义。为争取二李中立,需要派人去泰州和二李谈判。派谁去好呢?陈毅经过认真考虑,朱克靖是最佳人选。为什么这么说呢?朱克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李明扬任第三军师长,两人私交不错。李明扬的夫人葛佩秋,是朱克靖的同学,他们算是通家好友。这就是朱克靖的“特殊任务”。
临行前,陈毅为朱克靖写诗一首:“停骖问我意何如?词婉情真再致书。军令今当斩马谡,歧途何事泣杨朱?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陈毅对朱克靖寄予了厚望,让其转告国民党顽固派,要谨慎考虑,在民族存亡关头,一致抗日,不要搞摩擦,自相残杀。
朱克靖身负重任,挥鞭催马,直奔泰州。朱克靖和李明扬别离十多年,乍见的时候,难免惊喜交集。李明扬高兴地拉住朱克靖的手,问着:“你这些年去哪里了?什么时候来苏北的?怎么不早点告诉我,我好早些派人去接你啊!”朱克靖笑着说:”这些年四处奔走,我是昨天才到苏北的,今天就来看你,并且代表仲弘兄向老兄致敬。请指示今后苏北抗战合作的方针。”朱克靖对二李晓以民族大义,陈述了“兄弟阋于墙,共御其侮”的道理,并揭露了蒋介石等顽固派借刀杀人,削弱抗日力量的阴谋。由于多年的情谊,加之朱有理有节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秘密协定:李部掩护并借道给新四军东进,李部不得摧残共产党干部和群众;将来如果省韩与新四军作战,李部须严守中立,今后抗敌一致行动。这是朱克靖第一次到江北与李明扬的会谈,他出色地完成了谈判任务,令陈毅十分满意。陈毅率部顺利地通过了他们的防区,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之成为嵌在敌伪心脏的前沿阵地。为了孤立和打击韩德勤顽固势力,陈毅还派朱克靖游走于苏北上层人士做统战工作,如海安的韩国钧、黄桥的朱履先等。
但是,韩德勤忠实地秉承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充当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急先锋。他把进攻目标首先指向江北新四军,还邀约二李配合,企图攻占黄桥。因此,继续争取二李保持中立,对于改变战场力量对比有重要意义。陈毅派朱克靖继续坐镇泰州,与二李谈判。谈判中,朱克靖发现二李动摇不定的原因,是惧怕韩德勤人多势众,同时又怀疑新四军立足不稳。因此,朱克靖便对二李详细地分析了苏皖地区的各种政治力量,着重指出新四军虽然人少枪少,但努力抗战,众望所归,如此正义之师必操胜券。经促膝交谈,二李继续与新四军保持了统一战线关系,并允许江南新四军通过自己的防区增援黄桥,抵抗韩德勤部队的进攻。
nlc202309011258
黄桥之战当夜,朱克靖坐在李明扬办公室里,两人一起守在电话机旁。李的部下不断打来电话报告战况。到了次日午后,朱克靖接到陈毅电话,让他转告李明扬,黄桥之战已经结束,顽军军长李守维落水溺毙,师长孙启人及一批旅、团长成了新四军的俘虏。不久,苏北参政大会在海安召开,朱克靖作为中共方面的代表当选为副议长,同时兼任苏北三分署主任。
朱克靖以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协助陈毅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在争取社会上层人物中,显示了非凡才华,成为陈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得力助手。
策反郝鹏举部 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撤销,朱克靖离开战地服务团,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转做地方工作。1941年至1944年,朱克靖先后担任苏中三分区专署专员、苏浙行政公署主任,在领导地方政权建设、发展经济、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冬,朱克靖随军北上,进入山东,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长(对外称新四军秘书长)。抗战刚刚结束,蒋介石就悍然发动内战。国内矛盾和革命形势发生了转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反蒋民主统一战线。联络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对国民党高级军官的统战工作,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争取国民党官兵倒戈起义,退出内战战场。为了争取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朱克靖奉命去做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行政长官郝鹏举的统战工作。
郝鹏举为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他原是冯玉祥的副官;冯玉祥失利后,投靠蒋介石;抗日战争中又追随汪精卫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他摇身一变,当上了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行政长官,参加进攻人民解放军的罪恶活动。他深知自己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为保存实力,对进攻解放军持消极态度。在中共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郝鹏举于1946年1月举行起义,宣布“退出内战,拥护民主”,其部队改为华中民主联军,开到山东解放区内休整。朱克靖被党组织任命为华中民主联军政委,率政工干部对郝鹏举部进行教育改造。
郝部人员成分复杂,思想千端万绪,朱克靖凭借大革命时期改造第三军的工作经验,创办教导团,培训中下级军官,对军官进行政治形势和政策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组织宣传队教士兵唱革命歌曲,在官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他还注重协调士兵和群众关系,教育当地干部群众,对起义部队以诚相待,耐心细致做工作。
郝鹏举虽然表面上配合改造,但内心对于中共派政工干部改造他的部队越来越害怕,担心自己的部队被吃掉,从而失掉个人对部队的控制权。中共和郝部的矛盾斗争也日益尖锐化。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郝鹏举见势不利,暗地里和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勾结,开始秘密策划叛变。陈毅借新年机会,把郝鹏举请到临沂,郑重告诫他“只有站在人民方面才有出路”。郝鹏举虽然当面做了保证,暗地里却在加速叛乱的准备。
中共领导对郝鹏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尽管他反水的可能性很大,但仍然要尽力争取。1947年1月,朱克靖和郝鹏举一起离开临沂回部队。临行前,陈毅关照朱克靖要多保重,对郝鹏举“能争取一分钟,就要争取一分钟,决不能打第一枪”。朱克靖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义无反顾,毅然而去。回到郝部后,朱克靖向全体政工干部传达了军部指示,告诫大家提高警惕,准备应付突发事变,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1947年1月22日,郝鹏举阴谋叛变,逮捕了朱克靖等其他几名政工干部,准备将他们押往徐州,献给国民党,以此向蒋介石邀功。然而,郝鹏举倒行逆施、罪大恶极,2月6日华野二纵在韦国清、张震指挥下,经一夜激战,全歼叛军,郝鹏举被俘,他终究受到人民正义的惩罚。
蒋介石对郝鹏举不屑一顾,对朱克靖却极为重视,命令立即送到南京。不久,朱克靖被转到南京国防部保密局宁海路19号看守所,这里曾是臭名昭著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在南京的秘密监狱之一。
蒋介石对朱克靖抱有幻想,希望他能投靠国民党,借以打击中共的士气。蒋介石亲自出马,以高官厚禄对其三次劝降,朱克靖却一笑置之,始终不为所动。他坦然自若地说:“我的历史和地位已经决定了我今后的命运……我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政治生命。我虽跨党从事革命,但我是为共产党打天下。现在我已成阶下囚,我宁愿牺牲我的肉体生命。我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了大半生,我不能牺牲我的政治生命。”他即使身陷囹圄,也依然关注着革命局势的变化,关心战友和亲人。他常常在狱中写诗填词,借以抒发革命情怀,写下了“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身心为党国,一死何足愁!”的壮丽诗篇。
国民党软硬兼施,见屡次劝降不成,后对他轮番审讯,百般恫吓,企图迫使他投降。然而,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面对他的坚定执着,蒋介石无可奈何,丧心病狂地说:“朱愿意以身许国,为中共效忠到底,就叫他把牢底坐穿吧!”1947年10月,朱克靖被国民党保密局特务秘密处死。朱克靖牺牲时年仅52岁,真可谓:生为党国豪杰,逝亦中华英雄!(编辑:毕 铭)
文化统战与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篇4
一文化统战的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 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 意思是耕作土地,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据专家考证, “文化”及其所指在中国语言文化系统中古已有之。“文”的本意, 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 故曰文。“化”, 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礼记·中庸》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文”与“化”并联使用, 最早见诸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的研究采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
2文化统战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文化有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体认, 并由此产生深层心理沉淀。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 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的基础, 而在社会各阶层最广泛地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是文化统战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观的提出始于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文章有“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言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同时期, 文化统战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统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基于文化和统一战线的含义和所指, 文化统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 通过追求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达成理解和接受;其二, 以具体的文化教育宣传熏陶为交流媒介, 实现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统一战线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人的思想的深层次内核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因此, 文化统战工作是一个能触及到思想深处的统战工作手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的策略和工具, 统一战线应该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文化统战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统战理念, 统战工作要以人为本, “人”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以往实际的统战工作中, 许多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实践这一点, 片面强调统战工作的工具性。统战工作的社会化, 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成员的利益需求、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由注重声势向讲求实效拓展, 由片面灌输向整体渗透拓展, 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协商拓展, 提高统战工作的整体效力。[1]文化统战符合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并有着深刻的内涵。高等院校的文化统战工作需要从社会化中寻找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作为文化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统战工作
高等院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拥有大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 具有人文荟萃的优势。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 并通过他们团结社会上的各种力量, 对于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统战工作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工作的特点而成为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特点
首先, 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在这三个基本社会职能中都包含了文化传播的内涵。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 因为有了学校传播知识而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其传播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更为鲜明;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工作, 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 都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创新内涵;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 高校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高校的一部分文化传播的功能, 并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基于高校的这些文化功能, 高校的统战工作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文化统战的特点就极为鲜明。
其次, 高校是社会人文名望所聚, 各个学科领域的领袖人物中相当部分是党外人士, 他们各领风骚, 成为所处时代的榜样。从中国近现代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 享有盛誉的一代代思想先驱、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和管理大师等治学大家, 开创了一代代的治学风尚, 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近现代史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这些各领风骚的时代领军人物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成为了其所处时代的领军人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仍在当今不断焕发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高校中历代的治学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演绎功不可没。当前高校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在他们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 也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他们延伸至他们所能影响的领域, 成为高校文化统战内容的延伸。
第三, 高校的文化辐射力覆盖社会各领域。高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文理科各科诸如文、史、哲、法、数、理、化、农、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 都与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相衔接, 使得高校的文化传播辐射力覆盖了社会各领域。因此, 高校的统战工作的文化辐射力也同样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影响力也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2高校统战工作应承担起文化统战的使命
高校的高等教育和人文荟萃的特点, 客观上使高校统战
72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2
工作拥有文化统战的优势。通过高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社会受众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由此产生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 使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统战在无形中深入人心。通过文化认同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 这是高校统战工作在文化统战层面上的内容。因此, 高校统战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统战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开展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切实把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深入人心, 在文化的层面上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 不辱使命,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工作
当前, 高校的人才集聚功能越来越明显, 党外人士越来越多,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资源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文化统战的方法和途径,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1发挥高校人文荟萃优势, 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正确方向
高校统一战线中人才济济, 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 统战对象中有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 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多学科集群的优势。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中, 应发挥高校人文荟萃的优势, 在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下, 汇聚统一战线的力量,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承理念的专家学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把握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文化生产的主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占领社会文化市场, 从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高校统一战线卓有成效的工作, 最广泛地汇聚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 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正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 外来强势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更使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也不例外。表现在高校中就是多元文化的倾向较为普遍,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恶搞我国传统文化的“搞怪文化”产品, 如《大话西游》、《Q版三国》等, 既歪曲了中国早已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常识, 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认同, 并造成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此外, 还存在境外宗教势力的恶意渗透、文化虚无主义———否定和虚化国家主流文化的倾向, 以及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某些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侵略之实的行径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校作为文化领域的主战场和青年成长的摇篮, 直面这一情形和采取应对措施责无旁贷, 这也是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做好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工作, 从文化统战的角度看, 就是要正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抵御文化歪曲和恶意渗透的防火墙, 以对社会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好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3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拓展港澳台侨文化统战工作
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凝聚中华儿女的内在动力是基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文化统战就是要使统战对象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当前, 由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性和复杂性, 要实现港澳的人心回归和台湾的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依靠我们长期、细致地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 使港澳台侨同胞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共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 从而实现“中国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实现了文化认同, 进而有助于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此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就有了坚实基础, 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 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就有了根本保障。[2]从香港和澳门两地当前的政治生态来看, 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已不能全面适应它们内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和维护“一国两制”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文化统战中寻找智慧和方法, 培育港澳台侨新生代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中来自港澳台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高校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些都是开展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唤起港澳台侨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虽然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经历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根, 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禀赋。来大陆读书的港澳台侨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内涵, 也更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为进一步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终实现政治认同。
4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文化统战是政治学的范畴, 是一种政治手段, 但高等院校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时候, 应尽量增加“文化”的成份,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通过“文化”的内容来感召和影响统战对象, 使统战对象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领下, 从精神的层面产生认同感, 从而实现文化统战的目标。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从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和灵感。能够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或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锤炼和融汇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热烈、久远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归宿, 是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 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国而忘家、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伦理价值观念, 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 升华为爱国意识, 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开展文化统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5利用区域文化的同根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的国际空间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历经世代而传承至今的, 是中华民族华夏大地各区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分布各地的各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同根的关系, 是同根同源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高校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是主力军, 我们可以通过各地的区域文化同根优势, 拓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统战国际空间。如, 广东的岭南文化就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 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 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 都反映出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一格和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粤语 (又称为广东话) 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 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被广泛使用, 可以说岭南文化在广东与香港澳门等地是处于文化同根的状态。我们可以利用区域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 充分调动岭南文化的积极因素, 发展岭南文化的优秀成分, 形成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扩大岭南文化统战在国外的影响空间, 拓展文化统战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及北美等地的影响力, 在岭南文化所能影响的区域和人群中产生影响力和凝聚力, 为港澳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文化统战应有的贡献。
总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优秀的中华历代文化经典, 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而具有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 强化文化统战中的“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而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娥.关于统一战线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7 (4) :75.
统战机制 篇5
——xxx2009年统战工作总结
2009年,我乡统战工作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统战部要求,结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具体内容,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一定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形成网络
1、成立了由乡长xxx任组长,党委委员xxx为副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对全乡统战工作和经济统战的统一领导。
2、村建立了相应的统战工作和经济统战的领导组织(以村长任组长)。
3、建章立制,建立了文书档案,组织建设、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经济统战、民族宗教、理论信息、侨台工伤脑筋八种档案,使全乡统战工作有章可循。
二、加强学习,增进知识,加大统战工作力度
基层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的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很强性性的工作,特别是经济统战,结合实际,乡村干部如何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了解不多,缺乏经验,乡党委把统一认识,提高基层统战干部整体素质作为开展基层统战工作的基层工作来抓。
1、组织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利用乡统战工作会议和统战工作例会等,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让乡、村两级领导了解掌握党在新时期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充分认识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各级统战意识。
2、举办乡、村统战干部培训班,提高我乡统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年来,共发放相关资料120余份。
3、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统战工作的影响力,使党的统战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抓好了党外干部配置干部
今年来,我乡把党外干部的培养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1、抓好了年轻干部的民主推荐。
2、抓好了党外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建档立卡。
四、加强实践,围绕经济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
1、深入基层,广泛了解统战对象在生产、生活、企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解决问题。今年7—9月份,全乡大面积干旱,农作物枯萎,为了缓解灾旱。多渠道筹措资金3万元,开挖渠道8000多米,维修山塘水库2座,抗旱机械16台。
2、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的关系,搞好招商引资工作。
目前,全乡已完成招商引资2000多万元,全乡的有线电视联网,乡卫生院建设,乡停车场建设等。
3、加拔统战经费,确保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统战成员生产、生活后顾之忧,使统战成员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我乡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和支持。在基层统战工作中,特别是经济统战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我乡的情况来看,基层统战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工作中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进一步规划提高,认真总结经验,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坚持探索,发挥优势,寻求突破,不断拓宽基层统战领域,使基层统战工作在新形势、新实践中取得长足的发展,为我乡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共aaa委员会
统战机制 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民办高校,统战工作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 统战工作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讲求很强的工作艺术。统战工作艺术运用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的成果。民办高校已成为统战对象较为集中的场所, 也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民办高校在新时期开展统战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效果, 必然要在实际工作中讲究工作艺术, 充分运用各种策略、智谋和技巧, 推动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向前发展。
一、网络时代创新民办高校统战工作艺术的重要性
统战工作艺术是统战工作方法的巧妙运用和统战工作经验的理性升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统战工作者都很重视统战工作艺术的研究和运用,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法宝作用。统战艺术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方法或技能技巧,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环境变了, 对象变了, 统战工作艺术就必须得变。在网络化时代的民办高校, 各种新思想、新潮流在此交流、碰撞, 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信仰、态度和价值观。统战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因此网络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艺术意义重大。
1. 创新统战工作艺术是网络时代开展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 互联网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 并逐渐成为大众常态的意愿表达方式和社会监督形式, 在社会发展中影响深远。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率较高, 接触网络的师生远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便捷、开放、互动、共享、隐蔽等特点和优势, 为新时期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传播、学习党的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提供了新的平台, 也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尤其是网上信息鱼龙混杂, 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的超地域性、快捷性特点, 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一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言论和思想通过网络在校园广泛传播;境外一些宗教组织也通过互联网在校园宣扬教义, 都必将使民办高校统战对象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产生不良影响, 思想更加多元化。而且伴随着社会资金的不断注入, 民办高校统战对象更加复杂, 党外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出国和归国人员等逐渐增加, 高教龄、高职称的教科研人才和年轻、低职称的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中呈现两头大的现象。高教龄、高职称的教科研人才大都有一定的成就, 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但党外人士居多;年轻、低职称的青年教师大都学历较高, 还有些有海外留学经历, 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些人眼界开阔, 能力也强, 是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的主力, 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增加了强劲的动力。但同时他们也是西方敌对势力重点关注、拉拢的对象。因为他们思想活跃、意识超前,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也更容易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因素和国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影响, 再加上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因素, 思想波动性较大。面对这种状况, 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无论是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还是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召唤, 都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认真研究网络时代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探索和创新统战工作艺术, 努力开创民办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
2. 创新统战工作艺术是网络时代开展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关键环节
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是解决人心向背的问题。统战工作的本质就是“凝聚人心, 汇集力量”, 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统战工作的成败以及成果的大小关键在于统战工作艺术的高下, 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统战工作艺术越精湛, 运用得越娴熟, 工作效果就越好, 影响也越久远。在党的统一战线上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同志之所以深得统战对象的广泛尊重与赞许, 与其人格魅力及高超的统战工作艺术密切相关。
民办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 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凝聚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力量, 已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环节。民办高校的统战对象, 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日趋多元化, 思想的开放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对社会热点、焦点特别关注, 并时常会伴有不良情绪的宣泄。[1]在网络时代他们又能轻而易举地获取许多非主流、非理性、非正式的初始信息。加上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聘任制, 教职工流动性较大, 归属感、主人翁意识较低。这种状态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向心力、凝聚力与竞争力。民办高校如果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积极探索和创新统战工作艺术, 就无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统一战线的作用, 凝聚党外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力量, 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大力发展。
二、网略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统战工作艺术的策略
统战艺术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方法或技能技巧, 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原则, 但由于对象的多样性, 环境的不同性, 事件的不确定性, 所以它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网络时代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深度、广度、难度都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创新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艺术, 就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时代、环境、对象等因素, 及时调整, 积极探索, 寻找适合网络时代民办高校的统战策略, 让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充满人情味、亲和力和凝聚力。
1. 发挥网络优势, 增强舆论导向
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 已经夸张到离开手机, 浑身无力;离开网络, 茶饭不思的程度。民办高校的统战对象思想异常活跃, 是新生事物的拥趸, 也是网络时代的“急先锋”。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民办高校的统战工作是新时期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新手段, “网络统战”也是新时期民办高校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但是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 在传播积极、正面、向上的舆论的同时, 由于其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 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传播虚假信息、进行网络渗透、挑拨社会矛盾、煽动群众情绪, 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 民办高校开展“网络统战”, 必须强化网络的舆论导向功能。利用网络对统战对象和全体师生员工进行统战舆论宣传, 需要匠心独运, 别出心裁。要以正面宣传为主, 浓墨重彩地宣讲党的统战政策、理论和形势, 做到有理有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以斐然的成就、确凿的数据、不争的事实来说服人、影响人、感动人。要恪守“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 确保所宣传的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代表性。要充分运用小品、小说、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生动的艺术、出色的才华、优秀的作品来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使民办高校的网络统战的舆论宣传工作富有浪漫又贴近现实, 富有艺术又贴近生活, 富有时尚又贴近群众。[2]只有这样, 才会让人觉得我们所提倡的观点、推行的主张、宣讲的事实真实可信, 切实可行。才能把民办高校的统战对象有效地凝聚到爱国、团结的旗帜下来, 起到“凝聚人心, 汇集力量”的作用。
2. 搭建网络桥梁, 广交天下朋友
民办高校统战工作实质上就是从人的灵魂深处入手去做争取人心的工作, 在统战工作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 用真情实感去争取人心, 凝聚力量。无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 还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要善于与统战对象开展联谊交友,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网络时代民办高校开展统战工作也要从政治和大局出发, 探索新的交友方式, 营造宽松的交友氛围, 利用网络建立起方便快捷的联系渠道, 同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搞好联谊。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 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社会和学校热点、重点问题开展调研, 为国家、地方建设及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虽然统战工作交友, 不同于私人交往, 但是也要讲求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也要讲究真诚和信用。俗话说以心相交, 方成久远;朋友同心, 其利断金。只有用我们朴素的本质、务实的作风和宽宏的气概来结交朋友、建立友谊, 才能结交下一批能与我们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诤友、挚友, 才能够坦诚地接受来自各方的意见、建议和批评。道理说得清楚透彻, 让人心服口服, 朋友做得肝胆相照, 让人可信可交, 统战的优势才会更加突显, 影响才会更加广泛, 更能体现出统战“凝聚人心, 汇集力量”的本质来。
3. 灵活运用网络工具, 拓宽统战信息交流渠道
在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下,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统战系统网站、开通统战工作QQ群、开辟统战论坛、开通统战工作博客和电子信箱、建立统战短信平台和微信平台等方式架起统战工作者与广大统战对象及广大网民之间的桥梁, 使他们有相互了解、交流、沟通的渠道和途径。使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统战工作联动, 相互协调, 充分发挥网络民主, 增强民办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3]
民办高校统战系统要正确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网络工具, 才能使统战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建立统战网站, 大力宣传统战政策, 普及统战知识, 传达统战信息, 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宣传的正面作用。依托统战QQ群的强大功能, 架起沟通民意的“连心桥”, 为大家提供一个政策学习、情感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开辟统战论坛, 创建“网上统战之家”, 围绕统战对象共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讨论, 积极引导统战对象发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帖子, 使之成为统战对象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设置网络统战工作专用邮箱, 及时处理和反馈统战对象的问题和意见。还可以在中华民族的重大节庆日亲手制作电子贺卡为统战对象送上真诚的祝福和问候, 有效拉近与统战对象的感情距离, 提高工作成效。开通统战工作者的空间、博客、微博, 充分展示统战工作者的个人才华与人格魅力。并充分运用“网络名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去影响、团结和带动一批人, 更好地推动民办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连维亮.我国党外知识分子已达8986万人[N].人民政协报, 2011-08-19 (A03) .
[2]李政.试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艺术效应[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2) .
彭德怀统战孙殿英 篇7
10月中旬, 彭德怀从河南返回太行, 路经壶关。当他听了抗大一分校校长何长工对此情况的汇报后, 决定会一会孙殿英。
一天, 彭德怀、何长工带着几个警卫人员来到新五军军部。他们面带笑容, 态度和蔼, 使举止言谈很不自然的孙殿英消除了戒心。他悄悄传令下去, 撤除岗哨。
彭德怀见孙殿英紧张的心情平静之后, 才意味深长地说:“大敌当前, 国难当头, 国共两党两军理应携手并肩, 共同御侮, 抗战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我们搞摩擦, 无异于兄弟手足动干戈。这只能分散抗日力量, 使亲者痛、仇者快。”
孙殿英听着彭德怀句句中肯、在理的话语, 自知理亏, 频频点头。
彭德怀略作停顿, 口气加重, 一针见血地继续说:“蒋介石眼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排除异己、独裁专制的政策,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抗日, 消灭或削弱共产党、八路军, 消灭或削弱杂牌军队。”
彭德怀的一席话击中了孙殿英的痛处。他的新五军就是杂牌军, 武器不好, 军粮不足, 一打仗就当炮灰。而蒋介石的嫡系27军, 不仅粮食供给充足、武器装备精良而且还常常躲在后方迟迟不动。
想到这儿, 孙殿英觉得彭德怀是个胸怀坦荡、知冷知热的人, 便诚意挽留他们共进午餐, 但被彭德怀婉言谢绝了。
第三天, 孙殿英应彭德怀和何长工的邀请, 来到神郊村抗大一分校校部。双方又进一步就抗战形势、消除摩擦、团结合作、共同抗敌等大计, 进行了坦率而诚恳的交谈。
经过一番真诚的促膝交流, 最后, 孙殿英激动地站起来, 态度非常诚恳地表示:“彭副总司令、何校长, 二位讲得极对, 兄弟我全听你们的, 今后绝不搞摩擦, 有什么情况, 请随时通知兄弟, 一定照办。”
下午, 彭德怀又安排抗大一分校文艺宣传队为孙殿英演出了歌舞小剧。
孙殿英被彭德怀的深明大义和对自己热情友好的招待深深感动了。
对统战工作的哲学认识 篇8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 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 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言之, 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近代中国, 统一战线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探讨和认识统战工作的哲学规律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1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统一战线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认为, 人既是从事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主体, 也是社会关系的主体, "人是进行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1]马克思强调社会关系不是自生的, 而是源于生产活动。可见, 社会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现实活动[2]。因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情和国民的社会活动复杂, 社会关系、民众思想必然也变的复杂。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直在摸索和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家的各种力量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先后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又形成新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和新型社会关系的成功确立的诸多实践, 不仅证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 同时也充分证明了统一战线的实践性特征。
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统战工作。
恩格斯认为, 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列宁也说, 有两种基本的或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观点, 即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观点[3]。毛泽东也说过, 在人类认识史中, 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 一种是形而上学, 一种是辩证法, 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纵观中国近代统战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其自然属于辩证法的范畴。北京大学黄森教授在《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一文研究认为科学发展观也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因此, 统一战线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工作关系, 其哲学属性必然是由其自身特性决定的辩证唯物属性。从哲学方面看,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统一性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有明显的体现。
(一) 联系的世界观与统一战线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与统战工作
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指联系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既有空间方面的、现实的, 如生态联系;也有时间、历史的联系, 如演化等。但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 是以区别为前提的。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因此, 辩证法反对把把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它指出, 差异和界限只能在事物的相互比较、相互作用中存在, 没有联系也无所谓区别。
统战工作本身以及统战对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必然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因此, 统战对象之间或统战对象与党和国家建设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联系。同时统战对象与党的思想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别。例如, 在当前中国, 党是执政党, 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而其他组织、个人或政党是以党为核心并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 这更间接地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中的联系观点。
(2) 联系的多样性与统战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讨论的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第一, 不同质的事物具有不同质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如非生命界的机械联系等, 生命界的遗传联系、生态联系等, 社会群体中的生产关系、精神文化关系等;第二, 同一事物不同方面因素和属性也表现为联系的多样性。如树与土壤、水分、各种动物、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第三, 各种联系本身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如种子、花果等不同阶段的需要或不同功用等。
哲学所考察的是自然、社会、思维中具有一般性的普遍联系形式。在统战工作中, 统战对象、统战对象之间、统战关系也表现多层次性、多角度性、多方面性, 这与辩证哲学中联系的多样性存在很高的拟合性。在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中, 各种具体的联系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任何联系本身在实际上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的转变, 联系不仅会随时发生量的变化, 而且在性质、方向和方式上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各种不同的联系之间能够互相转化, 例如抗战期间革命统一战线的变化。
总之, 统一战线工作中不同的群体和元素之间表现出的辩证哲学世界观中联系的特征, 这些联系的理论特征为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理论引导和方法支持。
(二) 发展的世界观与统一战线
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 由简到繁, 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发展与真理关系密切, 因为发展使得真理在广度与深度上更多的现实化, 同时使得抽象的、观念的真理具体化、物质形态化。同样在人类社会的实践关系中也必然存在着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 是通过人类个体、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来实现, 所以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所以促进社会发展的行为都要以是否为人的发展, 是否为人类各群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 创造和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客观实际来衡量、评价、判断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
在统战工作中, 无论是作为统战工作本身, 还是作为领导中国社会建设的党或统战对象来讲, 其工作的最终目的, 从根本上讲都是为实现中国社会和每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服务。这既涉及个人的发展, 也涉及社会发展。统战工作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衡量标准必然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是相辅相成的。
3认识统战工作的哲学规律的意义
第一, 进一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国政治理论建设的基础性理论, 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统战工作本身的哲学规律方面的探讨较少, 尤其是对统战工作中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探讨不多。因此, 积极认识统战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 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性。
第二, 为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统战工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方法, 但对统战工作本身认识不足。本文积极探讨了统战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 从实践性、联系性、多样性、发展性等诸多辩证哲学角度对统战工作进行了探讨, 为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 为统战工作方法的提升指明新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 然后从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循环交替上升过程。因此认清统战工作的哲学规律能为更好的把握统战工作的特征, 更好的让统战工作指导服务于实践, 为改进统战工作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明方向。
摘要:统战工作是近代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刻剖析和认识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哲学规律意义重大。文章从统战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及其特点入手对统战工作的哲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统一战线,实践,联系,发展
参考文献
[1]舒远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统战机制 篇9
一、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特性
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必然性
高校统战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统战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建党90 多年来取得伟大成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统一战线, 这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而高校统一战线无疑是集民之力、凝民之智、谋民之利这一法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 高校统战工作和统战资源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云南努力实现“三个定位”的发展时期, 不断提升并整合云南高校统战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⑴能够完成云南“三个定位”所赋予的时代任务。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 智力的凝聚是关键、创新的提升是核心、观念的更新及科教的发展是基础, 而这几方面要实现突破, 尤其需要高校发挥统战的作用, 这是时代所赋予高校统战的使命。
⑵能够凝聚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合力。云南“三个定位”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能否集聚各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而形成合力使这三个方面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就需要发挥高校协调关系、沟通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 发挥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助力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离不开高端人才、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传播, 而高校统战工作正是实施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障;为此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那些高端人才汇集起来, 使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需要各民主党派和各民族兄弟姐妹献言献策以及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支持和拥护。高校统战工作担负着凝聚海内外同胞的重要任务, 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统战工作是助力云南实现“三个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
2.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可能性
高校统战工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可能性。
⑴科研优势。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科学研究, 在高校中有很多民主党派的学者和专家, 他们主持着国家和省市级多项重大、重点课题, 在省内和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如云南中医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 个,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 个,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近6年本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66 项, 省部级项目234 项, 横向项目47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 项, 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 项,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 项,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类特等奖1 项、一等奖2 项, 省部级二等奖7 项, 省部级三等奖3项。云南中医学院充分发挥在云南道地和濒危中药材研究领域的优势, 为云南省制定了51 个地方中药材和饮片标准。现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0 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 是云南省2 个工程技术中心的主要单位。为云南实现“三个定位”的目标提供科研支持。
⑵人才优势。高校是云南地区的人才摇篮, 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学术声望、突出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云南中医学院现有民主党派8 个, 成员中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专家占一半以上, 凸显了高校统战人才资源的优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团结和凝聚高校各方的力量, 为实现云南“三个定位”提供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人才支持, 尤其在教学、管理、医疗、服务等领域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
⑶专业优势。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专家学者具有知识面广, 高校学科种类多的特点。如云南中医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 发掘和建设民族医药、云南地道医药资源特色学科, 支持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现有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的20 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 个。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 个。学校1986年获硕士授权, 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涵盖了21 个二级学科。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 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 云南省重点学科7个、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 个、“十二五”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 个。2007年, 云南中医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相继通过了中医学和中药学的专业认证。一些民主党派的专家学者是这些学科中的带头人,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统战工作就是做汇集力量、凝聚人心的工作, 尤其是把高素质的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 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 把专业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实现云南“三个定位”服务。
3.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渐进性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的目标和追求, 就此而言, “三个定位”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目标并无二致。但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要借由地缘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多民族团结来实现, 这是云南“三个定位”的独有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地区社会发展规律渐次呈现的结果。高校统战资源在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过程中, 整合自身优势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即在科研、教育、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优势的整合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 高校统战工作仍然存在着价值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开展不深入的问题。”同样在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发展战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缺少完善的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服务平台
搭建完善的高校统战服务平台对于助力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服务平台能够使得高校统战资源在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云南政府部门与高校统战部门仅有短期的合作, 因此缺少服务平台。没有这样的服务平台不利于在“三个定位”实现中遇到问题而与政府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协调并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不利于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不利于高校统战成员不受现有内外条件的局限进行学科间的交叉互通, 最终协同攻克限制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利于高校统战成员及时地把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利于提高统战成员服务云南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创作性。
2. 缺乏健全的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工作机制
机制健全是实践得以顺畅开展的关键。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要有机制保障。目前政府与高校统战部门以座谈会为主要的互动形式, 这一形式有其自身的优点, 但不能有效地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云南高校统战工作缺乏健全的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沟通机制、议事机制、统战信息机制和反馈机制。这不能有效地培养和选拔高校统战成员;不能可持续地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不能有效地提高统战成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参与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长效机制。
3. 缺失强大的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统战文化
云南“三个定位”从狭义上是民族、生态和经济领域的跨越发展, 从广义上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跨越发展。云南“三个定位”是物质文明的大发展, 也是精神文明的大发展。云南高校当下缺乏强大的服务地方发展的统战文化, 这是与高校应该发挥的职能不相互匹配的。云南高校的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云南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就包括云南地方的优秀民族文化。因此云南高校统战工作应该重视云南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真正担负起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三、整合高校统战资源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的对策
1.转变观念, 为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提供思想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统战成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统一意识, 即树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大统战”观念。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复杂、覆盖面广、任务艰巨, 单靠高校统战部门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必须重视统战工作, 建立党委对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 多部门协同努力;高校统战工作应引导成员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参与度, 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从教学、科研、服务中为实现云南“三个定位”贡献力量。
2.创新制度, 为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战略的实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统战工作助力云南“三个定位”的实现也需要有完善的统战工作制度。“统战工作要走上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必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完善统战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使统战工作有章可循。”高校统战工作应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完善民主征询制度、协调沟通制度、联谊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等。这有利于高校统战工作者明晰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这有利于民主人士对高校统战工作的监督, 促进党委领导下的高校统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助力云南“三个定位”实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其一, 创建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制度。这里包括科研、教育和文化的创新。其二, 重视高校统战核心文化建设。在云南“三个定位”实现过程中加强对云南多民族文化的利用和开发, 实现云南文化产业化发展, 进而发挥文化的教育和引领功能, 促进云南文化生产力的大发展。其三, 健全联系机制。加强与高校统战成员的沟通与联系, 改善工作方法, 紧密联系他们, 解决民主人士的需求, 对归国人士进行及时的走访和慰问。其四,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这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沟通的平台, 找到两者合作的共同点, 使高校统战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创建平台, 为助力云南“三个定位”提供媒介保障
高校统战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要为地方发展服务。高校统战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搭建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其一, 建立科教技术创新平台。高校和政府应该为高校统战成员和归国人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便利。政府和高校应为高校统战成员建立校企合作园, 成立工作室,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政府和高校应设立专门地应对和解决地方发展的科研课题项目, 集结高校科研优势解决发展问题。其二, 建立服务平台。政府和高校为他们创建服务社会的平台, 通过开展医疗咨询、科研扶困、科技支教等活动, 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言献策。其三, 搭建民主协调平台。建立民主协调机制, 定期征询民主人士意见, 定期走访和座谈, 提高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湘如.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11) .
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 篇10
10月25日至26日, 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全国高校统战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16次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玉波在讲话中指出, 高校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也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事关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事关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 事关党的阶级基础的巩固和群众基础的扩大, 事关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
杜玉波要求, 进一步做好高校统战工作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高度重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高度重视宗教工作,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高度重视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