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意义

2024-10-09

爱国意义(共4篇)

爱国意义 篇1

1932年侵华日军在飞机、坦克等重火力武器的掩护下, 进攻哈尔滨, 由李杜将军领导的哈尔滨自卫军奔赴前线, 哈尔滨保卫战爆发。自卫军英勇抵抗, 但最终因实力悬殊, 损失惨重, 两天后, 日军获胜, 哈尔滨沦陷。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现状

现阶段, 爱国主义表现为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热爱中国共产党,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 要从学习历史入手, 让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 引导人民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树立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目标而努力, 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爱国主义教育, 要从自身做起, 以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己任, 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下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工作, 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

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建立了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6月中宣部公布了哈尔滨烈士陵园等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11月20日, 中宣部公布了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等第三批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2009年中宣部公布了珍宝岛烈士陵园等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 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网络电视台创建了网上展馆, 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等, 可见国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度。

二、对哈尔滨保卫战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探析

哈尔滨保卫战发生于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 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满洲入侵行动之一。哈尔滨保卫战具有很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在哈尔滨保卫战中也涌现了大批爱国青年, 他们不怕牺牲, 为了保卫国家而奋勇杀敌, 不怕牺牲。他们的表现极大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十分大的影响力。

1. 哈尔滨保卫战影响。

哈尔滨保卫战中, 自卫军广泛发动群众, 组织社会各界抗击日本侵略者, 基督教会还组织了医疗队为受伤士兵包扎伤口, 三十六棚工人积极捐款, 购买慰问品送往前线, 许多群众还主动为战士送水送饭, 大大增强了军民的抗日信心和勇气, 体现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士们不怕牺牲, 英勇杀敌, 宁愿战死也不愿做亡国奴的精神, 对于今天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哈尔滨保卫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战士们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些在哈尔滨保卫战中英勇抗日的将士们, 他们永远值得大家敬仰和怀念。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永远的丰碑以及典型事例。为了纪念他们和对学生进行更好地爱国主义教育, 当地政府已经为当年牺牲的战士修建了陵园, 设立了纪念馆, 每年还会组织学校学生和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会被永远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2. 对哈尔滨保卫战的思考。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只有牢记过去的历史, 才能痛定思痛, 以史为鉴, 避免犯过去的错误, 奋发图强, 更好地建设祖国。回顾哈尔滨保卫战, 有感动也有无奈, 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 精神力量虽可贵, 但总是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 只有国家总体实力追赶上世界水平, 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哈尔滨保卫战, 除了愤怒外, 更多的是要从那段历史中汲取力量, 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战争对大家来说不仅仅是灾难, 更是一次实现高速发展的契机, 只有经历了, 才知道差距, 只有经历了, 才知道必须发展壮大自己, 只有不断地进步才不会被历史的快车抛弃。哈尔滨保卫战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 更让人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民族不断壮大的思想基础,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教育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仍然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对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思考。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 保卫祖国, 热爱祖国的山河, 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如今, 祖国的建设, 需要的是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重振中华民族雄风, 为祖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增强爱国责任感, 高举爱国主义大旗, 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为振兴中华而学习, 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为国家未来贡献自己。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则是中华民族精神振奋的秘密武器。现阶段面对世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去, 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振奋的状态, 这样才能在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才能让国人充满信心和勇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国人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 自信地挺起脊梁, 就是因为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 依靠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才得以经受住各种考验, 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 在抵御外侮前, 永远充满战斗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对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对振奋人民精神状态, 增强国人爱国心, 培养爱国品质,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具指导意义。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团结的一面旗, 在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中, 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 中国自强不息, 充满生命力, 中国人也将继续扬眉吐气, 充满创造力。

三、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更要运用到实际中, 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对中小学生及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爱国情怀, 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影响深远。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对学生、社会甚至是整个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同时, 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对于民族品质的塑造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通讯作者:徐美群, jdxmq777@163.com, 13845450628)

参考文献

[1]萨苏.最漫长的抵抗[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3.

[2]李洋.哈尔滨保卫战[J].炎黄春秋, 2015 (11) .

[3]辛燕.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7) .

[4]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5]金素端.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蕴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5) .

爱国意义 篇2

一、理性爱国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

理性爱国主义的提出,既是爱国主义情感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要结论,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的内在要求。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爱国主义,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应当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受益者之一,“中国因素 ”不断提升。中国已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 ”之路,积极推进 “和谐世界”的建设。这时的爱国主义,在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的表达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是理性、深沉的意识。

第二,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尤其需要爱国主义来激发每个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社会稳定进步的推动力。只有在这种理性爱国主义的激励下,才能引导人们自觉地为民族、国家的强盛而发奋拼搏,使爱国主义真正成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危机和希望同在的。在挑战和危机面前,改革开放30年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发展不放松——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从“一心一意谋发展 ”到“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始终是中华大地的主旋律,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所在。可以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理性努力的必然结果。

第三,是赢得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迫切要求。新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来之不易,时机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涣散民族的团结,任何时候都不偏离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各种利益的摩擦与冲突几乎是这一时代的常态。国际上总有一些人不愿中国富强,他们要的是一个封闭、动荡、停止发展的中国,他们最害怕中国的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一旦我们处理不当,必然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树立“敌人”,正好中了反华势力的圈套。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接受挑战,让全世界人民看到我们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变化,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开放、自信、宽容的精神面貌,就会为赢得重要战略机遇期获得更大的空间。

二、理性爱国主义提出的重大意义

理性爱国主义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理性爱国主义克服了狭隘的爱国主义的缺点,实现了对朴素的爱国主义的超越,标志着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理性爱国主义的提出,为爱国主义沿着理性的轨道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现实意义来看,理性爱国比情感爱国更有力,理性爱国国更强。

首先,理性爱国有助于抵消与西方的分歧和对立,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在200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国人民高涨的爱国热情,也引起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关注”:他们希望民众的爱国热情向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破坏北京奥运会,并最终达到遏制中国走向富强的丑恶目的。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的干扰破坏,面对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的歪曲报道,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中国人民,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谱写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生扰乱奥运火炬传递事件后,互联网上数百万中国青年学生利用MSN自发地在自己名字前挂上“LoveChina”的标志,向世界宣示中国人的团结;许多中国青年学生的QQ头像在一夜之间变成中国红心;腾讯网、校内网上的火炬传递也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大力支持。一时间,中国的互联网成为了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成为了广大青年学生抗议国际反华势力破坏北京奥运会、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前沿阵地。金晶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袭击,她不畏强暴,双手紧抱火炬,用她那孱弱的身躯誓死捍卫奥运圣火,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中国人民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理性爱国行为生动地诠释了理性爱国的力量。

爱国意义 篇3

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让广大青少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学习, 让他们了解历史, 走进历史, 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广大青少年, 教育作用意义深远。从振奋民族精神,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进而换化为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 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长久以来, 重视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也是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担负的历史使命。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支, 如何发挥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新形势下, 成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以陈列布展为主体,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高质量的陈列布展, 吸引观众, 让观众产生精神共鸣, 是纪念馆工作的重点。纪念馆要以精品意识出发, 从展览主题、陈列内容、陈列形式, 藏品安排等各个环节, 突出体现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固有的文化价值, 大胆改进创新。陈展方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 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针对普通观众的思想实际, 在丰富展览的主题思想, 拓宽展览教育内涵上下功夫, 调整改进和完善陈列内容, 通俗的、生动的再现历史。以陈列布展作为重要载体, 和观众交流互动, 做到既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又引发广大青少年对历史的思考,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下面仅以笔者所在的云南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为例。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场国际性反侵略之战, 更是一场民族荣辱之战。在整个滇西抗战中, 中国先后组织远征军30多万人, 以远征军牺牲10多万人、滇西民众牺牲和被荼毒20多万人, 盟军牺牲1000多人及损失无法估计的财产的高昂代价换取了滇西抗战的胜利。云南腾冲是滇缅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为了纪念先烈, 腾冲光复后, 军政民各界捐资修建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于2005年11月, 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8年9月14日实行对外免费开放。近70年来, 国殇墓园成为纪念滇西抗战乃至入缅作战胜利及死难军人的纪念性建筑,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以讲解工作为核心, 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纪念馆和观众沟通对话的方式, 主要通过陈展文物和图片来实现。如何让一件件文物与观众相识对话, 展露背后的故事, 体现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需要依靠讲解员的讲解。讲解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简单的形式宣传, 它是知识融会与语言表演艺术的一种内在结合的表象反映。

讲解员先是通过知识综合和心理鉴别, 然后运用语言技巧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将文物陈列的内在信息传送给观众, 使观众的心灵意识受到影响, 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达到培养人们高尚的精神情怀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延作用。首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有足够知识含量和讲解技巧, 在掌握一般性基础知识的同时, 对陈列内容深入吃透, 对馆藏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专题研究, 大力提高讲解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 在讲解词的编写和运用上, 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灵魂, 根据青少年年龄层次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 结合展览设计, 编写出具有针对性、适合青少年语言特色的讲解材料。

我馆针对不同的讲解对象编写制定了不同风格的讲解词, 例如第二展厅“御敌前线”, 陈展内容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历史, 统一撰写的讲解词主要偏重介绍历史背景和事件。在面对青少年进行讲解时, 宣教部门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 以时间进程历史背景为主线, 着重结合出征图片、雕塑和大量展出的武器装备, 讲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历史;以戴安澜、孙立人将军为故事主线讲述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解围战;以背景油画结合远征军帽徽、野人山原始部落物品讲述缅北大撤退的惨烈。力求让青少年详细了解滇缅抗战的惨烈和中国远征军作战的英勇, 激发他们不忘国耻, 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的思想。

三、以社会服务为保障, 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

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要守好纪念馆这个重要阵地, 而且要积极向外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阵地。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 深入挖掘纪念馆教育功能的资源优势, 以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宗旨, 积极有效开展各种宣教活动, 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范围。

首先, 我们主动与腾冲各中小学校联系,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让学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请进来”的宣教形式有青少年入队、成人仪式、清明节祭扫、流动展等, 仅2013年, 滇西抗战纪念馆先后接待过学生团体100多次, 观众中学生人数达12000多人。“走出去”到各乡镇中小学校园, 多次为学校举办专题流动展览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 拓展教育空间, 加强未成年人教育, 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的爱国意识, 调动起广大青少年“爱我腾冲、爱我中华”的热情。其次, 吸收一些优秀学生加入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让青少年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参与纪念馆的讲解活动和外出宣教活动, 青少年志愿者实行专人管理、平台管理, 让爱国精神成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可以通过志愿者在学校对其它同学的影响辐射, 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效果。

近10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实践, 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下一步, 我们将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示精神, 充分发挥滇西抗战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作用,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摘要: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论述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历史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意义和应发挥的作用。

爱国意义 篇4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及意义

从对中国历史的回顾中发现,中国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狭隘的爱国主义走向广义上的爱国主义的。中国在各民族未大融合,各自为政时,总是以一小国的利益为驱使,相互开战吞并,经常弄得民不聊生。在国家战乱平息之后,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升到新的高度,热爱中国文化,热爱国土河山,团结友爱,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贡献,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核心。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同时,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回首过去,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阻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

二、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军事课程的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利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可见,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2.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

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我们任重道远。所以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

3.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军事理论课程对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及意义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防教育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我们这一代,都是在和平舒适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水深火热的苦难年代,没有经历过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的创业年代,国防观念淡漠,严重缺乏忧患意识;加之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爸爸妈妈掌上的明珠,爷爷奶奶心中的小太阳,从小娇生惯养,百般受宠,因而自私自利,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自理能力差,抗挫心理差,组织纪律性不强、团队精神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历史告诉我们:长期的和平环境最容易使人们对国防问题麻痹大意,丧失必要的防卫观念和尚舞精神。而这种观念和精神一旦失去,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成为纸壁沙墙。

大学生参加军事理论课程,通过对当今时代格局的了解,意识到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战略关系法身深刻变化,世界格局的单级与多级之争更趋激烈,明白了我们迫切的需要加强国防观念,从而发奋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使我们对于国家荣誉、国家利益、民族自尊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而增强国防观念又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学子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以报国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甘洒热血,奉献全部的青春和智慧,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卫国之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的安危,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能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而不再只是喊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茫然不知所措。

上一篇: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下一篇:社会性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