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一广场

2024-12-06

南昌八一广场(精选5篇)

南昌八一广场 篇1

一、纪念性广场的文化概述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含义: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这个“广”字是个部首字,凡是由“广”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场”是指空地,具备容纳空间和范围的特征。人类活动需要空间,随着人类的需求,这种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从而产生了场,也可以称之为活动的场所空间。纪念性广场的概念,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人们用于怀念的一个场所。对某事或者某人起一个回忆的作用。人们有了这种“纪念”的行为,才会导致纪念性广场的产生。“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是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总而言之,纪念性广场是精神、情感、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的场所。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体现,更能让人记忆这个广场。为了使纪念性广场与人们情感紧密联系,必须唤起人们对广场的意识,增强参与性。首先,任何纪念性的广场都是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次,在构成纪念性广场的单体景观和建筑群体中,都分别有着自己的建设目的和文化内涵。然而,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定位却具有红色文化的纪念性,在景观和雕塑与布景上都表达了红色文化的特色。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二、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

1、叙事的概念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叙事?众所周知,叙事就是叙述一件事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媒介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事件。事实上,叙述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演进。从之前的故事讲述、文字记载,到如今的网络讲述、电影表达、场景再现、景观塑造,都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其次,“事”有是什么呢?我们会联想到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但“叙事”所涉及的“事”,并非如此,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叙事学家把“叙事”界定位至少叙述两件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其中任何一件都不可预设另一件。即叙事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所谓“叙事”,就是讲述东西。相对讲故事而言,“叙事”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每个故事都是叙事,但未必每个叙事都符合故事的理念。因为故事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而叙事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它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方式,是过程也是结果。当然,叙事也存在于景观当中,并且贯穿于各个景点,就像历史层次一样不断的积累,并存在于景观材料当中,于是故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2、叙事与纪念性广场的关系

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是相互作用和彼此的关系。首先,广场构成了叙事的框架。周边的雕塑和纪念塔用作故事的背景,而且本身还是产生故事的过程,具有多变而重要的形象因素。其次,纪念性广场当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用作叙事的象征,可想而知,叙事在形成纪念性广场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这种叙事的方法,我们在诠释过程和解读事件中,应当熟悉这个地方的文化和了解它的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纪念性广场的本质。

从叙事的角度出发,当代的纪念性广场,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是经过与周边环境融合、改造和创新来实现新的过程,使广场的文化与当今社会有机的结合,并让现代人所接受。普通的广场往往只注重物质形态的功能和美观性,而纪念性的广场却更加注重物质形态背后所蕴含的叙事性。它们之间是“互融”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纪念性广场一般都设有反映广场纪念性的标志物,包括纪念碑、纪念雕塑。主要用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特定内容和文化背景,在处于广场的中心位置,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因此,纪念性广场中主题标志物及它背后的叙事具有互融性的作用。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标志物是纪念塔,它不仅体现了物质形式——视觉空间,而且还体现了它们的“生命形式”——独特的叙事性。这种形式加上人们的感受和历史文化的联想作用,使纪念塔能够产生丰富的形象力,从而具有象征作用。更好的反映当时的历史革命性。它不仅产生社会意义,而且还突出纪念性广场的主题作用。

3、叙事方法对纪念性广场的影响

叙事方法的构成,取决于叙事的三个重要要素:叙事者—设计者、媒介—纪念性广场、接受者—使用者,三者相互关联,构成叙事的主体。了解叙事与纪念性广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参观这些被设计者用来向人们讲述故事的广场。尽管,这个广场中的设计形式一目了然,但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解读。在八一广场当中,对于纪念塔的设计,就强烈的反映出巍峨庄严的感觉,它设计的外观和形式,也切合了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设计者是通过八一广场的革命性设计,向我们传达了南昌独有的红色文化,作为一个观赏者,应通过整个广场的“叙事”性,更加了解八一广场的革命性的特征和文化。

4、纪念性广场设计文化的表现途径

修辞手法是人们在语言、叙事和景观中构建的意义和基本手段。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叙事者的表述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的界定、主题的拆分和叙述—意念到形体的转换,三个部分结合广场设计的文化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纪念性。在使用者接受的过程当中,它是依次递进深入的关系,从最初物质层面的解读—表层意义的解读—深层意义的解读,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直到了解它纪念性的设计文化和情感体验。

三、总结

现如今,纪念性广场中的设计文化内涵逐渐消失,广场进行翻新和重建,原有的纪念意义和独有的革命性也随之消亡。本论文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通过文学当中的叙事手法的运用和文化的表现途径,进一步呼吁人们的革命意识。在南昌特有的地域红色文化之下,通过“叙事”,重温历史,避免地域文化特色消亡,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等问题,这也迫使我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关注。此篇论文是对目前广场当中,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的纪念性广场存在的诸多革命性问题来进行研究的,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对今后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有所帮助。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用叙事的手法如何在纪念性广场上体现设计文化的革命性。在研究的同时,提升纪念性广场的革命性意义和文学叙事当中的故事性,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纪念性的意义。可以起到缅怀先人,启迪后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马修·波泰格,杰米·普林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

[4]谭垣,吕典雅,牛谋隆.纪念新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6]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0-317.

[7]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8]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纪念本体及纪念性审美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南昌八一广场 篇2

很高兴能够与大家相集南昌,首先我代表江西省四海旅行社全体员工给大家说一声:一路辛苦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陈XX,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或小陈,我们驾驶这辆大巴车的师傅姓徐,今天我们要在此为大家演双簧了。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景点是新八一广场。在这里有两点请大家注意:

一、由于景点位于市内闹市区,车辆较多,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停车场同样的车可能会较多,请大家不要上错了车,嫁错了人哦!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赣M00000。相信大家都是初到南昌,对南昌还不甚了解。那么现在我就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昌的概况。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它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南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南昌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个人工湖,象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风光。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由于当年灌婴在现在南昌这个地方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只是发现很多很大的樟树,所以又把这里称为豫章治郡,“豫”在古代就是好大的意思;隋初为洪州治。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使她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南昌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城建、交通、科教发展迅速,处处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后,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许多古迹文物修复一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又重建屹立于赣江之滨,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梅岭、青山湖风景区等旅游场所相继开发,南昌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学习、游览的热点城市。

好,各位朋友,我们已经到达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八一广场。请大家关好车窗,记住带好您的贵重物品,依次下车,下车的时候注意小心碰头!我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现在是9点半,请大家11点准时上车!

历时三年多时间的创意、规划、设计和施工,英雄城南昌的象征——八一广场的改造工程在2004年9月30日落成国庆首日正式对外开放。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和休闲性于一体的全新八一广场,成为南昌市在国庆期间献给市民最有意义的一份厚礼。八一广场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伴随着南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这座英雄城的新旧嬗变。作为南昌乃至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八一广场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教育,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造后的八一广场分为纪念区、文化区和休闲区三个部分,工程总耗资6000万元。与原广场相比,新广场发生了多项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面积增大,广场核心区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增加到7.8万平方米;纪念性更强,改造后的八一广场以纪念塔为南北主轴,原纪念塔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高约44米。当时,纪念碑高于周边建筑物,气势雄伟,成为南昌标志性建筑。经过改造后,其形状与原来保持一致,位置东移6米至新广场中轴线上,同时增高8米左右,使其显得更加挺拔、更显雄伟,此外还增加了八块大型军史浮雕、军史大事记、国家领导人题词,以体现八一文化;同时,改造后的八一广场也体现了更广的群众参与性,并使广场周边的交通更通畅,环境更优美。

不仅如此,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八一广场还凸现出八大亮点。哪八大?别急,听我一一道来。亮点一便是八一起义纪念塔长高了,由原来的45。5米升高到53。58米,而且做了24处修改,增加了抗震性,显得更为雄伟、挺拔;其次是在假下沉式广场中心地面安放有八一火炬和海陆空三军组合雕塑,点出八一起义的主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在北部休闲区中央设置有一条长49米的玻璃军史步道,上面记载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历史。而八一浮雕、八一音乐喷泉、八一水幕电影、八一升旗仪式等新增加的以“八一”为题的融纪念、休闲等为一体的景观,与上述所说的三大亮点一道形象深刻地诠释着“八一”精神。与普通的市政工程不同,由于南昌八一广场改造工程是一项弘扬“八一”精神的政治性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也是推动南昌乃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工程和标志工程,南昌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整个广场的改造经历了四轮大的变更,规划方案30多稿,制作模型26个,征集社会各届意见近6000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并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好,广场就讲解到此,下面的时间大家自由参观,注意11点准时上车,特别要强调的是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对南昌中洋广场结构设计的探讨 篇3

关键词:高层,概念设计,抗震性能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 由1幢地上28层高层建筑及3层沿街商铺, 地下部分为两层地下车库 (其中地下二层为核6常6级人防地下室) 组成。建筑主要功能为裙房商业, 上部主体为写字楼。建筑物主要屋面高度分别为99.8 m, 外框主要柱网8.4 m, 三层裙房层高4.5 m, 标准层高3.7 m。主楼结构型式为框架-核心筒体系, 地下车库及商铺为框架体系, 建筑效果及剖面见图1、图2。

二、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地上部分由主楼和裙房组成。主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核心筒抗震等级为三级。裙房为商业及办公用房, 与主楼不相连的裙楼抗震等级为四级, 结构计算的嵌固端为一层地下室顶板。

三、工程荷载及地震参数及抗震性能目标

1. 风雪荷载及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 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值0.35S,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取100年一遇:0.55 KN/m2, 地面粗糙度取C类, 基本雪压取0.45 KN/m2。

2. 性能目标 (见表1)

四、结构设计选型

1. 基础选型

根据地勘报告, 本工程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和人工挖孔桩, 如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长较长, 施工时需做好护壁, 否则易坍孔。且地下水位偏高, 需要降水, 成本较大。故拟采用钻孔灌注桩, 持力层为 (8) 中风化砂砾岩2, 桩端进入持力层2 d, 桩长约15 m, 本工程需进行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

2. 抗侧力体系设计

主楼采用框架-核心筒体系, 裙房及地下车库采用框架体系, 最大平面轮廓尺寸为42×42 m, 计算以首层地面为嵌固端。核心筒墙截面与框架柱截面的错开变化, 在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及向上一层不改变墙截面。核心筒墙体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并对核心筒角部约束边缘构件按高规 (JGJ3-2010) 要求做相应加强。

3. 楼盖体系

本工程均采用主次梁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 其中地下二层顶板为人防顶板, 板厚为200 mm, 双层双向配筋;地下一层顶板为主楼嵌固层, 板厚180 mm, 双层双向配筋;主楼主要屋面层板厚120 mm, 双层双向配筋。核心筒楼盖外角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核心筒内楼板。建筑上设置了楼、电梯间及设备管道间, 开洞多。为加强其整体性及保证水平力的传递, 楼板厚度为120 mm。

五、地下室抗浮问题

根据地勘报告, 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按室外地坪标高下-4 m进行设计。本工程有两层地下室, 总深度约9.1 m。根据计算要求, 待主体结构施工完四层楼面后, 方可停止降水作业, 以确保结构在施工期间不会因水浮力而上浮。

六、关键部位的结构处理

(1) 本工程X, Y方向外围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墙的距离较远, 大于规范要求的10 m, 故在中间设置了一排内柱。而此排X、Y方向外框柱及内柱与核心筒的外墙未在一条轴线上, 无法形成有效的水平力传递途径。为解决此问题, 经与建筑专业协调, 在内柱与核心筒外墙角部之间加设一道水平斜梁。因考虑该梁主要起传递水平力作用, 将其做成宽扁梁。既不影响建筑室内美观, 又可解决水平力传递问题, 对于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因建筑立面变化要求, 在主楼接近屋面的那两层, 立面要求逐层退进, 导致结构外位框架柱无法上通, 需要采用梁上托柱转换。而上部结构平面尺寸较大, 单个柱所承担的竖向重力荷载较大。如全部采用梁上托柱转换, 转换梁截面高度较高, 既影响建筑使用, 对于抵抗高层风荷载及地震荷载等水平力也很不利。本工程采用在托柱位置的下层, 设置了拉结下部外框柱与上部托柱的竖向斜撑, 与托柱梁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既解决了竖向力的传递问题, 水平力也由托柱梁与斜撑共同承担。不但减小了转换梁截面高度, 而且提高了该部位结构的安全度。

七、结构计算

1. 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SATWE软件进行结构分析

分析中按缝断开, 分别计算。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 上部结构的嵌固点位于地下一层顶板。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 并考虑5%的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主要计算结果如表2。

2. 性能目标的实现

本工程同时采用两种空间分析程序 (SATWE和PMSAP) 进行小震弹性阶段分析, 并根据结构构件处于小震弹性阶段的计算结果进行结构配筋。对中震作用, 采用SATWE程序进行弹性计算。选取中震的地震反应谱曲线, αmax=0.12, 计算中荷载及材料的分项系数、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均取为1.0。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内力放大调整, 材料的强度取为标准值, 计算得出的主体结构构件配筋计算结果与小震弹性进行比较, 均略小于小震弹性计算结果。这主要是因为本工程地处6°区, 可判定本工程主体结构构件为中震不屈服。按上述要求计算分析后, 按计算结构包络重点部位如核心筒, 内柱与核心筒间梁的配筋。

八、结语

结构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 本工程是一个较规则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结构整体性能较好。而在局部结构复杂处, 又采取了增加结构安全度的处理措施。并且按照性能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包络设计, 保证了结构主要关键部位在中震情况下的安全性, 较好的解决了结构安全和建筑美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篇4

上个周六,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尽管冬季寒冷,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却并没有因此而衰减半分,依旧坚定的前往八一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由着名的雕塑家陈允贤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着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他们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着的枪昭示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八一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八一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进入八一纪念馆铜雕后的新楼,来到了序厅。序厅的正中间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圆雕上,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紧地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面还刻着八一起义的具体时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枪的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军旗的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八一起义的浮雕,当我参观完这些,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在我的眼前,仿佛注视浮现了起义军们英勇反抗,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他们在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

接下来,我来到了馆内的陈列厅,展厅内陈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里面有许多展品,如起义军们在三河坝战场上遗留的子弹壳和海螺等等。

通过这次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感触颇深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对于我们国家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起义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所想的是,我们大学生现今一样的年轻,一样的年龄,而我们现在做什么,在干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在干什么,这些需要我们去反省、去深思额问题,现今我们的豪情壮志是什么,为理想和梦想付出了什么,而他们做出何等的贡献、何等的作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思考,我们青年不能再这样无所作为了,应该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了,我需要准确的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辉煌人生至此开始,我相信我能也有能力铸就美好人生。

南昌八一广场 篇5

一、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地点:南昌东湖区民德路106号“八一公园”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公园参与音乐活动的人群

(1)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2份, 回收率82%;实地考察法——深入八一公园, 记录公园内所有音乐活动;一对一访谈法——对代表性人物进行深入访谈。

(2) 结果及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园的音乐活动类型主要为四大类。其中, 舞蹈参与者最多, 高达问卷调查人数的68.3%, 且类别多样:交谊舞、拉丁舞、民族舞等等, 参与者以女性居多;其次是器乐演奏, 多为戏曲伴奏的民乐小合奏, 如二胡、中阮、竹笛等, 也有手风琴、小提琴与萨克斯等西洋乐器, 参与者以男性居多;戏曲表演参与人员相对较少, 内容多为地方小戏与京剧;歌唱人数最少, 且多为独唱, 尚未出现像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合唱团体。

本次有效问卷调查的对象共有82人, 其中女性53人, 男性29人, 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八一公园内的音乐文化活动大多为广场舞, 而一般跳广场舞的多为女性, 男性则偏重于器乐独奏及戏曲音乐器乐伴奏。

此外, 由上图可以看出:参与公园音乐文化活动的群体, 大多数为中老年人, 以50岁—60岁年龄段最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人都已经退休在家, 每天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可让他们选择参加公园音乐文化活动;另一方面, 中老年人闲赋在家, 生活相对比较寂寞和无聊, 只能走出大门到开放的公共场所进行娱乐消遣, 结交一些新朋友使晚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从参与频率来看, 每天都参加的人数为20人,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24.4%;每周参加3—5次的人数最多, 占有效问卷人数的54.9%;每周3次及以下的比例最少。

二、问题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 南昌市八一公园内的音乐文化活动呈现出“自发性”与“变通性”特征。对于参与目的, 大多数人表示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与丰富业余生活, 尚未上升到艺术追求层面。公园内虽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音乐活动团体, 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 大多数参与人员仍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 艺术性不强。针对这一典型现象,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升公园音乐文化活动水准:

(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政府除了提供场所, 也可以从群艺馆抽调专业人员对参与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 举办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大赛, 如广场舞大赛、戏曲大赛、器乐大赛等等, 促进大家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

(2) 善于利用地方高校资源。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大量的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实践机会, 公园音乐活动指导既是最佳的实践途径之一。

(3) 重点打造“本土”专业音乐骨干。从公园内现有音乐团体中, 发现具有潜质或是条件较为优秀的人员与群艺馆或高校联合进行重点培养, 实现优秀文艺骨干“本土化”、“稳定化”。

公园音乐文化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内音乐活动的一个缩影, 发展公共音乐文化事业、提升公共音乐文化水准, 从公园音乐文化活动抓起应是最有成效的途径之一。

摘要:文章以南昌市“八一公园”为个案调查, 主要分析公园音乐活动的类型以及特点, 指出南昌城市公共空间内音乐活动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南昌,公共空间,人民公园,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青年教师下一篇:数列极限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