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显微手术护理

2024-09-04

视网膜显微手术护理(精选7篇)

视网膜显微手术护理 篇1

近年来, 微创外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眼科领域, 一个新概念也应运而生, 那就是显微镜下视网膜手术。和传统的视网膜手术相比, 显微镜下视网膜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备受眼科病人和医生的青睐。我院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开展视网膜显微手术75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75例接受视网膜显微手术的患者中, 男43例, 女32例, 年龄17~77岁, 平均51.5岁。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例,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例,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5例, 其它视网膜脱离57例。均采用了显微镜下视网膜复位加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光凝、冷凝加硅油注入或注气术, 术后3~6个月复查, 18例视力无改变, 6例视力下降, 51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1例甚至达到了0.8。

2 护理

2.1 手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由于知识缺乏, 担心预后等情况而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 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 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病人进行现身说法, 以鼓励病人, 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2.1.2 术前检查

眼科专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检查, 眼压的测定, 术眼A/B超检查等;同时配合血液检测、心电图、X线胸片等其它全身辅助检查。

2.1.3 术前健康指导

让病人尽量卧床休息, 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采取相应的体位, 术前原则上使裂孔处于最低位[1];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预防感冒;如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积极治疗, 控制好血糖、血压。

2.1.4 术前准备

术前用抗生素眼液滴双眼, 冲洗结膜囊、泪道;若病人精神紧张、睡眠差, 术前晚予安定2片 口服;术前1 h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滴术眼, 每5 min 1次, 滴4~5次, 以达到散瞳的目的, 为手术作准备;相比眼科其它手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间相对长一点, 根据病人的情况, 必要时予止血、止痛、镇定剂, 以减轻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同时减轻疼痛、减少术中出血等, 以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

2.2 手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渴望知道手术效果, 即视力恢复情况, 其次是害怕疼痛、卧位不适等。因此患者手术回病房后即向其详细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 指导正确的卧位。根据不同的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 适当给病人以肯定, 比如说“你术中表现很勇敢, 配合得不错, 手术很成功”等。以鼓励病人, 增强自信心, 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

2.2.2 一般护理

协助生活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 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嘱咐病人保护好术眼、安静休息、预防感冒;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为防止便秘, 多食水果及新鲜蔬菜, 必要时予缓泻剂, 避免因排便用力而导致复位的视网膜再次脱离。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有渗湿及时更换, 出现头痛、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 体位护理

对眼内气体或硅油注入者, 术后体位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术后应将裂孔处于最高位, 如黄斑及后极部裂孔取俯卧位, 上方裂孔取坐位或半卧位, 两侧裂孔取侧卧位。向病人详细交代卧位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及具体的方法。对需要俯卧位的患者, 教会病人采取床上俯卧位和床边趴位相交替的方法, 以缓解长期一种体位带来的不适。有的病人虽然身体是俯卧的但头是昂起的, 根本就没有达到俯卧的要求, 对这种情况我们亲自示范告诉病人俯卧位就是要使头面部朝下, 尽量与地面平行。最简便的办法就是用两只手重叠放在床头或床边, 把额头放在双手上;也可以用一个马蹄形的颈枕代替等。同时注意观察局部受压情况, 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颈肩部、上肢等, 缓解肌肉酸痛及疲劳[3]。

2.2.4 不良反应的护理

由于这种特殊体位, 病人一开始往往很不适应, 最多的不良反应就是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反应程度与患者的精神状态、耐受程度、病情等因素有关[4]。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是安抚病人, 汇报医生先排除局部及全身的异常情况, 然后给予相应的处理, 对呕吐频繁者遵医嘱适当给予止吐剂, 同时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如及时清理呕吐物、用清水漱口、饮食清淡等。必要时暂时禁食, 根据医嘱输入一些营养液等。另一个重要的不良反应就是疼痛, 可以是手术切口引起的, 也可以是眼压升高引起的。我们及时评估疼痛的性质及伴随症状, 对切口引起者予去痛片止痛并予精神安慰;对眼压升高所致的疼痛 (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 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降眼压处理, 同时做好眼压的监测。如果是高血压病人, 还要排除由高血压引起的头痛, 及时测量血压, 血压高者遵医嘱给予降压处理等。还有的病人由于长期俯卧位, 造成双眼睑水肿, 甚至皮肤破损, 我们定时给予消毒、清洗、涂抹抗生素眼膏, 同时告知病人水肿是由于体位引起的, 没什么大碍, 只要体位一改变自然就会消肿, 对水肿严重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热敷。

2.3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术后患者康复的保证[5]。嘱咐病人要保护好术眼, 避免碰撞, 注意用眼卫生, 勿用手揉按术眼, 用眼不宜过度;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 防止眼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饮食清淡, 禁食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 如有全身疾病应及时治疗;遵医嘱用药, 按时复查;如出现头痛、眼痛、视力急剧下降应及时就诊;一只眼视网膜脱离, 另一只发生脱离的机会较多, 所以还应注意健侧眼的定期检查。

3 小结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最复杂的病种之一, 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 但视网膜显微手术的出现, 又使他们的生活燃起了希望。除了要有医生精湛的手术操作, 还要有护士做好精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手术前后护理, 才能提高视网膜显微手术的成功率, 保证患者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樊绍华.惰性气体的填充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11) :661.

[2]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03-733.

[3]吴素虹, 黄思建, 黄雯.额颊伏台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术后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37.

[4]李凤鸣, 赵光喜.眼科手术并发症及处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0:175.

[5]栾福兰.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出院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3) :416.

视网膜显微手术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随机选取的8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研究对象分类为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为2.3:1.7,年龄为20~64岁,平均年龄为(42.0±21.0)岁;观察组男女比为2.2:1.8,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41.0±20.8)岁。对比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比

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式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前应用间接检查了解病变情况。给予球后麻醉,之后将球结膜剪开,充分暴露巩膜。应用OT针头针刺放液,明确裂孔位置于视网膜裂孔区置入冷凝器头,将巩膜顶起,冷凝处理后置入硅胶块,之后行结扎、缝线。若患者视网膜裂孔发生偏移问题,则调整巩膜缝线位置。

对照组行传统外路手术,于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手术操作,其余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情况及裂孔封闭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加以统计。

统计患者治疗满意度,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满意度分级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调查内容包括患者视力情况、并发症情况等内容,共10项,满意为1分,一般为0.5分,不满意为0分。若分值≥9分,则为满意;若7分<分值<9分,则为一般;若分值<6分,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行t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对比

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明显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研究对象治疗满意度对比

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统计了研究对象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其中对照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80.0%、视力提高率为75.0%、裂孔封闭率为7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治疗满意度为72.5%;观察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为97.5%、视力提高率为95.0%、裂孔封闭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7.5%、治疗满意度为92.5%。由此可见,行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能够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视网膜脱离具有多种类型,包括孔源性等类型。一般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应用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但是这种手术方式视野小,手术操作易受到屈光间质混浊的干扰,进而影响手术效果[3]。在发生视网膜脱离后,患者视野会逐渐模糊,若发生黄斑区脱离,则更易影响患者的视力[4]。一般在发生视网膜脱离时,常存在一定的先兆症状,患者眼球运动时会出现闪光。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视野范围大、操作方便,可明确确裂孔位置,对操作时的冷冻量进行控制,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

综上所述,行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能起到较好作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裕才,孔云雷,田研,等.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3):201-203.

[2]胡茵,唐晓昭.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3]蔚旭升,刘飞.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5,37(2):134-136.

[4]余建洪,赵刚平,朱敏,等.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技术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18):2776-2778.

视网膜显微手术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收治的38例 (38眼) 视网膜脱离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外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男10例, 女9例, 年龄18~65岁, 平均 (47.0±4.6) 岁, 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视网膜脱离。对照组男11例, 女8例, 年龄20~67岁, 平均 (46.0±4.1) 岁, 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视网膜脱离。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外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结果进行分析,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

1.2.1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

术前应用三面镜与间接检眼镜确定病变情况, 手术操作均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2]。采取球后麻醉, 使用开睑器进行开睑, 沿着眼角膜边缘剪开球结膜, 使巩膜充分暴露。OT针头进行针刺放液。找到视网膜裂孔, 确定裂孔位置, 用冷凝器头伸入视网膜裂孔区, 顶起巩膜, 进行冷凝, 放置硅胶块, 然后进行结扎与缝线[3]。如果发现视网膜裂孔偏移, 可以调整巩膜缝线与硅胶块位置。术后全身使用抗生素, 局部使用滴眼液、眼膏进行防护[4,5]。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全身使用抗生素, 局部用典必殊滴眼液、眼膏, 球内注气患者采用特殊体位[6]。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以及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情况。

1.2.2 传统外路手术

手术操作均在间接眼底镜下操作, 其余操作与观察组一样[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用 (±s)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疗效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选用Z统计量, 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本院收治的3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表2。

例 (%)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 分离后间隙内所滞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8]。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无法正常工作, 大脑接受从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9]。视网膜脱离是临床眼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视网膜疾病, 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为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传统手术方法, 由于其观察范围小, 比较容易受到屈光间质浑浊的影响, 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10]。当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 患者在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固定的云雾状阴影。如果发生黄斑区脱离时, 中心视力大急剧下降。脱离之前往往有先兆症状, 在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由于玻璃体混浊, 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如果视网膜全脱离, 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 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 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脱离范围广和时间愈久, 眼压愈低。偶也有眼压偏高的病例。脱离较久的视网膜后面可见白色沉着小点。当视网膜复位, 视网膜下液吸收, 眼压可恢复。随着近几年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逐渐成为了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 相比较传统的间接眼底镜下外路手术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11]。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视野范围更大, 能够在显微镜直视下对患者进行缝线、放液、冷凝等操作, 更清晰、方便, 能够进一步准确的确定裂孔位置, 控制冷凝操作时冷冻量, 显著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13]。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3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94.74%, 视力提高率89.47%, 裂孔封闭率94.74%;对照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78.95%, 视力提高率68.42%, 裂孔封闭率73.68%。观察组无裂孔出血1例 (5.26%) , 角膜上皮剥落1例 (5.26%) , 放液口出血1例 (5.26%) , 无缝线进针过深患者;对照组无裂孔出血2例 (10.53%) , 角膜上皮剥落2例 (10.53%) , 放液口出血3例 (15.79%) , 缝线进针过深1例 (5.26%) 。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以及并发生发生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并且能显著恢复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我国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本院于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收治的38例 (38眼)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应用传统外路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94.74%, 视力提高率89.47%, 裂孔封闭率94.74%;对照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78.95%, 视力提高率68.42%, 裂孔封闭率73.68%。观察组无裂孔出血1例 (5.26%) , 角膜上皮剥落1例 (5.26%) , 放液口出血1例 (5.26%) , 无缝线进针过深患者;对照组无裂孔出血2例 (10.53%) , 角膜上皮剥落2例 (10.53%) , 放液口出血3例 (15.79%) , 缝线进针过深1例 (5.26%) 。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视力提高率、裂孔封闭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并且能显著恢复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我国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视网膜显微手术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9例59眼,全部适合外路视网膜手术。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14~52岁,平均40.6岁;右眼39例,左眼20例。根据裂孔分布的象限和1983美国视网膜命名委员会公布的增值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法,可大致PVR分级:A级34例,B级21例;C1级4例,其中采用显微镜直视的患者共32例,其中A级18例,B级12例,C1级2例;直接检眼镜定位的患者共27例,其中A级16例,B级9例,C1级2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的术前三面镜定位检查:常规的巩膜外加压排除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

排除视网膜下液眼压降低后双手操作:显微镜下,一手用眼科有齿镊,一手持冷凝器的冷冻头于巩膜外向眼球中心方向压陷,自视网膜锯齿缘向后滑动,同时显微镜观察网膜的情况,找到所有的裂孔和变形区。

冷凝所有裂孔周围和视网膜的变性区,同时直视下观察网膜的颜色变化,当其变白后即可,严格控制冷凝的程度,平均冷凝时间为12~17 s。同时,裂孔和变性区周围的冷凝点避免重复或遗漏,最大程度地避免冷凝的过度和不足。

冷凝头检查裂孔时特别注意裂孔的位置及裂孔边缘以及玻璃体的情况,以便术中调整巩膜外加压的位置,术毕仍须检查眼底,进一步确定手术脊的位置,使裂孔位于加压脊上。

术中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及冷凝须排除网膜下液,大大地降低眼压,有利于冷冻头更好地压陷巩膜观察视网膜的情况和手术脊的形成。

2 结果

2.1 视网膜裂孔定位情况

显微镜直视下定位的准确率为100%,手术后1周三面镜检查眼底裂孔位于加压脊前坡中部完全封闭的达到78.1%(25/32);部分封闭的(裂孔的一个角或少许边未完全贴附的)占21.8%(7/32),没有发现裂孔位置偏差大及完全没有封闭的病例。

而直接检眼镜组手术中定位准确率74.0%(20/27),术后1周裂孔完全封闭的66.6%(18/27),部分封闭的25.9%(7/27);裂孔位置偏移手术脊,未封闭7%(2/27),两组比较,χ2检验,P<0.05。手术中裂孔定位的时间显微镜组(7.3±3.6)min,而直接检眼镜组为(10.5±3.8)min,t=3.81,P<0.05。

2.2 手术效果

手术后随访1~2年,显微镜组32眼中31眼完全复位,未复位的1眼通过激光治疗后亦复位,但随访8个月后1眼因玻璃体增殖性病变复发转上级医院行内路手术治疗,直接检眼镜组的27眼只有20眼完全复位,2眼通过再次手术调整手术脊,4眼通过脱水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保守治疗亦复位,还有1眼转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等手术,在随访过程中有因玻璃体增殖性、出现新的裂孔等原因而复发的4眼转上级医院行内路手术。

2.3 并发症

排除视网膜下液出现视网膜下和视网膜表面出血的两组患者共6眼,视网膜下液吸收迟缓的有11眼,通过激素扩血管药物改善眼底微循环保守治疗,均效果良好,手术后眼压高的有8眼,手术后脱水降低眼压,局部点降眼压的药物均得到控制,裂孔完全未封闭的及复发的一共有6眼,均转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3 讨论

巩膜外加压冷凝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是通过冷凝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而使视网膜和脉络膜发生牢固的黏连从而达到封闭裂孔的目的[3,4]。因其对眼组织损害少,术后反应轻,手术时间短,眼内感染机会少,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封闭裂孔,手术中的裂孔定位和适当的冷凝就显得尤为重要。裂孔的定位除了手术前详细的三面镜检查就是手术中的定位,而手术的定位更加重要,目前常用的有直接检眼镜、间接检镜和显微镜,直接检镜检查比较直观但视野小,反复操作,潜在污染手术区的机会大大增加,间接检镜观察范围大,成像清晰,但放大倍数小,又是倒像,需要反复取代操作不便,且初学者一时难以适应和掌握,亦有污染手术区的潜在危险。随着手术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手术的开展,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定位法逐渐被大家认可,该方法与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相比,手术效果相同[5]。

巩膜外冷凝同样存在多种并发症,冷凝的不足则无法使裂孔处的视网膜与脉络膜形成有效的黏连,从而达不到封闭裂孔;冷凝过强,易引起萎缩区边缘出现新的裂孔,或原变性区出现裂孔,更严重的是引起视网膜色素细胞达到视网膜面或玻璃体腔内刺激其他细胞形成有收缩特性的膜以及破坏血-视网膜屏障使血液中炎症因子篸入玻璃体腔均导致PVR的形成和加重,另外过强冷凝易引起脉络膜血管破裂出血;冷凝的位置不当也不能有效地封闭裂孔导致手术的失败。

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冷凝的优势在于:(1)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手术创伤小,巩膜缝线深度掌握的好,不易穿透引起出血或视网膜穿孔等并发症,术中能清晰地看到视网膜裂孔及周边视网膜状况,而且为正像,放大倍率较高,可根据手术显微镜任意调整,可以辨认出视网膜的微小病变;(2)一只手调整眼球位置,另一只手冷凝顶压,双手操作易于掌握,且手术中助手能同时观察和配合手术。冷凝过程中可清楚地看到冷凝斑,放液后视网膜基本平复易于掌握冷凝的程度,可以避免重复冷凝、过度冷凝或冷凝不足。

两组病例均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采用了显微镜直视下的定位和冷凝,充分利用其放大倍数大和冷凝头压陷巩膜检查视网膜,准确及时地找到裂孔和变性区,非常直观地看到冷凝的效果和范围,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定位,并与直接检眼镜下定位肉眼下冷凝相比较观察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9例(59眼)均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均采用巩膜外加压排除视网膜下液,其中32眼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和冷凝,27例应用直接检眼镜定位进行同样手术,随访观察3个月~1年比较两组手术的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复位率。结果 应用显微镜组的定位率达到100%(32/32),一次性复位达到96.8%(31/32),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组74.0%(20/27),62.9%(17/27),χ2检验,P<0.05。显微镜组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平均时间为(7.3±3.6)min,低于检眼镜组的(10.5±3.8)min,t检验P<0.05。结论 应用显微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与传统的直接检眼镜比较具有定位精确、冷凝程度准确、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显微镜,视网膜脱离,直接检眼镜,疗效

参考文献

[1]严密.眼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3-144.[1]YAN M.Ophthalmology[M].4th ed.Beijing:People’s MedicalPublishing Huse,1995:143-144.Chinese

[2]LINCOFF H,KREISSIG I.Extraocular repeat surgery of reti-nadetachment:a minimal approach[J].Br J Ophthalmol,2003,87(6):782-784.

[3]The Retina Society Terminology Committee.The classification ofretnaldetachment with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J].Opthalmol-ogy,1983,90(2):121-125.

[4]傅守静.视网膜脱离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8.[4]FU SJ.Diognose and Theoropy on Retina Detachment[M].Beijing:Beijing Science&Technology Press,1999:118.Chinese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18~68岁, 其中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球后麻醉, 裂孔两侧象限和所在象限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 双目间接检眼镜自视下查找裂孔, 并对裂孔冷凝封闭, 巩膜外预置水平褥式缝线, 并在缝线下穿适当长度的硅胶带, 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视网膜下液的引流。在眼压下降的情况下, 对硅胶进行结扎并调节其加压的深度, 眼压部分升高, 在玻璃体腔内用4.5号小针头经角膜缘4mm刺入注入20%的全氟丙烷 (C3F8) 0.8~1.5ml, 将针头迅速拔出, 注射口用棉棒压迫, 头位改变, 对球结膜进行缝合, 包扎术眼, 指导患者低头返回病房。

2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1~6个月的随访观察, 解剖复位36例, 占90%。

3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视网膜脱离手术难度大, 手术时间长, 对患者视功能有极大危害, 患者应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3.1.2 对活动进行适当限制:

为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有新鲜的上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要进行双眼包扎, 嘱其认真卧床休息, 进行一级护理。

3.1.3 在术前防止喷嚏、咳嗽振动眼部:

教会患者正确的喷嚏、咳嗽方法, 可用舌尖顶住上腭, 张口呼吸, 缓解喷嚏、咳嗽冲动, 避免术后出血和手术意外。

3.1.4 术眼充分散瞳:

多用散瞳药物阿托品、美多丽、福美新等交替使用, 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让患者用手指对泪小管进行压迫, 防止散瞳药物被吸收引起的面色潮红、口干等不良反应[2], 在手术前应对眼睑、结膜、眼部、穹隆部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一级护理:

术后1~2d包扎双眼, 第2天即可局部滴药, 覆盖眼垫, 依据术式和病情决定体位, 如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的一般为玻璃体注气术。更改体位时应根据气体的吸收情况, 玻璃体注入C3F8 1周后气体可吸收, 若注入空气则3~4d内吸收。

3.2.2 巨大裂孔:

对特殊体位的要求规范要严格执行。视网膜下方裂孔的患者, 应取平卧位, 将肩部垫起, 头向后倒悬垂, 头后倾, 可因重力作用使视网膜下液远离裂孔, 使脉络膜与裂孔区视网膜接近, 产生粘连和炎性反应, 使裂孔闭合。

3.2.3 玻璃体注气:

应对眼压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 并发症包括眼胀、头痛、角膜水肿、呕吐等眼压明显升高症状, 应及时降低眼压, 可选用甘露醇, 并立即通知医师。

3.2.4 手术时间长:

应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 因为术后反应较大, 若有恶心、创口疼痛的现象, 应及时处理, 必要时可用止痛药和镇静药。

3.2.5 常规护理:

加强对患者生活的护理, 在术后3d进半流质食物[3], 并使患者懂得体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理解并坚持正确的术后体位。

3.3 出院指导

1周后返回门诊复查, 并在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动, 避免高空作业以减少头部震荡和眼外伤。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感冒和咳嗽。

4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不断改进, 护理也应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心理护理对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减轻了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可在手术过程中主动配合。另外, 护理人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 对视网膜脱离手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早发现, 早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毛淑云.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前及术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3) :172-173.

[2]梁于芎, 龚晓.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配合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0) :29.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篇6

1 围术期护理

1.1 术前指导

首先, 接诊时耐心向患者做好入院健康宣教及术前指导工作:①遵医嘱局部应用散瞳药, 每次滴用1%阿托品眼液后压迫泪囊区2~3 m i n, 以减少药物吸收引起的毒性反应, 并告知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颜面潮红、口干、体温升高等不适现象。嘱注意多次少量饮水, 以加速药物排泄, 减轻中毒症状。②适当限制眼球活动, 可遮盖双眼, 并卧床休息, 防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而加重病情。③训练床上进食, 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影响进食;训练在床上大小便, 以免发生尿液滞留及便秘。④预防术后感染, 术前患眼滴用抗菌消炎眼药水, 并严格检查眼部及全身有无感染征象;术前一天做好个人的全身清洁卫生;手术当天做好术眼的常规消毒、冲洗泪道、剪睫毛等准备, 用无菌纱布遮盖术眼。 (5) 术前用药:遵医嘱术前半小时口服地西泮片, 以稳定情绪, 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1.2 术后指导

①体位:宣传坚持术后体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克服因固定体位带来的不适, 以促进术眼的尽快恢复。②遵医嘱应用止痛及止吐药:由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时对眼球牵动较重, 术后反应较大, 对出现伤口疼痛者给予索米痛片, 或肌注布桂嗪;对恶心呕吐者给予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③进食方面:术后进食易消化、纤维素丰富、高营养半流质食物, 以满足机体能量需要。④注意预防便秘:患者卧床时间长, 肠蠕动相应缓慢, 易引起便秘。指导患者多进食水果及含纤维素高的蔬菜,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每天顺时针按摩腹部。若术后3d仍无排便, 应给予开塞露或大黄碳酸氢钠片等缓泻剂。⑤避免用力:术后防止受凉、咳嗽、打喷嚏及用力大便, 以免用力过度使视网膜重新脱离, 还应避免弯腰、低头和剧烈活动, 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

1.3 出院前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专栏资料、健康小册子等, 以提高宣教效果, 指导患者出院后适当补充营养, 增强体质, 保持大便畅通, 合理休息, 避免视力疲劳及碰撞术眼, 注意用眼卫生, 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高空作业。教会患者及家属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的方法, 遵医嘱按时服药及复诊。1.4出院后的定期健康教育与随访随着时间的推移, 患者会忽视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易导致视网膜再次发生脱离。因此, 我们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健康教育,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告知其避免不利因素, 严格遵照出院指导方法, 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产生极大的作用。

2 临床资料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眼科自2004年3月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对视网膜脱离实施玻璃体切割加长效气体或硅油注入术共426例, 男169例, 女157例, 左眼225例, 右眼201例, 所有手术均顺利有效, 患者均满意。术后复诊调查, 复发患者3例, 其他均保证视力存在。该手术操作复杂, 技术要求高, 手术的配合要求严谨, 所以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对手术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2 护理

2.1 患者准备: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讲解术中可能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时牵拉眼肌过多, 引起术中或术后恶心呕吐, 以及疼痛等, 所以术前不能饱食。术前要充分散瞳, 按医嘱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及口服药物,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反映, 讲解手术室环境, 达到积极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目的, 同时查看患者病例各项检查报告, 有无药物过敏史, 与主管医师认真沟通手术步骤, 使手术过程配合流畅, 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

2.2 用物准备

(1) 一般准备:眼科常规器械及敷料。 (2) 特殊用物准备:微创显微手术仪器MOLLERHi~R900手术显微镜;Mi LLENIUM玻切机;LGHTLAS激光机。 (3) 药物准备:乳酸钠林格液500 m L+50%的葡萄糖1 m L+地塞米松2.5 mg+1/1000肾上腺素0.5 m L+5%碳酸氢钠10 m L或用必施佳灌注液。C3F8、C2F6长效气体, 硅油。

2.3 患者术眼区准备:

认真核对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眼別、瞳孔散大程度、睫毛修剪效果。术前眼部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及穹窿部, 用无菌盐水冲洗泪道及球结膜, 使其无分泌物存在, 达到术前卫生标准后, 用无菌眼垫遮盖术眼。

3 术中配合

3.1微创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难度较大, 操作复杂, 对手术仪器要求比较精细, 所以要求器械护士要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和玻切机使用方法和性能, 眼内纤维器械要摆放有序, 术者座椅高矮易调, 切割机控制面板调整到手术医师要求状态, 光导纤维亮度适中, 并且根据手术情况随时调整切割功率及吸引力, 使术者操作得心应手。

3.2调整灌注压:灌注系统的灌注量在手术过程中直接影响眼内压, 是手术成功重要环节。因为灌注瓶高度可直接影响眼内压。液体流速过快使液体直接进入葡萄膜腔, 损伤视网膜。灌注液体流速过慢会使眼内压力过低, 眼球充盈不够, 容易牵拉视网膜, 影响术者操作。所以为了使眼内压和灌注压保持平衡。为力防止灌注压过高损伤视网膜, 灌注压瓶高一般放置在平术者肩部40~60 cm高度, 巡回护士根据眼内压力情况随时调节瓶高, 使眼内压力和灌注压力保持一致。

3.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通过患者术中反馈信息制定相应措施, 因手术需要遮盖头面部, 使患者感觉呼吸费力, 巡回护士要及时给吸氧, 或用头架支撑头面部。另外玻璃体切手术过程中牵拉眼肌过多, 患者感觉恶心或疼痛, 所以要根据情况给止痛药和止吐药, 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4眼内填充物。视网膜脱离后为了使视网膜复位效果满意, 一般采用眼内注入长效气体c3f8, c2f6或硅油。长效气体有膨胀作用, 注入眼内后具有推压脱离视网膜协助复位, 分离展开已有皱褶形成的视网膜及封闭裂孔的作用[1]。硅油是一种惰性物质, 屈光指数与玻璃体相似, 比重较水轻, 注入玻璃体腔内不易被吸收, 与水的界面产生表面张力, 在一定时间内支撑其铺开皱缩的视网膜, 达到使视网膜复位目的。再注入硅油过程中, 要根据硅油注入速度降低眼内气压, 使其达到眼内平衡, 硅油注入速度要匀速平稳, 防止注入过快造成眼球压力高。

3.5术毕用药。手术完毕地塞米松2 mg半球注射, 结膜囊内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药膏和阿托品眼药膏, 术区无菌敷料遮盖, 绷带包扎。

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在视网膜手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4.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讲解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注入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需要保持一定耐力, 只有心情愉快, 积极参加自我康复锻炼, 才是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4.2 一般护理:

安静休息, 保持包扎敷料清洁, 如有新鲜血液渗出要及时更换敷料。饮食要给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多样化,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食辛辣食物刺激咽部引起咳嗽, 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防止便秘, 避免用力排便使恢复的视网膜再次脱离。

4.3 特殊护理:

对于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者, 术后严格控制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术后使视网膜裂孔处于最高位, 如黄斑及后极部裂孔俯卧位, 上方裂孔取坐位或半卧位[2]。但俯卧位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长时间的体位控制可引起眼睑肿胀、腰部肌肉酸痛、头颈部不适、四肢麻木、胸闷、气短、胸骨疼痛等不适, 甚至会影响情绪上的波动。所以要向患者耐心细致讲解控制体位的重要性, 必要时采用前额下垫软枕, 或者采取坐位时使用“井字头架”和俯卧位交替的方法, 这两种姿势交替的时间每天不少于16 h。另外, 周冬兰报道在国产氟丙烷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研究中, 使用自制的“井字头架”对26例术后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后, 认为头架的可调节行适用小儿及成人的各种身高、脸型不一的患者, 无窒息感, 可自行进食或吸取饮料, 且不需变换体位, 较舒适, 保持体位达8~16小时以上, 术后并发症减少, 视力提高, 住院时间缩短了3~5 d以上[3]。这种利于网膜裂孔最低的体位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同时提高视力和缩短愈合时间。

4.4术后不适护理

因为在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牵拉眼肌术后可有恶心, 呕吐, 所以要给少量多餐营养丰富的饮食, 待症状减轻后在恢复普通餐量的饮食。术后手术创口的疼痛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与止痛药物, 也可以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 如交谈或听音乐。

4.5术后眼部护理

术后要每日更换无菌敷料。眼周用无菌棉签擦拭。同时要严格按医嘱应用眼药及抗生素药物,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5 术后仪器保养

5.1 精密仪器用蒸馏水清除血渍, 用含一定比例酶的水浸泡5 min, 在用蒸馏水的超声波清洗机洗干净, 高温烘干, 单独专人保管。

5.2 显微镜用擦镜纸擦拭, 外加保护套。玻切机用软毛巾擦拭表面污渍, 外加保护套放置。

6 小结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经广泛开展多年, 手术的成功与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手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有不可分割的作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的提升, 促使我们不断改进护理宗旨, 向更标准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4-36.

[2]李桂荣.玻璃体视网膜术后护理分析[J].广西医药, 2001, 23 (5) :1263-1264.

上一篇:高温蒸汽管道下一篇:中职学校的班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