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视网膜

2024-09-11

玻璃体视网膜(精选9篇)

玻璃体视网膜 篇1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巩膜外环扎术和视网膜冷冻术。自2004年我院采用玻璃体切割, 利用长效气体和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在视网膜脱离治疗上,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该手术具有损伤小、效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1 临床资料

我院眼科自2004年3月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对视网膜脱离实施玻璃体切割加长效气体或硅油注入术共426例, 男169例, 女157例, 左眼225例, 右眼201例, 所有手术均顺利有效, 患者均满意。术后复诊调查, 复发患者3例, 其他均保证视力存在。该手术操作复杂, 技术要求高, 手术的配合要求严谨, 所以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对手术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2 护理

2.1 患者准备: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讲解术中可能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时牵拉眼肌过多, 引起术中或术后恶心呕吐, 以及疼痛等, 所以术前不能饱食。术前要充分散瞳, 按医嘱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及口服药物,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反映, 讲解手术室环境, 达到积极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目的, 同时查看患者病例各项检查报告, 有无药物过敏史, 与主管医师认真沟通手术步骤, 使手术过程配合流畅, 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

2.2 用物准备

(1) 一般准备:眼科常规器械及敷料。 (2) 特殊用物准备:微创显微手术仪器MOLLERHi~R900手术显微镜;Mi LLENIUM玻切机;LGHTLAS激光机。 (3) 药物准备:乳酸钠林格液500 m L+50%的葡萄糖1 m L+地塞米松2.5 mg+1/1000肾上腺素0.5 m L+5%碳酸氢钠10 m L或用必施佳灌注液。C3F8、C2F6长效气体, 硅油。

2.3 患者术眼区准备:

认真核对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眼別、瞳孔散大程度、睫毛修剪效果。术前眼部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及穹窿部, 用无菌盐水冲洗泪道及球结膜, 使其无分泌物存在, 达到术前卫生标准后, 用无菌眼垫遮盖术眼。

3 术中配合

3.1微创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难度较大, 操作复杂, 对手术仪器要求比较精细, 所以要求器械护士要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和玻切机使用方法和性能, 眼内纤维器械要摆放有序, 术者座椅高矮易调, 切割机控制面板调整到手术医师要求状态, 光导纤维亮度适中, 并且根据手术情况随时调整切割功率及吸引力, 使术者操作得心应手。

3.2调整灌注压:灌注系统的灌注量在手术过程中直接影响眼内压, 是手术成功重要环节。因为灌注瓶高度可直接影响眼内压。液体流速过快使液体直接进入葡萄膜腔, 损伤视网膜。灌注液体流速过慢会使眼内压力过低, 眼球充盈不够, 容易牵拉视网膜, 影响术者操作。所以为了使眼内压和灌注压保持平衡。为力防止灌注压过高损伤视网膜, 灌注压瓶高一般放置在平术者肩部40~60 cm高度, 巡回护士根据眼内压力情况随时调节瓶高, 使眼内压力和灌注压力保持一致。

3.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通过患者术中反馈信息制定相应措施, 因手术需要遮盖头面部, 使患者感觉呼吸费力, 巡回护士要及时给吸氧, 或用头架支撑头面部。另外玻璃体切手术过程中牵拉眼肌过多, 患者感觉恶心或疼痛, 所以要根据情况给止痛药和止吐药, 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4眼内填充物。视网膜脱离后为了使视网膜复位效果满意, 一般采用眼内注入长效气体c3f8, c2f6或硅油。长效气体有膨胀作用, 注入眼内后具有推压脱离视网膜协助复位, 分离展开已有皱褶形成的视网膜及封闭裂孔的作用[1]。硅油是一种惰性物质, 屈光指数与玻璃体相似, 比重较水轻, 注入玻璃体腔内不易被吸收, 与水的界面产生表面张力, 在一定时间内支撑其铺开皱缩的视网膜, 达到使视网膜复位目的。再注入硅油过程中, 要根据硅油注入速度降低眼内气压, 使其达到眼内平衡, 硅油注入速度要匀速平稳, 防止注入过快造成眼球压力高。

3.5术毕用药。手术完毕地塞米松2 mg半球注射, 结膜囊内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药膏和阿托品眼药膏, 术区无菌敷料遮盖, 绷带包扎。

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在视网膜手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4.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讲解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注入术后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需要保持一定耐力, 只有心情愉快, 积极参加自我康复锻炼, 才是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4.2 一般护理:

安静休息, 保持包扎敷料清洁, 如有新鲜血液渗出要及时更换敷料。饮食要给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多样化,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食辛辣食物刺激咽部引起咳嗽, 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防止便秘, 避免用力排便使恢复的视网膜再次脱离。

4.3 特殊护理:

对于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者, 术后严格控制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术后使视网膜裂孔处于最高位, 如黄斑及后极部裂孔俯卧位, 上方裂孔取坐位或半卧位[2]。但俯卧位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长时间的体位控制可引起眼睑肿胀、腰部肌肉酸痛、头颈部不适、四肢麻木、胸闷、气短、胸骨疼痛等不适, 甚至会影响情绪上的波动。所以要向患者耐心细致讲解控制体位的重要性, 必要时采用前额下垫软枕, 或者采取坐位时使用“井字头架”和俯卧位交替的方法, 这两种姿势交替的时间每天不少于16 h。另外, 周冬兰报道在国产氟丙烷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研究中, 使用自制的“井字头架”对26例术后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后, 认为头架的可调节行适用小儿及成人的各种身高、脸型不一的患者, 无窒息感, 可自行进食或吸取饮料, 且不需变换体位, 较舒适, 保持体位达8~16小时以上, 术后并发症减少, 视力提高, 住院时间缩短了3~5 d以上[3]。这种利于网膜裂孔最低的体位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同时提高视力和缩短愈合时间。

4.4术后不适护理

因为在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牵拉眼肌术后可有恶心, 呕吐, 所以要给少量多餐营养丰富的饮食, 待症状减轻后在恢复普通餐量的饮食。术后手术创口的疼痛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与止痛药物, 也可以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 如交谈或听音乐。

4.5术后眼部护理

术后要每日更换无菌敷料。眼周用无菌棉签擦拭。同时要严格按医嘱应用眼药及抗生素药物, 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5 术后仪器保养

5.1 精密仪器用蒸馏水清除血渍, 用含一定比例酶的水浸泡5 min, 在用蒸馏水的超声波清洗机洗干净, 高温烘干, 单独专人保管。

5.2 显微镜用擦镜纸擦拭, 外加保护套。玻切机用软毛巾擦拭表面污渍, 外加保护套放置。

6 小结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经广泛开展多年, 手术的成功与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手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有不可分割的作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的提升, 促使我们不断改进护理宗旨, 向更标准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4-36.

[2]李桂荣.玻璃体视网膜术后护理分析[J].广西医药, 2001, 23 (5) :1263-1264.

[3]李志红.玻璃体代用物的应用[J].山东医药, 1996, 36 (10) :39.

玻璃体视网膜 篇2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代谢异常可以导致各种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视力损害,往往不可逆转。由于DR起病缓慢,往往得不到患者重视和早期诊治,延误了病情。

目前,DR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产生新生血管因子刺激视网膜生长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而纤维血管组织的收缩产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盲。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DR的重要手段。由于该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且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实施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对7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了玻切三联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DR患者7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40例,年龄30~79岁,糖尿病病史5~25年。

1.2手术方式。本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2眼行玻璃体切除术,20眼行硅油眼内填充术,20眼行过氟丙烷(C3F8)眼内填充术,1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眼都行视网膜光凝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護理。患者往往双眼发病,视力差,加上担心手术效果,易出现压抑、忧郁甚至恐惧心理。因此患者人院后我们首先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全面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除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方法,指导患者术中配合及训练特定的体位外,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地给予回答,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1.2术前监控。评估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血脂及各项常规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给予纠正。

2.1.3术前准备。指导患者戒烟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全身检查及眼科检查,遵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好个人卫生,术前当天泪道冲洗、剪睫毛及结膜囊冲洗。术前1~2h充分散瞳,并遵医嘱给予术前镇静、抗炎药物。散瞳是眼科内眼手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护士需将患者的瞳孔散大到规定范围大小,并保持术中维持散大状态。如果瞳孔过小,则不利于医师术中摘除白内障,而且容易引起虹膜损伤、瞳孔括约肌撕裂,影响人工晶体的植入和视网膜脱离的复位。而糖尿病人散瞳30min时,糖尿病组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人,且未达到要求的大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在术前准备工作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提前散瞳,在散瞳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瞳孔变化情况,如若瞳孔难以散开或对散瞳药无反应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采取措施,以免延误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血糖及电解质监测术后应尽量避免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局部用药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变化。患者术后因眼痛、体位不适影响进食,或术后有较频繁的呕吐,均有造成血糖降低或电解质紊乱的可能,故要做好血糖及电解质监测,配合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意外发生。

2.2.2疼痛护理。患眼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引起患眼疼痛的原因多为手术创伤,其次为眼压升高,小部分为反应性葡萄膜炎和特殊体位所致。可遵医嘱予消炎痛栓100mg肛塞止痛。观察眼痛发生的时间、评估疼痛的性质、做好术后眼压监测并根据指征给予适当的降眼压处理如20%甘露醇、尼目克司及0.5%噻吗心胺眼药水等以防术后高眼压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2.2.3体位的护理。术后体位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术中采用玻璃体腔注气或注硅油者,术后根据裂孔位置取俯卧位、半卧位、侧卧位等.使裂孔处于高位。利用气体或硅油的浮力顶压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要向患者解释保持体位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可卧姿和坐姿交替,并适当做肢体按摩,以减轻因体位造成的不适。

2.2.4感染。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或局部应用激素,以预防感染。保持眼部敷料干燥固定,观察术眼有无出血、渗血,敷料渗湿后及时更换。

3出院指导

3.1玻璃体腔内注射C3F8者出院时气体多未完全吸收,仍需采取俯卧或半卧位,1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以免高空中眼内气体急剧膨胀引起眼内压升高.造成视功能损害口。硅油注入者,在硅油取出前每日仍需俯卧6~7h,应向患者说明坚持体位的重要性。

3.2注意休息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防止视网膜再脱离。

3.3术后3个月内每半月复查1次,3~6个月每月复查1次,嘱患者如感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就诊,定期检查健眼是否存在早期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

[1]莫小勤,韦燕飞.白内障术前散瞳效果的比较分析[J].华北煤炭学院学报,2004,6(3):353

[2]于永红.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5,6:58—59

玻璃体视网膜 篇3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年9月-2008年4月我院110例 (124只眼)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男性83例 (94只眼) , 女性27例 (30只眼) , 右眼85只, 左眼39只, 年龄15~84岁, 平均50.7岁, 随访时间3个月~2年8个月, 平均16.4个月。包括:严重眼外伤、眼内异物、玻璃体积血、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晶状体脱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1.2 方法

应用博士伦2000型玻切机, 采用标准三通道睫状体平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如晶状体混浊或脱位, 先行超声乳化、粉碎或切割晶状体, 再行玻璃体前部或全部切除, 剥除增殖膜, 解除视网膜牵拉, 重水应用, 眼内激光封闭裂孔或变性组织, 行气液交换, 必要时行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 根据视网膜的情况, 决定是否行人工晶体植入或悬吊型人工晶体缝合固定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视力提高的指标: (1) 术前视力<0.02, 术后视力≥0.05; (2) 0.02≤术前视力<0.1, 术后视力≥0.1; (3) 术前视力≥0.1, 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2]。评价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指标为:视网膜完全在位, 无隆起。

2结果

(1) 术后视力提高:见表1。 (2) 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术前网脱48眼, 术后复位45眼 (93.5%) 。 (3) 术后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26眼 (21%) ;并发性白内障22眼 (18%) ;玻璃体再出血9眼 (7.5%) ;葡萄膜炎26眼 (21%) 等。

3讨论

关于玻切手术首先要严格选择适应症, 掌握正确的手术时机, 通过我们对严重眼外伤所致的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出血、眼内异物及视网膜脱离、手术源性晶状体破裂、脱位于玻璃体中、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所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治疗, 对严重眼外伤掌握在伤后9~14d内手术, 有网脱者尽早手术;对眼内异物或合并眼内炎的患者急症手术;对晶状体脱位严重影响视力、复视、晶状体混浊明显或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其次是对玻切手术的体会:对严重眼外伤致玻血的患者, 人工PVD尤为重要, 当玻璃体皮质与网膜粘连紧密时, 切勿急躁, 耐心寻找突破口, 一蹴而就。对眼内异物:如靠近视网膜, 可用玻璃酸钠游离, 如与视网膜紧密粘连, 可先行异物周边网膜光凝后再将异物取出;对复杂性网膜有增殖膜形成的患者, 剥膜时耐心、细致, 对靠近黄斑或视乳头的血管膜, 不强求完全剥除, 使其孤立, 减少术中并发症是关键;对晶状体脱位的治疗, 要根据年龄做出术前术式的讨论, 如年龄大、核硬的患者可选择角巩膜缘做切口, 超乳或囊外摘除, 根据网膜的情况, 决定是否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如年龄小、核软, 考虑有大量玻璃体溢出的患者, 应选择巩膜切口, 从睫状体平部做晶状体切除, 根据网膜的情况, 决定悬吊型人工晶体缝合固定术。C3F8主要应用于裂孔小、增殖不严重的网脱患者, 硅油填充主要应用于严重眼外伤、增殖膜形成、有再次出血可能的患者。

最后谈谈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和处理:最常见的是继发性青光眼, 对C3F8或硅油填充的患者, 出现高眼压的几率要大, 术后每日观察眼压是必要, 大于30mmHg (1mmHg=0.1333kPa) 的要积极降眼压处理。有保留晶状体的患者出现并发白内障的可能性大, 如C3F8所致的气性白内障, 硅油填充术后后囊下混浊, 都与晶状体后皮质营养不良有关, 如网膜恢复好, 争取早些将硅油取出有利于白内障的恢复;玻璃体再出血也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这与切口部位的出血流入玻璃体腔或网膜的再出血相关, 术后应用止血药物是必要, 一般3d后无新鲜出血可停用。再有, 葡萄膜炎常见于外伤的患者,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必要, 3d后无感染迹象可停用, 对眼内炎的患者可酌情多用, 尽量不超过一周。还有视网膜再脱离, 硅油乳化等并发症, 可及时对症处理。总之, RVS不仅能在眼后段疾病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应用于眼前段疾病和眼前节手术的并发症的处理上, 救治了许多“不治之症”。所以VRS已成为眼科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目前眼科领域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05年9月-2008年4月我院110例 (124只眼)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剥膜、重水应用、眼内光凝、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等。结果:术后视力提高79只眼 (63.7%) , 视网膜脱离复位率93.5%, 继发性青光眼26只眼 (21.0%) , 并发性白内障22只眼 (18.0%) , 玻璃体再出血9眼 (7.5%) ;葡萄膜炎26眼 (21%) 等。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成为眼科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目前眼科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科,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绍珍, 主编.眼科手术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48.

玻璃体视网膜 篇4

【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60例(60眼),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B组40例(40眼),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行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手术分两次完成,两次手术间隔时间7-10天。68眼(68%)植人折叠式人工晶体,32眼(32%)未植人人工晶体。术后随访6一36(平均12.5)个月。主要指标:术前与术后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与术前均有提高(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A组视力≥0.05者38眼(63%),≥0.1者19眼(32%)。B组(BCVA) ≥0.05者24眼(60%),≥0.1者12眼(30%),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后发障发生率:未植人人工晶体组较植入人工晶体组高。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效果,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术已广泛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白内障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危险因子包括年龄,术中气体,硅油的使用,术前已有白内障的存在等。正因为如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开始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国外已有不少关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报道.对于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既往采用的手术方法常对早中期白内障不予处置单纯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分期手术疗效常不能令人满意 。但临床上我们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同时或分步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根据情况植入或者不植人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00例(100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合并有晶状体混浊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共100例(100眼),其中男65例65只眼,女35例35只眼,年龄31-81岁,平均58.61±8.21岁。术前视力:光感至眼前手动65眼,眼前10cm指数至眼前50cm指数22眼,0.01至0.2者13眼。其中黄斑裂孔8例8只眼,当地1次或2次外路手术未成功者10例10只眼,当地或本院取油后复发视网膜脱离6例6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C1~D3,屈光状+0.50D~-20.00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60例(60眼):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B组40例(40眼)分两步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之后玻璃体切除手术。

2.手术方法术前先行详细的眼科裂隙灯、 直接检眼镜、三面镜、B超等检查,均为同一医生主刀进行。球后麻醉后行巩膜隧道切口3.2一3.5mm,前房注入Healon后,作5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囊膜下及皮质下充分水分离,采用分割碎核法囊袋内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抽吸干净残余皮质,根据情况植入或者不植入人工晶状体,随后完成经典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 尽可能彻底清除前、后段及周边基底部玻璃体,剥除视网膜前膜,全气液交换,C3F8或硅油眼内填充。A组60例(6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均行联合手术 ,有42只眼植入折叠式后房型蓝光滤过的人工晶状体。有10例外伤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另8例高度近视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B组40例(4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分两步进行,先行白内障摘除,之后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3.结果:术后视力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两组术后视力与术前均有提高(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A组视力≥0.05者38眼(63%),≥0.1者19眼(32%)。B组(BCVA) ≥0.05者24眼(60%),≥0.1者12眼(30%),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4.讨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多合并白内障,此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明显加重和加快白内障的发展。为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获得清晰视野,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分期手术,这不仅有可能延误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而且增加了患者在精神和经济方面的负担[1]。国内外文献曾报道对此类患者行玻璃體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膜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2] 。如果白内障不是很严重,是否保留晶状体就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倾向于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3]。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有其优越性,首先摘除晶状体之后,扩大了眼内可操作的空间,便于切除玻璃体基底部及处理前部病变,同时避免了术后晶状体混浊对眼底检查和治疗的影响。我院进行了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该联合手术对组织损伤小,巩膜隧道切口术后仅缝1~2针或不缝针,对角膜曲率影响小,术后散光小。在玻玻璃体切割术中,巩膜隧道切口始终可保持良好的闭合状态,有利于对后段的观察和维持眼内压,减少了合并有糖尿病或其他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患眼在术后发生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危险性。但其潜在的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对手术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高,先前存在的葡萄膜炎会在手术后有较重的炎症反应。

下面笔者针对手术中的一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1)术后角膜水肿 (10.7%)[4]。其中A组有8眼(13.3%)出现术后角膜水肿, B组有5眼(12.5%)出现术后角膜水肿,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水肿原因可能为术中灌注液长时间的冲击以及晶状体核和手术器械的接触,超声乳化时能量过大或距离角膜缘内皮过近,硅油过多填入形成高眼压等。两组13眼发生角膜水肿者晶状体核密度多为Ⅳ级,超声乳化时间均在3min以上。条纹状角膜混浊多于术后5~7天内自愈,斑块状水肿一般持续2~3周消退。我们认为要减轻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在术中应保持眼压平稳,操作轻巧。超声乳化头始终在瞳孔区囊袋内,尽量远离角膜内皮;超声能量适中,避免高能量操作。同时,气液交换后需注意通过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的量,避免术中及术后的高眼压而引起角膜水肿。

(2)术中后囊膜破 (3.6%)[5]。其中A组有4眼出现术中后囊膜破裂,B组有2眼出现术中后囊膜破裂,不包括患者外伤引起的后囊膜破裂。主要原因:超声乳化头误吸后囊膜;晶状体核锐利边缘刺伤;手术器械的机械性损伤。由于伴有复杂视网膜脱离的白内障不同于普通的白内障,特别是伴有脉络膜脱离或睫状体上皮脱离的白内障在行超乳时,术中往往眼压偏低,乳化时易引起角膜内皮的皱褶而影响操作视野误伤后囊膜。乳化期间发生后囊膜破裂情况复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当乳化初始阶段就发生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不宜尝试继续进行乳化操作。要立即改变术式,改为囊外摘除式。两组发生后囊膜破裂共6眼,均属密度为Ⅲ级以上的晶状体核,在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时发生。发现后囊膜破裂时,核约2/3以上未被乳化,术中及时改变手术方式,扩大切口,改用ECCE术式将晶状体核娩出,避免了晶状体核坠落到玻璃体中的严重并发症。

(3)虹膜损伤。主要是因为在超声乳化过程中,瞳孔缩小致使乳化头误吸虹膜而造成瞳孔缘虹膜缺损。本组病例为合并白内障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部分病例由于虹膜萎缩或虹膜后粘连等原因术前瞳也小,不易散大。同时手术中器械触及虹膜和术中低眼压都会刺激瞳孔缩小。遇到这些小瞳孔的白内障行超乳手术,容易误吸虹膜造成虹膜损伤。因此,术前要充分散大瞳孔。手术中如果发现瞳孔有缩小趋势时,可频点散瞳剂。对于不易散大的小瞳孔可试用虹膜拉勾或虹膜牽开器。制作巩膜隧道切口要规范。在乳化时要尽量依靠吸引力的作用将晶状体核的碎块吸到超乳头上,乳化头尽量不要和虹膜相接触。

(4)葡萄膜反应,轻者为房水混浊,重者瞳孔区晶状体表纤维素样渗出。但在局部应用点必舒眼膏及氟米龙眼药水一周以后,渗出均可吸收,未见晶体前膜形成,晶状体表面清洁。A组(50眼)前房有渗

出,房水混浊者20眼,占40%。B组(20眼)前房有渗出,房水混浊者14眼,占3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2.手术中的体会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包括数个步骤,操作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所以除了需严格掌握该联合手术的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病例外,更为重要的是术者的手术技巧和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的每一步之间都紧密关联,一步处理好都会影响到下一步的手术操作。因此,该联合手要求有一个熟练掌握眼前节和眼后节各种器材操作方法的手术组,手术组成员配合默契。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笔者认为选上方角巩膜缘较合适,长阶梯式切口更密闭.环行撕囊口约5.0~5.5mm,太小不利晶状体的转核,影响晶体超声乳化。太大容易囊膜裂开致后囊膜破裂。参考双眼和既往眼屈光度选择合适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小度数亦应考虑植入。若后囊小破口考虑植入水凝胶型较妥当。 对于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手术,笔者认为三切口应避开超乳切口,另外应注意灌注瓶高度,50cm较合适,手术中避免虹膜嵌顿,油气交换时宜转头使注气管位于高位,缓慢注入硅油.此外,术后随访观察也甚为重要,尤其是术后最初六个月的随访。本组有2例在术后三周随访时,三面镜发现在周边部的新孔,及时用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加固视网膜,避免了多次手术,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晶状体超声乳化加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术为患有白内障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该联合手术安全,有效,能使患者快速恢复视功能.

参考文献

[1]楼定华,童剑萍,李毓敏,玻璃体切除联合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0):627

[2]卢奕,褚仁远,周行涛,等.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或多联手术.中华眼科杂志,2000,36:98-100.

[3]邱庆华,王文莹,王方,等,联合或分次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眼科,2006.15(1),30

[4]施玉英,主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1.

玻璃体视网膜 篇5

同时, 最新研究也表明s Eph B4 在高浓度状态下对活体组织无毒性损害且其玻璃体、视网膜穿透能力强, 为s Eph B4 可能会成为新一类的治疗DR等一系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本文旨在通过长期DR兔眼模型, 研究s Eph B4 对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增殖的抑制的作用机理,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FFA、OCT、明暗电生眼仪、全血分析、系统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 (Zeiss LSM510META Imager 21;Zeiss Laser Module Zeiss公司) 、全自动PCR扩增仪 (Icycler BIO–RAD公司) 、高速台式离心机 (5417C型, Eppendorf公司) 、真空离心系统 (Speed Vac plus SC110A和Universal Vacuum system UVS400 SAVANT公司) 、无菌超净工作台 (Class Ⅱ B2 型, NUAIRE公司) 、凝胶数字成像系统 (Universal Hood Ⅱ型, BIO-RAD公司) 、凝胶电泳系统 (Power Pac 200 型, BIO-RAD公司) 等。

1.2 方法 (1) 糖尿病兔模型建立:选用8~10 周的雄性兔4 只, 麻醉后予5% 四氧嘧啶150 mg/kg耳缘静脉注射, 注射前不需禁食。麻醉恢复后予高糖高脂饮食, 并在4、8 和12 h皮下注射5% GS 10 m L, 注射四氧嘧啶后每12 小时测一次血糖直至1 周得到每只兔的血糖变化曲线。对于血糖持续低于300 mg/d L的实验对象于1 周时予第2 次5% 四氧嘧啶100 mg/kg静脉注射, 注射后只需持续监测血糖, 不需做特殊处理。对于连续3 次晨间血糖高于350 mg/d L的实验对象根据血糖升高程度予胰岛素皮下注射, 采耳中央动脉血1 次/ 周及尿液24 h/ 次。距试验开始1 个月时, 若试验对象持续血糖>300 mg/d L且血液及尿液中出现糖基蛋白、尿素氮、尿糖、尿蛋白升高及电解质紊乱, 则表明糖尿病兔模型建立。之后改为检测血糖1 次/ 周和耳中央动脉1 次/ 月, 采血及尿液。 (2) 兔眼DR模型:糖尿病兔模型发展到7~8 个月时, 兔视网膜血管出现扭曲和扩张, 10 个月左右出现荧光渗漏。糖尿病兔模型发展到6 个月后进行1 次/ 月FFA、OCT、眼压及明暗电生理检查。12 个月时将所有双眼FFA出现荧光渗漏的兔选为实验对象, 至此, 兔眼DR模型成功建立。 (3) 分组进行玻璃体腔内s Eph B4 不同剂量多次注射, 将所有DR兔的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眼给予s Eph B4 50 μL玻璃体腔内注入, s Eph B4 的剂量依次为1000、465、160、80 μg。左眼作为对照眼, 予生理盐水50 μL玻璃体腔注入。此干预治疗持续6 个月, 注射1 次/ 月。 (4) 视网膜、玻璃体增殖膜及眼球各部位样本收集, 在干预对照实验结束时将兔麻醉下予巴比妥酸盐100 mg/kg静脉内注射致死后, 进行眼球摘除并实行: (1) 全视网膜完整取样:沿角巩缘360° 去除角膜, 小心去除晶体, 将眼球从4 个象限蝴蝶状剪开, 并用4%多聚甲醛 (PFA) 固定45 min后, 清除玻璃体, PBS清洗3 次, 10 min/ 次, 显微镜下完整取出视网膜平铺放置于OCT包埋剂中包埋, 干冰凝固后保存于-80 ℃, 实验时取出, 用冰冻切片机以5 μm厚度切片。 (2) 玻璃体增殖膜, 视网膜取样:用上述方法固定组织后, 显微镜下取出带有玻璃体增殖膜的视网膜脱水后, 放置于OCT中包埋, 凝固, -80 ℃储存, 切片。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PEMS 3.1 统计软件及Microsoft excel 2007 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兔模型FFA的渗漏减轻, 正常组兔的OCT (122.15±7.24) μm, 而糖尿病模型的OCT变厚, 干预后逐渐变薄并与剂量的增加呈负相关, 剂量越大, OCT测量的视网膜厚度越薄越接近正常厚度。ERG是客观有效放映视网膜功能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正常兔眼的ERG的a A值为 (79.39±11.23) , 糖尿病兔模型ERG的a A值随着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干预后逐渐接近正常值, 并与剂量成正相关, 见表1。

3 讨论

长期的高血糖、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会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 氧化应激、炎症/ 免疫系统活化,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表达或活性改变, 以致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增殖, 血管渗漏、闭塞, 缺氧的网膜组织释放出血管增殖物质, 促使新生血管形成, 进而导致出血、机化, 而发生增殖性病变, 并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3]。一系列研究证实, PTKs是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介质之一, 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受体、血管生成素 (angiopoietin, Tie) 受体和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肝细胞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Eph) 受体。Eph受体与它的Ephrin配体一起组成了PTKs亚族中最大的一支, 有14 个受体和8 个配体。这个家族基于序列同源性粘附于Ephrin配体, 再细分为Eph A和Eph B两组[2]。Eph/Ephrin调控着不同系列的细胞功能, 如细胞迁移、增殖和黏附, 他们对于脉管系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4]。已有实验表明, 视网膜内皮细胞表达Ephrin B2, 一个细胞外域的Eph B4 受体的可溶性单体形式 (s Eph B4) , 可以竞争性抑制受体激活, 从而在总体上阻断内皮细胞功能和视网膜脉络膜的新生血管[5]。同时, 基于Eph B4/Ephrin B2 在调节细胞黏附、生长和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也有体外实验证实, Ephrin B2和Ephb4 表达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膜内的细胞上。s Eph B4 可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介导RPE细胞内的Eph B4 和Ephrin B2 磷酸化, 从而抑制RPE细胞的迁移、黏附和增殖[6]。本项目拟采用经典的类似于DR晚期PVR的兔眼模型, 首次针对s Eph B4 在DR活体中抑制玻璃体增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 糖尿病兔模型OCT是变厚的, 干预后逐渐变薄并与剂量的增加呈负相关, 剂量越大, OCT测量的视网膜厚度越薄越接近正常厚度。ERG是客观有效放映视网膜功能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正常兔眼的ERG的a A值为 (79.39±11.23) , 糖尿病兔模型ERG的a A值随着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干预后逐渐接近正常值, 并与剂量成正相关。最新动物研究显示, 浓缩状态下的s Eph B4 对于兔眼无毒性作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兔眼眼内压, 明暗电生理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药物动力学研究展示s Eph B4 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的平均存留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的抗VEGF药[7,8,9,10]。但由于DR患眼中的微环境及各类因子已较正常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对于s Eph B4 在DR眼中的安全性及药物动力学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通过对s Eph B4 抑制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证实s Eph B4 在活体中具有抑制RPE细胞黏附、增殖、迁移的作用, 对一系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药物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11,12,13,14,15]。

摘要:目的:探讨s Eph B4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长期DR兔眼模型, 将所有DR兔的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眼, 给予sEphB4 50μL玻璃体腔内注入, s Eph B4的剂量依次为1000、465、160、80μg。左眼作为对照眼, 给予生理盐水50μL玻璃体腔注入。此干预治疗持续6个月, 注射1次/月。比较两组OCT及明暗ERG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兔模型FFA的渗漏减轻, 糖尿病模型的OCT变厚, 干预后逐渐变薄并与剂量的增加呈负相关, 剂量越大OCT测量的视网膜厚度越薄越接近正常厚度。糖尿病兔模型ERG的a A值随着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干预后逐渐接近正常值, 并与剂量成正相关。结论:s Eph B4可以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的视网膜水肿, 以及改善视网膜功能。

玻璃体视网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 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 检查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 (OCT) 检查确诊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 随机分为以下两组: (1) 观察组 (n=96) :96例113只患眼, 其中男性46例、女性50例, 年龄45~71岁, 平均 (57.3±3.2) 岁, 发病时间2d~5个月, 平均 (42.5±18.5) d; (2) 对照组 (n=100) :100例116只患眼, 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 年龄47~72岁, 平均 (58.2±4.0) 岁, 发病时间3d~5个月, 平均 (44.0±17.5) d。本次调查排除合并青光眼、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过敏体质、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ZESISS眼底光凝系统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裂隙灯接头, 时间0.11~0.12s, 光斑直径200~500Lm, 每一只患眼治疗点数1500~2500点, 分3~4次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方法, 治疗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 常规眼科手术消毒、铺巾, 滴眼麻醉, 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 经颞下角膜缘后4mm潜行4~5mm进入结膜下, 穿刺进入巩膜, 于玻璃体腔内注射40g/L的曲安奈德0.1mL, 退出穿刺针, 嘱患者保持头高位休息, 次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维持1周, 于曲安奈德注射后1周每日检查视力和眼压, 半个月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项目

治疗后6个月进行FFA检查, 以治疗后双眼均无病变者为治愈, 治疗后黄斑囊样水肿较治疗前减轻、渗漏明显减少者为改善, 治疗后病变无变化甚至恶化者为无效。总有效率 (%) = (治愈病例数+改善病例数) /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68例 (70.9%) 、改善20例 (20.8%) 、无效8例 (8.3%) , 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46例 (46.0%) 、改善31例 (31.0%) 、无效23例 (23.0%) , 总有效率77.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与观察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3 讨论

黄斑水肿是眼底病的常见体征, 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多种眼前后段疾病和内眼手术后。黄斑持续缺血状态可造成黄斑水肿, 导致患者视物变形, 视力严重下降, 术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底出血, 中央静脉及视盘存在荧光渗漏。目前CRVO的治疗尚未确切有效的方法, 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 单一疗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3]。

全视网膜光凝是一种常用的激光治疗手段, 可明显减少无灌注区耗氧, 有效增加黄斑氧供, 并减少血管渗漏, 进而减轻黄斑水肿。相关研究表明[4],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可以在结构和功能上改善C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属于溶栓治疗, 曲安奈德是一种相对不溶于水的糖皮质激素制剂, 球旁、球筋膜下或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各种眼部炎症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黄斑水肿疗效良好且无明显的视网膜毒性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视网膜光凝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 (n=9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方法, 与对照组 (n=100) 单独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愈68例、改善20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46例、改善31例、无效23例, 总有效率77.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有效、安全方法, 值得推广。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曲安奈德,视网膜光凝,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文, 李学东, 刘颖.40岁及以下人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J].眼科研究, 2010, 28 (9) :879-882.

[2]王涌, 邱颖杰.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光凝治疗[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9, 26 (5) :550-551.

[3]史宏伟, 张静, 唐锐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3) :426-428.

玻璃体视网膜 篇7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临床疗效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目前致盲的一种重要原因, 主要包括玻璃体严重积血、新生血管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玻璃体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本研究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 (60眼) , 男29例 (30眼) , 女27例 (30眼) ;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 (52.3±2.9) 岁;糖尿病患病时间3~30年, 平均病程 (10.8±2.7) 年。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由1985年的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经过相关检查,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合并玻璃体积血4眼 (6.7%) , Ⅴ期合并不同程度玻璃体积血38例 (63.3%) , 而Ⅵ期牵拉视网膜脱离伴随或不伴随玻璃体积血18例 (30.0%) 。

研究方法: (1) 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入院手术前, 应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前置镜检查、眼底b超检查、眼压检查等多项检查, 并通过药物、饮食等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9.0 mmol/L, 使其血压<160/90mm Hg。另外, 患者术前常规行胸片、心电图以及乙肝、肾功能等检查。 (2) 手术方法:玻璃体手术适用于玻璃体积血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患者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手术, 手术选择23G玻切。对合并晶状体浑浊影响手术视野的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者晶状体切除, 将玻璃体全部切除, 并切除玻璃体内的积血, 并配合巩膜定压切除周边基地部分的玻璃体, 主要应用剥膜技术, 将新生纤维血管膜剥除, 将松懈的视网膜进行固定褶皱, 然后依据患者视网膜的情况实施气液交换以及巩膜外冷凝视网膜光凝治疗。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 巩膜外冷凝15眼, 视网膜光凝58眼, 晶状体切除32眼, 眼内注气5眼。患者手术后局部采用抗生素以及类固醇治疗, 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情况, 并给予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 手术后随诊6~12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

结果

经过相关医护人员检查以及随访调查, 可以知道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明显改善, 见表1。

49眼视力明显好转。7眼视力无明显变化, 其中3眼视力变差。出现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发生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眼内出血, 见表2。

手术过程中8眼在剥膜时出现了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且患者行剥膜时少量出血, 在对其实施电凝止血后, 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的现象。17例实施手术的后期出现了短期的眼压升高, 手术后2~5周恢复正常, 手术前具有新生血管的2例患者在手术后其新生血管均消退。此外, 3眼手术后出现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14眼手术后其白内障有所加重, 12眼先后实施了白内障摘除。

讨论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方式是玻璃体手术, 其主要作用在于: (1) 可以很好地切除患者浑浊的屈光间质[1]; (2) 可以在屈光间质透明后对缺血的视网膜实施光凝; (3) 可以割断牵拉视网膜的纤维条索膜、纤维桥带, 封闭可能出现的视网膜裂孔, 使脱离的视网膜回归原位[2]; (4) 可以极大减轻晚期玻璃体内升高的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玻璃体手术仅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式, 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23G玻切术, 23G玻切术融合了20G玻切术及25G玻切术的优势, 其手术原理与25G类似, 切口则介于20G玻切术与25G玻切术之间, 约0.6 mm, 手术时间短, 伤口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术后炎症反应轻微, 患者异物感、疼痛感也明显减轻[3,4]。

研究发现, Ⅰ期以及Ⅱ期患者并不需要行视全网膜光凝, 只需针对出血点进行视网膜血管旁光凝, 严重的Ⅲ期和Ⅳ期患者需要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常规的光凝手段已经不再适合Ⅴ期和Ⅵ期患者[5], 可以考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 年龄较大、行动不便以及血糖控制情况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实施全视网膜光凝。对于已经实施过该类手术的患者, 即使其日后出现了玻璃体积血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也十分有利[6,7]。本研究中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均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 手术过程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可以很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增强视力恢复的稳定性。对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和挽救患者视力的关键。因此, 患者应保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沈琳琳, 杨凤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后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05-206.

[2]赖江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 (14) :195-197.

[3]赵贵阳, 王林农, 陈力迅.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 35 (11) :846-848.

[4]黎作为, 冯小志, 黎容.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 2014, (3) :194-196.

[5]仇长宇, 伍春荣, 罗灵, 等.玻璃体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 (9) :5-7.

[6]刘洁梅, 黄中宁, 尹东明, 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次手术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11) :2201-2203.

玻璃体视网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 (Ⅱ型) 患者, 因DR曾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术后再次出血的病例15例 (研究组) , 其中男12例 (12只眼) , 女3例 (3只眼) , 年龄49~75岁, 平均年龄66岁。排除标准: (1) 糖尿病 (Ⅰ型) 患者; (2) 非DR首次玻璃体出血手术的患者; (3) 行二次或多次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患者; (4) 其他血管性疾病出现的玻璃体积血的患者。 (5) 少量玻璃体出血, 影响视力不明显的患者。选择同时期门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DR首次玻璃体出血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3例 (13只眼) , 女2例 (2只眼) , 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62岁。

1.2 方法

研究组:DR玻璃体切除术后再次出血, 监测视力、眼压、眼底玻璃体出血吸收的情况。治疗:出血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0.5g, 4次/d, 3~5d, 后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 1粒, 3次/d;卵磷脂络合碘片, 1片, 3次/d口服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对照组:DR患者首次玻璃体出血, 监测视力、眼压、玻璃体出血情况, 治疗方法同研究组。

1.3 随访情况

治疗后定期复查, 通过眼前置镜及眼部超声检查做记录。

1.4 疗效评价

对治疗效果进行治疗效果分级。1级 (明显吸收) :出血量大部分吸收, 眼底大部清晰可见;2级 (吸收) :出血量部分吸收, 玻璃体下方较多积血存在;3级 (略吸收或吸收不明显) :通过检查玻璃体仍存大量积血, 眼底窥及欠清, 眼部B超显示仍有较多积血。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DR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出血量都较首次出血的程度为重, 但经过治疗后, 再出血的患者出血吸收状况与出血吸收速度均明显好于DR首次出血的患者。玻璃体出血吸收状况统计见表1。同时, 研究组出血吸收时间平均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玻璃体出血吸收时间统计见表2。两组在出血吸收状况和吸收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DR曾行玻璃体手术后再出血更易于吸收。

3 讨论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诊断依据糖尿病症状和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的血糖浓度≥11.1mmol/L[1]。

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 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 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 。NP-DR分为: (1) Ⅰ期 (轻度非增生期) :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2) Ⅱ期 (中度非增生期) :介于轻度到重度之间的视网膜病变, 可合并视网膜出血、硬渗和 (或) 棉絮斑; (3) Ⅲ期 (重度非增生期) :每象限视网膜内出血≥20个出血点, 或者至少2个象限已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 或者至少1个象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无明显特征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1) Ⅳ期 (增生早期) :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乳头新生血管, 当视乳头新生血管>1/4~1/3视乳头直径或新生血管>1/2视乳头直径, 或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2) Ⅴ期 (纤维增生期) :出现纤维膜, 可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3) Ⅵ期 (增生晚期)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合并纤维膜, 可合并或不合并玻璃体积血, 也包括虹膜和房角的新生血管。治疗包括视网膜光凝, 局部糖皮质激素, 抗VEGF药物及玻璃体切除术等治疗方法[2]。

PDRⅣ期 (增生早期) 若病情控制不理想, 病情进一步发展就易出现玻璃体出血, 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视物不见。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 若积血吸收不明显或视力影响明显, 则需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切除血性混浊的玻璃体, 通过视网膜的光凝、眼内注药及血糖的控制, 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恢复部分视力。但少数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短期或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玻璃体的二次出血甚至多次反复出血, 严重影响视力, 损害患者健康。DR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主要可分为持续性玻璃体出血和复发性玻璃体出血[3]。本组病例主要讨论的是复发性玻璃体出血。DR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再出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因此正确分析再积血原因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及判断预后是非常必要的。再出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眼部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是手术后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与扁平部巩膜切口处纤维血管向内长入有关;视盘表面残存新生血管膜或血管残端处理不当可导致手术后再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不充分是手术后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是手术后再出血的另一主要原因;手术后视网膜静脉阻塞也可导致再出血;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 视网膜病变加重, 也是一重要原因[4]。

在本临床分析中DR患者, 研究组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二次出血的患者与对照组未行手术首次玻璃体出血的患者在出血吸收的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缩短, 其原因与玻璃体的结构相关。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体, 由98%的水与2%的胶原和透明质酸组成。胶原纤维呈三维结构排列形成网架, 其上附着透明质酸黏多糖, 后者能结合大量水分子, 从而使玻璃体呈凝胶状[5]。这些胶原纤维网架结构的存在可能是玻璃体内的积血吸收速度明显减慢的主要原因。同时,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由于玻璃体的结构, 视网膜的出血易在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形成浓厚致密的血池, 更加不利于积血的吸收。而无玻璃体结构的术后出血, 可能由于无此影响, 利于出血吸收。在出血吸收后的早期积极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视网膜的激光治疗, 光凝视网膜的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可以有效防止视网膜再出血。DR患者若积血不能短时间吸收, 不能及时行视网膜光凝, 则可能会出现多次反复出血;也有可能会出现积血大部分吸收, 又有新的出血出现的情况, 使患者病情加重。其中部分患者则需行二次或多次玻璃体切除术, 方可行视网膜光凝, 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 但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负担。

DR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但病情进展快, 治疗棘手, 手术要求技术水平高, 术后管理和随诊非常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在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加强体育锻炼, 定期检查眼底。当出现DR甚至玻璃体积血的情况, 应积极治疗, 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网膜光凝, 在出血量多, 吸收困难, 待病情平稳行玻璃体切除术, 及时光凝或者补充光凝。虽然玻璃体术后的再次出血较易吸收, 但实际上疾病是再一次的加重, 若反复多次出血吸收也将非常困难, 所以定期随访显得非常重要, 尽可能提早预防, 尽可能阻止DR的进展, 以挽救患者的有用视力。

摘要:目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次玻璃体出血吸收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曾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 首次玻璃体出血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出血吸收状况和出血吸收时间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患者15只眼, 出血明显吸收[10只眼, (20±2) d], 吸收[3只眼, (15±2) d], 略吸收[2只眼, (10±1) d];而首次玻璃体出血患者15只眼, 出血明显吸收[2只眼, (62±5) d], 吸收[5只眼, (30±3) d], 略吸收[8只眼, (15±2)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吸收状况有明显好转。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首次玻璃体出血,吸收情况,出血原因

参考文献

[1]傅祖植, 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09-810.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2014) 〔J〕.中华眼科杂志, 2014, 50 (11) :851-865.

[3]王叶楠, 芦海, 刘大川.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 32 (11) :1021-1024.

[4]颜华, 许瀛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病因及治疗〔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7, 23 (4) :238-240.

玻璃体视网膜 篇9

关键词:玻璃体术后,硅油界面前纤维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当中, 发生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症状往往是在增生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疾病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会对患者视力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1]。 通常来说,对患者行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治疗严重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疾病[2]。 为探讨玻璃体术后硅油界面前纤维膜对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影响。 现分析2014 年2月—2015 年2 月间在该院接诊并接受了玻璃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46 例在该院接诊并接受了玻璃体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的分析,包括男性患者26 例(27 例患眼)以及女性患者20 例(23 例患眼),一共50 例患眼。 全部患者年龄都在40~70 岁之间,平均数为(58.23±3.12)岁。 均经过临床确诊为VI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以下将简称为PDR)。

1.2 方法

在行以常规性的术前检查之后展开手术处理,必须保证患者得到相同的一位医生来完成手术, 借助经过睫状体的平坦位置三通道玻璃体彻底切除手术。 首先将浑浊晶状体、 巩膜切口基底玻璃体以及玻璃体本身切除,保证完全松解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同时对纤维血管增殖膜进行彻底的分解和清除, 如果存在部分纤维血管膜不能完全脱离, 可以采取分段式切除方法,以便于解除牵拉作用;对存在牵拉孔源混合型的视网膜裂孔, 需要将孔周玻璃体以及纤维膜的牵拉作用完全解除。 待视网膜平复之后,行以全视网膜光凝手术,检测其周边部位的视网膜状态,在下方虹膜根的位置行以切孔,随后使用硅油进行填充。 全部患者(50例患眼)全部实现视网膜复位。 最后按照玻璃体手术之后患者硅油前界面发生的变化,把全部患者分成硅油界面前纤维膜小组(A组,15 例患者,15 例患眼)以及不存在硅油界面前纤维膜小组(B组,31 名患者,35 例患眼)。

1.3 统计方法

在该文的分析和讨论当中, 笔者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对于计量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并行以t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则(n,%)来表示,行以 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视力变化

A组和B组术前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过3 个月的随访,两组之间的视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手术之前两组视力对照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之后两组视力对照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眼压变化

A组和B组术前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过3 个月的随访,两组之间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并发症情况

其一,睫状体脱离,在手术之后,A组概率46.67%(7/15)、B组概率5.71%(2/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二,周边视网膜脱离症状,经过B超扫描确定,在手术之后,A组概率53.33%(8/15)、B组概率11.43%(4/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DR在临床医学当中来看, 它是因为人体的微血管异常造成的视网膜血氧不足, 继而造成视网膜发生水肿、形成血管、纤维增生等[3],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PDR的治疗方法大多是全视网膜光凝处理治疗干预, 令部分耗氧比较多的色素复合体起到降低视网膜的耗氧量的作用,一致生成新生的血管,令PDR得以抑制。 不过从总体上来看,VI期的PDR病变必须要借助手术来进行干预。

早在1970 年前后,对PDR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首次采取了玻璃体手术干预疗法, 等到1985 年前后,玻璃体手术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当中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疗发展,而且还实现了逐步的提升[4]。

就该文的患者资料来看, 对硅油界面前的纤维膜产生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晶状体隔缺失, 也就是在填充硅油的时候,晶状体隔能够令其二者有效接触,在切除晶状体之后, 伸出纤维能够进入到硅油界面以及虹膜之间睫状体空隙部位,并且形成完善的纤维膜。 由此, 虽然一部分患者经过抗炎治疗之后能够全部或者一部分吸收, 不过依然有很多患者是不能吸收纤维膜的,进而对患者的视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综上,在玻璃体手术之后发生硅油界面前纤维膜,可能会令患者出现低眼压、 周边视网膜组织脱离以及睫状体脱离等各种不良反应, 对患者视力功能恢复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恢复。

参考文献

[1]王月欣,陈松,段红涛,等.不同病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3):231-235.

[2]张祺,冯劼,程旭康,等.严重PDR玻璃体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04-2205.

[3]李松涛,张红鸽,周占宇,等.玻璃体术后硅油界面前纤维膜对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6):742-745.

【玻璃体视网膜】推荐阅读:

玻璃酸钠07-18

金属玻璃07-18

生物玻璃07-19

玻璃艺术05-14

双层玻璃05-14

生态玻璃06-02

废弃玻璃06-06

手机玻璃06-21

玻璃生产07-10

玻璃原料07-26

上一篇:营销说服下一篇:知识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