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安全模型

2024-10-03

校园网安全模型(精选9篇)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1

1、公钥加密中通信的安全问题

公钥加密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 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加密, 使得攻击者在不拥有解密密钥的情况下很难对密文进行解密。然而公钥加密无法确定获取的公钥密钥的真实身份, 因此可能出现假冒者, 从而无法保证消息传输的保密性、不可否认性、完整性。

2、公钥基础设施

公钥基础设施 (Public Key infrastruct, 即PKI) 是利用公钥概念和技术的实施的, 支持公开密钥的管理, 并提供数据的真实性, 可靠性, 保密性和可追究性的安全性服务的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2.1 信任模型

信任模型可分为直接信任和第三方的推荐信任。在PKI中, 采用的是以认证中心 (CA) 作为可信第三方的间接信任模型。在PKI的信任模型中, CA并不参与实际的通信, 而是通过给通信双方颁发证书, 作为双方信任的依据。

2.2 PKI组成

认证中心 (CA) :创建证书或者对证书签名, 维持证书状态信息和签发CRL, 发布当前其所有证书和CRL, 因此PKI用户可获得所需要的安全服务信息;维持关到期证书的状态信息党委。

注册权威 (RA) :RA是被设计用来为CA验证证书内容的。证书内容可为所有者的能力, 地位等信息。当实体向CA申请证书, 并要求实现其中某种标识性内容时, RA验证其所要反映的内容和实际是否相符, 如果相符则将这些信息提供给CA, CA签发相应给用户。

证书库:是CA系统中活动的数字证书的数据库, 其主要任务是为收到数字签名消息的个人和商务提供可证实数字证书状态的相应数据。在PKI应用中, 很大依赖于发布证书和证书状态信息的目录服务。目录服务是X.500标准或其子集的典型实现, 提供了一种证书分发、存储、管理、更新的办法。

档案库:是一个用来解决可能发生的争执的信息库, 为长期存储文档信息的数据库。其主要任务是储存和保护足够的信息以判断在一份旧的文档中数字签名是否为可信任的。堅���

PKI用户:即使用PKI的组织或者个人, 但其不发布证书, PKI用户来源于证书持有者和证书依赖方, 在各种应用中, 证书所有者和证书依赖方可为个人或者组织。

2.3 PKI体系结构

PKI的体系结构可以有:单个CA、分级 (层次) 结构的CA、网状结构的CA、桥式CA。

分级结构CA:在该结构下, 证书可由根CA发给其下层的CA, 也可由下层的CA也可以分层次地把证书发给它们下面的CA或者用户。CA到用户的证书为向前证书。用户发给CA的证书为向后证书。

网状结构:在该结构中, 认证双方为对等的CA进行交叉认证。交叉认证就是他们互相发放证书, 并把2个组合成交叉认证对。依赖方具有其上CA的证书, 并能通过它的证明路径来验证证书。

3、PKI在校园网中的运用

建立基于PKI体系的校园安全认证模型如下: (如图1)

其中, 从根CA到子CA的连接为虚线, 表示非实际连接。

模型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任结构

一般地, 校园系统包括若干个子校区, 子校区下设立不同职能的部门如行政处、财务处等协助开展校园工作。子校区和不同职能部属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而各个校区则属于对等关系。因此, 考虑各个子校区间建立网站结构, 而在各个校区内建立两层分层结构。因此, 总校区设立根CA, 各个分校区设立子CA。

3.2 CA间的认证

为了保障根CA的安全, 只允许其子CA对其进行访问, 采取离线的模式进行根CA和子CA的通信, 进一步地保障根CA的安全。

3.3 RA和CA的对应关系

一个二级CA即建立一个RA进行注册信息的管理。该CA下的各部门实体向RA申请证书, RA对其身份进行考核, 最后由CA统一签发和管理证书。一方面, 避免了对CA的直接数据访问, 另一方面, 减轻了CA的共组量。

3.4 引入LDAP服务器

采用不同的LDAP目录存储CA所颁发的证书和证书撤销列表, 以排除用户对证书数据库直接访问的安全隐患, 起到分担风险和责任的作用。

3堊.5�系�统和通信的安全性

在系统中, 采用分级的物理隔离和防火墙技术, 保护系统安全。在通信中, 采用SSL安全套阶层协议, 软件加密, 对数据进行加密 (每次使用新的密钥) 提供较可靠的安全通信。

4、结语

采用公钥技术的PKI还应用于安全web访问与服务, 虚拟专用网 (VPN) 等, 其正成为安全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有了PKI, 许多标准的安全应用成为可能, 数字通信安全将得到较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颜海龙, 闫巧, 冯纪强, 程小茁.基于PKI/CA互信互认体系的电子政务[A].深圳大学学报, 2012, 29 (3) .

[2]张永春.基于PKI的校园网VPN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7/26.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2

校园热水资源分配的数学模型

考察南校区的开水房的运行情况。包括有几个开水房,供水时间,水房大小,水龙头的数目,开水锅炉容量的大小,送水管道的流量等。考虑以下问题:水房的设计是否合理?拥挤的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改进?

注:水房可以做为一个随机服务系统,可以应用排队论的方法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定量的描述.首先要收集数据,提出合理的假设,选择排队模型并估计有关的参数.然后再对模型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分析拥挤的原因,研究改进措施.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3

1 需要分析

目前,常见的校园网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1)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漏洞。计算机系统往往存在着安全漏洞,如操作系统、网络结构、服务器、防火墙与TCP/IP协议等,这些安全漏洞的存在,使非授权的用户能够任意地对系统进行访问,影响网络安全。(2)受到了计算机蠕虫与并入的入侵。由于校园网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也同样面临着由互联网所带来的安全风险。(3)内部用户攻击。随着校园网络的广泛应用,校园网节点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校园网节点无法做到完全的安全防护,因此极易导致病毒泛滥、网络被攻击、信息的丢失、数据的损坏以及系统瘫痪等。(4)校园网遭到来自网络外部的入侵与恶意攻击等。当校园网络某一台电脑遭到恶意的入侵与攻击后,网络黑客就能够以此对校园网络展开再次攻击,危害网络安全。(5)校园网内部用户滥用网络资源,包括共享软件、娱乐资源等,进而可能将蠕虫、木马等病毒带入校园内网,此外,还包括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的传播威胁等等。

2 DDoS攻击

DDoS攻击被称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拒绝服务的攻击形式。DDoS攻击的主要对象为商业公司政府部门与搜索引擎较大的站点等。攻击特点在于,往往只需要对1台单机进行攻击,那么就能够实现1个mo dem,而DDoS攻击则能够通过对一大批受控制的“僵尸机”的利用来对某一台计算机进行攻击,因此这种DDoS攻击的破坏性往往较大,很难防备。DDoS攻击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攻击者层,二是主控端层,三是攻击机层,这3种攻击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而现阶段,DDoS攻击已经成为了网络安全领域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因为DDoS攻击具有易实施、多样性、多样性、分布式、资源多、IP伪造,并且开始向基础设施转移,具有非常大的危害,难恢复[1]。

DDoS攻击类型主要为两大类,即直接DDoS攻击与反射型DDoS攻击。第一,直接攻击。直接攻击指的是攻击者采用攻击机将大量的攻击数据包直接发送到攻击目标,通过攻击数据包(TCP、ICMP、UDP等)攻击目标对象,第二,反射式攻击。反射式攻击指的是攻击者将大量的需要响应的,而源地址早已被攻击者伪造成受害者IP地址的数据包发送到反射主机上,进而最终导致受害主机的网络链接阻塞,如图所示。

目前对防御DDoS攻击的解决方案并不完善,主要针对的是对不同的DDoS攻击进行的针对性防御。为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良好地解决DDoS攻击问题,研究者集中在防御、检测和追踪方面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3 PKI技术与VPN技术

此设计中,基于NS2网络是将PKI植入到VPN中,进而获得一个“增强型VPN”,并在此基础上对校园安全网络进行架构,因此这里对PKI技术与VPN技术与应用目的进行简单介绍。PKI,全称为公钥基础设施,是遵循既定标准的一个密朗管理平台,PKI的使用性强,所有的网络应用均能够很好地进行应用,提供加密与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是现阶段最流行的、最有诱惑力的安全基础设施。VPN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连接,位于两个通常无需直连的实体之间,通常是被保护的。通过VPN设备建立起的逻辑通道,公网上用户内部网络数据能够在使用相应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下,得到有效的安全传输保障,并对数据实现专有性的传输[2]。

由于传统的IP协议中,IP包并不具有任何的安全特性,加上IP层没有得到相应的安全保证,因此导致数据传输的整个网络传输通道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威胁,而随着PK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PKI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擅长于对身份的鉴别,所以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网络传输中角色访问实现有效的控制。因此,在VPN技术中将PKI技术进行植入应用,则保证了在通信双方的传输隧道建立完成前,由CA确认数据传输双方的合法性,同时由角色属性证书对数据传输双方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最终由IPSec来确保通信安全,防止恶意攻击或者入侵,从而大幅度地提高VPN的通信安全[3]。

4 设计与实现

4.1 扩展NS2

NS2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网络模拟器,本身包含了一个虚拟时钟,而由离散事件来驱动所有的模拟[4]。在进行网络模拟前,需要对模拟涉及的层次进行分析,一是基于OTcl编程层次的分析,二是基于C++和OTcl编程层次的分析。此设计中,NS2的扩展设计主要是用来对网络协议性能继续拧模拟验证的模拟器,加上DDoS攻防模拟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对NS2模拟器的一定修改与扩展来满足模拟的要求,实现模拟速度的提升,并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度。NS2模拟器的扩展步骤为:(1)将其定义为C++类,或者继承C++类,并对该类成员函数、协议算法进行编写;(2)对“TCL”相关的变量与类型进行定义,并将C++代码绑定到“TCL”上;(3)对makefile文件进行修改或者重新编译,使其生成为“ns.exe”文件。

4.2 PKI植入VPN

此设计中将PKI植入到VPN中,进而获得一个“增强型VPN”,并在此基础上对校园安全网络进行架构,其主要植入过程为:(1)在服务器专用网络中置入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同时应保证该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的有效物理隔离,确保任何工具的使用都不能扫描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让未授权用户和攻击者无法进入这一专用网络篡改信息,从而保证完整性。(2)设计VPN网关:设置的VPN网关应为同时连接内网和外网的网关,从而确保合法校园网用户对校园网的访问不受地点的限制,在需要时,经VPN网关和服务器建立其专门的连接,访问服务器数据。(3)置入PKI:将PKI技术植入VPN,使得所有用户都必须通过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VPN网关的认证,以及防火墙来对服务器进行访问,同时拒绝未经授权用户的访问。除此之外,VPN主机本身需要将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关闭,安装最新的补丁程序来提高通信信息的安全性。(4)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利用VPN技术中的IPSec安全协议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防止数据被修改、重播、伪造和拦截情况的发生,防止用户否认自己的操作行为,实现信息的可控性。在服务器Windows Server2003中实现PKI和VPN,如图2所示。

4.3 DDoS攻防模拟系统

此设计中的整个模拟系统软件包括了用户参数配置、分析转换、DDoS攻防模拟与结果显示4个模块,首先由用户参数配置模块将需要模拟的各种网络参数、DDoS攻防参数进行设置;然后通过分析转换模块的相应转换,生成可供NS2模拟器能够识别的“TCL”文件;然后再将转换好的“TCL”文件提交到模拟器进行模拟;最后用户就能够通过结果显示模块了解模拟结果,并提供给用户进行分析和使用,如图3所示。

整个模拟系统的核心在于“模拟模块”,而整个模拟系统的性能也是由其运行效率决定的,模拟模块可分为4部分,包括攻击、防御、跟踪以及NS2网络环境模拟子模块(图3),其中前3个共能够模块均是通过扩展NS2模拟器来实现的。根据设计模拟的要求,将DDoS攻击分为“网络资源消耗型”和“主机资源型”攻击两种类型加以模拟,进行两者的DDo攻防模拟实验。在网络资源消耗型攻击的模拟实验中,模拟

5 结语

通过PKI植入VPN能够有效地确保数据访问与传输的安全性,通过仿真实验结果,与真实网络中的DDoS攻防情况基本符合,设计并提出的基于NS2网络仿真防御DDoS攻击模拟系统,对各种类型的DDoS攻防过程进行了模拟,具有高效性与真实性。

摘要:通过校园网安全的需求分析,基于NS2构建了一个将PKI技术植入VPN的网络安全网络架构模型,并进行了实验论证,结果发现在不更换原有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降低校园网络被DDoS攻击的可能性,同时网络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NS2网络,DDoS攻击,PKI技术,VPN网

参考文献

[1]王伟.基于NS2网络仿真防御DDo S攻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114-116.

[2]孙向阳.基于NS2的DDo S攻防模拟系统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3]李俊.大规模DDo S攻击的防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4

曾经设置过防火墙规则的人,可能会碰到这样的建议:允许已知安全的流量,拒绝其他一切访问。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积极安全模型。恰恰相反,消极安全模型则是默认允许一切访问,只拒绝一些已知危险的流量模式。

两种安全模型方式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消极安全模型:什么是危险的? 积极安全模型:什么是安全的? 消极安全模式通常使用的更多。识别出一种危险的模式并且配置自己的系统禁止它。这个操作简单而有趣,却不十分安全。它依赖于人们对于危险的认识,如果问题存在,却没有被意识到(这种情况很常见),就会为攻击者留下可趁之机。

积极安全模式(又称为白名单模式)看上去是一种制定策略的更好方式,非常适于配置防火墙策略。它适用于保护那些稳定的、无人维护的旧应用。

以上是我学习《全面解析Web应用防火墙》文章的摘要。通过学习该篇文章,我在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了新的启发和认识。

一是如果将安全生产依赖于人们对危险的认识,那么安全生产的管理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安全的本质含义,安全只不过是一种人们能够承受的危险度,危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安全是一个各种生产要素相对稳定的状态;危险处处时时都有,种类繁多复杂,受人们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科技手段的限制,人们对于危险物、危险源、危险状态等的辨别能力往往有限。如果我们把安全生产寄希望于人们对危险的认识,却没有意识到异常情况的存在,就会给意外事件(事故)的发生,留下可乘之机。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5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已进入全球性的大众化普及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转型、提升与发展要求。大学生作为有偿深造的特别消费群体对高校和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受市场人才需求与人生价值成就的双重驱使,学生与家长对普通高校选择除了有教学质量高要求以外,更有对学生成长人性化专业关怀的需要。因此,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普通高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使构建的学科专业教育环境为社会真正所需要,这是目前普通高校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存在的传统教学中心症结,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三层架构将传统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与校园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成适应学生学习关怀所需的数字化校园的预警系统,以此满足普通高校适应信息时代下的全球化人才培养需要。

1 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在接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面对急剧扩招,普通高校师生比失调、教学与管理教师队伍严重不足;(2)面临新形势,普通高校缺乏为普通大学生所能适应的新学习环境下的人性关怀机制;(3)普通高校虽然率先使用信息化技术用于教学与业务管理,但是存在着分散、孤立、偏向于行政事务管理,校园网未起到真正为学生服务目的,高校与家长之间严重缺乏沟通的桥梁。

2 学生学习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可行性概述

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全景监测与预警是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与病态预防的重要保证,建立数字校园是高校适应当今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2.2 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课题研究目的是为普通高校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三者群体之间搭建一个实时互动的交流平台,如图一所示。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教师管理者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进行无障碍透明的沟通、交流和彼此了解。

2.2.1 学生全景信息采集管理

基于校园网实现学生在校的全景信息智能采集管理包括:学生报到、在校、离校等全天候性质的信息采集与建立,其中包括:学生出行数据、财务数据、出勤数据、任务数据、学业成绩数据及奖惩情况数据等。

2.2.2 学生校日出行情况及预警

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以日为基本运行单位,学生日常活动是以出行为主线来实施学习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基本状态,其每日出行活动包括有:早操、就餐、上课、实验、自修、出校、归校、就寝等情况,形成日记录。当学生出行呈现异常状态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院系管理者、学生与家长。

2.2.3 学生财务情况及预警

大学生从迈进校门这一刻起,便开始了远离父母的人生自理,其中就有很重要的财务自理一环,它包括:学生报到的各项费用缴纳情况、月生活费等执行情况,这些重要信息均提供给远方父母在线掌握和了解。当出现异常财务情况时,系统实时以短信方式或邮件方式预警告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

2.2.4 课程出勤情况及预警

大学生在校的课程出勤请况是学生在校是否正常修业的一个基本标志,其中有:日课程的签到、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日、周情况汇总提供给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在线了解。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

2.2.5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预警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日常作业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是学生学业进程是否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有各科小作业、大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及课程设计等完成情况,形成各科日周统计。当日统计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应实时告知学生、教师管理者;当周统计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

2.2.6 专业各科完成情况及预警

当学生完成一个学习阶段时,学生所修的专业各科成绩是大学生学业是否是良性发展判断的主要标志,其中有:各科平时成绩、其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及学分等情况,阶段性形成的成绩情况以报告形式实时告知学生、家长。当出现异常成绩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及院系管理者。

2.2.7 学期培养计划及预警

根据学科专业培养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在校每学期的学科开课计划、学科方向计划、方向预修计划、培养目标拟定与指导,以此形成学生选课数据、方向预修数据,其中包括:课目、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参考教材、开课院系与教师、预修参考书借情况等记录数据,它是衡量学生是否积极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如果选课与预修记录出现异常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学生、家长和管理者。

2.2.8 课程教学执行情况及预警

根据学科专业计划与开课计划,为教师提供教学实施、任务发布管理,以周为教学运行单位,提前发布周计划、教学辅导材料、参考书目、预习安排、作业安排及实验安排,为选修该课程学生学习提供全程指导,以此形成周运行记录。如果课程教学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实时通知开课教师及院系管理者,教学实施者将在规定的周期内响应。

3 基于Web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设计

3.1 系统框架

学生学习预警系统是基于校园网为基础环境、整合高校传统管理系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预警学习系统,如图二所示。系统分有三个层次:计划层、教学执行层、服务控制层。

(1)计划层:根据学科专业计划与市场需求,定义了面向学生学习所需的各项规划活动,如:制定面向学生的培养计划、包括必修方向选修在内的学期计划、课程计划、预修计划等,活动运行时限单位是月、周、日。

(2)执行层:定义面向学生优质学习与成长的教学工作流活动,包括:运行管理、校资源管理、教学运行调度、教学管理、作业管理、出勤管理、数据发布、决策预警与跟踪管理,活动运行时限单位是月、周、日、小时、分钟。

(3)控制层:定义面向学生提供教学、学习、生活、财务、保卫等设施管理与服务,该层控制实际物理设施活动过程、感知、监测,活动运行时限单位是月、周、日、小时、分钟、秒。

3.2 体系结构与教学运行模型

本文根据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所存在问题及高校教育面临的大众化需求,提出的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如图二所示。

系统模型以面向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教学运行为中心,整合传统的计划管理与校园设施管理,教学运行模型是体系核心的关键部分,其核心分为三个区域:资源运行区域、教学执行区域、数据决策区域。

(1)资源运行区域:该区域定义了根据计划对校园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进行分配和运行管理,在保证教学过程基本所需的前提下,为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提供全程服务,同时负责学生在校活动的全程监测与信息采集。

(2)教学执行区域:该区域定义了根据计划对院系学科教学运行单位进行调度和管理,负责实施课程教学管理、学生任务管理与出勤管理。其中,教学运行调度负责教学任务审核安排与发布、教学秩序控制与调度,教学管理包括:教师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任务管理与出勤管理为成绩管理系统提供学生平时数据,教师通过教务管理向学生发布任务与管理要求,通过成绩管理系统发布学生课目成绩,同时系统将发布学生学习状态的全景数据。

(3)数据决策区域:该区域定义了校基础设施与服务根据学生在校活动基本情况向决策预警中心提供所需学生全景数据,同时决策预警中心针对所获的实时全景数据、教学管理发来学习状态全景数据,根据决策原则向学生、家长或院系管理者发布通告。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学习预警系统模型,通过三层架构将传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与校园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适应学生学习关怀所需要的数字化校园预警系统。该系统模型对普通高校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构建适应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数字校园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淮宁.开放课程资源支持系统模型研究与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三维虚拟校园模型构建研究 篇6

三维虚拟校园作为虚拟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正倍受重视, 将校园风貌用虚拟仿真实现, 既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宣传校园文化, 让来访者足不出户就可浏览校园风光和有关介绍信息, 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 又可以作为校园规划的辅助工具, 提高校园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将其与学校的有关信息相结合后, 可以提供给师生一个三维可视化的校园展示与查询环境, 把学校建设成超越时空的虚拟大学。

模型构建是对校园实体对象按虚拟校园的可视化、漫游等要求进行构建的过程。在虚拟校园系统中, 模型根据空间分布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场为基础的对象, 如地形、土壤种类分布等, 这类对象在空间上连续分布, 称为地形对象;另一类是以离散实体为特性的对象, 如建筑物、树、电话亭、路灯等, 这类对象以独立的个体存在, 称为地物对象。模型构建是生成三维虚拟校园的第一步。

2、前期准备工作

建模的前期工作主要为对模型数据的搜集整理、材质及模型单位的统一。首先可以从学校相关部门如档案馆、基建处等获取校园的图纸资料, 如学校的平面图, 地形图文件、大比例尺航摄相片或卫星遥感图, 建筑单体及校园规划的工程图纸文件;反映学校真实的景观纹理图内容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面、树木、草地、水体等等, 需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分辨率和精确度的数据和图片。在本项目中, 采用了实地测量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记录。对每一栋楼体进行实地测量, 获得数据, 然后在CAD中对楼体进行平面图及立面图的绘制。

另外除了对模型数据的搜集整理, 还要对虚拟场景中的所有可能用到的材质进行汇总, 以方便调用, 避免在合并场景时, 对于不同人员制作的不同模型, 材质出现混淆和丢失。同时, 要注意模型单位统一, 即在3DMAX中对模型单位统一, 避免模型的大小不一。

3、模型的构建

虚拟校园系统中的地理对象按空间分布特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场为基础, 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地理景观对象, 如地形、地貌等;另一类是以离散实体为特性, 以独立个体存在的地物对象, 如建筑物、树木、路灯等。

3.1 地形地貌建模

地形地貌在空间上是连续分布的, 是搭建虚拟校园模型系统的基础, 布置地物对象模型的依据。地形对象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开发虚拟校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对其他虚拟系统同样如此, 聊城大学东西校区整体地势相对平坦, 故对较平坦部分, 将其简化为平面, 用纹理映射来增加生动性;对地势起伏较大的部分, 以校园地形几何数据为依据, 根据实际地形和地貌, 利用3DMAX进行建模。其中包括桥梁、道路、地面、路沿、假山、湖泊等模型的构建。以上均采用勾出样条线, 挤出制作。生成地形的多边形表示后, 再用纹理映射来增加表达的真实性。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湖泊的构建以及水的构建, 建模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面的拼接要准确, 否则会引起模型的局部闪烁。湖泊的构建采用基本几何体组合的方法来增强立体感, 然后在外部、地面和内面分别映射不同的纹理贴图来保证其真实感。

3.2 地物模型建模

虚拟校园中的地物对象以离散实体为特性, 是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这些对象因其不同的结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构建其虚拟模型。

3.2.1 建筑楼体模型构建

建筑楼体包括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待, 这类模型的构建方法基本相似, 首先根据所拍摄的建筑楼体的照片及CAD图纸确定模型的层次结构, 对各层的墙体、窗户、门、栏杆、阳台等进行分析, 确定建模方法。对于建筑进行建模, 可以利用BOX拼接的方法建模, 也可以多边形建模。

用BOX拼接的方法来构造墙体, 在有玻璃的位置留出一定位置就可以表示窗户, 对楼梯的做法也使用BOX堆在一起实现的, 建筑的外观都可以用BOX堆积而成,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 就和建筑工人盖房子一样, 一砖一瓦的堆积起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网格清晰, 便于修改。但是比较浪费面数, 而且浪费贴图。

另一种就是用多边形建模, 对多边形的点、线、面、体四个层级进行修改是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对点和面的编辑尤其重要, 调节接点的位置可以很方便的做出建筑的外部特征, 对面的编辑可以做出建筑的窗户和门, 并且可以增加建筑的外部细节, 对面进行挤压可以做出建筑外部的延伸部分, 然后可以利用切割命令增加模型的可编辑接点和面来进行进一步操作。这种建模方法要求有空间感比较好, 这样才能把握好对接点的操作。多边形建模优点在于模型网格结构清晰, 模型整体性好, 最后的模型往往只有几个个体, 细节丰富, 容易处理材质, 节约系统资源, 因此对于建筑楼体的模型建造采用编辑多边形的建模方法。同时考虑建筑楼体的对称等各方面特点, 有针对性的采用单层建模, 阵列复制和镜像复制的方法进行模型建造, 以便提高制作效率。

对于建筑墙体, 运用样条线挤出, 多边形编辑的方法构建, 窗户也使用多边形编辑方法搭建。窗、门、阳台、栏杆等同样运用多边形建模的方式制作。由于整个校园的模型较多, 运行速度较慢, 这里对于窗、门、栏杆等模型也可用面加材质贴图代替, 这样将节省大量的资源。

3.2.2 树木、草地、路灯和地灯等模型的构建

树木的构建是整个建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是整个虚拟校园系统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物体, 因此, 树木的真实度决定着整个虚拟校园的真实度。这些都要求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再现自然界中的景物。但是树木的结构复杂, 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因此对树木进行造型、绘制时存在着相当的困难。目前, 树木建模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十字交叉面构建树木;二是由粒子系统来构造树木模型;三是基于图像的三维树木重建;四是基于树木生长模型过程化的方法。在这四种方法中用十字交叉面来构建树木相对比较简单, 虽然这种方法存在阴影效果不好等缺点, 但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考虑, 它需要的运算量也相对较少, 通过特定的处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显示效果, 能够满足了虚拟校园的基本要求, 图形的显示速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草地是校园中不可缺少的, 它在校园中的覆盖面积比较大, 因此在进行图片采集的时候, 要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和光线特点, 采集多幅图片, 在赋材质的时候, 要注意给草地多设几个多边形, 以展示草地不同的特征。

路灯与地灯是虚拟校园中自身体积比较小的物体, 但是它的存在会是整个校园看上去更加栩栩如生, 路灯与地灯的结构一般十分精细, 但是可以将一些部件不予构建, 比如灯管内的灯泡、底座内的电源线等。

3.3 天空模型建模

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表现虚拟环境, 就应该为虚拟环境设置背景, 加上蓝天与白云。一般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接近天空的淡蓝色清除场景的背景, 但这种方法看起来太过平面化, 简单粗糙, 逼真度不高。还可以使用球形模型来生成天空, 球形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半球面。在一个球面上进行纹理映射是比较复杂的, 采用不同的映射方式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如果采用平面映射的方式, 将在连接处出现纹理拉伸现象, 如果采用球面映射, 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纹理拉伸的问题, 但如果球面映射处理的不好, 会在球面的极点产生纹理的聚集现象。在此从真实感和渲染效率两个方面出发, 选用了球体天空, 并选用较好的纹理贴图。

4、结语

模型构建的原则是快和省。快是指只对外部可视的部分进行建模, 用多边形快速构建模型的外部框架;省是指要尽量减少所使用的多边形的个数, 使用最少的多边形获取相同的真实感。在不影响外观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合并能够合并的面, 以提高制作效率, 满足三维虚拟校园漫游等不同要求。模型的建立是构建整个虚拟校园的基础, 是虚拟校园和教学环境的数字化和虚拟化实现的根本,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校园规划和设计的新方法有着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国内的一些科研院校和重点院校在虚拟现实和建模技术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开发研究工作, 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吸取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并结合聊城大学的校园规划和设计的自身特点, 已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将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摘要:虚拟校园的设计能够提供全方位、多方式、自由控制的场景漫游;为校园规划设计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多种校园规划设计方案的比较;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变化比较;满足公众参与校园规划方案的需求;实施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标准的三维校园信息平台, 为校园管理服务。在构建虚拟校园的过程中, 模型构建是基础, 是建立三维虚拟校园的关键。本文以聊城大学虚拟校园的实景为研究对象, 以建立聊城大学虚拟校园为目的, 探讨各类三维虚拟校园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虚拟校园,模型,虚拟现实技术

参考文献

[1]姜学智, 李忠华.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 23 (2) .

[2]汤全武.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3]张占龙, 罗辞勇, 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计算机仿真, 2005, 3.

[4]李志文, 韩晓玲.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5, 3.

[5]李自力.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技术[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01, 6 (1) .

[6]汪娟娟, 康玲.虚拟现实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 2003, 20 (6) .

[7]唐辉, 王勇, 王成道.虚拟现实中复杂场景建模方法研究[J].山海铁道大学学报, 2000, 21 (6) .

[8]杨建思, 杜志强, 彭正洪等.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 2003, 36 (6) .

[9]杨克俭, 刘淑燕, 陈定方.虚拟现实中的建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1, 23 (6) .

[10]盛庆红.基于图像的3D建模综述[J].测绘科技情报, 2007, (04) .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7

校园网是社会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的必然产物。建设校园网, 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 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 面向学校应用服务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交流平台。

对校园中的每一位用户来说, 校园网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途径,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每天都会登录校园网, 查看学校的最新动态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因此校园网拥有的用户数量很大, 而且变化快;对于校园网的每一位用户, 都有各自不同的访问权限, 因此校园网的用户权限设置很复杂, 管理开销大。因此, 如何简洁、有效、安全的管理用户的权限, 是现阶段校园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2. RBAC技术简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引入了Role的概念, 目的是为了隔离User与Privilege。RBAC最显著的两大特征是:1、由于角色/权限之间的变化比角色/用户关系之间的变化相对要慢得多, 减小了授权管理的复杂性, 降低管理开销。2、灵活地支持校园网的安全策略, 并对校园网用户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

RBAC模型是目前最为广泛的权限管理模型。RBAC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定义了能构成一个RBAC控制系统的最小结构。

在RBAC之中, 权限被赋予角色, 而不是用户, 当一个角色被指定给一个用户时, 此用户就拥有了该角色所包含的权限。会话sessions是用户与激活的角色集合之间的映射。RBAC与传统访问控制的差别在于增加一个角色层间接性地为权限控制带来了灵活性。

角色间的继承关系可分为一般继承关系和受限继承关系。一般继承关系仅要求角色继承关系是一个绝对偏序关系, 允许角色间的多继承。而受限继承关系则进一步要求角色继承关系是一个树结构。RBAC模型中添加了责任分离关系, RBAC的约束规定了权限被赋予角色时, 或角色被赋予用户时, 以及当用户在某一时刻激活一个角色时所应遵循的强制性规则。责任分离包括静态责任分离和动态责任分离。约束与用户-角色-权限关系一起决定了RBAC模型中用户的访问许可。定出当前系统中所需要的角色, 建立角色定义表。因为有继承的问题, 所以角色体现出的是一个树形结构。

RBAC的关注点在于Role和User, Permission的关系。称为User assignment (UA) 和Permission assignment (PA) 。关系的左右两边都是多对多的关系。就是user可以有多个role, role可以包括多个user。Session在RBAC中是比较隐晦的一个元素。标准上说:每个Session是一个映射, 一个用户到多个role的映射。当一个用户激活他所有角色的一个子集的时候, 建立一个session。每个Session和单个的user关联, 并且每个User可以关联到一个或多个Session。考虑到多人可以有相同权限, RBAC引入了Group的概念。引入Group这个概念, 除了用来解决多人相同角色问题外, 还用以解决组织机构的另一种授权问题:例如, 某校外语系所发布的新闻, 我希望所有外语系的人都能看。有了这样一个外语系对应的Group, 就可直接授权给这个Group。Group和User都和组织机构有关, 但不是组织机构。二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组织机构是物理存在的公司结构的抽象模型, 包括部门、人、职位等等, 而RBAC模型中的Group和User是对抽象概念描述。

基于对RBAC模型的研究, 和对其特点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基于RBAC模型设计权限管理系统, 可以克服当前校园网权限管理方面的缺点。这对保护校园网的安全, 以及提高校园网管理的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又因在用户与权限间, 引入了角色, 可使校园网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因此, 在校园网中开发基于RBAC模型的权限管理系统, 将传统校园网中的用户与权限的对应转化为用户与角色, 角色与权限的对应。

3. 基于RBAC模型的校园网权限管理系统

为了使校园网可以快捷、高效、低消耗的来对校园网进行权限管理, 我们采用RBAC的模型来建设校园网权限管理系统。

校园网面向的主要用户群体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 教师和学生同时又分属于各个系, 教学管理人员又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例如:财务部、学生管理科等。根据用户属性的不同, 我们将用户分为若干个Group和User, 然后, 设定角色, 将校园网中的权限与角色对应起来, 最后将角色分配给用户, 使用户拥有该角色的权限。

校园网权限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以下三部分构成:设定权限、设定角色、分配权限。我们定义Administrator为系统的管理员, Administrator同样也是用户, 它可以建立权限框架, 可以增加、删除、修改资源与权限对应关系, 可以设定用户和角色的对应关系。在数据库的设计中, 角色与用户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权限与角色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

设定权限与资源的对应列表。由Administrator来指定权限与资源的关联, 即形成一个图1中的操作Operator。管理员可以利用每一个操作来建立权限模型, 如设定角色等。

设定角色, 并指定角色与Operator的关联。这些操作都是由Administrator来完成的。

分配权限, 首先创建用户组, 给用户组分配用户, 然后, 将用户组与角色关联。我们将每个系设定为一个用户组。例如, 将外语系设为一个Group, 将属于外语系的用户都分配给这个Group, 然后将“外语系”这个角色与这个Group关联起来。那么这个Group中的所有用户都有“外语系”这个角色, 同时也拥有“外语系”这个角色所对应的权限操作。

最后, 用户User使用Administrator分配给的权限去使用整个校园网。

4. 结论

本文对RBAC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做了全面的分析, 并结合当代校园网中面临的问题, 阐述了使用RBAC模型来提升校园网权限管理的方法。该机制利用角色这个概念, 不仅支持大量用户的管理和认证, 而且实现了用户和权限之间的松耦合, 大大提高访问控制的灵活性。但是, 该机制仍存在一些不足, 验证面向底层数据使得验证效率会随着数据模型不断变大而降低, 这可以作为接下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国言, 金顺福.《计算机网络协同与交互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

[2]肖军模.《网络信息安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数字校园三维模型框架的建立 篇8

首先根据高程数据, 在系统下自动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然后导入建设区的数字二维图, 进行处理后, 根据建筑物的轮廓运用纹理建模的方法建立起三维模型。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纹理影像, 经过处理映射到各三维地物模型上, 完成三维场景的重现, 完成属性数据的输入, 构成整个校园的三维景观模型外业工作的实施。

二、控制测量的内容

为了使后期的导线测量工作计算工作不过于复杂个繁重, 所以本文选择单一的带有支导线的附和导线, 其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导线长度大于等级规定导线长的0.7倍, 并且设计的导线尽量成直伸形状。

为便于测角和测边, 所以选择平坦而开阔的路线, 主要是为了测角的通视和减少大气旁向折率的影响。导线长大致相等, 可以减少因望远镜聚焦而带来的误差, 所以不能在一条导线下出现过长或者过短的导线边, 尤其避免有长边即变为短边的情况。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

根据起始导线边的位置以及校园的实际地形, 决定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对园进行平面控制测量。

⑴仪器设备

南方NTS-352全站仪, 精度:2″2+2PPM, 2个棱镜, 1个三脚架, 1个米尺。

⑵控制点的布设

在测量校园的地形图时, 尤其注意点与点之间的通视, 避免建筑物的阻挡。根据起始导线边的位置以及校园的实际地形, 决定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对校园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选取控制点的要求, 尽量布设在主要的路上, 使其能测量到的范围大, 相邻点要通视。

三、碎步测量的内容

碎部测量是利用南方全站仪在校园内某一测站点上测绘房屋建筑、花坛、绿地、道路等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碎部测量是在测站上进行工作的, 选择好的测站点的位置, 是测好碎部的关键之一。

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熟悉一下, 便于开始观测后及时在图上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仪器观测员指挥跑镜员到事先选好的已知点上准备立镜定向;自己快速架好仪器, 量取仪器高, 选择测量状态, 输入测站点号和方向点号、定向点起始方向值, 一般把起始方向值置零;瞄准棱镜, 定好方向通知持镜者开始跑点;用对讲机确定镜高及所立点的性质, 准确瞄准, 一般来讲, 施测的第一点选在某已知点上。测后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已知点、定向点的点号是否输错;坐标是否输错;所调用于检查的已知点的点号、坐标是否有误;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有故障等。若测量中需要绘草图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在草图上显示出来, 以供处理、图形编辑时用。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 比例一致的原则, 在野外采集时, 能测到的点要尽量测, 实在测不到的点可利用皮尺或钢尺量距.在一个测站上所有的碎部点测完后, 还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 以检查施测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误操作, 仪器碰动或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检查确定无误后, 关机、搬站.到下一测站, 重新按上述采集方法、步骤进行施测。

四、利用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

⑴定显示区

点击“绘图处理”下拉菜单, 选择“定显示区”的命令, 出现一个对话框,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确定显示区的大小, 然后再屏幕下方命令栏里出现提示 (最小坐标值、最大坐标值) 。

⑵选择点号定位成图

在屏幕的右侧菜单里选择, 然后出现一个对话框, 选择与定显示区一样的坐标数据文件, 然后会提示出所选择数据文件里点号的个数, 显示在命令栏里。

⑶展点

点击屏幕上方的下拉菜单“绘图处理”选择“站点”中的“展绘点号”。

草图通过人、机交互完成平面图的绘制。首先对建筑物进行绘制, 一般四角建筑物只按顺序连接三条边, 第四边由CASS制动程图根能完成, 对于多边建筑物或其他几何外形不规则的建筑物要采用软件自身的绘制多点房屋的功能一次连接每一个特征点。对于其他片状地物 (例如草地、水池等) , 需要依次连接起所有的特征点, 使其形成一个闭合的外围, 然后对其填充相应的颜色或文理使其更具有真实性。对于其他的一些地物 (如独立树、下水井盖、路灯、路缘石、栅栏等) 可根据CASS软件中的特殊地物符号的绘制功能对其进行编辑使其恢复真实的地物属性。经过以上编辑地形图的初图大致已经形成。

五、利用IMAGIS建立三维框架

⑴将在CADR14中以.DXF文件格式保存的数字化地形图导入IMAGIS中, 打开IMAGIS软件, 在其界面下点击“文件”下拉菜单选择“输入”然后选择“打开AUTOCAD (R14) 数据文件”,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导入的文件。文件被导入后将被系统默认为.3d的文件格式。

⑵对图形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文件被导入之后将会显示所有的图层而且有的图形可能会变形, 这时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首先关闭一些与建模无关的冗余图层, 这样能减轻IMAGIS系统的负担, 使系统操作起来更为灵便。打开工具栏中的“图层控制”命令菜单, 在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关闭或删除的图层。在IMAGIS中“图层控制”菜单也可以拥有CAD中“图层管理器”一些喜爱能够类似的功能例如图层的删除、新建、重命名等。

校园网安全模型 篇9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完善,国家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校园总体建设也应当跟随社会发展步伐提升水平,因此,将数字化校园转变为智慧校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校园数字化水平的进步,而今科技规划逐渐完全,校园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便不能只停留在数字化的模型中止步不前,也应当树立前瞻性的思维导向,用先见性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工作,把智慧校园层次模型的构建作为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出既适宜社会和国家规范,又适宜校园管理与学生教育的校园环境。

二、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分析

(一)主要特点

智慧校园中,互联网的应用应如同大脑中神经的应用一样,广泛而全面快速,校园中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应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是智慧校园模型建设架构的首要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智能,人工智能已经在生活中逐渐普及,智慧校园也重视其具体应用,如光控、声控、红外线、压力检测、干湿度检测、辐射、触控等方面,非常有利于校园监控监测。第三个特点是校园业务与外部联通结合的特点,智慧校园开放而又协调,这是由于校园教育教学和管理与外部信息体系整合,将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更加全面化,便成为主要特点之一。第四个特点是数据的智能发掘,信息化时代数据存储量巨大,智慧校园可以将数据进行智能的归类,以构建数据模型的方式进行智能的推理与挖掘,而后便可分析解决。第五个特点为个性化,智慧校园可以根据个人和校园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服务组合定制,形成友好而便捷的校园教育教学与管理体验[1]。

(二)具体模型

智慧校园的内涵关键词就是智慧,所谓智慧,即如同大脑的工作方式一样,复杂而有条理,科学而有层次,由此可见,智慧校园的特点与大脑的工作特点相同,因此,智慧校园具体模型构建的第一方面,就是架构综合而又统一的管理平台,由于校园模型建设的项目繁多,周期也较长,这就需要一个系统进行统一而综合的管理,为智慧校园的各个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服务,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第二方面是要满足智慧校园使用用户的全面需求,传统数字化校园虽然科技含量较高,但避免不了服务分散的弊端,智慧校园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服务流程一站式提供,既面向校园,也面向教育监管机构,整个各个系统的不同服务,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第三方面是要根据智慧校园建设的特点,遵循构建模型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资源共享原则还是开放性原则,都对校园教育教学完善有着促进作用,想要构建具体的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就必须要依据特点和原则,考虑当今信息化与便捷化的需求,从而带动智慧校园的进一步发展[2]。

三、智慧校园的典型应用

(一)教育教学

智慧校园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教育教学,校园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先进的素质性人才,而智慧型的教育教学是整合教学历史的全新境界,是由数字化进化而来的高级阶段,不仅依赖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也将许多现代科技融入其中,对促进校园中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拓宽,是现代智慧校园的典型应用之一。

(二)科研分析

智慧校园不仅针对于校园进行服务,还可以对校园所需的相关科研项目的进程与成果进行动态的跟踪与分析,智能化的管理科研工作,使科研活动更加有效率[4]。具体情境为,教育教学人员在申报科研项目时,通过智慧校园网络申报省去了纸质媒介的麻烦,缩短了在多个部门间奔走调查的时间,甚至还能够智能模拟选择合作成员,成员信息一览无余,在科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智慧校园模型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全面而便于检索的海量信息和更加高效的信息网络支持,增强了教职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对科研结果的录入、审查和汇总将更加快捷,由此可见,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的典型应用效果正在于此,非常有利于未来校园的建设与发展[3]。

四、结论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我国对校园数字化的建设力度也逐渐转变为强化智慧型校园的建设力度,通过分析智慧校园模型的特点、具体架构和典型应用,可知智慧校园将是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建设内容。

摘要:教育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人文项目之一,在教育的整体体系中,体制和管理也逐渐趋于科技化,这得益于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因此,将校园建设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过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完善的主要内容。所谓智慧校园,即将校园整体建设过程以大脑化运行的方式加以强化,分层次的进行校园管理,使校园教育教学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分析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并以期典型应用为例说明优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典型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荣荣,杨现民,陈耀华,赵秋锦.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

[2]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

上一篇:老化测试下一篇:类比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