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2024-07-26

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通用10篇)

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篇1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 直接决定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作文命题类型, 有了一定的情感的积淀和素材的积累, 具备了基本的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饰润色、修改加工等能力之后,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作文为例, 通过单元教学能力层级分解来提高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关键词:作文单元教学,层级分解,设想

1 七年级作文单元教学能力层级分解

1.1 理想的作文单元教学编排

(1) 写作和阅读密切结合、循序渐进。

(2)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可结合的结合起来, 不可结合的另起炉灶。

(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并重。

(4) 遵循文章生成的自然规律。把情感的积淀、素材的积累、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饰润色、修改加工等各个环节做好、做细。

1.2《课程标准》对七年级作文教学能力层级的主要要求

(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

(7)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1.3 小学作文教学状况调查

初中阶段作文能力点小学基本都已涉及, 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作文命题类型, 有了一定的情感的积淀和素材的积累, 具备了基本的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饰润色、修改加工等能力, 有了一定的作文技巧。但还存在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作文能力和技巧的把握还很肤浅, 运用还很生硬。

(2) 情感积累过于程式化, 缺乏自己独立的生活体验。

(3) 语言比较贫乏, 平时积累不足。

1.4 七年级写作能力层级与实现途径分析

(1) 积累生活, 培养情感: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 学校德育活动。

(2) 语言积累, 素材搜集: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 日记,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3) 表达方式的选取与运用1记叙要素: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4) 表达方式的选取与运用2景物描写、人物描写: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5) 内容具体, 处理选材与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大作文练笔。

(6) 结构严谨, 详略得当: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大作文练笔。

(7) 语言生动, 巧用修辞及写作手法: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8) 联想和想象: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9) 缩写、扩写、续写、改写: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10) 修改作文: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2 七年级作文单元教学设想

2.1 作文课的基本构成元素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在平日阅读教学、课前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日记、练笔中进行。作文课进行汇报。

(2) 小作文练笔讲评:片段作文、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专题训练。

在平日阅读教学、日记中进行。作文课汇报、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涵盖所有作文能力训练点。

在阅读教学、作文课中进行。

(4) 大作文训练:审题、构思立意、列纲起草。

审题、构思立意、列提纲在作文课上完成, 起草作文可在课后完成。

(5) 讲评修改:作文讲评、一文三改。

可利用作文课以“作文汇报会”形式完成, 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可面批面改, 也可互批互改。修改要反复进行, 直到满意为止。

2.2 具体教学设想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记叙的要素

(4) 大作文训练:记一件________的事 (半命题作文) 。

要求:记叙要素齐全、语言生动。

(5) 讲评修改:记叙要素、表达方式的运用、详略处理。

第二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表达方式的运用 (记叙和描写) 、详略处理。

(4) 大作文训练:重写《记一件______的事》 (半命题作文) 。

要求:记叙和描写综合运用、详略得当。

(5) 讲评修改:表达方式的运用、详略处理。

第三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景物描写的作用与方法、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 的运用。

(4) 大作文训练:方案1:修改《记一件难忘的事》中的景物描写。

方案2:生活中到处都有美, 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 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 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 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命题作文)

要求:抓住景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5) 讲评修改: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 的运用。

第四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景物描写的技巧、描写动物的方法。

(4) 大作文训练:方案1:修改《秋》 (重点对语言进行修饰) 。

方案2:我喜欢的小动物 (无命题作文) 。

要求:抓住事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

(5) 讲评修改:景物、动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 的运用、语言优美程度。

第五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人物描写方法与技巧。

(4) 大作文训练:方案1: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岁:爸爸真了不起, 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也说得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 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 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 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 也许他能帮我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的, 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 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请以“阅读长辈”为题, 写一篇作文。 (给材料命题作文)

方案2:妈妈的唠叨 (命题作文) 。

要求: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详略得当。

(5) 讲评修改:抓住人物特点、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详略处理。

第六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想象与联想。

(4) 大作文训练。

随着人体器官的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 科学家又对记忆进行了研究。据报载, 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 转移这种化学物质, 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 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的多, 也许永远不会成功, 但也有科学家相信, 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 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以“当记忆可以移植”为题作文。 (命题作文)

要求:合理想象、生动贴切, 多用描写表达方式。

(5) 讲评修改:想象的合理性、描写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2]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3]陈沛.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0 (1) :6-7.

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篇2

(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设计人: 唐余富

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基本懂得了平时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叙事、写人的记叙文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的道理。不过,在具体的写人记叙文中,如何进行刻画,如何进行表达,学生还感到无从下手。本次作文训练,拟从如何进行人物描写,才能写出人物个性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二、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3.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表达效果。

三、训练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恰当运用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揭示人物个性。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四、训练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什么“弯弯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地鼻梁,能说会道的小嘴,一笑两个小酒窝。”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呢?走进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 “格式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1.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上面的两幅图画,认真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叙说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②刻画人物,须抓住特征,既绘其形,更显其神。

学生自主发言。参考答案:图画一,开心老农民,抓住人物面部表情和皱纹来描摹,突出他的乐观开朗;图画二,沉思的智者,抓住人物面部凝重的神情和浓密的胡须,突出他的深沉睿智。)

板书:观察人物:抓住特征,绘形显神 2.刻画人物,个性鲜明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以写《我的老师》为例谈一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学们天天在接受老师的教诲,可写起老师来,不是累倒在课堂上,就是备课到深夜;不是将谁都不愿教的差班带成先进班级,就是爱生胜过爱子;不是循循善诱,就是苦口婆心„„总之,似乎天下教师都一样,十分干瘪,为什么呢?那不是因为老师没有个性,而是同学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老师个性的眼睛。其实不谈别的,就拿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法来说,就有着明显的不同,而通过记录他们的教学就可以写出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生眼中的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

材料一:“记得是初夏的黄昏„„七点钟,电灯已经亮了,闻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十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的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他的烟盒,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嫣然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他象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教学科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兴致盎然时,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苑住宅。”(冯夷)

材料二:“‘他(徐志摩)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英国浪漫派诗,特别是讲雪莱,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在是自己在作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徐志摩有时干脆就把学生带出室外,到青草地上杂乱躺坐,听着小桥流水,望着群莺乱飞,随他遨游诗国呢。”(卞之琳)

材料三:“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了!’”

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较好时又“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梁实秋)

材料四:“他(鲁迅)离开青年走到讲台上,把两只并不发光却似乎在追究什么的微微陷入的眼睛,默默地缓缓地扫视着渐渐静下来的学生群众,这是一个道地中国的平凡而正直的 严肃 先生,既无名流学者的自炫崇高的气息,也无教授绅士自我诽谤的风度。这典型,我们不仅只在《呐喊》这本著作中到处可以看见,即在中国各地似乎也处处都有着他的影子。”

3.教师总结

作家通过对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将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落拓不羁、飘逸不群的个性与名士风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鲁迅与闻一多们的“名士”教学法则不同,不用表演亦无需做作,本身便有一种伟岸摄人的气质与风采。读者读至这些回忆性的文字,亦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读了这几段文字,同学们分析一下对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所做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细节描写,想必会受到很多启发。要写出老师的个性,首先得选择能表现 老师个性的材料,然后考虑切入角度。仔细观察、感受和思考,是不难找到能体现老师个性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的。

板书:刻画人物,个性鲜明

(三)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过渡语)看来咱们大家的观察力不错,善于发现和观察只是写好人物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得当,才能描写出鲜活、生动的形象来。不过,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物描写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另外两种描写方法我们在下节作文课再给大家介绍。

※关于外貌描写:

那么,外貌描写可以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自由谈,老师补充)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选择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方面来写。

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在年龄身份、面目长相、着装打扮、体型体态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筛选,选取外貌上最有特点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细细描摹,要善于将笔触停留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做细节描写。

提醒:不要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或者满含着成功的喜悦,或者流露出失败的悲伤„„

※关于语言描写:

指导:把握语言个性,言谈要符合人物身份,避免众口同腔。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务必符合人物身份。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样一定不能揭示出人物性格特征,所以说必须要坚决避免。

为了让人物的语言更能闪耀个性的光芒,我们除了在“说”的内容上做文章,还要在“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方面下功夫,做好细节描写。

板书:人物描写:角度多变,凸显个性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师出示病例句,生自由发言说例句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师总结,明确。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

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

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

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

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罗列式)

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板书:语言表达:丰富生动,特征鲜明

五、设计文题

(二),明确要求

(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忘不了的出名或不出名的人,他们或者清纯、活泼、靓丽,令你崇拜;或者勤劳、纯朴、守责,令你敬重;或者热诚、创新、立业,令你羡慕;或者沉默、善良、正直,令你敬仰„„

请你从生活中寻找一下,以《忘不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通过两三件事或两三个片段展示人物性格。(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3)要扣住人物性格特征,写出人物鲜明个性。

(二)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有时美在人物的外表,有时美在人物的心灵。

请以“他(她)真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通过两三件事或两三个片段展示人物性格。(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3)要扣住人物性格特征,写出人物鲜明个性。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学案)

1.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①叙说画面中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特点,请你说一说。

②刻画人物,须抓住特征,既绘其形,更显其神。请你写一写。

2.刻画人物,个性鲜明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生眼中的闻一多、徐志摩、梁启超、鲁迅: 材料一:‚记得是初夏的黄昏……七点钟,电灯已经亮了,闻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十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的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他的烟盒,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嫣然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他象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教学科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兴致盎然时,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苑住宅。‛(冯夷)

材料二:‚‘他(徐志摩)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英国浪漫派诗,特别是讲雪莱,眼睛朝着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实在是自己在作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徐志摩有时干脆就把学生带出室外,到青草地上杂乱躺坐,听着小桥流水,望着群莺乱飞,随他遨游诗国呢。‛(卞之琳)

材料三:‚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了!’‛

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较好时又‚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梁实秋)

材料四:‚他(鲁迅)离开青年走到讲台上,把两只并不发光却似乎在追究什么的微微陷入的眼睛,默默地缓缓地扫视着渐渐静下来的学生群众,这是一个道地中国的平凡而正直的 严肃 先生,既无名流学者的自炫崇高的气息,也无教授绅士自我诽谤的风度。这典型,我们不仅只在《呐喊》这本著作中到处可以看见,即在中国各地似乎也处处都有着他的影子。‛

读了这几段文字,想必会受到很多启发。要写出老师的个性,首先得选择 能表现 老师个性的材料,然后考虑切入角度。仔细观察、感受和思考,是不难找到 能体现老师个性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的。在你的老师中,选出一位富有个性的,用100字左右勾勒出他(她)的个性来。口头上说一说,相信你能行。

3.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学生自由发言,指出例句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医治: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医治: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医治:

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医治:

病例5:‚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医治:

4.设计文题

(二),明确要求

(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忘不了的出名或不出名的人,他们或者清纯、活泼、靓丽,令你崇拜;或者勤劳、纯朴、守责,令你敬重;或者热诚、创新、立业,令你羡慕;或者沉默、善良、正直,令你敬仰„„

请你从生活中寻找一下,以《忘不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1)通过两三件事或两三个片段展示人物性格。(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3)要扣住人物性格特征,写出人物鲜明个性。

(二)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有。有时美在人物的外表,有时美在人物的心灵。请以“他(她)真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

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篇3

[关键词]六法共策 兴趣 识字教学 游戏 绘图 想象 故事 阅读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16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千年文化的历史传承。如何让学生爱识字、会识字,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然而,面对一二年级要掌握近2000字的教学任务,教师倍感责任重大,课上是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双管齐下,课后是抄写字词、反复听写、竭尽全力,虽费时费力,但收效甚微。这样“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枯燥乏味,既让学生厌倦反感,又使教师苦不堪言。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教学更为有效呢?我经过思考和实践,得出以下六种适合在识字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即所谓的“六法共策”,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游戏之法,激识字之乐趣

学生爱玩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能够全身心参与。那么,识字教学是否也可以引入游戏元素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在强化识字印象时,教师可设计学生耳熟能详的“打地鼠”游戏:“同学们,小地鼠们背着字宝宝跑了,让我们赶紧叫出字宝宝的名字拦住它们。”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只只小地鼠背着生字从小洞里钻出,停留片刻后就消失的画面。学生看到此景兴奋异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读出字,生怕错过了哪只小地鼠。又如,在检测识字效果时,教师可借助课件引入“小青蛙跳楼梯”的游戏,让学生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快速、准确地读出楼梯上的生字,读对就能往上跳一层,帮助小青蛙跳楼梯。学生听后争先恐后地来当小青蛙,都努力着让自己小组的小青蛙登顶。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适用于我们的识字教学,如“摘苹果”“数星星”“走迷宫”“小猴过河”等游戏。为使游戏具有新鲜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变换游戏。如教学《操场上》时,可进行“拍皮球”游戏;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进行“摘松果”游戏;教学《棉花姑娘》时,可进行“捉蚜虫”游戏……实践证明,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能让单一认读的识字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二、借绘图之法,感识字之兴致

形象直观的图画,远比单调枯燥的讲述更能深入人心。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有很多画面感较强的象形字,教师可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借助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绘画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如教学“鱼”这个字时,教师可在学生欣赏图片后,让他们画画小鱼,并说道:“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也像你们一样画了鱼呢!”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鱼”字的甲骨文,边讲述边揭示“鱼”字的演变过程。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上面的“刀字头”就是小鱼的头,中间的“田”是小鱼带有鳞片的躯干,下面的“横”是小鱼的尾巴。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学生轻松地记住了“鱼”这个字。掌握这样的方法以后,“鸟”字的教学就显得简单了。课堂上,学生纷纷说道:“老师,你看我画的小鸟,和这个‘鸟字可像了!”“老师,我知道这个点一定是小鸟的眼睛,我们可千万不能忘记写。”……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的笔下和脑海中,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

三、借想象之法,解识字之难题

低年级学生喜欢想象,识字教学也可以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独有的想象去记忆、去理解,教师只要适时点拨,教学便会水到渠成。如教学“扭”和“揉”这两个字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表示动作的字都和手有关。这样教学虽然也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但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识字效果甚微。课堂上,教师可这样提问:“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区分这两个字呢?”这时,一个学生用力扭了一下自己的手,大叫道:“疼!”教师马上让其他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再注意辨析字宝宝。立即有学生发现:“老师,我知道了,当我们用力扭的时候,感觉不舒服,脸上的表情都变丑了,所以扭字的右边有个‘丑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说道:“这个‘揉字让我想起了上次摔倒的时候,妈妈温柔地帮我揉伤口。”……从字想象画面,删繁就简,使两个看似复杂的字就这么形象地进入了学生的脑海之中。后来的“采”“漏”“坐”等字,在学生的想象叙述中,也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有趣场景。我不禁惊叹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和奇妙,也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轻松识字而感到欣慰。

四、借故事之法,创识字之情境

娓娓动听的故事向来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教师能把识字教学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中,是不是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例如,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创设动物王国举行“比尾巴”大赛的故事情境,学生一个个成了动物小选手,向大家介绍自己,从中记住“猴”“松”“鼠”“公”“鸭”等字。同时,一些学生成了小评委,不仅要能叫出选手的名字,而且要能说出比赛的项目,即说出“最”“短”“扁”等字。此时的课堂已经不是中规中矩、逐字逐句认读的识字课,而是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动物王国,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就这样,曾经让教师颇为头疼的识字教学,变成了学生热情高涨的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陪着“小松鼠”去找花生,跟着“小熊”去住山洞,陪着“雪孩子”和“小兔子”一起玩……生字认读、字词识记,在一个个故事、一次次参与玩乐中,悄然地埋进了学生的心里。

五、借阅读之法,固识字之成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从书籍中认识许多生字,还能使之前所学的生字在反复呈现过程中得到巩固。因此,当学生拥有四五百字的识字基础后,教师应让学生接触简短的拼音读本。图文结合的拼音读本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识字量,巩固识字效果。如在校期间,每周开设一到两节的阅读课,教师陪着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课后要求学生在家中坚持阅读课外拼音读物。同时,教师可进行登分评价,每个月再统计表彰,以此鼓励学生摘录下自己新学会的生字词或者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多认,然后放到自己的“识字小宝袋”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读完了整本《儿歌诵读70首》《一年级的小豌豆》,看着学生手中鼓鼓的“识字小宝袋”,感受着他们满满的学习成就感,我也不禁心生欢喜。这样,学生不需要愁眉苦脸地一遍遍抄写生字,也不需要绞尽脑汁地记忆字词,因为在反复阅读和字词的多次呈现中,掌握巩固显得更为轻松自然。

六、借生活之法,拓识字之外延

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仅是因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也因为我们能从生活中发掘学习资源,把握实践机会。在生活中识字是识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如形形色色的广告招牌、形式多样的物品包装袋等,不就是一本本鲜活的识字教材吗?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白“边学边问,才有学问”的道理,然后鼓励他们去生活大课堂中不耻下问。此外,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左膀右臂,教师应发挥家长的助力,帮助学生识字。识字不是非得用识字卡片,大千世界、家庭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字词,是良好的学以致用的机会,这比起单调枯燥的汉字学习更为有效。特别是家人一起外出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边走边学,这样既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汉字,又能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提问的习惯,为今后的主动学习打下基础。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所说:“汉语言文字不是没有生命的僵硬符号。”相信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创新出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六法 篇4

一、直观法

适当采用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辅助教具及肢体语言和表情等, 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教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pen, book, chalk等, 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knock, jump, open等, 表示情感的形容词happy, angry, sad等, 教师可一边说, 一边出示物体并做一些相应的动作或做出某种神态, 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

二、语境法

语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学词汇。

如教play basketball时可通过以下语境:

Michael:Hi, Kangkang.

Kangkang:Hi, Michael.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I saw you play basketball almost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Michael:Yes.You know, we are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Three on Sunday.

利用上下文教单词的道理也一样, 比如学习popular时, 可以用下面这短文:

Basketball,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in the world, has a history of over a century.Many people like to play it because they can play it indoors and outdoors.

把popular放在这段文字中学习, 不但教会了这个单词,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三、音形联系法

教学新词时, 可用音形结合的方式列出已学过的相似词, 逐渐加强对所学词的音形印象。如学到ear时, 可列出hear, dear, near, tear, clear等单词;教blow时, 可归纳know, grow, throw, show, flow等单词;教学classroom时, 可联系到bedroom, sitting-room, dining-room, waiting-room等单词, 并对它们进行音、形、义上的比较。这样, 记忆单词的效果就比较好。

四、英语解释法

英语解释法要求学生用已学的英语来学习新的英语知识, 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用英语来教学, 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如可以这样解释下列单词:

September:the ninth month of a year.

Invite:ask someone to dinner or a party.

Feed:give food to somebody or an animal.

Huge:very large/big.

这样用简单英语解释单词, 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而且旧单词又反复重现, 使学生认识了同义词, 了解到更多的词汇知识。

五、谜语、游戏法

有些单词采用谜语形式来猜测,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例如:

(1) I jump into water.Guess a word. (waiter)

(2) What has many keys, but cannot unlock a single door? (A piano)

(3) 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A pear)

课堂上做游戏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例如, 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 可做“Polly says”游戏。先练习已学过的知识, Put on your hat.Open your eyes.Touch your ears等, 接着四个人小组做这个游戏。经过几次练习后, 学生对新学单词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

六、辨析法

在学习某个新单词或词组时, 若他们有同义、近义词, 可以采用同义、近义比较辨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教授动词read时, 可将它与look, look at, see, watch等词或词组进行比较辨析, 将这些词或词组编入一段话中。如Look!This is a picture of Jim’s family.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Jim’s mother is watching TV.His father is reading a newspaper.His sister likes seeing a film.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这段话, 再归纳出这几个词的用法, 并要求学生造句, 看看是否已经掌握。

七年级作文教学六法 篇5

在的12月上旬,我对七年级(3)班进行了心理描写的作文指导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作文训练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进行此次作文训练的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说到运用语言文字作文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那如何写好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呢?

首先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现在的学生社会经历少,不善于观察总结,作文时总是无材料可写。因此,这次训练,我便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师创设了一个特定环境让他们体验:教师表情严肃地让一位表现不错的学生站上讲台,数十秒之后让他回座位。从而引起大家的猜想,也使得学生都心有所想,让学生有事可写。

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课堂,设置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其次,课堂作文教学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谴词造句等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作文指导就没有了侧重训练点,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希望学生能片段的训练,在多次整合,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

这次我只从“心理描写”一个方面对学生有所侧重的进行训练,确实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表现情感中,我选取了细节描写的其中一方面--心理描写,进行训练。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心理描写几种方法。事实证明,这节课下来,学生有内容可写,很好地训练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表达能力。课后,有许多学生表示对这样的指导印象深刻,说这样写作文简单多了,也十分有趣。

再次,反复练习同一篇文章,使学生过的通过反复的推敲完善自己的作文,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引用的大量例子都来自于学生非常喜欢的作品-《心声》,让学生找到依据。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把第一次的佳作给大家欣赏,其中诸美花同学的作文虽中规中矩,却胜在能够学以致用,为中下层的同学起到典范的作用;另外,诸俊乐本身是情景创设的主角,他本人心理描写的呈现,并加以教师精确适当的进行分析讲解,能更好地让其他学生学习揣摩人物的心理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那节课我也想到了很多,继而实现学生的再次修改了自己作文的欲望。面对此番喜人的局面我及时对学生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并明确要求学生的作文中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闪光之处 。

总的来说,这次训练教学环节是较有条理的,作文课堂时间(两节)把握得较好。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最满意的就是在训练前的情景创设:在导入时,我迅速而有效地创设了一个十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顺利地训练了其中一个心理描写的方法;并使学生通过这个情景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课后我想,要使课堂引导更具艺术性,语言引导上还得下功夫,不过这次还是相对满意自己的表现了。

通过这次的作文指导,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通过练习丶掌握心理描写方法提高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看到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上的巨大潜力,从而也重燃了我对作文教学的信心。当然,在指导过程中还有几个别的同学对心理描写的各个角度混淆,对“梦幻描写”想象得不够合理。希望在以后的作文中能慢慢地指导,使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希望与我一起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作文的新生之路。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六法” 篇6

一、演示讲解法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做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了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法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网络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分组教学法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在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他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融合教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六法”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创设,“六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仔细分析苏氏的话语, 他其实强调了一个事实:在教学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至少是同等重要。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创设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情境, 不仅需要了解创设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熟练操作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学会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和环境条件, 创设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 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去, 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了教学理论的学习, 归纳整理出来的一些教学激趣的具体做法, 拿出来与同仁们切磋, 因为六条, 姑且称之为“六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没有疑问就没有思想,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想活动往往是由能启迪思维的问题开始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用问题创设情境, 就是教师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巧妙地设计问题,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之中, 让学生经历“问题——深思——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过程, 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我在教学《行道树》一文的时候, 引用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引题, 创设了问题情境:诗句中的“春蚕”“蜡炬”这两个文学形象, 历来受人赞颂, 真正值得人们称道的精神品质是什么?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后, 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无私奉献的精神。随后在分析“行道树”的寓意时, 我问学生:“行道树”与“春蚕”“蜡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一下就明白了。那天的课上的很轻松, 也很愉快。一节课我几乎没说多少话, 只是适时地抛出了几个问题, 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思考探讨。

二、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积极思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是教师应用实验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利用各种形式的实验操作, 不仅要注意课堂的直观演示, 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一致, 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 更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在参与中思想, 在思想中参与, 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第一手感性资料, 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跨越。这样, 不仅能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参与能力, 当然, 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自不必说。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有关三味书屋的景物描写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把学生带到教室门前的小花池边进行实地观察,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源于对生活和自然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同时刺激多种感觉器官, 有利于人对知识的理解。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 对学生的多种官能形成强烈刺激, 是一种很好的激趣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知识传播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 如能熟练地应用多媒体设备服务教学, 可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必能极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大幅拉升学习成绩。现在网络资讯非常发达, 教师只要愿意做, 总能找到适合教学的媒体情境, 当然, 不具备条件的除外。

四、创设激趣情境, 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游戏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适度应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 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等多种能力, 并能够在不断的游戏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一方法在教学中使用很广泛,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到的分角色朗读和接龙式朗读等, 就是很好的游戏激趣的方法, 在此就不再过多举例了。

五、创设故事情境, 培养学生高尚道德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教材中一些著名的实验、发现过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照片、插图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是创设故事情境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能应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意境, 再现伟人们忘我工作、忘我探索的情境, 还会从这些扣人心弦, 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故事中获取大量的德育素养, 使他们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崇尚仁人志士, 勤奋学习、拼搏进取的思想品质。

六、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利用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就是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活动情境中, 学习知识, 增长智慧, 提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用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能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而且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也是十分有利的。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导入“六法” 篇8

一、故事法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可以尽快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时候。上课前, 笔者把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那是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 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走在街上卖火柴……可怜的小女孩最后冻死在墙角里。”悲惨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笔者继而提问:“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究竟是谁造成的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我们在导入的时候要注意, 导入的故事要跟课文有一定的联系, 能使学生从动人的故事情节中过度到课文中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激发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猜谜法或故事法

用猜谜或者游戏的形式导入这种方法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来。例如在教《荷花》 (第六册) 这课时, 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 现在老师说条谜语, 看谁反应快, 猜得准。“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 撑船不用桨”。学生们听了, 纷纷举起了手, 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荷花》引入新课。又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 让学生说说带“马”的成语, 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 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教师继而导出课题。这种导入法清新活泼, 饶有风味, 为学生喜闻乐见, 也是造成轻松课堂气氛的开始。

三、多媒体法

通过看图、看文、运用引言、生动且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教学手段, 创造意境, 可以激发学生感情, 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 教师可先朗诵:秋到葡萄沟, 珠宝满沟流, 亭亭座座珍珠塔, 层层叠叠翡翠楼……尝一颗葡萄心甜透。这一生动形象的引言, 把学生带到葡萄成熟时甜美的、丰收的景象之中, 学生听了感到新鲜有趣, 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感染, 便增强了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再板书课题, 学生学起来也就情趣盎然了。

四、悬念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 他们阅读课文, 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 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 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 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 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 可是, 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 却是只拉弓, 不用箭, 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又如教学《鲸》时, 一上课,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又是什么?由于学生急于了解答案, 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牵动学生, 使学生围绕问题去听课。由于悬念的诱惑, 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 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 如果故弄玄虚, 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 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设置的问题, 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 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运用这种导入法主要要注意所设的疑问是否和课文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设疑的深浅度要适宜, 太难了学生不感兴趣, 太简单了达不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效果

五、情境法

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 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 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 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 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 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 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 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 缓缓地开过来了, 那年冬天特别冷, 寒风猛烈地吹着, 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 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 等待着, 等待着灵车开来, 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 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 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 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 这是34年前的事情, 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 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 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境……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 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六、复习法

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 教师可让学生复习《梅雨潭》、《火烧云》等写景的课文, 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的, 然后再教《桂林山水》一课, 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六法” 篇9

一、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重点, 整堂课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个重点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 可以在黑板一角将这些内容简明地写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 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和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使学生兴奋起来, 将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 在讲授《椭圆》第一课时, 其教学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以从太阳、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 讲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 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 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和两个钉子, 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 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 (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 , 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 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 (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 , 然后再请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在黑板上画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做图的过程, 总结出规律,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椭圆的定义。这样, 学生对椭圆的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在求解标准方程时, 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化简出现麻烦。这时,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 通常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再启发:是直接平方好, 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发现, 对于这个方程, 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 而整理后再平方, 就可以得到满意结果。这样, 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 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

二、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于教师来说, 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是减少板书, 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图形、简单又数量多的小问答题、文字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的章节内容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 都可以借助投影仪来完成, 既节约时间, 又节省精力, 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讲解重点和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直观性强, 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都可以用电脑动画来生动形象地演示,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利用声音效果增强记忆, 既学得轻松, 还能活跃气氛, 如配用清脆的童音、诙谐的声音等读题、读概念;四是可以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让全部内容跃然“幕”上, 使学生清楚地回忆、复习, 并进一步地记忆、掌握。

三、根据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讨论、讲解、预习、自习等。对于难理解的内容, 应采用引导的方法, 对难想象的内容, 应采用演示法。例如, 讲授空间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前, 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正方体模型, 观察正方体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和位置关系。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其积极性, 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表现

在课堂上,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要有爱心, 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始终让学生唱主角。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可以多提问一些基础性问题, 并对回答正确的及时表扬, 对回答不完整的, 要多加鼓励, 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中等生, 可以经常板演练习题, 遇到难题, 找好学生帮助, 或者让好学生讲课。对于学生遇到的疑惑要交流讨论, 让学生发现不足和长处, 同时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这同时也是给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 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 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喜欢数学, 愉快地学习数学, 不断进步, 形成良性循环。

五、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做了充分准备, 但有时还会遇到预料不到的事情。例如, 在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 书中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 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 但没有证明, 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堂上讲到这个问题时, 有学生要求教师写出解答。笔者因势利导, 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i>0”不能成立的原因, 然后向学生说明, 关于详细的证明过程, 课后再进行详解。这样, 虽然增加了课时内容, 但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六、渗透教学思维和解题方法,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双基, 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过程蕴涵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要让学生明白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如何用。其次, 教师要精选例题, 重视例题质量, 按照例题的难度、特点、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再次, 在讲解过程中, 要传授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常用的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恰当地讲解与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 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六法” 篇10

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与学生亲密交谈,才能成为好朋友。所以,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并让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对于学生的缺点,要注重批评的方式。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教师应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获得进步和发展。

二、认真备课, 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知道 去哪里 ,才能确定方 向”。只有 确定一节课的目标,才能明确一节课的教学方向。所以,教师课前应该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难点,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课前应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其中时间的分配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节课能否顺利完成。比如上一节英语新授课, 那么新知识的讲解是重点, 时间安排要占20—25分钟 ; 对新知识 的巩固消化 时间也应 在5—10分钟 ; 新授课前 对旧知识 的回顾 , 复习也应占5分钟左右。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备课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英语例句的选择。好的英语例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捷、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语境中的知识点。一般说来,选用的英语例句应具有以下特点:代表性、趣味性、激励性和适时性。有代表性的例句说服力强,结构简单,浅显易懂,有助于教师讲解。趣味性、激励性强的例句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活跃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地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句,易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每一节课的圆满完成。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学生英语成绩、性格、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划分学习小组,四人为一组。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进行小组活动,这样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在小组活动中, 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入,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活动,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英语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深化,并进行反思。如问题是什么,是怎样被解决的,获得什么基础知识与技能,用到什么英语知识, 学习后有什么感想和经验。学生在此过程中,都会有实实在在的情感体验,他们发现只要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就会有所收获。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发现和思考,学会了与同学合作,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真正体现了英语新课程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强调,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合作者,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当前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英语教学活动。通过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以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英语教学素材,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英语教学强调训练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能力。然而教师工作量大,学生训练机会少。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收集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学信息来制作英语课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听力与口语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六、重视作业评语

上一篇:防守质量下一篇:国家级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