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精选4篇)
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篇1
6月18日至19日,交通运输部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会议表彰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区域性主题性试点单位授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会上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基础设施畅通成网、配套衔接,运输装备先进适用、节能环保,运输组织集约高效、经济便捷,运输服务快捷便民、公平优质,实现“三低三高”(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永续发展。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要求,总结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部署重点任务,落实指导意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谋划、务实创新,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提供支撑保障。
传堂部长原本要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但因今天上午中央召开会议,不能参会。一方面,他向与会代表表示歉意,另一方面,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落实好部刚刚出台的《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同时,会上印发了他题为《发展绿色交通共建美丽中国》的署名文章,提出了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四点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根据部党组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充分肯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行业实际,以新的《节约能源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部党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2009年12月,成立了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和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深圳、杭州、厦门等26个低碳交通试点城市成立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四川、云南、湖南等地还设立了专门的节能减排决策辅助机制和支撑机构,全行业初步形成了节能减排组织保障体系。
围绕节能减排工作总目标,部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研究提出交通运输行业任务和目标。审议研究颁布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每年度提出节能减排要点和重点工作措施。为落实国务院总体部署,也印发了《关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及部内分工方案,使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在交通运输行业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二)开展试点示范,节能减排工作局面务实推进。
一是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交通运输部分两批确定了26个城市参加试点,按计划推进试点项目实施,并在第一批试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经验总结交流,积累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的初步经验。
二是开展了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工作。选定重庆、厦门等10个城市作为区域性试点,选定天津港、青岛港等4个港口,广东广中江高速公路、云南麻昭高速公路等7条公路作为主题性试点,逐步形成了一套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管理模式。
三是先后推出了五批共100个部级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并将示范项目逐一进行专家核查和经验介绍,在全行业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四是开展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从2010年5月开始,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报名参加专项行动。三年来,专项行动在增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先进企业示范效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五是开展重点企业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4个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7家道路运输企业、14家水运企业和42家港口企业开展了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部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网络和分析系统,获取了典型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企业能源消耗数据。
六是各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试点示范新机制,湖北省厅与省发改委共同确定了3个低碳交通运输基地和10家低碳交通运输示范企业;江苏省在交通运输部甩挂运输试点基础上,引导无锡、南京、苏州、南通等地的4家物流企业率先组建了甩挂运输实体联盟;山东、广东等省遴选公布了全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这些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突出低碳特征,重点领域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支撑,认真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截至2012年底,部累计审查、公布了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2万余个,2011年和2012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分别为252万辆和276万辆。两年来,在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的组织和管理下,通过燃料消耗量准入限制,共减少燃油消耗2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4万吨。
二是严格实施了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继续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努力做到客运运力的供需平衡。
三是着力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发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了甩挂运输试点专项资金,解决了挂车交强险制度障碍,遴选发布了两批共75个甩挂运输推荐车型,确定了两批95个项目纳入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带动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区、市)启动了省级甩挂运输试点。截止目前,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59亿元,开通覆盖全国和跨区域的试点线路465条,完成货物周转量138.6亿吨公里。相对传统运输模式,甩挂运输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20%,单位运输成本下降了10%~20%,共累计为全社会节约燃油1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7万吨。
四是推广天然气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积极推进在江苏、山东、山西、广东等地及相关企业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同时,加快探索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启动研究项目,并在内河普通货船进行试点运营。
(四)注重创新驱动,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依靠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
一是在制度创新上,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包括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多层次制度体系。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和中长期的节能减排规划,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颁布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前不久,部颁布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出台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等20项公路水路相关标准和规范,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规划、“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通过这些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规范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是在管理创新上,建立并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2011年,联合财政部设立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通过确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开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自专项资金设立以来,共对413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补助资金总额接近7.5亿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用7.5亿元的专项资金拉动了200亿元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资,同时也加快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信息化产业的技术进步,充分发挥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引导作用。2012年,又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项目和主题性项目管理模式,开展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通过创新资金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从支持零散项目向扶持规模化聚集性区域、主题项目转变。今年,区域性与主题性试点、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配合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设立,江苏、重庆等地方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加大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节能减排资金和项目管理模式的持续创新,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是在科技创新上,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快应用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开展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等部重大科研课题,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开展了“十二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的推选工作,发布了两批共56项重点推广在用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和保障能力。
(五)重视能力建设,节能减排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与试点。
一是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等3个方面15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
二是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统计体系建设,目前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能源统计指标已初步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
三是初步建立了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逐步将36个中心城市的重点公交企业纳入了节能减排监测范围,探索实验了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的远程监测,在山东等地开展了节能减排监测考核试点。
四是研究建立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建设与运营、低碳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领域的评价体系。
(六)扩大宣传交流,节能减排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教育、培训等活动。多次组织召开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经验交流会与工作推进会等专题工作会议,配合中国节能协会举办“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低碳交通分论坛”,举办节能减排培训班,制定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编写节能驾驶手册,开展节能驾驶竞赛,组织开展年度节能宣传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也相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宣传培训、试点示范与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还在多双边领域加大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总之,经过几年努力,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理念不断提升。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立足全局。这几年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力度逐步加大,影响日益扩大,成效日益显现,重要的一条是我们立足国家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行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全社会合力推动的局面。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各级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专项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把节能减排的要求落实到全领域、全过程、各层面、各环节。
三是坚持探索创新。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方法,在不断摸索和前进中总结经验,探索与实际相符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思路。同时依靠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有力有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是坚持合作联动。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统筹协调并充分用好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地方、行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内外协调、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同志们,几年来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和经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具体指导的结果,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广大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积极进取、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盼相比,我们在工作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不足。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作为全社会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我们感到任务十分艰巨,压力比较大。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几方面不足: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太平衡,尤其在务实推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前还离不开资金的引领和投入,从总体上看,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地方的配套资金在很多省市区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节能减排基础能力还很薄弱,比如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不完善,对全行业节能减排实际量的统计监测还未完全实现全覆盖,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仍不健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准确把握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
杨传堂部长在署名文章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抓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全行业要转变理念、统一认识、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基础设施畅通成网、配套衔接,运输装备先进适用、节能环保,运输组织集约高效、经济便捷,运输服务快捷便民、公平优质。在价值取向上,倡导绿色运输、低碳出行;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在实现路径上,贯穿建管养运、因地制宜;在推进方式上,强化创新驱动、示范推广;在目标追求上,实现“三低三高”(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永续发展。
到2020年,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能耗监测考核体系基本建成,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和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0%。
围绕这些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努力做到“四个”紧密结合:
一是紧密结合综合运输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继续按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规划要求,补齐发展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相互衔接、畅通成网,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凸显整体优势和集约效能。完善公路网络,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及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更加畅通高效的运输衔接方式,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不断提高水路运输的份额,加快发展现代内河航运,加快形成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结构合理的内河航道网,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率的港口体系,鼓励开展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工作,加快形成契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宜水则水、宜路则路”的运输格局,充分发掘结构性节能减排潜力。
二是紧密结合运输装备结构升级,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继续严格实施运输装备、机械设备能源消耗量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用能装备能效和碳排放标准。大力调整优化车船运力结构,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船,积极引导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节能与清洁能源道路客货运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营运船舶的应用,加强加气、充电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源清洁化水平。
三是紧密结合运输组织优化,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传统货运企业向高效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具备供应链统筹能力的物流龙头企业。构建甩挂运输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甩挂运输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专业化运输和第三方物流,积极引导货物运输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积极推进客运企业之间运输组织平台建设,引导客运企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强运输线路、班次等资源共享,推进接驳运输、滚动发班等先进客运组织方式。推广联程售票、网络订票、电话预订等方便快捷的售票方式及信息服务,提高客运实载率。
四是紧密结合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科学组织调度,逐步提高站点覆盖率、车辆准点率和乘客换乘效率,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增强公交吸引力。优化城市路网功能结构,推进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网络建设,建立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相互补充、协调运转的城市客运体系。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高城市通行效率,降低城市单位人次出行的能耗水平。
三、切实抓好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工作
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紧迫任务。我们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使这项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务实推进中发展,在积累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
要在《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框架下,进一步明确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聚焦重点,实化抓手,明确抓什么、怎么抓,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一是全面落实《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指导意见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要求,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与相关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是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规划实施体系。组织开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切实保证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落到实处。强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制发布行业和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建立分层级、分类别、分方式的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审批与报备制度,建立健全规划定期评估考核和及时制修订机制,为科学编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三五”以及长期规划奠定基础。
三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将节能减排日常监管职责与行业运行的其他监管职责相结合。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所辖的重点用能企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积极引导重点交通运输用能企业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规划和计划,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管理组织体系,改进用能管理,通过强化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充分发挥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的示范效应,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加强绿色循环低碳政策研究储备。加强绿色交通财税等政策研究与储备,研究完善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贸易、保险、投资、价格、科技创新等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差异化的车船使用税、通行费等政策,密切跟踪研究碳税、燃油消费税、资源环境税、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等对交通运输领域影响及对策。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创新,为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政策储备。
(二)完善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形成协同合作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加快推进部省合作机制。开展部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以省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构建以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主体,以区域性、主题性试点示范项目为推进手段的合作机制,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评价考核体系,确立共建目标,落实共建责任,提升共建效应。今天会议开始前,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率先建立了合作机制,签署了《共同推进江苏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框架协议》,下一步,部将分别与其它省市建立共同推进的新机制。部将结合各省实际,细化协议内容,采取一定措施,给予一定政策,加大指导推进的力度。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行业对节能减排的资金引导力度,进一步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积极争取设立相应专项经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增加投入,逐步形成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良性投入机制。研究探索节能减排投资担保机制,拓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外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
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广用能装备和系统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第三方能源审计工作,加强培养节能环保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市场。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参与自愿减排,研究建立营运车船能效及碳排放认证制度,以租赁代购的方式推进电池动力的交通运输装备。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参与国内碳排放交易,抓紧研究应对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对策,加快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的碳汇能力和潜力,探索将其纳入碳排放交易的方法和模式。
四是健全宣传交流机制。全行业要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宣传、培训、交流与实践活动,认真组织“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周期性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培育绿色交通运输文化。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的谈判,主动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外交工作,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深化试点示范。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继续深化试点示范。要进一步完善试点示范的主题和推进方法,不断探索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一是深入开展绿色循环低碳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做好两批26个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中期评估、监督指导、总结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省区、城市区域性试点,以及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绿色循环低碳航道等主题性试点,扩大试点范围。配合财政部做好财政政策综合性示范、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批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住建部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以及科技部“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示范活动等,主动加强政策衔接与配套。
二是着力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工程。组织打造国家和省级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绿色循环低碳枢纽、绿色循环低碳客运站、绿色循环低碳货运站、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绿色循环低碳航道等一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工程。实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区域“十百千工程”,打造1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省区、10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城市、100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示范项目。
三是加快推广示范成果和先进经验。加快推广部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并择机组织启动新一轮示范项目的推选工作,放大示范带动效应。总结各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企业试点示范工作的优秀成果与经验,编制指导手册和推广文件,组织交流活动,进行广泛推广。
(四)深化千企行动。
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进一步组织落实《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是企业要制定完善行动方案,引导企业编制节能低碳规划,建立健全企业能源审计等能源管理制度,确定考核目标、制定年度计划,建立健全专项行动参与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二是主管部门要结合落实交通运输行业重点企业能耗监测报表制度,加强对参与企业的能耗统计监测工作,实现重点耗能设备的在线监测,组织开展参与企业能耗信息报送工作。
三是组织开展对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动态管理、目标考核和经验交流,建立监督与考核方案,开展阶段性考核,定期对专项行动中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开展经验交流。
四是开展甩挂运输示范工程。组织开展渤海湾、长江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滚装甩挂运输、公铁联运甩挂运输、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甩挂运输联盟等示范工程,集约整合资源,扩大甩挂运输效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双挂汽车列车的应用技术研究。健全试点项目运行、信息报送和动态监管制度。鼓励发展挂车租赁,制订挂车互换的有关制度和规范,推进甩挂运输持续健康发展。
(五)实施科技专项行动。
科技创新是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集中优势资源,组织实施科技专项行动攻关,着力突破制约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力。
一是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绿色循环低碳重大科研课题的组织实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与政策研究、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研究。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节能减排科技发展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是加大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研发与推广。及时制定并发布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技术、产品的推广目录。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能效与低碳标识、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积极探索资源回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燃料的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维修设备及工艺。大力推进港口RTG“油改电”工作,积极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引导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装卸设备发展。探索风能、太阳能等在运输船舶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港口地区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三是加快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辆超载不停车预检系统,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客货运输票务、单证等的联程联网系统建设,推进条码、射频、全球定位系统、行包和邮件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开展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完善省域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港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实现港口水水、公水、水铁等联运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展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智能调度与管理、出租车智能信息系统、动态停车诱导等智能化系统的示范建设与推广应用,整合建设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和监控指挥中心。
(六)强化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夯实人才建设这个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后劲。
一是健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积极研究制定《交通运输节约能源条例》等法规,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规章。重点加紧完善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市场准入和退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制度。
二是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港口装卸机械、交通施工机械等燃料消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分级限值与准入标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的节能设计、绿色施工等技术规范。健全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完善节能评估导则和审查指南,将节能要求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中的刚性指标。
三是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报表制度,巩固并适度增加统计样本和扩大监测范围,不断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继续组织做好港口、远洋船舶、营运客车等能源利用状况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方案,研究制定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低碳公路等三类试点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方案,组织开展评价考核工作。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科普行动计划与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项培训、技术和经验交流,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知识纳入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循环低碳素质、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同志们,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行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力推进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 篇2
为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 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决定, “十二五”期间, 在我国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并确定了第一批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名单。
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增强节能减排能力, 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 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就是要按照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总体要求, 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管理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绿色重点小城镇, 切实为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示范,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积累经验。
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应建立绿色重点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 对人均建设用地、污水处理率、绿化面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实行量化考核;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和环境基础, 分类探索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根据试点示范目标任务及发展模式, 编制完善绿色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突出绿色生态, 保证重点工程。
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要求高、任务重。为确保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取得实效, 我们必须坚持中央政策引导, 试点示范带动;地方责任主体, 统筹规划推进;加强绿色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注重机制探索, 积累工作经验的原则, 按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要落实规划建设管理和项目质量安全责任,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积极筹措资金, 将更多的政策资源向绿色重点小城镇倾斜, 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抓好工作进度, 确保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要将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纳入财政绩效考评范围和重点镇动态考核范围, 对工作开展较好、试点效果突出的试点示范镇加大支持力度, 并作为示范样板予以推广。
建设绿色低碳小城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 也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 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宣传教育等手段, 让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被民众所接受。因此, 建设绿色小城镇要坚持“务实、为民、节约”的原则, 实事求是, 打造老百姓居住型的、老百姓满意的小城镇。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项目单体和整体推进的关系, 把握好新区和老区的关系, 把握好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关系, 把握好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 把握好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关系以及建设和管理的关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绿色重点小城镇的建设。
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篇3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青年的就业创业路径的拓宽。早在党十七大就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同志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2]。所以共青团组织应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尤其重点开展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
纵观现有报道及文献, 相关的有“有效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三明市为例”、“人行华坪支行采取“12345”做法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获实效”、“吉林省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问题探讨”等主题文章。 现有的报道大都侧重于省、市和银行等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的经验措施, 但是有关于团市委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的经验的文章还未有相关经验报道。故临安团市委在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 并将成功的经验措施与大家分享, 争取为其他区县市团委推进农村青年信用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借鉴和参考。
二、推进工作内容
在此背景下, 临安团市委联合浙江团省委、杭州人行支行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建设工作。具体开展技术路线 (见下页图1) 。作为全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示范点县市, 临安团市委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面:
1.开展座谈调研, 出台实施办法。团市委、人民银行临安支行、市信用联社联合召开协调会, 就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实施范围、主要内容和推进步骤进行商讨;开展联合走访调研, 进一步了解当前小额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青年、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在调研基础上, 认真分析, 结合团省委试点工作要求, 联合人民银行临安支行、市信用联社出台《关于开展临安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申报方式、诚信教育、信贷支持、动态管理及推进步骤等内容[3~5]。
2.争取领导重视, 形成工作合力。为有效推进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 围绕加强工作领导、争取政府扶持等事项, 向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成立由市领导任顾问、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的临安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工作领导和沟通。 临安团市委联合人民银行临安支行、市信用联社召开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协调会, 就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实施范围、主要内容和推进步骤进行商讨。各乡镇、街道团组织和信用社网点代表签订《基层团组织和基层信用社 “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项目合作协议书》, 并明确由乡镇、街道团组织负责做好政策宣传、诚信引导、初审推荐工作, 由各信用社网点负责信用审核、开通信用示范户融资绿色通道, 以此来共同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
3.明确工作重点, 规范信用评定。试点工作明确四类重点评定对象: (1) 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村官; (2) 中心镇、中心村的创业青年; (3) 各行业的青年带头人; (4) 能促进创业就业、 带动农民致富的新青年。规范信用评定步骤:以村为单位, 采取农村青年申请、村团支部推荐、乡镇 (街道) 团组织和基层信用社共同审核, 从信用评价90分以上的AAA信用户中, 择优选取40周岁以下、生产经营好、创业精神优的农村青年, 按照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名额, 形成初评结果后上报, 全市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17 443户[6~7]。经过筛选, 共有193名青年人作为候选人, 进入综合评定阶段。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终审核确认, 评选产生150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 主要产业涉及电线电缆、绿色照明、种养殖业、生态农业、 农特产品加工等, 其中100名信用示范户获得信贷支持1 522.7万元, 减免利息36.4万元。
4.提供动态服务, 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团组织和各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 深入基层, 以专题培训、金融知识宣传等方式, 开展诚信意识教育, 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遵循资金优先、手续简便、利率优惠原则, 为评选产生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打造融资绿色通道。同时, 争取市委市政府在贷款贴息等方面, 加大对青年信用示范户的扶持力度。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采取全程跟进了解, 及时掌握基本情况, 通过建立定期例会、跟踪服务、考核评价等机制, 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 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帮扶, 对在有效期内发生不良信用记录的示范户取消其资格。
5.加强舆论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8~11]。为扩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在农村青年中的知晓率, 一是通过临安广播电视台、《今日临安》、临安新闻网等媒体加强宣传, 让广大农村青年了解此项工作;二是通过给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上门授牌, 积极宣传信用示范户, 扩大信用示范效应;三是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等形式, 动员农村青年积极参与诚信教育, 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关注, 接受社会各界充分监督, 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结束语
临安团市委结合当地实际, 以推进青年小额创业贷款、 服务青年更好创业为目标, 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为载体, 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试点工作, 争取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示范辐射周边区县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郗杰英, 胡献忠.中国共青团90年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3) :8-16.
[2]田歧瑞.共青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模式的贡献[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2, (2) :13-16.
[3]叶淦奎.德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考察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4) :104-107.
[4]贾璐.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探索——基于抚顺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6) :156-157.
[5]谷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青年价值观[J].社会科学家, 2009, (9) :42-45.
[6]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信用示范助推青年创业——山西省创建“农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成效初显[J].征信, 2013, (6) :12.
[7]金永祥, 汤静煜, 曹光群, 等.浙江辖内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情况调查报告[J].浙江金融, 2009, (7) :40-41.
[8]杨勐, 徐娟.浙江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在基层的实施效果研究——以乐清市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64-71.
[9]王义明.中国青年创业的组织化趋势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11, (11) :89-94.
[10]李妍.团旗下的握手——全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东西互助”行动纪实[J].实践 (党的教育版) , 2012, (2) :16-17.
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篇4
2015年9月14日,工信部与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9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2-2020)》、进一步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由工信部与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开展的。39家低碳工业园区将根据批复要求认真抓好方案组织实施,以提升碳管能力为核心,以推进低碳发展政策综合集成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可复制、易推广为基本要求,开展先行先试,力争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施低碳化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并削减园区化石能源消费量,为本地区乃至工业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探索有益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切实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上摘自《化工环保通讯》
【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推荐阅读: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07-25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11-15
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05-20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09-12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11-19
积极推进工资标准调整09-06
积极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11-11
积极推进我国成为林业产业强国05-17
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08-28
骨干教师献课引领积极推进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