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精选10篇)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1
汉中市位于陕西西南部, 北依秦岭, 南屏巴山, 西南与甘肃、四川相邻, 东北与西安、安康相接, 全市辖10县1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人口384万, 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 全市经济虽然得以快速发展, 但由于交通不便、工业发展受限、秦巴山区环境劣势等因素,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75.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8亿元, 全市仍有8个县属于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181元, 属陕西经济欠发达市。
2010年9月, 在陕西省政府《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下, 我市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医院回归公益性质”为基本点, 坚持“卫生事业得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原则, 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目标要求, 于当年启动了首批6个县区15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2011年8月, 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 启动了其他5个县13所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2012年8月, 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支付方式等三项综合改革,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改革全覆盖,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受到各方的关注和肯定, 主要做法被誉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汉中模式”。
一、改革路径
(一) 落实政府责任, 发挥主导作用。
1. 落实规划责任, 统筹县域医疗资源。
市、县区结合实际, 制定出台了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功能定位和规模编制, 并给民营医院留出发展空间。人口较少的山区县, 整合了医疗卫生资源, 科学的规划有效控制和避免了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2. 落实决策责任, 理顺管理体制。
各县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管委会对县级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 (即“三重一大”事项) 论证后作出决策。院长由管委会提名, 组织部门考察后由管委会主任聘任。公立医院享有独立法人地位, 对人员聘用、收入分配、日常管理等事项有自主权, 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3. 落实保障责任, 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市、县区政府制定了《财政补偿实施意见》, 县级综合医院以人员基本工资不低于70%, 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以人员基本工资的100%作为财政补助基数, 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预算管理;同时, 对药品零差率销售亏损, 由省、市、县按比例承担, 人才培养等费用给予一定补助, 历史债务打包财政逐年偿还。医院收支结余用于奖励基金、医院运行和卫生事业发展。2012年全市落实县级公立医院补助资金1.53亿元, 2013年预算2.05亿元, 比改革前投入增加50%以上。佛坪、镇巴等部分山区县, 将县级公立医院纳入了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4. 落实监管职责, 促进科学管理。
各县区政府加强了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监管, 普遍实行了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以医疗质量、医院发展、群众和职工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 每年聘请市级专家团队考核医院和院长, 县区政府根据年度考核结果, 给予奖励或处罚, 建立起了政府监管、第三方考核、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二) 医院措施到位, 促进公益回归。
1. 全员聘任到位, 实行按需设岗、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
根据功能定位, 合理设置岗位, 明确岗位竞聘条件和工作职责, 所有职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全员聘任, 激发了职工的竞争意识, 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为医院发展带来了活力。
2. 绩效考核到位,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中, 实行“财政预算到单位, 绩效考核到个人”的管理办法, 将绩效工资总量的50%—60%, 按工作纪律等一般性管理指标考核后发放, 剩余部分与一定比例的医院收支结余, 纳入综合绩效考核, 按期发放。在制定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时, 破除改革前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办法, 建立起了以工作数量、服务质量、技术难易程度、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转变了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遏制了趋利行为。部分医院还引入了平衡计分卡 (BSC) 理念, 绩效考核方案更趋科学。
3. 药品“三统一”执行到位, 破除“以药补医”体制。
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从2012年8月起, 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 采取药品网上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管理, 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40%以上。今年前8个月, 累计零差率销售药品2.89亿元, 让利群众4335万元。
4. 惠民措施到位, 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大为改善。
从2010年11月起, 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将CT、CR、彩超等大型设备检查费降价15%—20%, 广泛实施了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优质护理服务、专家预约诊疗、开设惠民病房、畅通“绿色通道”等便民惠民措施, 并在部分县区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试点, 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大为改善。与此同时, 在全市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 以县带镇, 建立对口协作、帮扶共建关系, 促进了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 形成了城乡联动的医改效果。
5. 价格调整到位, 建立合理的医疗收费体系。
在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指导下, 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 适当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 降低大型设备检查和检验价格, 取消了空调费等收费项目, 进一步理顺了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 引导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6. 质量控制措施到位,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中、省项目支持, 实施重点专科建设, 首批产科、儿科、肾病科等15个重点学科得到扶持发展, 覆盖市、县、镇的远程会诊系统即将建成投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简化招录程序, 实行“绿色通道”;贯彻为县级公立医院定向招聘医学本科生政策, 今年招聘178人;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办“专升本”在职学历教育;通过等级创建评审、“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载体, 强管理、抓质量, 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政府责任“四个落实”、医院管理“六个到位”的改革举措, 既有规定动作, 也有自主创新, 3年来, 汉中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提高”、“两个控制”、“两个改善”。“五个提高”即:门诊住院人次提高、职工收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提高;“两个控制”即:医药费用得到控制、医疗纠纷数量得到控制;“两个改善”即: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感受得到改善。
二、主要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改革合力。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 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机制, 才能保证改革系统性地向前推进。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医改领导小组会议, 专题听取工作汇报, 研究改革的重大问题, 对每个阶段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县两级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促进了改革有序、稳健、较快推进。
(二) 完善政策体系, 保障改革有序。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涉及机制的深刻变革, 我市在实施过程中,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 及时完善措施, 破解改革中的矛盾和难题。市政府出台了《汉中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对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评估验收的通知》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 各部门和县区政府出台的文件更多,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改革配套政策体系, 政策协调性不断增强, 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保证了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 积极稳妥地深入推进。
(三) 健全责任制度, 强化督导检查。
为提高改革实施的控制力、执行力和协调力, 市政府与县区政府每年都签订医改任务责任书, 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建立起了有效的工作责任制, 确保任务、责任的层层落实。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包抓联系制度, 每年3次组织医改督导组检查考核, 采取通报督办的方式落实任务。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 拿出560万元奖励完成改革的县区, 充分调动了各县区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四) 加大宣传培训, 凝聚改革共识。
加强宣传培训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 对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合理预期、凝聚改革共识和营造改革氛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市以《汉中日报》等媒体为载体, 先后开展了“汉中医改进行时”好新闻评选活动, 设立了“汉中卫生在线”宣传专栏, 中、省多家媒体也多次深入我市采访报道, 扩大了宣传效应, 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医改、支持医改、参与医改。
三、几点体会
(一) 落实政府责任是改革成功的基础。
由于各种原因, 多年来, 政府履行举办公立医院的责任逐渐弱化, 特别是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 使公立医院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谋发展的状况, 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趋利行为, 形成并加剧了“看病贵”的现实问题。要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 政府就必须承担起举办公立医院的规划、决策、保障、监管责任,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
(二) 建立财政补偿长效机制是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关键。
汉中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地方财力十分有限,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很难持续稳定, 实行以人员基本工资为基数, 确定财政补助额度并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的补偿方案, 经过几年实践, 比较符合汉中实际, 对建立起财政预算补助的长效机制,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主导作用、弱化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趋利行为, 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是推进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医院院长和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力军, 要注重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否则医改的主力军就成了“阻力军”。特别是部分经营情况好、业务收入高的医院, 更容易出现等待、观望的消极现象。在改革过程中, 我们虽然实行了“财政预算到单位”, 但更重要的是执行“绩效考核到个人”。通过绩效考核、岗位聘用以及对院长和医院的考核和奖励机制, 使职工工作有压力, 干事有动力, 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 控制医疗费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是改革的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
始终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基本目标, 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 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支付方式改革、临床路径管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等综合系列措施, 引导医务人员开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遏制医院趋利倾向和行为, 使医疗费用得以控制,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广大群众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医务人员受鼓舞、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检验标准,坚持发展、改革、管理相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目标任务
以破除“以药补医”格局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三、组织机构
为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经院务会研究,成立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市、县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查找分析公立医院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切实稳妥的组织实施。
2、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永宁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安排,起草具体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统计各种报表,整理归档资料,并负责协调办理日常工作。
四、主要任务及具体分工
1、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加强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关系,在所有临床、医技科室长期聘请专家教授10名每周一次来院讲课、会诊、指导手术;年内开展10—15项新技术、新项目。使广大群众不出县就能得到区内最好名医、专家的服务,有效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
责任部门:医务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2、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医院专科竞争能力,加强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充分发挥医学重点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疾病防治的中流砥柱作用。打造两个市级重点专科:放射科和骨科,骨科已被银川市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六个县级重点专科:普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检验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对重点专科进行人才、设备及管理的扶持;加强新生儿科、中医科、口腔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专科建设。医院将不断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激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申报更多的市级和县级重点专科,提高知名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谢炜 责任部门:医务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8月
3、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依托与宁夏医科大总医院技术协作关系,制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在院内10个临床及医技科室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相应学科带头人,通过以科室为单位有针对性的查房、讲课、提问、学术研讨等方法提升科室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带动全院技术水平;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所有临聘人员签定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金;加强对临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实行竞聘上岗,定期考核;年内选送区内外上级医院进修人员16人,参加区内、外短期培训班260人次,院内举办培训班24次,平均每月两次。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吴学英、王建平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4、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率先在全区县级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中His系统、pack系统、lis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乔菊红、姬超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5月
5、深入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向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倾斜,向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重点把医护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如床位使用率、门诊人次),费用控制指标(如平均住院日),合理用药指标(如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满意度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领导:保金林
责 任 人:张彦杰、纳佃永、保金林、杜双、刘青华、杨新斌、吴学英、王建平
责任部门:院务会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和建立新的用人聘用机制,积极争取编制数,申请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临聘人员经医院组织考试、面试,院务会集体研究,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制管理,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纳佃永、保金林、杜双、刘青华、杨新斌、吴学英、王建平
责任部门:院务会 完成时限:2013年9月
7、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指导意见》(宁政办发[2011]166号)文件精神。将药占比、床位使用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中,加大奖罚力度,逐步实现“六升六降一规范”。实施“五挂钩”,将控费指标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与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挂钩、与科主任、护士长、负责人任用挂钩、与各科室及医务人员评先选优挂钩、与医师处方权挂钩。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马吉茹、王忠、姚枫
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8、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继续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不断总结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的经验和不足,完善临床路径工作流程、表单;按各级卫生部门的安排,今年推行5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使流程更趋合理有效,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合理的价格、最低的成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乔菊红、马吉茹
责任部门:医务科、质控办、信息科、各临床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9、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组织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完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处方评价和处罚标准》,加强抗菌药物分级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安全使用,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王忠、侯月琴
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0、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使我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达到60%以上,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建立患者和社会参与的评价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 吴学英 责任部门:护理部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1、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保安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确保医疗安全。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吴学英、马吉茹、侯月琴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院感科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12、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进一步推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对无主病人、五保户、贫困户,重度残疾病人落实医疗救助,解决低收入人群医疗费用,推广医保 “一卡通”,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及时结算。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 王梅、陈丽、张丽琴 责任部门:医务科、财务科、医保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13、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急救医疗设备投入,开展院前急救演练,主要是现场的处置能力,强化院内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和应急急救能力,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吴学英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14、争取国家人才免费培训项目,对医护人员进行轮训。从今年开始,要逐步争取国家及区级人才免费培训项目,对专业技术人员逐年进行轮训。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刘青华、谢炜、吴学英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15、强化对口支援。强化对望洪镇卫生院、李俊镇卫生院、玉泉营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受援医院的实际和当地群众的需求,帮助受援卫生院开展特色技术服务,培养一批骨干和科室带头人;免费接收受援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的观摩;定期到受援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新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支援卫生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提高卫生院规范化管理水平。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谢炜、乔菊红 责任部门:医务科、健教科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6、全面落实双向转诊。为达到医疗卫生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目标,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相互协作关系,明确职责和权利。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性地落实双向转诊。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谢炜、王梅
责任部门:医务科、医保科、临床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7、先住院、后付费试点。为探索医疗服务收费管理与结算管理新模式,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服务模式,改革住院押金预付方式,在部分科室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行住院“零押金”试点,先住院诊疗,出院时结算并缴纳个人负担的住院费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谢炜、李永峰
责任部门:医务科、财务科、相关临床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3月
18、全面实施“六免一救助”惠民政策。为了解决孕产妇住院分娩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控制剖宫产,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按照卫生厅(局)的安排,医院全面落实 “六免一救助”政策,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将住院分娩标准、保健项目和新生儿疾病、乳腺、宫颈病变筛查等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谢炜、王梅、季桂梅 责任部门:医务科、医保办、妇产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19、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减少医疗成本。推行医院成本核算,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行财务公开,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等法规,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责任领导:保金林 责 任 人: 李永峰
责任部门:财务科及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5月
20、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进医疗设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项目资金,扩建医院;争取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支持,完善急诊、检验等科室医疗设备;建立新生儿病房,加强中医科建设;合理规划病区,使各病区更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争取项目资金,采购数字胃肠机、床旁x-光机、c-型臂、麻醉机、呼吸机、肠镜、眼压测定仪等设备。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保金林、刘青华、许炜 责任部门:基建办、器械科、财务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21、落实便民举措。积极推行门诊挂号、收费一站式服务,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优抚对象、低保等住院报销一站式服务;履行导医服务、叫号分诊、预检分诊、健康宣教、免费提供担架、轮椅、报刊、开水等惠民举措,优化流程,缩短设备检查预约、报告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对门诊病人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反映的意见积极协调处理。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吴学英、蒋红霞
责任部门:护理部、门诊部、导医服务台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2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继续深入开展文化进科室、进班组活动,各科室要积极配合,共同完成以科室特色为主线的科室文化建设,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责任领导:纳佃永 责 任 人:马娟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23、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硬任务,医院及时召开动员会,全体职工要树立起人人参与、人人创建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创建重点,分解任务,落实举措,各部门、各科室及全体职工要共同努力,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敢抓敢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实现创建目标。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张彦杰、纳佃永、保金林、杜双、刘青华、杨新斌、吴学英、王建平、马娟 责任部门:院务会及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10月
24、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将医院卫生保洁、安全保卫、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运作,对用工、物耗进行仔细测算,制定质量标准,提出保障要求,公开发包给有资质和实力的企业和个人,签订承包合同,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后勤管理效能。
责任领导:保金林
责 任 人:马红才、王建平责任部门:保卫科、总务科 完成时限:2013年3月
25、加强行风及医德医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紧紧结合“三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践行《医德规范》和《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等系列活动,坚持廉洁行医,严厉打击医药购销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责任意识。
责任领导:纳佃永 责 任 人:马娟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医改项目的细化分解和责任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和目标,确保各项责任目标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各科室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到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3
孙志刚充分肯定了我省医改工作,他表示,在全国医改工作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连续五年坚持把医改主要任务列入“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深化医改积累了宝贵经验。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采取综合措施,大胆探索创新,需要把握七个方面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二是调整医药服务价格,三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四是改革药品采购机制,五是加强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六是提升服务能力,七是构建分级诊疗格局。
李克指出,我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着力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补偿和投入机制、构建有序就医格局、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药品采购机制改革、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促进医患和谐等八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下功夫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篇大文章,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医改办主任,各省辖市所属县(市)县长参加了会议。
(本刊编辑部)
吉林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篇4
一、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径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少走弯路, 吉林省出台了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 要求各试点县 (市) 以县级医院为重点, 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前提, 以改革付费机制为突破口, 以改革补偿机制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降低县外转诊率, 力争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研究了各项改革内容对医院的作用后, 经过筛选, 确定了五项主要核心内容, 称为“五大机制”。
一是改革补偿机制, 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监管, 改变“以药补医”局面。
二是改革新农合付费机制, 控制过度治疗。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改革, 要求做到逐步减少项目收费比例。根据2 0 11年试点县新农合每个病种补偿金额及人次, 按补偿多少排列顺序, 找出中位数, 并增加10%, 作为2012年单病种补偿标准, 预算2 0 1 2年补偿总额。各级医疗机构超资自行承担, 结余可用于绩效工资补偿, 比较有效地控制了过度医疗。
三是实施分级负责诊疗机制, 降低县外转诊率。明确县、乡、村医疗机构负责治疗的病种和数量;县级医院自己不能治疗, 经外请医生后可以治疗的疾病病种和数量;以及县医院不能治疗, 需要县外转诊的疾病。采用差异性报销原则, 将门诊病人引导到乡镇以下就诊, 给予较高的报销比例, 争取将90%的门诊病人留在乡镇;将住院病人引导到县级就诊, 给予较高的报销比例, 争取将90%的住院病人留在县级。力争县外转诊率每年下降5%以上, 2015年达到10以下。
四是强化政府投入机制, 确保医院公益性。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资金保障, 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六项投入政策。要求各试点县核实债务, 三年内全部化解, 让医院轻装上阵。
五是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确保留住人才。要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职工工资由两部分组成, 基础工资 (档案工资) 占工资总额的40%, 按照出勤和一般工作情况发放;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60%, 按岗位工作的数量、质量和医德医风等考核指标进行发放, 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工资的上限以能够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准。
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初显成效
(一)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出现了“四升四降”。
截至2012年10月, 4个试点县8家试点医院各项数据与2011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四升四降”。4个试点县门诊人数上升43.37%, 住院人数上升31.96%, 医疗收入上升30.55%, 医务人员收入上升30.05%;门诊次均费用下降7.65%, 住院次均费用下降2.43%, 药品价格下降15%, 新农合县外转诊率下降4.14%。
(二) 实行付费机制改革后, 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方便了群众就医。
从2012年3月起, 延吉市中医院实行住院患者“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患者住院时, 只需出示医保卡等身份识别证明, 就可以办理住院手续, 不需提前预交住院押金;办理出院时, 患者根据报销后的情况, 再缴纳自己承担的部分, 由此避免了由于住院时押金不足,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病人不能及时住院治疗情况的发生。该制度推行3个月, 就有1400多名患者享受到了“先住院、后付费”待遇, 收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三) 实行分级诊疗机制, 控制县外转诊, 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农安县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后, 对新农合患者医药费用补偿比例进行了调整, 确定在村级卫生室诊治的疾病31种。在乡镇卫生院能够诊治的疾病68种, 乡镇卫生院门诊就医报销比例由45%提高到50%, 年度封顶线由260元提高到300元, 住院报销比例由85%提高到90%, 如患者自行到县级医院治疗, 医药费按40%报销。在县级公立医院确定能够治疗的疾病501种、不能够诊治的疾病41种、请上级医院医生指导可以治疗有多种并发症或病情危重的疾病40种, 普通疾病住院报销比例由75%提高到80%, 大病由80%提高到85%, 如自行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 医药费按30%报销。通过医疗机构分级负责诊疗制度和总额预算、按病种定额付费、提高报销比例以及差别支付机制的实施, 避免了医疗机构推诿病人, 缓解了上级医院就诊压力, 减少了患者就诊医疗费用, 有效降低了县外转诊率。各试点县县外转诊率出现了历年没有过的下降幅度, 极大地减轻了群众外出就医的沉重负担。
(四) 各级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 增强了县医院的公益性质。
延吉市政府在每年化解1080万元债务的同时, 设立配套资金1000万元用于医疗改革。农安县政府计划每年投入医改资金3500万元, 并且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逐年化解债务。乾安县政府将卫生系统所有离退休人员工资共计1350万元作为长效补偿机制由县财政全额纳入预算, 并且为县医院、中医院购置了大型先进医疗设备。
(五) 实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延吉市中医院按照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医生可在岗位工资的基础上多得100%绩效工资。农安县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 月平均工资提高26%, 骨干医生提高的幅度更大。乾安县、镇赉县普通医务人员的工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推进县级医院改革深入开展
(一) 扩大试点范围, 力争2013年在全省全面展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二) 调整医疗收费标准。继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 启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工作。适当提高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设立医师服务费, 提升手术费、护理费等, 提高的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 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三) 全方位加强县级医院建设, 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积极培养和引进县内学科带头人, 制定招聘优秀技术人员到县医院工作的优惠政策。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开展远程会诊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规范医疗行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医疗机构评审和质量控制, 优化就医环境。
(四) 加强督导调研, 完善各项改革内容, 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良性运行。县级医院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需要及时予以解决, 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的工作进行督导调研,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确保顶层设计的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使县级医院改革健康稳定发展。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5
陕政发〔2012〕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0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120号),并确定在37个县区开展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向,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在基层三级卫生 网络的核心作用。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发展,为县域居民提供健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二、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 “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改革任务
(一)制定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县级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以现有医
疗资源为基础,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含非公立医院)。重点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和编制。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重症患者救治,疑难疾病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三)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2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级药品采购结算中心进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推行医用耗材省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4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适时推行城镇医保、合疗资金市级统筹。城镇医保、合疗经办机构应为县级公立医院拨付必要的周转金。
5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县级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保障医院在职职工基本工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具体保障比例根据本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收支情况确定,保障程度要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应给予全额保障;医院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政府逐年偿还。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省、市政府按照各县经济发展情况给予适当财力支持。
(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探索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成员包括政府办医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理事会负责审定医院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定和修订;院长选聘与考核;监督医院运行等职责。
2.建立院长聘用制度。明确院长、副院长任用条件,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院长、副院长人选,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医院理事会聘任。实行院长、副院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
3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全面负责医院运行管理。医院内部建立科学
民主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决策、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中层以上人事任免等事项要民主审议,报理事会审批。
4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等制度。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5.控制医疗成本。通过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把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把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核定人员编制。县级政府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确定县级公立医院设置规模,报市级政府审批。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其中,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自主确定岗位。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同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3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
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可拿出一定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确保医务人员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各县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计划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每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与医保经办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化医疗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健全转诊预约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
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七)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中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才不受人员编制限制。调整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比例。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县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0人,全省每年培训1000人;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在职研究生定向培养制度,全省每年从县级公立医院遴选50名左右医师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县级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各市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4推行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同时,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
年的规定,落实城市医院长期派驻医师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制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卫生部门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强化对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
2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一定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建立相关领导机构,制定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完善配套政策。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积极完善各项改革配套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规划;省编办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任务等因素,制定编制标准和政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县级公立
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不同类别县域公立医院政府保障政策和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省物价局制定合理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办法。
(三)加强医改宣传。各地要加强信息交流沟通,注重新闻宣传,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改革面临的重大机遇,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
(四)强化督导检查。各设区市政府要对改革工作全程监管,及时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阶段评估考核,努力做到“事前有计划、执行有监管、效果有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汇报。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篇6
一、主要做法
2012年, 农安县作为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4个试点县 (市) 之一, 按照省政府设计的“建立五项机制”的要求, 启动了改革工作, 2014年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范围。改革以来, 我们坚持“强化政府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三条主线,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整体进程。
一是建立政府保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 定期督导调度改革工作, 确保了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加大保障力度, 2012年, 整合了县城内医疗卫生资源, 为县人民医院增加用房2510平方米、增加医护人员56名, 并于2013和2014连续两年批准县人民医院自主公开招聘医护人员110名, 有效缓解了医院房屋不足和医护人员短缺问题。2014年重新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新增456名, 增加了人员经费投入;政府锁定并承担了两家公立医院历史债务1.2亿元, 现已化解到位5340万元, 并承担了544名离退休人员经费, 使公立医院能够轻装上阵。政府还为公立医院采购了核磁、CT、彩超、肾病透析机等仪器设备30件套, 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革以来, 县级投入资金达9745万元, 占各级财政投入的70%, 用于药品零差率补偿、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以及化解历史债务。今年, 县政府再投入1亿元, 用于公立医院仪器设备更新和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破除“以药养医”是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2012年我县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中药饮片除外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县政府对取消加成减少收入部分给予全额补偿。2014年吉林省出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 我们及时调整了诊查类、手术类、护理类、中医服务类和大型设备检查类共1906项收费标准, 同步, 建立完善了新的补偿机制, 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 1/3通过政府加大投入解决, 2/3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由医保支付予以弥补。新的补偿机制发挥了医保资金和财政的补偿作用, 保障了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
三是强化药品采购和使用监管。我县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全部执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药价较改革前总体下降30%以上, 年节约支出达5000多万元。同时, 在医院内部加强药品使用监管, 定期开展处方点评, 查处过度医疗行为, 并对销售额异常增长且持续靠前的药品采取叫停措施, 2014年仅县人民医院就对医生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处罚达7万余元。通过有力的监管, 目前, 公立医院药占比从改革前的53%下降到44%, 基本药物使用率从8%提高到37%。今年, 两家公立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也实现了省药械采购服务平台上的阳光采购。
四是建立分级诊疗机制。2012年探索实施分级负责诊疗机制, 根据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治能力, 确定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诊治疾病种类分别为501种、68种和31种, 并实行差异性补偿办法, 让在基层进行首诊患者享受最大的补偿比例, 基层最高补偿85%、县级普通疾病补偿75%、市级和省级分别为60%和55%, 县内能够诊治疾病未经转诊自行到上级医院的补偿比例降到20%。除了用补偿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我县还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基础, 几年来, 投入5766万元, 强化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 筑牢了乡村医疗网底, 并在全县建立了县乡双向转诊机制, 乡镇上转患者持基本信息, 到县级就诊享受优先诊疗和检查的便捷服务;县级下转患者持有诊断和治疗方案, 到基层进行康复治疗享受高比例补偿, 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逐步完善, 构建大病转县级、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模式。
五是实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充分发挥医保资金在医改中的保障作用,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建立了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 实施总额预付定额包干、单病种限价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依据前3年次均费用平均值和诊疗总人次平均值作为基数, 计算出当年所需费用总额, 实行预算包干;对前三年住院常见病、多发病中发病率较高的80个病种, 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采取定额包干、超支分担、按月预付、年度结算等办法, 有效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对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分解住院等现象, 不予支付所发生费用, 促使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实现医保资金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疗机构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约束转变。
六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县政府建立了对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和医院运行情况的绩效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与院长任职资格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挂钩, 促进院长落实任期目标责任, 挖掘医院管理潜能。医院内部实行全员岗位聘用管理, 并针对岗位不同, 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度, 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 坚持不与经济收入指标挂钩的原则, 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 鼓励医务人员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七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我县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制定长期住院医师进修学习计划, 鼓励医生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 大力支持特色专科建设。同时, 充分借助上级优质医疗资源, 努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我们与省内三甲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 在医疗远程会诊、省级专家坐诊、开展疑难手术、特殊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管理以及双向转诊工作方面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通过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不断满足县域百姓的就医需求。
二、主要成效
我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得到了整体性的深入推进, 基本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百姓受益率得到提升。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 让百姓直接受益, 实施以来共减少收入6364万元, 全部惠及百姓。从两家公立医院运行来看, 2014年:门诊39.6万人次、住院4.7万人次, 分别比改革前增长51%和42%;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4, 680.26元, 增长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2012年增长13.76%, 2014年增长仅为0.31%, 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住院次均费用:2012年比上年增长13.76%、2013年比上年增长7.01%、2014年比上年增长0.31%)
二是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两家公立医院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采取窗口叫号、无假日诊疗、出院一站式服务、费用自助查询等便民服务, 2012年创新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制度, 新农合患者住院只交自付部分费用, 不用交押金就可以住院治疗, 解决了困难群体住院交不起押金的实际困难, 群众十分满意。此外, 全县所有肾病患者在县内就可以完成血液透析, 并能够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二次补偿以及民政救助实现免费治疗。我们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下沉式服务, 组建责任医生健康服务团队和义诊小分队, 深入到边远村屯为大病患者、空巢老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 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治水平。
三是职工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新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实施, 体现了科学与公平, 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职工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县人民医院职工月平均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36%, 骨干医生最高月收入达1.5万元, 县中医院职工收入也比改革前有了大幅提高。目前, 医务人员都在钻研业务知识, 通过业务水平的提高来体现自身的劳务价值, 努力提供让患者满意的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县借助全省强化对口支援以及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有利契机, 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尤其医疗联合体组建后, 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地下沉, 患者对县级公立医院的信任度得到了提升, 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2014年接受省级12名专家帮扶, 指导开展胃癌、结肠癌等疑难手术658例, 为患者节省支出达700多万元, 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目前, 拥有与上级医院建立的联合科室3个, 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7个。中医药特色也进一步凸显, 建成省级重点专科3个,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40多项, 年诊疗达7万多人次。我县虽然临近医疗资源丰富的省会长春市, 但是通过改革, 县外转诊率大幅下降, 目前为9.8%, 较改革前降低22%。今年, 我们将借助医疗联合体平台, 重点提升位居县外转诊榜首的冠心病心梗、肺心症心衰以及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 力争使县外转诊率达到9%以下。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7
3年后的今天, 医改的成效如何?医改的路径是否摸清?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 陈竺部长的结论是, 3年来,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改革重点, 取得明显进展。同时, 他也这样描述医改的进程与方向:“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 破除‘以药补医’下了最大的决心, 但目前来看水比较深。”
新一轮医改的主要指向, 无疑是主要针对的公立医院, 既然陈竺部长都坦言“水比较深”了, 那么, 来自医疗卫生界的政协委员是如何看待“公立医院改革”这一“中国特色的医改难题”的呢?针对这一话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6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局中人”, 让我们看看这些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们怎么说———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破旧立新”
今年, 公立医院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但是, 自2010年2月底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 一直纷扰不断, 在寻找普遍适合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上, 答案仍很模糊。我个人认为, 两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之后, 在新一轮的“全面推进”方面想有实质性的收获, 有很多方面需要“破旧立新”。首先要不折不扣执行“去行政化”。公立医院“去行政化”, 表面上是改变医院的组织和制度结构, 但根本上是改变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据说, 在卫生行政系统内部有著名的一问:“卫生部不管公立医院管什么?”问题是, 很少有人追问这里的“管”究竟是“行政管理”还是“监管”?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实际上, 如果推行了管办分开, 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权力就会硬起来, 整个医疗卫生的监管会大大加强, 医疗服务、药品、疫苗的最低质量保障问题就会大大减少。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政府改革林林总总, 但是, 很多专家、媒体和地方主管, 都把焦点放在了“政府财政补偿”上, 异口同声地疾呼“落实”。说白了, 就是向财政要钱, 却不关心政府与公立医院的财务关系如何界定, 应该建立怎样的游戏规则, 这显然错置了改革的焦点。因此我说, 如果中国公立医院依然深陷“行政化”的泥潭而无力自拔, 那么“新医改”就不可能成功。其次, 要赋予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落实“管办分开”原则的要害, 在于推动公立医院走向“法人化”。在“法人化”的制度环境中, 所有公立医院同卫生行政部门脱离行政关系, 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法人, 对其所有活动, 包括人员雇用、服务提供、资产购置、接待与投资等, 独立承担所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现有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没有必要保留。医院之间只有规模大小、服务领域、服务水平之别, 而没有行政级别的高低上下之分。
最后我认为, 要彻底取消“以药补医”, 还需要配套措施。任何改革都需要好的配套措施, 才可以有效减少调整成本。实施“医”、“药”分家和提高服务费这一举措, 其相关配套措施应该包括:革除中间环节后药品价格的降低;同时充分发挥医保的作用, 以弥补因提高服务费而对一些如穷人和确实需要不断门诊的病人所造成的损失;加大对医生违法的处罚力度, 如某些情形下可以终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抬高医师职业的入门门槛, 加强医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教育, 提升医师自身素质等。
中央要做好改革顶层设计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广、深度深, 因此, 我认为目前的改革尚未取得系统性、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其原因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不能解决。这表现在:一是政府管理职能错位, 产权制度不明晰, 医院缺乏经营自主权, 难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二是补偿机制不合理, 医疗服务收费过低和“以药养医”导致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医院公益性日益淡化, 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诱导消费及过度医疗行为。三是市场经营管理理念缺失, 激励机制不完善, 无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缺乏严格的经济和成本核算, 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呢?我认为这需要中央下决心进行统一部署, 并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同时, 首先各级政府还要转变行政职能, 尽早实现公立医院管办分开, 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民众健康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 改革政府收入分配体系, 使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医疗卫生比例不能低于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比例。其次, 还要改善政策环境。要修正相关政策, 鼓励组建医疗集团, 促进营利、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适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发展一部分营利性医院, 强化对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承担的公益性服务的经费补贴和政策优惠。第三要改善法律环境。尽快制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使非营利性医院的产权性质、经营管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破产等转制过程中的问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四要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深化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立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 积极发展商业性医疗保险。第五要优化补偿机制。尽早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 增设药事服务费, 降低药品和检查费用, 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 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控制等方式。政府加大投入, 实施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第六加强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限制公立医院的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第七要建立医疗机构考核体系, 包含成本核算、服务数量、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区域人群健康指标等内容, 定期进行考核, 并按考核结果决定财政补偿经费。第八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运行效率。第九呢, 就是要优化利益分配和人事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 合理定编定岗;实行干部聘任制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包括工作量、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医疗安全和病人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接下来是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高效和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体制。将公立医院置于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同时,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鼓励国内外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民营医院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要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最后还要强化社会监督。建立群体意愿的充分表达渠道, 形成全社会认可的医改方案。促进医院管理的职业化, 强化行业内的服务、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加强社会监督, 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舆论监督的方式, 对医疗服务全过程及各关联要素、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全方位监督。
完善补偿机制, 调整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长期以来, 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来维持正常的运转。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 药品加成作为医院补偿的重要渠道将不复存在, 虽然财政补助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是医院补偿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我认为, 要搞好公立医院改革, 首先要调整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理顺医药价格体系, 使医疗服务价格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服务价值, 使医务人员能够仅仅通过医疗服务收费体现就足以获得与其人力资本及其医疗服务价值相称的收入, 使医疗机构通过医疗服务收费就能够实现足额补偿。只有在这个前提下, 彻底消除“以药补医”、“以设备检查补医”机制才有可能逐步扭转。调整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有利于各医疗机构把注意力集中到自身医疗技术的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等方面去, 逐步向“以技补医”的健康方向发展, 使得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上靠服务质量求发展的良性轨道。其次是要调整提高护理收费标准。护理人员是医院最大的工作群体, 人力资本投入所占的比例大, 合理的护理收费政策将从根本上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第三要调整提高三、四级手术的收费标准。特别是三、四级手术风险较大, 医患矛盾突出, 收费未能完全体现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 不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 调整可适当提高三、四级手术的收费标准, 完善公立医院的价格补偿机制制。第四要调整床位费的收费标准。最后还要将医疗服务收费纳入医保。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医院成本, 然后将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种补偿途径既合乎个人服务的补偿途径, 也并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社会影响最小。当然, 为了避免各级医疗机构通过过度服务来增加收入, 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如何改革医疗支付方式, 采用包括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支付, 以控制医疗卫生总费用, 也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尚红
深化医改必须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我认为, 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确保公立医院改革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 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则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 我想谈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完善公立医院编制配备标准, 适当增加编制数量。建议根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等因素, 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型公立医院的编制配备标准。对承担对口支援的公立医院、教学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开展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的医院, 进一步增加编制。二是要赋予公立医院必要的用人自主权, 建立竞争性的用人制度。允许公立医院自主招聘新进人员, 择优聘用。改革人事制度,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三是要改革分配制度, 建立与医疗行业特点相适宜的薪酬制度。一是要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水平。试点突破对公立医院的工资总额控制。提高人员经费占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 力争使大型公立医院这一比例达到40%以上。政府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力度, 对其人员经费给予一定比例的保障。二是完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结合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建立, 使信息化平台成为绩效考核的技术基础。中央层面出台与医疗行业规律相适宜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 指导地方将医疗服务提高数量、质量、技术难度、风险度、群众满意度等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并将其与医务人员收入待遇相挂钩。确保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 医务人员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改革难点:政府职责缺位, 资源配置失衡
公立医院是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主体, 占医院总数的91%, 95%的患者在公立医院就医。因此,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中的最难的, 但也是最重要的。2011年李克强副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文称, “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明显缓解, 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 一言道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据卫生部统计显示, 群众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仍在上升, 2008年为5098.7亿元, 2009年为6570.8亿元。群众医疗费用的实际负担并未在公立医院有所减轻。
我认为,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在于:政府职责、监管和投入缺位。资源配置失衡。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萎缩,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 基层服务能力薄弱;重点任务如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补偿、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 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公立医院改革事关医改全局。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 我认为:首先, 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应有突破。需要从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制约机制等三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设计, 方案中把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县级医院改革作为重点突破口。其次, 要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多方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 卫生、人社、药监部门应归口管理。认真总结17家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 制定工作计划, 分解目标任务, 层层落实责任, 加强督促检查。第三要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标准。将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质量提升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标准。最后, 公立医院院长在医改中还要起到引领作用。院长要主动适应医改新形势, 带领医务人员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展开讨论, 制定有效措施。
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新的补偿机制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3年、2014年共抽取在岗医务人员722人进行问表调查。
1.2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 绩效管理 体系及医 院运行中员工积极性评价的相关定量与定性指标设计调查表,分别围绕工作环境满意度、医院内部运营情况认可度、薪酬待遇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调查表数据, 建立数据库,经逻辑检查、核对后,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 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
2结果
高淳人民医院发放调查表750份, 回收有效问卷722份,其中2013年384份,2014年338份。
2.1工作环境满意度
2013年调查人数384人,经统计对工作不满意占2.3%,一般占27.3%,满意占70.3%。 2014年调查人数338人, 工作不满意占2.1%,一般占44.4%,满意占53.6%。2013年和2014年满意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30,P =0.00)。
2.2内部运营情况认可度
调查显示,2013年被调查者认为运营欠佳的占15.6%,认为运营好的占84.4%,7家医院汇总分析认为运营好的占71.7%。2014年被调查者认为运营欠佳的占22.5%,认为运营好的占77.5%,7家医院汇总分析认为运营好的占75.9%。
2.3医务人员薪酬增幅
高淳人民医院2014年员工薪酬在2013年基础上整体降低443.68元,两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 0.000)。
3讨论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意味着满意度提高,而满意的医务人员必然会提供更多让患者满意的服务。在调查的7家医院中共有3家医院医务人员在2013年基础上薪酬待遇下降;有2家医院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下降,而高淳人民医院下降明显,2013年的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由70.3% 下降到2014年的53.6%;有2家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内部运营情况认可度明显下降,高淳人民医院下降最明显,由2013年的84.4%下降到2014年的77.5%。
3.1医院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常情况 下 , 一所医院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时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常见因素:(1)执业环境,主要指医务人员就社会层面的宏观执业环境,以及医院范围内的微观执业环境;(2)事业发展平台和职业发展前景;(3)精神与物质的激励程度,主要指工作待遇,被重视和认可程度;(4)工作中能否产生成就感和具备挑战性;(5) 所承受的 工作压力 是否与自 身的能力相匹配。其中很重要的是上级对员工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如果其他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更换了员工的上司或领导,短期内即可产生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如果新老上司传承性不够,甚至较差时,则员工积极性的波动会更大,即使在推行医改的大背景下, 如员工待遇变化不大,领导变动不多, 员工积极性短期内变化也不会很大。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支持了这个观点。研究中发现,短期内影响员工积极性的较敏感的因素应是:工作待遇和领导价值导向;长期影响因素有:医院文化、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自身价值的体现和被认可、职业前景等。
3.2医改背景下如何建立员工积极性有效评价体系
医疗服务是通过医务人员完成, 如果医改不能很好保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利益[1]。医院员工积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医院管理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但在医改背景下,如何探究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评价体系,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笔者设置了医院员工积极性的调查表,在实施本轮医改前后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医院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工作环境认可度在实施医改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递增,说明如果医改过程中员工的待遇不降,医院的价值导向不变,短期内员工的积极性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医院员工积极性变化较大,可能与待遇环比下降、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变化较大有关,而与本次医改的大背景关系不大。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调查问卷中设置的工作环境满意度、医院运营情况认可度及薪酬待遇满意度3项内容能较好地评价大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笔者还遴选了人均年度工作量、科技投入业务收入占比、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患者综合满意度等客观指标来间接评价医院员工积极性状态,统计结果也表明,此类指标也能敏感地反映大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受到保护。
3.3医改过程中保护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应对之策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9
一、镇江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
镇江两大医疗集团的组建, 标志着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以政府引导、自愿为主的原则, 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紧密型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以技术为纽带、松散型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两大集团分别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 以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成员。通过组建医疗集团, 对公立医院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通过建立医疗集团现代化法人治理结构来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一) 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1. 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
市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市直公立医院出资人职责, 负责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 监督公立医院资产和运营。
2. 成立医疗集团理事会。
由出资人代表、法人代表、医院职工代表及其他代表组成, 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理事长、理事分别由出资人市卫生局、江苏大学聘任。
3. 实行院长负责制。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院长由理事会聘任, 对理事会负责。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并提请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院长聘任, 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
4. 加强集团民主监督。
建立集团监事会。监事会监事长、监事由出资人聘任。
(二) 运行机制改革方面
1. 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 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 加强医院财务监管, 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
2. 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聘用制, 结合新一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完善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将医疗集团发展和职工个人利益紧密联系, 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 补偿机制改革方面
1. 明确政府投入责任。
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 在确定原有财政投入基数的基础上, 确保每年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增长幅度。
2. 逐步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实行医药收支分开, 逐步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四) 监管机制改革方面
1.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 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
2. 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等级评审、要素准入、执业行为的管理, 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 组建集团, 多元办医
在改革举措上, 一方面, 以组建医疗集团的方式实现管办分开, 将所有公立医院实行属地化管理, 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全行业监管, 市直医院、区属医疗机构、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等各种性质的公立医院悉数加入医疗集团, 成立理事会代表出资人履行办医职责;另一方面, 鼓励社会资本以合作、托管、改制等形式参与医疗集团成员医院改革, 同时积极落实扶持政策, 鼓励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办医, 服务于深化医改的核心目标。
(二) 集约发展, 适度竞争
两大医疗集团的组建, 都是以一个三甲核心医院 (江大附院、市一院) 为龙头, 组合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并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分别以技术为纽带的松散型和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组成集团, 打破地域和行政管辖限制, 双方自愿组合, 构建两个规模相当、实力相近的改革样本, 在给两大医疗集团赋予集约化的发展平台、发展空间的同时, 也为良性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医疗集团突出资源整合, 以技术为纽带的松散型医疗集团注重技术互补, 各有发展优势, 兼具增长潜力。
(三) 联动改革, 稳步推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镇江市将重点和突破口放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同时配上同步推进基本医保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四项改革, 使其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集团化的公立医院改革方式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公立医院改革既无先例, 又无模板, 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镇江市从确立思路、制订方案到采取措施、着手实施, 在群众认可、基层接受、先易后难、渐进稳妥的前提下, 实现边试行、边细化、边完善, 依靠群体的智慧向前推进改革。
三、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医疗集团的优势
镇江市集团化的公立医院改革方式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放大公益效应、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等方面, 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收效卓然。
(一) 有利于公立医院合理布局
公立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 争取竞争优势, 盲目扩大规模, 低水平重复建设;专科医院综合化;中医院西医化, 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公立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办医主体缺位。集团化的改革, 明确了由集团理事会代表出资人行使办医职责, 集团内各成员医院之间进行医疗资源布局调整, 既有内在动力, 又有施展空间。通过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优势互补、各有所长、多方共赢, 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资源效用, 放大公益效应。
(二) 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共享
医疗集团成立临检中心、影像中心、采购中心、供应中心、信息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健康宣教中心等, 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实现了集团的技术力量、检查设备、后勤服务等医疗资源在集团内部医院之间、集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共享, 既促进了集团集约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行成本, 又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 节约医疗费用。
(三) 基层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集团, 由原来医院对社区的外部行政推动的帮扶机制变为集团内部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 增强大医院对社区的辐射作用、扶持作用。医疗集团将通过采取下派医生工作、人员进修培训、业务指导、设备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专科建设、临床诊疗技术等进行帮扶, 提高社区疾病防治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 三级医院的服务”。
(四) 形成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集团各医院开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转诊病人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具的转诊单, 实行“一免三优先”:即免挂号费, 优先预约专家门诊, 优先安排辅助检查, 优先安排住院。集团各医院则将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或临终关怀患者, 及时下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 并提供治疗方案和定期查房临床指导。建立了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得到有效的落实, 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五) 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一方面, 医疗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有利于实现医院之间专科建设、学术科研、人才成长的统筹协调发展, 形成各有重点、资源共享、平台互补的良好格局, 为医务人员创造了更好的事业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技术发展平台, 促使医务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专业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大的提升, 进一步激发了医务人员的事业热情和创业潜能;另一方面, 集团通过建立层级清晰明确、指标精简量化、方法科学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 促进医院产生降本增效的内在动力, 强化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质量高技术倾斜、向多劳优得倾斜, 集团不同成员医院中的相同岗位职工只要付出同样的努力就能得到同样的报酬, 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六) 群众医疗负担得到减轻
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医疗集团的帮扶, 提升了服务能力, 得到了群众信赖, 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愿意到社区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有很多优惠政策。社区就诊医疗费用补偿比例高于医院, 免挂号费、诊疗费, 执行药品零差率政策, 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医疗救助对象在社区实行“基本医疗服务包”门诊免费医疗救助制度等。集团扶强社区与医保优惠政策有机结合, 使得群众在社区就诊更安全、更方便, 医疗费用更低, 让群众得到许多实惠。
四、小结
民生主导下的镇江公立医院改革, 以公益性为价值取向, 以集团化为载体, 探求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扶强社区卫生机构, 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加强层级绩效考核,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使得公立医院在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民生轨道上不断向前推进。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篇10
1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实施方案》要求:(1)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2)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3)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4)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5)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6)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有26个省份医改方案要求与国家要求大体一致,包括:江苏、河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新疆、内蒙古、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宁夏、海南、河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山东、四川、天津、西藏、浙江、江西。
有3个省(云南、福建、黑龙江)除达到国家要求外,在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其中,云南要求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监管机制,重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模式从规模建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运行方式从自我发展向有效监管的转变;福建要求各设区市和较大的县整合组建一个或多个由多家不同等级医院组成的医疗集团,或由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建立以合理分流病人为主要内容、以双向转诊为纽带的分工协作机制;黑龙江要求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北京方案首提公立医院准公益性,要求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推进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更多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省份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不是最近的事情。但是,将其最新的医改方案与其以前的医改文件进行比较,也能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早在2003年11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3]39号),其中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很多值得肯定的新颖探索,本文全文照录如下:
(一)建立出资人制度,积极推进管办分离。
明晰公立医院产权关系,将其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并按照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出资人制度,落实医院的法人自主权。在国有出资人代表尚未明确之前,暂由原主管单位代行出资人职能,承担出资人责任。
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组建国有独资的医疗投资发展公司,创新公立医院的产权管理模式。医疗投资发展公司经同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现有公立医院中的国有资产及财政对公立医院建设的新增投入,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二)完善院长负责制,落实院长经营自主权。
公立医院院长的选聘由出资人决定。院长的任职资格条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适用全省。院长的选聘可采取直接聘任、公开招聘、推选、委任等多种方式。医院行政副职的选聘由院长提名,出资人决定。院长在院内具有充分的人事、分配及经营自主权。院长对出资人负责,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院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院长的报酬主要与社会效益以及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挂钩,由出资人确定。积极探索效益工资和年薪制等多种报酬实现形式。
(三)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改革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打破人员身份限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全员合同聘用制。机构编制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对医院人员编制和卫生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实施管理,医院有权根据医疗业务的需要,自主聘用员工。
改革分配制度。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进行管理。员工的工资福利由医院根据劳、责、绩、效综合考核,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案,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各级政府应加快建立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公立医院员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公立医院员工养老、医疗保险待遇按当地事业单位政策执行。解聘分流人员按当地事业单位的改制政策妥善处理。
(四)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打破部门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在业务、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对部分中小型公立医院,可区别不同情况,整体进入综合性医院或转为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联合重组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城镇综合性医院向社区和农村延伸,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综合性、高水平的大型医院为龙头,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公立医院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和维修、重点学科建设以及执行政府指令任务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公立医院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要改革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允许公立医院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部分特需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发展、改造所需征用土地、置换土地,参照当地公办学校的有关政策执行。
乡镇卫生院也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原则上一个建制乡镇保留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保留的乡镇卫生院,参照上述有关原则和具体做法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对其余的乡镇卫生院,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形式,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然而,在2009年9月下旬制定的《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中,却看不到这些具体而有力的措施,也未看到对6年前医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的大致评估。
2 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实施方案》要求:(1)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2)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3)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4)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5)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6)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7)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8)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9)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除福建、北京、天津、宁夏4个省份外,其余26个省份方案要求与国家要求基本一致。其中,福建医改方案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上有特殊要求,即探索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在批零差率不突破15%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差率的加价政策,分期分批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床位费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北京方案在医疗服务评价体系上做出了探索,要求建立以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就医秩序和患者满意度等为重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实施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推进实施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天津2009年的医改实施方案以及宁夏则未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提出要求。
3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实施方案》要求:(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2)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3)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有24个省份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上,与《实施方案》保持基本一致的措辞,包括:江苏、河北、安徽、山西、陕西、云南、甘肃、广西、新疆、内蒙古、江西、贵州、北京、湖北、海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四川、西藏、浙江、湖南。
有4个省份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云南方案要求优先扶持到贫困地区和农村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享有与政府所属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机会;广东方案要求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鼓励港澳台资和外资来粤举办医疗机构;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15%左右;福建方案要求在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没有达标的区域,可以优先发展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营利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鼓励台商投资医疗服务业;青海方案要求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在卫生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
在发展慈善事业上,重庆方案要求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此外,天津2009年的医改实施方案以及宁夏的方案均未提及多元办医的相关要求。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并不忽视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的问题,但是对如何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并没有给出符合地方实际的明确想法和思路,对于各地阻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各种因素也没有特别加以指出。由此来看,各地医改方案在这一点上几乎都停留在表明态度,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操作的、有的放矢的改革措施,哪怕是对这类措施的原则性陈述。
地方政府对多元化办医之所以缺乏创新勇气,恐怕也与中央负责公立医院改革的卫生主管部门对管办分开原则作“内分外不分”的理解有关,既然卫生主管部门既要对全行业进行监管,又要对卫生主管部门系统内的公立医院进行内部运营管理,这就意味着卫生主管部门既要当医疗全行业的裁判员又要当公立医疗机构的教练员或领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政策导向下,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即便地方政府在多元化办医方面本有创新的初衷,也只好暂且偃旗息鼓,等待观望。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荐阅读:
让干得好的有奔头——海南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07-07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07-25
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05-20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09-12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11-19
积极推进工资标准调整09-06
积极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11-11
积极推进我国成为林业产业强国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