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方法(精选12篇)
交给方法 篇1
摘要:数学是高中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在高中的多门学科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自新课改以来,我国的数学课堂有了一些改变,但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压力依旧很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方法,以便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教学方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现状
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现状: (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形式,不重视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样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没有课堂效率可谈. ( 2) 学生不预习,不知道自己的疑难点,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 ( 3) 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老套,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出现问题时缺少给学生自我发现的机会. ( 4) 对于新课程的方法,无法准确有效的在课堂上实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方法及策略
1. 高中数学应将精选讲解内容做到适时适当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注意讲解精选内容,讲解的内容要条理清晰、有侧重,集中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讲解组合问题时,教学难点是明确组合与排列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在这点上确实很困惑. 此时可以针对问题设计如下一个题目: 已知1,2,3,4,5这五个数字. ( 1) 能够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 2) 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 3) 能组成多少个含三个元素的集合? 因为这个题目针对学生的困惑,所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激情. 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小组讨论得到,( 1) 问数字可以重复不是排列问题也不是组合问题,可以借助分步计数原理得到53= 125 ( 个) ,( 2 ) 问三位数与数字排的顺序有关是排列问题,借助排列数公式可得A3 5 = 60( 个) ,( 3) 问组成集合与元素所处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 借助组合数公式可得C3 3= 10( 个) ,也得到了要判断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首先是选取的元素不能重复,若题目要求元素的顺序是排列问题,不要求顺序是组合问题. 通过适时、适当的安排了这样一个题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难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将课堂的多数时间交给学生,这样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使学生对于难点知识易于接受,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 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
预习是任何学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有效的预习能给有效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上正弦定理这节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行预习,预习后学生就会提前掌握正弦定理a /sin A=b/ sin B=c /sin C= 2R ( 注: 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了解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而且明确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中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到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可以更自信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使得自己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可以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对下一节课预习更带劲,如此循环反复,不断的良性循环后,学生的课堂教学成果会大大增加[2].
3. 把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
教师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等比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S3,S2成等差数列,求公比q. 学生给出如下的解答过程:,得q = 1( 舍) 或q = -1/ 2. 教师不要立即指出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去到书上查看等比数列公式,学生经过看书发现要对公比q = 1先讨论是否合题意,当q≠1的前提条件下才有上述学生的解答过程. 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明确了正确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方式,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3].
4.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总的来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就是教师应当在授课时方法要简便、经济、知识容量大、覆盖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知识,讲授抽象的数学问题多与现实中的实际相结合,这样使问题变得具体实在,更易于接受. 例如证明不等式(a + m)/ (b + m)>a b( 0 < a < b,m > 0) . 这个不等式的实际意义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比如学生联想到“用a克的红糖制出b克糖的溶液,则其浓度为a/ b. 若在上述的溶液中再添加m克红糖完全溶解,此时溶液的浓度增加到(a + m)/ (b + m). 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上述的不等式,这样学生可以快速的听懂和掌握,同时也可提升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交给方法 篇2
总喜欢做这样一个游戏:闭着眼睛,拉着你的手,让你助我跨越所有障碍,到达目标。
刚开始,总是紧紧握着你的手,担心地闭着眼睛,小心地向前跨步。可不管怎样,我还是害怕。害怕前面就是一块大石头,害怕前面是一滩深水。尽管我与你的手紧紧相连,尽管我把你的手勒得生疼,可是我的心充满了彷徨。阳光是那样烦躁的热,前方是那样恐怖的远。于是,我忍不住睁大眼睛,发现我正走在一大片宽阔的.土地上。你轻轻地说:你犯规了。可我看到你眼中的失落。
我说,我们再玩一次。于是,你拉着我的手。你温热的体温传到我的心里。我轻轻地靠在你的肩头。你让我抬脚,我就抬脚。你让我跳,我就跳。我的耳边飘着你跃动的音符,心中充满这对你的信任。最后,我轻轻睁开眼,发现我站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你轻轻地说:你赢了。我看到你眼中的愉悦。
既然是朋友,就丢弃那无谓的多虑,把心交给你,让你引领你走一段美丽的路程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交给方法 篇3
“智慧城市”、“无线城市”趋势已明,WIFI也可能是未来的大势。但将免费WiFi置于宏观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问题就出来了:免费WiFi究竟是该依靠市场,还是该依靠市长?
早在2007年,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就曾决定花费2.1亿港元,在主要市区提供免费WiFi上网服务,努力将香港打造成无线城市,但很快遭到了香港几家运营商的联名上书,最后不得不妥协。比如香港地铁,2007年刚推出的时候,是20港元包天;2013年7月,变成了每台设备每天有5次机会、每次可免费使用15分钟。
免费WiFi将直接导致收益打折,运营商反对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也是鼠目寸光的,因为运营商不愿为免费埋单,自然有愿意埋单者。2013年2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计划打造一个覆盖全美的免费超级WiFi网络,计划一出,除了遭到运营商的强力反对之外,部分国会议员也以增加财政负担为由加以拒绝,但谷歌、微软、康卡斯特、时代华纳有线等商业巨头还是组成了免费WiFi联盟,已在美国多个城市推出了免费WiFi服务。
免费WiFi,对社会整体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的。但目前商业逻辑还不够清晰,所以起始阶段,政府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但从目前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政府的界限都非常清晰。比如我国香港,采取的就是“先期建设由运营商投资,然后政府购买服务”,对公共图书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不得附加商业因素,纯由政府购买,其它如商场、酒店、餐厅等非公众场所,则由运营商进行盈利运作,成本或由运营商、或由商场等自行消化。又比如新加坡,虽然政府的主导角色较强,但也是“官商合作”。
免费WiFi商业前景诱人,不会缺少喜欢冒险的商家来尝试。即使在初期,需要政府大力介入主导,出钱出力,但也得有一个明晰的边界,需要市长与市场合作才能保持质量与可持续性。
把机会交给学生 篇4
一、给学生动口的机会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开口, 让问题走进课堂, 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 使每个学生敢想敢问。教师必须把动口的机会交给学生, 使动口活动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 教师有时可以“傻”一点, 不必太聪明。如果学生一旦遇到疑惑, 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帮学生“铺路搭桥”, 一显教师“能者”的魅力, 学生就会懒得动脑筋, 久而久之有困难就会产生依赖教师的思想。如果教师这时能说“我不知道!”“我也没办法, 你再试试。”“你能帮我吗?”让所有学生的脑袋都“转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就会多一些“我想起来了”、“我有办法解决”、“我还有一种办法”、“我的办法更好”, 等等。记得在上《小数乘法》新课时的片段:
师:谁知道“0.4×0.2”等于多少?
生1:等于0.8。
师:同意吗?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赞同)
师:既然有这么多的同学认为是0.8, 那么老师也认为是对的。 (老师有意引而不发, 话音稍停, 就有同学举手起来) 怎么?有不同意见?
生2:我认为应该等于0.08。
生3:我也认为是0.08。
生4:我反对。0.08比两个因数都小, 怎么乘法所乘的结果会越来越小呢?
生5:是啊,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怎么会越加越小呢?
师:对, 它的积怎么会越乘越小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研究。
生6:我认为0.4×0.2应该是0.08。因为从乘法等式可以看出:40×20=800, 两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倍, 而积就缩小了100倍, 即4×2=8;那么由0.4×0.2与4×2比较, 两个因数也是分别缩小了10倍, 所以积也应该缩小100倍, 即8缩小100倍是0.08。
师:好聪明啊!你已经掌握了小数点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了。大家明白他说的意思吗?
生7:我是这样想的, 先把0.2扩大10倍看成是2, 算出0.4×2的积是0.8, 再把它的积缩小10倍就是0.08。
师:哦, 真行。你居然还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它的结果。
生8:我是从小数的意义来思考的, (边说边画图) 0.4×0.2是求0.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 用方格图表示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 其中的4份是0.4, 再把这个0.4平均分成10份, 其中的8份就是0.4×0.2所表示的意义。从图上可以看出, 它占整个正方形的百分之八, 也就是0.08。
师: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 你真了不起!
正因为有了教师把动口的机会让给学生, 学生才会毫无拘束地“抢着”发言,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学生学得更愉快、更轻松。
二、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 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手实践, 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一次, 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之后, 一位学生问我:最少需要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才可以摆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当时, 我问了他的想法, 他说可能是4个吧。我说:“你回家自己动手试验一下, 相信你会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第二天, 他自信地告诉我是8个, 而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同时又告诉我说, 通过摆几个更大一点的正方体, 经过猜想、实验、验证, 最后自己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大正方形的体积与它的棱长有关, 而一行摆几个小正方形决定了它的棱长的大小。”
依据“认识的基础是活动”这一原理, 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给学生动脑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 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学生, 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 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多一些成功的体会。这样,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敢于打破常规, 别出心裁, 勇于标新立异, 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得在教《分数应用题》练习课时, 出了题:某村要挖一条长600千米的水渠, 前4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5, 照这样的速度, 剩下的还需几天完成。
生1: (600-600×1/5) ÷ (600×1/5÷4) =16 (天)
生2:600× (1-1/5) ÷ (600×1/5÷4) =16 (天)
生3:4×[600÷ (600×1/5) ]-4=16 (天)
生4: (1-1/5) ÷ (1/5÷4) =16 (天)
生5:1÷ (1/5÷4) × (1-1/5) =16 (天)
生6:4×[ (1-1/5) ÷1/5]=16 (天)
生7:4× (1÷1/5) × (1-1/5) =16 (天)
生8:1÷ (1/5÷4) -4=16 (天)
生9:4× (1÷1/5) -4=16 (天)
生10:4÷1/5-4=16 (天)
有了这么多的解法, 是因为教师的放手让学生到知识的大海中搏击,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开阔, 思维更活跃,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把班会交给学生 篇5
——关于班会的反思宋玉梅
班会是每个班级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不少班主任却对此头疼不已,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开,平时工作够忙的了,每周一的班会课是个负担。
本人亦是如此,根本就没有精心设计一堂班会课,大多数就是我“独角戏”一演到底:传达学校的政策、上周的不足与本周要开展的工作。可是我发现,学生们对这样的班会早已失去了兴趣,每次说起班会就像是一堂静坐课!静心反思,我发现自己对班会的定义不明确,没有认识到班会课的意义!
班会课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课!因此,班会课必须交还给学生!在本学期开始,我一改去年“独角戏”的模式,基本把班会交给学生主持!每周五我会把下次班会的主题写在黑板上,由每个组长牵头去准备节目,或小品,或朗诵!下周一早晨选拔一男一女两名主持人,并且每个组长抽签决定表演顺序,再把节目的名称,形式,参加人数统计起来,便于主持人主持!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大大提高了,每次都精心地准备节目,最期待的课就是班会课!
把班会交给学生并不是说班主任完全放任不管,班主任必须对班会加以引导和对主持人、组长进行培训!我首先把九个组长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进行培训,比如每周的任务要么分工完成,要么组织一起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必须注意纪律以及安全!由于每周主持人不定(这是为了更多的孩子有主持的机会),每周一选好主持人后,我都会简短 地培训一下,比如首先要明确这次班会有哪些环节,其次每个环节改如何连接,每个节目的串词改如何去写,主持时要做到大方,富有感染力!这样经过培训每次班会课都十分精彩!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必须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考评!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演,适时作出点评:指出优缺点。班会课小组的表现纳入每天的小组比拼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持续下去!
另外,由于班会课不同于平时教师头头是道地讲、学生正坐静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班会课座位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变换。可以分成左右两大排,学生面对面,中间留出来表演;地点可以再教室,也可以在室外。
经过这一系列的创新,我发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提高班级工作效率,从而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试想,这样一举多得的方式我们班主任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
把宝石交给美惠 篇6
途经一片荒漠,同行的人都选择了乘坐飞机穿越,唯独他执意要徒步穿行。导游美惠见无法劝阻他,取出一只木盒:“这里面装着几颗宝石,麻烦你帮我带到沙漠那边去……说实在话,我也担心在非洲坐飞机的安全,只可惜体力不济,不能陪你走远路。”他应诺下来,走进了沙漠。
一场风暴突如其来,他迷失了方向,干粮和水袋都被卷走了,他陷入极度恐慌。翻遍了所有口袋,他取出那只木盒,心想里面准是价值连城的宝石,便忍不住仰面长叹:“对不起你呀美惠,看来我要辜负你了!”但转念间,回想起美惠的信任,以及宝石的珍贵,他又不甘心轻易放弃,便挣扎着站起,在茫茫大漠中重新寻找出路。此后,每当干渴、饥饿袭来,他就看一眼木盒,想到自己还没有完成美惠的嘱托,想到自己必须走出去,便又增添了新的力量:“我一定要把它完好地交给美惠!”
如此这般三天过去,他终于走出了沙漠,激动地把木盒交给美惠。美惠灵巧地打开它,里面露出的不是宝石,而是几块普通的石头:“感谢你把它们交还给我!”看着这一幕,他惊呆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携带了数日的,竟然是这些平常无奇的石头,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其实宝石和石头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要它们安全了,你也就平安了呀!”美惠关切地说道。
把课堂交给学生 篇7
笔者有幸到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考察学习, 对学校所实行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在自己的班上进行了实践, 经过近一年来的探索, 笔者有了更深的体会。
给学生一个机会, 他们就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上学期, 从杜郎口中学学习归来, 我就开始了教学模式转变的尝试, 结果让我焦虑和不安的不是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 而是学生的表现欲太强, 老师讲授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内容, 让学生全员参与用两三节课还完成不了。但是, 学生的热情很高, 课堂上学生的笑声不断。慢慢地以前课堂上从来不动的学生也上讲台了, 他们获得了参与学习的快乐体验。我想, 这也许要比我们塞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我们用一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一个知识点, 学生要折腾几分钟, 甚至十几分钟。比如, 有的学生为了介绍“乐府”一词, 连大学课本都搬进了课堂;有的学生为了展示名句, 费时费力抄了数页。这些做法暂时看似乎浪费了时间, 但从长远看, 学生学会了学习而且终身受用。
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有个别学生竟然把每篇课文都改编成打油诗, 有的学生能把每篇课文都画成画。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 学生们自发举行了题为“挑战磨难, 笑对人生”的演讲比赛。
心理学家罗杰斯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有潜能, 一经开发, 能力无限。”以往, 在课堂上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这是我们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 也许那是因为我们只有好的用心和好的出发点, 而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我们不能不说“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尝试和探索,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激发和释放出来。“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体验心灵的共鸣。
实施素质教育, 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多年来, 我们一直高喊着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 但是, 为了升学, 谁也不敢放松应试教育。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和谐统一起来, 素质教育并不拒绝考试, 应试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过程。杜郎口中学的老师说:“我们的学生, 考不上学的, 以后不能总在农村呆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杜郎口中学摆脱了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 将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提高了自学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了知识, 也体会到了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在交流展示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文化知识, 也很好地培养了语言素质、心理素质。
在一次次尝试中, 学生得到了锻炼, 获得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自信心, “我的课堂我主宰”, 有了这份自信, 学生无论身在何处, 都能很好的立足, 由此看来, “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 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就是对素质教育的真正理解了。
走出应试教育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了, 见识广了, 眼光也远了, 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多少人用挑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课堂, 多少人用过激的言辞谈论着老师。
交给孩子“开门”的“钥匙” 篇8
信息技术教师所任同年级的班级较多。在一次教学“演示文稿”的课上, 我利用这一特点, 对不同的班级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示范讲解—操作验证—拓展应用”三段式教学方式;另一种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试”, 让学生在主动尝试、大胆猜测、积极反思的活动中, 获取感性认知。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插入声音”和“给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不必说,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波澜不惊。教学任务正常完成。第二种尝试我尽量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在插入声音环节, 学生能够较顺利地独立完成。可是在插入声音后, 学生们提出了问题, “我们插入的声音怎么不能像老师的演示文稿那样从始至终地播放, 而只是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播放呢?”书上并没有介绍方法, 单纯看书解决不了这个新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动手想办法。
这时, 有位学生激动地说他找到了解决方法。我请他演示给大家看, 我发现他是把每张幻灯片都插入了声音文件, 结果每放映一张幻灯片时声音都从头播放。他的这种办法还不只一位学生使用。我引导学生选中第一张幻灯片, 看一看“自定义动画”窗格, 所插入的声音在这里被定义成一个动画, 能否以这个为切入点, 通过动手尝试找到答案呢?我继续让学生探索, 并且规定了时间, 有的学生一分钟内就找到了答案。我请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讲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
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注意挖掘教学中隐藏的“发现”因素, 让学生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 成为“问”的主体, 成为一个“信息源”,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我想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由“一维目标”转为“三维目标”的魅力所在。
通过对比, 我发现用第一种方式教学, 课堂看起来流畅而高
/陈杨
效, 但缺少了原本很重要的探究过程, 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学生课后遇到类似问题时, 还是难以独立地解决问题, 原因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于做一个“模仿者”, 而不是一个“探索者”。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 我们要用它处理信息, 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必须注重掌握软件的共性, 能够举一反三。假如教师愿意花费一点教学时间, 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 引导他们利用小组协作、教师释疑、书本帮助等多形式进行探究,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多种方法, 使认知逐步转化为能力。这便是将“开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这种学习行为一旦成为一种习惯, 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真假肉松面包”不妨交给市场 篇9
所谓“真肉松”是指纯肉制作的肉松, “假肉松”实为肉粉松, 由豆粉和肉粉混合制作而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 价格差价超过5倍, 但加工成面包后口感都差不多。为了降低成本, 不少烘焙企业纷纷使用肉松粉, 而在产品名称上笼统注明“肉松”字样, 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
对此, 有食品专家建议, 应针对肉松类制品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 加强有效监管。不过, 在笔者看来, 对于食品加工这样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 并不适合制定过细的标准加以约束。今年初, 广东发布“汕头牛肉丸”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规定牛肉含量必须超过九成, 就曾一度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 牛肉丸里该有多少牛肉, 应由经营者和消费者决定, 政府当奉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同样, “真假肉松面包”的问题也不妨交给市场来解决。
事实上, “真假肉松面包”的提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广义的肉松, 就包括肉松、油酥肉松和肉粉松3种类型。国家对于肉松和肉粉松都有规范的生产标准, “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方面的指标各有不同。严格来讲, 肉松没有真假之分, 只有含量高低, 只要是遵循行业标准生产出来的都是合格原料, 下游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用于面包等食品加工。只是有一点, 相关制品必须实事求是地注明, 配料为肉松还是肉粉松。
前些年, 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也是让人真假难辨, 有关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巧克力包装配料表必须注明“可可脂”或“代可可脂”, 乱象得以有效遏制。当下, 一些商家就是打“肉粉松也属于肉松”的擦边球, 以肉粉松为配料, 但产品名称却打着“肉松”的名义。对此, 有关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加强监管, 要求商家准确标出配料成分, 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于依旧“挂羊头卖狗肉”欺诈消费者的, 依法查处。至于剩下的事情, 则完全可以交给市场。一些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 自然会选择正宗的纯肉肉松, 走高端营养路线, 在市场上迅速脱颖而出。
把学习评价权交给学生 篇10
一.倡导合作, 让集体的力量推动个体成长。
高尔基说:“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够解释那直到现在还是不能超越的神话和史诗的深刻的美。”而安·谢·马卡连柯更是将集体主义发展成 为一种教育思想。所以我们不妨将繁琐的学习评价任务分解到个体, 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 让1+1的和大于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漠视一个客观规律:只有学生本身才能从根本上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所以, 学习的评价主体同样也可以是学生。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笔者将各种学习评价全都交给学生, 我只作抽查、总结工作。作业完成率、交送率、满意度都明显好于往届, 并没有出现因为老师没有直接参与而使学生淡化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有的学生主动找合作伙伴接受评价, 甘拜为师, 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均找到了兴奋点。有的还主动报告本组作业完成情况, 甚至详细到小题、个人。有的组长在催收作业时, 不断向落后的学生施压。这样, 课文背诵、词语默写这些费时费神的评价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完成;作业快速地收集上来。当然, 在集体活动中, 部分学生拖拉作业、投机钻营、厌恶学习、刁难评价者等现象也暴露了出来。老师掌握了真实情况后, 借助老师的优势, 适时对话、温馨施压, 就比较好地解决或部分化解了这些问题。
二.构建体系, 让制度的力量约束个体进步。
团队精神如果说是理念, 那么制度约束则是定力。把权利和责任分解给学生, 并不是完全放手, 而是恰当的牵手, 让他们学会走路, 学会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抹杀。一个集体没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一定不能构成强大的合力。所以教师要做好集体行为规范的制定工作, 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务实、易操作的制度体系。笔者所带的班级共有76名学生, 我把这个集体分成16个小组, 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各一人, 而且定期换届, 明确组长责任、权利、义务, 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鼓励他们组内解决组内问题, 组与组之间开展评比, 形成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竞争合作并存的人气场。这就好比一块石头在与众多石头的摩擦、激流的冲刷中实现华丽变身的过程。例如, 张荣耀, 学习惰性强, 背诵课文老是背不好, 不肯下功夫, 别人老早完成了的背诵任务, 他还迟迟不达标。组员纷纷埋怨他, 组长就天天催他, 我得知情况后也给他吹吹风, 渐渐地他跟上来了。
语文学科有不少主观性较强的作业, 比如随堂小练笔, 我要求组长批阅或组员互批, 硬性规定评价时, 一看字数多少, 二看是否符合要求, 三看书写是否认真, 有无错别字, 四看语句是否通顺, 五看是否有亮点。这样对于评价者有据可依, 对于被评价者则形成一定的压力, 迫使他们认真完成, 摒弃敷衍了事的思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
有了评价制度, 学习集体才有了凝聚力。当然, 并非任何群体都可以被看成是集体, 只有那些具有团结性、高水平的整合作用以及集体主义倾向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才能称为集体。也就是说必须具有广泛约束力 的制度才能使得一个个个体形成集体。学习评价活动只有个体最有发言权, 他们朝夕相处, 最了解彼此的学习状态, 用合情合理的评价制度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学习磁场。所以教师在集体评价中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学习者制定评价制度、监控执行。
三.培养习惯, 让持续的发展影响个体终身。
从语文学科来讲, 熟练背诵、认真书写、流畅表达等这些良好习惯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广泛的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从人格健全的角度来看, 及时完成工作、尽力减少错误、自觉接受评价、学会沟通、讲究合作、尊重别人、掌控自己等素养, 几乎都可以得到培养。反之唯我独尊、闭门自封、排斥异己、拒绝建议、拖泥带水等这些不良习性, 如果远离了集体的磨砺, 那么就很可能严重阻碍个性发展。
钱交给婆婆以后 篇11
我和吴占是祼婚,无房无车无钻戒,只有个半大不小的婚礼。我很得意:我这样爱着吴占,他理应一辈子对我好,像我这样的好女人世间哪儿找去?
婆婆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委屈你了,孩子,我家吴占欠你啊!放心,两年后一定让你住上自己名下的大房子。”
我们婚后租住的是筒子楼,离吴家很近,简陋但清静。公婆认为:租房要花租金,吃住也没人照顾,不如搬到他们那100平方米的楼房和他们一起住。婆婆热情,公公慈祥,吴占也依恋原来的家,我动心了。
但母亲及已婚女友异口同声坚决反对:公婆再好也是外人,和媳妇难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别扭,何况小夫妻要有私密生活。思前想后,我没搬过去住,但每天都和吴占回去吃饭。
我还答应了婆婆一件重要的事:把钱交给她打理。
做出这个决定,我是做了很长时间思想斗争的。母亲、女友反对的声音持续不断。但婆婆有她的道理:吴占和我花钱不节制,几乎是月光族。由她来管理能够统筹规划,合理花费,力争两年内让我们存上房子的首付,到时她就不再干涉我们的经济。
婆婆还提出,她每月都会公开账务,还把自己和公公的退休金每月拿出1500块钱也放进存款里。我的心动了,吴占是独子,没有兄弟分财产,我们工作几年确实没什么存款,需要一个会理财的人,才能实现我们买房子的梦想。
我怕母亲大呼小叫,便没有告诉她,偷偷把工资卡交给了婆婆。我和吴占的月工资都在4000元左右,总共8000元有余。
其实,卡交上去的瞬间,我的心就空了,也有些后悔。
我闷闷不乐,心想:我结婚什么都没要,还要搭上自己的工资,我是不是脑残啊?吴占抱住我,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会永远爱你,钱交给妈其实是为了合理理财,两年后供上房子她就不再管了,别让世俗观念影响了咱一家人的感情。”
我不快地说:“她那么会理财,为什么不为你结婚准备房子呢?”
这事其实我知道,公公的一场大病,让吴占的婚房首付泡了汤。
要钱难
工资卡交给婆婆后,我和吴占不再花钱买肉,房租水电也无须费心,由婆婆全权打理。她每月给我们每人500块钱零花,大额的花费由她付钱。最初,我轻松极了,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操心的日子真不错。
可半个月后,我就不自在了。我看上了一件600元的大衣,按婆婆前面说的“大额花费由她付钱”,我问她要钱,婆婆却说:“我看你大衣不少了,你这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不改,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房子啊!”
我咽咽唾沫没再吱声,要想住上自己的房子,就得勒紧裤带让生活水平下降。自从婆婆管账后,我和吴占没出去吃过一次夜宵,没看过一场电影,因为婆婆说:“能省则省,夜宵不卫生,电影网上也可以看。”
月底,我回到家,公婆在等我,账本摊在茶几上,他们是专门等我的,公开账目当然也主要针对我。一个月里,除去我和吴占吃饭租金等花费近2000元,我们存了5000多块,加上公婆答应加进去的1500元钱,一共近7000元。
婆婆憧憬着:“按每月存6000元算,两年就能存14万元,目前房价已停止上涨,那你们两年就可以买房子了。”
我欣喜不已,心想,把钱给婆婆管理还是对的。要知道,我这个月光族以前一年的存款也就7000块钱,而婆婆,居然一个月就存了这么多。而且,吴占与我恩爱有加,公婆对我呵护备至,生活质量下降我就忍着点吧。
可是突然降低生活质量,就像要减肥的人一样,说是必须节食,可当美食在前,谁能忍得住呢?毕竟人都有本能欲望嘛!
不吃美食、不买新衣、不逛高档会所,我咽咽唾沫都忍了,权当拿出当年减肥的毅力,可同事取笑我:“小静,你进入家庭主妇状态真快啊,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是啊,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就为了那些砖头瓦片吗?朋友派对我都不敢参加了,因为出去吃一顿就是钱啊。长此下去,我在朋友面前哪还有脸面?我哪还会有朋友?
作为男人,吴占的问题比我更严重。我听到他问婆婆要钱,说是某朋友结婚要随礼、过节得去看望某领导、某某病了要捐款,一共得1000多块。婆婆黑着脸训斥儿子不知开源节流,吴占则低着头像犯错的小孩一样,一声不吭,最后婆婆同意给他800块钱。
我虽然看吴占可怜,但看婆婆对亲生儿子也是如此“抠门儿”,心理平衡了很多。同时,我自己预谋的一堆支出理由也说不口了,但表哥儿子过生日的钱必须得给,我结婚表哥可是给了1000块钱呢,这个我必须得开口。婆婆拉长脸给了我500块钱,并唠叨:“这个月存款没几个了,大家要有个心理准备。”
本来取回的是我自己的钱,现在搞得反倒像我欠她似的,我心里很是郁闷。
当月存款4000余元,公布账目时,婆婆看了我和吴占一眼,叹了口气。我和吴占低着头,没有说话。我们活生生的人,成了钱的奴隶,可没有钱,我们就要成为生活的奴隶,真是矛盾啊。
这年,物价上涨,像雨后春笋一样,500块零花钱马上捉襟见肘了,我和吴占卧谈会后,要求婆婆把每月的零花钱涨到1000元。婆婆唉声叹气:“工资没涨,支出倒是涨了,要是房价再像前几年一样飞涨,我看你们这辈子也别想住进自己的房子了。”
最后,我们的零花钱变成了800元。
翻了脸
过年,婆婆会给我500块钱孝敬娘家;生日,她会给我买新衣服;病了,她会从乡下买来乌鸡给我补身体……按说,婆婆做得也算很不错了,可我心里总是有强烈的不安全和不信任感。
母亲终于知道我把工资卡交给婆婆的事了,她跳了起来:“你脑子进浆糊了?当初结婚什么都没要本来就错了,现在你又把钱交给人家,如果你们离婚了你怎么办?世上哪有像你这么蠢的丫头?”
我相信我和吴占感情稳定不会离婚,可母亲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别忘了,婆婆对儿子是亲人,对儿媳妇永远是外人。”
我的心虚了,在网上咨询,网友众口一词都说我是傻瓜,还说,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就算祝英台和梁山伯活在当下,也不一定能白头到老,何况我们呢?再说了,就算不离婚,没钱也会被人牵着鼻子走,活得没尊严没地位。
母亲给我下了命令:立刻把工资卡要回来,把前面存的钱要回来,自己的钱自己管。
可怎么向婆婆开口呢?会不会伤了老人的心?半年多下来,我们已经有了4万多元存款,这是靠我们自己万万存不下来的啊!
婆婆偶尔会当着我的面跟公公用福建话交流,我听不懂,但留了心眼儿,用手机录下来,交给懂的人翻译。有一回,我居然录下了婆婆说的这样一段话:“现在的女孩子不把结婚当回事,没房没彩礼都敢嫁过来,太轻率,没准儿哪天脑子一热就离了,所以我们必须掌管经济大权,到时候也好有主动权……”
原来这才是婆婆管钱的真正目的!我的脑子真是进浆糊了,当初还以为自己重情重义呢,原来在人家心里却是这样不值钱,还这样被人算计着!
这钱,我必须要回来。
我先从吴占那里下手。吴占不同意,怕婆婆多想。我寻思着找个合适的理由,既不伤和气又顺顺当当地把钱要回来。
这当口我发了笔奖金,我专门跟会计交代,别把钱打到工资卡上,而是转到另一张卡上。会计眼里全是笑:“媳妇不好当吧?多个心眼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唉,我和婆婆都成了阴谋家了,幸好当初我没有同意住在一起。
我的工资卡有卡也有折。一天,我把自己手上的折一刷,发现半个月前支出了1万块钱。婆婆的解释是:吴占的爷爷重病拿去救急了,想着她和公公自己的钱存着定期,就没有取,还说这钱她以后肯定会还上。她说这话时满脸不高兴,好像我不该问她似的。吴占则说:“自己家的钱用了就用了吧,又不是外人,说什么还呢。”
我的火气一下子冒出来了,他们是一家人,可我不是!用了这么大数目的钱,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我强压怒火,说:“妈,以后这钱还是交给我们自己来管吧!”
婆婆立马黑了脸:“看来我是好心办了坏事,这一年来好吃好喝、劳心劳力供着你们,却被人疑心病猜忌着。”
吴占和公公也责怪我。我的火气更大了,一气之下,我把婆婆的录音放了出来,说:“是我疑心病吗?是你们嫌弃我没要房子没要车子,什么也没要,下贱白搭给吴占这穷小子!”
婆婆脸色都变了,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吴占气得把我的手机摔成了两半,说:“你居然用这种伎俩。”
要回卡
平心而论,婆婆还是不错的,勤快明理,也不难缠,可她为什么偏偏要管我这个儿媳妇的钱呢?
我愤然回了娘家。母亲说:“现在知道苦处了吧?先小人后君子没什么错,得把钱要回来再做打算。”
母亲在电话里跟婆婆谈判:“你干吗非要管儿媳妇的钱?你说你是好心,可你好心得太过头了。那你把吴占的工资卡交给我,我来管他们你愿意吗?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是不好,你指导指导就可以了,何必非要亲自插手呢?”
婆婆终于答应还卡,她在电话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我真的是一片好心哪,不然也不会倒贴钱进去。我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们,可年轻人不理解老人哪。我担心小静对婚姻不负责,这也是正常心理,我哪能会想让他们离婚呢?我真的是一点害人的心都没有啊。”
存款和工资卡终于拿了回来,我要把公婆贴进去的钱还给他们,可他们坚决不要,说是为了儿子,该给的。
工资卡拿回来了,我和吴占也没有再回到从前花天酒地的日子。这一年间,婆婆教会了我们如何适应平凡琐碎的生活。
我相信婆婆管钱肯定是好心,可这世间的牵牵绊绊,不是光好心就能够理好的,对婆婆的愧疚,我唯有用今后的孝敬来弥补了。
〔编辑:潘金瑞〕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篇12
一直以来,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 一堂课灌到底, 缺乏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教学内容程式化, 学生学语文是为了分数, 得不到享受, 没有乐趣。所以, 语文老师苦心钻研教材, 呕心沥血, 一节课下来声嘶力竭, 但吃力不讨好。学生在分数的压力下, 埋头苦记, 被动地咀嚼一切知识, 吞咽费劲, 苦不堪言。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 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 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对学生来说, 兴趣的浓淡, 心情的好坏, 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 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使人精神振奋, 学习效果倍增。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为此,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让学生选择教学的课文
1.根据高中学生的水平, 学生读得懂的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去看;学生读不懂的文章, 他们认为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文章, 就让全班同学来共同分析。以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为例, 第二单元共四篇文章, 包括鲁迅的《药》、莫泊桑的《项链》、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学生经过预习, 认为《药》的语言含义丰富, 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所以就重点分析了这篇课文。《项链》一文同学们读得懂, 就让他们课外写短评。《陈奂生上城》一文只分析了一个问题:陈奂生跟文学史上哪些人物形象相似?《守财奴》一文就分析了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语文读本》中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来共同赏析。如:第四册的读本大家就选学了《狂人日记》《百合花》《哦, 香雪》《婴宁》《玩偶之家》等许多著名的文章。
3.再让学生推荐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 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如:学生学到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 就推荐了《小公务员之死》作为对比阅读教材, 进行知识迁移。进一步鉴赏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幽默讽刺的笔法。
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参与感, 有决定权, 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由学生自己设计课前基础知识小测题和课文分析的思考题
1.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爱因斯坦说:要懂得“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 在别人不觉是问题上看出重要问题”。“问”反映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投入、思考和思维空间开阔的程度, 问得越尖锐, 越能反映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越能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真正有水平的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的。所以,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就必须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深入钻研课文内容, 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如: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时候, 学生就问到“北方人念阵字, 总老像是层字, 平平仄仄起来, 这念错的歧韵, 倒来得正好”, 为什么说“这念错的歧韵, 倒来得正好”?学习鲁迅的《灯下漫笔》一文时, 学生提到:文中说的“降格以求”是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就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 思维活跃。
2.很多人以为出练习题、小测题, 就是把生字、生词弄出来就行了。但实际上, 出一份好题, 需要出题者心中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 同时在自己心中有明确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出题, 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编题的过程中, 也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该掌握的生字、生词也得到落实。
三、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 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 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由于由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 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 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 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如一个学生在学鲁迅《灯下漫笔》时就大胆地说:“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处在鲁迅先生讲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也还是“皇恩浩荡”“万姓胪欢”的。但更多的同学马上反驳他, 同学们指出, 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样时代, 我们中国人已经争得了“人的价格”, 而且扬眉吐气!这样的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深远。
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问题, 甚至离开座位, 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 大家各抒己见, 大胆发言, 大胆提出反对意见, 洋溢着集体的智慧, 其乐融融。
这样的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 深化学生的认识。“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交流见解, 往往能拓宽思维, 激发思维的火花, 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和全班的群体交流, 发言者都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交锋, 这是对听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第三, 可以培养全班合作精神。社会发展使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讨论这种学习方式, 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行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极好方式。
一名学生这样来评价小组讨论, 他说:我认为, 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 你也只能有一块钱;但一个思维和一个思维交流, 你就有两个思维!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 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学习《守财奴》, 小组在分析葛朗台对财富的贪婪的细节描写时,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已经形象生动地模仿人物的精彩动作了, 我就干脆提出让学生上台来表演, 然后抓住学生的表演来分析人物性格。学习《雷雨》的时候, 同学们在讨论时争辩: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看着大家争辩得不可开交, 我就让他们找出根据, 进行辩论, 在辩论中就把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出来了。第三册讲诗词, 要背诵的内容特别多, 学生有点厌烦, 我就让他们来个背诵大赛, 学生自己出题, 这样一来, 不但将课内背诵的内容落实了, 还拓宽到课外。第四册主要是小说戏剧, 仅靠老师或者学生分析, 会显得有点单调, 很多优秀的篇目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我就找来电影电视片段,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样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紧张而又充满乐趣, 在一片欢乐声中掌握了知识。
五、让学生自己主持上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我在课堂上让不同的学生主持不同环节:有的学生主持讲演、讲成语;有的学生主持辩论;有的学生主持分析学生设计的练习题;有的学生主持知识竞赛;有的学生主持表演;有的学生主持文学欣赏课;有的学生主持课文分析……这样, 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 都有锻炼的机会, 锻炼了胆量, 锻炼了口才, 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主持的学生方面来看, 学生要对他主持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 兴趣加浓, 知识面拓宽;另外, 在同学们看来, 由同学做主持, 距离拉近了, 学习热情也高了, 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 敢于质疑, 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
通过上面的做法,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变苦学为乐学,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
【交给方法】推荐阅读: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07-14
交给村民的监督权06-02
把失败交给过去的散文06-26
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11-11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读后感10-26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研究报告09-15
教师读书分享《我交给你一个孩子》发言稿07-30
写作方法(叙述方法)09-14
科学方法与创新方法07-01
安全评价方法:PsA分析方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