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的学习

2024-08-01

网页设计的学习(精选12篇)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 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 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 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 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此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 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 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 确定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 完成认知冲突, 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然后提问: (1) 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 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 (2) 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 (3) 动手拼一拼, 看一看, 想一想, (4)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 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 该放则放的原则。

2) 全新的知识, 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个苹果, 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 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表示, 这就是分数。如图:然后结合实际讲解的含义, 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 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练习、复习课, 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 可让学生思考: (1) 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 (2) 还有什么不懂? (3) 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4) 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 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 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 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 完成认知冲突, 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 并不断提高、拓展。

(1) 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 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 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 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因此,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 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 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a) 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 贵在独立性, 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 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 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 (2)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 (3) 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 读书方法适时渗透, 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 提纲逐步精简, 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 走上自学的道路。b)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质疑问难。

(3) 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的机会,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 经常设计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的环节,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 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 使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 互助合作的精神。

(4) 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实践数学。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实际生活出发, 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教师提取生活中一些题材, 让学生联系实际, 学会解决问题, 例如:在引入圆、正方形等概念时, 举出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学生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 如身高、体重、视力等;保护动物、收集废电池等环保问题经济问题;净胜球问题;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等等。引导学生亲近数学, 感受数学与我的联系, 化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5)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 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 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 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扣子, 再把扣子分成两部分摆一摆有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 发现10的组成的不同摆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学教育的效果和成败, 也是新课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2

”www.w3.org/TR/html4/loose.dtd">

替换为您的文档标题

替换为您的文档内容

★ html学习总结

★ 如何深入学习网页设计

★ 网页设计总结500字

★ 个人设计模式学习总结

★ 学习总结

★ 学习总结格式

★ 月度学习总结

★ 学习总结模板

★ 如何学习好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3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设计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基于设计的学习的意义

基于设计的学习(Design 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DBL)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美国的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在她的《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三基于”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即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设计的学习。相对于前两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DBL与它们有所不同, DBL更强调“设计”对学习产生的作用。DBL要求学生参与设计型学习挑战,在挑战活动中学生通过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设计并制作相应作品,挑战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 DBL比较适合发展主题知识和技术性知识。可见,DBL是一种高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实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运用DBL的设计过程

最典型的DBL的可操作模型是由其创建者多林·尼尔森(Nelson Doreen)教授提出的逆向思维(Backward Thinking)学习的过程模型。该模型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所关注的知识的记忆及事实的理解,其具体操作步骤有六步半,如图1所示。这种模型与传统的以基本事实为出发点的教学不同,它要求学生进行“逆向”推理,首先要明确学习主题,然后从课程中找到核心问题(即设计挑战任务)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产品设计,之后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教师作为指导者在此过程中给学生相应指导,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设计、判断、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得到积极培养。最后,根据学生、教师的总结与反思,结合实践结果,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再修改,整个过程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

参照多林·尼尔森教授的逆向思维学习模型,笔者根据DBL迭代循环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对DBL的学习过程作了一些探索。要保证在一到两个课时(一课时45分钟)内完成DBL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的DBL学习过程有五个步骤:(1)确定教学内容。教师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设计原型供学生研究,对学生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可以作简要讲解和说明,学生对设计任务有初步了解。(2)领取任务,明确要求。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并在教师引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及技能,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制订任务解决的方案。(3)设计与检验。这一步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学生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开始任务的初步设计或基本设计,完成后通过小组检查、小组竞赛或调查研究等方式检验其初步设计是否存在漏洞,在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并结合自己的喜好、经验、技术水平对任务进行修改与详细设计。(4)分享与交流。这一步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考虑到实际教学时间,笔者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先进行小组作品分享,再由小组推荐1~2个优秀作品进行班级评价。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的时候,要求作品的作者介绍设计意图、设计经验与使用的技术等。(5)评价与反思。评价包括自评、他评等多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和良性竞争。反思能促进学生成长,它是学习创新的基础,是对设计过程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包括设计中的得与失、设计问题的解决、学习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反思能使学习状态更优化。

三、DBL典型设计案例

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实验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走近HTML为例。按照传统的上法是先理论讲授、再实践练习。运用DBL进行教学,其教学实践是一个分析、设计、调整、修正的一个迭代的教学过程。如图2教学过程所展示的。

DBL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力。就本案例来说,教师为学生提供HTML代码的自主学习资源:http://www.w3school.com.cn/html/index.asp(因特网资源,如图3),学生利用w3school网站上提供的HTML学习资源开展本节课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挑战性的导入问题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学生带着强烈的解决问题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有趣的实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分析、设计完成作品,并在小组活动基础上不断创新、调整、修正作品。这种“自主学习+分析思考+亲历体验”的方式,符合DBL所述的认知规律。

四、运用DBL的教学收获

笔者通过分析课堂实施过程、反思评价、学生数据调查、师生访谈等一系列方法,对本研究的实践结果作了整理,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开展DBL的实践能将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能使学生乐意并积极地参与到自主的、协作的、探究性的信息活动中,不但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使得课堂学习气氛高涨,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完善。现将本研究的一些收获做总结,具体如下:

1. DBL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任务,注意设计任务的梯度,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任务设计还要关注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并注意问题拓展,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发现、讨论、解决、完善的任务设计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期待,学习热情高涨。

2. DBL的情境设计。DBL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理论问题实践化,创设不同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善学、好学、乐学。

3. DBL的问题解决方法。DBL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自主学习任务,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和竞争学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自尊心,这是一种隐形的学习动力,学生置身于“挑战”与“竞争”的自主学习环境中,体验竞争带来的刺激和挑战带来的激动,其自信心得到增强。

4. DBL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脱离了技术培训的教学模式,从“主导”转变为“辅助”,教得更轻松。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授业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古板的严师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DBL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走进学生中间,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及时帮助有疑难的学生,发现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改进设计任务,使教学变得越来越轻松。

5. DBL中的教学评价。设计作品的评价,笔者采用的方式是先小组评价后班级评价;对学生活动的评价,笔者采用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公正、公平的评价。DBL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多样化的、民主的、和谐的。

笔者通过一轮的实践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开展DBL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冯锐,缪茜惠.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 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9,(10).

[2]王佑美,李璐.设计型学习——一种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

[3]吴海飞.基于设计型的学习——《欢喜过年》教学简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2).

[4]张君瑞.“基于设计的学习(DBL)”理论与实践探索[D].扬州大学,2011.

移动学习下的情境学习模型设计 篇4

移动学习 (Mobile Learning) 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设备上, 能够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 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授课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消除了一般可携带装置的机动性之地域限制。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 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它强调, 学习是主管经验系统地变化 (重组、转换或改造) , 学习时, 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 而是在积极主动地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构建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建构主义认为, 符号不是知识意义形成的完全取决因素, 很大程度上存在于情境之中, 学习者是在与环境 (包括社会情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 由此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 即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3. 情境式移动学习模型

3.1 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关键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者学习进行的自主性、施教过程的情境性以及学习的协作性, 因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模型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以学习者为主体, 以施教者为主导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者为主体, 虽然学习者有时是处于“传递——接受”的学习状态, 但更多时候应该是处于施教者引导下进行主动思考的过程, 需要在情境中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构建。虽然有时施教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但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习者进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所有教学方法与施教过程都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并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与方式, 旨在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以真实情境为载体

以情境为背景的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之一, 它强调, 学习活动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并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应该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构建。因此创设与学习者自身文化水平相关的情境因素, 以及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样化情境就变得十分重要。

(3) 开设“协作学习”

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有全面的理解, 并且, 学习者也不一定完全独立解决所有的情境问题, 因此必然要开设通过面对面或者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

3.2 移动学习技术特征

移动学习是随着现代社会教育文化科技发展大背景下而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基于互联网络与便携式移动终端, 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发生学习过程, 同时, 它的技术特征, 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创建真正的建构主义情境式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1) 移动互联网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 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 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 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在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超媒体移动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 灵活地在知识内容节点上自由浏览, 以学习者学为主体的学习得到最大的体现。

(2) 智能移动手机操作系统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移动手机智能操作系统发展越来越成熟, 以Android为例, 虚拟现实技术、环境资源 (如地理位置定位、图像采集与字体识别技术等等) 摄取等均为情境学习提供了可能,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刺激学习者学习动机达到“好学”和“乐学”效果。

(3)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协作学习”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为学习者提供了实时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在移动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在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 还能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突破了传统学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3.3 情境式移动学习模型设计

基于以上对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的特征分析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分析, 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情境式移动学习理论模型。在整个模型中, 以学习者为本, 加以系统控制而又不会完全放任学习者, 加以外部环境 (情境) 刺激, 以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同时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协作学习”, 为学习者的在交流提供了可能。

自由环境的移动学习系统, 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 结合情境因素, 经过学习活动与测试的反复进行, 对学习者知识进行构建, 将短时记忆转换为永久记忆。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应该考虑学习者心理方面的特点, 在如图1所示的情境学习理论模型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 施教者为引导的设计原则。

(1) 制定可变化的学习计划。首先评估学习者当前能力水平, 并根据所测试结果以及学习者自身需求, 为学习者设计学习计划安排, 学习者亦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更计划。

(2) 可随时变化的学习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不会让学习者感觉到厌倦, 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实时调控, 随时调整学习内容。

(3) 可随时控制的情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可随时随地采集周围信息入库, 将真实情境因素带入学习中去, 已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4) “协作学习”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在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中, 可随时实现实时交流与资源共享, 从而实现协作学习。

(5) 进行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进行复习与检测的短暂学习经过长时间的遗忘是无效的, 因此对学习者的定期评估与学习者对旧知识的复习变得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继军, 李建珍.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软件导刊, 2010.08.

[2]、李尚阁.论建构主义下的情景学习.外语交流, 2010年11月.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5

标记,例如:

第一个列表项

第二个列表项

第三个列表项

注意您始终需要使用结束标记来终止列表,但

是可选的,它可以自动终止。 第二种列表是一种编号列表,通常被称为有序列表。它使用和

标记,例如:

第一个列表项

第二个列表项

第三个列表项

跟子弹型列表一样,您始终需要使用

结束标记来终止列表,但是可选的,它可以自动终止。

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是定义列表。它允许您列示项和项的解释。这种列表使用

标记开始,使用

结束, 每一个项使用

标记开始,第一个解释使用开始,例如:

第一个项

它的解释

第二个项

它的解释

第三个项

它的解释

结束标记和

是可选的,它可以自动终止。注意列表可以嵌套,一个被另一个包含,例如:

第一个列表项

第二个列表项

第一个嵌套项

第二个嵌套项

第三个列表项

企业混合学习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 篇6

关键词:学习者分析 计算机技能 知识水平 学习动机

一、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是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它是指在E-learning和企业培训中,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绩效方法,恰当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它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它的依据是企业和组织的学习绩效指标。

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ace to Face) 教学和在线(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选择“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獨特而有效的方法,从而调节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 通过关注课程学习的课堂部分(如技能实践和应用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在线课程,减少面对面教学的时间和远程交通费用,解决了速度、规模和效果的协调问题。

混合学习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从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步调的制定等方面都是以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决定的,学习者特征是影响混合学习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混合学习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二、学习者分析

(一)进行学习者分析的意义

企业培训的对象依据组织的需求挑选出来的企业员工,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的特征。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方法的受众,是媒体的使用者。学习者具有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学习方案的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方案设计的成败。

混合学习汇集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优势,可以选择利用的媒体方法和资源更多,设计起来更复杂。进行学习者分析需要了解学习者的教育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准备等特点,目的是为后续的混合学习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最终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教学方案。

(二)学习者分析的要素

学习者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但并不是分析尽可能多的信息就能够设计成功的教学。教学设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学习者的特征做面面俱到的分析,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培训的特点和要求,判断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培训的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目前混合学习主要在企业中运用,企业培训是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在职成人,周期较短,重点在于实用性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工具,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对其在线学习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合学习设计之前,需要对学习者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使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如果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适用能力,开展在线学习比较容易方便;如果调查的结果显示学习者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与在线学习所要求的能力有差距,可以在培训项目开始前对学习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的技能培训,或是采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学习方式,例如课堂教学、工作场所学习、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等方式。

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它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定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学习者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应付本岗位的需要、晋升、个人增值、兴趣、转岗、认证、取得证书或是其他;学习者是主动参加培训还是被动的由企业强制参加培训等。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学习者是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动机较强,可以采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如果学习者被动参加培训,学习动机不强,需要给学习者提供有教师支持的学习课程,并定期进行工作或教学指导。

3.学习者的起点水平

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称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进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是为了明确学习者对于面临的学习是否有必备的行为能力,了解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东西已经知道了多少。

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会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新手和老手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新手希望学习更多基础知识和范例;老手则希望进行问题解决和仿真模拟等较高层次的学习。如果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差异较大,不宜采用统一教学,可以先进行诊断性测试,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学习适合自己水平的适用性内容并达到一个切实的目标。

4.学习者的学习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学习者是否了解在线学习模式;是否进行过在线学习;是否具备进行在线学习的条件(是否可以方便的使用电脑和计算机网络,上网费用是否需要学习者自己承担,是否具有进行在线学习的意愿,能否在家中进行在线学习);不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等。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应对措施,如对在线学习进行广泛宣传;设计以面对面教学为主的学习方案;对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等。

5.学习者的自信程度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相比,缺乏人际情感交流。对于大部分在职成人学习者来说,正式的学校教育已经结束了,如果他们是初次走上工作岗位,难免出现焦虑的情况,对新的工作岗位缺乏信心,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这时进行的新员工培训不宜采用较多的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应尽可能多采用面对面教学帮助,在集体学习中逐渐消除员工的陌生感和焦虑,增进人际交流,促进员工融入新环境。

6.学习者的规模及空间分布

学习者的规模和地域分布影响混合学习案的设计。在线学习的灵活性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行学习,面对面教学则要求学习者在预定的时间集中在同一场所学习。如果学习者人数较多且空间分布较分散,集中在一起进行面对面教学比较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培训成本较高,同时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更高。采用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更为合理,再根据学习内容和员工实际需要辅以面授教学,可以降低差旅费和培训费用。如果学习者规模较小且较容易集中,则可以灵活选择多种学习方式。

7.学习者的学习时间

学习者可利用多少时间接受培训,接受培训的时间是否具有规律性,学习者是利用原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还是工作之余接受培训。如果学习者的培训时间比较有限,可以采用在线学习。据调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在线学习比传统学习快30%-40%。如果学习者在工作之余接受培训,则不宜采用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辅以面授辅导;如果员工的培训时间有规律且在原工作时间接受培训,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辅以在线学习。

8.学习者的性格特点

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倾向于课堂学习,而内向者却不同。如果学习者非常内向(分析员或程序员等),则可以让他们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学习,辅以一对一的支持和在线合作。对于性格外向的学习者(销售员、客服员等)需要尽量避免单独学习。

三、小结

学习者分析是混合学习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的特征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混合学习可以运用的教学方式和传输媒体非常多,在选择恰当的混合学习方式时,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混合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易维.混合式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5(8)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美)爱尔文·戈尔茨坦、凯文·伏特.组织中的培训(第四版)[M]. 常玉轩,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学习分析云平台的设计 篇7

1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在首届学习分析与知识大会上被定义为“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生及其学习环境的数据,用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产生的环境的技术”。学习分析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1995年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到传统教育领域中,并在21世纪的早期应用到在线教育领域。在商业领域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网站分析与商业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来对网络中的访客或用户交互的数据进行收集、追踪、管理、建模与分析,从而获得客户的潜在需求,更好的提供服务与帮助。

2云计算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定义为一种新的数据计算方式,它通过网络搭建服务器群,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成本低廉、灵活扩展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2)平台即服务(Paa S);(3)软件即服务(SaaS)。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学习分析领域当中,可以弥补传统网络服务平台的不足,实现服务系统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3学习分析云平台设计

3.1用户管理模块

平台设计了三类用户,分别是学生、教师与管理员,管理员拥有云平台所有的权限,可以进行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数据管理、学习模块设置、系统分析等功能。

3.2数据管理模块

具有存储教师的教学数据、学生的登录数据、学习时间数据、学习课程数据、学习成绩数据等功能。

3.3学习模块

学习分析系统是否能够分析用户行为的功能至关重要,本文设计的学习分析平台具有学习功能,以Web环境中的学习环境服务器中存储的数据为基础,采用Hadoop软件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该功能架构主要包分析和报表二个模块,分析所有学生学习情况,根据知识点的点击次数可以得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撑握程序,从而为教师提供所有同学的个性化查询服务。

3.4分析模块

平台为教育资源提供存储、索引、分析功能。包括提供高容量的安全的存储服务、快速查询服务,数据分析服务,构建分析结果报表服务。平台的分析模块可以对大数据存储数据进行收集预处理,然后把数据发送给Hadoop工具进行分析,最后通过Map Reducer工具得出分析结果。

3.5学习预警模块

学习预警是一项定制的服务,可识别个别学生的行为模式与学习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资源的推送、自定义学习模式、学业预警等。该功能模块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介入手段。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并利用以上两项技术设计了学习分析云平台,该平台具有用户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学习模块、学习干预、分析模块和学习预警模块,平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涛.学习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29-133.

[2]张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22-26.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8

其次要搞清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设计原理。

设计程序它包括5项, 第一阶段是设计的准备阶段。对空间进行面积测量、高度测量, 记录详细数据收集客户信息, 明确设计方向和计划。第二阶段是出工程方案。将方案分成若干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对勘测的空间资料进行分析、对空间功能流线进行分析、草案构思 (一般分为一到三次手绘稿) 、方案的审定、材料的选择、列出设备清单、编写工程概预算。第三阶段是深化设计。将方案进一步深入、细化, 与甲方 (客户) 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究与沟通, 通过具体的数据、符号图表绘制施工图纸或者制作模型。第四阶段是设计的实施。与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交底, 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参与竣工验收。第五阶段是后期维护。

设计方法有两中, 一是图解思考法。它又分为空间图解方式、三维图解方式、轴侧图解方式、透视图解方式。二是行为思考法。它分为再现方式、计划方式、预测方式。

设计原则首先要遵循的是满足空间的功能需要。众所周知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律明曾说过“建筑是人用的, 空间、广场是人进去的, 是供人享用的。要关心人, 要为使用者着想”。因此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确定为使用功能;解决了功能问题后要做的便是营造恰当的适合的空间;目的和方向确定了就要考虑空间结构的成本和材料的选用。材料要符合功能要求, 它要有耐久力和舒适感。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和环境要求, 比如防火等级;最后要考虑的是最终的视觉效果。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和统一。好的设计能够使观者实现视觉上的享受, 得到精神上的审美悦感。

室内设计所要遵循的设计原理是实现美好作品的依据, 了解室内空间形态和室内空间界定元素对进行空间组织或分割, 在空间组织的基础上给室内配色, 布置灯光和陈设室内装饰。

空间类型分为封闭式空间、流动式空间、虚拟式空间、共享式空间、过渡式空间。界定元素包括墙、柱、天花板、地板、门窗、楼梯等。组织方式有:线形结构、放射性结构、轴心结构、格栅结构。

室内配色计划将空间的层次拉开, 区分出背景色、主体色和强调色。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功能。综合运用各种色彩能使室内空间设计变得有趣而又变化无穷。

光是珍贵的, 有了光人们便能了解周围的信息, 没有光, 黑暗笼罩会使人产生恐惧心理, 陷入无所依托的失控状态。人对光是有依赖性的, 照明设计在室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照明灯具种类繁多, 分为天棚灯、壁灯、台灯、落地灯等, 其中天棚灯具又有吊灯、吸顶

嵌入式灯具、发光顶棚、发光灯槽等种类。照明形式有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和漫射照明等类型。灯具的布置形式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应急照明、安全照明等类型。并且要了解到不同功能的空间所需要的照明强度不同, 一般居住空间保证达到100LX左右, 办公空间达到300-500lx, 商业空间应达到600-900lx.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绿化、装饰陈设品。家具按使用功能分类有生活用家具、办公家具以及公共建筑用家具等。按使用材料分:木制家具;金属家具, 玻璃家具等。绿化能组织室内空间、强化空间和联系引导空间的作用。陈设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美化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陈设更有许多精神上的寄托。

在做以上内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现代设计史, 从中学习各个时期的设计思潮和运动, 尤其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深远的包豪斯;学习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的特征;掌握人体工程学所提供的科学数据。甚至要懂得一些风水上的知识。并且结合具体实践将以上内容融会贯通、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摘要:室内设计是根据已知的建筑内空间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 创造舒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个过程。是室内空间与环境的再造。是将内部空间关系合理化, 尽力满足人对环境的采光、温度、湿度等的要求。于是总结出构思是核心, 通过技术手段用视觉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室内设计,空间组织,色彩

参考文献

[1]《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阳清华大学出版社[1]《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阳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3]《室内设计原理》来曾祥、陆震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室内设计原理》来曾祥、陆震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9

移动学习 (M-Learning) 是借助移动互联技术, 使用移动设备让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 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远程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 同时也是学习难度较大、考核通过率较低的一门课程, 而且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不能全脱产学习, 难以按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移动学习理论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相结合, 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系统, 帮助学生们更好掌握该课程。

1 移动学习简介

目前, 移动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 主要有以下观点:

Knowledge Pl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 Quinn提出的定义: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学习的结合, 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 强大的搜索能力, 丰富的交互性, 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2]。

基于e-Learning角度的研究者则不是独立地看待移动学习 (m-Learning) , 而是更关注两者的关系[3]。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则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 以及多媒体技术, 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 (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 以信息、科技交流为主线, 方便、灵活地实现互动教学, [4]。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点琐碎, 概念比较多;许多概念抽象且复杂, 相关操作规则繁复且易混淆, 要通过预习与复习相结合, 学习效果才较好此外, 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 相当一部分是有工作的、组织家庭的, 他们面对面工作上的压力、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知识不断更新等, 能被自己支付的时间很有限[5]。

3 学习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分析

3.1.1 系统的设计原则

(1) 个性化和简易性: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屏幕有限且可操作不多, 因此系统应易用, 易操作。

(2) 积累性与可管理性:课程知识点内容可能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有所修改, 因此可以对知识进行更新、删除。

(3) 知识共享性:具备一定的共享交流功能, 能扩大个人知识储量。

3.1.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分析, 课程移动学习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如图1所示。

模块功能介绍:

(1) 课程资源模块

利用手机终端进行课程学习资源的存储。把数据访问和处理作为突破口, 保证移动中的多媒体数据获取。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找和获取学习资料。

(2) 讨论互动模块

通过手机上网服务和短信息交流来实现。满足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3) 答疑交流模块

主要采用手机上网和短信息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发送邮件或短信息把要提出的问题发送给教师, 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以同样的方式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学习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客户端环境采用Flash Llte Player播放器。客户端测试环境采用Macromedia Flash Profession 8中的Flash Lite 3.1模拟器。本文的客户端选择在ZTE V956手机上运行, 该手机采用的Android OS 4.1操作系统, RAM容量为512M。采用Action Script 2.0语言作为主要功能的开发语言。

4.1 课程资源模块的实现

此模块预置资源在手机客户端中。资源包括文字资料, 图片, 视频等。也可以通过Flash Lite上网下载资源。

4.2 讨论互动模块的实现

本模块使用get URL函数[6], 其标准用法为“get URL (url[, window[, “Variables”]]) ”。Flash Lite将调用传递到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会用指定协议的已注册的默认应用程序处理该调用。get URL发送变量有GET或POST两种方法。

4.3 答疑交流模块的实现

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变量这一方法, 将自己的交流内容传送给其他人。具体实现方法为采用get URL函数。

5 结语

当前, 移动学习越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尤其对于远程教育, 是个很有优势的教学手段。通过将移动学习方式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结合, 设计出的基于Flash Lite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系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时间零散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

摘要:通过分析移动学习的特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 结合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并分析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证明, 合理使用移动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移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2]Clark Q.mLearning:Mobile, Wireless, in-your-pocket Learning http://www.linezine.com/2.1/features/cqmmwiyphtm[2007-10-8].

[3]Chabra T, Figueiredo J.How To Design and Deploy Handheld Learning.http://www.empowering technologies.net/eLearning/eLearning_expov5_files/frame.htm[2007-9-3].

[4]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5]李娜, 殷学永.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尝试[J].计算机时代, 2011, (6)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10

一、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类型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 是将网络环境作为学习者获取知识与传送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 学习者进行PBL课程学习时并不是完全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此类PBL中,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给学习者获取解决相关问题的资料, 并进行网络内学习伙伴间的交流与讨论以及进行相关专家和老师的咨询。对于学习者的成绩评价依据可以是网页、书面报告或者口头报告, 也可以是实物的模型。第二种, 是完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这一类PBL课程所有的环节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的。其中, 开展PBL的教学平台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管理模块、使用者的界面模块、反馈模块、辅导工具模块、评价模块以及问题设计与编辑模块等。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PBL课程教学设计。

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原则

一般而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综合考虑四个设计要素, 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 这四个内容共同构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基于问题学习的环境创设, 强调基于教学资源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创建, 强调学习者的探索性、自主性和协作性, 强调对学习者学习反馈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基于这些特点, 并考虑PBL网络学习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学生学习主体化

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处处、刻刻围绕、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依据此设计原则, 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分析学习者的特征与学习需求;定位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体系;提供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成绩评价。对于这些内容, 设计上要充分考量不同学习参与者所具有的差异性。

2.环境资源一体化

网络环境与学习资源的一体化原则是PBL课程设计的关键性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手段变得越来越便利, 但是如何将网络与资源有机地统一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 突出的问题是,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 也出现了信息冗余与杂乱等负面问题, 时常给学习者带来无所适从的困惑。于是, 我们尝试进行信息资源的一体化, 将学习资源加以合理性配置与使用, 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自主式的探究性环境。

3.重视过程与能力

传统课程设计往往是非常教学的结果, 相反我们的PBL课程设计是以过程为主要考核的指标, 也就是教学注重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坚持这样的设计原则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 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能够有效地促使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一切都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未来发展, 甚至生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 在课程设计上必须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设计, 对教学过程动态效果加以凸显, 同时还要关注实施过程中有关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环节。

4.学习者的个性化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将学习作为生活形式的一种, 且不是枯燥与乏味的代名词, 其应该注重学习者个性化的培养。为此, 本文认为在PBL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要坚持凸显学习者个性化设计原则。也就是说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问题式课程教学设计上要摒弃传统艺术上的统一设计风格, 而代之以包括课程特点、学习者个体的设计。因为, 这样的设计将有利于对学习者创新精神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也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PBL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PBL的课程设计集中于教学而不是技术或软件方面,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或项目且符合标准的教学, 同时将技术用作一项有力工具以支持学生的收集、操控和交流工作。

1.信息资源的一体化设计

(1) 教材资源。教材资源采用模块化的思想, 印刷教材和电子教材、录像教材同时并举, 各有侧重。电子教材包括课程所需的工具软件、优秀案例、支持材料等。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2) CAI课件。由于CAI课件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实际体现形式, 更加容易使学生体会到实用性。CAI课件设计要依据信息与资源一体化原则注重技术演示的操作、交互性练习与自测。最终, 通过课程形象化设计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

(3) 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的出现, 极大地缩短了学与教间的距离感, 有效地弥补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准分离问题。本课程除了定期组织面授外, 课下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浏览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和讨论。这一设计, 将极大提高师生间的信息交互与教学反馈, 有利于学习者网上的学习与讨论, 同时也将有利于教师对学习者教学辅导的针对性。

(4) BB教学平台支持。BB教学平台支持主要是通过Blackboard在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加以实现, “Blackboard”主要是为师生提供一个网上的虚拟环境, 为师生间的沟通构建桥梁。其主要构建的是以课程为中心的集成网络“教”、“学”环境。也就是教师基于此平台开设相关的网络课程, 而学习者通过自主式地选择搜索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加以学习。

(5) 教育博客。博客具有在线“共享”功能, 把学生与博客上的其他成员形成一个社群, 相互交流, 并且在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博客还具有积累的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回顾自己过去所写的东西, 看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 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 如此循环往复, 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撰写网络日志的形式, 对学习进行反思, 并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总之,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分工合作与密切配合, 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大的自学空间,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2.依据要求建好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课程的主媒体, 因此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实践证明, 对此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依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 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 并有效处理理论和实践间的关系问题;要对设计中所选的学习内容进行模块式划分, 从而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厘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并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核心, 最终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在编排的形式上要能够有利于学习的推进, 能最大化的符合学习者心理要求, 做到文字的表述简练、易懂。同时, 提问设置要注重其条理的清楚性以及引导性。通过这些设计, 提高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营造网上课程学习环境

PBL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还涉及到网上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问题, 是保证授课教师能有效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特点与功能。事实证明, 有效地实现网上教学过程设计的整体性是保证网上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网上课程学习环境内容主要包括:依据网上教学的需求确定网上教学的重点;依据实用性确定网上课程教学资源的类型, 例如相关文本类的文件、流媒体课件、VOD点播、网络课程等;细化教学活动, 例如活动类型、数量及时间等;依据参与者学习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的进度并制定相关进度表。总之, 这些内容的设计目的都是为营造网上课程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服务。

4.注重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对于所设计的网络课程, 在其开课之前都安排相关资深的师资加以培训, 目的就是要将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师教学理念进行交流。同时, 也引进相关领域内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座谈, 在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与教师交流。通过上述内容试图能够给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提供相关课程电子教案、实验光盘设计的教学反馈。通常, 我们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课后教学反思, 教师们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相互学习。同时, 对于每学期而言, 也要至少安排一次网上实时的课程教学研讨会, 从而加强教师间及时信息上的沟通。

5.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对其后续学习影响非常重要, 学习者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调整学习的进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不仅如此, 教师也可以根据相关评价结果适时地给学习者必要的引导与控制, 帮助其增强理解能力与获得相关技能, 从而保证其有效管理自己的网络学习活动行为。为此, 必须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性评价系统的设计。

对基于问题的教学做了详实地分析与实践后, 我们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方案,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其一, 发放学习契约。教师在开课前发放学习契约, 并让学生阅读学习契约, 旨在培养学生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其二, 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和评价, 充分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创造力, 对内部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与弊病, 并推选出小组内最佳作品, 预备在全班作品集评价课上一展风采。其三, 课间依据需要, 要求学生制作不同作品的评价量规, 进行自我评价。其四, 学习档案袋评价。档案袋中存放学生的学习作品和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档案袋的内容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教师适时指出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 为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其五, 教师评价。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随时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 给予学生正确、即时的引导。

综上所述, 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网络课程设计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 对于解决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整合问题, 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东西。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继续沿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路线更深入地加以探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网络学习环境下基于PBL的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必经之路。

摘要: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师的教学执行而言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 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本文探讨在网络学习环境下, 基于PBL的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剖析了信息资源的选择和配合、网上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了一套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系统, 在保证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课程教学设计,问题式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会猛, 黄荣华, 成晓北.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4 (1) .

[2]秦书荣, 李新.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下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研究.软件导刊, 2014 (3) .

[3]吴红娉, 杨森.基于“问题情境学习”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科技信息, 2014 (2) .

[4]杨美芳.抛锚载货起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运用例谈.湖北教育 (教育教学) , 2013 (4) .

[5]冯露, 亢一澜, 王志勇, 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7) .

[6]黄晓渠.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 探究.GCCCE国际学术会议, 2002 (6) .

[7]李芒.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 2001 (6) .

[8]丁晓蔚.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及其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 2009.

网页设计的学习 篇11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 课程教学设计 问题式学习

问题式学习,其来自英文“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直译,简称PBL。PBL课程是课程改革流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其强调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信息社会的本质特点就是资源的大爆炸。网络介入教学领域后,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的交互式学习效果,能最大程度激发学习者的联想,能够将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进行有机整合,激发了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网络环境下的PBL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的时空限制,将学习者、课程资源与学习过程的灵活性极大提高。随着网络学习环境走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一个如何兼顾Internet教学优势的新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

一、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类型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网络环境作为学习者获取知识与传送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学习者进行PBL课程学习时并不是完全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此类PBL中,网络的主要功能是给学习者获取解决相关问题的资料,并进行网络内学习伙伴间的交流与讨论以及进行相关专家和老师的咨询。对于学习者的成绩评价依据可以是网页、书面报告或者口头报告,也可以是实物的模型。第二种,是完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这一类PBL课程所有的环节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的。其中,开展PBL的教学平台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管理模块、使用者的界面模块、反馈模块、辅导工具模块、评价模块以及问题设计与编辑模块等。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PBL课程教学设计。

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课程设计原则

一般而言,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综合考虑四个设计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这四个内容共同构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基于问题学习的环境创设,强调基于教学资源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创建,强调学习者的探索性、自主性和协作性,强调对学习者学习反馈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基于这些特点,并考虑PBL网络学习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学生学习主体化

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处处、刻刻围绕、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依据此设计原则,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分析学习者的特征与学习需求;定位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体系;提供自主学习方式;学习者成绩评价。对于这些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量不同学习参与者所具有的差异性。

2.环境资源一体化

网络环境与学习资源的一体化原则是PBL课程设计的关键性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手段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是如何将网络与资源有机地统一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突出的问题是,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也出现了信息冗余与杂乱等负面问题,时常给学习者带来无所适从的困惑。于是,我们尝试进行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将学习资源加以合理性配置与使用,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自主式的探究性环境。

3.重视过程与能力

传统课程设计往往是非常教学的结果,相反我们的PBL课程设计是以过程为主要考核的指标,也就是教学注重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坚持这样的设计原则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能够有效地促使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一切都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未来发展,甚至生存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课程设计上必须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设计,对教学过程动态效果加以凸显,同时还要关注实施过程中有关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环节。

4.学习者的个性化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将学习作为生活形式的一种,且不是枯燥与乏味的代名词,其应该注重学习者个性化的培养。为此,本文认为在PBL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要坚持凸显学习者个性化设计原则。也就是说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问题式课程教学设计上要摒弃传统艺术上的统一设计风格,而代之以包括课程特点、学习者个体的设计。因为,这样的设计将有利于对学习者创新精神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将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PBL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PBL的课程设计集中于教学而不是技术或软件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或项目且符合标准的教学,同时将技术用作一项有力工具以支持学生的收集、操控和交流工作。

1.信息资源的一体化设计

(1)教材资源。教材资源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印刷教材和电子教材、录像教材同时并举,各有侧重。电子教材包括课程所需的工具软件、优秀案例、支持材料等。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2)CAI课件。由于CAI课件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实际体现形式,更加容易使学生体会到实用性。CAI课件设计要依据信息与资源一体化原则注重技术演示的操作、交互性练习与自测。最终,通过课程形象化设计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

(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学与教间的距离感,有效地弥补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准分离问题。本课程除了定期组织面授外,课下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浏览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和讨论。这一设计,将极大提高师生间的信息交互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习者网上的学习与讨论,同时也将有利于教师对学习者教学辅导的针对性。

(4)BB教学平台支持。BB教学平台支持主要是通过Blackboard在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加以实现,“Blackboard”主要是为师生提供一个网上的虚拟环境,为师生间的沟通构建桥梁。其主要构建的是以课程为中心的集成网络“教”、“学”环境。也就是教师基于此平台开设相关的网络课程,而学习者通过自主式地选择搜索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加以学习。endprint

(5)教育博客。博客具有在线“共享”功能,把学生与博客上的其他成员形成一个社群,相互交流,并且在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博客还具有积累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回顾自己过去所写的东西,看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撰写网络日志的形式,对学习进行反思,并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总之,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分工合作与密切配合,为学习者提供足够大的自学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2.依据要求建好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课程的主媒体,因此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实践证明,对此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依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并有效处理理论和实践间的关系问题;要对设计中所选的学习内容进行模块式划分,从而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厘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并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核心,最终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在编排的形式上要能够有利于学习的推进,能最大化的符合学习者心理要求,做到文字的表述简练、易懂。同时,提问设置要注重其条理的清楚性以及引导性。通过这些设计,提高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营造网上课程学习环境

PBL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还涉及到网上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问题,是保证授课教师能有效发挥各种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特点与功能。事实证明,有效地实现网上教学过程设计的整体性是保证网上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网上课程学习环境内容主要包括:依据网上教学的需求确定网上教学的重点;依据实用性确定网上课程教学资源的类型,例如相关文本类的文件、流媒体课件、VOD点播、网络课程等;细化教学活动,例如活动类型、数量及时间等;依据参与者学习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的进度并制定相关进度表。总之,这些内容的设计目的都是为营造网上课程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服务。

4.注重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对于所设计的网络课程,在其开课之前都安排相关资深的师资加以培训,目的就是要将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师教学理念进行交流。同时,也引进相关领域内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在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与教师交流。通过上述内容试图能够给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提供相关课程电子教案、实验光盘设计的教学反馈。通常,我们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课后教学反思,教师们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讨论和相互学习。同时,对于每学期而言,也要至少安排一次网上实时的课程教学研讨会,从而加强教师间及时信息上的沟通。

5.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对其后续学习影响非常重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调整学习的进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根据相关评价结果适时地给学习者必要的引导与控制,帮助其增强理解能力与获得相关技能,从而保证其有效管理自己的网络学习活动行为。为此,必须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性评价系统的设计。

对基于问题的教学做了详实地分析与实践后,我们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方案,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其一,发放学习契约。教师在开课前发放学习契约,并让学生阅读学习契约,旨在培养学生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其二,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和评价,充分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创造力,对内部小组成员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与弊病,并推选出小组内最佳作品,预备在全班作品集评价课上一展风采。其三,课间依据需要,要求学生制作不同作品的评价量规,进行自我评价。其四,学习档案袋评价。档案袋中存放学生的学习作品和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档案袋的内容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教师适时指出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为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其五,教师评价。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并随时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正确、即时的引导。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网络课程设计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对于解决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整合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东西。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继续沿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路线更深入地加以探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网络学习环境下基于PBL的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必经之路。

————————

参考文献

[1] 刘会猛,黄荣华,成晓北.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

[2] 秦书荣,李新.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下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研究.软件导刊,2014(3).

[3] 吴红娉,杨森.基于“问题情境学习”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科技信息,2014(2).

[4] 杨美芳.抛锚载货起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运用例谈.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4).

[5] 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7).

[6] 黄晓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探究.GCCCE国际学术会议,2002(6).

[7] 李芒.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1(6).

[8] 丁晓蔚.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及其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2009.

[9] 周久桃.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7.

[作者:马清(1982-),女,山西大同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基于“绿色指标”的学习处方设计 篇12

一、指标的意义何在

有了众多的指标,意义何在?这首先是我们要思考的。就好像一个人到医院体检得到很多方面的指标,一串串的数字摆在医生和就医者的面前,如果一切指标正常,就医者当是欢天喜地地离开医院;如果个别指标出现问题,医生的责任必然是开出相应的处方进行救治。其实,学校也该如此。依靠数据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方能使所有的数据具备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否则那些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缺乏实际意义。由此,我们提出学习处方的概念并给出相关定义:教师基于科学系统的数据变量,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学习的特点、学习心理制订的一定阶段内的改善措施。一张科学合理的学习处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发展性,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后,可以提供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据此实践,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收益。

二、学习处方的用途

通过学习处方的设计,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学习思路的点拨,多一条学习途径的开拓,多一些学习智慧的启迪,它可以真正帮助教师从“教会”达到让学生“学会”,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成长为“主动建构”,从而形成对其一生有益的学习理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经历中始终能够发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及时的建议和提醒,能够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顺利,那么他们又怎能不把这样一种行为习惯转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呢?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许多成功者仅凭此点即可成就一生的成功,学习处方的终极目标亦不过如此。由教师观察学生,到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这就是学习处方在学生求学阶段所要获得的终极目标所在。

三、基于本校实际的学习处方设计

我校的学习处方与目前各校所普遍使用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分析更集中,更丰满,更直观,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更要求可操作性,是指点着学生“按图索骥”即可的。

我校的学习处方的推行可以按照对象的不同、学科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批、分对象地逐步推进。无需一刀切,更不应全面开花。如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教师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开处方。对于部分性格特点明显的学生可以先实行,在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时,也可以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建议,而不是综合的,等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补充。只有第一张处方让学生和家长心服口服,才能使这项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于处于青春期或叛逆期、变化较大的学生,教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多开几张亦无不可。总之,学习处方是针对有需求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跌入形式化的泥淖。

上一篇:记录过程下一篇:数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