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工作(精选12篇)
气象科普工作 篇1
摘要:该文就科普工作的一般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 并就当前科普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提出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以加强领导、完善职能机构, 充实科普作品创作队伍以及科普活动要面向社会大众。
关键词:气象科普,新时期,科普工作,科普创作
气象科普工作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气象部门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 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践中开展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普宣传活动, 气象服务的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气象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并未形成;气象科普基础设施薄弱气象科普创作队伍缺乏;科普经费投入不足, 科普宣传工作的渠道和手段比较单调难以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益;气象科普内容与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的内容少, 指导人们科学利用气象信息和知识的内容少, 不能有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下面就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谈点比较肤浅的认识。
1 科普、科学与科普资源
科学普及工作主要是通过宣传科学思想,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达到引导公众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科学就是证据充实, 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有人将“科学”通俗地理解为“真相”, 即科学是揭示事物真相的学说。科普资源是科普工作的工具, 也是科普能力的载体, 科普资源是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科普活动资源包括传统和数字化型资源, 还包括科普基地信息、科普讲座信息、科普产品信息等科普资源建设和服务中涉及到的一切信息要素。科普资源主要通过大众传媒、科普活动和科普基础设施等资源载体发挥它的作用。
2 科普内容应多样化
我们一提起气象科普活动,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科普内容停留在对气象知识的介绍上, 并把科普的对象局限在为青少年提供科普图书、举办科普展览, 甚至将科普变为了教学的一种课外活动。当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日益关注的时候, 我们的科普创作思维、科普宣传的理念以及科普活动的内容和范围需要拓展。科普资源开发既包括对新的产品和作品的创作设计, 又包括对已有科普资源的再挖掘并向科普功能的转化。科普创作者不仅要时刻想着读者将大量的既有可读性、趣味性, 又具有严谨科学性的科普作品奉献给公众。科普创作的内容也应要具有地方特色、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社会急需的科普资源, 以满足当地群众对科普作品的需求。只有这样才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与科普作品的完美结合。
3 应造就一支专业科普创作队伍
目前, 气象科普工作以各级气象学会, 并由兼职的管理人员为主开展各项工作, 组织结构松散, 工作效能没有充分发挥。科普不能仅当作是新闻出版和各级气象学会的工作, 而应把科普工作纳入到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去, 使业务和科研人员提高对气象科普重要性的认识, 应造就一支专业的科普知识创作队伍。科普创作需要具有社会责任心、文字功底又比较厚实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为骨干的队伍, 同时也要吸引和培育青年科普创作者, 鼓励他们投身入科普创作, 把专业知识转化为面向公众的通俗化的科普知识。现在专职气象科普创作人员并不多, 那些既有科研知识积累又有创作激情的专家级的创作人物更少, 他们或没有时间或不屑一顾, 所以, 现在许多作品创新不足, 优秀的科普“精品”更是凤毛麟角。另外, 对科普作品的评价机制、激励政策不完善也是造成“精品”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完成一篇使大众愿意读并读得懂的科普文章, 可能并不比写一篇学术论文容易!科普创作同样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 若作品得不到社会重视和承认, 自然难出“精品”。
4 气象科普宣传方式要与时俱进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的学习、思维、工作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科技与工程指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当受调查者被问及愿意到哪里去获取专门的科技信息时, 有44%的被访者把网络作为了第一选择。又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在获取科技信息知识方面, 2010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 比2005年的6.4%提高了20.2%。互联网技术已把传统的传播模式变为裂变传播模式, 即新技术、新信息传播由原来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气象科普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宣传和发布, 使气象科普作品及时进入千家万户。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共享性、形象性、趣味性等多种特点, 把气象科普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广大的社会公众。例如:近期正在我国气象部门推广的主题“气象微博”, 也充分说明了网络宣传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
5 加大投入、建立科普长效机制
不能仅依靠特殊的几天开展各类气象科普宣传, 如每年的世界气象日, 开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举办气象夏令营等活动, 以及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 发放一些和气象有关的科普宣传资料, 或专家现场答疑。应该把分散的、临时的各种气象科普活动变为长期化, 以常规化, 制度化方式成为气象事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气象变化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 如何更好地让气象知识, 真正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好参谋, 防灾减灾的好帮手。窃以为加强科普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科普工作软硬件的投入;完善职能机构, 充实科普人才队伍应是当务之急。特别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如通过互联网、户外电子屏幕等新式传媒载体的宣传作用。要让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方式更新鲜、范围更厚实和内容更有深度一些。
6 结语
新时期的气象科普工作,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创新思维的统领下, 更新观念, 加大投入力度, 气象科普的理论、机制和形式都应该要有所创新。运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将气象科普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增加多媒体气象信息量, 形成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有深度的气象科普内容数据库。让科普创作、科普宣传与时俱进, 让气象知识、气象科普、气象服务的宣传家喻户晓, 为国民经济服务, 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应用气象知识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渝江.关于科普创作的思考[J].气象科普论坛, 2011.
[2]陈云峰.对当前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N].中国气象报社, 2008-01-07.
[3]张九庆.对科技资源科普化的五点认识[EB/OL].张九庆的博客.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3.
[4]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专题报告[R].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 2010, 12.
气象科普工作 篇2
2013年县气象局开展以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为载体的科普活动,接待青少年学生前来参观,并对周围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起到了一个示范、带动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3.23当日,我局在**县县政府小广场悬挂了气象横幅,开展了宣传活动。在广场宣传点发放了《气象科普知识手册》800余本,12121电话咨询天气预报宣传册1100余份,农业经济信息声讯96888和农信通12382 宣传册1400余份。过往行人不停地向气象工作人员咨询近期天气情况及干旱的原因等知识。
5月26日,在**市广场,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气象法律法规,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其中,防雷避险、气象灾害及防御等方面的内容引起老百姓关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800余份。
二、利用科普基地对学校师生进行气象科普宣传
气象科普工作 篇3
5月8日,学会学术科普工作委员工作会议在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会议由学委会主任王毅主持。学委会、副主任及各专业学组组长(代表)及秘书处共15人出席了会议。
王毅主任介绍了中船集团公司广州几家大型船企改革和重组的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广东船舶行业技术发展状况和技术需求方向,提出了学委会下半年工作目标的建议。程月辉秘书长在会上报告了学会上半年的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下半年两大技术论坛的筹备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学会当前开展的提升能力、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作准备的各项工作情况。
会议讨论和提出了学术科普工作委员会属下设九个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方案。方案将提交常务理事会通过后,稳步推进组建工作。会议还讨论了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2014年第六届广州海事展论坛的事宜。本届论坛将围绕“自主创新 合作共赢”主题,我会拟由日松公司和广州航海学院推荐主题报告。
《广东造船》学术论文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含图、表)。尽量采用电子邮件进行投稿(gdsname@163.com),或将打印稿邮寄至编辑部(广州市盘福路67号1009室,邮编:510180)。
2.文章题目要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3.文稿内容(按顺序)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以上均需要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稿首页下端标出作者简介(含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或职务、学历、主要从事工作);如有基金项目支持的稿件,则应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与编号。
4.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概括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150字左右为宜。
5.关键词一般3~6个。
6.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1,2,……”来标识,二级标题用“1.1;1.2,……”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1.1;1.1.2,……”来标识。一般不超过四层,各标次末尾均不加标点。
7.参考文献列于文末,应为在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一般不超过10篇,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书写格式为:作者.专题.刊名,年(期):起始页。
8.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9.来稿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并不承担文稿侵权及泄密的连带责任。来稿自收到之日起,6个月内未收到退修及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未被录用的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聊城市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4
关键词: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现状,对策,山东聊城
气象科普工作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社会公众这一中心需求,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呈现高发频发趋势, 同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使人们对天气、气候变化越来越关注,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气象科普工作, 对提高公众的气象知识储备、有效应用气象预报产品和增强灾害防御本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聊城市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近年来, 聊城气象部门在气象科普工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属市县气象台站定期或不定期对中小学生或大学生开放, 把他们请进来或派遣专家讲解气象科学知识和灾害防御措施, 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气象观测、体会影视主播、感受人工增雨防雹, 让青年学生感受气象的奥秘和科学;通过每年“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咨询日”等契机, 积极组织或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重大科普宣传活动, 开展科普讲解、发放各类气象科普宣传画、灾害防御明白卡及气象资料, 不断将气象科技向街道、社区、工厂、农村传播;借助报纸、电视、短信等传统媒体及网站、微搏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气象科技新动态、新成果, 解析天气气候现象, 普及科普知识。
聊城市气象科普馆始建于2003年, 坐落在凤凰苑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内, 建筑面积逾1 600 m2, 采用现代装修理念及科幻风格。展馆内有大量展板、灯箱、图片、气象探测设备、立体电影、小球大世界、趣味性游戏等各类模型或实物, 安置了雷电模拟器、人影发射装置模型、自动气象站等设施。先后被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气象局 (气象学会) 、中国气象局 (气象学会) 、中国科协命名为“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年接待参观者在2万人次, 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2 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
2.1 形式固化
多年来主要依靠气象日等活动契机开放气象台站和科普馆、专家讲课、媒体推送等形式进行科普, 缺乏更加新颖多样的形式。
2.2 内容单调
缺乏多样性、创新性, 讲解气象科技知识多, 与经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少。
2.3 缺乏协作
与其他部门、行业协同科普的成效不大, 有效协作的机制尚未建立。
2.4 缺乏演练
科普多为知识讲解和图像图形演示, 模拟场景不够, 公众缺少参与感, 缺乏提高防灾减灾应急工作实战能力的演习演练。
2.5 覆盖范围有限
传统形式科普的受众人群有限, 新媒体影响的范围非本行业能掌控, 对广大农村居民也缺乏有效的科普措施。
3 对策
科普工作是一个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经常性的民生教育工程, 应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 从而形成发展合力。从国民素质教育抓起, 开展广泛的科普教育宣传并组织有效的演习演练, 强化与部门及行业的协作,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提升公众防御灾害包括气象灾害的意识和避险自救的能力。
气象科普还应兼顾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 公众能不能听得懂、用得上各种气象信息产品, 是衡量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主要标准, 而“听得懂”和“用得上”离不开通俗化的气象科普, 因此科普的形式和内容应更具通俗化、大众化, 更贴近百姓的生活。
3.1 强化国民素质教育
将气象等科普教育特别是避害自救知识, 分类别、分层次列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 从青年学生抓起, 逐步提升全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近年来, 聊城市政府组织编写发放《聊城便民手册》, 将气象灾害避险措施和应急处置纳入其中, 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普及效果。
3.2 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宣传
积极利用新媒体, 开发制作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气象科普作品;充分利用现有电视、广播、手机、电话、电子显示屏等气象信息发布手段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不断提高气象科普公众覆盖面;继续利用气象日、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日做好开放和宣传工作;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为提高社会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避险自救能力做出更多的努力。
科普内容上应更多元和开放, 新时期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气象科技发展本身有着难以逾越的瓶颈, 如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的不足, 这些也应该作为新时期气象科普的重要内容, 争取公众对气象的理解和支持。
3.3 开展应急演练
在气象科普教育活动中, 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 以学校、部门、社区、村庄为单位分类别开展气象科普专项演练, 采用模型展示、灾害场景等讲解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原理以及如何防御气象灾害科学知识, 增强科普教育的生动性, 同时检验知识掌握及应变能力。
3.4 强化与其他部门行业的协作
强化与科协、民政、农业、教育、环境、交通、旅游等部门协作, 强化与电力、汽车、拓展等行业的结合, 深度挖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科普资源, 让科普更具针对性。
3.5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气象部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加强与媒体、应急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协作, 广泛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教育;积极发挥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作用, 强化广大农村地区遇险自救的能力。
3.6 完善科普设施建设
推进互联网+气象科普网络共享服务。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气象科普场馆,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资源建设, 推进气象科普网络共享服务, 加强气象科普示范工程建设, 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 气象科普资源更加丰富, 多元化的气象科普信息传播机制进一步健全, 深入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培训。
4 结语
基层气象科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其内容和形式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惟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集思广益、强化创新, 将科普纳入整个气象现代化体系中协调推进, 并且不断完善科普网络, 强化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才能持续有效地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林霞.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气象, 2005 (2) :8-10.
[2]杜婧, 张脉惠, 朱献献.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杭州: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 2009:4.
[3]殷春生.加强当前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C]//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第四届气象科普论坛.厦门:中国气象学会, 2011:4.
气象局主要气象工作总结 篇5
一、围绕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县委、县政府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于3月29日,及时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动员会,成立扶沟县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李卫东主任负责具体学习事宜。制定了学习实践方案和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学习调研办法。按照方案、办法由局领导牵头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实地考察了新农村建设成果,举行了座谈会,听取了村委领导班子对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5月6日转入到“分析检查”阶段。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围绕“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主题,进行“四对照、四查找”,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发言提纲。会上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形成了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7月17日转入整改落实阶段。局党支部在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了《县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将整改措施具体落实到各股室、各责任人,明确期限,落实责任。党支部把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学促改。
二、围绕公共气象服务,努力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一)基础业务质量稳中有升
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狠抓业务质量。制定各项工作目标及考核和奖惩办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细化了业务人员职责。开展业务技术学习,按省局“测报业务质量年”活动方案要求组织业务人员并进行“网上考试”,以考促学,不断提高基础业务水平。做好仪器装备的维护工作,加强传输网络的维护,保证网络畅通及气象电报传输及时率。2010年1-12月份常规观测资料传输及时率达100%,自动站数据资料传输及时率99.69%。观测、报表预审、发报基数6045.5个,农气观测基数达 个。均无迟、早、漏、缺等重大错情发生,共申报百班5个。
(二)扎实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积极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活动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努力做到重要天气及时服务、灾害天气跟踪服务。通过手机短信、“12121”、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等多种形式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83次,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春运”、“两会”、“五一”、“麦收”、“高考”和“汛期”专题天气服务材料62期180份;重要天气预报4期60份;汛期、关键农事季节启动领导决策气象短信服务,每日通过手机短信向县乡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发布气象信息。积极参与县政府应急指挥联动工作,促进了气象灾情收集、评估和天气预报预警服务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利用气象日、安全日,宣传气象、防雷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将气象、防雷安全等知识送入农家,送到田头,为“三农”提供了有效服务。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6月5日,正是我县小麦收割高潮,我局根据多种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6-8日,我县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给麦收工作带来不便。于是便向县政府作了汇报。县政府果断采取措施,一是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发到各乡镇场,要求积极组织机械收割小麦。二是要求联通公司向手机用户发短信,抢收小麦。我县6日降雨量22.6毫米,8日降雨量17.0毫米。由于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麦收基本无损。
7月9-11日,我县出现了暴雨天气,降水量为118.0毫米。我局提前做出准确预报,并以书面材料形式向县四大班子领导作了汇报。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发到各乡镇场,明确要求,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关注河道防汛和学校危房及五保户、困难户住房安全。由于此次暴雨过程超前预报准确、服务及时,措施得力,积极的应对,使全县没有出现灾情。
11月10日至16日,扶沟县出现持续恶劣雨雪灾害性天气,降水量达33.3毫米,其中10日至12日的降雪过程为有气象记录50年以来同期最大值。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重要天气预报,专门向县委县政府和相关单位报送专题服务材料,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了避免农民受到更大的损失,局长赫丙兴分别电话通知政府主管领导、各乡(镇)政府、蔬菜局,短信通知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出合理的防范建议。从12日开始,县气象局成立灾害调查组,赫丙兴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协助群众对受损棚室等农业设施进行抢修,和蔬菜专家联合提出灾后棚菜生产建议。13日,县政府在曹里乡召开的雪灾自救现场会上,政府主管领导对气象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1月24日下午,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扶沟县吉鸿昌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徐光春、成都军区原政委张志坚上将,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原天津市政协委员吉瑞芝、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扶沟县直3000名干部职工出席了开馆仪式。为全面做好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开馆仪式气象服务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准确的天气预报对大型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我局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距活动日一周时,就对活动期间的天气做了气候分析,11月21日向县委、县政府及组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在当天的专题气象服务材料里指出,11月23日天气睛转多云,24日晴间多云,25日多云,在此期间,温度正常,风力不大,有利于开馆仪式的举行和节目演出。县委县政府根据我们的意见,采取了室外举行的方案,放弃了室内的举行方案,此后逐日进行监测和预报,我局准确的预报,贴心的服务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组委会的好评。
由于预报服务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县政府通报表彰。
(三)人工增雨全县人民得实惠
2010年冬春两季我县干旱少雨,万亩小麦正常生长受到制约,我局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在市局的直接领导下,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5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赞誉。4月正值小麦拔节抽穗期,需水量大,此时出现的旱情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扶沟局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云天变化,时刻准备开展增雨作业。2010年4月18日终于出现人工增雨作业有利时机,在市影办的支持下,于18日21时23—28分;19日零时10—20分两个空域时段,果断进行了增雨作业,出动高炮2门、火箭1门,发射炮弹120发、火箭弹10发,作业区平均降水27.6毫米,最大降水34.6毫米,效果明显。此次人工增雨作业,为扶沟县今年小麦丰收奠定了基础,可节约抗旱经费1000多万元。得到县领导、群众的好评。
(四)大力加强台站和业务现代化建设
1、加强台站建设与维护工作。完成了道路整修复油、业务应急用电、排污、业务楼维护及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职工上班行路难,饮水、业务用房不安全,停电应急无保障,污水遍地无处流的问题。为文明单位创建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年内,分别完成了自动气象站、四要素站、土壤水分观测站、备份线路实景监测系统建设。并自筹资金,购置商务台式计算机2台、红外监控系统1套、46寸网络电视1台、科技示范园安装电子显示屏1块、防雷技术服务车1辆、,固定炮站正在筹建中。
三、围绕服务经济社会,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认真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截止目前已经发布各类预警信号83次。
努力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12121电话、手机短信、政府网、平安大喇叭等手段,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和各类服务信息。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3月23日上午,扶沟县气象局在桐丘路开展隆重纪念世界气象日一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展板、图册等媒体进行宣传。利用气象知识和防雷避雷知识咨询台等方式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同时开展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气象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扶沟县人民政府组织民政、国土、林业、卫生、教育、消防、地震、气象等十二个单位在街头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我局向社会发放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资料,《施放气球管理办法》以及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法律法规3000余份,并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6月8日上午,扶沟县气象局参加第八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并接受市民咨询。
四、围绕气象事业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党建、廉政、安全和稳定工作
(一)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把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气象文化建设与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加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具体办法》规定的各项任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局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规范科技服务实体出资和资金运行。
(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对行政领导实行问责。继续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加强对车辆交通、消防、施放气球、计算机网络、人影作业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隐患。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扶沟县气象局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不够深入;思想束缚,不够解放,办法不多,干部职工创新意识不强,拓展气象工作领域的力度不大,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突发天气预报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应用能力不足。
六、明年气象工作思路与计划
(一)加快气象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气象的需求,完善以提高服务覆盖面和公众满意度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主要任务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完善以提高天气监测能力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快科技创新,建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需求的各种业务体系,提高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态扶沟建设等的贡献率。
(二)围绕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作好气象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增加预报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和方式,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短信决策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把为“三农”气象服务作为服务重点,针对特色农业开展不同形式气象服务,全力作好主要农事关键季节、重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特别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村、弱势群体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继续完善手机、“12121”、电视、报纸、网络等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信息覆盖面,结合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能力。
(三)加强预报技术研究,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突发天气研究,开展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趋势预报,开展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报。积极开展增雨作业,提高作业能力和水平。开展防雷安全与技术服务,消除雷电事故安全隐患,减少和降低雷电灾害。
农村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初探 篇6
关 键 词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事业发展;科技服务工作;科技服务方向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95-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气候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洪涝、大风、冰雹、雷电等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象为“三农”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象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局积极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指导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1气象服务状况
1.1农事气象服务
农事气象服务主要针对作物苗期生长、“三夏”、“三秋”、作物病虫害预报、作物产量预报等气象服务。开展了特色农业观测,主要开展山茱肉、核桃、烟草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重点做好发育期和病虫害气象观测服务,烟草还要做好产量结构分析,及时、准确提供气象情报。积极开展春播、夏播和重要农事活动气象服务,通过电视、“12121”和信息平台等方式为“三农”开展农事季节的气象服务。
在农事季节里,开展不定期农业生产预报。根据前期的气候特点和实测墒情资料分析,并结合未来天气预报情况,提出生产建议,科学指导,合理安排,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1.2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农业自然灾害中气象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我局着力开展暴雨、洪涝、强降水、大风、低温阴雨、寒潮等气象服务。通过“12121”、电视媒体、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信息;重大灾情预警和实况专门通过电话和文字材料向主要领导汇报。
1.3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干旱时期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蓄水服务。
1.4部门联合开展气象服务
1)为了更好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经与政府办领导协商,决定在县政府一楼大厅电子显示屏上发布气象预报、情报信息。并建立了气象信息传输机制,通过公共电子邮箱传输定时和不定时气象信息,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2)和县政府防火办联合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每日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规范火险等级预报标准,并在天气预报栏目中插播预报画面,遇森林火险中度以上等级时,及时通过电话告知县政府防火办,提请注意防范。
3)与政府办、教育局等部门开启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向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和各乡镇政府赠送防雷科普专题片和宣传挂图,介绍雷电知识和防雷避险要点、雷击急救方法等科普常识,切实加强防雷知识宣传,提高防御雷击灾害能力,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4)与供销社合作,在全县各个乡镇的供销社系统中确定气象信息联络员,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员档案和联系方式,并吸纳驻村大学生村官为气象信息员。主要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和气象灾情的收集上报,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等工作,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更好地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5)与国土局、农业局开展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分析等服务。联合建立监测预报机制,对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并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插播防范提示,此举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每年与农业局植保站不定期开展小麦红蜘蛛、白粉病、小麦腥黑穗病和玉米赤斑黑沫蝉、玉米耕葵粉蚧等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指导农气生产。
2今后气象服务的努力方向
通过农村工作调研,我们认为在气象服务的形式和手段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1)建立跨行业研究机制,提高服务产品科技含量气象和农业两个部门可以建立跨行业的协作研究机制,对作物生长关键期的气象要素、病虫害防治和气象条件关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等项目,联合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布设乡村气象电子屏,延伸气象信息传递。气象电子屏是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快速向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和服务信息,可以考虑在种植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主生产区的乡镇和农村布设乡村气象电子屏。
3)优化气象信息员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我局对于农村信息员的建设非常重视,为了保证能得到乡镇最新的灾情信息以及相关负责人能保证气象信息不被遗漏和及时上报,我们将各乡镇中受到领导好评的供销社人员设为气象信息员,保证了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稳定性。下一步工作我们将深入到各个乡村,吸纳大学生村官进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并对确定的信息员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员队伍,及时把气象灾害信息传发给人民群众。
4)优化气象短信平台,扩大信息接收范围手机气象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了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我们积极主动争取政府领导和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的支持,将其手机号码录入气象短信服务平面,不定期发送农时气象预报、重要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利于各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下一步工作我们将种植大户纳入服务范围。建立县级生产管理部门气象信息接收平台,然后用自己的平台及时将重要的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农户,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
5)建立气象服务网站,制作农业服务专题。我们将天气周报和气象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论坛,并且有专人负责气象信息的发布和更新,保证了更多的人了解未来天气发展趋势,做好灾害天气预警防范工作,提供了快捷方式,更加使气象信息深入到基层。
6)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通过走访农户,与乡村干部交谈,干部群众提问题最多的是:“你们气象局咋光在干旱时打雨呢?能不能预防干旱呢?”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十年九旱是我县的基本气候特点,每年四季均有旱情发生,甚至两季或三季连旱,县气象局要宣传县领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要由应急抗旱型向生态蓄水型转变,也就是要抓住每一次天气过程,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将空中云水资源留在嵩州大地上,尽力改善我县”十年九旱“的现状。
3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不仅要在服务产品制作上专业化、精细化,还要在服务形式上追求专业化、精细化,不断丰富服务产品内涵,不断拓展气象服务范围。“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是我们的气象服务理念,社会发展无止境,气象服务发展无止境,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
基层气象台站现代气象工作探讨 篇7
1 切实提高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能力
综合气象观测是整个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基层气象台站要做好气象观测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气象观测工作, 充分认识气象观测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必须把观测业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管业务的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观测业务质量上。观测员是保证观测质量的主体, 要加强业务学习, 严格执行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确保取准取全第一手气象观测数据。二是基层台站的领导要妥善处理好业务与科技服务之间的关系, 关心观测员思想、工作和生活, 切实解决观测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观测团队中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基层台站设备建设。目前, 作为基层台站, 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固态降水等要素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观测, 因此, 着力解决全部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问题, 对于提高观测质量和水平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基层台站的装备应急保障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观测业务的正常运行和资料信息的及时稳定传输。台站在自动化观测设备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有目的、有计划地储备齐全各类备用仪器, 确保业务质量的提高。
2 提升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基层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性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好坏是评价整体气象工作的关键性指标, 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气象部门工作的评价优劣和认可程度, 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基层台站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预报质量。目前基层台站在预报的制作发布方面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作为预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 省、市级台站必须加强基层台站预报人员的培训, 加强基层台站订正预报的指导, 才能提高预报准确率, 要依托雷达、卫星、气象探测资料,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体系建设;二是要继续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 加大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投入, 建立到村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信息系统, 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让农民从更广泛的渠道获取气象服务信息。三是在充分了解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 气象技术人员要主动走访特色产业农户, 了解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为他们量身定做农业气象服务材料。一旦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 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3 加快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改造, 提高职工生活工作水平
基层台站基础设施的改善关系到广大基层台站职工的工作环境条件, 关系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基层台站, 一方面要撰写基础设施改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争取国家中央资金或地方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要自筹资金, 继续按照“四个一流”的标准, 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 让职工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同时, 要坚持关心职工生活, 关爱离退休职工。
4 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要发展, 人才在第一位而提高基层台站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能力强、职工队伍素质高, 单位和谐稳定、团结奋进将为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选拔基层业务技术骨干人才。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人才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人才队伍在综合观测、公共气象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要优先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业务工作岗位上, 要严格执行岗位考核制度, 对考核不合格的坚决实行待岗再培训。要坚持站内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 鼓励业务人员撰写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 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创先争优。
5 大力推进基层台站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
基层气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 大力推进基层台站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 集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作为基层台站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一项重要任务, 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让局务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消除职工的顾虑, 增强职工参与管理、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 要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树立良好的气象部门形象, 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一是要建立固定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场所[1,2]。二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向社会公布事业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等。三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 不断扩大气象廉政文化的社会影响[3,4]。党风廉政和气象文化建设的开展, 可以有效地提升单位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敬业爱岗意识和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意识, 在单位形成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促进基层气象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6 健全机制, 加强管理, 确保气象工作规范有序
要建立健全基层气象台站的各项管理规定, 不断完善《局务公开制度》《三人决策制度》《财务报销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工作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制度, 坚持局领导带头执行, 率先垂范, 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 按章办事, 使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气象工作中发挥有利的保障作用, 确保气象工作规范有序。
基层气象部门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可以为整个气象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助于增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气象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气象人才建设再上新水平、气象科技创新再出新成果、基层气象工作再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纪晓建.新时期基层气象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风, 2012 (5) :237.
[2]杨惜春, 马新建, 林杰星.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内蒙古气象, 2012 (1) :45-46.
[3]刘伟, 徐克广.深化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效益审计[J].中国审计, 2012 (7) :72-73.
浅析地面气象工作 篇8
1 加强测报业务制度建设
我们知道, 任何一个机构组织的正常运行, 必定需要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 而且, 所制定的制度还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度的执行要更做到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作为基层台站的地面测报业务人员, 每天都要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操作。规章制度执行的好不好, 直接影响到县站的业务质量, 也体现了业务管理者的能力。各站的制度要装订成册和上墙, 每位测报业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熟悉。
1.1 设立奖惩制度
为做到奖优罚劣, 在共同提高待遇的基础上应区分业务人员的不同工作业绩和对集体的贡献大小。不但要认真执行上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而且本单位、本部门还要制订更加细化的奖惩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各方面积极性。
1.2 制定完善的业务流程
基层气象台站的业务流程不仅是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节点、步骤、任务等的需要, 也是保证气象记录“三性”的需要。业务流程不但应包括时间跨度较长的年、季、月的业务流程, 还应包括每周、每班乃至每次定时观测的业务流程。
1.3 应急预案
在气象观测过程中, 测报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比如仪器设备突然故障、通讯网络不畅、突然断电、发生重大灾害性天气等。对于这些突发事件, 业务人员应有明确的应急预案, 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预案中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去处理和操作, 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就不会手忙脚乱, 不会处理。在现阶段乃至未来, 地面测报业务较之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各项人工观测项目已经逐渐被自动观测仪器所替代, 观测员也在向质控员、网络维护员转变。
2 加强测报业务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才能更好地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和创造力。加强气象测报业务人员队伍建设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2.1 加强岗位培训, 继续完善测报上岗证制度
业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地面测报人员的岗位培训,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考核时, 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同时兼顾, 对考核不合格的人要坚决实行待岗再培训;应尽量选调那些工作责任心强、细致严谨、敬业心强的同志到气象测报岗位上。
2.2 加强岗位学习,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现代气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所有气象业务人员都要加强学习。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各单位和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与培训, 促进测报业务人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近几年来, 通过组织自学和在职学历教育, 基层气象测报人员的学历和工作能力已大为改观。
2.3 加强思想工作, 关心测报人员的生活
基层台站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测报人员的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大局意识, 要妥善处理好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科技服务人员三者利益关系, 切实关心测报业务人员的生活、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 使测报人员能安心工作、愉快工作。
3 具体工作建议
目前我省气象台站都已经实现了自动气象观测, 各站日常工作中执行的都是《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 日常测报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动站设备和仪器巡视
自动气象观测开展以来, 有的观测员认为只要每个正点前检查采集器、主机的运行状况即可, 没必要到观测场去巡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观测员不但要按时到观测场巡视仪器, 保证现有人工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转, 而且当遇有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时要及时报告, 按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因为人工站数据是用来与自动气象站数据进行对比的参照, 同时也是自动气象站的最后备份。巡视时应特别注意检查通信传输程序CINS和双路由传报程序的工作状态, 每次要点击打开通信传输程序, 查看传输任务完成情况。
3.2 当面交接班
目前有部分测报人员有随意提前或推后交接班, 还有人不当面交接班。这不仅不符合规定要求, 而且易造成责任事故。业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当面做好“四交接”, 交接班以双方签字为准。
3.3 按时检测防雷设施
自动气象站设备安装后, 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避雷带的接地电阻值应达到要求标准, 而且每年应进行一到二次防雷安全检测;地沟电缆要特别注意防水、防鼠, 近几年很多台站自动气象站故障多数都与遭雷击、连接电缆因受潮霉变、鼠咬致线路短 (断) 路有关。
3.4 仪器设备备份
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自动站的设备应与人工站一样采取双备份形式, 各站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应按要求做好自动站设备的备件备份。数据处理微机要专机专用, 业务计算机都应有备份机, 并按规定每日做好数据备份和操作维护。安装防病毒软件和杀毒软件;当前台站较为突出的还是电源问题, 关键设备要接不间断电源 (UPS) 设备, 台站要配备发电机, 并加强维护保证UPS和发电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结束语
目前地面气象业务是气象基层台站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 如何做好基层台站的地面气象业务管理, 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保证基层台站的业务人员能安心工作, 从而保障气象业务现代化的运行, 是立足于长远的一个重要任务。
摘要:地面气象工作是气象的基础业务, 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 都对气象事业有很大影响根据;目前县级气象台站测报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就其问题提出了几种管理意见与分析, 尽可能减少基层业务工作中的失误, 保证气象业务现代化正常运行。
关键词:县级,业务管理,自动站
参考文献
气象科普工作 篇9
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地区,加之民族文化习俗不同,使得科普事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表现出特殊性。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被称为东北亚“金三角”,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的地区。该州下辖6个市、2个县,总人口220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3%。但是,由于朝鲜族年轻人具有很强的超前消费意识和出国劳务的习惯,形成“613899”这一特殊的科普对象。
延边州科普工作队成立于2004年,工作范畴包括农村农民的生产、城市居民生活、青少年科学知识普及、国家干部科普培训等。在科普经费有限,人力不足,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科普之旅,为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做出了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成效,有必要总结现有科普工作的运行状况、运行模式,以期为构建更有成效的科普工作运行体系奠定基础。
1 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运行体系和工作现状
1.1 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运行体系
延边州科普工作包括州、县(市)科普工作队和乡镇科技助理三个层面。但是,不同层面的科普资源呈倒金字塔的形式存在,并具体表现在人力、资金、办公条件等方面,导致不同层面的科普工作成效差异很大。
1.1.1 州科普工作队。
(1)人力资源。州科普工作队属于科级建制,原有3个编制,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减为2个。其年龄结构为40—50岁,学历为大学本科,学科分别为经济管理和农学。另外,还成立了兼职的科普宣传专家组、科普农业专家组、卫生健康专家组。(2)资金资源。延边州科普工作资金来自财政拨款和科协奖励。2006年,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被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获得奖励资金50万元,弥补了科普工作资金不足的局面。(3)科普工作条件。延边州科普工作队具有独立的办公室和相对完善的办公设备,比如电脑、多功能打印复印一体机、摄像机、照相机、电话以及科普作品制作中心等,有80多块科普展板。
1.1.2 县(市)科普工作队。
在县(市)层面,在延边州的8个县(市)中有7个县(市)成立了科普工作队,但没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办公场所,而是与科协系统的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技馆等部门共为一套班子联合开展工作。各个县(市)的科协负责人采用聘请各专业部门(如农业局)的相关科技人员为科普工作队的兼职队员的方式,获取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资源,辅助州科普工作队开展工作。在7个县(市)中,只有3个县(市)科协的科普经费纳入了地方财政预算,其它县(市)的科普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1.1.3 乡镇科普工作。
在延边州8个县(市)的各个乡(镇)均设立了科技助理人员,兼职负责协调州、县(市)安排的科普工作,但是没有独立开展科普工作的资金和条件。
1.2 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专职专业的科普人员,科普工作后劲不足。
除了州科协科普工作队外,在县(市)、乡(镇)层面没有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负责科普工作的开展,且兼职的人员中,懂科普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多,懂朝语又懂技术的人寥寥无几。兼职的科普工作队员多分布在机关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行政管理,科普工作仅为其工作职责中的很小一部分,且这部分工作并没有被列为其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中,导致其主动开展科普工作缺乏动力。因为没有编制,也很难通过接收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来提升科普工作的后备力量。
1.2.2 基层科普运作资金匮乏,科普工作开展难度大。
除了延边州科普工作队外,其它各县(市)的科协均没有专项科普经费。以汪清县为例,因缺乏资金支持,县科协无法独立开展普工作,只能协助省、州科协和州科普工作队开展工作。以YJ市科普工作队为例,虽然该市的科普经费比本州其它县(市)略丰富,但人均科普经费仅为0.2—0.3元。其在学校、广场等人口密集处制作的100米科普长廊和科普挂图,因资金匮乏无法实现定期更换,现已经褪色、字迹模糊,失去科普宣传的作用。
1.2.3 县(市)科普工作激励不够,部门参与热情不高。
近几年,虽然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支持力度有所增加,但县(市)级科普工作队奖补范围有限,就全国范围内,每年只奖补5个科普工作队,且不涉及县市级科普工作队,从而降低了县(市)科普工作队积极投身科普工作的能力和热情。特别是各职能部门也没有将科普工作纳入到部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难以激发各县(市)及其乡镇的职能部门兼职科普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
1.2.4 各县(市)科协领导风格不同,科普工作成效差距大。
据对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负责人的访谈和实地调研,在各县(市)科普工作中,科协领导的做事风格和思路不同,科普工作模式差异较大。虽然延边州县(市)、乡(镇)层面的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有的县(市)科协领导敢于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开展工作,走党政企部门合作和市场化道路。但是有的县市仅仅是协助上级科普工作队开展工作,没有独立组织过科普活动,没有很好的发挥科普兴农促进作用。
2 延边州科普工作队运行模式及其效果评价
虽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普工作队存在人力不足、资金匮乏、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但依托现有科普工作运行体系,在各县(市)科协领导带动下,通过整合不同的资源,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创新出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模式。通过对延边州四个县(市)的调研发现,该州存在五种科普工作运行模式,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不同模式特点、运作过程和工作成效。
2.1 “科普工作队+乡镇政府+农户”运作模式及其分析
“科普工作队+乡镇政府+农户”模式是延边州科普工作队广泛采用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运行方式是:在每次开展科普活动时,县(市)科普工作队将科普培训安排传递给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组织协调具体科普工作,如乡镇政府要求村干部安排参加科普培训的人员,提供科普宣传与培训的地点,并出面接待等。在这种模式中,培训方式多采用聘请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如“科技之冬”、“科普专家边疆行”“科普日”“科普周”等活动。采用这种模式开展的科普工作具有效率高、层次高的特点,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好科普宣传活动,并借助上级部门的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其缺点是,活动执行成本相对较高、宣传手段单一、受益人群有限、效果相对较差等特点。
2.1.1 信息从县(市)—乡镇—村—组—农户,存在多层次,多主体的解译和编码转换,导致信息传递弱化、遗失、扭曲和错位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乡村干部在通知村民参加培训时,往往只是告诉村民参加培训,至于谁来培训和培训的具体内容,了解的不是很多。因而,在上传下达过程,往往简化信息并回避细节,结果造成部分农民的需求与培训内容出现脱节。如据现场访谈中途退出科普培训课堂的一位中年妇女说:“专家讲的虽好,但是我家现在根本就不种植蔬菜,只种玉米。之前还以为是玉米技术培训呢,所以村干部一通知,我就来了。”由于沟通障碍,还存在科普培训专家到了现场,才知道农民的具体需求,说明反馈体系高度弱化。如在某乡镇,现场农民要求蔬菜专家给介绍党参的种植技术,形成科普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的错位。
2.1.2 统一的培训内容与多样化农民需求的局限。不同的农民有不同的需求,即使是种植同一种作物,由于农户间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存在差异,难以通过1—2个小时的统一专家培训的方式,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如在WQ县TQL镇,在参加食用菌培训学习的人群中,有多年从事黑木耳种植的林业职工,也有刚刚从事木耳种植没有经验的农民,还有计划种植黑木耳处在观望中的农民,其需求差异很大。而专家在讲授之前,并没有时间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征集和分析,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讲授。因此,不分需求差异举办的科普培训,会影响科普工作的效果。
2.1.3 培训时间与农民生产时间相冲突。据调查,专家培训的时间是由上级科协根据工作计划安排确定的,为了降低成本,每次活动要安排不同领域专家的联合活动,这就会导致选定的时间与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冲突,使需要的农民因没有时间而无法参加科普培训活动。如,在某镇开展蔬菜专家科普培训时,来的农民很少,且多为50岁以上的妇女。其主要原因是,男性农民在家忙着育苗,没时间过来听课,降低了此次活动的目标受众的受益度。
2.1.4 培训地点远离农民居住地。这种模式开展科普工作的地点往往选在乡镇政府的会议室,那些居住地远离乡镇的农民,由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通成本均很高,很难参加培训,特别是在农忙的季节。但是,实际上这些目标受众,也是科普知识比较薄弱、科普需求比较强烈的目标人群。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地点选择,使目标受众能够真正成为科普活动的直接受益人群。
2.1.5 培训方式较单一。由于延边州乡镇层面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比较好的科普培训基寥寥无几。由于培训现场没有投影仪,聘请的专家没有办法将生动的图片展示给科普对象,主要采用现场讲座和咨询的方式进行科普介绍。同时,在乡(镇)政府举办的培训远离了农民的种植现场,以口头宣讲的方式提供的信息,难以突破目标受众的认知系统,并留下深刻的理解层面的记忆。
2.2 “科普工作队+产业带头人+需求农户”模式及其分析
科普工作队认识到外请专家单一培训效果的局限性,采用将本地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吸纳到科普专家组,通过发挥产业带头人的“传、帮、带”的作用,如借助产业带头人的产业基地开展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取得了很大成效。据HL县科协负责人介绍,农民更愿意参加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的讲课,如延边州科普队聘请当地一个有多年养蜂经验的专家给农民讲授养蜂技术,采用边讲边操作的方式,并承诺“凡是按照我讲授的方法养蜂,如果出了技术问题,由我来承担,”受到养蜂户的好评。再如龙井市五味子产业带头人,被州科普工作队聘为农业专家组成员,他根据五味子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技术要求和兴趣农户发展五味子产业需要,与州科普工作队合作,每年免费举办3—5次五味子栽培现场会,并提供种苗和技术资料,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五味子产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产业带头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实践经验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需求。作为本地的产业带头人,他们比外来的专家更了解农民的需求,能够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指导。
2.3 “科普工作队+企业+科普对象”模式及其分析
基层科普工作缺乏资金是一个普遍现象,但部分县(市)的科普工作队能够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开拓市场化道路落实科普工作。换言之,科普工作队主动与企业联合搞科普,实现科普工作队出人力,企业出资金和技术的运作模式。
在面向农村宣传先进技术等方面,和龙市科普工作队与吉林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农村推广科技含量较高的有机肥。一方面,该公司可以借助科普工作队的力量深入到农村宣传、推广公司的有机肥产品;另一方面,科普工作队能够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走有机种植之路。为了切实调动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科普工作队与公司联合,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让农民亲自评价产品效果。这样就满足了科普工作队、企业、农民三方的现实需求。在科普进校园活动中,科普工作队也积极与企业合作,如企业出资金帮助科普工作队印刷科普材料,同时在科普材料上印上支持企业的名字做“广告”等。
这种走市场化道路的科普宣传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科普工作队资金不足的困境。但是这种模式要求科普工作的领导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同时要注意回避科普活动社会化过程的市场风险。
除上述三个模式外,还有“科普工作队+行业部门+协会”和“科普工作队+科技示范园+兴趣农户”模式。前种模式与“科普工作队+乡镇政府+农户”模式运行具有相似性,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参加培训的成员由行业部门与乡镇联合组织。后者“科普工作队+产业带头人+需求农户”运行模式具有相似性,该模式主要是科普队通过各种途径组织感兴趣的农户到科技示范园参观、现场培训学习。
3 研究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多主体推动、多部门参与的科普运行模式的优势,需要克服现有运作模式的局限,积极构建以科普对象需求为导向的科普工作运作模式,以更好满足产业发展主体的需求,提高科普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拟合度和科普工作成效[1]。但这种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动员能力,同时也需要形成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体系。
3.1 创新农户需求为导向的科普反馈体系和调研机制
为了避免专家授课内容与农民现实需求脱节现象和充分发挥专家培训的优势,实现科普工作效果最大化,有必要建立一套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科普需求反馈体系,实现科普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县(市)的科普反馈体系,充分及时把握基层的科普需求,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科普计划奠定基础。
3.2 完善乡镇科技助理队伍和科普示范户,构建需求为导向的科普终端反馈体系
乡镇科技助理职位的确立,能够有效推动自下而上的反馈体系的形成。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需要从乡镇涉农部门设立科技助理。同时,为了提高乡镇科技助理工作的积极性,建议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其考核指标体系,并建立下乡调研补贴制度,明确规定乡镇科技助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另外,需要在各个村屯设立科普示范户,通过终端网络延伸带动其它农户的发展[2]。
3.3 完善科普专家组构成,壮大科普专家组的力量
根据科普工作涉及多部门参与的特点,可以在科普宣传专家组、科普农业专家组、科普卫生健康专家组的基础上建立科普协调专家组,把基层党政部门负责人纳入科普工作队,并建立部门科普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科普工作队的动员能力。要改善科普专家组的构成,适当扩大当地各行各业产业带头人在专家组中的数量,将更多实践经验,并熟悉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和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专家,纳入到科普专家组行列,确保能够因地、因时、因人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促进产业发展的永续性。
3.4 探索、完善科普工作效果评估制度
科协系统的优秀科普单位评审,除了要关注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由谁实施,受益对象外[3],还应该建立起一套可行的科普活动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以提高科普资源的实际效果。在科普效果评估过程中,要让科普对象、科普专家、科普队员成为科普成效的评估主体。
摘要: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8个县(市)中抽选4个作为调研点,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对四个县市的科普工作运行状况进行研究,总结该州科普工作运行的主要模式,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提出自上而下开展的科普工作,科普培训者与科普对象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二者在缺乏有效沟通前提下,在科普信息传递过程,存在信息编码和信息解码困难等现象,影响科普工作的成效。而构建以科普对象需求为导向的科普工作运作体系,能够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提高科普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运行模式,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刘为民.试论科普的源流发展及其接受主体[J].科学学研究,2000,18(1):75-78.
[2]张继昌,曲波,石绍山.农村科普“帕雷托改进”模式[J].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71-74.
气象科普工作 篇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 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表现的两大特征, 相辅相成, 并驾齐驱, 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新解放和新发展。“创新”是“牵引力”, “普及”是“助推器”。科技知识的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没有科技知识的广泛普及,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创新”为“普及”明确方向, 丰富内容;没有创新, 将奢谈普及。“普及”是“创新”的基础和目的;没有广泛的普及, 公众对科技将会失去兴趣, 创新就没有土壤, 创新成果将成为死水一潭。因此, 《科普条例》的颁发和实施, 既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基础, 又必将推动我市科普事业快速发展。准确把握和深入落实《科普条例》,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渝、可持续发展战略和“314”总体部署, 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学习与宣传, 切实营造贯彻实施《科普条例》的良好氛围
《科普条例》的制定和颁布, 明确了新时期科技事业发展的方针、布局和基本制度, 更重要的是把《科普条例》组织好、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需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深入扎实、富有成效地推动《科普条例》的全面贯彻执行。
一是要建规立制, 认真抓好《科普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好、学习好《科普条例》, 是贯彻实施《科普条例》的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 细化方案, 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实施《科普条例》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学习贯彻。采用召开座谈会、印制宣传品、组织知识竞赛、开展专题学习活动等多种形式, 学深学透条例、广泛宣传条例。各级科技部门和科协、社科联要根据需要, 组织编写有关学习宣传资料或辅导读物, 并将学习宣传《科普条例》作为“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 组织开展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学习宣传活动, 不断把贯彻落实条例引向深入。
二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主渠道作用, 加大舆论导向力度。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作用, 广泛深入地宣传《科普条例》, 营造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为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科普条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使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群众都了解、熟悉《科普条例》的内容。
三是要拓宽实践内容, 放大科普场馆、基地的载体功能。各类科普场馆 (科普基地) 单位要整合力量, 适时开放科普场馆、基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认真领会《科普条例》精神实质, 在学习宣传中带好头, 放大主阵地效应,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 以此推动本单位的科普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领导, 合力推进《科普条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科普条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 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热情, 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 把握好实施的方向和进度。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密切配合, 创新思路,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不断把这项事关全民科学素质和竞争力的千秋大业抓实、抓好。
第一,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统筹部署, 集成资源, 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工作。要逐步制定税收优惠、科普人才培养、科普奖励、场馆开放、示范企业和社区标准等配套政策措施, 激励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传播。要确保财政科普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 吸引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 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第二,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科技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统筹职能和牵头作用, 认真制定科普工作规划, 加快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 大力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开展市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尽快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度, 以加强科普工作的交流。教育、农业、文化、卫生等相关责任部门, 要按照《科普条例》的要求, 在科普资源配置、科普活动开展等方面制定和落实好具体措施。
气象科普工作 篇11
程东红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期间各地科普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她指出,过去五年,各级科协、科普工作部门上下一心、团结创新,实现了中央书记处对科协科普工作的要求,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规定的阶段性目标。她代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向地方科协、科普工作战线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程东红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五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主要开展科普活动到做谋划全局性工作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以我为主”开展工作,到“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转变;三是实现了工作内容的转变,开始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主题来贯彻落实全面工作。这三个转变的完成为今后各地科普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程东红同志强调,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也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說明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她要求,各地科协要更加自觉的将科协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之中;要坚定不移的继续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并向联合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要继续坚持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要深入分析科协科普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探讨做好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突出重点,树立和高举科协科普工作的旗帜,为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基础,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的
贡献。
徐延豪馆长在讲话中围绕科技馆和科普资源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和具体要求。他指出,科技馆在科普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集科普资源研发、对外交流展示、科普人才培养于一体,发挥着重要的“基地”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建科技馆总建筑规模接近8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于我国的人口规模,科技馆的总量还不够,希望各位分管领导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各地科技馆的建设。与此同时,要把已经建成的80多个科技馆运转好,把内容更新好,把活动开展好,发挥好科技馆的的“基地”作用。
徐延豪馆长在讲话中介绍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全国科技馆巡展等工作情况。他强调,当前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时期,要结合科协工作的发展形势,结合社会公众科普需求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特别要重视信息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给科普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工作部署,共同推动科普事业的繁荣昌盛。
会上,杨文志部长作了《2011年地方科协科普工作座谈会工作报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介绍了基层科普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安排;副部长殷皓介绍了纲要实施和科普资源(科普活动)有关工作。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山东、安徽、云南、吉林的代表分别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和特点介绍了科普工作经验。
地方典型发言材料(按现场发言顺序):
以社会重大事件为契机,有效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俞涛)
抓好三创一带、建立长效机制,为河南科普惠农做出新贡献(河南省科协副主席 谈朗玉)
强化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推进首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北京市科协科普部部长 阎仁浩)
实施“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推动科普展教资源共建共享(山东省科协巡视员 许素海)
大力发展科普产业,积极探索并举机制(安徽省科协副主席 梁寿南)
小协会服务大产业(云南省曲靖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施艳华)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推动科普“站栏员”建设(吉林省科协科普部部长 刘伟)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通过会议学到了经验,开拓了思路。随后,与会代表将围绕今后的重点工作进行分组讨论。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经验浅谈 篇12
参数设置包括业务软件参数和人工查算参数两部分。
1.1 业务软件参数
业务软件参数经台站设置后存放在系统软件安装文件夹“Sys Config”中, 包括台站参数数据库文件 (Sys Lib.mdb) 、台站辅助参数数据库文件 (Aux Data.mdb) 、自动气象站与采集器通信端口参数配置文件 (Comset.ini) 、自动气象站组网通信传输参数配置文件 (Net Set.ini) 。 通过业务软件对参数设置进行校核和检查, 以保证业务软件正常运行和观测记录的完整准确。
1.2 人工查算参数
台站应在值班室工作台上安放与台面相当的玻璃板, 玻璃板下摆放与值班有关的各种查算用表, 并核校其内容。
现用仪器号码表;
仪器检定证数据和器差订正表;
本站气压订正简表;
海平面气压订正简表;
旬月历史数据表;
逐日日出日落时间表;
天气现象电码和强度表;
重要天气报发报项目和标准表;
CL、CM、CH电码表;
云高编码表;
VV电码表;
风向方位、度数、电码表。
2 观测场地和仪器设备维护
良好的观测环境和场地设施, 性能良好、安装正确、维护及时的仪器设备是保证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气象记录的前提。
2.1 观测场仪器设施布局
观测场地的仪器设施布局要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 《地面观测规范》执行。
2.2 仪器性能
所有投入业务运行的仪器必须性能良好, 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满足当地要素变化范围的示值要求, 经法定检定机构定期检定取得检定 (合格) 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2.3 仪器安装
地面观测仪器的安装要严格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要求安装, 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4 观测用具、备份仪器和常用维护维修工具设备
常用观测用具要齐全:包括剪刀、蒸发台秤、量雪尺、卡尺、刮刀、合页箱、鱼尾钳等。
备份仪器是要齐全, 性能良好, 在检定有效期内。
常用的维护维修工具要齐全:包括卷尺、水平尺、量角器、万用表、烙铁、焊锡、各种规格的起子、钳子、扳手、钉锤、清洁用毛刷和酒精等。
3 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包括纸质值班日记 (气簿-11) 和电子工作日志文件。 工作日志应记录清晰, 内容详实。
4 观测记录
4.1 观测簿
观测簿填写要符合要求, 不应有涂、擦、刮、贴、字上改字等现象, 字迹要工整, 数码字要规范;观测簿页眉的日期、值班员的签名、备注栏和纪要栏的填写要完整。
按照各自的级别和观测任务填写云、能、天等目测项目和自动站不具备的人工器测项目, 抄写规定的各定时压、温、湿、地温等自动观测数据。 尤其注意各要素极值挑取要正确。
云能天的记录及其配合要合理, 特别是复杂天气的记录。
蒸发量要计算正确, 注意不要漏统计降水量、溢流量等, 遇有强降水时要加盖或取出一定水量。
日照抄录要正确, 不要漏填日照时数。
雪深、雪压的记录要符合规定, 08 时之后达到测量雪深标准时要补测, 雪压不要漏测。
出现电线积冰时电线积冰记事栏与天气现象栏雨凇、雾凇的记录不应有矛盾, 如电线积冰时间长于雨凇时间的情况。
填写在纪要栏中的内容要按规范要求填写。
单轨运行的自动站20 时应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并记录, 差值超过规定的控制标准时要查找出原因, 要能通过对比及时发现传感器漂移等仪器故障。
台站要按要求每月1~5 日读取酒精柱读数, 并进行订正计算, 当订正后的干球值与订正后的酒精最低值的差值的平均值大于0.5℃时, 应更换最低温度表。
4.2 自记纸
日照时数要计算正确, 注意不要出现将日照纸放倒或迹线错误等情况;日照记录要与云、能、天相配合, 日照药品和已涂药日照纸要避光妥善保管。
4.3 气象报文
台站所承担的天气报、补充天气报、航空报、危险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 (月) 报和气候月报任务要在规定时限内发出 (核对报文回执时间) , 并打印存档。报文数据与观测簿要一致。气象报文要无多发报、缺报、过时报, 报文发报顺序不要有误。
天气报:出现视程障碍造成天空不明时的编报要正确;天气现象和云状编码要正确;低云量与编报低云量要正确;过去六小时内出现重要天气现象时不要漏发重要天气组。
重要天气报:重要天气现象的始发续发标准要正确;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的发报方式是定时发报还是不定时发报;不定时重要天气报发报时间要正确, 要为现象开始时间;同一种现象多次达到发报标准时不要漏发, 雷暴、恶劣能见度等一日内仅需拍发一次重要天气报的不要有多发。
检查多种报文发报时间重叠时, 顺序要为危险报→天气报→天气报选航空报→重要天气报→天气加密报, 以航代危在天气报之前, 以航代解或解除报应在天气报之后。
气象旬 (月) 报:不要漏发地方补充段;地温段、农业气象段与地方补充段顺序要有误;检查旬 (月) 报中数据要和月报表一致, 注意蒸发、日照等记录要进行过修改, 检查逐日数据维护中雪深观测数据要正确输入, 要有漏输而影响旬 (月) 报报文的情况。
气候月报:气候月报中数据要和月报表一致, 尤其是日照等人工输入记录;历史平均值要按要求统计并拍发。
4.4 上传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上传前要对数据进行检查, 调试仪器等造成的异常值要在实时数据上传前进行了修改。
自动站仪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了人工补测, 或在发现上传实时数据有误时要及时重新启动“定时观测”, 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补传。
要按要求进行积雪加密报的观测和上传。
4.5 气象报表及数据文件
不正常记录的处理要正确, 记录处理方法与报表备注要一致, 缺测记录要按正点前十分钟内的分钟记录、 正点后十分钟内的分钟记录、人工补测值、自记值、内插值的优先顺序进行代替, 检查报表中缺测记录要能作为缺测处理。
值班日志中对观测数据有影响的操作要按要求进行备注, 对造成影响的记录要正确处理。 更换仪器后要备注。
台站参数修改后对观测记录要即时处理, 尤其是雨量传感器、蒸发传感器等停止使用或启用时参数修改要正确、及时, 不要对观测数据造成影响, 必要时可通过对Z文件的检查确定要对观测数据造成影响。
A文件、B文件与观测簿相应数据要一致。 年报表中现用仪器登记要正确无误, 要与现用仪器相符。
摘要: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 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应对台站参数、观测仪器设备安装、性能、维护、观测场地维护、观测用具、备份仪器和常用维护维修工具设备、工作日志、观测记录、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气象记录资料保管、探测环境保护和业务管理情况十分熟悉, 并能及时排除简单故障。
【气象科普工作】推荐阅读:
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09-15
气象科普知识问答08-09
小学生气象科普调查09-01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07-10
“气象科普知识教育讲座”主持词09-27
科普工作11-20
基层科普工作06-04
基层气象工作10-29
“十二五”科普工作08-16
村科普工作汇报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