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

2025-01-24

高校安全教育(精选12篇)

高校安全教育 篇1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而且高校管理有别于中学管理。新学期到来, 为了使新生有一个良好、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期间均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部门简介 (公安机关及学校安保机构)

首先要介绍这一方面的常识, 让学生了解学校及周边的安全管理部门, 这样在事发之际, 学生知道应该找什么部门, 在什么地方, 以便公安机关和学校安保机构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解决问题, 使损失降低。

如长江师范学院就有重庆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团结派出所和长江师范学院保卫处。团结派出所共有7名同志:所长、政委各1人、民警2人。负责学校区域内的治安、稳定工作。保卫处共有工作人员24名 (其中有公安民警7名) :处长、副处长、科长各1人, 副科长2人, 处内设综合科、保卫科。保卫干部17人, 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保卫处下设组织:校卫队、“校园110”。团结派出所实行双重管理, 派出所、保卫处实行合署办公。李渡校区报警电话:72077121, 江东校区报警电话:87807398, 建涪校区值班电话:72028250。

2. 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

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远方, 对学院周边的情况 (包括治安状况) 不甚了解, 而且学生年轻气盛, 容易与周边的人发生冲突, 引起事端, 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新生进行学院周边治安状况的介绍。

如长江师范学院地处涪陵区, 共3个校区:李渡校区、江东校区、建涪校区。

李渡校区外围治安环境复杂, 学生夜间应按时回校。江东校区的周边治安环境较为复杂, 车流量大, 出校时注意交通安全。建涪校区处于涪陵城市中心, 外来人员流动量大, 重点防案件发生。

3. 新生入学安全须知提示

新学期到来, 为了使同学们有一个良好、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校保卫处要求广大同学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自我防范, 因此, 要注意防火、防盗、防骗、防事故, 注重交通安全、禁毒, 积极参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遵纪守法。

3.1 防火

首先是防火的注意事项: (1) 寝室内不私装、乱拉电线, 人离开寝室注意切断电源, 注意用电安全。 (2) 寝室内严禁使用蜡烛照明, 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热得快、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 严禁烧水做饭。 (3) 不要在宿舍及走廊焚烧垃圾。

其次如果发生火灾就应该: (1) 迅速报警。火警电话号码是“119”。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的路名、门牌号码、靠近何处、燃烧物质及数量、火势情况、有无被火灾围困人员。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号码。 (2) 积极灭火。初期火灾火势较小, 比较容易扑灭, 应积极采用各种方法灭火, 如使用就近水源、灭火器, 把可燃物移走等方法灭火。 (3) 迅速疏散逃生, 不要贪恋财物。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 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弯腰降低身体高度尽量贴近地面。身上衣服着火, 要及时把衣服脱下或就地扑滚, 万不可奔跑, 否则火会越烧越大。居住在楼上的人被火包围时, 要想尽一切办法下楼或向外打手电、扔小物品发出求救信号, 千万不要冒险跳楼。 (4) 对受到火势威胁的物品要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 (5) 保护好现场, 维护好火场秩序,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火灾现场。

3.2 防盗

(1) 大量现金及时存入银行, 不要将身份证和存折 (卡) 放在一起, 不要以生日作为密码。网上查询、消费注意密码安全。 (2) 宿舍钥匙要随身携带, 不要外借他人。如有丢失要及时报告宿舍管理员。 (3) 外出或就寝时注意断好电, 关好门窗, 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 (4) 拒绝推销人员并及时报告宿舍管理人员。 (5) 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提高安全和自防意识。 (6) 在食堂、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所不要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位;离开座位 (如上厕所等) , 书包随身携带或者委托熟悉的同学保管。

3.3 防骗

(1) 不要轻易相信、“帮助”陌生人, 特别是对方有“借款”请求的, 慎用自己的同情心, 谨防上当受骗。 (2)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 不抽陌生人的香烟。不要将手机借给陌生人使用。 (3) 不随便约见网友, 网上不要暴露自己的隐私, 不窥探别人的隐私, 以防被敲诈勒索。 (4) 防QQ空间回贴发送虚假中奖信息骗取汇款。不法分子假冒“腾讯公司”名义, 通过QQ空间发送虚假QQ中奖信息。

3.4 防交通安全事故

(1) 校内行走时不抢行、不逆行、不骑车带人, 禁止骑自行车时抓住机动车辆尾随行进。 (2) 在市内道路上行走, 要遵守交通规则, 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栏, 过街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不闯红灯, 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区域。 (3) 不要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黑巴”、“摩的”等, 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4)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报警、保护好现场、控制好肇事者和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等特征。

3.5 禁毒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毒品是全球性公害, 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它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社会安全。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和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6 外出注意事项

(1) 外出时先弄清楚来回线路, 以免坐错车或走弯路。 (2) 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看清红绿灯。 (3) 乘坐公共汽车时不要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外套口袋, 特别是拥挤的时候, 更要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4) 购物时问清价格, 尽量到正规商店购买物品, 并索取发票, 以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冷静, 及时报警。

高校安全教育 篇2

一、校园火灾案例

案例1: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其中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是,寝室里头天晚上使用“热得快”停电后没有拔下插头,第二天早晨宿舍来电后因电流过大引发热得快过热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案例2:2008年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28号楼6层S0601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着火后楼内到处弥漫着浓烟,6层的能见度更是不足10米。着火的宿舍楼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火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楼内,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千学生被紧急疏散,事故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宿舍最初起火部位为物品摆放架上的接线板部位,当时该接线板插着两台可充电台灯,以及引出的另一接线板。该接线板部位因用电器插头连接不规范,且长时间充电造成电器线路发生短路,火花引燃该接线板附近的布帘等可燃物蔓延向上造成火灾。事发后校方在该宿舍楼进行检查,发现1300余件违规使用的电器,其中最易引发火灾的“热得快”有30件。

案例3:1999年2月15日,某高校男生宿舍内几个假期留校的同学违反学校规定,擅自在宿舍内用液化气做饭。当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时,他们都跑到对门房间看电视,未关闭灶具阀门。结果,因时间过长,饭烧糊了,胶管也烧断了,火将灶具和床边的书籍引燃,幸亏楼内的其他同学嗅到气味,起来将火扑灭,但仍造成直接损失500余元。肇事学生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后悔不已。

案例4:1999年4月30日晚,某高校女生宿舍统一熄灯后,一女生在床上点蜡烛看书。深夜零点左右,该女生外出方便时,在楼道碰到熟人就闲聊起来。结果,蜡烛引燃床上物品,造成重大火灾。

案例5:2003年11月24日的俄罗斯友谊大学学生宿舍由于使用电器不慎引发火灾,40多人丧生,200多人受伤,其中中国留学生有11人在此次火灾中遇难。之后不久国内的北方交通大学也发生了火灾。

案例6:2003年12月2日早上6时49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18号公寓楼里一阵慌乱,近千名研究生被紧急的砸门声惊醒,迅速跑下楼去,很多人穿戴不整。此时,起火的6层626寝室里的浓烟和火苗蹿上阳台,窗口冒出的浓烟,千米之外清晰可见。十分钟内,接报赶来的4辆消防车齐聚在18号楼下,20分钟内火险消除,没有人员受伤。火灾原因是学生使用“热得快”,造成了电路故障而引起的。

案例7:2003年9月12日,北京工商大学新宿舍楼三层女生宿舍发生火灾,从小商小贩处购得的劣质电池充电器成为罪魁祸首。

案例8:2000年12月20日晚,XX大学学生宿舍8号楼124室发生火灾。起火原因是住在该室的生物系同学曹XX(女)违反学校规定,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烧水。当晚学生宿舍统一断电后,曹XX将“热得快”从暖瓶中拿出随手放在床前桌面上,未将电源切断。21日早6点钟统一送电后,“热得快”干烧,引燃桌上的书本等物品,造成宿舍火灾。火灾造成同屋两名同学灼伤,曹XX本人右手、右肩、背部和面部为浅二度灼伤。火灾造成宿舍内公物直接经济损失845元和部分同学私人财物被烧毁。

曹XX违章使用“热得快”酿成火灾、造成人员灼伤的严重后果,依照《XX大学防火安全奖励赔偿暂行规定》,由曹XX赔偿公物损失845元和宿舍同学全部受损私人财产损失;依据《XX大学学生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学校给予曹XX严重警告处分。

案例9:1999年4月30日午夜,XX大学学生宿舍10号楼323房间,因99级学生杨XX复习功课点蜡烛不慎引燃蚊帐,虽经学生扑救,但因火势较猛,加之该楼为50年代建造的木结构屋顶楼房,很快蔓延至楼顶,致使该楼引起大火。现场学生和目击者及时报警,12辆消防车进行现场扑救,经过消防官兵近2个小时的奋力扑救,于次日凌晨2时40分,大火被全部扑灭。这次火灾过火面积900多平方米,造成木结构顶棚烧毁,有15个房间露天,其中4个房间内的被褥、衣物全部烧毁,无人员伤亡,估计经济损失约7万余元。

这场火灾是由于学生违反学校宿舍管理有关规定使用明火造成的,负主要责任;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特别是检查、监管力度不够,负有一定责任。因此,学校作出决定:有关领导写书面检查,学生杨XX违反校纪校规,造成严重后果,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案例10:2000年12月22日23时15分左右,XX大学培训楼留学生七段203室发生火灾,室内财产全部烧毁。火灾发生后学校主管安全工作校领导和保卫部、留学生办公室的领导都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当时正值寒冬,楼内部分流学生疏散时衣服穿得较少,一些同学的宿舍因保护现场的需要当晚不能住宿等原因,有些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个别学生还提出了一些言辞激烈的意见。为稳定学生的情绪,在场的领导决定马上派车将受到火灾影响的学生送到条件较好的附近宾馆和其他宿舍住宿,化解了矛盾。第二天请北京市消防局对现场进行勘查后对损毁的房间、楼道进行粉刷,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秩序,将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经市消防局火查处同志对现场进行勘查后,认定起火原因是室内私拉电源接

线板插头虚接打火,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安全提示:少数大学生思想上没有防火安全这根弦,严重忽视学校的防火安全制度,使用电炉、酒精炉烧水、热饭;私接乱拉电源线;在宿舍吸烟、点蜡烛是学生宿舍火灾 “导火索”,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用电用火安全,在学生宿舍坚决杜绝违章用火、用电等事件,安全防范,人人有责。

二、校外租房案例

校外租房,大学生情侣煤气中毒一死一伤

2008年1月 5日晚,一男一女两名大学生在桂林市金鸡路一间“日租房”旅馆内留宿,次日房东发现两人出现异样,其中男子已经死亡,女子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医生确认其为一氧化碳中毒。

此“日租房”房东介绍,这对男女是 1月 3日晚入住的,5日晚上 8时多两人回到房间,就再也没有出来。“他们两人本该在 6号中午 12点退房,但直到当天下午 2点,两人仍没有出房间,我就觉得奇怪了。”房东马上到房间门口敲门,里面仍然一片沉寂。随后,房东拿来钥匙打开房门,看到男子趴在床上,身体发凉,已经停止呼吸,地上有一团呕吐物。女子虽然意识清醒,身体却动弹不得。房东见状,立即拨打了“ 120”和“ 110”。这间日租房在金鸡路背面的一座三层建筑里,房间面积约 10平方米,房间内有一个用玻璃材料隔出的洗手间,里面挂着燃气热水器,煤气罐也放在房间内。这名房东说:“我们这里是前两个月才营业的,20元一个晚上。出事以后不营业了。”

辖区派出所民警介绍,男子是附近一所高校 06级的学生,女子则就读于市内另一所高校 07级,两人是情侣关系,可初步认定两人是煤气中毒。

安全提示:大学生在外租房令人担扰。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学校周边的出租屋没有合法手续,且条件都比较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要外宿晚归,确保人生安全。

三、晚归案例

案例1:2003年4月1日21时30分左右,某校管理学院经贸管理成人大专生黄某,在一小巷遭歹徒抢劫并被刺伤。据黄女友(同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向公安机关反映,当晚黄与女友在校外游玩,21时20分左右,一歹徒窜出,先抢走黄女友的手机,再逼黄交出钱包,然后逃窜。黄追赶歹徒,不幸被歹徒刺伤,黄的左胸及臀部各被刺一刀,当场休克,经群众报警后被“110”及时送至附一院抢救。学校保卫处接报后即派人到医院了解情况并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黄的家长接到通知后已于当晚赶到医院。凌晨1时后,黄已脱离生命危险。当地公安机关投入警力全力侦破了此案。

安全提示:不要到校内比较偏僻、阴暗、人少的地带,一般为树林中、小山上、远离宿舍区的教学实验楼附近或无灯的人行道、正在兴建的建筑物内;遇到抢劫或抢夺时,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与犯罪分子斗争。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型体态、衣着、疤痕、口音、逃跑的方向),及时向保卫部门或“110”报警。

案例2:2002年2月24日凌晨4时13分许,某校财经学院女学生蒋某回家返校到东校区西门欲进校,因未到开门时间不能进校。此时,犯罪分子范某以帮助其拿东西为借口带她绕道干将路从本部北大门进校。当走到后庄路5号对面的废品仓库时,犯罪分子将其行李摔掉,强行将其拖到废品仓库内欲实施强奸。蒋某与犯罪分子进行了搏斗。4时30分左右,后庄公寓值勤的保安曾某、王某等人听到后庄路北边有喊叫声,立即赶赴现场。在离后庄公寓门位约300米路边一处废弃房屋内将正在实施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范祥玉抓获,协助公安机关查破了系列流氓犯罪重大案件。范祥玉现已被判处死刑。

安全提示:筑起思想防线,提高识别能力,谨慎待人处事;行为端正,态度明朗,避免纠缠不清;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发生问题要大胆揭发;学一点防身术。

四、校园诈骗案例

案例1:2003年2月19日下午,某高校学生胡某向该校保卫处报称:刚存入信用卡的现金被人盗取2890元。经向银行查询,银行告知:此笔存款已经于2月15日存款开户的当天,即被人分20次消费完毕,仅剩10元。胡某回忆道,2月15日开学第一天到校后,下午3点多去校内某银行网点存入学费3000元,后在柜员机上取款100元,回到宿舍后便将卡锁在抽屉内,应该没有人知道该过程。但银行称:能取用这笔钱必须要有信用卡和密码,二者缺一不可。该校治安科开始对胡某的同室同学展开调查,都因没有作案时间而先后被排除嫌疑。案情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次日开始,治安科又通过公安机关在银行、联通移动公司等部门搜寻线索,一个叫姜某某的犯罪嫌疑人浮出了水面,最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锁定目标。4月9号上午,居住在该校学生公寓姜某某(某学院01级自考生)终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审查,姜某某很快交代了其犯罪经过:2月15日下午,在银行交手机话费时,看见胡某正在办理开户手续,营业员将信用卡给胡,并让其输入密码,胡随手将信用卡放在柜台上,将密码连输2次。站一旁的姜某某凭

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把这些都默记在脑子里。当晚,姜用手机通过银行的转账服务,分20次将胡某的2900元存款转移了2890元。4月9日,姜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案例2:2008年12月16日,某校小林同学的父亲在揭阳的家中接到手机短信,称小林的钱包被盗。短信将事情描述得特别紧急,让家人迅速将1500元汇到农行帐户***7911,户名王艳。家人接到这个短信后心急如焚,但是却打不通小林的电话,与小林无法联系上。小林的母亲随后就急忙到农行去汇钱,路上遇熟人谈起这事,发觉不妥,没有立即将钱汇出。直到中午11点多钟,家人终于与小林联系上了,才不致损失金钱。但奇怪的是,小林称在接到家人电话之前,手机也是一直开着的,不知为何家人在当时打不通他的电话。

安全提示:本案例提醒我们,除自己增强防范意识外,还要和家人做好联系沟通,共同防范不法分子的阴谋。例如,把类似案例告诉远离自己的家人,让家人提高警惕;在入学以后,就将自己辅导员老师、班主任老师以及要好同学的联系方式告知家人,遇突发事件家长又找不到本人时,可以及时和这些关系密切的老师和同学取得联系,掌握情况,既不致耽误事情的处理,更不致上当受骗。

案例3:一位毕业生一心想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工作。经多方寻找门路,终于托关系找到一个“能量”很大的“电脑公司经理”。该经理表示一定帮忙、使该生留城就业,但提出要5000元现金作为活动费和“好处费”。该生未加思索就如数付出了。随着一次又一次招聘会的结束,许多同学的工作协议已经签订,而他的工作仍然杳无音信,心理不免开始担忧,于是找“经理”了解情况。“经理”说上次的好处费不够,还要追加5000元。于是该毕业又火急火燎地到处筹钱。班长知道了此事,立即向学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和保卫部门报告了情况。经查,“电脑公司经理”原来是个刑满释放人员,所谓帮助找工作,纯属诈骗伎俩。

安全提示:在求职择业中,注意尽可能通过正规途径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双向选择会”、“人才交流市场”等以及由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选择自己满意的职业;对有疑问的聘用岗位或单位应及时加强了解;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应当及时据情分别向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保卫部门或地方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存所有的证据,以便在发生问题时提供有关线索协助调查;纠正择业中的心理偏差和克服心理障碍;适应形势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五、网络交友不慎案例

案例1:某高校学生因在网络聊天时,交友不慎认识无业青年,并于2004年12月27日中午被犯罪分子骗至该旅馆,索要钱财,非法拘禁至2004年1

2月30日中午,在30日早晨这名同学利用上厕所之际给同班同学打电话,得到这名同学的消息后,该校保卫、学管部门以及辅导员老师为其安危深感担忧,他们把情况报告了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侦查队协调刑警支队、及公安局迅速出警,并于当日中午解救了被非法拘禁的这名学生。犯罪分子被当场抓获。

安全提示:网络诈骗和因为上网聊天受到的伤害在高校经常发生,所以,在上网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建议同学们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

(二)如果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最好是自己的长辈结伴而行。

(三)要以学业为重,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

六、传销案例

案例:2006年7月27日,四川省籍男子段洲发向肇庆市打传办投诉,反映其女儿段某(重庆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被女同学熊莉以介绍到新南方集团公司肇庆分公司工作为名,骗到肇庆参加传销活动,后经市工商局调查,证实为虚假公司。7月28日下午,肇庆市端州区组织打传专业队共36人对举报地点进行搜查,一举捣毁了该处的传销窝点,教育遣散传销人员11人。

安全提示:不少大学生因求职心切而轻易相信传销组织鼓吹的所谓家庭温暖、团队创业、先苦后甜等花言巧语,经受不住“几何倍增式”高额回报的虚假诱惑,在传销组织的培训、讲座、演讲等形式的“洗脑”活动中陷入泥沼不能自拔。由于身陷传销组织,一些大学生受到拘禁、虐待,被逼迫向家人、朋友、同学骗钱,有的学生甚至每日被传销分子用铁丝抽打。大学生之所以屡屡陷身传销,原因是深层次的:一是“发财就是成功”的观念扭曲了大学生的成功观和价值观;二是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不适应症导致痴迷传销;三是法制观念的缺失。

七、校园盗窃案例

案例1:2009年4月15日中午,一名推销化妆品的陌生人(女)骗走某高校尧山校区16#某宿舍四名女同学398元钱。

由于该宿舍没有关宿舍门,这就为推销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让她轻而易举地进了宿舍。该人称自己是桂林医学院大四快要毕业的学生,说想多积累些工作经验,好好写毕业论文。那人口才很好,说的天花乱坠,一直在跟她们传授美容知识,如何保护视力,怎样注重皮肤保养等等,继而就说可以免费给那四位同学做护理,试用她带来的产品。后来又说要做保健,但是要用到她带来的产品(排毒

液)——(价格99.5元一瓶)。四位同学虽然想到看她身份证,她说没带,只是拿出工作证并留下了电话号码,但是四位同学却信以为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骗局。推销者又称身上没那么多货,要她们先付钱,过几天再帮送货进来。就这样四位女生轻信了她,并付了398元先进。然而时隔多日此人并没有送货过来,也没有再来给她们做护理,所留的电话号码也打不通,她们这才意识到上当了。她们说后来也想到骗子当时也有很多漏洞,但是当时就是没能及时发现,说以后会引以为戒,并把自己的教训讲给同学们,不再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案例2:4月20日,某高校某宿舍同学在上厕所时,忘记关宿舍大门,出来时,自己的笔记本被盗走。4月21日凌晨,东校区16#某宿舍同学晚上睡觉没有反锁大门,被偷走2台笔记本电脑。

安全提示:目前,校园内宿舍偷盗案件时有发生,这给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类案件主要原因多是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注意关闭门窗所致。基本属于内盗,破案非常困难。

如何提高防范意识和提高防盗技术水平尤其重要,从学生宿舍历来发生盗窃案件的时间值得注意:一是开学之初和学期末;二是新生刚入学时;三是放长假期间。以一天为周期来看,以下几个时间段值得注意:一是早上起床洗漱时;二是白天上课和晚上自习时间;三是晚上睡觉时。

学生宿舍防盗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防盗工作: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2、养成勤关门窗的好习惯(出宿舍反锁);

3、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钥匙;

4、加强考勤制度,密切掌握宿舍人员的去向;

5、宿舍内不要留宿外来人员;

6、加强宿舍的管理和巡查。

7、注意可疑人员进出宿舍。

高校安全教育创新途径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19-2

0 引言

安全问题涉及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以及个人切身利益,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意义上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设制固定学时,进行系统地教学。虽然,部分高校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其教学方式也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宣传防范技能等手段,而且宣传方式也仅限于展板、橱窗以及有限的安全知识讲座等,往往缺乏实际案例加以佐证,很难引起大学生广泛参与和兴趣。

1 全面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在某些学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教育作为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少有学校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教育制度。即使有的学校建立起了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但能够真正有效实施的少之甚少。它不会像其他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列入课时计划,教师备课计划等。之所以没有,归根结底就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主管领导抓得不严,学校投入资金不足,教师队伍水平不高。任何事情没有得到重视,很难形成实效。如果安全教育课能像大学生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列入学院的教学计划,明确课时,要求备课,实施教学督导,不言而喻,收到效果远远不是当前这样的状态。

1.2 队伍文化素质偏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打铁还还需自身硬”。作为教育者,自身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否则,教育无法开展。那么,保卫干部承担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如果自身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无从谈起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设置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心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既便有的课堂涉及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真正知识。

当然,加强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本应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到来并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提出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的课题。

2 多个角度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2.1 从法律法治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积极推进法治安全教育,要像大学生《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开展国防教育一样,写进《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保卫部门,尤其是主管安全稳定工作的校领导更要想方设法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法》或《教育法》的相关条款,以便形成强大的法律保障,也是安全教育进入课堂的先决条件。否则,要想真正意义上落实“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工作,恐怕还会遥遥无期。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法律,的确是一件比较复杂艰难的工作,但是总是要有人去推进的。如果全国高校作为文化阵地、人才源头,能够发出足够的声音,大学生安全教育立法问题定会指日可待,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也将得到顺利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常态化就有了根本保障。

2.2 从教育概念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顾名思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属于教育范畴,不属于管理范畴。然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职责却是由保卫处(部)或保卫科这样一个管理部门承担,混淆了教育与管理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要说,保卫部门也有教育职责和功能?其实,保卫部门在高等学校中承担的管理与教育职能当中,孰多孰少,只有保卫干部心知肚明。当然这是不是贬低保卫部门的职责和能力,只是在强调一个概念,以便明确职责。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太难,依然可以学习大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的方式方法。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立的武装部,是一个国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他们在武装部下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一批专业的军事教员,承担起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同样的道理,如果各高校能够在保卫处(部)下也设立一个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组建一批专业的师资力量,来承担起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问题势必会迎刃而解。

2.3 从教学大纲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大多数高等学校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基本是都是“一锅八宝粥、什么豆都有”,但数量和质量均没有达到要求,起不到教育效果和作用。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课以讲座形式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一个讲座上会涉及消防、防盗、防骗、防抢、交通、食品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安全知识。老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也只一听了之,过后就忘,没有达到真正教学功能。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必须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大纲。这也正是现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老师无纲施教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3 开辟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深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传统教育方式明显乏力。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否则,这门课程很难取悦学生,导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名保卫干部面前的新课题。

3.1 循序渐进,由选修课程逐步向必修课程推进

各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列为选修课,设定1至2学分,吸引部分学生选修该课程,在选修学生偿到了这门课程的甜头后,固然会有大量学生参与选修。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作为公共课程,开设必修课。当然,这样做仍然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方能实施。尤其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要与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到一致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3.2 与时俱进,由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

大学生安全教育传统教学以讲大课,大讲座形式开展,通常都会由一个老师讲综合讲述交通、消防、治安等多个方面的交通安全知识,只是抓住这些方面的几个案例,泛泛而谈。由于是讲座形式,一般最长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不可能系统、有条理地阐述交通、消防、治安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只能列举几个特殊的案例,进行粗略的讲解。课堂上,似乎不少同学对案例产生浓厚兴趣,但真正掌握安全知识的人并不多。教师也就事论事,学生也只能了解个大概,没有真正掌握其所以然。如果要想广大学生真正掌握各类安全知识,还需要系统性、采取现代教学手段、分门别类、逐类分析讲解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学到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

高校安全教育 篇4

关键词: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一、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 舆情关注度高

“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话题总能成为网上各大媒介的舆论聚焦点。8月17日, 重庆晚报一篇《20岁女孩错上陌生人车失联家属5万元寻线索 (图) 》的报道引起舆论关注, 随后该事件经热心网友在微博上传播引起轩然大波。当天, 网易新闻、中国青年网、华声在线、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对该消息转载报道。同时, 央视新闻、楚天都市报、新闻晨报、京华时报、人民网等众多微博都转发呼吁寻找。8月26日, 在重庆女孩高渝失联遇害事件还未平息之时, 来自《苏州日报》的又一则关于 “江苏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踪”的消息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为什么女大学生受害会让舆情不断扩散?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人们心里, “女大学生”是一个相对“高贵”“知性”和“冰清玉洁”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与其遭遇的悲惨形成巨大落差, 因而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新闻种类。人们既喜欢这类新闻又喜欢消费廉价的道德教育——“女大学生怎么这么蠢”, 是咎由自取。

(二) 高校女生安全教育投入低

我国的安全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 尚有很大的差距。过去学校的应急教育较为零星, 缺少系统的教育, 多集中在交通、消防安全方面, 缺失女生安全教育。当下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品德和分数, 也忽视了对女生基本安全常识的教育。在中国的高校中, 真正坚持女生安全教育常态化的几乎没有。反观国外, 俄罗斯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自1991年起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2003年开始, 《生命安全基础》成为必修课, 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 计入毕业成绩。俄罗斯实行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从一年级至十一年级均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 每周1个学时。[1]俄罗斯安全教育注重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分子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训练、演示、模拟、演习等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有趣活动中获得自我保护的本领, 可操作性很强。

古人云:“授人以鱼, 莫若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高校女生安全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安全, 还要告诉她们怎样才能获得安全。

(三) 高校女生人数增加

当下, 全球高校均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 中国高校也不例外。 据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 普通本专科女生人数为1300多万, 比男生人数多100多万, 占学生总数的52.12%。女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既给学校工作增添了活力, 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然而高校正面临着社会中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威胁, 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也受到各种隐患的威胁, 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安全更是令人堪忧。正是由于女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足、社会经验欠缺以及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二、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策略

(一) 实现女生安全意识培育工作常态化

安全教育是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形成常态化。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刚入校时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其安全防范知识;要做好女大学生假期前后、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工作;要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 让女大学生随时提高警惕, 确保安全。

(二) 加强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抓好骨干队伍建设, 就是要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安全教育队伍。高校保卫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 做好配合工作, 并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 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多是以辅导员为主, 专业教师参与的少, 社会力量参与的更少, 形成了靠辅导员单打独斗的局面。而辅导员因为时间、精力以及学识有限, 常常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 往往只重视大学生安全事件的事后处理, 而忽视了事前预防。

(三) 拓宽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途径

为了真正吸引学生, 让学生对理论化、形式化的安全教育牢记于心, 创新教育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学校要开设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课程。采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模拟、技能演练等方式进行安全技能培训, 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她们察觉到各种安全隐患, 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兴传播手段直观、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通报安全信息。第三, 开设安全教育网络课程。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 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时间、自身的需求适时选择性地学习。

(四) 营造高校女生安全校园文化氛围

英国的M·波兰尼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 一种是言传的知识, 一种是意会的知识, 意会的知识比言传的知识更根本”[2]校园文化氛围就是这种意会的知识, 它是无形的, 是以其潜在的意识形态感染学生, 让学生体验学校的整体精神追求, 从而产生思想升华和自觉意愿。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是感染、熏陶, 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 通过潜移默化内化为一定的素质。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 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电视、黑板报及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开展女大学生安全文化宣传。同时, 还可通过开展安全周活动、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用安全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 引导女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

高校女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能将女生受害事件认定为咎由自取、命中注定、甚或是偶然事件, 应强化安全教育, 帮助高校女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俄罗斯把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EB/OL].[2014-08-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8/29/c_1112283625.htm.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5

学校是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第二主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学校还应教会学生生存的一些基本技能及如何保护自身生命安全。

第一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

1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从内涵上来讲主要包括“大安全”教育和常识性安全教育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大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教育.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结构以及特殊的学生构成都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把对大学生进行“大安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开展.

伴随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伴随着多元文化冲突、商业欺诈等巨大的隐患.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当下,我国周边局势日益复杂,不断有外部势力企图扰乱和消解我国的崛起态势,网络媒介自然会成为一些势力发布虚假信息、挑唆民族矛盾、制造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渠道.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要基于社会环境、学生来源等的特殊性和我国大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的教育模式,对一些信息和谣言缺乏判断力,容易误听误信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散布的虚假信息和煽动性谣言.

这些都是民族地区高校进行大“大安全”教育的工作重点.

常识性安全教育主要是指“身体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身体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理安全以及行为安全教育等.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因学生来源和综合素养等方面与内地学生均存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的安全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突出.

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等的特殊性,在生理安全、行为安全等都急需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素质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加之民族地区高校本身就存在着招生来源狭窄、学生素质相对较差、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等诸多特殊因素,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因其语言、专业以及基础知识等原因造成的差异,更加大了其日常人际关系、学习生活、未来就业的难度,往往造成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解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大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当前国际局势发展十分复杂,而我国周边地区也十分混乱.

因领土、宗教、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冲突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些敌对势力和组织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制造混乱、散布谣言、破坏民族团结.

正因如此,在边疆地区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和自身素质的较高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未来.

而且民族地区大学生作为公众群体,他们在高校的“大安全”教育从客观上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都具有最直观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会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走上社会不断的发酵,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个体层面,常识性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制度的调整、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的安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安全事件也表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状态.

预防和缓解各种不良因素对学校的安全与稳定造成的冲击,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以使校园管理更加系统和条理,一方面防止了各种不良因素对学校安全稳定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使学校更加和谐稳定,净化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时结合当前在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以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安全、身心安全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

这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大安全”教育开展的不够深入.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崛起的情况之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尤其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尚未形成成熟、理性的人生观、世界观,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和一些虚假信息所左右.

而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教育上都进行的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在教育形式上仅仅拘泥于国际形势讲座、时事政治课甚至只是在一些特定敏感时期、事件等发生之后进行开会、讲座等.

这些常规举措在目前网络信息、娱乐生活空前发达的阶段显得滞后和空洞.

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范围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一些虚假信息、登录到一些具有民族极端主义、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站,高校管理人员根本不可能做到有效的管理.

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不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安全意识,造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大安全”教育中未能充分有效的进行.

第二,安全教育的方式传统,内容单一.

民族地区高校由于资金、规模、周围经济环境等因素,致使高校在安全教育上仍旧采取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就是通过安全讲座、常规的安全检查、开会下达通知或者布告宣传等手段,内容上也是以防火、交通安全为主.

在一些特殊事件发生时在以开会或讲座形式加强安全教育.

这些常规的安全教育方式无论内容还有教育方式都显得空洞、单一,且僵硬的安全教育模式,很多的教育内容大都千篇 一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面对学校的安全检查和讲座也是疲于应付,不能有效深入学生内心,同时,过于频繁的检查、会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浪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三,安全教育平台建设缺位,跟不上时代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学校—二级学院—学工办—辅导员—班级干部—学生”这种逐级、多层次管理模式上,没有利用先进的网络交流工具组建系统化、扁平化的安全教育平台,致使大量的安全教育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给学生,在安全信息和安全教育上存在费时、费力、拖沓等不利因素.

在智能手机、网络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逐级、多层次管理不仅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反而使上下级脱节、信息滞后、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

虽然在一些部门和高校管理人员也与学生组建了QQ群进行沟通、管理、宣传安全教育,但是也仅仅只是部分人员和一些小团体.

无论是影响范围、参与人员数量都十分有限,在缺乏对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和实用的安全教育平台情况下,只能通过逐级管理模式,很难及时、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第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和实施存在问题.

说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和管理办法,大部分高校都有着较为完备规章和制度.

民族地区高校所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制度和具体措施上均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里制度及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

但是,部分院校的很多的制度措施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并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只能是在某些大学生发生安全事件或出现意外之后,才能在一段时期内被严格执行.

诸如某些高校把禁止学生饮酒、禁止打架等做为加强学生管理与行为规范的重要处罚规定,同时也在开会和安全讲座中加强宣传.

但是这些规定长久以来并未严格执行,导致学生对此并不重视,直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才开始重视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措施的严格执行.

应当说,高校在安全教育制度和相关惩处规定上都是比较完善的,但是长久以来僵化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浮于表面管理方式都让完善的制度只停留在文本之上,未能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也没有使大学生真正牢记于心、深思于行.

3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第一,树立“大安全”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坚持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大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与传统的报纸、手机平台等传统交流媒介相比,智能手机、网络工具具有容量广泛性、交流及时性、传播多样性、空前开放性.

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网络交流工具发布各种消息、浏览各种网站、接收海量的信息.

正是网络信息工具的独特能力造成了对舆论和信息监控、引导的难度.

这就为某些势力或组织提供了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民族矛盾、抹黑我国政府的机会.

特别要注重民族地区的敏感性,使“大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群体由于涉世不深,对一些信息和一些文化意识方面的宣传都缺少足够成熟的理性判断,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左右.

因此为了维护边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长期稳定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应当做到:一是加大、加强“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QQ、微信等现代网络通讯工具扩展信息来源,严格控制某些虚假信息和带有挑唆民族矛盾的、破坏民族团结的网站和文化作品进入学生视野;二是积极利用网络阵地,宣传我国主流正能量信息.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做到从思维到物质上的与时俱进.

对任何在网络散布不良虚假信息或是宣传民族极端主义的网站和文化作品都给予坚决有力的回击,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三是根据目前出现的一些实时新闻、文化作品、网络谣传等,由学校组织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和思想意识端正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成熟、理性的来分析和认识这些网络谣言、文化作品,从而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反动网站散布的抵制虚假信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

四是通过法制宣传和时事讲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通过宣传《国家安全法》让学生认识到制造和参与网络虚假信息、制造民族矛盾等所需承受的法律后果,并且通过时事讲座对一些势力和组织散布虚假消息、挑唆民族矛盾、制造社会动荡的手段和方式或列举实例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和说明,进一步增强学生“大安全”的知识和阅历.

第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大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安全教育拘泥于通过会议、讲座、书面通知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身体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僵化、收效甚微,同时又费时费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常识性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过于陈旧的安全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难以让同学们乐于接受.

以最近一段时期众多的女大学生“失联”为例,用以往开会和讲座的形式很难使学生提高警惕性.

学生工作人员要对大量公布的“失联”案例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其共性和特点,能够为学生讲解“失联”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其中的容易造成“失联”的一些征兆和犯罪手段,并通过QQ群和公共微信平台及时发布.

同时要结合其原本的民族语言和民族习惯,可以通过QQ、微信等及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安全教育和有效管理.

第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创建安全教育平台,增强民族地区高校学大生安全教育的时效性.

在传统的逐级、多层次学生管理模式中,大量的安全信息和教育内容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传达和表述,同时也无法做到一对一扁平化管理和安全教育.

而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网络通讯手段,组建高效的安全教育平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将安全教育的信息所包含的图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直接上传共享,还可以做到一对一的扁平化监控管理.

在微信平台上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学生动态、直接联系到具体的`学生个体,甚至可以通过微信的定位功能查看学生大概的所处位置.

高校安全教育 篇6

关键词:高校安全;安全教育;运用研究

安全是我们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础。只有以安全作为保障,我们日常的生产、学习、研究、生活等各类活动,才能如愿顺利完成,这一切的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故,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是最可靠、最重要的办法,真正地拒“敌”于千里之外,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在安全问题预防工作中的地位就凸显出来,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高校安全工作现状

目前,安全意识缺乏是高校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状。比如,有些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某高校三名大二学生在穿越马路时,不仅未走斑马线而且在过马路时谈天说地,结果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撞上,导致一死两伤的悲剧;有些大学生对安全规则和校园纪律比较漠视,经常有引发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引发火灾的新闻传出;还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不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诱惑不能自已,从而养成了好逸恶劳,小偷小摸的习惯,从而陷入犯罪的深渊;更有一些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浅、立场不坚定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限,从而落入了传销组织和邪教的魔爪中,酿成苦果。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高素质的代表,却往往沦为悲剧的主角,成为某些人上学无用论的有力证据。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能不让我们对高校安全管理和高校安全教育产生深深的担忧和反思。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坚信高校安全教育也将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

二、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高校的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课程。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在撞扁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而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经成为共识,素质不是单一的知识堆积和研究技巧,更包括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在安全知识方面的传输和教育,让学生们了解规则、感受规则和明白规则。规则简而言之就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经常性地对高校学生开展遵守纪律和遵守法律的培训,提高高校学生对违纪违法以及犯罪行为的警惕,时刻端正自己的立场,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我们尤其要理解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在预防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并让它成为我们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高校安全教育是当前国家安全新形势的要求。近两年国家的安全形势越发严峻,暴恐势力抬头。在高校中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响应国家维稳的需要,防止不明真相的大学生被暴恐分子利用。适时地将有关法律条文和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与对策以及暴恐情况、犯罪情况,向高校学生做出宣传,用事实说话,进行违法犯罪的预防教育。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导致我国社会安全状况复杂,进行违法犯罪教育可以有效保持高校学生对犯罪活动的警觉和抗拒,减少祸端。

高校安全教育也是高校安全状况的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下,一些违法乱纪分子经常对校园进行滋扰,食物中毒、顺手牵羊、物品失窃、打架斗殴等等事件层出不穷。他们往往利用高校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社会阅历简单的弱点,对学生进行利用和诈骗。更严重的是,在犯罪行为被发现或者被制止的情况下,暴露自己凶狠残暴的一面,实施暴行。还有一部分,因为学生对学校具体管理方面产生误解或者对某些老师和学校领导有偏见,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三、高校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领导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他们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评估、招生、就业等工作上,有的领导忽视了安全教育工作,或对安全教育工作持可有可无的心态,应时而作,应势而为。高校安全的落实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形同虚设。同时,安全教育的课程时间短、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急需改变。许多学校仅仅是在学生入学初期,进行基础的有限的安全教育。这些课程时间还往往与一些专业课课程有冲突,更加剧了安全教育的严峻局面。本来就很有限的安全教育课程,难以在大学期间发挥有效的作用,造成了安全教育的大片时间盲区。有时上级教育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对高校安全教育的督促和检查力度不够,往往到了发生重大校园安全事故时,才会进行短暂的安全教育宣传。故,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实际运用

一是要领导重视与队伍建设相结合。高校各级领导是本单位和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工作,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帮助大学生顺利成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领导应下大力气地把校园安全工作纳入职责内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安全教育专职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切实提高他们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保卫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等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要经常教育与专项教育相配合。除了日常开展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外,高校应该在新生入学时集中开展专项安全教育。主要是新生军训工作中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防暴及应急救护演练及相关安全知识讲座;学校要印制《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新生入学时人手一册并组织认真学习,从“防盗防骗防抢劫”、“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对新生加强安全教育,从源头上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是要学校教育与院系教育相融合。高校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一体的安全教育团队。可以由保衛处、学生处牵头,认真制定安全教育的活动计划,加强安全教育活动管理,指导院系开展阶段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加强检查、考评,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使之成为常态化。院系领导要严格落实抓业务与创平安“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把安全教育纳入院系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制度、责任“三大机制”,使院系安全教育与学校布置的任务相融合。做到:扎实、有效,不断丰富安全教育的校园文化,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从源头上把好校园安全关。

四是要宣传教育与实践演练相契合。高校要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台、宣传栏、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校园媒体和开展校园安全月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组织师生观看安全主题教育电影、安全知识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安全常识,全面提高全校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每学期可邀请当地公安局、司法局、消防大队等单位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禁毒宣传、消防器材使用、突发情况的防护及逃生等方面的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做到寓宣传教育与实践演练之中。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乃至社会和国家中发挥这基石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作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构建一个和谐美好校园,为经济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1].丁晓羚.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0).

[2].高效安全管理和大学生安全教育.潘静[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高校安全教育创新途径初探 篇7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

0 引言

安全问题涉及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以及个人切身利益, 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 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意义上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设制固定学时, 进行系统地教学。虽然, 部分高校列入教育教学计划, 其教学方式也只是讲授理论知识, 宣传防范技能等手段, 而且宣传方式也仅限于展板、橱窗以及有限的安全知识讲座等, 往往缺乏实际案例加以佐证, 很难引起大学生广泛参与和兴趣。

1 全面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在某些学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安全教育作为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少有学校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教育制度。即使有的学校建立起了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但能够真正有效实施的少之甚少。它不会像其他课程, 列入教学计划, 列入课时计划, 教师备课计划等。之所以没有, 归根结底就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主管领导抓得不严, 学校投入资金不足, 教师队伍水平不高。任何事情没有得到重视, 很难形成实效。如果安全教育课能像大学生其他基础课程一样, 列入学院的教学计划, 明确课时, 要求备课, 实施教学督导, 不言而喻, 收到效果远远不是当前这样的状态。

1.2 队伍文化素质偏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打铁还还需自身硬”。作为教育者, 自身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 否则, 教育无法开展。那么, 保卫干部承担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如果自身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也无从谈起教育好学生, 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设置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心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上, 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 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既便有的课堂涉及也是泛泛而谈, 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讲解, 学生很难掌握真正知识。

当然, 加强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本应无可非议,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到来并快速发展,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 它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 又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提出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的课题。

2 多个角度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2.1 从法律法治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积极推进法治安全教育, 要像大学生《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开展国防教育一样, 写进《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保卫部门, 尤其是主管安全稳定工作的校领导更要想方设法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法》或《教育法》的相关条款, 以便形成强大的法律保障, 也是安全教育进入课堂的先决条件。否则, 要想真正意义上落实“三进” (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 工作, 恐怕还会遥遥无期。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法律, 的确是一件比较复杂艰难的工作, 但是总是要有人去推进的。如果全国高校作为文化阵地、人才源头, 能够发出足够的声音, 大学生安全教育立法问题定会指日可待, 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也将得到顺利解决,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常态化就有了根本保障。

2.2 从教育概念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顾名思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属于教育范畴, 不属于管理范畴。然而,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职责却是由保卫处 (部) 或保卫科这样一个管理部门承担, 混淆了教育与管理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要说, 保卫部门也有教育职责和功能?其实, 保卫部门在高等学校中承担的管理与教育职能当中, 孰多孰少, 只有保卫干部心知肚明。当然这是不是贬低保卫部门的职责和能力, 只是在强调一个概念, 以便明确职责。

其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太难, 依然可以学习大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的方式方法。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立的武装部, 是一个国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他们在武装部下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 拥有一批专业的军事教员, 承担起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同样的道理, 如果各高校能够在保卫处 (部) 下也设立一个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 组建一批专业的师资力量, 来承担起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问题势必会迎刃而解。

2.3 从教学大纲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大多数高等学校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基本是都是“一锅八宝粥、什么豆都有”, 但数量和质量均没有达到要求, 起不到教育效果和作用。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课以讲座形式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 一个讲座上会涉及消防、防盗、防骗、防抢、交通、食品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安全知识。老师只是泛泛而谈, 学生也只一听了之, 过后就忘, 没有达到真正教学功能。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必须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大纲。这也正是现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老师无纲施教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3 开辟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深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传统教育方式明显乏力。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否则, 这门课程很难取悦学生, 导致收效甚微。那么, 如何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 这是摆在每一名保卫干部面前的新课题。

3.1 循序渐进, 由选修课程逐步向必修课程推进

各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列为选修课, 设定1至2学分, 吸引部分学生选修该课程, 在选修学生偿到了这门课程的甜头后, 固然会有大量学生参与选修。达到一定条件后, 可以作为公共课程, 开设必修课。当然, 这样做仍然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方能实施。尤其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要与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进行沟通协商, 最终达到一致目标,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3.2 与时俱进, 由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

大学生安全教育传统教学以讲大课, 大讲座形式开展, 通常都会由一个老师讲综合讲述交通、消防、治安等多个方面的交通安全知识, 只是抓住这些方面的几个案例, 泛泛而谈。由于是讲座形式, 一般最长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 不可能系统、有条理地阐述交通、消防、治安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只能列举几个特殊的案例, 进行粗略的讲解。课堂上, 似乎不少同学对案例产生浓厚兴趣, 但真正掌握安全知识的人并不多。教师也就事论事, 学生也只能了解个大概, 没有真正掌握其所以然。如果要想广大学生真正掌握各类安全知识, 还需要系统性、采取现代教学手段、分门别类、逐类分析讲解安全知识和技能, 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学到安全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技能。

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研究 篇8

第一,国际形势演变的紧迫要求。近年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在各种重大国际问题上作用发挥的日益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针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力度日益增强。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戒令》充分展现其意图。该《戒令》以文化战争的姿态指出:“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在美国如此赤裸裸的强势文化攻击下,如何守住青年一代的文化主权,已然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第二,文化强国路线的题中之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多次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这一宏伟目标的推进和最终实现,都是以文化安全为前提的。

第三,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内核。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过,“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可见育人是教育的天职,文化是教育的内核,“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这就涉及一个非要重要的前提性问题:“以什么样的文化育人?”毋庸置疑,应当是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先进的当代文化为合理内核,因此,如何守住文化阵地,就显得愈加重要。

二、高校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不论是占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还是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价值观教育,都较少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出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文化多元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在多元化充斥各个角落的当下社会,想要在极具开放力,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多样,反思精神较为突出的大学生中构建一种主流的文化思潮,需要进行比以往更深入的思考,不能再单纯依赖已有渠道和方式。

第二,后网络时代信息复杂化。新媒体的发展引领着人们进入后网络时代,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海量而复杂,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有了更多更便利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困难愈加严峻。

第三,文化事业商品化。文化事业有其独特的发展属性,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风气呈现出过于商品化的倾向,文化事业也未能幸免。在以“效益”二字主导的价值体系下,想要树立符合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高水准文化发展标杆,无疑更加困难。

三、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策略分析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渠道,牢固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文化安全这一概念虽然在学界已引起相应重视,但我国大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并不充分了解,更甚者完全没有相关意识。所以,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如思政理论课、各类讲座等平台,向学生传达解释何为文化安全、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文化安全建设的迫切性等问题,在大学生中树立清晰的文化安全意识。

第二,建设新媒体平台,深入推广优秀文化。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是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接受文化价值取向引导的重要渠道,其效果在很多方面已远远超越思政理论课等主流教育平台。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更加时尚活泼的方式,推进优秀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形成对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强势对抗,为文化安全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保障。

第三,繁荣校园文化活动,掌握文化制脑权。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够以更为轻松的方式进行文化安全教育。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形式,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积极健康的文化内容、文化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输送给大学生,掌握文化制脑权,提升大学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侵略的能力。

文化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性问题,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群体,因此,文化安全教育应重视,应先行。

参考文献

刍议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 篇9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尽管被多次强调, 但是并没有解决危险发生的根本问题, 所以, 在当前的情况下, 只能通过不断的敦促以及措施上的规范来达到完成安全保护的目的。这将关系到学生以及教职人员的生命安全, 也将关系到学校环境, 以及学生家长的工作状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有环境复杂, 人员对安全问题的准备不够。所以, 增强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对人员的安全教育, 防侵害等级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1 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 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 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 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 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 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 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 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 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 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2 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2.1 身体与心灵的健康是保证一个学生能够长大成才, 吸取文

化知识, 为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前提条件。但是, 大部分学生人群由于长期处于学习文化课程, 封闭教学的情况中, 因此对于安全保护的意识低下, 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安全工作, 十分危险。这是本文所重点强调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于安全问题的不断注意, 以及具备安全常识。

2.2 应当将安全意识作为知识储备构成中不能忽略的一项来对待

从教育的现状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重知识而缺安全, 表现为行为轻佻, 态度天真, 对各种社会信息无知。一旦发生危险, 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 应当全面加强人员安全问题的培养。

2.3 好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将依法治国落实到位也是国家与社

会和谐起来的重要标志。增强安全教育, 能够稳定社会状态, 对于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意外及早杜绝。所以应当提倡安全教育。

3 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

3.1 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3.2 高等学校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 教职员工才能全力投

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 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 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

3.3 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会展示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

时, 也很关注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这有利于我们学校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

4 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 近几年还特别重视技防建设;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 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不够, 体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 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形式大于内容。

5 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地开展, 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 可供参考的方法有:

5.1 在可能出现危险的具体时段。通过发放手册, 口头教育等

给出警告和预示, 例如在放假之前, 全体出游, 晚间自习下课时, 老师提醒可能遇见的危险, 如偷盗、诈骗、物体坠落、自然灾害等, 告知遇到危险应当做出的反应, 做好防身准备, 使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冷静应对。

5.2 通过集体讲座, 安全节日, 标语, 实例故事等形式, 开展建筑

危险, 火灾危险发生时的撤离教育, 定期举办安全教育活动, 使人员在娱乐活动中领略安全的重要性。在各种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张贴危险标志, 并且应醒目。

5.3 利用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条件, 在课本教育中加入安全教育,

将安全理念丰富到技术知识当中, 相互配合促进, 一方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是安全问题得到形象的描述, 方便人员熟记于心。

5.4 可在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

常识, 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 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

5.5 做好心理安全教育, 使身体和心理都安全健康, 随着社会发

展, 学生在课堂与在社会所遇所想必然发生较大变化, 一时间难以适应, 则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 处理不好, 可能引起不好好学习, 甚至厌世轻生, 报复等举动。因此应当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引导其向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发展, 进而能够适应各方面的生活。

5.6 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极易迷恋上网, 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 所有这些, 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5.7 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 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总之, 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机制都应当其作为重要的一部分来对待。只有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使安全问题落到每个人的心中, 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成为适应社会的推动型人才。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而应当具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董振寿, 吴星旭.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M].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12) .[1]董振寿, 吴星旭.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M].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12) .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 2008 (6) .[2]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 2008 (6) .

[3]古月娟, 白海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时代文学, 2008 (2) .[3]古月娟, 白海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J].时代文学, 2008 (2) .

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高校安全管理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职能, 并且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意义重大。对学校而言, 平安校园、和谐环境则是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条件, 而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利益关系复杂多样, 社会治安问题不容乐观。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 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 成长于不同家庭, 脾气秉性各有不同;大学生又呈现出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差的特征。因而, 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同时, 做好高校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非凡。首先, 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最首要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安全稳定与否直接关乎高校本身、教育系统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稳定大局。其次, 这是实现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平安是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利, 是维护师生权益、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最后, 这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1]。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条件,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学生在校园里成长成才, 并最终走向社会。因此,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学校环境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当以预防为主, 做好预防、避免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2]。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对象, 做好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高校乃至社会的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首先, 这是依法治国加强法制社会建设的需要。目前, 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 各种利益矛盾凸显, 法制社会的建设显得更加急迫。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总人数已达2 563万。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 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 在大学期间接受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安全法制意识, 对其今后走向社会、遵守维护践行法制、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这是营造稳定育人环境的需要。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使命的实现首先需要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因而,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 让大学生主动投身平安校园建设, 并充分享受平安校园建设所带来的“红利”。

再次, 也是进一步实现安全保卫部门管理育人职能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全方位、立体化的时代,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专职教育人员严重不足, 师生配比要求从198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的1:120到1995年国家教委《中国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1:120~150, 再到2006年教育部24号令的1:200。即便如此, 不少高校的专职人员配备仍不达标[4]。为了解决此矛盾, 学校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职能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5]。对于安全保卫部门来说, 除了做好事后监控和处置外, 更应当充分重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 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从源头上教育引导学生, 从而更好地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 高校更应该注重校园安全问题,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笔者认为, 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管理, 应当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为中心, 从以下几个层面不断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一) 以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建设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校园安全稳定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大事。要想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首先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6]。要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 成立校级层面的安全工作管理小组, 集中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 科学划分各部门职责, 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其次, 要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与时俱进,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用得上、可操作、实效强。最后, 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

(二)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 我国高校已经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 “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也应当切实重视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目标。学生既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 又是教育对象, 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笔者认为, 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必须避免生硬、僵化的工作方式, 避免单纯事后“救火”式的工作方法, 而应当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主, 借鉴和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将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三) 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 信息传递快捷, 价值观念多元, 大学生群体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更具自我意识、更有自主想法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 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 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需求, 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需要。笔者认为, 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 我们应当更多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抛弃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 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好安全教育。

1. 系列化、品牌化。

突破以往松散的宣传教育方式, 以系列化、品牌化战略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 整合成固定名称的品牌, 在具体执行中充分贯彻系列化、品牌化的指导思想, 让大学生逐步认可接受。并且, 今后每年均可以同一品牌作为载体, 来包装组合一系列子活动, 以打造成安全宣传教育的传统品牌。比如, 可以打造“安全宣传月”、“消防安全周”等这样的安全教育品牌, 在这样的品牌下策划组织安全知识巡展、安全讲座、防身术教授、消防演练等一系列活动, 在各个活动的海报、展板、网络宣传等方面均采取品牌化包装, 使用统一的色调、版式进行宣传报道, 使学生充分认可这些安全教育品牌, 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 点线面、多层次。

策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到点线面结合, 多层次布局, 使得安全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比如, 在“面”上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巡展这样的活动, 多采取漫画、表格、案例等生动活动的形式精心编写展览内容, 将展板流动布展于食堂、教学楼、宿舍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接受到安全教育;“线”上则可以参与性强的形式让一部分同学参与到安全教育中, 如“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安全宣传标语征集”, 通过有奖知识问答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各种实用的安全知识, 通过安全标语征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平安建设;“点”上则可以定期设立“处室开放日”, 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学生“请进来”, 邀请一批同学参与了解校园安全管理, 与安全管理人员充分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了解到了学生的想法, 而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理解安全管理工作, 从而使得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能取得学生的理解配合, 进入良性循环, 避免安全管理措施遭遇反感、贯彻不力的情况发生。

3. 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活动策划中, 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部门与学生群体的良性互动, 避免单一说教的僵硬教育形式, 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平安校园建设, 并充分感受到安全管理部门乐于服务同学、倾听同学声音的诚恳姿态。例如, 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某一安全问题展开调研, 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 在具体执行中适当考虑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 变被动为主动, 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另外, 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凝聚一批热心安全教育工作的学生并形成人才培育长效机制, 定期选拔“安全宣传大使”, 或者成立如“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社团, 充分发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 做实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 谋求与全校学生的良性互动和平安校园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之,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以昂扬向上的斗志、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踏实肯干的责任感, 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 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教育篇章、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德珍.新形势下创建平安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36.

[2]孙珠红, 翟青, 焦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内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4) :1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 (机构) 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2.html, 2013-09-04.

[4]徐家庆.高效安全稳定视角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江苏高教, 2010, (6) :91.

[5]裴劲松, 高艳, 邓小凤, 邵虎.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Z2) :75.

高校安全教育 篇11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校安全稳定;作用

1.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

对高校学生展开的生涯教育是主导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重要方式,据社会治安数据初略统计,目前意外灾难和人身伤害,如车祸、矿难、自然遇险灾害、生活意外、社会纠纷等案件,已经高居死亡原因前列,而其中意中又有80%的伤害是人为的疏忽、误判或者行为意识的偏差造成的。在校园里发生的伤害事件,不仅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也会影响学校教育环境,阻碍有序地教学过程,从而直接对学校本身以及邻近社区的社会管理秩序形成严重挑战。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神圣之地,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基础与必要前提,同时生涯教育对于走出高校的学生,为社会作出的价值贡献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攀升,对于高校安全稳定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生涯教育需要学校提高创新预判能力,放宽思路,为学生的未来之路打好相应的基础,高校的生涯教育对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塑造健康稳定的人格以及实现社会价值贡献社会力量有着促进作用。

2.生涯教育的阶段过程

2.1生涯认知阶段

这个阶段为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其主要任务是:个体对自我、职业角色、工作的社会角色、社会行为及自身应负的责任等方面有初步的认知,使个体对生涯的意识初步觉醒。

2.2生涯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为小学六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其主要任务是:个体发展有关自我和职业世界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索生涯方面的知识和其他有关生涯选择的重要因素;掌握一定的生涯决策技能。

2.3生涯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为初中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其主要任务是:个体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职业知识,能评价工作角色;进一步澄清自我概念、探索自我,了解社会的需求及个体自身的需求,发展社会可接受的行为;了解生涯计划与社会需求、自身需求的关系。

2.4生涯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为高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其主要任务是:个体进一步掌握进入某一个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相关的职业道德;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个体自身的需求,澄清自身能力倾向、对职业的兴趣和价值倾向;拟定接受高中后教育或其他的教育或训练计划。

2.5生涯安置阶段

这个阶段为高中以后,其主要任务是:个体进一步探索对职业的兴趣及能力倾向,或重新认定职业选择;发展生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人际关系;正式跨入选定的教育或职业征途。

从上面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出,在生涯探索阶段和生涯定向阶段,生涯发展和教育的任务彼此有重叠,这主要是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级已经需要选择专业或职业的方向,还有部分学生要到高中三年级才选择专业或职业的方向。另外,以各年级的生涯教育和辅导重点来看,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是以生涯认知为重点的,初中阶段(7~9年级)是以生涯探索为重点的,而高中阶段(10~12年级)则是以生涯准备为重点,高中以后再进行生涯安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阶段是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密集阶段,也是实施生涯教育和辅导的重要时期,个体中学阶段生涯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生涯的整体发展。高中之后的生涯发展途径则主要分为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与就业三个途径。

高校的教育在整个生涯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面临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决定了个人未来的走向与价值实现,做好最后阶段的生涯教育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因此,高校需要随着社会形态体制的进展随时调整教育模式,为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涯教育体制提供基础。

3.生涯教育所起的作用

生涯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稳定学校环境、安定管理发挥着显著作用。

3.1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化

高校生涯教育的引进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优化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有了不同的要求,生涯教育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承接性,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社会、生活、学科教育融为一体,贯穿了整个高校学习过程,教育方式与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化,从而从根本上简化了教育形式,节省了资源成本。同时生涯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的人性化学习方式,更多加以鼓励、引导等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效益。

3.2对教育内容的拓展,稳定校园环境

生涯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内容思想与形式方法提出了拓展,在生涯教育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丰富的校园活动将更多的联系在一起,增强学习教育的主动、互动性,有利于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互动,能够收获更多的信息,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心境、认知与方向有着指导作用。

3.3对教育工作的深化、升华

生涯教育的连续性、贯穿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思想息息相关。因此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有了深化提升作用。处于高校阶段的学生马上面临着走出校门接触现实社会的局面,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思想认知、职业方向都是被检验的重要指标,生涯教育将更注重通过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目标认知,促使学生的行为思想与认知凝聚到自我发展的目标上来,对学生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另外,通过生涯教育辅导课程与师生咨询的方式,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思想变化、心理发展,适时答疑解惑,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

结束语

生涯教育的形成符合个人自身的人生奋斗目标,有助于高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结合职业生涯发展来关注人生、关注未来,是生涯教育的重点任务。生涯教育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开拓了高校学生对外认识的思想与眼界,充分将人力资源利用理论、人际交往相处理论、社会经验学习理论、事物认知理论等知识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培养工作,切实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实际问题;同时,生涯教育创新了高校学生培养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解,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教育培养的科学化水平。

探索推动高校安全教育的途径 篇12

一、高校安全教育现状简要分析

(一) 安全教育受到忽视

就高校的实际情况说来, 安全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比与高校的其他工作而言, 安全教育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首先, 高校学生普遍已经成年, 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对其进行常规安全教育, 会显得比较鸡肋。其次, 就高校的教育工作策略而言, 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等工作更加受到高校的重视, 不论是政策还是制度, 对安全教育考量较少, 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保障。最后, 学生对安全教育没有足够重视, 认为自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意识, 没必要接受安全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就导致安全教育在高校中受到忽视, 开展不顺畅。

(二) 安全教育手段匮乏

一般而言, 高校安全教育手段非常匮乏单一, 主要是依托安全宣传和安全讲座展开。但是, 不论是安全宣传还是安全讲座, 都无法切实让学生融入其中, 从而导致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安全教育手段单一, 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首先, 单一的教育手段不符合多元化的教育发展形势, 不能满足学生对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其次, 单一的安全教育手段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安全教育的全部内容, 可能导致安全教育工作出现遗漏或是薄弱环节。最后, 安全教育手段匮乏会降低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 导致其参与度降低, 进而使得安全教育无法达成目标。

(三) 安全教育职责不明

安全教育在不少高校中并没有对工作部门进行明确界定, 导致安全教育存在人人需要参与, 人人参与管理, 但却人人无事可管的现象。在安全教育工作中, 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由于职责不明, 导致工作相互推诿, 在出现安全问题时, 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责任划分上, 导致相关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不仅如此, 由于职责不明, 引起安全教育工作的制度、工作计划等存在遗漏或是重叠, 致使安全教育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

二、高校安全教育推动策略分析

(一) 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实现安全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

要有效开展安全教育, 必须对其形成重视。首先, 高校自身应该对安全教育重视起来, 将其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地位对待, 在政策和制度上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 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育管理的日常工作当中, 在地位上给予肯定。其次, 高校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安全教育, 使其明白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意识培养,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当中, 在高校内部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 丰富安全教育手段, 实现安全教育与课程教学训练有机结合

丰富安全教育手段和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 是提升高校安全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安全教育与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 二是专项安全教育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在第一个方面, 就是将安全教育与各专业进行对接, 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渗透安全教育。在第二个方面, 就是在高校的各项实践训练当中渗透安全教育, 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安全教育形成认知。比如, 对于机械自动化和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两个不同的专业, 其课程体系不同, 实践训练也不相同。因此, 安全教育就可以结合这两个专业的特点进行开展。

(三) 明确各部门职责, 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综合教育体系

在安全教育中, 必须对各部门职责予以明确, 将安全教育工作的划分到各个部门, 避免出现重叠冲突, 确保相关工作能够落实到位。首先, 高校应该对各部门在安全教育中充当的角色和具有的职责进行规范, 明确各部门职责所在, 进而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可以切实履行自身职能, 落实安全教育的各项工作。其次, 应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综合教育体系。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层面, 还应该建立其完善的安全预警体系, 针对各类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预警工作。不仅如此, 还需加强综合教育体系的构建, 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纳入其中, 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 保证在校学生安全。

安全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虽然当前这部分工作还存在受到忽视、教育手段匮乏和职责不明等问题。但是, 只要在相关工作中认识到这些问题, 并通过从安全教育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安全教育与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专项安全教育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建立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综合教育体系等途径, 就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成效, 推动其不断发展。

摘要:安全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于保证学生安全, 维持校园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 本文对高校安全教育当前现状做了简单分析, 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推动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策略, 以期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现状,推动,策略

参考文献

[1]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07.

上一篇:果树嫁接下一篇:流动过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