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健康教育

2024-09-22

优生健康教育(共12篇)

优生健康教育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城镇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 随着城乡发展, 我国乡镇新生儿当中所出现的缺陷率达到了6%左右, 这就意味我国乡镇每年将新增80万左右的先天残疾儿童, 从而给新生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家庭负担[1]。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质量, 国家卫计委在2009年开始在全国乡镇开展优生促进工程, 为响应和落实国家的号召, 我院开展了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工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集行孕前健康检查的新婚夫妇200例, 年龄22~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其以上30%, 初中及其以下40%, 中专比例30%。其中, 乡镇干部8例 (4%) , 农民120例 (60%) , 工厂工人40例 (20%) , 乡镇个体工商户32例 (16%) 。

方法:针对上述的试验组,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针对观察组的具体方法:①配备具有相应学历和专业, 具有优生优育检查经验, 并接受专业的优生优育健康的医护工作人员, 专门从事新婚孕前健康咨询指导。同时对在试验期间的所有孕前体检的夫妇进行健康体检的档案制定, 并安排专门的人对档案进行管理。而孕前检查项目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检查、优生健康咨询、咨询指导、影像学检查、早孕及妊娠结果跟踪等项目。②针对登记并档案记录的试验组新婚夫妇, 每个月定期听优生优育的讲座2次, 其主要的内容包括基本的生理知识教育、妊娠方法、妊娠重要性和孕前的准备等, 同时还包括对相关的疾病对孕育的影响, 如慢性病、传染病、遗传病等, 及个人生活习惯、药物等对新生儿的影响、预防新生儿缺陷的办法。③与准备怀孕的新婚夫妇进行充分的沟通, 从而了解他们的需求, 以此引导新婚夫妇转变观念、改变行为, 从而为优生优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对照组的具体方法:采用常规的方式, 不对新婚夫妇进行相关的孕前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 并不主动要求其进行相关的孕期体检等。

检测指标:对本试验指标的选择主要包括对优生优育知识了解程度、健康知识问答 (优生检查的重要性、孕前保健、受孕过程、出生缺陷原因与措施防范、遗传病咨询) 、新生儿缺陷比例等, 作为指标进行分析[2]。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对100例试验组的夫妇进行的疾病检查中, 发现18例存在异常, 阳性检出的比例18%, 其中生殖系统感染10例 (10%) , 遗传性疾病5例 (5%) , 甲亢1例 (1%) , 其他2例 (2%) 。

对优生健康教育了解程度调查: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法对试验的两组对象进行优生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见表1。

对优生健康教育知识问答的调查:通过对新婚夫妇的知识宣传, 使其掌握了更多关于优生优育的知识, 见表2。

两组出生缺陷率比较:通过上述的试验方法所进行的试验, 对100例不同夫妇的调查中, 试验组有1例先天心脏病, 对照组中有1例先天心脏病, 1例多趾病。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 同时各种慢性病、传染病、物理、化学等污染更是在不断地吞噬着现代人的健康。在乡镇中因预防环境污染意识差、两性卫生观念的淡薄, 更是严重影响了城镇计划生育。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显示, 通过采用试验组的试验方法, 其对优生优育了解的数量达88例 (88%) , 而不采用试验方法的, 对优生优育了解的比例仅17%, 远远小于试验组, 说明通过对新婚夫妇的孕前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对优生优育知识的了解具有很大的作用。

同时, 在对人们具体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中, 采用知识问答的方式对试验的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调查, 对照组针对具体的问题, 回答正确的最高32例, 最低18例;而试验组最高96例, 最低86例, 同时对其数据进行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因此, 可以说明, 通过孕前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在具体的知识的认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促使人们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方式、孕前准备等有一定的常识与经验, 从而整体降低城镇居民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比例。

但是, 由于本文受条件的限制, 在出生缺陷的统计调查中, 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检验出先天性心脏病1例, 对照组出现多趾1例, 通过检验, 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样本数量少,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结果不一定准确, 因此, 需要做进一步的数据观察。

总之, 通过健康教育课提高城镇居民的科学知识水平, 对增强在孕前风险防范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城镇居民, 做好城镇人口优生教育, 对提高整体的出生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而通过调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 试验组在遗传病咨询、优生健康教育、孕期保健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而使得夫妇在受孕前、受孕中和受孕后都能正确处理和调整自己, 从而达到了家庭、社会双重受益。

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促进乡镇居民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新婚夫妇作为试验对象, 并按照随机编号抽样的原则, 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 并以对优生优育知识了解、孕前健康知识了解、出生缺陷了解等作为比较分析指标。结果:通过试验对比, 两组在了解正常受孕生理过程、性知识、孕期保健与营养、避孕、出生缺陷预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对新婚夫妇在孕前的优生健康教育, 可提高双方优生优育的认识, 并加强在两性方面的保健意识, 预防缺陷儿的发生, 从而促进乡镇居民优生优育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优生健康教育,出生缺陷,避孕,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国家计生委.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 (试行) [s].2010.

[2]韩润海.婚前医学检查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5 (3) :26.

[3]赵静, 刘小宁, 吴丽蓉.加强孕前医学检查促进优生优育[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3) :308-309.

优生健康教育 篇2

1、《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人口发[2010]29号)。

2、《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人口发[2010]31号)。

3、《湖南省人口计生委、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湘人口发[2010]28号)。

服务对象:符合生育政策,本区户籍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提交材料:

1、本区户籍的已婚人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待;2流动人口已婚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经现居住地人口计划部门查验合格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办事流程:

符合条件的人员,应按下列程序享受免费服务:

1、当事人携带有关提交材料,到本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到居住地)的乡计生办,填《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家庭档案》基础信息,签订《知情同意书》,办理《免费优生服务卡》;

2、凭《免费优生服务卡》到区计划生育服务站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免费优生服务卡》自申领人收到之日起3个月内有效。

3、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根据《免费优生服务卡》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服务,并凭《免费化生服务卡》区人口计生局结算费用。服务内容:

优生优育有利于后代健康 篇3

为什么要提倡优生优育?

在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中,以遗传性和先天性因素最为重要。我们都知道,一个生命素质的高低,固然跟出生后的环境影响、体格锻炼、文化教育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先天素质。一个先天性痴呆的孩子,无论他生活在多么适宜的环境,受到多么好的教育,也不可能达到正常同龄人的智力水平,就更不用说成为“神童”了。这种“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令人痛惜,因为他们连打“翻身仗”的机会都给剥夺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在我国,先天性痴呆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500,而且每年还有2%的新生儿为先天性畸形,其中以对智力发展影响极大的神经管畸形最为多见。

通俗地说,优生就是生个聪明健康的孩子,防止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出生。具体的措施要做到:禁止近亲结婚;有遗传性疾病者不宜结婚;有遗传病家族史者应进行咨询;进行婚前检查。一旦怀孕后,要避免接触影响胎儿的不利因素(如工业毒物、有害气体和射线、乱服药物等);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孕妇要注意孕期卫生和营养;定期做好产前常规检查,必要行产前诊断,可及早发现先天性残障儿,杜绝他们的出生。

孩子出生后,为了使孩子体格发育正常,健康活泼,我们必须做到一系列优育措施:坚持母乳喂养;保证幼儿营养素摄入,注意辅食的添加,合理地喂养;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等各项指标);进行计划免疫(包括结核、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灰髓炎、麻疹等)以预防传染病;还要防止婴儿期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发生。

优生优育应该注重检查染色体

在优生优育工作中,新婚检查中染色体检查尤其重要,通过检查及时发现身体异常,从而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但目前人们对染色体筛查认识不足,特别是改为自愿进行婚前身体检查之后,这些检查成为泡影,据来自婚前医学检查机构的介绍,自改为自愿婚检之后,能自觉进行身体检查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对此现状我们深表担忧。

什么是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又叫出生前诊断,它是指在妊娠期的一定阶段,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方法对胎儿进行特异性检查,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经诊断证实胎儿确有先天缺陷,可及早终止妊娠,防止患儿出生,我省地处西北、污染严重、气候不良、属出生缺陷高发地区,产前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和健康,产前诊断可以说是一项有效而可靠的措施。

哪些人应该做产前诊断?

正常妊娠的妇女孕期只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做好孕期母胎保健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就可以了。如有以下情形之一则需要行产前诊断:1、孕妇年龄大于35岁(或丈夫年龄大于39岁)。2、孕早期及孕中期血清筛查阳性的孕妇。3、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者,或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4、凡生育过先天畸形儿者。5、凡生育过智力低下患儿者。6、不良生育史(包括多次流产史、有死胎、死产史等)。7、B超检查发现异常者(如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等)。8、疑为宫内感染的胎儿(如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9、生育过水肿胎或贫血患儿或夫妇双方均为地中海贫血携带者。

产前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绒毛活检可在孕6—10周作出诊断。取绒毛细胞,制备染色体,诊断染色体病及代谢病。

怀孕中期用羊膜腔穿刺技术抽取羊水,做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诊断胎儿性别和染色体病,并通过羊水测定血型,以防新生儿溶血症,测定羊水甲胎蛋白及母血甲胎蛋白含量,诊断脊柱裂和无脑儿。

B型超声诊断,利用B超检查在孕6周即可确定妊娠,孕3—4月可诊断胎儿严重畸形、存活情况及生长速度,并可指导定位穿刺及绒毛取材。

胎儿镜检查:胎儿镜检查主要用于超声显像技术不能显示的胎儿体表微小畸形,并用于采取能显示遗传特征的胎儿组织标本,而此类遗传特征又是不能通过羊水或绒毛检查确诊的。胎儿镜检查至少在50种先天畸形的产前诊断中是安全有效的。

孕妇血和尿检查:检查孕妇血和尿,在产前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如通过检查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浓度,可筛选无脑畸形和脊柱裂胎儿,通过双亲Rh血型的检查,有助于诊断胎—母Rh血型不合的胎儿溶血症。

优生健康教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在本市民政局新婚登记 (本市唯一的婚姻登记处) 后是否接受了优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妊娠夫妇各200对,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婚姻登记处“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接受优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妊娠夫妇200对;对照组:未接受优生健康教育的计划妊娠夫妇200对;两组计划妊娠夫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情况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aP>0.05

1.2 方法

1.2.1 优生健康教育

本市婚姻登记处的“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每天由妇幼保健院安排具有责任心、业务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为新婚计划妊娠夫妇开展优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 宣讲的内容包括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项目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关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咨询内容;引起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及其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还有如何进行预防此类情况发生等内容。

1.2.2 领取服务券

课后新婚计划妊娠夫妇可以直接在婚姻登记处的“计生窗口”领取“免费服务券”直接检查;也可以在户籍地计生服务中心领取“免费服务券”择时检查。

1.2.3孕前优生检查

驻“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核对身份后凭“免费服务券”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立家庭档案, 检查完毕后出具评估报告, 优生医生进一步为对象进行优生教育, 为高风险人群提出规避风险指导, 并将档案返回各镇街, 由工作人员进行6个月的孕情追踪随访。

1.2.4 产前筛查

新婚计划妊娠夫妇怀孕后, 镇街工作人员再一次对其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项目的宣教, 指引对象按时进行产前筛查并发放“免费筛查券”。

1.3 效果观察

比较两组新婚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的依从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依从性判定标准包括: (1) 完全依从:夫妻双方都参加国家提供的所有免费检查项目; (2) 部分依从:夫妻仅有一方参加检查; (3) 不依从:婚姻登记后3个月内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总依从率= (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每组总人数×100%。重点病种产前筛查依从性判定标准:计划妊娠夫妇怀孕后到户籍地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领取本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券按时到定点机构接受重点病种产前筛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依从性

观察组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总依从率占95.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比较两组夫妇怀孕后行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的依从性

观察组夫妇怀孕后行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的依从性占97.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 对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全程实施有促进作用, 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对, 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依从率较高,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孕产前筛查依从性率较高, P<0.05

3 讨论

优生健康教育是帮助计划妊娠夫妇了解并掌握优孕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 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从而使计划妊娠夫妇改变以往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减少或消除影响优孕优生优育的危险因素, 促使对象怀孕后自觉进行出生缺陷二级干预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 达到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目的。刘贤臣[4]认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有社会人口学特征、态度和信念、知识、治疗方案、求医条件和家庭支持等。最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在计划妊娠时就开展优生健康教育, 能有效提高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依从性及怀孕后的出生缺陷二级干预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5,6,7];针对检查出可能影响优孕优生优育的疾病, 积极治疗, 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孕前消除已知的有害因素;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计划妊娠夫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接触宠物、农药等一切有害物质;孕早期生病应该通过医师的指导, 谨慎用药等;并进行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膳食以增强体质, 保证定期进行产检。本调查显示, 优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计划妊娠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怀孕后进行出生缺陷二级干预产前筛查的依从性, 真正实现出生缺陷一、二级干预无缝衔接, 防止缺陷儿出生, 实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 优生健康教育显著提高计划妊娠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依从性, 通过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 把预防措施落实在怀孕之前, 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全程开展, 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因此值得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立新, 赵文忠, 张清健, 等.婚检率下降成因及出生缺陷干预对策.南方人口, 2010 (03) :13.

[2]江帆.组织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全面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17 (9) :516-519.

[3]叶玲.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1) :3041-3042, 3047.

[4]刘贤臣.论病人的依从性.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1988, 5 (4) :237.

[5]冯宏业, 秦静雅.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促进优生优育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6) :4860-4861.

[6]王奇玲, 郑立新, 唐立新.孕前优生保健服务依从性探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 (12) :855-856.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自查报告 篇5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将其作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提上高度,摆上位置,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予以重点推动,实施组织保障、实施运行、绩效监控“三步走十环扣”战略,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技术支撑、立足于村、面向家庭”的孕前优生工作长效机制。经过精心组织、科学实施,攻坚克难,敬业奉献,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日前,宣传覆盖率已达到 90%;优生知识知晓率达到 85%,优生检查人群覆盖率达到86%,优生咨询指导率达到9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保障有力 孕前优生项目准备充分、开局良好

稳固的基础保障、充分的前期准备是做好孕前优生工作的前提。我镇从组织领导、部门协作、经费保障三个环节入手,不断加大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支持力度,为项目的平稳运行创造了必要条件。

1、领导重视、摆上要位,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党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及计生办、站组成领导小组,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制定并出台了《中水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方案》、《中水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召开政务会专题研究孕前优生工作,听取工作汇报,了解 1

项目进展,推动了项目的落实。二是业务部门高度重视。多次以电话随访的方式跟踪项目进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赴工作一线了解实情、慰问群众,为项目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部门协作、凝心聚力,外部支撑有力。

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孕前优生各成员单位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工作,成为项目的有力外援。相关部门定期提供新婚人员信息,并借助婚姻登记处协助发放宣传品。服务站在免费婚检处、新婚教育讲堂上向新婚人员进行宣传,鼓励新婚人员积极配合计生部门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站抽调技术干部进行专项指导。

3、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经济保障有力。

中水镇地处边陲,是威宁县35个乡镇边境镇之一。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运行,党委政府节约财政开支,优先保障项目运转。人口计生局及时调整计生经费支出比重,向项目进行重点倾斜。

二、多措并举,孕前优生项目运行平稳高效。

良好的群众基础,优质便捷的规范化服务是做好项目的保证,我们重点围绕宣传倡导、群众协调、网络建设、便民服务四个环节开展工作,不断拓展项目的广度,深化项目外延。

按照“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宣传工作思路,内联群众,打好群众宣传主动仗,外联媒体,打好社会宣传阵地战,形成了中水镇村户联动、计生与宣传外媒密切配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宣传格局。

首先是利用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学习的平台、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群众乐于接受、便于参与的互动学习阵地开展了优生知识培训活动,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全程监控。特别利用每月的计生例会开展 “优生伴你行”健康的讲座等知识学习活动,以点带面,在全镇广大群众中掀起了学习优生知识,运用优生知识、参与优生项目的热潮。

其次是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5.29协会纪念日、7.11世界人口日等各大纪念日和节日开展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发挥群众参与项目、支持项目、宣传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是开展进村入户流动服务,减少群众开支和赴城检查成本,使群众想来;其次是给前来参加检查的群众做问卷,集中培训、有针对性指导,使群众爱来。这样不仅解决了目标人群组织难的问题,而且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实现了群众态度由被动接受检查到主动来做检查,从勉强应付检查到积极配合检查的转变。

三、服务环境建设

一是服务场所优。我站设立妇科咨询室、生化实验室,门诊接待、B超检查等便民场所。

二是服务理念优。在服务中,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首先是便民利民原则,门诊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定点服务与巡回服务相结合。门诊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未能参加流动服务,随机到我站参与检查检测的周边群众。针对我镇辖区广、人员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基本组建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服务队,以服务站为定点,定

期携带相关设备深入各村开展送检上门活动。为确保服务质量,每天只集中在一个村开展,巡回一个轮次后,再进行下轮服务。最大限度的增加服务的覆盖人群,确保目标人群都能参加服务。

三是服务流程优。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的网络优势,结合农村的特点,在农忙时节开展宣传教育、入户调查摸底等工作;农闲时节集中进行孕前健康检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点工作实现六统一的工作要求,科学规范开展工作,建立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家庭档案和登记表,制定和完善了相应工作制度,规范了服务流程,制定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监控,提高健康教育、病史询问、医学检查、风险评估和优生咨询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强化检查结果的保密性。

截止日前,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已在我镇19个村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队已累计进村入户数次。现场举办孕前优生知识培训班6班次,培训育龄群众近1000人,发放宣传品2000余份。已为133对新婚及待孕夫妇进行了包括男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实验室筛查、B超影像在内的等项目检查检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的项目参与度。在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方法,为项目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稳扎稳打,孕前优生项目监管到位。

准确的检测结果,完整的工作链条是做好孕前优生工作的关键。我们从质量控制、跟踪服务、效益评估三个环节入手,强化后期评估。

1、质量控制从严。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严格按照六统一的工作要求,不定期对各环

节操作规程进行监督检查,把好人员培训、信息采集、孕前检查、质量分析、跟踪随访、资料管理六个关口,严格操作规范,严格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真实、准确,完善、严密。

2.效益评估从高。

不断完善服务流程,调整工作方式,让孕前优生工作在动态服务、动态管理中可持续发展。首先,对工作进行评估。制订了免费孕前检查工作考评标准,将各村宣传、发动、组织、培训及信息采集等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定期汇总、验收,对工作表现出色的通报表扬,对工作滞后的及时调度。其次,对群众满意度进行评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不记名的方式,了解广大群众对孕前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孕前检查优越性的认识程度,对检查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第三是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认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工作报告,对全镇今后的优生促进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对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及群众开展调查咨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部署,查漏补缺,堵塞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力争工作精益求精。

关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模式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模式 人口素质

【中图分类号】 R1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3-01

我国财政部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0年联合制定《国家免费孕前优生优育健康检查服务项目试点工作通知》,并且对试点工作给予积极的落实,同时获得良好的工作成绩。从那时以后,我国持续的扩展试点范围,积极主张“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概率,增强出生人口素质”,在孕前实施综合预防措施,使预防关口前移[1]。因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着很多特点,如执行主体是基层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等,因此应该严格管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量,积极寻找适合本地区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模式。

1 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我国于2003年在《婚姻登记条例》中取消了原有的强制性婚检的规定,于是造成新生儿出现缺陷的概率大大提高,不但降低了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严重影响了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同时还会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且,新生儿缺陷也会将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负担带给其家庭,从而降低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大力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使得预防关口前移。基于此,我国开始更加重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同时将其看成保证新生儿身体健康的主要举措,努力达成提高怀孕夫妻风险理念、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强出生人口素质等目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要对象即为准备怀孕的夫妇,如再婚具有生育资格并准备怀孕的夫妇以及初婚准备生育的夫妇等。

2 创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模式

2.1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本地的财政局以及人口计生局的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孕前优势健康检查工作,同时也建立专项领导小组,合理的安排与分配资源、有效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从而形成工作合力,有效促进各保障措施的落实。而且创建出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以及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本地的人口计生部门的各位领导对工作的落实给予充分关注,同时提供大量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等资源,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考核评估中加入项目工作[2]。

第二,各个部门要充分的履行各自职责。我国的财政部以及人口计生委会一起监管以及协调此项目,同时要根据相关的方针政策创建出科学有效的工作规范及制度。各级地方人口计生部门都必须要积极的组织与落实当地项目,同时根据上级部门的相关指示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并且加强有关人员的质量监管与培训。地方财政部门必须要充分做好拨付有关资金以及预决算专项资金的工作,确保充足的资金及时到位,同时要严格监督与管理全部资金。

2.2 加强宣传教育,创设良好氛围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教育,从而保证群众对此给予充分认可与接受,从而创设出较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首先,可以借助多种媒体,例如报纸、网络以及电视等,大力的宣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同时通过电视台积极的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从而增强人们对此的重视程度;其次,可以在闹市区等人群非常集中的地方安置宣传牌,大力宣传优生观念,同时也与民政局联合,在婚姻登记处专设优生宣传窗口,并且将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发给新结婚的夫妇,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可以定期的举办优生健康教育大讲堂,将很多新生儿缺陷的图片以及标本等展示给群众观看,加强对其优生健康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其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视;最后,可以在乡、镇服务站建立优生咨询室,从而满足孕前检查夫妇的咨询需求,同时赠予其优生优育手册,扩展宣传范围,同时能够加深群众对优生优育的认识程度。

2.3 坚持相关原则,全面落实服务步骤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增强健康检查效果,在实际健康检查工作中应该充分遵循以下原则:(1)孕前预防原则。保证出生缺陷预防的关口前移,鼓励准备怀孕的妇女要积极的进行孕前检查,使得计划妊娠比率大大提升;(2)

全程服务原则。应该在孕前到妊娠结局的整个过程里都提高有效的服务;(3)

全员覆盖原则。应该提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覆盖比率,使得群众形成更高的出生缺陷风险防范观念与优生观念;(4)重点指导原则,应该为将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给高危人群,对其给予科学的指导与建议。

而且,要明确与全面落实服务步骤:(1)做好宣传工作。借助多种宣传形式与渠道积极宣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作用;(2)制定服务计划。要深入调查待孕夫妇的实际分布状况与数量,基于此进行服务的日程安排,制定詳细的服务计划[3];(3)加强质量管理。创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技术流程与设备操作;(4)加入专家评估。创建风险评估专家小组,对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估;(5)开展科学指导。根据不同的类别为受检夫妇提高科学指导与各项服务;(6)做好跟踪服务。跟踪随访早孕以及妊娠结局,同时对服务信息给予上报,严格管理信息档案。

3 结语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要目标即为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将科学的孕前优势健康教育提供给广大计划怀孕的夫妇,同时提供有效的

指导与咨询,科学的评估与检查夫妇的健康状况。其对保证婚姻质量,完成优生优育的目标,推动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视孕前优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此项目的充分落实,保证孕前优生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本市的计划怀孕夫妇提供良好的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概率,增强出生人口素质,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莲秀.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1,08(02):94-95.

[2]王凤兰.完善保障机制 强化服务措施 扎实推进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01(08):45-46.

优生健康教育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3年1~12月和2014年1~4月甘州区22个乡镇, 农业户口准备生育, 参加孕前优生健康筛查的育龄夫妇, 进行临床检验检测后, 统计分析此类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患病情况。

1.2方法:要求体检对象早晨空腹8 h后抽血, 将采集的血样本, 经沉淀离心后, 采用爱博三系统金标试剂板检测, 用吸管在每孔加样区滴加血清2~3滴, 在15~30 min内, 观察结果。

1.3诊断标准:乙型肝炎的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又将乙型肝炎分为不同临床类型, 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本次研究只将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窗内, 见到两条红色竖线的, 判读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并将其计算为一个病例。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 16个月共体检8372例, 总发病率6.91%, 其中女性体检4186例, 患病人数266例, 患病率6.35%, 男性体检4186例, 患病人数313例, 发病率7.47%。

3讨论

3.1病原体筛查结果:本次结果显示, 经过临床研究与调查发现,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 具有显著性。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男性易受伤、输血、卫生习惯和社交活动较频繁等都有一定影响。而据最新研究显示可能与性激素和染色体有关。男性吸烟喝酒者多与女性, 导致肝脏抵抗力降低, 当具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条件时而易感;或在就业方面, 男性外出务工者多于女性, 在生活中与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员密切接触 (如共用剃须刀, 牙刷, 酒杯等) 感染。当易感者皮肤黏膜有破损时, 病毒通过破损处入侵感染。虽然此种感染概率低, 但也不能忽视。女性更注意生活细节方面的事情, 感染概率稍低于男性。总发病率6.91%低于相关报道[1]流行病9.09%, 究其原因, 筛查对象全部为农业户, 我区以农业为主, 人员流动性较小, 传染概率低。另外一个原因;城区乙型肝炎患者没有计算在内, 有关报道称城市乙型肝炎发病高于农村[2]。发病率接近我国2008年4月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推算[3]。

不同性别的发病率, 在治疗乙型肝炎时, 所以男女有别。男性患者相对病情更重更难治疗。男性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 不容易清除故而形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因持续时间较长的转氨酶升高, 会造成肝细胞损伤, 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同时男性患者也相对来说更易出现耐药情况, 所以男性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更不能忽视和小看。

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 因而切断乙型肝炎的传播不容忽视。根据199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人口中约半数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或正在感染中, 有10%以上的孕妇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胎盘, 使胎儿受到宫内感染;分娩期: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 因为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产褥期:婴儿在喂养的过程中被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与母亲接触频繁, 受到母亲的唾液、血液以及其他体液的感染。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如果不做好阻断措施, 孩子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很高。如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则60%的新生儿在两年内可被感染上乙型肝炎。由于孩子对乙型肝炎病毒缺乏免疫力, 通过生活密切接触, 父亲也可将乙型肝炎传染给孩子。还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父亲其精子已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DNA片段, 这种DNA片段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质中, 通过受精, 就可以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 发生子代细胞感染, 可以把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父亲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对孩子也应当做好防护工作, 因此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也不能忽视。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仍然是我国医学界、公共卫生界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更需要育龄夫妇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的知识。

3.2孕前健康指导:由于本次统计人员全部为农村人员, 因其受教育程度不同, 加上对相关医学知识的匮乏, 以为乙型肝炎很普通, 又没有甚么病征, 大多不理会个人健康, 对于下一代的关于乙型肝炎传染的认识不够。在优生检查筛查中, 对于检出的6.91%的总发病率来讲, 孕前指导就显得意义重大。由于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着活跃的乙型肝炎病毒, 所以体内会发生不定期变化, 我们要指导育龄人群, 看看目前身体上的状况, 是不是适合怀孕, 是不是最佳怀孕时期, 告诉他们怀孕的时机很重要, 具体怎样规范地指导其怀孕呢?有下面几点以供大家一起借鉴:

3.2.1对于任何一方是乙型肝炎大三阳的夫妇来说, 因其传染性强, 病毒含量高, 肝功能异常时, 自觉疲乏、食欲不振、腹胀时不能怀孕。尤其是女方为大三阳, 对胎儿及本人都有严重影响, 可使早孕反应加重, 流产, 早产, 死胎, 胎儿畸形, 妊高征的发病率增加, 一个大三阳的母亲, 孩子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达到90%~95%, 所以对于大三阳的患者, 要建议其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 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 暂缓怀孕。待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 肝脏B超, 肝功能检查正常, 而后停药半年, 再考虑怀孕。停药期间选择工具避孕, 同时指导大三阳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 感染他人。所用的食具、金属、玻璃、陶瓷器具等, 可以在家煮沸消毒 (100℃一分钟可使乙型肝炎病毒失去传染性, 煮沸20~30 min可杀灭乙型肝炎病毒) 或熏蒸消毒 (在家最简单的就是把用物放笼屉上隔水蒸, 水沸后二三十分钟) , 还可用0.05%过氧乙酸对用具餐具等浸泡两小时或洗手。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成员, 应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3.2.2对于男女双方均为小三阳的患者只要具备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也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 在控制病情后再怀孕。如果只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则不需要治疗, 可以怀孕。

3.2.3对于男方乙型肝炎, 女方健康无抗体者, 建议男方在半年没有用药的前提下, 女方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有乙型肝炎抗体后3个月再怀孕。女方乙型肝炎, 男方先给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做好夫妻间的防护措施。

3.2.4女方无论是哪种肝炎患者, 都要告知其怀孕后要加强孕期监测和随访,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最好1~2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 HBV-DNA检查最好3个月1次;并告知其在孩子出生后, 及时进行双重免疫阻断程序:即婴儿出生12 h内给予免疫球蛋白一支注射, 半月再注射一支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按0、1、6免疫程序注射, 这样可以起到对孩子的保护和预防感染的作用。对于乙型肝炎妇女怀孕后第7、8、9月, 每月注射一支高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问题, 国外专家认为孕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没有意义, 但少数国内专家认为有必要打, 但到目前为止, 没有大样本的研究, 效果不能确定。能否母乳喂养, 临床效果也不明显, 但如果病毒含量过高, 还是不推荐母乳喂养。如果乙型肝炎妈妈体内病毒复制比较低, 可以考虑母乳喂养孩子。但是要注意, 一旦宝宝口腔有伤口, 或者母亲乳头破损, 就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来说, 如果肝功能, 影像等各项检查均正常, 病情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怀孕, 对母婴健康还是有很好的保障的。故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 选择最佳怀孕时机, 怀孕还是比较安全的。

3.2.5同时给予饮食方面的合理建议:①饮食宜清淡, 宜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精瘦肉、豆制品。②营养要全面, 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如黑米、玉米。③忌挑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吃木耳, 香菇等菌类食物, 补充微量元素, 提高机体免疫力。④平时戒酒限烟, 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熬夜, 不要吃太多油炸、腌制、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使用损肝的药物等。⑤保持良好心情。

通过我们的科学的指导观念, 降少了我区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让优生对象孕育了一个健康的下一代, 提高了人们对预防乙型肝炎的正确认识, 减少了乙型肝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 降低了乙型肝炎传播, 切实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扎实有效的推进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为我区人口素质和下一代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体地彰显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既有利于家庭的幸福美满, 又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兴旺繁荣。今后继续将这项惠民工程做好, 做实, 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甘州区孕前优生检查中乙型肝炎发病情况, 为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提供依据, 并为此类人群提供孕前健康指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甘肃省甘州区22个乡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筛查的对象进行乙型肝炎三系检测。结果 体检8372例中, 患病人数579例, 发病率6.91%。结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可及时掌握孕前乙型肝炎状况, 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并为孕前优生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乙型肝炎,发病率,感染,传播途径,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秦成勇, 韩国庆.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 2007, 36 (1) :22-24.

[2]程良斌.中国目前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与趋势[EB/OL].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CHENGLIANGBIN_101145.htm.

重视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8

一、合理进行赏识教育、挫折教育,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学优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经常受到教师、家长们的表扬。久而久之, 他们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在普通学生面前经常表现出狂傲、自负, 在师长面前常常掩饰自己的缺点。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们教师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对这些学优生常常是鼓励与赞扬, 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不足, 没有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尺度。

“你真聪明!”“你真棒!”“好极了!”……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表扬, 这些单调而言过其实的夸奖, 也许一时可以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生间的关系也很和谐, 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却毫无作用,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则是遗害无穷。因为学生在得到鼓励和赞扬的同时, 会增强自信心、进取心, 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过度的赏识, 也会使孩子变得自负和脆弱, 一旦遇到挫折, 就会不知所措, 有的还会自暴自弃, 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历来是相伴而生的。我认为, 对学优生更要加强挫折教育。如果学生的成长中只有掌声和夸奖, 他们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学生毕竟年纪还小, 别人对他的评价可能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这种一味的表扬, 会使学生滋生虚荣、自负、骄傲的心理, 会使他们认为自己非常完美, 没有缺点, 从而使他们目中无人, 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更不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这些学生一直生活在蜜罐之中, 在顺境中能够如鱼得水, 应对自如。但如果遭到挫折和打击, 便不能正确对待, 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我认为对于这样的学生, 应该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 制造一些挫折, 他们不断地战胜这些困难, 才能使他们越挫越勇, 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试题, 让这些学生有选择地去做, 他们可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也没有做出来, 这样, 才能使其认识到“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 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批改试卷时对他们严格要求, 有意压低他们的分数。通过这些有目的的教育, 使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正确地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增强他们面对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立足学优生的终身发展, 淡化他们的优越感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 她是一名“学优生”, 从上学开始, 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长期担任班干部, 是—个备受教师青睐的学生。然而, 在教师和家长的“宠爱”下, 她很骄傲、自负, 平日里一副鄙视一般同学的模样, 与同学打交道也总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 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她进行教育:首先, 当她在学习中或班级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时, 我尽量不过分渲染, 而是引导她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正确地归因, 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同学对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作用;其次我以对待一名普通学生的态度面对她, 对她和其他学生一样不搞特殊化, 但也不歧视她, 该表扬就表扬, 该批评就批评, 对她的错误从不轻描淡写, 一笔带过, 尽量做到公正客观。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引导教育她, 慢慢地她对人的态度礼貌了许多, 高高在上的心态也走向平和, 教师和同学不再说她是骄傲的孔雀!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学优生的优点, 更要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 在品德、纪律等方面更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不能让他们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因为这种优越感除了带给他们自信外, 更多的可能是骄傲、自负、缺乏平等意识等负面影响, 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优生, 要克服偏爱心理,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平等相待, 对学优生更要严格要求, 有了错误就要及时批评教育, 不能迁就, 表扬时要掌握好度, 淡化学优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重视学优生的思想教育,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社会因素和考试制度的缺陷, 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以致出现了一些让人心痛的现象。如一些学优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更不愿意当班干部, 认为这样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影响学习;在交流学习经验时有所保留;当别的同学向其请教问题或借辅导材料时, 他们往往显得很自私、不愿意帮助别人;认为自己考得好全凭自己的聪明, 与教师无关;争强好胜, 不愿输给别人, 处处都想胜过别人, 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过自己, 在竞争中很难做到谦让和容忍。这种现象一旦蔓延就会败坏我们的社会风气, 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几年前发生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 令我们警醒, 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我们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 对学优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加强对学优生的感恩教育, 教育他们要感恩父母, 感恩所有关心过、爱护过、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加强对学优生的责任教育,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使他们志存高远, 立志报效祖国, 服务于人民。通过这些思想道德教育, 使他们积极进取, 健康成长。

总之, 我们既要看到学优生身上的优秀品质, 也要正视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 他们就像一棵棵小树, 需要我们给予精心的呵护, 不断施肥、浇水、打叉、培土, 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相信在我们的关爱之下, 他们一定会成为能肩负起新时代使命的一代新人。

摘要:学优生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 常常受到教师、家长的青睐, 但我们往往只关注学优生的成绩, 却常常忽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 他们也有脆弱的时候, 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如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虚伪、冷漠自私、心理脆弱、飞扬跋扈、同学关系紧张等。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 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关注他们, 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才能使他们品德好、学习好、心理健康, 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学优生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篇9

一、学优生的心理剖析

1. 认知方面

(1) 过分看重成绩, 自我期望高。学优生非常重视学习, 看重成绩和分数, 将分数、名次高低看得高于一切, 认为只要学习好, 成绩优, 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学优生对自己要求高, 认为“要做就做最好”。即便一场极不重要的考试, 他们也会“全力以赴”。虽然已经很优秀, 但还是不满意, 总感觉“做得还不够好”“可以做得更好”, 他们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

(2) 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学优生非常

在意自己的“好学生”形象, 担心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 因而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他们倾向于把没有比较意味的情境看成对自己的评价情境。在这些情境中, 他们更多地关心别人怎么评价自己, 而不能完全投入到活动中, 如在回答提问或与同学聊天时, 常揣测着大家是否在关注自己, 如何看待自己, 而不能专注于谈话内容或从课堂提问中学习。

2. 情感或情绪方面

(1) 高期望带来的负重心理。“优越感”的背后, 学优生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自觉地害怕被人赶上或超越, 总感觉事情太多而时间不够用, 没有事情告一段落而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为维持学习中的优势地位, 常自我加压, 增大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 自己常处于紧张状态, 甚至连逛街、吃饭也都是匆匆忙忙的, 老急催别人。和他在一起, 周围的同学也常感到很有压力。

(2) 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学优生很少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他们有成就, 但很少或不敢有成就感:既想“炫耀”自己的成绩, 但又担心别人的议论, 更担心“骄傲使人落后”, 怕万一考砸了, 被大家嘲笑;既想与同学交往, 但又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 更担心会遭到拒绝;既想尽情地放松自己, 却又担心会影响学习, 所以学优生常给人以谦虚和谨慎的感觉。

3. 动机与意志方面

(1) 学习上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意志力。学优生通常

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承受压力, 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毅力, 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干扰或障碍, 维持原来的学习目的和计划, 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

(2) 抗挫折能力差。由于父母、老师的过度保护, 学优生通常缺乏生活的独立性, 缺少挫折或失败的体验, 他们情感脆弱, 心理承受力差, 难经挫折;另一方面, 周围人的高期待、严要求常常给学优生带来很大压力, 所以学优生通常赢得起输不起, 无法面对由高处跌下的落差。他们无法容忍自己失败, 稍有失误, 便怀疑是否“优秀”, 进而失落、自卑、消沉, 甚至否定自己。

4. 行为方面

(1) 学习投入多, 其他活动参与少。学优生通常把学习看得很重, 他们勤奋好学, 恨不得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一意抓学习”, 除了学习, 个人兴趣很少, 学习的兴趣也仅限于专业学习;为得高分, 甚至牺牲个人的兴趣爱好。他们不太注重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 很少花费时间与同学交流或一起活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2) 独立活动能力强, 合作精神欠发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学优生崇尚个人奋斗, 偏爱独立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 他们也习惯于单打独斗, 孤军作战, 争取自己解决, 很少想过要与同学合作一起解决。独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调动学优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没有他人的合作与互助, 个人能力的拓展、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始终会有一定的局限。

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

1. 虚荣心强:自负、自我中心

老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长期的荣誉感和优越感极容易转变成虚荣心, 使学优生形成“光环依赖”, 主要表现在:自命不凡, 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时时处处想表现自己, 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关注, 不容许他人轻视自己;小心眼、爱面子, 看到他人比自己强, 就感到不舒服, 久而久之, 容易形成自负、自我中心、嫉妒等消极心理。

2. 争胜心强:不能正确认识竞争

学优生通常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 他们争胜心强, 处处争强好胜, 事事想赶超他人, 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崇尚个人奋斗, 对同学间的正常竞争存在认识偏差, 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 通常缺乏友好竞争、实现双赢的理念和心态。他们通常密切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并存“戒心”, 但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 缺乏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

3. 成就焦虑:不能容忍失败

由于老师、家长寄予厚望, 同时自我期望值较高, 学优生通常有较高的成就焦虑:总想着要超过别人, 或者担心被别人超过;尽管非常努力, 但又担心考不好, 担心发生令人害怕的事情, 对失败恐惧和焦虑。“想赢怕输”的心理重压, 使学优生变得异常脆弱, 偶然失误或老师的批评便一蹶不振, 郁郁寡欢, 进而怀疑自己, 产生失落心理。

4. 追求知识的片面发展, 综合素质不容乐观

尽管学习投入多, 但学优生的综合素质依然令人担忧: (1) 知识面窄:偏重书本知识和专业课的学习, 忽视其他知识的积累; (2) 兴趣狭窄:业余爱好少, 为了学习, 甚至放弃个人的兴趣爱好; (3) 重知识, 轻个性和能力:活动或社会实践参与少, 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社会适应、心理素质等均不容乐观。另外, 学优生中不乏劳动观念淡薄, 劳动习惯差, 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差的学生。

5. 人际关系的困扰, 内心孤独和空虚

“独学则无友, 孤陋则寡闻”, 由于学优生平时只关心学习, 加上虚荣、竞争心理的存在, 他们很难与同学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久而久之, 容易与同学疏离, 甚至被集体孤立。尽管努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 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常常受一定的限制, 因此内心压抑和孤独。加上学优生的知心朋友较少, 遇事也只能“单打独斗”, 长期下去容易造成交往障碍。

三、教育对策

1. 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优生的不良心理或行为, 多与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看待自己的成绩有关, 因此要引导他们: (1) 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正确地看待外界的期待和评价, 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 认识到“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既要关心学业成绩, 更应重视品德和个性的健康, 不能过分地迷恋分数; (3) 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4) 合理地调适自我, 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的自我平衡能力。

2. 实施挫折教育, 增强抗挫能力

首先, 要培养正确的挫折认知: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挫折不可避免;挫折并不可怕, 经历挫折能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其次, 正视挫折, 并想办法解决、战胜挫折, 积累挫折经验;另外, 应创设挫折情境, 或参加社会实践, 亲身体验挫折, 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 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竞争激励个体奋发进取、积极向上, 能够调动个体的潜能;合作注重参与和互动, 有利于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以组织歌咏、演讲、绘画比赛等活动, 使学优生认识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也可以提倡合作式学习, 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在互帮互学中, 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应引导学优生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 应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交往时应把握平等、宽容、理解、真诚互助的原则, 积累成功的经验。同时, 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还应通过群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 如课堂讨论、文化娱乐等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 以学生为本, 淡化优、差生的区分, 引导学优生正确对待荣誉, 正确认知成绩分数, 在注重学习的同时, 更应重视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或创设活动情境, 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积德.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青海教育, 2004 (9, 10) :23.

[2]田爱春.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 (10) :47.

[3]闫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2 (5) :18~22.

[4]廖丽华.学优生的心理缺陷问题不容忽视.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5) :148~152.

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及转化对策 篇10

一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提出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中职学校优生教育同样也存在问题。一叶障目、一俊遮百丑这是许多中职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见的心理教育现象, 即对某一中职学生评价往往只看优点和长处, 忽视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中职学校优生教育的主要问题有:

1. 过于溺爱

有人说:“有爱才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的著名论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别等到他们有所成就的时候, 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故此, 爱与教育同行。教师如果过于溺爱不是对学生真爱, 有百害而无一利。梁淹的《空青赋》中有, “溺爱靡意, 魂飞心离。”《新唐书·高宗纪赞》中有, “高宗溺爱衽席, 不戒履霜之渐, 而毒流天下, 贻祸邦家。”《红楼梦》中有, “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 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 未免溺爱纵容。”曹禺的《北京人》中有, “他又是从小为母亲所溺爱的。”可见, 过于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 直接摧残人身心健康的爱。

2. 常常护短

护短是指自讳过失, 多指长辈对晚辈错误的过分包庇, 为缺点或过失辩护。如葛洪的《抱朴子·勤求》中有, “诸虚名之道士, 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 又多护短匿愚, 耻于不知。”《宋史·王显传》中有, “显或失误, 护短终不肯改, 上每面戒之。”《水浒传》中有, “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 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 谏他不从, 便了。’”《醒世姻缘传》中有, “原系儿女亲家, 因儿女夫妇不和, 各家的大人彼此护短。”欧阳山的《三家巷》中有, “周杨氏也没法替他护短。”由此可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包庇护短行为。

对优生护短也是对班级其他学生的不公平, 常常对其他学生造成伤害。中职学校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中由于过于溺爱优生, 常常包容、隐瞒优生的缺点或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两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优生的优点和长处是主流,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优生的缺点和错误是支流,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如果忽视, 也会影响优生健康、全面发展。

3. 管理松散

由于是优生, 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往往都会疏于管理优生, 甚至放任自流, 导致优生学业成绩、思想品行等出现下滑。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对于优生更应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格管理, 使之更上一层楼。

二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转化对策

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转化是指依据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 教师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方法、手段、方式, 使优生的优点、优势更优秀, 改正优生的缺点, 克服优生的不足,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变劣势为优势, 促进优生全面、健康、可持续进步和发展。主要对策是:

1. 更强:锦上添花法

锦上添花是指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 美上添美。如王安石的《即事》中有, “嘉招欲覆杯中渌, 丙方唱仍添锦上花。”黄庭坚的《了了庵颂》中有, “又要涪翁作颂, 且图锦上添花。”中职学校教师对于优生教育和管理要锦上添花, 要结合实际和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当优生在演讲、舞蹈、体育等竞赛比赛中荣获学校级奖励 (一等奖、二等奖等) 时, 除为获奖学生鼓掌、喝彩外, 还需在班级大力表彰, 颁发奖品和奖章, 更需帮助、修改和指导校级获奖作品, 打造成“精品、极品”,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获得更高的荣誉称号, 这就是锦上添花。

2. 应急:雪中送炭法

雪中送炭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雪中送炭是个成语典故, 北宋宋太宗继位之后, 生活十分节俭, 但对百姓却毫不吝啬。有一年冬天, 天下大雪, 太宗披着狐皮还觉得冷, 他回到宫中, 命人端来火盆、美酒。他独自喝酒, 抬头见宫外大雪飘飘, 他想到这么冷的天, 那些缺粮少炭的人家会更加难过。想到这里, 他命人带上木炭和粮食去送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

中职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于优生教育和管理不仅要锦上添花, 更应雪中送炭。雪中送炭主要体现在: (1) 在经济上极力支持家庭贫困的优生, 可以采取师生结对一帮一制度; (2) 学校为贫困优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帮助和保障优生顺利完成学业; (3) 优生家庭父母出现重大疾病、婚姻出现变故等情形, 学校和班主任要组织积极捐款、捐物, 以解燃眉之急, 同时, 学校和班主任也可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教育。

3. 求全:查漏补缺法

查漏补缺原意是指查找漏洞填补空缺。求全责备和查漏补缺是对中职学校优生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求全责备释义是:求、责、全、备, 要求:完备, 完美, 齐全。求全: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 毫无缺点。责备:是指苛责别人, 要求完美无缺。如《论语·微子》中有, “君子不施其亲,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 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中职学校教师对优生教育采取查漏补缺法可以分为三步: (1) 实事求是查找优生的缺点和不足, 切忌先入为主, 避免主观色彩; (2) 全面、客观分析优生产生缺点和不足的主客观原因; (3) 根据原因, 有针对性地制定改正缺点和不足的措施。

4. 更高:目标催生法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中职学校教师对中职优生未来的规划和设计, 是对未来美好的梦想。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 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学生自身特长、优势、兴趣及爱好等因素, 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突出个性特点的近期、短期和中期、长远发展的目标、方向。优生发展的目标是鞭子, 时刻激发优生的热情和青春活力, 向未来美好目标前进;目标是标杆, 促使优生增添动力, 不弃不离, 一步步不断攀登新进步, 取得新成绩, 迈上新台阶。

5. 给力:善于奖励法

奖励是对学生的优良品德进行肯定性评价。这是一种“正强化”, 用以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优良思想品德行为。奖励分为赞许、表扬、奖赏等。善于奖励中职学校优生就是给力, 就是增添正能量。中职学校教师在奖励优生时须注意: (1) 不能滥奖, 否则失去了奖励的功能; (2) 奖励要把握合适的“度”, 即奖励的级别、荣誉称号等要适宜, 不要一步到位、一步登天; (3) 奖励要控制合适的“量”, 即奖励的人数、奖金额度要予以控制。

6. 建平台:开展竞赛活动

中职学校、教师要给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让中职学校优生有露脸和展示才华、历练特长的机会, 让其才能、才华和才干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发展。把握好以下几点: (1) 活动的多样性,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讲、设计、论文、散文、舞蹈、学校好声音等比赛; (2) 突出活动的专题性, 即个性, 让有特长的优生脱颖而出, 如:棋类 (象棋、军棋、田子棋等) 、球类 (篮球、乒乓球、排球等) 、才艺展示等; (3) 鼓励和奖励优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高级别比赛。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 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据统计, 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79万人,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殿堂。培育和造就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是中职学校的法定职责和繁重的任务。中职学校优生教育和培育问题是教育者长谈话题, 但是, 研究优生教育问题往往被忽视, 不利于优生更强、更好、更快地发展。优生教育问题转化的研究期望对中职学校教师、教育管理和服务者有所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转化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晓云.如何进行优生教育[EB/OL].http://scpx.cersp.com/article/browse/8655.jspx

[2]林志豪.如何让优生更优?[EB/OL].http://www.mc.e21.cn/Item/27976.aspx

[3]钟红娟.探讨优生教育[J].师道:教研, 2011 (4)

多举措促进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11

[关键词]学优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07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即学优生,认为这些学生成绩好,自然别的方面也很好,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学优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事实上,根据心理学数据分析,最经受不住打击、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就是这些教师、家长最放心的学优生。因而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部分学优生之所以心理行为出现偏离,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有的是因为性激素偏高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异常;有的是家族遗传缺陷使他们陷入苦恼、自卑、抑郁、孤独;有的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营养不平衡……当然学优生心理是否健康与其家庭的“偶发事件”也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父母离婚、死亡、疾病或下岗等情况,都会对其心灵产生巨大的伤害,导致其心灵扭曲。

学校教育是仅次于家庭教育对学优生社会化起重要作用的场所。学校管理的过分严格或松散,或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及品行不良的学生对学优生的影响等,都会使学优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不能只看到学优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性格变化的关注。要根据学优生这一花季时期的心理变化规律,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求知倾向,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轻松以及和谐的环境,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他们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一、思想重视,以德为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对于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只有思想重视了,才会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疑虑,才有可能避免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司马光曾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德才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学优生的培养要坚持思想道德为先导,教师和家长要身先示范,正确引导。教师和家长决不能只重视成绩,而不重视德育。

二、帮助学优生树立正确观念

学会生存是社会和未来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面对学优生,我们应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营造良性竞争环境,让学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促进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的许多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困惑、苦恼、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个性过强的学优生,使他们乐观而不狭隘,开放而不封闭,接受而不抗拒,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克服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耐挫能力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有人对取得成就的人物进行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历过坎坷崎岖的人生之路。因此增强学优生的耐挫力,提高学优生顽强拼搏和锐意进取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优生改善心境,克服野蛮粗暴、性情孤僻、情绪易冲动的人格弱点;帮助他们逐渐培养起自尊自爱的主体意识、自我控制的意志品质和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开朗、乐于分享、勇于面对挑战。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够使学优生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承受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同学好友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师长的说教更力量,集体的向心力、幸福感可以融化心结,健康学优生的心理。

五、心理咨询跟上步伐

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切实开展心理咨询,推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让心理咨询发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护航作用。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动。在发现学优生有心理缺陷时,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正视子女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只有给予学优生适当的刺激和必要的压力,才有可能培养其更成熟的处世态度。

总之,对学优生的引导教育,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讲究方法。要通过乐观教育,培养学优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优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克服心理脆弱和心理失调;更要让学优生懂得“万事”并非“如意”。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篇12

所谓学优生,指人们一致认为的习惯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们往往是学习认真、成绩优异、遵纪守法的学生。本文仅以中学学优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优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引起教师、家长、学生自己及社会的关注、重视,从而有利于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学优生的健康成长。

一、学优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众所周知,学优生光芒四射,被称为天之骄子。由于他们成绩优异,往往“一俊遮百丑”,对于他们思想上的某些缺陷、心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易被忽视。这些不起眼的问题在当时看来不算什么,但是从长远来看,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必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

笔者在调查分析后发现,学优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种。

(一)骄傲自大,过于自我

[案例一]

小晴,女,14岁,初二学生,自读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担任班上的班干部。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优秀班干部评比活动中,她因票数少而落选。这令老师很惊讶,经调查,老师发现小晴非常骄傲,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不考虑同学的感受;常常指出他人的不是,却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正如案例一中的小晴一样,学优生往往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家长的奖励、同学的羡慕。长期以来,老师、家长、同学及周边人有意无意地给予他们很多的照顾和偏爱,使他们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地位,导致他们自身的优越感大都很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骄傲自大、过于自私自我的心理。而这就会遭到同学的排斥、冷落,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受挫力差,害怕失败

[案例二]

小伟,男,17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老师和家长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这却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每次考前,他都特别紧张,生怕考砸了。然而考后优异的成绩不仅没能让他放松,反而使这种紧张感与焦虑感更加强烈,学习压力剧增。

案例二中的小伟就属于此种害怕失败型。这种情况也存在于部分学优生之中。近年来我们频频看到类似的新闻报道,某高中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跳楼身亡。这值得我们深思。

学优生凭借优异的成绩,长期稳居榜首。他们早就习惯了师长的表扬、同学的赞赏。然而在学习生活中,即使是学优生,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心智的不成熟、不健全容易导致他们一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束手无策。再加上人们对他们期望过高,使得这些学优生“高处不胜寒”,心理压力剧增。一旦失败,往往难以承受。应该说,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能把它们当成是“麻烦”,而应把它们看成是一种磨砺、一种挑战。如若不然,这些学优生又如何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日又如何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

(三)缺乏交流,远离集体

[案例三]

小军,男,17岁,高三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老师通过与他交流,得知他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他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课后也很少参与社团、班级活动,因此他常常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正如案例三中所描述的那样,有的学优生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上课听讲,下课做题,连午休也被安排得“满满的”,不给自己留一丝空闲的时间。他们几乎不与同学玩耍,甚至不和同桌交流。而在集体活动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上的多数学生都在打扫卫生,有的学优生却仍在自己的座位上埋头苦学;同学们踊跃参加班级活动、学校社团活动,有的学优生却置若罔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班集体受到表扬或批评,他们亦始终“不悲不喜”。

这些学优生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书本外的有价值的学习,缺乏与同学交流、沟通;他们毫无集体意识,更无集体荣誉感、班级归属感。由此可见,他们感情较为淡漠,似乎永远不明白部分与整体、水滴与大海的关系。而对话、交流、集体感、荣誉感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今这个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合作共享的社会,学优生这方面的缺失将严重阻碍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

(四)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案例四]

小丽,女,18岁,高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校深受老师喜爱。然而老师从她父母处获悉,小丽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生活中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生活常识也很匮乏。她的父母担心离开他们后,小丽不能照顾好自己。

据教师反映,有的学优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属于典型的“高分低能”。这在部分学优生中是常见的。在学习中,他们如鱼得水,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却不知道怎么照顾好自己。离开了家,没了父母的照顾,学优生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如有的学优生考上大学后,还要父母陪读,帮忙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因为除了学习,他什么也不会,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自理能力都没有。而这样的学优生却不在少数,的确令人堪忧。可见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离,它们似乎成了两个封闭区域。试问这种缺乏独立、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学优生,他日又如何能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生存?

如若让学优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任其发展而不加以正确引导,即使日后他们事业有成,那样对自己、对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谁都不能保证这些学业有成的高才生不违法犯罪。托尔斯泰曾说:“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1]而石中英教授亦补充道:“作为工具,知识既可以为善良的人们所使用,也可以为邪恶的人们所使用;既可以服务于正义的目的,也可以服务于非正义的目的。”[2]可见知识对于人类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关键得看知识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而不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当前社会来看,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顶尖人才的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如网络犯罪、“马加爵案”等。

综上所述,学优生的心理问题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和家长们的深思。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对高考制度的重视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大、城乡二元分化严重的社会。因而高考成了打破社会阶级固化、成功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有效途径。而从实际来看,大批青年,尤其是出身于农村家庭的青年,通过高考走向了社会的中上层,甚至成为了社会的精英。由此可知,高考已成为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在高考制度下,应试教育盛行,“高分数”“考大学”已成为广大学子追求的目标。从小学到高中,学校无不体现出对书本、对考试的重视,学生也就成为书本知识的“搬运者”,时时为考试做准备。即使是在一些课程改革取得不错成效的学校,它们也是在基于学生良好成绩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即便是学校的学优生,他们也会为考试而担忧。这从案例二中的小伟同学就可以看出,而这样的学优生还不在少数。而据吴计生的研究可知,日本通过高考制度改革,由之前的单一封闭成绩取向向多元开放转变,普遍实施推荐入学制度;高考考试方式灵活多层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3]由中日高考制度对比可知,我国社会对高考过于重视,过于强调成绩本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师对学优生过多的关注

在学校,由于升学率依然是一大指标,培优就成为教师工作的重点。通常学校的“三好学生”等评优活动,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学优生总会轻易地摘得。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给予学优生过多的关注,经常表扬学优生,把学优生作为学习榜样,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培养。这在某个程度上也给这些学优生增加了心理压力。有的担心自己没考好,让老师失望。还有的像案例一中的小晴一样,由于成绩优异,受到老师的过多赞美后变得骄傲自满,特别要强,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说半句不是,受不得一丁点的挫折、失败。而班上的其他学生,他们没有受到老师那么多的表扬,有的后进生甚至经常挨批,他们的受挫能力更强,不会因为一次挫折或失败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学优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教师的过多关注、过度赞扬不无关系。

(三)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过高,他们往往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完成夙愿。更严重的是,他们往往喜欢把孩子的好成绩当成在外人面前炫耀的资本。因此在学习上,从小对孩子要求过严,如近些年学校正积极倡导给学生“减负”,而家长却生怕孩子学习成绩落下,不断给孩子“增负”,即使自己孩子成绩优异,也丝毫不放松。屈淑兰的研究表明,家长对于学生过高的期望往往使他们形成焦虑不安的情绪,成为他们学业压力的来源之一。[4]同时,这反映出了家长在对其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一种倾向:重视学习成绩,重视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品质的培养。正如鲁洁教授所认为的:“不少家长忽视子女个性、精神和道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督促子女背课文、做习题上,而极少关心或无暇顾及子女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5]

孩子一直在家长的高压下学习,而一旦孩子成绩退步,家长就只会“恨铁不成钢”,一味地责怪孩子,而不是适当地开导并给予鼓励。本来孩子就处于高压状态,再加上好强的个性,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负荷。自然地,学生产生自卑、沉默、惶恐、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四)学优生易迷失自我

学优生由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一直受到师长的表扬、同学的赞美,他们生活在“光环”之中,经常收到掌声和鲜花。久而久之,易自我膨胀,迷失自我,甚至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此时,他们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甚至觉得自己“完美无缺”,习惯了别人的赞美和羡慕,听不进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很多学优生由于成绩优异,长期担任班干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从而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傲的心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沉浸在周边人搭建的“自我世界中”,从而迷失自我。

三、采取的教育对策

(一)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科学制定评价体系

当前的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衡量的终极标准还是“唯分数论”,这种标准势必把学生引导到对高分数的追求上。而学校这种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2013年,教育部推行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态度、兴趣等,从而改变原来只关注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片面做法。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以分数论英雄”,往往高分数就是学优生,低分数就是差学生。这种“贴标签”的做法,不仅对学困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还对学优生造成一定的心理焦虑。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制度,荣维东在他的研究中谈到,美国中学课程实施制度的三大法宝是: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而在课程评价方面,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方式。[6]这就使得美国教育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实现了“生本课堂”。反观我国的教育制度,中学在这方面还只是一线城市的少数学校在践行,要达到全国普及的程度还需要多年努力。因此大力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科学制定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减缓学优生的心理压力及问题。

(二)丰富教师心理学知识,提升教师素养

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和教师的过多关注不无关系。要解决学优生的心理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丰富教师心理学知识,提升教师的素养。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把对学优生的多余关注转移到学优生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重视他们的内心感受,能根据学优生的行为表现准确地判断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然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优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教育,如引导学优生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等。教师可通过与学优生及时沟通,给予他们心理鼓励和指导,使之阳光自信。

(三)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知行合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他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如学优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动手能力差、生活难自理,这与他们在学校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从而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有关。而另一个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在家里,他们什么事也不用干,以致连简单的洗衣服、拖地也不会,使得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倡导生活教育,积极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学有所用,使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做”中学,在生活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受挫承受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刘华在他的研究中介绍了美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范式:以整合性“类实践”学习活动为中心,从现实生活出发,探索、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能力。[7]

在这方面,深圳叶文梓教授提出的八大素养之一的生活素养意义重大,它极富深圳特色,领全国风气之先。生活素养的践行必将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人。

(四)引导学优生自我教育,正确认识自我

学优生存在骄傲自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关键在自身。所以,引导学优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尤为必要。而要正确认识自我,必须以“客观”为原则,防止“过”和“不及”。学优生可借鉴以下方法来认识自我,进行自我教育:第一,“以人为镜”,在比较中认识自我。学优生可以通过自己与他人相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相比来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人比较,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既发现别人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缺陷。通过与自己比较,既看到过去自己的优缺点,又看到现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有利于学优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自己,针对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正,而不会产生骄傲自大、过于自我的不良心理。第二,注重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教育。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自我修养也特别注重“内省”,强调自我批评。学优生应严于律己,时时反省,如考试不理想时,应冷静下来分析原因,而不是自暴自弃、悲观失望;通过自我批评教育,使之“不贰过”;而在生活、人际交往方面,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与人和谐相处。总之,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是促进学优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摘要:在我国中学,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通过实际观察并分析可知,即使是学优生也可能存在心理的问题,如骄傲自大,过于自我;受挫力差,害怕失败;缺乏交流,远离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而造成学优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优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世莹.外国格言[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2]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吴计生.中日高考制度改革之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7(11).

[4]屈淑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6).

[5]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荣维东.美国教育制度的精髓与中国课程实施制度变革——兼论美国中学的“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5(3).

上一篇:电力网理论下一篇:必须面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