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理论

2024-09-22

电力网理论(通用12篇)

电力网理论 篇1

1 电力期货市场起源

1.1 电力期货市场形成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了电力期货市场, 直到1996年在纽约商业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第一份电力期货合约标志着电力期货市场的真正诞生。作为特殊商品的电力具有无形不可储存、通过电网输送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步且必须保持实时平衡等特点, 因此, 对于电力期货市场的研究在没有出现电力期货市场之前一直停留在电力能否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期货交易的争论上。

1.2 国外电力期货市场

最早引入电力期货交易的是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在1996年, 美国就针对加利弗尼亚-俄勒冈边界电力市场 (COB) 和保罗福德地区电力市场P (V) 设计了两个电力期货合约并进行交易, 此后于2000年又针对PJM电力市场设计了PJM电力期货合约并进行交易。在1996年, 北欧电力期货市场作为世界第一家跨国电力期货市场在Nord Pool进行电力期货交易。在亚洲, 新加坡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一直走在其他国家前面。2002年, 新加坡开始了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 新加坡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建立完善的电力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建立电力期货和期权市场上面。

2 电力期货市场基本理论

2.1 期货市场基本理论

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 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以确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即为期货, 又称作期货合约。这里所说的标的物除了指原油和铜等某种商品外, 还可以指外汇以及债券等某个金融工具, 甚至还可以指股票指数等金融指标。

2.2 电力商品的期货特性

所谓电力期货交易是指在高度组织化的交易所, 交易者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未来某一地点和时间交割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的电力商品标准合约的买卖。在电力远期合约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度标准化的合约即为电力期货合约, 电力期货合约作为电力期货交易的对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由于电力商品需求广泛, 因此, 交易量大。

第二, 由于电力传输是靠输电线路瞬间完成的, 因此, 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 虽然其传输具有极强的便捷性, 但是同时也要受到网络的约束。

第三,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 出现的各种发电厂商和众多的购售电商等市场参与者都会集中到期货市场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决定电力期货的价格。

第四,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 由于具有高度的标准化, 从而在各地区的标准是一致的。

2.3 电力期货的特殊性

2.3.1 电力期货交割困难

与电力期货相比, 金融期货能够在交割期中的任何时刻进行瞬时结算, 但是由于电力期货不适合储存且生产消费瞬时同步, 从而导致其交割持续在整个交割期。对于一个具体的交易上来讲, 电力需求不断变化的特点使得不同日期和不同时段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具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 通过设计电力期货合约很难真实的反映电力的实际供需变化, 这无疑降低了套期保值的功效。如果按不同时段设计合约如设计峰荷合约和基荷合约等, 有可能会影响流动性。此外, 电力传输还必须满足网络的约束, 这也可能会造成根本无法实现电力期货交割。

2.3.2 电力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差

由于电力不能够进行经济储存从而无法进行套利交易, 最终使得今天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不受套利限制。电力商品所具有的这种不可存储性可能造成两者价格的相关性较差。

2.3.3 易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电力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 从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因此, 在改善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方面寸步难行, 从而使得占有过大市场份额的发电商和购电商具有加大的市场影响力, 对于社会投机者参与交易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从而影响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3 电力期货的功能

3.1 价格发现功能

期货市场最基本的市场功能之一就是价格发现。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 本文认为功能的界定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意义为期货价格是对期货合约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条件期望。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FT, t——到期日为T的期货合约在时间t的价格, ST———到期日现货价格, It时间t的信息。根据此公式, 期货价格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应当能够反映时间t内的所有信息, 期货价格应当是对到期日期货价格的条件期望。若FT, t≠E (ST, It) , 说明期货价格没有充分反映时间t的信息, 此时, 市场参与者为了获得额外的利润, 可以利用额外的信息进行重新预测并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直到FT, t与ST重新恢复相等。由此可以看出, 此功能的实质就是市场有效性。

第二层含义:由于此功能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反映市场信息, 从而能够对现货价格的未来趋势做出提前反映。

3.2 套期保值功能

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政策和价格风险等是电力市场参与者在电力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见的风险。由于在竞争性的电力市场中, 电力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一般产品, 因此, 电力市场的参与者一般都会在电力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避免、转移以及分散电力现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者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使得他们持有资产的价值不遭受价格变动带来的损失即为规避风险, 这也是期货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投资者在标的资产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他们持有的资产不会遭受不利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需要决定采用多少期货合约。也就是说, 在进行套期保值时, 投资者面临确定每个单位标的资产需要持有多少期货合约或如何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问题。

通过最小二乘法, 采用传统回归模型能够估计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在计算套期保值比率中,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传统回归模型。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自然对数分别记作St和Ft, 则在时刻t, 两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ΔSt和ΔFt。对于单期的最小方差套期保值比率, Ederington证明了可以采用ΔSt=α+βΔFt+εt来估计。

其中, α———截距项;εt———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残差项;斜率系数β的估计给出了最小方差保值比率的值, 即h*=β=Cov (ΔSt, ΔFt) /Var (ΔFt)

4 结论

电力市场的竞争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变得越来越激烈, 越来越明显。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工具的一种被引入电力市场除了活跃市场外, 还能够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一种预测电价和规避风险的参考。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期货市场的发展必将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曾鸣.电力市场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2]周浩, 陈建华.关于发展电力期货市场的探讨[J].中国电力, 2003, 36 (6) :31-34.

[3]刘思东, 杨洪明, 童小娇.电力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 28 (7) :57-61.

[4]杨洪明, 刘思东, 冯伟林.电力期货市场的效率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4) :9-15.

[5]何川.电力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生论文, 2010.

[6]刘建文.期货交易在我国电力市场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8:155-157.

电力网理论 篇2

(一)复习

1、讲评作业

2、复习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二)新课讲授

一、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1、自动往返控制(1)控制要求

生产机械的工作台在一定行程内自动往返运动,即要求电气控制线路能对电动机实现自动转换正反转控制。

(2)开关安装位置示意图

2、电路组成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基础上提示学生增加自动往返控制功能)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如下图所示:

3、工作原理

启动:合上电源开关QS,当工作台停在左端时,按启动按钮SB3,接触器KM2得电→KM2常闭触头分断,对KM1进行联锁,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反转→工作台向右运行→挡铁2压合SQ2→SQ2-1分断,KM2断电,电动机停止反转,工作台停止右行;SQ2-2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得电→KM1常闭触头分断,对KM2进行联锁,KM1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正转,工作台左行→挡铁1压合SQ1→SQ1-1分断,KM1断电,电动机停止正转,工作台停止左行;SQ1-2闭合,接触器KM2线圈得电→KM2常闭触头分断,对KM1进行联锁,KM2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连续反转,工作台左行…

停止:按下停止按钮,KM1(或KM2)断电,电动机停止运行,工作台停止移动。

思考:工作台能停在左右极限位置吗?

4、电路特点

优点: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往返

5、电路的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 作用元件

短路保护 熔断器 欠压、失压保护 接触器 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 工作行程极限保护

位置开关

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安装工艺

其它元器件布置与工艺要求与前同,位置开关安装在端子板下方,端子板到位置开关用软线。

2、电路图中线号的标注方法

主电路电源开关的出线端按相序依次为U11、V11、W11,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每经过一个电器元件,编号递增1(如点动控制线路所示),对多台电动机控制线路,为了不引起误解和混淆,可在字母前用不同的数字加以区别,如1U、1V、1W,2U、2V、2W。

控制线路按等电位原则,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用数字依次编号。具体如控制线路图所示。

3、画接线图

以布置图为基础,所有的电气设备和元器件都按其所在的实际位置绘制在图样上,且同一电器的各元件根据其实际结构,使用与电路图相同的图形符号画在一起,并用点划线框上,其文字符号以及接线端的编号应与电路图中的标注一致。

4、接线

根据接线图,同线号端子用导线连通。

5、通电试车

(1)检查电路确保无误

(2)插上电源插头,合上实训桌上的电源开关,合上组合开关,验电(3)启动控制线路,通电试车

6、关断电源

按通电试车时的反顺序进行。

三、电路检修方法步骤 电路检修的基本方法步骤:

通电试车→观察现象→根据故障现象从原理上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故障范围→检测电路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

四、课堂练习

1、默画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

2、画出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接线图

3、若电动机额定功率15kW,正确选择电路中所用元器件型号规格 课堂小结:

1、强调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方法

浅谈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 篇3

【关键词】电力应急;电力安全;应急管理;技术对策

0.引言

我国近年来频繁发生国家电网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给国家、人民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虽然我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了,但电力系统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损坏,同时难免受到人们无意间,或不法分子的破坏,为了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加强电力应急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电力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

1.1电力突发事件

电力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力设备损坏、电网大面积停电、环境破坏等危及电力企业、社会公共安全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其主要特征是灾害的突发性及重大危害性、难以完全准确预测、难以完全有效防御及难以彻底根除。电力系统是一个较为特别的系统,它的损坏造成的影响不同于纯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电力系统的灾害可造成某一地区“瘫痪”的巨大影响。

1.2电力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大体定义为,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政府或相关部门,按照之前的应急预案,或者根据突发事件的范围大小、损害程度,指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具体过程为,通过专业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的成因、以及后果,结合社会各界的相关信息,进行的对突发事件的危害预警、并采取最优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损害,尽全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电力应急管理则是电力行业相关部门根据电力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做出的对电力系统的进行的有效的抢修、保护的过程。

2.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

有关部门不能认识到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深刻理解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电力应急知识以及应急措施没有普及普通群众甚至相关部门人员,没有普及人心,以致电力部门缺乏应急意识,没有保护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

2.2没有系统完善的应急预案

虽然国家政府多次强调电力应急预案,但许多市县不能够严格执行上级文件,只是做出“表面”的应急预案,甚至没有做出预案。基层相关部门做出的应急预案缺少实质的可行性,没有专业的针对性,而且没有相应电力用户的参与。应急演练方面,许多的应急预案只是“纸上谈兵”仅限于理论上的预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操作演练。缺乏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只是限于内部技术性演练,而且针对电力突发事件情况相对单一,没有系统的、完善的演练,应急预案缺乏实用性、可操纵性的检验。结果致使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相对的预案措施,完全重新“抢救”。

2.3应急救援系统不够完善

首先,一些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将应急救援的重点放在了对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援上,而不是预防性检查、督查等,把应急救援当做最后“一棵稻草”,这样应急救援便存在着巨大“压力”。然而目前我国电力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救援组织机构臃肿,缺乏应有的组织性、系统性。救援人员所具备的救援技能不够娴熟,甚至许多救援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只是一些兼职救援人员。救援“硬件”设施相对“简陋”,突发事件信息传送,以及指挥系统因缺少相应设施应有的专业性,救援工具落后,救援效率低,救援质量差。

2.4对突发事件预见性低

由于电力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问题,电力突发事件预见性较低,预测不准确,以致对电力突发事件的破坏性偏大。

3.电力应急管理应对技术措施

3.1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电力应急管理体系是以公共安全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为应对电力突发事件,减少人民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而建立的公共安全保障平台。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应具有应急信息采集与管理、应急值守、预测预警、调度指挥、辅助决策、电子预案、资源管理、演练评估、信息发布等应急管理功能的技术保障系统。电力应急管理体系为电力应急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设施支持、人员支持,联系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3.2 加快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支援,电力应急信息通畅是电力应急的“交通部分”,包括:采集信息、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传送、信息回访等。信息采集:日产检查,采集各种监测信息,同时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迅速采集事件信息,破坏区域、破坏程度、突发事件现场的视频、图像、数据,用户当前信息,以及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其他附加事件等详细材料,并将信息迅速传回。信息处理,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所采集信息确定应对政策,应急预案、修整方案等等。并根据突发事件“一线传回信息”通过应急决策系统,确定突发事件等级,并迅速确定应急措施,确定应急所需物资、人员等,发布预警信息。信息传送,实现指挥中心与应急现场的信息畅通,实现与国家、地方政府、地方职能部门应急管理体系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应急管理提供“硬件”支持。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根据以上方案措施,及时回防现场信息确定应急措施的作用性、实效性。所以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光纤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语音电话系统的建设,并拓展最新信息技术,完善通信系统,因地制宜,完成多种渠道的信息传送。

3.3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建立电力应急信息指挥平台、建立多个上下级应急指挥平台,从国家电网指挥中心到地方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保证电力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基础设施齐全,形成严格监控、实时交流、信息共享、运转快速、方案齐全、设施完善、部门紧密、资源保障符合我国现状的电力安全实时监管和电力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在国家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之后,相应建设区域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及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提升电力安全监管水平和综合应急指挥能力。

3.4加快应急预警机制体系建设

预测预警是电力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应急措施的成功基础,也是减少电力突发事件损失的第一道防线。电力应急管理中的预测预警主要是指预测突发事件所涉及区域、时间、人口总数等等,根据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报,结合灾害发生当地的各项数据采集情况对电力突发事件做出专业性预测,为设备抢修提前做好准备,也为下一步的电网安全性评估提供输入信息。

3.5加大财政支持,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国家财政部门应制定相关应急经费政策,健全应急资金的拨付与使用制度,并给予电力企业在应急物资上的税收政策支持,只有在财力的支持下,应急设施才能更加完善,电力应急才会做的更好。

4.结论

电力安全发展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电力应急管理理论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完善,技术对策不够合理,法律政策不够健全,所以在电力应急方面我们还需多加努力,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瑞卿,周渝慧.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6(z1):841-846.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略 篇4

一、目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 部分电力企业安全投入下降, 由

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电网的输电和配电设备以及发电企业的发电机组长期满负荷运行, 设备缺陷得不到及时检修, 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不断增加,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市场化的电力交易也对系统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安全生产管理是粗放的, 是要求不严、标准不高, 是自

上而下不深入、不细致、不扎实的问题还存在, 常规性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 电力设计院二次图纸不经过会审, 不经过审查就送到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结果当然出现问题。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在现场, 深究起来, 总能找到某个管理环节上的漏洞。现场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 往往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随意性的延伸, 从而造成了安全管理与操作两个层面的脱节。

3. 一些部门“管理衙门化、干部机关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脱离职工搞监管、远离一线抓生产, 导致事故连连不断。

几乎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都表明, 事故原因与监督管理不到位有密切关系。电力市场化改革后, 原有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经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立, 安全生产管理可能存在缺位现象。干部是生产的组织者、制度的执行者和安全措施的监督者。跟班是企业干部的职责, 不跟班就无法履行职责, 这不仅是一种缺位,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是一种失职和犯罪。

4. 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

在的潜在风险, 看不见“冰山下面潜伏的巨大隐患”, 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 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 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 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 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 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了解新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 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

5. 忽视安全生产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电力设备管理而言的, 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的资料、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等。软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 比如, 大修一台开关或主变压器与贯彻“检修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相比, 就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后者远远逊于前者, 甚至流于形式。应该看到,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电网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 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 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 工作人员也趋少, 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 软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 要强化安全生产的软管理工作。

6. 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不具备系统思维。

常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 (应用) 整合, 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 部分数据有冗余和二意性, 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力企业的生产实时信息, 不能充分数据共享, 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 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 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 电力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时, 需要查阅大量基本数据, 对于这些散布在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无所适从, 决策多依靠经验判断, 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台账、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一静态的记录上, 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 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等。

笔者认为, 要从根本上改善以上现象, 就要通过建立正确目标、实施员工培训、多方面监督控制等综合手段, 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当前,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要加入系统思维方式和安全生产软管理方式, 这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和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安全生产中,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 应用系统思维, 采用防止人为失误的技术措施, 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防错机制和纠错机制;另一方面还要特别重视采取防止人为失误的组织措施, 规范人为的行为, 从工作流程、作业流程和操作流程上防止出现人为犯错误的机会, 保证作业人员是安全的。要积极推行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工作, 结合生产现场安全工作实际, 建立一整套符合安全规程规定要求的规范化作业程序, 规范人的行为, 避免人为失误, 尤其要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 有效减少电力生产事故发生。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 即必须具备系统思维。

如今, 在电网现代化装备的日新月异中, 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和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新标准、高要求的形势下,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中, 把握这种先进的思维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共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是各电力企业的共同责任。一个企业, 一个生产环节, 既是局部, 也是全局。电力系统的安全, 必须依靠所有电力企业来共同维护。要建立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电力企业要加快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电网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并定期组织演练。

2. 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确立安全生产目标。

电力企业系统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是在生产经营工作中, 防止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故,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杜绝重大人身死亡事故, 杜绝特大电网事故和有人员责任的重大电网事故, 杜绝特大设备事故和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杜绝重大火灾事故, 杜绝电厂垮坝事故, 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垮 (坍) 塌事故。电力企业系统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电力企业系统发电、输变电、供电、检修、火电施工和输 (送) 变电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目标三级 (指企业、车间或工区、班组) 控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必须对本单位的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岗位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 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相互

3. 项目建设考虑融入全新的管理理念。

以EAM (企业资产管理) 的核心思想为中心, 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 工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为主线, 按照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等的可能模式, 跟踪、管理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并以提高设备运行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核心目标, 将设备管理、工单管理、安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数据采集管理集成的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

4. 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与措施。

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 负责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研究和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部门必须在其业务范围内按照其安全生产职责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生产和技术管理部门以及各级调度部门应做好电力生产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 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安全的各项规程制度, 并在电力生产中严格执行。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建设和工程管理部门应做好电力建设安全保证体系工作, 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程制度, 并在电力建设工作中严格执行。

5. 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各单位依据产权或管理关系, 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安全生产监督, 即电力企业对其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各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对其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监督;代管企业对被代管企业依据协议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除接受电力企业内部的监督外, 还应接受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 电力企业系统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电力行

业和电力企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重视和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安全教育。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 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大力开发具有各种岗位、工种特点的计算机事故预想与处理仿真系统, 开展事故演练培训, 提高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架构。合理实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通过设立安全教育专职, 开展安全教育题材策划与组织传播, 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安全教育成员职责, 建立相关安全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 促使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

7. 建立完善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奖惩制度, 设立安全生产奖。对安全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全工作严重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章调度造成后果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处罚。触犯刑法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安全工作的奖惩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批评教育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以奖惩为手段, 以教育为目的。

总之, 针对不同的形势,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有不同的措施。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 既要抓主要矛盾, 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的改善进行了阐述, 要从根本上改善以上现象, 就要通过建立正确目标、实施员工培训、多方面监督控制等综合手段, 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电力,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孙绍光, 陈涛《.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电力安全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 (1) .

[2]程旭东.小议电力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电业, 2004, (4) .

[3]林建昌.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两大体系思考[J].农村电工, 2008, (7) .

[4]张鉴燮.提高电力安全生产反事故的执行力[J].华东电力, 2006, (11) .

电力拖动理论教案24双速电动机 篇5

(一)复习讲评作业

(二)新课讲授

一、变极调速接线

多速电动机:磁极对数可改变的电动机。

1、双速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联接:联接图如图所示。

2、双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

(1)按钮、接触器控制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 电路组成: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工作原理:具体内容略。

分析方法:先阅读主电路,看其是否符合双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接线要求,低、高速各由什么电器元件控制。再分析控制电路能否实现控制要求,以及低、高速控制时元器件的动作顺序。

电路电气控制特点:高、低速相对独立,均用按钮、接触器控制。

(2)按钮和时间继电器控制双速控制线路

电路组成:按钮和时间继电器控制双速控制线路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电路电气控制特点:低速由SB1、KM1独立控制;高速时,先低速启动,然后由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成高速运行。

(3)双速电机自动变速控制线路 电路组成:电路图如下页所示。

电气控制特点:电动机没有独立的低速运行功能,按下启动按钮后,先低速启动,然后由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到高速运行。

工作过程分析作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设计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不能看书抄)

2、课堂问答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

1)不同型号的电动机对相序的要求可能不同,联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力网理论 篇6

关键词:负荷特性;灰色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M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45-02

1研究综述

电力负荷特性的预测是我们认识负荷特性的目的之一,它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经济调度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进行负荷特性有效调控的必要前提。所谓电力负荷特性的预测,即在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特性、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影响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已知的用电需求出发,对未来的用电需求做出的预测。负荷预测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对未来需求量(功率)的预测和未来用电量(能量)的预测。电力需求量的预测决定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新增容量的大小;电能预测决定发电设备的类型(如调峰机组、基荷机组等)。

惯性原理是假定预测对象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该过程的延续就形成了对象未来的发展。它强调预测对象的发展轨迹是从过去到现在,再从现在到未来。

2模型建立设负荷特性指标序列p(0)有n个观测值,p(0)={p(0)(1),…,p(0)n},累加生成新序列,p(1)={p(1)(1),…,p(1)n}则GM(1,1)模型相应微分方程为:+ap(1) (1)式中,a为发展灰度数,u称为内生控制数。

设 ,经推导[4]有

上式中Pn、B为已知,A为待定参数,设为其参数估计,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有:

将所求参数估计结果回代微分方程(1)并求解则有:

上式就是GM(1,1)模型的具体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作累减还原,即可得到原始负荷数列的预测模型:

=3模型后验差检验对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常见的有残差检验、关联度误差分析与后验差检验等,这里我们讨论后验差检验。如果检验不合格则要进行模型修正与改进,检验通过则可用模型进行预测。后验差检验从概率预测方法中移植过来,就是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原始负荷指标序列值之间的统计情况进行检验。先计算残差绝对值,再计算残差出现最小值时的概率,以及预测误差方差等相关指标,其具体步骤如下:①计算?着(k)残差与平均残差。

式中,m为预测残差数据个数。②计算原始序列数据方差S21与残差方差S22。

③计算后验差比值C与小误差概率P。

指标C越小越好,指标P越大越好结合两者综合评定预测模型的精度,参考准则如表1所示。

4模型

灰色校正模型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转折的情况,将时间序列样本分为两段,即确定最优分割点,以转折前的信息预测转折后的发展趋势,并与后段原始序列数据比较,再以此为基础构造校正系数模型,用校正系数对原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割原始数据。设负荷指标时序样本集为:

p=[p(0)(1),p(0))(2,)…,p(0)(n)]

按时间序列顺序将其分割为两个子集(选择i)。

p1=[p(0)(1),p(0))(2),…,p(0)(i)]

p2=[p(0)(i+1),p(0))(i+2),…,p(0)(n)]②利用P1建立GM(1,1)基本模型。以式(5)建模,预测第二子集P2内的时序数据,进行预测我们可得到:

③进行关联度拟合检验。计算关联度γ,检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程度。如果满足要求则直接以P建立模型,否则继续下一步。④构造校正系数GM(1,1)模型,取:

构造新数列:

利用R(0)建立校正系数GM(1,1)模型:

⑤建立灰色预测-校正模型。在前文的基础上,令t=k-i,可得灰色预测-校正模型: ⑥确定最优分割点。在条件下il≤i≤iu,选择不同的i使得准则:

为最小。其中:

这里a为预先选定的权数,通常取a∈(0.0.5)。区间[il,im]的确定可通过绘制曲线图来观察确定。

⑦如果J过大,则重选i值返回第一步继续运算。校正GM(1,1)模型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兼顾预测对象的转折性变化,同时对样本容量要求不高,在诸如年最大负荷等特性指标的预测上具有自己的优点。

5实证分析我们以某市2000~2009年的年最大负荷特性指标为例,进行预测的实证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我们选用校正模型进行分析。

①进行样本分割,样本年最大负荷序列。

p=(34.9,4.02,43.6,49.5,57.0,50.6,56.0,59.9,70.0,77.2)

观察折线图我们取将分割为两子序列

p1=(34.9,40.2,43.6,49.5,57.0)

p2=(50.6,56.0,59.9,70.0,77.2)②以p1建立基本预测模型。经计算我们有代入模型(5)有:

代入k值, 计算得P2的预测序列:

③比较P2与P2,他们之间差异显著,因此无需计算关联度,直接使用校正模型。

④计算 有:

R(0)=(1.4048,1.4439,1.5220,1.5015)

⑤以R(0)建立校正系数GM(1,1)模型。计算有:

由式(12)有:

⑥以校正系数R(0)对原预测结果进行校正,依式(13)建立校正模型。经计算我们有:

观察折线图,年最大负荷序列在2004~2005年指标转折明显,不必再作最优分段点的选择。如果检验结果满足要求,增大值我们便可对2009年以后近期的年最大负荷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之前,必须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即检验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依据公式(6)、(7)、(8)、(9)、(10)、(11)对校正模型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如下:

残差平均值?着=0.5450,残差方差S22=1.239385;历史年最大负荷平均值P=65.775,历史数据方差S21=69.61185;后验差比值C=S2/S1=0.1334<0.35;小误差概率

根据表1,我们可以确定该模型预测精度为一级,能够用来预测该市近期的年最大负荷指标。

6结语

经检验,当预测对象出现转折性变化时,而灰色预测校正模型可以把有起伏的原始数据序列变换成规律性增强的成指数递增变化的序列,大大提高预测精度和灰色模型法的适用范围。实际分析结果显示,该市的年最大负荷指标在2005年突然出现转折性变化∮与前几年相比,其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在以后较短时期内仍将继续保持该发展趋势。校正模型就年最大负荷历史数据本身进行预测,探讨其在转折性系统预测上的应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实际资料的不断充实,预测模型将不断得到更新、优化,完全能为未来几年的用电提供较可靠的预测资料。

参考文献:

[1] 国电调度通信中心.美国电力市场与调度运行[M].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002.

电力网理论 篇7

关键词:TRIZ理论,创新,科技成果,企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企业, 需要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温家宝总理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批示, 国家科技部近期要在全国教育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一种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TRIZ理论是一门关于发明创造的科学, 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方法之一。

1 TRIZ理论推广的由来

我国之所以要推广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源于2007年初, 中科院的三位老科学家联名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目前我国抓科技创新工作进入了一个误区, 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a.科技成果多, 转化为生产力的少; b.先进设备多,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 c.引进技术多, 消化理解的少。这样下去, 在2020年我国很难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因为创新型国家有很多硬指标。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就必须改变现状, 抓科技创新工作, 要从学生作起, 从源头抓起。那么, 什么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呢?源头就是科技创新的思想和科技创新的方法。

三位老科学家建议:为做好我国科技创新工作, 当前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TRIZ理论。温总理看到信后, 把信转给了国家教委和国家科技部, 并要求科技部和教委拿出具体实施办法。

国家教委迅速反应, 提出了抓创新要从小学生作起, 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开设TRIZ理论科普课, 同时, 要求2008年以后, 工科院校大中专学生开设TRIZ理论选修课, 我省哈工大、哈理工、东北林大等高校去年都开设了TRIZ理论选修课。

国家科技部的做法是准备先拿出二、三个省份作试点, 积累一些经验和培养一批TRIZ理论工程师和培训师后, 再向全国推广。

温总理看到两个部委方案后, 非常高兴, 就在文件上写上“赞同”两个字, 于是TRIZ理论的推广普及工作就有序地在全国开展起来。

2 学校电力TRIZ研究中心的成立

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在省科技厅、省科协和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于2008年3月份率先在国网公司系统内组建了第一家电力TRIZ研究中心, 并积极开展TRIZ理论研究与培训推广工作。

TRIZ研究中心成员全部来自专业课教师, 其中有一名是在读博士、三名硕士、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且都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他们以支持省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为己任, 历经一年的不懈努力, 在研究推广应用TRIZ理论和促进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 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尤其是在申报专利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3 电力TRIZ研究中心的初期工作

3.1 开展TRIZ理论培训, 助推电力企业创新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 学校组织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内、国外多次高水平的TRIZ理论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 使老师们不但认识了TRIZ, 提高了应用TRIZ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中心成员都获得了俄罗斯共青城工业大学二级TRIZ理论培训证书和德国柏林现代TRIZ黄带培训证。多次参加全国TRIZ理论研讨会, 电力TRIZ研究中心现已具有加入世界TRIZ协会的资质。

自TRIE研究中心成立后, 先后到了哈尔滨电业局、鸡西电业局、牡水厂和伊春电业局等单位, 开办TRIZ理论培训班。今年, 又走进了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和省公司2009年生产工作会议会场, 举办创新理论培训讲座。培训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都是以电力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讲解, 加之立体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使培训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3.2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完成专利申报任务

在努力提高TRIZ理论水平的同时, 学校积极与省公司沟通, 及时抓住了省公司2008年要完成申报30个专利任务的契机, 主动协助各基层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申报专利工作。

研究中心的所有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 无私奉献, 到基层单位完成培训工作后, 主动与现场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员工广泛深入探讨创新、发明问题, 利用所学的创新TRIZ理论指导基层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立足本岗、挖掘潜能, 协助他们进行发明创新, 而且还抽出一名老师专门研究专利法及专利申报, 承担起系统内各单位专利资料的撰写和申报的各项工作。至今为止已协助省电科院, 哈局和佳局等单位将36项科研成果进行深度开发, 并申报了专利, 其中有9项专利已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式授权, 圆满完成了国网公司的专利指标任务。更为可喜的是:电力TRIZ研究中心利用所学TRIZ理论知识, 结合学校教学培训改革的实践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基于资源分析的培训模式设计》, 2008年9月初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回函, 这项发明专利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 现已进入实审阶段, 该项专利应该说是省公司系统内第一例教学培训发明专利, 也是TRIZ理论在国内首次应用在教学管理领域, 这些都标志着电力TRIZ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3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努力提高专利业务水平

电力TRIZ研究中心非常重视队伍建设和成员全方位的素质提升, 2008年研究中心成员参加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举办的《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和《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申报程序》培训班。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几位专家就专利检索、预警分析、文件撰写、申报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和培训, 通过全封闭的学习, 研究中心成员业务水平大幅提高, 提升了省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管理水平。

4 电力TRIZ研究中心工作的展望

国务院于2008年7月28日联合公布了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 国家电网公司名列第三位。国家对创新型企业将实行逐年动态化管理, 因此, 摆在国家电网公司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坚持持久创新、始终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目前, 在国网公司系统内除了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TRIZ研究中心以外, 还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方法 (TRIZ理论) 推广的生产单位, 也没有开展技术创新方法 (TRIZ理论) 的培训单位, 因此, 黑龙江省电力职大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依托于电力TRIZ研究中心, 在省公司层面上, 大力推广普及TRIZ理论, 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自选动作有创新”。

4.1公开出版TRIZ理论培训教材, 实现省公司基金出书项目零的突破

加强和中国电力出版社联系, 做好《TRIZ理论与电力企业技术创新》教材的出版准备工作。近期, 准备请几名院士和电力专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为

《TRIZ理论与电力企业技术创新》一书作序和写推荐信, 力争使该书列入国网公司基金出书项目, 不断扩大学校和省公司在国网公司系统内的影响力。

4.2尽快完成《电力企业TRIZ理论培训系统》的软件开发并投入使用

2009年初, 学校已和省科技厅计算中心草签了合作开发该系统软件的协议, 约束双方一定要密切配合, 并多提供一些TRIZ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以便争取早日将该软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4.3建立黑龙江省电力系统TRIZ网站

电力系统内局域网现已和因特网已经全部物理断开, 所以, 电力系统内职工大部分都上不了因特网, 为了更好地在系统内开展TRIZ理论培训, 搞好电力企业创新工作, 研究中心准备在电力系统局域网内建立TRIZ网站, 把国家建立的官方TRIZ网站主要内容转载到局域网内, 同时, 利用局域网TRIZ网站开展电力方面的创新培训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咨询, 为省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服务。

4.4建议省公司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分析 篇8

一、电力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一) 应急预案工作落实不到位

做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电力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但是, 现如今, 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并没有认识到电力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而且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 当出现事故时, 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而且电力应急预案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即便国家再三强调预案的重要性, 但是电力应急预案依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即便有些电力部门做了应急预案工作, 也只是表面现象, 根本没有将其落实到位, 而且, 有些部门所做出来的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 在现实工作中根本不能使用。一些部门开展了应急预案工作, 但是, 这只是从理论上进行预案, 并不进行实际的操作, 发生紧急事件时, 采用的预案措施, 根本无济于事。

(二) 应急系统有待加强

就我国目前的电力应急救援系统来看, 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在应急管理工作中, 有部分部门将事后的救援工作视为工作的重点, 反而疏忽了应急事件的预防与检查等工作。当事故发生时, 救援人员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展开救援工作, 从而造成经济损失严重, 加之我国电力应急救援组织本身都存在一些问题, 其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救援组织呈现出极大的随意性, 展开救援工作时, 往往不听从指挥工作。更不如人意的是, 有些救援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没有参与救援培训, 不会采用救援设备进行救援工作, 还有一些救援人员是兼职救援工作, 因此, 救援效率不理想。另外, 在电力事故救援工作上, 救援设备比较陈旧, 事故信息发送常常延缓, 救援部队不能在第一时间里接收到救援信息, 导致救援质量不高。

二、电力应急管理技术措施

我国在电力事故的救援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若是依然这样发展下去, 严重阻碍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采取相关的电力应急管理技术措施是关键, 降低经济损失的同时, 更促进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 完善管理体系

要解决我国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首先就要从管理体系出发, 完善管理体系, 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 要以安全管理为中心, 并采用科学技术来进行救援工作, 将新技术用于在救援工作中, 可加快救援速度, 在短时间里完成救援工作, 降低经济损失。另外, 完善管理体系还要求做好电子预案、演练评估以及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保证应急管理系统可以顺利运行, 相关的部门可以积极配合各项工作。

完善管理体系, 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并做好救援准备工作, 确保救援工作可快速展开, 从而降低经济财产损失。

(二) 加大通信建设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 通讯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现如今, 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采用了新的通信系统, 并且有些条件较好的电力企业, 还建立了微波通信系统, 当出现电力事故时, 可采用语音电话来传达应急事件, 指挥救援工作。现在, 通信卫星公司也参与到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 为其开设了卫星信道, 急救工作便可通过卫星系统进行。另外, 还可采用视频通信功能来掌握急救情况, 指导急救工作, 将整个急救情况通过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 传输给相关部门。

加大通信建设,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急救工作在第一时间里可通过通信向相关部门传输急救信息, 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降低损失率。

(三) 完善应急预警机制体系及提高系统灾害试验水平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 对应急救援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预测预警系统, 该系统可有效降低事故损失。所谓的预测预警, 指的就是对电力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受难人数进行预测, 然后结合灾害的与预报情况, 及所采集的当地的各种信息, 进行事故预测工作。在实际生活中, 当电力设备损坏时, 电力系统就不可进行灾害等各项工作的模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电力企业相关部门要进行紧急预案, 并且为救援人员开展演练培训, 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故障当中, 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

电力故障进行预测, 并且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 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实验中, 是提高救援人员救援技能, 降低灾害最有效的途径。

三、结束语

电力应急管理水平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但是, 现如今我国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需要立马采取技术对策解决, 才可降低电力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生产所需的电量巨大, 电力网出现故障, 不但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 而且还会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对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探讨相关的技术对策, 降低由电网故障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电力,应急管理,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1]阮前途, 王伟, 张征.欧洲"11.4"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教训和启示[J].华东电力, 2012.

[2]徐瑞卿, 周渝慧.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 2012.

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 篇9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基础的行业部门, 其产、供、销都有它自己运营方式和特点。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a.产、供、销的同时性——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产、供、销、用在瞬间同时进行。b.生产发展的先行性———电能是现代化的一种优质能源, 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点。c.技术密集性———电力企业的产、洪、销过程依靠高度自动化的、庞大的发、供电设备和完整的电力系统完成。d.公益服务性———电力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 是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和动力, 对社会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e.安全可靠性———电力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全局。

2 电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企业管理是管理中的主线。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以来, 在激励理论的导向下形成了激励管理模式。激励理论是激励管理的基础, 激励管理是激励理论的应用和展开。激励管理已经并继续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或者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者推崇和重视。作为国民经济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企业, 在管理上具有二重性, 即电力企业管理的特殊胜和电力企业管理的普通性, 尽管这样, 仍然需要实施激励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即对电力系统 (电网) 及其组成部分 (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 的电力生产和供应过程的生产经营管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其主要对象是人, 而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离不开激励。激励是开发人力资源, 有效地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手段之一。在电力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重视激励管理, 那将是它的欠缺和不足, 即使是技术现代化了, 而管理也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尽管电力企业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但并没有掩盖和否定它具有所有工业企业的一般性, 是人与财物的组合体。人是企业中的主体, 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开发人力资源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激励作为开发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要手段。对电力企业管理同样适用, 并且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 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 就是创造与设立满足人才各种需要的条件, 鼓舞人才做出选择并立即行动。“过度的压力会让天才变成白痴, 适当的激励却可以让白痴变成天才”, 激励就是这么一种神奇无比的力量, 它能一个团队达成所要的任何目标和计划。电力企业要适应当前新的形势, 在人才激励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3.1 目标激励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动力。所谓目标激励, 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 诱发人才的动机和行为, 达到调到人才积极性的目的。目标是一种诱因, 起到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 才能启发人的奋发向上的动力。企业应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 指导行为, 使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制定适度的目标应注意几点:a.目标制定要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传统的目标管理一般都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 这样很容易造成强制性目标的现象, 忽略了员工的感受。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 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意识, 而且使企业的总目标有了支撑基础。b.参照过往的标准。企业制定目标有两种参照标准:一是本企业近几年的增长率;二是同行业的增长率。参照这两种标准, 然后再结合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加以综合考虑, 制定出适度目标就容易准确多了。c.对资源要作认真评估。任何目标都是对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市场在变, 企业资源在变,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就不能用同一个标准, 否则, 目标就不是适度的。d.要注意目标的协调性。企业制定的目标往往是一组目标, 这些目标必须相辅相成、协调一致。

3.2 情感激励

“单靠金钱一项, 并不足以引发工作动机”的观点,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共识。的确, 在电力企业中, 员工除了获得物质薪酬外, 他们真正要得到的事觉得自己被尊重的感觉。企业对员工的真情关怀, 尊重爱护员工, 能使员工感到温暖, 使员工为企业工作感到自豪和骄傲, 对企业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 使员工在本企业工作感到非常愉快和轻松, 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要及时对员工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因为赞美是最动听的语言, 赞美是最好的激励方法, 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不同性格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赞美方式, 用赞美代替责备, 使员工不断树立信心。

3.3 参与激励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 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决定了企业经营的高低, 也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不败的态势。让员工恰当地参与管理, 既能激励员工, 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 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 可以进一步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 特别是与其工作相关的决策, 有助于员工了解管理状况, 增强他们对组织及工作环境的认识, 减少或克服因不了解管理者意图和措施所引起的不满合抵触心理。同时, 这类决策由于得到员工的支持, 在贯彻时将会事半功倍。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 坚定人才的归属感,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企业根据员工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课程, 让员工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 这样经过各种层次的培训, 使员工得以逐步成长;同时, 由于他们感谢企业提供的发展机会, 因此能踏踏实实地服务于企业。

3.4 培训激励

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率越来越快,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一个强大的企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培养出来的。未经培训的员工存在许多毛病, 如不清楚自己的具体工作在整个的公司大目标中所处的地位, 从而在工作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对许多事情缺乏足够的兴趣, 导致工作热情减退等。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好地的工作, 创造更好的效益, 激励他们超越原有的水平, 成为更优秀的员工的动力。培训可以激励员工在工作当中不断地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企业活力的源泉, 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决定》) 。”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必须大力开发和利用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而对人才最好的使用方式就是在激励中前进。电力企业只有在激励中才会形成统一的目标, 进取的氛围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竞价上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

参考文献

[1]廖金泽.非常激励[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廖金泽.非常激励[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理论研究 篇10

从时间角度分类, 电力负荷预测可以分为长期、中期与短期三大类。中长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新的发电机组的安装与电网的增容和改建。正确地预测电力负荷是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的电力需要, 是电力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作为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负荷预测为地区或电网的电力发展速度、电力建设规模、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 地区或电网间的电力余缺调剂, 以及地区或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 它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乃至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成分回归理论

主成分分析 (PCA) 也成主分量分析, 是由霍特林 (Hotelling) 于1933年首先提出来。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 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转化生成的综合指标称之为主成分, 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且每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 这就使得主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功能。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就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成分而不至于损失太多信息, 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 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 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 提高分析效率。

将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到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 从而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元参数回归预测方法, 即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回归模型预测方法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 对未来负荷进行预测, 即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对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实现预测的目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是将回归模型中有严重复共线性的变量进行因子提取, 得到正交的因子变量, 然后对因子变量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

三、灰色模型理论

灰色理论是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 开创了全新的预测、决策思想和方法。灰色理论将这些看似无规律的历史数据列经累加生成后, 与原来值相比具有明显的指数增长规律, 由于微分方程解的形式是指数增长形式, 因此, 就可以利用微分方程模型来拟合生成后呈指数增长规律的数据列, 利用这个微分方程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负荷预测, 再进行逆生成, 还原为实际负荷预测值[2-3]。但灰色负荷预测不太适于电力规划的中长期负荷预测。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对于制定科学的电网发展规划越来越重要。

通过将预测模型中得到的新信息送入原始数据序列, 剔除一个陈旧的数据, 这样新陈代谢, 逐个预测, 依次递补, 直到完成预测目标或者达到一定精度要求停止, 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就是等维新息递补预测法, 该方法可以解决GM (1, 1) 模型只能较好的预测近期数据, 而中长期预测误差大的缺陷。该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预测所需原始数据少、计算过程简单及预测结果可检验等优点。

四、优选组合预测模型

优选组合预测是一种将不同预测方法所得的预测结果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预测结果的方法。优选组合预测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等权组合, 即各预测方法的预测值按相同的权数组合成新的组合预测值;二是不等权组合, 即赋予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值的权数是不一样的。组合预测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

在规律变化时期, 很难有一个单项预测模型能对频繁波动的现实拟合得非常紧密并对其变动的原因做出稳定一致的解释。Bates和Granger首先提出可以建立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综合各单项模型的信息, 以产生更好的预测效果。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 在诸种单项预测模型各异且数据来源不同的情况下, 组合预测模型可能获得一个比任何一个独立预测值更好的预测值, 组合预测模型能减少预测的系统误差, 显著改进预测效果。对于组合预测方法也必须注意到, 组合预测是在单个预测模型不能完全正确地描述预测量的变化规律时发挥作用。该方法的优点是:优选组合了多种单一预测模型的信息, 考虑的影响信息也比较全面, 因而能够有效地改善预测效果。

等权平均组合预测法 (也成EW方法) 是一类经常使用的组合预测方法。设fi (i=1, 2, L, k) 为第i个模型的预测值, 如果用fc代表组合预测值, 则用EW方法得到的组合预测值为

EW方法不需要去了解单一模型预测值fi的预测精度, 也不需要知道单一预测的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 只有事先了解到这些预测值有相近的误差方差时, EW方法才是合理的。

EW组合预测方法是组合预测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虽然方法简单, 但也是在对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法, 但优选组合的含义较低。

本节中优选组合预测模型设计时采用上述提到的主成分回归及改进的灰色理论等预测方法, 并根据各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方差来确定权数。本节利用方差-协方差方法 (MV方法) 中的固定权方法来确定优选组合模型中两模型预测值的比重。

设f1, f2是关于两个关于f的无偏预测值, fc是加权平均的组合预测值, 预测误差分别为e1, e2, ec。取ω1和ω2是相应的权系数, 且ω1+ω2=1, 有

从而fc的方差为

对ω1求极小值, 可得两权数为:

五、小结

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利用优选组合预测模型将主成分回归法与改进的灰色模型结合起来, 并对两种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值赋予不同权数, 组合预测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

参考文献

[1]、何超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电力网理论 篇11

关键词:泰勒;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十分显著,其影响力不断加强,并且与不同行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范围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经营活动,并能为电力企业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其作用不容小视。然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有效的发展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水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对此,笔者将泰罗的部分科学管理思想与当下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现状相结合进行分探讨,希望能对当下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完善与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一、泰罗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泰罗是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中的领路人之一,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为了解决管理不当而导致资源浪费、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等问题而展开了对科学管理理论的研究。他的部分主要管理思想内容如下:

(一)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

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针对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总结出来的理论,其部分主要内容有:①管理者应当根据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来整理出一套法则、公式,寻找类似事务的规律,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②管理人员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合理的安排员工到其擅长的岗位上工作,给予他们适当的培训,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③科学的方法代替经验的方法。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要标准化,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程序化,管理要根据客观规律行事,不可以脱离实际等等;④解决劳资对抗的现象,协调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关系,避免劳资双方发生冲突,以便促进生产进步。

(二)泰罗科学管理的机制。

科学管理机制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如何具体操作的方法,但泰罗明确提出“管理的机制,决不能被误认为是管理的本质或基础哲学。明确地说,同样的一个机制在一种场合下会引起灾难性后果,但在另一种场合则会使我们受惠无穷。”[1]科学管理的机制主要主要列举以下几点:

①标准化与工时研究,通过实践的总结分析,制定相应的标准,去除不必要的部分,计算出合理的日工作量;②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其关键是使不同类型的人可以找到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个人的工作岗位;③实行薪酬激励制度,在定额标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激励性薪酬制度,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人的积极性;④管理中的“例外”原则,管理者把一般的事情授权给下级,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情的决策权;⑤是指负责不同工作的职能工长,打破了只设置一名工长的格局等等。

(三)科学管理的实质。

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解决好劳资双方的合作问题。泰罗不断的提示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的重要性,如果两者没有良好紧密的合作,那么无论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如何科学都很难开展实施,因此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注意力转向如何增加财富的数量上,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实现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当然,泰罗指出了解决劳资对抗关系的办法就是通过对管理的研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富的创造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最后这两者之间就不会因为财富的分配问题而再起争执。

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本身具有很特殊的性质,这也使其在当下的社会里仍然是计划沟通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但是其自身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高等缺点在当下社会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部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其效率低下,很多政策没有很好的执行,且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电力企业没有办法突破自身体制的阻碍,很难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方式。

(二)行政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低。

在部分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机构里有很多部门和众多环节,各个部门工作繁琐,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环节的过度使整个机制很难有效运行;此外不少部门之间的工作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行政管理权力制约不到位。

在部分电力企业内部,权力过分集中到一些高层管理者手里,但又没有相应有效的制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官僚主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一些员工的创新能力。

(四)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电力企业在选拔行政管理人才时相应的选拔机制不够健全,出现了不少拉亲戚、走后门等现象,从而缺乏相应的竞争和激励制度;部分管理者出现了对某些部门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但仍然进行管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五)行政管理机构较为臃肿。

我国电力企业原本就有地域广、部门多的特点,所以对员工数量的要求自然不少,因而也导致了机构的庞大臃肿,虽然之前有过多次的整改,但是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电力企业机构仍然呈现扩大趋势[2]。

三、 对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启示

电力企业对我国的贡献之大不可估量,在众多的电力企业中不乏有很多做到很好的企业,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电力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做的并不理想,截止2014年12月末,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电力生产行业亏损企业数量为660 家[3]。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仍然处在管理水平落后的阶段,因此对科学管理思想的借鉴十分必要。结合科学管理思想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借鉴。

(一)思想观念方面:打破桎梏,合作共赢。在电力企业内必须要有彻底的思想革命进行变革,要像泰罗在研究科学管理方面一样,要能打破前人固定的思维模式;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一直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所以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应采取适当的变革方案,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束缚,构建适合当下电力企业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此外,电力企业还应根据客观实际所需,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增强不同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但绝不能忽视的是合作精神的养成,因为电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的好坏不是一个或是一部分人能决定的;科学管理不仅是在科学化与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进行一次精神革命,这种精神革命在泰罗眼里就是每个员工都对工作和同事树立起责任观,每个电力企业的员工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从而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财

富,为其壮大做好准备,也为员工个人自我实现做了很好的开端。

(二)制度体系方面:第一,优化设计行政组织制度。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效率和合理的配置资源,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在设计行政组织制度方面,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特点,取缔多余闲置的岗位和部门,努力做到减员增效,节约成本,以此提升效率;此外还得处理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从行政组织制度方面解决好上下级关系,使各部门、岗位之间建立一种协作配合的关系网,使电力企业效率提升,收益提高。第二,建立适合的激励制度。泰罗的科学管理机制中强调实行薪酬激励制度和管理中的“例外”原则等内容,这些思想只要与时俱进的引用,在我国电力企业内建立起激励制度,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管理者适当的授权,可以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信,同时还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为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忠诚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三,任人唯贤的制度。泰罗强调在用人时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当下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应该该在选人用人方面应选择既有能力又有一定相关经验,且对从事的工作熟悉的人才,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管理方法方面:第一,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的这种制度运用到具体管理方法上,不但要选择适合某个岗位的员工,还要选择适合的管理者,从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适合其岗位还愿意努力工作。第二,科学管理中一再强调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也的确如此。因此,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应该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度出贴合实际需求的标准操作方法,并要求员工按照这类标准进行培训,最后推广到实际的操作,尽可能的减少工作中的浪费。第三,电力企业在定额管理的方法运用时,可以结合员工对标准化方法的运用方面的总结而制定相应的定额管理方法,以便更好的调动员生产效率。第四,电力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完善方面多下功夫,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此外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也应该加强,只对下级进行激励而不对高层激励,也许会出现高层不作为或是滋生腐败等等。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从诞生到至今仍被无数企业运用,其创作的财富更是不可估量。但是,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是否成功不能生搬硬套科学管理的思想,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可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好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领悟科学管理思想的内涵所在。

参考文献:

[1][美]泰罗.车间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梁小芬.浅析如何提高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企业管理,2011(26).

[3]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商数据[EB/OL].[2015-4-15]http://img.askci.com/images/data/2015/4/15/c125b124-f7f3-4bf4-8c6e-bbf311c830ee.png.

激励理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12

一、激励理论的概述

有关激励的理论非常多, 概括来说, 在管理实践上应用比较广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 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要, 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双因素理论区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 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招致员工的不满。保健因素是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 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

公平理论是指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 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同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 来进行公平判断。当人们受到不公平待遇时, 心里会产生苦恼情绪, 呈现紧张不安, 导致行为动机下降, 工作效率下降, 甚至出现逆反行为。

弗罗姆认为, 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效价) , 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期望) , 以及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工具) 。这是著名的期望理论, 即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

期望理论的特色是:许多管理者都认为高奖励能够控制员工的行为, 然而这种想法并不是总能奏效, 因为只有在员工重视奖赏, 知道达标的可能性和知道怎样做才达到目标时, 以及达到目的和获得奖赏之间有明确清楚的联系, 员工才会有高工作动机, 愿意付出努力。

二、激励理论的启发

1. 激励的针对性。

依据需要层次理论, 激励必须要考虑人的需求, 要根据员工不同工作性质、身份类别、绩效考核等因素, 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创设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 激励员工在多条跑道上发展。

2. 激励的公平性。

要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 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同时在企业中要制造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 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3. 激励的目标性。

在激励方面, 期望理论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 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同时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 容易产生挫折, 期望概率过小, 又会减少激励力量;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 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 并与效价相适应。

三、有效激励机制的实现方式

有效的激励, 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结合电能公司在工作中的实际, 笔者认为可将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和工作激励。

1. 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是指以物质利益为诱因, 通过调节被管理者物质利益来刺激其物质需要, 以激发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 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 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

2. 社会心理激励。

社会心理激励包括:目标激励、教育激励、表扬与批评激励和尊重激励。

3. 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通过促进员工工作的丰富化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 其实质就是让工作本身成为激励因素。优秀的企业不仅给员工发工资, 还给员工的工作增添意义, 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挑战性, 很有成就感, 而且, 尽可能地让他们扩大工作范围, 允许他们经常调换工作, 调剂他们的工作强度, 开阔视野, 促使人们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乐趣, 在这种情形之下, 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干劲和热情, 更加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上一篇:夏季安全用电下一篇:优生健康教育